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综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1:35

口腔医学综述篇1

培养目标是首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七年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适应那些岗位?是不是符合现有的社会需求?而目前许多学校的七年制基本上沿用了一年综合培养+3年医学基础培养+三年口腔医学培养这种简单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与5年制本科生的培养没有明显差别,使得七年制学生简单的变成5+2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七年制学生临床实践训练时间不够,基础研究的时间也不够,导致临床、基础都差口气,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尴尬局面。这显然不符合七年制长学制教育的初衷。那么教育部和卫生部新提出来的新型/5+30模式,实际上在上海已经实行一段时间,学生经过五年制本科学习后,如何进入下一个阶段3年培训?5+3一贯制还是从五年制中选拔?这直接关系到招生生源,而且即使是5+3一贯制,仍然比7年制多一年,在招生上仍然不占优势,因此5+3和7年制仍然不是一回事,对现有7年制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进行合理调整后,7年制仍有较强生命力。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对于7年制的培养目标,应加强顶层设计,换句话说/按需培养0,随着口腔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或者私人资金开始投向口腔医疗市场,高端口腔诊所越来越多,但是制约这些私人或外资口腔诊所医院发展的一个问题是人才缺乏,目前高水平医生大多集中在公立医院,而目前我们培养出来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即使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临床新技术掌握程度、服务意识、人文素质、接诊技巧等方面,距离能够提供高层次口腔医疗保健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具有综合素质高、英文水平好、沟通能力强等优势,如果善加引导,创新培养模式和方法,就能够培养出高质量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就能够适应这种人才需求,将会有越来越好的就业空间。

因此我们提出分级培养的概念:为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口腔专门人才的需求,克服与国内同行院校/同质化0竞争的问题,对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目标化分类培养。第一层次以七年制长学制为主体,以课程国际化建设为契机,强化竞争、流动、淘汰机制,以国际化标准采取精英式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腔专门人才。第二层次是五年制口腔医学,结合国家政策,五年毕业后再经过3年的系统培训,目的是培养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层口腔医疗服务的全科口腔临床专门人才,加强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两个培养层次实现相互流动,优胜劣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特点、发展潜能,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使我们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根本转变,显现出突出特色。

二、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突出七年制特色

就像前面提到过的那样,多数院校强调7年制学生培养的/强基础、宽口径0,多数7年制学生的第一年在生命科学院一类的综合院系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科研素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首先7年制学生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优势还在于较充足的临床技能培训,因此这一年强基础并没有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临床技能,有些/刀锋走偏0;其次,口腔医学专业和基础课程任务非常繁重,而他们进入口腔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明显滞后,形成了一个/前松后紧0的情况,使学生普遍感觉进入专业课学习后,课程负担突然加重,很不适应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是不合理的;最后,由于专业课学习时间不充足,想根据7年制的特点增加部分专业课学习(比如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和拓展),也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很多院校迫不得已,在专业课学习培养方案上与5年制基本一样,这也是由于培养时间不够造成的,这显然不符合7年制的培养目标。因此应该认真反思7年制的培养计划,是不是完全符合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不是可以将其第一年从综合院校生命学院撤回来,适当增加与口腔医学相关性更强的科学,或者使他们能够早期接触口腔临床,适当增加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使专业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这至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没有充足的培养时间,是不能培养出与众不同的高素质人才的。

三、坚定不移的走国际化道路,将7年制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人才流动和技术的全球化已成为趋势,因此课程国际化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不能再用/国情0和/学生接受能力0等借口阻碍口腔医学人才的国际化进程。7年制学生普遍具有较高英文水平,接受能力强,更加适合进行课程国际化尝试,已经毕业的7年制毕业生普遍反映,虽然专业课学习阶段较为紧张,但是从7年的全过程总体来说,课程过于轻松,压力不大,学习过程缺乏挑战性,因此大多数7年制学生完全可以能够接受强度更高的学习[5]。因此应该考虑从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顺序学习开始,就基本实现完全的课程国际化,从教材、授课内容、考试考核等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培养接轨,这样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时,就能够较轻松的接受专业课国际化。

口腔医学综述篇2

英文名称:ShanghaiJournalofStomatology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口腔医学院;上海市口腔医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7248

国内刊号:31-1705/R

邮发代号:4-56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口腔医学综述篇3

英文名称:Stomatology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9872

国内刊号:32-1255/R

邮发代号:28-7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口腔医学综述篇4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改革;实践意义

近年来,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和新的仪器被应用于医疗机构中,相应地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面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就需要实施教学改革,以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

一、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口腔医学教学延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虽然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中,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但是,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加之口腔医疗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就需要口腔医学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着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口腔医学教学改革就要相应地改变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思想实施口腔医学教学改革。所以,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要顺利实施,就要改革教学理念,围绕着理念拟定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口腔医学教学之所以要实施改革,是为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学改革的过程,也是不断充实教学内容的过程。根据目前口腔医学人才质量要求,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特别是各种新的口腔治疗仪器,需要学生能尽快地熟悉并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口腔医学专业教师从学生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将这些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了解口腔医学的前沿。随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就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信心,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探索专业知识的活动中,同时开阔了视野,由此而提高了口腔医学教学质量。

(三)教学形式的改革

口腔医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往往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以期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以理论教学为主,所以,案例教学很难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效培养。强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将理论教学与职业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学习内容,面对问题独立解决,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口腔医学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就是学校与医院、企业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聘请医院口腔医师以及企业的义齿技师作为学生的导师,为学生操作以指导,以使学生在理论基础上提高操作技能,同时还会根据实训教学中所积累的知识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以补充。学校要完善教学,还要对来自于医院和企业的导师开展教学培训,并与学校专业教师建立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实训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以确保实训教学的时效性。

二、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

(一)口腔医学教学改革是时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腔医学领域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升,要求学校要实施必要的教学改革,通过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来提高教学质量。从口腔医学教学内容来看,不仅需要掌握口腔修复技能,还要对义齿加工行业有所了解,且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口腔医学实施教学改革,就是要以教学新理念为指导,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围绕着学生而展开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具有实践意义。

(二)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环境的适应性

口腔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校企合作作为一项系统化的教学工程,是学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是将教学延伸到职业岗位上,促进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整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检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从实践的角度以深入理解,使学生对口腔职业环境能够充分认识,提高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医学人才的培养要围绕着医院的人才质量要求而展开,具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能够对知识以灵活运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那么,在实施口腔医学教学改革中,需要围绕着新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对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魏敏单位:湖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吉成,宋锦璘,邓锋,等.打破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的“亚斯兰现象”:谈口腔医学本科创新教育改革[J].教改创新,2013(11):34-36.

口腔医学综述篇5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2(c)-0096-02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不仅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而且还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及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慢性盆腔炎的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但是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1],而且有学者认为[2],中药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多种外治方法,可大大提高临床的治疗疗效并提高治愈率。随着各项研究的进行,通过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的同时配合抗生素的综合疗法逐渐应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该方法可软化炎性包块瘢痕,缓解组织粘连,促进炎证病变吸收,从而缓解病痛,治愈疾病的目的。鉴此,为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笔者于2012年2~8月对43例慢性盆腔炎实施了中医综合疗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符合盆腔炎诊断标准[3]的86例患者,其中年龄24~46岁,病程0.7~8年。按抛硬币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2方法

1.2.1对照组进接受西药治疗:头孢曲松钠3g加替硝唑1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在接受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综合疗法,即口服中成药妇炎泰,每日2次,每次2袋。中药保留灌肠法配以微波疗法。灌肠方主要由败酱草、野、连翘、川楝子、延胡索、赤芍、丹参、三棱、红花等药物组成。根据疾病不同类型,适当加减相应的中药。每日灌肠1次。灌肠后给予妇科微波脉冲波理疗,机器为天津顺博公司生产的Sw-61a系列微波治疗机,频率为(2450±50)mHz,输出功率为8~20w,灌肠后嘱患者平卧,显露腹部,将200mm×100mm矩形辐射器置于患者腹部包块或压痛最明显处,以有温热感为宜,30min/次,1次/d,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

1.3效果评定

参照相关标准[4],观察评定两组患者子宫体和附件增厚、活动、压痛等的变化,下腹腰部胀痛,带下量、色、质的变化情况,每项情况按轻、中、重分别评以1~3分。疗效标准[4]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西医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临床实践表明,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有学者认为[6],西医所采用的抗生素治疗疗效多不理想。并且长期使用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耐药性。盆腔炎性疾病是一种迁延性病症,疗程相对较长,所以不能单纯仅依靠抗生素治疗,应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多途径给药,多方法治疗,能使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有的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有的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均都表明了疗效由于单纯西药治疗,中医疗效确切。而对于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中医疗法未见有相关报道。鉴此,本研究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药治疗的辩证机理,尝试了包括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及微波理疗等在内的中医综合治疗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病情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表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但是,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从临床治疗效果上看,观察组治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上述结果,可以推断出本研究所实施的中医综合疗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疗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彩霞,马凤英,卜素芝.中西医结合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68例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1(28):73-74.

[2]王萌,高月平.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概述[J].光明中医,2008,23(10):1640-1641.

[3]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250.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5]郭桂玲.120例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22(4):122-123.

口腔医学综述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进修的208名医生,其中来自县医院的115人,乡镇卫生院的25人,厂矿医院49人,个体诊所19人。男139人,女69人;年龄17~42岁。

1.2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208名基层进修生的年龄、从事口腔专业工作的时间、学历及所学专业。

2结果

结果见表1、表2。结果显示,基层口腔医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口腔专业知识明显不足。

3讨论

3.1口腔医学教育和基层口腔医疗市场的现状

口腔医学在中国起步较晚,相关医务人员处于接受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的较多,年龄也相对较小,38岁以下者约占36.3%。一些医院的口腔科医务人员,其知识层次不能与其职业需求相适应,且乡村与城市差异明显。高学历的口腔医生集中于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农村地区和绝大多数基层医院不仅人才匮乏,而且口腔科医生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有的甚至是自学出身。从事口腔医疗后,医院缺乏专门培训,进而导致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偏低。加之观念落后,对口腔疾病缺乏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牙痛不是病”,从而对基层口腔医疗不够重视。基层医院的口腔护理人员同样存在层次低、技术不过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础医院的口腔医疗质量。

3.2加强基层口腔医生继续教育的建议

提高口腔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加强基层医生继续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加强考核力度,设置专业性强的考试,选拔合格的基层口腔医护人员。多设成人大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在校生的专业素质训练,增加更多的适合广大基层医生学习的有针对性的各类教材:利用书本教材、视听教材、病案讨论和病例示教等因材施教,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医学要求的人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要因人施教、分阶段施教、实例施教和模拟诊疗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加强和巩固“三基”训练,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素质,使进修医师努力掌握和运用循证医学知识。医德和医风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进修医师的自身修养,多用实践案例以及法律道德来提高进修医师们的专业素养及自身品质,完善他们的综合素质建设。基层口腔专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要求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更要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口腔专业人员的手术培训,多安排有临床经验的口腔医师进行技术、理论指导,使基层口腔医生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与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并通过实践得到巩固和提高,使基层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达到理想目标,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3]。

3.3如何做好基层口腔医生

口腔医学综述篇7

[关键词]循证医学;口腔医学教育;口腔医学

循证医学字面译意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其发展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临床医学实教中属新兴学科,精确、谨慎、智慧地利用当前获取的具客观价值的研究证据,再整合医生自己临床经验、专业医学技能,理性化评价患者期望值,最终整合研究资料订制合理诊治计划,这是循证医学核心内容[1]。循证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价值极大影响了医学的传统教育、传统实践,若在口腔医学中运用循证医学进行教学,可显著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提升口腔医疗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1循证医学及其内容

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来源于最基础的临床研究(以患者为主),专业医学技能即为医生临床诊疗经验;患者选择,即患者特别指定诊疗方案的要求,选择存在差异化[2]。循证医学着重指明临床医生需在科学证据充分条件下为患者诊治,而当前客观价值最高的证据可用作科学证据。依据临床研究证据的可靠性、科学性,可分为5级:①第1级,特定病种特殊治疗,采集随机对照试验所有高质量结果,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结果;②第2级,样本量高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③第3级,有对照且无分组随机研究,例如,病例、队列设计良好的对照研究;④第4级,研究缺乏足够病例数观察对照;⑤第5级,专业医学观点。在上述提及的5个级别中,可信度较高的当属前两级,其次第3、4级,而第5级易被个人经验主管意识干扰,可信程度低。传统、循证两种医学模式具差异化,这种差异性表现在诸多方面,具体如下:①证据出处。以往传统化医学的证据以教科书、零散临床研究、实验室及动物试验研究为主;循证医学重在患者实验研究结果。②证据采纳。由于临床研究缺少充裕的时间及充分的条件,传统医学证据无全面性可言;循证医学证据则强调全面化这一特性。③证据评定。以往传统医学缺少证据评价这一环节,循证医学须对证据做一系统评估。④医学对象。疾病是传统医学研究对象,患者是循证医学研究对象。⑤疗效测定。实验室、影像学结果是传统医学评定疗效指标;终点指标、生活质量是循证医学疗效评定指标。⑥疗法选用。基础研究、动物试验推论、个人治疗经验是传统医学治疗参考依据;临床研究最佳证据是循证医学治疗参考依据。

2口腔医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人们越发重视口腔卫生、口腔医疗保健,因此,人们也严格要求口腔科的专业服务、医疗质量,这为我国发展口腔医学医生提供机遇,亦要求现行口腔医疗体制做出改革。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促进口腔科学发展,许多新型的设备、技术、材料等入续投入口腔医疗中,为口腔医生提供多种选择。以往我国口腔医学教学是沿用前苏联教学手段,在学习基础、临床、口腔等专业医学课基础上,再进行临床见习、口腔实习,故专业课学习时间短。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多采取传统教学法,重在关注知识灌输,所教出的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理论、基本训练,但缺乏创新、创造。因此,转变传统医学授课模式是必须的,目的在于锻炼医学生灵活运用医学知识能力,加强其探索、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态度。循证医学享有“新世纪医学”之称,教学是基于“问题”模式开展的。循证医学的教学首要工作是鼓舞、激励医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总结问题,其次在于锻炼学习者查阅文献,并分析、评价文献所提结论,总结出问题具体针对性答案,最后可以培养学习者熟练掌握循证医学教育的方法、技巧.

3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的具体应用

该院结合口腔科实际情况,对教学稍微做出改革,以便于循证医学适用于口腔医学教育。该院有针对性地订制教学方案,例如,学术讲座、学术讨论会、多媒体教学等,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注重医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为辅,旨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满意教学成效,将医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为主动提问状态,于短时间内,基于临床问题,熟悉并了解口腔医学中有利用价值且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以优化学习质量,不仅可增强医学生学习能力,还可提升口腔专业综合素养。现将循证医学的具体应用做如下介绍。

3.1口腔医学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

基于医学教育视角来看,循证医学的出发点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介绍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探索问题、如何探索最佳证据及如何综合评价证据、疾病参考结果诊治及指定预后的系列全面性的理论方法,这不但可帮助医学生塑造科学、正确的医学观念,也为今后规范口腔医疗工作者临床实践行为奠定基础条件[4]。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医学生主动参与循证的全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证据的寻找、系统评价证据。在口腔医学结合循证医学的施教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还要鼓励医学生积极提问,独立思考问题,对查阅的医学文献做出选择性、批判性的评价,再综合临床研究,以获取最佳客观证据。口腔循证医学的教学强点能力培养,教导医学生怎样灵活学习,锻炼自身成为学习设计者、领导者,从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为探索知识的主动者,培养医学生终身钻研医学的学习习惯。

3.2灌输循证医学理念,订制治疗最佳策略

将循证医学理念灌输至口腔医学的教学中,可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思维逻辑、实践能力及医学素养。在循证过程中,实践主体是医学生,除了掌握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寻找最佳临床证据。口腔循证医学在指导临床实践时,应严格要求结合以下提及的4个要素决策临床诊疗,分别为:①有关临床科学证据;②口腔科医师的专业判断与临床经验;③患者提出的需求及价值观;④当前社会环境。临床口腔疾病制定诊疗决策,并非只考虑口腔医师提出的决策,还应尊重患者意愿。在循证医学中,需培养医学生具备人本主义的“以患者为中心”思想。口腔医生有义务实情告知患者其得到的临床证据,告知患者临床有效诊治方法,告知患者诊治方法的价格及有关不良反应等,从而帮助患者按照其自身价值观,做出人性化的知情选择。通过临床循证,提供给患者有效、风险小、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少、经济型的最佳治疗策略,以体现出医院的人本主义精神。

3.3循证医学分层次开设课程教授医学生、临床医生

针对前期临床专科医学生及未参与临床见习、实习的医学生,通过课堂讲授方式扩充与循证有关的医学知识,知识内容包括:①基本循证医学概要,包括其含义、起源、发展进程、用途等;②检索循证医学文献放法,涵盖了课题探析、搜索工具、时间等;③循证证据的出处、搜素;④评价循证证据。通过了解最基本医学循证知识,为今后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提供帮助。对于已经参与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医生,教师教导其应综合实际临床情况应用循证医学,参考患者具体病况评估文献提及的结果来处理临床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需严格要求其遵从循证医学提出的要求分析临床问题,以便于提升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以提供价值性高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口腔循证医学[5]。

4口腔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应用缺陷和前景

尽管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人们对该学科仍需要一个了解过程。循证医学引用于口腔医学的教学中还有一些缺陷,例如,新兴的疗法及材料于口腔诊疗中的使用,仍有部分有关预后、疗效指标需较长时间观察,故需要求实验设计。目前,查询某些病例有关高质量资料文献少,妨碍循证医学具体工作开展。此外,对已知的部分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研究暂无效度或可信度高的RCt数据支持。考虑到口腔医生无法待获取RCt证据后再为患者实施治疗,因此,非随机对照实验可考虑参照专家经验与共识,不然会阻碍新型材料或新兴疗法的使用。综上所述,循证医学的发展空间还有待提升,但其科学的研究证据及科学态度的严谨,足以被信任。在许多国家卫生决策中,可以发现多数依据标准均来源于循证医学研究的成果。循证医学作为未来临床医学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引入新的教育观念于循证医学中是必然的,其作为临床实践与医学教育的良好结合模式,可保障医学生提升循证思维的逻辑性,强化主动学生意识,有助于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口腔医学现代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建平,陈薇.循证医学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6):533-536.

[2]吴江,张国梁,牟佳媛,等.运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7.

[3]文才,丁农乐,唐娟,等.口腔循证医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122-123.

[4]钱姝娇,赖红昌.口腔种植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J].上海口腔医学,2015,24(3):382-384.

口腔医学综述篇8

【关键词】牙周病;护理进展;口腔种植术

牙周病是牙周韧带、牙槽骨、牙龈和牙骨质出现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也是致使成年人牙齿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困扰着患者和医生的问题,随着新种植体材料的成功研制,被顺利解决,使得口腔种植牙成为了牙周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但随着口腔种植牙的广泛运用,口腔护理也随之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来,牙周病口腔种植牙护理的研究文献越来越多,现将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牙种植患者的手术护理

1.1术前准备以及术前牙周病的控制

牙周病的治疗对种植术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联系,为此,术前应首先对牙周病进行控制,通过牙周病治疗,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感染症状,但截至目前为止,临床中对“成功的牙周治疗”并无统一定论。陈敏等在研究中[1],将牙周病治疗定义为:牙周探诊深度低于4mm,出血阳性点低于10%,无Ⅱ度以上根分叉病变,针对有牙周炎的患者则需要对炎症进行控制。

高东辉在研究中指出[2],在行口腔种植牙术前,应对患者的病史及其他疾病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安排患者接受相关检查,重点了解患者口腔情况,注意牙缺失部分以及是否存在口腔黏膜疾病。此外,还应对患者牙槽骨的骨量、密度和邻近结构等进行检查,准确分析患者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1.2术中配合

张虹等[3]认为在手术开展时,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对患者信息进行确认后,将X线片交予医生手中,以便医生能够把握住患者的具体情况。行常规消毒铺巾,将种植机连接后,调整种植速度。手术进行中,及时进行吸唾,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洗。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各种反应及检测情况进行观察,若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可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其安抚和鼓励,手术间歇,可使患者闭口稍作休息,以免张口过度导致关节疲劳,尽可能快的完成手术,使患者的疲劳感得到缓解。

1.3术后口腔护理

术后应再次安排患者接受X线检查,以便掌握种植牙在牙槽骨中的情况。根据手术器械清洗相关标准对使用器械进行及时的清洗处理,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完善,叮嘱患者按照医生要求服用药物,并交代术后饮食注意事项。李潇在研究中提出[4],术后1-2d内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来帮助水肿缓解,要求患者及时到院复诊,以便及时了解患者手术创口愈合及术后反应,7-10d即可拆线。

除此之外,术后健康教育对控制并发症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阳在其研究[5]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术后5-7d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使患者每日坚持进行3次漱口水漱口,大大提高了口腔卫生,同时针对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重点教育,调整其饮食习惯、口腔习惯洗漱习惯等,使合并感染率得到了很好控制。

2牙种植患者的心理护理

与医疗模式转变的同时,心理护理也随之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高冬燕在研究中指出[6],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使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改善,同时还可大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使患者树立起积极治疗的良好心态。大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还可同时与健康宣教联合起来,通过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分析,掌握个性化心理护理手段,使患者的主观感受逐渐调整,同时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患者的紧张情绪也可得到有效改善,再通过健康宣教,患者能够最大程度了解牙周病的相关知识,进而对口腔种植术的了解深入。

3展望

随着近几年来,牙周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口腔种植术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为此,加强口腔种植术护理,对提高牙周病治疗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口腔种植术护理配合了术前、术中、术后及心理护理,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护理方法,故进一步深入分析牙周病口腔种植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提高患者满意率和成功率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敏,孙莹莹,吴婧婷,刘晓琼.护理配合在牙周根尖周病变区域即刻种植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2):136-138.

[2]高东辉.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4(1).

[3]张虹,潘在兴,侯秀玉,涂素清.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0,15(4):196-198.

[4]李潇.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种植修复的长期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2.

口腔医学综述篇9

【关键词】灼口综合征;病因分析心理障碍;心理学

灼口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常不伴有临床损害特征,也无明显组织病理学的病损,发病部位多发生于舌部,也可发生于除舌以外的其他口腔黏膜[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灼口综合征患者,男30例,女40例,年龄≤40岁2例,年龄41~50岁38例,51~60岁18例,61~70岁10例,>70岁2例。

1.2病因分析

1.2.1全身系统性疾病对灼口综合征的发病影响最大。在灼口综合征的诸多发病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全身情况,如内分泌失调、代谢功能紊乱、维生素B族缺乏、糖尿病长期滥用抗生素而致菌群失调导致白色念珠菌感染、长期使用抗焦虑药物、利尿剂,其中以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高脂蛋白血症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长期舌部不适或各种各样的疼痛,这种疼痛并无规律,并常伴有黏膜及全身其他部位的不适。

1.2.2由于多种原因患者咽部异物感或者在某种情况下,偶然发现舌体分布的轮廓或叶状肥大红肿使患者怀疑肿瘤的存在,从而使舌根部肌肉疲劳不适,从而患者不适感加重形成,伸舌-自检-疼痛加重-伸舌这样一个不良循环中。

1.2.3局部刺激,如锐利的牙齿残冠及不良修复体等以及口内两种不同金属修复体,尤其在同侧当上下上下颌相对时,由于唾液的加入,产生微电流,可有轻度疼痛。

1.2.4性别及职业因素,临床观察中,有人发现女性患者占总发患者群比例较高,同时职业因素对我们也较有启示意义,知识分子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病,可能与知识分子多压多虑有关

1.3临床表现[2]本组病例中以舌体疼痛为症状占38例,主要症状为发生于舌体任何部位的一种持续性钝痛,每天上午减轻,下午加重,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常于安静时出现,检查无阳性体征,有时伴麻木,灼热及灼烧感,以口腔感觉功能异常为主要的战34例,发生于口腔舌部及以外任何部位的黏膜,牙槽骨及组织疼痛,感觉异常麻木及灼热感,同时几乎全部患者均伴有全身躯体症状,以睡眠障碍最为常见,睡眠不佳,多梦易醒早醒、入睡困难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脸红及肢体发凉麻木等症状,其他的尚有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烦躁、腰膝疼痛等。

1.4治疗结果

对于局部刺激性因素引起的症状5例,要积极消除此刺激因素,如残冠的拔除,不良修复体的修改及重做,对于3例由于真菌感染导致灼口综合征的患者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局部含漱效果欠佳时可行抗真菌治疗,对于6例维生素由于缺乏或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给予对症补充维生素B片或腺苷辅酶B12片及叶酸片等,对于5例失眠抑郁明显的精神性灼口综合征患者先耐心解释,仔细检查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请本院精神科协诊,采用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五羟色胺制剂、盐酸伏西汀和抗焦虑的药物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罗拉片配合心理治疗和暗示治疗、经上述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2讨论

灼口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3],发病机制学说众多是临床口腔黏膜病科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多发病,对于灼口综合征患者,能够查清病因,对症治疗,十分关键,从上述治疗结果分析,多数灼口综合征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心理学的配合治疗对于灼口综合征的恢复有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医学心理学的迅速兴起和发展以及新的心理学理论的出现和新型心理药物的不断产生,心理行为治疗在各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关于灼口综合征的心理因素学说也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所以我们在临床接诊灼口综合征患者时,除了口腔专科的常用检查外,要注意运用心理精神医学方面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心理背景方面的询问,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心理精神学者研究表明灼口综合征的发生与情绪改变、社会刺激事件和个性特征有关,多数灼口综合征患者发病前6个月存在着一定数量和一定程度的生活时间和生活问题,如夫妻关系不和、工作紧张等,多数是从神经衰弱开始,容易疲劳,好生气,患者存在有内在或外在性敌意,睡眠不好、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绪低落,患者的社会能力明显降低,躯体焦虑明显增加,肌肉紧张,神经衰弱征群,并伴随悲观消极心境的心理状态,因多数灼口综合征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因和病史,对于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具体的疏导及对症治疗,才能取得一个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举之.口腔内科学.人民出版社,1995.

口腔医学综述篇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茅桥中心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慢性盆腔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抗生素、中药灌肠及超短波理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抗生素、中药灌肠及超短波理疗的综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抗生素;中药灌肠;超短波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3-0054-0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本病病情易反复,缠绵难治,多于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时出现急性发作。如果久治不愈,容易引起盆腔内组织破坏、粘连及增生,最后形成瘢痕,导致月经和白带增多、经期延长、腰骶部酸痛及下腹部坠胀疼痛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有可能引起继发性不孕,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笔者近两年来,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门诊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3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地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年龄19~53岁,平均(34.8±12.5)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4年3个月,平均(26.8±10.4)月;对照组年龄22~51岁,平均(32.6±10.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9个月,平均(28.3±12.2)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2]中的有关内容拟定:①病史: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症状:低热、乏力、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不孕等。③体征: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轻度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可扪及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2项:即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伴有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④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检查:若有炎性肿胀形成,可有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或血沉稍增快;B超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肿块、输卵管增粗或积液。

1.3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采用口服抗生素、中药灌肠及超短波理疗的综合治疗方法。①口服抗生素:甲硝唑片[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332],0.2g,2次/d;阿奇霉素片(江苏亚邦药业生产,批号:140410),0.25g,2次/d。在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共服用10~14d,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②中药灌肠:灌肠中药处方:红藤12g,鱼腥草30g,败酱草30g,红花8g,桃仁10g,川楝子10g,蒲公英20g,皂角刺12g,白花蛇舌草30g。将上述中药加水800~1000ml煎煮并浓缩至150ml左右,当药液温度冷却到38~40℃时即可应用。如药液冷却低于此温度可用热水浸泡塑料薄膜袋包装好的药袋的加热方法使之温度达38~40℃备用。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便,令其侧卧,取屈髋屈膝位,选用一次性无菌导尿管做肛管,操作前涂上润滑剂,然后将之插入肛门约20cm,露出端接大号注射器,从肛门缓慢推注入50ml中药煎剂,病人侧卧床上时间不短于1h。治疗时机选择在经净后3d,注意避免经期灌肠。1次/日,15d/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③超短波理疗:患者仰卧于治疗床,将超短波理疗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患者的腰骶部与下腹部,输出功率剂量为微热量。避开月经期,待月经干净后3d给予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min,1次/日,10日/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待下一个月经周期经净后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2对照组仅仅给予观察组所采用的口服西药抗生素治疗方法:口服抗生素:甲硝唑片[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332],0.2g,2次/d;阿奇霉素片(江苏亚邦药业生产,批号:140410),0.25g,2次/d。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连续10~14d,服用3个月经周期。

1.4疗效标准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标准拟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未见阳性体征,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原阳性体征部分转阴,B超结果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2/3;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原有阳性体征有所好转,B超结果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1/3;无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缓解较少或无明显变化,甚或加重,原有阳性体征及B超结果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痊愈与显效之和的百分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中的难治性疾病,病情顽固且易复发。中医认为,本病多表现为湿热瘀阻、毒结内蕴证,治疗宜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消肿散结之法。本研究治疗方法中中药灌肠方中的红藤、鱼腥草、败酱草、红花、桃仁、川楝子、蒲公英、皂角刺、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消肿散结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灌肠方中的鱼腥草、败酱草、川楝子、蒲公英及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广谱抗菌、抑菌及抗病毒的作用,有显著的抑制炎症反应的功效;红藤、红花、桃仁、皂角刺等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局部组织代谢的作用,能达到消炎消肿的治疗目的。采用灌肠的方法,药物既可以经直肠粘膜上皮细胞直接吸收从而使病变局部药物浓度增高,又可以避免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增强治疗的靶向性,减少药物的肝毒性[4]。超短波能产生较好的热效应,使病变局部受热均匀从而改善病灶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供,促进局部组织代谢与修复,从而达到抑菌和消炎的治疗目的。此外,热效应还可以提高局部感觉神经的兴奋性,解除局部肌肉的痉挛,从而达到解痉与止痛的治疗作用[5]。

本次研究表明,采用中药灌肠、局部超短波理疗联合常规口服抗生素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口服抗生素(p<0.05)。其原因除了中药灌肠与超短波具有上述治疗作用外,还可能与患者对一般性抗生素治疗耐药及炎性增生致瘢痕、包块形成进而导致抗生素不易进入病灶而难于发挥其杀菌消炎作用有关[6]。

总之,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其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无明显的副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家滨,熊临清.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45例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7):909-911.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5-250.

[4]于金凤,黄春娟,王娟.痛康合剂加减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加微波理疗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58例[J].四川中医,2012,30(12):98-99.

[5]王燕.中西药保留灌肠加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护理体会及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