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7:11

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篇1

关键词:小区住宅工程配套标准装修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第壹个小型居民商住楼小区;建筑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框肢剪力墙结构;规划用地面积大约为18054m2,总建筑面积大约为38831m2,其中地下室面积约5828m2;共有11栋小高层,有358套房屋,装修施工面积为30000m2左右。

2施工方案概述

本工程为室内标准装修,基本上是房屋的天、地、墙施工,而且重点是墙、地,故可按照先施工厨房、卫生间墙面后施工天花、地面的顺序施工;我司进场后,要全面清查土建施工遗留的收尾问题,取土建施工的每层水平线作为每层的控制标高线。用水准仪放出全屋的标高线;厨房、卫生间、客厅、阳台、走道等地方的墙、地砖必须排版、放线。先施工墙砖,后施工地砖;然后再施工天花、墙面乳胶漆;最后是各专业材料供应商现场安装。

3工程特点

从建筑装修效果分析,有以下特点:实用性非常强,标准装修就是为了满足住户的最基本使用功能;极具现代感,厨房、卫生间墙、地面采用高档瓷片、地砖,厨房橱柜为高级实木橱柜;房间采用高档实木复合木地板;房间、客厅墙、天面采用多种现代建筑环保涂料,色泽淡雅;卫生间、厨房、走道天花采用防火板造型吊顶,配以装饰灯光,将使房间的空间、格局更加靓丽和明亮。

4施工难、重点

4.1本工程装修工程量大,工期短,土建收尾多,交叉作业多,是本工程的一大难点。

本工程量较大,358套房子装修,近30000m2装修施工面积,而且土建收尾又多,工期只有180天。故我司在进场之前,就做了大量的施工准备工作,如多次查看现场,领会设计施工图,提前准备材料,提前准备充足的各专业施工班组等等。

4.2厨房、卫生间施工

在本工程的装修施工内容,厨房、卫生间的施工是重要部位,特别是墙、地的防水隐蔽工程施工。在与土建移交卫生间沉箱时,必须严查原有结构是否存在渗漏现象。把隐患排除后,全面做防水,特别是淋浴区的墙面防水高度必须做到1800mm以上,否则以后住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有渗漏的隐患;地面防水工程做好后,必须做48小时的闭水试验,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或者业主工程师确认无渗漏隐患后,在防水层上面做一层水泥油保护层后再在上面铺贴墙、地砖。

4.3材料加工品种多,加工工期长。

为了减少施工现场的二次污染,本工程大量材料是采用外加工,现场安装的生产模式,故要求我司在组织施工时,必须充分考虑材料供应商的加工期及现场安装配合问题,提前提供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给材料供应商,并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时跟进供应商的生产、供货时间,配合现场安装施工。

4.4各相关专业现场安装的配合施工。

本工程为标准装修,是满足住户的基本生活功能需求,故相关专业在现场安装施工工程时必须充分协调、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否则就会耽误工期。因此在施工中处理好各相关专业的现场安装施工也是一个难点。公司决定将协调配合作为重点来抓,做好内部、外部协调,确保不耽误工期。

4.5墙、地砖的质量控制

(1)基层处理:将楼地面上的砂浆污物、浮灰、落地灰等清理干净,以达到施工条件的要求,如表面有油污,应采用10%的火碱水刷净,并用清水及时将碱液冲去。考虑到装饰层与基层结合力,在正式施工前用少许清水湿润地面,用素水泥浆做结合层一道。

(2)弹线:施工前在墙体四周弹出标高控制线(依据墙上的50cm控制线),在地面弹出十字线,以控制地砖分隔尺寸。找出面层的标高控制点,注意与各相关部位的标高控制一致。

(3)预铺:首先应在图纸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对地砖的色彩、纹理、表面平整等进行严格的挑选,依据现场弹出的控制线和图纸要求进行预铺。对于预铺中可能出现的尺寸、色彩、纹理误差等进行调整、交换,直至达到最佳效果,按铺贴顺序堆放整齐备用,一般要求不能出现破损或者小于半块砖,尽量将把半砖排到非正视面。

(4)铺贴:地砖铺设采用1:4或1:3干硬性水泥砂浆粘贴(砂浆的干硬程度以手捏成团不松散为宜),砂浆厚度控制在20-30mm左右。在干硬性水泥砂浆上撒素水泥,并洒适量清水。将地砖按照要求放在水泥砂浆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地砖饰面直至密实平整达到要求;根据水平线用铝合金水平尺找平,铺完第一块后向两侧或后退方向;根据水平线用铝合金水平尺找平,铺完第一块后向两侧或后退方向顺序镶铺。砖缝无设计要求时一般为1.5-3mm,铺装时要保证砖缝宽窄一致,纵横在一条线上。

勾缝采用1:1水泥砂浆,根据地砖的颜色调配勾缝砂浆的颜色;勾缝要饱满密实。

(6)清理:当水泥浆凝固后再用棉纱等物对地砖表面进行清理(一般宜在12h之后)。清理完毕后用锯末养护2-3天,当交叉作业较多时采用三合板或纸板保护。

4.6施工墙、地砖应注意的其他质量问题

(1)地面标高错误:出现在厕所、走道与房间门口处

①原因分析:控制线不准;楼板标高超高;防水层超高;结合层砂浆过厚。

②防止措施:施工时应对楼层标高和基层情况进行核查,并严格控制每道工序的施工厚度,防止超高。

(2)泛水过小或局部倒坡

①原因分析:地漏安装标高过高,基层不平有凹坑,造成局部存水;由于楼层标高错误减小地面的坡度,50cm水平线不准。

②防止措施:要求对50cm线认真检查无误,水暖及土建施工人员均按水平线下返;地面作好贴饼、冲筋保证坡向正确。

(3)地面铺贴不平,出现高低差

①原因分析:砖的厚度不一致,没有严格挑选,或砖不平劈棱窜角,或铺贴时没平铺或粘结层厚度,上人太早。

②防止措施:要求必须事先选砖,铺贴时要拍实,铺好地面后封闭门口,常温48h用湿锯末养护。

(4)地面面层及踢脚空鼓

①原因分析:基层清理不干净,浇水不透,早期脱水所致;上人过早,粘结砂浆未达到强度受外力振动,影响粘结强度。踢脚的墙面基层清理不干净,尚有余灰没清刷干净,影响粘结形成空鼓;粘结的砂浆量少,挤不到边角,造成空鼓。

②防止措施:认真清理地面基层;注意控制上人操作的时间,加强养护。加强基层清理浇水,粘贴踢脚时做到满铺满挤。

4.7墙面柒的施工质量控制

4.7.1施工工艺

(1)清理墙面:先将墙面灰尘、浆粒清理干净,用水石膏将墙面磕碰处及坑洼缝隙等找平,干燥后用砂纸将凸出处磨掉,将浮尘扫净。

(2)刮腻子:墙面腻子的遍数可由墙面平整程度决定,一般情况为三遍。第一遍用胶皮刮板横向满刮,一刮板紧接着一刮板,接头不得留茬,每刮一板最后收头要干净利落。干燥后磨砂纸,将浮腻子及斑迹磨光,再将墙面清扫干净。第二遍用胶皮刮板竖向满刮,所用材料及方法同第一遍腻子,干燥后砂纸磨平并清扫干净。第三遍用胶皮刮板找补腻子或用钢片刮板满刮腻子,将墙面刮平刮光,干燥后用细砂纸磨光,不得遗漏或将腻子磨穿。

(3)刷第一遍乳胶漆:涂刷顺序是先刷顶板后刷墙面,墙面是先上后下。先将墙面清扫干净,用布将墙面粉尘擦掉。乳胶漆用排笔涂刷,使用新排笔时,将排笔上的浮毛和不牢的毛理掉。乳胶漆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适当加水稀释,防止头遍漆刷不开。干燥后复补腻子,再干燥后用砂纸磨光,清扫干净。

(4)刷第二遍乳胶漆:操作要求第一遍,使用前充分搅拌,如不很稠,不宜加水,以防止透底。漆膜干燥后,用细砂纸将墙面小疙瘩和排笔打磨掉,磨光滑后清扫干净。

(5)刷第三遍乳胶漆:做法同第二遍乳胶漆。由于乳胶漆膜干燥较快,应连续迅速操作,涂刷时从一头开始,逐渐刷向另一头,要上下顺刷互相衔接,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避免出现干燥后接头。

4.7.2施工流程

4.7.3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材料的品种,颜色应符合设计和选定的样品要求,严禁脱皮、漏刷、透底。

(2)基本项目

①透底、流坠、皱皮:大面无,小面无明显处。

②光亮和光滑:光亮和光滑均匀一致。

③装饰线:分色线平直,偏差不大于1mm(拉5m线检查,不足5m拉通线检查)。

④颜色刷纹:颜色一致,无明显刷纹。

5成品保护措施

5.1墙、地砖的成品保护措施

(1)施工完的地面铺贴前,应做好成品保护,如门框要钉保护铁皮防止碰坏棱角,推车运输应采用窄车,车腿底端应用胶皮等包裹。

(2)严禁在已铺好的面砖地面上拌合砂浆。

(3)在已铺好的地面上工作防止砸碰损坏,严禁在其上任意丢扔各种物料等重物。

(4)油漆、涂料等施工时应对已铺好的地面进行保护,防止面层污染,一般采用塑料布、纸板、或普通三合板等。

5.2墙面漆的成品保护措施

(1)涂料墙面未干前,室内不得清扫地面,以免粉尘玷污墙面,漆面干燥后不得挨近墙面拨水,以免泥水玷污。

(2)涂料墙面完工后要妥善保护,不得磕碰损坏,墙面阳角处应设保护。

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百年大讲,质量第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则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但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情况来看,无论是政府承担的建筑工程,还是私人承包的建筑工程,尽管都十分重视质量问题,但仍然有个别施工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好技术与质量的关系,由于缺乏对施工技术的高度重视,因而在施工技术管理和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这就直接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中会出现施工常见的问题,比如水泥不达标的问题,再比如沙石质量问题,再比如钢筋结构问题等等,这些常见的技术问题虽然不是高科技方面的问题,但却时常出现,而且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各级各类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更加重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技术问题,切实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以此更好的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数量、规模、层次的不断扩大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在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日益形成,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都高度重视施工技术问题,基本上都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进行施工,但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常见技术问题。

(一)存在着水泥标准不达标的问题

水泥是建筑工程施工使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材料,我国对水泥指标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水泥,因而只有控制好水泥标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从当前我国水泥市场来看,尽管总体上我国水泥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但仍然有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有的在生产水泥是弄虚作假和偷工减料,有的改变生产原料配比,尽管提高了利润,但却给建筑工程施工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还有个别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存在着降低水泥使用标号的问题,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将会给人民群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二)存在着沙石质量不过关的问题

沙石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常用的原材料,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尽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沙石的技术和质量控制都比较严格,但仍然存在着技术管理不严格的问题。比如,个别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加快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以及降低施工成本,不按照技术标准对砂石进行规范化清洗,就直接用于生产混凝土,直接导致混凝土不达标;现有甚者,不仅不对沙石进行清洗,为了降低成本甚至在沙石中掺入石粉,这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可想而知。

(三)存在着钢筋结构不到位的问题

现代建筑90%以上属于钢结构,因而钢筋结构技术是否符合标准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十分关键。尽管不同的建筑工程对钢筋结构的要求不尽相同,但由于钢筋造价较高、使用较多,因而其成本也较高。由于这种因素,目前我国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存在着使用不合格钢筋结构的问题,导致钢筋结构的支撑作用大大降低。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技术标准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必须牢固树立“标准意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类施工技术的标准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筑工程的要求,在施工前要建立各方面的标准体系,比如对于水泥、沙石、钢筋结构等容易忽视的技术问题,必须明确技术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购置。这就需要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把好技术标准第一道“关口”,在水泥、沙石、钢筋结构进场之前做好采购、试验、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使原材料都能够符合国家以及建筑项目规定的技术标准。

(二)加强现场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是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特别是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的重要措施,只有抓好现场管理,才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技术问题,即使出现技术问题也能够及时进行解决和补救。比如,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明确每个领域、每个部位、每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流程,并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如果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发现技术问题,无论技术问题大小,都必须及时解决,技术问题解决了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出现任何问题。

(三)明确技术管理责任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因而不可能由一两个人来完成,需要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既分工又合作”,特别是要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责任,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各层次、各领域、各区域的管理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明确相应的技术标准、明确责权利关系,使所有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都能够高度负责的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开展工作,能够有效的解决甚至是杜绝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常见问题。

(四)强化施工技术监督

要想更好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施工技术监督机制,通过健全和完善的监督体系,确保不出现任何技术问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当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对施工技术、施工标准、施工流程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对于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要进行重点监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还应当建立“群众监督”机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之间要相互进行监督,并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这样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的技术监督体系,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尽管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各级各类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都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水泥标准、沙石质量、钢筋结构等常见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是高技术问题,但如果不加强管理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重大问题,因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就需要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在加强现场技术管理、明确技术管理责任、强化施工技术监督等方面狠下功夫,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能够减少和避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柏贤.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与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2014(03)

[2]王志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解析[J].江西建材,2014(10)

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技术;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3-0182-02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建筑业也在飞速发展,模板施工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并成为建筑施工主体的核心技术,经过不断地创新发展,提高了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保证了工程质量。推进模板施工技术的发展能够弥补就有的技术缺陷,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实现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的长足进步。

1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历史回顾

20世纪70年代,我国针对建设情况调整了技术要求,以钢材结构代替木制的,促进了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创新,即由旧有的散支散拆木或定型的技术创新引进新型模板技术,应用实践促使技术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此后十年间,高层建筑结构引进中国建筑行业,传统的砖混结构被现浇混凝土结构逐渐取代。现浇混凝土结构以其较好的整体性能、抗震性、用料节约的多重优势成为行业新秀,以其良好的性价比优势被广泛推广使用。建筑行业抓住现浇混凝土建构的优势实现了质量的保证,另一方面也促使相应的建筑工程模板技术的提升。模板技术不断创新的发展速度促使建筑行业调整发展规划和建设规模以适应新技术挑战。

经过科研人员的研发工作,新型模板技术核心得到进一步突破。结合竖向、水平结构对于基本构件的质量、规格的标准要求,开发了永久型、工具型两种模板样式。上世纪80年代,建筑行业规范了对模板技术的标准,提倡以标准化与多样化结合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模板施工作为建筑施工重要环节影响到混凝土成型的质量和时间,利用该技术能够实现在维持精准度的同时保证工程结构及各零件符合基本数据标准。模板技术要满足两方面要求,一则模板强度、承受力能够满足最大限度保持建筑稳定的标准;二则,外表平整、接缝严密,易安装或者拆除。模板施工工艺联系着建筑质量和工作验收,监督人员要以严格的标准控制工艺。

2模板工艺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2.1模式工程施工基本技术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总质量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是首要标准。运用模板工程有利于降低成本预算、提高工作效率,需要符合以下四点技术准则:符合设计图纸的工艺要求,合理搭配、选择构件的尺寸,经过精细测定后方可投入使用。

其二,保证模板对混凝土重量及侧向压力的受力度,提前测量模板的强度和稳定度,避免模板因遭受极限标准的压力而不堪重负;其三,精简模板的构造以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也有助于简化混凝土浇筑工作量和后期养护工作;其四,在接缝处应用加密技术,保证模板连接处的密实性,如出现不良状况,应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弥补,确保接缝的密封性,不出现漏浆状况。

2.2模板配制技术

模板的尺寸。模式应以设计图纸为准,构型相对简洁的构件的模板配型可以根据施工图纸配置。配置时要参照可查表或者工程规范,选择正确的模板、横档及楞木的断面以及它们之间的间距、支撑系统的配制。例如遇见楼梯此类建构复杂的情况,可采用放大样的方法,即根据结构图纸,在地面勾画出构件的实际形状,技术人员测量构件模板的尺寸,根据工艺要求定制模板。对于特别复杂结构的构件,前者的方法就显得繁琐制肘,没有合适的场地和制图方法,可结合计算方法来进行模板的配制。

2.3模板施工工艺分析

建筑工程模板的施工分为九步工序,按照基础到上层依次排列:底层有垫层模板、基础梁模板,在此基础上设立柱模板、墙板模板、梁模板,进一步是楼板模板、楼梯模板、构造柱模板与圈梁模板。

对垫层模板(含基础底板模板)来说,其基础的高度不高,但是体积很大,安装模板前必须准确核实基础的中心线以及标高,事先弹出轴线和四周边线,根据边线尺寸将侧面模板对准,并且在校正模板垂直度以及标高之后,用支撑将模板固定,用以维持模板的稳定度。模板安装完毕之后,必须清扫杂物,复查模板的尺寸、标高等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垫层模板是包括基础底板在内的最底层的模板,因其性质为高度较低、占空间大,考虑这两点在安装模板前,首先要完成中心线、标高的测量工作,设置好边线、轴线再与擦面模板位置校正,水平和垂直高度达到技术标准后,将模板固定,使用支撑实现模板稳定度的保证。安装完毕后再次核对基本技术指标,以符合设计规范,要整理施工现场。

对基础梁模板处理要注意:在基础梁底土方平整后以比例1:3的水泥砂浆配比,使用砖砌胎模并以利砼浇捣。如果是梁宽数值小而基础梁跨度较大的一般情况,只需要完成拼装外侧模板。也要重复与垫层模板同样的边线处理工作,以准确的标高尺寸作为参照,使用支撑固定。

柱模板安装时会遇到柱尺寸与高度标准相差较大,要求在安装施工之前,设定好基本的边线以及交叉纵横线,使用组合定型模板,即由两边与柱面一致的板材和符合两块柱断面短边尺寸的板拼接而成。为防止漏浆发生,在接缝处填充海绵条。

针对墙体模板,两侧模板拼装的工艺更为适合。施工工序是,第一,根据基础的中心点划定墙体的边缘线等基础线,侧边模板处理也类似,画出边线。使用工具校对侧模板垂直、标高基本数据,固定要借助支撑钉和斜向支撑。工程最后,要进行验收检查工作,模板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行业标准验收,合格后继续进行下一步工作,确保各个环节均符合安全要求及质量标准。反复测量对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垂度、高度等技术数据。应检查模板面板的接缝与大模板的接缝必须与建筑设计的明缝蝉缝是否吻合;选择不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养护剂,冬施过程中要对各种添加剂进行基本测试和质量测评,实验没有色差后方可投入使用。

3结论

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尝试对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的探讨研究,针对具体的模板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建筑施工技术进一步创新提供实践实例,强调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模板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为建筑行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石家文.建筑工程中的模板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3).

[2]杨国荣.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3]缪正兵.浅谈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技术与方法[J].价值工程,2000.

[4]黄相春,建筑工程中的玻璃钢模板施工技术浅谈,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

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篇4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整个项目效益的增强和整体规模的改进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点和难点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工作的难点以及核心部位等进行了集中性的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工作的改革,使得技术管理工作可以进入至一个崭新的阶段之中。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关键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也有着系统性、严谨性和原则性的特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于不断的增强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经营管理的水准等均有着重大的作用。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均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很好的避免出现不良质量情况并且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原则进行论述和探讨。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目的及价值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均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应当明确相关管理工作的重大价值以及主要的意义所在,明确工作开展的基本方向,进而使得工作的进展有着一定的指导原则。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管理的职能,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过程中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决定和指标,这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

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加以分析,不论是建筑行业还是工业行业,都维持着较强的上升趋势,并且整个市场的发展相当迅速,这样的现状也是的我国今后几年之中的经济发展状况较为良好。

科学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了整个施工过程中符合技术规程、规范、技术规律的要求,运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适用的技术,运用到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它有利于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现状以及重点的价值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工作开展的难点和原则。下文将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建议和工作的对策方案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相关项目效益的持续整改,使得项目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计划可以得到全面的实现,有针对性的实施整改,有目的性的实现改进。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准备阶段的控制

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技术标准,它同时也是建设领域的技术规范,一定要认真对待,积极执行。对强制性标准的培训要加强,以提高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一旦发现有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存在,坚决予以纠正和处理,严格按照规定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了解、熟悉、掌握和会审制度;对施工场地总平面图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施工试验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工程检查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测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所以还应当着重的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之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行研究,避免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充分的结合市场需求和现场管理的标准,制定出可行的政策,真正意义上对项目的开展起到保护性的作用。

应当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之中存在的突出性的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原则,且提出相对应的整改对策,加强对整个流程的控制,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开展竣工阶段的控制

在实践的施工阶段之中,也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同时还应当明确的是竣工阶段的质量监督同样关键,应当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以及技术标准等,有针对新的制定出相关政策,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稳定的进行。

首先应当完善的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之中的技术交底工作,这一点相当关键,同时也是相当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工作。在实践之中应当加强对成品部位以及容易发生事故部位的保护,严格的按照合同标准和相关文件的需求,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均符合要求,并且定期的竣工,以达到最佳的满意程度。

对竣工的项目工程要进行合理的检验与评定,就是要借助于一定的方法、手段对完成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性和特征进行测定,通过对规定的质量标准与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质量检查包含以下几项具体工作:一是度量,就是通过一些手段、方法进行测试、测量工作;二是比较,就是用质量标准与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凡是与规定标准不相符的有关部位和工程,要在检查完后进行相关的加固补强,凡是与规定标准相符合的有关部位和工程,检查后予以通过,对满足优秀、良好标准的,给予优良的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着系统性、严谨性和原则性的特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于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经营管理的水准等均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效益,还可以实现对质量和技术参数、技术标准的妥善控制,达到将质量标准真正意义上应用在实践之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静.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17)

[2]郑义.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7(16)

[3]尹利福.论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核算[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3)

[4]刘建兵,郭晓剑.施工企业工序标准成本管理的研究[J].中国市场.2006(36)

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篇5

第一条为加强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质量,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民用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建设、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按照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在维持正常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前提下,采取节能措施,应用可再生能源,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能耗监测统计,提高用能效率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用能系统,是指民用建筑在建设、改造、使用过程中的用能或耗能产品、设备及设施等。

第四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本市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包括新建工程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禁止现场混凝土搅拌、建筑工厂化生产、节能建筑能效标识、绿色建筑评价、建筑能耗与节能信息统计。市建筑节能工作办公室负责本市建筑节能的具体实施。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家机关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市墙改办、市散装水泥办负责墙体材料改革和散装水泥发展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经信、国土资源、规划、环保、交通运输、卫生、教育、商务、水利、科技、气象、旅游、质量技术监督、税务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民用建筑节能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民用建筑节能的相关工作。

各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的宣传、教育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民用建筑节能的质量和效果。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应当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宣传和舆论监督。

公民应当增强节能意识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技术常识的学习,在建筑使用、商品房交易中维护建筑节能权益。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按照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编制本区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在民用建筑工程的投资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监管、竣工验收和使用维修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必须落实建筑节能措施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

对国家、省尚未制定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检测、产品等技术标准的建筑活动领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当根据规定,结合本市建筑节能发展实际,遵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地制宜、技术先进、工法成熟和安全可靠原则,组织编制本市建筑节能技术导则或指南。

第八条市发改部门在审批、核准、备案民用建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时,应对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并出具节能评估审查批复文件,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其资金投入计划要考虑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投资。

第九条市规划部门在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规划方案时,对建筑布局、建筑体形、直接通风采光、日照防晒等应满足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要求。

第十条民用建筑的设计招投标、设计方案会审、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施工图文件审查备案,必须同时进行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对节能信息公示内容核实。

第十一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按节能建筑构造、结构、水、电、暖通、燃气、动力、绿化等专业设计深度要求编制,详细表达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幕墙、采暖制冷、通风、照明、遮阳、小区屋顶绿化、用能系统等产品选用、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和构造层次、施工程序、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室外、屋顶金属构件、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公共建筑和30000㎡以上的居住建筑,应采取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以太阳能、地源热泵应用为主要方式。中心城区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及新建项目,在12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及宾馆、酒店、医院等有稳定热水需要的公共建筑,鼓励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第十三条市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鼓励和支持建设单位申报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推广节能型建筑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绿色建筑。

第十四条鼓励教育科研机构、相关行业学(协)会、社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检测评估,转移政府职能,扩大专家参与咨询决策。推动建筑节能科技普及,支持建筑节能公共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平台建设。

第三章建筑工程的节能管理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应积极采用最新颁布的现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采用绿色建筑结构、材料产品、用能系统及其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不得降低节能标准,不得采购不合格的节能产品,不得未经原审查备案机关批准自行更改节能设计和设计选用的材料、构件(门窗)、设备。

第十六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本办法规定进行建筑节能设计。

节能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原有标准。变更节能设计的,须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及备案机关审查复核后,方可签署、盖章发出。

第十七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建筑节能的内容进行审查并出具民用建筑节能审查报告书。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发现设计文件不符合有关民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应要求设计单位限期改正;未经改正,不得发出施工图审查报告,同时应记录并报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第十八条未经审查备案或者经审查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以及本办法规定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使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不得偷工减料、擅自变更。施工中采用的建筑节能材料、构件、用能设备、设施必须经过建筑节能专项检测检验合格。

材料、构件、设备供应商应对产品质量负责,鼓励采用国家及省推广应用产品目录的节能产品,限制使用、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节能产品采购和使用应有完善的质量合格证明、产品技术标准、检测标准、施工及验收标准。

第二十条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内容实施监理;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要求的,应当指令其限期改正;限期内不改正的,应记录并报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第二十一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对建筑工程的建筑节能施工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应有民用建筑节能监督意见。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在组织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应通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部门到场监督验收建筑节能实施情况;出具节能验收意见。节能验收不合格或无节能验收意见的,不得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第二十三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施工现场、销售地点、销售合同、质量保证书、新建住宅使用说明书中公示节能信息,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同时注明建筑工程的围护结构、门窗、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状况以及相应保护要求。

第二十四条鼓励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取得节能建筑能效标识。

第二十五条业主或者使用单位(人)在装修装饰和日常维护中,不得损坏已做建筑节能措施的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建筑节能标准修复或更换。

第二十六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当根据国家和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建筑节能推广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以及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及时对进入本行政区域的产品项目进行备案公示。

第二十七条采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工程,可享受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补助。

第四章既有建筑工程的节能改造与用能管理

第二十八条未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既有建筑工程,在改建、扩建时涉及建筑工程围护结构和主要用能耗能设备设施的,应当按照建筑节能技术标准采取建筑节能措施。

第二十九条鼓励和支持既有建筑工程的节能技术改造。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应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从国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中有计划安排资金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示范工程。

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改造,投资人可以按协议分享建筑工程节能改造所获得的收益。

完成了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的既有建筑工程,业主或物业管理公司可申请节能建筑能效标识认定。

第三十条由财政负担能耗支出的3000㎡以上国家机关建筑,以及面积超过20000㎡的公共建筑的主要建筑用能系统,每年定期进行能效检测;检测报告应在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备案。

鼓励其他建筑的主要建筑用能系统定期进行能效检测。

第三十一条从事建筑节能及其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标准与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第三十二条从事建筑节能及其相应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按规定进行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面积超过3000㎡的国家机关建筑、20000㎡的公共建筑的业主或者使用者,应当建立建筑用能档案或台帐,并向建筑节能主管部门提供建筑能耗资料。建筑能耗资料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按月统计并书面报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民用建筑能耗情况逐步实行统计公布制度。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中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有关单位或个人限期整改,并依法进行处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建筑节能活动进行监督,发现违反建筑节能有关规定的行为,可以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反映或举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接到反映或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反馈结果。

第三十四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构件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有违法行为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按各自职责依法查处。

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篇6

关键词:工程施工;施工技术;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建筑行业作为基础设施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有效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它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科学管理制度。为了增强各岗位技术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必须明确他们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要求评估标准、考核办法、责任承担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技术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促进技术业务和技术管理水平,且不断提高。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概述及意义1.1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前提,采用管理的职能,以促进建筑施工技术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行业内标准,组织建筑施工技术工作,保证整个建筑施工的工程符合技术规范和要求,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施工工程的任务,达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建筑工程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协调性操作工作,是多种技术交叉与应用的过程,包括图样的审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监督检测、项目验收等,因此技术管理步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建筑施工过程有其特有的属性,同时随着建筑工程领域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工程的结构会随之更加复杂,功能更加特殊,装修要求也更富有创新性,因此技术水平也会随之有更高的要求,以保证施工的有效进行。其次,建筑工程过程的好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信誉之间是存在直接关系的。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术装备,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才能有效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技术管理的意义在一个项目工程的施工当中,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办法,把国家有关的技术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从技术上来指导相关工作,有条不紊的组织各类技术工作,让这些工作能够有序的顺利的展开,在展开工作的共识确保其在技术上的合法和合理,要完全符合行业规范,这样才能提高整个项目的施工效率,让质量、速度、经济达到完美的提升。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管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是满足客户对质量需要的关键保障,因此,最重要的是建立全面和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为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每项工程应从招投标至竣工验收整个工程实行科学管理;另外,制订工作需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图纸会审制度、技术文件审批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良好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中的问题,促使技术人员各尽其责,尽量保障项目或产品的质量。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总包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往往还涉及到各分包单位的协同配合,还有的要与平行承包单位在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的衔接,因此,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体制从广义上说:就该以工程承发合同结构所确定的管理关系建立起以总包为核心的总分包密切合作,总包指导分包,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

2.2关于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及其质量及其重要,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不论整个工程施工还是各分部分项工程都需要及时并准确进行技术交底。隐蔽及特殊工程更离不开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强调成品保护、基础施工技术要求、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以及建筑材料的相关要求;注重新结构和新工艺。技术交底顺序是上级向下级交底: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层层技术交底井井有条,能让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工程的设计意图、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点。使工程项目按合同质量要求及工期要求及时竣工,可见,技术交底工作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的必要条件。

2.3确保足够技术投入,施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技术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应拥有相当比例的高文化程度、高技术素质、高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予以计列,不可遗漏。技术基础设施,除办公设施外,应有完备的材料试验室、技术资料室,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技术参考资料、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绿色建材”就是要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要保证所用的材料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材料。通常,人们对结构用料出于强度等危及建筑物安全因素考虑,重视的程度会高一些,而对材料的保温、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却有较少的考虑。另外对装饰材料往往忽略对放射性元素和甲醛、氮、苯、氡等有害物质或气体的控制,最终侵害使用者的生命健康。

2.4强化竣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首先借助于计算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其次要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同时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最后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整个施工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要突出技术管理的连贯性,保证管理的每个环节的科学合理的进行与发展。同时在技术管理的工作中,还要注重对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断适应新的管理要求,保证技术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同时要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并分阶段的进行技术总结,切实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伟贤.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2009(11).

[2]郑才庆;对工程项目管理概念的延伸思考[J];中国市场;2005年28期

[3]彭卓晓.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2010,(15).

[4]梁明芳.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2010,(19).

[5]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重庆建筑.2004年04期.

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篇7

所谓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就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该项目所用到的施工技术、施工方式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模式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其根本性目的为实现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全面监管,使其准确的满足建筑施工合同及国内相关建筑施工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同时在整个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全面的遵循行业质量及规范的要求,确保施工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最终力求实现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高效性。

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因素

2.1人员素质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过程中,人是整个活动的组建者,同时,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往往较大,其需要的人力的投入往往较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涉及到具体的细节性环节也较多,这些环节均是靠人员进行准确的执行,可见人员素质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2施工材料

建筑工程建设最为基本的为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构成了建筑工程的骨架,施工材料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根本,同时也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关键。如果建筑工程所用建筑材料不达标,那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必然达不到相关强制性规定的要求。

2.3施工机械

建设工程建设规模往往较大,所需机械装备也较多。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相关策略的有效实施,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

2.4施工工艺或施工方法

施工工艺或施工方法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建筑工程在施工工程中其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所需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重点是不同的。因此,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或施工方法应具体制定出针对性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2.5施工环境

建筑工程建设一般均在露天环境下进行,这就导致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对策制定及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均必须将环境的因素考虑到内。

3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3.1施工前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3.1.1加强施工招标管理

现阶段国内建筑工程施工招标较常采用的方法有综合评估法与最低评标法,这两种方法均有着自身适用的范围,前者较适用于施工工艺较难采用统一标准、施工技术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而后者多适用于对于建筑绿化工程施工、建筑工程建设所需机械设备的租赁等类似项目的招标。因此,建筑工程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中,应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特点,采用适合建筑工程施工特点的招标方式。同时在招标过程中加强对于整个招标过程的管理工作,严禁杜绝暗箱操作等行为,全面的保证施工单位资质的可靠性。

3.1.2构建出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制度是保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工作有效执行的关键。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应首先成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小组,专人进行负责,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保证政策制度的顺利执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规范用人的制度,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为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招聘到优秀人才。

3.1.3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建

筑施工的质量关键是材料的质量,在施工之前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图纸与预算来选取优质的建筑材料,选用材料的时候不要以材料的价格作为唯一的参考条件,要把原料的质量当做首要的参考标准,当然,在购进材料的时候也要杜绝人为的价格虚高的现象发生,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

3.2施工中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3.2.1加强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因此,增强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是建筑施工中技术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首先加强对于混凝土配比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在实验室做好充分的混凝土配比实验。其次,混凝土和易性也对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时,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这同时也会增强混凝土的可塑性与流动性,也可以避免离析与泌水现象的发生。最后,混凝土的捣鼓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以,在进行捣鼓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监理,施工单位也应当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3.2.2增强对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钢结构是现阶段建筑工程的骨架,其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优劣也直接的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具体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好质量交底工作,施工技术负责人与建筑设计技术人员之间做好建筑钢结构施工交底,对其他关键性的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商讨,不仅保证技术的可行,同时也尽力保证施工成本的经济。此外,对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设计的钢结构,施工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应进行重点分析。

3.2.3实行动态化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所谓的动态化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主要针对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而言的。由于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在一定情况下不一定是最好的政策制度,这就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对整个政策制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保证整个政策制度更好的服务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而不是阻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进步。

3.3施工后技术质量控制策略

施工后技术质量控制策略主要为工程施工验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制定出完善的施工质量验收制度,第二为严格控制整个验收过程。在工程验收进行时,监理单位要保证自身的立场,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公正的监督与验收,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予以指出,保证工程质量符合验收标准。工程验收工作是对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环,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在现代的建筑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确保建筑的质量。建立和健全一个优良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首要任务,通过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能够使建筑工程施工朝着正规的方向发展。但是,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前提是对这项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把握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建筑施工管理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这样就能在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

2.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管理职能,促进施工技术的进行。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政策以及有关主管部门的相关章程来操作,从而保证技术管理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

施工技术管理可以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和施工条件,选用合理先进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有利于技术管理和作业人员接受新技术新工艺方法的教育培养,从而使技术管理能力和技术素质不断提高。

2.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逐渐稳定,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城市与地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全面递增,尤其是建筑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不断增多,技术管理方面也需要迅速完善起来。虽然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但是相关的质量要求依然很低,各个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参差不齐,导致建筑质量不过关。在建筑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只有施工技术管理要求不断加强,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从而减少建设成本。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技术管理,通过技术管理,才可以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才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从而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程质量。通过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图纸的设计审核阶段不规范

建筑施工的图纸一般都是由设计公司在现场来设计的,建筑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原材料,在设计公司对现场进行勘查后,利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出建筑图纸。不过,有时候也会因为设计者的粗心大意,使建筑图纸出现差错,所以建筑公司在拿到设计图纸后必须认真审核检查,避免出现纰漏。也有些设计公司和建筑公司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建筑公司拿到图纸后比较掉以轻心,不能及时发现疏漏,耽误工程的进度。

3.2施工材料不合格

施工材料在很多工程建筑项目中都是影响工程质量最重要的因素。而施工材料管理的不合格,大多数是由于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进行采购,不符合设计的需要。也可能是因为材料的保管不恰当,导致材料发生了损伤、遗失或者是氧化,这些都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巨大隐患。

3.3施工技术有待提高

现在的建筑工程项目技术含量都很高,涵盖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泛,这就需要建筑工人有相匹配的安装技术。在技术方面,如果考虑的不完善,忽略了一些微小的细节,就非常容易出问题。现如今的建筑都要体现出独特性和科学性,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不同的设备管线也有不同的标准,很少重复现象发生。这些方面决定了建筑施工是非常强调技术性的,同时也容易使不同的专业间产生矛盾。

4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4.1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

使工程质量达到要求的保障是完善施工的技术管理制度。因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就要不断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以提高其执行能力。要严格遵守强制性标准,对于那些不遵守标准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严厉查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4.2认真会审施工图纸

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理解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是施工的关键。当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施工准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委托的建立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建筑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解决施工单位提出的图纸设计问题和需要更改的请求。认真仔细的检查设计图纸,还要检查相关资料是否齐全。

4.3技术交底要及时

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技术交底,它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技术交底运用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不管是整个工程还是各个小部分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都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在加强特殊工作时技术交底尤为重要。在保护建成的工程和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时要加强管理。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向下级的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而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应向施工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施工班组长向工段和班组等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通过这种层层的技术交底,深化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及要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按期竣工,并为用户创造出精品建筑。

4.4提高施工技术质量

提高施工技术质量是使建筑施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保障,施工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技术管理规范。对于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要比国家标准高出一些,这样能够监督自己的项目质量,确保在市场中的地位,首先,企业需要创建原始记录并且时刻更新,记录内容包括材料、试验、用品、质检报告、交底记录和审核记录等全方位的记录。其次,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工程技术档案之中必须要有工程验收的记录,并且工程技术档案的内容要根据工程验收记录来评定工程质量,还要做后续的维护工作。最后,在这个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技术的发展,在建筑施工中要更多更好的运用新技术,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作为建筑行业中的基础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将科学的技术管理融合到建筑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严景丽.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5).

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篇9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法律法规;对比

[Doi]10.13939/ki.zgsc.2016.38.160

由于环保、节能等要求,我国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装配式工程成为了一个合适的选择。相对比而言,许多发达国家相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1]。因此,就我国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中体现出的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可适当借鉴装配式建筑较为发达的国家的相关经验。

1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体系。由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以及建筑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2]“十三五”期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将重回重要的地位,国家将大力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内随之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范,如:《CL设计规程》(2006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术规范》(2009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4年)等,与此同时,一些法律法规也在筹备建设当中。[3]

1.2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2.1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

标准在建筑预制装配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缺乏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工程实践,致使许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因此导致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

1.2.2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

与传统式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许多特点,如:装配式建筑需要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因此构件的质量需要纳入评估当中;装配式建筑中含有一些非定量因素,必须考虑到相关数据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此相关规定中传统的评估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装配式现浇建筑的评估。

2相关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及其法律法规

2.1美国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的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建筑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两类。美国的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现在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装配式住宅,装配式住宅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形式。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逐渐与美国建筑体系相融合、趋于完善。由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的长期推广,美国的装配式住宅的相关标准规范已逐渐完善,其编制的《pCi设计手册》及一系列技术文件保证了美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2日本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了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在此期间建造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经受了1998年阪神7.3级大地震的考验。

日本的相关标准包括建筑标准法、建筑标准法实施令、协会标准、企业标准等,其中日本建筑学会(aiJ)制定的装配式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为日本的装配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主要法律法规有《预制建筑技术集成》丛书、《预制混凝土工程》(JaSS10)、《混凝土幕墙》(JaSS14)等。

2.3丹麦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丹麦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大量企业开发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部件。目前丹麦的新建住宅中通用部件达到了80%,既满足了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丹麦推行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

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丹麦地处欧洲,欧洲的《欧洲规范》《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统一标准》(en13369)、《模式规范》(mC2010)等均为丹麦预制混凝土建筑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3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路

3.1确定并落实相关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作为行业准则,能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相关流程保持健康、高效,促进其发展。在标准规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国内外骨干企业、国内外相关专家,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性调查,并根据我国的现状,结合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提出和落实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标准规范,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此外,还需结合新的政策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3.2确定并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体系

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能解决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能进一步保证相关标准规范的落实,并保证建筑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以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

确定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来说刻不容缓。根据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质量评估体系,装配式建筑质量评估应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以及随机性影响,从装配式的各相关阶段(设计、预制件制作、施工、验收等)进行质量考核,并符合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的原则。

3.3完成装配式建筑规范与我国建筑体系的融合

完善的建筑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协调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将会陆续有一些规范出台,而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令这些规范与我国现有的建筑体系相融合至关重要。

所谓融合,首先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我国建筑体系不冲突,二者需在原则、实施、监督等方面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提出建议,保证最基本的协调。

除了保证二者不冲突以外,还要考虑这两者与我国发展阶段的相关政策及国情的协调统一。二者都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发展阶段的要求进行不断的修正与改进,达到“随国情变、促进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军庆.装配式建筑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篇10

建筑节能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能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建筑能耗约占全市社会总能耗的40%,并呈继续上升趋势。但在城乡建设过程中,由于节能意识不强,执行标准不力,我市建筑能耗高、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建筑节能工作整体水平比较低,不能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这项工作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建筑节能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建筑节能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建筑节能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实施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为重点,以加强节能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能意识,建立健全促进建筑节能的有效体制和机制,切实降低建筑使用能耗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市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工作的目标:市区、开发区新建民用建筑(指居住和公共建筑)从年4月1日起,全面施行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从年起,施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到年,高耗能的既有公共建筑的改造完成30%,到2020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70%,全市民用建筑建造和使用的能源资源消耗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市建委应会同规划、建管、房产、墙改等有关部门,按照全市建筑节能工作目标,制定建筑节能阶段实施规划,确定近期建筑节能工作重点,明确新建居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实施计划,全面推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各县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全市建筑节能工作目标,制定本地区的建筑节能规划,既要确定总体目标,又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近期目标,有效地指导本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

三、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宣传培训,增强全民建筑节能意识。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技术,广泛开展建筑节能专题宣传活动和科普知识教育,努力营造推进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建筑节能意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建筑节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建筑节能工作创造条件。市建委要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建筑节能知识、技术培训,并与绩效、技术晋升挂钩,使参加专业知识的更新教育培训作为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通过技术培训,使技术和管理人员都能熟悉和掌握节能设计标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建筑节能的推进质量。

(二)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建筑节能工作机制。

建筑节能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发展计划、规划、建设、建管、房产、墙改等多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协作,为确保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推进,成立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国家和省建筑节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研究制定建筑节能发展目标、推广重点和政策措施,指导建筑节能的推广应用,协调解决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建设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建委负责人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市建委、发展计划委、经贸委(墙改办)、规划局、建管局、房地产局、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工商局、质监局、地税局、物价局等部门。领导小组在市建委下设办公室。市建委负责全市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直接管理市区(包括开发区)范围内的建筑节能工作。各县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建筑节能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组织好本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

(三)加强建筑节能的政策配套工作,完善建筑节能的技术保障体系。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建筑节能,引导房屋开发、建设和消费的节能趋向。市建委等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节能建筑认定制度,制定实施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奖励制度。通过制定行政管理和激励政策,积极鼓励实施建筑节能,有效扶持从事建筑节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企业和研究单位,确保建筑节能科研、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培育节能技术和产品市场的形成。同时,对在建筑节能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并把建筑节能作为参评“琥珀杯”、“黄山杯”及省、市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的必要条件。

市建委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市建筑节能发展状况,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编制适用于现有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要求的施工规程、验评规范和评估标准。要尽快全面实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组织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和《建筑节能评估验收规程》,制订和实施节能建筑及其围护结构节能产品的认定和标识制度,培育发展节能建筑专业技术评定机构和节能建筑检测机构,组织推进节能建筑性能测评工作。组织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定期鼓励推广应用、限制和淘汰建筑节能的产品和技术目录,为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四)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在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和备案等环节中,依据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确保节能标准规范的落实。

需经核准或者审批的建设工程项目,项目申请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建筑节能的专题论证。凡无建筑节能专题论证的,计划发展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不予受理。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的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应当含有建筑节能内容,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查通过。

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委托工程项目设计,并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严格执行;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修改经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文件,降低建筑节能标准;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建筑节能实施情况,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当注明建筑节能的实施内容。

设计单位要遵循建筑节能法规、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节能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建筑节能内容应包括:建筑热工计算书、节能设计主要技术措施,以及相关节能材料、产品的技术参数等。

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省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审查要点》的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专项审查,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审查结论应为不合格,不得颁发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对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的工程项目,填写《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报送市建委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备案。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规程进行施工,将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规范和工艺落实在施工中,并在施工现场公示,不得擅自变更、修改工程设计,确保工程符合节能标准和设计质量。

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合同和监理合同实施监理,对建筑节能的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应当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中明确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情况。

节能建筑和产品检测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建筑节能检测规程进行检测,不得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应当包括有关建筑节能的专项监督意见。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或检测不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应当不予备案。

房地产开发单位应将建筑节能情况载入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在房屋销售过程中,应当在销售现场显著位置公示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材料及性能指标等基本信息,并在《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

房产管理部门要审查房地产开发单位是否将建筑能耗说明载入《住宅使用说明书》。

市建委应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建筑节能告知备案制度,推进节能建筑性能测评,要加强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对于没有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项目,已经完工的不予验收备案,并责令整改,对不执行或擅自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