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节约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20

能源节约发展报告篇1

镜头一:试点引领

近几年来,该市以开展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为依托,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先后有海尔冰箱、海信空调、三莹电子等近2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兴平热电、青啤三公司两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与此同时,全市将循环经济的重心转移到相关产业和重点行业上,形成了一条条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白埠汇丰公司、城关官家上观、香店东泰公司先后建起了三个"规模化畜牧养殖沼气环能工程",为农业领域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成立了××市秀水表面处理中心,将零星散布的电镀厂聚集到处理中心,实行集中管理,生产废水由"中心"集中处理。以此为载体,在同和街道建立了汽车配件产业园,目前已有东和汽车轮毂、大同体系汽车配件、裕信汽车配件、平康产业、东明汽车、成一电气等近40家韩国汽配企业入驻。

镜头二:注重创新

××北苑工贸有限公司从清华大学引进机制木炭生产新技术,用木粉等下脚料加工出木炭条,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家,使不起眼的下脚料变废为宝,成了出口创汇的"金条条",这是家具行业的循环经济!该公司是××市一家规模较大的木制品生产企业,年产木粉、边角废料7500吨。以往产生的木粉等废料,基本上作为下脚料处理,一部分焚烧,一部分当作废品低价对外出售,卖不出去的废料还占用了很大的场地。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经过多方考察,投资12万元从清华大学引进了机制木炭生产技术,新上了2台制棒机、4个炭化窑、1个烘干炉,将木粉、边角废料等经过加工生产出木炭条。据了解,销往日本、韩国等国的机制木炭,每吨价格高达1800元,仅此一项年可获纯利200万元。正是由于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使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镜头三:点石成金

黄金生产企业金矿提金后的尾渣含有剧毒氰化物,属于危险废物,且尾渣中富含铅、锌等有价元素。对此,该市成立了××黄金铅锌开发有限公司,对金矿提金后的尾渣进行浮选以提取铅、锌,目前已经形成年生产铅锌精矿8000吨、硫16000吨、产值1000万元的生产规模。在此基础上,他们采取混合浮选与循环利用技术,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将产生的尾矿作为硫精矿销售给有关制酸厂,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07年5月份该公司被评为××市绿色企业。与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该市滑石矿业有限公司在搞好科学采矿、精细加工、多渠道筹备滑石原料的基础上,积极转变采矿方式,实行一矿多采。他们将建矿以来开采滑石废弃的碳酸岩、绿泥石、透闪石等伴生矿进行重新开发利用。企业开采的碳酸石已加工成建筑用"复合粉",仅此一项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目前,绿泥石已出口欧美等国际市场,以往的废石废料也陆续加工成建筑用料,走出了一条节约资源、搞活经营、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能源节约发展报告篇2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8/09-0139-04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同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十七大报告的新亮点之一。应当看到,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背景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将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从国内背景来看。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9.4%,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大(GDp位居世界第四,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外贸进出口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目前我国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2∶47∶41),使综合国力得到飞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进入了总体小康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另一方面,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种以粗放型为主、正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主要特征为“三高二低一依赖”,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水平,过度依赖国际资源、技术和市场”。

所谓高投入,是指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实现的。我国增量资本产出率日益提升,目前已达到5,即每增长1元GDp要投入5元资本,是美国的5倍,印度的1倍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已近50%,比国际上一般占20%左右的水平高出1倍多。这里虽然有全国性的产业结构重型化发展、基础设施投资比重提高、生产资源价格上涨等不可比因素的影响,但仍说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靠高投入加以支撑。

所谓高消耗,主要是指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目前,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西方7个发达国家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法国的7.7倍和日本的11.5倍。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和日本的11.5%。材耗的情况也类似。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GDp占世界的5.5%,但水泥、钢铁和能源的消耗量却分别占世界消耗量的54%、30%和15%。据统计,建国50年来,我国的GDp(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增长了10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加了40多倍。如此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资源能源难以支撑,世界也难以支撑。据国土资源部估计,在45种战略性资源中,中国国内资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到2010年将只有24种,到2020年将仅有6种,特别是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供求矛盾将越来越尖锐。

所谓高污染,是指我国的各类污染极其严重。目前,我国是世界的加工厂、世界的生产车间,近200种工业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也是世界的垃圾场。按照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环境排放量与工业化是一种倒U型的曲线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日益上升。全国各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存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民生问题,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健康的政治问题。

所谓低效益,是指我国的经济效益低下,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和资源投入,但产出率较低,GDp仅占世界的5.5%,人均GDp排世界100多位。此外,我国的经济效率也十分低下,人均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

所谓低水平,是指我国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相当比重,而且高新技术产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和产值利税率低于全部工业的相关指标。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据国际社会统计,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于第28位。

所谓过度依赖国际的资源、技术和市场,是指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偏高。我国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引进国外直接投资位居世界第一,引进国外资源亦处于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上升到70%以上,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7%,且还在上升,铁矿对外依存度超过了60%。2004年,我国已从农产品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55亿美元逆差。世界银行估计,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净进口粮食将分别达到1900万吨和3200万吨。过度依靠国外资源,将导致石油安全、粮食安全及其他战略资源的安全问题。过度依靠国外技术,不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持续创新,不能从认识和实践上解决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和创新投资的关系,将陷入“引进一代,落后一代”的恶性发展怪圈,导致科技发展受制于人,生产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目前,我国技术装备需要大量进口。据统计,我国光纤制造设备100%、集成电路85%、纺织制造设备70%、石化设备80%和高端医疗设备差不多90%到100%都依靠进口;而且,包括微软和伊士曼柯达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的相关领域占据了垄断地位。低附加值的产品过度依靠国际市场,则导致贸易磨擦不断上升,贸易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加工组装的产品需要大量出口,但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

总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的现实国情,难以支撑这种粗放型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严峻的现实向我们昭示: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如果再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环境将难以承受,竞争力将难以提升,经济持续增长和平稳运行的安全性将受到影响,因资源问题及贸易问题而引发国际冲突的可能性也将增加。

为此,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当我国跨过人均2010美元这个“经济成长门槛”,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当我国经济有了一定能级和规模后,现代化建设更要突出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明确一种执政理念:社会层面的发展,其中包括人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民主法制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等,都应成为对各级政府进行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当代中国必须克服GDp至上、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片面观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必须从技术依赖型、资源依附型、环境污染型、发展粗放型转向创新驱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集约型的路子,即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道路。

其次,再从国际背景来看。世界资源环境问题严峻,可持续发展道路漫长、任务艰巨,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探索新的发展路子成为国际潮流。

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与环境代价,致使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环境保护为肇始,国际社会开启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孜孜追求。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为标志,世界各国逐步达成共识。从此,资源与环境不仅成为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限制和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

全球资源短缺以及为争夺稀缺资源而引起的冲突也日趋白热化。在一个拥有200多个国家、60多亿人口的星球上,资源匮乏的全球化趋势必然引发冲突和斗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以及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其实质就是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保障石油供给安全而进行的战争。全球环境问题也在深刻影响着世界和平,环境问题处理不当可能成为国际冲突的一个根源。如非洲环境恶化引起的粮食危机等,引发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内部的动乱及地区的冲突。

总之,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一国的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并可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全球资源危机与环境危机已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各国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措施来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重视生态环境、探索新的发展路子成为国际社会的新潮流。

此外,一方面,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同中国的科学发展与和平崛起。他们看到,作为一个工业化世界里的后来者,中国努力避免其他工业化国家的错误,通过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实力,结束了自身在世界的边缘地位,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有人担心中国崛起会威胁别国。他们主要不再担心意识形态威胁和军事威胁(当然,仍有人以此做文章),而主要担心所谓的经济威胁:中国大量进口资源、大量排放污染、大量出口商品,成为世界各国现实的或潜在的强有力的竞争对象。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邻国,十分关注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各类自然资源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关注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酸雨、沙尘暴、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因此,不仅有少数人在宣扬“中国”,而且还有人污蔑中国推行“新殖民主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向世界表明自己的执政理念,并向世界昭示中国走科学发展与和平崛起道路的决心。

二、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的深远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奋斗目标之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并且将其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理性反思与实践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实践和发展。同时,这也是对世界发展经验教训的理性反思与实践总结,对人类社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实践和发展。总之,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从经济方面来看,提出生态文明并写入党代会报告,对解决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对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对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从政治方面来看,提出生态文明并写入党代会报告,对转变执政理念、提升执政能力,对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对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中华文明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从社会方面来看,提出生态文明并写入党代会报告,对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利和身体健康权利,对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对引导人民确立新的文明观念、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从国际方面来看,提出生态文明并写入党代会报告,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为解决全球重大问题已经作出并将进一步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庄严承诺,是向世界展示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是向世界彰显中国要走科学发展与和平崛起、促进世界和谐的科学诠释和坚强决心,更是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发展世界文明形态的新探索与新贡献。

三、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重大战略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而且还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文明目标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

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向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双赢转变。

第二,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其中,特别是要落实好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促进生态修复。

第三,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并完善两个方面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机制:一是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一是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以及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第四,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模式。这就是要求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文明模式”,它包括:培养生态文明观念,倡导生态文化;引导文明消费,消除浪费性和污染性消费;提倡生态的生活方式,充分回收和利用废弃物;拓展低消耗且对环境友好的文化、科学、艺术、游憩等精神消费领域的丰富内涵。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必须通过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来加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而不是破坏人民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各国人民应携手努力,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并要求全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这是在和平发展的内涵中,首次明确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原则和措施。

能源节约发展报告篇3

[关键词]政策;国策;基本国策

abstract:basicnationalpolicyisageneralpolicywhichcomparativelylastsalongperiodanditisalsoamajorpolicythattakeseffectsinacertainfundamentalarea.itrunsasthehighestlevelinthepoliticsystemandplaysakeyroleinnationaleconomyandsocialdevelopment.butnoagreementhasbeenreachedastoitscontents,formsandorigins,whichresultsinchaosintheoreticalstudyandpracticaluse.relevantinformationverifiesthattheoriginsandtheformsofchina’sbasicnationalpolicyaremainlydeterminedbylaw,theworkreportsofparty’scongressandthegovernment,thegovernment’splansandwhitepaperandregulations,andleaders’speeches,etc..itsmaincontentscoverfamilyplanning,openingtotheoutsideworld,protectionofarableland,long-termstabili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onecountry,twosystems”(peacefulreunification),gendersequality,naturalresourcesprotection,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etc..

keywords:policy;nationalpolicy;basicnationalpolicy

基本国策即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党和国家对关系全局利益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工作所规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www.133229.com它通常是国家管理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政策,是国家规范全国范围内较长时期行为的总政策和在某一基本领域所实行的主要政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

但对于这样重要的问题,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基本国策的内容和渊源问题。我们从公开的资料上,好像找不到这个问题的完整和权威答案,对于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基本国策,这些基本国策是哪些部门制定的或是以什么形式体现的,众说纷纭。理论界对我国基本国策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很不够。笔者拟就我国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渊源作一探析。

一、我国基本国策在认定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在很多方面使用了“基本国策”这一概念,但对于我国目前究竟有多少项基本国策,在认定和认识上并不统一,有关部门也未就其内容及内涵进行统一的、权威的规定、表述和诠释,使用范围也很随便,因而众说纷纭。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林治波认为:“说法五花八门,具有共识的只有计划生育一项。涉及的其他说法,还有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科教兴国、节约资源、水土保持、依法治国、推广普通话、保护知识产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民族团结、多党合作、一国两制、共同富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国防现代化、禁毒等等,但其中哪些属于基本国策,至今没有完整准确的说法。”[1]

中共中央党校刘应杰在其《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读本》一书中,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四大发展战略,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作为五项基本国策,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2]。该校苏杨等人则认为有“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外开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资源”七大基本国策,科教兴国、一国两制、保护知识产权等不是基本国策[3]。

宁夏大学李斌在其自编教材《当代中国国策综述》一书中,认为:“当代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很多,譬如:一国两制,对外开放,民族区域自治,科教兴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治国,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男女平等,信用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4]

国家义务教育九年级《政治》课本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中,所列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三个,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提出,未列入基本国策[5]。

除此之外,还有“计划生育、合理用地和环境保护”三大基本国策说[6];“人口、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对外开放、男女平等”五大基本国策说[7]等等。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认为,保护知识产权也是基本国策[8];也有一些将某些问题作为基本国策的建议或提议,如2005年3月9日,中共云南省委等四大家联名向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将国民营养工作列为基本国策的议案》的建议[9],还有的建议将低房价作为基本国策[10]等等。

从网上搜索“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这一问题,得到的答案也五花八门。某网站给出的最优答案是“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一国两制等”,给出的其他意思相近的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治国、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男女平等,其他的答案还有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认真执行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等[11]。

从上述对基本国策内容的表述上,可以看出,人们对基本国策的认识非常不一致,不仅在内容上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问题,在表述上也不尽相同,如人口、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人口素质问题;国土资源、耕地保护、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问题等等。

1998年,山东省东阿县环境保护局曾致函中央有关部门,询问我国基本国策的明确表述。该部门答复说:关于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在中央文件及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中已作出明确表述的有:(1)计划生育。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保护环境。十五大报告在讲到这一基本国策时指出,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土地管理属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一项内容;(3)对外开放。十五大报告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4)男女平等。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江泽民主席在致词中提出:“我们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1]。这一答复对四项基本国策作了扼要说明,有助于人们解疑释惑。但据笔者查证,这一答复很不准确,也很不全面。

二、我国目前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渊源

笔者通过对目前称之为“基本国策”的各项内容进行查证和研究,发现虽同属“基本国策”,但其制定(或界定、认定)部门、渊源或体现形式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经笔者查证,我国基本国策的渊源主要有以法律形式确定、以党代会报告或文件的形式确定、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以政府白皮书的形式确定、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和以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等多种形式。

(一)以法律形式确定的

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目前主要有耕地保护(1998年)、计划生育(2001年)、男女平等(2005年)和节约资源(2007年)四项。

关于耕地保护问题。在199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确定“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前,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逐步发展完善的。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三条规定:“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国策”。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其中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2],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土地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这不仅表明土地管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表明作为基本国策的土地管理方针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关于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修正案首次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1982年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还没有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表述。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条规定:“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13]。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第6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虽然1978年《宪法》确定了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却没有明确将其界定为“基本国策”。因此,法律规定其为“基本国策”的时间应该为2001年。

关于男女平等问题。建国后国家颁布的宪法就体现了这一立宪原则。1949年9月颁布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家庭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954年颁布的《宪法》也有类似的表述。1982年颁布的《宪法》除规定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外,同时还对妇女的特殊权利和利益进行保护。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权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14]

关于节约资源问题。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资源的利用与节约问题,经过长时期的努力,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其中第四条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15]。

(二)以党代会报告或文件的形式确定

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十二大、十四大至十七大)、对外开放(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十五大、十七大)、环境保护(十四大至十七大)和保护资源(十六大、十七大)等四项。

党的“十一大”以前,党的工作报告还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党的相关理论也还没有关于“基本国策”的论述。提出基本国策并具体指出其内容,是在党的“十二大”以后才开始的。现将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基本国策”列示如下:

1982年9月1日,胡耀邦在“十二大”报告中首次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出了基本国策问题。他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6]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17],我们平时也常常说“改革开放30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有30年的时间。1984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必须继续放宽政策,按照既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实行统一对外的原则改革外贸体制,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规模,努力办好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8]。这是首次在党的文件中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19]。因此,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提出了改革开放,但并未将其作为基本国策。1987年10月25日,赵紫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的第三部分“关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已经在实行对外开放这个基本国策中取得了重大成就”[20],这句话应该是针对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而言的。

1991年11月29日,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其第一部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切不可脱离国情,违反基本国策”[21]。这一段话虽然提到基本国策,但并未从正面直接将“计划生育、保护耕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情,尽管有这一层意思,但因不是明确表述的,因而不能作为确定时间。

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认真执行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22]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3]

2001年3月12日,江泽民在中央人口、资源和环境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24]。2002年11月14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5],首次提出将“保护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基本国策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6],全面概括了过去历次党的大会中所提出的四项基本国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党的报告中提出的“基本国策”在内容是逐步增加的,“十二大”开始提出“计划生育”(除十三大未提外,其后历次均有),“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对外开放”(但是间断的,十四、十六大未提及),“十四大”开始提出“环境保护”(以后历次均有),“十六大”开始提出“保护资源”(此后历次均有)。因此,截至目前,以党的报告的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等四项。

(三)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

从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简称“一届一次”,以下表述方式相同)到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共召开了42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前和2004年十届二次会议以后的历次政府工作报告均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1987年到2003年之间,七届三次(1990年)、八届一次(1993年)和九届三次(2000年)三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其余11次“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到基本国策问题。所提基本国策分别为:“长治久安”1次(1987年)、“计划生育”10次(1988年、1989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环境保护”8次(1988年、1989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3年)、“对外开放”3次(1987年、1998年、1999年)、“保护资源”1次(2003年)。

其中,首次提及基本国策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为:

1987年3月25日,赵紫阳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继续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经过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以及对各种不正之风的认真纠正,我国社会秩序安定,社会风气正在好转。实现长治久安是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国家的基本国策,我们坚信这个目的必定能够达到”,“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27]

1988年3月25日,李鹏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认真贯彻实行计划生育和加强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8]

2003年3月5日,朱镕基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使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29]

(四)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

将“基本国策”列入国家计划发展纲要是从1991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简称“八五计划”或“八五”,其他表述方式相同)开始的,也就是说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才开始提出的。此前多用方针或基本方针,“七五计划”中,有16处提到“方针”,一处提到“基本方针”,但还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

历次国家发展计划中提出的“基本国策”分别为: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30]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部分“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中提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和认真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31]

2001年3月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2]

2006年3月1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章中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妇女发展纲要,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社会保障、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33]

因此,截至目前,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对外开放(八五、十一五)、保护耕地(十五、十一五)、节约资源(十一五)、保护环境(十一五)、男女平等(十一五)。与同时期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到基本国策内容相比,多了“保护耕地”和“男女平等”两项。

(五)以政府白皮书的形式确定

自1991年我国第一部白皮书开始,截至2008年2月,中国已发表了56部白皮书,涉及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政党制度、人权状况、军控、国防、防扩散、宗教问题、人口问题、能源、环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食品安全以及西藏等广泛问题,其中只有9部白皮书提及基本国策问题。它们分别是:

1993年8月3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在第三部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中,认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包括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四个方面的内容[34]。

1995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其中三次提到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问题[35]。2000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其中两次提到基本国策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健全人口与发展法律法规。将人口问题作为制定经济和社会法律法规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为贯彻实施基本国策提供法律保障。”[36]

1996年6月5日,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其中前言中的第一句话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国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在80年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措施。确立环境保护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7]

1996年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其中说到:“总之,中国政府将正视困难,在经济布局和工作指导上,继续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推动农业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38]

2005年8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书中四次提到基本国策问题:“促进男女平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将从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依法保障妇女权益,落实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要求,努力促进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39]这比2005年8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确定的“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还要早几天。

2005年12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其中提到:“中国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0]

2006年6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其中提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中国政府把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41]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其中六处提到基本国策问题:“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中国能源发展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国内能源的稳定增长,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世界能源的共同发展”,“中国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继续深入推进能源节约,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提交了《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法》,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与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42]。

综上所述,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或提及的基本国策目前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3年)、计划生育(1995年)、环境保护(1996年)、保护耕地(1996年)、男女平等(2005年)节约能源(2005年)和对外开放(2005年)共七项。

(六)以政府规章形式体现

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保护耕地(1986年)和水土保持(1993年)两项。

在1998年《土地管理法》正式确定将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前,很长一段时间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是以政府规章的形式确定的。1982年2月13日,国务院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我国人多地少,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们的国策”

[43](1986年6月25日《土地管理法》公布后,该条例废止)。198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中指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44]

1993年1月19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其第一条即明确指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45]这是唯一一次将水土保持作为基本国策的表述。

(七)以领导人讲话形式体现

以政府专题会议或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或体现的基本国策因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查证难度较大。但从笔者查证情况来看,最早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形式体现的基本国策主要有环境保护(1983年),男女平等(1995年)、保护资源(或节约资源,1999年),虽然它们最终都以其他形式确定为基本国策,但最早却是以讲话的形式提出的。

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从1973年8月到2006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1983年12月31日至1984年1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转折点,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当时担任副总理的李鹏代表国务院宣布: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46],从而确定了环境保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最早关于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的表述。

关于男女平等问题。1995年以前,尽管各相关法律对妇女权益保障问题有许多专门规定,但并未将其列入基本国策。1995年9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时任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47]这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联合国及国际社会的支持,被誉为推进妇女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2003年8月27日,胡锦涛在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妇女九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48]这比2005年8月28日新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将“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早近10年。因此,“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最早是以领导人讲话的形式确定的。

关于保护或节约资源问题。1999年3月14日,江泽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49]这一讲话,可将其理解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人口问题)、保护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其中,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在此前已以不同形式确定为基本国策,但将“保护或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第一次以领导人讲话的形式体现,可算是最早的表述。3年后,2002年11月14日,十六大才提出:“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八)以其他形式出现

还有些以其他各种形式出现的基本国策,如有关学者在专著和论文中表述的个人观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建议,各种宣传材料的不恰当引用等等。不过以这些形式出现的基本国策,人们的认同度虽一般较低,但却能造成认识上和使用上的较大混乱。

除上述各种基本国策的渊源之外,使用者的主观臆断或将发展战略、基本方针、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理解为基本国策,也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三、结论

(一)我国基本国策的内容

综上所述,截至目前,除去表述相同的内容,我国以各种形式提出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耕地保护、计划生育、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男女平等、环境保护、对外开放、保护资源(或节约资源)、长治久安和水土保持等九项内容,它散见于各种不同的文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相对说来,国家发展和计划纲要对基本国策的表述相对完整些。其中:

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目前主要有耕地保护(1998年)、计划生育(2001年)、男女平等(2005年)和节约资源(2007年)(括号中的时间为最早提出时间,下同)等四项。

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1982年,“十二大”)、对外开放(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环境保护(1992年,“十四大”)和保护资源(2002年,“十六大”)等四项。

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长治久安”(1987年)、“计划生育”(1988年)、“环境保护”(1988年)、“对外开放”(1987年)和“保护资源”(2003年)等五项。

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1991年“八五计划”)、对外开放(1991年“八五计划”)、保护耕地(2001年,“十五计划”)、节约资源(2006年,“十一五计划”)、保护环境(2006年,“十一五计划”)、男女平等(2006年,“十一五计划”)等六项。

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或提及的基本国策目前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3年)、计划生育(1995年)、环境保护(1996年)、保护耕地(1996年)、男女平等(2005年)节约能源(2005年)和对外开放(2005年)等七项内容。

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保护耕地(1986年)和水土保持(1993年)等两项。

最早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形式体现的基本国策主要有环境保护(1983年),男女平等(1995年)和保护资源(或节约资源,1999年)等三项。

(二)以各种形式最早提出的基本国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国以各种形式最早提出的基本国策分别是:

最早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耕地保护(1998年)。

最早以党的报告或文件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1982年)。

最早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长治久安(1987年)。

最早以计划纲要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和对外开放(1991年)。

最早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3年)。

最早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是保护耕地(1986年)。

最早以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是环境保护(1983年)。

因此,我国最早提出的基本国策,是1982年9月1日胡耀邦在十二大报告中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出的“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若按时间顺序,我国确立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时间依次为:计划生育(1982年)、对外开放(1984年)、保护耕地(1986年)、长治久安(1987年)、环境保护(1988年)、一国两制(和平统一)(1993年)、水土保持(1993年)、男女平等(1995年)和保护资源(1999年)。

(三)应该确定为基本国策的内容

在上述基本国策的各种渊源及表现形式中,笔者认为只有以法律形式、以党的报告或文件形式、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和以计划纲要等四种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才能作为真正的基本国策。对这四种形式中的基本国策进行归并后,主要有耕地保护、计划生育、男女平等、节约资源、对外开放、环境保护、长治久安等七项基本国策。考虑到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对外开放”只是当时特殊时代提出的一种转型性政策,现在已失去了意义,因此它不能再作为基本国策。“长治久安”是任何社会和时代都具有的共性和追求,将其作为基本国策也只在很早以前提出过一次,缺乏认同性,因此它也不应作为基本国策。所以,笔者认为,真正能作为基本国策的只有耕地保护、计划生育、男女平等、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五项内容。

[参考文献]

[1]林治波.究竟什么是基本国策[j].人民论坛,2007,(9):29.

[2]刘应杰.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83-297.

[3]苏杨,杨文庄.基本国策:问题与建议[eb/ol]./dxrd.php?col=161&file=4588,2008-04-25.

[4]李斌.当代中国国策综述[eb/ol].http://jpkc.nxu.edu.cn/kcinfodemo.asp?kcid=1349,2008-04-29.

[5]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思想品德(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8.

[6]江阴市国土资源局.我国三大基本国策[eb/ol]./dt_mx.asp?id=154&sh=y,2008-03-25.

[7]黄桂芳.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两性和谐发展[eb/ol]./onews.asp?id=168,2008-03-25.

[8]王秀真.保护知识产权是基本国策——访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eb/ol]./jrzg/2006-04/25/content_263437.htm,2008-04-24.

[9]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将国民营养工作列为基本国策的议案[eb/ol]./yunnan,china/72630448185933824/20050309/22249.html,2008-03-25.

[10]牛刀.低房价应成为当今中国的基本国策[eb/ol].http://cq.focus.cn/newshtml/269558.html,2008-04-24.

[11]佚名.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eb/ol].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050503441.html,2007-07-10.

[12]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n].人民日报,1998-09-02(8).

[13]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n].人民日报,2001-12-30(6).

[14]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n].人民日报,2005-08-29(2).

[15]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n].法制日报,1997-11-03(3).

[16]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n].人民日报,1982-09-01(1-2).

[17]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8-03-20.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n].人民日报,1984-10-20.

[1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7.

[20]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1987-11-04(1-4).

[21]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eb/ol]..cn/gb/shizheng/252/5089/5105/5191/20010429/455924.html,2008-05-16.

[22]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2-10-21(1-3).

[23]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7-09-22(1-3).

[24]江泽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01-03-12(1).

[2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18(1-4).

[2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1-3).

[27]赵紫阳.政府工作报告——1987年3月25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87-04-13(1-3).

[28]李鹏.政府工作报告——1988年3月25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88-04-15(1-3).

[29]朱镕基.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3-03-20(1-3).

[30]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1991-04-16(1-5).

[31]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1996-03-20(1-3).

[32]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1-03-18(1-4).

[33]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03-17(1-7).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eb/ol]./bps/bps_zgty.html,2008-04-27.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计划生育[eb/ol]..cn/gb/channel2/10/20000908/224683.html,2008-05-18.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n].人民日报,2000-12-20(5).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n].人民日报,1996-06-05(1-5).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n].人民日报,1996-10-25(2).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n].人民日报,2005-08-25(7-8).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05-12-23(15).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n].人民日报,2006-06-06(14-15).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n].人民日报,2007-12-27(10-11).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eb/ol]./law/law_view.asp?id=44894,2008-05-10.

[4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eb/ol].http://law.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chl&gid=2734,2008-05-10.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eb/ol]./law/law_view.asp?id=55651,2008-06-25.

[46]刘毅,孙秀艳.周生贤:我国环境与发展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n].人民日报,2006-04-20(8).

[47]江泽民.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9-05:(1-2).

能源节约发展报告篇4

[关键词]政策;国策;基本国策

abstract:Basicnationalpolicyisageneralpolicywhichcomparativelylastsalongperiodanditisalsoamajorpolicythattakeseffectsinacertainfundamentalarea.itrunsasthehighestlevelinthepoliticsystemandplaysakeyroleinnationaleconomyandsocialdevelopment.Butnoagreementhasbeenreachedastoitscontents,formsandorigins,whichresultsinchaosintheoreticalstudyandpracticaluse.RelevantinformationverifiesthattheoriginsandtheformsofChina’sbasicnationalpolicyaremainlydeterminedbylaw,theworkreportsofparty’scongressandthegovernment,thegovernment’splansandwhitepaperandregulations,andleaders’speeches,etc..itsmaincontentscoverfamilyplanning,openingtotheoutsideworld,protectionofarableland,long-termstabili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onecountry,twosystems”(peacefulreunification),gendersequality,naturalresourcesprotection,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etc..

Keywords:policy;nationalpolicy;basicnationalpolicy

基本国策即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党和国家对关系全局利益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工作所规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它通常是国家管理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政策,是国家规范全国范围内较长时期行为的总政策和在某一基本领域所实行的主要政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

但对于这样重要的问题,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基本国策的内容和渊源问题。我们从公开的资料上,好像找不到这个问题的完整和权威答案,对于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基本国策,这些基本国策是哪些部门制定的或是以什么形式体现的,众说纷纭。理论界对我国基本国策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很不够。笔者拟就我国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渊源作一探析。

一、我国基本国策在认定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在很多方面使用了“基本国策”这一概念,但对于我国目前究竟有多少项基本国策,在认定和认识上并不统一,有关部门也未就其内容及内涵进行统一的、权威的规定、表述和诠释,使用范围也很随便,因而众说纷纭。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林治波认为:“说法五花八门,具有共识的只有计划生育一项。涉及的其他说法,还有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科教兴国、节约资源、水土保持、依法治国、推广普通话、保护知识产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民族团结、多党合作、一国两制、共同富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国防现代化、禁毒等等,但其中哪些属于基本国策,至今没有完整准确的说法。”[1]

中共中央党校刘应杰在其《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读本》一书中,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四大发展战略,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作为五项基本国策,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2]。该校苏杨等人则认为有“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对外开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资源”七大基本国策,科教兴国、一国两制、保护知识产权等不是基本国策[3]。

宁夏大学李斌在其自编教材《当代中国国策综述》一书中,认为:“当代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很多,譬如:一国两制,对外开放,民族区域自治,科教兴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治国,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男女平等,信用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4]

国家义务教育九年级《政治》课本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中,所列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三个,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提出,未列入基本国策[5]。

除此之外,还有“计划生育、合理用地和环境保护”三大基本国策说[6];“人口、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对外开放、男女平等”五大基本国策说[7]等等。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认为,保护知识产权也是基本国策[8];也有一些将某些问题作为基本国策的建议或提议,如2005年3月9日,中共云南省委等四大家联名向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将国民营养工作列为基本国策的议案》的建议[9],还有的建议将低房价作为基本国策[10]等等。

从网上搜索“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这一问题,得到的答案也五花八门。某网站给出的最优答案是“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一国两制等”,给出的其他意思相近的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治国、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男女平等,其他的答案还有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认真执行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等[11]。

从上述对基本国策内容的表述上,可以看出,人们对基本国策的认识非常不一致,不仅在内容上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问题,在表述上也不尽相同,如人口、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人口素质问题;国土资源、耕地保护、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问题等等。

1998年,山东省东阿县环境保护局曾致函中央有关部门,询问我国基本国策的明确表述。该部门答复说:关于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在中央文件及中央领导同志讲话中已作出明确表述的有:(1)计划生育。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保护环境。十五大报告在讲到这一基本国策时指出,要“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土地管理属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一项内容;(3)对外开放。十五大报告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4)男女平等。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主席在致词中提出:“我们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1]。这一答复对四项基本国策作了扼要说明,有助于人们解疑释惑。但据笔者查证,这一答复很不准确,也很不全面。

二、我国目前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渊源

笔者通过对目前称之为“基本国策”的各项内容进行查证和研究,发现虽同属“基本国策”,但其制定(或界定、认定)部门、渊源或体现形式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经笔者查证,我国基本国策的渊源主要有以法律形式确定、以党代会报告或文件的形式确定、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以政府白皮书的形式确定、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和以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等多种形式。

(一)以法律形式确定的

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目前主要有耕地保护(1998年)、计划生育(2001年)、男女平等(2005年)和节约资源(2007年)四项。

关于耕地保护问题。在199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确定“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前,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逐步发展完善的。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三条规定:“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国策”。1998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其中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2],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土地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这不仅表明土地管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表明作为基本国策的土地管理方针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关于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修正案首次明确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1982年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还没有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表述。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条规定:“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13]。同日,国家主席第6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虽然1978年《宪法》确定了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但却没有明确将其界定为“基本国策”。因此,法律规定其为“基本国策”的时间应该为2001年。

关于男女平等问题。建国后国家颁布的宪法就体现了这一立宪原则。1949年9月颁布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家庭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954年颁布的《宪法》也有类似的表述。1982年颁布的《宪法》除规定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外,同时还对妇女的特殊权利和利益进行保护。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权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14]

关于节约资源问题。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资源的利用与节约问题,经过长时期的努力,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其中第四条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15]。

(二)以党代会报告或文件的形式确定

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十二大、十四大至十七大)、对外开放(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十五大、十七大)、环境保护(十四大至十七大)和保护资源(十六大、十七大)等四项。

党的“十一大”以前,党的工作报告还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党的相关理论也还没有关于“基本国策”的论述。提出基本国策并具体指出其内容,是在党的“十二大”以后才开始的。现将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基本国策”列示如下:

1982年9月1日,在“十二大”报告中首次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出了基本国策问题。他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6]

2008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17],我们平时也常常说“改革开放30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有30年的时间。1984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必须继续放宽政策,按照既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实行统一对外的原则改革外贸体制,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的规模,努力办好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8]。这是首次在党的文件中将“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19]。因此,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虽然提出了改革开放,但并未将其作为基本国策。1987年10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的第三部分“关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已经在实行对外开放这个基本国策中取得了重大成就”[20],这句话应该是针对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而言的。

1991年11月29日,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其第一部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切不可脱离国情,违反基本国策”[21]。这一段话虽然提到基本国策,但并未从正面直接将“计划生育、保护耕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定为基本国情,尽管有这一层意思,但因不是明确表述的,因而不能作为确定时间。

1992年10月12日,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认真执行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22]

1997年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23]

2001年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资源和环境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24]。2002年11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5],首次提出将“保护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2007年10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基本国策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26],全面概括了过去历次党的大会中所提出的四项基本国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党的报告中提出的“基本国策”在内容是逐步增加的,“十二大”开始提出“计划生育”(除十三大未提外,其后历次均有),“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对外开放”(但是间断的,十四、十六大未提及),“十四大”开始提出“环境保护”(以后历次均有),“十六大”开始提出“保护资源”(此后历次均有)。因此,截至目前,以党的报告的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等四项。

(三)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

从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简称“一届一次”,以下表述方式相同)到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共召开了42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前和2004年十届二次会议以后的历次政府工作报告均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1987年到2003年之间,七届三次(1990年)、八届一次(1993年)和九届三次(2000年)三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其余11次“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到基本国策问题。所提基本国策分别为:“长治久安”1次(1987年)、“计划生育”10次(1988年、1989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1年、2002年、2003年)、“环境保护”8次(1988年、1989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3年)、“对外开放”3次(1987年、1998年、1999年)、“保护资源”1次(2003年)。

其中,首次提及基本国策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为:

1987年3月25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继续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经过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以及对各种不正之风的认真纠正,我国社会秩序安定,社会风气正在好转。实现长治久安是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国家的基本国策,我们坚信这个目的必定能够达到”,“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27]

1988年3月25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认真贯彻实行计划生育和加强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8]

2003年3月5日,朱镕基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使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落到实处。”[29]

(四)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

将“基本国策”列入国家计划发展纲要是从1991年的第八个“五年计划”(简称“八五计划”或“八五”,其他表述方式相同)开始的,也就是说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才开始提出的。此前多用方针或基本方针,“七五计划”中,有16处提到“方针”,一处提到“基本方针”,但还没有提及“基本国策”问题。

历次国家发展计划中提出的“基本国策”分别为: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30]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部分“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中提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和认真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31]

2001年3月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2]

2006年3月1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章中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妇女发展纲要,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社会保障、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33]

因此,截至目前,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对外开放(八五、十一五)、保护耕地(十五、十一五)、节约资源(十一五)、保护环境(十一五)、男女平等(十一五)。与同时期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到基本国策内容相比,多了“保护耕地”和“男女平等”两项。

(五)以政府白皮书的形式确定

自1991年我国第一部白皮书开始,截至2008年2月,中国已发表了56部白皮书,涉及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政党制度、人权状况、军控、国防、防扩散、宗教问题、人口问题、能源、环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食品安全以及等广泛问题,其中只有9部白皮书提及基本国策问题。它们分别是:

1993年8月3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了《与中国统一》白皮书。在第三部分“中国政府解决的基本方针”中,认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包括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四个方面的内容[34]。

1995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其中三次提到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问题[35]。2000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其中两次提到基本国策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健全人口与发展法律法规。将人口问题作为制定经济和社会法律法规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为贯彻实施基本国策提供法律保障。”[36]

1996年6月5日,中国政府批准了《中国的环境保护》白皮书。其中前言中的第一句话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国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在80年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措施。确立环境保护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7]

1996年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其中说到:“总之,中国政府将正视困难,在经济布局和工作指导上,继续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推动农业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38]

2005年8月2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书中四次提到基本国策问题:“促进男女平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将从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依法保障妇女权益,落实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要求,努力促进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39]这比2005年8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确定的“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还要早几天。

2005年12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其中提到:“中国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40]

2006年6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其中提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环境,认为保护环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多年来,中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中国政府把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41]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其中六处提到基本国策问题:“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中国能源发展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国内能源的稳定增长,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促进世界能源的共同发展”,“中国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继续深入推进能源节约,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提交了《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办法》,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与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42]。

综上所述,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或提及的基本国策目前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3年)、计划生育(1995年)、环境保护(1996年)、保护耕地(1996年)、男女平等(2005年)节约能源(2005年)和对外开放(2005年)共七项。

(六)以政府规章形式体现

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保护耕地(1986年)和水土保持(1993年)两项。

在1998年《土地管理法》正式确定将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前,很长一段时间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是以政府规章的形式确定的。1982年2月13日,国务院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我国人多地少,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们的国策”

[43](1986年6月25日《土地管理法》公布后,该条例废止)。198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中指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44]

1993年1月19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其第一条即明确指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45]这是唯一一次将水土保持作为基本国策的表述。

(七)以领导人讲话形式体现

以政府专题会议或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或体现的基本国策因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查证难度较大。但从笔者查证情况来看,最早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形式体现的基本国策主要有环境保护(1983年),男女平等(1995年)、保护资源(或节约资源,1999年),虽然它们最终都以其他形式确定为基本国策,但最早却是以讲话的形式提出的。

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从1973年8月到2006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1983年12月31日至1984年1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转折点,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当时担任副总理的代表国务院宣布: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46],从而确定了环境保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最早关于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的表述。

关于男女平等问题。1995年以前,尽管各相关法律对妇女权益保障问题有许多专门规定,但并未将其列入基本国策。1995年9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时任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47]这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联合国及国际社会的支持,被誉为推进妇女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2003年8月27日,在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妇女九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48]这比2005年8月28日新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将“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早近10年。因此,“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最早是以领导人讲话的形式确定的。

关于保护或节约资源问题。1999年3月14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49]这一讲话,可将其理解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人口问题)、保护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其中,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在此前已以不同形式确定为基本国策,但将“保护或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第一次以领导人讲话的形式体现,可算是最早的表述。3年后,2002年11月14日,十六大才提出:“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八)以其他形式出现

还有些以其他各种形式出现的基本国策,如有关学者在专著和论文中表述的个人观点,有关部门或个人的建议,各种宣传材料的不恰当引用等等。不过以这些形式出现的基本国策,人们的认同度虽一般较低,但却能造成认识上和使用上的较大混乱。

除上述各种基本国策的渊源之外,使用者的主观臆断或将发展战略、基本方针、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理解为基本国策,也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三、结论

(一)我国基本国策的内容

综上所述,截至目前,除去表述相同的内容,我国以各种形式提出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耕地保护、计划生育、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男女平等、环境保护、对外开放、保护资源(或节约资源)、长治久安和水土保持等九项内容,它散见于各种不同的文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相对说来,国家发展和计划纲要对基本国策的表述相对完整些。其中:

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目前主要有耕地保护(1998年)、计划生育(2001年)、男女平等(2005年)和节约资源(2007年)(括号中的时间为最早提出时间,下同)等四项。

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1982年,“十二大”)、对外开放(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环境保护(1992年,“十四大”)和保护资源(2002年,“十六大”)等四项。

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长治久安”(1987年)、“计划生育”(1988年)、“环境保护”(1988年)、“对外开放”(1987年)和“保护资源”(2003年)等五项。

以国家计划纲要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计划生育(1991年“八五计划”)、对外开放(1991年“八五计划”)、保护耕地(2001年,“十五计划”)、节约资源(2006年,“十一五计划”)、保护环境(2006年,“十一五计划”)、男女平等(2006年,“十一五计划”)等六项。

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或提及的基本国策目前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3年)、计划生育(1995年)、环境保护(1996年)、保护耕地(1996年)、男女平等(2005年)节约能源(2005年)和对外开放(2005年)等七项内容。

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保护耕地(1986年)和水土保持(1993年)等两项。

最早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形式体现的基本国策主要有环境保护(1983年),男女平等(1995年)和保护资源(或节约资源,1999年)等三项。

(二)以各种形式最早提出的基本国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国以各种形式最早提出的基本国策分别是:

最早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耕地保护(1998年)。

最早以党的报告或文件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1982年)。

最早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长治久安(1987年)。

最早以计划纲要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和对外开放(1991年)。

最早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3年)。

最早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是保护耕地(1986年)。

最早以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是环境保护(1983年)。

因此,我国最早提出的基本国策,是1982年9月1日在十二大报告中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出的“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若按时间顺序,我国确立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时间依次为:计划生育(1982年)、对外开放(1984年)、保护耕地(1986年)、长治久安(1987年)、环境保护(1988年)、一国两制(和平统一)(1993年)、水土保持(1993年)、男女平等(1995年)和保护资源(1999年)。

(三)应该确定为基本国策的内容

在上述基本国策的各种渊源及表现形式中,笔者认为只有以法律形式、以党的报告或文件形式、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和以计划纲要等四种形式确定的基本国策才能作为真正的基本国策。对这四种形式中的基本国策进行归并后,主要有耕地保护、计划生育、男女平等、节约资源、对外开放、环境保护、长治久安等七项基本国策。考虑到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对外开放”只是当时特殊时代提出的一种转型性政策,现在已失去了意义,因此它不能再作为基本国策。“长治久安”是任何社会和时代都具有的共性和追求,将其作为基本国策也只在很早以前提出过一次,缺乏认同性,因此它也不应作为基本国策。所以,笔者认为,真正能作为基本国策的只有耕地保护、计划生育、男女平等、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等五项内容。

[参考文献]

[1]林治波.究竟什么是基本国策[J].人民论坛,2007,(9):29.

[2]刘应杰.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83-297.

[3]苏杨,杨文庄.基本国策:问题与建议[eB/oL]./dxrd.php?col=161&file=4588,2008-04-25.

[4]李斌.当代中国国策综述[eB/oL]./kcinfoDemo.asp?kcid=1349,2008-04-29.

[5]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思想品德(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8.

[6]江阴市国土资源局.我国三大基本国策[eB/oL]./dt_mx.asp?id=154&sh=Y,2008-03-25.

[7]黄桂芳.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两性和谐发展[eB/oL]./onews.asp?id=168,2008-03-25.

[8]王秀真.保护知识产权是基本国策——访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eB/oL]./jrzg/2006-04/25/content_263437.htm,2008-04-24.

[9]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将国民营养工作列为基本国策的议案[eB/oL]./yunnan,china/72630448185933824/20050309/22249.html,2008-03-25.

[10]牛刀.低房价应成为当今中国的基本国策[eB/oL]./newshtml/269558.html,2008-04-24.

[11]佚名.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eB/oL]./question/1306050503441.html,2007-07-10.

[12]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n].人民日报,1998-09-02(8).

[13]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n].人民日报,2001-12-30(6).

[14]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n].人民日报,2005-08-29(2).

[15]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n].法制日报,1997-11-03(3).

[16].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n].人民日报,1982-09-01(1-2).

[17].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8-03-20.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n].人民日报,1984-10-20.

[1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7.

[20].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1987-11-04(1-4).

[21]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eB/oL]./GB/shizheng/252/5089/5105/5191/20010429/455924.html,2008-05-16.

[22].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2-10-21(1-3).

[23].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7-09-22(1-3).

[24].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01-03-12(1).

[2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18(1-4).

[2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1-3).

[27].政府工作报告——1987年3月25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87-04-13(1-3).

[28].政府工作报告——1988年3月25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1988-04-15(1-3).

[29]朱镕基.政府工作报告——2003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3-03-20(1-3).

[30]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1991-04-16(1-5).

[31]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1996-03-20(1-3).

[32]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1-03-18(1-4).

[33]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03-17(1-7).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中国统一[eB/oL]./bps/bps_zgty.html,2008-04-27.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计划生育[eB/oL]./GB/channel2/10/20000908/224683.html,2008-05-18.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n].人民日报,2000-12-20(5).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n].人民日报,1996-06-05(1-5).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n].人民日报,1996-10-25(2).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n].人民日报,2005-08-25(7-8).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05-12-23(15).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n].人民日报,2006-06-06(14-15).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n].人民日报,2007-12-27(10-11).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eB/oL].law-/law/law_view.asp?id=44894,2008-05-10.

[4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eB/oL]./newlaw2002/SLC/slc.asp?db=chl&gid=2734,2008-05-10.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eB/oL].law-/law/law_view.asp?id=55651,2008-06-25.

[46]刘毅,孙秀艳.周生贤:我国环境与发展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n].人民日报,2006-04-20(8).

[47].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9-05:(1-2).

能源节约发展报告篇5

组织人员精心制定并出台了《2014年自治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方案》,总体规划好我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项工作。6月9日,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周密部署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项工作,明确责任单位职责,形成部门各司其责,密切合作,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进了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扎实开展。

二、组织好宣传周启动仪式及相关活动

6月10日上午8:30,在县城繁华地段的建行前面举行了以“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主题的2014年县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县政府办、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局、县教育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县国资委、县总工会、共青团县委、质量技术监督局、供电局等主办单位和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1名领导和2名业务人员共12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县政府吴冬副县长在启动仪式上做重要的讲话。仪式启动后,各主办单位以宣传画板、摊位展示、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宣传我省和我县节能减排降碳成就和典型案例、我省和我县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及限塑规定等,开展节能减碳咨询活动,解答群众咨询4500多人次,发放《节能减排低碳宣传手册》、《节约用电小窍门》等宣传材料3800多本(张),悬挂宣传横幅10条。

三、多方位开展宣传活动

(一)开展“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6月10日全国低碳日当天,全县各公共机构举办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以停开四层以下办公楼电梯、关停办公区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式开展能源紧缺体验;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绿色出行形式践行节能减排;工作人员通过减少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即日常办公尽量采用自然光,办公室无人时及时关灯,推广使用节能环保铅笔、再生纸等绿色办公用品,以绿色低碳的办公模式支持节能工作。

(二)开展节能政策法规宣讲。6月11日,各公共机构安排专门时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和《“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节能政策法规,做到分管节能工作的领导要亲自宣讲节能政策法规,工作人员认真听讲、做好笔录,开展学习讨论。

(三)开展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宣传活动。县商务局组织开展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宣传活动。引导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形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培养节能环保理念,提高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进而提高每个公民、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引领和带动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渠道,建立资源循环利用长效机制。

(四)开展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宣传活动。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校园节能低碳行动”,利用学校校报、校刊、广播、网络、黑板报等载体,大力宣传节能低碳知识,努力营造浓厚的节能低碳氛围。组织“三个一”活动,在中小学校举办一次能源资源国情报告会或气候变化、节能低碳、生态文明讲座,组织一次节电体验活动,开展一次有关节能低碳的团队活动或班会,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低碳创意思考和创作,树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节能减排降碳理念和行为习惯,营造节约型绿色校园的良好氛围。

能源节约发展报告篇6

今年来,支队积极认真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精神,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加强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强化日常管理和检查监督,从制度上、行动上引导全市指战员树立节约意识,发挥表率作用,自觉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现将支队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一)实施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支队下发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节能评价考核制度,分解了年度目标,落实了责任制,定期公布了能耗指标,建立了能耗监测、考核体系。

(二)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支队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节约资源、保护支队环境。

(三)节能工作协调机制得到运作。支队出台了关于《节能减排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定期召开会议,收集各科室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解决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月检查节能工作落实情况并给予通报。

(四)加强日常节能。加强重点用能科室、场所节能监察,按照节能监察计划,重点抓好重点科室、场所主要能耗工序对标、落后工艺设备、能源使用管理体系建设监察。2021年配合支队对厨房、机房、机动车、消火栓等场所进行了监察,指导和规范能源管理统计工作,帮助建立和强化能源管理机构。针对节能工作不利的场所、设备,指导做好节能降耗,加快设备更新调换,支持科室进行节能改造。

(五)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加快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空调、汽车,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车辆,倡导环保用能、绿色出行。着力推进智慧用电项目,每层每梯装有智慧用电设备,统计管理用电,降低能耗,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六)强化公共机构节能。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管理,积极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单位创建工作,力争2021年度完成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圆满完成2021年度市公共节能办下发各项节能任务,实现支队节能工作目标。

(七)强化用能节能管理。气温10至32℃不开空调,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高于20℃。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尽量减少照明设备使用时间,人离开办公室关掉关电器设备。及时做好供水、供气管道的日常维护工作,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严格依据需要配备办公用品严格配备标准,尽量选择能耗小、环保、质优、价廉的办公设备,不购买高档办公用品。

(八)落实节能基础工作,加强节能宣传工作。深入开展节能办公、生活方式宣传,树立节能先进典型,弘扬节约风尚,倡导绿色消费,在全支队形成关心、支持节能的良好氛围。2021年,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各科室深入开展“节能降耗保卫蓝天”宣传活动,共悬挂宣传条幅10余面,发放宣传单页3000余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节能工作持续性不够。节能工作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个别科室有放松节能工作的倾向。

二是结构调整任务较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任务艰巨,高耗能场所能耗占比过大,用能设备、用能管理相对落后,能源利用率偏低,还存在浪费现象。

三是节能创新意识不强。节能工作进入新常态,对做好新形势下节能工作认识不强,开拓创新举措不够。

四是节能工作专业力量不足。节能减排工作专业性很强,目前的人员力量和专业化程度都还满足不了支队节能工作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分解目标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市节能办的节能目标任务,把支队“十四五”节能降耗责任目标及2021年目标任务合理分解到科室,强化“双目标责任制”。

(二)实施节能目标考核。迎接市节能办对我支队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组织对各科室2021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三)抓好支队节能管理。组织做好重点科室、重要场所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未完成节能目标的科室勉励谈话。

能源节约发展报告篇7

1970年代,国际社会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是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1980年代,环境问题演变为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目标;1992年,里约高峰会议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和行动纲领。这个过程中,中国秉承大国责任,在落实《21世纪议程》的诸多行动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少工作甚至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前面,赢得了世界的认同。

然而,自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推进城镇化建设以来,中国的环境形势一直非常严峻。虽然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传统环境问题的治理,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形式层出不穷,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近30年来,有关方面一直在努力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及其相关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环境教育体系,不断提升环境质量要求。人们普遍关注的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并逐步改善,农村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把这些焦点问题放在一起,能够大体勾勒出环境问题的复杂程度,它们已经深入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福利改善的方方面面,已经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质量,已经波及到未来发展的能力。世界各国在关注中国的经济和国力增强的同时,也关注着中国的环境问题。对此,中共十报告作出负责任的回应,用了相当大篇幅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动地表述为人人可以作出诗意想象的“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紧迫性

十报告指出了未来中国前进道路上六个方面的困难与问题。细加分析,每个方面都和环境问题相关。

报告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其中就包括“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报告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笔者认为,这种差距的形成,一方面是长期的政策倾斜所致,另一方面,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差距更是城乡自然环境条件的差距所致;

报告指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涉及社会保障、医疗、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方面,这些都与环境质量关系密切。比如,环境执法已经成为司法执法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报告指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笔者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存和生活环境差;

报告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笔者认为,造成这一问题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包括无视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的事实,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发展速度;

报告指出“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形式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这让人联想到城市建设中规避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普遍存在的土地浪费现象。近年来,在许多城市泛滥的大广场、大草坪、人工水体、河道渠化,片面追求形式的滨海大道、环湖公路、环山公路,以及盲目建设超高层建筑等面子工程,都与“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有关;

报告指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概莫能外,许多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都伴生着消极腐败。经过30多年的法制建设,环境管理已经有法可依、有章可行,但如何有效地防治腐败,依然迫在眉睫。

环境问题的根本改善有赖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十报告对“美丽中国”的相关诠释,出现在报告的各个部分,只有将这些内容串联在一起,才有可能构筑出“美丽中国”的整体形象。

十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详尽的界定,它们大多和发展质量、生态保护相关。这些界定被包含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方面。

经济发展不但要追求量的增长,更要实现发展方式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加强环境问题的公民参与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意识、环境教育和环境行为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当下世界文化最活跃的方面;环境健康是评价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根本保障

“发展是硬道理”是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核心经验,十报告提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笔者认为,不深刻理解以上表述就难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精神,更无法准确理解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方向与“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制度”的内涵与关系。

十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样的提法,已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提升到几近无以复加的高度。落实这一关键举措,就是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具体途径则包括“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其中的每一条都蕴含了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与社会问题的着力点。

在具体的改革调整的领域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包括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其中的核心;城乡问题在十报告中被反复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十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清晰描绘了“美丽中国”的乡村景象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乡村地区是城市环境的缓冲区,是城乡社会保持持久稳定的物质基础。“美丽中国”的城乡关系应该是:城市是城市,乡村是乡村,城乡共享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成果,共享人类文明的成就。

中华文明新的血液

对比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的一个鲜明亮点就是,大会报告用了最大篇幅,专题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内容多次出现在报告的其他部分。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在大会报告中的分量,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雄韬大略。“美丽中国”为中国人绘制了诗意般的未来图景,生态文明是这一宏图的核心内容,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和复杂性,决定了只有直面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福祉才能够得到持久保障和发展,民族未来才有希望。

能源节约发展报告篇8

“以人为本”廓发展新宗旨

2004年,各地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把“以人为本”精神贯穿到发展过程当中。从则政和国债资金的使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开始向经济薄弱环节和促进社会公平方面重点倾斜。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到,“以人为本”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廓清了发展新宗旨。

抓住“民生之本”,千方百计促进就业。2004年以来,各地坚持落实各级追府的目标责任,“多管齐下”促就业,创造了城乡统筹、就业辅导、购买岗位、免费培训、弹性就业、规范裁员等多种新办法。上海、江苏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北京、郑州等地对弹性就业实行补贴;湖南、上海等地政府购买岗位女排失业人员;广东取消实施10年之久的春节招下禁令。2004年,我国还开始实施“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正式启动了免费培训、转移农民的“阳光下程”。在多方努力下,200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0万人,均超过年初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比2003年下降0.1010,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把实施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下。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109亿元资金支持再就业,比上年增加26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

抓好社会保障下作,关注困难群体。我国城乡困难人口、失业和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大约有1.4亿-1.8亿人。2004年以来,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突破不断:社会保障制度被写入宪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5项社保基金收支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首次实现基本养老金全年无拖欠;完善城镇社保体系,试点扩大到古林、黑龙江两省;农村居民最低生话保障已覆盖近500万人口;近7000万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大力维护群众权益、扩大民生内涵、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说,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今年要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这此新的规划和承诺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民生”内涵在扩大和延伸。

“和谐社会”成了发展新目标

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之义。中国要发展,社会不能乱,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目前,我国稳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据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的数据,从1993年至2003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录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增加到307万,稳定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各地在抓稳定工作时,应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方法,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建立大调处机制成为维护稳定的一个有效办法。2004年6月,河南省登封市在省内率先成立由12个部门参与的“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使以往各种社会矛盾由个别调解、被动性调解,转向了综合调处、主动调处,效果H4V著。河北等地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矛盾消除于萌龙状态。

建立和谐社会,还必须善于协调各方而的利益关系。2005年初,国务院公响:了新修门的《信访条例》,表明了国家加强信访以及稳定下作的决心。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生话。上海、浙江、江酉等14个省、市建立了以最低生话保障、灾民救助和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是2005年和今后的发展目标。

“城乡统筹”趟出“三农”新路子

对于“三农”问题,2002年中央就明确了“多子、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给我们指出了一条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根木解决问题的新路。反哺“三农”步伐加快是去年我国“三农”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2004年,中央一写文件确立了一减免、三补贴和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三大制度,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05年的中央一写文件再次瞄准“三农”,并立足于使农业强身健体,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手段,开始打造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行城乡统筹,是近年来“三农”政策的一个新亮点。我们汁意到,各地主要做了3件大事:

一是改革户籍制度,解决农民进城就业问题;二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解决农民市民化的问题;三是维护农民下权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反哺“三农”又出新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明确宣布,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温家宝表示,今年将“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加快减免农业税步伐,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全部免征牧业税他说,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则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今年中央则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64亿元。他表示将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节决上涨。中央财政还将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这是一项帮助县乡缓解财政困难的重要政策。

去年此时,温家宝宣布,从2004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5年内取消农业税。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相继宣布免征农业税。中国农民正加速告别延续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温家宝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赢得了26次掌声,有一半是“涉农”的,有此代表把手都拍红了。

谈到今年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时,温家宝还强调,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教育和谐出现新亮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

2004年,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权威人士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000万人。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话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总理的承诺告诉我们,农村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循环经济跃上新台阶

2004年,循环经济开始从理念大步走向实践。抓统计,我国万元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多,工业排污则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2004年末,我国发响: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中长期节能专项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温家宝说,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对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二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四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完善资源开展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五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土地利用有了新探索

去年以来,土地“整顿风暴”给各地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针对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圈地热”,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答理制度”。抓统计,经过历时1年有余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及半年的批地禁令全国各类开发区核减了70%,规划而积压缩了65%,有8万多个新上项目受到清查人多地少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减少占地,而经济的发展又必然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这一对关系可持续发展与建立和谐社会的矛盾如何解决?一此地方政府不等不靠,积极转变观念,摸索出不少内部挖潜、集约用地的好经验。

一是“向空中发展”。长三角地区提出了“向空中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为此各地大力发展多层标准厂房,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二是“收回闲置土地”。南京市提出,已出让经营性用地1年未用的,要缴纳土地闲置费,两年未用的要依法收回,重新挂牌。

三是向“存量"要“增量。江苏省徐州市通过清理闲置地,处置改制企业土地,撤乡并镇、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快城区周边综合治理等方式,“挖出”用地5万亩。

四是城乡一体化。2004年,江苏省常热提出“城乡一体化”计划,准备用12年时间,建设120-15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使“农村变城市、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

五是在继续严把上地“闸门”的基础上,走节约和集约用地之路。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土地管理不仅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而且也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环境安全。因此,2005年将继续严把上地“闸门”,继续实行从严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这既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也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共同富裕谱出新篇章

能源节约发展报告篇9

甘肃省节约能源条例最新版第一条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开发、加工、转换、经营、利用、管理及其他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节约能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技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共同推进的发展战略。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是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能源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的节能监察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能源日常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节约能源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本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节约能源宣传和教育活动,普及节约能源知识,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意识,提倡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方式。

第六条节约能源实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控制制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应当按照上一级人民政府下达的五年能耗下降目标和上年度节约能源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本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任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下一级人民政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能源目标,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和统筹兼顾节能责任、节能潜力、节能难度、节能能力的原则,拟定节约能源指标,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分解下达。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在分解确定节约能源指标时,应当广泛征求下级人民政府和重点用能单位的意见,科学论证,合理确定。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节能状况公报。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节约能源目标责任制和节约能源考核评价制度,将节约能源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对未完成节能目标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对其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约能源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支持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加快风光电和生物质能利用工程建设,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开展风能和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交易,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和清洁能源外送。

支持余热余压余气利用,优先安排余热余压余气发电上网和优先调度。工业余热暖民工程需同步建设应急供热方案。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适时制定年度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监督用能单位按照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实施淘汰。

禁止审批、核准或者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和落后产能项目。

第十一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由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统一审批。

发展和改革行政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对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应当对节能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报送。

第十二条用能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节约能源措施:

(一)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本省制定的有关节约能源标准;

(二)加强科学管理,优先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节约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淘汰能耗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

(三)建立能源监测制度,实施能源消耗在线监测,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检测设备,定期对主要用能设备以及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

第十三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制订年度节能计划,按照规定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建立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制度,配备符合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定期开展能源审计,逐步推行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

第十四条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在五千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的名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管理。

市(州)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相关要求,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二千吨以上五千吨以下标准煤的用能单位进行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应当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节约能源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措施执行情况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鼓励和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第十五条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对用能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实施能源审计:

(一)未实现上年度节约能源目标的;

(二)对能源计量数据、统计数据弄虚作假的;

(三)超过能耗限额指标的;

(四)节约能源管理制度不健全、节约能源措施不落实的;

(五)其他严重违反节约能源规定的行为。

第十六条加强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规模化沼气、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微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广使用符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的节约能源设施和节约能源产品。

第十七条在工业、商务、建筑、农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节约能源领域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鼓励、支持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约能源改造,为用能单位提供节约能源分析评价、融资、技术改造等服务,并按照合同约定与用能单位分享节约能源效益。

第十八条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运用价格手段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节能。

根据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等高耗能行业,按照允许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执行差别电价政策。

严格执行能耗限额标准,单位产品能耗执行能耗限额标准,超过限额标准的用能单位,实行惩罚性电价。

城市居民生活用电、用气实行阶梯价格制度。

第十九条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电力、造纸、煤炭等行业的主要用能单位应当实施节约能源工程,建立能源管控中心,推行能效水平对标管理。

第二十条推进新建建筑节约能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推广、既有建筑节约能源改造、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约能源管理。

鼓励民用建筑推广应用能源多元化系统,使用节能保暖材料,对供热热能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

第二十一条公共建筑应当执行建筑节约能源标准,并加强用能管理,完善能源消费统计,提高用能效率。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当优化空调运行管理,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并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

第二十二条营运机动车船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的能耗标准。能耗高的车船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改造更新。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交通工具,鼓励在停车场、住宅区建设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鼓励和保障居民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和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节能低碳绿色出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城镇规划和建设时,应当建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禁止取消或者挤占。已经取消或者挤占的,应当限期重建或者恢复。

任何单位或者部门不得允许车辆停放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第二十四条建立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推行节能量和用能量交易制度。具体交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按照国家效能标识和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对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的产品进行节约能源管理。开展节能产品认证,落实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鼓励居民用户使用节能产品。禁止公共机构采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设备,推行节能低碳绿色消费。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节约能源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下列活动:

(一)节约能源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应用研究;

(二)节约能源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节约能源产业化示范项目;

(三)重大节约能源技术改造项目;(四)节约能源工艺、技术、产品推广;

(五)节约能源监测体系、节约能源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管理能力建设;

(六)节约能源宣传教育培训;(七)节约能源表彰奖励;

(八)与节约能源有关的其他活动。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节约能源的技术研究开发重点和方向,并将其纳入节约能源等相关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划、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组织实施重大节约能源科研项目、节约能源示范项目、重点节约能源工程。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培育节能服务产业,鼓励节能服务机构发展。节能服务机构依法开展节约能源咨询、设计、评估、检测、认证、能源审计、节约能源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服务、节约能源技术培训,提供节约能源信息、节约能源示范和其他公益性节约能源服务。

第二十八条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节约能源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节约能源统计、节约能源政策、节约能源标准,定期节约能源新产品、新技术信息,为社会提供节约能源指导和服务。制定并公布鼓励推广的节约能源技术、产品目录,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使用先进的节约能源技术、产品。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或者节能审查未获通过,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止生产、使用,并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者逾期不改造的生产性项目,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条用能单位阻碍或者拒绝接受节能监督检查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用能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依法实施节能监测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公共机构未优先采购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节能产品、设备,或者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采购金额百分之一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节能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未按规定使用节约能源专项资金不予纠正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节能评估报告予以审查通过的;

(三)对能源利用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不依法处理的;

(四)未依法履行职责,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四条本条例所称能源审计是指能源审计单位依据国家有关的节约能源法规和标准,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过程进行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评估并提出降低能源消耗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措施和手段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20xx年6月1日起施行。1999年12月5日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xx年6月4日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正的《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同时废止。

节约能源的方法1夏季空调的温度不要与外面的温度相差超过5℃,比如外面是32℃,空调最好调在28℃。温度上升1℃,耗电可以减少10%。

2将工作模式设定为自动风,自动风耗电较少,从而使空调高效率的运转。

3与电风扇并用,将空调冷气向上吹可以提高降温的效率。当冷气开始运行时,用电风扇将冷气向上吹,可以使床、沙发等聚集处的冷气得以循环。短时间就可以提高降温效率,使制冷效果上升。并且制冷时将空调的风向向上调节器节。

能源节约发展报告篇10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打造*能源基地,实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中国*集团公司在国内发电行业中处于排头兵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要求我们必须把能源安全摆到重要战略地位,提高能源开发水平,加大能源开发力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集团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保持领先地位的根本途径。

*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是国家规划的西部能源化工基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们科学决策,科学规划,科学发展,加大投资力度,确定了以煤为基础,煤炭、电力、铁路、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打造*能源基地,建设实力雄厚、管理一流、国内领先的能源企业。按照“运煤和输电并举”的方针,大力推进“陇电东送”、“陇电入川”工程。规划投资1000多亿元,加快*地区煤炭资源、电源项目和铁路等工程开发,形成煤炭产、运、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20年,形成煤炭生产能力突破1亿吨/年,发电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强大、辐射带动力强的能源产业带,把*地区建设成能够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保障的大型能源基地。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能源产业开发,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为又好又快地开发建设*能源基地,实现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重点采取了四大措施:一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提高资源开发水平,实现矿产资源的科学利用。在煤矿、电厂等项目开发建设中,设计采用科技含量高、安全系数高、资源利用高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并使之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配套建设坑口电站、煤化工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附加值,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二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缺水的地方,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作用,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将*煤田*矿井和新庄矿井同步设计开发,选煤厂、装车站、矸石场等公用系统统一配置,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用水、节约使用土地,实现企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三是统筹产业结构,坚持以煤为基础,以电为核心,实现煤电联营。优化电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使火电、水电、风电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以资产收购、重组等方式参与*、*等地的水电资源开发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建设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打造河西走廊“陆上三峡”的大好机遇,加速推进酒泉风电项目进度;统筹项目布局,以*能源基地为核心,在天水、*、*等地同时布局能源产业开发项目,实现省内能源资源平衡,解决部分地方“资源枯竭”之忧。四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对所有新建项目做好节能减排设计的同时,实施平凉电厂供热改造项目,规划控股建设*、*等省内中等城市的热电联产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地节煤、节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企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占领先机,加速推进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