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十篇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十篇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2:48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篇1

摘要:阐述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分析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调整、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组建、实习指导等方面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临床药学问题解决方案本科教育

在成熟、有效的教育体系支撑下,美国临床药学工作发展迅猛,引起了其他国家效仿,美国推行的pharm、D、(药学博士)学位教育也成为全世界临床药学教育的标杆。200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药师制,并规定不同级别医院应配备临床药师人数。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国内临床药学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临床药师需求增多,高校瞄准了需求缺口,纷纷开设高等临床药学教育专业。然而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一、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华西医科大学于1989年开始5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招生,1999年停止招生。2006年教育部批准高校再度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开展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时间为6~10年。通过网络查到13所高等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招生信息,其中11所院校学制5年,2所为4年,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就业方向包括医院、医药院校、医药企业、社会药房、药品监督与管理机构、营销机构等,培养目标包括从事临床药学、药学教育、医药营销、药政药事管理、药品检验等工作。以化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医药市场营销学、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药伦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等主要课程。

二、国内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多,学制短

临床药学专业是从药学专业中分化出的新专业方向,国内尚未形成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采用药学专业加上临床医学专业模块。因学制最多5年,而两个专业的课程门数多,重复内容少,难以统筹安排全部课程,放弃部分课程是唯一选择,因此,不同高校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大多数难以保持课程的连贯性。面对众多专业理论课程,4年学制不可取,6年学制对本科教育过长,失去招生竞争力,参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5年学制是较好的选择。

(2)课程设置不合理,适用教材缺乏

1、临床医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国内高校普遍设置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临床医学课程,但pharm、D、没有以上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仅占很小比例,相应临床医学知识可能穿插在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中讲解。美国的临床药师定位于与医护人员组成治疗团队,为患者诊治共同工作,主要承担合理用药、药物治疗评价、保障药物治疗质量等责任,药物治疗知识是主要学习内容,临床医学知识是辅助性质,因此,临床医学课程较少。

2、不重视人文社科类课程。受课程过多影响,部分高校缺乏心理学、管理学、医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信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设置,即使设置也不重视。没有经过相关系统培训的学生不能理解患者的痛苦、需求,无关爱生命的观念,难以把现代医学模式下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治疗中。

3、缺乏专用化学类教材。大多数高校选用药学专业本科化学课程体系教材,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其他课程被迫压缩授课时间或放弃(不设置)。少数高校选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化学课程体系教材,学习内容少,学生基础差,不利于后期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药学专业课学习。

4、缺乏临床实践教材。大多数高校不设置临床实践课程,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不了解临床实践教学,无法编写出教材。临床实习期间,没有经过临床实践培训的学生不清楚学习的方向,思维及行为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差异不大,背离临床药师培养目标。

(3)师资缺乏,教学方式落后

缺乏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师是制约临床药学专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院校药学专业教师无临床实践经验,拥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的医学专业教师受职业习惯影响很难讲解到位。对专业教育定位的认识模糊使大多数院校未意识到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依然采用培养科研型人才的药学专业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美国高等药学教育普遍开设pBL(以问题为中心/基础课程)讨论课,其对师资的要求甚高,国内院校很难开展。

(4)临床实习时间短,实践教学效率低

国内院校都制订了详细的实习计划,但实习期间往往用药学部门实践代替临床,以完成毕业论文为由减少临床实习时间,导致临床实习大打折扣。在临床轮转阶段由于缺乏高水平的临床药师的指导,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临床医学知识上,关注药物治疗偏少,未能很好地掌握合理用药实践技能。

(5)教育定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期望,学生毕业后难胜任工作

现实中很多医院希望毕业生能够很好地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和指导,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和实施。而临床药学本科教育以培养学生毕业后接受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毕业后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专业培训,或在经验丰富的临床药师带教下工作数年,才有能力与医师对话,成为临床治疗团队中一员。因此,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多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临床药师的工作,希望接受更多专业培训。

三、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1)集中培训目标,重整课程体系

面对学制过短、课程过多,减少培训目标是上策。发展服务业是国策,归属服务业的医疗行业处于扩张期,医疗单位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临床人才,相对于药学专业学生,他们更乐于接受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临床药学学生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培训目标收缩为临床药学、药学教育、药政药事管理,放弃医药营销、药品检验等工作,不影响毕业生就业,相应可以缩减化学课程,不设置医药营销学等课程,最终减轻学习负担。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不难发现,简单地把药学、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组合不是最佳方案,重新编制课程虽然困难,却是必然趋势。总结国内教学得失,吸取欧美发达国家临床药师的培训经验,压缩化学课程,把内容相关、相近、重复课程组合成长周期教学课,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等是改革方向。

(2)重视教材建设,按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设置教学课程

临床药学专业通过设置更多与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的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实践知识和技能。化学类课程不必使用药学专业本科教材,基础化学教学内容不影响后期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科目即可,可考虑重新编写教材,现阶段使用药学专业大专教材较适宜,节省的时间可用于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的深入学习。临床药物治疗学是最重要的课程,把临床医学知识融入药物治疗学中学习能使学生明白临床工作中的定位,更易形成有别于医师的临床药物治疗思维。患者病情评估、临床治疗监测、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等是临床实习中必须掌握的技能,应设置相关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增加临床沟通技巧科目,让学生掌握与医、护、患沟通技巧,在实践教学中尽快成为治疗团队队员。贴近现状的课程,如药物经济学、临床营养学、循证药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争取请临床药师授课,尝试开设pBL讨论课。

课程设置与教材密不可分,不解决教材问题则课程设置合理性无法实现,对于无教材的课程,都有必要短期内解决教材问题。

(3)多种途径聘请师资,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现阶段可从多种途径聘请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师。聘请临床经验、教学经验丰富的医师长期负责临床药学教学工作适合现状,强调长期是希望转行的教师能够安心日常教学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另外,选派院校优秀教师到临床进修学习,为日后教学培养师资;聘请临床药师转行成为专职教师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4)见习、实习相结合,聘请临床药师指导实习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多采用早期见习、后期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临床药学专业也适用类似模式。早期见习与临床医学学生混编,共同接受临床医师教学指导,了解临床治疗过程、需解决的问题,获得临床治疗的感性认识。后期实习时间约1年,分为临床实践和药学部门实践,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8个月,学生在临床医师的带领及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在科室(内、外、妇、儿)轮转,参与日常查房,处理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工作。

临床医师大多数不了解临床药学的培训内容,按临床医学专业模式培训学生,等同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这样的培训不到位,学生在获得临床知识的同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药物治疗上,不知道自己在临床的位置,不知道如何以临床药师角色与医护人员、患者沟通,而临床药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以上技能,因此,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实习生的人数应与称职的临床药师挂钩。

(5)适应用人单位需求,设立长学制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

现在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须接受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才有资格成为合格的医师,临床药学专业也是类似,但规范化的临床药师培训还很遥远,现阶段适宜的解决方法是设立长学制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是基础,办好本科教育才能尝试研究生教育,大多数的院校不具备办学条件。

综上所述,现阶段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医疗单位的需求,在发展中改进是必然的。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虽然现行的医疗政策、制度限制了临床药师队伍大规模扩张,但仍然需要补充新生力量、储备专业人才,希望各位同行齐心协力推动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须脚踏实地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育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19-02

教育学课程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标志性课程,在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学课程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对于高等院校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专业的特殊性质,以及学生文化课基础的薄弱,使得他们对于基础理论的学习比较困难,并且缺乏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立足于教育学课程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来改善这一状况。

一、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在法学和医学院的教学中开始运用,并且成为商业、医学和管理学领域职业培训的基本模式,特别是在mBa的教学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案例教学才逐渐被引入到教育学的课程教学之中,尤其是师资培训领域。我国对案例教学的运用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虽经过多年推广,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还处在萌芽状态,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案例教学的作用和益处。

(一)案例教学是学生获得教育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案例教学消解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改变了教育学课堂教学一贯的封闭教学模式,强调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事件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学习,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和研讨。这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与交流的课堂学习模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能够使他们更深入地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是沟通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方式

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到理论的讲授模式,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获得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因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所获得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这种经过分析与讨论的内化知识将有助于学生运用到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三)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式

案例教学中所呈现的案例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没有教师的绝对权威,它只是通过一种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论,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而且,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分享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还要能够与他人形成合作小组,倾听他人的思想和观点,并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对话,从而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从实践中选取具有两难、可供思辨且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案例,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并运用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间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设计案例,创设情境

案例教学能否有效实施,首先取决于案例的设计与选择。教育案例的引入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其中教师可以以两种形式导入教育案例:一是来自于课堂中的真实教学情境;二是来自于对教育教学中真实事件的加工和处理。这些案例可以是我们日常教学实践中的事例,也可以在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寻找。学生引入案例与教师有很大不同,他们基于受教育者的角度,可以将自己真实的受教育经验引入课堂。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并讲出自己以往的感受,尽量使学生回忆的内容贴近课堂教学要求。总之,一个好的教育案例既要来源于教育实践、符合教育实际,又要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充满矛盾和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议。

(二)呈现案例,组织讨论

教育案例设计好之后,就需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给学生呈现案例。案例的呈现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一是可以在教师讲解课程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后呈现案例进行分析;二是可以先向学生呈现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所学内容的复习,继而引出新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新课程内容的讲授。教师要首先利用案例把学生带入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和发起者,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明确的具有可争辩性的事实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最后各小组要形成自己的讨论意见并进行汇报发言,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时,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案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必须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此,在案例讨论时要求教师创造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可根据学生的讨论作出适时的反馈和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案例中所蕴含的教育学理论知识,但要避免成为讨论的主宰者。

(三)教师总结,提升理论

案例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素养,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而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往往仅停留在表面的分析上,还不能真正运用有关的教育基本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归纳,也就不可能建构起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体系,更谈不上对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因而教师的归纳总结就成为学生讨论之后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简明的语句或直观的图表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案例中所蕴含的教育学知识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讨论中所获得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提升与内化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四)案例评价,拓展理解

评价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根据教育学理论综合分析教育案例,并对其做出评价,而后形成分析报告。案例评价强调的是结合教学现场理解教育学知识及其存在的意义,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已有教育知识及教育原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关键是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清晰地意识到对案例评价本身并没有标准的答案,这也体现着教育学中倡导的“教无定法”。尊重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原理进行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才是此环节的重点。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教育学课程应用中所产生的优势,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案例教学在教育学课程中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理论知识,缩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差距,案例教学不能替论教学,它们两者之间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因而,我们要将案例教学和理论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忌将二者割裂开来。

(二)精心选择与设计高质量的教育案例

案例教学运用的前提就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既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根本特征,也是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案例应该是当代教育教学的完整故事,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启发学生的兴趣,蕴含着一般的教育理论与技术,能够引起争论并具有多种选择方案。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教学素养的提高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教师要改变过去知识的宣讲者和真理代言人的角色,由原来课堂教学的控制者与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其次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要了解案例产生的背景,熟悉案例中所蕴含的各种问题及相关的理论原理,并能提出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还要以包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并给予及时地总结和评价。

(四)学生角色的转变与学习观念的更新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把自己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被动听讲的习惯,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案例教学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做一个学习的主动者,乐于参与,勤于探究;其次,做一个合作者,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能够与小组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学习;最后,要做一个倾听者,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能够对不同于自己的意见进行分析和思考,学习从他人那里获得知识。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枯燥的状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给予学生极大的活跃空间,更适合于艺体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雷晓云.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8).

[3]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J].教育探索,2006,(3).

[4]索桂芳.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5]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收稿日期:2013-09-15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1)有助于创设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课堂氛围,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3)有助于加强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其合作学习能力。(4)有助于学生对心理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运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步骤。(1)选择教学案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难度适中的教学案例。(2)组织引导案例讨论。教师要设计组织好教学,组建讨论小组,创设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课堂氛围,呈现案例,组织讨论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3)总结、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案例讨论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也要及时总结在案例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步骤

(一)课前准备工作。(1)确定案例类型。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并根据大学生发展需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为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学习心理、人际关系问题、恋爱心理、性心理与性健康教育、择业心理、挫折的承受与应对、常见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心理危机干预等10个章节,在每个章节中,精选和制作3-4则案例。(2)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通常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包涵一个主要心理问题,这个主要心理问题又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其解决的方法有心理学原理依据且多种多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既可选择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涵心理学知识的经典事件,也可选择校内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典型例子。(3)设计与组织教学。第一,选择讨论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采用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比较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有关学习材料,自己去发现心理知识,获得原理和问题解决方案。第二,选择适当的教学传媒。结合教学目标、案例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表、文字材料等形式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力求吸引学生并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我要说”的冲动。(4)组建讨论小组。一个班级一般组建5-6个讨论小组,小组规模应控制在10人以内,一般以5-7人为宜。在组建小组时,要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等,成员间要合理搭配,避免过于沉闷或过于活跃。还要确保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小组领导者可记录并总结好小组成员的观点,为小组在班级中讨论发言做充分准备。(5)熟悉教学案例。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研究案例,既要了解案例的基本情况,还要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这些问题既要难度适中,还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知识紧密联系,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参考文献、为学生可能提出超出案例范围的问题做好预案。另一方面,学生要做好个人准备,教师至少提前一周将案例及相关问题和参考文献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讨论材料。

(二)课堂实施步骤。(1)呈现教学案例。按照选择的教学传媒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重温教学案例内容,加深对案例的认识,尽快使学生进入到案例情境中,激发讨论的冲动。教师也可根据讨论问题的多少、主次程度或难以程度采取呈现案例、讨论、再呈现案例再讨论的步骤进行,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讨论疑难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小组领导者发言、小组成员补充发言,或小组领导者主持、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等多种方式,讨论对案例的看法,如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其中的心理学知识是什么等。在讨论中,每个人和每个小组都会对案例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这样就会形成许多问题,这就是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区别出案例中的疑难问题。(3)讨论解决方案及其实施。在对疑难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会形成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淘汰一些不合适的方案。确定方案后需要讨论什么时候实施计划,如何付诸行动等。(4)总结、评价与反馈。第一,教师要分析、总结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使学生明确重点。第二,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加以拓展。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师要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赏识表扬为主,并指出努力方向。第五,教师要要求学生也要及时总结自己在案例讨论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次的讨论调整好努力方向。

三、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学生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二)案例的选择。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一要应尽量选取5年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这个事件既要反映大学生将来可能要面临的心理问题,且具有代表性。第二,案例的答案应具有开放性。第三,案例的难度适中。

(三)案例应用后的反馈。教师课后要及时反思,一要反思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案例是否合适,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等。二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信息。三要反思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

(四)班级规模。由于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组织工作量大、学生参与度要求高,故授课班级的人数不宜过多,最好控制在四十人以内。

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篇4

教育学学科自引入我国以来身负着三重使命,即:教师素养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学科自身建设。从指导实践到发展理论,教育学似乎无所不包。这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使教育学始终摇摆在实践与理论之间,结果实践也没有指导好,理论也没有建设好,教育学“沦落”为三流学科。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教材出现之前,探究新的教育学教学模式不仅是解决教育学困境的可行之路,也是学科增长的突破口。因为几乎所有教育学名著,如《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无不以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内核来构建自己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案例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法息息相关,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景性、实践性,它能使教育理论进入“现场”、走向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同时又把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向理论转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另外,案例教学也使教师在教学中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而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以案例教学法为教学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方法。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在内的一种案例教学程式。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建构

案例教学模式的建构要求教师首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即从原来的课堂领导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讨论的合作伙伴;其次,教师的案例教学过程既要基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要使学生从教育实践活动和事件的“旁观者”转变为教育实践活动和事件的“当事者”。因此,案例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为内核,以问题为线索。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引申贯穿于案例教学的各个步骤。和其他教学模式一样,案例教学模式也主要有三大教学步骤。第一步骤:收集资料,整理编写案例;第二步骤:点明主题,熟悉案例情节,实施案例教学;第三步骤:案例教学总结,保持教学前后的一致性。其中案例的编写和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模式的主体步骤,搞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案例教学过程主要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很大的关系。

1.案例的选编

案例的选编工作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教师必须明确什么是教育案例,什么样的事件或情节能作为教育案例,这牵涉到案例的标准问题。贝内特(Bennett)在对哈佛工商学院学生及老师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完整的情节、有趣的论题、新近发生的事件、移情效应、可引述的材料、可选的解决方案等。舒尔曼(Shuloman)则提出:“称某事是一个案例是在做一个声明,即它是某类事的一个案例或者是一个大的群体的一个例子。”他将案例知识定义为:“特殊的很好的用资料证明的详尽叙述的事件,而案例本身是事件或事件结果的报告,案例代表的知识使得他们成为案例,案例和理论永远连在一起。”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认为:好的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是“教学情景故事”或“典型事件”。可见,选编的案例应该具备典型性、知识性、现时性、问题性等特点。此外,编选的案例中应该有矛盾冲突,并且解决冲突的方案具有可选性和开放性。同一个案例不能既描述角色冲突又提供解决方案,追求完满结局。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描述清楚主要事件、人物以及人物在事件中面临的冲突即可,以此来引出更多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其次,教师必须明确为什么选择某个教育事件作为某章节的教学案例,这涉及到教学目标和预设的教学效果问题,同时还影响到案例教学中讨论的程序。因此,在选编或修改的过程中需注意案例的价值取向。

第三,因为教育学是公共课程,教师不可能像要求专业课程那样要求学生对案例作课前的充分准备,学生也很少做得到。因此,案例选编还必须突出简约性、直观性,必要时可以选择视频类教育事件作为案例,使学生进入直观的案例“现场”,“参与”事件其中,提出解决方案,这样较符合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同时要注意案例编选的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和问题,理解教育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替代性地建构教育教学的缄默知识。

2.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过程就是根据所编选的案例,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对教育案例进行的介绍、分析、讨论、总结等环节实施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模式在认识论上遵循着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的认识路线,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综合运用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大步骤:

(1)介绍主题,熟悉案例。一般而言,案例教学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前,首先应该介绍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背景,进而自然地转入案例发生的背景,再陈述或演示案例的具体内容,效果才明显。因为这样做,学生才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相应的教育理论置于案例情节中加以理解,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教育学案例教学应避免让教师一走进教室就陈述或演示案例内容。因为任何案例都不可能完全与某一特定的理论相吻合,就是同一个案例,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运用也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直接陈述或演示案例将不利于学生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和冲突,而后的讨论和分析也可能失去教学的意义,更谈不上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了。

(2)分析讨论,引导深思。熟悉案例后,可以从两种途径开展分析讨论。一是教师不再做任何提示,直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找出问题和冲突,并从不同的立场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二是教师先作问题性的提示,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暗示思考方向,再进入讨论。对于前一种讨论方法,由于学生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大多数时候效果不佳,而且不利于教师控制课堂,因此一般采用后一种分析路径。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虽然倡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发挥主体精神,但并不是自由讨论会,它有而且必须有明确的讨论主题和大体上的分析方向。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案例层层深入地分析,并允许学生提出新的分析思路。

(3)概括总结,提升认识。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因此必须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形成的经验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次,即从解决问题的经验上升到指导实践的理论。这是案例教学的又一关键环节,如果缺失这一环节,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只能停留在经验认识的水平上。这样既不能实现教育学的教学目标,也达不到指导实践的最终目的,因为经验知识因其与特定的实践事件相联系,如果不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其可迁移性就比较弱,这是与教育学的学科目的相违背的。

(4)举一反三,联系实际。教育学案例教学的过程遵循着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其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知识,更在于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因此在完成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后,还应该要求学生继续寻找与所分析的案例情景类似的教育案例,归纳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在相同的理论基础上寻找不同的应对方案。这是知识应用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则要反思整理自己的方案,思考为什么在那样的情景下会提出那样的方案,这些方案能和科学的教育学理论相吻合么?教育学上相关的某些理论是正确的么?提出的问题方案可以成为教育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么?方案的可迁移性大么?随着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学生替代性地形成教学缄默知识,应对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3.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环节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案例总结意味着反思整理通过本次案例讨论获得了哪些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和对应章节的教育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借此形成自己的缄默知识;对于教师而言,要思考本次案例讨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是否恰当处理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这是其一;其二,教师还要思考本次案例是否是最好的案例,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案例?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方面得到了哪些启示,案例还存在哪些不足,怎样进一步补充完善,以便为下一次案例教学提供借鉴。

三、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明显具有情景性、问题性、主体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案例教学,尤其是视频案例教学,通过将教育实践的情景直接展现给学生,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讨论,通过相互之间的争议和协商,从不同的立场分析问题和提出最佳解决方案,积累了替代性“实践”经验。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结合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就能将课堂上的经验性认识转换成自我缄默知识,这是案例教学追求的最佳效果。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如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使得案例教学具有不可控制性,那么教师该怎样有效地控制课堂,怎样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主题思考分析问题就很关键,而这个度往往很难把握。如果教师引导不恰当,学生的思路可能出现偏差,讨论就可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由于教育学的公共课程“身份”,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明显没有专业课那么高,所以要求学生课前熟悉案例内容很难做到,这是教育学案例教学不同于工商管理等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之处。其次,案例教学方法不是案例教学模式的唯一方法,教师必须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共同完成全部教学计划,长期运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方法同样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感。另外,教师是否具有不少于三年以上的教龄也很关键,因为必要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应急能力也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德]赫尔巴特,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美]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郑金洲.认识案例[J].上海教科研.2001(2).

[5]季诚均.高师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方法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8(7).

[6]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篇5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案例教学(Case-studymethod)起源于范例教学模式,属于乔伊斯和韦尔(Joyce&well)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概念。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描述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和心智,从而完善所学知识结构,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倡导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1.利用真实案例情境,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接受式的理论讲解模式,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抑制。案例教学法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论文,课堂互动应该是多维度的,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设计和组织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反思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案例材料可以是文字或音像,甚至是真人示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合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真实、具体的案例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些生动的案例材料,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2.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模式,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它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免费论文。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Bruner)的知识构造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学生分析范例”和“学生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法》是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增强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能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评价和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并能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科学地进行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英语教学法》课程应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对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理解,致力于提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素养。

1.在教法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化

《英语教学法》课程本身依托于实践研究成果,如果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单纯拘泥于教法理论的讲授,即便教师把教法理论讲授得很深入、全面,活生生的教法也容易变成干巴巴的教条。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固定的教材,其基本理论框架大体相同,理论性过强,有效的教学法太少,操作性低。案例教学模式注重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反思教育论文,促使他们将自己的专业意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实现教学理念的自主构建。应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过程中,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掌握教法理论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体现《英语教学法》“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学科特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法》实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教师的教学目标。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反思及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不断发展的介于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既强调理论又重视实践,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进而达成实践经验的形式化、理论化。然而,《英语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教学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机械地灌输教法理论,缺乏情景设置与活动安排,学生没有积极性,被动地参与回答,师生间的互动单一,学生对教法理论的理解浮于表面。wallace主张通过“反思模式”中的语言发展、知识学习、实践、反思等阶段实现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从根本上突出了知识学习和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中,对教学具体情境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展反思能力,进?促进感性经验向理性知识转变。学生完成对案例的理论分析之后,需要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该理论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综合加工各种信息,在大脑中构建教学理论框架,形成创新型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所以,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停留在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而是ü探索、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Α?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案例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案例背后的教学理论、原则,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切实地提高教学能力。在《英语教学法》课上,教师呈现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来学习新的概念。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1.课前精选案例,设计教学过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所需要的案例,而且要确保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很典型,有代表性,反映一定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情境,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法教师还需要搜集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教育论文,设计适合讨论的问题及相应的拓展练习。另外,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选取能够反映当下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优秀教学案例,便于学生感受实际教学情境,了解教学的前沿动态。例如,在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之前,教师课前可准备一堂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示范课及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讨论的问题及探究问题的方法等。

2.课堂呈现案例,提供探究方法

在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案例的背景信息,然后让学生阅读或是观看案例材料。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或示范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的某种体会和感悟进行思考、分析、争辩和决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甄别各种信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层层推进,挖掘出现象背后的理论原则免费论文。由于选取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蕴含许多问题,教师必须指定某一具体问题,要求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形作有针对性的分析,探寻特定案例背后所隐含的各种背景因素。所以,教学法教师要具备分析案例的能力,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理论呈现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和案例情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指导学生将获得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3.小组讨论案例,探究教法理论

案例教学本质是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个体如何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巩固理论知识。小组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组织和引导小组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执教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实际的教学处境,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案例讨论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用观察、倾听、交流、决定以多种方式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在小组报告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点评各组案例讨论的成果,总结案例蕴含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申教法理论的要点与适用性,并安排课后教学实践任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类似的教学情境下教育论文,运用何种教法理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等。

4.小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指导教学实践,又能在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了能够深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首先根据案例设计教学计划,然后合作演练,最后对自身、对同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指导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创新运用所学教法理论,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在案例演练过程中的表现作出适当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与实践,能够内化所学教法知识,形成教学理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独立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带动英语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当然,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定因素,这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对案例教学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于连江,张作功,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6).

[3]刑志,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貉ПJ].2007(4).

[4]雷彩,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6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篇6

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辅以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eBm并不是否定经验医学,eBm是在重视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临床研究证据。对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eBm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寻最新、最佳证据;对研究证据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具体病例的个体情况,制定诊断、治疗决策,指导临床实践;密切观察和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对已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后效评价。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灌输,eBm教育则重在能力培养,即教会学习,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求索者,充分发挥其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循证医学的意义

2.1顺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eBm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eBm最早就是指循证临床实践,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临床医疗实践已成为历史,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现代eBm模式转变是必然趋势。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1999年)中规定,医学生毕业后应能够运用eBm的原理进行医学实践,完善诊治方法。2008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将eBm列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并将“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作为医学本科生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之一[3]。

2.2满足循证医疗实践的需要

循证医疗实践需要临床医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能全面检索已有文献,并严格分析文献的研究结果,结合个人经验和病人愿望,最终作出正确临床决策。eBm教育可缩短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关于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探讨王琰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吉林132013摘要比较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的不同,分析循证医学的意义,就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教育;本科生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为循证医疗实践的开展培养后备人才。

3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

3.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本科生建立eBm开创性的思维理念,掌握医学实践中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应用eBm知识和方法解决医学实践中面临问题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认同怀疑态度和客观精神,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2课程时间安排

加拿大mcmaster大学[4]在1998年系统评价了1966~1995年所有关于批判性评估技巧学习方面的文章后指出:本科生阶段的学生进行eBm教育效果不错,在住院医生实习期间学习效果较差,应在医学教育不同阶段对临床医学生进行eBm教育。

3.2.1对新入校的临床医学生,应尽早开设此课程,介绍eBm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eBm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双重性,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前人的实践经验,为避免可能形成的不良观念和行为模式,规范医学生的职业行为打下基础。

3.2.2临床前期的医学生,应教会他们必备的开展循证医疗实践的基本技能,包括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医学科学进展,及时有效地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如何利用医学研究方法如临床流行病学、meta分析等,正确阅读和评价医学文献;注重医学生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3.2.3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讲课、查房、专科病例讨论及大查房是医学实习生接受临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多数仍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方式,可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基本方法为:由主管病人的医师报告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形成结论的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准备及讨论,以及对问题认识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引导、交流互动、评估和概括总结。学生的学习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而自主学习,是有计划、有目标、进行独立的研究和自我激励的开放式学习,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结论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钻研的基础上,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协作,师生共同探讨的交互式学习,对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对知识掌握清晰牢固。

3.3课程教材选取

教材的选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2001年由王家良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年由李幼平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循证医学》教材,是我国最早出版的eBm教材,它们对我国高校eBm教育教学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不同阶段,选用博采众长,自成体系、充分吸纳学科前沿动态及相关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选用教材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材。

3.4课程教学方法

3.4.1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原则。案例教学以针对性、模真性、典型性、完整性、问题性和开放性具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做出自己对医疗实践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法;分析设计

abstract:thisarticleonthecaseteachingmethodinsoftwareengineeringmadeapreliminarydiscussion,atthesametime,wearebrieflyintroducedinsoftwareengineeringtotrythecaseinsomeoftheteachingexperience.

Keywords:softwareengineering;caseteachingmethod;Designanalysis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化,正在运行使用着的计算机软件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急剧膨胀,而且现代软件的规模往往十分庞大,所以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软件工程,日益显示其重要地位。然而学习者一般不好理解软件工程的实践性,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软件开发过程中去。如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呢?我们认为在软件工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发将会弥补这一缺憾。

案例教学法以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为主线,通过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案例,掌握原理和方法,实行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启发式教学,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它更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可实施的途径。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

有鉴于此,本文试对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教育同行和广大学习者有所启发和借鉴。

2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可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是美国当今教育行业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我国正在慢慢推广开来。191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先使用案例教学,开创了案例教学的先河。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方法等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它能立即被用到类似教学实践情境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教学问题。所以从美国教育家舒尔1986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年会重要演讲中发出要发展关于教学的案例知识的呼吁,时至今日,在众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领域中都能发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3软件工程案例的选择

概括而言,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便没有有效的案例教学,所以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中至关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目的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案例应该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教材中某一重点或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利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所以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来。如果脱离这两个中心,即使案例再生动,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2)真实性。案例一定是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是常见又复杂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需要蕴涵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多种解决的途径。问题越诱人深入,越能够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越好。

(4)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思考。

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它强调使用生存周期方法学和各种结构分析及结构设计技术,所以软件工程案例即是选择一些典型的软件开发系统,介绍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

我们根据讲解软件工程课的具体体会和开发软件的实际经验,撰写了五个案例,开发了《软件工程案例分析》网络课件,详细介绍五个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互动的方式讲述了用软件工程的方法是如何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同时在系统开发的每个过程中提出大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案例选择了房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机票预定系统、计算机储蓄系统四个应用软件系统,同时为了提高学习者理解开发软件的难度,特别介绍L-SimpLe语言编译系统。采用传统的生命周期方法学,从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到详细设计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系统中五个案例涉及到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几个领域:房产管理、财务管理、计算机储蓄、机票预定,还有计算机的语言编译系统。案例既具有典型性,同时又具有真实性。我们选择四个应用软件和一个系统软件,一方面考虑到目前软件市场涉及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另一方面考虑到软件工程学习者中大部分为计算机专业,对于系统软件也有一定爱好,对于将来开发系统软件作一个铺垫。

4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的需要具备三个主要环节:

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

我们尝试的软件工程案例教学中同样采用了这三个阶段:

转贴于

(1)阅读案例,个人分析

学生首先对具体案例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的了解,认真阅读案例,并且要有个人的研究与分析,用软件工程的传统途径—生命周期方法学作为理论指导,熟悉软件开发过程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其次,学生需要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自居案例中的教师角色,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及对策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其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合理解决手段。注意区分基本性问题和现时性问题。基本性问题即抽象或一般的问题,常与事实背后的概念、原理、规则等有关,需要通过对案例中所包括的信息进行解释、分析、演绎、推理和抽象以得到概括化的结论。现时性问题即案例中教师所面对的特殊决定、疑难问题等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得到解决的那些问题,需将自己已有的知识或过去形成的经验与案例展示的背景材料、内外部因素等整合起来进行综合评判来提出多种经得起别人反驳的见解、对策以及方案。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质上是一种概念或想法的交流。围绕案例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讨论,辩论和争论。每个学生可以自由的抒发己见,相互启迪,互相借鉴,重点是想法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简要介绍自己对软件开发所做的分析设计,并提出自己对该软件开发流程的看法,供大家讨论与切磋,可以按照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课堂发言,进行全体学生的交流。本阶段要讨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小组讨论没有达成共识的问题;2、按照教学目标,有意引导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法各阶段所做的具体工作以及进行相关工作的必要性。

为了使分组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事实、观点外,还要谙知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等知识,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这要求教师认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希望课堂上发生些什么?如何引导这些情况的发生?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安排?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是先得结论再分析,还是相反?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测。教师还要依据课程目标、案例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具体安排重点分析以下方面的内容:案例中反映的那些重要论题、案例中易得出两可结论的那些材料、案例中反映的情况发生的根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案例中所反映的而学生可能设想不到的情况等。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3)总结归纳,消化提升

总结归纳是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要对每个案例写出学习报告。该报告中包含学生在阅读案例中所得到的具体收获;通过分析与设计软件,提出自己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理论上软件工程概念和案例中的实际是否一一相对应;以及对软件工程仍然存在的困惑。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真正作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案例教学中,师生都要注意角色转换,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将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做一名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学生只有真正地深入案例、体验角色,才会有案例情境的“再现”,案例教学的价值才能被体现。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可充当监督员,激励启发学生,监督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可充当示范员,向学生演示、讲解、分析案例中的事实、图表、材料等;可充当主人翁,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在实施中起主导作用;可作仲裁,解决各种争端;可充当交警,使讨论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等等。

5结束语

传统的“黑板教育学”越来越受到冷落,案例教学已经提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上来。华东师范法学教育系郑金洲曾指出,案例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以教学内容的变革为前提条件的,正是有了形形色色的案例,才使案例教学成为可能;案例教学也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教授法,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先前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意义。

笔者从事软件工程的教学工作,在软件工程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尝试,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软件工程案例教学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比如在案例中如何体现软件的测试阶段,它需要具体的环境来实现;如何在案例中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软件的维护过程等等问题,都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使案例教学在软件工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李为民,.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哈佛大学商学院琳达教授对新教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忠告》.北京: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1

[3]Stein,m.K.,Smith,m.S.,Henningsen,m.a.,Silver,e.a.(2000),implementingStandards\|Basedmathematicsinstruction,newYork:teacherCollegepress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篇8

我军现职干部的继续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属于我军任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部队任职岗位的要求和学员的个体需求,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组织实施。现职干部的学习目的明确,通常以及时、有用为取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这一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必然成为对现职干部开展继续教育的一种主要方法,更是我军任职教育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载体。高水平的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案例是否能够反映部队实际、紧贴学员的任职岗位,是否能够在学员的实际工作中碰得上、用得着,决定了其在课堂上的欢迎程度,更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如何编写出针对性强、实用性好、共鸣度高的教学案例,更好的服务于我军的现职干部继续教育工作,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案例编写的基本程序

(一)案例编写目的

明确案例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案例的针对性,体现特定的干部培训任务的内在逻辑,更好的达成现职干部继续教育的目标。案例编写的目的不明确,案例的质量就无法获得保证,也无法加以衡量。

(二)案例素材收集

案例素材是与培训内容一致的生动、真实的事件。用杜撰的故事开展案例教学,是没有应用价值的,案例必须来自真实生活。

(三)开展案例研究

在掌握案例素材,动手编写案例时,必须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围绕案例所涉及的领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对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有准确的把握。二是尽量全面搜集与案例相关的各种信息,在充分利用图书、报刊、网络等工具进行信息检索的同时,进行实地调研,尽可能的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各种影响。

(四)撰写案例正文

案例正文是一个或一系列完整的故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其主要的活动和结果。案例都必须要点明案例主题,并围绕案例主题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并巧妙激活案例矛盾点,这是案例撰写的核心,要贯穿案例全过程。

(五)提出讨论问题

紧随案例正文提出讨论问题。讨论问题切忌大而笼统,要尽可能的具体细致,其目的是引导学员对案例正文进行剥丝抽茧、层层递进的分析和思考,切忌脱离案例进行提问。

(六)编写辅助资料

辅助资料的用途是帮助学员理解案例,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分析案例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二是与案例相关的学员分析案例是必需的。辅助资料可多可少,都是为了帮助学员了解案例中主人公的活动空间及处理问题的条件,从而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人物进行的特定活动有更好的了解和理解,分析案例时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七)编写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

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点明案例研究主题。二是对使用本教学案例进行教学的课程实施计划提出建议,即对课程所需要的总时间、其中学员研讨的时间和形式、案例分析交流的时间和形式、教师的活动时间和内容等作出建议,包括建议教师如何提第一个问题;提问的顺序;如何应对学员随时提出的预期外的问题,确保讨论始终不脱离预期的方向;如何使用黑板及多媒体设施等教具;必要时对案例的真实结果准备一份附录,在课后发给大家供课后对照反思自己的决策方案设计,巩固学习成果,提高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但务必向学员强调,这并不是标准答案,仅仅是可供参考的一种选择。三是对本教学案例在什么样的培训层次、针对什么样的培训对象使用效果最好做出说明。四是列出本教学案例所涉及的主要相关理论观点。五是给出可用于案例分析的理论框架或理论分析工具。六是列出建议学员阅读的参考资料和书目。教学案例使用说明书是供案例教学主持教师使用的,不需要发给学员。

三、教学案例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教学案例的编写必须面向实际、从实际出发,是真实的、从实际工作中来的。

(二)紧密性原则

教学案例的编写,一方面要符合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紧贴学员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编写案例,突出教学案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典型性原则

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编写的案例能很好地代表教员所讲授的一类问题,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典型问题,启发学员创造性思维,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性原则

教学案例编写必须要有创新性,不能限制得太多太死,只要求把案例材料以直观、生动的方法提供给学员,案例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全面、完整。这样的案例让学员去分析讨论,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员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积极地发现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四、教学案例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主题的选定

为了保证教学案例的研究价值和学习价值,现职干部继续教育中所使用的教学案例应是真实可信的,每个案例描述的都是部队工作实践中会遇到的真实问题。一个案例要突出一个主题、一个主线。现职干部继续教育中的教学案例选题要充分体现其各项工作实践活动的客观需求,做到贴近现实、贴近部队、着眼发展、有的放矢。

(二)素材的采集

案例素材需要充分利用任职教育院校教员到部队参观、代职、调研、参训参演等多种方式,深入部队管理一线进行收集。在案例素材收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收集与部队工作直接相关、参训学员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二是收集在部队保障、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三是收集部队在当前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对参训学员的吸引力,紧贴军事斗争准备、紧贴部队工作实际、紧贴任职岗位需要,真正拉近课堂与战场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员的共鸣。

(三)正文的编写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篇9

关键词: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3)02-0076-02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要培养中学生的法制观念。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是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思想品德课堂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了我国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高低,关系到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公民,关系到未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能否顺利实现。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法律常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以致造成当前社会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仍然经常发生;在学校内,也经常发生学生违法乱纪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并未收到十分好的效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我在近几年的法律常识部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案例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内涵

1.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融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思想品德课法律常识部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指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进行法律常识教学时,有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精心设计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激情,通过教师质疑,学生思考,师生互动,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升法律意识,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2.案例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紧扣教学目的和主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组织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对典型案例的讨论和问题解决,调动学生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人生体验,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剖析和透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领会某些伦理观念及道德两难问题,掌握某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达成思维的某些技能和习惯,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案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体合作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从而真正增强当代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二法制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法的区别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认为:运用案例教学不就是针对法律条文举个例子么。说白了不就是举例教学么。其实,这是没有真正分辨清楚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区别。下面我就它们二者之间的区别分析一下。

1.案例在二者中运用的地位不同。

在案例教学法中,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案例进行。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所展示的案例。在举例教学中,案例处于一种次要地位,是对某个问题的一种论证的辅助方法。

2.二者的作用不同。

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动学习的一种方法。举例教学法是老师讲课的一中手段,是突破难点的一种方法。

3.教学的方法不同。

案例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是通过互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形成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亲验性教学。举例教学主要是一种知识教学,是一种经验性教学。

三思想品德课中法律常识教育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

(1)确定教学目标和过程目标。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能对某一情境作出具体的决定,并能将其运用到有关的实际情境之中去;让学生作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学生要能体现出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愿望和能力。要确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时机与程度;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能够必须能够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2)撰写教学案例。

案例选择要能够尽量包含教材的概念和原理,要真实能全面地模拟现实情况。选取法律案例要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接受程度。对于比较凶残的视频资料或画面尽量不用或者模糊处理。

2.呈现案例。

课堂上案例的呈现要及时,呈现的形式有材料性的,也可以选择图片、图表和视频,也可以是一首歌曲。

3.组织案例讨论。

案例呈现以后,教师要展开对案例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如:这个案例的问题在哪儿?这个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多少有关的信息和数据;有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其他选择?决策的准则是什么?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对于案例分析要做全面的总结。

4.总结案例。

学生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总结,在总结时要重申重点,加强记忆。重新讲解并强调讨论不深入不深刻的问题,细致地分析分析中遗漏的问题。

总之,法律常识案例教学的运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无论是教学案例的选择,还是案例问题的设计,除了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同时还要适应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在难易程度上,案例所涉及的内容和问题应当恰当。过难,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就会流于形式,远离案例所要揭示的问题实质;过易,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在案例呈现形式上要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案例的描述过于理论化会失去案例本身的吸引力,而描述过于具体通俗、缺乏理论背景,则会使案例变成单纯的“故事”,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案例教学给自己带来的进步,尝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曹长德.《教育学案例教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唐林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案例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法

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具备从事现代幼儿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实际教育工作能力,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这就要求在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系统化理论知识素养的培养,又要注重其实践能力的训练。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教学目的要求,我认为在教学环节引入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创新方法。本文将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课程论》为例,分析案例教学在该门课程中的实施与运用。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及意义分析

1.案例教学的涵义

“案例”,英文单词为“case”,汉语中可译为“个案”、“实例”。现代大学建立后最早有系统地应用案例教学的学校,首推哈佛法学院。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新任院长蓝德尔(C.C.Langdell)Kima11(1995)首倡案例教学法。1890年案例教学法扩展到其他大学法学院,后又延伸到医学教育领域。1984年“世界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应用学会”成立,案例教学法大量且广泛地为许多专业教育所应用,更受到以“教学”为专业的师资培育领域高度的重视和应用。所谓“案例”,是对真实事件的叙述,这项叙述包含了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困境或问题,以作为分析、讨论、做决定、问题解决等的基础。①

对于案例教学的概念,中外学者众说纷纭。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协会主席JohnBoehrer教授说:“案例教学是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的过程。”我国学者郑金洲在《案例教学指南》中的定义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台湾学者张民杰认为,案例教学有三个要点,分别是:“强调借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强调师生互动及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教学过程”;“强调与教学主题相关概念或理论的了解及高层次能力的培养等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在《幼儿园课程论》的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就是以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相关的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不断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幼儿园课程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既具有宏观性和较强的理论性,要从理论上阐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实施与评价,又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具体性,要具体分析不同类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设计与组织原则,指出教师应采取的科学的指导策略与方法。可以说,它既要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原理具体化,又要对学前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进行统筹和综合。学习这样的一门课程,对于我校二年级学生来说,会面临着诸多困难。而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首先,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均是真实的教育事件,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案例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再次,案例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例如,在学习“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这一内容时,我首先呈现了一个中班教学活动“地球上有什么”的活动目标和一些幼儿教师对此活动目标的认识看法。接着提出问题: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确立幼儿园课程目标?怎样表述课程目标?随后,让学生结合案例进行全班讨论。这时学生面对着案例问题的挑战,需要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在案例的讨论学习时,学生可听到其他同学及教师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有助于培养接纳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态度;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也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相长。最后,案例教学能增进师生的关系和互动,增强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实际教育教学情境的感受。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程序

在《幼儿园课程论》的教学中,我尝试用下面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

1.选编案例

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选择或编写案例,这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以幼儿园、日常生活、新闻、杂志、报刊等为来源,进行案例的选择和设计。选择或编写的案例应尽可能符合这些要求:案例选择要贴切相关的课程与教学要求;案例的长短要配合教学时间;案例的叙述要清楚明确,有连贯性和整体性;案例要有真实情境和必须面对而难以处理的困境,这样才能够给予学生挑战,并使案例成为班级讨论的重点。

2.熟悉案例

教师要对教学案例本身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和了解,要对案例各项内容了若指掌,并且在教学前阅读许多与案例主题相关的文献。例如,在学习“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时,我选择了原教材上的案例:小雪希望加入“过家家”的游戏,但被拒绝。一个小男孩以送“煤气工人”的身份顺利加入游戏,经过教师的启发,小雪以送生日礼物的“朋友”的身份加入游戏。针对这个案例,教师首先要了解案例事实,记住案例内容的各项细节,如“小雪第一次是怎样请求希望加入游戏的?小朋友怎样拒绝的?小男孩扮演什么角色得以顺利加入游戏?教师是怎样引导小雪的?”其次要准备研究议题,教师要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和掌握了怎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这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对于幼儿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还可以组织哪些活动来帮助发展其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和基本行为?”

3.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时间的设计、案例实施方式的设计、讨论方式的设计(例如:小组分组案例讨论、全班案例讨论等)、学生作业的设计(例如:案例分析报告、小组案例讨论报告、案例心得报告)等。教师还要构思案例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并预测学生可能的反应,思考如何给予回馈反应的问题。

4.实施教学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主要工作:(1)呈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多以口头描述、文字叙述、多媒体展示、真实情境表演等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感知使学生尽快进入特定的教育情境中。(2)确定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我认为,每种教学法都有其优缺点,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可以与其他教学法混合使用。根据《幼儿园课程论》的学科特点,我一般采用如下三种方式:方法一,先进行案例教学,刺激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有更好的思考,再把在案例讨论时的观点和主张与后来讲述的理论和原则做一一对照和比较;方法二,先用讲述法教学,再使用案例教学,即学生先了解相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后,再呈现案例,针对案例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或寻求问题解决;方法三,先用讲述法讲解一部分原理知识,随后使用一则案例,再讲述另一部分原理知识,施以案例教学,最后总结。(3)做好相应的课堂组织工作。例如,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分组案例讨论的实施程序和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同时在学生讨论时巡视,小组分组案例讨论之后,留短暂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对下一次讨论的改善建议和补救措施。

5.课后撰写分析报告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反思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总结相应的经验和教训。课后,教师会安排学生撰写分析报告,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报告再做相应指导。

三、案例教学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

1.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先要了解学生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当学生课堂反应不积极时,教师才能迅速找到原因,如,该学生是在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时感觉到不适当和不安全,还是因为不习惯于表达自我的想法,或是因为胆小,害怕在公众面前说话,等等。只有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才能找出方法帮助学生跨越各种困难的鸿沟,积极参与讨论。

2.教师是倾听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认真倾听和理解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教师还应利用一切方法促进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恰当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也可以重述学生已说过的话或说出所知道的事实和意见,使案例讨论顺利进行。但要注意,老师的重述旨在对讨论的议题做更清楚的阐述,而不是下定论,不应增加学生发言的内容,更不应对学生的观点提出同意与否的意见。

3.教师应该对教学不断反思

实施案例教学,会遭遇到许多的问题或困难,为了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促进专业性成长,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例如,我确实熟悉整个案例了吗?我是否已查阅并深入地思考过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我是否已经思考过所探讨议题的有关解决方案?我怎样做会更好些?我是否做错了什么?我应该怎样改正错误?……这些反思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最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4.师生间应是良好的合作交往关系

对案例教学而言,教师和学生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交往关系。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这时师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平等对话,这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可以说,师生的合作交往关系是关乎案例教学法结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我以案例教学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初步尝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素质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当然,在这样的教学尝试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如教师可能缺乏案例讨论的技巧和经验,难以应付开放和多元的讨论方式;学生人数众多,无法让多数人畅所欲言;学生没有充分准备,未能有效针对案例议题深入讨论,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注释:

①[台湾]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3.

参考文献:

[1][台湾]张杰民.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李艳岭.试论案例教学法[J].北京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