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微课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8:30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设计微课制作

当前,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随时随地进行智能化学习成为可能。过去学校录制的“课堂实录”式视频教学资源,因其大而全、冗长,难以在移动学习中直接使用。而微课程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视频教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因此,微课程成为了微时代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美国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提出了“微课程”的理念,首创了声名远播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一、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程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课前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观看视频提出问题;课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后总结感悟利用视频复习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等。

1.选题的设计。美术手工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课后拓展延伸,可以是知识讲解、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展示。设计如何营造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知识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达到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某些过程形成。还有要将游戏与学前美术教育进行优化结合,在教学中全面渗透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顺利启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当今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普遍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能在营造学生参与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方面发挥优势。

2.时间的设计。微课程是各片段教学过程的再现,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它时间短。美术手工微课程的时长的设计一般为3~8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过程要简短完整,教学过程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可获得资料、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在同一时刻只能采取一种教学形式的限制,教师无法为具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样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的能力需要。应用媒体技术在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学习内容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微课引入到美术手工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情况下,如何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

4.资源的设计。微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指向明确、主题突出、相对完整。任何教师都非常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动态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才能动态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不可能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一类问题都提问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学生做手工练习,教师也很难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的反馈及相关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5.教学语言的设计。美术手工教学更多地要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之中。能创造性地根据活动内容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游戏化的指导语言、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美术手工微课程的制作探讨

一个优秀的、完整的微课程包括:简洁、美观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程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课程内容、片尾等。最好选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做好课程在内容、文字、图片、手工制作材料、声音等方面的准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编写微课程内容时,内容精炼,以手工实作为主,若内容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课程。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1.设备配置。数码摄像机、幼儿园场景教学、美术手工教学用具、其他教具等。

2.基本方法。对教学过程录像。使用可摄像的智能手机对细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3.制作流程。第一步,选择微课程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用数码摄像机实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信号等教学实景画面。第三步,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和美化生成微课程视频。

4.录屏软件录制法。多媒体电脑一台、麦克风一个、录屏软件,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第一步,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录屏软件,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执教者调出要讲解的ppt课件,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按照教案,执教者一边演示幻灯片放映或对其进行各种操作,一边讲解。第三步,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

三、结语

在微时代,微课程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以及促进作用,通过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整个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适合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使微课程教育深入渗透到一线教育教学,创造出更适合微时代的教与学新方式。

参考文献:

[1]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05):31-35.

[2]钟绍春,张琢,李吉南,钟永江.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资源建设

在数字化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传统的网络课程已经不能较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移动学习、微型学习等非正式学习形式。“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形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便捷,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都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拥有感,它弥补了现有在线视频课程冗长拖沓的不足,也能更加适应现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正悄悄发生着变革,微课资源正开始建设和应用,本文就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向前迈进,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指出,要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来促进教学和管理创新,从教育者自身出发,去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微课程资源这种新的形式正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青睐,在微课程建设中要结合信息化手段,力求做到简单易学,因此,微课程的设计尤为重要。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发和建设微课程资源变成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微课程在信息化资源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其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作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不断发展前进,因此,建设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要求。

2、高职变革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的需要。微课程对于变革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意义非凡。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多采用“2+1”或“2.5+0.5”的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较短,微课程这种短小精悍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学习者方便快捷地掌握所授知识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困难,通过微课程资源也可以迅速解决。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是教师满堂灌,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角色由主体变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微课程这种教学资源将变革高职的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原因在于它可以高效地传输知识信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开发高质量的微课程资源,可以有效激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视觉素养和审美情趣。

3、艺术类专业应用微课程资源的适恰性。从高职艺术类专业来讲: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本身更为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操作示范类的微课资源更容易使职业院校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而这种微课资源本身的属性就具有艺术性,由于微课的主体内容是微视频,微视频作为可视化学习资源,其视频美观性及知识内容的视频表征对于课程资源的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艺术类专业课程较为注重创意和审美,以此开发出来的微课资源可视化程度更高,因此,开发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资源,研究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对于促进区域资源共享与优化,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二、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设计。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就是短小、易学,但是微课程又需要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因此,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对参加全国高校教师微课大赛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认为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微课教学内容的百分比远高于其他环节。与此同时,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微课教学的设计方法,而大部分教师还在采取传统的学科性知识点的教授方法来设计微课教学内容,这就导致许多微课程教学资源展现出的效果不佳,不仅教学内容缺乏设计,而且不易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点。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来说,微课程资源的建设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还要考虑艺术类学生的审美诉求。

2、视频制作水平欠佳。由于微课程主要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视频的制作质量对于整个微课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全国高校教师微课大赛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微课教师来自各自不同的专业,对于视频制作方面毫无基础,导致他们的视频制作水平欠佳,有的可能从未接触过相应的软件,要制作出一个精良的微课视频对于他们来说困难重重。因此,这样的教师制作出的微视频无论是从清晰度、效果运用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不尽如人意,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来说,微课程视频制作要求更高,其视频美观性及知识内容的视频表征对于课程资源的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3、重建设轻应用。目前各类的微课教学比赛层出不穷,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微课资源,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http:///)到今年为止已经举办了三届,每届参赛和获奖的作品都可以在这个网上观看。来自全国各地各省市的高校都参加了这个比赛,可以说上面的微课资源非常丰富,可据调查统计,每年只有从参赛到评审阶段网上的微课点击量可观,等到结果出来后点击量就急剧下降,一直到第二年要比赛前点击量又开始上升,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微课建设目前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一些教师制作的是比赛型微课,而没有考虑微课的应用价值。高职艺术类的课程在网上也有不少,课时点击量也是不尽如人意。

三、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对策分析

1、加强高职教师对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没有掌握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这就导致制作出的微课程缺乏教学设计,但是微课教学设计是微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要加强教师培训,重点加强教师对微课教学设计的理念、策略、方法等培训,并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学习要求和受众需要的微课程,在形式上要吸引人,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等多种学习策略促使学习者有效学习。在设计上要勇于创新,针对自己课程的特点开创教学情境,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的高质量微课程教学资源。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而言,学生都是艺术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因此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更为注重创意和审美。

2、加强高职教师对微视频制作技术的培训。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但部分教师视频制作水平欠佳,对于微视频的制作缺乏信心。因此,要重视对教师视频制作技术的培训,包括前期拍摄以及后期制作技术等。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微课程制作,如课堂拍摄式、录屏式等,可以综合使用多种软件来达到设计目的,培训应主要加强教师视频拍摄、后期编辑、合成输出等视频制作技术的掌握,还可增加对动画、录屏、音频等多媒体软件的教授,力求教师可以独立制作出精美的微课视频。高职艺术类专业开发出来的微课资源可视化程度应更高,更具艺术性和美感,因此对教师的制作要求更高,对于视频制作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3、正确处理微课的建设和应用的关系。针对目前微课资源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笔者认为微课资源如果不进行交流与应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要正确处理微课的建设和应用的关系,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应形成良性循环的模式。通过建设微课资源促进其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应用的实践来指导微课资源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等向师生推广优秀的微课作品;开发相应的微课科研专题,供教师讨论和研究;定期开展微课培训,形成微课资源学习的良好氛围。对于高职艺术类专业,授课形式更为灵活,对于微课资源的应用应做的更好。

总结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更强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微课程资源这种短小精悍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技能的习得,而对于艺术类专业而言,学生本身的审美性对于开发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大有裨益,因此,开发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资源,研究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对于促进区域资源共享与优化,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张静然.微课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3]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微课;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

1“微课”的含义

微课在教育界短时间内的推广,使很多人对其理解各执己见。“微课”当然首先还要是“课”,拥有和“课”一样的性质,它和普通“课”的区别就在“微”字上。这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微”体现在时间上。普通一节课是40分钟左右,微课的时间取决于所录制微课的专业课程特性。微课比赛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第二,“微”体现在知识点上。普通的一节课都有一个较大知识点,在这之下有很多小知识点组成。微课的知识点小、精、难,有计划组合在一起,可以把一整门学科串联起来。

2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微课设计原则和知识点网络结构

微课介入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意义重大。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有其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该美术课程的对审美感觉的培养更加重视。相比技能而言,审美更加重要,这是国家幼师标准决定的,在专业能力方面,只有环境创设与利用和美术课程相关,因此审美感觉尤其重要。其次,该美术课程的内容涉及范围广且学习深度浅。主要分为美术基础和幼儿园实用美术两部分,美术基础又分为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和儿童画三部分;幼儿园实用美术分为儿童故事插图创编、手工和幼儿园环境创设。最后,该美术课程实用性很强。两部分课程内容都和幼师工作中实际需要的美术技法紧密相关。

对学前教育学生而言,众多学习科目填满了大部分课余生活,时间显得尤为宝贵。微课教学具有的实践操作性在职业教育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是高职教学的新利器。制作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微课要紧跟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针对性。并非课程中所有知识点都适合开发微课,微课针对的知识点要同时满足几个特点:短小精悍的、有代表性的、不容易掌握的特点。如一个章节大知识点有三个,那微课中三个大知识点的分知识点都要涉及,且分知识点是学生普遍认为有难度的,不容易掌握的,连起来又能组成总体架构的。微课要选取这样的有针对性的知识点来保证微课学习的节奏和效率,针对解决一个疑难困惑去设计,就更能切实解决学生实际的疑惑,同时要注意内容与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相一致。

第二,启发性。不要因为微课的“微”,而摒弃很多传统教学中优势环节――问题启发。微课时间短,展示内容有限,如果还想达到各知识点串联效果,须利用提问将不在微课中涉及的知识c进行启发引导。通过先向学生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然后抓住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点的共同性进行启发提问。

第三,辅。微课自身性质决定其辅助身份。教师可将新课的预习做成“微课”,也可将学生共同的困惑做成微课专题、亦可以将课后的延伸做成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查漏补缺,实现有效课堂。

第四,幽默性。微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了学生不愿学的问题。吸引力是微课必须拥有的东西。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幽默的语言和特别的画面效果必不可少。

第五,渐进性。各个模块的微课知识点应该由易到难,疑难问题的微课应由简单的微课做铺垫。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不理解,追根求源是很多基本的概念法则没有搞清楚。因此,微课知识点整体架构不能忽视基本的概念问题,这些同样是教学中的困惑,在整体知识架构的时候,一定要把难度循序渐进,尤其是一些对于学生来说容易混淆的,粗心容易出错的地方可以进行比对式讲解,逐步分析,层层深入。

第六,实用性。微课需要对美术技能实际操作有很强的指导。因此,知识点的选择要更容易转换成操作,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讲解要透彻,语言要容易理解。微课效果最终还是要看学生使用的时候是否对学习有直接的帮助。

要根据这些原则来制作微课,必须先把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内容知识架构规划好。由于此研究还在初级阶段,知识点的框架结构内容着重在《美术基础》的《素描基础》和《色彩基础》上。《素描基础》主要的微课知识点为素描含义、构图、透视、画直线、素描打形、素描大关系、素描写生人物线描临摹、装饰线描。《色彩基础》主要的微课知识点为色彩基本含义、常用的色彩工具、色相环解读、补色、色彩的情感、色彩的迁移、装饰画。

3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微课在教学中的使用初探

这些微课的使用主要在课中和课外。

在课堂上,一些微课可以使用在一堂课的导入之中,但是要注意微课的类型,技法演示的微课就不适合,欣赏和含义类的微课适合放在此部分。微课可用在教师巡回指导的过程当中。因为在巡回指导之前,教师理应做过技法的示范,而后进行实际指导。然而课时有限,学生多,微课的作用就非常明显。学生不懂,求助的选择就多了。教师的亲自指导无法满足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然而微课的利用恰巧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在课外,微课可用来预习解惑,亦可用来温故延伸。温故可以用来查漏补缺,加强理解。微课可以弥补课时不足的压力,能有效解决和处理课时少,难点重点不宜讲授透彻的矛盾。由于时间关系,课上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把相关内容充分展开来讲授,微课可很好地弥补这些不足。预习可以让教师把最重要的内容在课时不足的课堂上最大化的展开、强调。很多大的知识点是由小知识点组成的,这些小知识点中也会有相对重要的,亦是相对不容易理解的。通过微课预习这些内容,将大大缩短学生的理解时间,也有助于教师更充分的指导。

为了让这些美术课程微课更好地被学生接受,研究还对一些细节进行了思考:

第一,无ppt。当下,教师上课离不开ppt,这种形式已越发的失去其吸引力,美术微课取消ppt,全程采取铅笔手写的形式,增加现场感。

第二,标注。这里的标注分为文字标注和图片标注结合的方式。

第三,背景音乐。音乐美术同属艺术领域,微课中的背景音乐虽然做不到音乐匹配,然而舒缓、愉快的感觉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时间控制。美术微课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讲解更集中,持续时间更容易接受。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微课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趋势已势不可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因此在微课设计上有很多区别于其他专业之处。如微课类型要更丰富,起到预习作用的需要概念理解微课,起到查漏补缺的需要技法型微课,起到温故延伸作用需实验型的微课等,这样才能最大化体现出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美术

“我国未来的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试教育,而是素质教育。”这是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对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性质的定义。为了顺应新课改的需求,教育者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现有教育模式一次全新的挑战。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美术教师教学往往倾向于两种极端:一种参照艺术院校式的传统教学法,课堂四十分钟基本以传授艺术的理论知识为主;另一种借鉴高考绘画培训班的教学法,非常重视绘画技能、技法的训练,课堂基本以绘画训练为主。无论哪种教学法,都会带来课堂枯燥无聊、学生缺乏创造力、师生无互动等问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现在,教育正面临着信息化时代衍生下新生事物的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教育需要有颠覆性的新血液注入。因此,顺应时代需求的“翻转课堂”教学革命进入了高中美术教学。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雏形来自于美国maureenLage,Glennplattandmichaeltreglia在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模式(2000年)以及取得的成绩。到了2006年,萨尔曼・汗制作了第一段数学教学视频,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教学资源。2007年,就职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在首次课堂上实践翻转教学,他们通过制作微课程的方式,让缺课的学生在家通过视频自主学习。这个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与实践。

2.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比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角色上不同。在传统课堂里,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主宰着课堂每一分钟,师生互动不过是零星点缀。课堂中大部分时间用作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成为安静的倾听者。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主动在课前揣摩微视频,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共同探究难题,教师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和答疑解惑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调整学习知识的进度和深度。

三、高中美术翻转课堂的建构

1.高中美术翻转课堂的特征

根据新课改的五个系列九大模块的要求,湘版美术“设计”模块以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为教材主体内容。“设计”模块帮助学生理解艺术设计是如何把艺术形式美感应用于与生活相关的设计中,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结合),培养构思、设计、绘画的能力。

(1)选择性

教师应根据时展和信息化的需求,取舍“设计”模块的课程内容。抛开以往照本宣科的模式,参考学生的特点,剔除不合时宜和难度过大的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学生需要发展不同的美术能力。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系列九大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在“设计”模块中,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有所倾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迎合社会发展。

教师在录制“设计”模块的微课程时,控制每段视频的有效时间(10分钟以内),以设计的基础知识为主,不宜过难过多,选择有代表、有新颖性的设计作品,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求知欲、合作力、鉴赏力,循序渐进地培养美术素养。

(2)个性化

“因材施教”是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准则之一。每个学生是单独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在美术翻转课堂上,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自学后的认知水平、学习进度、情感态度,教师依据每位学生的表现,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课程。同时,学生根据喜好、难易度,选择。

(3)互联化

社会瞬息万变,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及设计作品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渐渐不再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互联网的呼声应运而生。传统课堂上,教师基本按照教材讲解美术常识,学生通过课本或ppt了解设计作品,互联网的使用率较低。

其实,“设计”模块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绕开互联网,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在家通过网络学习微课程,遇到难题通过网络搜索解答,网络又随时提供最新的设计资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互联网+”的提出符合翻转课堂的特点。

2.高中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前准备

备课不仅仅是专研教材,还要备学生。首先,美术组的老师们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研究湘版美术“设计”的教材,把握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分析出学生的兴趣点,构建视频的大框架。调查各班高中生的理解力和特点,调整课程内容难易度,为各班量身定做富有个性与创意的微视频。

微视频内容包括导入、重难点、设问、总结,不超过10分钟。课程内容难易结合,鉴赏力弱的学生可以了解大体知识构架,鉴赏力强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设计。

学生利用视频了解课本知识,自我调节课程进度,自由选择不同模块课程。

(2)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课本基础知识,提出与视频相关问题。课堂时间是教师指导学生和学习小组的探究。因此,课堂教学包括:①提出问题,交流解惑。②协作学习,知识深化。③独立学习,成果展示。

四、美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②学生的鉴赏与绘画水平影响了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③教学配套设施不齐。④高中生的自控能力有限。⑤课堂与课后作息时间需调整。

2.解决措施

①每年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培训,提高其信息素养和组织教学能力。②作息时间的调整需要家长、学校、教育局三方沟通。③学校提供免费开放的互联网资源,每个班配备有电子设备。④教师针对同一课的内容制作出两种难度的视频――基础知识篇和提高篇。

五、结语

翻转课堂是高中美术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和参与学习为支撑,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为新课改提供新方向。但是,这种模式如何灵活地运用在美术教学需要时间的验证和各位教师的努力。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微课;中职;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教学是学校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承担着学校实施美育、完善学生人格的素质教育任务,培养学生审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由于各中职学校学生美术基础较差,美术教学效果不理想,与课程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基于微课的学科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也逐渐普及,在美术课堂使用微课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实现了课程培养目标。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正式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以视频录制为形式的微小课程。在国内,是广东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开展微课应用研究,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等辅资源。

二、微课的优势

(一)微课可以在课堂内外灵活使用,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需求。微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来安排学习进度,按照自己的步骤、节奏学习,实现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

(二)微课符合学生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微课设计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在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在10分钟内,因此,设计微课教学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使用信息技术在5-8分钟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教学视频,就可以有针对性解决学生学习的疑点和难点。

(三)微课制作简单方便,体积小巧便于网络上传共享,有利于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中或备课过程中,使用手机拍摄、录屏软件录制、DV拍摄制作微课,由于时间短,因此拍摄的视频文件容量小,可以非常方便地上传到网络分享,实现网络学习。

三、微课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微课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不是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制作微课进行教学。美术课程的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绘制一幅作品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在起稿构图、绘制细节和色彩处理等关键环节,学生不太容易把握地地方就可以制教师示范的微课视频。这样的视频也有完整课的结构,不是简单的操作实录,切入要具体,不能面面俱到,因为时间不允许,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选取微课内容时只能确定1-2个知识点,要在5-8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只抓住重点环节进行讲解,这样既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微课教学效率。

(二)课堂完整结构,相关资源齐全

微课虽然时间短,但也要按课堂教学结构组织教学,引入课题要简洁,把主要时间用在课题中心上,或精要讲授,或演示绘画技巧,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课题的教学任务,最后用一点时间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学习中涉及的课件、视频、图片等,要与微课视频一起,以便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特别是满足有一定基础和特长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微课制作一般要经过选题、撰写教学设计、准备教学素材、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录制、视频后期编辑合成等环节。对于教师绘画示范类的微课可以使用专业设备拍摄,也可以使用手机拍摄,用手机将这个绘画过程中的某个关键点录制下来,学生可以在绘画时作为参考微课纠正在绘制过程的失误,培养正确的绘画习惯。对于重点讲解的理论知识可以辅助ppt讲解过程进行屏幕录像,由教师播放ppt或其他类型课件进行讲解,用CamtasiaStudio等录屏软件录制这个讲解过程,这样形成的微课能够做到音画同步,比学生观看ppt多了教师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微课件因为时间限制在5-8分钟,所以要做到精准控制,让学生观看后能达到掌握该知识点之目的。

(三)课堂内外结合,相互补充促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在教学示范、重难点讲解、鉴赏对比时应用微课来组织教学活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可以制作学生在课外使用的微课,也可以制作课中使用的微课。课外使用的微课可以把需要学生预习、复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点制作微课,以课外作业和导学案等形式要求上课时提交相应作品或解决相关问题,课外使用的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在课前准备阶段,在导入新课时,使用录制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画视频或播放作品图片,能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示范必不可少,在课中或课外播放教师示范微课,能够更清晰地展示绘画动作和技巧,也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和练习,从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可通过制作作者生平简介及时代背景的微课,学生在课内外观看后,能够带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学生在了解作者成长过程中理解了他的作品,由此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实践证明,在中职学校美术课程中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延伸课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及其内涵

2006年,萨尔曼・可汗尝试将自己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之中,供学生下载观看。学生在观看到他的教学视频后,随后进入课堂,就视频所教育的知识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学习。这种看似背叛传统的教学模式,被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接受,用于解决学生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之中,以及学生常常错过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等问题,林地公园高中也成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源地。“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迅速在美国及周边国家学校教育中传播。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1],引起全球教育界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关注。这种打破常规,颠倒课堂与课后、教师与学生、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关系的教学模式,也迅速在我国教育界引起极大反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将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课后巩固内化的知识传授方式进行学习场所的倒置。先学习,后内化的学习顺序是不变的,但是在视频、软件等可视化交互电化教育技术的帮助之下,将这种知识传授过程所发生的场所进行倒置。将原来进行传授学习的课堂,颠倒为巩固和内化的场所,利用网络视频等电化教育技术,将灵活多样的课后时空,从原来课后复习、知识巩固的场所,颠倒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从而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要素翻转及其特征

学习场所的倒置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革,表现为教师、学生、教学形式、课堂内容、技术应用、评价方式这六大教学要素的翻转,呈现出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创造学习的三大特征。

六大教学要素的翻转带来了整个教学模式的重构。翻转课堂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使学生从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主动研究者;使教学形式从课堂讲解之后进行课后作业,转变成为课前学习之后进行课堂探究;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从知识讲解传授转变成为问题探究;使电化教育技术应用从原来的运用于内容展示,转变为运用于学生和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和协作讨论的工具;使评价方式从传统的纸质测试转变成为多角度、多方式的多元评价。教学模式的重构,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如下特征。

1.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他们可以自主在网络资源中自由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电化教育技术支持下,每个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接受水平,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工作量,安排个性化学习计划,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不是否认教师的作用。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但是在知识的传授上,面授变成了视频;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但是增加了监督管理学生自觉制订和完成个性学习计划的职能;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推进者,但是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交互学习。翻转课堂在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都呈现出交互学习的特征。在知识传授阶段,wiki、Blog等工具能够将学生习以为常的互动应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学生不仅可以观看教师录制的视频,还可以搜索到相关知识,并和不同的人进行互动,在交互之中完成知识学习过程。在知识内化阶段,课堂上也呈现出交互性特征。

3.创造学习。由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翻转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花费更多的心思,对于知识以及学习本身进行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运用到学习实践过程中去。个性化的思考和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学生的学习已经超越了教师为其设计和录制的视频范畴,围绕着这些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产生了新的想法、新的创意、新的理念,并能方便而快捷地运用各种技术条件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拓展,从而创造性地编织了一个围绕教师既定教学计划的个性化的知识系统,而且每个学生均有所不同,从而鼓励和发展了创造性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的意义

1.符合“主体间性”的现代师范教育理念转换需要

主体间的现代师范教育理念,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转换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模式,对师生关系进行重塑。美术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加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中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主体间的现代教育理念落实于实践教学之中,满足了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2.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大方向之下,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一直探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教学方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翻转课堂这一在全球各种教育模块中开始兴起的教学模式,引入高师美术教育之中,在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均是有益的尝试。在我国现实的教育环境之中,大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已经摆脱了艺术启蒙以及高考应试的教育阶段,翻转课堂创造性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大学美术教育自主性、交互性和创造性的美术学习和教育要求,因此翻转课堂应当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引导学前及基础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发展

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包括了为中小学基础教育以及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师资,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会引导学前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创新。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将成为他们知识和技能系统中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未来他们进入教学岗位之后的教育教学方式。美术教育知识点分散化、感性化以及主观化的特点适宜对各个年龄段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也符合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政策。

高师美术教育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1.美术理论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高师美术教育理论课程包括美术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两大系统。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美术理论课程包括《艺术概论》《美学》《中国美术史》《中国画论》《外国民间美术》《西方美术理论》《中国民间美术》《现当代美术思潮》《美术鉴赏与批评》以及《外国现代设计史》等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中国美术教育史》《外国美术教育史》等课程。

(1)课前学习环节

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内容的微课程可以运用到美术教育翻转课堂的课前知识传授教学环节之中。微课以教师录制的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知识专题展开讲授,教学时间短(一般为10-20分钟),所占资源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较为适宜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学生也方便利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个知识专题的核心知识点。

微课视频是理论性美术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阶段,教学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形式。理论性课程一般都有比较系统而严谨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内部均细化为数量众多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把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模块总结出若干个小的知识专题,将其录制成教学微视频,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观看。

在教学平台上,每个理论教学专题除了有教师讲授的微视频外,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思考题和参考资料,参考资料的阅读和思考题的讨论是进一步完成课堂知识内化过程的基础。

(2)课堂教学环节

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不必重复微视频中所教授的具体知识内容,而可以根据提前布置的思考题和参考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可以包括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个别发言、教师总结等环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以便在总结之中进行解答。学生小组讨论和发言的程度可以作为对他们进行评价的依据,使评价多元化。

2.美术技法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课程系统中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存在着素描、速写、色彩、油画、国画、书法、设计、手工等门类众多的技法实践类课程。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学生未来的规划职业特点,决定了对于他们进行技法实践课程的教育教学必须包含教学方法实践引导的教育功能。

传统的基础教育及学前教育阶段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教画,学生学画”的现象,将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简单化为美术技能的训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技法课程,能够克服将学生当“客体”,学生不经创造思考,只会“照猫画虎”。使高师美术教育相关专业学生不仅自身掌握应知应会的各种美术技法,而且有助于他们未来成为“研究型教师”[2],将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主客体”教学模式改变成为学生参与自主、相互、创造学习的“主体间”教学模式。

(1)课前学习环节

在课前学习环节,由于美术技法类课程实践性很强,在每门课程的知识框架之下,有许多分散的知识点和创作技法,因此很适合使用微视频的方式讲解。微视频有利于课前学生边看边练,反复观看。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也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精炼知识要点,进而制作系列技法示范微视频。在微视频制作时,需要注意有意识地增加对技法具体操作的演示,演示过程之中提醒关键要点,并单独分步演示。演示完毕之后,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技法习作,供课堂讨论。

(2)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包括小组讨论、教师答疑点评、强化练习等基本步骤[3]。针对学生完成的技法作业,可以进行学生分组讨论,协作互评,讨论该项知识点的关键步骤以及在观看和作业过程之中的难点疑点等。教师将学生课前技法作业收齐后,进行集中答疑与讲解,可以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答疑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深入每个讨论小组,单独进行。这一过程之中,教师的讲授是对课前视频学习作补充,主要解决学生通过自学尚不足以完成的问题。讲解的过程之中,可以继续安排作业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在解决问题之后,提高技法的掌握水平。课内安排的作业应当比课前安排的基础练习作业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创新,给学生一定的个性创造空间,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2012年第4期。

[2]王大根:《高师美术技法课教学方法的研究》,《艺术教育》2008年第1期。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篇7

一、微课的内涵

1.微课是如何产生的

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microlecture)与现今中小学的微课契合度更高。

在国内,微课的最早的雏形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片段)。2011年,针对传统40分钟的、全程实录式的教学课例制作成本高、参与面小、评审难度大、应用率低下的现状,佛山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首届全市中小学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征集活动,要求教师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拍摄录制课例(同时要求提供相应知识点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反思等支持学习资源),参赛的作品同步在网上供广大师生家长随时点播、交流和评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广大教师对这种“内容短小、教学价值大、针对性强、数量众多、使用灵活”的微型课例好评如潮。此后,佛山市连续组织了三届微课作品大赛,并率先开展了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如微课与班级教学的整合、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引领了全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热潮。

2.微课的概念是什么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3.微课的资源构成有哪些

微课(程)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4”是要提供四个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包括微教案(或微学案)、微课件(或微学件)、微练习(或微思考)、微反思(或微反馈)。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网页的呈现方式“营造”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4.微课有哪些主要特点

微课的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来概括。见表1。

二、微课的设计方法

1.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

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类型。越来越多的微课实践和研究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教师)。没有教师先进教学设计理念支持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视频式课件”,仍然只是传统课堂的“翻版”。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是:相当多的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学到微课的“外表”而没有掌握其“精华”。如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从传统一整节课例中截取一段)、“微型视频”(只是视频时间短但内容发散、主题不聚焦)、“微型讲座”(以教师大头像为主不考虑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的灌输式传递式讲座),或者是“浓缩课”(把一节40分钟的传统课压缩至10分钟内的微课,内容和环节一个不少,只是去掉思考、自学和互动时间)。此外,许多教师把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如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拍摄(强调双机或多机拍摄,甚至采用昂贵的智能自动录播系统),强调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编辑时间和精力投入过多,甚至把师生的全程对话都打上字幕。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够,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佳。

2.微课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符合“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制作理念,确保微课程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下面以著名童话故事《灰姑娘》为例,谈谈微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1)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

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微课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课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微课制作)。美国当代著名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一书中曾指出:“也许全部民间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造成中国和美国教师对该童话故事的讲解存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国教师应该如何借鉴美国教师的教学智慧呢?

第二,教学内容的微处理。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而要对其进行微处理。根据微课时长短、知识粒度小的特点,在内容分割上,把课程分割为不同的教学过程。分别是:

第一步,揭题设问,激趣导入。

第二步,切入主题,逐步推进。介绍美国教师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即用五个问题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见表2);继而展开微课的重点,逐个介绍五个问题以及五个引导,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向学习者提问:“这样讲故事,老师又在关注什么?”

第三步教学回顾,引起学习者反思。通过再次设问“这样讲故事,老师又在关注什么”,牵引学习者回顾五个问题与五次引导。

笔者简要设计了该微课的录制脚本,如表3所示。

(2)媒体设计――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

媒体设计决定微课最终的表现形式,其优劣性直接决定了微课的质量。目前微课视频的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分别有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以及混合式微课。笔者认为,该微课更倾向于视听演示,择优选用了软件合成式,即“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Studio)+ppt”的制作组合。用屏幕录制软件可以完整地录制ppt课件的内容,在做好音频调试、屏幕设置、灯光设计、环境调适等准备工作后,正确操作该软件,就可一键搞定。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细节,如间隔太长、时间太短、字幕标题等问题,可以在该软件中编辑修改,最后合成输出教学视频。

(3)可用性设计――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

可用性设计源于设计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指企业为客户提供web及web-based产品情绪情感体验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在国内,顾小清(2009)等人也提出了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研究,他们认为,“对于微型移动学习的设计,除了考虑内容、媒体的设计之外,还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对其可用性进行设计”。

微课作为在线教学视频,也需要满足在线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情感体验。尤其是现今信息时代,数字化教育资源已颇为丰富,要提高微课的应用程度,必然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提高可用性设计的意识。一是巧妙设计情景性的教学活动,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笔者先是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提问“您一定给孩子讲过故事吧”,继而引出一个童话故事――“从前有个女孩……后来她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构建一个童话故事的情境,引人入胜,为下文讲解作铺垫。二是注重ppt的排版,提高微课的视觉效果。如注重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和字号搭配、颜色搭配以及字行、段距错落有致等ppt制作的原则与要求。笔者先是选用表现力较强的孩童个体和群体两种类别的图片,值得说明的是,图片的排版率在50%-90%之间,不宜过于花哨;继而,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对所添加的图片设置不同的动作,增强动态感,在字幕的文字方面主要采用微软雅黑和宋体的字体搭配;最后,重视ppt颜色的协调搭配。三是注重教师的讲解的专业性和艺术性,结合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讲解节奏,语速流利,尽量避免口头禅的出现等。

三、结语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篇8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目前,微课在表现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讲解知识型和展现艺术型。前者可以通过ppt或动画等形式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讲解;而后者则主要采用音画和艺术朗诵等形式对学习者进行艺术熏陶。相比较而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类的微课,更适用于讲解知识型;而文学、哲学、史学等社会科学类的微课,则更适用于艺术展现型。语文课本中不少文学作品采用艺术展现型,更能体现文学的特质。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文学微课”特指艺术展现型的文学微课。

文学微课侧重讲究艺术氛围:一讲究稿本的设计,微课的稿本不但要有设计、有内容、有分量,而且必须在遣词造句上事先考虑到讲授时的效果,要与艺术朗诵(配音旁白)相协调统一;二讲究朗诵(配音)的结合,朗诵(配音)对于欣赏和理解作品平添了许多艺术魅力,是实现文学微课的教学性、科学性与欣赏性有机统一的一个重要手段;三讲究美术的呈现,既包括富有艺术画面感的n程片头,也包括相得益彰的人像、书影、插图等图片资料以及相关的影视资料,还包括适于学习者观看的字幕;四讲究音乐的陪衬,音乐是制造艺术氛围的重要手段,不但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能增强文学微课的艺术性,唤起学习者的共鸣,培养其艺术欣赏能力。

二、以《的绘画美》为例谈“文学微课”的教学设计

(一)选择微课知识要点

基于微课的特点,我们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做“文学微课”。我们要吃透教材,挖掘文本,确定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再精选出关键点,作为微课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文学微课的创作。以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为例,谈谈该作品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如表1):

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娓娓道出他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这首诗四行一节,每一节的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似有建筑的形体结构美,故称有“建筑美”。整首诗又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诗的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所以此诗又兼具“音乐美”。

《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重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等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全诗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总而言之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所以以“绘画美”作为《再别康桥》文学微课的讲授点是再好不过了。

(二)撰写微课教学简案

确定教学目标和微课知识点后,就可以进行微课教学脚本的设计工作了。有了教学简案,微课就有了制作标准,各个环节应该怎么设计就会一目了然。微课程《的绘画美》的教学脚本如表2所示:

《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较为复杂,诗人的感情也是真挚强烈。作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情感观还未真正成熟。因此,仅以鉴赏诗歌的绘画美作为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绘画美”能较为容易且更深层次的理解,便于领悟诗歌的主旨。

内容分析:

《再别康桥》这首诗“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兼备,是徐志摩诗作中的代表作。而“绘画美”最为突出,诗中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的“绘画美”主要表现在着色绚丽、描绘形态、增添声音、寓情于景。本课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授。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流动的绘画美”的特点。

2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流动的绘画美”的特点。

学习过程:

1播放“康桥”照片,进入情境。

2以“三美”导入,开门见山。

3美在景物,从上而下。通过观看油画,由上而下地浏览云彩、夕阳、金柳、榆阴、青草、艳影、青荇。

4欣赏“河畔金柳倒影图”。

①绘色:通过观看动画,柳树、柳影、云彩等景物在夕阳映照下镀上金黄色,富丽堂皇,颜色美艳。

②绘形:通过观看动画,柳树、柳影、云彩等景物分别摇曳、飘摇,富有动感。

③朗读:通过老师朗读“河畔金柳倒影图”,学生深刻感悟绘画美。

5欣赏“撑篙漫溯寻梦图”。

①绘色:通过观看动画,天上的星辉绚烂夺目,色彩斑斓。

②绘形:通过观看动画,星辉闪烁,诗人划动小船徐徐驶来,动态十足。

③绘声:诗人大声放歌,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习

指导本课讲授《再别康桥》“流动的绘画美”的四个特点。

1巧用有颜色之词,设色绚丽。从“金柳”的璀璨如金、“青荇”绿得发亮、“星辉”的绚烂夺目等结合比喻的修辞手法为学生讲解,从明艳的色彩上感受诗歌流动的“绘画美”。

2妙用动词,描绘形态。从与云彩的“招手”、柳影的“荡漾”、青荇的“招摇”等结合拟人的修辞手法为学生讲解,从富有动感的动作上感受诗歌的“流动的”绘画美。

3增添声音,锦上添花。从高潮部分的“放歌”和鸣声沉默的“夏虫”,无形中使诗歌更有美感,意味隽永,更让诗歌的“绘画美”流动起来。

4借助景物,情景交融。康桥这么美丽迷人,离不开诗人对康桥热爱、依恋的美好情感。全诗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这真挚的感情。

(三)展示微课教学过程

整堂微课共耗时5分21秒。在背景音乐《神秘园》的静静“流淌”下,微课程《再别康桥》绘画美的教学过程如画般展开:

1.片头:播放照片,进入情境。

【时长】9秒

【动画效果】以一幅古典浪漫的康桥图片为背景,一组康桥优美风光的图片在屏幕下方缓缓“流动”,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着举世闻名的剑桥校园。

2.导入:提出“三美”,开门见山。

【时长】26秒

【动画效果】先出现课题、作者名称、单位等,再出现“三美”理论。

【配音】你好。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集中体现了“新月派”所倡导的新诗唯美原则,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再别康桥》的绘画美。

3.感知:欣赏油画,浏览“景物”。

【时长】35秒

【动画效果】先出现《再别康桥》内容,再在“景物”上加入土黄色方框,让学习者一目了然。

【配音】在诗中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写了这些景物(即“云彩”、“金柳”、“艳影”等)。

【时长】30秒

【动画效果】随着景物配音的顺序,油画框内相应地由上而下地出现云彩、星辉、金柳等景物。

【配音】诗人的视野从空中的云彩、星辉、夕阳写到地上的金柳、榆阴再到水里的艳影、青荇、青草。这些平常不过的景物,为什么会在诗人的妙笔下显得色彩斑斓,富有活力呢?

4.赏图:“形”“色”变化,同绘“河畔金柳倒影图”。

【时长】51秒

【动画效果】云彩、柳树、湖面等景物都慢慢地变色,镀上一层金色。随后出现“绘色”字幕,最后出示“绘形”二字。

【配音】你看!夕阳温柔地给嫩绿的杨柳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婚纱,金光闪闪,富丽堂皇。诗人为柳树绘上了璀璨如金的色彩。诗人又请来了晚风,轻轻地吹拂着柳树那美丽的金色头发,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美丽动人。在诗人的妙笔下,金柳树被绘以摇曳多姿的形态。柳条多情地亲吻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宛若娇羞的新娘,颜面低垂,娇艳欲滴。无不撩拨着诗人的心弦,人心醉不已,心潮澎湃。

【时长】26秒

【动画效果】油画下方出现“河畔金柳倒影图”。在屏幕的左上方,慢慢出现“那河畔的金柳……”的诗句。

【配音】这就是夕阳西沉、媚人柳枝的河畔金柳倒影图。难怪诗人发出唯美的感慨:“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5.赏图:“形”“色”“声”齐现,共绘“撑篙漫溯寻梦图”。

【时长】1分2秒

【动画效果】空中的“星辉”金色闪耀,随即屏幕下方出现“绘色”字幕;诗人乘着小船的图像从油画框的左下方徐徐驶来,并出现“绘形”的字幕;最后出现“绘声”的字幕。

【配音】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夜晚,河边的金柳摇曳多姿,天上的星辉绚烂夺目,梦幻迷人,诗人为星辉描绘上了斑斓耀眼的颜色。此时,一位失意沉重的青年学者正伫立船头,小船徐徐驶来,他撑起长篙,自在地飘荡在这河流之中,诗人仰望浩瀚的星辉,环视婀娜的杨柳,青幽的草地,和这被他划开的河面,他突然想要大声放歌,来讴歌这一片人世间的净土,讴歌这承载着诗人灵魂的天堂……诗人不仅让“荡舟河上,满载星辉寻梦”的动态情景在诗中呈现,还在宁静的夜晚增添了美妙的歌声。

【时长】20秒

【动画效果】屏幕左上方出现“寻梦?撑一支长篙……”的诗歌内容,随后在油画框下方出现“撑篙漫溯寻梦图”的字幕。

【配音】这幅“撑篙漫溯寻梦图”唤起了诗人对七彩生活绵延无尽的遐思。“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6.小结:归纳要点,收束微课。

【时长】32秒

【动画效果】先后出现这些内容“绘色”、“绘形”、“绘声”、括号和横线符号、“热爱”、“依恋”、“流动的绘画美”。且“流动的绘画美”保持着流动的效果。

【配音】这首诗有色、有形、有声,使平常之景都流动跳跃起来,而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诗人对康桥的热爱、依恋之情。情景交融,绘成了意境优美、流连忘返的欧洲油画,正所谓是“流动的绘画美”。

7.片尾:美景重现,前后呼应。

【时长】41秒

【动画效果】康桥的照片有条理地出现,并一直保持着浮动的效果。最后跳到“谢谢观赏”的幻灯片。

【配音】同学们:诗,是文学的精灵,语言的精髓,它总在不经意间用最少的文字描绘最美的画。请大家从康河桥头出发,去感受诗歌“绘画美”的魅力吧……

(四)实施微课教学评价

课程不仅是静态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动态的课程活动,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活动的组成要素及其各个过程环节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微课程开发的评价,包括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设计阶段对设计本身的评价、使用阶段对实施效果的诊断性评价。实施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3):

三、结语

“文学微课”的提出,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以此为突破口,加强语文微课程更广泛地应用,引领语文信息化教育的新发展。同时“文学微课”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形象生动的艺术动画演示,顺利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文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文学艺术思维的突破和创新,从而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平.微时代:满足碎片化学习需要的微课设计与创作――以“李平现代文学赏析”系列微课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4,(2).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篇9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与管理系,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条件,“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微课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特性与优势,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让微课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利用和拓展.

关键词:微课;教师专业化;优势;促进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94-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微时代”悄然走进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微博”、“微信”和“微电影”、“微店”这些新名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在教育领域出现的“微课”则是教育改革的冲击波,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微课程最早的雏形是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LeRoya.mcGrew的60秒课程与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University)的t.p.Kee教授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而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程.我国广东佛山的胡铁生最早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作为一种新概念,微课程的定义也在不断演变中.微课程是以简短、完整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半结构化、情景化、可动态生成与交互的课程资源.微课程作为未来教育信息服务的重要资源之一,满足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粒度精细化的要求.

1微课的特点

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微课是教师通过某种视频载体将课程以片断化或主题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多媒体资源.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时间短

微课主要通过视频教学进行呈现,其教学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但又不能短于5分钟;这主要是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如果时间过短,可能知识点的呈现就过于简单;如果过长,则体现不了微课的“微”内涵.

1.2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容量少

微课突出的是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在短时间内只能讲某个知识点,而且必须要把知识点讲得透、讲得精,从而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其教学资源容量不能超过50m,这样便于移动设备的学习.

1.3播放方便

微课支持流媒体播放,可以视频、动画等形式播放,放便教师与学生在线观看,同时也方便下载和保存到终端设备,尤其是移动手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快捷性与实用性.

2微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谈到的微课特点,微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微课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它是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要求是较高的.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也必将对教师专业化方面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2.1微课人性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传统教学要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微课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学习地点与学习方式可以多样化.同时因为不受到教学场所限制,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媒体进行微课的录制或拍摄,如可以在教室、办公室或是家里通过电脑、数码机、DV或是手机进行视频或是音频录制,方便教师自由观看视频,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更能扩大教师教学方式的自由度.另外,不同于传统课程需要多名同学科教师共同商讨,共同备课的形式,微课不需教师开会讨论,教师能够自由地发挥个人特色.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教师幸福感,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微课个性化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与传统视频教学相比,微课的教学方式更具个性化特点,它有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方式的体现.微课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在短短十分种的微课程内,如何完整、清晰地讲解某一个知识点,要做到时间上的短,内容上的精,设计上的巧,这对于教师的教学素养要求是极其高的.而每个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不尽相同,这导致了他们在录制微课的时候,必然也会体现其自身的特色.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但课件制作稍差些,那么在微课中更多注重其知识内容的价值性;有些教师教学经验少,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强,那么可以看出其在微课制作方面突出其课件设计这方面的技术性;当然,对于教学经验丰富和课件制作能力强的的教师,其微课的制作将是较为完美的,在内容与课件设计方面都是合为一体的.所以,微课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微课质量.

2.3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微课不同于传统教学,其采用的是独特的教学设计,明确与细化了教学重点.短短的十分钟内的视频,教师可以通过普通的讲解,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大量的概念知识,同时也可以借用于图片或是视频、电影片段,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加感性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思考.多种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微课教学注重对重难点的突破,这使得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的,教学思路更明晰,增强了教学的逻辑性.

2.4微课制作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微课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如课件制作的过程就是考验教师是否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要制作简洁、明了、逻辑清晰且画面感足的ppt,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课件制作的常识与方法.在ppt中如何播放视频,插入适合的背景音乐,选择适合文本的ppt软件,如何剪辑需要的图片与文字,这些是制作课件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方法.而微课的设计第一环节就是课件的制作,也是呈现给学生视觉的首要亮点.其次,微课的录制与后期制作更加需要专业的教育技术能力.录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微课播放的质量,而对后期的微课录制的编辑与美化,对于提升微课整体效果则起着进一步地完善作用.所以通观微课的制作过程,需要涉及到许多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与能力.而这些技术的应用必然也会促进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水平的提高.

2.5微课促进教师反思与教学水平提高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最后环节.微课的评价反映了微课的质量.在分享微课的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能够促进教师自主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法,提升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与能力.我国微课网收录了两万多个微课,按照不同地区、学科等分类,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评论与收藏,可以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微课的分享,教师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微课资源,学习他人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通过对微课的点评与交流,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加强了,从他人的微课与评论中进行总结归纳与反思,找出值得借鉴的方面,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从而促进自身教学素质水平的提升.

3充分利用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所谓“学到老,活到老”,在终身教育的倡导下,作为教师而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需要不断训练与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在从事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而微课的出现,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机遇.借鉴微课的创新模式,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微课近年来的发展之迅猛,为教育改革增添了一道亮点.微课未来的发展走向,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因此,加强微课建设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3.1建立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建立完备和健全的微课教学资源平台是进行微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力保障.此平台要具备对微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交流、共享和评价以及技术培训的功能,能够为教师提供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在建设平台的同时,也要建立对优质微课资源的选拔机制,把各地的优秀微课资源放到共享平台上,供教师们观摩和学习.此外,各地方也要建立自己的优质微课资源库,方便地方优质微课的共享与交流发展.目前各高校的微课资源平台功能较单一,仅提供资源与展示,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微课资源共享平哪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学习需要,多增加评价功能、交流功能和学习记录功能等,方便教师间学习与师生间交流..同时微课资源的共建共享应该加强国家与地方平台的互通机制,加强高校间的微课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扬长补短,形成较为系统化的微课资源平台,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2提高微课质量,丰富微课资源

微课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微课的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微课质量的因素有三方面:语言表达技术、微课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制作技术.教学资源制作技术是基本因素,而语言表达技术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因素,微课教学设计则是微课质量的核心.一堂课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过程,导课、讲课与课后思考的环环相扣,逻辑明了,思路清晰,主次突出,内容充实,是教学设计强调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微课重形式轻内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技术表现上,过分关注视频和课件的制作,而忽视教学设计的过程.同时在微课制作方面,还是采用多种视频技术的合成,制作方法上过于单一,其开发模式还是限制于传统课堂教学中,许多微课可以说是教学的片段课、精品课,还是停留在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学配套资源不齐全,使得微课质量参差不齐.例如有些微课教学内容好,但技术表现不够;有些微课技术表现出采,但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相对不足.因此,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我们要呈现高质量的作品,摒弃为了微课而微课的思想,要从最开始的注重技术手段表现过渡到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上面.一堂好课的本质是其内容,形式只是辅助作用.因此,提高微课的质量,要从形式到内容,使微课设计制作更加深化.

3.3加强教师技术培训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微课制作方法与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技术与软件工具也越来越简单,制作成果大幅降低,教师可以单独完成微课设计、其扮演着拍摄师、实施者和后期加工者等多种角色.但是在实践调查中,许多教师在制作微课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技术层面的.尤其是后期视频编辑加工这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的步骤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而其中微课的拍摄过程也是难度较大,需要具备专业的摄影知识才能做好.同时教师认为微课作品中的不足主要在技术层面上.这也再次说明微课制作的技术培训的迫切性.微课制作要求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技术,这对于年纪较大的教师来说可能有点难度,而年轻教师学习能力较强,掌握微课制作方法较快,需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开展不同形式的微课制作培训,提升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因此,加强对教师微课制作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各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组织微课制作的培训,通过现场指导的方式切实保证每位教师掌握微课制作的技术与流程,加强对微课方法与流程的介绍,提供微课录制软件的下载路径,切实保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会功.微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途径[J].理论前沿,2014(9).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微视频技术;高中数学;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86-02

1引言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应用正在变得日益广泛,高中生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进行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微视频技术简介

在2013年前后,在微博、微信技术发展的同时,微视频这个名词开始崭露头角。在现阶段,微视频在国内的发展仍然刚刚起步,在中国知网上面搜索到的和微视频技术相关的论文不超过100篇,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献资料更是稀缺。那么,微视频技术到底是什么呢?具体来说,微视频技术就是以进行特定的知识点的讲解为目标,通过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的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一种在线教学视频。

3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制作步骤分析

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确保知识点的细化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确保知识点的细化,才能够为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以高中数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划分成验证性实验内容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其中,验证性实验内容就是在课本的不同章节中都会出现有关于该部分内容的详细操作步骤的内容;相对地,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则包括许多知识点。

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详细地撰写教学设计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高中生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着手,保证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与此同时,教学设计则对于教学效果存在非常直接的影响,必须密切联系微视频中需要阐述的知识点,对于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学习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协调。对于教学设计,可以从实验内容上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从教育技术角度进行教学设计。高中数学课程具备非常强的实践性,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如何从教育技术的角度来做好教学设计,必须详细地查找和具体的知识点存在联系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源等,切实将这些要素都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之中。

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过程的录制,保证教学演示的效果按照选择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后,就可以进行微视频的录制。在开始录制之前,教师必须和摄像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教学的各个环节,摄像人员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分镜头设计,而教师则必须适当地分配教学时间。考虑到高中数学课程一般都非常重视对于高中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于相应的录屏软件,将教学演示过程录制下来。教师必须对于麦克风的音量和位置进行适当调节,并且灵活运用录屏软件,保证教学演示的效果。

科学合理地进行后期编辑,确保微视频的完整性微视频录制完后不一定能够达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也离不开反复的录制工作,所以,做好后期的编辑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在进行后期编辑的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任务就是做好拍摄的视频和录屏内容的整合,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思考和整理。与此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微视频的片头、片尾的制作工作。另外,也应该为微视频适当地添加背景音乐以及字幕等。在对微视频进行编辑和美化之后,能够确保微视频的完整性,保证微视频符合教学要求,以便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4微视频技术在不同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考虑到高中数学课程涵盖了众多的内容,包括计算性的内容,也包括空间想象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各种的公式和原理来进行理论性的讲解,可以将教材中的文字、公式、图片、图表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进行微视频的讲解。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课件的美观、大方,对于每一张幻灯片,不应该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必须强调特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必须保证文字简练而图片丰富多彩。通过这种方式,高中生就能够被有趣、生动的微视频所吸引,从而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进行下面数列题目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视频技术。

某人拿石头,第一次拿全部的一半加一个,第二次拿剩余的一半加一个,第三次拿上次剩余的一半加一个,……,重复进行,直到第九次全部拿完。问石头总数是()。

解设全部石头总数为x,每次都记录拿石头的数量和该次剩下的石头的数量。

第1次拿石头的数量:

剩下的石头的数量:

第2次拿石头的数量:

剩下的石头的数量:

……

第9次拿石头的数量:

剩下的石头的数量:0。

结合上面的解题步骤,能够设计出一个求解问题的微视频,通过控制解题步骤的呈现顺序和时间,并且借助于配音的方式来提出问题,高中生就可以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加以思考,进一步解决问题。

此外,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难点及重点用微视频的形式设计出来,比如: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复数的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映射与函数,空集和全集的意义,立体几何用空间向量的解法,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三角函数图象的变换,排列组合问题,等等。这些专题都是高中数学中的高中生认为非常复杂的难题。然而,因为高中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因此,很难深入地掌握高中数学的重难点知识,就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鉴于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将众多的专题设计出微视频程,以便更好地帮助高中生在课后仔细地琢磨与推敲。通过这种方式,高中生自己就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微视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对高中数学课程教师来说,“微视频”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备课、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微视频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测,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和探索,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一定能够变得更加直观有趣、生动形象,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艾颂.微视频之微[J].新营销,2012(1).

[2]赖黎捷,李明海.微视频的内容定位与赢利模式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12).

[3]陈琳,郭阳,胡通海.适于成人学习者的微型学习资源系统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12).

[4]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