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程市场营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8:21

海外工程市场营销篇1

关键词:Z公司海外市场战略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275-02

近年来,战略营销理论开始传入中国,个别中国企业逐渐接受战略营销理论和理念,并在实践中大胆运用。本文希望从Z公司企业实际和行业现状出发,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Z公司战略营销的总体思路,并以此为中心思想,对公司品牌建设、战略联盟、海外营销组织、海外营销渠道、营销计划等主题进行建议,希望能借此提高Z公司对海外市场战略营销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对提高Z公司全球竞争力有所帮助。

一、Z公司背景介绍

Z公司(浙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自动化与信息技术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部级高科技企业,是首批“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之一,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国家高新软件园重点骨干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Z公司以Z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为技术依托,利用Z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致力于工业it技术和产品的开发。Z公司已经拥有了完整的过程自动化产品体系,主要包括webFieldJX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eCS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GCS系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inplant企业整体解决方案、pim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eRp软件及系统集成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石化、冶金、电力、造纸等流程工业企业,以及智能交通、水处理及教育领域等公共事业部门,已经为超过6000多家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从工厂类自动化到非工厂类自动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Z公司的技术和产品

工业自动化行业中,Z公司作为自动化硬件、软件制造商及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拥有完整的过程自动化产品体系,并已经为超过6000家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过程行业用户提供了产品与工业自动化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Z公司已经形成三大类五个型号的产品体系,见表1。过程自动化是Z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产品包括webFieldJX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eCS系列DCS控制系统,webFieldGCS系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eSp-Suite企业增效解决方案,pimS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以及eRp软件及系统集成等。凭借完整的产品体系及对流程工业的深刻理解,Z公司提出了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概念――inplant(intelligent-plant)。据美国aRC公司调查,应用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技术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提高19.2%、劳动生产率提高13.5%、产量提高11.5%。

三、Z公司海外市场战略营销具体举措

Z公司争取在3~5年内从通过战略营销实现从国内自控行业的第一梯队发展成为全球自控行业的第一梯队,为此需要对公司的品牌建设、战略联盟、组织变革、海外市场营销渠道构建、及营销计划制定等五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1.品牌建设。菲利普・科特勒将品牌所表达的意义分为六层: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者,其中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确定了品牌的基础。因此品牌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起点、要素、细胞和载体,成为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象征,谁拥有为社会所公认的强势品牌,谁就拥有市场,谁就会取得竞争优势。

在高新技术市场环境下,拥有强大的品牌比在传统消费品市场中更为重要。强大的品牌是高新技术产品高质、可靠的象征和标志。

根据多国调查显示,Z公司品牌仅处在全国知名阶段,尚不具备全球闻名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世界范围内品牌知名度还远远落后于业内的跨国公司。现阶段,Z公司的工作重心是产品销售,销售部门是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而负责市场开拓、广告宣传、品牌建设等活动的市场部在公司架构中地位不高且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完善,这与当前一些跨国企业纷纷以市场部为中心,其他职能部门围绕市场部开展工作的做法是相反的。Z公司必须意识到建设强势品牌是赢得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企业进军全球自控市场第一梯队的必经之路,也是实施战略营销的第一步和有力保障。因此,品牌建设对于Z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具有紧迫的战略意义。

2.战略联盟。在拓展海外市场中,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实力往往比国内对手更为强劲,竞争威胁更大。我国企业目前整体实力较弱,同时在海外市场上普遍处于开拓初期,面临各种障碍,包括目标市场中现有企业的过激反应以及贸易、资金、技术方面的壁垒,如果采用单兵作战的方式自己开拓市场或相互拆台抢夺对方市场,势必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或者“共损”局面的出现。

相反,如果与同行企业结成同盟共同开拓某个海外市场,实行技术研发、市场渠道、商标与品牌等资源的共享,将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作用,相应降低每一家企业分摊的市场开拓成本。同时面对实力强大的买方,战略联盟会使每家企业的议价能力加强。因此在全球工控市场已被国际知名公司占据大半江山的现实面前,Z公司正确的战略举措应当是树立合作的竞争观,跟国内外知名公司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利用这些公司的国外客户和渠道优势、经营理念优势、品牌优势、成熟的管理体系和人才优势等诸多竞争优势,加速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进程。

3.组织变革。当前,Z公司为开拓海外市场,已经设立海外部,为适应公司战略营销需要,Z公司海外部的组织形式应该进行适当变革,变革的路线将是海外部――国际事业部――全球营销中心。

海外部。Z公司现已按垂直化管理原则,设置专业职能部门――海外部。该部门由部门经理和部门员工组成,专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具体负责海外营销各种服务,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而发展。实践中,海外部是刚刚开展海外市场业务的公司必经之路,便于集中管理。

国际事业部。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Z公司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与当地在自动化控制领域颇有声望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分销体系,对各个地区、各个商分别进行渠道管理、价格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需要十分迫切,但现行的垂直化管理体系已经逐渐不适应Z公司的海外业务拓展进程,Z公司海外市场战略营销客观要求对海外部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革。Z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经营活动现状是:在对某一国家出口产品的同时,在另一个国家建立商制度,而在第三个国家设立办事处,又在第四个国家开办合营企业,在第五个国家设立子公司。这样,Z公司需要按照事业部原则,专门设立一个国际事业部,专门处理公司的国际业务活动。国际事业部由该部的总经理领导,负责制订其目标和预算,并负责目标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业务发展。国际事业部的职能人员包括有市场营销、工程服务、财务计划、合同管理与进出口后勤服务等方面的专家,他们为下属各经营单位制订计划,并提供服务。

经营单位的设置可按下面三个原则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考虑。它们可以是地理区域性的组织机构,由分别主管不同地区的业务主管对主管国际事业部的总经理负责。这些地区业务主管负责管理承担地区业务的销售人员、商和经销商。经营单位也可以是按产品大类设置组织机构,每个经营单位由一名业务主管负责,主管每个大类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业务主管可以向公司职能部门的地区专家征询有关各不同地区的专门知识。最后,经营单位还可以是一些国际子公司,每个子公司由一名经理主管,各子公司经理向主管国际事业部的总经理负责。

全球营销中心。随着海外事业的发展,Z公司将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公司将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设备生产、人才、资金等资源配置和客户关系管理,并提供后勤供给保障。此时,Z公司的全球营销职能将游离出来,依托单独设立的全球营销中心进行管理,全球营销中心是独立的公司法人。全球营销中心总裁对Z公司最高负责人和执行委员会负责,下属区域经理们受过全球经营方面的训练。经理人员可从其他国家聘任;零部件及其他原材料可以向任何价格最低的地方采购。

4.海外渠道构建。未来几年内,为了加快海外市场拓展进程,根据Z公司的战略营销思路,Z公司应通过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构建海外营销网络。

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指Z公司利用本国另一商业组织,如借助利用国内各大设计院、各大成套公司、各大进出口公司的项目资源、营销网络和市场经验进入海外市场,在这种方式下,销售方式与国内市场大致相同。间接出口是Z公司现阶段可用资源少、自身出口组织不健全、海外市场信息了解不充分情况下,交易成本最低、市场经营风险最小的出口贸易方式。

直接出口。直接出口的主要形式是直接接受国外公司的订货及参加国外工程投标,这要求Z公司对海外目标市场了解充分,掌握丰富的市场信息。Z公司可以通过在当地建立办事处,甚至创办合资公司,深入市场调研,充分挖掘用户信息,进行直接出口。

Z公司进入海外市场,与国外用户、官方机构直接、正面接触的最简单、最直接、低风险形式是开设国外办事处、代表处,它既可以作为企业商品与服务出口的延伸服务工作,如了解、研究当地市场,办理有关出口事宜,提供售后服务;也可以作为Z公司推进海外市场进入的实质性、前瞻性步骤,使Z公司可以通过了解当地的经营环境、经营条件,积累在当地经营管理企业的经验,为Z公司进一步增加对当地市场的投入做准备。建立办事处还可以作为Z公司学习竞争者、研究竞争者、模仿竞争者、监控竞争者的有效手段。

海外商和经销商。Z公司在本国自建分销渠道,对产品定价、产品选择、营销方案、市场信息等方面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知情权,能够很好的制定和实施营销战略。然而在国外自建分销渠道,不但资本需求量较大,而且要充分了解当地市场,还要配有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渠道维护成本也相当高,同时又需尽力规避由立法、惯例、政治因素造成的海外市场进入壁垒,与当地商或经销商结成战略联盟是解决前述难题的有效方法。这一战略要求Z公司在海外目标市场寻求具有强大营销能力和在市场定位方面有潜力的合作伙伴作为其在当地的商或经销商,将该合作作为进入新产品市场进行扩张的手段,因此正确的选择海外商和经销商对Z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营销计划制定。营销计划必须与企业战略营销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应将所有的管理职能都融入到营销计划制定过程中,将顾客置于计划的中心地位,并使企业的定位策略能够与目标市场相互协调。

Z公司较为完善的海外营销计划包括定价、促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配置等,将所有的管理职能都融入到营销计划制定过程中,讲求系统化管理,整体配置企业所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强调协调与统一,不仅仅使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也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以实现营销资源整合。

四、结论分析

本文从战略营销角度,结合Z公司企业实际,提出Z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运用战略营销进行市场开拓,保持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基本观点总结如下:

1.传统营销围绕营销产品、分销、价格、推广展开,也就是著名的4p’s营销组合。战略营销包括这些策略变量,但在某些重要的战略方面超越了传统营销的范围。战略营销是关于营销的一种新思维和实践方式,具有目标的长期性、营销的战略性、手段的综合性、行动的计划性、结果的深远性和竞争导向性的特征。

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wto背景下,Z公司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通过全球营销向海外市场发展实现市场多元化,成为Z公司的现实选择,但由于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Z公司现阶段开拓海外市场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传统的营销理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推进出口的客观需求,国际营销理论和方法上理应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应用。理论研究表明,战略营销正是符合Z公司在wto框架下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要求的国际先进营销理论和方法,因此,Z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借鉴和实施战略营销就具有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我国加入wto以后,政府更加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通过推行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速我国企业自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引进消化国外技术的进程。现行许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比如Z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技术、网络等比较优势,也有了较为清晰的战略发展思路。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战略眼光来实施海外攻略已成大势所趋,这为Z公司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应用战略营销打下良好的现实基础,增强了实施战略营销的可行性。

4.研究表明,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Z公司将进入市场多元化阶段,即海外市场拓展阶段。在此阶段,公司应在整合品牌、技术、服务等各项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战略营销,具体举措包括制定新的全球营销计划、设计到位的营销策略、及时调整事业组织结构、加强产品开发、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和加强配置人力资源等等。通过战略营销,公司将有效调动公司上下各个部门,提高海外市场营销的深度和广度,使公司全球营销进入全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彼得・F・德鲁克.沈国华译.新社会――对工业秩序的剖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马克・e・佩里.李屹松译.战略营销原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斯文德・郝林森.王慧敏等译.全球营销――市场快速反应方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唐・舒尔茨,斯坦利・田纳本和罗伯特・劳特朋.吴磊译.新整合营销.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7.张大亮,范晓屏,戚译.营销管理――理论、应用与案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9.宝贡敏.企业成长与竞争战略管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海外工程市场营销篇2

【?p键词】海外营销;企业;思路

【Keywords】overseasmarketing;enterprise;thinking

【中图分类号】F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193-02

1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已经获得巨大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中国企业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许多企业意识到了其带来的发展机遇,但是对其带来的挑战认识不够充分,在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时依然专注于基础建设,并没有形成规模。当前我国虽然有以华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类企业在海外打开市场,甚至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从整体来看依然势单力薄,并没有真正在海外立足,中国企业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海外营销能力,积极创新,想办法真正融入海外市场。

2积极开展深耕细作、以点带面的市场策略

过去我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盲目地将目标市场都集中在欧美国家,可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市场的消费能力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俄罗斯、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却获得不断增长,且与我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形成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出口,这意味着过往我国确定的海外市场营销目标市场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根据企业自身的特色与目标市场的具体特征确定主要的海外市场,以此为据点进行规划发展,采取深耕细作的方式夯实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市场位置,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最终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比如玻璃幕墙企业的目标市场在欧美国家,那么可以在做好欧美市场之后向新兴市场进行拓展。

3制定产品策略,重视技术创新研发

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积极引进外国技术还是独立自主地进行技术创新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学习海尔等民族企业的做法,加快研发速度,降低技术创新成本。海尔将客户的需求与订单联系起来,重视与用户的交互,根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海外市场需求的产品策略,同时注重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工作,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建设自己的科研团队,加大对人才的培养,积极与世界先进的技术对接,着重强调加快研发速度,降低技术创新的成本,主张以最短的速度实现技术创新,从而取得绝对的市场优势,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时,以此为基础生产确保产品策略得到实施,能构成生产出更具有多样性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产品。[1]

4积极开展品牌国际化策略

所谓品牌国际化就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建立自己的品牌,以自主品牌作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需要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品牌意识,提升自身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识别性与知名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品牌都将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在我国企业中培育自己的国际品牌将成为广大企业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企业在复杂的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海外市场开展目标用户群体调查,在做好用户群行为习惯定位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产品技术研发,积累资金,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推广策略,在国际市场中树立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品牌国际化发展路线。[2]

5国际市场营销渠道多元化的策略

过去我国企业在进行产品出口过程中大多直接将产品出口给国外的进口商,企业自身并没有在国外建立属于自己的营销渠道,这种形式在开始能为企业迅速占领市场提供更多的优势,但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依然采用这种形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无法充分获取到海外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建立多种形式的销售渠道能够分散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使得企业的生产更具有灵活性,更直接地获取来自市场的声音,方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建设。因此企业在开展海外营销工作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的市场情况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机动变化,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可以尝试商的形式进行海外销售,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可以在原有的销售渠道上不断进行创新,建立独立的销售渠道。

6开展国际市场本土化的策略

进入21世纪,国际分工深化,国际间经济依赖性加强,经济交往日益发展,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出现了众多的跨国公司,而在其中只有少?倒?司获得了成功。而且这为数不多的公司的经验显示,只有实行“思维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战略,国际营销才能成功。

所谓国际市场的本土化指的是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将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使得自身的生产经营理念与其相适应,积极创新,制定出与目标市场需求更吻合的营销策略,实现市场研发、产品制造、生产管理与营销的本土化发展。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市场,为了更好地突破现存的贸易壁垒与隐形的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的国际市场因素,更好地降低生产成本,深入地进入到目标市场中获得更广大的市场占有率,我国企业需要充分重视国际市场本土化的发展,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出发进行改革,以地方企业的身份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来说,实现本土化经营是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重要标志,比如海信电器在澳大利亚开展的全面本土化策略。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更是实现企业快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开展海外本土化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整体规划,从全球视野进行战略布局。

7强化经营管理,做好企业销售培训

海外工程市场营销篇3

关键词:市场营销 石油装备 勘探开发

国际石油装备采购重心正逐步向中国市场转移,改善产品结构,提升科技含量等举措更加促进了国内装备企业向高端发展。与此同时面临国外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国内石油装备企业必须开发新的市场,做好市场营销,才能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

一、影响销售人员开发新市场的主要因素

市场营销是一个管理过程,包括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是企业产、供、销、采购、开发、财务等所有部门、自上而下全体员工的事情。

1.销售人员如何开发新市场

新市场包括老客户的新需求、新产品进入老市场、老产品进入新市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做好市场营销首先要衡量自己,观察团队,要有事业理念,积极和学习的心态,信心、恒心与耐心的销售与服务。

2.开发新市场的前提

2.1不断培训培训区域销售员

安排有相关企业的发展史、企业文化、技术、生产、财务、法律、销售等专业人士对他们分别进行企业情况、产品技术与配方、生产工艺、财务政策、销售政策等基本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企业、企业产品与性能、价格及销售政策;新产品上市前,邀请技术等专业认识对产品知识进行培训。同时,销售人员能够谦虚好学,对不明白的情况,可以主动向周边同事、领导交流与请教,也可以向企业有关部门咨询。

2.2深入了解经销商与竞争对手

对目标市场的人文环境、所处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经济水平、消费习惯等了解;对市场容量及竞争产品规格、价位、推广情况与销售量等情况了解;对当地的竞品及本品潜在经销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了解。对竞品经销商要了解市场动态、与厂家合作程度等,对本品潜在的经销商要分析其是否具备作为公司商的标准,是否有良好的信誉、健全的网络、足够的仓储、雄厚的资金以及先进的市场运作思路等。

2.3自我形象设计

外在形象指一个人的仪表、服饰、举止等外在表现。内在形象指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

3.洽谈

首先从生活和爱好谈起,一定要找到与客户的共同爱好,并就这一话题展开谈论,与客户保持共识。在切入正题后,一般要从公司的发展谈起,要与客户具体谈公司的产品及特点,产品的价格政策及在市场上的优势。

4.跟进与签约

通过交谈,对于符合公司要求的目标客户要及时进行沟通与跟进,只有消除了客户的异议目标,目标客户就基本上确定下来了,然后通过邀请起到公司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扫除客户心里的一团和障碍,趁热打铁,签订经销协议。

5.服务

服务是很关键的,服务是任何一次销售不可或缺的,买卖只有在服务的前提下才可以完成,每一次良好的服务是下一次销售的开端。

二、国内中石油装备企业的市场营销

1.加强市场营销基础工作

形成“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反应迅速、责任明确、整体协调”的市场大营销体系。一是要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加强用户管理,充实完善大客户档案,为市场开发、用户公关做好基础工作。二是要发挥区域市场代表作用,不断扩大重点区域市场规模,形成市场优势。各区域代表要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利用好公司的整体资源,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三是落实市场项目管理全程责任制,重点做好与生产运行的衔接和货款回收工作,努力提高市场营销的效率、效益。

2.立足保障油气主业,稳固中石油内部市场

在稳固现有产品优势市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集团公司集中采购政策支持,以集团公司建设“西部大庆”和“新疆大庆”为契机,从战略高度进行市场规划,统筹部署。加强电机产品技术交流,争取电机改造项目落地;加快推进数字化注水泵项目实施,形成市场新突破;提前进行市场营销谋划,作好办理相关资质前期准备。特别是从中石油重大输送管项目所取得的订单,既有效保障了中石油的重点项目建设,也为公司钢管市场任务的超额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3.拓展国内外部市场,重点产品实现新突破

在立足中石油市场的同时,将中石化、中海油作为国内市场开发的重点,在钻杆和电机市场突破的基础上,加快市场运作,提高市场占有率。利用公司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优势,通过技术引导推进产品配套销售,公司钻杆、电机产品在中石化集中采购中成功入围;完善螺杆钻具、潜油电泵租赁管理,努力提升市场份额和效益;要从研制个性化产品入手,积极推进钻杆、钻头进入中海油市场;要加大与长庆地区钻探队伍沟通,借渤海钻探长庆项目部地缘、人缘优势,实现钻井装备及工具突破;积极培育新的产品市场,重点培育大中型高压阀门、中高压变频器、橇装防爆加油装置、LnG装备等新产品市场,提前做好市场前期准备,确保项目建设和市场开发同步运行。

4.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市场领域不断扩大

在石油装备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树立敢于同世界一流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同台竞技的信心和决心,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一是密切跟踪中石油海外投资项目,加强与海外地区公司交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二是选派产品工程师到加拿大、美国、哈萨克、中东等国家,从事市场开发工作,进一步扩大北美地区钻杆寄售市场规模,开发抽油泵、抽油机拖动装置市场。三是加快推进钻采设备海外建厂进度,通过实施海外建厂、设立售后服务网点,以多种营销形式扩大国际市场。

海外工程市场营销篇4

海南天然气公司是在2005年12月18日成立,主要负责LnG的接收、储存、气化和管道输送业务。在海南省规划建设中,LnG项目是重点能源项目,其组成包括三个部分:输气管线工程、港口工程和接收站工程。其中,接收站工程为300万吨/年建设规模,建设16万立方米的LnG储罐2座;港口工程由一座3000吨级工作船码头和一座可停靠26.7万立方米LnG船舶的接卸码头组成;输气管线工程将新建122公里的输气管线,直接连接海南环岛天然气管网{1}。

输气管线设计38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为海南全岛供气,同时向粤西和广西地区辐射,主要为燃气电厂、商业、工业和城市居民供气。工程总投资65.2336亿元人民币。国家发改委在2011年7月正式核准海南LnG项目,并于2011年8月2日开工建设,计划建成投产时间是2014年6月。神尖角海岸段是海南LnG项目接收站站址,项目总占地57.2公顷。北侧为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南侧与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紧邻,西面临海。海南石油公司为了对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做出保障,提出了LnG商业储备和建成沿海天然气大动脉的宏伟目标。海南LnG仓储转运中心作为中国海油能源商业储备的重要基地之一,有望成为东北亚能源供应的一个基地。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31日,提出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石油公司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务院这一号召,积极制定营销发展战略,以积极促进海南国际旅行岛的建设。

二、海南天然气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1.优势分析。由于海南天然气公司良好的发展态势,带动了成品油市场的发展,也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公司对新体制全面启动,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大大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反应能力。通过优化销售结构,进一步提升了销售质量{2}。

2.劣势分析。石油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就是核心技术,国外大公司对核心技术的管理和开发非常的重视,而海南天然气公司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工程技术和核心技术。在竞争方面,和国际石油大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弱势{3}。而因为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海南天然气公司在市场开发能力方面,不具备较强的优势,主要因为有较高的物流渠道成本,对终端市场有较弱的控制力。

3.机会分析。wto的到来,为海南天然气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交流和更大范围的技术合作。由于天然气受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使企业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迅速增长的石油需求量,增大了海南天然气公司的发展空间。

4.威胁分析。随着成品油零售市场向批发市场的过渡,加大了竞争对手的扩张力度,国内民营企业也纷纷加大了仓储设施建设。而作为全国成品油市场的风向标,海南天然气公司必然要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4}。

三、海南天然气公司营销发展策略

1.实行专业线管理。海南天然气公司的主营业务分为四条专业线,既财务管理、仓储物流、投资开发和市场营销,实行的是垂直化管理。从整体上讲,财务专业线实行的是一级管理,达到了小基层、大机关、高效而集中的管理目标。投资专业线是集中整合公司的外部资源、财力和人力,使公司的网络扩张活力增强。而营销专业线是对区域营销中心构建;仓储物流专业线立足于大物流和大仓储,从全公司范围内整体调配内部资源,使物流成本降低。

2.销售策略。海南天然气公司应狠抓结构优化和扩销增量、树立量、效最大化的理念,使市场份额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要紧紧围绕市场份额,做大销量。为实现销售目标,对区域市场现状深入分析,寻找差距,挖掘市场潜力,将开发力度加大{5}。

同时,要展开策略性竞争,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策略研究。同时要加大用户的维系和开发工作,做优销售结构,提升天然气产品质量。天然气消费和供应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天然气的质量,涉及到终端利用设备、输送和用户等各个方面。各国对天然气质量标准问题都非常重视,并建立相应体系和规定。而关于天然气的国家强制标准,我国目前并没有出台,这样就给一些地方的燃气运营商带来一些可乘之机{6}。作为城市居民的民用燃气,在大多数消费者心中,并没有质疑过天然气的质量,而目前由于频频曝光的关于燃气运营商欺骗消费者的一些事件,引起了许多市民对燃气质量的质疑,燃气运营商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海南天然气公司必须在产品质量和宣传上,加大力度,通过提高燃气的质量,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7}。

3.营销渠道策略。作为从企业到终端用户的途径,营销渠道是企业营销中不可或缺的营销因素,是企业营销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近年来随着日益加剧的燃气行业竞争,海南天然气公司意识到中间商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而不能仅仅是依靠营销渠道来开发新客户,对新客户的开发,还必须借助中间商来进行{8}。海南天然气公司已经在市民心中拥有了一定的品牌优势,需要进一步对营销渠道进行稳定,增加消费者对燃气产品的认可度{9}。

海外工程市场营销篇5

一、加工贸易渠道销售网络的影响因素及类型

(一)加工贸易主体对销售网络的影响

加工贸易主体不同,其销售网络的形式不同。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销售多通过外贸公司、出售给海外中间商、深加工结转等方式完成。通过外贸公司实现销售的情况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贸公司接单以后委托加工贸易企业生产,另一类是没有进出口权的加工贸易企业接单后,找外贸公司作。对于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其销售方式主要是境外接单境内生产。

(二)企业规模对销售网络的影响

企业规模大小对销售网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型加工贸易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尤其是外方是大型跨国公司的外商投资企业,这些企业未到中国之前,就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进入中国只是其全球发展战略的一个部分。这种销售网络更多地体现在公司的内部交易上。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限制,则可能更多地依赖中间商来实现销售。

(三)产品用途对销售网络的影响

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可以分为面向大众消费者的生活消费品和面向生产者的生产消费品。如果生产的是面向生产者的生产消费品,加工贸易企业的销售比较容易通过与下游企业之间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来实现,因此此类加工贸易销售网络的建设从寻找下游企业开始,国际市场供求信息对其开拓国际市场至关重要。对已经拥有买家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降低产品价格是维护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措施。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企业为了保持买卖双方的信任关系,甚至不愿意拥有自己的品牌。

如果生产的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生活消费品,加工贸易企业的销售就要通过一般的商业流通渠道来实现,流通环节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这个环节越长,生产商获得的利润越少,但是生产商要想通过缩短流通环节增加利润,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首先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所了解。此类企业也需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降低生产成本上面下工夫。

二、我国加工贸易海外销售的现状与评价

(一)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市场分布

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主要面向三类市场:原材料主要采购国,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在国———通过母公司内部交易实现,其他国际市场,即除原材料主要采购国和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在国以外的第三方市场。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加工贸易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是第三方市场,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中有94.2%认为其他国际市场是主要出口市场,而选择返销原材料主要采购国和母公司内部贸易的企业比例只有20%左右(参见表1)。这种分布的原因在于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以来自港澳、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盟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外商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的市场狭小,他们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的目的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以保证其产品在欧美等市场的竞争能力。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是这些企业的目标市场。

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出口市场的分布上,基本相同,但内资企业没有母公司内部贸易,出口市场多样化比率低于外资企业。

表1接受调查企业出口的主要市场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二)加工贸易企业销售渠道的总体状况

在问卷列出的6种海外销售渠道中,利用海外母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出口给海外批发商是最主要的两种渠道。接受调查的企业中,46.5%的企业利用海外母公司的销售渠道,31.6%的企业将产品出口给海外批发商,选择其他四种渠道的企业比例都在20%以下,其中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的企业最少,只占接受此项调查企业的8.6%(参见表2)。显然,在通过海外母公司和原材料外方提供者的销售渠道进行出口的情况下,整个产品的经营网络极有可能控制在母公司和原材料外方提供者手中;出口给海外批发商和零售商则意味着有相当大部分的利润留给了中间商。而在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出口给海外生产商的情况下,经营网络和利润极有可能由国内加工贸易企业控制和掌握。利用这

两类渠道的企业比重非常低,意味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销售方面严重受制于母公司和中间商,加工贸易带来的利润也相应地掌握在他们手里。

表2接受调查企业的海外销售渠道

企业数比重

a.利用海外母公司的销售渠道27546.5%

B.原材料的外方提供者11419.3%

C.出口给海外生产商7512.7%

D.出口给海外批发商18731.6%

e.直接出售给海外零售商7112.0%

F.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518.6%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91130.8%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三)内资企业的销售渠道

对于内资企业,由于没有外资介入,因此可以将利用海外母公司的销售渠道排除。表3的数据显示,出口给海外批发商是内资企业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利用该渠道的内资企业比重为63.4%,其余4种销售渠道的企业分布基本相同,直接出口给海外零售商的企业比重较大,为19.5%,销售给原材料外方提供者的企业比重最低,为15.4%。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出口给海外批发商的比重高达76%,说明国有企业在销售上比较依赖海外批发商。一般地,交易环节越多,生产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越少,因此对于国有企业,如何减少流通环节,是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那些以生产大众消费品为主的企业。集体企业将产品出口给海外批发商的比重虽然也是最高的,但总体上分布比较平均。与国有企业相比,将产品返销给原材料外方提供者、直接出口给海外零售商和利用中国外贸公司销售渠道的集体企业比重较高。集体企业的销售渠道相对来说更具多样性。国有企业对某一渠道的依赖,使得其销售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

表3接受调查的内资企业的销售渠道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整理。

(四)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渠道

表4的数据显示,55.5%的外商投资企业利用母公司的销售渠道出口,25.2%的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原材料外方

提供者的销售渠道,24.5%的外商投资企业将产品出口给海外批发商,其他三种销售渠道的企业比重都很低,其中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的外商投资企业比重最低,只有6.4%。

在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中,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对母公司销售渠道的依赖程度最低,只有27.9%的企业利用母公司的销售渠道出口,利用原材料外方提供者的销售渠道和出口给海外批发商的中方控股合资企业的比重都高于这一比例,分别为60.5%和38.4%;中外合作企业对母公司销售渠道的依赖也低于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这可以部分地说明外方投资者在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中对销售渠道的控制相对有限。另外,相对于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的比重较高,分别为11.8%和8.1%,也可以说明外方对这两类外商投资企业销售渠道的控制相对较低。

(五)外方投资者不同,其销售渠道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大型跨国公司来说,利用母公司的销售渠道是其最主要的销售途径,68.9%的企业是利用母公司的销售渠道出口的,选择其他5种渠道的企业比重都低于20%,其中出口给海外生产商的比重最低,反映出大型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和销售的特性及实力。个人投资者利用海外母公司销售渠道的比重最低,只有28.9%。出口给海外批发商是个人投资者最普遍采用的销售方式,说明个人投资者在经营网络方面比较倚重海外中间商。中小企业利用母公司销售渠道的比例也很高,为52.3%,但低于大型跨国公司。

表4接受调查的外资企业的销售渠道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相应地,中小企业出口给海外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比重要高于大型跨国公司。除其他情况外,中小企业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的比重最高,7.5%的中小企业利用此渠道进行销售。另外,中小企业销售渠道多样化的程度要高于大型跨国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参见表5)

表5按外方投资者分,接受调查的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渠道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六)企业产品品牌的使用情况

企业产品品牌对企业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使用海外订货商(或其指定)的品牌,这类企业占接受此项调查企业的49.9%,使用自己品牌的企业占36.1%,使用母公司品牌的企业占30.6%,使用国内订货商(或其指定)品牌的企业只有4.8%。(参见表6),从数据上看,使用自己品牌的企业比重并不很低,但如果不考虑使用多种品牌的情况,且将使用海外母公司品牌、海外订货商(或其指定)品牌和国内订货商(或其指定)品牌看作是一体,则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占61.2%,而拥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只有28.8%。

表6接受调查企业产品的品牌

企业数比重

a.用海外母公司的品牌17730.6%

B.用海外订货商(或其指定)的品牌28949.9%

C.用国内订货商(或其指定)的品牌284.8%

D.用自己的品牌20936.1%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79121.4%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三、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开拓销售渠道的障碍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企业都愿意拥有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也有一些企业认为是否拥有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要视企业的发展状况而定,只有少数企业不希望拥有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如表7所示,68.8%的企业希望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25.3%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定,只有5.8%的企业不希望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这说明加工贸易企业有良好的发展自己销售渠道的意愿,但是现实中存在一些障碍,阻碍了加工贸易企业在开拓自己销售渠道方面的努力。

表7接受调查企业是否希望拥有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

企业数比重

a.是40268.8%

B.否345.8%

C.不一定,要视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定14825.3%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84100.0%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一)资金问题是企业开拓海外营销渠道最主要的障碍

加工贸易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除了要有价廉物美的产品外,还要投资大量的资金,进行宣传。由于资金限制,只有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有发展海外营销网络的基础。就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外方投资者以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居多,接受调查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外方投资者约65%属于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资金问题成为限制这些企业开拓海外营销网络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43%的企业认为发展海外营销网络的成本太高,企业资金有限(参见表8)。

表8接受调查企业认为发展海外营销网络的制约因素

企业数比重

a.成本太高,企业资金有限22243.0%

B.国际市场供给饱和,新品牌难以进入8015.5%

C.企业不能及时获得国际市场供求信息11622.5%

D.缺乏发展自己营销渠道意识6312.2%

e.合作(或合资)外方限制本公司发展自己的海外影响网络6813.2%

F.其他468.9%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16115.3%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二)企业无法及时获得国际市场供求信息

表8的数据显示,无法获得国际市场供求信息是影响企业开拓海外营销网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2.5%的企业认为不能及时获得国际市场供求信息制约企业海外营销网络的发展。这说明信息传播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

(三)企业在创建自己品牌过程中存在障碍

产品流通过程中,品牌的影响很大。拥有知名品牌的产品往往意味着稳定的市场份额。加工贸易企业开拓自己的销售渠道,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树立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内资加工贸易企业。根据调查,使用自己品牌的企业比例相对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己品牌知名度低和无力投资作广告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如表9所示,分别有38.8%和26.9%认为自己品牌知名度低和无力投资作广告是企业使用自己品牌的障碍。这两个原因之间是关联的,广告和品牌之间相互影响,好的品牌必然是堆积在大量的广告之上,如果一个企业无力为自己的产品作宣传,就很难树立知名品牌,尤其是那些大众消费品。因此,企业不使用自己品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金短缺。另外,18.6%的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些企业多数是给国际知名品牌代工,只要与这些知名公司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就不担心产品的销路。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也是原

因之一,但比重相对较低,只有11.2%的企业认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使用自己品牌的障碍。可能的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多数用于出口,且出口渠道比较固定,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对其销售影响不大。

(四)企业电脑化经营相对滞后

随着网络的发展,企业的网络建设对开拓营销网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获得快速、

表9接受调查企业认为使用自己品牌的障碍

企业数比重

a.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6111.2%

B.无力大量投资做广告14726.9%

C.自己品牌知名度太低,影响销路与价格21238.8%

D.没必要形成自己的品牌10218.6%

e.其他17632.2%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47127.6%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低廉的信息,就可能有机会迈向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完善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其参与国际行销。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电脑化经营和管理。这对于大企业来说比较容易实现,但对于中小企业则存在一定的困难。中国台湾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台湾“52.46%的中小型制造业表示在推展业务电脑化方面遇到困难”(《制造业经营实况调查报告》,网上资料)。这个数据对了解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电脑化的情况很有帮助。

(五)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才

建立营销网络,人才是关键。根据台湾对本地中小型制造业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优秀行销人才的缺乏,以及行销研究(商业分析与市场预测)人才不足是中小型制造业在行销方面所遭遇的最主要的困难之一。大陆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表8中,选择其他选项的企业中多数表示人才不足阻碍了其发展海外营销网络。

四、改进的建议

由于我国加工贸易是以引进外商投资的形式发展起来,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相对薄弱,因此加工贸易企业的销售渠道被海外接单人和中间商控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状况是合理的。前面提到加工贸易的销售渠道控制在海外接单人和中间商手里,容易造成加工贸易企业利润水平低,缺乏自主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开拓自己的销售渠道。

(一)企业应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

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对加工贸易企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但不管是制造企业,还是贸易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在开拓销售渠道时,必须建立符合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状况的营销策略,否则欲速则不达。对于大型的制造企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进行代工的同时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积极开拓自己的营销渠道;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资金和销售人员储备相对不足,营销策略的重点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同时积累资金和行销人员储备,逐步将企业做大做强;对于贸易企业,营销渠道的竞争意味着服务的竞争,只有提供更好、高附加价值的服务,才能巩固与老客户的长期关系,开拓新客户。

(二)加强工贸结合,帮助内资制造企业开拓市场

前面提到,加工贸易领域工贸结合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贸易企业接收海外订单后,在国内寻找合适的制造企业进行生产;另一种是制造企业接到订单后,因没有进出口权,必须找一家贸易企业做。前者多是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结合的方式。是内资制造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渠道;后者则是外资加工生产企业与贸易企业结合的方式。随着我国进出口经营权的逐步放开,贸易企业的这种纯业务势必降低。对于贸易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第一种方式。贸易企业接单,寻找合适的制造企业生产,可以充分发挥贸易企业和制造企业的优势,增强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力。许多开展加工贸易的内资制造企业是中小企业,在海外业务方面缺乏竞争力,而贸易企业熟悉海外市场,但自身没有制造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有力地促进内资加工贸易的发展。

目前这种形式的工贸结合规模太小。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内资制造企业的数量非常少。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内贸易企业的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根据问卷调查,只有17.9%的内资企业利用贸易企业的销售渠道;二是内资制造企业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也是加工贸易国内采购比率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扩大工贸结合的规模,就需要贸易企业和制造企业共同努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鼓励贸易企业在海外市场积极寻找订单。

(三)改善投资环境,变海外接单为国内接单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其加工贸易业务多采用海外接单、国内生产的方式。销售渠道为海外接单人和中间商掌握,使得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狭小,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对中外合资的加工贸易企业,中方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对此,政府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方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内的同时,将其营销环节也转移过来,变海外接单为国内接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包括继续给予加工贸易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进主管部门的管理等多方面。

变海外接单为国内接单以后,不但可以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水平,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在国内培养一批营销管理人才,解决我国行销人才缺乏的问题。另外,鉴于在所有形式的外方投资者中,中小企业利用中国贸易企业销售渠道的比重最高,因此在吸引外资进入加工贸易领域时,政策应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

(四)政府应在资金、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给予支持

海外工程市场营销篇6

公司接手曲美品牌全面整合推广之时,正处在曲美销售快速提升期。本文记述其之上海市场推广之点滴,作为曲美品牌推广一隅,以轼读者。

上海市场一直是众多减肥品牌的必争之地,大有“得上海者得天下”的势头,这与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同时也与上海市场对减肥产品的潮流示范作用有关。

曲美1999年进入上海市场,作为一个新产品、新品牌,在没有原先消费基础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扩张最大化?如何建立强有力的品牌架构,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品牌的生存与发展。

当时上海市场的减肥品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进口的,高价的,减肥产品,包括美国V26等,这些产品的价格昂贵,能够购买的都是处在减肥市场金字塔尖的消费者;二是合资或者国产的减肥产品,这些产品价格也比较高,以上海罗氏制药厂生产的赛尼可为代表,在我们到达上海之前,这个产品早已经稳做上海减肥市场老大的位置,并且远远抛开了其他竞争品牌;三是国产中低档减肥产品,像大印象减肥茶之类的,这些产品的销量虽然大,使用人群虽然广泛,但是“卖不出价”来,市场深挖潜力有限。

曲美在分析了自身产品的种种特点之后,决定了选择第二类产品作为主攻方向,这样就等于把市场上最硬的骨头留给了自己,因为在这一区域密集了的减肥药品牌,并且很多减肥药均是同方药,产品本身差异性不明显,营销的突破口主要从消费群体与渠道中来。

进入上海的过程中,曲美销售与营销体系主要运作了如下工作:

一、“练好市场基本功”

药品的销售自然不能离开终端,而这个工作是无法靠传播伙伴的努力完成的。在我们在到达上海之前,太极已经完成了曲美的全面铺货工作,让得作为品牌营销伙伴的我们能够迅速切入品牌推广。反观某些国内有些企业,连渠道怎么做,经销商怎么做都需要广告公司/营销公司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无疑是十分可笑的;而对企业而言,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行为。营销公司能熟悉不同商品的渠道吗?他能够打通经销商并和他们建立紧密业务关系吗?

在我们实施整体品牌规划与运作之前,太极上海公司的营销人员已经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完成对上海销售网点100%的铺货工作。后期的品牌推广之所以能够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应,与前期的“市场基本功”练的扎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说曲美销售的成功只在一定意义上品牌推广的成功,更多的是靠他们业务人员与促销人员“用脚走出来的市场,用心创出来的销量”。

二、“创造性的市场开发”

上海市场的减肥品牌竞争十分激烈,国内主要的减肥产品都希望进入上海市场,中高低档产品都挤满了各种各样的减肥产品。更为可怕的是,赛尼可品牌的总部就在上海,作为上海罗氏的主打产品,这个外资药厂用了很大的功夫去“精耕细作”他们的大本营。

君不见,上海虽大,可是大不过赛尼可的重兵投入,电视、报纸、路牌、公交车广告等等,赛尼可动用了一切可是使用的传播资源,保证上海市场固若金汤。如果与赛尼可斗广告费用,不是血本无归也必定是两败俱伤。

“让开大路,占领两相”,曲美创造性的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于是出现了在各种媒体上,曲美的战略性撤退。失去了大量的空中媒体的广告支持,销售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曲美营销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我们到达上海的时候,营销人员纷纷反映,如果能够从空中再给予支援就更好了,打起仗来就更有把握了。在刚刚进入上海的一段日子里,曲美营销团队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各类终端谈谈,谈进店、谈广告、谈促销等等,正是由于他们认真细致而又不屈不扰的工作,为日后的战略大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地作战取胜”,利用一切低成本的营销方式,去和药店/商场谈,降低进店费用,减少广告支出,增加卖场免费pop摆放(请注意是免费摆放,在曲美品牌的终端费用中,根本没有pop摆放的费用支出),争取免费或者低费用卖场广告位。总之让支出成本最低,传播效果最好。

三、“展开全面攻势”

在铺货全面完成,经销商关系理顺,并且已经初具市场爆发之态势的基础上,曲美上海并没有“守株待兔”,而是主动出击,寻找敌人,打击敌人,把敌人的攻势扼杀在萌芽状态。

“调动地面攻势”,地面攻势包括各种广告宣传品和广告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掌握在零售渠道的手里,曲美认为,这些资源比投些硬广告更加有效,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一方面这些广告宣传品在购买行为产生的最后一秒钟对消费者实施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影响渠道建设,加强了渠道建设,优化了渠道结构,与经销商更加协调。当一些企业把“产品首推比率”、“品牌知名度”等等这些东西都放在营销报告上放在假大空的营销会议上时,曲美已经切切实实的把这些落到了实处,并且把这些作为考核业务员的重要指标,他们的一个商务主管在与我交谈的过程中说到,可以让我们抽样考察,品牌的首推比率保证在95%以上,在我们到达上海的市场考察过程中,就其中一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考察,在我们抽查的十余家零售终端中,店员对曲美品牌首推率达到了100%!!什么叫营销工作的扎实?这就是营销工作的扎实。什么叫本土化的执行?这就是本土化的执行。将来战胜宝洁,战胜外资就是靠的这样的工作。

“路演见奇效”,当时的周六日活动,其实和现在许多品牌所采用的路演有很大的相似性。与早些年红桃K所采用的“宣销”也有很大的共同点,都是一边演示一边销售,一边做节目,一边卖产品,只不过地点从农村转移到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

详细分析过曲美的路演,发现其中重大的好处。好处一:进一步熟悉了减肥产品市场,这个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路演,曲美营销团队深入了各地市场,营销人员不是“做市场”,而是“挖市场”;好处二:与经销商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商家无疑是非常欢迎类似活动的,能够带动各卖场人气;好处三:建立强有利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这样的活动,大量的曲美销售人员与消费者打成了一片,建立了良好的个人人际关系,这一点,也是我们在进行营销调研时才发现的问题,想想就不难理解了,没有或者少量广告的产品,谁会买呢?消费者是因为相信那个销售人员,所以才购买你的产品,“是因为人,而不是因为产品”。这种关系是天然的,紧密的,不可分割的;最后的好处才是建立知名度,销售产品,我们认为,在品牌建立之初,销售固然重要,但是有更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根基的问题,基础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销售这个果实才会成熟,才能够摘到手里。

策略之感慨:

在与曲美的合作中,对其团队之敬意油然而生。同时,我也产生了疑问:如何能够灵活操控如此复杂的策略?如何进行有机的执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对其策略执行的精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一、强有力的执行能力

执行力是做企业的人天天在提的问题,可是到底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的好坏如何评判?这些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就会出现推广出现问题了,广告公司/营销公司责怪客户的企业没有执行力,而企业又会埋怨广告公司做方案时“假、大、空”,最后的结果是“互相扯皮,品牌遭殃”。

在与曲美的合作中,笔者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执行力,这种执行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可以长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而品牌整合/推广公司要做的,就是如何运用这种执行力,根据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可行方案,让品牌更亮。

二、本土化的品牌操作方案

本土品牌到底能不能抵抗外资品牌?是不是中国企业永远就要跟着宝洁的屁股后面走,拾麦当劳、可口可乐的牙慧?如果说非常可乐在可乐市场狠狠的打击了可口可乐的气势的话,那么在减肥药品市场,曲美就远远超越了其他进口与合资品牌,因为在品牌操作方案方面,他们的执行更为本地化。

三、创新思维与进取精神

从曲美经销权拍卖起,曲美便创造着许多第一,不断演绎着曲美神话。时间倒回2000年7月22日,太极集团在重庆成功地举办了我国首次超大型药品经销权拍卖会。场面火爆空前绝后。60多家医药公司角逐经销权。各地区域总经销商交纳交保证金高达3800万,2亿生产计划签定一空。8月,减肥市场劲吹曲美黄色风暴,曲美上市短短60多天,销售突破1亿。紧跟其后,曲美网站、减肥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售后服务系统相应建设。

一点一滴的工作,太极的营销体系中无不闪动着创新的光芒。

四、士可鼓不可泄——精神的力量

在曲美上海分公司里,我看到了这样一句激动人心的口号“曲美打倒赛尼可!”。当时看了之后仅仅是有点感动,现在想来,这句话并不简单。

想想吧:当外资企业员工坚持着8小时工作制;坚持着准时下班照章办事;坚持着工作与生活分开的时候;也许还坚持着“职业经理人”、“职业人”的工作态度时,有这样一群人,不知疲劳,全心付出,如果说“广告之花是广告人的心血浇灌”的话,那么销售的果实就是靠营销人员的赤胆忠心换来的。

多么可爱的战士啊,他们也许没有更好的装备,也许没有更高的收入,没有外资企业能享受到的一切福利与优待,但是,他们坚忍不拔,相信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他们!记得在上海的时候,不少营销人员开玩笑的时候说到,对上海市最熟悉人是太极集团的业务员,因为他们熟悉每一条街道,每一条小巷,并且是靠走,而不是坐车。(太极上海绝大部分是川军,为销售而进入陌生的上海)

我们不是否定科学化的管理,不是否定什么是管理形式的进步,我们想说的是,那些东西,那些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更大意义上只是对市场的维持与把握,这些并不能赢得一场战争的真正胜利。

有这样一个例子,越战期间,一个连的越共坚守一个阵地,抵抗着三个营美军的轮番进攻,战斗一直持续,血流成何,拥有一切先进技术的美军始终无法前进一步,最后美军不得不后撤几公里,使用神经毒气,这是美军在近代史上第一次使用神经毒气。最后,几乎所有的越共战士都被毒死在阵地上,美军而后冲上了那片简陋的阵地。相信说到这里,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个中的原由。先进固然重要,但是只要精神不倒,企业就能永存!

五、集体的智慧与集体的胜利——“群策群力”中国版

太极集团提出:全员营销管理,实施网络营销。"全员营销"管理的内涵为:牢固树立全体员工的市场意识和营销观念,企业一切经营活动必须以营销为核心。

"全员营销"具体表现在:一是全体领导树立了"厂长工作在车间,经理工作在现场"的观念,经理必须做到每年在市场工作的时间不低于300天,全体员工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营销"的思想;二是管理的重心在营销,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为营销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三是坚持每月一次的营销调度会和每季一次的营销计划会;四是非直接营销系统必须根据营销系统报送的每日信息及时处理营销系统提出的相关问题,集团在总部专门设立了两门总经理热线电话,24小时开通,随时接受和处理营销系统的问题;五是职能部门要对营销一线提出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及时处理和解决,决不能推脱,不论那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受到严厉查处。太极集团强大的高素质营销队伍引人瞩目,这一支2000多人,占企业总人数1/4的营销队伍,文化程度均在大中专以上,为数不少的硕士和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成为营销精英。目前,太极集团的营销网络覆盖95%以上的地区及城市和60%以上的县级城市和农村市场,构筑了太极集团纵横交错、网络发展的格局,使太极营销形成了"形散神聚","一呼百应"的特色,配合其他营销战略,太极集团现已拥有巨大的商业信誉品牌资产。

六、“让我们做的更好”——创新才能取胜

产品经理制。手握"曲美"这个全新的产品,太极打破以往的一惯运作模式,成立第一个产品经理组。展开详细周密的市场调研、上市论证、营销策划思路制订。从产品论证到上市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动作之快,效果之好,令人称奇。"曲美"的成功让太极领会产品经理制的优势,之后的产品也沿用此操作模式。

经销权拍卖会。2000年7月,太极召开中国第一个药品经销权拍卖会,在业内首创先河,也营造出"第一次用规范的法律程序选择经销商"的强大声势。

自曲美上市之日起,太极集团便开展了大规模促销宣传活动,如举办大型商业推广会,开展曲美全国15万人免费减肥活动,推出冬季减肥新概念和冬季减肥计划,支持北京申奥等等。

肥胖防治中心。"曲美"otC市场成功运作一枝独秀的同时,太极加紧在医院的步伐,先后与全国各大中型城市的三甲以上的医院合作筹建减肥中心。2001年12月止,"曲美"已建成39家肥胖防治中心,医院销量稳步上升。与它最大的竞争对手赛尼可、澳曲轻、可秀要么只各自占据本地市场,要么只在医院占有优势相比,可谓是鱼和熊掌两者兼得。

海外工程市场营销篇7

一、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

近年来,海南旅游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省政府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不断加大对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的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营销措施宣传推广海南旅游,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政府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1)加大旅游促销经费投入。2005年,海南省旅游局的促销经费只有95万元,到2006年,省委、省政府就投入1000万元,大手笔向海内外推进海南岛整体旅游品牌的宣传,实现海南旅游促销“10级跳”。海南将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欧洲市场、日韩市场、东南亚市场、美加和澳新市场等六大国际旅游市场。2007年,海南省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超过1000万元,海口市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超过2000万元,三亚市旅游局也在1500万元以上。

(2)制定旅游营销总体规划。海南省2007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7:海南旅游促销年”。省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投入,省旅游局主持编制了《海南旅游宣传促销年2007旅游营销总体计划》,在行政资源、财力资源运用上对企业的照顾既有“阳光普照”,更有“重点支持”。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营销。

(1)整体形象推广策略效果最佳。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展销会进行直接宣传促销、邀请国外旅游媒体和旅游行业代表进行商务考察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宣传促销效果。200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分别组团赴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如参加俄罗斯旅游展、柏林旅游展、日本Data展等。2008年6月,俄罗斯旅行商考察团就下半年组团来三亚旅游的有关事宜与三亚市政府进行磋商。这些营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俄罗斯一跃成为海南的主要客源市场,2008年第一季度共有6.2万多人次的俄罗斯游客到三亚旅游度假。有关方面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俄罗斯到三亚的游客每年将会增致20~30万人左右。

(2)大型节庆活动宣传旅游效果明显。2000年,海南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举办了第一届“海南岛欢乐节”。2006年,举办方提出了“政府主导、专业策划、市场运作、市县申办”的全新模式,并突出体现欢乐节的国际性、欢乐性、民族性,并邀请世界小组、海南世界青年大会等部分代表、世界先生以及海南的国际友城的代表参加,台湾东森台、香港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都现场直播,使欢乐节在国际上的宣传广度大大提升,成为对世界宣传海南旅游的又一窗口。

(3)会展经济吸引了海外游客。自从2000年博鳌亚洲论坛落户海南后,海南省的会展经济日益发展成熟,成为带动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设立后,数千个大小会议落户海南,各种年会、交流会、研讨会也纷纷选择在海南召开,海南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国际会议中心。会议旅游已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重大赛事的举行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效果最显著。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世界先生、国际铁人三项、国际高尔夫球赛、环岛自行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频频在海南举办,致使世界各界名流纷纷跨入海南岛,也使得境外诸多媒体开始把目光投到海南,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吸引各界眼球的“焦点”,大大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把海南国际旅游的美好形象展现给全世界。

二、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

(1)优质旅游产品不足,结构不合理。海南一统江湖的环岛观光游老化陈旧,特色越来越不鲜明,主要客源市场如东南亚地区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出现了萎缩的趋势。休闲度假游近年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由于深度开发不够,软硬件设施不健全,仍然属于浅层次的“资源和产品共生型”产品,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商务(会展)游和高尔夫游在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大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和区域经济日趋活跃的带动下,开始得到市场的追捧,但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其它种类的旅游产品市场份额更小。岛内已经老化的经过东线、中线公路的环岛三日游观光产品的主导地位却十年不变,并且有退化到连中线也不去的倾向。

(2)产品档次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海南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潜在的文化价值并没有转化到旅游产品中来。游客来到海南除了享受阳光、海浪、沙滩外,没有更丰富的旅游项目可以参与,即使有也不尽如人意。如黎苗村寨里的歌舞表演与泰国芭提雅东芭文化村里的歌舞表演相比,就差之甚远。

2.旅游营销资源整合不够。

(1)区域间整合营销不够。海南地处亚洲中心,北联“泛珠三角”和港澳台,南比邻东南亚,有着良好的区域合作平台,加之当前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海外游客需求的形势,区域旅游合作,实行捆绑式营销应是最佳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海南参与区域旅游合作较少,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仍是“单打独斗”,自身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2)旅游服务业整合营销不够。海南很多景区、酒店重开发、轻营销,有的甚至孤军作战,缺乏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在传统思维中,他们往往把宝押在地接社、导游身上,以高额回扣吸引他们揽客,忽视了主动面向客源地、组团社和终端游客的有效营销,没有整合旅游行业的营销力量。在旅游营销上显得势单力薄,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市场营销上,容易造成营销与服务的脱节,如酒店业、航空业的营销能力都没有发挥出来。旅游服务行业和旅游业一样,要形成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

3.现代营销策略组合尚未形成。

(1)国际市场营销以政府为主导。海南旅游海外促销是以政府主导,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的力量。旅游作为产品,销售需要企业去营销,政府可以牵线搭桥,但营销主体应该是旅游企业。另外,海南省旅游协会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这与旅游管理部门管理过宽、过死不无关系。根据国际经验,要加快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2)网络市场营销平台尚未建立。海南从事旅游信息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约8家,涉及旅游信息服务的网络企业约5家,海南本地的旅游网站或综合网站的旅游频道共有20家。但在这些从事旅游信息企业中,没有一家有专门的国际市场营销频道,没有一家多国语言版的营销网站,制约了海南旅游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论/文/网LunwenData/Com]

三、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措施

1.创新旅游产品策略。

(1)创新旅游产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休闲度假游”这个核心产品。瞄准国际一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标准,从产品研发、项目规划、宣传促销、服务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推进现有项目建设和新产品的开发,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顺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实现低端旅游产品向高端旅游产品的升级和转型。针对日本、韩国、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市场,大力开发高尔夫旅游;以俄罗斯、东欧和亚洲其它气候带的国家为重点,大力开发热带滨海度假游,并将目的地向三亚以外地区拓展;瞄准国际大行业、大企业和国际区域组织,大力开发商务(会展)旅游,等等。

(2)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对现有景区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如:给天涯海角景区赋予“浪漫、婚庆、誓言、见证”等文化元素;给南山佛教苑赋予“不老松、重阳节、长寿、孝老敬老、祈福祈寿”等文化元素。注重海南与客源市场的史缘、血缘、文缘、地缘、俗缘的挖掘,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中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和表达。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的原真性、本土性和高雅性,对于那些粗俗的、歪曲的文化和娱乐演出要坚决取缔。注意与主要客源国文化的交融,让境外游客在海南能够找到更多的文化共鸣,感觉到亲切和被尊重。

(3)引进一批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国际化的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际上已有的旅游产品。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可以针对儿童旅游市场引进“迪斯尼”乐园,针对球迷市场可以引进“nBa中国明星周”“欧洲杯中国周”“世界沙排巡回赛”等国际性体育赛事。

2.旅游合作营销策略。

(1)区域联合营销。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充分利用“9+2”泛珠三角合作论坛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的平台,与境内外异质旅游精品进行跨地域组合,相互开放市场、消除障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公平竞争的联合体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共赢。比如与“购物天堂”香港、“东方拉斯维加斯”澳门组合成港澳琼游;北京—西安(南京)—海南文化休闲游;“广深珠琼”商务游等,让境外游客在一次旅游中获得集文化、经济、休闲娱乐等多重体验和满足。

(2)产品链联合营销———航空营销。航空作为国际旅游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在旅游业的促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海南省政府与经停海南的国际航空公司合作,给予其优惠政策,联合促销海南旅游业。如果这样的国际航班一旦成型,必将吸引大批来自亚洲、欧洲的游客到海南观光旅游,更快带动海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品牌联合促销。把具有共性的旅游地作为一个联盟推出旅游市场的做法已经有很多案例,如“五岳联盟”“六大名楼”,等等。杨铭铎等提出中国“四级”旅游构想,即指南级—海南三亚、北极—黑龙江漠河、西极—新疆喀什、东极—黑龙江扶远②。将四级进行联合,共同推出“四极”的旅游品牌,这种合作营销的模式并不是区域的合作,而是更大意义上的一种品牌的联合,是一种营销上的联盟。海南要与其它几极一起,互动互助、互惠互利、强化形象、共铸国际旅游品牌。

(4)开展广泛的国际旅游合作。可以充分借鉴日本国际旅游合作的经验,加强与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合作。通过签署《海南圣彼得堡旅游领域合作计划》《海南柏林旅游合作备忘录》,举办海南纽约观光交流活动等合作形式,加强对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不断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3.旅游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策略。

(1)建立国际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整合现有的旅游电子商务资源,组建2~3家大型旅游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采用多国语言版,使不同国家的居民随时可以浏览海南岛旅游信息,使其在海南省旅游产业上真正发挥带动作用,进而加快旅游产业的升级。岛内其它旅游企业可加入这个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的信息、网上促销、网上交易,开展BtoB和BtoC电子商务。

(2)利用已有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2001年初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工程开始启动的“金旅工程”,建设目标包括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海南旅游企业也可以利用“金旅工程”为其信息化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和成套的解决方案,建设与公共商务网相连接的海南旅游企业网站。

(3)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海南大型旅游企业可先尝试与主要客源国手机运营商合作,建立海南国际旅游短信营销平台,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海南旅游信息,逐步向全球市场推广,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海南旅游。

(4)采用数据库营销吸引更多游客。海南旅游企业可以共同组建国际游客数据库,在旅游的过程中,尽可能收集游客的众多信息,如年龄、职业、收入、学历、爱好、email等等,根据信息建立国际游客信息档案;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数据库,寻找出不同价值观、不同度假需求为特征的游客群;最后根据数据分析进行营销推广,吸引更多的国际回头客和潜在游客。

4.注意力营销。

(1)通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国外游客。精选海南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再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如果申报成功,将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国外游客。即便申报不成功,通过舆论造势,从而引起游客注意,间接地为海南国际旅游起到宣传促销作用。

(2)通过建立三亚天体浴场吸引国外游客。充分尊重国际游客的生活习惯及权利,政府针对国外游客有规划地开辟专门的“天体浴场”,完善管理,通过国内外知名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吸引游客眼球,在吸引更多国外游客的同时充分尊重游客的生活习惯。

(3)通过发展旅游购物吸引国际游客。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各开办一家市内免税店。海南要充分借鉴冲绳岛、济州岛和香港地区的旅游购物经验,更好地开发购物旅游资源,把购物与吃、住、行、游、娱、乐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吸引国际游客的一项重要方式,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塑造国际旅游岛形象。

(4)利用重大事件宣传。利用重大事件宣传海南是一种高效促销,对促进海南旅游国际化进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建议海南在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上统筹规划,以最大限度吸引国际游客为目标,争取最佳的宣传效果,让全世界聚焦海南。

5.广告宣传策略

(1)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海南旅游进行国际宣传。政府和旅游企业应首选公益广告作为旅游宣传的良好载体,同时注重旅游广告的连续性和时效性。还可以在一些有良好旅游受众的媒体广告信息,如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指南、旅游宣传书籍、画报、海报等媒体,也可以通过创办或主办一些高品位的旅游文化活动、音乐节等的开幕式开展广告宣传,在目标市场开展广告攻势。

(2)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海南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的宣传平台。海南可以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宣传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现代城市特征,打造国际旅游岛形象,通过展示多语言版的海南国际旅游宣传专区,制作并现场发放国际旅游岛手册和海南特色文化手册等平面广告,向世界展示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宣传促销海南旅游。

(3)加大宣传海南的出入境政策。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海南旅游进行国际市场营销,首先要让国际航空公司和国际游客了解海南的航权政策和出入境政策,可在主要客源市场国的知名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广告宣传海南的出入境政策、航权政策等。

(4)将“旅游促销大篷车”开赴国际市场。将“旅游促销大篷车”宣传促销活动开赴国际市场,首先考虑一级市场。由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带领本地旅游企业赴客源国举办业内旅游推介会,邀请客源地旅游部门、旅行社代表和媒体参加,以形象展示和产品交流为主,但表现形式可多样化,让参会者有机会在直观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沟通交流。也可根据客源国实际情况,在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以海南特色文化节目表演、派发海南国际旅游宣传品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邀请媒体参加,以便让海南的文化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得到报道。

(5)借《印象·海南岛》平台拍摄国际旅游宣传片。海南可以充分利用《印象·海南岛》这一宣传平台,争取与剧组积极合作,拍摄《印象·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并制作成多国语言版,通过知名媒体进行宣传放映、如BBC、Cnn等,宣传打造“国际旅游岛”这一品牌。[论文网LunwenDataCom]

参考文献:

海外工程市场营销篇8

一、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

近年来,海南旅游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省政府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不断加大对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的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营销措施宣传推广海南旅游,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政府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1)加大旅游促销经费投入。2005年,海南省旅游局的促销经费只有95万元,到2006年,省委、省政府就投入1000万元,大手笔向海内外推进海南岛整体旅游品牌的宣传,实现海南旅游促销“10级跳”。海南将重点开拓俄罗斯市场、欧洲市场、日韩市场、东南亚市场、美加和澳新市场等六大国际旅游市场。2007年,海南省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超过1000万元,海口市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超过2000万元,三亚市旅游局也在1500万元以上。

(2)制定旅游营销总体规划。海南省2007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7:海南旅游促销年”。省政府加大了对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投入,省旅游局主持编制了《海南旅游宣传促销年2007旅游营销总体计划》,在行政资源、财力资源运用上对企业的照顾既有“阳光普照”,更有“重点支持”。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营销。

(1)整体形象推广策略效果最佳。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展销会进行直接宣传促销、邀请国外旅游媒体和旅游行业代表进行商务考察等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宣传促销效果。200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分别组团赴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如参加俄罗斯旅游展、柏林旅游展、日本Data展等。2008年6月,俄罗斯旅行商考察团就下半年组团来三亚旅游的有关事宜与三亚市政府进行磋商。这些营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俄罗斯一跃成为海南的主要客源市场,2008年第一季度共有6.2万多人次的俄罗斯游客到三亚旅游度假。有关方面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俄罗斯到三亚的游客每年将会增致20~30万人左右。

(2)大型节庆活动宣传旅游效果明显。2000年,海南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举办了第一届“海南岛欢乐节”。2006年,举办方提出了“政府主导、专业策划、市场运作、市县申办”的全新模式,并突出体现欢乐节的国际性、欢乐性、民族性,并邀请世界小组、海南世界青年大会等部分代表、世界先生以及海南的国际友城的代表参加,台湾东森台、香港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都现场直播,使欢乐节在国际上的宣传广度大大提升,成为对世界宣传海南旅游的又一窗口。

(3)会展经济吸引了海外游客。自从2000年博鳌亚洲论坛落户海南后,海南省的会展经济日益发展成熟,成为带动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博鳌亚洲论坛设立后,数千个大小会议落户海南,各种年会、交流会、研讨会也纷纷选择在海南召开,海南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国际会议中心。会议旅游已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4)重大赛事的举行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效果最显著。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世界先生、国际铁人三项、国际高尔夫球赛、环岛自行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频频在海南举办,致使世界各界名流纷纷跨入海南岛,也使得境外诸多媒体开始把目光投到海南,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吸引各界眼球的“焦点”,大大提高了海南的知名度,把海南国际旅游的美好形象展现给全世界。

二、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

(1)优质旅游产品不足,结构不合理。海南一统江湖的环岛观光游老化陈旧,特色越来越不鲜明,主要客源市场如东南亚地区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出现了萎缩的趋势。休闲度假游近年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由于深度开发不够,软硬件设施不健全,仍然属于浅层次的“资源和产品共生型”产品,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商务(会展)游和高尔夫游在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大赛等国内外大型赛事活动和区域经济日趋活跃的带动下,开始得到市场的追捧,但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其它种类的旅游产品市场份额更小。岛内已经老化的经过东线、中线公路的环岛三日游观光产品的主导地位却十年不变,并且有退化到连中线也不去的倾向。

(2)产品档次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海南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潜在的文化价值并没有转化到旅游产品中来。游客来到海南除了享受阳光、海浪、沙滩外,没有更丰富的旅游项目可以参与,即使有也不尽如人意。如黎苗村寨里的歌舞表演与泰国芭提雅东芭文化村里的歌舞表演相比,就差之甚远。

2.旅游营销资源整合不够。

(1)区域间整合营销不够。海南地处亚洲中心,北联“泛珠三角”和港澳台,南比邻东南亚,有着良好的区域合作平台,加之当前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海外游客需求的形势,区域旅游合作,实行捆绑式营销应是最佳的战略选择,但目前海南参与区域旅游合作较少,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仍是“单打独斗”,自身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2)旅游服务业整合营销不够。海南很多景区、酒店重开发、轻营销,有的甚至孤军作战,缺乏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在传统思维中,他们往往把宝押在地接社、导游身上,以高额回扣吸引他们揽客,忽视了主动面向客源地、组团社和终端游客的有效营销,没有整合旅游行业的营销力量。在旅游营销上显得势单力薄,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市场营销上,容易造成营销与服务的脱节,如酒店业、航空业的营销能力都没有发挥出来。旅游服务行业和旅游业一样,要形成大市场、大营销的意识。

3.现代营销策略组合尚未形成。

(1)国际市场营销以政府为主导。海南旅游海外促销是以政府主导,没有充分发挥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的力量。旅游作为产品,销售需要企业去营销,政府可以牵线搭桥,但营销主体应该是旅游企业。另外,海南省旅游协会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这与旅游管理部门管理过宽、过死不无关系。根据国际经验,要加快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2)网络市场营销平台尚未建立。海南从事旅游信息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约8家,涉及旅游信息服务的网络企业约5家,海南本地的旅游网站或综合网站的旅游频道共有20家。但在这些从事旅游信息企业中,没有一家有专门的国际市场营销频道,没有一家多国语言版的营销网站,制约了海南旅游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

三、旅游业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措施

1.创新旅游产品策略。

(1)创新旅游产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休闲度假游”这个核心产品。瞄准国际一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标准,从产品研发、项目规划、宣传促销、服务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推进现有项目建设和新产品的开发,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顺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实现低端旅游产品向高端旅游产品的升级和转型。针对日本、韩国、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境外市场,大力开发高尔夫旅游;以俄罗斯、东欧和亚洲其它气候带的国家为重点,大力开发热带滨海度假游,并将目的地向三亚以外地区拓展;瞄准国际大行业、大企业和国际区域组织,大力开发商务(会展)旅游,等等。

(2)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对现有景区产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如:给天涯海角景区赋予“浪漫、婚庆、誓言、见证”等文化元素;给南山佛教苑赋予“不老松、重阳节、长寿、孝老敬老、祈福祈寿”等文化元素。注重海南与客源市场的史缘、血缘、文缘、地缘、俗缘的挖掘,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中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和表达。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的原真性、本土性和高雅性,对于那些粗俗的、歪曲的文化和娱乐演出要坚决取缔。注意与主要客源国文化的交融,让境外游客在海南能够找到更多的文化共鸣,感觉到亲切和被尊重。

(3)引进一批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国际化的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际上已有的旅游产品。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可以针对儿童旅游市场引进“迪斯尼”乐园,针对球迷市场可以引进“nBa中国明星周”“欧洲杯中国周”“世界沙排巡回赛”等国际性体育赛事。

2.旅游合作营销策略。

(1)区域联合营销。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充分利用“9+2”泛珠三角合作论坛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的平台,与境内外异质旅游精品进行跨地域组合,相互开放市场、消除障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公平竞争的联合体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共赢。比如与“购物天堂”香港、“东方拉斯维加斯”澳门组合成港澳琼游;北京—西安(南京)—海南文化休闲游;“广深珠琼”商务游等,让境外游客在一次旅游中获得集文化、经济、休闲娱乐等多重体验和满足。

(2)产品链联合营销———航空营销。航空作为国际旅游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在旅游业的促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议海南省政府与经停海南的国际航空公司合作,给予其优惠政策,联合促销海南旅游业。如果这样的国际航班一旦成型,必将吸引大批来自亚洲、欧洲的游客到海南观光旅游,更快带动海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品牌联合促销。把具有共性的旅游地作为一个联盟推出旅游市场的做法已经有很多案例,如“五岳联盟”“六大名楼”,等等。杨铭铎等提出中国“四级”旅游构想,即指南级—海南三亚、北极—黑龙江漠河、西极—新疆喀什、东极—黑龙江扶远②。将四级进行联合,共同推出“四极”的旅游品牌,这种合作营销的模式并不是区域的合作,而是更大意义上的一种品牌的联合,是一种营销上的联盟。海南要与其它几极一起,互动互助、互惠互利、强化形象、共铸国际旅游品牌。

(4)开展广泛的国际旅游合作。可以充分借鉴日本国际旅游合作的经验,加强与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合作。通过签署《海南圣彼得堡旅游领域合作计划》《海南柏林旅游合作备忘录》,举办海南纽约观光交流活动等合作形式,加强对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不断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3.旅游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策略。

(1)建立国际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整合现有的旅游电子商务资源,组建2~3家大型旅游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采用多国语言版,使不同国家的居民随时可以浏览海南岛旅游信息,使其在海南省旅游产业上真正发挥带动作用,进而加快旅游产业的升级。岛内其它旅游企业可加入这个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的信息、网上促销、网上交易,开展BtoB和BtoC电子商务。

(2)利用已有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2001年初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工程开始启动的“金旅工程”,建设目标包括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海南旅游企业也可以利用“金旅工程”为其信息化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和成套的解决方案,建设与公共商务网相连接的海南旅游企业网站。

(3)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海南大型旅游企业可先尝试与主要客源国手机运营商合作,建立海南国际旅游短信营销平台,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海南旅游信息,逐步向全球市场推广,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海南旅游。

(4)采用数据库营销吸引更多游客。海南旅游企业可以共同组建国际游客数据库,在旅游的过程中,尽可能收集游客的众多信息,如年龄、职业、收入、学历、爱好、email等等,根据信息建立国际游客信息档案;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数据库,寻找出不同价值观、不同度假需求为特征的游客群;最后根据数据分析进行营销推广,吸引更多的国际回头客和潜在游客。

4.注意力营销。

(1)通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国外游客。精选海南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再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如果申报成功,将吸引更多慕名而来的国外游客。即便申报不成功,通过舆论造势,从而引起游客注意,间接地为海南国际旅游起到宣传促销作用。

(2)通过建立三亚天体浴场吸引国外游客。充分尊重国际游客的生活习惯及权利,政府针对国外游客有规划地开辟专门的“天体浴场”,完善管理,通过国内外知名媒体进行正面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吸引游客眼球,在吸引更多国外游客的同时充分尊重游客的生活习惯。

(3)通过发展旅游购物吸引国际游客。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各开办一家市内免税店。海南要充分借鉴冲绳岛、济州岛和香港地区的旅游购物经验,更好地开发购物旅游资源,把购物与吃、住、行、游、娱、乐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作为吸引国际游客的一项重要方式,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塑造国际旅游岛形象。

(4)利用重大事件宣传。利用重大事件宣传海南是一种高效促销,对促进海南旅游国际化进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建议海南在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上统筹规划,以最大限度吸引国际游客为目标,争取最佳的宣传效果,让全世界聚焦海南。

5.广告宣传策略

(1)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海南旅游进行国际宣传。政府和旅游企业应首选公益广告作为旅游宣传的良好载体,同时注重旅游广告的连续性和时效性。还可以在一些有良好旅游受众的媒体广告信息,如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指南、旅游宣传书籍、画报、海报等媒体,也可以通过创办或主办一些高品位的旅游文化活动、音乐节等的开幕式开展广告宣传,在目标市场开展广告攻势。

(2)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海南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的宣传平台。海南可以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宣传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现代城市特征,打造国际旅游岛形象,通过展示多语言版的海南国际旅游宣传专区,制作并现场发放国际旅游岛手册和海南特色文化手册等平面广告,向世界展示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宣传促销海南旅游。

(3)加大宣传海南的出入境政策。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海南旅游进行国际市场营销,首先要让国际航空公司和国际游客了解海南的航权政策和出入境政策,可在主要客源市场国的知名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广告宣传海南的出入境政策、航权政策等。

海外工程市场营销篇9

关键词:国际营销网络;思考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146-02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企业间国际竞争的重点已越来越向研发和销售两端偏移。由此我们说,对营销渠道的控制就是对市场的控制,国际竞争力更多地开始表现为营销渠道的竞争。面对目前国际钢铁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及莱钢做强做大的发展目标,如何拓展自身的国际营销活动,构筑一个高效、灵活、开放的国际营销网络,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1莱钢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的意义

国际营销网络是企业营销活动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是产品或研发技术从一国生产者手中向另一国消费者手中转移所经过的路径集合。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作为一项跨国经济活动,其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传统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该过程不仅涉及到产品、资金、技术等要素的转移,也涉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对接;不仅需要各种技术、信息、资金、外汇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也与国内外经济政策、经济发展趋势、国际市场规则等一系列问题息息相关。从国际国内形式和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大型钢铁企业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也都在积极地走出去,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目前莱钢已经达到年产1000万吨的能力,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赚取企业自我发展的资金,就成为我们面对的更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因此,积极推动莱钢走出去,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对莱钢最终真正实现做强做大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是莱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扩展莱钢国际生存和发展空间、快速成长的重要举措。纵观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营销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和促销竞争转化为网络的竞争,公司的国际生存和发展空间以及快速成长与营销网络的覆盖面和运行效率紧密相关,网络的规模和价值从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规模和价值。

其次,建立和发展国际营销网络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很大的裨益。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营销渠道已经成为公司降低成本的黑洞,是第三利润源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利器。由于营销网络的形成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竞争对手在短期内很难模仿,因此,比其它营销要素更能提供和保持竞争优势。

第三,通过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有助于提高莱钢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价值以及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现在对市场的竞争,品牌优势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一旦莱钢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品牌比较优势,反过来又会促进莱钢产品打入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第四,通过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莱钢还可以更加贴近客户和国际市场,这样我们就形成了直接面对客户和市场的局面,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收集到更多的国外客户的需求信息,增进莱钢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在市场上取得先机,为出口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定位提供导向作用。

2对莱钢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的思考

莱钢在实现1000万吨钢后,更应该在思想观念、管理模式、经营战略和配套政策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

第一、更新营销观念,扩大营销队伍建设。尽管我们莱钢的产品已经迈出国门,也建立了产、销、研体系,但是经营视野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参与竞争的焦点也仍然停留在成本和价格竞争领域,部分单位对国际营销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重生产轻营销的观念还很强,没有把生产置于营销的理念下,生产与有时营销脱节,造成产品积压,营销困难的局面,没有意识到全球市场一体化带来的新变化。还有我们的营销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市场营销必备的素质要求,我们还不能在营销理念上有创新和突破,主动出击寻市场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植入我们营销人员的头脑里。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营销观念,要逐步树立“国际营销、全球营销”的概念,让莱钢从上到下所有员工头脑里都有营销意识。目前,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使得国际竞争早已突破了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范围,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这种变化,在国内迎接海外钢铁企业和品牌挑战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摒弃那种只盯着与同行竞争、以低价竞销手段取胜的恶性循环,积极构筑和完善自己的销售、服务和增值体系。另一方面,加快莱钢内部高层次营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进一步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强、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头脑的队伍。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不在工业、农业领域,也不在科学技术方面,而在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莱钢在进行“十一五”规划的同时,国际化运营将是莱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但是从目前莱钢的人力资源情况看,莱钢严重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国际营销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国际营销师不仅要懂相应的专业管理知识(如懂金融、外贸、会计、有技术背景等)、熟练用互联网了解信息、还必须能够精通英文,把英文作为他们的基本工作语言。

第二、加强对外营销信息资源的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莱钢对国际市场信息的了解和把握还不够及时和系统,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从国际市场得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和深度的分析,仅仅依靠营销合同执行人员分析远远不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经济大融合,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更为重要,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动态信息仍然是重中之重,谁掌握了它,谁就占有战略上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收集、分析国际市场信息,为国际营销提供指导。一方面要抓好国际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与提供,信息人员要站在国际市场的前沿,了解学习各地区的国家宏观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要敏感、敏锐,对国际各个行业的新发展要广泛涉猎。另一方面是从现有信息中发现、挖掘、创造新的信息,信息具有很强的联带性,一则新信息的发生与出现不是独立的,是很多因素促使的结果,所现有的信息背后或相关的信息挖掘出来,从硬信息中找到软信息。然后,我们应当对所收集到的国际市场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整合成为有机的、完整的信息系统,高效、有计划地服务于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以及营销人员,让信息共享。

第三、积极在境外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据有关资料报道,海尔通过多种措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相继在海外成立了多家海外贸易公司,依次构成了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这种方法可控性强,有助于严格执行公司的营销政策、降低运营成本、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培养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这是完全自主的境外营销网络。目前,莱钢具备了年产1000万吨的生产规模,进入全国十大钢行列,这种陡然激增的生产规模对莱钢的内外销队伍都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对外销队伍尤其是莱钢国际贸易公司的考验将更为严峻;如何在莱钢产能迅速膨胀后,在国际营销方面适应公司发展的需求,将是莱钢首先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当前,莱钢的现有驻外营销机构数量与公司发展不相匹配的,与生产规模和国际化运营需求不相适应,现在莱钢只有一个驻外子公司,即香港埃尔顿发展有限公司。从目前的情况看,莱钢对外营销市场主要是东南亚、东亚和中东市场,随着莱钢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们的大H型钢、宽厚板和冷轧产品,我们将进而开发欧美俄等市场,所以应当在东南言、欧美等相应的市场建立驻外机构,从而全面开展莱钢集团的全球化营销战略。鉴于产业信息和市场导向指导和服务于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方向的原则,建议莱钢尽快在以消费钢铁行业高端产品为主的后工业化发展国家设立以搜集本行业和相关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导向信息为目的的莱钢驻外办事处,形成目的性明确和针对性较强的国际营销网络,在搞好国际营销的同时,搜集所在地或所在国及周边环境的市场信息,促进母公司的产品开发和国际营销战略的制定。

海外工程市场营销篇10

值得警惕的是,在当前中国本土企业占据了绝对多数的市场份额的产业领域里,本土企业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并非缘于自身综合实力提升的必然结果,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身营销组织内部职能效率最大化的发挥基础上!比如彩电行业的tCL和手机行业的波导,两者在彩电和手机领域的成功关键均在于其购建合乎中国本土市场发展规律的渠道网络体系。而这种仅依靠营销组织的天然性优势(对母文化的适应性)所带给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往往只是一种暂时的、易于模仿的竞争优势,并非是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一旦随着跨国公司本土化进程的加速深入,凭借其雄厚的财务能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才吸引力,在逐步熟悉与了解本土市场文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本土决策机制的建立,全面推进本土设计与制造职能的完善,以及全面构建合乎中国市场发展进程的营销渠道网络,我们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实际上,目前我国本土企业存在于企业问题的“营销化”解决的倾向,在未涉及具体个案之前,在过度竞争的中国本土市场里,虽然营销组织的管理职能在企业里处于绝对无上的地位,虽然具体营销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命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但我们回头去看现代mBa知识体系,结合现代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系统的分析,不难发现:营销管理(或现阶段的营销组织)并不能解决所有相关的营销问题!营销管理甚至并不一定能直接带给企业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

值得欣慰的是,本土众多有志于传播与研究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机构,以及众多本土企业日益认识到这一点。笔者基于多年经营实践与多年的咨询经历,拟从实际营销案例入手,姑且妄谈一番,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更换分公司经理,业绩就能搞上去?!

——简析北京金海马卖场的营销组织困惑与变革方向

回想2002年9月,笔者应金海马北方区企划负责人之邀,赴金海马北京大卖场进行营销诊断座谈会,在进会议室之前,笔者用较短时间内在卖场里转了一大圈,依据电话沟通中得知北京金海马主营办公家具、辅营家居家具的业务特点,在浏览过程中,特意留意了其办公家具产品特色、产品线分布、价格水平和卖场建设等基本情况。

笔者发现,其卖场布置完全按照产品类别进行,大班台(老板台)、普通办公桌、办公椅、文件柜、办公屏风等各放一区,极不方便顾客的整体购买决策;同时卖场中的产品绝大部分属于传统的“一头沉”、“两头沉”老样式,基本属于结实耐用、庞大气派等通用型产品,这对于北京日益SoHo化(在家办公)时尚和办公环境日益个性化趋势而言,产品选型系列与北京办公市场需求特点与趋势格格不入!另外,整个卖场满眼到处都是打折标识,以及部分办公家具生产厂家的贺词横幅等,整个卖场环境显得凌乱不堪。基于直觉,笔者以为这是一家开业不久、产品滞销而依靠打折优惠推动销售的办公家具卖场。

在进入会议室,与金海马北方区企划部长的沟通过程中,凭借他对金海马雄厚的财务与广泛的人脉资源的介绍,金海马集团从深圳起家,在华南(深圳、东莞、广州等)、华东(上海)市场占据“头牌”办公家具和普通家具的零售市场份额,集团本身下属几个家具厂,但卖场里的货源包括自有品牌产品和其他厂家的品牌产品或贴牌产品。北京金海马卖场自开业营运至今,半年多来,除了通过集团老总的人脉关系获得了部分政府采购定单之外,目前仍处于投入亏损阶段。问其原因,他(或集团总部)认为北京公司经理能力有限,不能担当启动北京市场的大任。但前两个月将其他地区业绩不错的经理调任北京分公司经理之后,销售业绩仍然处于亏损,并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于是,受总部委托,希望借助北京“营销策划界”的力量,通过全新有效的营销策划方案与执行,希望能籍此扭转北京市场销售颓势……

从上述笔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目前金海马集团高层管理人员仍存抱着如下的观念:

1.“人定胜天”的推销思想:只要销售业绩不行,不是因为客观原因,而是销售人员的原因,诸如能力不行、工作不勤奋、管理水平差等,于是直接导致寻找“解决销售业绩提升”的最佳办法——更换销售经理!而非围绕“顾客导向”为核心的寻求“解决方案”的方式。

2.“营销策划化”的解决问题思维导向:在更换销售经理之后,业绩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此时开始认为是营销策略出现问题,冀望通过一些“局部点上的策略策划”来扭转销售颓势,从其以为的“营销策划”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营销顾问”定义就很说明这点!

3.系统思维的缺失:很明显,由于“人定胜天的推销”思想的存在,如何真正解决北京卖场问题只能演变成孤立地考虑到北京分公司的组织问题,而缺乏对集团整个营销组织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检视,这种系统思维的缺失,加深了北京金海马的“业绩困境”。

当然,限于对金海马集团了解的不完整,仅从集团对北京市场的管理决策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北京金海马卖场要想真正彻底解决当前销售业绩问题,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变“人定胜天的推销”为“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变“局部就事论事的问题解决方式”为“系统解决方式”等。

如果抛开营销管理中的促销与沟通策略不谈,我们不难发现北京金海马销售业绩不佳的“最可能的原因”及“可能的变革方向”(毕竟笔者没有进行深入的顾客调查与行业研究,只能如此定义)如下:

·营销观念的误区与变革方向!

如果从顾客导向角度进一步来分解金海马销售不佳的原因,不难发现,影响顾客购买金海马办公家具的决策要素则可能包括:产品样式、颜色、人机功能、材质、价格、卖场沟通策略、顾客服务等要素。由于金海马直接采取调任其他地区(华南地区)成功经理的方式来拓展北京市场,在缺乏对北京市场了解的前提下,其新经理必然依据其他地区的顾客购买决策要素和顾客偏好的成功经验来推断、设计与规划北京顾客,从而直接导致北京金海马成功营销的前提条件的遗漏——不了解自身真正的目标顾客是谁!不了解区域内目标顾客的“真正消费偏好”!!在盲目套用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失败后,结果只能采取不断“试错”的方式来接近问题的实质,其结果只会陷入销售业绩不佳——士气低落——更换销售主管的恶性循环!这就是北京金海马最为致命的观念误区!

事实上,发现问题的症结后,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自然就明确了。在这里,北京金海马可能存在的“以人为本(或人定胜天)的推销与以顾客为本的营销”的观念混淆和误区,一方面可以通过北京营销组织的内部及时觉醒和适时转变,但由于“屏蔽效应”原因,要想自己否定自己,其时间机会成本过于昂贵(等到明白自己错了的时候,问题往往已严重恶化,甚至拖跨北京分公司!)。因此,此时最佳的办法是,必须倚赖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门及时通过总部营销绩效管理系统的监测,与总部营销组织相配合,剖析北京市场营销业绩不佳的真正原因,一旦发现人员观念误区,一方面可以派遣具备现代营销理念、经验丰富的主管赴任,另一方面则必须对区域营销组织的成员全面开展培训转化与提升工作(见示意图a,箭头方向是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向)!这就要求,金海马集团要对现有营销组织与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职能对接与变革,是采取矩阵组织还是职能组织来安排,则要视其具体组织效率评估来最终确定。

·营销组织行为的误区与变革方向!

从顾客偏好角度出发,当前北京办公家具消费呈现出个性化、时尚化的趋势,而北京金海马卖场里传统的产品样式明显不符合北京市场的当前需要。“产品不对路”而希望其畅销,无异于要“巧媳妇(分公司经理)的无米之炊”!此时金海马集团仅仅从提升内部营销组织的销售效益角度出发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只会碰壁!!由于过份依赖和夸大营销组织内部的功效,诸如人员力量、促销谋略、广告投放等,却忽略了集团其他职能的重要性!在这里,北京金海马卖场的问题不再是北京市场上的营销组织的问题,而演变成了金海马集团整体营销组织与其他职能的关系问题——从满足顾客偏好的产品供应(北京卖场)到满足北京顾客偏好的产品设计、制造(自有品牌产品)与采购(其他厂家的品牌产品)环节,北京市场销售业绩不佳的原因不在北京,而在数千里之外的深圳总部那里!如果总部下属的制造厂不能即时根据北京市场顾客偏好来设计、制造出“适销产品”,而只顾埋头生产其惯常所能制造的产品,北京金海马的销售业绩问题根本无从解决!此乃金海马仅仅关注营销组织行为的误区之一。

很显然,金海马的营销组织面临一种扩展外延的变革趋势,必须增强营销组织与产品的设计、制造等职能的联系。为此,通过建立“区域产品研发项目小组”,来联合研发、设计、制造、供应该区域内顾客偏好的产品,无疑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途径(见示意图B)。而该“区域产品项目小组”隶属集团组织架构中的研发、制造和营销部门之下的“一种新型团队组织形式”,其成员从总部市场部门、区域销售部门、区域顾客服务部门、总部设计部门、总部制造部门和财务部门中抽调出来,同时还包括部分的区域顾客代表,以期实现所设计制造的区域产品更贴近区域顾客的消费偏好和经济可行性目的(见示意图C)!在这种以灵活的“项目小组”带动下,北京金海马卖场无疑将获得集团总部源源不断的“适销产品”的支持。

另外,从应对竞争角度来看,笔者结合金海马北方区企划部长的信息反馈,北京金海马对其竞争对手不甚了解,从而在服务特色上与其他北京区域对手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抛开产品本身问题不谈,仅从产品的卖场布局和销售的方式来讲,金海马毫无优势可言。在这里,如何在顾客面前创造北京金海马独特的竞争优势,以达到吸引顾客和区别对手的双重目的,降低顾客的价格灵敏度(针对其折扣销售举措),无疑是金海马必须解决的难题!然而在北京金海马所固有的推销观念误区下,其必然营销组织行为是,充分运用价格手段来与竞争对手拼杀,而至于卖场摆放、销售服务模式创新等差别化竞争问题,则未引起其足够的重视,此为金海马过分关注自身的营销组织职能而忽略了竞争威胁的误区之二。

事实上,基于对金海马作为专业的办公家具零售服务商的定位了解,笔者认为其应该进行销售模式的变革,以确立自身的专业办公家具供应商与服务商的形象,通过在大卖场内部重新布局与设计,创建系列满足不同个性化的办公环境样本空间,并结合办公环境辅助设计等增值服务,并辅以仓储式的产品展示等综合手段,从而将金海马原有的产品专业供应商形象进一步提升到应用服务商——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办公环境解决方案。通过顾客对不同样品间的不同感受,导购或服务人员就能感知顾客的购买意向与偏好,从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环境设计方案”以供其参考,进而顺利成章地达到销售产品的根本目的。

而销售服务方式的变革势必要求对现有的营销组织进行变革,仅仅依靠销售人员来提供“办公环境设计方案”不啻于痴人做梦。在这里,卖场里的人员构成已从过去的单一营销人员转变成多专业技能人员,营销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日趋复合化。显然,仅仅依靠北京分公司的力量不足以支撑,必须由总部派遣设计工程师和制造工程师等人员入驻卖场,与营销服务人员一道组成“联合营销服务团队”的形式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特别是针对大型集团购买客户而言,尤其如此)!而“联合营销服务团队”(具体团队组建可参考图C)除了直接接受卖场主管的领导外,还接受总部设计、制造部门的领导,并将一线营销服务过程的顾客偏好体验信息反馈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另外,集团人力资源部门必须针对市场一线营销、服务人员开展相关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实现营销人员的角色转型,由传统的推荐型向顾问服务型进行转变,同时还同步要协助营销部门制定相应新的绩效考核指标,以强化和约束营销人员的不当行为举措……

营销组织演化趋势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在上述案例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营销组织的演化与变革进程无不是因企业外部的营销环境的变化所导致。也许这种变化可能是因顾客消费偏好的转移,也可能是因竞争对手的威胁,当然还因为外部其他关系营销的经济要素变化所导致,虽然本案主要以不同区域市场的顾客消费偏好的差异化,与企业内部相对不变的营销策略之间的“非匹配”而导致销售业绩不佳,但综观我国当前众多产业市场里的企业经营行为对比分析,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述营销变革的“驱动力”:

·顾客偏好的不断转移导致营销组织边界的日益淡化

众所周知,从市场营销理论本身的演变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来看,不同市场理论的产生对应当时不同的市场环境与发展阶段,试图以某一种营销理念来“通解”不断翻新出现的相关营销问题,无疑缺乏理性的系统辨证思维意识。特别自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许多产业(特别是竞争性产业市场)步入买方市场以来,商业主权日益向产业链下游转移,顾客成为商业链上绝对的主导力量,如何“有效满足顾客需求”,不单单是企业的营销战略、营销组合策略、营销组织架构等进行变革,而是企业价值链上的终极顾客价值的系统增效管理(见笔者另文阐述)!

很显然,“顾客需求”是一个完全动态的变量,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营销组织内部的变革来应对顾客需求变化,根本无法满足其日益升级的需求,比如本案中的产品创新问题。因此,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营销组织的变革趋势无疑将日益淡化其组织内外边界,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无缝连接”是竞争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正如Ge前任Ceo韦尔奇所推崇的企业内部无边界管理。

·竞争格局与形势的转换促使企业日趋重视营销战略与营销平衡

笔者所在的顾问机构曾受某社会机构之邀,耗费数月时间开展国内6大行业(彩电、空调、手机、pC、DVD、西药otC)的系统产业竞争对比研究工作,作为消费行业的项目研究主要负责人之一,笔者特节选其中两点结论(具体研究可参阅笔者另文),或许对读者在营销组织的变革有所启迪。

1)本土竞争性产业发展与产业里的企业经营日益呈现“空心化”现象。何谓企业经营的空心化,主要指企业价值链中那些创造价值的基本活动主要聚于上游采购和下游营销两个环节上,而研究开发等环节并未参与终极顾客(终极顾客指最终消费者)价值的创造!而对应我国产业链上的布局与发展现状,众多本土企业基本“拥挤”在制造与销售环节,至于上游原材料或元配件的供应只限于那些通用的、标准的、低附加值部分,而关键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核心元配件)全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这种产业发展与企业经营的“空心化”(即缺乏核心技术与核心技术研发的相应投入)现实必然促使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市场竞争过程中,其制定营销战略的自由度非常有限,在低成本领先、差异化竞争、目标集中的竞争战略选择中,由于庞大的本土市场空间,几乎所有强势的本土企业不约而同在运用相同的竞争战略——依靠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领先战略!在普遍的“空心化”现实面前,产品差异根本无从谈起,最终不得不将市场竞争推向一个共同的、无奈的选择——价格竞争!

2)基于中国众多产业发展与企业经营的“空心化”现实,过度价格竞争导致全行业利润率锐减或亏损必然刺激企业决策层的战略反思。企业战略是什么?企业战略是企业以未来生存与发展为基点,为寻求与维持持续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性的筹划与谋略!可见,企业战略完全是为了构建持续的竞争优势而服务,而当前中国本土企业在众多产业市场份额上领先跨国公司,只不过是充分发挥了本土营销的比较优势,并非是持续的竞争优势!反映在产业升级方面,君不见我国企业无不是跟在跨国公司的背后追赶?比如当前国内手机市场上的高端产品领域,国产手机所占份额不足10%!而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最关键的职能战略——营销战略而言,它不可能脱离企业战略而孤立存在。为什么占据绝对多数市场份额的本土企业的利润率远没有其后的跨国公司的1/2、甚至1/3?市场营销竞争的成功为何并未给企业带来全面的成功?这些现象无不说明一点:我国企业太过重视营销组织建设与营销策略的运用,而忽视了营销战略的规划,更勿谈真正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规划了。

显而易见,由于竞争的加剧,对于谋求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管理无疑成为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二级支撑战略——营销战略而言,中国本土企业必须强化如下几点营销理念的变革:

(1)将本土营销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本土营销的持续竞争优势。这离不开企业加大产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时完善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增效管理。

(2)将本土过度强调进攻的营销战略修正为攻守平衡的营销战略。不仅强调企业的扩扩张行为,更要同步强化顾客服务、品牌管理等防守行动!从而一手抓即时的进攻(拓展更多的新顾客),一手搞长期的防守(对现有顾客进行维护,建立品牌忠诚,实现重复购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实现企业营销战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