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5:24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篇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内容原则方法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汉语热”、“文化热”的浪潮兴起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围绕着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文化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持久、集中的探讨和研究,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上个世纪9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就在文化教学辅助语言教学的方面达成共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在语言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导入什么文化内容,文化导入的方法和原则,是学界众多学者关于文化导入问题探讨的重点和热点。从笔者收集的三十多篇关于文化导入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期刊论文来看,除了个别文章具有特别对象的针对性外,几乎都是围绕着上述问题进行的。下面笔者就文化导入的内容、文化导入的方法和原则两个方面展开述评。

1.文化导入的内容

关于文化导入的内容,可谓众说纷纭。

(1)以语言系统中的单位项目中的文化内涵导入的观点。张占一(1990)首先把文化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大类。陈光磊(1992)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概括为三种:①语构文化;②语义文化;③语用文化。沈履伟(1994)的提法与陈光磊相似,将其语构文化在这里称为结构文化。贾少宁,张瑞华(1995)提出:①结合词汇教学导入文化;②结合句子中历史典故导入文化;③结合语篇结构导入文化。叶青(2007)认为,语言文化和非语言文化应该导入文化教学,侧重于日常生活用语和基本书面用语的准确得体。赵淑梅、缴维(2009)将文化导入的内容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背景文化、语用文化。这可以看作是在陈光磊提出文化导入内容上对背景文化的重视。

对于语言系统中的单位项目文化内涵的研究,其中有不少是单独从汉语词汇项目出发的观点,束定芳(1996)把文化导入的内容划分为词语文化、话语文化两大类。田桂民(1997)认为语言的词汇,既可以鲜明地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又可以生动自然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传说、社会心理、使用习惯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因此,汉语词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最先受到重视。王苹(1999)认为,应该特别重视特殊语词的“文化附加义”和一些动、植物名称词语。最后看成语、俗语、惯用语等,这些词语也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积淀,它们反映出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文化因素。

(2)以汉民族精神层面为导入的观点。魏春木、卞觉非(1992)把文化导入的内容分为行为项目和文化心理项目。仁玉(1995)提到了导入富于描绘性、形象性、感受性的文字以了解汉民族文化的形象思维规律;通过汉外语言对比以了解汉民族的思维方式;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汉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及文化价值观等内容。雷淑娟(1999)同仁玉的想法类似,也提倡把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等民族文化精神贯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林宝卿(2002)提出了在学习一些词语结构、词义引申、特殊句子时,应导入中华文化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来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他特别强调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导入的重要性。常大群(2008)从尊敬和自谦的角度谈汉语的文化基础,将其看作是汉语文化基础中的精华要素,希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充分重视中国文化赋予汉语的丰富内容。

(3)单独从背景知识导入方面的观点。崔淑慧(2004)将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邓嵘(2004)认为,文化导入的重点是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新型文化导入模式具有的特点是新模式应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

(4)还有学者,如李北辰(2007)从开设文化课的文化导入谈到了生活文化、制度文化、国粹文化、习俗文化、观念文化。

(5)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划分的观点,李善邦(《文语兼顾,育教并重――浅谈汉语课教学中的文化引导》,《华侨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从华语教育的角度,提到汉语课文化教学的基本内容,字词句中的文化、情境中的文化、思想内容中的文化和专门介绍的文化点这四个方面,具体说,它涉及语用文化、生活文化、制度文化、国粹文化、习俗文化观念文化、历史、自然、中国国情等。

综观以上的文化导入内容,可以把它们放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中去思考,文化导入的内容就是我们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所要研究的文化教学的内容,因此文化教学内容集中在语言系统中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知识,或指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或指基本国情知识;专门性文化知识三个方面,可见文化导入的内容与文化教学的内容是相互照应的。其中第一个小类,以语言系统中的单位项目中的文化内涵导入的观点,就是在语言系统内部所涵有的文化;第二小类单独从背景知识导入方面的观点,就是文化背景知识,或指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或指基本国情知识;第三小类从开设文化课进行文化导入的观点,就是专门性文化知识。当然文化导入内容的第二小类,以汉民族精神层面为导入的观点,可以看作是专门性文化知识中的深层民族精神文化知识,包括中国哲学思想、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模式等。

通过上述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前辈在探讨研究文化导入内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导入文化的覆盖面和层次性较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及进一步深造的文化知识需要,此外还有学者也注意到非语言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内容(如李恕仁(《寓文化教学于对外汉语教学之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8年第4期)。当然,还应注意到,文化导入内容在每一个小类中的划分尚存在争议,例如李善邦在专门介绍的文化点介绍中所列出的六个文化类别,而其中的语用文化、生活文化在李北辰的论文中,就将二者合并为了生活文化。这种微观文化导入内容的范围和内涵需要学界的专家们继续探讨研究,以期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涉及微观的文化导入内容才能在编写教材、制定大纲和教学实践中落实彻底。

2.文化导入的原则、方法

关于文化导入的原则研究,学者们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层次研究。贾少宁、张瑞华(1995)认为文化导入的原则包括循序渐进性、趣味性、相关性、实用性、系统性。胡清国(2004)提出:①突出交际实用的原则;②有机结合的原则;③介绍适度的原则;④体现层次的原则。李北辰(2007)对文化导入原则提出以下看法:①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双向促进,相辅相成;②对象不同与语言目标的首要性决定了文化学习内容重点、学习方式的差异;③外国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期限、结业去向的多样化,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学习应以满足其交际需要为主。还有一些学者也是从文化导入要适度适量,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以及导入的文化要符合学生真实的交际需求等方面,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关于文化导入的方法研究,宏观论述和微观切入的研究都有所涉及。

(1)有的学者从学习者习得的所有阶段进行宏观论述,如仁玉(1995)认为,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导入侧重点,初级阶段的文化教学内容应该导入背景文化知识。中级阶段文化教学的内容应放在背景文化知识和习俗文化知识的重点介绍上,可以结合有关语言教学内容介绍思维文化、心态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结合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内容进行文化比较。高级阶段文化教学的容量应大大增加,从与语言有关的知识文化进一步拓展到哲学、历史、文学等各个文化领域。另外,赵淑梅,缴维(2009)在文化导入的方法方面谈到:①充分利用不同阶段的教材循序渐进地渗透文化因素;②加强文化对比分析;③指导学生的阅读和拓展学生的阅读面;④注重语言实践培养训练;⑤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2)有的学者从学习者习得的某一阶段进行针对论述,如孙欣欣(1997)以初级汉语课本为例,探讨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文化导入的方法:序列展示法、系统归纳法、中外比较法、今昔对比法、因材施教法。

(3)有的学者就某个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如俞燕(2008)就“渗透式文化教学”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一是增强学生对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了解;二是注重交际,在交际中进行文化渗透;三是重视对比,在对比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四是注意把握文化渗透的尺度;五是循序渐进原则与逐个击破原则相结合;六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文化渗透。

(4)有的学者谈到宏观和微观具体的文化导入手段和方法。如贾少宁、张瑞华(1995)从大范围讲,可以收集一批相关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中文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多媒体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汉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中华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在校园内播放中文歌曲,展演中国传统节日,组织汉语角、汉语表演晚会,开设中文阅读室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汉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从小范围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把文化背景知识化整为零地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①词墙;②泛听:a.听小说联播或章节朗读,b.听、唱中文歌曲,填写歌词;③讲演;④阅读角。

此外,还有针对具体文化圈的学生文化导入的方法研究,如郭红焱(1995)提到针对美国留学生汉语教育过程先导入表层物质文化,后导入深层精神文化的过程。杨怡(1996)提到,对于华裔学生要侧重于导入深层民族文化,对于欧美学生要侧重导入物质文化,根据其具体情况适量地导入深层民族文化。黎小力(2003)谈到,对留学生的个别教学,教学内容必须紧密切合学生的交际需要,针对性和灵活性强,但语言知识的传授不够充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本着“学生所需”为主的教学思想,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学中由点到面地进行文化内涵的导入,不能混淆语言和语言所蕴涵的文化在个别教学中的位置,更不能颠倒两者的位置。

综观以上关于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学界的各位前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总结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契合教学实际的文化导入原则和方法。

关于文化导入的原则,学者们在实用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度性原则等文化教学原则的共识上紧密联系文化导入实践过程提出了一些具有共性的原则。这些原则都符合对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要满际需要的最终目的,并且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规划,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进行文化导入。当然,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文化导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应该总结出更多的具体原则,可以称作这些宏观指导性原则的下位原则,甚至是针对语言系统内部文化导入、背景知识文化导入、深层民族文化导入和专门文化课的文化导入研究出一些切实的指导原则,将现在这些宏观原则中的交际实用性、循序渐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等在具体的下位原则中得到生动明确的体现,使之有效地在文化导入的每一个环节中发挥其原则作用。

关于文化导入的方法,学者们提出的观点也是来自不同的角度。我们发现,就宏观方面的观点居多,研究针对性强的导入方法和手段的论述较少,针对具体情况的教学对象的文化导入研究也较少。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实践要求,必然是要从宏观概说走向微观详解,因此,针对不同文化圈,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课时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都要有针对性强的文化导入方法研究,这才是学界要下功夫完成的任务。

3.个人观点小结

文化导入与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重点,可以说,导入什么文化,怎么导入,将关系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甚至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成效。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汉语更是沉淀着厚重的文化,在人们的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作为以交际需要为旨归的对外汉语教学,只有将该导入的文化恰如其分地导入到教学中,才能切实地帮助教学对象达成顺利交际的目的。

关于文化导入内容的研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从语言系统内部单位项目文化导入,到背景文化知识导入,到专门文化课的文化内容导入,到深层民族文化导入。可谓将文化导入的范围定位广泛,从表层到深层,不断深入。然而,我们也看到,对于专门文化课导入中的细则文化类别,它们包含哪些内容,范围是否明确,是否形成系统,等等,这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将其在汉外文化对比中存在显著差异的文化重点分层分析,由浅入深,最终形成全面且富有层次性的专门文化课文化知识体系。

关于文化导入的原则的研究,学者们已在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总结出一些可以称之为宏观概说的大原则,如前所述,我们所认为的,教学实践的发展和文化导入的深入,对于教学中具体情形应该有能够针对指导的下位原则,关于这些下位原则的研究,我们可以参考外语教学等其他文化导入问题做得较为成熟的领域,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找出启发性的指导。

关于文化导入方法的研究,学者们所切入的角度是丰富的,然而,我们发现,宏观层面的勾勒性描述较多,而解决具体文化导入问题的细节性论述较少。作为一种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方法研究,能够直接指导解决问题的才是我们所期待的;对于深入到细节层次的微观文化导入方法研究,更要深入到教学对象中就针对性的问题大量调研,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才有针对性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2]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3]沈履伟.也谈文化导入的几个问题[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1).

[4]贾少宁,张瑞华.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世界汉语教学,1995,(2)(32).

[5]叶青.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之我见[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2).

[6]赵淑梅,缴维.略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VoL33.

[7]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8]田桂民.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J].南开学报,1997,(6).

[9]王苹.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贵州大学学报,1999,(6).

[10]魏春木,卞觉非.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文导入内容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1992,(1).

[11]仁玉.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特点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2).

[12]雷淑娟.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民族文化精神的贯穿[J].学术交流,1999,(2).

[13]林宝卿.汉语词语教学应导入中华文化的辩证思维方式[J].海外华文教育,2002,(01).

[14]常大群.汉语的中国文化基础――以自谦和尊重为例[J].海外华文教育,2008,(02).

[15]崔淑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16]邓嵘.跨文化交际与新型文化导入[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4,(00).

[17]李北辰.引进文化因素教学丰富对外汉语教学[J].科教文汇(下),2007.4.

[18]李善邦.文语兼顾,育教并重――浅谈汉语课教学中的文化引导[J].华侨大学学报,2001,(3).

[19]胡清国.对外汉语中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及其把握[J].广西社会科学,2004,(3).

[20]孙欣欣.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文化导入的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1997.

[21]俞燕.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策略[J].学语文,2008,(3).

[22]郭红焱.对美国留学生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4).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篇2

[关键词]地方院校对外汉语提高班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郭志斌(1972-),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河北衡水0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19-02

“中国热”带来“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国际汉语师资严重不足,以培养对外汉语师资为主要目标的对外汉语专业在我国高校迅速发展。近年来,很多地方院校相继开设对外汉语专业,但因地处内陆、发展相对滞后、对外交流不够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不具优势。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应扬长避短,加强特色教学。衡水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满足市场需求、强技能、有特长的应用型人才”,提出“特色教育”的办学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培养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

一、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衡水学院办学实际和社会需求,对外汉语教学提高班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培养合格对外汉语师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语言教学理论、文化思想和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模式,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的手段以及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有较全面了解,能熟练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能从事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较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

为了有效地实施上述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厚基础,强技能”的教学理念。以满足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需求为宗旨,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精细化培养,将凸显专业特色的语言要素教学实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别重视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结合实践,引入权威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教材,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提高;二是提高专业素养,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学生选修1~2门感兴趣的文学文化课程;三是积极参与沿海地区专业见习、境外课堂教学实习等,通过真实的课堂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能力提高更好地结合,是提高班教学的核心理念。提高班课程分为核心课程、辅助课程、拓展课程。在这一培养模式中,核心课程包括语音教学、文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等课程,旨在培训和提高业务技能;辅助课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技能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等,旨在巩固教学基本技能;拓展课程包含文化思想、对外汉语课程教学指导、语言文化等课程,旨在提高专业水平,拓宽知识面。同时还要立足国际、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优化现行课程体系,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优化课程教学内涵,以计算机辅助环境为支撑,学习运用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开展中国语言文化专题教学。

提高班是精英教育,每年面向对外汉语专业二、三年级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围绕提高班选材,对外汉语专业本科4年的课程设置做了优化设置。一、二年级为基础阶段,以语言和通识课程教学为主,形成了语言学概论、文学、写作、中国文化、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翻译入门等特色课程。三、四年级为特色技能阶段,分语言教学、跨文化商务两个专业学习方向,系统学习语言教学、对外商务交流等应用型课程。除了方向特色课程外,还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国外汉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世界汉语教学现状、汉语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多元化课堂训练

结合对外汉语专业特点,建立以实践技能课、基地实践、留学生课堂实习和海外实习等实践环节为基本链条的能力训练平台,实现从课内外走向校内外,扩大到海外的多元课堂联动的完整体系。

实践技能课主要是模拟课堂训练。为保证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语言类课程实施能力目标型教学,制定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能力要求,并以此设计模拟课堂训练。在组织模拟课堂之前应使学生明确课型的特征,通过听课掌握教学技巧,准备试讲材料时应注意交际性和科学性原则。提高班教师凭借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向学生提供教学模板,将模拟课堂模块化。模拟课堂实施分为说课、试讲、评价三部分,说课环节要求试讲者简介试讲内容,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并说明教学方法;试讲时充分考虑学习者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学习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能控制课堂气氛,恰当使用媒介语和体态语,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最佳;评价环节采取提问、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主要评价试讲者对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把握,学习者特征与教材结合程度,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趣味性,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和媒介语使用是否适度等。

提高班的课堂训练是多元且连续的。模拟课堂实践在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在大三、大四阶段进行基地实践。建立校内教学实践基地,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在外语系,学生与外教在课上和课下有很多语言和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教学实习的机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的留学生培训单位建立基地,联合培养汉语教师,学院负责学生的理论课程,实习由教学单位负责。基地实践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五学期可先听课观摩2~3个月,帮助教师改作业、管理学生等,使学生感受真实的汉语教学。真正学习备课、写教案、上课,在第七学期完成。

进一步加强与权威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企、友好单位合作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参加暑期实践,在校外基地创造机会实现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以“职业”的身份进入留学生培训机构及其友好海外院校,实现学生在职业心理、专业技能和学科知识上与市场的零距离转化与对接。

四、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进行完善。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由五个模块组成: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师综合素质。语言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包括汉语与外语两个标准,汉外语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对比贯穿汉外词汇、语法、发音、句型、文学和文化的教学,对比教学法能使外国学习者对汉语的学习更为有效。双语对比能力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编写特定对象教材的能力对于汉语教学更需强化。在现代教育课程学习中,学生学习运用多模态的教学手段使汉语教学形象化、立体化,使汉语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国外教学对象类型多样,需要教师自主编写操作性、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编写课程的开设尤为重要,课程目的是训练学生根据学生特点,临时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文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技巧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不仅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色和交际技巧,以减少文化冲突和交际失败,更要增强对汉语文化的了解和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了解汉语中蕴涵的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学会把跨文化意识引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汉语教学的难度视学生水平和年龄不同而不同,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可以借鉴各国语言教学法,汉语教学最好能与当地的教学法交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自身特长,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要与对外汉语教学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对外汉语专业建设要有国际视野,可以借鉴国内外权威汉语教师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提供真实教学资源,以此作为教材,使学生在训练中感觉对外汉语教学国内外发展的特点和现状。课程讲授由培训机构专业人士或本校有教学经验教师担任,可以是课堂讲授,也可以专题讲座,还可以借鉴培训结构的课程设置,再与对外汉语专业相关课程有机结合,不断适应不同国家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要求,促进学生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提高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质量。

五、无缝对接的教学实习实训

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稳固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同时,发挥合作单位广泛的国际汉语培训背景,充分利用合作单位汉语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基地、合作单位教学机构,做到3个“无缝对接”。重点是把对外汉语教师职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学职业技能评估纳入实训计划。

实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应用对接。在教学计划中,安排70%左右的课时作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循序渐进、覆盖面较广、针对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给学生以充分的动手能力培养。开设教师资格证与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考取国际汉语教师证书,为真正走向对外汉语教师岗位奠定基础。注重学历文凭证书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用已获得国家认证和国际认可的证书来检验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成效,并通过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培训推动学历证书教育的改革,达成二者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素质培养与社会需求一线人才要求对接。选择权威国际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和知名留学生培训单位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训单位举办的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利用对外汉语教学现场,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学生在工作现场接触到真实的对外汉语课堂,熟悉教学技巧,充实教学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这样,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提高班人才培养中,必须把“研”做实,才能实现“学”和“产”无缝对接。积极实施“立足市场需求,以教学立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战略,确立以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科研攻关目标。

让企业介入高校应用对外汉语研究,主要包括权威国际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和知名留学生培训单位。校企共建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机构,全力推进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发展。企业和高校共同负责研究选题和研发人员调配,校企间多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七、结语

在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中,应始终坚定“特色教育”的教学理念,密切与权威证书项目和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资格证项目、培训机构教学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资源以及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坚持教学模式创新,让广大师生浸入真实对外汉语教学环境,直接获取实际教学经验、提升教学实践能力,走出一条科学的、可行的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篇3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中国国际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国际上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很多学校都开始设立专门的“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但是这些专业所学习的汉语语法与实际教导外国人的汉语语法却不同。本文就立足我国部分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状况,探讨目前各高校在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语法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简介:王希月(1989.04.21—),女,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兼职教师,2013年攻读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法。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语法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一般从教学对象上可以将其分为两个类型,一是针对外国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另一类是针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的。目前随着国际上对汉语的广泛关注,汉语语法作为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然而目前针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都偏重于外国留学生的语法教学方法,而对于高校的汉语语法教学研究却比较少。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对外汉语专业建立的语法教学体系

目前各高校所建立的对外汉语专业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主要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主要基础。这一专业主要面向即将成为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所以在教学时更偏重与汉语基础以及汉语语法教学。因此,高校在设立汉语语法课程时,要细致的安排汉语语法体系,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设置课程。通常来说,汉语语法体系中包括很多内容,比如汉语词汇语法、短语语法、句子语法等。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针对汉语语法体系的特点设立课程,在语法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存在的特点,设立语音课程,将汉语的语言、词汇、短语和句子融入到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汉语语法的教学方式,为培养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建立完善的语法教学体系。

2 对外汉语语法的主要教学内容

汉语教师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对外汉语专业,这一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优秀的汉语教师。由于对外汉语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教师也要进行全面的考虑,不仅需要让专业汉语教师了解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还要了解目前留学生对汉语的偏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专业汉语教师了解如何解决留学生对于汉语学习中存在的偏误,并且掌握教导留学生汉语的基本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针对语法教学以及教学语法这两个概念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比如卢福波就认为,教学语法需要结合语言学习者自身学习目的来选择课程的内容,然后再将教与学的方法和规律设置在课程之中。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设置对外汉语教师的课程时必须要严格区分好语法教学和教学语法之间的关系和概念。所以,高校在设立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方案时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为了更好地适应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汉语语法理论,此外还需要掌握传授汉语语法的基本教学方式,要考虑汉语语法所具有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通常来说,教学语法指的是语法的内容,是语法现象所存在的问题。而语法教学指的是方法,就是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方式和策略。所以,高校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时,特别是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计时要重视语法教学,但是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必须要以教学语法为基础,保证学生自身能够理解汉语语法的真谛,再学习传授语法的方式。

3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对外汉语专业教师的学习效果。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学习热情。到目前为止,本科院校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多为以下几种:一是教师对汉语语法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进行笔记,即归纳法;二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并依此类推,即演绎法;三是将以上两种方式进行结合。这三种方式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有”字句式时,教师将“有”字做谓语构成的句子形式作出展示:“存在”的“有”和“领有”的“有”,归纳总结出每一种句式的特点,据此特点让学生进行记忆和运用;或者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归纳法适合于儿童,演绎法适合于成年人。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师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已经趋向于成年人,因此在对他们的实际教学与训练中,不应忽视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在高校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应该有所提高,除了对学生进行初步归纳及进一步演绎之外,还应从教学方法上着手,比如我们可以从比较和框架展示的层面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对语法进一步展示。高校必须要不断优化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要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也可以使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语法知识,提高其教学能力。

4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对于对外汉语语法学习有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我国高校“对外汉语”或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语法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包括以下几种:齐沪扬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彭小川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陆庆和的《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这些教材对汉语语法的分类及分析是十分到位的,列举了大量的留学生的偏误句,并对此类偏误句进行了详解,这有助于“对外汉语”或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语教师系统而细致地掌握汉语语法的特点。但是教材中对出现此类偏误的原因、解决此类偏误的方法及课堂教学方法并未作出阐述。对外汉语教学法针对语言和词汇的教学总结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但是对语法教学来说,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文本语法教学授课的同时,强调课本之外的语法教学方法的展示和实际操练。

5 结束语

与其他科目不同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等。所以在设置这一专业的课程时必须要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除了理论知识教学以外,还应该注重学习教学方法的培养。作为对外汉语的主要科目,在开设汉语语法教学时也要将理论教学与教法教学紧密结合,合理设置语法教学课程,让汉语教师能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更易于融入实际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郑圆圆,陆湘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的探索[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2]程书秋.关于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科学衔接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

[3]张旺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认识的深化——《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读后》[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篇4

【关键词】汉语;内冷外热;内忧外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各国掀起了汉语热潮。据介绍,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很多国家以50%甚至翻番的速度增长,全世界现在汉语学习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1]这些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汉语国际推广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也使我们对汉语走向世界感到欣喜与自豪。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汉语热”背后的更多问题,冷静的思考汉语面临的“内冷外热”与“内忧外患”问题。

一、汉语“内冷外热”问题分析

(一)“内冷”:国人对汉语的冷遇

众多事实表明,海外某些国家“汉语热”势不可挡,而国内的汉语教育却日渐遭到国人的漠视和冷遇。2005年复旦大学举行的汉语言文字大赛中,出乎意料的事夺冠队伍竟然是一支留学生代表队,就连国外的媒体都惊呼:“墙外开花墙内不香,中国大学生汉语水平尴尬下滑”。事实上,英语影响了很多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英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一生的前途和命运,英语考试则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梦魇和必须跨过的一道道坎。我们从小学到大学,英语都是必学必考的科目,从升学、求职到晋升,英语考试都必不可少。国人在这种英语教育体制下,只能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学英语,忽视了自己的母语――汉语。新一代的年轻人汉语素质急剧下降,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口语表达单调乏味,对古代汉语的美感和韵味缺少感知,不少年轻人能写一手漂亮的英文,汉语书写却错字连篇不堪入目;能说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却说不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固然值得去学,但母语却尤为重要。与海外的“汉语热”相比,国内的“汉语冷”堪忧。国内的英语培训机构遍地开花,汉语言(国学)培训机构却寥寥可数,很多家庭让孩子从小就参加英语培训,给孩子灌输西方文化,直接漠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语言,如此一来我国优秀的汉语言文化将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难题。针对这种“内冷外热”的情形,很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质疑:英语教育应否全民化?我们的母语难道没有英语重要吗?英语消耗了我们多少金钱和时间?多少人为了学习英语摒弃了自己学母语的天赋和精力?教育最大的悲哀是盲从,当西方文化来势汹汹,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服装都曾引发国人追捧的热潮,国人是否想过自己要坚持和发扬古老的汉语言文化?

(二)“外热”: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

西方一位语言学家曾预测,未来的千年世界上最通行的语言只有三种,即英语、汉语、西班牙语。海外“汉语热”源于中国实力的提高和商贸往来的增多,从巴黎街头的一则广告中就可以体会:“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的机会和财富。”可见,功利性目的是许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最基本的动力,即学好汉语能给他们带来许多求职和就业的机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汉语“内忧外患”问题分析

(一)“内忧”:对外汉语教师供应不足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表示,汉办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足够数量的教师,最紧缺的是通晓泰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的汉语教师。事实上,我们国内近300家高校开办了对外汉语专业,每年有汉语相关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2万多人,每年从中国学成归国的外国留学生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这样的条件下,却出现了“对外汉语教师荒”的确不可思议。直接原因在于国内的汉语人才出国教授汉语的渠道不畅,稳定性差。国家汉办通常是派遣一些持有汉语外教资格证书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支持海外汉语教学。持有资格证书的汉语教师大多在国内高校有着稳定的工作,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前往异国他乡支持汉语教育。此外,国家汉办每年5月会向国外的孔子学院输送一批国际汉语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绝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他们达到申请的要求(普通话为2甲等级以上,英语需要过六级,具备的中华才艺),通过面试后成为汉语志愿者,提前在北京培训两个月,然后签约前往支教的国家。国际汉语志愿者在国外一边进行汉语教学,一边学习外国语言,由于语言不通、环境以及风俗习惯各有差异,志愿者难以适应环境,导致教学相当困难。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育部、国家汉办对汉语志愿者的培养欠缺长期规划和绩效管理,阻碍了海外志愿者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汉语志愿者达到合同期限后不愿再续约,而选择回国另寻工作。如此一来,海外志愿者稳定性差,对海外的汉语教学无益,也造成了人才流失。

(二)“外患”:汉语受到其他语言的竞争和挤压

汉语同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并为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但是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使用的语言,95%也是英语,汉语的使用率只占到百分之零点几,国际会议(包括在国内举行的)也基本没有使用汉语。美国有1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但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中80%―90%的都为具有汉语背景的大陆留学生、美国华裔或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子女,真正在大学里把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外国人只占10%左右,另外,美国民间的汉语培训机构(中文学校)的招生对象也多为华人子弟。[2]由此可见,汉语的国际地位远不及英语,“汉语热”热在华人,国外主流社会学习汉语的热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从客观上来说,汉语在语法、发音以及字体上都比英语更为困难。笔者认为,汉语教学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文化的传播入手,提高海外学生对汉文化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心里接受汉语,主动去学习汉语。

三、结语

汉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交流工具,会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然而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汉语的推广之路还很长。而汉语作为我们的本土语言,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母语者尚且不珍爱自己的母语,则无法得到世界人民对其母语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刘菲.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12-11.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校内专业实践角色分析

截至2010年,全国已有330余所学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多数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前很少有机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面对面给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致使毕业后因为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而不能较快较好地适应在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工作。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满足国际社会需求的汉语教师和中外文化交流人才?是当前对外汉语专业建设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开设于2005年,目前已有4届本科毕业生,在近年来举办的国家汉办汉语志愿者的选拔考试中均有较好的成绩,毕业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的学生在适应异域环境、跨文化交流方面相对于其他汉语教师有一定的优势,红河学院的国际化程度以及给学生提供的国内国际交流机会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一、红河学院中泰教育合作与交流情况

红河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国际化办学在同类院校中起步较早,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荷兰、越南、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百余所高校、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越南、泰国、柬埔寨与当地大学合作建立了国际汉语中心。其中,同泰国高校的合作尤为密切。自2003年起,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同泰国曼谷、清迈、北榄府、孔敬府、甘烹碧府等多个地区的高校、中小学和教育培训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交流形式大体可以归结为学生互换、教师互派、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班等。

(一)学生互派

红河学院与泰国合作高校的学生互派主要有Sap和iap两种形式,即Sap(Studyabroadprogram)国际课程学习项目和iap(internshipabroadprogram)境外实习项目。红河学院同泰方高校间的Sap、iap起始于2007年。目前,红河学院已与泰国清迈皇家大学、西北大学、北清迈大学、甘烹碧皇家大学、曼谷瓦拉亚隆宫皇家大学、马哈萨拉康皇家大学等高校建立了Sap、iap合作关系。Sap课程涉及计算机、英语、工商管理、汉语、国际贸易、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iap主要为汉语国际推广,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派往泰国高校、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实习。

(二)教师互访

为推动中泰双方的外语教学水平,培养适应中泰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外语人才,2007年起,红河学院开始与泰国高校合作实施教师互派计划。双方每年互派部分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教授汉语、泰语。

(三)海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2006年12月,红河学院国际学院组织举办了首届海外汉语工作者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东南亚国家的汉语工作者,其中以泰国学员为主。目前已培训了四届,近百名泰国汉语工作者接受了培训。

(四)语言文化体验夏令营

从2008年起,每年8月均有泰国高校、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汉语语言文化体验夏令营到学校进行2-4周时间不等的交流学习,进行生存汉语、中国文化、历史、地理、舞蹈、武术等方面的体验学习。

二、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的形式

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主要依托与泰国高校、中小学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学生赴境外实习的目的国也多为泰国。

(一)专业实践

1.观摩课堂教学

观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红河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专业见习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学生能感受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气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理论上的语言知识与教学法。课堂观摩要求见习生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认真做课堂笔记,观摩结束撰写教案和心得体会,教师适时组织课后讨论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使学生能近距离感受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为专业实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担任助理班主任

学生担任助理班主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配合学校开展对泰国留学生的班级管理、交流活动协助工作、基本生活指导。相比国内班级管理,泰国留学生班级管理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在语言交流、情感沟通、生活帮助等方面对助理班主任的锻炼很大。

3.课堂教学

(1)夏令营语言文化课程教学

针对暑期到校学习汉语的大、中小学泰国夏令营团进行语言课程教学,包括语言类课程(听说读写类)及中国文化课程(书法、刺绣、太极、国画等)。通过自愿报名、试讲筛选、培训等系列程序,选派专业基础好、专业相关能力强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对泰国夏令营团的教学实习。学生能得到直接的教学体验,检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积累教学经验。

(2)交换学生文化课程教学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作为实习教师对到校的泰国交换学生(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文化课教学实习分为课上和课后两部分,课上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中国书法、剪纸、太极、中国结、武术等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技能课程。

(二)志愿者活动

1.语言学习伙伴

语言学习伙伴是一对一互助语言学习形式,担任语言学习伙伴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以结对子的形式在课外帮助留学生进行汉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包括语言互助学习,帮助留学生预习、复习课程内容,完成汉语作业。通过这样的交流形式,增进中外学生间的了解,建立跨国友谊。

2.生活伙伴

当人们置身于异域文化中,即在学习或工作、生活遇到另外一种完全陌生的文化时,会出现一种心理反应,从感到别扭到不适应,从轻度的易怒、烦躁,到心理上的深刻惊恐和危机,这就是文化休克。设置生活伙伴,在缓解留学生文化休克问题上收到较好的效果,最终帮助留学生快速、顺利地融入到中国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

3.策划、组织课外文化交流活动

跨文化交流活动应该说是会一直伴随留学生国外学习生活的始终。这一形式要求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泰国留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推广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主要活动有中国书画作品展、中泰趣味(传统游戏)运动会、中文卡拉ok大赛、中国武术表演、包饺子活动等。

三、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中泰交流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分析

在一个具有各类国际交流和学习活动的国际文化校园环境中,作为一个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专业知识能力学习和培养需要,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为实现自己的未来角色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角色总体上包涵“专业学生”、“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和“国际汉语教师”三个角色。这几个角色既相互紧密联系,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要求。

1.“专业学生”角色

“专业学生”角色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国际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首要角色。这个角色以跨文化交流技能、对外汉语课堂授课技巧及对象国文化常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从角色要求上看,学生需要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习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交流技能作为一种交流技能,理论学习是必要的,既然是技能就要通过实践来完善。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参加校内中泰交流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技能,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

学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专业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一批能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这也就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课堂教学能力,需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应该抓住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观摩的机会,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发现更多实用的教学技巧。

学习泰国文化。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下衍生和发展的,都有其特殊性。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泰国文化常识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

2.“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角色

对外汉语专业是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培养国际汉语师资而设置的本科专业。汉语语言文化推广者就是一个具体的身份,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与泰国留学生的交流学习中,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这个角色。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肩负着汉语语言文化推广的重任,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胜任未来的汉语语言文化传播者角色,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要求掌握除了以汉语言文学、外国语为基础的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并掌握相应的中国文化传播技能,如太极拳、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或中国书法绘画(等)。其次,需要学习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和交流技巧。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要借助跨文化交流的机会检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体验异国文化差异,积累更多的异国文化常识。再次,具备解读中国文化的能力。不同语言的背后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初次来访中国的泰国人对中国的很多礼节、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或多或少都会有不理解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充当解读大使,扫除他们的困惑。

3.“国际汉语教师”角色

对外汉语教师是指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的教师,参与泰国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一个角色。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要求其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即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同时,还需要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1)知识结构

语言学及汉语言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必须踏实学好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识、汉语言理论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这是国际汉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全面掌握现代汉语理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对简单的汉语语言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

(2)能力结构

组织教学的能力。国际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专项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课堂组织管理上有较好的驾驭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打破常规,用恰当有效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创新能力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尤其重要。创新能力应该分为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思维模式、创新的教学技能三个方面。

表达能力。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在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言学习者进行教学时,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并能很好地把握用语分寸,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3)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汉语传播过程中做到不卑不亢,不崇洋;在涉及敏感政治问题时要有合理的化解方式,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四、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专业实践的意义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国际交流活动,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有助于深刻认识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要求。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学生能自觉回忆所学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专业实践中去,由实践促进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充分利用校园国际文化环境,积极为学生创造专业实践机会,可以进一步丰富校园国际文化,使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规格要求相适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综合实践平台来实践已学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尝试组织、实施对外汉语教学,为将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恩明.谈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1991(1):48-54.

[2]车正兰.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J].长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88-90.

[3]耿淑梅.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D].万方数据,2009(7).

[4]金秀芳.论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休克”现象[J].上海: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4-87.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篇6

互联网的大众化使得信息得以飞速传播发展,汉语词汇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网络语言从发展到渗透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不断缩短,网络新词的出现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因此,外国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形形的网络新词,如果没有很好的学习这些网络新词,就无法很好的在汉语的语境中进行沟通交流。网络新词的运用不仅仅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和中国当代的很多文化现在有关,如“凡客体”、“淘宝体”在各种媒介上的广泛出现,引起全民模仿的热潮。通过这些现象,可知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网络新词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教学的基本现状分析

(一)从听力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情况

语言的使用必须具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语言能力之一,也是衡量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人类在孕育时期就在母亲的肚子里听外界的声音,并且做出天性的反映,从研究数据来看,在人类的一般语言生活中,听力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在听力训练时,以为受被动的信息输入、瞬间性的语流、非可视性的声音等众多听力特点的制约,听力水平的提高成为了众多外国学生的一大难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接收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扩大,语言的变革也悄然发生,网络新词的大量涌现是语言变革的突出表现之一,并且网络新词从出现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其速度超出了教材的更新速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听力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中,编入网络新词增加了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在扩充课程设置全面性的同时,也能让外国学生更积极主动的练习听力。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等具有趣味的网络成语,通过英语直译过来的粉丝(FanS)、单挑(pK),结合了英语的语言和意义,使得外国学生更轻易的接受汉语的教学。

(二)从口语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情况

网络语言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新词也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交际中逐步普及,因此在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中,要重视网络新词的教学。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比例逐渐增多,在课程内容的编写中也设置相关的课程和练习。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汉语作为第二甚至第三语言,网络新词在口语的交流中很容易产生误解,造成沟通障碍。例如“表”就是“不要”的缩略,不了解网络新词的外国学生就很难用这类词语进行沟通。网络新词具有生动贴切、形象诙谐等特点,能够激发外国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但对于汉语的初学者来说,在日常的交际中很难理解网络新词的意义,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要注重分段性。

(三)从阅读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

近50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编写中,经历了从结构教材到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发展阶段。现如今已更多的加入文化的因素,将结构、功能、文化三种相结合,综合编写课程内容。虽然课程内容的编写不断发展,但许多课程内容的更新依然无法跟上汉语的演化,教材的总体水平仍需提高。将网络新词引进课程内容中,可以很好的增加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运用性,提高外国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汉语运用频率。在语言技能的分类中,听和说主要是接受性技能,注重理解,而说和写则是输出性技能,注重表达。阅读则是注重视觉性,其基本不依赖于听觉或者说,因此阅读部分的课程内容编写应当注重视觉性。在外国学生阅读汉字时,汉字的众多特点能够在书面上直观的展现出来,因此阅读也是汉语能够被外国学生最容易接收、理解的一种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的阅读部分课程内同在网络新词的引进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能更直接的被外国学生吸收。

(四)从写作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情况

写作作为语言四项基本职能中最难掌握的一项,是指用书面的方式来表达个人想法的笔头表述,囊括了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检验语言水平的综合标准。因此,写作训练在语言的教学中尤为重要。与听、说、读的训练不同,写作的训练主要是提高组织安排语言的能力和提升,以及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写作具有针对性,写作的具体对象为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随意性不同,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应以严谨的书面语言为参照。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语教学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教学的比重增多,网络新词教学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但网络新词的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网络新词教学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第二则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网络新词的实际运用教育不够重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网络新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网络新词作为新产生的词汇,更新速度快,渗透率高,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引进网络新词时,往往缺乏针对性,使得教学气氛死板,外国学生的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降低,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问题:1.网络新词的引进缺乏系统性网络新词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中虽普遍入选,但往往都是将一些保守单一、较为陈旧、与日常的现实生活脱轨是词汇收纳进教材中,较新产生的网络词语很难出现。2.网络新词的选用缺乏实际性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熟练的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汉语,并能够从事中国的各项社会工作,因此网络新词的学习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在设置对外汉语的网络教学课程时,要充分考虑词汇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的实用性,以运用为主要导向。而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引进缺乏实际性,之是浮于表面。第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网络新词的实际运用教育不够重视。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网络新词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较为落后,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对网络新词的态度不够重视。因为网络新词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一部分教师持有偏见和滞后观念,所以在教学中避重就轻,不够重视网络新词的教学。网络新词在人们的实际交流中所占比例与日俱增,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脚踏实地,不能讲教学局限于简单的汉语规范语言,而是要不断更新词汇系统,及时教授网络新词。

(二)对外汉语中网络新词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篇7

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国际汉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是汉语言教学的灵魂,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思维方式,了解现当代中国迅速崛起的源头。本文立足国内外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从教师和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环境出发,分析两者的异同,减少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推广的阻力,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实现跨文化无障碍交流。

1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1.1教师和教学对象

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师,大部分是经过高校的专业学习的,大多在校学习期间就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师都会一种或几种外语,以英语为主,外语水平基本都可以达到与留学生交流的程度。

教学对象以高校招收的来华留学生为例,来华留学生一般在16周岁以上。大部分来华留学生都有比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

1.2课程设置和教材

中国高校一般采用分科式教学。文化课也常被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一般还会根据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书法、绘画、太极拳等选修课,并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学生的各种文化社团和文化活动。有些高校在资费充足的情况下,还会组织学生参加实地文化体验活动。

以2002年王海龙编写的《文化中国?中国文化阅读教程》、2004年张英、金舒年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两本书为例,传统文化占据了80%以上的篇幅,采用现代人的生活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讲述当代中国人的交际文化和传统观念的融合。

1.3教学环境

来华留学生身在中国,可以天时地利人和地浸泡式学习汉语。他们不仅可以学习书本知识,还能利用节假日到中国各地旅行,亲身体验各地不同的民俗文化。

2汉语国际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2.1教师和教学对象

在国外,对外汉语教师的来源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由有一定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中国教师担任;一个则是由所在国精通汉语言文化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

与来华留学生相比,国外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的人数更多,但年龄差异较大,职业分布较广,学习时间不固定,对汉语学习的要求和目标也不尽相同。

2.2课程设置和教材

在国外,欧美国家一般采用主题式教学,教师需要在几大主题的指导下,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资源。

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国外缺乏专门教学使用的文化教材,一般都包含在汉语言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所涵盖内容与国内大同小异。

2.3教学环境

在国外,汉语环境缺乏,教师讲解一般采用英语或者所在国语言,只有在语言文化操练时使用汉语,课外使用汉语的机会就很少了。不过,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客观现状,网络孔子学院等网络课堂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3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对比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到底哪些文化适合对留学生进行教学,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教师如何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如何优化调整,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来弥补境外语言文化条件的缺陷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比较两者的同与异,试图把握主要矛盾,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关键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相同之处在于宏观。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看,都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万变不离其宗,规律是相通的。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国外,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不会变的,是客观存在的。其次,教学对象都是外国人。他们都是饱含热情希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主观愿意领略其中奥妙的。

两者的相异之处在于微观。本文加入学习者所在国的语言文化教学因素,分析其异同,以求全面。从前面的陈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两种教学的差异。同是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生虽然国籍较为复杂,但年龄职业相对单一、学习时间较为固定。而海外学生则根据国家文化差异,有较多个性的要求,这对海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欧洲北美的高等院校的语言系中,一直存在着重文化轻语言的传统。学生们自然习惯这样的语言学习习惯,而无论在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是教材的编写上,重语言而轻文化的汉语教学都不能与国外留学生的期望值吻合。从语言文化环境上来看,来华留学生比海外学习者有着地利人和的优势。

究其根本,国内外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并非学习者的差异、教材的优劣,也不在于教学环境,而在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现阶段,无论是对外汉语教师还是汉语国际教师,都需要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开阔拓展国际视野,多接触世界各国的语言和文化,对中外文化深入了解异同并进行对比分析,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世界各国日益升温的“汉语热”,不仅是因为我国国力的强盛这一外因,更重要的是中国富有传统的中华文化和汉语言本身的所蕴含的文化魅力这一内因所致的。如果要让“汉语热”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大力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质。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师有必要到国外去进修和任教,各高校对口的孔子学院就是最佳的选择。而汉语国际教师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反客为主,把握主动权,让海外留学生在汉语学习尤其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学习上有身历其境的体验是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有很多,每年可以培养出大量的毕业生。。但让人费解的是,国内外汉语教学急需大量教师的同时,国内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通过了解得知,这些毕业生都要加强国际意识,要看到专业设置和自身培养方面的不足,从学习过程中进行调整,时刻做好为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服务的准备,才能克服目前所存在的就业困境,这也是未来汉语国际推广的有生力量。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篇8

关键词: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模式;面临问题

一、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1.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地位

自2004年孔子学院创办以来的十余年里,全世界的人民见证了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截至2014年孔子学院创办十周年之际,全球范围内已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分布在12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各类汉语教学班次约6.7万个,注册学员111万人,已有282所孔子学院课程纳入所在大学学分体系,孔子课堂的发展方向也将更好地融入当地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此外,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之外,还存在大量汉语培训机构在进行汉语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人数在增加,同时低龄的汉语学习者数量在逐年增加,中小学生甚至是幼儿都在逐步加入汉语学习者的队伍,海外的公立、私立中小学乃至幼儿园也相继开设汉语课。世界范围内少儿汉语教育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反映了各国政府对汉语教育的重视以及世界人民对汉语学习的迫切需求。因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不久的将来,海外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中,少儿学习者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少儿学习者区别于成人的特点也将引起海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和教育者更多的重视。

2.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1)沉浸式汉语教学模式。沉浸式汉语教学指的是用目的语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浸泡”在目的语环境中,教师只使用汉语。目前此种教学模式在北美较为普遍和成熟。以美国为例,至2013年11月,美国已有148所汉语沉浸式学校,且这一数字仍在增长中。按照母语与少数语言的课时比例,可分为全沉浸式和半沉浸式。半沉浸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半天用汉语学习,半天用英语学习。

(2)汉语作为必修课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是指在全日制中小学中,将汉语作为必修课,面向全校注册学生开设汉语课程,但是汉语是作为第二外语甚至是第三外语,每周占2个课时左右(英语教学课时数为6~8个)。以格拉纳达省的JulioRodriguez公立小学为例,该校的汉语课程面向所有注册学生,包括1~6年级,课程为必修课,时间安排在小学正式课程表内,每个班每周两次课,每次1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班级人数平均为20名,使用的教材是《汉语乐园》和西班牙语版《快乐汉语》以及其他辅助材料。

(3)汉语作为课外兴趣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是指在学校正式课程表外,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或者第三外语设立兴趣班,由学生自由选择,每周2个课时或者更多。目前针对少儿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主要采取此种模式。据调查了解,有的孔子学院少儿汉语兴趣班课程安排为每周1次课,每次3个课时,每个课时60分钟,班级人数在10人以下,学生年龄在8~15岁,使用自编教材;有的汉语教学机构课外兴趣班课程安排为每周2次课,每次1个课时,每个课时60分钟,班级人数在10人以下,学生年龄在12岁以下,使用《快乐汉语》和辅助材料。

二、少儿学习语言的特点和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少儿学习语言的特点

区别于成人学习者,少儿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相对薄弱,即少儿不像成人一样具有相当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能够根据以往的语言经验并通过掌握语言规律学习汉语。他们学习汉语主要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感知记忆。

(2)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是少儿的一大显著特点。研究表明,少儿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十分短,一般不超过20分钟,而一个课时一般为45分钟到60分钟。

(3)学习动机、兴趣和学习需求模糊。一般少儿学习汉语是出于父母要求或者教学安排,不排除有对语言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但是大部分少儿缺乏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自制能力。

2.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缺乏语言环境是三种教学模式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学生处于非目的语环境中,因此除了汉语课堂,学生很难有其他练习汉语的机会。但是相比较其他两种教学模式,沉浸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汉语的机会: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汉语,学生之间的对话是汉语,课堂下校内活动是汉语。但是与其他两种模式一样,学生一旦跨出校门,就少了强制使用汉语的限制,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汉语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造成了学生缺少复习、练习和实际操练的动机和机会,不利于学生巩固和记忆课上所学内容,从而使得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课时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沉浸式以外的其他两种模式中。据调查了解,无论是汉语作为必修课还是汉语作为课外兴趣选修课,课时安排主要分三种:一是每周两次课,每次一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到60分钟,下同);二是每周两次课,每次两个课时;三是每周一次课,每次两到三个课时。而根据记忆遗忘规律,我们知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两次课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否则会将之前所学知识遗忘,导致第二次上课时需要再一次重复之前所学内容。而根据少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一特点,每次课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时间有限,只会降低学习效率。

(3)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经验是三种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于成人,少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自制力差,突况多,因此少儿对外汉语课堂中,除了教学活动,教师还需要进行课堂管理。根据教师反馈,课堂管理是影响少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教师了解儿童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有课堂管理技巧,有时也需要教师能够用学生的母语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4)缺乏适合少儿的国别化教材。目前市场上能够找到的优秀的少儿对外汉语教材不少,具有趣味性,内容安排科学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即未实现真正的国别化。教材国别化,需要针对不同国别进行内容选择和编排,要符合学习者所在国家特殊的文化、国情、思维方式、语言特征等。

三、结语

“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少儿学习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在世界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仍然有诸多关键问题在影响着这一事业的发展。发现、总结这些问题是第一步,我们需要做的下一步是找出解决办法,推动海外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的健康发展,最终有利于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篇9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与国外交流的日益密切,“对外汉语教学”也成了越来越热门的话题。近几年来,云南省内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加入到了对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行列,教学涵盖了从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储备力量到为不同需求的外国人打造汉语课程。随着这样的转变,“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就更显得范围狭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新的名称随之孕育而生——“汉语国际教育”。

崔希亮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一文中,将这两个名称作了如下的区分:“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虽然这里用“国内”和“海外”的地域差别区分了两者,但我们看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汉语国际推广作为国家大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把“国内”和“海外”融在了一起,我们能够看出“对外汉语教学”正在日趋走向成熟的、带着国际化标志的“汉语国际推广”。在此期间,最需引起具有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注意的是,如何让那些正在接受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的本科生“走出去”,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为用而学,学以致用,无疑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当前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

1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尴尬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汉语教育”,从学科发展的历程看,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海外语言教学活动,其学科基础是语言教学。虽然后者的外在形式主要还是以汉语为目标语的外语学习,归属于汉语教育领域,但主要是进行以外语学习为语境的汉语教学。两者的最大区别在汉语国际推广具有承载国家外交战略新思维的含义,是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从比较单纯的语言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国家外交战略为依托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专业学科名称的转变实现了从专业教学活动向国家文化交流发展战略的转变。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集合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精英人才,担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但作为一所高校来说,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们“走出去”却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语言教学和语言应用能力偏低等。先从本科阶段的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来说,其知识体系正处于构建阶段,自身的汉语知识和文化修养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去倾注,更需要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次从学生的教学力和语言运用看,在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面对的是国际化的环境,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素质和语言能力,但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建立在教学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实践环节,绝不是坐在课堂里听了课就能够有成效的;而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不断的学习与应用。但在校本科学生的语言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督促与指导,而其对语言的教学应用又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实践。因此,如果在学生汉语基础不扎实,汉语言教学能力不理想,且还未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走出去”,则往往会带来既浪费了时间,又收获不多的后果。面对这一现实,许多高校会选择“3+1”或“2+2”的模式来兼顾教学与实践两个环节。这样的设计有其优势,可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弊端中首先受到质疑的就是学生的能力:一方面,他们是否能够在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有序学习;另一方面,他们是否能够在课堂里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其次,这样的学习模式会受到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最后,建立在学生专业基础还不牢靠前提下的匆忙“走出去”,是否会使大多数人沦于“自身学不到,别人教不了”的尴尬?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语国际教育面临如下尴尬:第一,师资的尴尬。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与汉语国际教学要求差距甚大,造成一方面需要大量汉语教师,另一方面国内难以输出大量的合格的汉语教师。第二,教学和实际操作的尴尬。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第三,语言尴尬。学生无法很好使用英语作为中介语达到教授汉语的目的。

而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国际教育计划,在更广阔的领域上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为更多想要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创造学习汉语的条件并提供学习机会。对外汉语教师们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一方面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增进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针对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走出去”战略的落实,我们应该依照专业的自身特点来为这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储备人才的本科生们量身打造专业实践途径,让他们既能够在学习期间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够在毕业后能在最短时间内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任务。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针对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摸索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应是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的任务。对此,全国各高校都有不同方式的探索,取得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我们可以透过一些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窥其一斑。例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实践教学分为三步。第一步,依托学校与广西师大的合作,派遣本专业的学生去听课。第二步,校内微格教学,让学生模拟教学。第三步,利用本校与越南学校的合作派遣学生出国实习。与之相比,大理学院的实践教学独具特色,对外汉语境内教学实践分为3个部分:课堂观摩教学、个别教学辅导和文化交流活动。课堂观摩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在教学技能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实习生听讲、准备教案、说课、试讲、正式上课、评课、总结,每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目前大理学院的境外实践教学主要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辅以文化交流活动。他们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建立了5个汉语教学实践基地,以实践教学法基地为依托,进行汉语国际化教学。同样,云南大学实践教学方式则是以外派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习期间学生主要教授综合课、口语课等,同时撰写论文、日志、教案、案例分析等。综述以上各校所取的实践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为境内实习加境外实习的模式。境内实习主要以模拟教学为主,较理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而境外教学主要以学生的“走出去”实习为主,以专业实习的方式取代全部的实践教学,而未能将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环节融贯于学生四年的教学全程中。同时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去境外实习。对此,笔者认为,实现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不能仅将眼光放在“走出去”上,而应该从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以及实践教学的监控测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学生本科四年学习中贯穿始终,从而实现以国内外实习环境为基地的包含着感知性实习、提高性实习和专业性实习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

总之,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立足于“请进来”,“汉语国际教育”立足于“走出去”,这两条路线同时推进,相得益彰,应是当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可供尝试的教学改革思路。本文所述正基于个人的思考和几年来对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期待得到同行专家的指正与赐教。

参考文献:

[1]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2]李毅.汉语国际推广与我国国际教育的发展[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2).

[3]张如梅.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模式探索——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0,(11).

[4]吴应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0,(8).

[5]原新梅.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J].语言教学研究,2007,(12).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篇10

关键词:零基础留学生汉语综合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留学生数量也与日俱增。然而大部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都是零基础,对于汉语、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如何让这些留学生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环境,学会使用最基本的汉语日常生活用语很关键。目前中国高校的对外汉语课主要有汉语综合、听力和口语等课程,其中汉语综合课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基础课程,全面培养和训练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笔者以近年来承担汉语综合课教学的经验和感受为基础,对零基础留学生的汉语综合课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为适当补充实用性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外语教学,即第二语言教学。在汉语综合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训练,从语音知识、汉字知识和简单日常对话开始,逐渐增加词汇和语法内容,由日常生活用语到相对正式的汉语表达,注重培养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大部分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在开始学习汉语时,都有着较为急切的求知欲。他们期望课堂上学到的汉语能够解决他们在日常交往中遇到的语言问题,比如吃饭、购物、坐车、看病等。这就要求汉语综合课教师适当地增加一些常用的生活用语,紧抓留学生学以致用的心理。这一阶段留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都很高,比如在学“对不起”时,可以补充“没关系”“不好意思”“没事”等说法,有的留学生就会立刻指出,对中国人说“谢谢”,他也会回答“没事”。在师生热烈的互动交流中,留学生不仅能丰富自身的汉语词汇提高汉语表达能力,还能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中学习汉语,自信地去克服自身语音语调、辨识汉字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传授的过程,更是文化传播、推广的过程。即使是针对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也要关注中国文化的适当导入。如讲解汉字“好”时,告诉留学生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儿女双全就是好”,一方面增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汉字记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使留学生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有所了解。再如讲到询问年龄时,可以补充多种询问句式及其应用对象,用“你几岁了?”问10岁以下的儿童,用“你多大了?”问青年人,用“请问您高寿?”或“您多大岁数了?”问老年人等。虽然有的用法留学生不能立刻掌握,但是他们能够了解中国文化中尊老敬老在语言上的表现,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场合、情境应使用不同的句式。另外,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多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风俗人情、文化古迹都充满了好奇。汉语综合课教师还可以配合课文话题,增加中国的节日习俗、风味小吃、名胜古迹等相关内容,特别是高校当地的风俗文化、旅游景点等,这些都是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些文化内容的加入,不仅活跃了汉语教学的课堂,也增强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对中国的感情。

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

汉语综合课堂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

第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话题、情境。教师可以依据课文主题设计相关情境,让留学生分组练习并当堂表演,如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国家、家庭状况等;也可以发动留学生自设情境,让他们使用课外所学的语句进行对话;或布置课外题目,课上轮流作口头报告,如谈谈自己的中国朋友、描述去某个地方应该怎么走等。这样的练习方式生动有趣,留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无疑会使他们的汉语学习更有动力。课堂上,我们最常用的是情景模拟法,也就是围绕课文或所学内容进行模拟情景练习。比如,学完购物的课文,就把讲台课桌布置成商店柜台,放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生活用品(主要是课文中所涉及的),让学生两人一组来进行购物表演练习。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内容以脱离书本的形式进行记忆,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角色体验能力和情景适应能力,提高了他们汉语运用的综合能力。但在情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细致,除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外,创设的情景要贴近所教授学生的水平和年龄,易于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习个体的需求,这样学生便会自主地学习。教授者注意情景运用在课堂活动环节的渗入,才能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达到最佳的教授效果。

第二,开展游戏、竞赛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写汉字比赛,把普通的听写测验变为写汉字比赛,听到汉字或词语最先举手的留学生到黑板上写,写对汉字最多为胜。读写汉字对于汉语零起点的留学生来讲是最困难的部分,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和学习中的挫败会使很多留学生丧失继续学习汉语的信心。在刚开始接触汉字的阶段,这个简单的比赛能够激发起留学生识记、书写汉字的兴趣,而这个基础打得越好,后面留学生的表现也会越好。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语音练习游戏,每个留学生代表不同的声母、韵母,教师随机念出一个拼音,这个拼音中包含的声母、韵母两位同学就站起来,使留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在一开始语音学习时,可以多让留学生练习一些绕口令。比如大部分留学生的“s”与“sh”不分,就教他们说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数准四十四,就请过来试一试。”对这些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借助图片、卡片、音乐、动画、多媒体等教具,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不少留学生对很多中国流行歌曲也很喜欢很熟悉,笔者经常看见学生们课下听中国歌曲。比如在讲解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和亲属时,可以给学生放《家族歌》以帮助他们理解;在介绍方位词时,可以教学生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教他们唱中国歌曲《妈妈的吻》,用汉语交流关于妈妈的话题。

让留学生快乐学汉语,可以调动和保护其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唯其如此,留学生才能培养起学习汉语的兴趣,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把汉语学好,也才能进入汉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教学语言:由纯英语向英汉双语、汉语为主过渡

在汉语综合课的课堂上,教师最初的教学语言只能是英语,尤其是针对零基础的留学生,汉语起步阶段必须借助英语来沟通和交流。即使每节课补充一些汉语的课堂用语,留学生也不可能很快记住并反应过来,此时教师不必刻意追求双语教学,随着留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增加,应该逐渐加大汉语的使用比例。如留学生学了数字的读法和“书”后,教师就可以用英汉双语说“把书翻到第50页”并辅以翻书的手势,说过几次之后,直接只说汉语,留学生就能听懂了。很多汉语课堂用语在反复强调和使用中给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就能单独使用,但是此时的课文、词汇、语法难度都在增加,要确定留学生准确理解课文、生词的含义,掌握词汇、句型的使用,还是需要借助英语的媒介作用。特别是讲解语法时,一些较难理解或是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用英语解释还是省时省力。虽然以英语为媒介语能极大地提高汉语综合课的效率,但很容易使留学生形成对英语的依赖心理,理解汉语词句时总是先翻译成英语,再翻译成其本国语言。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使用留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尽快使汉语综合课堂脱离英汉双语的阶段,留学生只有更多地在纯汉语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他们的语言思维模式完成由本国语言、英语到汉语的转变。

四、课外实践:增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

除了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汉语综合课外还必须组织留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催生学习动力。光说不练,只能是纸上谈兵。每次课后都应该布置一些课下实践操作的任务,鼓励他们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真实语境,让学生去完成,下一节课检查。比如,学完购物后,除了课上的模拟情景练习外,我们要求学生课下去学校的超市或者附近的市场购买一件生活用品,下一堂课向班级同学汇报购买的经历。学完中国菜的内容后,就要求学生回到宿舍亲自实践一次,下一节课向班级同学说一下自己做了什么中国菜,做的过程是怎样的。

我院为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还专门组织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汉语学习小组,互帮互助,中国学生帮助留学生提高汉语水平,留学生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双方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又收获友谊,一举两得,形成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此外,还组织留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并表演节目;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他们到本地各个著名景点参观旅游,回来后用汉语写游记、说经历,亲身感受中国文化,亲口叙述身心感受。组织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成立中外文化交流社团,举办校园国际文化节,留学生们教中国学生做外国美食,中国学生教留学生们学做中国菜,然后大家放在一起共同品尝交流;举办中外服装秀,表演中国武术和外国民族舞。还组织留学生们游览校园、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他们学到了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运用汉语的能力。

吕必松先生曾说过,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教无定法,汉语综合课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汉语零基础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从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及时更新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帮助汉语零基础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学习汉语的乐趣,让他们快乐学汉语,提高学习效率,并为他们更高层次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课题“高职院校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150002],项目负责人苏鳌#

参考文献:

[1]李杨,靳松.关于汉语零起点留学生汉语综合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215-216.

[2]栾雪莲,周毅.针对汉语初学留学生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家,2010,(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