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9:40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篇1

关键词:非流动资产基金;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是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增的会计科目之一,科目核算管理和反映范围包括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占用的资金情况,是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价值表现,新增“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对事业单位管理事业财产意义重大,对于事业单位会计来讲,正确运用和使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就能够正确管理好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否则则相反。所以,在新制度下,运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为了保证其核算和管理的正确无误,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引起会计人员的重视:

首先,从会计原理和记帐规则上,事业单位会计仍然按照“借贷记帐法”做为记帐原理处理事业单位会计业务,我们知道,“借贷记帐法”最大的优点是它的平衡关系,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而处理涉及到非流动资产形成的价值基金的业务时,也就是说当需要运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管理时,恰恰借贷记帐法这种特有平衡关系将成为会计人员最容易犯错,会造成“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少记或不记的现象。比如:某事业单位用银行存款20000元购置一项新固定资产。对于事业单位来讲,购置固定资产形成事业支出(这和企业会计准则是完全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购置时不形成支出,而是通过折旧的形式形成费用支出),会计人员持用的原始票据是固定资产发票和银行汇款票据,按照“借贷记帐法”的要求,借记:“事业支出”20000元贷记:“银行存款”20000元,这时,平衡关系已确立,帐务已处理完结,不管是结帐或算帐都没有错误,但是,它不附合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正确的做法是:借记:“事业支出”20000元贷记:“银行存款”20000元,同时,借记“固定资产”20000元,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20000元。非流动资产基金20000元说明我们本来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财产有20000万资产。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这一个同时,是我们会计人员最最重要的要记住的要求。如果我们没有对这一同时的要求而进行非流动资产的核算,就可能造成事业资产的流失和损失或管理不到位。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新制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性质,核算要求.

其次,在”借贷记帐法”原理下对资产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形成采用的是实际支付制。也就是说,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形成是按照事业单位实际支付的金额形成的非流动资产价值,而不是非流动资产本身的价值(或原值)。还以上述购置的固定资产为例:某事业单位购置一项新的价值20000万固定资产,现用银行存款15000元,余款尚欠。注意,固定资产是20000万,实际支付了15000元,这时形成的非流动资产基金要和实际支付相一致并不是固定资产的原值,就本例而言其非流动资产基金应当是15000元,不是20000元.。会计核算正确的做法是:借记:“事业支出”15000元贷记:“银行存款”15000元,同时,借记“固定资产”20000元,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5000元,贷记:“其它应付款”5000元。当支付余款时,才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比如支付上述某事业单位购置一项新的价值20000万固定资产原欠付的5000元时:借记“事业支出”5000元贷记:“银行存款”5000元,同时,借记““其它应付款”5000元,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5000元。我们会计人员要清楚,非流动资产基金始终和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的已支付和形成的价值相一致,而不是非流动资产的价值相一致,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此时,最重要的是固定资产发生折旧时,却是按照固定资产原值计算折旧,并且按此折旧额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却不能固执的认为购置固定资产的款项未支付结束,计算折旧非流动资产基金数的收付实现制而实际形成的资产价值计算.,按上述例,计算折旧的基数是以20000元减去残值后数值计算,而不是按15000元减去残值后数值计算。

其三,一定要关注和重视非流动资产的价值变化并随着变化而变动非流动资产基金。变化来源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在建工程的变化,包括增加,损耗(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和处置。这种变化我们会计人员来讲,当非流动资产增加时,记帐时有外来原始凭证为基础,一般不会出现过多的错误,但是,关注非流动资产基金价值变化的重点,是非流动资产的损耗和处置,原因在于非流动资产损耗是会计人员按月计算,自制凭证计算其折旧(固定资产)和摊销(无形资产),会计人员应当将这项工作列入每月月未工作计划目标管理,防止漏记,原因更在于单位非流动资产的管理并不由财务会计直接管理而是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来管理,处置资产时由于各单位的管理要求和内部控制制度程度不一,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人员时刻关注资产的处理,索取处置的相关票据,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并通过会计处理使其资产处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所以,会计关注的重点是非流动资产的损耗和处置。

当对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时,一定要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表明非流动资产的价值已经降低,但同时要注意和清楚,不能因折旧和摊销增加事业支出,仅仅是非流动资产基金,仍以上述固定资产为例计提本月折旧2000元。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2000元贷记“累计折旧”2000元(若是无形资产摊销时用“累计摊销”科目)。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篇2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环卫系统;固定资产;核算

一、概述

2013年1月1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正式颁布与实施。新制度带来了许多变革和创新。其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后续管理注入了新的内容。城市环卫部门为各地区城市管理局主管的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城镇垃圾的处理。环卫系统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占账面固定资产价值比例较大,其中主要是作业车辆和房屋类的公共厕所。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环卫部门大量引入先进的机械化车辆,车辆种类繁多,数目较多,并且都是重型的作业车辆,如日常的垃圾收集车、垃圾转运车、扫水车、扫路车、粪车、环卫保洁车等,城市垃圾收集清运高度机械化。这些车辆占固定资产比例较大。此外,环卫公厕在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类别中所占比例较大,在单位会计资产的核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给环卫部门的固定资产核算带来新的挑战。

二、旧制度下环卫部门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弊端

(一)收付实现制下分期付款固定资产入账方式缺少专门的会计科目

由于事业单位原固定资产的入账方式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即必须支付货款后才能确认固定资产,进入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但是,环卫系统所需车辆合同金额较大,分期支付货款,产生应付账款。供应商一般是在购买人支付预付款后就把车辆发给购买人使用,但是由于货款未清,既不能按照预付货款时间入账也不能按照交货时间入账。这就造成账实不符,并且缺少专门的会计科目对分期付款进行核算。

(二)未能通过累计折旧科目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实际成本

环卫日常工作中车辆多、工作强度大,每天都须完成一定任务量的劳动,这就加大了环卫车辆的日常维修和损耗费用,不计提折旧不仅不能反映车辆的新旧程度,还影响财务成本。此外,厕所很多都是20世纪60、70年代的,大多数已比较陈旧,有些已停用,如果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其折余价值已所剩无几,而账面上的资产的价值仍为原值,这都会造成资产和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不相符。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缺乏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

环卫部门每年都将部分破旧厕所进行改建和复建,而原来的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比较笼统,因为没有详细的规定,环卫部门在这一会计核算上也未能有详细的核算办法,所以固定资产的后续改建支出一直采用修购基金这一会计科目来核算,破旧公共厕所改复建产生的相关成本全部进入修购基金,即借记“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等,未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改复建后固定资产成本脱离实际。

(四)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问题

旧的制度未设置资产科目,大多数单位的固定资产因出售、报废或毁损等原因减少时会计分录为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时产生的残值、清理费用和变价收入直接通过“事业支出”核算,而不能通过一个具体科目反映出固定资产清理中的收入、支出及净损益。

三、新制度对环卫系统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新制度下购入固定资产时账务处理发生的主要变化

新制度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增设净资产类别下“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这一科目下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四个二级科目。原账面固定基金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按照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会计科目为,先做分录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非流动资产—在建工程”,安装完成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实际支付时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结转分录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贷记“在建工程”。跨年度分期购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会计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贷记“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或“非流动资产—在建工程”,按照固定资产合同金额及购入时产生的全部费用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即货款未付部分进入“长期应付款”科目核算。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

新制度完善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若计提折旧,同时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工程完工交付后做分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同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贷记“在建工程”。

(三)增加“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用于固定资产处置的财务核算

按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置资产损益”,若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按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实际处置时,按照对应的科目,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记“待处置资产损益”。

四、新制度下环卫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的不足之处

(一)环卫系统未要求计提折旧

环卫系统要求计提折旧,增加“累计折旧”科目。环卫部门性质特殊,它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却是企业化的经营模式,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环卫的固定资产无论是从类型还是资产的价值来考量,都有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只有计提折旧才能准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实际成本。

(二)新制度未规定给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环卫的企业经营模式需要向企业一样给予资产价值准确的计量,但新制度中并未提及。

五、结论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进一步完善,环卫部门应以此为依据改进日常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不足。但是,新制度是从大局上把握,特殊问题仍需特殊对待,这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设置更适合不同类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拥军.浅议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J].会计师,2013(02).

[2]欧阳琪.论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商,2013(03).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会计核算;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事业单位涉及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和领域,范围广,规模大,属于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起到支持作用,且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统一拨款进行运营管理,因此,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通过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资金占用情况,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予以确认非流动资产基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应当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二、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新制度理解不透彻,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是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适应财政改革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取代原“固定基金”及“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学习不透彻,解读不准确,仍习惯于原制度下的核算和管理方式,造成对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不准确。

第二,对新制度下非流动基金的核算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原会计科目长时间在事业单位得到应用,一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未能意识到非流动基金的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为了简便处理,时常将对外投资挂在往来科目中核算,当收回投资后,就对往来科目做相反处理,获得的投资收益以银行存款处理,这样核算省略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价值变动及相关会计处理,无法反映事业单位投资收益的获取情况,显然是不合规的。这也说明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非流动基金科目的核算内涵不够了解。

三、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加强新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内容和方法。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内容和核算方式。准确把握非流动资产基金与原制度中固定基金等的差别,并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固定基金”科目只反映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形成的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反映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形成的基金,涉及范围更广;要重点关注新制度实施后对经济业务处理的特别之处,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要作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理;在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计入投资成本,同时结转已提折旧、摊销、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在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不直接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将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同时结转已提折旧、摊销、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实际处置时,再调整非流动资产基金。只有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出新制度下“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核算优势,才能加强非流动资产基金的管理。在对外投资上,要建立完善的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实行重大项目集体审批机制,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对外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将会计监管落到实处。在在建工程上,要及时监督盘查在建工程和已完工项目,并及时将已完工或已达到竣工结算的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清查,确保账实相符。事业单位通过做好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与管理,不断提高其核算和管理的质量,使其能够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

第二,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非流动基金的审计监管。规范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新制度修订实施的目的,采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意义所在,自觉运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核算。其次,要对财务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能更好的适应财政体制深化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力度,重点关注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管理好坏,所以,事业单位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认真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内容和核算方法,认真贯彻落实新制度的要求,正确运用和使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以适应财政的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事业单位的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丽,于丽丽.探究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3(9).

[2]安玉红,刘聪玲.论事业单位非流动基金的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篇4

【关键词】营运能力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周转率

一、概述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运行的能力,即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及效益,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分析一个企业的营运能力,就是分析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生产资料的效率和效益。其中生产资料表现为该企业占用的各项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因此,分析该企业生产资料的营运能力就是分析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效率和效益。本文将主要从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和固定资产周转情况两项入手分析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的效率,从而说明该公司营运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流动资产分析中着重突出应收账款周转情况和存货周转情况的分析。

分析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的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过慢,可能会使企业不得不追加大量流动资产进入周转过程,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的营运能力。加快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前提是合理持有货币资金,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增大销售,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对生产资料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营业收入和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过慢,可能会使企业不得不追加大量流动资产进入周转过程,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的营运能力。加快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前提是合理持有货币资金,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增大销售,加快存货的周转速度。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企业一定时间内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比率。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还可以反映企业在这一时期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即一个会计年度里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次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也可称为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者平均收现期,可以用其表示企业回收应收账款并转化为现金所用的时间。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存货周转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即企业一定时间内营业成本和存货余额的比率。存货在一般情况下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存货周转速度对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和流动资产流动性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企业流动比率和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是反映存货流动性的指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企业可以根据这一指标来判断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固定资产利用率高,企业获利能力强,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企业获利能力差。同时,要重视固定资产的保养,维护和更新,否则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降低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以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0年的财务报表为依据,通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四项营运能力指标的计算,来评价该公司的营运能力。

(一)流动资产周转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出如下数据,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0年度流动资产总额为107312465.25元和115121207.89元,营业收入为669523014.26元和502097220.62元。该公司2009~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为6.24和4.36,流动资产周转期分别为58天和83天。

分析以上数据,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率比2009年下降了6.24-4.36=1.88,占上一年度的43%。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期比2009年增加83-58=25天,占上一度的43%。由此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大幅下降,反映该公司流动资产的流动性明显下降,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销售等各个阶段中所耗用的时间增长。这种现象不利于企业长期的经营生产活动。

而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应收账款和存货两个方面说明。

(1)应收账款周转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出如下数据,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0年度应收账款分别为62309900.41元和104862035.56元,营业收入分别669523014.26元和502097220.62元。该公司2009~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0.75和4.7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34天和76天。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2009年降低了10.75-4.79=5.96,占上一年度的124%。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比2009增加76-34=42天,占上一年度的124%。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快慢和其管理效率高低。而该公司2010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说明企业出现了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变慢,变现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坏账的问题。

由该企业的利润表看出,2010年发生财务费用7800300.53元,2009年发生财务费用3974495.32元,同比增加了3825805.21元,占上一年度的96%。因为在会计处理中,坏账准备计提在财务费用中,2010年财务费用的暴增表明了,该公司在2010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过多的应收账款收款费用和坏账准备。

(2)存货周转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出如下数据,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0年存货分别为83382063.25元和236266177.77元,营业成本分别为395359082.38元和524973384.16元。该公司2009~2010年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74和2.22,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76天和163天。

分析以上数据得出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存货周转率比2009降低了4.74-2.22=2.52,是上一年度的114%。存货周转天数增加了163-76=87天,是上一年度的114%。存货周转率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运营效率,直观反映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强弱。而该公司2010年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说明存货周转中出现了存货变现速度下降,存货周转周期大幅增加,进而生产过程中资产占用加大。表明企业在采购、存储、生产、销售等环节管理协调工作上出现了问题。

在该企业盘点库存时发现,一个生产环节的车间仓库中积压了价值上千万的生产零部件,而此车间当月的的生产额仅仅百万。库存和生产需求不成比例,造成生产零部件大量堆积。就是因为企业在采购、存储、生产、销售等环节管理协调工作存在问题,导致了这种库存积压的现象在其他仓库普遍存在。

(二)固定资产周转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出如下数据,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2010年固定资产分别为222078670.42元和194732308.69元,营业收入分别为669523014.26元和502097220.62元。该公司2009~2010年固定资产周转率分别为3.01和2.58,固定资产周转期分别为120天和140天。

分析以上数据,得出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固定资产周转率比2009下降了3.01-2.58=0.43,占上一年度的17%。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增加了140-120=20天,占上一年度的17%。在通常的生产经营中,固定资产周转率高,表明该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同时也可表明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适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在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尽的作用。相反,若是固定资产周转率降低,则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其所提供的生产成果减少。

由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看出,2010年产生在建工程463937241.53元,2009年的113671764.55元,同比增加了350265476.98元,占上一年度的308%。这些在建工程中绝大多数是新的厂房建设,而该企业原有厂房中还有大量闲置,所以投资修建新厂房的行为时不合理的。这样就造成了固定资产投资适当,结构不合理,使得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

三、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营运能力下降原因分析

通过上一节对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资产各项指标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表明该企业2010年营运能力有大幅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于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各项环节中存在管理失当。

(一)流动资产管理分析

(1)应收账款管理分析。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赊销作为促销方式是企业经常做出的选择,特别是在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赊销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在销售机床和推销新产品的时候,也大量采用了赊销这种促销方式。

赊销有利于企业缩短产品的库存时间,降低存货的管理费用、仓储费用以及保险费用等很多支出费用。但是,同时企业也会因这些应收账款付出一定代价,也称为应收账款的成本。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过度使用赊销这种促销方式,使得该公司在应收账款的回收过程中困难重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导致公司在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

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中花费的费用。这其中包括:对购买方信用情况的调查费用、收集信息的费用、催收账款的费用、账簿的记录费用等。因为该公司在对购买方情况调查这项成本费用上重视不够,投资不足,使得其对购买方的信用调查不够彻底,信息收集不够全面,公司管理者对购买方的信用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盲目与其经行了赊销业务。这样该公司不但承担了这笔应收账款其原本的机会成本(企业的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必然放弃其他投资机会而丧失的收益),甚至转化成为坏账。同时,该公司管理层对后续催收账款的费用预估不足,支持力度不够,使得部分应收账款账龄加大,收账时间过长,导致其不能回收成为坏账。

将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与2010年两年的利润表对比发现,该公司2010年的财务费用为7800300.53元,2009年的财务费用为3974495.32元。2010年的财务费用增加了3825805.21元,是上一年度的96%。在会计处理中,坏账准备计提财务费用。而2010年财务费用之所以大幅增加,就是因为该企业因对购买方信用调查不足,盲目赊销,产生了大量应收账款,而后续催收力度不足,使得很大一部分应收延期、逾期回收,以至于成为坏账。

因此,赊销这种促销方式的盲目使用,和管理者在后续催帐和坏账处理上的措施失当是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对公司营运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2)存货管理分析。存货作为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它具有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增加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机动性,降低采购成本,维持均衡生产,及时满足企业产品的销售等功能。因而,存货的管理水平高低,对企业顺利完成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并影响企业收益、风险和流动性等综合水平。

但是,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存货的管理存在以下2种问题:①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等环节记录混乱。从而存在原材料实际并未领用但是账面已经走出的情况发生;②市场决策失误,公司管理者在生产初期对市场需求做出了错误判断,使得企业生产大量产品却没有市场,造成大批存货积压。

企业在采购、存储、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管控和决策失误问题,是造成该企业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对公司营运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固定资产利用率即企业对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衡量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黄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大幅下降是因为该公司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该公司对已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对已有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下降。固定资产的质量控制不足,没有定期维护,及时清查维修,致使这些质量出现问题的固定资产不能完成它应尽的生产经营任务。而且存在盲目追求产量提升,调整资产结构,导致某些固定资产闲置,没有完全利用。

(2)该公司管理者在投资决策时,片面追求扩大生产规模来达到提高营业利润的粗犷型生产经营模式。由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出,2010年产生在建工程463937241.53元,2009年的113671764.55元。2010年在建工程同比增加了350265476.98元,是上一年度的308%。不合理的投资修建大量新厂房,就是造成企业固定资产周转下降的主要原因。

公司在投资决策上的失误,是造成该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对公司营运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篇5

关键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措施建议

固定资产是保证供电企业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产生效益的源泉,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企业科学管理和计量固定资产,有利于促进企业准确评价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供电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得好,则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业绩准确地体现出来,反之,则会造成企业资产利用效率降低,或者是造成资产流失。因而对供电企业来说,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重大。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1)固定资产在供电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较高、项目投资大、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随着电网改造与建设的加快,固定资产总额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高。

(2)供电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区域复杂。无论是平原还是高山、峡谷,地上、地下,还是空中、海底、河道,都有电力资产。

(3)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分类复杂。一般分为发电设备、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通讯线路及设备、自动化设备及仪器仪表、水工机械设备、检修维护设备、运输设备、生产管理用工器具、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房屋、建筑物、土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十几类。

(4)固定资产变动频繁。一是随着国家对电网建设投资加大,新增资产较多;二是因扩容新建、技术改造、大修理、中小修理和日常调换等原因,使固定资产变动频繁,特别是附属固定资产的变动更加频繁;三是固定资产拆迁移动现象突出,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了城市化、新农村、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电力设施的移设、分割、拆除、延伸和调换等变更现象日益突出。

(5)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技术更新较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技术不断的更新换代,如变压器,二次设备等技术改造升级较快。

二、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

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较为分散,资产的使用部门多,资产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致使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互脱节。价值管理仅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而实物管理则由生产、营销、办公室等多部门管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程不健全不完善,部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工作不能有效衔接,使得实际资产发生了变化,而财务账、卡未能及时变更,造成固定资产账簿、卡片、实物不符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制度执行不到位

(1)固定资产新增管理不到位,没有按制度流程办理相关手续,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动态控制。一是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没有按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区分,造成资本化和费用化区分不准确;二是电网建设投资大、项目多,工程竣工结算和审计时间较长,工程完工后未按规定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或暂估入账,有些固定资产尚未登记入卡片就已经更新或改造,导致资产价值不实;三是供电企业在在分包工程项目中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移交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转增等账务处理,形成账外资产,难以控制,易造成资产流失。

(2)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等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运行、维护、保管部门管理意识不强,资产管理流程执行不严。

(3)在固定资产盘点、处置的时候产生问题。一是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固定资产盘点后,对盘点中发现盘盈、盘亏的问题未及时查找原因,追究责任,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对报废回收的资产未实时建立备查账薄,未区分登记,难以控制好该部分资产;三是符合处置条件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办理报批手续,导致财务部门未能及时进行会计核算,造成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资产信息系统仅在财务核算中的计提折旧和一些简单的统计分析中使用,不能实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质量、结构及投资盈利能力等状况,资产信息已不足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对实物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虽然已借助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开发出实物资产管理软件,但使用效果还不理想。

三、供电企业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的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形成资金管理、工程物资管理、工程建设管理、资产核算管理等一整套管理流程,实现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

(一)加强内部控制,用制度规范流程

结合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及实施细则。一是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司要统一领导资产管理工作,各单位按隶属关系分级管理所属固定资产;二是要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固定资产的使用与保管部门是固定资产运行维护和保管的责任部门,具体负责资产运行维护和保管,管理固定资产技术档案、固定资产登记簿及卡片,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实施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明确单位负责人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财务与生产技术部门应设固定资产管理专责,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三是要做到合理配置,效益优先,各单位应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配置和使用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篇6

【摘要】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固流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医药制造业流动资产比重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固定资产比重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固流比率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并不显著。因此,本文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要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将固流比率设置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

 

【关键词】资产结构;固流比率;公司业绩

一、引言

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分别代表的是资产负债表左右两边的各项资产的比例关系,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后者是关于一个企业资金的来源方面,而前者则主要研究的是企业资金的占用问题。自莫迪格利安尼与米勒提出mm理论以来,人们逐渐对资本结构的实质有了深入地研究,但对于资产结构的探究还有待深入。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

CZyZewski和HiCkS通过搜集了28518家企业的资料研究发现,具有高资产收益率的企业也相应具有高现金资产比例,而应收账款则没有确定的倾向;同时,具有高资产收益率的企业的其他流动资产也占有高比例,而存货和固定资产则占有相对低的比例。

 

(二)国内文献

1.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

孟丽丽(2003年)从系统论角度分析资产结构,分别从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几个方面论述对分析资产结构启示。

吴树畅(2003)将融资结构、资产结构作为解释变量,企业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沪市523家上市公司作为有效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产结构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2.流动资产比率以及固定资产比率与企业绩效关系

倪红霞、许拯声(2003)认为,如果固定资产或长期投资比率过高,资产流动性过差,资产弹性小,转换现金困难,势必加大经营风险;反之,如果流动资产比率过大,虽经营风险极小,但盈利能力却过低。

 

3.固流比率与企业绩效关系

胡丹(2011)采取实证分析方法,以深沪两市机械设备仪表行业2007-2010年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机械设备仪表行业上市公司固流比率与其利润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综上可知,国内对于单项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固流比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同时,现阶段对于医药制造业这一重要行业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研究固定资产比重以及流动资产比重对于公司业绩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固流比率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9年1月1日以前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87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数据取自中国经济研究服务中心(CCeR)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的公司年报。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将6只St、St*股票以及1支数据缺失股票等共7只股票从样本中剔除,最终选定80家电力上市公司2009年度的截面数据作为样本。本文使用SpSS17.0作统计分析。

 

四、变量解释和模型建立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首先,考察流动资产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回归结果。由模型(1)可知,调整的可判定系数为0.434,即在因变量的变化中,有43.4%可由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可以看出,该线性回归方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较高,模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同时,F检验的值为13.132,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情况下,回归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该线性回归方程总体上是显著的。流动资产比重的系数为-0.511,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流动资产比重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假设1得到验证。

 

其次,考察固定资产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回归结果。由模型(2)可知,调整的可判定系数为0.404,模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同时,F检验的值为11.716,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说明该线性回归方程总体上是显著的。固动资产比重的系数为0.482,且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固动资产比重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

 

最后,考察固流比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回归结果。由模型(3)可知,调整的可判定系数为0.394,模型的拟合优度也较高。同时,F检验的值为11.280,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说明该线性回归方程总体上是显著的。固流比率的系数为0.140,但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3没有通过验证。

 

六、结论及建议

综上可得:流动资产比重与公司业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持有比例过高,由上述描述性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到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平均流动资产比重达到60%,流动资产过多不仅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而且会造成整个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固定资产比重与公司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固定资产对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重要性,这主要是由制造业本身的行业性质所决定,较多的固定资产有利于形成企业的生产能力。固流比率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并不显著。我国医药制造业平均固流比为44:100,可以看出,固定资产相对于流动资产投资不足,固流比率没有处于合理的结构。综上,本文认为,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应该加大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比例,减少流动资产投入比例,适当提高固流比率,科学配置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

 

参考文献

[1]邱书明,冯建民,凌海怡.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1(12).

[2]胡丹.我国上市公司固流比率对其利润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2011(8).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篇7

【关键词】企业资产;核算;问题

1、流动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1.1由于盲目投资造成流动资产资源浪费。部分企业盲目认为宏观政策利好,大的经济形势也不错,就盲目进行扩大再生产,在缺乏科学合理的论断的情况下会造成整个行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整个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缺乏短期合理的投资结构和短期投资行为会造成企业资金的闲置,不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收益,还会影响整体的资金周转,造成投资不能及收回的状况。

1.2缺乏规范的流动资金管理。流动资金存在的具体形态是流动资产,是流动资金的使用权被占用后形成的。由于操作过程中对流动资产盘查核实不认真,造成流动资产流失;操作过程中不规范、没有做到诚信及时记录,使得来往款项没能及时结算,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周转,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收益[1]。

1.3存货造成资金损失。存货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存货管理主要涉及材料物资的超储、成品库存的积压、月末存货的资金占用等等,这些内容会造成资金反应迟滞、周转失灵。缺货成本的形成是由于存货的步伐跟不上生产和销售的速度;保管不利、缺乏完善的管理手段的存货,在产品出现问题时,会造成无法核对、资金损失的问题。

1.4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会造成不能兑现的应收账款的形成或者是呆坏账,这会加剧企业的困境。一些企业受竞争压力所迫,急于求成,加紧投资,盲目采用赊销方式增加收益,使应收账款增高。然而,又由于缺乏严格有效地赊销政策,使得即使在销售状况良好时,也造成了资金周转不灵、难以回收的恶劣情况的出现。

2、针对流动资产核算问题的对策

2.1建立存货控制制度。为了使存货成本和存货效益达到有效均衡,要根据各种存货的耗用和销售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最低库存量、最佳库存量。建立科学的存货管理制度[2],一要加强采购方面的管理。采购环节位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发端,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采购计划,能够为未来各个环节做好铺垫。我们可以在采购大宗物品或是大型物品时,采用招标的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治暗箱操作,降低采购上的成本。二要分类管理存货。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把成百上千个品种分类开来。分类原则一般为:把品种少、价格高、占用资金多的品类划分为a类,这类也是库存管理过程中的重点;把种类多、占用资金少、通常价格又低的零碎一类分为C类;介于a类和C类品之间的自然的被归类于B类。这样划分避免了库存管理人员在琐事上浪费时间,可以把精力更加集中的放在重要的项目上。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内部的包括仓储、运输、信息等在内的物流资源,并且发掘第三方物流作用,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货存管理。

2.2制定现金收支规定。企业的资金使用一定要坚持一部门审批的原则,一切资金都要交由财务部门入账,确保在资金管理上的完整统一。对于较大的开支还要经经理、董事会以及财务部门共同研究,再决定资金流向。有周期的核对库存现金的状况、银行存款的状况是很重要的,这样做有助于确保账证、账账、账实相符,这点对于企业资产的核算相当重要。

2.3编制现金预算。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缴税、偿债的需要还要保持一定的现金持有量,但同时还要尽量挤压这部分现金占有量,以降低因现金而造成的相关成本,放出现金使用权用于短期投资能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反过来还能满足企业对现金的需求[3]。编制合理科学的现金预算能够保证企业事先掌握企业资金的流动情况,做好资金的调度,还能提前预知资金潜在风险,能够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

2.4进行信用管理、编制信用政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起来,但同时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在愈演愈烈,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实现更多的利润,愿意采用赊销的方式投资。这个时候,就要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并且着力制定相关的信用政策。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调查分析,企业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在自己实际经营的需要的情况下以及客户的客观需要的层面上制定策略。

企业的管理需要权责明确这项制度,所以应收款项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绩效考核应该挂钩,还要涉及到奖惩制度,这样能够增进员工催收的积极性。企业要学会积极的运用各种手段,比如政治上的、经济上的、法律上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合法的经济权益。至于已经成为坏账的项目,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列销。同时,企业一定要多注意收回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各种变化情况,对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前做好坏账准备。

3、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3.1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没有被财务部门同时登记下来,或者是总分类账由于管理部门之间没能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造成未能核对的现象。有些时候,机构的变动、人员的变更,会造成统计的混乱,造成资产账户的账目间不符,这些外部条件造成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协调人员调配、提高信息传达的真实可靠性来应对。当然,若是没有按照规定办理相应的调拨手续,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缺乏真实的实物情况、实际与账面反映的资产不符,这会给资产管理部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某项资产的做盘亏、报废处理时资金不明去向,财务部门对资产进行增减处理时造成确认原值和净值上的困难。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在扣除掉被替换的部分的账面价值的同时要记入固定资产成本,会计人员由于新规则出台的原因会分不清具体哪些项目会被包括在固定资产的项目里。相反的则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若是会计人员费不清楚这些,就会造成利润不实。

3.2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难度。由于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新准则的实行暂时只能凭借会计人员的从业经验和主观判断,这种主观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较大的主观性,影响最终的核算结果。除此之外,由于贴现率并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会影响未来的现金流入,造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限制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时期内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由于缺乏一种有效的权衡和制约,也一样会造成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弹性过大。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会造成可收回金额的确认的实务操作的困难,例如说外部人员并不太了解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这种状况。

3.3公允价值运用难。由于目前我国对于许多资产的交易还没有形成一个公开活跃的市场,所以即使新准则把公允价值引入到固定资产的计量中,也未能使得公众对于公允价值有足够充分的认识。缺乏对于公允价值的充分认识使得企业极有可能为了调节折旧费用来满足调节利润的需要,而通过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其中针对的就是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所以,对于公允价值一定要合理运用。

3.4固定资产的评判标准难确定。新标准给企业判断固定资产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但由于固定资产的定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以及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两种判断标准,使得会计人员在判断固定资产这一项是常常会把“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混淆进来,这样的规定会造成企业变相操纵利润。新准则想要充分利用市场,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个市场经济效益的目的,想要增加企业自身的自身灵活性和自主性,但由于客观现实常常会对企业造成误导。

4、针对固定资产存在问题的对策

4.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确保财产物资安全的目的。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的制度,做到明确到人的资产使用记录,公司一定要安排专人进行这份工作。企业一定要为了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做出切切实实的努力,要把工作做到实实在在的地方,要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的保护制度、要及时精确地验收、在使用时甚至要做出详尽的记录。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资产得到合理的使用,对于那些随意侵占、非法挪用、交易甚至破坏的行为和分子一定要严肃处理,必要时要通过行政或者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司和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4.2强化资产减值准则可操作性。要强化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就要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还要更加深化的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有了规范,才有遵守,才能更好的解决好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资产减值准备的定义需要更加全面完整明晰的定义,并且需要在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未来资金流量的估计和判断范围上给出详尽的描述,来给会计从业人员做参考和指导,以规避因政策的灵活性使得新准则成为企业可利用工具的可能性。

4.3发挥公允价价值的作用。会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自己形成一个合理审慎的职业判断。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我们有机会合理的利用价值、把它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加以利用是有深远意义的。只要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加以规范,使其形成一定的统一的认识就可以达到充分利用的目的。要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得在国家加强市场导向、促进市场活跃度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防范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所以为了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

4.4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加大会计监督的力度,保证固定资产的计价,合理摊销折旧成本这一系列过程的操作,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固定资产核算是由一系列流程组成的,这些流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为最终核算结果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这一系列环节之后,为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就要能够做到正确的界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重视固定资产的财产清查,健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提高固定资产的处置的效益性[4]。

4.4.1新标准的制定给会计从业者出了很大的难题,因为在固定资产的定义上取消了部分内容,造成了从业者无章可循,只能凭借经验和直觉进行主观判断。当然,即便如此,我么还是要正确的界定固定资产的定义,考量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此时,会计从业人员就要重点区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区别,避免把用于商品生产的、提供劳务的还有经营管理方面的低值易耗品列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或者做的相反把本该列入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列为低值易耗的范畴。作为数量多、摊销快、管理松、坏账资产形成较多的低值易耗品,如果不加强管理,很不利于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也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的发展,这样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为了保护好资产,区分好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区别十分重要。

4.4.2长期存在是固定资产的一大独特之处,这种独特造成了固定资产遗失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和可流动资产进行了对比之后,当然,这种独特性也导致了让他的物质实体和账证记录有一定的不符。因此,企业定期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趁早的发现固定资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对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起到一定的作用。固定资产的盘点要逐项检查、不能做简简单单的账证相符的核查,这样只能做更多的无用功,只有细致、切实的与实物进行了核查才能为最终的计提固定资产做好准备。所以说,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财产清查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

4.4.3将固定资产的采购权、审批权、使用权还有管理权等权限交给不同的部门进行办理,达到在形式上分开、自执行中制约的目的,权利分化有利于权责一致的实现,还有利于责任落实到人的实现,在制度上明确了各部门的权责,可以避免某一部门利用权力代办全部工作。各部门之间悉心合作,财务部门要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相互协作,建立起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内部转移和维护修理等管理制度,并且各部门要监督它的认真执行。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按照计提折旧原则,监督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情况,以促使各部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因此企业要切实的形成固定资产的有效的管理机制,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任何违纪违法的现象,要坚决依规依法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上和法律上的责任,以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性[4]。

4.4.4企业产值的扩大离不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企业自身进行的技术改造。差值增加了的同时应该意识到,固定资产的数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给会计从业人员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只有加强固定资产的监督、核查才能做到无漏、准确的企业资产核算。会计从业人员要追踪和调查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以加强审核回收价值和处置方式。在固定报废现场要进行一线项目的查看,比如:查看资产是否属于要报废的范畴,有没有再进行重复利用的价值,监督施行报废人员是否有意假借报废、毁损、转移固定资产的名义参与固定资产报废的环节。

5、结论

新的时期、新的挑战,此时也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时我们应该不断深入学习,增进自己相关专业上的知识,来应对各种新出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挑战。企业还要做好管理,抓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绝不可少的生产项目,同时又由于它的存在会造成费用的大量流转,所以作为从业人员一定要重视固定资产这个项目。而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要扩大再生产,另外还要尽量减少固定资产的配置。

参考文献

[1]张智.浅析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商业会计,2013(8):69-71.

[2]张巧巧.对资产减值核算相关问题的探讨[J].商情,2013(2):54.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篇8

一、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即认识不清,责任不清,家底不清。一是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意识不到位,认识不清。片面认为只要抓好了生产经营,提高业务量,就能提高企业效益,而固定资产管理只是为业务一线提供服务的“后勤”工作,于是很多企业资产管理就被边缘化,成为了被淡忘的工作。二是一些企业重钱轻物、重用轻管,导致企业资产家底不清。对于企业资产过去有多少、现在有多少、中途用了多少、库存有多少、缺货有多少,以及各种物品的规格、型号等,管理人员心中常常是只有一本糊涂帐,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形成“闲时不收拾,用时找不到”现状。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谁该管、谁不该管,谁能管、谁不能管,管什么,界定不清,随意性强。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松散。一是资产购置后,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登记不全,无固定资产验收、登记等制度,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领用、调拨、转移等没有详细记录,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二是未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长期不对账、不盘点,没有定期检查和盘点,造成账实不符,监管不力。三是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不到位。在资产管理上缺乏责任感,认为固定资产是单位的公共财物,多了少了都是单位的,使用不当也与个人关系不大,个别人对资产不爱惜,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固定资产使用说明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四是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企业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会计核算不准确的现象。一是很多企业财务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无法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实行账账核对,账面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账面数与实物数无法核对。二是接受无偿调拨、捐赠和其他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三是盘亏、盘盈,变卖、报废等处置的资产未及时入账及核销,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上。四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增加的部分作为费用支出,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后未及时进行竣工决算,致使固定资产入账滞后,甚至竣工决算后一直未入账或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中,没有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

4.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

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即存在多头管理又有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实物管理、使用保管管理及价值管理没有并轨,因而出现下列现象:一是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不明,人员分工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脱节现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没有规范的资产管理流程,导致工作不衔接,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有时会出现财会部门收到发票入了帐,却未交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处置和调配转移资产时又会出现资产部门已登记变更,而财务部门却未收到通知核销的现象。二是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常常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内的职责与权限,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全局观,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漏洞。

5.固定资产闲置、流失问题严重

固定资产闲置、流失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存在。一是固定资产购置把控不严,造成资产闲置。一些企业对购置固定资产的需求具体情况的相关分析不充分,没有按照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上报及审批,部门间相互攀比,造成重复购置,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二是企业固定资产移交、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工作不规范。企业机构变更和人员变动时,没有按规定和流程办理固定资产变更、移交手续,没有及时登记资产的使用变更信息,导致资产的来路和去向不明;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和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时没有明确的手续,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协议(合同)不规范,有的甚至没有协议(合同),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三是处置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报批,一些企业报废、变卖车辆等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履行审核、审批即自行处置,未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评估,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二、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企业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列入工作目标,在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领导要亲自抓,[1]从决策层面做好规划、预算,加强内控管理,以达到固定资产增效增值的目标。各部门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要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抓紧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管理的任何疏漏都会导致管理链条的松动,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企业应经常组织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文件规定,宣传政策法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2]将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行、保值增值、效益等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通过从上到下层层考核,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3]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固定资产预算、审批、采购、验收、登记、领用、调拨、处置、盘点、维护等规章制度。设立固定资产账簿,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单及入库单,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购置的时间、金额、数量、型号、规格、供应商、存放地点等信息,并由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实物标签,注明使用部门、使用人,维修、转移、变更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从申请、招投标、采购、安装、调试、领用、维修、处置的整个过程产生的文字资料、图纸、记录和凭证等,整理归档,做到单据齐全、账目清晰、数据准确;建立资产清查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至少每年清查一次。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并与固定资产账簿和卡片核对,保证资产的账面与实物相符;建立固定资产修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通过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是否正常,并对实物的盘亏和人为损坏进行赔偿做出具体规定,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3]

3.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加强财务监督

一是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二是财务部门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正确进行资产增减账务处理,认真履行固定资产报批审核程序,制定资产管理规程,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三是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确保资产安全,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通过检查工作,及时处理和纠正发现的问题,促进单位更好地执行《会计法》,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4.加强部门协作,增强工作责任感

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强化各部门的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严格执行资产管理程序。逐步改变使用人观念,要从没人仔细管、没人仔细问、没人仔细查到主动清查、主动报告、主动保养,要树立主人翁精神,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财务部门应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虽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全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但是财务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固定资产管理的总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监管和业务指导。[1]企业要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之间建立明确的职责,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以此建立起“权、责、利”对等的考核体系,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管理理念落后

在企业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对生产销售、投融资等活动的重视程度较高,而相对来说,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很少有企业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从一定角度来说,这种管理理念的落后阻碍了固定资产效益的充分发挥,并没有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会计核算缺乏及时准确

企业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常常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形,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企业的在建工程已投入使用,符合资本化条件,但会计核算却仍将后续的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工程支出计入在建工程,使得固定资产成本虚高;有的是企业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选择有误,使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符合实际;有的是企业未及时将已报废停用的固定资产核销,使得企业固定资产带给企业的效益与成本不匹配;有的是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不够准确和合理,使固定资产后续折旧计提超出应计提范围。企业中存在上述情况的不在少数,这造成了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不准确。

(三)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完善

固定资产由取得到使用,直至最后报废退出,是一个完整的固定资产运营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固定资产的取得通常都能获得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和收益分析,以及企业内部的审批制度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很多时候偏随意和盲目;而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则存在一定程度的疏忽,如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的沟通不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无法被财务部门及时获得,最终造成固定资产未按规定要求使用;在固定资产报废环节,企业同样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在审批制度上也不够规范和严格,这就造成了很多固定资产已被淘汰却还挂在账上的现象。

(四)缺乏信息反馈

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这个方面,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各个部门之间、不同子公司之间,能够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企业也缺乏规范的、成体系的信息共享机制,这给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造成的影响就是阻碍了固定资产相关信息的流通。这种信息流通的不畅,会弱化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容易造成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混乱。具体说来,由于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可能会使财务部门在采购固定资产前无法进行准确的可行性分析,也会造成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做不到及时掌握。此外,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如果缺乏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也会由于固定资产的分散管理而产生不效率。

(五)缺乏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企业一般都会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却不尽完善,少有将固定资产管理与员工绩效挂钩,这就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漏洞,对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和规范性。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强化措施

(一)转变管理理念

企业应转变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将工作重点从生产销售等活动转移一部分到固定资产管理上来,并且管理方式也应由原来的分散化、粗放式的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精细化管理。企业应从上到下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树立严格规范的管理意识,从制度上、流程上、监督角度来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建立新的管理理念,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的充分发挥。

(二)完善管理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应贯穿取得、使用和报废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对于固定资产的取得,应建立规范的审批制度,采用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与预期收益进行预测和计算,同时应完善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验收、质量考察、交付使用等各项制度,将管理重点放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前的成本效益衡量和成本控制上;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应建立全面、连续、动态的管理系统,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盘点、信息录入、修理改造等等各个项目,都应进行实时地、清晰地监控,防止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毁损或账实不符的问题,同时应对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使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水平;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应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对报废资产所做的任何处置都应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由这些部门对预报废资产进行评估,作出报废决定后方能执行,财务部门对报废清理的固定资产残值也要进行及时入账,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实物不在而账务虚挂的问题。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闲置资产管理制度,在闲置资产保管、减值测试、维修保养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三)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企业应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作为员工和管理者业绩衡量的指标之一,从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执行上,来提高企业上下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也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提高员工的管理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其不断在改进管理方式方面发挥能动性,最终保证固定资产的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四)加强审计监督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评价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状况,对管理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具体说来,固定资产审计的内容包括折旧额的提取是否合理、资产的使用是否违反规章制度、资产是否需要维修改造等等,特别的,审计还可以包括建设项目的审计。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有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因此,企业应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观念上、制度上、技术上来实现管理的优化。企业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宏观来看,对于国家经济的高效运行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1引言

1.1研究目的

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带给企业预期收益的生产资料。县级供电企业由于资产结构和分类复杂、价值大、分布地域广、变动频繁、更新快等特点,给电网资产运行、维护与管理带来很多困扰。由于近年来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推进和eRp系统及财务管控的上线,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标准化、精益化、信息化管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配置科学合理是我们对资产管理的追求目标。

1.2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包括固定资产目录和折旧管理;固定资产变动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其中固定资产变动管理是重中之重,固定资产的变动指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增加包括购建、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债务重组取得、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及其他途径增加;减少包括资产的转让、出售、以资产对外投资、盘亏、毁损、报废、无偿调拨等。

2管理现状

2.1原始资料不规范、基础数据不健全

由于传统的管理观念较粗放,固定资产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只注重价值管理,造成在资产卡片的登记上只注重金额的登记,诸如座落地点、资产规格型号、责任人等基础信息不完善;部分资产存在“打包入账”的情况,但在资产清理时对打包资产又难以拆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做到一账、一卡、一物。基础数据不规范、不健全,难以适应eRp系统上线的要求。

2.2在固定资产目录和折旧政策上未执行统一标准

集约化管理前,系统内对各县局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硬性要求,各县局未执行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和折旧政策,以及历史时期财务人员更换原因和自身素质问题,对资产分类的理解不一,造成部分资产在分类上比较混乱,折旧年限上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

2.3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缺少业务流程化管理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谈到资产管理有些部室会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在对资产管理的理解上侧重于价值管理,忽略了对资产的过程管理。当固定资产发生了变动,如一些技改工程的实施会导致旧资产的拆除报废或再利用等信息并未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或传递信息滞后,导致财务部门对资产处置和资产卡片的变更不及时从而造成账、卡、物不一致。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相应的审批流程,资产管理大局意识不强。

2.4农网资产与自有资产界线不明,资产管理混乱

自国网公司实施农网改造以来,除二期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归县局自有,其他各期的资产所有权都归省公司所有,但其维护管理权在县局,造成农网资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在对农网资产后续的更新改造中,省公司并未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核算办法。又由于县局农电管理中一些人员素质偏低,对辖区内的农网资产和自有资产区分不清,造成一些农网资产的更新改造上报于自筹投资的综合计划中,从而会使一些农网资产会在县局自有资产中重复登记。以上原因导致农网资产与自有资产界线不明确,在资产权属管理上比较混乱。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对策

通过对以上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以及为适应eRp系统和财务管控的上线要求,我们认为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迫在眉捷。为了使管理现状得以改善,建议如下:

3.1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目录》

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学习,修订县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在集约化管理的大前提下,严格执行国网公司统一下发的《固定资产目录》。按网省公司要求,及时调整错误的资产分类、折旧年限等信息,使资产分类、资产名称、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等内容与国网公司保持一致。

3.2措清家底,对现有资产进行评估和清查

为更好地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要对现有资产进行统计评估与清查,以此为固定资产管理打下基础。成立资产清查小组,对现有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将农网资产与自有资产权属问题理清;将自有资产盘盈盘亏情况进行登记,由中介机构介入对资产状况出具评估和清查报告,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对房屋、土地数量和面积进行盘查,对未办理权证的积极进行权证办理;为适应eRp上线要求,对打包入账的资产积极进行拆分处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分类正确无误,为资产上划打下良好基础。

3.3合理界定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明确资产管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县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进行合理界定,并配备相应的管理岗位和人员。建立流程与职能相结合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层面和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财务部门可以作为牵头管理部门,并承担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职能,有关业务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分工承担相关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职能,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运行、维护、保管部门承担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管理职能,使各部门做到分工协作,目的明确。

3.4实施流程化管理,加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由财务部门牵头与各业务部室讨论制定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处置、调拨、转移等资产变动业务审批流程,对固定资产实施流程化管理。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提高投资效益,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3.5加强对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确保资本性支出的预算执行

由于历史遗留或人员素质原因,导致一些工程的经营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未作严格区分,从而影响了工程成本的准确核算,造成转资资产原值不实。为确保资本性支出核算准确,应将在建工程的核算与全面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相结合,准确、合理的进行工程成本的核算并按时间节点要求编制工程财务决算,保证工程投资及时转资产。

3.6积极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尽快适应基于eRp模式的资产管理

按照省市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本单位资产构成、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特点等实际情况,将固定资产管理统筹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和应用。利用条码技术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县级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多、变动大、部门泛、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代码体系,明确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细度标准,统一物资分类代码、生产设备分类代码与固定资产代码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等,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以适应eRp系统的上线要求。

参考文献

[1]任伟;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电力信息化;2004年11期.

[2]钟璟毅;;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电业;2005年09期

[3]吴小军;;也谈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