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网上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3:03

数控编程网上培训篇1

[关键词]pLC组态监控实验培训

中图分类号:U262

1.引言

目前,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因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稳定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现场,并成为工业控制的核心。对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和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也具有了广泛的市场。现阶段,基于pLC系统本身的编程培训很多,极少有培训将pLC系统和上位机监控系统综合在一起进行。而在工业现场,pLC系统一般是和上位机监控系统配合起来使用,实现对工业现场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控。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本文提出了基于西门子pLC和力控6.1组态监控软件的培训系统设计方案,对受训者进行完整的上下位机编程培训。

2.系统概况

2.1pLC介绍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7-200系列pLC,其可靠性高、指令集丰富、易扩展,应用领域涵盖所有与自动检测、控制有关的工业及民用领域,包括各种机械、电力设施、民用设施、环境保护设备等等。本培训系统采用的pLC为224Cn型CpU,它集成了14路输入、10路输出共24路数字量i/o点,16K字节程序和数据存储空间,6个独立的30kHz高速计数器,2路独立的20kHz高速脉冲输出,具有piD控制器。本系统还包括1个以太网模块,1个ai扩展模块,2个ao扩展模块,1个Do扩展模块,使系统增加控制点数并支持以太网通讯。

2.2组态监控软件力控6.1介绍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组态软件力控6.1,是对现场生产数据进行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力控6.1运行在普通pC上,即可配合下位机系统,实现远程数据的检测、控制、存储、报警输出等功能。力控监控组态软件基本的程序及组件包括:工程管理器、人机界面View、实时数据库DB、i/o驱动程序、控制策略生成器、各种数据服务及扩展组件,其中实时数据库是系统的核心。

2.3系统结构介绍本培训系统的结构,pLC与计算机之间有两种通讯方式,一是通过ppi/pC电缆,计算机和pLC的ppi口进行通讯;二是通过pLC配置的以太网模块Cp231,计算机和pLC进行以太网通讯。上位机系统由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组成。计算机上装有pLC的逻辑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4.0”和组态软件“力控6.1”。Step7microwin4.0负责对pLC的运行程序进行编辑。编辑好的程序下载进pLC的CpU,pLC即可运行。通过力控6.1监控pLC的运行状态,实现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存储。下位机系统由CpU、Cp231模块和i/o模块组成。通过i/o模块和CpU自带的i/o通道,pLC实时监控现场信号;通过以太网通讯模块Cp231,pLC以以太网的形式与计算机通讯。

3.系统硬件设计说明

3.1电源系统本系统采用2个独立的24V开关电源供电。电源1用于pLC系统供电,电源2用于继电器输出供电。交流220V经空气开关,接到开关电源的交流输入侧。开关电源1输出24V直流电接到pLC系统的直流24V输入端,pLC的直流24V输出接到i/o模块的24V输入端,为i/o模块供电。

3.2ai电路ai模块接线,现场电流/电压信号接到ai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接收电流信号a+和Ra端短接,接收正信号,a-接收负信号。对于电压信号,则Ra不用,a+接收正信号,a-接收负信号。选择不同的信号种类,需要选择模块的配置开关,选择开关表如表1。

3.3ao电路ao模块接线,当输出0――20ma电流信号时,i0、m0通过端子输出至现场,当输出-10V――10V电压信号时,V0、m0通过端子输出至现场。

3.4Di电路Di模块接线,外供24V电源的正端接到开关量的一个触点上,负端接到模块的公共负端,当开关量闭合,24V直流电压送至Di通道,pLC采集到1,开关量断开,采集到0。

3.5Do电路Do模块的接线,输出通道和公共端分别接到继电器线圈的正负输入端。当输出为0时,相应通道对公共端电压为0V,继电器线圈不通电,触点断开。当输出为1时,相应通道对公共端电压为24V,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闭合,由开关电源2供的24V直流电输出至端子,继而输出至现场。

4.基本实验设计

4.1整体思路根据硬件系统,实验课程设计由浅至深,以对受训者进行pLC及监控软件的编程培训。每一个实验,侧重点不同,涉及的系统功能不同,但遵循相同的设计原则,以使课程更易懂。

实验设计步骤如下:(1)根据pLC及监控软件的功能特点,设计实验目标,即当前实验所要实现的功能。(2)根据实验目标,编写标准程序,列出知识点。(3)根据实验目标和软件编写完整的实验步骤。(4)实验总结。

4.2以太网实验该实验利用以太网模块Cp231实现pLC与计算机监控软件力控6.1的远程通讯。实验目的是使受训者掌握pLC工作在以太网通讯模式下的上下位机的软硬件配置方法。

4.3数字量操作实验该实验是pLC系统对数字量信号的操作控制实验,使受训者掌握pLC的i/o模块与数字信号之间的接线方法、编写pLC程序实现对数字量信号的控制以及使用力控做简单组态。

4.4模拟量操作实验该实验基于模拟信号设计,完成对受训者模拟量操作的相应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模拟量操作的相关上下位机编程知识及使用力控做简单组态。

4.5综合实验介绍一般工业现场,既有模拟信号的监测、控制,又有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只有各种信号综合处理,才能实现现场参数的有效监控。该实验结合了数字及模拟信号的综合操作,应用了piD算法实现被控量的闭环控制,使受训者能够掌握piD控制的相关设置,加深对整个pLC及上位机系统的理解。

5.结束语

实践表明,该培训系统将pLC的培训和监控软件的培训组合起来,不仅能够完成数字量、模拟量和综合控制等实验功能,且系统接近于生产现场实际,便于反复实操练习,有效满足学员对于pLC、组态软件等自动化监控系统综合学习的要求。另外,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将来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等方式,构建更完善的仿真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S7-200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手册》,西门子有限公司,2006年。

数控编程网上培训篇2

关键词:DtS结构功能

中图分类号:tm7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047-01

1DtS的概念

随着电网安全性的要求,在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DtS概念,之后美国电研会组织讨论后推广使用。DtS(即调度员培训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产物,它为调度员提供一个和平时完全相同的操作平台,调度员可以在这个模拟平台上进行实时仿真,模拟现场操作和反事故演习,它不仅满足与主系统的同步实时性,又因其与主系统通过防火墙隔离,还可满足操作的安全性,作为先进的调度培训手段已逐步取代传统培训模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网省地调的调度员培训工作中。

2DtS的用途

主要用于电网调度员的培训,可以实现模拟现场操作和反事故演习,也可用于运方专业的潮流计算分析和断面控制等。

3DtS的设计原则[1]

(1)实用性:满足调度员实际工作需求,包括正常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

(2)真实性:提供真实的操作环境,而调度培训过程中调度员面对的只是仿真电网,电网状态的变化是通过模拟操作、电网相关计算及继电保护逻辑判别仿真而来的。

(3)先进性:先进的硬软件平台和先进的仿真技术。

4DtS的培训方式

主要分为教员机自学培训、调度员技能考核和反事故演习三种方式。

5DtS的结构[2-3]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电网仿真子系统:频率计算、动态潮流计算、继电保护及安自装置仿真等;

(2)SCaDa/emS仿真子系统:包括日常工作中所使的emS系统中的各项功能使用;

(3)教员监控子系统:包括教案编制、故障设置、学员操作监控和培训流程控制等。

教员机DtS系统中设备操作主要包含有参数检索、变位操作、故障设置、故障解除、继电护查询及设置、保护故障设置、保护二次回路故障、重合闸查询及设置、同期装置操作、旁路代路操作、综合令操作及定值保护查询、遥控遥调、出力调整等,这些操作均可通过设备菜单轻松实现。

教员机主要进行教案编制和反事故演习的故障设置,也可作学员自学培训使用。培训过程中教员机可以执行学员下达的各项指令。在教员机DtS系统上统计信息的操作信息表中监控到学员进行的一系列操作,还可以在事故情况表中对照故障点位置、保护动作逻辑及开关跳闸行为,掌控整个培训的流程,其间也可以根据学员的被演情况暂止、继续和插入事件。

培训结束后DtS系统可以将整个培训过程保存下来,还能通过快照演示实现对培训过程进行反演。教员可以根据培训的总体情况对学员进行考评打分。最后教员可以将所选的整个培训过程和打分结果生成一个培训报告,以文本的形式保存或打印归入培训档案中。

6DtS各模块关系[3-4]

DtS主要包括9大模块:动态频率/潮流模块、保护自动装置模块、画面响应监控模块、事件信息管理模块、数采仿真模块、快照评估模块、初始化模块,保护参数录入模块。

其中初始化模块和保护参数录入模块均属于非常驻模块进程,即它们都是在某一状态下只需要执行一次的模块,而潮流模块、保护自动装置模块、画面响应监控模块、事件信息管理模块、数采仿真模块都属于常驻模块进程,即它们都是在某一状态下要循环运行的模块进程。下图1DtS各子模块关系图。

以培训状态为例,调度员在培训时面对的是一个仿真电网,教员操作、学员操作指令都送到事件信息管理模块,然后对电网模型做出调整,动态频率模块和潮流模块对所下达的指令进行仿真,得到新的电网状态,这些状态信息送入数采仿真模块,经过处理(RtU、通道处理等),把量测数据送入学员控制中心模块,提供给调度员新的电网状态信息。

7结语

DtS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涉及到调度、运行方式、保护、自动化等各专业的紧密配合,DtS系统相比传统培训模式,培训方式更加灵活,系统平台贴近现场实际操作环境,可以模拟真实电网中各种类型故障,有效提高调度员的事故处置能力,适合在调度培训工作中长期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玉辉.地区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0.

[2]常尼亚,张金晔,郭建宏.地区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J].山西电力,2007,142(6):60-61.

数控编程网上培训篇3

关键词:数控车削;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学习情境;项目驱动;一体化

作者简介:韦富基(1958-),男,广西上思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电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3-0042-02

数控车削加工是以培养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程序编制、工艺设计、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针对企业数控加工岗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把数控编程、切削加工工艺等理论课和数控操作实训课分开,因两类课程的进度不同步,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目的,并出现重复传授知识点浪费课时,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偏离的问题,对此,必须实行教学改革,才能使教学适应生产,使毕业生被企业所接受。

一、课程改革思路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应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以企业机械数控车削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根据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复杂难易程度,从数控车削加工的简单应用开始,逐渐培养学生对数控车削加工的复杂应用,以零件生产工作过程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

(一)重构本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指导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选用与编写教材、进行教学以及评估和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的课程标准应根据本地区机械加工行业等生产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制定,为了使教学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应与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合作进行“头脑风暴”的专业分析及一系列的调研工作,才能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知识结构及要求。同时遵循学生技能增进的一般规律,选择真实的机械零件或类似的零件为载体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工作任务。围绕完成项目教学的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相公工艺知识重构本课程教学内容,最后确定课程标准。

(二)设计“项目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行“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训课。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能力与企业生产要求是否能实现零距离对接,教学模式应贴近实际工作情境。为了使学生体验实际零件数控加工工作过程,应按实际零件生产所需的技能、相关工艺知识、生产管理要求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设计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即“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项目教学要完成的项目内容所需的相公工艺知识或基础理论知识,设置教学内容,采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合二为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把生产任务引进实训教学,实施“产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在做中学,既提高学习效果,又贴近企业生产实战要求。使学生体验在不同工作情境下不同岗位角色感受,体会到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必须掌握什么知识和素养,促使学生为做而学,在做中实现其技能、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具有实用意义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高专不可缺少的实训场所,尤其是数控技术专业,必须有一点数量的数控实训设备。因此,建设对应的数控车削加工仿真实训室与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教学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建设课程配套教材以及课程网站等教学资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教材建设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过去的数控加工技术类教材,多以理论课的模式编写,对实践指导作用不大。为此,建设以项目驱动设计工艺知识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训练步骤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一体化教学配套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推进器,建设课程教学网站及相关教学资源,能用于辅助教学和提供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因此,应重视课程网站建设,使教学源资更加丰富。

(五)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充要条件。课程团队教师应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学技巧,确保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为企业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六)引入企业质量标准,建立“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制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质量标准,是提高学生对产品质量监控意识的重要举措。建立“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课程考核制度,从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促使学生成为技术过硬、职业素质好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在生产和管理上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二、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开展

(一)建设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改革调研活动。组建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体聘请企业专家作兼职教师的课程团队,开展科研工作。一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和人材需求状况进行调研,收集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方向、能力要求等信息,为制定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二是举办工作分析会,请企业行业专家到学院,举办以行业专家为主体,课程教师团队参加的工作分析会,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对数控技术加工领域的人才需求、知识技能结构要求进行讨论。经专家们的统一论证,明确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群以及对应的工作任务,要胜任相应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给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结构要求较为准确的定位。

数控编程网上培训篇4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改革;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87-02

一、引言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的,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国家提出了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又做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适应这一时展的需要,必须重视机械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数控技术课程正体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但目前面临着教师因考核压力在教学上投入的减少,以及课程要求知识更新有力度,内容多与课时少等诸多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以此来推动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二、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灵魂,创新离不开实践,而实践支撑创新,创新才能发展,实践才出真知。创新是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研究探索如何教学才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能力,这知识和能力由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两部分融为一体。

为了改变过去在人才培养上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为本,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对创新精神培养不够等教学现状,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1.课程教学模式应由过去的知识为中心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转变。使学生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又要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新知识;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工程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从课程体系的改革出发,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训体系;建立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和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相配套的开放式的教学实验环境。

2.教学方式应由过去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和课程资源为中心转变。新时期大学课程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课程优质资源进行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适当降低课堂教学学时的比例,而加大自主学习、实验和实训学时比例,加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加大课程优质资源建设,建设网络化、开放型的教学与实验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研究和自主创新实践方式的学习。

3.大力推进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最先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体现出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明白知识点的理论、应用原理、工作过程,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职业能力,教学效率高,为进一步创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从数控技术课程整体改革入手,构建本课程教学新体系。数控技术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机床数控技术)、实验课(数控技术实验)和实践课(工程训练和现代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三个模块,分专业背景因材施教。理论课以数控加工信息流为主线进行教学,主要讲授: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编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插补和刀具补偿原理、计算机数控装置、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等,内容改革在优化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反映本学科新成果,加强内容与现实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加强内容的创新启迪性和开放性。对机制、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等机械类专业侧重于前五项,占用总学时的2/3;对机电工程专业机械内容和电子内容同样重要,各占用总学时的一半。实验课在所设6个项目中选做3项,“加工中心综合加工实验”和“数控插补设计综合实验”分别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践课按专业设置,机制、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机电工程各专业进行4周的工程基础训练,其中有数控加工技术的初步认识训练,包括XY数控平台的训练以及数控车的训练,数控雕刻机、线切割加工和数控加工中心的加工演示,让学生对数控加工有初步的认识;机制专业学生在三年级进行2周的现代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是CaD/Cam/CnC的综合训练,主要实践以减速器的三维设计为载体,进行各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自动编程、各类机床的操作方法,其他专业的学生利用开放实践平台可进行创新项目的实施。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侧重讲解内容的轮廓、讲思路、讲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开阔视野,采用多媒体与黑板有机结合的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教学效果;课外教学在加强讨论、答疑、现场教学和作业练习的同时,建设开放式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利用开放环境与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参与、自主研究和自主创新实践等方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在考核方法上,建立合理的综合成绩评价体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四、数控技术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建设高水平的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包含教师人力资源、教材与教学软件资源和教学条件与环境资源。为此,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课程优质资源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努力提升教师的学术与教学水平,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建设教学与科研并重,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并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与合作精神的高素质的课程教学团队。

在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上,重视“教材”建设的同时,更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加大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为此,我们编写了《工程训练基础》、《数控技术实验指导书》和《数控技术网络课程》等辅助教材和课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数控技术课程网站,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及完善课程教学服务系统,利用校园网“网络与远程教育平台”为本门课程教学提供较为完善的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学习答疑,通过网络平台加大教学信息量。

在教学实验与教学环境建设上,首先是加大开发实验项目,如计算机集成制造CaD/Cam实验、数控插补设计综合实验等,为本门课程实验教学提供教学资源;其次,依托学校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建了CaD/Cam开放式学习室、网络教学环境以及计算机房与数控机床连接的局域网;构建了必修、选修和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了创新设计与数控加工制作等开放性实践教学环境。从而构建有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认识、专业实训及创新设计数控加工实践等教学平台,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和探索性学习,促进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于本科学校与职业学校相比实验、实训设备台套数少,因此我们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进行了如下教学探索与实践:

1.通过工程训练对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技术》涉及的机电设备组成有感性认识,为按照以行动导向理念组织《数控技术》教学打下基础。

2.基于行为导向学习理念,在学习第一章时就布置涉及理论计算、方案分析制定、画图、做实验证实的综合性大作业,从理论到实验梳理大作业知识点及其来龙去脉,让学生得到综合性提高锻炼。

3.把传统的一份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改为由出勤、书面作业、实验作业、大作业、网上答疑、考试各占一定比例的评分方式,对能够开发创新型实验设备的同学另有奖励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采用项目教学法。在现代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减速器的设计和有关零件的加工训练,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训练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5.采用模拟教学法。我们采用数控仿真模拟教学软件训练学生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本科教育用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工作后尽快进入工程设计、工程创新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不特别要求对某项实践工作做的如何高度熟练。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国家发展需求,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对数控技术课程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注重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文哲,孙培灵,张影微.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模式[J].社科纵横,2010,(3).

数控编程网上培训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教学方案,双师型教师

 

对职业院校《数控系统原理》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本人进行了探索。在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学生对数控编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从而构建行动导向的知识模块。在总结过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希望能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学好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获得理论基础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数控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没有生动的事例可以讲解数控专业,也没有经典的故事可供引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同时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例如:生动形象的比喻问题:刀具的补偿概念是数控编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学生对于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好像知道了,但是应用时就往往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深度上不够。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述刀具的半径补偿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做比喻让学生不但记住指令而且能够理解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通过比喻不但使学生在思想上理解了刀具半径补偿的概念,而且由于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实际应用上更能灵活多变的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提高加工效率。小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被引入到数控教学中,教鞭、粉笔盒、钢笔、书本、讲台等都可以作为道具,同时数控系统、数控编程中的很多理论都可以采用计算机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二、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合并数控专业,而是从知识体系上的融合,具体根据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的需要,设计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方式,以及融合的比例。例如有些课上实训后开始讲授理论,如讲授数控加工刀具时,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学生通过理论讲解并现场使用,马上就理解了原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实习教学是数控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数控加工牵涉到机床、夹具、刀具、工艺路线、切削参数及编程方面的知识,由于数控设备少,我们可先在普通设备上培训有关知识,避免一开始就就让大批学生涌向数量不多的数控机床,等到相关知识准备好了,需要进行程序运行时才上数控机床,这就大大减少了数控机床的工作量,从而缓解了设备不足的压力。因此,我建议实习应按普通机床加工(如普车、普铣)→仿真模拟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三步进行,其中,普车普铣旨在让学生掌握主要的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夹方法。训练其对不同材料,不同零件,采用何种工艺路线,及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及切削深度条件对工件的形位精度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切削加工参数和工艺路线制定的感性认识。仿真模拟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编程指令和机床面板的熟练程度,为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因指令不熟而损坏数控设备。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现有的教具进行多元化教学

在讲述数控编程时,我们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图纸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如果只用工件的图纸的话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图纸毕竟不能完全的把零件的所有特点表达的非常的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所编写的程序的加工结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在提供给学生图纸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已加工的工件的话数控专业,效果就比较好了。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需要将零件的图纸和零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程序运行的结果就是这个工件了,即省了很多时间对零件的特点进行讲述,又把被动的讲述变成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学会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特点确定加工方式,能根据工件的最后几何形状主动思考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解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件,但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却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换成主动思考的角度了。这一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数控教师进行再培养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数控专业又是一门工程实践性的学科,且发展很快,对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师而言,应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示范者。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这一环节的训练,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该专业的特点,在理论上还需加强专业学习,把教材钻深钻透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作到台上能讲,台下能做,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地把这一门课上好。而要做到这些,任课老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老师一方面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老师尽快向双师型过渡,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培养,更为重要。学校应尽量为教师的理论提高创造必要条件,争取多让老师参加社会或高校的理论培训和学术交流,让教师能熟悉和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在实践上,学校也应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操作,参加实习指导,为教师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条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数控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第一线为目的。数控编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数控专业,能够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够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忠实的愿望。困则思变,只有在不断的变化和尝试中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的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的探讨主题。

参考文献

[1]顾华.数控加工与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钱东东.实用数控编程与操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善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数控编程网上培训篇6

【关键词】计算机数控仿真实训室;建设;方案;特点及应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制造业的巨大进步,现代数控机床广泛应用于各生产加工领域,社会急需大量熟练的数控操作工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数控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很多学校正在筹建或扩建数控实训室。

由于受资金限制,各学校大多经费有限,不大可能投人巨资配备大量的数控车床供学生实训之用,因此数控机床的数量与学生数量相比,相差很大,直接影响实训效果。所以学校在采购少量数控机床之后,再建设计算机数控仿真实训室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构建计算机数控仿真实训室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辅助学生进行数控机床实习,提高实训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数控加工技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求构建的数控仿真实训室能够逼真地反映各种真实数控机床的界面,逼真地模拟真实机床的加工过程,学生通过模拟实训,能够较快地熟悉真实机床的操作控制面板,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为今后尽快适应生产实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可以准确地验证学生手动编写或自动生成的nC代码程序,显示加工效果,使学生充分理解各编程指令的功能、作用,全面掌握编程方法和编程技巧。

一、计算机数控仿真实训室硬件构造

我们建议一个计算机数控仿真实验室配备50台左右的计算机,这样可以基本满足人手一机的需求,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硬件系统

(1)品牌或兼容计算机50台左右(内存不低于512m,推荐使用独立显卡);

(2)服务器一台(用于运行软件加密狗及教师演示);

(3)足够端口的交换机;

(4)双绞线若干、水晶头若干。

2.软件系统

(1)操作系统:中文windowsXp操作系统专业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极域电子教室V4.0;

(3)数控仿真及自动编程系统软件: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4.8;CaXa数控车2008;CaXa制造工程师2008;masterCam9.1;autoCaD2004。

3.网络配置

(1)网络拓朴结构:星形拓朴结构;

(2)网络协议:tCp/ip协议;

(3)网络类型:windows对等局域网。

二、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

构建计算机数控仿真实训室的关键是使用数控仿真系统。目前,不少软件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相继开发出许多优秀的商品化数控仿真系统软件。这类软件的价格相对来说,也不太昂贵。目前购买一套国产50节点的仿真软件一般只有几万元,仅相当于一台数控机床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此外使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还可以提高实训安全性:有了仿真系统,可先在上面进行编程和操作训练,并检验程序的正确性之后,再去操作实际机床,由此可大大降低操作事故的发生。

我们选用了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V4.8”,这个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真实地显示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逼真地模拟数控机床的加工动作,显示加工效果,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实习训练的需要。

1.数控系统的仿真

这个仿真功能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数控系统的内容,掌握各个按键的作用和各种编辑指令的输入,各个界面切换的方法,用户坐标系的建立等功能。数控仿真软件模拟出来的系统跟实际机床完全一致,使用好了数控仿真软件后,实际机床可以迅速上手。

2.操作面板的仿真

这个功能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培训机床的操作面板,记住各个按钮的位置以及机床的操作。包括机床指令,机床模式的改变,单步,跳步等调试程序功能。

3.零件加工的仿真

通过前面2个面板的仿真,学生可以在交互的方式下,仿真零件的加工过程包括:建立零件毛坯,零件的装夹,零件的找正,刀具的定义,用户坐标系的建立输入程序,调试程序。自动完成零件的加工和零件尺寸的测量过程。

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不仅缓解了数控设备数量不足的难题,而且结合数控仿真软件,我们通过培训课程,学时等方便的改进,还大幅提高了数控培训的效果。由于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系统面板和机床操作面板上与机床实际操作完全一致,支持常用的数控指令,一台计算机就是一台数控机床,在一个50人的标准计算机机房内,学生可以人手一机使用仿真系统。通过实践效果的反馈,经过仿真训练的学生在实际机床上,上手速度快,机床的实际利用率比以前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CaD/Cam软件的应用

目前采用CaD/Cam一体化集成形式的软件已成为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系统的主流,目前,应用较广泛的CaD/Cam软件主要有UG、pro/engineer、masterCam、CaXa制造工程师等。我们在构建计算机数控仿真实训室的时候采用了北航海尔软件公司的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如下应用:

1.自动编程,设置工艺参数,定义零件加工工艺

自动编程是数控编程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进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然后经过后置处理转换成nC程序代码。我们只需要利用CaXa系统中的CaD绘图建模功能绘制生成三维零件模型,再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方法,安排零件的加工工序,确定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所对应的不同加工表面的刀具、切削用量、进退刀路径、主轴转速等参数后,该系统便自动计算出机加工余量,并动态显示出和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所对应的不同加工表面的刀位轨迹和机床代码,省去了人为编制nC程序的烦恼。

这一过程将数控编程、制造工艺、刀具、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等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以前所学的知识不再孤立、枯燥,在数控技术课程中达到了融汇贯通,并在计算机上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巩固了学生的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强化了利用CaXa系统数控教学的效果。

2.利用CaXa系统,对计算机计算的刀具轨迹进行模拟仿真

CaXa特有的模拟仿真功能,可以进行三维真实感动态仿真加工,每个学生都有模拟加工的机会,省时间、省材料、省设备投入,在仿真过程中,刀具沿着所定义的加工轨迹进行动态加工,学生可以直观地掌握数控加工的过程,判断刀具轨迹的连续性、合理性,是否存在刀具干涉、空走刀撞刀等情况,刀位计算机是否正确,加深了学生对加工工艺的理解和对刀具轨迹的认识。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对不满意的加工结果重新进行零件建模或重新定义刀位轨迹,实现虚拟设计与虚拟加工。

3.将刀具轨迹转换成数控加工程序,并可传送至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或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前面所做的工作均是刀具运动的轨迹,学生还很难将nC程序和实际的加工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可以将生成的代码导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进行模拟加工,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将零件的nC程序通过数据接口传至数控机床,控制机床进行加工,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建设计算机数控仿真实训室,我们可以根本解决实训机床不够用的问题,并且投入少、消耗低、安全性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操作到编程立体化的培训学生,使学生对数控加工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有利于学校对这门学科的开展。但这种方法只适合于那些资金相对紧张的学校采用,毕竟仿真操作与实际操作在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仿真实训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而不能以虚拟的实训完全代替真实的训练,有条件的学校学校必须配置必要的数控机床,必须有数控实习车间,让学生实际操作,理论实践相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伟光.现代制造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数控编程网上培训篇7

一、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党和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早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明确了终身教育在教育法律中的地位;1999年国务院转发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2010年我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改革目标;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确定“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都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把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培训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进而提高起到了全面的推动作用。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性质与工作职责要求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仍然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尤其是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的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思想和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同时,教师培训机构尤其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培训功能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经济和交通等原因,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信息闭塞,视野狭窄,观念落后,知识陈旧,难以接受继续教育尤其是高水平的培训。面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问题更突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教师培训的手段和途径。

构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的目标,必须转变传统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手段和方法,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建立起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开放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动力机制,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务,对振兴我国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管理与教学平台,为打破时空限制、缓解工学矛盾、节省培训费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更新培训模式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技术手段。它集成了硬件环境、操作系统、教学模块和管理模块于一体,为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提供了远程教学、互动交流、综合评价、网络考试、结果统计等全方位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功能,实现学员从注册、到学习、讨论交流、辅导、考试全过程的网络化。

(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的层级架构与功能模块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网络教学与管理体系的建设,应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与管理体系,并与现行师资培训工作的任务分工相一致,通过逐级安装远程培训教学与管理系统(培训平台),构建省、设区市、县、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和职业高中)四级远程培训平台。远程培训平台的层级架构见图

省级培训平台建在省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各地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分别建立设区市、县(区)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省、地、县级培训平台按其师资培训的任务分工各自负责所在地域内的师资培训远程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校级培训平台是远程培训网络体系中的基层平台,是师资培训对象一中小学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进行资源学习、对教师继续教育学籍管理进行直接监控和提供教师继续教育结果数据的基础平台。

各级培训平台的功能模块均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基本模块。包括:网络课程资源模块、教研资源模块、考核评价系统、学员管理、辅导教师管理、学习服务系统、辅导备课系统、论坛模块、发证(学分)管理、信息、邮件模块、平台管理工具。

2、扩展模块。包括:网络考试系统、在线课堂模块、课程开发工具、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等。

各级培训网络平台等级(容量)的选择是根据该平台所承担的网上培训人员的数量确定的。平台等级根据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分布情况,初步分为1000、10000、20000和20000以上共四个容量等级,以供各级培训机构选用。

(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的建立

在建立四级远程培训平台架构的同时,在各级远程培训平台上,或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系统中安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平台)。该系统是一套独立的继续教育行政管理网络系统,可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并可支持各种数据的查询和统计。

按照现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通过管理平台将各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上而下、相互连通、分工明确、统一管理的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网络体系。

管理平台可以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直接安装在培训机构的网络环境中;也可以安装在教育行政部门自己的网络环境中,培训机构通过在培训平台中增加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软件,与管理平台连通,可方便地将远程培训的评价结果和学员的学习情况,传送到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网络完成培训成绩记录,学分管理,教师资格管理等操作。管理平台中统计信息或数据的生成可以通过培训平台中的统计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和传输。

各级管理平台的教育行政管理员通过各自的身份识别编码,可以登录本级管理系统,并在其所辖权限范围内,增加或修改管理信息或数据。行政管理员权限示意图如下。

(三)教师继续教育各级培训平台的任务分工

1、省级培训平台:重点承担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部分全员必修课程的培训以及辅导教师、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2、地市级培训平台:重点承担县级骨干教师培训、部分全员必修课程的培训;

3、县(区)级培训平台:重点面向所辖县(区)中小学开展教师全员学科培训;

4、校级培训平台:重点开展本校的校本培训和

教研活动。

(四)培训平台与管理平台间的关系

各级培训平台与管理网络平台建立后,培训机构除可以利用培训平台直接开展教师培训教学与组织业务外,各级培训平台间还可按照统一的资源分类方法进行网络资源和统计数据传输。同时,上一级管理平台具有对同级培训平台和下一级管理平台所管理的学校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统计结果进行行监控的职能,从而形成远程培训的网络体系。各级培训平台与管理平台的关系如图三所示。

委托培训、培训结果反馈是继续教育管理平台与远程培训平台间的基本关系,各级行政管理者负责将下列信息委托到培训单位:参培单位(包含统一继续教育编号)、教师基本信息、培训内容、学时、学分管理、课程编号、培训单位、委托单位、培训类型等。

当培训结束,培训单位将本次培训的结果反馈到继续管理平台,内容包括:教师编号、培训课程、学时、评价结果(表)、学分、成绩、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培训单位等。

两个平台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远程管理平台提供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块,为两个平台数据对接提供了保障。

一般情况下,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而是按照现行继续教育管理体系的任务分工,各自负责自己所辖区域的教师培训工作,或者接受其他地区或下属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受托的培训工作。从远程培训的教学组织功能上说,各级培训平台的性质是一样的,相互间是完全独立的。但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具有隶属关系,而培训平台又隶属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在各级培训机构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承担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时,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实际上是上下级培训机构之间)有时也存在上级培训平台对下级培训平台的监督、指导和委托关系。这种职能分工使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业务管理关系,但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或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各级培训平台的建立并不改变现行教师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制和分工。

三、利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实施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建立的同时,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任务要求,即时开展各个学科的远程培训工作。

远程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应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培训课程。培训过程按下述方法和要求进行。

(一)培训的组织

按照现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任务分工要求,各级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从培训任务下达,到培训过程组织、考核评价、统计结果上报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与控制。基本组织(业务)流程如下。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培训规划或计划委托培训单位发文布置培训工作

培训机构:安装培训平台制定培训方案配置网络课程和资源配置辅导教师制定评价策略组织下级培训机构培训者培训

学校:安装培训平台(或在参训的网络平台上设置虚拟空间)-->配置网络课程和资源-->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参训教师:接受培训(报名、学习、作业、交流等)考试

培训机构:培训结果统计上报

参训教师通过网络接受培训时,根据培训任务不同而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例如,骨干教师和培训者直接在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网络平台(省级或市级)上学习;全员培训、学科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教师则直接在县级或校级网络平台上学习。

(二)教师继续教育编号

为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需要,对中小学教师实行统一的教师继续教育编号,作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身份识别。

(三)培训教学组织

培训教学的组织根据具体的培训课程确定。对于每一门课程,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具体编制教学组织方案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包括目的、课程名称、培训对象、培训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习方式、讲员组织、培训周期、学时、考评办法、教学安排等。

远程培训教学组织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培训课程、编制培训计划、制定评价策略、组织并培训辅导教师队伍、网上教学安排、布置作业与批改、组织专题论坛、组织在线直播课堂、组织面授讲座(必要时)、论文布置与批改、辅导教师对学员评价、组织考试(网上或网下)等。

(四)学习过程

参训教师需要通过统一编码的教师继续教育编号登陆后才能上网,参加培训或查询其参加继续教育的结果。上网接受培训和学习过程包括上网注册、选择课程、课程学习、参加网上讨论、在线课堂(或面授班)、完成作业、考试等环节。具体流程如图四。

(五)考核与评价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建立,从技术上突破了对教师培训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的难题。也是针对教师培训的特点,将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制定考评策略的一次创新。网络系统可以根据制定的考评策略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进行自动纪录,并最终自动生成考评结果。

考评策略主要指标包括:上网学习时间、提交作业情况、参加论坛情况、辅导教师评价、论文成绩、考试成绩等。系统同时还支持自定义评价,培训机构可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任意增加评价指标。

考评策略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培训的目标要求而定。通过选择具体的考评指标并确定具体值,再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权重后,系统将自动生成评价策略并对这种评价策略进行唯一编号。教务管理员可根据需要通过操作评价策略的编号将评价策略应用于某一班级或个人。

(六)资源建设

远程培训网络资源的建设采取统一组织和自行开发相结合的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资金,由省级培训机构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购置或组织开发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给各级培训机构,为提高远程培训质量提供资源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组织或开发自己的培训资源,以满足不同方式、不同内容和适应地方特色的远程培训的需要。

为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管理,便于对教师参加培训课程的学分确认和查询,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行统一编码。各级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须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评审确认后,方可进行课程编码,并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录。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并经考评合格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教师参加该课程的培训结果计入继续教育学分。

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平台在设计上采用了分布式结构,分级式管理,可以满足大规模培训的需要,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具有开放、灵活的评价系统,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能按需设置评价策略;2、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培训结果实行网络传输,行政管理与控制自动化;3、多级的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结构,形成覆盖全省的远程培训网络;4、支持多级资源建设和传输;5、多样化的资源呈现形式和学习形式,适应不同技术条件下开展全员培训的需要;6、同样适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需要,是教学实践的资源交流平台。

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优势表现在:1、可根据培训单位情况逐步设立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2、支持校本培训与研修;3、有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节省上级节点建设费用;4、大大降低学员的网络消耗费用;5、紧密结合评价体系,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管理简单,统计方便;6、充分利用网络辅导教师资源。

数控编程网上培训篇8

在线直播的应用背景

企业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建设则离不开教育培训。因此,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保障。在员工数量多、分布广、培训目标各异的现状下,建立高效的远程培训体系是企业教育培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大型企业都具有员工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受师资和培训场地的限制,以面授为主的传统培训模式无法开展全覆盖培训。在线直播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数字化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将人们引入了教育地球村时代。因此,企业要实现快速、高效的员工培训,在线直播培训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法。

目前,广东电网公司已经建立了面向全省的集教育、培训和评价为一体的网络教育培训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在线直播实现了大规模的员工培训。同时在线培训人数可达千人,极大地提高了培训效率。培训老师只需要利用课堂在线直播和录播功能、课件制作工具以及学习管理系统,就能轻松地为公司诸多员工提供个性化培训。

由此可见,网络在线直播技术的诞生和成熟,将会使在线课程、社区学院等教育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到目前为止,在线直播培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名师讲座、通用课堂、远程辅导、科技研讨会议及竞赛活动的开展。

电力企业培训特点和现状分析

随着电力技术的日益更新,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尤为显著。因此,如何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培训力度,使全员均有机会参与培训,得到自我提升,成为电力企业培训的当前要务。

电力企业培训特点

目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多样性。随着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的提升,企业全体员工均需围绕自身岗位要求参与培训。岗位职能的不同,导致培训需求各异,且需求量日益增大。因此,企业员工的培训方式不能再局限于简单的课堂教学,需要引入多元化的培训模式,以实现员工随时随地培训,缓解工学矛盾。

终身性。企业培训不再是为了考核而培训,也不再是等到转岗、晋升时才培训,而是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岗位晋升息息相关。因此,终身培训是每个员工适应职业生活的最重要武器。

全员性。为了全面有效地提升电力企业所有员工的素质水平,培训应该覆盖所有员工。

电力企业培训现状

目前,不仅仅在电力行业,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以面授为主的传统培训模式一直都是企业培训的主导方式。随着企业对员工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也逐渐凸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零散无针对性。通常开设的面授培训,只是针对部分员工进行,考虑到培训成本,所以培训一般无差异性。电力企业员工人数众多,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一场培训下来,难免会有员工觉得学无所用,白白浪费了时间。还有一部分员工,虽然很想学习新知识,但却又觉得培训内容与自己当前的能力偏差颇大。这些,就导致培训意义一般。

培训成本高,缺乏综合长远的培训体系。所谓综合培训,意味着要对员工围绕岗位晋升路径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以面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受众面窄,人员集中困难,培训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花费巨大。

现有网络培训形式单一。为了提高培训效率,大多数企业都组建了专门的网络学习平台,将培训内容以课件的形式放在公司内部网站上。这种方式很好地打破了面授培训的局限性,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相对网络在线直播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互动很少,不能有效地吸引学员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线直播培训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直播技术在信息传播上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自然固有的时空局限,在传播同步性和精确性上,成为最佳的信息传递方式。目前,作为先进技术引领者的国内外大学和互联网,已经率先引进大规模的开放在线学习课堂,如cousera、edx、哈佛大学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等。这些课程,吸引了全球众多爱好者在线学习。

大规模在线教育培训的兴起,给电力企业培训带来了新的震动,也必将引发企业培训发生重大转变。对于学习者来说,在线教育培训的方式,使企业上下不同人群共享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可能;对于企业来说,在线教育培训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在线直播培训有以下几个优势:

方便员工管理,便于系统性培训展开。与传统的面授培训相比,在线直播培训更容易与网络教育管理系统结合。通过与现有的网络教育平台集成,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现有的学员管理、考试评价等培训功能模块,在线直播不仅能提供视频课堂,而且还实现了包括论坛、社交元素的全过程管控。广东电网公司在线直播系统管理过程如图1所示。

解决培训资源不足问题。当前企业培训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域员工可享受到的培训资源各异。通过在线直播培训,员工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享受公司统一的高质量培训。在线直播培训课堂以三分屏课件形式对全省员工开放,所有员工均可同步收听或收看讲师音视频、ppt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培训资料。无论在地市还是在县区单位,员工均可以享受同样的高品质培训。

便于企业规划员工进行系统性培训。广东电网公司在线直播系统,其优势之一就是“个性化学习”。通过数据挖掘,培训管理者可以了解每个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统一形式,这种适应个人自身情况的学习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员提供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员来说,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课堂,可以让培训更有延续性,学员可实时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课后又可反复回顾课堂,直到真正掌握知识。

广东电网公司在线直播培训的应用

从2011年开始,广东电网公司开始着力开展网络在线培训工作,2012年底顺利完成在线直播课堂的建设。2013年在线直播培训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广东电网公司率先在南方电网范围内使用在线直播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在线直播培训基于网络,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了计算机局域网内的高清在线课堂直播、点播和存储等,提供以流媒体为主的视频直播服务,对名师讲课、经典访谈、教育培训、技术论坛等进行网络直播。在线直播培训通过网络实现教育,使更多希望得到学习机会的员工获得了全新的教育途径。

在线直播系统功能

广东电网公司在线直播培训系统是集直播和点播于一体的培训系统。它具有摄像控制、网络节目自动播放、录制、视频点播等功能。主要包括:实现从录制中心到全省各地市局的远程视频、远程培训、多点研讨、远程教育等功能;可召开由任意一个会场发起的点对点或多点视频交流;传送全运动高清图像和高保真声音;实现文件共享、屏幕共享、媒体共享、电子投票、远程协助等功能。

网络直播机采用流媒体编码格式在网络上播放视频,播出的文件码流可调。为保证大用户量的应用要求及高质量的用户体验,网络在线直播系统采用了国际先进技术,包括H.264核心编解码技术、QoS技术、分布式技术、数据编解码传输技术等,保障了系统的核心性能。视频点播模块可以将视频文件转换为合适的带宽,以便实现网络播放。

学员应用

在线直播培训是一种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形式。学员只需打开系统主页,就可收听培训师的视频和讲义,并通过语音和文字问答、在线投票等交流方式互动,培训过程自然逼真,实现了“面对面”培训。在线直播系统安全稳定、视频清晰流畅,可同时支持上千人在线一起听课。

在线直播系统可以通过设置时间表时间、节目内容来实现网络节目的自动播放或实时播放。学员可“随时随地”学习,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线直播培训系统结构

广东电网公司在线直播培训平台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采集编码工作站、直播控制端、实时视频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和播放软件。广东电网公司在线直播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在线直播培训需要有节目源。所谓节目源,就是需要进行直播的节目,它可以是实时的课堂或研讨会录制,也可以是事先录制好的音视频文件。在线直播节目源通常设在讲座、课堂、研讨会现场,然后通过摄像机、麦克风、调音设备等采集制成音视频信号。

系统工作时,使用摄像设备进行节目源的采集,然后使用信号捕捉卡和编码工具进行数据捕获和编码,最后使用直播控制器及服务器设置直播形式(如视频分辨率,嘉宾及观众交流方式,ppt、woRD展示等)。用户通过互联网连接到视频服务器接收音视频,通过客户端软件或以weB形式直接在浏览器观看。

广东电网公司在线直播系统组网建设

广东电网公司网络在线直播系统是基于ip网络,建设一个控制中心,全省可多点收看的高清视频在线系统。控制中心配置一套多点控制软件,全省的公司员工均可登陆系统进行培训交流。

在线直播培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转变培训理念,积极探索个性化培训模式,使广大员工既能按照企业要求,又能结合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自愿自动参与学习,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创造性地在南方电网公司引入了面向全省的在线直播培训模式。

自2013年起,广东电网公司举办了“年轻干部行动学习在线辅导”“广东电网公司技术论坛”“公司通用管理大讲堂”等多场在线直播,总期数为56期。到2014年3月20日,参与交流和培训的人数已达到33680人次。广东电网公司在线直播应用情况如图3所示。

广东电网公司在线直播内容涵盖电力专业知识、通用管理、文学鉴赏等多个领域。交流培训中,学员和老师可以在线上进行语音交流、文字交流。同时,引入了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多种实时交流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得到了学员的认可。除此之外,技术论坛直播实现了同声传译的现场转播、多场同时转播,使公司上下均可在办公室收看论坛实况。在线直播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教育培训形式,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努力方向

在线直播是一种集实时交互与录制点播相结合的新型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模式,意味着在投入更少人力和经济成本的情况下,可以覆盖到更多受训者,有效地提高教育培训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4G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培训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

目前,广东电网公司在线直播培训正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已初见成效。当然,开放的在线直播课程,并不是为了取代传统的网络培训,而是丰富企业培训模式。在线直播培训,通过高质量网络线上课程,提高了培训的质量。这种培训模式为所有员工,尤其是为参与培训机会较少的基层员工,提供了更为平等的学习机会。

数控编程网上培训篇9

SuJianxiang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佛山528100)

(FoshanpowerSupplyBureauofGuangdongpowerGridCorporation,Foshan528100,China)

摘要:培训需求作为企业开展各种培训的重要依据,是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员工的培训需求往往与基层班组的实际情况结合不足,不能引起基层员工的共鸣。员工虽然参加了很多培训,但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缺乏引导员工主动学习,也达不到电力企业的发展对人员素质不断提升的要求。本文重点探讨了佛山三水供电局从安全风险体系建设中根据关键风险预控措施反向推出员工的培训需要。

abstract:asanimportantbasisforcarryingoutavarietyoftraininginenterprises,thetrainingneedisanimportantmanifestationofpersonneltraininggoalsofenterprises.Stafftrainingneedsofemployeesdonotadapttotheactualsituationofgrass-rootsteamforalongtime,andcannotarousetheemployees.althoughemployeeshaveparticipatedinmanytraining,mostofthemarepassiveacceptor.theyarelackofinitiativetoencouragetheiremployeestolearn,butalsocannotreachtherequirementsofdevelopmentofelectricpowerenterprisestoimprovingthequalityofpersonnel.thisarticlefocusesonFoshanSanshuipowerSupplyBureaureverseitsemployeestrainingneedsfromthesecurityriskssystem,basedonkeytheriskpre-controlmeasures.

关键词:培训需求安全风险管理

Keywords:trainingneeds;securityrisk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18-02

0引言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电力企业作为这一理论的实践者对培训工作更是倍加重视,不断加大对培训的投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听到的一些质疑,如:培训满足不了需求,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明显等。

本文介绍了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三水供电局在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摸索实践的方法,也就是从安全风险体系建设中寻找培训需求上的一些经验,目的在于和南方电网公司各基层供电局加强交流,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

1一般的培训需求来源方法

1.1岗位要求、岗位说明书为广大员工的技术技能能够满足电力工作的日常需要,上级公司对全体员工开展了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以学习带提高,培育学习型组织。在以往的培训工作中为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范围,巩固培训效果,公司对重点培训编制了工作流程设计,岗位说明书。通过“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方法提取重点培训需求。通过此方法在培训实施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①培训种类复杂繁多,难以提取培训重点,实施难度较大;②培训项目众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事倍功半,而且容易激化学工矛盾;③影响培训学员积极性,不利于培训效果。

1.2员工个人需求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进行了解或征询意见的方法在培训过程中也是经常使用到的方法。单位在开展培训工作前向全体员工发放个人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培训需求进行统计。然后根据需要问卷调查可选取随机样本、分层样本(如按不同级别或不同部门)或总样本进行,以确定最终的培训需求并且制定相应的年度计划。

通过此方法在培训实施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①部分员工在问卷中填写个人爱好,与工作无关;②员工个体差异性大,培训需求项目分散,难以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有效依据;③培训需求调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1.3领导需求在寻找培训需求时往往也会根据上级领导的意见进行来提取培训需求。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此方法在培训实施工作中,往往存在以下难点:①培训需求具有主观性,部分内容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②培训需求具有片面性,培训内容不适合全体员工。

2从安全风险管理中梳理培训需求的概述

电网企业的安全风险包含了工作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工作所需工器具、工作所需物资、工作所需人员及人员资质和工作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跨部门、跨专业、全面化、一体化、全员参与的预防和控制体系。我们在生产整个过程中识别出人为风险,并有应对风险的措施和方法,才能使电网的安全有了保证。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由9个单元、51个要素、161个管理节点和488条管理子标准组成。2010年佛山供电局进行安风内审,审核以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为依据,尽管受范围和背景的限制,评估仍涵盖了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审核以审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所要求的管理内容为主,评估的内容包括:①安全管理;②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③应急与事故管理;④作业环境;⑤生产用具;⑥生产管理;⑦职业健康系统;⑧能力要求与培训;⑨检查与审核。

评估的过程包括审核组对中层干部、管理人员、部分一线员工进行随机的考问。审核邀请了汇安恒达咨询公司作指导。

在审核中,安风工作九大单元中存在的培训方面的问题如下:

①第二单元风险评估与控制,存在:基准作业风险评估的方法需加强培训,回顾、修编质量有待提高。②第三单元应急与事故管理,存在:对员工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不足,演练工作实效性待提高。③第五单元生产用具,存在:加强新型测试设备使用培训。④第六单元生产管理,存在:加强任务观察培训,提升任务观察质量及效果。⑤第八单元能力要求与培训,存在:增加培训后的评估方式,改变单一的问卷调查的评估方式;将风险评估(特别是中高风险)结果与变化管理结果纳入培训需求分析。

2.1从安全风险管理中梳理培训需求的方法佛山三水局在工作中将风险识别出来,根据作业部门和工作岗位进行分类,如配网风险、营销风险、基建风险,并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之后,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与安全计划。通过寻找出的人身风险提取相应员工的培训需求往往简单有效,工作量小、成效大,不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下面以配网作业风险及预控措施的培训需要为例子,对如何从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危险点分析中梳理培训需求的方法进行说明:

2.1.1培训需求之配网作业风险及预控措施梳理为加强配网风险的管理,尤其是强化配网作业风险的管控,根据南方电网对风险的分类方法,结合84个配网现场作业,佛山三水局梳理出了配网作业风险的三大类型(见图1),合计220余条造成配网作业风险的原因及其预控措施。

2.1.2培训需求之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评估从配网作业风险梳理结果来看,配网作业风险多达几百条,存在数量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这既不便于班组人员学习,短时间内掌握,又难以分清主次轻重,不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考虑到实际情况,首先对配网作业风险预控措施进行评估,筛选出针对重大风险的关键培训项目,经过多方讨论研究,最终选定三个指标作为测评的依据:分别为风险等级、培训有效性、培训实施难易,来对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进行评估(具体评估维度见图2)。

其中,风险等级是指配网作业发生风险后危害的严重程度,根据行业标准及网公司有关规定,配网作业风险按“特高、高、中、低、可接受”5个等级进行分级。有效性是指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的有效性,以100%为基准,每调整25%为一个等级,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按“消除危害、风险降低75%、风险降低50%、风险降低25%”4个等级划分。实施难易是指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实施的难易程度,主要根据实施需要投入的成本、人员来判断,划分为“容易、一般、难”3级。

同时,为了确保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评估的全面性,我们调取了2004~2008年安全事故的相关案例,从中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作为配网作业风险预控培训评估的辅助。

2.1.3从培训需求开展配网作业风险管理

2.1.3.1严抓关键预控措施将36条关键风险预控措施纳入安规考试,进行重点督察、重点培训,作为基本的上岗条件。

2.1.3.2完善常规预控培训①设备风险管理培训。配电设备数量多、分布广,容易受环境、气候和外力破坏等因素影响,会存在一些危及人身安全隐患。作业前需准确掌握作业区域设备风险。防范设备风险主要培训:一是开展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二是完善设备安健环标志的培训,三是加强日常消缺的技能培训。②运行管理风险培训。抓好“三种人”、电气操作人员资格考试,把好人员资质关,实现人员资质100%符合的培训要求。③环境风险管理培训。配网作业环境复杂,特别是在山区和河网地区,地形多变,现场环境存在一定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危险。要开展应用作业表单评估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的培训,并落实风险控制措施。④人员风险管理培训。加强员工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开展工作负责人岗位技能考核,提高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能力,防止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

2.1.3.3强化培训工作①风险评估要纳入作业表单,对表单进行回顾,将梳理出来的220余条配网作业风险落实到84个现场作业培训课件中,加强对配网安全管理风险的培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普考、调考。②细化管理标准执行要求。组织各专业组按照风险管理体系和规范化建设的要求,梳理管理标准,编写业务手册和工作执行表单等,将管理标准的工作内容、要求和时间节点细化到具体岗位,融入日常工作中实施,确保各项管理标准在生产业务中有效执行。③全方位开展标准宣贯。以“照片+表单”的模式编制配网作业培训教材,明晰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主要存在的风险,对重点配网风险控制措施,以广告牌的形式摆放在办公室、楼梯间等的地方进行宣传。组织开展了“配网重点风险控制措施”讨论活动,局领导深入基层与一线员工进行零距离接触,畅谈配网安全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使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和方法逐步深入人心。

3从安全风险体系需求培训的不足

在从安全风险中开展培训的工作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培训内容不能完全满足日常工作的实际需要,要与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共同开展;②培训形式较为单一,不容易引起员工的响应与积极性;③培训前期准备与后期考核落实等工作较为繁重,加大了培训实施者的工作时间。

4小结

通过工作中将风险分级识别出来,在安全风险中寻找培训方法来开展培训,制定和执行应对风险的培训计划,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安全风险控制培训项目,员工的安全技能和知识得到大大提高,电网安全有了保证,人身安全有了保证。同时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也将得到大力推行,佛山三水局安全管理的质量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左蕾.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统计分析与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0:97-98.

[2]郭晓明.浅谈电力企业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与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0,(4):235-236.

[3]佛山供电局2010年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第一次内部审核报告.

[4]广东电网公司加强配网作业风险管理议案.

数控编程网上培训篇10

1影响数控加工水平的因素

1.1编制程序缺乏规范性

数控机床加工的主要步骤是对程序的编制,程序的规范性不但影响到机械加工的效率和质量,还可能造成机械事故的发生,在目前的企业数控加工中,可能由于工作人员对指令的熟悉度问题,对代码的掌握程度问题和对机床的熟悉情况问题,导致工作人员缺乏编制程序的规范性,难以符合数控机床的使用功能,同时难以达到编程的技术要求,从而会影响到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进而会影响到数控加工水平的提升。

1.2数控机床的不合理应用

在我国目前的数控加工中,由于数控机床的长期使用或者不正当操作,会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在数控机床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数控机床维护方案,缺乏有效的维护,导致数控机床精度会受到影响。同时数控机床在进行加工时,长期加工方案不当会影响机床的使用寿命,种种原因,会导致数控加工水平难以提高。

1.3不合理的换刀方案

在利用数控机床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加工时,选择合理的换刀方案是保证加工质量的有提高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文/刘锋提升数控加工水平可以有效的提升机械加工效率,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本文主要对影响数控加工水平的因素和提高数控加工水平的措施进行介绍,以期我国企业能够合理的提升机械加工水平,促进企业持续的发展。摘要效方法。但是在目前的数控机械加工中,由于换刀的路径不合理,导致增加了数控机床的换刀时间,从而影响了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另外,对刀具的选择不合理也影响到机械加工的质量,例如可能由于工作人员对刀具的选择缺乏较为理想的掌握,在进行数控机械加工时,选择错误的刀具,会影响加工的质量,甚至会损坏数控机床。

2提高数控加工水平的措施

2.1加强刀具的应用合理性

在运用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时,往往是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刀具的选择不合理,难以保证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因此,在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时,需要选择合理的切削刀具,才可以保证加工的精确性和数控机床的稳定性。目前,国内数控机床加工全部向着高效率、高硬度和高功率方向发展,对数控机床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数控机床在进行加工时,必须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损伤。因此,在数控机床刀具的选择中,要尽可能的使用进口合金刀具,因为合金刀具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较好的满足数控机床的加工要求。另外,在机械数控技术的加工中,并不是全部的加工方式都选用球头型刀具,选择合理的加工刀具不但可以提高机械加工的效率,还可以保证机械加工的质量。例如在选择球头型刀具进行曲面加工时,由于球头型刀具的顶端缺乏有效的切削力和切削速度,就需要对程序进行较为精确的编制,需要缩短刀具的间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加工时间,因此在进行加工刀具选择时,需要根据刀具的特性结合产品的特性来进行选择,只有选择符合条件的加工刀具,才可以有效的保证加工质量,进而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2加强数控机床管理

数控机床是传统机床的技术创新,虽然数控机床是在传统机床的基础上改造的,但是对数控机床的管理方法要与传统的机床管理方案区别开,否则可能会对数控机床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在数控机床的管理中,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才可以保证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对数控机床的科学管理方法一般是采用集中管理方式,对于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采取计算机集中的方式对数控机床进行管理,计算机集中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对相关加工信息进行整合并且经过信息共享处理,可以使员工在网上进行技术交流,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生产前的准备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将数控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来实现技能的培训和技术的交流,可以开拓员工的视野,可以使员工掌握更为先进的加工手段,进而可以缩短企业的生产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是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2.3加强人才培养

在数控机床的加工中,人为操作是起着主体作用的,具有不同数控素质的人才具有不同的数控加工水平。就编程而言,具备较高数控专业素质的人才可以提高编程的质量,减少加工的时间,进而会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水平,同时合理的编程可以实现最佳的加工路线,可以保证数控机床的使用寿命,也可以保证加工质量的精确性。因此,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计划,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对技术人才要严格把关,同时要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在企业的培养人才计划中,可以专门设立一个技术培训机构,使员工可以在休息时间进行技术的培训,同时可以在车间设立专业的培训人员,使员工在数控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技术的指导,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在网上设立交流平台,要在网络平台中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编程经验,通过种种手段,可以使员工不断的提升专业素养,进而可以不断的提高数控加工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