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配音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48

视频配音方法篇1

关键词:无线拓展;多声道;电视系统

1技术背景

两声道输出是电视的通用设计方式,设计上喇叭集成在电视内部[1],但由于受电视尺寸空间限制,电视机内的喇叭距离较近,导致声场不开阔,电视机无法体验到影院级效果。通常用户会购买外置音响或soundbar,通过电视的数字音频输出给外置音响设备,来达到影院级的效果[2]。图1所示为常用实现方案图,电视系统接收到音频信号后,对音频信号解码,分解为i2S的音频数据输出给功放,功放驱动喇叭发声,另一路输出给音频编码模块,当有外接音箱系统接入时,将编码好的音频输出提供给外接音箱系统,音箱系统解码后将i2S音频数据输出给功放,驱动重低音音箱系统发声[3]。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升,现有电视解码芯片已能支持解码多通道[4],基于上述情况,通过对现有实现方案分析,方案存在以下缺点:成本较贵:没有充分利用电视本机能解码多声道的特性,通过数字音频输出给外接设备,外接音响设备需要再次支付音频解码专利费用。本机喇叭成为摆设,没有发挥系统最大音效。电视将音频解码后再重编码输出给外置音响,外置音响还要进行一轮解码,增加了系统延时,导致avsync不同步,影响观影体验。

2系统方案的实现

2.1方案简述

一种可无线拓展声道的电视系统,根据电视系统内的解码方案可支持的音频数据i2S数进行设计,如方案支持的i2S的Data数为1路,则可输出两通道的音频,如果方案支持的i2S的Data数为2路,则可输出四通道的音频;如果方案支持的i2S的Data数为3路,则可输出六通道的音频;如果方案支持的i2S的Data数为4路,则可输出八通道的音频。在电视系统解码模块后,设计能合成多路音频数据的无线音频发射模块,同时外置音箱设计无线音频接收模块,总体的外置音箱数量+本机喇叭声道数量不高于电视系统可支持的最大声道数[5]。按照本方案设计,将电视分为以下两种工作状态。1)电视独立工作在2.0音频输出模式。2)电视工作在多声道模式下,本机喇叭作为中置输出,中置声道通常输出人声,本机喇叭离显示屏幕最近,输出的人声和图像结合,可以达到声像合一的体验。其他声道通过低延时无线传输技术输出给外置有源音箱,可组成无线家庭影院。外置无线音响采用通用电路,软件也相同,可根据配对方式,设定工作时的声道iD。此种实现方案的优点主要有:充分利用电视SoC解码器,降低系统成本;电视输出声道可拓展设计,根据软件适配不同的输出声道数,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将内置喇叭利用起来,充分发挥离屏最近的优势;外置音响采用标准化电路,所有音响采用一套软件和pCBa硬件,节省系统Bom维护成本。

2.2系统方案设计

图2为本发明系统的主要实现框图,电视系统接收到音频信号后,对音频信号解码,分解为i2S的音频数据输出给功放,功放驱动喇叭发声;其中另有i2S的Data数据输出给音频无线发射模块。在无线重低音组,具有音频无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音频信号后,转为i2S信号,并输出功放模块,音箱系统发声。本系统的音频无线发射模块由Swm908SD芯片组成模块电路,外接音箱系统核心部分由SwS997SD组成模块电路,每个外接音箱系统具有相同的核心电路。本系统支持2ch输出和多声道输出,通常音源都是2ch,2ch输出是较常见方案,多声道输出通常需要音源是多声道才能解码成多声道,本方案内置upmix和downmix算法,可以将2ch声道音频最多拓展成5.1.2或7.1声道,下面以5.1.2声道输出举例。如图3所示,本系统将音频处理流程分为以下3个模块:解码模块:将各种封装的音源解码成相应声道的pCm格式。上混模块:解码输出的pCm音频应用头函数模型通过矩阵算法上混为5.1.2ch,5指的是L/C/R/Ls/Rs,1指的是sub,2指的是Lt/Rt。下混模块:根据Ui设置,当电视工作在2ch输出模式时,5.1.2ch音频下混输出2ch;当电视工作在5.1.2模式时,则直接输出5.1.2,L/R指左右声道,Ls/Rs指左右环绕声道,Lt/Rt指顶部声道,C指中置声道,Sub指重低音声道。硬件层设计接口逻辑图,通过4路i2S接口输出给无线音频传输模块,其中i2S0同时输出给本机功放iC。电视内置功放的inputmixer设置如图5所示。每个外置无线音箱内置电源模块/控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功率放大模块/音频处理模块,设置L/R/Ls/Rs/Lt/Rt/Sub七个配对按键,功放软件根据激活的配对按键将输出声道配置为配对按键对应的声道输出。电视系统跟音箱系统配对实现流程如下:系统的音箱系统每个都有独立的地址,每个地址都有设置默认的声道,电视系统在进入音箱系统配对状态时,开始搜寻设备,用户可根据上述音箱系统按键的描述,依次按住按键3s左右,启动音箱系统的蓝牙配置状态,使音箱系统进入配对模式。配对成功后,电视系统根据接入系统的外接音箱的数量和地址,配置各i2S数据的输出模式,最终使系统达到需求的影院组合模式。

3结束语

通过本方案思路实现的音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将每个无线音箱进行iD命名,例如1/2/3/4/5/6/7,根据配对得到的识别iD,通过软件进行声道iD映射;②可拓展方式不局限于2.0/7.1/5.1.2,还包括硬件能支持的任何组合;③上混方案可以采取简单的复制方案,做声音增强时,有较好的效果。系统可应用于电视系统,提升声音效果。

参考文献:

[1]赖伟华.《电视机原理与电路分析》教学的探索[J].技术与市场,2017,24(2):149.

[2]郑侃.音响设计的动机与听觉效应的应用[J].声屏世界,2021(2):74-76.

[3]郭明,王明娥,吴雅楠.一种音箱系统设计[J].电子制作,2021(11):76-78.

[4]缪旻,金玉丰.微系统集成全新阶段—iC芯片与电子集成封装的融合发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21,38(1):1-6.

视频配音方法篇2

关键词:ppt课件;软件教学;音频视频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50-03

一、引言

ppt是一个强大的教学媒体整合平台[1],优秀的ppt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为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整个教学系统[2]中,它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ppt课件中声音、动画、视频[3]等的选择,能够提供丰富的表现方式营造一种形象直观、活泼的教学场景,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

二、目前ppt课件中插入音视频的方法

ppt课件中插入音视频的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直接链接文件、利用对象插入、选择控件方式。音频适用格式有:*.aif、*.aifc、*.aiff、*.au、*.snd;*.mp3、*.m3u;*.mid、*.midi;*.rmi、*.wav;*.wax、*.wma。视频适用格式有:*.asf、*.asx;*.avi;*.m1v、*.mpeg、*.mpg;*.mpa、*.mpe、*.mpv2、*.wpl;*.wm、*.wmv、*.wmx。

(一)直接链接文件

直接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命令后选择音频文件;或者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命令后选择视频文件,然后再选择“自定义动画”对插入文件进行“效果选项”的配置以设定播放效果。这种音视频插入方法的操控性较弱,只有简单的暂停和播放两种控制。利用文字或图片的“超链接”,链接至一个音视频文件。不过这种链接方式在播放时会打开外部播放器,但对于文件的操控会比较好。

(二)利用对象插入

第一步执行“插入/对象”,点击“由文件创建”,然后“浏览”选择需要插入的音视频文件,可以点选是否“链接”。第二步在刚插入的文件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动作设置”,配置选择“单击鼠标”或“鼠标移过”都可以,在“对象动作”项设定为“激活内容”。当第一步不选择“链接”时,此音视频文件将被嵌入ppt课件。但这种方式在播放时要求打开外部播放器,如果没有安装相应的外部播放器,文件将不会运行。虽然操作灵活方便,不仅可以针对视频文件,也可以运用于其他各种类型的文件,但是在ppt课件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视觉效果较差。

(三)选择控件方式

通常使用的控件是windows系统下默认安装的windowsmediaplayer和广泛应用的Flash插件(需要安装adobeFlashplayeractivex插件)。

第一步选取“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在工具箱中选“其它控件”标志,选择控件“windowsmediaplayer”,然后用“+”字形在powerpoint页面上画出一个矩形,即嵌入一个mediaplayer播放器。或者执行“插入/对象”,点击“新建”,然后选择“windowsmediaplayer”对象类型,再调节播放器画面的大小。(本文认为此法插入的对象,更接近于控件,所以将其归于控件类。)第二步在拖画的区域内右键选“属性”,在控件属性窗口中的URL(在不同的版本下,有可能为filename)里面输入音视频文件名(包括扩展名)的地址。但windowsmediaplayer控件只支持文件外部链接方式,而Flash控件既可采用文件链接方式也可使用文件嵌入方式[4]。

利用这三类方式插入的音频和视频,有些是链接引用文件,那样在播放ppt课件时要将插入的音视频文件一起拷贝至所选路径;有些是内部嵌入文件,那样只需独立一个ppt文件就可以了。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如何嵌入音频视频文件的方法。

三、ppt课件中嵌入音频的方法

在ppt课件插入音频的方法有很多种,能插入的音频文件类型也有很多种,但是能够嵌入ppt课件中的音频文件类型必须是“*.wav”。

由于powerpoint默认只允许内嵌100KB以下的音乐文件,这自然是不够用的,要解除这个音乐文件大小限制,依次点击“工具/选项”选项,在“选框”对话框中切换到“常规”窗口,将“链接声音文件不小于”数值更改为“50000”KB(这是最大值),点击“确定”按钮,这样就可以嵌入50mB以下的音乐文件了。(如图3-1)

(一)将waV文件嵌入ppt课件

在设定好嵌入文件大小后,就可以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命令后选择“*.wav”音频文件;然后再选择“自定义动画”对插入文件进行“效果选项”的配置以设定播放效果,就可将此音频文件嵌入ppt课件内了。希望用作背景音乐就在“效果选项”做相关设置。在效果选项卡开始播放栏目选“从头开始”,停止播放栏目选“在xx张幻灯片之后”,根据ppt课件中幻灯片的数目而定,也可从“计时”标签下设置。在声音设置选项卡中,选择幻灯片放映时隐藏声音图标,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还可以通过录制声音将音频文件嵌入。在ppt课件中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录制声音”,在录音对话框中按下红色的录音按钮,就可以开始录音了。用这种方法录音的时间长短仅受硬盘剩余空间的限制。录制完的声音被包含在ppt文件中,同样可通过对其进行“效果选项”的配置以设定播放效果。

另外,powerpoint执行“幻灯片放映/录制旁白”也可以用来录音,而且还可以对录音质量进行设置。上述两种录音方法的差别是“插入/录制声音”是在ppt的编辑状态下录音,而“录制旁白”是在幻灯片放映状态下录音。

(二)将mp3文件嵌入ppt课件

用“*.wav”文件嵌入ppt课件确实很简单易用,当“*.wav”文件比较小的时候ppt播放是流畅的,但当其文件一大就会影响ppt的正常播放。当我们想插入的音频文件不是“*.wav”的格式时,而将其转换为“*.wav”文件来嵌入。然一旦转换得来的文件很大,例如:一个4.04m的mp3文件,用“酷狗音乐”格式转换工具所得到的waV格式的大小为44.5m,是原来mp3格式的10倍。我们就要顾虑是否还要嵌入。那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有。只要安装mp3addin这款免费插件,就可以把mp3文件直接嵌入到ppt文档中,轻松解决问题,再也无需借助其他工具将mp3转换成waV格式了。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mp3addin在内部给mp3文件增加一个文件头并更改其文件名,使powerpoint把插入的mp3文件自动转换成waV文件格式来处理。重新给mp3文件名称变为copy。可是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文件大小变化不大。一首7.55m的mp3格式文件,用mp3addin插入ppt后,也只是大了70Byte。

当我们安装好此插件后,只须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mp3fromfile”选项,单击导入一首mp3音乐文件就可以了。(如图3-2)

导入成功后在文档页面中会显示一个小喇叭图标,右键单击该图标选择“自定义动画”对插入文件进行“效果选项”的配置以设定播放效果。在“效果选项/声音设置”对话框中看到一行提示“包含在演示文稿中”。(如图3-3)

则该音频文件已经内嵌到ppt文档中了,这样就无须同步拷贝文件,在任意电脑中打开该ppt文件都会正常播放音乐,既方便又小巧。

(三)将多个音频文件嵌入ppt课件

当我们要在同一张幻灯片中播放多个音频文件,而且要嵌入ppt课件中。例如:在讲解声音的时候,会讲到音叉,给一些不同频率的音叉图片。此时,文字图片给不了我们真实的感受,如果每个图片都嵌一个真实的声音,上课的效果就不同了。但用直接插入声音的方式是做不到那种效果的。有两种方法可用,一种是利用对象插入,但这种方式在播放时要求打开外部播放器,不然,文件将不会运行。而且在ppt课件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视觉效果较差。另一种是通过执行“幻灯片放映/动作设置”来完成的。第一步插入所需的文字或图片,第二步在刚插入的文字或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动作设置”,配置选择“单击鼠标”或“鼠标移过”都可以,勾选“播放声音”,从下拉选项里选择相应的音频文件。音频格式要求是“*.wav”文件,这样就可以了。(如图3-4)

(四)获取ppt课件嵌入的音频文件

当需要使用别人做好的ppt课件里的音频文件时,可以把自己的内容嵌套进去,但那样操作不是很自由。如果可以获取ppt课件嵌入的音频文件,那样就可以操控自由了。要获取嵌入的音频文件很简单,只要将ppt课件另存为网页文件就可以了。当你另存为网页文件时会有一个同名的HtmL文件和同名的文件夹。嵌入的音频文件就存放在这个文件夹中。

例如:要将多个音频文件嵌入同一张幻灯片中,我们要有多个“*.wav”文件,而我们只有“*.mp3”文件。那就可以先利用mp3addin直接插入多个“*.mp3”文件,再另存为网页文件,即可获得多个转换得来的waV格式音频文件。

四、ppt课件中嵌入视频的方法

在ppt课件插入视频的方法一样有很多种,能插入的视频文件类型也有很多种,但是在ppt课件中嵌入视频就要用“Flash控件”来配置“*.swf”格式文件。

(一)嵌入“*.swf”格式文件

利用Flash控件插入动画比较直观,可直接播放,效果较好。其具体的方法如下:

①执行“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在“控件工具箱”中选择“其它控件”,从下拉列表里选中“ShockwaveFlashobject”选项。

②鼠标变成“+”形状,将其放在幻灯片上拖画即出现FLaSH控件图形。拖出的矩形框大小即为SwF文件播放的画面大小。

③右键点击拖得的“FLaSH控件图形选择“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movie”[5]选项中输入SwF文件的路径及名称(含扩展名.swf)。

④将属性对话框中的“embedmovie”选项值设为“true”,保存文档,即可将FLaSH嵌入到ppt中。

⑤最后,再移动或拖拽“FLaSH控件图形”,以调整SwF文件播放画面的位置和大小。

(二)实现“*.swf”格式文件的播放控制

对于已嵌入的视频想更好地操控,我们就需要再添置一些播放按钮。其具体的方法如下:

①执行“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在“控件工具箱”中选择“命令按钮”,在幻灯片中拖动,即可拖出一个命令按钮。调整好大小,其名称为CommandButton1。

②右击按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修改“Caption”选项将“CommandButton1”改为“播放”,此时按钮键面上就显示中文“播放”。

③用相同的方法,再增添“暂停”、“重播”、“结束”几个按钮。

④左键双击按钮,出现vb界面,在代码窗口中输入如图4-1所示的代码。

在代码对话框的privateSubCommandButton1_Click()对应的是播放按钮,加入的语句是:Swf1.playing=true。其中“Swf1”表示按钮控制的对象。与“FLaSH控件图形”属性对话框中的“名称”项(默认为ShockwaveFlash*)相一致。“CommandButton2”对应的是暂停按钮,加入的语句是:Swf1.playing=False。“CommandButton3”对应的是重播按钮,加入的语句是:Swf1.Framenum=1;Swf1.playing=true。“CommandButton4”对应的是结束按钮,加入的语句是:Swf1.Framenum=Swf1.totalFrames;Swf1.playing=False。

⑤最后,还可以再移动或拖拽“按钮”,以调整播放控制按钮的位置和大小。

(三)充分利用网络微课程、微视频

处在“天罗地网”的时代,就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微课程、微视频被大众认可,从中获取更具个性化的教育。我们可以将这些优秀的视频嵌入到ppt课件中。在“FLaSH控件图形”的属性对话框中将“movie”选项设定成该视频的网络地址就可以了。例如,在土豆网或优酷网等一些比较主流的视频网站里获取网络视频的链接地址。(如图4-2)

将复制得到的网络地址粘帖到“movie”选项就行了。这种方法也很好地规避了FLaSH嵌入视频的限制:FLaSH不能在超过120秒的嵌入式视频中维持音频同步,嵌入式影片的最大长度是16000帧。嵌入大视频就会影响ppt的运行效率。同时又不同于链接网页地址,其只嵌入SwF视频,比网页干净,视觉效果更好。

五、结论

在ppt课件中合理的使用音频、视频文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增加感官刺激,拓宽知识面,使其具有更强的传播性。优秀的ppt课件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傲.powerpoint2002学用DiY[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何可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3.

[3]张明.制作优秀ppt幻灯片的探索与重点[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12):95.

视频配音方法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经营实体;视频实验;成本会计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设的实验课,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课[1].早期这种实验是模拟现场某个部门、某个角色工作流程或业务流程,让学生进行纸质材料操作,完成规定的程序手续,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而后是购置某种软件,如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沙盘等[2],在eRp沙盘中展示企业的主要物质资源,包括厂房、设备、仓库、库存物料、资金、职员、订单、合同等各种内部资源和展示包括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合作组织(包括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等外部资源,让学生利用实物沙盘直观、形象地进行“路演”,达到适应现场工作环境的目的.这种沙盘实验优于纸质实验之处在于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然而,纸质实验也好,沙盘实验也罢,它们在理论教学联系实际方面确有特殊的贡献,但它们共同的不足是大部分材料或实景是设计性环境,并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现场环境,学生做完实验后,脑海中的印象大多还留在教室和电脑上,但经营实体视频实验能弥补原有实验的不足[3].本文结合成本会计实验作一个探讨.

1经营实体视频的摄制

1.1根据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经营实体视频内容“成本会计实验”一般分为6大内容:材料分配实验、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实验、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实验、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实验、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实验、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实验.(1)“材料分配实验”的实体视频内容的摄制.“材料分配实验”是基于企业供应过程材料采购入库和仓库材料出库的实验.摄制实体视频的主体内容包括材料采购过程、支付货款过程、材料物资运输过程、材料验收入库上架过程、材料出库耗用过程、材料储存保管过程等.摄制实体视频的要求是:每一个过程要摄制2个以上的“流程视频”供制作实验之用;视频中要体现“三位一体”景象,即流程视频有人、有物、有各种会计原始凭证手续的传递;视频中的彩色要求达到“高清”[4];要有会计原始凭证图片(用像素高的照相机拍照)作为制作视频的必备素材,包括银行付款凭证、运输收据或发票、增值税发票(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到货磅检单、称重计量单(含过磅单)、收料单或材料入库单、领料单或材料出库单、材料采购明细账簿,以及材料一级、二级、三级账簿体系;要摄制“供应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操作界面及其静态截图[5];要有突出企业供应科、材料仓库和生产车间的关联视频.(2)“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实体视频内容的摄制.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为2类:一是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二是辅助方法(分类法、定额法).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基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会计核算方法,其共同点有3:一是有成本核算的最终对象(产品).品种法核算对象固然是每种产品成本,而分步法的核算对象先是生产步骤,分批法的核算对象先是生产批次,但这两者最终都要落实在某某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二是有成本核算的部门(车间).三是有成本核算的过程,顺着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进行.摄制实体视频的主体内容包括产品生产投料过程、产品在生产车间的加工过程、在产品工序传递过程、半成品及产成品入库过程等.根据各个生产过程摄制产品生产的“流程视频”,具体包括产品生产投料的流程视频、在产品在车间加工的流程视频、半成品后续加工的流程视频、半成品转入半成品库的流程视频、产成品完工送入成品库办理成品入库的流程视频.摄制产品生产流程视频的关键镜头,包括工人搬运材料的镜头、生产工人操作机器设备的镜头、半成品自动传送后续车间的镜头、半成品人工运送或机械自动传送半成品库的镜头、工人将产成品运送成品库的镜头等.各个流程镜头要人机互动[6]、衔接紧密.还要用照相机专门拍照相关的会计原始凭证图片,包括生产任务单、领料单、派工单、职工薪酬单、半成品传送单、半成品入库单、产成品入库单、产成品返修单,生产成本一级、二级、三级账户、制造费用明细账,以及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各种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表或计算单、各种成本报表.摄制生产过程流程视频和静态原始凭证图片总的质量要求是各种原始凭证在各部门和各个人员之间的传递手续要和生产过程物流密切结合、动态视频和静态图片密切结合、彩色要求达到“高清”.1.2分解经营实体视频成为可编辑的单个文件经营实体视频在摄制时根据实验课程内容往往是自然取段,对这些自然视频段要进行分解才能为后续视频制作所采用.实体经营视频分解有4种要求:(1)采用会计记账凭证的分类方法.模拟记账凭证设“总字号”的方式对全部分解视频进行连续、顺序编总号;模拟记账凭证设“分字号”的方式对各章节内容使用的视频按章节号顺序编分号;模拟记账凭证设“类别号”的方式对每一个视频设时段号.例如,会计人员某月上班第一天编制第一张收款凭证时,记账凭证编号是:总字第1号,收字第1号,前一个编号是“总字号”,后一个编号是“分字号”,“收字”是“类别号”.将这一编号原理用于成本会计视频制作上,如对第二章成本会计系统第一节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编制第一个分解视频时,其文件名(用编号反映)是:001§2G1G01成本报表4′25″.该文件名中001是总字号,即所有分解视频,预计不超过999个,故取3位数001的第1个视频;§2G1G01是分字号,即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第1个视频(预计每章不超过99个,故取2位数01);成本报表4′25″是类别号,用汉字“成本报表”反映视频的名称,编辑时一眼就能找出这个文件,调用快(当然也可用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CBBB”反映);4′25″是这一个视频的时间长度:4min25s,这很重要,因为视频编辑时必须安排4′25″的时间轴用于编辑这段视频.(2)进行有选择性的“消音”处理.当在现场摄录某段视频时,录进去的声音很杂,有机器隆隆声、电风扇呼呼声、喷油漆的叱叱声等,这些声音直接用在视频上显得不清晰.因此,要利用视频软件功能把这些嘈杂声音取消,称“消音”.摄录时很清晰的声音不要消掉,要进行有选择性的“消音”处理.(3)要进行“加音”处理.在摄录视频时,要多录几段不同的声音供“加音”用.一是在已“消音”的视频上加上现场“原”声音,如很清晰的机器隆隆声,显得真实;二是在已“消音”的视频上插入其他“象”声音(或称“拟”声音),例如,当纺织厂编织出美丽的花鸟图案的布匹(产成品)时,如果在此视频上添上真实的鸟语歌唱声,或人工模拟的鸟语口技声,其视频效果会给人增添美丽的享受;三是在已“消音”的视频上插入动听的音乐;四是在已“消音”的视频上添加解说词、朗诵词等.

2经营实体视频实验的制作

2.1用微课程比赛要求制作视频实验课程«2015年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2016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微课教学比赛工作方案»规定了微课程的比赛要求,其中,微课作品以mp4格式的视频提供,时长5~10min为宜(不超过15min).在参赛的微课作品中,“鼓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图片、动画、视频、HtmL网页等多种媒体技术”“配合视频讲授使用的主要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需单独文件提交”“多种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学做一体的有机结合”.将这些技术要求归纳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有学生互动视频)、以教师为主导(有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视频)、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视频的形式多样化).微课程突出的是“微”[7],是用最短的时间提供最优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果.根据上述微课程视频制作要求制作经营实体视频实验课程要做到“五个结合”“五个防止”.“五个结合”是:经营实体视频要和实验课程课件结合;学生实验操作环境要和现场真实环境结合;学生实验操作技术要和现场会计技术结合;各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和提高实验课程的质量结合;参赛的单个微课程作品要和该课程全部在线课程结合.“五个防止”是:防止经营实体视频的简单播放;防止学生实验操作的教室感受;防止学生实验技术脱离现场实际[8];防止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即形式多样、内容无实,反而让多媒体搅乱了有效知识的学习;防止为了比赛而比赛,比如,有的高校教师为了单个微课作品比赛获奖,花上万元请专业公司制作,得奖后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受益.参加省级或部级微课程比赛的作品,必须是该“在线课程”[9]的选段.2.2选择合适软件制作视频实验课程(1)选择“UleadmediaSudiopo8tr中文版”软件制作视频实验课程.例如,制作“成本会计实验”篇头视频,要简介整个实验课程选用的教材、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师等情况,以及实验课程改革进程、方向和成果等.时长3~5min.首先制作视频准备的素材:视频背景模板,用图片反映;选用的实验教材(包括参考教材)用图片反映;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先制作为ppt课件,然后利用ppt软件中“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录制”功能,让任课教师进行录音(电脑里要配置麦克风进行录音)播放,最后以视频文件保存;实验教师情况除了师资梯队采用图片外,其他展示要以视频形式出现;实验课程改革进程、方向和成果要以图片、视频、动画、HtmL网页的形式组合出现.为了提高视频的视听效果,还要准备所配置的音乐.然后制作篇头视频.(2)选择“CantasiaSudio7.1t”软件制作视频实验课程.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做成本会计实验时,有时需要先讲课后做实验.例如,产品成本账簿体系的设置需要使用真实的账页,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一级会计科目如何开设账页、填写名称,与此配套的二级账户、明细账户或专栏如何填写,需要实验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跟做”.这时,以ppt课件为主体形式的视频十分适合.(3)选择“coursemakerGV2.0”软件制作视频实验课程.当成本会计实验视频需要图片、ppt、动画、摄像等多种形式混合编制时可利用微课程软件(courseGmakerGV2.0)制作完成[10].上述视频除了用于“成本会计实验”外,还可以让会计学教师授课时实现资源共享[11].

3经营实体视频实验的应用

3.1学生做“成本会计实验”的必备资料每个学生要有“成本会计实验”教材;实验教师要事先购置好做“成本会计实验”的各种账页和记账凭证,事先制作好“各种分配表”“成本计算单”发给每个学生;学生要准备1支碳素墨水笔、1支红色墨水笔、1把尺子、大头针、胶水等.3.2经营实体“成本会计实验”应用举例下面以材料费用分配实验为例说明经营实体“成本会计实验”的应用.实验教师先讲本次实验的目的(全真模拟[12]车间材料耗用过程与材料分配方法)、要求;介绍长江公司生产“三轮摩托车”产品的基本情况:设有3个基本生产车间———车架车间、后桥车间、总装车间.本次实验的经营实体为车架车间.生产步骤是:领用钢材———切割钢材———转压钢材成车架.实验教师播放车架车间生产视频,车架车间下料小组组长填写“11月19日带锯组下料明细表”:领用方钢(规格型号:ф2.0×6300)120根(每根重0.02442吨,每吨钢材4200元),切割成自制件(规格型号:40×80×1220)336根,其中,200根用于a型摩托车制造,136根用于B型摩托车制造.车架车间物料员领用物料容器(箱子和框,用于装放切割后的自制件)400元和机油100元,在车间计算机上登入“物资供应系统”填写2张“领料单”:方钢领料单、机物料领料单.实验教师停止视频播放.上列内容在同一视频显示,要求学生:(1)填写纸质“领料单”2张;(2)对方钢成本按自制件数量分配于a型摩托车和B型摩托车,填写“原材料分配表”(分配结果精确到0.01);(3)编制领料记账凭证.实验结束时,学生上交表证,答案如下:(1)领料单和原材料分配表的主体内容如下:a型摩托车耗用方钢成本=120×0.02442×4200×(200÷336)=7326.00(元)B型摩托车耗用方钢成本=120×0.02442×4200×(136÷336)=4981.68(元)车架车间机物料消耗成本=物料容器400+机油100=500.00(元)(2)领料记账凭证上的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型摩托车(直接材料)7326.00元———B型摩托车(直接材料)4981.68元制造费用———车架车间———机物料消耗500􀆰00元贷: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方钢(120×0.02442×4200)12307.68元———辅助材料———物料容器400.00元———机油100.00元该记账凭证后附一张“原材料分配表”和2张“领料单”.以上实验以车间实际视频为背景[13],直接增加了学生对车间产品成本核算的感性认识,避免了原先学生在实验室仅做书面“原材料分配”而敷衍应付的缺陷,提高了实验的效果.需要说明,做“成本会计实验”是“以点带面”,实际工作中材料分配是按月或按批汇总分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蔡鹰、李思东、吴湛霞,等.高校验证性实验教学质量的控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6):14G17.

[2]史恭龙、王倩.eRp沙盘模拟在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161G162.

[3]朱亮峰.论会计实训中经营实体影像摄制与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5):245G247.

[4]王晶,方萍萍.摄像技术在游泳出发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6):75G77.

[5]张绍缔.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1(5):32G33,81.

[6]甘剑平,曲琳.人机互动将引发一场革命[J].创业邦,2014(5):102.

[7]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G73.

[8]卢珊珊.网上纳税申报系统客户端研究与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13.

[9]冯大建,迟宝东,刘子琦.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线教学的思考:兼谈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4(8):24G28.

[10]朱亮峰.财务公式电脑图示化和视频化的制作[J].财务与会计,2016(9):48G50.

[11]王莹,袁园,刘俊秀.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246G248.

[12]崔贯勋,熊建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mooe实践教学平台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4):103G107.

视频配音方法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音频监测系统;监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250-01

广播电视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广播电视能够安全以及连续的播出。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广播电视机构开始不断的引进相关的技术,从而使得广播电视设备更加的完善,相关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也持续降低。但是,在设备安全问题得到保障的同时,信号的安全问题就凸现出来。广播电视信号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使得广播电视的信号传送以及接收存在相应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广播电视机构开始将各种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音频监测系统中,以确保广播电视信号传送的顺畅性。下面本文就针对应用于广播电视音频监测系统的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

1、监测业务及技术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很多的广播电视机构所采用的监测系统在对音频信号进行监测的时候,只能够监测到信号的质量,却无法监测到信号的有无,针对音频信号进行来源等监测,主要采用的方式就是循环播放以及人工监听等。这样的方式均是人工的方式,而人工方式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现今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发展的要求,这种方式的应用存在效率低以及不合时宜的缺陷。

就业务层面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广播电视安全监测系统中应用的音频信号监测技术,主要的任务就是对音频的内容实施监测,同时也对音频的质量实施监测。针对音频的内容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应用。将其中的错误进行提出,保障信息的质量。其监测的主要是音频的相关内容。

而针对音频的质量进行监测,则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已经录制并且编辑完成的电视节目,将制作完成的广播电视节目中音频信号可能出现的干扰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提出,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以保障音频信号的质量和来源的可靠性。

虽然应用于广播电视音频监测系统的技术有着不同的两种任务,并且任务的展开形式也不相同,但是两个任务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音频内容的优劣决定了音频质量的高低,而音频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到音频内容是否能够被大众所获取。换句话来说,音频内容以及音频质量主要的服务人群就是大众,针对音频内容以及音频质量进行保证,就是为了能够满足听众对音频信号接收的要求。

2、应用于音频信号监测任务的技术分类

2.1音频比对技术

所谓的音频比对技术就是采用数字音频所具有的频域特点以及时域特点等,来对进行音频序列的分析,使得两个较为相似的音频序列能够有效的区分开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能够判断出相似两端音频序列中各自包含的一些内容,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流程如下:

以音频序列1以及音频序列2作为具体的参照实例,第一,要针对音频序列2进行集中处理,利用多路音频采集卡将音频序列2收集到相应的设备中,然后对其进行序列2进行过滤和补偿处理。

第二,就是要对音频序列2中模数进行合理的转换,针对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处理。

第三,严格的针对音频序列2中的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出序列2中信号的主要参数以及特征属性等。

第四,依据所提取出的信号参数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音频序列2中的信号的特点,将两个相似的信号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两个不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2.2音频识别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针对语音进行研究,在相关的研究报告中,对这一技术也定义为语音识别技术。这一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系统对语音以及人声的识别来进行语音模板库的构建,并利用大脑神经来对人所发出的声音信号记性转化,从而将信号转化为文本,进而对语音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判断的一种特定的具有命令性质的技术。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说话特点来进行分析,可以将该音频识别系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系统类型,其一是人语音识别系统,其二是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其三是多人语音识别系统。而根据语音在输出以及输入不同方式上进行分析,可以将音频识别系统划分为三个系统形式,分别是孤立词语音识别系统、连接词语音识别系统和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从语音包含的词汇量大小,可以将语音识别系统分为小词汇量语音识别系统、中等词汇量语音识别系统和大词汇量语音识别系统。

语音识别技术从方法和实现层面总体可以分为三种:基于语音基元的共有特性和声学属性的方法,基于模板的建立和匹配的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声学属性的方法又细分为基于动态时间规整方法(Dtw)的语音识别技术、基于隐马尔可夫理论(Hmm)的语音识别技术和基于矢量量化算法(VQ)的语音识别技术等。

2.3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是指在不影响质量和不易被发觉和篡改并且可以被授权者识别出来的要求下将水印(防伪)信息嵌入到图像和音视频等的原始数字数据中,以实现数字作品的版权确认和保护。数字水印技术隶属于信息隐藏学,早期主要用于图像处理技术,后来扩展到了文本和视频领域,最近人们又开始研究将其应用到音频信号中。

数字水印在技术实现上通常分为可见水印(明文水印)技术和不可见水印(盲水印)技术。由于容易被察觉和受到攻击,可见水印技术目前已经不再被人们看好。不可见水印技术有着不影响原始数据的质量和不易被察觉等的优点,正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其不足之处是计算复杂而且计算量大,不适用于大数据量和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系统。

3、结语

要实现广播电视音频的误播、错播和停播等紧急情况的及时响应处理,一个高效的方法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来实现。与人工方式相比,计算机处理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及时性和速度快等优点。可应用于广播电视安全监测系统的音频信号监测的技术大致分为三类。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音频比对技术更适用于广播电视音频的质量监测,数字水印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更适用于广播电视音频的内容监测。目前,音频水印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语音识别技术中也只有基于模板的建立和匹配这一类方法进入了实用阶段。一个适合于当前广播电视音频内容和质量监测系统的技术组合应该是音频比对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中的基于模板的建立和匹配技术。

参考文献

[1]吴香琴.试论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发展[J].兰台世界.2009(08).

视频配音方法篇5

【关键词】多媒体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应用

在数字音响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音频信号的数字处理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数字音频处理是一项重要技术。音频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多媒体带来更多的灵性,带来生机和活力,因此,要提高音频质量,应选择高质量的音频源及适当的硬件设备,从而使声音作为人类传播信息和感情交流的重要媒体而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享受。例如,2014年中国第十二届国际国际展览会中,paL数字音频推出了最新研发的音柱音箱、4通道大功率数字功放机、定压定阻数字功放机等高端音频设备,以其完善的数字网络音频扩声系统,带给观展嘉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数字音频梗概

(一)数字音频的含义

所谓数字音频,它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声音进行录制、存放、编辑、压缩或播放的技术,它是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声音处理手段。强大的数字化音频不仅应用于多媒体教学、Flash制作,更广泛的应用于影视配音配乐,唱片制作和手机铃声制作等各个领域。和模拟音频相比,数字音频具备数字信号的特点,具有价格便宜、存储方便且长久、可进行复杂的后期处理、传输和复制实现无失真等优势。

(二)数字音频的发展

以数字音频的载体来进行划分的话,又可将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分为数字音频磁记录技术、数字音频光盘存储技术、数字音频广播技术、数字音频计算机处理技术和数字音频网络传输技术几个阶段。其中数字音频磁记录技术由数字磁带录音机(Dat)来加以完成;数字音频光盘存储技术的主要存储设备是CD唱片;数字音频广播技术采用全数字方式进行音频播出的广播;数字音频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实现了对数字音频信号处理的数字化

1.数字音频发展的初始阶段

20世纪50年代开发成功的晶体管,代表着音频放大技术的巨大飞跃。但晶体管技术具有的效率不高问题和信号失真上升或者音质下降等缺陷的存在。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展就为显著提高音质提供了一个物美价廉的手段,并有力地促进了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但由于模拟放大器是绝对线性的,在模拟放大器中,电源总处于接通状态,耗用大量的电能,必须使用大量的散热器件,使得所有的音源都是模拟式的,听得见的噪声背景限制了可重复的动态范围。例如,Vinyl源产生劈哩啪啦的各种噪音;音质好一点的磁带源则有嘶嘶声,使系统动态范围至多只有60分贝

2.数字音频的发展阶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音源出现了,几乎完全进入了数字时代。唱片和磁带开始消失,让位于光盘(CD)。市场希望在更小的器件上存储更多的音乐,这种需求催生出mp3等压缩技术,进而需要数字放大器电路来满足这些新型媒体。数字记录设备和输出生成非常精确的声音。16位数字录音可以精确到64000分之一,而相当于数字分辨率为12―13位的模拟录音精确度只有8,000分之一。

3.数字音频的创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关键问题体现在新的数字音频技术解决方案上。尽管现有的D类数字放大器较以前的技术已有所改善,但它们在音质、封装、性能、价格和核心技术方面未能取得重大改进。首先是音质,为了生成精确的音频,输入晶体管需要在动态范围的两端都能同样出色地工作,以帮助精确地实现准确的功率分配。新的架构技术不再忽视细节,额外增加了一套输入晶体管。这些晶体管可以实现对音频信号输入的更精细的控制。这种开关放大的新方式在输出级利用一套晶体管增加了低电压精度控制。通过同时采用高电压脉冲和这些低电压脉冲,这种数字放大新方式生成极其精确的功率输出,进而产生极其准确的音频。这种非凡的精度也意味着现在数字放大器能够真正实现环境模拟和环绕声等特殊效果的好处。

二、多媒体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领域

(一)唱片制作

目前数字音频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唱片制作的各个环节,如数字化得传输与处理,数字化的录音、编辑、音效添加、混音等。数字音频技术的应用使唱片制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处理的精度。

(二)配音、配乐

与相对传统的配音、配乐技术相比,数字音频技术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发展的很迅速,在现今的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体中,音乐无处不在,音效无处不有。借助于数字音频技术,语音、音乐、音视频才能完美的结合,真正体现了数字音频技术的强大魅力。数字化的声音也是数字动画片和游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画片及和游戏作品中的配音配乐部分,都需要通过数字音频技术来制作完成。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演示光盘等多媒体作品中的解说词、背景音乐或按钮音效,同样需要借助数字音频技术制作完成。

(三)手机铃声制作

目前大部分手机都支持音乐播放功能,这就给那些音乐人看到了一个市场契机,纷纷投入到手机铃声的制作工作中。这些音乐人就是利用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美妙、搞怪、个性的铃声。

(四)网络调音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数字电子设备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音频领域也随之面临着革命性的变革。数字音频技术在音响设备方面,如数字调音台、话筒数字预放、数字效果机、音频矩阵、网络音频调控设备、自动反馈抑制、可变声学系统、同声传译系统、数字功放等在不同的场合中(如影视片制作部门、室内外实况广播与演出、集散地广播、教堂礼拜以及互动交流场所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形式实现诸多的应用。例如,德国的音频系统制造商Stagetec为广播和戏剧的网络模式应用配置了它的nexus路由器和数字调音台。

(五)广播领域

数字音频广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和组网技术。

1.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应用在数字广播(包括数字电视和数字音频广播)中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有多种,它们都是基于人耳感觉特性来实现降低码率的目的。应用在数字音频广播中的压缩编码方案主要有mpeG-1/2中的LayerⅡ、、和mpeGaaC等,使一路立体声的码率降低到192-96kbit/S,并且有可能继续降低,大大减少了对传输带宽和存储容量的要求,应该说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是数字音频广播得以实现的基础。

2.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

声音广播可以通过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传输,但主要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将信号传送给接收机,而空间信道的传播特性远不如电缆、光纤、卫星信道稳定,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下,由于多径传播所形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以及建筑物遮挡所形成的阴影效应,使接收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广播系统经常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保证广播质量,必须提高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中信号的传输质量,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多数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采用纠错编码、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时间、频率交织的组合,oFDm是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频分复用技术,它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并行数据传输,有利于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并且它可以用iFFt和FFt实现,使发送和接收设备简化。

3.组网技术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在发展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时必须考虑节省频率资源和不与己经工作的广播电台产生矛盾。目前提出的广播系统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单频组网,即整个广播网络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多路节目载荷在该载波上,而不需要不同的覆盖区域分配不同的载波频率,从而节省了频率资源,eureka-l47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另外一种方法是与当前正在使用的广播电台使用相同载波颇率,依靠频率分隔和调制方式的不同,同时广播模拟和数字两种节目,美国的iBoC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

三、多媒体数字音频处理的技巧――以单轨音频处理:“消人声做伴奏”为例

虽然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很多好的伴奏歌曲,但并不是所有的歌曲都能在网上下载到原版伴奏或质量好的伴奏,这时就需要我们自己来做伴奏。adobeaudition是一款专业音频编辑和混合软件,具备专业音频工作站软件的特点,集专业数字音频录音、控制编辑、效果处理、多轨混音和母带处理、视频支持等功能于一体,本文将以audition为例,介绍两种方法来消去人声,从而制作伴奏。

(一)转换采样类型

将需要消人声的歌曲导入到单轨编辑模式后,选择菜单中的【编辑】-【转换采样类型】选项,在弹出的窗口中,在【通道】选项框中选择【单声道】项目,并将【左混音】和【右混音】分别改成“100%”和“-100%”,如下图所示。

(二)提取中置声道

中置声道提取器是一个audition特有的效果器,它可以增强或去除某些同时存在于左声道和右声道的声音频率。通常,人声,主音乐器都位于声像中间,是左右声道平衡的,这些声音就可以通过中置声道提取器来进行处理。将需要消人声的歌曲导入到单轨编辑模式后,选择菜单中的【效果】-【滤波器】-【提取中置声道…】选项,打开中置声道提取器,如下图所示。

在【预设效果】里选择【VocalRemove】选项,这就是消人声的预置,还可以自己调节一下【中置声道电平】,负得越多则消得越厉害,带来的音质损失也越大,负得太少又消不干净。默认的-40dB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单击【确定】,伴奏就做好了。

以上两种方法都能达到消人声做伴奏的目的,但是并不能保证100%消除人声,在此,本文意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来介绍一下数字音频处理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李绪陵.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视音频的设计与处理浅析[J].时代教育,2013,(22)

[2]刘鑫.多媒体数字音频处理的应用与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6)

视频配音方法篇6

【关键词】在线教学视频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96-01

一在线教学视频的教学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突出的是技能培训,因此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理论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联系较为密切。如何将课本中的概念和相关的实践操作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是计算机专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线教学视频。在课堂上作为课件来演示,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视频课件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易于接受,生动真实。视频在各种承载信息的媒体中以其真实性和生动性受到广泛的欢迎,利用在线教学视频进行计算机教学,不仅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演化和延伸,同时又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动态感、立体感、直观感等方面的不足,更生动真实,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第二,重现力强。在没有运用视频教学之前,在课堂教学时,我们曾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一直存在着两个问题:(1)教室用机存在着和其他教师教学配置相冲突的问题;(2)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操作耗时较长,有些操作是不可逆的,有些操作过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这些都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在线教学视频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视频可以重复地播放,让学生反复地观看演示过程,且学生在课下自习时也可以进行观看。这就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第三,操作简单。在线教学视频操作简单,任何一个联网的电脑都可以进行教学,因此更易大规模地实施。

二视频的制作

第一,教案的准备。教案的准备过程其实就是备课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将教学步骤、教学技巧和教学理念具体化的过程,我们就以“配置DnS服务器”这个内容为例,进行分析。

课件的内容主要包括:(1)安装DnS组件;(2)配置DnS服务,首先要创建一个新的正向和反向搜索区域,要配置主机资源和辅助的DnS服务器;(3)要配置服务器的参数;(4)DnS的客户机配置,首先就是动态地获得ip地址和制定ip地址的客户机的DnS的配置。

第二,制作素材。在教学视频的开发和制作过程中,素材的获取和加工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成果会直接地影响到视频制作的好坏。因此,必须要根据教案的要求去创作和获取各种加工素材。

因为教学视频主要是对计算机相关操作的演示,因此并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摄像机进行拍摄,而是需要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捕捉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就是CamtasiaStudio软件,它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录制屏幕和后期的加工制作,基本上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

第三,后期制作。后期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精选素材: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来剔除素材中无关或者是冗余的部分。(2)组合素材:要将字幕、视频和图片进行有机的组合,然后再用一些适当的连接变换步骤,将每个过程连接起来。在这个步骤之后,我们所需要的视频已基本形成。(3)后期配音: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课件的内容写好讲稿,然后由配音人员读出内容,讲稿的时间要精确到秒。二是要即时配音,就是边播放视频边配音,这对于配音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配音人员对课件的内容极为熟悉。(4)最后合成:将配音得到的音频素材和视频素材进行合成就可以得到最终的视频课件,后期制作的阶段需要借助一些影视制作软件。

三视频课件,后期进行改进

教学视频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形式,可以配置视频点播或者视频广播,教师先在课堂上的单机进行播放讲解,同时还可以在实验室的机房中配置视频点播,最后学生还可以将视频拷贝回去进行复习。

教学方式都是以服务教学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并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总结

在线教学视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目标、教学技巧、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进行了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中的概念和具体的实践操作进行交互式的理解。通过运用在线教学视频,改变了传统的依靠板书和语言教学的现状,构建了一个更为开放的操作性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高职计算机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强、蔡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视频配音方法篇7

关键词:视频会议多点控制音频处理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通讯方式如电话、传真等无法达到“面对面”的沟通效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流需求。视频会议系统是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实时传输视频与音频信息,使协作成员可以远距离进行直观、真实的视音频交流,营造了一个多人共享的工作空间。本文简介视频会议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终端设备。

2、视频会议系统组成

2.1视频会议工作原理

一套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通常由视频会议终端、多点控制单元mCU、网络管理软件、传输网络以及相关附件组成。

视频会议终端将本地输入的视频、音频、数据、控制信令进行单独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复用”打包后形成遵循网络协议的数据包,通过网络接口传到mCU供选择广播。从mCU传来的其他会场的数据包通过“解复用”,分别还原成视频、音频以及数据及控制信令分别相应的输出设备上回显或执行,这便是视频会议终端的工作过程。由于音频数据量远远小于视频数据量,编码时延也短,因此要加入时延使音视频同步。

除终端外还有个关键组成部分,即多点控制器mCU,是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作用相当于一个交换机。处理用户登录并处理会议部分的控制。当客户端登录服务器时,多点处理器首先鉴别用户的合法性,当用户合法即向用户返回在线用户名单,用户可以通过呼叫此名单上的其他用户来发起会议,用户之间的所有交流都有mCU来转发完成。

2.2视频会议特点分析

视频会议系统(VideoConferenceSystem)也称为视频会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现有的各种通讯介质传输媒体,将人物的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分送到各个用户的终端上(连接电视、计算机),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在一起交流,决策讨论。

视频会议分为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和硬件视频会议系统,软件视频会议是基于pC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主要依靠CpU处理视、音频编解码工作,其最大的特点是廉价,且开放性好,软件集成方便。但软件视频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视频质量普遍无法超越硬件视频系统,但其高性价比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软件视频会议系统是软件视频的一个重要应用,主要采用服务器+pC的架构。在中心点部署mCU服务器、多画面处理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在下属会议室配置高性能pC、视频采集卡、会议摄像头和会议终端软件。在召开视频会议时,采用基于windows的操作界面进行会议的各项设置和管理。

硬件视频会议是基于嵌入式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依靠DSp+嵌入式软件实现视音频处理、网络通信和各项会议功能。其最大的特点是性能高、可靠性好,大部分中高端视讯应用中都采用了硬件视频方式,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对带宽要求严格,技术更新较难等因素逐渐被取代。

2.3视频会议系统的接入

视频会议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传输网络,一种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如iSDn、DDn、pStn等;一种是基于包交换的网络,如atm、ip、帧中继等。下面将对ip传输网络及卫星传输网络进行分析。

卫星网络在中远距离的视频会议方面具有地面网络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可以覆盖到海上、高山等偏远地带,传输率高、安全性好,而且会场建设及搬迁灵活、方便,是跨国公司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卫星宽带视频会议系统是支持多路会议视频、文件及数据的综合传送广播系统。此种接入方式的缺点是价格昂贵,除租用卫星的信道费外,每个卫星地面站的建设费用不菲。同时,卫星通信时延大,不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视频会议系统。

2.4视频会议系统附属设备

2.4.1视频i/o子系统

视频输入、视频输出子系统由液晶电视、投影仪、投影幕、aV矩阵、VGa矩阵、桌面显示器、摄像机组成。根据会场的大小和会议效果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液晶电视作为视频输出的显示,如果要求较高质量的视频输出效果,如报告厅级别的会场,可以选用一万流明以上的投影仪配合200英寸的投影幕使用。aV矩阵可以将本地摄像机传来的视频信号分配给采集卡,经模数转换后传给其他会场;VGa矩阵可以将接收到的其他会场的视频信号分配给桌面显示器、液晶电视、投影仪等视频输出设备。

2.4.2音频i/o子系统

与会人员通过发言设备参与会议,通过扩音子系统得到其他会场传到本地的音频信息。下面简要阐述视频会议系统需要用到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

发言设备主要指有线话筒、无线话筒,根据会场环境和会议要求可以选择不同指向性的话筒。指向性话筒一般包括心形、超心形、全向型话筒。心形话筒正前方拾音灵敏度非常高,对于来自话筒后方的声音,心形指向话筒具有非常好的屏蔽作用,在需要剔除大量室内环境声的情况下非常有用;超心形话筒的拾音区域比心形话筒更窄,能够更有效地消除周围噪音;全向形指向话筒对来自话筒周围各个方向的音频信号的灵敏度都是同样高,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产生明显的临近效应,在需要收录整个环境声音时使用。

3、影响视频会议视音频效果的因素

3.1网络服务质量

所谓服务质量(QoS)是指一个网络通过多种技术为某一特定的网络流量提供更好的服务的能力,主要目的是实现优先权控制,包括带宽、延时、抖动以及丢包等多个方面。QoS技术分为三类,包括尽力而为服务、集成服务、差分服务,其中差分服务应用最广泛。在差分服务中,网络根据每个数据包的QoS标记对数据包进行分类、排队和管理。

在实际的网络规划中,要求网络设备能够借助于复杂的流量管理,通过多种技术提供QoS保证机制,根据业务类型划分不同的优先级。对于视频会议而言,为了保证视频业务的带宽,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必须能够在通过的ip数据流中识别出视频业务数据包并对其分类,然后再通过拥塞管理机制提供带宽保证和优先传递服务。这样,在网络发生拥塞时,就可以保证语音和视频业务的传输效果了。

3.2mCU性能

除了网络应用提供良好的QoS保障机制外,视频会议系统本身也应该具有良好的性能才能真正保证会议的效果。

3.2.1视音频编解码技术

视音频编码技术是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是影响会议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视频会议系统中用到的视频编码技术主要有H.261、H.263、H.264、mpeG-2、mpeG-4等,音频编码技术主要有G.711、G.722、G.728、G.729、mp3等。

3.2.2设备的设计结构

在pC上通过视频采集卡接收来自视频输入端的模拟视频信号,对该信号进行采集、量化成数字信号,然后压缩编码成数字视频序列。通过pCi-e接口将视频数据传送到主机上。可以选用高性能的视频采集卡直接把采集到的数字视频实时压缩成mpeG文件。

视频会议系统音频的输入、输出除以上提到的设备外,本地音频的采集与接收远端会场的音频主要由pC的声卡完成,视频采集卡通过pC上的声卡获取数字化的伴音并把伴音与采集到的数字视频同步到一起。配置高性能的pC是高质量视频会议系统的保障。可以采用酷睿双核i5以上的CpU,显存在1G以上的独立显卡,内存4G可扩展,操作系统选择与采集卡等硬件兼容性高的即可。

3.2.3音频处理技术

(1)自动回声抑制。召开多点视频会议时,每一个会场的声音编码器都将音频包向mCU传输,而mCU将发言会场的音频包向所有其他会场广播,当视频会议终端接收音频包时,将解码后的音频流与本地输入的音频流进行电平比较,去掉相同的部分,这样本地的声音就不会在自己的会场扬声器传出,引起音频的振荡,从而避免回声。

(2)自动增益控制。如果将全向麦克风放置在会场的中心位置,这样每一个发言人由于距离麦克风的位置不同,麦克风接收到的电平也不同。为了保证传向远端的音频电平的稳定,在进行编码时要进行音频的增益处理,以保证一定范围内的发言人以同一音调发言,这样远端会场的声音就不会忽高忽低。

(3)背景噪音消除。召开会议时不可避免会有一些环境噪音,如空调、风扇、交流电等持续发出的环境噪音,这些声音严重的影响了会议的音频质量。自动噪声抑制系统会根据音频的高低、持续情况,判断是否为环境噪音,并且进行处理,已达到良好的声音会议效果。

4、结语

视频会议是当前网络应用的热点,论文讨论了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根据作者正在使用的视频会议系统对影响视频会议音视频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由于采用软件实现系统各主要功能,因此大大降低了成本,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力明,张会汀,刘伟平.基于ip组播技术的分布式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4).

视频配音方法篇8

序言

本“宝典”将授汝,如何编辑一部小电影放到手机中欣赏……欲练此“典”,必先下载“会声会影X2”(下载地址:/cfan/200903/hshy.rar)。

第一步:取材篇

如果你DV的存储介质是硬盘,则使用素材更加方便,只需要将视频拷贝到电脑的硬盘中,单击“画廊”按钮出现菜单选择“视频”,再单击“加载视频”按钮选择相应的视频即可

“再巧的媳妇没米也做不成饭,没素材啥都甭谈。”

本典介绍的DV存储介质是DVD光盘,拍摄的影像都保存在DVD光盘里面,所以需从DVD光盘中提取。

打开“会声会影X2”,单击“会声会影编辑器”进入主界面,单击主界面上的“捕获”按钮,然后“导入数字媒体导入”,开始分析光盘,选择需要的章节,最后单击下方的“导入”按钮,将DVD光盘中的影像导入到会声会影的“视频素材库”中。

第二步:剪裁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做出精品小电影。”

单击“编辑”按钮,再单击“时间轴视图”按钮,将“视频素材库”中的视频拖放到“视频轨”上,单击“剪辑素材”按钮可以将视频从时间线处分割成两个部分,对于视频中不需要的部分可以分割出来,选中后右击选择“删除”就能删除,这样就可以去除影像中的糟粕。

第三步:特效篇

单击“画廊”按钮,可以看到“三维、取代……擦拭”等14种类别的过渡特效,累计100多种特效,使用方法一样,只要拖放到两段视频之间即可

“特效,戏之精华所在。”

不同的视频素材之间在衔接时可能会比较生硬,此时一般可以在两段视频添加过渡效果,在电影电视中十分常见。单击“效果”按钮,此时会看到六种常用的过渡效果,将需要的效果拖放到两段视频之间,这两段视频在切换时就会以该种效果展示。

第四步:配音篇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不能称之为好戏。”

很多时候影像中的原始声音可能我们并不需要,此时可以删除,并根据需要重新配音,甚至加上背景音乐。

右击“视频轨”上的影像,选择“分割音频”,此时影像中的声音会自动分离添加到声音轨道上,如果不需要原来的声音可以选中删除;如果需要给影像重新配音,单击“声音轨”,接好麦克风,单击“录音”按钮出现面板,再单击“开始”按钮开始录音,录音结束时单击“停止”按钮即可。

如果要给影像配上背景音乐,可单击“画廊”按钮选择“音频”,然后单击“加载音频”按钮选择所需要的音乐,再拖放到“音乐轨”即可,声音轨和音乐轨上的音频也可以像视频一样,进行裁剪分割。

第五步:输出篇

“万事俱备,只欠输出。”

视频配音方法篇9

【关键词】多源视频;会议终端;组成;会场;方法

进入信息时代后,我国的各项新型信息越来越多,而且也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些新型的科技产品也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与青睐,比如电视会议这种新兴的通信方式。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多地区都扩建了光纤通信网,而且增加了网络的传输速度以及系统的容量,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高清视频图像的要求。视频会议是一项新型的通信工具,其可以将视频、音频以及图像等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还可以实现这些集成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在建立通信系统后,利用高速的网络设备,人们实现了异地的会议与讨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实时性。

1.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

视频会议需要借助多项信息技术与设备,在建设视频会议系统时,需要利用终端设备、互联网、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通信软件等。终端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对视频信号的采集与处理,由于视频数据的来源比较广泛,为了提高传输的效率,终端设备需要利于解码器等设备对信息进行压缩,然后在网络系统中实现快速的传输。通信网络还为视频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平台,利用多项网络传输技术,终端设备实现了对视频信息的交换以及对系统的控制。

视频会议的控制模式有很多,根据不同的会议需求,相关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有声控模式、主席控制模式、发言人控制模式以及广播模式等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是主席控制模式,这种模式将会议的会场分为两种,即主会场与分会场,其中分会场中的配置主要有摄像机机、麦克风、扩音设备等。在主会场中一般是利用视音频解码器控制摄像机,而且这种解码器的接口比较少,一般不大于4个。

2.多源分会场的组网

视频会议终端会场一般只设有一个会议室,而且视音频设备也比较少,但是由于会议对开会效果要求比较高,而且参会的人数也比较多,所以会增加视频源,有时需要多个会议室,还会增加很多音响设备。为了保证开会的质量,设计人员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多源会场组网方式,避免在会议室的使用以及设备使用中出现重叠或者冲突。

2.1多套视音频编解码器

为了实现多源分会场的高效组网,可以准备多套视音频编解码器,这种会场的系统需要借助Lan网络,在使用时与单会场的使用方式一致,而且使用的方式也比较简便,在多源会议室中,哪个会议室需要就可以直接打开设备使用。另外,多源分会场还需要借助e1传输技术,利用一台e1设备可以有效的将视音频解码其串联起来,还可以达到灵活选择会议室的效果。e1设备还具有分流信号的作用,其可以在多源分会场中实现多个会议室的信号传输。

e1分配切换器的切换输出既可通过面板上的按键来选择,也可通过串口控制来实现。为了使电路实现既简单又能同时满足e1输出信号的要求,切换部分均采用继电器,通过单片机接收串口控制码、检测面板按键来控制继电器的吸合,以实现对e1端口的选择,切换出相应的视音频编解码器,即切换出了相应的上传会议室。

2.2视音频与控制选择器

在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中,传输信号的类型主要是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所以,在接收信号时,系统主要对这两种信号进行辨别即可。在有的多源分会场中,还需要增加双向传输的摄像机控制信号,其可以清晰的观看到会场的图像,还可以收听到会议的声音,这也有利于信息的存储与传输。利用摄像机可以进行远程操作,其与视音频分配器、选择器使用的是同一台解码器。

视音频与控制选择器有一些相似处,二者都是利用面板按键以及串口实现对信息的控制,但是视音频主要是利用继电器实现切换工作,而控制选择器需要先利用接口芯片转换为ttL电平后在借助继电器进行切换,在信号传输时,也需要先进行转换。一般按键检测以及继电器的控制都是由单片机完成的,单片机、视音频以及摄像机都使用的是同一个端口。

2.3视音频矩阵

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利用的会议室并不是专用的,而且其一般使用的都是普通会议室。所以其在选择设备时使用的也是普通的音视频设备,而且多频会议使用的图像设备也是公用的。有的会议内容比较重要,可能需要录像保存,也就是摄像机也需要共享,这时就要求不但可以在本地录制图像还要能在本地控制摄像机。虽然在基础上增加视音频分配器和串口切换器也可以实现以上功能,但组网比较复杂,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因此可以考虑用视音频矩阵来使所有的视音频源能切换到所有的视音频接收设备上。而对于摄像机控制、视音频矩阵的控制,可以用计算机加串口扩展卡来完成。视音频编解码器的摄像机控制串口、视音频矩阵的控制串口和所有摄像机的控制串口都与计算机的串口相连,由计算机完成视音频信号的切换操作、远端对本地摄像机的控制和本地对本地摄像机的控制。为了方便本地操作人员的控制,还可以在控制计算机旁增加一台监视器,或者是一对小音箱和一块能直接在控制计算机上显示监视图像的视频采集卡。

在控制计算机的控制界面上,左上部设计为输入视音频按钮,右上部为输出视音频按钮,下部为本地监视图像。当需要切换视音频信号时,用鼠标按住某个输入视音频按钮把它拖到所需的输出视音频按钮上,由计算机通过串口向视音频矩阵发送切换命令,完成切换操作。对于摄像机控制,本地的控制直接通过相应的串口,向监视画面的摄像机发送摄像机控制信号;远端的控制则是计算机通过视音频编解码器与计算机之间的串口连线接收远端的摄像机控制信号,并把此控制信号转发到上传图像对应的摄像机来实现。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信息产品也得到广泛的推广,视频会议是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其可以节约人们的时间,还能实现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一般视频会议只需要一个会议室,但是有的会议由于参加的人数比较多,需要增加很多视音频设备,这种会场也被称为多源视频会议终端会场。会场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方案与系统,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会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于平.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设备[J].智能建筑,2008(11).

视频配音方法篇10

关键词:效果器;空间类;动态类;均衡;降噪

中图分类号:J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114-03

一、绪论

插件效果器的历史是比较短,世界上第一款插件是wavesQ10,它开始不依赖外部DSp的运算处理。1996年,德国斯坦伯格公司推出了虚拟工作室技术(VSt),第二年斯坦伯格公司将VSt技术实现在了pC机上,并且将VSt技术完全公开的提供给第三方制造商,这使得效果器插件和软音源得以广泛的开发和应用。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为“非实时”阶段,即无法做到实时响应;第二个为“实时”阶段,正是效果器插件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无法实时处理的时代,是革命性的飞跃。

根据效果器插件的功能,通常把它分为动态类、空间类、频率类和降噪类。随着技术的发展,效果器开始结合多种功能,如将滤波器同降噪结合起来,均衡器也有滤波器模块等。

本文将按照这个思路在每一类效果其中挑出有特色的一个到两个来进行讨论。

二、动态类效果器

动态类效果器根据是否将信号的频段分开处理,分为单段动态效果器和多段动态效果器;根据处理的效果和功能,也可以分为压缩器、扩展器、限制器、门效果器等。

(一)单段动态效果器

1.压缩/扩展模块

图1wavesC1压缩/扩展器模块

C1的压缩/扩展模块是C1的基础模块。C1在压缩/扩展器中有两个特点使它变得比较突出,第一个特点是C1并不是将所有超出阈值以外的全部信号都进行压缩,它只是在高于阈值20-30dB的范围内进行压缩处理;第二个特点是,通过压缩比的调整,C1可以实现高电平的扩展和消除。

压缩比即信号未压缩的信号电平与压缩的信号电平之比,根据压缩比的设定,C1在这个模块可以实现三个模式。

2.门/扩展模块

图2wavesC1门/扩展模块

在这个模块中着重介绍可调整的低电平控制设置“Floor”,这是C1门/扩展器特有的一个功能。这个功能不仅能使门限以下的信号提升,也可以使门限以下的信号衰减。它调整的是当门限关闭或扩展增益大幅度下降时剩余声音的增益量。这个控制参数以dB为单位,可以部分保留门限以下的数据,避免参数被完全删除。当参数值为0dB时,低电平信号将不被改变;当参数值为正数时(最高到12dB),低电平信号将被提升,从而产生一个低电平的压缩/扩展系统,使得那些安静的信号在电平上被提升。这个低电平压缩/扩展效果对于具有软拐点的扩展器非常有用的。在扩展器模式下,当这个参数值设为-infinitydB(负无穷大)时为低电平取消模式,这个模式在频带分离split模式下,对低电平噪音的消除非常有用;低电平控制还可以在-100n到-10n之间进行设置。当参数值为负数时,为低电平压缩模式。数值越大,门限关闭点以下的曲线就会越陡峭。修改低电平控制参数可以用鼠标直接点拖数值窗,或者直接在数值窗中键入参数值。

3.滤波器

滤波器模块的“Lookahead”,大多数模拟动态处理器都没有它。前视处理实际上是将控制信号进行延时,以减少动态处理器处理瞬变信号所生成的噪音。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门限器对瞬变信号草率地限制,减少压限器对瞬变信号的压缩,延长触发时间而不会产生不需要的负面效果。前视开关对两个动态处理器均起作用,它的延时时间可根据压缩/扩展模块和门限/扩展模块各自的触发时间分别进行调节。前视的应用通常意味着采用较长的触发时间,使得即便在门限模式下,瞬变的波形也不至于严重变形。这种较长的触发时间最终使声音有较低的非线性失真及较干净的声音效果。要注意前视处理并不能将实际要处理的声音推迟,所以在选择处理的声音范围时,要预留出一部分,以便前视功能可以正常地发挥作用。

在进行声音的压缩时,加入前视功能后会使声音的峰值比没有加入前视功能要低,所以在对声音电平做充分化处理时,最好选择将前视功能打开。当触发时间较长时(超过15或20毫秒时),前视功能就不会有什么效果了,这时最好将其关闭以节省内存。

(二)pSpVintagewarmer

pSpVintagewarmer是pSp公司推出的高品质数字模拟动态压缩器,它既可以用作单段信号处理器,也可以用作一个分三段的多动态处理器,其操作基于限制器、压缩器和磁带录音机,它的名字中Vintage体现了它的特色,即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古典的、温暖的、模拟般感觉的声音。并且它的参数名称也代表了另一套主流的参数命名。

1.工作模式

pSpVintagewarmer有两种工作模式:单段动态处理模式和多段动态处理模式,这两中模式信号处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单段处理器模式下,信号先进入压缩器,进过处理后和一些未经处理的原信号混合后输出,这也是传统的单段压缩器的工作方式;多段处理器模式中,信号输入以后被分成了三个频段,三个频段要分别进过压缩器处理,再一起经过限制器处理,最后再输出

2.参数命名

Vintagewarmer的部分参数和我们前面讨论的C1的参数的叫法不太一样:

Drive表示输入信号的电平;

Knee用来设置处理拐点范围:设置为0时为限制器;

设置到中间范围时可以产生模拟的磁带式效果;设置到100时可以为压缩器提供柔和的拐点;

Speed设置压缩器的启动时间和恢复时间,设定的参数越高,启动时间和恢复时间就越短;

Ceiling用来设置一个音量操作的最大值,可以将信号固定在所设值的范围以内;

三、空间类效果器

(一)Unveil

UnVeiL是一个实时的“反向混音”的插件。它使用人工智能算法map(mixedSignalaudioprocessing混合信号音频处理)技术,使用人类听觉系统建模来消除混响。从算法角度可能混响还在,但根据人类的听觉反应,你已经听不出混响了。UnVeiL并非使用了相位抵消、包络跟随、扩展器、频谱处理、双声道干涉的老方式去除混响,处理之后不会损失到声音的动态。

UnVeiL可以做到衰减或提升录音里的混响成分,无论是立体声还是单声道都可以处理;将应该被突出的声音给突出出来,也可以将不应该被突出的部分淡化到背景中去;

图3Unveil界面

(二)pSp608multiDelay

pSp608multiDelay是pSp公司推出的多点延迟效果器,它可以设置8个反射点的延迟声音,每一个延迟通道最长可以允许有8s的延迟时间,同时可以为每一个延迟点提供延迟效果处理基础之上的滤波、调制、饱和仿真、混响等附加效果的调节设置。pSp608multiDelay功能的主要特点有:

・每段均有可选的反馈、立体声宽度、声像位置、延迟时间、多模式滤波器、饱和度、混响调制部分带有低频震荡器和包络跟随器

・multidelay和multitap双模式

・模拟的混响效果器可模仿出板式和弹簧混响

・完全支持miDiautomation

(三)wavesartpanorama

panorama是wavearts公司出品的以3D音频与声学环境物理建模技术为基础的空间混响效果器,它能够真实再现我们用耳机或音箱听音乐的空间声音反射情况,具有32bit的内部处理精度,最大支持192kHz的音频信号采样率。相较于其他的混响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物理建模技术对声音传播的空间进行3D模拟,可以上下、左右、远近三个维度进行处理,真实再现了心里声学和物理声学,并且对声音的早期反射以及后期混响、距离甚至反射物的表秒构造都能够真实的模拟出来。

panorama的第二大特色是它还使用了多普勒效应等其他混响效果器未曾使用的处理功能,它具有墙壁反射、混响、远处建模、Doppler音高效果器等多项声学环境模拟功能。

panorama第三个特色是可使用HRtF(Head-RelatedtransferFunctions)函数算法对双耳立体音效(binauralsound)的定位阴影进行模拟重现,所以panorama可以用耳机进行监听。除此以外,它还包含有专门用于在常规立体声扬声器上进行播放的串扰消除器。主控部分的参数Feet/meteRS可以来选择扬声器距离单位;moDe选择一个声音输出的模式:Headphone耳机输出模式或者Sprks10/20/30/40deg不同的立体声输出模式。

HRtF选择接受体头部的模型,这部分是panorama在HRtF函数算法的体现,有Human和mitKemar两种,系统还提供了其他9种附加的人类头型。

综上所述,panorama是人机交互非常好的一款效果器,功能强大,技术全面新颖,可操作性也极强,为效果处理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依据。这也是panorama在众混响效果器中,脱颖而出的特点。

四、频率调节类效果器

(一)线性相位均衡器CurveeQ

CurveeQ是Voxengo公司出品的一款能共做到“所见即所得”的线性相位均衡器软件,它集成了频谱仪的功能,具有FFt快速傅里叶转换将输入输出的信号增益实时显示出来,可直接将均衡器对声音所进行的处理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来,让使用者清楚的看到均衡器的效果。此外,Curve还集成了Spectrumatch频谱匹配、Gearmatch调整匹配、Vintageprocessor古典模拟处理以及线性相位滤波技术,使它的处理功能非常强大。

1.频率调节

有了频谱显示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进行更加直观频率的均衡调节了,双击图示即可以添加或者删除一个中心频率点,每一个点的上下移动可以调节该点的增益,左右移动可以调整中心频点,我们可以通过多个频率点来建构一条频率均衡曲线,同时红色的频谱线可以实时的显示输出信号。

CurveeQ也可以多点操作,单击拖出一个范围选择框来选择多个频率点,然后可以将他们同时进行移动调节;右键单击中心频率点,频率点由蓝色变成红色,这个频率点就被固定了,只可以调节它的增益。

CurveeQ除了上面介绍的这种中心频点固定模式以外还提供一种自由模式的频率调节,在图示中双击鼠标右键,所有的频率点都会被隐藏,我们可以直接操控曲线进行调节。

2.频率匹配

CurveeQ不但具有很好的频率均衡,还具备一个频谱匹配控制器。

图4CurveeQ

激活这个功能之后,频谱显示开始捕捉输入信号的平均值,如图所示,蓝色线条显示捕捉到的输入信号的平均值。单击m,弹出7个匹配的频段类型,选择一个频率分段后匹配处理开始,点击S匹配处理停止,这时我们就得到一条30频段的频率均衡曲线,我们可以用这条均衡曲线来对信号进行均衡调节。我们也可以保存这条均衡曲线或者导入另一个频谱来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单击F弹出文件操作选项:Load/Savecapturedspectrum加载或者保存一个捕捉到的频谱;matchsavedspectrum,xband为用一个频率分段来匹配已经保存的某个频谱;SpectrumCapturetool为频谱捕捉工具,可以快速分析获得一个音频文件的频谱。

频谱匹配处理最大的用处就在于可以获得一个有参考意义的音频信号频谱,然后用这个频谱在当前处理的音频信号中获得匹配的频率调节曲线,以此为依据进行频率均衡处理。

CurveeQ插件体积比较小,但是所有的处理功能模块都非常强大,它完美的结合了频谱分析仪和频率均衡器,在我们后期的主控处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五、降噪类效果器

(一)静态类降噪器Z-noise

静态噪音是声音信号中比较恒定,电平也相对不是很大且频率覆盖范围很广的噪音信号。Z-noise是waves公司文艺复兴套装中的一款采样降噪器,它首先获取噪音样本,再根据这个样本来消除声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噪音样本的获取不但可以从纯粹的噪音信号中获取,也可以直接从原始声音信号中提取,并且它的adptive自动适应工作模式可以自动抓取动态噪音样本来减少噪音,这个噪音样本可以使实时变化的。于此同时Z-noise也是一款五段式的均衡器,可以对噪音样本的频率曲线进行调整。考虑到噪音处理无论如何都或多或少都会使声音产生一定的失真,Z-noise还提供一个Knee,来调节噪音处理时噪音信号电平衰减的平滑度。这些是Z-noise在传统采样降噪器基础上的特别设计。

噪音样本的获取有三种方式,adaptive与Learn和extract不同,获取的是实时噪音样本,相对灵活自由。在全频段的噪音处理中,Z-noise有时间解释精度和频率解释精度两种优化方法针对不同的声音材料进行不同的处理,因此在optimize中提供了三种处理模式:Smooth获得最好的频率解释精度,适合人声等较为平滑的声音材料的处理;punch获得最好的时间解释精度,适合具有冲击性的声音的处理;而norm则在两种方式中取平衡。

输出模块中的参数Knee可以设置低于噪音样本的信号增益衰减曲线的锐利程度,从而有效防止由于降噪处理带来的声音的失真或不自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海良.效果器插件技术与应用.湖南文艺出版社.

[2]Zynaptiq.UnVeiLQuickStartGuide.

[3]wavesC1中文说明书.

[4]pSpVintagewarmeroperationmanual

[5]midiFan.wavesartpanorama

[6]wavesart.panorama:gobeyondthelimitationsofconventionalstereo

[7]midiFan.pSp608mD支持aaX插件格式.

[8]卢小旭.protools录音与混音必备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9]protools使用说明书.

[10]李伟.立体声拾音技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1]BruceBartlett,JennyBartlett,practicalRecordingtechniques

[12]胡泽.数字音频工作站.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3]朱伟.扩声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4]Sonnenschein.SoundDesign.

[15]朱伟.录音技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6]林达悃.影视录音电声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7]林达悃.环境声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