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启蒙识字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8:52

幼儿启蒙识字教程篇1

[关键词]幼儿歌唱兴趣培养演唱技能感情

一、幼儿歌唱兴趣的培养

幼儿园里的儿童有着天生的歌唱积极性,怎样利用儿童的积极性去培养幼儿对歌唱的兴趣,这是一个好的歌唱启蒙老师的责任。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单纯而呆板的歌唱是不能提升幼儿歌唱的兴趣,老师应该带领幼儿“玩歌唱”,所谓玩歌唱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歌唱知识,在歌唱过程中做游戏。幼儿的歌唱启蒙并不是学习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歌唱技巧,更多的是让幼儿感受歌唱魅力,培养歌唱的兴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其中首先是对歌唱的欣赏。教师可以选择视频教学,选择一些带有mV的儿歌和幼儿一起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地讲故事、跟着视频和幼儿一起作动作,也可以适当地讲些歌唱的知识,还可以和幼儿一起为歌曲配舞蹈动作。毕竟“玩”是最符合幼儿的天性。其次,不要给幼儿轻易地下结论尤其是反面的意见。启蒙老师对幼儿的一生极其重要,有时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影响幼儿。当然我们希望这个影响是好的,使幼儿一生受益。对幼儿应该多鼓励多支持,多帮助多包容,多谅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歌唱的积极性和动力,也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启蒙老师。

二、幼儿演唱技能的培养

幼儿学习歌唱要注意幼儿的年龄,4―6启蒙阶段的儿童理解能力较弱,声带也处于发育期,稍有不慎声带就会受损,因而这里所说的歌唱技能并非是成人声乐的歌唱技巧,而是指幼儿在启蒙阶段对歌唱应该有的认知,更多的是对歌唱艺术的一种熏陶。

1、咬字吐字

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的幼儿的音准、咬字吐字以及句子的连贯度都不是很好。咬字又是歌唱的基础,咬字吐字是要按照一定规范的发音方式,找准字母的发音位置,按照咬字头松字尾的方法,小声缓慢的节奏进行字的发音。朗诵是使句子连贯的很好方法,老师可以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从几个字作为一句,到整句整句的连读。还可以在朗诵中配上肢体动作以缓解幼儿的枯燥情绪,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2、声音的运用

发声是歌唱的关键,由于声乐的发声方法是比较抽象难懂的,教师可以用启发的形式使幼儿渐渐领会,可以用闻花香的方法指导吸气,用吹蜡烛的方法讲解呼气,吸气时小肚子慢慢鼓起,呼气时小肚子一点一点的往里收。切忌让幼儿大声喊唱或白嗓子,引导幼儿小声唱,结合头腔共鸣再用假声唱歌。虽然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要求教师要具有科学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但这对幼儿的嗓音保护,歌唱的成长都极其重要。经过这样训练的幼儿嗓音甜美、表现力强、有穿透力、嗓子不易疲劳。

3、音准问题

音准问题是幼儿启蒙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幼儿刚开始学习歌唱对音准没概念,针对这一问题可首先选择幼儿适合的歌曲,感兴趣的歌曲,根据儿童的音域特点,音调不易过高也不易过低,因为儿童对于有难度的歌曲是很容易跑调的。其次让幼儿多听歌曲,尤其要演唱的歌曲。老师可以逐句教幼儿唱,幼儿还没有独立识谱的能力,教唱是使幼儿快速识谱的好办法。教唱最好用清唱,幼儿的识别能力差,乐器伴奏也会影响幼儿的音准。幼儿的音准和自身的条件也有一定关系。有一些幼儿天生对音准的感觉比较好,有一些幼儿天生对音准的感觉不太好,不好的就要靠后天的培养来弥补。

三、歌曲的选择

歌曲选择时首先考虑幼儿的音域特点,幼儿的音域较窄在c1~a1之间一般不超过一个八度,因此选择歌曲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嗓音特点。其次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要懂得与时俱进,儿歌有很多但不一定都符合幼儿的兴趣,对于一些歌词陈旧复杂的歌曲、偏离幼儿生活经验的歌曲,幼儿一般没有太大兴趣。再次要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些歌曲是不易于儿童身心发展,如成人的爱情歌曲,这种歌曲在幼儿的歌唱教学中一定要杜绝。幼儿喜欢活泼欢快的歌曲,歌词少、旋律简单、反映生活和学习,简单易懂。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去选择,但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学习。歌曲的选择关系到幼儿的学习兴趣,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幼儿变得更聪明。

四、有感情地演唱

有感情的演唱其实也是歌唱技能的一种,只不过它在歌唱的整体中似乎显得更重要一些。一段没有感情的歌唱,即使歌唱技巧很好也是不能打动观众,反之一段真情流露的歌唱有时能弥补很多方法上的不足。在幼儿演唱之前老师的示范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如今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音响设施越来越完备,示范演唱成了一种奢侈教学。有些幼儿教师因为业务水平的限制,不敢示范演唱,或习惯于对音频的依赖,不习惯示范演唱。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教师都应该进行示范演唱教学,因为示范演唱教学是幼儿歌唱教学中很好的教学方法。有了教师的示范演唱幼儿才能更直观地感受歌唱。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试着分析歌曲讲述的故事、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演唱中注意的问题,尽量用朴素的语言去讲解、示范,帮助幼儿理解在歌唱中注意的问题。同时,让幼儿尽量放松、眼睛有神、提起笑肌、像讲故事般绘声绘色的演唱,保持好的歌唱状态。有些幼儿在演唱中前几句唱得很有感情,后面几句唱得很呆板,这多是由于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容易跑神,教师应多提醒多鼓励。

结语

幼儿园时期的启蒙歌唱对幼儿的一生都很重要。歌唱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提升幼儿对音乐鉴赏能力,使幼儿在歌唱中陶冶情操、体现美、感受美,让幼儿更聪明活泼。启蒙阶段的教师应加强业务素质的提升,做合格的幼儿歌唱的启蒙教师,为幼儿今后音乐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夏志刚.简易儿童歌唱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2]王懿颖.幼儿音乐教育.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张玉荣.《音乐教学歌曲内容选择探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吕云路.《如何教儿童正确唱歌》.(聊城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

作者简介

幼儿启蒙识字教程篇2

关键词:分享阅读蒙教育研究;教学质量;教师与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语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109-001

幼儿园到底该不该主张幼儿识字?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得出结论,幼儿园是可以开展识字活动的。“分享阅读启蒙教育”就是围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兴趣培养为核心,以快速识字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游戏活动为手段,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解决了幼儿识字难、阅读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下面就谈一谈我们在开展汉文化启蒙教育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与具体做法:

一、家长与师幼同步,认识分享阅读的内涵

开展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让家长明白什么是分享阅读启蒙教育,内涵是什么,开展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等,这样使家园达成共识,使孩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好汉文化。

1.通过多种渠道,达成家园共识

1.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习识字教学的想法。

1.2召开各种形式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了解分享阅读教学内涵。

1.3了解了家长的需求与想法后,我们又召开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家长会。

2.通过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为此,我们通过学习、与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理论认识,正确的认识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的价值,充分领会分享阅读启蒙教育精髓,拓展教育教学工作。

2.1注意教材的把握。通过学习认识到分享阅读启蒙教育与其他识字教学活动不同,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注意每次授课的内容适宜。通过分享阅读教学,在不断识字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能力的发展。

2.2注意教法的多样。分享阅读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领域中,融汇了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落实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我们在苦苦思索,寻找一条培养阅读能力的途径,这时,我们看到了一套完整的“分享阅读”的实验教材。

2.3注意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教师认识到,学习分享阅读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识字,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所以我们注重每一次教学活动中的能力训练,抓住每一个环节,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的提高。

二、通过积极开展教研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使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非常重要,一方面园里能够随时把握教师进行教学的情况,了解教师观念动态,另一方面能够随时发现问题,引领教师把握方向,使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使幼小衔接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1.确立教研组人员,定期开展研究

首先我们确定了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为教研组成员,并定每周四中午开展两次研究活动。在课程开展的初期,我们采取的是临摹的方式,即临摹课题组给予的教学指南中的教案进行教学。然后尝试书写教案,重点写出每个环节的目的与做法。

2.听取教师教学体会,了解教师困惑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们开展交流会,谈教学体会与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我们认真分析困惑的原因,之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创新教学、提高教学。

3.加强实践观摩研讨,提高教师水平

3.1日常听课的指导:加强研讨后关键在于日常教学的落实,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听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教师指导与建议,使教师能够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2小组相互观摩:我们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互观摩,并进行评析,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三、家园共育,学好汉文化,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幼小衔接工作,一定要家园相互合作,达成共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1.充分利用家长园地与博客,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不仅要及时将每日学习内容张贴出来反馈给家长,同时将教学的重点、幼儿园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给与家长的指导建议都要告知家长,以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及如何配合教师进行辅导。

2.开展亲子阅读与家庭活动,激发家长引领孩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

为了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分享阅读教学当中来,并能够与幼儿园同步教学,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好家庭活动,激发家长引领孩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还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参与方法。同时使家长更加了解了幼儿园课程与工作,促进了家园沟通,也提高了幼儿园的工作质量。

园本化课程的建设是为深入贯彻《指南》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幼教工作的新渠道,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在研究与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家园沟通,使幼儿园与家长达成了共识,统一了认识,能够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促进了幼儿园整体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幼儿启蒙识字教程篇3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阐述中首次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学前教育,一直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无论是教学园所的分布、教学师资的配备、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材教法的确定等,较之基础教育相去甚远。而当前,书法教育被排挤在主流教育之外,书法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趋边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要重视当前书法启蒙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古代书学蒙养正是我国传统幼儿书法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古代书学蒙养教育的认知 

1.蒙学与书学的概念 

蒙学,就是“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走上正道,是神圣庄严之事。幼儿正处于幼稚蒙昧期,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学校,称为“蒙学”,儿童“开蒙”称为“蒙养”阶段,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至七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认识并遵从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书学,则是古代蒙童接受的一种较为初级的、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古代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仍处在互相包容、互相融合的浑然形态之中,还没有各自独立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就书法而言,是和识字结合在一起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密不可分。正如清人王筠所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由此可见,书学是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书学也是蒙学的基础与准备。 

2.古代书学教育的特征 

(1)书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大量的抄写工作要由来完成,势必形成对抄手的极大需求。加之科举取士,考生书写水平更直接关乎科场命运。由于抄写的需求和科举的要求,使书法的实用价值巨大,所以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习字课程作为书法基本功,在蒙学教育中必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古代书法教育更加突出书法的实用性,古代书法教育本质是具有强烈工具性的书学教育而非书法艺术教育。 

(2)书学启蒙教材的规范性 

我国古代书法蒙学教材自先秦至隋代均以“字书”为主,“字”指识字,“书”指书写。字书兼有识字与书写功能。周习太史籀大篆《史籀篇》,秦习李斯小篆《仓颉篇》,汉习史游隶书《急就篇》。字书随着书体的演变而更替。从唐代开始,书法蒙学教材开始转向专门化,由于书体的演变,属于篆隶书体的字书系列被更系统的楷书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替代,后者称为“法帖”。“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要数《千字文》,自唐宋以后,它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被用作启蒙识字教材,直到清末。 

(3)书学评价杠杆的强制性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是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初步的道德行为培养,以识字、写字和背书为主。这一阶段中,习字是识字的有效手段,是书写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古代蒙学习字训练,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蒙童的书写水平是其学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在当时是读书人能否走上仕途的考核标准之一,而选官政策与考试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古代书法教育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书法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自隋代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书法与选官的关系在科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古代书学蒙养与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比较 

幼儿启蒙识字教程篇4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发展认识

蒙台梭利教育法来到我国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在我国是极为盛行的一种新型的幼儿教育模式。它的理念和它的精华早已经被大数人认可,在很多城市都有蒙台梭利幼儿园,或者有的幼儿园会开设蒙台梭利班。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课程内容主要是从感觉教育、语言教育、纪律教育、计数教学四个方面展开。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实行的原则和方法上注重环境的作用和教师的作用,但是要一切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担任了协助的角色。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的认识及感悟,应该着眼于儿童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一切以儿童为中心,追求儿童的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从而改变儿童的缺点甚至是发挥孩子的潜能。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简介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依据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及儿童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蒙台梭利是世界上女性学前教育家第一人,她是一位毕业于罗马大学的医学博士,最初是致力于研究智障儿童的诊治、培训、康复等,后来转而投身研究正常儿童的潜能教育。

蒙台梭利在1909年完成《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并于1912年在美国出版,此书一出很快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流传,并被译成20多种文字,有100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很受各国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欢迎与认可;随后,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世界各地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界引起了一场世界性的变革。

中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时间虽短,但是国人对其认可度极高。恰好与我国当时推行的教育改革相适应,在我国很快掀起了一股“蒙台梭利热”,不仅成立了中国蒙台梭利协会、中国国际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会、蒙台梭利工作室等,很多幼儿园还开设了蒙台梭利班,也有很多城市直接开设众多蒙台梭利幼儿园。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内容和方法

1.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根据自己多年研究的教育理论以及自己亲身的教育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后为儿童确立了全面的教育内容。

首先是感觉教育。由于学前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处于敏感时期和认知时期,正是感觉培养的最佳时期。如果说眼睛是开启孩子心灵的窗户,那感官就是开启孩子智力和灵魂的金钥匙。

其次是语言教育,由于学前阶段是幼儿语言形成的最佳时期,语言的养成是孩子实现高级心理活动的必需条件,语言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蒙台梭利的语言教育不仅仅包括口头语言训练还有简单的书写活动,因此她也很重视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然后是纪律教育,由于幼儿阶段是儿童的认知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纪律意识的形成利于其以后的发展。通过纪律教育来让孩子明白,自由都是相对的,是通过遵守一定的纪律来实现的,表现在孩子的外在行为上就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懂礼貌或者良好教养。因此,纪律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环节,是孩子未来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是计数教学,由于幼儿在三岁时就已经具有了数数的意识,所以稍加训练和学习很容易学会计数。此时是儿童学习数字和计数的最佳时期,通过数数,数字练习,认识数学符号和数量关系等,可以实现对数字的学习。

2.实施方法

一是重视环境的作用。幼儿阶段是形成认知观念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众所周知,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反映了环境的重要性,儿童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需要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

二是重视教师的作用。幼儿阶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传统的教育中,教师传教授业解惑,使得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儿童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孩子的主动意识的培养,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大。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育法来到我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短时间内掀起了“蒙台梭利”热,引起各方面社会人士的关注与认可。蒙台梭利教育法与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现状实现了最佳结合之后,为我国的幼儿教育开启了一次新的变革。

首先是实现儿童的自我发展。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儿童的发展在幼儿阶段需要通过其自身的活动、锻炼、听、闻度、看等方式来实现。孩子应该是学习的中心,教师只是担任了协助者的角色,实现孩子的主动学习,不再是填鸭式的被动教学,不再是通过老师的说教来灌输思想。儿童自我发展是其潜在能力的自然表现,所以,发挥孩子潜能的最好方法是实现儿童的自我发展。

其次是抓住并利用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的敏感期。儿童心理发展会存在阶段性的敏感期,在特定的时期有特定的心理倾向,在特定时刻对某种事物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积极性,此时对该事物的认知和学习是最快的,所以教师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适应和合理利用这种敏感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虽然存在这许许多多的阶段性,但是却是连贯的,许多阶段统一成了孩子发展的连续性。

最后是重视儿童的活动。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把儿童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老师只是辅助作用的协助者,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实现对事物的认知和学习,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自然的表现出来。儿童的活动是其实现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是其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一种方式。

四、结束语

蒙台梭利教育法通过与我国当前教育现状有机结合之后,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贬低玩具的价值,比如要求幼儿按照设计的方法进行机械性训练等,这些都是不足取的。因此,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习和研究,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与当今的幼儿教育相结合,从而完善我们的幼儿教育,让每一个儿童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文.蒙台梭利教育法需要科学地解读和本土化.[J].人民教育,2013(7):88-89

[2]钱军.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

幼儿启蒙识字教程篇5

(一)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研究证实,人的大脑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分工。大脑的左右半球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管理,主要处理与分析语言、数学等方面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音乐、美术等形象思维。只有将二者交叉运用才能使得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脑的功能。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音乐细胞,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身智力潜能。

1.音乐启蒙教育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启蒙教育的音乐不同意其他的音乐种类,它是与幼儿本身气质相符合的一种纯真、活泼、可爱并且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旋律。美妙的音乐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让幼儿对音乐更加融入、更易理解与接受,同时也影响幼儿的德智发育与创造能力的塑造。幼儿也能够对音乐中的美感与艺术形象进行活灵活现地展现,引起内心与音乐的共鸣。比如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童歌曲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创意性的表达,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与模仿能力,童真地来表达小老鼠上灯台的肢体动作,扩充幼儿的思维附着力与想象空间,这对幼儿双脑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2.音乐启蒙教育能够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语言,它能够交流人内心的活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很重要。音乐为父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幼儿平时听到一些歌曲逐渐增多的时候,也许会无意间哼哼几句,父母或者幼师这时应该有意识地区鼓励和引导幼儿,而不是去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此时,幼儿的语言能力在随着提升,并且也使幼儿体会到运用语言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听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在欣赏音乐时,对音乐的节奏、音高和音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能够提升幼儿的听力。另外,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还需要记忆歌词,这又有效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育。

(二)音乐启蒙教育可以陶冶幼儿情操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热爱音乐是孩子的天性,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最好的刺激。音乐抑扬顿挫的音高、张弛的节奏、起伏的力度以及或缓或急的速度都是来表达音乐的丰富情感。幼儿通过感觉,使音乐输入大脑,对其产生一种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给幼儿以兴奋情绪的动力。例如:当幼儿情绪烦躁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听轻音乐,不仅能够安抚情绪,还能增加食欲。因此,幼儿经常受音乐熏陶,可以让他们的心情舒畅,内心平静,情绪稳定。

(三)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情感这一基础。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能为他们的德育发展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这一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幼儿都很喜欢听的一首歌《安全教育儿歌》,用幼儿天真纯朴的语气、愉快的情绪唱出了歌曲的情节,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给儿童以教育启迪:红灯停、绿灯行,危险物品不能摸。这就让幼儿在音乐学习的同时接受了安全教育,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以及形成人与人之间合作的良好道德。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是音符。

二、结语

幼儿启蒙识字教程篇6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思想观念;数学智能开发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研究意义及理论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创设情境教学,为了幼儿园托班孩子在数学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对幼儿园托班孩子的数学启蒙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情况反思和解决方案。

(二)相关概念界定

生活化数学:新课程背景下,创设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为幼儿提供思考的空间,培养数学实践能力。

数学启蒙教学:数学启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从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内容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呆板的几加几、几减几,而是有趣的、有用的。

数学智能开发原则:教育性原则,从幼儿的认知思维特点出发;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要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性原则,游戏等活动的设计对宝宝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相关研究综述

《注重数学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浅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儿童成长视角中的鲁迅启蒙教学研究》是有关数学启蒙的论文,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结合生活的各个环节帮助孩子感知数学。《教学与管理》中写到启发式教学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新《纲要》指出:数学的评价应体现目标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样化,实行个别化的、关注儿童内在变化和情感体验的评价。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这些不同特点,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教师适宜说上一句赞赏的话,可以成为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理论依据

1.创新教育的理论

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

2.幼儿园《纲要》科学领域

1)幼儿园《纲要》总则: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科学领域目标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科学领域内容与要求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4)科学领域指导要点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3.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二、数学启蒙教学的途径

(一)营建创造的环境气氛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科学有效地教学形式发展幼儿创造力

1.交谈活动

通过交谈进行数学启蒙,不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去精心准备,只要做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找机会,便可自然而然地进行,从中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劳动活动

简单的劳动不仅不会累了孩子,反而能使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从中学到知识,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

3.操作活动

孩子通过自由摆弄物体,获得了数学感知和经验,并对抽象的数学产生了兴趣。

(三)全面发展,注重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探求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比知识本身的多少更重要,在个性心理品质及能力的培养方面,强调幼儿会学,在提高幼儿不断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现在的教师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要合理介入,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指导。对能力差、反应慢的幼儿要提供一些探索的时间,要允许幼儿出错,不要急于求成,其实教育也是一种等待。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践和探索达到了合理发展,2--3岁的宝宝有了简单的数学能力,会数简单的数字。

(一)数一数楼梯上的台阶:对于托班孩子来说,长长的楼梯有时会让孩子感到疲惫而无味,但是实验表明一些有趣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宝宝的数学智能有所提升,而且也会增加宝宝上楼梯的乐趣。

(二)宝宝买东西:宝宝往往固执地要去做而大人不愿让他们做的事情,尝试放手一下,也让宝宝过一下瘾;增加了宝宝的各种体验,让宝宝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呢。

四、几点启示

孩子来自各个家庭,其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引导孩子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幼儿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能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迁移,终身受益,让孩子一生对数学的情感有极大的影响效应。

五、参考文献

[1]作者邹兆芳.专著名[幼儿数学活动新编].出版地: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8月1日,第10至180页.

[2]作者钱继芳.专著名[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出版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1日,第1至173页.

[3]作者周欣著.专著名[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出版地:华东师大,2004年6月1日,第1至334页.

[4]作者王志明、张慧.专著名[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科学)].出版地:南京师大,2004年2月1日,第1至290页.

[5]作者黄红亚袁允兰.题(篇)名[和小班幼儿玩数学].刊名: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幼儿园上海学前教育,2001年7月1日,第三十二期.第11至14页.

幼儿启蒙识字教程篇7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2]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13]

总之,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音乐的节奏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性质,音乐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形象逻辑。所以,音乐是可以增长婴幼儿才智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而自己并不自觉。”音乐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2007.5

郭声健罗红.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p184-185

杨丽华.早期音乐启蒙与0~3岁婴幼儿的发展[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7月

王景瑶王懿颖.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分会综述(二)[J].中国音乐教育,2009.8

梁旭红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6)

秦云峰,高莉莉.婴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191~192

RoseSa,FeldmanJF,JankowskiJJ.processingspeedinthefirstyearoflife:alongitudinalstudyofpreternandfull-terminfants.Developmentalpsychology,2002

irèneDeliège,JohnSloboda.perceptionandCognitionofmusic.psychologypress,1997

maryD.Sheridan.playinearlyChildhood:FromBirthtoSixYears.Routledge,1999

韩棣华.0-3岁婴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p245~248

菲利斯·卫卡特著林翠湄译.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10-14

幼儿启蒙识字教程篇8

关键词:蒙特梭利;语言教育;语言发展条件;发展策略

语言是表达自我的主要工具,孩子有吸收周遭环境语言的本能,也需要和亲人沟通以满足他生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如何激发幼儿的在语言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家长和幼儿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著名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她从实践中总结出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教学方法备受推崇,而她关于语言教育的理念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一、蒙特梭利语言教育理念及启发

蒙特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尽早应该着手,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蒙特梭利在著作中完整论述了语言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语言概述,语言文字教育的意义、目的、特点、发展、方式等理念。而其中三点语言教育理念则更让人深受启发:

1、语言发展是有敏感期的,错过敏感期,就会阻碍语言的发展。(0~2岁――听的敏感期;6个月~3岁――说的敏感期;2~6岁――阅读、书写的敏感期)幼儿教师要适时、有计划、有目标地抓住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以日常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以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其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

2、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听、看、模仿、练习、正确的辅导。蒙特梭利注重语音、语调、文字应用并进。语言机能结构复杂,感官的发展与语言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中可通过感官训练与操作,获得实际的经验,逐步培养孩子听、说、写、读的能力与习惯。

3、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语言学习。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成人学习方式不同,是在自然环境下学习的,如口语教育要从交谈身边的事物开始。要把孩子放在预备的环境中,要得到成人的帮助。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解析

蒙特梭利认为,幼儿语言上的缺陷和不完善,一是由于先天原因造成的生理性缺陷;二是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功能性缺陷,即在幼儿的语言形成期,因为听不到正确的发音、完整的语言,或是由不好的(或错误的)发音习惯造成的言语缺陷。因此,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有健全的大脑与言语器官;二是要有适宜的语言环境。

1、保持健全的大脑与言语器官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基础。正常的生理结构为幼儿语言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人类完整的语言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大脑皮层有主言中枢”。由此可见,完整的言语活动需要整个大脑的协调运作。它受整个大脑皮层机能的制约,并不是某个语言中枢能独立完成的。

2、提供有准备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学习语言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因为字、词、句子都要与一定的语言情景结合在一起才有实际意义,若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字、词、句,即使记住了也是不会理解运用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将幼儿放置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学习语言,其发展效果是惊人的。这一个学习语言的特点正如蒙台梭利教育强调的:成人应为幼儿准备一个符合幼儿需要的真实环境,它能为幼儿身心发展所需提供活动与练习,并且像家一样充满爱、快乐与便利。

三、创设幼儿语言发展条件的策略

(一)充分锻炼幼儿大脑与言语器官,为幼儿语言学习打下物质基础。

蒙特梭利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口语表达的能力,我们认为口语是所有其他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透过语文图卡和分类卡、故事、新闻、谜语、童谣、手指谣、诗词,甚至延伸到其他工作区的活动范围,孩子有许多机会吸取正确的新词汇,这些丰富的词汇和表达自我的能力是蒙特梭利环境给予孩子在语言方面的第一把钥匙。

在奠定口语基础的同时,孩子由“声音的游戏”和“注音符号砂纸板”,认识语言的声音和符号,听力的提高对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先有听后才有说;此后,孩子将用“拼音盒”开始拼字、造词,甚至写故事或其他的文字创作;而阅读能力随著孩子对文字的解析自然地发生了;孩子由日常生活区和感官区所磨练出的手眼协调和控制手肌肉,间接为他日后书写的能力建立稳固的基础。我们以孩子所显现的敏感期作指南,给予适时的工具和辅助,促进幼儿大脑言语器官的成熟,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及探索便会随之自然地发生。

(二)创设一个让孩子想说、敢说、爱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在蒙特梭利环境中,任何语言活动都和孩子周遭的生活及喜好息息相关,惟有透过对孩子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才能产生共鸣,并且引发孩子自我表达的兴趣和动机。

1、创设丰富的生活场景。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源泉。有效的语言学习并非一定需要正式的教学,在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使用语言也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语言。幼儿的语言学习就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它几乎无所不在,可能是在起床穿衣时、在餐桌上用餐时、在户外游戏时,在幼儿所经历的各种生活场景中。生活是语言学习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才能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多看、多说。

2、提供标准、正确的语言示范。幼儿最初学习语言的方式是模仿,而其出生以后又是在成人的照料下成长起来的。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家长、幼儿教师等)是其直接学习的“榜样”,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使用语言的质量。因此,成人在与幼儿对话时应注意:说话语速要慢,口型明确、语音清楚、准确,语调抑扬顿挫;坚持使用正确的词语和语法正确的句子与幼儿交流,不要用不准确的词来逗孩子,避免使用儿语。

3、创造自由交流的语言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教师要重视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际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寓语言教育于一日生活(来园、进餐、睡觉、如厕、盥洗、饮水、散步、做操、户外游戏等)之中,在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自由是蒙台梭利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幼儿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才能将学习潜能发现出来。还要家园合作,举办大型户外活动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和社区、多接触伙伴,如多去公园、游乐园、动植物园等地方举办活动,给孩子创造与伙伴们自由交往的环境。这样做可弥补幼儿交往经验的不足,有助于孩子人格和语言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蒙特梭利语言教育中,还要侧重于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品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特梭利,蒙特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

幼儿启蒙识字教程篇9

关键词:养正于蒙;训蒙失当;原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178-02

所谓“养正于蒙”,是指在少年儿童智慧开蒙之际对其施加影响,使之形成合乎规范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这种教育方法遵循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规律,在促使古人自幼形成符合统治阶级意志的思想政治观点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如今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童蒙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得以拓宽,但其最终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从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从时代的视角出发,深刻剖析当代思想品德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古代训蒙教育中的合理因素,并使之为现代的思想品德教育服务。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一、古代训蒙的主要路径

“养正于蒙”的教育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易》便已提出“蒙以养正”的思想,至唐宋时期童蒙教育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容和程序。按照我国古代教育的传统,四岁左右为开蒙的最佳时期。此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心地纯洁且接受能力强,较易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具体说来,古代童蒙教育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路径:

(一)学习蒙学经典教材

几千年来,我国根据童蒙教育的规律及儿童的年龄特点,先后编写了卷帙浩繁的启蒙教材。这些蒙学教材和读物便于诵读记忆,流传甚广,如《急就篇》、《千字文》、《小学》、《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等。这些教材内容广泛,可划分为博物类、家庭蒙养类、起居礼仪类、伦理道德类等多种类别,不但可以运用于学校教育,而且在家庭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二)“齐之以礼”、“节之以规”

古人注重在儿童开蒙之际便对其进行行为礼仪和日常规范的教育,这也是品德教育在古代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一种体现。如《弟子规》中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请贵洁,不贵华”详实地规定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礼节。与之前蒙学教材的理论学习不同的是,该路径与儿童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不仅对儿童高尚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家庭蒙养的具体指导。

(三)社会环境的合理营造

无论是儿童诵读的蒙学教材,还是接受的礼仪规范,都是在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这一目的下产生的。一方面,许多事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成为人们竞相模仿的楷模,在社会中产生很强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产生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做法,如古时男子的加冠礼,在家族和社会的渲染下成为一种庄重的仪式,既有行为约束作用,兼具强大的心理暗示功能。可以说,古代人们自幼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是一种主动和被动的结合。

二、现今训蒙失当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在儿童启蒙教育上投入了较之以往更多的精力和资本。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的童蒙教育正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信息爆炸时代来临、价值观念开始多元、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传统观念逐渐淡漠等现象密不可分,总的来说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主体训蒙失当、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因素

对于尚未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来说,家庭是他的“第一学校”。家长在童蒙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示范和熏陶将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推进和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子女越来越成为家庭的中心。这种状况虽然有利于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子女的教育上,但也容易产生两种比较极端的现象。一方面,有的家长在子女智慧开蒙之际并未以及时的教育对儿童的贪玩天性加以适当、合理地约束,纵容子女沉迷于空洞无物甚至具有不良导向的漫画、动画片及电脑游戏;另一方面,有的家长对独生子女寄予过高的期望,过早地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子女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从而忽视了“养正”,未能在儿童思想品德形成之际对其施加指导性的有益的影响。

(二)学校环境因素

蒙学、小学和大学是中国古代经典教育的三个阶段。儿童在步入学校之后,学校取代家庭和社会,成为童蒙教育的主要力量。按照我国现今的教育体制,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便从形式上开始接受一些浅显的教育,这与我国古代教育传统中的最佳开蒙时间是基本吻合的。但从其教育内容上看,学校教育未能合理地吸收古代蒙学经典中的精华,忽略了蒙学经典中合理因素对儿童启蒙的重要作用,不但错过了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最佳时机,而且是我国古代宝贵文化遗产的一种流失。另外,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学校缺乏专业化的蒙学教育队伍也是产生训蒙失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说来:首先,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盛行会使儿童受到不良观念的影响,从而形成攀比、拜金、自私等错误的品德意识;其次,给儿童带来更多乐趣的漫画、电视、电脑并未承担起灌输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义务,其中很多内容空洞,甚至宣扬错误的价值观念,不利于童蒙教育的开展;最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社会淡忘,快餐文化盛行,这既不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正常形态,也无法为童蒙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三、古代训蒙对当代启蒙教育的启示

对于我国古代的蒙学教育,我们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古代蒙学教育由于其历史局限性,在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意识的烙印,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包含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其中很多具有规律性的观点和方法至今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角度说,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古代童蒙教育中的合理因素充分运用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

(一)家庭应承担更多的训蒙义务

正如前文所述,家庭环境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养成具有始基性的作用。如此家庭应承担更多的训蒙义务,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家庭成员要进行正确的主观导向。子女在智慧开蒙之际,最先学习和效仿的便是身边亲近的长辈,因此,家庭成员应当注重自身良好修养的养成,在主观上给予子女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一方面,家庭成员要从生活细节上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应注重向子女灌输乐于助人、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等良好的品德观念,并保护子女免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袭。

其次,家庭成员应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如果说言行示范、思想灌输属于主观环境的范畴,那么家庭还应为子女思想观念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一方面,家长应帮助子女更少地接触空洞无物、对幼儿智力开发无益甚至会对其价值观产生误导的漫画、动画片和电脑游戏;另一方面,家长应多让子女接触对儿童良好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大有裨益的蒙学经典读物,如《三字经》、《少仪外传》、《家范》等,并帮助子女加深对这些经典的理解。

(二)学校应进行系统的经典教育

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学习之后,学校便成了开展童蒙教育的主阵地。但当前的幼儿园和小学在思想品德教育层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形式缺乏创新、教育内容不够完善、忽视了蒙学经典教材的重要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从改进教育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培养专门的蒙学教育队伍等多方面加以调整。笔者将相应措施的开展概括为“两个阶段论”,即短期和长期两阶段。

从短期层面上看,学校应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阶段,应初步引入一些简单的蒙学经典教材来配合现今的音乐、绘画和简单的识字教育。在小学教学阶段,则应更加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这一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不是使之成为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陪衬;另外,幼儿园和小学的蒙学经典教育还应两点成线,从广度和深度上提升小学生对古代蒙学经典教材的理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从长期层面上看,学校应当培养专门的蒙学教育队伍。就幼儿园来说,幼师是蒙学教育中的教育者,但当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幼师的综合素质并不过关,大部分幼师只是在音乐或美术方面有一技之长,幼师自身可能对不了解古代的蒙学经典教材。就小学来说,思想品德教育的任课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但相关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也决定了其人才队伍的建设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从长远上看,学校应加强对幼师和思想品德教师的队伍建设,使之更加专业化,并形成梯队班子的良好循环。

(三)社会应自觉承担更多的责任

除了家庭和学校之外,社会的大环境对儿童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对儿童的“塑造”,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来说。

从微观层面上看,社会个人或团体应当充分考虑到其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不能唯利是图。例如,漫画、动画片和电脑游戏的制作者和销售商,应当认识到其产品面向儿童的特点,在发挥其产品开发智力、娱乐生活等功能的同时,杜绝生产和发售具有不良信息或传达错误价值观念的产品。

从宏观层面上看,整个社会应当积极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与错误的价值观做斗争。价值观的多元化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来,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则让儿童从小就接触到内容各异、良莠不齐的文化信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鼓励人们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切实贯彻八荣八耻,从社会到学校到家庭,形成一个和谐、安全的网络,保护儿童免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的侵扰。

参考文献:

[1]陈学恂,金忠明.中国教育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4.

[2]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77.

[3]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方法及其现代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2011(4).

[4]徐龙玺.习与知长,心与化成――我国古代少年儿童养成路径浅谈[J].吉林教育,2006(11).

幼儿启蒙识字教程篇10

关键字:启蒙教育;阅读活动;推广与实践

1开展“新启蒙”阅读活动的意义

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习惯,许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少儿阅读启蒙活动,那么开展这项活动主要都有什么意义呢?

1.普及阅读观念,利于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

图书是帮助儿童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可以通过阅读吸取到前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情的遨游在图书的海洋之中,有利于儿童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养成。但是现在的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启蒙”阅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太小,无法真正的理解图书的意思,这么做不过是又增加孩子的负担,又浪费家长自己的时间。但同时又有许多家长将阅读作为儿童获取知识和认识汉字的工具,迫切的希望儿童通过阅读就能够掌握大部分的知识,将自己的欲望加注在儿童身上,使儿童在这种重压下进行阅读,从而丧失阅读的兴趣。而开展“新启蒙”阅读活动的目的就是宣传正确少儿阅读的观念,教会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儿童阅读,为儿童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儿童在阅读中得到收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健康成长。

2.提供正确引导少儿阅读的方法

少儿“新启蒙”阅读活动已经在学校和教师中逐渐得到认可,他们愿意在平时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中引入阅读,但由于受到方法和理论的限制,他们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和方式去引导幼儿进行阅读。一些调查研究表明,虽然现在的家长已经很重视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但是对于孩子的启蒙阅读活动却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选取图书以及不知道该如何利用正确的方法对少儿进行引导。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新启蒙”少儿阅读的活动就是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正确引导少儿阅读的方法,让少儿阅读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

3.培养少儿阅读的兴趣

少年阶段是孩子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幼儿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特别强,如果对其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让少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有赖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的正确引导。“新启蒙”少儿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校、教师和家长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也为少儿阅读兴趣的形成提供了帮助。“新启蒙”少儿阅读活动通过开展少儿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征文比赛等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提高活动组织者的素质

“新启蒙”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幼儿阅读习惯的正确养成,也有利于提高活动组织者的综合素质。每一次活动的成功开展,都是对活动组织者和负责者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的大提升。而且其τ诠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

2“新启蒙”阅读活动的推广与实践

从上文可以看出,开展“新启蒙”阅读活动的重要意义,那么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做到哪几方面,才能使其更长久有效的开展下去呢?

1.开展丰富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针对幼儿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公共图书观在开展“新启蒙”阅读活动时,应该注意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许多的图书馆,每次的活动都是由固定的馆员轮流担任,节目的流程单调乏味,对于第一次去的儿童还有些吸引力和新鲜感,但对于已经去过多次的幼儿,就会觉得单调和无趣了。所以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活动流程的设计时,应该注意节目流程的创新,力求每一次活动都有不同的创新点。例如,可以为每期的“新启蒙”活动设置不同的主题,让小朋友为绕主题进行阅读或演讲,这样不仅有效的引导了学生的阅读,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为幼儿创造阅读氛围

在很多的实际实例中,我们会发现在面对同样的“事物”时,一个人吃总没有一堆人吃的香。这就是“群体效应”。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新启蒙”少儿阅读活动时,也应该学会利用幼儿的这一群体,定期举办阅读活动,让周边的幼儿全部加入到阅读的阵营中,参与共同阅读。例如南京图书馆每年举办的“夏日阅读”和“冬季阅读”这两个活动,就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成为南京图书馆的代表活动之一。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新启蒙”阅读活动时,可以为每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并让幼儿进行自主报名,然后通过朗诵、阅读或写作等比赛,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幼儿,并为其颁发奖品和奖状。由于幼儿的竞争意识十分强,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大大的提高幼儿的阅读效果,有利于该活动的推广和实践。

3.活动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岗位责任

每一项活动的成功开展,都必须要有良好而有序的人员配备为基础。所以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新启蒙”少儿阅读这一活动时,应该将相关活动工作人员安排妥当,做到各司其职,责任到人。而且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安排时,应该根据每一工作人员的特点和优势,将任务分配给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工作人员的优势,将每一项活动都力求用最少的人来圆满完成。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加快了任务完成的速度,也促进了团队成员直接的沟通交流,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

4.利用外部资源,确保活动质量

每一项活动的成功开展,一定少不了外部资源的支持。所以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新启蒙”少儿阅读的活动时,应该借助其外部资源,来确保该项活动的顺利而又成功的开展。在政府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为活动提供物质或资金的支持,发展政府地位优势,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学校方面,可以与在图书馆周围的学校建立合作的关系,让学校定期组织学生来参与图书馆举办的相关活动,加强活动的延展性。同时还可以与媒体建立紧密的合作,让其对将要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增加活动的知名度和推广度。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与高校的教授进行合作,要求其定期到图书馆开展阅读教育讲座。总之,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此项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需求外部的支持,与多方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以保障该活动的成功开展。

5.扩大服务范围,关注弱势群体

要想提高幼儿阅读的整体水平,不仅要关注那些有机会和资源进入到图书馆阅读的孩子,还要渗透到想读书,却没有资源和机会的孩子。如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以及少年犯等。因为阅读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能让哪些弱势群体的孩子不仅在物质上匮乏,在知识上也匮乏。为了解决这一弊端,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新启蒙”少儿阅读活动的开展时,可以与农民子弟工学校或少管所进行合作,定期为他们提供阅读的书籍,建立流动读书站,定时定量的为其提供和回收图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通过开展这项读书活动,让更多的幼儿能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支持中进行阅读,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开展”新启蒙“少儿阅读活动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每一位少儿都能够在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正确引导下,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阅读。但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却不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唯一途径,为了让少儿正确的进行阅读,不仅需要图书馆的积极引导,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指导。保证幼儿每一天都能阅读一定的图书,将其培养成一个知识丰富的人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公共图书馆的“新启蒙”少儿阅读活动的推广和实践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使该项活动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开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廖爱华.刍议阅读氛围的内涵及创立[J].武陵学刊,1995(5):96.

[2]石静.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