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生保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7:15

家庭养生保健篇1

【关键词】社区卫生;家庭保健员;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32-01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上海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的70名家庭保健员及其家属86人,共计156人。入选条件为愿意并有能力承担家人的健康指导,签署“家庭保健员志愿书”;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自身为或家庭成员为慢性病患者优先入选。

2培训方法:

以《上海市慢性病家庭防治知识200问》为基础,聘请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培训的骨干作为师资,在家庭成员患病情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培训。针对社区居民常见问题组织专题讨论会,聘请有关专家参加;鼓励家庭保健员之间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交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渠道,传播健康保健知识。最后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责人对家庭保健员进行考核。

3调查方法:

应用上海市卫生局统一配发的家庭保健员信息收集表,于培训前后对家庭保健员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二结果

家庭保健员及其成员基本情况

家庭保健员培训前后生活习惯改变情况

家庭保健员培训前后生化指标改变情况

三、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疾病谱、死因谱正在发生变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成为公共卫生一重大问题。慢病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实施以健康促进为主要策略的干预活动,降低人群中慢病的危险因素,控制慢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通过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随访管理与规范化治疗和干预,控制病情稳定,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后家庭保健员的Bmi、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下降,在吸烟、体育锻炼、食盐摄入等生活习惯方面也有所改善。家庭保健员能够帮助促进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深入和慢性病的防治。

家庭保健员来自于社区居民中,经过全科医师规范化的专业知识培训,能够掌握常见病防治知识和技能,能够负担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生活指导。家庭保健员是最深入、最基层、最直接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的人员健康生活方式监督指导的非医务人员[3-4],具有针对性好、作用时间长、说服力强、成本效益比低的特点,是医务人员防病治病工作极其有力的补充[5]。在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参与下,这项以充分社区动员、培养形式多样、家庭保健员管理规范为特点,以慢性病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以家庭保健员带动全体家庭成员为模式的家庭保健员计划是非常有效的[6]。

参考文献

[1]李燕丽.家庭保健员一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新探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7):786-787.

[2]张育红,瞿平,梁晓霞.社区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浅谈.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3):78

[3]柳敬东,徐会利.家庭保健员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全科护理,2009,7(3):741-742.

[5]洪雅蓉,朱雪尔.培训家庭保健员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1):670-671.

家庭养生保健篇2

五大风险影响家庭未来

根据王先生家的财务状况,欠缺合理的保险体系,家庭成员得不到任何的风险保障。从现阶段来看,未来家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收入中断造成的家庭生活危机;家人的健康医疗费用准备不充分;未来养老资金未曾考虑;子女的教育基金没有妥善安排和储备;家庭资产缺少保值增值计划。

五大账户解决家庭隐患

王先生夫妇要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保持现有的生活品质。应对当下和未来的种种风险,完备的风险保障体系不可或缺,需要做实五大家庭“保障账户”,包括家庭收入保障账户、健康账户、养老账户、财富账户和亲子账户。

家庭收入保障账户:保障家庭经济支柱遭遇人生不测时,家庭财务仍然安全。王先生夫妇年龄都已超过30岁,女儿也未满l周岁,至少需要20年相当于年收入5倍的保额,以维持家庭财务平衡,保障孩子的顺利成长。建议投保以生命为标的的意外险和寿险:王先生意外险保额300万+红利、寿险保额130万(其中60周岁前210万)+红利;王太太意外险保额50万+红利、寿险保额60万(其中60周岁前90万)+红利。

健康账户:保障遭遇健康危机时,有足够的应对资金,以减轻家庭负担。王先生夫妇除了有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险外,公司的医疗保障比较齐全,无需重复投保商业医疗保险。建议分别投保50万和30万保额的重大疾病保险,同时分别拥有最高300万和50万的意外伤残保险金。孩子除了参加当地少儿医疗保险外,投保20万元的少儿重大疾病保险。

养老账户:保证老有所养、提供未来晚年品质生活的稳健养老金来源。夫妇双方应当从现在开始,逐年投资,储备不可挪用的、保本增值的、不低于200万的商业养老年金。

亲子账户:保证承载家庭希望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及拥有足够的教育金。建议投保教育金保险,孩子从12岁开始可以连续10年领取教育年金,其中12-14岁每年1万+红利,15-17岁每年2万+红利,17-21岁3万+红利,此外20周岁时还有10万+红利的特别教育金。要注意的是,给孩子投保一定要附加豁免保险费保险,一旦投保人发生身故或全残,余下各期保险费可以免缴,而孩子的保障利益不变。

家庭养生保健篇3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家庭特征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5)01-0116-10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5.01.012

收稿日期:2014-07-17;修订日期:2014-12-07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长江城市群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体系研究”(skqy201419)。

作者简介:贺立龙,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姜召花,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

theeffectonConsumptionenhancementofthenewRuralSocialpensioninsurance:

evidencefromCHaRLS

HeLilong,JianGZhaohua

(Schoolofeconomic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65,China)

abstract:whateffectdoesthenewRuralSocialpensioninsurance(nRSpi)systembringonruralhouseholdconsumptionexpenditures?theempiricalanalysisusingthedatafrom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urveyQuestionnairedatabase(CHaRLS)showedthatdailyhouseholdspendingoftheinsuredfarmer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uninsuredfarmers;theimpactofnRSpionconsumerexpendituredifferedduetodifferentfamilycharacteristics.thefarmeragedabove60weremoreinfluencedthanthoseagedunder60.thefamilyinpoorerhealthwasmoreinfluenced.thenRSpiprimarilyinfluenceddailyhouseholdconsumptionexpenditureoffarmers.thehighgradeconsumptionexpendituresontourism,automobile,etc.werenotmuchinfluenced.

Keywords:newRuralSocialpensioninsurance;ruralhouseholdconsumptionexpenditures;familycharacteristic

一、引言

我国农村人口约有6亿,提升农民消费水平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农村家庭的巨大消费潜力一直未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除了农民增收缓慢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养老顾虑,束缚了农民即期消费的积极性,他们对

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得其将收入用于预防性储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新农保的实施不仅是为了应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还承载着扩大内需、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任务。

在具体实施中,新农保产生了哪些政策效应?是否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本文将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的截面数据,探讨新农保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问题,并将家庭特征纳入考虑的范围,以细分新农保的消费效应,寻求相应的政策启示。

《人口与经济》2015年第1期

贺立龙,等:新农保的消费增进效应

二、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和储蓄的实证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肖严华把影响扩大内需的因素归为三类,一是社会文化,二是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三是制度因素,而制度因素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1]。杨河清、陈汪茫运用城镇居民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社保投入对消费水平有较大的乘数效应[2]。刘子兰、陈梦真总结关于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文献成果发现,基于总量数据与家计数据的实证分析大都得出了养老保险促进居民消费的结论[3]。刘远风选取了湖北省50个县域的2009年和2010年的经济数据,构建倍差法模型,采用固定效应估计,在控制GDp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之间的差异,发现新农保具有扩大内需的显著效果,但对全省整体消费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4]。陈池波、张攀峰对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影响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新农保让生活更有保障,更愿意消费[5]。赵耀辉等人利用CHaRLS数据,采用断点回归和双重差分识别的策略,发现新农保政策显著地促进了家庭总消费,但人均消费所受到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6]。岳爱等人使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西北大学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2012年4月开展的公共投资和公共服务调查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户参加新农保后,家庭日常费用支出有较为显著的增加[7]。有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于发现社保支出引起社会储蓄率的下降,抑制投资需求,使资本存量下降,影响经济增长,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与产出显著负相关[8]。王晓霞和孙华臣使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社会保障每增加1%,消费支出下降0.37%[9]。

国外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很多是借助于储蓄的中间变量考察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的影响。费尔德斯坦(Feldstein)利用美国1927-1971年总量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对消费函数的分析,估计出美国社会保障计划导致私人储蓄降低了30%-50%,发现社会养老保障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10]。格伦(Glenn)等人将预防性储蓄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扩展到收入的不确定性、生命长度及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发现社会保险、政府最低家庭消费保障等因素降低了未来收入及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减少家庭储蓄,促进居民消费[11]。也有学者分析养老保障对不同人群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影响的异质性,盖维(Gale)指出社会养老保险金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因不同家庭资产特征和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12]。但是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菲利普・卡甘(phillipCagan)发现参与养老金计划会增加储蓄,抑制消费[13]。莱默尔(Leimer)和莱斯诺依(Lesnoy)使用1957-1977年美国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保障对储蓄基本没有产生作用[14]。

上述文献表明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但是,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是否真正促进了消费还存在观点分歧,大多数文献持肯定意见,但也有相反的结论。我国新农保的实施是否对农村家庭消费产生了正面的促进作用?主要影响到哪种消费类型?这需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才能给出具体的结论。同时,我们观察发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因家庭特征如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年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学术界对此关注较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验证新农保的政策传导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理论依据与现实分析

费尔德斯坦提出扩展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会影响个体生命周期内的收入流,进而对个体的消费和储蓄决策产生影响,社会保障对消费和储蓄的净影响取决于财富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之间的权衡[10]。在一个不考虑借贷约束及不确定性的生命周期消费储蓄模型中,消费、储蓄和养老金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当养老保险缴费和收益相当时,不影响当期消费;如果养老保险收益大于缴费,将会增加消费;当养老保险的收益小于缴费时,消费会下降[15]。上述理论为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但是,以之为理论起点,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家庭的消费影响,还需要基于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新农保影响农村家户消费的作用机理,本文分析如下:当前农民务农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多数农民消费还是比较谨慎,这是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尚不健全,农民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以及老年生活比较担忧,他们把当前的收入进行跨时期的分配,以保障自己年老以后的生活,继而出现了储蓄率较高、农村消费动力不足的现象。新农保的实施可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降低农民的老年生活风险,增加消费信心,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增加其当期消费。对于年轻人,新农保相当于储蓄式的个人账户和政府补助的结合,增加了其未来预期收入,增强了其消费信心,促进其即期消费(当然缴费也可能挤占消费);对60岁以上的参保老年人来说,参保除了增强他们消费倾向外,养老金发放也会直接增强其消费能力。再者,新农保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改善收入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总体上提高了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产生了扩大内需的效果。

但是,不能因此断定新农保一定会增加农民的消费。农民对新农保的保障功能的判断是一个实证性问题,只有在农民认为新农保的保障有效时,才能提升其消费倾向。新农保个人账户的缴费也可能会挤出部分的消费。新农保到底是挤出农民的消费还是挤出储蓄(即增加农民的消费支出)仍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四、数据来源和统计性描述

1.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tudy,CHaRLS)于2011年开展的全国基线调查。本次调查覆盖了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单位,约1万户家庭中的1.7万人,收集了一套代表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微观数据,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结构和经济支持、健康状况、体格测量、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险、工作、退休和养老金、收入、消费、资产以及社区基本情况等,符合本文分析的需要。

考虑到新农保在农村开展,本文在基线调查的1万多户城乡家庭中,选择了其中的7700户农村家庭作为考察对象,经过进一步的数据处理,筛除了一些不适宜的农村家庭(如消费支出和收入为负的家庭),最后真正利用的农户样本有6860个。需要说明的是,CHaRLS采集的是2011年的数据,当时全国进行新农保试点,有些县属于试点地区,有些县不属于试点地区。本文选择6860个农户样本,并未特意区分“是否属于试点区域”,因而,这一样本既涉及试点地区,也涉及未试点地区。本文着重研究参保行为(是否参保以及参保程度、受益状况等)对不同特征农村家庭的消费增进效应,因而未专门考察样本所受的试点政策的影响。

2.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CHaRLS数据库关于消费支出的记载分为不同的种类,本文在设置因变量时也区分不同的消费支出类型。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本文将采用消费支出的自然对数形式。之所以有不同的消费种类,一是因为不同的消费支出有不同的支出周期,有的支出一般按月进行,因此,按月份来记载这些支出比较合适与方便,如水电费、通讯费等,而有的支出则按年进行记载比较方便,如保健产品、旅游、耐用消费品等;二是可以看出分类记载的消费支出有不同的消费特点,属于不同的消费层次,如有的消费属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而有的消费支出则属于层次较高的满足享受的消费支出。因此,同时构造、列示和考察不同层次的消费支出对参加新农保的反应,可以更具体地反映新农保对农民消费的影响。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新农保对农村家庭(也可以称为农村家户或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对象的单位是家庭,而家庭中参加新农保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家庭无人参加新农保,有的家庭至少一人参加了新农保。参加了新农保的家庭又有差异,其中大多数参保家庭是主要受访者夫妻二人(非城镇户口)都参加,但也存在仅一人参加的特殊情况,这是因为主要受访者的夫妻双方中有一人去世了。不同的参保情况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表1和表2表明,在2011年的调查数据中,6860户人家中有1935户农户参加了新农保(判定标准是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参加新农保),参保的家庭占比为28.21%。在参加了新农保的1935户家庭中,非城镇户口的主要受访者夫妻二人都参加的农户有1231户,占比为63.62%,但也有704户家庭只有一人参加新农保(主要原因是夫妻一方去世),占比为36.38%。

表2初步表明,在家庭日常支出这一项目上,参保家庭一年的消费支出额大于未参保农户的消费额:参保农户家庭一年的总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的均值为2639.37元,而未参保的农户家庭一年的日常消费支出均值为2488.81元。但是,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人口规模、经济状况等。因此,需要更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才能得出新农保如何影响消费的结论。

五、模型设置、变量和回归说明

1.模型设置和变量说明

为了考察新农保对农民消费的影响,本研究的基本实证分析模型为:

lnYi=β0+β1newsi+(β2Xi1+…+βj+1Xij)+εi

Yi是因变量,代表农户一年的家庭消费总额,在后面的分析中该变量将会因不同类型的消费支出而取不同的数值,lnYi表示家庭总消费支出的自然对数形式。

news系列是主要考察的自变量,反映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情况。该变量区分的是一家农户是否参加了新农保,它是一个虚拟变量:至少有一人参加了新农保时,其取值为1,无人参加新农保时,其取值为0;为了考察参保人数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后面还会继续区分家庭中的参保人数来进行回归分析。

Xi则是一组家庭层面上的外生控制变量,包括家庭人均纯收入(对数形式)、家庭人均财富持有量、家庭的人口规模、家庭受访者的平均年龄、家庭完成初中教育的比例、健康状况等。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来源划分为主动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主动性收入包括农业经营收入、非农业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转移支付。农民家庭财富包括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数量很少)、固定资产(生产性的设备以及土地)等。农户家庭规模各不相同,有的家庭人数较多,比如受访者和子女一起居住,有的较少如只有受访者夫妻。家庭人口数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总消费支出,通常来说,人口数越多消费支出越高,本文要重点控制的一个变量就是家庭的人口数量。

εi是随机干扰项,表示无法观测到的影响农户消费的其他因素,如消费预期和既有的消费模式等。

本文研究的是新农保对农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一些控制变量均采用家庭层面的数据,如年龄、教育等。本文将教育这个变量控制为家庭人口中完成初中教育的比例,年龄这个变量控制为家庭人口的平均年龄,即家庭主要受访者及其配偶的平均年龄。CHaRLS数据库中报告的健康状况均是个人的数据,要把它转化为家庭层面的数据,还要做一番处理。本文根据原始的数据记载,将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自评健康状况)表示为三个不同的健康等级,即差、一般和好,再将一个家庭中不同人的健康状况综合考虑,得到了一个评价家庭健康状况的变量数据。CHaRLS数据中主要反映的是家庭中的主要受访者及其配偶的健康状况,反映其他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的信息较少。但由于受访家庭绝大多数都是两口之家,我们将受访者及其配偶的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家庭健康状况的主要依据。

2.回归分析的说明

本文先在整体上考察新农保实施给农民家庭消费带来的效应(是否增进农户消费),然后分析家庭特征因素对这种效应的影响,以观察不同特征的农户对新农保政策的反应程度。具体而言,是在回归中逐步加入新农保和家庭特征的交叉项,以研究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在消费这个项目上所受新农保政策影响的大小。

参加了新农保的家庭,存在参保人数和缴费水平的差异,有些家庭主要受访者及其配偶都参保,有的只有1人参保,参保者自主选择的参保档次和缴费水平也不同。因此,本文考察参保与否、参保人数及缴费水平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不同年龄段的人可能对新农保有不同的反应。我们认为,相比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缺乏固定工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参保者年龄越大,因参保带来的保障性预期对其边际消费倾向的强化效应越明显。60周岁是领取养老金的分水线,年满60周岁的参保者可领取养老金,带来更大的消费增进效应。本文将考察对象划分为年满60周岁和未满60周岁两类人群,将新农保的待遇水平,即年满60周岁参保者领取的养老金水平纳入模型以考察其对消费的影响。

鉴于农村衣、食等温饱问题已获解决,本文考察的消费支出未涉及衣服和食品等项目,而是指邮电通讯支出、水电费、燃料费、交通费、日用品等稍高层次的消费项目。为了区分新农保在不同消费领域的效应,本文也尝试研究新农保对家庭旅游消费、家居和耐用消费品、美容、汽车消费等较高层次消费支出的影响。

模型(1)是在控制了家庭人口数量、完成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例、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对数、家庭人均财富、婚姻状况、家庭平均年龄、健康状况等变量之后,进行oLS回归以考察参加新农保对消费的影响;模型(2)加入了是否参加新农保(new)这个虚拟变量与健康状况的交叉乘积后,考察不同健康状况的家庭对新农保的反应程度;模型(3)、模型(4)是按照家庭参保者人均年龄分段进行的回归,模型(3)针对参保者平均年龄年满60周岁的家庭,模型(4)针对参保者平均年龄小于60岁的家庭。

从模型(1)的结果可知,参加新农保的农户消费支出比未参保的农户的消费支出增加了约10.2%,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说明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农户的消费支出。其他控制变量对消费影响的方向均符合预期,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农户消费支出越高;健康状况好的家庭比健康状况差的家庭消费支出高7.84%;年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为负,即平均年龄越大的家庭消费支出越低。有点意外的是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家庭人均财富对消费的影响程度没有预期的那么大,这可能和农民收入的低起点有关。

从模型(2)来看,是否参加新农保与健康状况交叉项的系数为-0.134,健康状况的系数为0.120,健康状况差的参保家庭比健康状况好的参保家庭的消费高出1.4%,健康状况差的农户参保对消费的促进效应更明显。出现这种结果的解释是,健康状况差的农户消费水平低、边际消费倾向大,较差的健康状况导致其消费支出更为谨慎,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正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这种顾虑,使之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其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其消费支出。

由模型(3)、模型(4)的回归结果可知,年龄这一变量在新农保的政策效果中有重要的影响,受访者及配偶平均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家庭因参加新农保而使消费增加了14.0%,受访者及配偶平均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家庭其消费因参保增加了12.0%,两者差额为2.0%,这说明新农保政策对60周岁及以上的农户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60周岁以下的农户。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60周岁及以上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较低,边际消费倾向更高,消费对新农保的反应程度更大;二是即期收入增加,即60岁及以上的参保者可以领取养老金,直接增强其消费能力。综合来看,新农保政策具有维系农民持续消费支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民在年老时因收入的减少而出现消费水平大幅度降低的现象,保障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受访者及配偶平均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家庭的婚姻状况对消费的影响不再显著,这可能与60周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丧偶的比较多,单身状态时消费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有关。

2.进一步的分析

表4的结论反映参保人数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及健康状况这一参数的作用。由模型(5)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只有一人参加新农保的家庭的消费支出比没有人参加新农保的家庭的消费支出高出12.1%,有两人参加新农保的家庭的消费支出比没有人参加新农保的家庭的消费支出高出13.4%,并且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有两人参加新农保的农户的消费支出比只有一人参加新农保的农户的消费支出增加了1.3%,这说明家庭参保人数越多,新农保的政策效果越显著,即对家庭总的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同时,从参保人数与健康状况的交叉项的系数以及p值可知,新农保政策的消费效应因家庭健康状况不同而出现差别,这在两人参加新农保的家庭中表现尤为突出。有两人参加新农保且健康状况差的家庭因参加新农保消费增加了13.4%(两人参保的系数),而有两人参加新农保且健康状况好的家庭因参加新农保消费增加了8.2%(两人参保、健康状况与两人参保与健康状况

的交叉乘积三者系数的加总),差距大且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但对仅一人参保的农户而言,其参保消费效应因健康状况不同而不同的结果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根据相关政策,参保者可自愿选择缴费档次。除了参保人数,我们引入缴费水平这一变量,分析其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从逻辑上讲,参保者缴费多少可能受收入等家庭特征因素影响,即使不考虑这些因素而将其视为外生变量,其带来的消费效应仍是复杂的,参保者缴费多可增加安全感而提升消费倾向,但过多缴费也可能损害当期消费能力而挤占消费支出。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表5是就新农保缴费水平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的回归分析,受限于CHaRLS数据状况,统计范围限定为参保者为一人的家庭。针对仅一人参保家户中缴纳的保费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表明缴费水平与家庭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关系。年满60周岁的参保者可以享受新农保待遇,即领取养老金。享受新农保待遇意味着增强了即

期消费能力,对消费支出有促进作用,我们引入反映新农保待遇水平的养老金领取额这一变量,分析其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表6是就新农保待遇水平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的回归分析,统计范围限定在年满60周岁参保者的家庭。回归结果表明,参保者待遇水平与家庭消费支出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表7是区分家庭消费类型(一类是交通通讯等日常消费项目,另一类是旅游等高层次消费)对比分析的结果。模型(8)

分析的为是否参保变量对旅游等高层次消费的影响。由模型(2)和模型(8)对比可知,受新农保实施的影响比较显著的是邮电通讯、水电费、燃料费、交通费、日用品

等农户日常消费项目的支出。由模型(8)可知,在家庭旅游等较高层次消费项目上,参加新农保的农户的支出仅比未参加的农户高出3.8个百分点,这和模型(2)的结果相差很大,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知新农保对旅游、家具和耐用消费品、美容、汽车等较高层次消费项目的支出影响不显著。出现这一结果的解释是,新农保政策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对较高层次的消费尤其是奢侈品消费的支持力度较弱,目前新农保的实施难以起到显著地提升农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作用。

七、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全国层面的微观数据,以家庭特征为控制变量,对新农保政策实施产生的农户消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由分析结果可知,新农保可以增强农民对未来生计安全的预期,提升其消费信心,具有激发农村消费潜力、保障民生、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具体有以下结论与启示。

第一,农村家庭中参加新农保的成员越多,越有利于增加整个家庭的消费信心。此外,多缴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强化消费者未来生活安全感,促进其消费。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鼓励农户全家参保,有积极的消费提升效应。

第二,新农保对家庭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户的消费支出影响更大。健康状况不佳的农村家庭成员工作机会较少、收入较低,用于医疗的不确定性支出较多,潜在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同时又受到防疾养老等顾虑因素的束缚。新农保的实施可以减少这类家庭对未来生计的不确定性,起到更大的消费促进效应。因此,应通过补贴、帮扶、救济等手段支持这些农户参加新农保,稳定其生活预期,增加其消费支出。

第三,相比旅游、汽车等家庭高端消费,农户的家庭日常消费支出受新农保影响更为明显,新农保有显著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但是,旅游、耐用消费品、汽车消费等方面的消费增长前景广阔,除了实行新农保等社会保障政策以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民增加日常消费外,更根本的扩大内需之路,仍然是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消费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第四,新农保对受访者及配偶平均年龄为60周岁及以上家庭消费的影响,要比对平均年龄为60周岁以下家庭的影响更显著,新农保政策在维持中老年农民家庭消费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增加老年参保者及其家庭的即期收入,可以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消费力量衰退问题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肖严华.“后危机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学术月刊,2009(12):82-87.

[2]杨河清,陈汪茫.中国养老保险支出对消费的乘数效应研究:以城镇居民面板数据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0(3):3-13.

[3]刘子兰,陈梦真.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0(1):102-105.

[4]刘远风.新农保扩大内需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88-93.

[5]陈池波,张攀峰.新型社会保障收入类型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截面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管理,2012(2):175-182.

[6]赵耀辉,张川川,JoHnGiLeS.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评估――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eB/oL].[2013-11-02].http:///cn/article.asp?articleid=17357.

[7]岳爱,杨矗,常芳,田新,史耀疆,罗仁福,易红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日常费用支出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3(8):101-108.

[8]于.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社会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广州大学学报,2007(9):12-13.

[9]王晓霞,孙华臣.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J].东岳论丛,2008(6):47-50.

[10]FeLDSteinm.Socialsecurity,inducedretirement,andaggregatecapitalaccumulation[J].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74,82(5):905-926.

[11]GLennH,JonatHanS,StepHenp.precautionarysavingandsocialinsurance[J].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5,103(2):360-399.

[12]GaLewG.theeffectsofpensionsonhouseholdwealth:areevaluationoftheoryandevidenc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8,106(4):706-723.

[13]pHiLLpC.theeffectofpensionplansonaggregatesaving:evidencefromasamplesurvey[m]//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occasionalpaper.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65:20-54.

家庭养生保健篇4

关键词家庭医生制度责任制社区卫生服务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8-0018-04

美国的家庭医疗学会(aaSp)对家庭医生的定义,“家庭医生(familydoctor)是经过家庭医疗这种范围宽广的医学专业教育训练的医生。家庭医生具有独特的态度、技能和知识,使其具有资格向家庭的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无论其性别、年龄或者健康问题,类型是生物医学的、行为的或者社会的。这些医生由于其背景和家庭的相互作用,最具资格服务于每一位患者,并且作为所有健康相关事务的组织者,包括适当的利用顾问医生、卫生服务以及社区资源。”家庭医生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称呼,在美国称"家庭医生",英国则叫"全科医生",两者本质上都是直接为所在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1]。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开始引进全科医生服务的理念,2000年上海市静安区率先开展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2011年4月上海市在10个区县开展家庭医生制度试点[2]。全科医生与居民签订家庭保健协议,建立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通过试点使全科医生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黄浦区医改试点单位之一,2009年开始家庭医生制度的探索,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了一支家庭医生队伍,拓展健康管理各项任务。为了评估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效果,我们于2010年底对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效果进行了评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月-3月,淮海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济南卫生服务站首批自愿与全科医生签订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协议的15户居民、45人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0人,女25人;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8.2±6.8)岁;大专及以上文化6人,中学20人,小学及以下19人;家庭成员中退休30人,在职15人;独居1人,空巢老人24人,与子女共同居住人20人;高血压28人,糖尿病12人,脑梗死(腔隙性)9人、冠心病6人(一人可同时患几种疾病)。

在同一辖区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已经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的20户、62人居民为对照组,其中男28人,女34人;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0.7±7.5)岁;大专及以上文化8人,中学29人,小学及以下25人;家庭成员中退休40人,在职22人;独居2人,空巢老人32人,与子女共同居住28人;高血压35人,糖尿病16人,脑梗死12人、冠心病8人(患一种或几种疾病)。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和职业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实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实行专人负责每户家庭配备1名家庭医生;组建家庭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中医师组成,为家庭医生提供服务;开通24h家庭医生热线电话,设立家庭医生“报病箱”,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等,使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进行健康管理实行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医生首诊,开展预约式上门服务;社区护士提供上门护理;病情变化本中心可优先住院;行动不便的患者由家庭医生团队送药上门;化验、心电图等检查免收上门服务费;家庭成员每年安排1次健康体检,进行家庭健康评估;定期发放疾病防治知识手册和宣传资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如需要转院诊疗,家庭责任制医生负责通过区域双向转诊网络,联系瑞金医院或卢湾分院住院。

3)实行分类服务将家庭成员分为患者、老年人、学龄前儿童、孕产妇4类,根据不同生命周期提供特殊服务。对现病患者,根据循证医学开展预约上门和定期随访;对老年人,家庭医生进行每月1次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中医体质测试、营养和健身指导,提供中医养身保健和居家康复护理的方法;对0~6岁的学龄前儿童,家庭医生进行电话通知,开展上门儿保体检,协助办理儿童少儿基金保险等;对孕产妇,家庭医生团队进行上门产前指导、产后随访和婴儿喂养等专业指导。

1.2.2对照组

常规的门诊治疗和卫生站慢性病管理,无固定的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服务,转诊和住院无专门通道和提供优先服务。

1.3评价指标

1.3.1工作效率指标

健康档案更新率:慢性病人的健康档案内容每年更新>1次,60岁以上老人每年更新≥4次;社区首诊率:常见病、多发病首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率(急、危重症除外);社区门诊预约率:调查对象在社区门诊时预约的比例;健康体检率:18岁以上家庭成员每年健康检查的比例;上门服务率:上门医疗、护理、康复、妇幼保健服务>1次/年的率(以户为单位);慢性病管理率:对象中高血压、糖尿病按照上海市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指南管理的比率(以人为单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率:上门营养、运动指导和(或)参加健康教育>1次/年的率(以户为单位))。

1.3.2服务效果指标

服药依从性:慢性病患者遵医规范服药>9个月人数的比例;血压控制率:调查前最近1次血压

2结果

2.1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工作情况

通过1年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试点,观察组签约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社区首诊率,社区门诊的预约率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全科医生上门医疗服务率、慢病管理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服务到位,健康档案更新率也明显提高(表1)。

2.2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效果

通过1年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探索,观察组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血压和空腹血糖的控制率明显提高;按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食盐和食油控制率显著提高;《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也比较高(表2)。

3讨论

3.1家庭医生制服务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据卫生部门统计,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80.0%可在社区内完成,只有20.0%的患者需要到综合性医院进行治疗[3]。随着疾病模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年上升,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增多,大量孕妇盼望高质量的围生期保健服务,多数老人需要家庭医疗护理。只要全科医生改变传统待诊的服务模式,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家庭医生是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的,并且服务质量优于综合性医院。推行家庭医生制的目的就是为百姓的健康负责,从最需要的人群做起,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最终形成良好互动。在推进的过程中,家庭医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这对完善社区“健康守门人”作用很有借鉴。

本中心经过1年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试点,建立了完整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医生工作规范,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家庭医生团队。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全科医生团队的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签约的慢性病患者不但治疗依从性和疾病控制率提高,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有了明显改善,全科医生与社区居民的关系更加融洽,居民满意度也有所上升。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①家庭医生提供的“六位一体”综合服务,符合现代医学“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因此更加贴近疾病防治工作的实践;②家庭医生与居民通过签约建立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有利于为家庭成员的健康提供从生命孕育到终结全过程的临床预防服务,从源头上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③家庭医生通过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双向转诊,使社区卫生服务更便捷、更可及,有效提高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事实说明,家庭医生制服务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本质需要,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3.2存在问题

由于本研究开展的时间较早,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存在着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与居民签约困难、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和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没有指导性政策文件等[4]共性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因素可能制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开展:①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全科医生要承担健康管理的全部工作有一定困难,需要团队服务加以支撑;②目前家庭医生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管理,因工作、学习等原因难以达到预期目标;③家庭医生自身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营养、心理、康复方面知识的缺乏,难以开展上述服务;④目前家庭医生数量少,但工作任务繁重,工作时间以外的预约服务难以兑现,仅提供电话咨询服务;⑤家庭医生还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有效的绩效考核手段,没有相应的待遇保障,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持续。

3.3进一步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建议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家庭医生制服务已经成为上海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①团队式服务如以居委为单位,形成由1~2名全科医生(包括中医)、1名全科护士、1名防保科人员、若干名社工共同组成的服务小组,以全科医生为主,提供团队式服务;②整合资源对于工作时间以外的预约服务,建议采用所有团队轮流值班的方式来解决,要进一步理顺医疗联合体各单位的关系,使绿色通道真正畅通无阻;③注重全科医生的能力培养建议采用“4+1模式”,即全科医生4天在社区提供服务,1天到上级医院进修或者培训;④建立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体系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分配要向家庭医生、向社区一线倾斜,二要建立科学的家庭医生制服务评估体系;⑤采用临床预防模式全科医生要把医疗作为切入点,采用临床预防的模式,把疾病防治知识传播给大家,使全科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太小,因此家庭医生在妇幼保健、双向转诊中的作用难以显现,有待今后进行大样本研究时加以评价。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为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提供了发展契机[5],我们将本着服务于民、方便于民的宗旨继续将家庭医生服务做深做实。

参考文献

[1]储振华.国外的家庭医生制度[J].中国医院管理,1986,6(4):47-63.

[2]孟仲莹,杜兆辉.开展家庭医师签约服务的体会[J].上海医药,2012,33(22):21-24.

[3]田小元,张学文.实行家庭医生负责制建设高标准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9,19(11):43-44.

[4]彭艳英.朱泾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上海医药,2012,33(22):25-26.

家庭养生保健篇5

【关键词】: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现存问题政府福利措施“网络”模式

一、前言

近几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社会保障事业探索发展与发展,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框架。特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的观念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坚持“引进来”对外战略,一方面引进西方先进制度与技术和资本发展本国经济与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西方落后的思想、价值观也传入中国,、、犯罪、艾滋病等在国内泛滥。本人认为这些落后的思想、价值观之所以会在改革开放以后传播、泛滥是与当代中国市井平民倡导性解放有重要的关系,这里不做论述。、、犯罪、艾滋病等在国内传播与扩散严重威胁了妇女与儿童的健康与安全,所以国家加大了对妇女儿童的权利保障与救助。妇联的发展使妇女儿童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效。一般认为儿童和母亲是作为一个天然整体,所以把两者的保障划入妇女儿童社会保障方面中。本人认为这样划分限制了儿童社会保障的发展空间,至于妇女与儿童社会保障分不分开并不是本文所讨论范围。本文从保护儿童权利出发讨论农村儿童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

二、我国儿童现状概述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度重视对儿童权利保护是政府、社会和家庭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对儿童权利保护首先必须清楚我国儿童现状问题。

据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儿童是指0¬—14周岁孩子【1】,中国人口调查中划分年龄阶段的第一档也是0—14周岁【2】。所以本文所指的儿童概念是指0—14周岁的我国大陆孩子(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所以本次调查的人口数量比较新的也是比较准确的数据。全国人口中(未包括港澳台地区),0—14周岁的儿童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周岁儿童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3】。

(一)教育方面

我国近2.7亿儿童中未入学率约1%,也即大约有270万儿童失学,这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儿童【4】。我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90年的96.3%提高到2000年的99.1%;小学5年巩固率由1990年的71.4%提高到2000年的94.5%;小学净入学率中女生为92%,男生为90.2%;中学净入学率中女生为48%,男生为52.2%【5】。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贫困地区仍有适龄儿童无法入学。

(二)健康卫生方面

我国有许多贫困儿童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而得不到良好的健康营养与卫生医疗保证。营养不良的儿童约占9%(占儿童总人数,1997—1999年数据),相对于年龄体重不足的儿童10%(占5岁以下儿童的比例,1995—2000年数据),相对于年龄身高不足的儿童17%(占5岁以下儿童的比例,1995—2000年数据)【6】。

儿童卫生保健方面投入不足,虽然在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增加了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的接种保证了儿童的健康成长【7】,但农村中的医疗水平有限、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儿童保健方面出现了严重障碍。中国儿童现在有7.6万人感染艾滋病【8】,虽然相对于全国儿童总数比例不高,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三)儿童福利院服务方面

1995年全国共有儿童福利院73所,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7000多名【9】。全国有托儿所、幼儿园共18万家,在园儿童2711万人,教职工共116万人,其中教育者87万人【10】。对流浪儿童的服务由过去通常是纳入收容遣送范畴改为专项的儿童福利范畴,到1997年底,全国已投入资金8000万元,建成72个这样的场所,能为流浪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医疗、衣食住、非正式教育、心里咨询和行为偏差矫治等多方面服务【11】。

(四)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儿童有232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农村平均每四个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结构如下:

从这图中可以得到农村留守儿童(0—14周岁)为4799.5万人【12】。

三、我国儿童福利政策与分析

为了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国家通过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享受抚养人的连带社会保险等几个渠道,推出一系列保障儿童健康、教育的措施【13】。

这些措施有成效也有不足,分析如下:

(一)儿童保健与儿童计划免疫

儿童保健与儿童计划免疫旨在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成长,从小就预防疾病做到了从源预防,成效非常大。

在计划免疫项目有一些项目是免费接种的,但也有一些是收取费用的,虽然近几年来扩大儿童计划免疫项目,但新增的大多需要收费,本文认为收费不可取。职工子女的接种劳务费可由家属医疗或子女筹医疗项下部分报销【14】,而且职工族收入高又稳定,可以支付得起这项开支。可农村子女的这项计划免疫费用是家庭生活开支,虽然金额不大,但也是不小数目,农村农民由于“近视”效应,认为花费金钱去做免疫不划算,更有令人费解的是打三针预防就打一针或二针,原因是“打了这个没用,没有看到孩子异常,挺健康的,少打一阵可以省些钱买包奶粉”。

农村儿童保健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乡村医生医疗水平和设备大大提高和改善,儿童的健康得到了很大的保障。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方面投入不足,医生得不到良好的培训和生活保障,医疗设备也相对落后,这一点城市儿童保健做得比较好。所以农村儿童保健事业不容乐观,大多数医生不具有本科学历,许多医生只是跟其他医生做了一二年学徒,参加医生培训个把月就在当地开个诊所,其中有不少是庸医,值得政府和社会关注。农村中缺乏一支良好素质的技术医疗队伍和良好医疗设备是制约农村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直接因素。

(二)儿童抚育津贴和儿童福利设施

凡领取独生子女证的职工独生可以享受儿童抚育津贴,而且可以享受托儿补助费【15】,而农村儿童则不能享受抚育津贴。在英国,国家为家庭内第一个子女(未满16岁,学生未满19岁)每周发放10.4英镑(约合15美元)的津贴,其余子女每人每周8.45英镑。此外许多国家的政府还为婴儿提供一定的食品和婴儿用品或者提供相应的现金补助,这些津贴都是给本国国民所有的儿童【16】。这一点我们还做得不够,有些观点认为给所有儿童提供津贴有两个障碍,国家经济实力和家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国家经济基础条件方面本文想指出“少儿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若想更强大必须让儿童“强大”,从本文第一栏中儿童健康、卫生现状可以发现许多儿童有营养不良、体重不足、身高不足等欠缺,用一部分财政预算给儿童津贴上从国家长远战略考虑非常值得,关于如何保证津贴费用真正到儿童身上,下文再做论述。无论哪个产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无贵贱,农民子女有权利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用家庭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来限制儿童平等享受儿童抚育津贴是错误的观念,国家有责任保护每一个儿童的权利。

在儿童福利设施方面国家加大投入,目前已经建立起比较规模的托儿所、儿童福利院等,但是农村的儿童福利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从上文指出的农村留守约有5800万可以看出农村儿童福利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三)儿童免费教育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六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从2007年开始,全国开始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只交书本费即可,从理论上保证了全国所有儿童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事实上,我国仍有许多儿童失学和辍学,如上文指出我国约有270万儿童失学,大部分是农村儿童,中学净入学率比小学经入学率低,儿童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儿童的一生也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兴衰。保证所以儿童能够真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儿童失学有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经济贫困所导致的。家庭经济贫困使有些父母支付不起孩子的书本费及相关费用,同时有些儿童因为家庭经济贫困引起了内心的自卑感不能与同学相处从而导致失学和辍学。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留在农村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他们一般由祖父母、亲戚、邻居等照顾。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十分大,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祖父母年龄大,知识水平低根本不能教育和监管孩子,他们只能督促不能教导,在亲朋好友家的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不是自己生的小孩,往往不会尽心教导。许多家长也知道这一点,可是他们最无奈的事“要想出去赚钱,孩子不放在祖父母、亲朋好友家管放哪管”。可见农村的儿童设施水平比较低,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不够重视,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人身权、受监护权、发展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儿童和农村的权益。

四、加强儿童社会保障的措施

国家对于保护儿童权利的许多措施取得很大的成效,儿童的整体平均素质和健康水平有很大提升,但由于政府把保护儿童利益放置于保护妇女权利一起,限制了儿童社会保障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目前儿童社会保障覆盖面比较窄,农村有许多儿童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及失依儿童的社会保障做得不够到位,究其深层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导致许多儿童失依与留守农村。有些观点认为儿童的生活水平不能与国家挂钩,这是家庭家长原因怨不得人,国家没有太大责任在保护儿童权益身上,不能破坏游戏竞争规则。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核心目的是倡导拉开距离,保证竞争的不对称性。中国人有一种弊病观念:自己富,则不希望别人富,喜欢别人都穷;自己穷,不希望别人变富,自己不能富则希望人人都穷,这里不做讨论。认为国家没有太大责任保护儿童权益的观点不可取,完全忽视了国家、政府的社会责任。每一个儿童的事都不是小事,不能因为个例而忽视,国家有义务保护每一个儿童的权益不受侵犯和损失,保证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同时社会和家庭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儿童权益,本文从政府、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如何加强儿童社会保障。

(一)政府方面

1、儿童计划免费免疫与加强儿童保健投入

扩大儿童计划免疫项目,普及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等的接种,对计划免疫内的项目全部实行免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拨付,同时增加预付新疾病的财政预算,防止新增的疾病对儿童健康造成威胁,延长儿童免疫年龄,保证0—14周岁儿童均可获得免费免疫,切实从源头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增加对儿童保健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儿童保健投入。农村农民对卫生健康方面并不熟悉,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农村由相当一部分儿童存在营养不良,体重不足,身高不足等健康问题,如何消除这些健康问题是政府的一大任务。加大投入,培养一支素质比较高的农村医疗队、巡回各个乡村,免费为农村儿童做健康咨询,推广营养配餐,保证儿童营养健康;培养农村当地医生,提高农村医生素质与技术水平,严厉打击农村的庸医与高收费情况;加大对农村医疗设施投入,更新医疗设备,特别加大对儿童常见病门诊的投入,降低医疗费用;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配备1名或若干名专业医疗师,维护当地儿童的健康权。

2、扩大儿童抚育津贴范围和改善儿童福利设施

(1)扩大抚育津贴范围,保证农村儿童也可以享受抚育津贴,给每一个0—14周岁儿童发放现金或购物券津贴,由于农村许多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可能会把儿童现金津贴转化为生活所用。为了保证儿童津贴真正服务于儿童可以发少许现金津贴,更多的发放购物券:0—3周岁发放奶粉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的若干奶粉超市购买奶粉,边远山区的由超市运载到村委会,然后家长持券购买,这样可以减少家长变卖购物券;4—9周岁发放营养配餐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地点购买;10—14周岁发放食品如鱼、肉等购物券,由家长持购物券到指定的地点购买。

这里须指出一点比较好的奶粉和营养配餐一般都只是超市有,所以家长也比较愿意上超市为孩子购买。但农民没有去超市购买肉、鱼等食品习惯,一般都认为集市比较便宜又方面。可以在乡镇集市设立一换券站点,持券者持食物到站点,站点服务员见物换券给予现金补贴,站点服务员由当地银行在每次市集时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即可,这样就可以避免家长因缺乏购物的选择性而不去购物,也考虑到购物券不能在自由市场流通。在这里有人会问要是这家长到站点换券之后再把食物退回买主而把钱变为他用,那该如何?首先要明确农民并不是不想为孩子营养着想,而是怕麻烦,担心在指定地点购物吃反亏,所以才不去购物而想着变卖购物券。如果给予他们方面,自然会取得预期效果,如果真是人人都是那样换到钱而退货那就真没办法了,除非看到孩子吃到食物,否则什么措施都没用,购物券更多的考虑到家长是为孩子健康着想的。

对于担心给农村儿童发放抚育津贴而引起计划生育政策难以落实,只要把抚育津贴和母亲节育联系在一起即可,母亲在一年内节育后,她的孩子即可获得儿童津贴,这样既可以把计划生育真正落实到农村,也可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关于母亲节育年限可以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2)增大对农村儿童福利设施的投入,缓解农村失依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救助问题。从农村中每4个儿童中就有1个儿童是留守儿童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儿童福利系统是非常脆弱的。本文认为我国的福利设施建设更多是从城市角度出发的,政府及多数人认为城市时非常必要建设儿童福利设施。因为城市人“不善良”,大多数城市人不愿意照顾他家孩子、收留街上浪儿,城市居民一般都有工作,也没有时间照顾儿童,所以必须给城市中的儿童提供福利帮助。而农村人民因为善良,看见流浪儿动了恻隐之心会收留,也会愿意照顾他家小孩,农民因为时间比较空闲所以本家孩子可以很好照顾,把整个农村看成是儿童收养站,所以农村中儿童福利设施比较少。其实应该加大对农村儿童福利设施的投入,给农村失依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直接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和外出工作农民的后顾之忧,如农民工的孩子有比较好的安置,他们就会安心在城里工作,农民农忙的时候也可以专心耕作。

3、儿童教育全免费与免费午餐

(1)虽然我国实行免费九年教育,但还是有一部分儿童因为贫困而失学。对于九年义务教育不仅学杂费免除而且要免除书本、资料费,免费提供书本和相关资料(考虑到国家经济条件,小学不提供相关书籍,初中每门课程提供一本辅导书)。给贫困生提供生活补助、助学金、奖学金,而且要落实到每一所中小学(从笔者角度出发,当地县城乡村中小学暂无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生活补助也很少有,但并不代表学校没有贫困生,而是没有这项资金)。让每一位贫困生不会因为贫困产生自卑感和失去自信心而失学。

取消小学和初中生不能留级的规定,应该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鉴于目前我国的经济条件,实行全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和补助有很大的困难,但至少要保证小学要全免费和补助。因为小学生往往没有判断力,很高兴能不去学校上学,要是家长因为贫困而不关心孩子学习则会产生很大的失学率。如果国家不介入会使义务教育不能落实到每一个儿童身上,所以必须对小学生一定要“狠抓”。至于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判断力,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更多的会主动争取。

落实教育公平的政策,改善外来民工子弟就学条件。政府要统筹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待遇,增加教育设施,降低收费标准。有条件的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放宽按户籍入学的政策,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能在父母工作地入学。

(2)在乡村中小学提供免费午餐,推广营养配餐,既可以节约农村家庭开支也可以保证儿童营养健康,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加强农村治安建设

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儿童卫生健康和教育问题的产生,主要都是农民生活贫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收入增多自然会给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与健康饮食,同时也不会“丢妻弃子”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措施。为此,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

政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犯罪、吸毒、等不良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和扩散,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非常不利,他们缺乏判断力和控制力而容易陷入困境,所以执法部门必须对农村治安加强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不良行为,保障农村儿童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

(二)社会方面

目前,我国许多公共服务部门逐步开始市场化,官办机构竞争导致了分层日益明显,拥有众多资源的机构收取高费用,于是可以投更多的资金用于改进服务设施(从而再次提高收费标准),而资源较少的机构则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发展,服务水平低。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已经为贫困者获得公共服务设置了经济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则是填补公共服务缺口的一种重要方式,政府必须支持社会力量的救助措施。

1、改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

本文主张政府建设福利设施,然后由社会力量管理福利设施,但同时也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儿童福利设施领域,这里不再赘述。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改变政府“万能型”的儿童福利行政模式,寻求管理模式社会化、资金来源社会化、服务队伍社会化的新型福利模式【17】。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服务队伍管理福利设施给儿童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配备专业医疗师、心理专家解决儿童困惑和心理阴影。社会应该关注福利院中儿童的成长,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不友善,帮助儿童走出心理困境。农村福利机构更多地关注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在管理儿童过程中实行“一对一”管理模式,并不是要求为每一位儿童配备一位服务人员,而是在管理过程中实行个性化管理而不是大众化管理,那样会陷入“万能型”政府行政模式。

实行资金来源社会化可以扩大资金来源,保证儿童福利机构正常运转。

2、保护失依儿童权益

失依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身父母和其他具有亲情关系的成人照顾的儿童,他们或是由于父母亡故;或是由于法律原因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或是其他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成年人的正式照顾(更多是流浪儿童),只能由社会中的他人或是福利机构帮助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18】。对于失依儿童推行福利社会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让失依儿童有所“依”除了儿童福利院收养,更多的让社会家庭接纳,让失依儿童体会到“家”的温暖。对于家庭收养失依儿童办法在下文讨论。

3、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

在社区内加强各户家长合作,把留守儿童组成几个队,并由当地服务机构或志愿者带领,家长参与监护。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思想道德的修养活动,使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留守儿童能在社区继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4、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

学校要增强孩子对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应配备心理老师,以便于对留守儿童及时疏导教育,建立留守子女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实行多向管理,真正形成家长、学校、临时监护人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系统。

学校要多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许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母爱或父爱而变得沉默寡言,学校应该帮助他们走出消沉,培养以学校为家,以同学友情为关爱的制度,多开展一些班级、校级集体活动,提高儿童的合作、协调能力,从集体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19】。

5、社会关注及预防艾滋病在儿童身上传播

目前中国大约有7.6万儿童被艾滋病感染,预防艾滋病传播不是一个家庭可以完成的事,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合作才能预防。社会应该加强让艾滋病源远离儿童,教导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应该加强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家庭应该关注孩子成长,不能把病源带入家庭,感染儿童。

社会对于艾滋病儿童应该给予温情关怀,而不是仅仅捐钱,这样会使儿童认为他们是被社会“抛弃”的“孤儿”。社会更多的要给予感情关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给予他们精神安慰,一个微笑、一次握手都是温馨的情感关怀。

大多人忽视儿童的恋爱,认为儿童无恋爱或没有可谈的,一般都不讨论它。但在儿童的恋爱方面,本文想指出人生的恋爱观是从儿童小时候不知觉与知觉中培养和树立的,培养良好的恋爱观(这恋爱观是人生恋爱的启蒙思想观)是儿童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家庭方面

1、农村家庭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除了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外,也有做父母的自身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大多数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有书读就行了,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对于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家庭温暖,而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气氛,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如果父母真是无能力教育孩子,可以在社区组成一个团体(如上文所指),由服务机构或当地知识分子志愿者给予教育指导。家长除了让孩子衣食无忧,也需要同他们建立情感沟通,一个电话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感受到家的温暖。父母一年至少要回一次家看望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经常也要与学校联系,形成“家庭—孩子—学校”三边管理,重视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对于儿童的营养问题,所有农村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是让孩子吃饱饭就可以,更要注意营养搭配。这一点政府、福利机构与家庭必须建立信任模式,推广儿童营养配餐,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2、家庭收养

本文认为对于失依儿童更多的实行家庭收养,家庭收养可以给孩子一个“家”的概念,让孩子有所依,使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精彩,同时也可以减少福利机构人员和资金投入。

对于家庭收养首先应鼓励城市居民收养,名额不限,以不影响收养儿童正常发展为前提。本文认为鼓励城市居民收养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城市居民素质高;第二是经济基础好;第二是户籍制度。家庭收养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失依儿童长远发展和终身大事。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城市居民一般都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较高,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由收养关系登记到城市户口,对失依儿童将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鼓励乡镇经济基础较好的居民收养失依儿童,乡镇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失依儿童进入乡镇家庭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最后是让农村家庭无子女但确实希望收养一孩子的家庭收养。

基于这样的排序选择并不是本文观点利益化,而是基于孩子的长远考虑,若一家庭经济困难而给与他们收养,一方面增加家庭经济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更有可能的是会被受到家庭虐待。

五、评估

本文从现行的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出发,讨论如何做好农村儿童社会保障,虽然分为三个大部分:政府,社会,家庭。但其中有些措施并非一方可以完成,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的努力。

扩大儿童抚育津贴范围和加强儿童保健措施可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的基础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真正落实儿童免费教育和提供免费午餐,使每一位孩子同等享受教育权,保证儿童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众多农民的利益,改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服务,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和加强学校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通过这项措施可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也可以保护儿童的切实利益,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家庭收养是一种有效解决失依儿童的措施,体现给失依儿童提供社会温情关怀,真正改变失依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家庭环境。推广家庭收养可以减少福利机构投入。对于家庭收养还需要注意一点,应避免儿童受到家庭暴力和虐待,所以在收养前必须考核收养者家庭背景及家长文化素质,以免家庭收养产生负效应。

在儿童社会保障方面必须加强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作与联系,净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给无助儿童多一些关怀,给农村儿童多一些帮助。

六、总结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度重视对农村儿童权利保护,是我国各方力量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政府重视儿童福利问题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前提。社会力量加强服务范围,填补公共服务缺口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家庭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儿童社会保障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作,它涉及到千千万万儿童权利和父母的利益,但我们不能因为工作困难而放弃对儿童权利的保护,我们要一步一步的推广儿童社会保障,使全国儿童都可以享受到社会保障发展的成果。儿童社会保障是一项“网络型”项目,许多措施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作才能实行与落实,在儿童服务社会化过程可以提倡志愿者服务,让更多的人关心儿童的成长,构建和谐社会。本文提出的措施并不是万能的,需要在推行儿童保障过程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断评估与完善。

七、后语

本文主要讨论农村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更多偏向于讨论失依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保护。很少涉及残疾儿童等社会福利问题,并不是指残疾儿童社会保障不属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社会保障范围,而是限于相关数据与篇幅条件限制以及本文在构思中是把残疾儿童社会保障划入残疾人社会保障范畴,所以没有纳入讨论范围。未出生婴儿其实也是儿童范畴,许多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与他们在母亲怀孕时期健康发育分不开的,如果从儿童大范围内讲,儿童社会保障年龄应该从母亲怀孕开始计算,但由于数据和操作性问题本文最终没有把未出生婴儿纳入讨论范围。

文中许多数据是从《2002年世界人类发展报告》和相关文献获得,所以有不少数据是过时的,本文已在相关数据标出年限,其中只作本文写作参考。文中有不少观点是超越目前国家经济实力的,如国家向全社会儿童提供抚育津贴,暂时不符合国家经济现实条件,但这是我国儿童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本文并不强调实行过激的儿童社会保障,而是从实情出发逐步实现。参考文献:

1、[1],[5],[6],资料来源,《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

2、[2],[3],资料来源中国网,.cn,中国人口结构。

3、[4],资料来源,百度知道,中国失学儿童数量。

4、[7],[13],[14],[15],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72页。

5、[8],资料来源,央视国际,。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6、[9],白益华,吴忠泽主编:《社会福利》,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128页。

7、[10],资料来源,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658页。

8、[11],时正新主编:《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81页。

9、[12],资料来源中国芜湖新闻网,,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有5800万。

10、[16],美国社会保障署编:《全球社会保障.1995》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6年,366页。

11、[17],王彦斌,赵锦云主编:《儿童福利社会化重构—“昆明模式”》,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8页。

家庭养生保健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世代服务”提质工程推进会及十二五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省人口计生委《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和市人口计生委《人口家庭幸福工程实施意见》文件要求,进一步拓展人口计生服务职能,推进优质服务向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转型和提质,切实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决定实施家庭健康促进工程。现将有关实施意见提出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总书记4·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关注人口、服务民生为宗旨,以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面向群众、吸引群众、服务群众为落脚点,着力实施家庭健康六大行动计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家庭社会和谐进步。

二、总体目标

因地制宜,统筹构建1﹢1﹢X人口公共服务模式,开展以“金孕、金苗、金蕾、金馨、金秋、金匙”六大行动计划为个性和特色的孕前优生促进、儿童早期发展、青春健康援助、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筛查/不孕不育防治、老年健康保健、家庭营养指导的家庭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人口家庭公共服务,实现人人享有优质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的目标。

三、主要内容

(一)金孕行动计划(孕前优生促进)

1、主要举措:

——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宣教。制作一期优生检查电视宣传片,发放“给全市准备怀孕夫妇的一封信”和优生检查知识折页,各镇区开设孕前优生知识讲座,开展“优生优育宣教进社区”活动,利用市中心广场电子屏进行游动字幕宣传,促使社会形成优生促进的浓厚氛围。

——持续推进婚育一站式建设。加大免费婚检宣传力度,全年免费婚检率95%以上,协助卫生部门推广使用叶酸、福施福等营养素。

——持续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等服务,切实把好出生缺陷预防关。强化操作培训,启用新增设备仪器(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强化规范,注重实验室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推进优生检查阵地建设,对市指导站进行环境改造,形成区域清晰、流程通畅、功能完备的服务氛围。强化镇区服务站优生宣教阵地建设,增配相关宣教图书。

2、评估指标:

目标人群优生优育、孕前优生知识知晓率90%以上;优生检查服务参检率达80%以上。

(二)、金馨行动计划(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筛查/不孕不育防治)

1、主要举措:

——扎实做好避孕节育服务。夯实基层基础,持续规范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和后续随访,对落实长效措施对象完成每年一次的B超随访;开展重点人群的短信服务提醒和宣教;推广期内措施奖励制度,切实抓好期内综合避孕措施和长效措施落实率,杜绝无措施对象,保持人流引产比正常范围;积极应用臭氧雾化治疗技术和手动负压吸引人流术等新技术。

——持续开展Rti检查和两癌筛查。认真组织好每3年一轮的Rti查治,保证参检率;开展计生特困家庭妇女和流动人口妇女Rti查治;严格按照规范,联合卫生进一步做好宫颈癌早期筛查工作,引进液基筛查新方法,提升筛查阳性率,计划每年完成筛查人数1万例。创造条件适宜开展乳腺疾病筛查保健服务项目。

——推进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与防治。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技术员监测能力;强化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和相关健康问题上报工作,重点做好严重伤害事件的监测上报,保障避孕节育安全性与有效性。

——开展不孕不育防治。建立信息档案,为相关对象提供咨询指导,并协助做好转诊服务和后续随访。

——规范药具管理,完善设施、强化服务,持续做好计划编制、仓储管理和药具发放环节;拓展药具发放渠道,发挥网上药具超市实效,在市站启用智能免费发套机;开展打击非法销售免费药具行为的整治活动。

2、评估指标:

①知情选择率95%以上;②期内综合落实率90%以上;③长效避孕措施落实率75%以上;④随访服务率95%以上;⑤出生人流比小于2%;⑥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不良事件防治率达标(7/万);⑦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率90%以上,宫颈癌筛查率达标;⑧药具服务率95%以上。

(三)金苗行动计划(婴幼儿早期发展)

1、主要举措:

——发挥计生协组织的作用,联合教育相关部门对全市各类早教机构进行调研,提出推进有效运行的工作方案,确保全市早教体系规范有序,并实行早教工作的镇(区)全覆盖。

——组织和指导现有的各早教基地、指导站、指导点,有计划开展婴幼儿早教知识的宣传和活动,鼓励城区早教机构实现科学育儿知识进家庭、亲子体验进社区。组织市人口文化宣讲团早教知识内容、科学育儿知识巡回讲座进农村,为农村婴幼儿家庭提供便捷的科学育儿指导。

——发动和组织参加育婴师职业资格培训。组织我市从事早教发展的育婴师、育婴员参加市举办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着力提高早教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2、评估指标:

科学育儿知识100%进家庭,亲子早教体验100%进社区;建立1个省级(市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早期发展覆盖面达40以上%。

(四)金蕾行动计划(青春健康援助)

1、主要举措:

——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生命教育周”主题活动,开展“青春健康校园行”活动,宣传倡导在校学生。

——开展青春期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与镇区联合开展“青春健康社区行(村居行)”活动,普及青春健康知识,提供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

——依据市、镇(区)世代服务中心建立青少年健康服务和援助基地,为青少年提供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

——开展“亲情牵手、结对帮扶”活动。发挥计生协组织网络和人员优势,继续在城乡开展亲情牵手结对帮扶会员志愿活动,建立各级计划生育困难家庭0-18周岁独生子女、孤儿的档案,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和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关爱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其健康成长。

——做好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在全市大力推广妇女健康险,独生子女幸福家庭保险,提高计生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打造青春期健康教育援助基地。大力开展青春健康教育,联合发挥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市指导站、各中小学校现有的学生心理咨询指导点的示范作用,精心打造2-3个市级青春期援助基地,努力争创建立1-2个省级(市级)示范基地。

2、评估指标:

青春期知识知晓率90%以上;世代服务机构青春援助服务率和满意率逐年上升;独生子女幸福家庭保险城区覆盖率达40%,农村覆盖率达60%;建立2-3个青春健康援助示范基地,健康援助覆盖面达20%以上。

(五)金秋行动计划(老年健康保健/养老帮扶服务)

1、主要举措:

——宣传普及中老年保健相关知识,依托市世代服务中心(指导站)成立一个老年俱乐部—“金秋健康会所”,逐步配备骨密度测量仪、理疗设备等,组织进行健康体检、体能锻炼和益智娱乐等服务。

——开展专家面对面活动,聘请专家开设“中老年保健养生”讲座,提供现场咨询和诊疗服务。

——拓展市站更年期门诊特色服务,开展激素补充治疗;提供相关保健指导和咨询,预防和早期发现老年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联合民政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伤残家庭在养老帮扶方面出台优助政策;整合资源,在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机制上有突破。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做好动态随访。

2、评估指标:

建成一个省级(市级)老年健康保健/养老帮扶项目示范基地;老龄健康保健和帮扶覆盖面达30%以上。

(六)金匙行动计划(家庭营养指导)

1、主要举措:

——设计印发宣教折页,宣传普及家庭营养指导相关知识;市站及镇区服务站配备一本《中国家庭营养指导手册》,一个膳食金字塔模型,一个营养指导宣教展架。

——在市站建立饮食营养展示室,聘请专家举办“合理膳食”、“慢性病的饮食指导”讲座,提供现场咨询指导。

——提升服务技能,强化相关知识学习,选派市站技术人员以进修或其他方式参加“营养师”执业培训学习。

2、评估指标:

群众家庭营养保健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投入到位。把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列入人口计生重点工作,并列入镇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市局建立家庭健康促进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谋划和组织、统一部署和实施,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家庭养生保健篇7

近日,国内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了一项国内家庭健康管理的调查,涉及50个城市,采集了近5万份样本。结果显示,尽管8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家庭健康规划,但过半家庭不了解并且没有做过类似规划。

据记者了解,2009年卫生部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就显示,全国18~69岁城乡居民中,只有6.48%的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也就是说100个人当中,还不到7个人合格。

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看来,即使人们意识上越来越重视健康,但还没有达到系统地进行健康管理的层面。钮文异表示,所谓的家庭健康规划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健康管理计划,即发现、测量、评估家庭中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并做出积极的干预。对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解决家庭及家庭成员的身体、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健康问题。

怎样做好家庭健康规划

专家们提醒,要做好家庭健康管理,不妨从以下“七个—”入手。

一位主导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期关注家庭健康管理的李明说,“家庭健康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将主妇培养成一个家庭的监督员,先向她们传播健康知识,再由她们带动家庭改变生活习惯。

一个健康账本“将每位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建档,这是家庭健康管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相当于为我们的健康做了一个账本。除了血糖、血压、血脂、心率、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账目’外,常被大家忽视的行为方面也应记录在案,如饮食偏好、运动情况等。”李明说,这个健康账本有三个作用:一是对家人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可以根据账本制订改善计划;三是通过连续的记录,能看出变化趋势。

一份健康投资计划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韩萍表示,健康投资计划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一年一次体检,购买家庭健康保险、健康类报刊书籍、健身器械(如,哑铃、跑步机、弹力绳)等。

一周一天家庭活动韩萍建议,除了尽量保证一周三次的常规健身活动外,每周末抽出一天作为“家庭活动日”。选择的活动应考虑老少皆宜,适合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如,郊游、公园野餐,还有快走、游泳、做广播体操等。

一个家庭药箱有两类药必不可少,一类是常见疾病的药物如腹泻、感冒、胃痛等,另一类是急救用品,以便紧急应对突发的一般外伤、小事故以及心脑血管突发疾病。

一份膳食宝塔韩萍说,一般以7分素3分荤为主,每人每天要吃1斤蔬菜,盐每人每天别超6克,油每人每天少于30克。

一老一小最需费心韩萍说,针对小孩,除了定期接种疫苗、有病及时治疗外,健康意识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而老人多数患有慢性病,要督促他们吃药,并根据其所患疾病做好膳食搭配。

家庭养生保健篇8

打造现代、专业的家政队伍

易盟集团坚持以网络化提高效率、标准化带动产业、品牌化建立地位、规模化促进发展为战略发展方向,专注于家庭服务行业。

为家庭客户提供公共便民服务、家庭服务预订、家庭信息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家庭购物配送、家庭相互沟通等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服务是该中心的职责。易盟家庭服务网络中心平台利用多网融合的手段,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手机客户端、数字电视/iptV、无线网等方式。通过多网融合的手段为家庭客户提供服务预订、服务受理、服务派单、服务过程跟踪、服务质量回访等全程闭环式服务流程,并记录服务档案,为家庭客户提供“诚信、便捷、安全、标准”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体验,满足客户服务需求。

目前全国具有行业企业数据20万户,发展签约企业客户近5万家。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家政、养老、健康和配送服务网络一体化体系。

易盟集团旗下95081家庭服务中心用搜索、定位、信息、精准化匹配、多网融合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和培育地域分散、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家庭服务企业,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对接渠道。

为各类客户提供精细化服务

95081家庭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标准化的公共便民、家庭服务、居家养老、电子商务、健康管理等服务,着力营造城市健康宜居环境,展现城市健康宜居风采。

易盟针对公共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家庭服务中心为其提供公积金、社保查询、交通违章查询、煤水电查询等到位的高质量服务。

现在城市生活节奏的极速加快,当人们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工作和事业之上,自然而然照顾家庭的时间和精力就越来越少。为了解决家庭生活方面的不方便,易盟推出了保姆、月嫂、小时工、陪护、保洁、代驾、维修、搬家等家庭服务类项目,方便解决家庭生活上的不便。

随着全社会老龄化、空巢化日趋严重,为了让老年人享受便利生活,易盟特别定制了居家养老“爱心通”服务项目,提供亲情定位、视频监护、家庭安防、健康咨询、紧急救援、健康追溯、精神慰藉、候鸟式养老等一系列人性化居家养老服务。

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使我们的时间显得更加宝贵,为了给百姓带来生活上的便利,易盟服务中心推出了老年用品配送、家庭生活用品配送、订餐配送等多项购物服务措施,使人们生活在高节奏中,依然舒适。

我国多数公民对健康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疾病治疗和自我保健上,健康管理作为一个新概念,现在主要流行在经济收入高端的人群。其目的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群更好地恢复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并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支出。所以易盟的健康管理项目包含了健康数据上传管理、云存储、云分析、健康指导、健康讲座、健康物联应用等健康管理类服务

培养优质家庭管家

易盟集团旗下95081北京市现代服务培训学校,开创“招工——培训——信息对接——服务跟踪——标准化建立”的体系化运营模式,制定和实施“中国家庭服务业万人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力争使家庭服务员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持证不入户,不合格不进门”,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服务技能、服务质量,达到国家认证、持证上岗、规范行业服务市场的目的。

家庭养生保健篇9

保险作为规避家庭风险和规划家庭财务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和接受。特别是对于那些刚有宝宝的新三口之家来说,家庭的实际财务状况和所面临的风险不匹配,通过拥有保险来协调是非常必要的。

案例

李先生和李太太都是31岁,女儿1岁,身体健康。家庭收入:先生20万/年(税后),太太8万/年(税后)。现在日常支出概3.5千/月,1年后宝宝上幼托大概1千/月,房贷2千/月,尚需还款15年。现有理财方式:存款5万;基金1.6万(投入2万);股票2.2万(投入5万);房产1套概100万(自住)。双方父母健在(支出1万/年)。太太有社保,无其他商业保险。先生无社保,有单位办的商业保险:急诊和住院的费用100%报销,无自负额,无封顶;重大疾病保障10万;人身意外伤害保障20万和疾病身故保障10万。忧心:一旦遭遇意外,房贷的还款问题、女儿的健康成长问题、双方父母的医疗养老问题以及爱人未来的财务压力问题等。需求分析如下:

财务状况和潜在风险

夫妻二人的工作收入基本稳定,且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二人的收入是家庭经济的全部来源。由于要弥补早些年较大开支(结婚、买房等)所形成的财务赤字,因此,虽然有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尚无较多的家庭盈余。

家庭逐渐形成多元化的理财方式。为了使家庭资产保值增值,李先生夫妇愿意尝试激进型的投资理财方式,如股票、基金等。女儿的降临,在带来欢乐和幸福的同时,也意味着较高的日常开支以及未来巨额的教育金、婚嫁金等费用储备。而且,李先生的家庭还存在房贷开支以及赡养双方父母的费用。

此外,生活环境的污染、饮食质量的下降、工作压力的加剧和社会环境的不稳定,都使得一家人的健康风险和意外风险加大。

笔者认为,李先生夫妇作为家庭经济支柱最理想的保险组合应该是:意外保险+健康保险+定期寿险+养老保险。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意外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是应该办的保险。

意外保险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环境进行选择。对于频繁出差的管理人士,先要考虑的是特定的交通意外险;对于喜欢旅游的人,要考虑的则是旅游意外险;对于工作匆忙的上班族,重要的就是涵盖一切意外责任的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不管办哪种意外保险,都要涵盖意外医疗和住院责任。

重大疾病保险有返还型、消费型和附加型等等。没有最好的保险,只有最适合的保险,重大疾病保险也是如此。我们选择重疾产品时,不能笼统地追求疾病种类的数量。据保险公司2007年12月份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重疾险理赔96.5%,集中在十种重大疾病,癌症理赔率占84.4%。因此,有些涵盖30种重大疾病的保险,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保障,反而会让我们增加不必要的开支。

重大疾病保险,可办长期或终身型的。李先生夫妇年轻、身体健康,只需较少的费用就能获得长期高额的保障。二人有足够的缴费能力,可以通过现在稳定的高收入规划未来,从而避免年老时持续交费的压力。

当然,消费型重疾险也有它的优势。对于一些收入较低却需要较高的健康保障的人来说,消费型健康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理性分析客观判断

定期寿险客观上能起到延伸家庭经济支柱的经济生命的作用,是照顾爱人、子女和父母的好工具。它最大的特点是用较低的费用就能博得较高的人身风险保障。

30岁年龄段的人,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逐步规划养老保险。毕竟老年生活要占超过我们1/4生命周期的时间,养老费用确实是一笔巨额的开支。

笔者不主张办专门的养老保险,因为这种养老险一般不会有较高的人身保障且利率固定不变。通过投分红型年金保险、万能险或投联险可以在规划养老的同时也达到增加自己人身保障额度的目的。然而,需要提醒您,投联险是有风险的。建议经济收入一般、心理风险承受能力较弱、风险型理财方式偏多和私营企业主之类的家庭忌办或慎办投联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家庭中,先生的保障额度不应低于家庭年支出(涵盖日常开支、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和赡养父母的费用)的20倍。太太的保障额度也应达到家庭年支出的15倍左右。这样设计的理由是,无论家庭在20年以内遭遇何种的风险,都能确保家庭的经济不会因个人的变故而遭遇经济上的窘迫或断流。

建议夫妻二人的定期寿险最低规划20年以上期限。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即便20年后家庭经济支柱的定期寿险期限已满,现在尚未成年的孩子到那时也已长大成人且能独立的生活。

宝宝的保险应该以意外保障和健康保障为重点,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是否办教育金保险。教育费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巨额开支,需要系统的规划。教育金保险的强制储蓄和投资理财功能也仅仅是专款专用。需要提醒的是,给孩子办保险的寿险保障总额没必要超过10万元(国家保监会明文规定,未成年人寿险保障额以10万元为限,超过部分无效)。

根据上文的需求分析,具体设计如下:

虽有一部分存款和股票,但可忽略不计,把家庭年收入的15%以内的资金用于保险费用开支,来对家庭作个全面的风险规避和财务规划。

李先生的寿险保障总额度设计为家庭年支出的20倍,即180万,费用在2万以内。涵盖意外保障90万、重疾保障最少30万、定期寿险40万、养老保障20万;组合以住院津贴保险100元/天和意外医疗6万/年。

李太太的寿险保障总额度设计为家庭年支出的15倍左右,即120万,费用在1.5万以内。涵盖意外保障50万;重疾保障30万、定期寿险20万、养老保障20万;组合以住院津贴保险100元/天和意外医疗3万/年。

女儿以健康保障为主,费用在5千左右。涵盖重大疾病保障10万、住院医疗1万/年和意外门急诊4千/年,同时,还有一部分教育金储备。

家庭养生保健篇10

(1)希望能通过理财,使得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优化。

(2)虽然公积金贷款的利率较低,但如果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是否应该选择提前还贷款?

家庭财务诊断分析

奎倪家庭的收入支出表见表1,资产负债表见表2、3,家庭财务诊断结果见表4。

目前家庭收入较好,工作收入26万元/年,消费支出14万元,还有12万元的结余,家庭现阶段的现金流良好,但是紧急备用金缺乏。

家庭负债收入比率为18.46%,家庭资产161万元,自住房130万元,股票等金融资产31万元,净资产投资率占其家庭资产的34.07%,生息资产不高,净资产流动性风险大。应该做好家庭的人生规划,拓宽投资渠道和品种,高低中风险产品平衡配置。

从储蓄能力上看,自由储蓄率46.15%,储蓄结余额比率高,达到了12万元/年。金融资产放在股票账户,收益波动大,风险较高。应做好家庭投资理财规划,财务资源的安全性和收益能更好地利用。

从资产流动性上来看,该指标为0,显示出家庭的资产流动性不足,不能满足家庭紧急备用的需求,自由支配的金融资产13万元全部配置在股票,收益性风险高。

从投资资产配置上来看,目前家庭净资产中,可投资资产占比34.07%。净资产比例适中,但可投资资产比例稍低。家庭投资品种单一,投资金融性等生息资产收益低,风险高,家庭财务未做规划,应积极按家庭中长期需求进行理财投资,获得具有成长性的稳健收入。

从家庭风险保障情况上来看,虽然青壮年期身体状况良好,但应该早购买健康医疗保险,并配置人寿保障,拥有一份家庭保障,越早购买保费越低。

从家庭财务自由情况上来看,财务自由度为0,35岁的家庭成长期家庭,有13万元金融资产,自住房130万元,占比大,但家庭每月结余额较高。可及时做好教育、养老规划,尽早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理财建议

针对奎倪家庭的情况,有以下理财建议。

使有限的资金最优化

奎倪家庭房产占比高,年收入较可观,但可自由投资的金融资产只有13万元股票,其他在社保、公积金、企业年金账户中的金融资产有18万元。家庭紧急备用金不足,应保持3个月支出的基金备用金,即将3.5万元的资金配置在活期、货币市场基金、t+0理财产品;其他的可配置股票和指数型基金,也可考虑配置今年拟推出的高收益债券。年结余12万元,可定投基金等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

不着急提前还贷

奎倪家庭房产市值130万元,公积金贷款70万元,每月还贷4000元。家庭的投资性资产全部为股票,投资收益风险高,收益不理想。奎倪家庭月结余高,每月有1万元的结余,因此家庭现金流财务状况良好。自由支配的投资资产和可用做家庭未来理财规划的资金较充裕,不必着急偿还公积金贷款,但可以从公积金账户中提取累积的资金部分偿还贷款。年结余的资金可重点做好家庭教育和养老、保险的规划,自由投资的理财产品收益力争达到6%以上,高于公积金贷款不到5%的贷款利率。

配置家庭健康、人寿保障

奎倪家庭没有购买健康、人寿保障,因此在家庭孩子小、贷款较高的阶段,家庭面临健康、人生等风险,因此应立即着手购买健康、人寿保险,以补充社保的不足。夫妻俩都是35岁,购买健康和人寿保险的年龄还不算太晚,保费已经逐步增加,因此应立即购买,建立保障的同时,节省保费的支出。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建议购买生死两全保险,同时选择具有附重大疾病核赔的三合一产品。该类型产品如发生重大疾病,按重大疾病保额核赔,如遭遇人生不测有寿险保障,同时可选择生存至某一年龄没有发生重大疾病,领取保障额度和累积红利。如国寿和阳光保险都有不错的该类型的生死两全兼顾健康保障的产品,保障额度可配置20万元,同时配置30万元的消费型人寿保险,主险已配置重大疾病核赔的可不再配置,否则附险配置20万元的重疾险。意外保险可通过保险公司网站购买,每年购买一份,泰康、平安等保险公司都提供网站购买的方式,淘宝网也有几家保险公司推出的消费型保险产品,可根据家庭需求按年购买。奎倪家庭年保费支出在2万~3万元。

做好孩子教育、养老的理财规划

奎倪家庭孩子3岁半,孩子大学毕业工作时,夫妻俩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在做好孩子教育费用储备规划的同时,要考虑自己的养老费用的储备。

夫妻双方有社保、企业年金,因此养老资金的储备是补充和保障老年生活更有品质、消费的现金流入更充裕。每年可用5万元购买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在5%~7%。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略有不同,理财产品品种较多、收益状况好的有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行、交行等。投资10年,投入本金50万元,之后可不再投入,而将本利和再投资累积养老资金,20年后可累积一笔不小的资金,用于老年品质化的生活。养老资金储蓄对于不善理财的家庭,重要的是保证养老资金的投入不被侵蚀,即保证本金的安全,又能跑赢通胀,或者说收益要达到或高于工资收入增长率。

孩子的教育费用的储备,可根据家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发展志向,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进行规划。如是在国内完成大学阶段学习,还是拥有更高的学历,是否有国外留学的打算等。孩子教育费用的储蓄,对于收入结余较好的家庭,可重点考虑大学阶段后的教育费用的储备。可采用每月定投基金、保险公司理财产品的方式,如每月定投2000元,投资15~20年,满足孩子成人后教育阶段的费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