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58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篇1

关键词:农机技术;思维创新;发展

让农民富起来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党的工作方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大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远达不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是一种让农民了解和接受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技术的方式。农机技术是将高科技转化成生产力,从而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机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生产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稳定发展。农机技术的推广需要农机技术培训推动,农机技术培训可以向农民宣传新的技术和实用工具,提高农民对高科技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以促进农机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目前我国农机技术培训还存在内容单一、老旧;培训方法跟不上时展步伐,培训师资薄弱等问题。本文在探讨农机技术培训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农机技术培训的创新与发展模式。

1农机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也在快速进行中,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和农民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目前,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农村剩余的老年人在耕种土地,农民对机械化耕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农业机械化作业也越来越依赖。农业机械化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耕种效率,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农机现代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关键因素。

2农机技术培训的创新与发展

2.1培训内容的创新与发展农机技术培训是由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讲解一些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方法,提高农民对机械的利用率,间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农民是农用机械的第一使用者,也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对机械的熟悉和掌握,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目前的农机技术培训还停留在过去老机械的使用培训上,农民在多年的机械应用经验中已完全熟悉老机械的使用和维护,对培训缺乏积极性。所以对农民进行农机技术培训要注意方法的创新,做到农用机械创新与培训创新一体化,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真正做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通过技术培训的创新,使农机技术培训内容能帮助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且安全性高、适应性强、环保性强的农用机械。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对最先进技术成果进行培训,不仅要重视技术培训,还要重视农用机械的创新,以保证培训取得最好的效果。2.2培训机构的创新与发展农机技术培训机构与农民最贴近的主要是县级的培训学校,县级培训学校多数是政府部门开设,但由于资金原因,使得培训设施、培训人员都有所欠缺,导致培训学校的创新能力不强。针对这些情况,县级农机技术培训学校要展开创新,利用市场经济这一灵活载体,与农机企业等部门进行联合,开展公私结合的培训活动。农机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要在调查各村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要根据农民的意愿进行。同时要注意手段的创新与发展,从整体方向促进农机技术培训的创新与发展。2.3培训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农机技术快速推广的关键是农民对农机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在农机技术培训中要以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输农机技术。农机技术的培训方式对培训效果有很大影响,科学的培训方式可以使培训事半功倍。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法可以激发农民对技术的学习和接受程度,从而提高培训效果。现行的培训方法主要为了短期效果的强化而进行的紧急培训法,这种方法不能保证农机技术的适用和安全,不能使培训效果长远化,而且容易造成资金和人力的浪费。针对这一现象,要对培训方法进行创新,将传统的紧急培训短班转变成委托学习班、专家指导班、学研培训一体化的厂家与科研机构结合的培训方式。不仅要教农民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及维护方法,还要进行后期跟踪,技术人员在春耕秋收时走进农田,现场实践教学,提高农用机械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多种培训方式结合更能使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2.4培训师资的创新与发展农机技术培训的效果好坏取决于培训的成效。培训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机技术培训的质量,间接影响日后农村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要进行师资力量的创新与发展,从而保证培训质量。培训人员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培训,同时要结合培训地的实际情况及农机使用情况创新培训。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要高度重视农机技术培训,利用各种政策实现资源最优化发展。培训结束后,要在培训地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使农民在培训后对农机技术的作用和学习的培训知识及时巩固,在培训过程中围绕市场对农业生产的需求,对农机设备的需求来进行培训。

3结语

农机技术培训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使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可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要结合被培训农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技术培训的内容、方法、载体、师资方面有所创新,以满足农民对农机技术培训的需求,保证培训不流于形式,保证培训可以切实解决农民在农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梁井林.对农机培训的几点想法[J].农机科技推广,2009,(02):16.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篇2

【关键词】教育技术农村实用人才教学方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承载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才能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教育信息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改进和终身教育的发展需求,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现状

农村实用人才是在农村生活、劳动,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在其所从事的行业内起示范带头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教学内容上缺乏必要的调研,不能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的需求设置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各地对农村人才培养普遍采用的是多年一贯制,“教”与“学”严重脱节。农民要想学技能就必须到技校来,培训方式、方法单一死板。教学模式: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一般都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育培训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农村的发展要求,不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教育技术应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优势

21世纪的教育应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农村职业教育也要向这个方向努力。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1)教育技术为新型教育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平台。远程教育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搭建了新的平台,教育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城市、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接受技能培训。

(2)教育技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支持。信息时代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如基于计算机的合作学习、网络探究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

(3)教育技术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把优秀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送到偏远、贫困地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教育技术视野下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的构建

(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的构建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离不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需求。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借助教育技术构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平台,通过网络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需求和市场需要,从大樱桃种植、板栗种植、红薯种植、葡萄及红酒制作、家禽养殖等行业入手,结合秦皇岛旅游城市的特色,培养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并开拓相关周边产业的技术,利用技校和高校的传统学历培训,融合短期培训,构建适合于秦皇岛市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并开设远程辅导,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虚拟实验平台。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手段的多样化

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多集中在课堂,造成了信息更新的滞后及实用性减弱。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视,培训学员可以走入实习基地、养殖基地等场所观摩学习或进行实习。农村人才由于工作或时间的问题,有时无法去技校或实习基地完成技能的培训,就失去了提升技能的途径。教育技术以其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用多媒体再现课堂或实训基地的现状,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利用远程的学习,借助零散的时间,使自己的技术不断提升,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实用人才的需求。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环境,如再现蔬菜、水果种植及家禽养殖等领域的现实环境,使学员投入到虚拟的真实环境中,立即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

(三)农村实用人才远程培训平台的构建

农村电网的改造和村村通工程的落实,为农村实用人才远程培训平台的构建提供了硬件条件。农业部网上开通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网,各省市也相继开通本地实用人才培训网,这些都为远程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结合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际,融合高校的教育技术力量,联合农村实用人才的专家,构建农村实用人才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为秦皇岛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拓了思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效率。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地区手机的普及率上升至90%,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通过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各种方式,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知识,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教育技术对于教育培训领域具有重大的作用和价值。只有真正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之后,才能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开阔教学视野,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有质的提高。正确认识与理解教育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领域,实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霞.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7).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篇3

关键词:县级;农机化技术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2056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快速向前发展的关键,要想在现代农业中实现新科技以及新机具的广泛应用,就必须坚持科技兴农的原则,加强农机化技术方面的培训,积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内涵和意义

1.1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内涵

基于技术的角度,农机化技术培训实际上指的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如教学、宣传以及操作示范等,将一系列农机化科学知识,将其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而促进农业科技以及农业本身的快速发展。农机化技术培训作为整个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同时也是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管理等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其始终贯穿于农机化实施的整个过程。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但是,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所面对的对象具有年龄层次差别大、文化素质低的特点,再加上农业机械型号复杂等因素,从而使得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较难展开。

1.2农机化技术培训的意义

农机培训通过对农民进行农机科技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使得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所学知识和技术的验证,再将这种验证反馈给农机生产厂家,而厂家根据其反馈再不断改进和创新农业机械的性能。经过这种反复验证和提高,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对农业现代化不断探索和实验的重要工作。

2农机化技术培训的有效模式

2.1坚持并坚定服务大农业的基本观念

坚定服务农机户的信念。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愿望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而越来越强烈,同时他们对于新的农业知识以及机械操作技术的渴望也逐渐增强。而这就大大促进了农机培训教育部门的发展,为满足农民的这种需求,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必须要坚持服务农机户的信念,为其提供培训服务;充分认识到农机培训教育的重要作用。农机化技术培训部门要积极组织农机户进行定期的驾驶、操作以及维修等学习培训,将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以及农机技术传授到农村中去,从而使得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最终为农村经济发展,改变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2.2拓宽农机化技术培训的途径,促进其多元化发展

要做好“青年农民培训工作”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农民的专业、转岗以及创业提供较好的培训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这将是我国农机化培训工作的重点。为此,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要坚持面向市场、立足农机、增强培训活力,实现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目的;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台培训基地,促进农机化培训机构向着信息中介方向发展,该信息中介是连着农民与企业的桥梁,因此该机构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农机技术鉴别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培训能力的提高。另外,农机化技术培训机构应当善于利用企业的资金和动力为农民提供农机技术培训服务。因为农民是农机生产企业最直接的一个宣传平台,而农机化技术培训机构承担着为农民提供农机产品培训服务的责任,所以其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

2.3培训时间、地点的设置要坚持灵活性与实际性

以农时为根据,针对其进行培训时间的灵活设置,尤其是要坚持贴近学员的原则来进行培训时间的设置。例如,以农闲时间为主,避开农忙时节,还要注意征询农民自身的意见来进行培训时间的设置;根据不同的培训类型来灵活选择培训地点。例如,针对一些长期的培训,要将地点设置在学校内,从而方便对农民进行学;而针对短期培,则应当将培训地点设置在乡镇站,从而方便农民积极参与。在教学硬件上还应该加大更新力度,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充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语

通过农机科技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培训,农民能够逐渐吸收新的农业科技知识,不仅提高了文化素质,而且还系统的掌握了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最终成长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分析与研究,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篇4

关键词:农机技术;培训思维;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6)02-0060-01

“富民”政策一直作为我国政府以及党的重要的工作方向,而作为一个“迟发展”国家,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也未赶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而就农业方面来讲,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农业的增产及投入使用已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工业化水平快速发展的“后备需要”。加强农机技术的培训即为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农民输送相关农业机械的技术使用方式及应用理念。农机技术的推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素质,增加机械化的使用,加快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科学、稳定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促进民生的发展[1]。然而纵观现在农机技术的培训,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板块之间衔接疏松、培训师资薄弱等多方面的不足阻碍了农机技术的推广,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后,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所以农机技术培训思维的创新与发展非常重要,下面笔者从具体的方面对此问题作出简要的论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1农机技术培训内容的创新与发展

农机技术的培训是向农业工作人员及农民传授一些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及新型农具的使用知识,从而间接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但是,当前农机技术的培训内容还是大部分停留在落后的、过去的农机技术的使用方法上,农民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多年的见闻已经对这些旧的农机技术的使用方法烂熟于心,而相关的工作部门仍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仍然死板教条的向农民传授过时的内容,长此下去会导致农民失去积极性,失去对学习先进农机技术的进取心。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更是农机技术使用的主体。在加强对农民培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农机技术使用方法的更新,对农机技术使用的方法进行创新,发挥“1加1大于2”的效应。但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注意到一个现象,如果只想用培训理念、方法、内容的创新来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应注重农业生产工具与时俱进,力争做到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新使用与农机技术培训内容更新的一体化发展,真正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从理念与使用工具上促进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机技术培训机构的创新与发展

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言,农机技术培训机构主要包括小型班级及县一级的农机培训学校。这些培训学校大多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承包开展的,由于资金及体制等多方面的限制,导致自身条件的欠缺,在农机技术承载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均存在不足。长此以往,造成了人员、资金的浪费,这一现象同上文所提到的现象一样导致农机技术使用的落后,将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农机技术的培训不能再单纯的依靠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织开展,而应该积极创新,利用现行市场经济发展大势这一有利条件,让农机企业与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开展公私合营的农机技术培训活动。而且,这些工作在开展时,不能盲目的进行,应根据各个农村具体的农业状况等具体情况举行相关的培训活动,根据农民的意愿建立相关的农业现代化机械使用的组织及培训载体。此外,在创新农机技术培训载体的同时,还应注重农机技术培训手段的创新与发展。力争做到创新载体与输送手段的一体化发展,从整体上促进农机技术培训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3农机技术培训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农机技术要想真正落实到农民的农业生产中,必须通过农机技术培训手段的传输,而在农机技术培训手段的传输中,成功的传输必须拥有成熟的传输方式,所以农机技术培训方式的创新对农机技术的应用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有利于激发培训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效果,然而现行的农机技术培训的方法大都是为了产出短时间的效果的紧急强化法,未能做到长远的学习应用,在这一阶段的农业生产过后,就会抛弃此前学过的内容不再强化学习,从而能造成资金、人员的浪费,并不利于长远发展[2]。针对上一现象,笔者认为加强农机技术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相关部门在组织技术培训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后期的技术发展的跟踪强化,大力培训专业人士进行“手把手”的田间实时教学,促进农机技术使用率的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机技术培训需要在培训内容、培训机构与培训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从整体上保证培训的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做量化分析,量化投入产出效应。整体协调创新发展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农业现代机械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井林.对农机培训的几点想法[J].农机科技推广,2009,(2):16.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篇5

一、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农业科技培训

伴随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业、农村向城镇化转移步伐也不断加快,这既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规模经营、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那么,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双重任务,既要培养一批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需求、有一技之长、能够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又要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能够留守务农的农村实用人才。

二、统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农民创业培训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都是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但各有所侧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是面向一般务农劳动力,结合农时季节种植要求开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当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围绕“一村一品”和农时关键环节,就农业新技术和生产新模式,开展“农民点菜、技术人员掌勺”的菜单式培训。

农民创业培训主要面向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创业愿望的中青年农民,对其教授创业知识和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新创业的能力,以此拓展涉农行业尤其是高效农业的就业空间,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创业培训把培训建立在产业链上,既要传授创业的基础知识,更要传授技能、组织生产实践、参观考察和指导创业计划的制定。如果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面广量大的普及性培训,那么农民创业培训则是职业性、专业性培训。

三、注重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相结合

农民教育培训具有多层次性,这是由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所决定的。一方面,要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农时关键环节举办短期培训,传授一些简单易行、适用性强、宜于操作的知识和技能,旨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从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出发,按照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设置相应课程,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道德知识等,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尤其是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种养大户、科技能手、合作组织带头人等富于创造和实干的农村实用人才。

四、融合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传播方式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篇6

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培训中参加培训的人员问题

由于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大部分年轻农民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是选择从事企业用工。造成现在从事农业方面生产的大多是老人、妇女、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人,导致参加培训活动的人员严重不足,培训的效果也不太明显。

2.经费方面的问题

现有的农业培训学校属于全额拨款单位,由于经费有限,没有能力购买新型的教具以及设备,而且教师也没有进行计划性的进修,知识相对老化,对新的技术掌握不足,培训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这对培养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很是不利。

3.师资方面的问题

由于培训单位的资金不足,从事培训工作的教师员工得不到定期的技术更新进修机会,而且农民培训工作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从事培训工作的动力严重不足。同时在充实农民培训教师队伍时,愿意从事农民培训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也很少,即便有少数的教师资源融入农民培训工作中,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

4.农民对培训的认知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长时间处于传统种植模式中,农民对农业技术更新观念意识淡薄。即便参加培训,也会出现旷课、不及时参加培训教程。由于参加培训的农民文化层次不同,年龄跨度大,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给农民培训工作增加了难度。由于农民平时劳动负荷大,没有时间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进行农民培训时,有部分农民不是自愿参加,而是通过行政干预来参加学习,所以缺乏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培训过程中,因为农民角色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人员缺少团队凝聚力、组织能力,无视于学校对学员的管理制度。

二、解决对策

1.加强相关部门对培训工作的支持

对于农民培训工作,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应认识到农民培训工作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新型职业化农民发挥着主导作用,明确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政府还应对培训工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以及经济上的帮助,改善培训机构办学的条件,才能更好地进行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

2.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

培训的机构需要定期组织学校得力的教学力量进行进修活动,以加强理论上的学习,尤其是农业的产业化不断地发展,需要掌握相关的农业新知识和新技术。作为培训教员,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用高度的负责的态度对农民进行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引导和扶持农民的培训。

3.创新教学的手段

学校应组织教师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与本地区情况相关的教材,并且学校应该开设不同种类的培训课程,好让参加培训的人员不仅能学到技术,还掌握了怎样经营现代化农业相关的知识,从而成为复合型的农业发展人才。与此同时,授课应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4.发展多种多样形式的培训

参训的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全部到县城农机校进行培训不但不方便,而且还耽误参加人员的时间,所以,就应该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培训,实行送教下乡,在乡镇村内也开办培训班,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来提升培训的效果,从而调动广大农民参加训练的积极性。

5.加大宣传的力度

有效利用各报刊、互联网、新传播媒体等形式的进行宣传,好让更多的农民群众意识到参训的重要意义,从而调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为有利于进行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最终促进农业技术的培训全面发展。

6.结合政策开展培训工作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篇7

关键词:农机技术培训;振兴战略;乡村

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技术就是农业生产技术手段的改革。通过农业机械的不断应用和推广,能够让传统的农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在现代化农业中,有着不能跨越的阶段,为农业的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且现代化的农业有着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各种资源都能够循环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的保护力度,进而提升了乡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现阶段的农机技术培训现状

现如今,中国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在开孙莉(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江苏如东226400)展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会对农机技术培训产生影响,也让农民在农业的活动中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其一,就是在培训时所培训的对象较单一,在从前很长时间里,国内的农机技术培训中的学员大多都是农民,这就让所培训的对象相对较为单一,并且所培训的内容也较单一,教授的内容大多都是一些传统的机械原理,这就让农机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现在的农村发展很快,农民的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就让农民对这种单一的培训内容不感兴趣。其二,政府部门没有加大对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部署和落实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农机技术培训的重要性,这就让这项工作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而在缺少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培训人员的薪酬待遇和保障都严重不足,这就对农机技术的培训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而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就会缺少专业性和科学性,对于农民实行的相关培训政策也缺少系统性,这就让培训的效果变得不够理想。其三,中国有很多的农机技术培训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都不够,在培训时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就降低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这些教师对市场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也不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这就让培训工作的效果变低。再加上有些教师的思想较传统,教授方式较落后,这就让培训质量不够高[1]。其四,在农机培训中,所培训的服务功能较弱,缺少监督管理制度,没有利用网络技术方便监督管理工作,这就导致农机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另外,在农机技术的培训管理中,现代化网络设备不足,传统的机械设备占据了主要地位,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智能化网络设备很少,而且也没有建设网络在线培训课程,不能邀请专家对学员进行培训,这也就让现代的网络技术培训得不到很好的实践。

2提高农机技术培训振兴乡村的策略

2.1加大农机资金力度

现在的城市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不均衡,这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阻碍之一,而为了振兴乡村战略,政府部门需要对农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加大对其资金投资力度,改变城市农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这样通过政策来确保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撑,政府部门还要发挥自身的调控能力,通过宏观的调控来促使当地农业技术的发展。并且还要加大农机的网络设备方面的投入,让学员可以真正地接触到网络设备,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振兴乡村。另外,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其培训的内容更会涉及到多个领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现在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加以分析,以此来制定出合理的宣传方案,让社会公众认识到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从而转变农民传统的思想,主动接受新型的农机技术,让农民的经济收益得到增长。

2.2创建专业的农机技术培训团队

在农机的技术培训中,教师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能够直接影响到学员们的培训效果。所以政府部门需要不停优化培训团队,让这些教师能够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这样就可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首先,为了实现这种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就需要将培训的地点不断开拓,让农民在培训基地或农田实行实际教学,并结合现实情况,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其次,为了让培训的内容更加的吸引人,培训教师就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培训内容变得多种多样,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满足农民的具体需求[2]。而为了提高培训的趣味性,教师就要创新培训方法,运用农民喜欢的方式进行培训,这样就可以提高农民的学习兴趣,从而培训的质量得到了加强。最后,可以聘请一个些专家,实行网络在线授课,这样就能够让学员更加的对先进技术知识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使学员可以自主学习。例如利用抖音直播,建立和谐、平等、时间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民能够快速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

2.3加强农机技术培训的管理工作

在对农机技术培训时,可以利用农机管理站来实现,但是因为缺少对这些部门的约束力。这就让农机管理部门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吸引了农民主动参与到培训中。确保农机技术培训的专业性,减少培训过程中不安因素,加强培训质量。而因为农民所受的教育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丰富的培训方式,从而让农民可以愉快地参与到培训中。并且要运用网络技术对农机技术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对学员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管理,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农机技术的培训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其培训的效果,让农民从事农业活动时更加的方便,进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

2.4建立完善的培训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保证乡镇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实施,农机技术培训监理部门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农机培训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农机技术培训管理责任,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农机技术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定期组织农机技术监督管理培训,对农民不定期进行农机技术安全检测工作,并针对每个学员都进行访问,对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反馈给培训教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还要加强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农机体系的建设工作。要想振兴乡村就需要在农机设备中融入现代化网络技术,让农业与网络信息相结合也要将农机的监管记录录入到计算机中,综合性地分析监督管理工作,如果发现问题就会及时的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反馈给工作人员,这样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为农机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2.5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农机技术

创建农机技术的推广网站,为了充分做好农机技术的工作,在现在的农业管理中能够按照当地的农业推广需求,创建专门的农机技术推广网站,把一些先进农机技术内容发到网站上,并定期对农机技术知识进行更新。如果有能力还可以聘请农机计划方面的专家,定期在网站上进行座谈,与农民进行在线的技术交流,将农民的问题集中起来,并加以解决。另外,还可以在各种在线教育平台中实现在线课堂教学。在完成教育任务后,还可以对学员进行技术考核工作,也可以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信息的传播,而现在的信息传播软件较多,所以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对农机技术进行定期维护工作,并及时教授给农民农机的使用技巧,让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线上进行指导。为了农机技术培训的推广工作,还可以为农机知识建设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中会有先进的农机技术,利用视频、文字或语音进行讲解,进而让农民能够及时更新农机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更加方便了农民接触技术知识,这样农民就可以及时运用搜索引擎解决相关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的效果[3]。

3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国家大力发展乡村,这就对农村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振兴乡村战略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现阶段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仍然有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振兴乡村的脚步。

参考文献

[1]陈永志.为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农机鉴定技术支持[J].现代农业装备,2018,no.234(03):74.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篇8

自2006年生猪及其产品价格在政策的调控下走出低迷局面以来,畜牧业就呈现出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疫病防控难度逐年加大、销售价格不断突破新高的态势,越来越多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社会投资热点之一,而具有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粪污无害化等特征的现代化畜牧业在此机遇下得以快速发展。这种局面也同时带来了投资盲目跟风、疫病风险认知不足、后续发展资金短缺、信息渠道不畅、技术人员缺位等问题。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加强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近年来在基层积极组织、参与阳光工程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乡土人才培训、技能鉴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年培训人员1200人次以上,对当前形势下加强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供参考。

1当前基层畜牧技术培训工作现状

(1)能够开展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机构。当前具有培训职能的单位众多,除畜牧部门外,还有执行阳光工程培训的机构、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组织部人才办、畜牧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移民局、科协、畜禽养殖专业经合组织等,这些具有培训职能的机构均会根据业务项目需要或者村组群众要求,开展或集中学习、或到户现场指导、或组织外出参观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基本每年都能够对有发展需要的区域实现全覆盖,并有争取培训名额和经费,争抢培训区域重复开展培训的趋势。

(2)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畜牧部门、畜牧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畜禽养殖专业经合组织、种畜禽繁育公司等一般有自己的师资力量,能够独立开展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执行阳光工程培训的机构、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组织部人才办一般采取聘用畜牧部门技术人员或者委托畜牧部门直接开展相关培训。

(3)受训人员的分类。接受现代养殖技术培训的人员初步可分为农村基层干部、一般散养户、规模养殖户业主、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等四类。

农村基层干部为满足工作需要,更倾向于掌握国家政策、市场行情走势、养殖技术概论,对各种培训兴趣较为浓厚;一般散养户对身边规模养殖户的生产现状较为好奇,愿意接受诸如仔猪补铁、家禽育雏、防止应激反应等简单易学的知识点;规模养殖户业主和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对畜牧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产品、新品种、市场信息、国家政策、行业发展现状等热情度较高,愿意接受各种方式的培训,从畜牧产业发展来说,他们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的主要受训人员。

(4)当前易为受训人员接受的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易为受训人员接受的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基本要素是要能够达到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湖北省畜牧兽医局近年来总结推行的各种家庭化养殖模式具有这个功能并符合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培训要求,如生猪“150”模式、蛋鸡“153”模式、养牛“165”模式、养羊“1235”模式、肉禽“156”模式等养殖模式可根据建设场地和资金预算做适度调整,易为受训人员接受。对大规模养殖场开展工厂化流程的无公害养殖模式,能够帮助企业迅速走上正常轨道,也是需要培训的重点内容。

(5)培训方式。当前开展培训的方式主要有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外出参观、现场实践等四种。从襄阳开展培训的效果来看,对新建养殖场做现场规划指导,带领规模养殖场业主和技术人员参加种猪拍卖会、观摩市内外新建的规模养殖场等参观活动,安排新建规模养殖场人员进入良友公司、神童公司等现代化猪场跟班学习活动,这些更能够帮助受训对象牢固地掌握培训内容。而自2011年开始,襄阳市畜牧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借助投影仪开展集中授课也能够基本达到授课目的,但更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授课老师对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知识的占有量。

2当前畜牧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师资力量业务能力有待提升。从目前形势来看,年龄较大的技术人员存在着知识老化、不会使用电脑及投影仪等光电教学仪器、掌握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不够等问题;较为年轻的技术人员或者因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做到让受训人员满意,或者虽对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掌握较好但停职外出到企业去发展。

(2)基层畜牧部门培训经费不足。畜牧部门开展技术培训的经费是从畜牧技术推广公益职能经费中列支,没有利用项目支撑的专项培训经费,大多数情况下只好参与其他机构的培训工作达到自己的培训目的。

(3)基层缺乏现代培训仪器设备。要能够达到有效培训目的,师资人员必须借助照相机、摄影机、电脑等收集到大量有效的信息,并利用投影仪对受训对象开展深入浅出的培训。但是目前没有信息表明有相关的项目对基层畜牧部门给予现代培训仪器的完善配套。

3对加强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的建议

加强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必须从构建培训机制、解

转贴于

决培训经费、充实培训内容、补充培训队伍等方面入手,形成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实用人才有较强带动性、示范基地布局合理的良好局面。

(1)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从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开始进一步提高对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畜牧系统自上而下的安排项目支持,解决培训经费和培训器材不足的问题;其次要从体制上破除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只有防疫监督员,没有技术推广员的尴尬局面;三是要充分利用政策宣传、市场引导、利益驱动等手段,大力宣传现代畜牧养殖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优秀典型和实施效果,大力宣传科技培训的目的与意义,鼓励、动员农民参加培训,营造科教兴牧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2)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受训对象的培训针对性。一要做好培训前的摸底工作。按需施教,不能“一厢情愿”定题目,无论是制定培训计划还是实施培训计划,开展具体的培训,都要面向生产需求,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规模以及开展培训的时间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进而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培训计划,以增强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完善机制,多样教学。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出发,针对成人的特点和不同培训对象的实际,分别开展以阳光工程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同时重点加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产业带动增强培训的实际带动能力。

(3)整合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成立由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管理的、市内畜牧系统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现代畜牧业培训工作小组。一是统筹规划,接受各种培训委托,并据此制定培训规划和内容;二是统筹安排人员,分别集中上课,再针对培训情况到实地现场培训,分类指导;三是邀请专家到地方上课,传授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等;四是抽调系统业务骨干参加知识更新培训。

(4)加大投入,提高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建议市财政将农民技术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由市政府统筹安排落实。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和体制,使农民培训进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达到双赢的局面。

(5)科学规划,认真抓好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在具体培训中,必须要坚持“高、广、实、活、严”五字方针。一是在培训的组织领导上要突出一个“高”字。要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协助抓,这样才能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抓,共同推进培训工作全面开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在培训的对象上要突出一个“广”字。要按照一户一个明白人的要求,对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对那些真正想培训、愿意接受培训的人员,更要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通过培训先富起来,以此带动大家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一个“实”字。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立足自身实际,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全市畜牧产业布局开展农民实用养殖技术和畜牧新技术培训,使之更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四是在培训形式上要突出一个“活”字。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民素质培训网络,在培训方式上不要拘泥于形式,可采取集中与分散、长期与短期、白天与晚上、送科技下乡与干部下基层、专家授课与现场操作、请能人进来与送农民出去以及养殖大户带动等灵活多变的有效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五是在培训管理上要突出一个“严”字。对培训实行目标考核制管理。不允许任何人为了完成培训任务搞“花架子”,走过场,必须把培训质量和效果放在首位。

(6)开展金桥工程引智入基层。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越来越多,聘请养殖专家教授使疑难能够得到及时解答,能够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近年来我们先后搭桥引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多位专家入驻襄阳畜牧养殖企业,成功实现了规模养殖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随着全市农民实用养殖技术的普及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县、乡、村养殖专业技术骨干的知识更新,高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和指导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更离不开行业专家教授的指导。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教育培训行动,着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思想坚定、决策科学、作风正派、执行有力、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结合实际、学风优良、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2009年培训任务:培训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等人员20人次,培训拖拉机手40人次,插秧机手22人次、收割机手200人次、新购机农民350人次、拖拉机机主及驾驶员(安全教育)300人次、农机维修人员25人次。

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一是镇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监督等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二是农机专家、乡镇责任农机员;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手及农机修理从业人员。

培训内容:围绕本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近几年农业机械化项目实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针对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和重点技术推广的需要,着重对农机管理(监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及有关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突出本地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等内容,重点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割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办班、专题讲座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集中办班主要是在县级集中办班培训;现场实训主要是对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机维修人员和农机大户等,通过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实训,提高其生产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是农业(农机)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三农”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教育培训大行动顺利推进。

(二)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县农机监理站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要围绕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农机管理(监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稳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

(三)精心组织,创新形式。县农机监理站充分利用国家面向农村、农民的培训政策,有机结合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项目、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及农机跨区作业、年检审、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培训机会,着力搞活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要建立农机教育培训的组织平台,以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学校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为依托,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在农机主管部门领导下,采取事企联合、校企联动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团体共同参与培训活动。要采取现场演示、送教进村、科技入户、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创新培训方法,做到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学习。

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篇10

关键词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重要性;培训模式-01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教育培训是基础。农民教育培训,只有为农村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1-2]。作为长期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农广校,具有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显著优势,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正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近年来,辉南县农广校以组织实施“三项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进村”为重点,在挖掘、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辉南县农民教育培训的快速发展。

1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1农民教育培训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较低,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导致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大力开展与普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出大批的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农业人才,才能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更是摆在农广校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1.2农民教育培训已成为劳动者掌握新科学技术并通过培训进行吸收和消化的关键途径

新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推广需要农广校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教育,其目的主要是帮助他们用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来武装头脑,更新传统生产观念,提高他们接受新信息、新技术和新事物的能力,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他们的收入,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广校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起着主导作用,肩负着了解需求、传递知识、推广技能、接受反馈、答疑解惑等重要责任。近年来,辉南县农广校对农民开展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实施了旨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几大培训工程,如: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三进村”。这几大工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受经费、农民时间、硬件设备等条件所限,培训时间相对较短,以1~4个月的培训居多。这些培训虽然可以使部分农民“有了点文化、懂了点技术,会了点经营”,但是这种肤浅的认识与政策中所隐含的深层次内涵相去甚远。其实质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并未从根本上培养农民自发学习的能力,引导其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

2创新培训模式,精心组织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1)要采取普遍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应该设定不同的培训模式,并着力强化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等人员的培训。在技术推广与应用、生产管理与经营方面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示范户带动辐射户,辐射户影响一般户,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的良好局面。增强农民主动学科技、用科技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来[3]。

(2)培训时间要科学合理、灵活安排。要顺应农时、季节特点,在不同的农时季节,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巡回培训。如:农民冬闲、夏季挂锄时进行集中办大班培训,农忙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生产实践指导工作,拓宽受训者的范围,尤其应着重对农民进行“反复性”地培训。

(3)进行科学调查摸底,培训内容必须符合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农村的现状是什么,农民迫切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根据调研情况,针对不同村、不同产业具体制定有效的培训,实施培训,指导计划,并按照所从事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所需,设置培训、指导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使培训流于形式,确保实效。

(4)聘请专家与本校教师相结合的培训、指导方式。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村入田”进行理论培训和现场生产实践指导,逐渐形成专家与教师、农民三方互动的培训模式。教师将广大农民对于养殖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管理技术、传统耕作制度改革、农产品安全检验、植保技术等相关技术问题予以汇总,然后定期聘请专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满足广大农民对种养等技术的需求[4]。

(5)印发技术资料与发放技术光盘相结合。一方面,将专家教授技术讲座刻录成光盘,发至示范村,组织科技培训示范户和辐射户集中播放;另一方面,将技术资料发放到示范户,做到村村有技术光盘、户户有技术明白纸。

(6)材和乡土教材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自编乡土教材、通俗易懂的实用科技小册子、光盘,并达到“四性一强”,即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专业性,地域性强。使学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农民容易掌握,也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农民和农业生产实际。

(7)电波入户与媒体资源相结合。一是充分利用卫星小站,开办媒体专栏,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辉南县农广校通过县电视台《乡音乡情》和广播电台《快乐农家》开办专题培训栏目,将中央校的农业节目送入千家万户。二是通过各乡镇有线电视插转台,村级的“大喇叭”,村科技书屋、农民夜校等播放设施,转放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栏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受众面大、覆盖范围广、传播快捷的独特功能,努力提高广播电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果。三是结合农民培训深入基层,利用农广校的电教设备播放农村实用技术,以及中央七台播放的农业科技节目,扩大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8)结合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扶持建设村科技书屋和农民夜校,方便农民借阅和学习,激发和引导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繁荣农村经济。

3小结

开展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无论在培训内容上还是在培训形式上,只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切实符合农民需要、贴近农民生产实际、贴近农民,才能开展得扎实有效,有特色,事半功倍。培训中还要随时捕捉亮点,总结典型经验,不走弯路,确保培训、指导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农民培训关系到千家万户,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农广校的责任,任重道远,要常常办,时时新。

4参考文献

[1]方?翠?浅谈县级职业高中、农广中专搞好农民培训工作的思考[j].商情,2009(29):80.

[2]曾增河.参与式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