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分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9:04

建筑工程技术分类篇1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

一、本项目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课程改革,充分挖掘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优势,突出企业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重新构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实践项目、授课方法、评价体系、课程体系等内容进行全新调整和组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突破企业参与教学的瓶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通过教师与企业人才的协作,使课程总体上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从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实践内容的独立与延续四个维度进行拓展,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广厦学院的品牌专业,是2009年教育厅批准的特色专业,其实训基地是2007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本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形成鲜明的特色,按照建设品牌专业对各主要专业课程的要求,使本课程教学水准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突破企业参与教学的瓶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

三、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1.通过企业专家座谈、毕业生访谈等对施工类课程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调查,并分析整理。

2.与企业专家等探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技能项目,分段式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时间安排,并协商实践教学指导的具体安排。

3.结合校内实训场地、设备、实训教师安排等进行分段式教学实施。

4.对分段式教学的模式、实践项目、时间安排、授课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

5.根据总结完善分段式教学的相关内容。

6.把分段式教学模式向校内外相关专业进行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类课程分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通过聘请建筑企业领导和技术人才,结合校内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条件,充分分析解剖施工类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施工类分段式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授课程序,结合企业人才的实际工作过程,与企业人才对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训项目、授课时间分配、课程评价体系等内容。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安排:

(一)地基与基础工程施课程分段教学设置:

(二)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施工分段教学设置:

五、深化驾证式考核,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建筑工程技术分类篇2

关键词: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abstract:trainingpracticebaseconstructionandpracticeofteachingresearch,knowledgechart,buildingmaterials,mechanics,measurement)corpusisakeyprojectofteachingreformofhousingandurban-ruraldevelopment\"architecturalengineeringtechnologyprofessionaltrainingbaseconstructionplanandpracticeofteachingresearch\"thetotalunderthetopicofcorpus.SinceJanuary2011thetotaltaskstartlater,inJune2011tomay2012toformthecoursetrainingpracticebaseconstructionandpracticeofteachingandresearch,knowledgechart,buildingmaterials,mechanics,measurement)corpusstudy,formsthroughsummarizedinthispaper.

Keywords:trainingcourse;practicebase;thepractic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1.专业基本情况

据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已达540所(包括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22万余人。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是在市场需求下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22个省5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个学校的建设情况差异很大,校内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的比较好的主要是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而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开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30%的左右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的需要,不能完成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个别院校根本不具备实训基地,也不开设实训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2.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对国家高职示范校及骨干校的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其结果基本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如下。

普通教育内容:

思想与道德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等。

专业教育内容:

(1)专业基础理论:数学、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专业实践训练:工种实训、建筑材料检测、测量实训;施工图会审、招投标与合同、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资料管理。

拓展教育内容:

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就业专门化需求而设置,主要涉及部分土建工种操作实训、建筑结构设计实训、建筑节能施工和特殊构造实训等内容。

在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专业实践训练内容开设的较少,而拓展教育内容基本不开设。

3.课程训练(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实训基地现状

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子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及测量四门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材、力学这两门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而测量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稍显薄弱,识图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课程的特点各个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差异较大。

二、调研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数最多,分布地域广,主要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活动。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建设任务量仍然逐年递增,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将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业仍有400万技术人员的缺口,尤其是基层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鉴于以上形势,各高职院校争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各学校课程实训及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全国高职建筑类院校和非建筑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尤其是近5年内新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间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差异很大。分析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和场地短缺

高职建筑类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上都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开设时间长,有历史积累也比较受重视,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大。而非建筑类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从资金上和场地上都得不到满足,因此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2)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仓促上马的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不尽合理,一方面是原有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老师和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采用临时外聘的方法解决教师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缺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存在偏差。

(3)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

由于一部分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和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欠账较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较少,这也是制约这些院校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思考建议

面对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某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师资结构、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投入等),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整体水平,也会制约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分类篇3

关键词:桩基础技术;施工过程;建筑工程;应用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桩基础工程作为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其质量的优劣对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会带来最为直接的影响。

一、桩基础的技术特点

桩基础技术是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基础型技术,主要形式则是将基桩与桩顶的承合联接在一起[1]。根据壮桩端支撑的高度不同可分为高承台桩基与低承台桩基。其中,高承台桩基依据施工方法进行划分,可分为灌注桩与预制桩。桩基础技术所使用的施工方法通常为静压、水冲沉入、振动以及锤击。由于桩基础有效地将建筑物的竖直荷载转移至地底与四周的地面中,所以在遇到暴雨或者地震等地质灾害时,桩基础则发挥了巨大的牵制作用,增强了建筑物的抵抗能力,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物坍塌的概率。正因为桩基础有着强大的稳定性,使其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桩基础工程相较于一般工程而言,其成本较高且工程量巨大,对施工环境与地基基础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仔细的勘察,时刻关注地基的变形与承载力的变化,保证桩基础工程的完工可以达到预期的承载力与防震能力。

二、桩基础技术实际应用中的要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桩基础的选择上要做到科学合理,需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来确定,因此,桩基础的类型选择需坚持以下几条准则:

(一)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施工土壤的成分、桩端持力层的深度和地下水的水位等条件,这些条件都对桩基础的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选取符合自身条件的桩基础种类,应该由桩基础的结构和技术性砣范ā

(二)控制基础荷载量

对桩基础单桩承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基础荷载量,所以在桩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建筑工程的上层与基础荷载量进行仔细的核算,从而推到得出最符合建筑环境的桩基础类型。

(三)控制工程进度

建筑工程的进程完成度也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会对桩基础工程的类型选择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不管是施工前期还是施工过程中,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工程进度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施工工期的长度去选择不同类型的桩基础技术,工期较短的则采用施工速率快的静压力桩方法;工期较长的则采用人工挖孔桩方法。

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注桩施工技术可分为三大种类: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人工挖孔桩[2]。

1.沉管灌注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强大的冲击力将桩基础打进地基土体当中,优点非常明显,不仅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操作简单和工艺简便,还极大的缩减了施工成本。然而该技术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在利用冲击力对桩基础进行打击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桩基础自身材料的损害,所以在沉管灌注桩技术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桩锤的力度,这一点必须要提高重视。

2.钻孔灌注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设备对桩基础进行钻孔作业,然后向灌注桩的桩孔中浇筑混凝土,使灌注桩、混凝土与土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混合成新型的土体材料,从而实现了对建筑工程土体性质的改造。作为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灌注桩施工技术类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控制好各个桩孔之间的的间距,确保邻近的桩孔施工不能造成相互干扰,还要对桩孔在成形过程中的深度、垂直度等相关系数进行把控,最终确保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良好性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3.人工挖孔桩技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该技术主要是直接利用人工劳动力去进行桩孔的挖掘作业,再对灌注桩进行浇筑与保养[3]。人工挖孔桩技术虽说可以节省前期投入的设备费用,但是由于人工挖孔而导致桩孔的精度不能维持标准,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该技术在建筑行业已经到了面临淘汰的状态。

(二)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桩孔技术施工之前,依据建筑工程对桩基础的实际需求对桩体进行预先制定工作,然后将已经预制好的桩基础利用打桩设备将其直接打进地层之中,从而完成对桩基础的施工。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两种类型:混凝土预制桩和钢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桩凭借其牢固性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等优点成为目前预制桩施工技术的首要选择。在对预制桩进行打入的工序中,需要运用到静力沉桩、振动沉桩和射水沉桩等技术,因此施工企业应熟练掌握并运用这类打入桩技术。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桩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效率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因此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与相关单位都应提高对桩基础技术的重视程度,对桩基础技术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积极推动桩基础技术在实际建筑工程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金丽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6(01):113+116.

建筑工程技术分类篇4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桩基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对于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而言,在多数的工程项目中,桩基施工技术都是主要的施工技术之一,对整体建筑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结构都采用了桩顶和桩体承台相组合的桩基结构,这种机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根据建筑物的整体载荷要求对桩基进行调整。通过应用桩基施工技术,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稳定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即使遇到地基沉降的情况,也可以从容应对,由此可见,桩基施工技术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整体发展。从桩基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有利的促进和提高。因此,开展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桩基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桩基施工技术分类

从目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桩基施工技术来看,桩基施工技术的要点在于桩基的结构形式。目前桩基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称之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桩基类型,另一种是称之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基类型。这两种类型的桩基结构主要区别在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基,主要是在混凝土预制厂内按照设计尺寸进行预制,桩基的外形、规格以及强度都是按照设计参数执行的,强度和质量有足够的保障。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预制桩都是被机械打入地基之中的,在强度和耐久度上面具有突出的优点。从目前的混凝土预制桩的应用来看,主要有实心桩和管桩两种类型。

而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些时候受到施工地点和施工条件的制约,无法使用预制桩桩基,这时候要达到桩基的强度和耐久度,就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基形式。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指在施工现场,先利用钻头将桩孔钻好,然后向桩孔内插入钢筋作为骨架,最后向桩孔中灌入混凝土。这种桩基施工技术的好处在于,可以适应特殊地形的桩基地点,并且能够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及时调整桩基的数量和深度,实现桩基的强度和耐久度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目前的混凝土灌注桩根据桩孔的形式主要分为套管成孔混凝土灌注桩、人工挖孔护壁混凝土灌注桩、干作业成孔混凝土灌注桩。目前这两种桩基施工技术在工业与明勇建筑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分析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的分析,主要从混凝土灌注桩的三种类型入手:

1、套管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目前在国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套管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的最为广泛,这主要是因为套管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解决了桩基强度问题,通过向地基内打入桩靴钢管,并向钢管内注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充分沉降和凝固后,拔出桩靴钢管,有效提高了桩基的强度和耐久度,使桩基的质量和承载能力得以保障。所以,套管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十分重要。

2、人工挖孔护壁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有些施工地点,由于地形原因无法进行地基打孔,为了实施桩基施工,就要采取人工挖孔护壁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人工开挖的形式开挖桩基孔,并通过加强护壁的方式保证装机孔的强度,待装机孔开挖完成之后,向孔内注入混过凝土。人工挖孔护壁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的优点是实现了桩基混凝土与周围地基土壤的结合,使桩基的强度和耐久度更有保障。

3、干作业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干作业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施工地点,这种施工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施工地点为干土层,无论是桩基孔的开钻还是钢筋骨架的插入,以及最后混凝土的灌注都是在干土层完成的。由于这种施工技术不需要使用泥浆护壁,因而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中属于优先选用的。但是考虑到这种技术对施工地点的要求过于严格,在实际施工中很难大面积推广。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分析

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三个过程,首先是混凝土预制桩的生产制造过程,其次是施工现场使用的过程,最后是混凝土预制桩现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生产制造过程

由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特点,该种桩基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考虑到桩基的重要性,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强度以及规格对桩基的整体强度和耐久度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钢筋混过凝土预制桩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保证钢筋混凝土在承受打击的时候,具有足够的强度。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现场使用过程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施工现场使用,需要从预制厂内经过吊装、转运等工序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而在施工现场吊装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时候,需要根据其长度制定吊装方案,并对其质量进行初步检验,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进入施工现场后,要注意堆放方法,保证堆放安全,便于在使用的时候能够随时吊起。

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现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现场施工中使用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打桩或者是压桩的方式让预制桩进入预定位置。在打桩及压桩的过程中,要保证打压的力度,避免力度过大造成预制桩断裂等情况发生。如果出现预制桩偏移的情况,一定要想办法对位置进行校正,否则极易造成预制桩的损坏,影响桩基整体质量。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桩基施工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桩基施工技术中的技术分类,以及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我们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能够更好的提高桩基施工质量,保证为用户提供满意工程。

参考文献:

[1]陈国庆,刘明涛.浅谈建筑工程中桩基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建筑工程技术分类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发展

建筑业的施工工程进行的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其规模较多,准备工作和施工环节众多,而且目前建筑行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加。工程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选择施工技术和控制施工质量的时候,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来进行。

1桩基技术

1.1桩基础分类

从东北的土建施工工程中可以看出,如果桩基的分类方式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种类型的桩基结构:

第一,按照桩基所用的材料不同可以分成木桩、钢筋混凝土桩以及组合材料等状体。对于混凝土桩来说,可以是预应力混凝土也可以是普通的混凝土。在这些种桩基材料中,比较常见的就是钢筋混凝土桩,主要是由于这种状结构的强度和可塑性相对较强。而且造价相对较低,经济性比较突出。在多数的土建工程中,这种结构的桩基受到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高度青睐。

第二,状体按照结构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圆形状、角形状以及螺旋状等等。在不同类型的工程建设中需要应用不同的桩体,主要是由于每一种形状的桩基产生的作用不同,在促进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如果按照施工方式来分类,桩基可以分成非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两种类型。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桩体,在具体的施工工程中都需要按照施工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环境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因素来选择适当的桩基结构。同时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其中。

2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1基础施工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基础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情况下,施工方式主要是以由浅入深的开挖形式为主。保证土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是促进地基开挖工作的重点。基础施工工程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施工人员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重视。

2.2承台施工

在承台施工工程进行之前,需要根据建筑的特点以及其自身的高度来进行测量。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间隔水平分割,在这种方式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两层楼的施工为主要核心,同时严格地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厚度和内部的温度也需要进行严格地控制,在提升承台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的成本,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浪费为主要的原则。

2.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顺序

对于混凝土工程来说,施工工程需要按照科学的顺序来进行,其中混凝土的浇筑工程往往看中第一次浇筑,因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保障接下来的施工达到相应的标准。如果是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程,就需要实现将施工泵放置到施工场地中,这样可以促进运输的高效性。

2.4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众所周知,混凝土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材料的配置工作,要按照工程施工的特点来将砂石和水泥进行合理地配置。保证原材料找的质量是抱枕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另外,搅拌机和其他机械设备的使用工作也需要进行缜密地计算。同时还需要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管理工作,对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严格地检验,其中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取材,运输以及施工环节等等。保证混凝土施工工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5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在东北的土建工程中,采用钢纤维混凝土结构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由于这种混凝土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钢纤维的状态分布均匀,检查人员要做好抽样调查工作,对钢纤维的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可以采用干拌和湿拌两种方式,对于搅拌方式和搅拌时间进行严格地控制。

3钢结构的安装技术

除了原钢板箱形柱的焊接技术、钢结构安装技术的继续发展、提高以外,在钢结构的预应力技术方面发展快速。在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兴建了大量的大跨度的公共建筑,东北也不例外。预应力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了空间钢结构当中,创建出很多种类的空间钢结构的新体系,例如预应力网架和索网、斜拉体系等,使受拉杆件的强度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结构轻盈,拥有很强的时代感。在空间钢结构预应力的施工过程中也开创了多种新颖的施加预应力方法,包括张拉整体下压整体顶升等多种方法,工艺简单、经济可靠。钢结构安装技术的安全性原则应用到我国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是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是施工过程建筑职工安全和健康的保障。

4防水材料的更新发展

使用防水材料以获得防水的效果,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采取沥青防水,现在经过科研专家的不断努力,已经创造出高分子卷材、新型的防水涂料等具有高效弹性的防水作业。防水施工正逐渐的向冷作业的方向迈进,综合机械化的水平也获得了不断的提高。

通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水泥基渗透非结晶防水材料的渗透性强,防水性能更为持久,具备其他材料无法相比的自我修复的功能,整体的防水性强,可以抵御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能够对钢筋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无毒环保,没有危害气体产生,施工简易,对复杂混凝土基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复杂的环境下特别是水位经常出现波动、变化,和经常遭受机械震动的环境中,例如溢洪道、地下室等结构,此材料的优越性能可以得到更为突出的体现,成功解决了大多防水材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5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东北建筑装饰行业的兴起是由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并保持了20年的快速持续发展,建筑装饰行业的施工技术、部品制造的技术也获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幕墙专业已接近国际水平,一些工种已经获得了根本的改变,建筑装饰行业经常使用的各类电动工具已经在整个行业中获得了普及。一些企业已经走上了装饰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的道路,这种使用全新生产方式的试点工程已经体现出工期短、质量高、污染低等特点,是如今通常的施工方式无法相比的。

结束语

东北的建筑技术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建筑技术登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结构分析的进步,各建筑行业不断的总结经验,努力开创技术新领域,积极学习国内外新的建筑技术以及管理手段,为促进东北建筑技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鑫.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J].技术与市场,2012(2).

[2]高晓春.浅析如何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J].科技资讯,2012(2).

[3]王琳琳.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民营科技,2012(1).

建筑工程技术分类篇6

【关键词】建筑师;开发商;设计单位;职业人

引言

传统意义上,建筑师是为甲方(通常为开发商、政府、社会团体等业主)提供建筑设计和咨询服务的一种职业,所以建筑师都是乙方。我国在九八年地产开发热潮来临前,许多地产公司尤其是小型开发商,在确定基本产品定位和初步方案后,通常直接组织建筑师(设计方)与施工方进行技术对接。随着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开发商不仅需要关注盈利,也对产品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产品的全过程的房型、技术、材料等产品性能进行全过程监控与谋划。甲方建筑师在前期项目策划和管理上有独特的一面,在项目运行的协调上弥补了目前我国的乙方建筑师或设计单位院所不能提供的服务。可以说,甲方建筑师是目前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服务不够完善的特殊状况下的产物。

作为职业人,原本只供职于设计单位的建筑师,有越来越多建筑师从设计单位加入到地产开发的行列中来,扮演了地产品质控制与提升的重要角色。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地产产品的精细化与差异化需要更专业的人员对品质进行全方位管控;另外因为我国开发规模过大和周期的缩短,使更多设计单位建筑师沦为绘图工具,开发商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实现对建筑质量把控。虽然同为建筑师,但两类企业对建筑师在工作任务、方法以及要求上还是有诸多不同之处:

1目标任务不同

1.1两种建筑师存在明显的职责差异。

作为乙方的职业建筑师,一般说来主要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服务:概念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协助解决施工技术问题。主要任务是从规划设计角度解决设计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以保证开发项目在符合国家法规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实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事业单位的设计单位代表政府执行建设领域法规、规范的义务,而转企改制以来,随即国家实行了注册建筑师制度,以保证设计单位对法规规范的执行,形成了设计人员向项目负责人(注册建筑师)负责,注册建筑师向国家法规负责的体制,保证了设计文件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所以设计单位的建筑师的职责是完成一个符合各方要求的建筑作品。

有的国外开发商以及国内大型开发企业也会有自己的建筑设计部(in-houseDesignDepartment),设计部完全承担开发商的设计任务,不再委托给外界的建筑师事务所,这样的模式叫Design-build。它的优点是设计的周期短,便于协调,设计开发的某些阶段可以交叉进行;缺点是建筑设计变成了大批量生产,失去了建筑创作的灵感与亮点,也容易因为违规建设带来的法律风险。

相对于以上直接从事设计的建筑师,纯属于开发商的建筑师的职责则关注于从项目定位、设计、施工、选材、交付等全过程控制的商品(产品)。这就决定了甲方的建筑师站在开发商的角度,从设计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而其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需要接受市场检验以及产品符合客户的直接利益。甲方建筑师在工作中去平衡设计规范、成本、施工、材料、效果、进度等矛盾以及处理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为产品品质负责,为企业赢得利润。国内设计单位的建筑师一直以来以甲方建筑师(开发商)为中心,设计者缺乏话语权,建筑师的行业道德标准会受到挑战而难以在设计上保持独立性。因而导致了很多违规产品的出现,缩短了商品房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1.2二者的工作任务不同

作为开发商的建筑师,虽然有职位的不同,但是其发挥的对项目的全方位管理职能是相似的。概括起来,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任务:①研究项目市场定位;②对乙方建筑师设计成果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③根据产品定位编制各阶段的设计任务书;④把控各设计阶段进度和质量⑤组织设计单位建筑师进行施工配合(施工交底、材料封样、设计变更等)。以上工作都是围绕着项目以及产品的质量进度展开,任务归结起来是对乙方建筑师设计项目进行全过程管控,完成前期定位、项目报批、施工配合、工程验收等各开发环节设计协调配合工作。

设计单位的建筑师,需要理解开发商设计任务书和产品定位,分阶段对项目进行缜密构思设计,在遵守国家法规规范的前提下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最终将开发商的意图落实到图纸上,在设计过程中协助甲方完成各阶段的报批程序。目前中国乙方建筑师80%的工作着重在图纸阶段,重点工作是按照进度分阶段提供设计成果。

2工作模式不同

2.1建筑师在两类企业的组织构架的角色不同

图1金字塔型构架

图2矩阵型构架

上图为两种开发组织构架模型,金字塔型(图1)管理则将所有甲方建筑师归结为一个部门(通常称为研发设计中心),共同负责所有项目与设计有关的全部事务,而矩阵型(图2)也称为项目制,类似一个项目公司,与项目相关的负责人共同组建一个项目部,便于对项目开发全过程进行高效监控。相对来讲,第一种模式类似于设计单位的项目制,属高效的运作模式。

计划经济时期,有的设计院的采用专业分所(类似于金字塔型),但是较为高效的组织模式是采用综合所,即配有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各专业,有的还设置有总图和工艺专业,每个专业分别设置主任工程师作为本专业技术负责人,建筑的主任工程师一般兼任本所的总工,负责本部门技术指导以及技术建设。建筑师在设计单位主要负责具体的建筑设计,有时也分方案和施工图建筑师。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通常具有注册建筑师资格,主要负责与甲方沟通、撰写统一技术措施,协调进度,并组织讨论解决重要技术问题。开发商的建筑师,则更偏重进度控制以及与公司各部门以及设计单位协调沟通,并且对牵涉产品品质的问题进行审查。在甲方,建筑师尤其是项目负责人则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组织并评审重大技术方案、保质保量提供各阶段报批图纸,通过图纸变更解决施工难点,给销售提供翔实技术资料。

2.2两类建筑师日常工作方法不同

设计单位的建筑师通常围绕项目设计周期和技术来展开,所以建筑设计师的任务是组织设计小组按照甲方意图将所有的问题解决在图纸中,工作方法是按照国家规范解决技术问题,使甲方设想切实可行地落实到蓝图上,其他相关专业都围绕建筑师所确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工作。平时除了查阅资料和绘图以外,主要通过与甲方开技术和进度协调会、内部技术讨论会、图纸审核会签等方法保证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为了保证项目开发进度,项目交图阶段通常加班频繁,劳动强度较大。

甲方建筑师因为面临的各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所以工作主要内容是协调、沟通和控制三个方面,在会议方面除了项目例会外,尚有技术方案汇报会、图纸会审、图纸交底等会议沟通,而且书面函件与设计单位、公司各部门、材料商、施工单位沟通多,贯穿于各个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配合阶段。这些所有沟通形成的文字材料都作为推进项目的依据,直接决定最终建成的项目品质。

3知识层面不同

3.1所需的知识体系的差异。

无论是设计单位的建筑师还是开发商方面的,大都从学校科班毕业的,但是由于角色的不同,两类建筑师在项目中积累了不同的知识体系。对新加入任何一类企业的毕业的建筑学毕业生来讲,面临着知识结构的重塑。相对于开发企业的建筑师,设计单位建筑师更强调理论知识的扎实和系统化。大学所学的绘图表达、设计原理、建筑设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许多基础知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都能得到具体的应用。在设计实践中,建筑师尚应了解不同类产品的差异,熟练理解和使用规范。尤其是施工图阶段的建筑师,对建筑构造、防火、节能、结构等具体技术问题都必须了如指掌,还应该结合设计了解新材料、新施工工艺。方案建筑师则需要不断在新理念方面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参观、讲座、阅读等更新头脑。注册建筑师制度实行以后,由执业资格中心举办的建筑讲座也是更新建筑师的知识结构的必要途径。

开发企业的建筑师则更偏重于对不同产品的理解。体现对不同类型建筑的性能、产品要点、以及方案优劣的判断以及提出改进意见。相比设计单位的建筑师,开发企业更强调建筑师实际案例以及协调沟通能力,所以需要更需要从实际案例中获取经验。尤其是对新技术应采取审慎而周密的判定,从客户需要出发,通过专业知识为客户创造价值。开发商建筑师还表现灵活理解法规规范,适当为公司赢得经济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材料选用方面,建筑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对各种材料的选用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此外,地产商的建筑师应该具有进度管理、沟通协调、建设法规定方面的项目管理技能,保证项目按时保质推进。

3.2对技术层面的纬度不同

同为技术岗位,开发企业建筑师对技术要求有弹性的。对技术有深刻理解的建筑师不仅可以和设计单位一起提出并解决重大的技术问题,而且可以审查出图纸中的疏漏之处,还可以从技术层面为企业节约成本。一般来讲,这类人员既有在大型设计单位十年以上的设计或者项目负责人的经历,有对地产经营有一定了解,是技术和管理型的复合型的稀缺人才。而有的开发商设置有设计管理岗位,这类建筑师一般对进度、专业协调等方面进行管控,只需要对建筑设计的流程以及常规技术知晓即可,其余技术工作由设计单位建筑师承担。地产建筑师的成长轨迹一般是这样的:建筑师―设计主管―设计经理(部门经理)―项目总(总工)―公司领导。

设计单位属于半科研性质的企业,需要对常规技术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新材料工艺有一定了解,并且灵活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进行图纸表达,简单地说就是在技术上既能做到精深,而且有一定的广度,对相关专业有一定了解,懂得在协调图纸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配合。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或者领导大都是从技术岗位成长起来的,所以设计单位建筑师的成长轨迹是建筑师―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部门总工(资深建筑师)―单位总工(部门长)―公司领导。一般设计企业的领导或总工都是业内有声望的著名建筑师。

4结语

在中国特色的建设体制下,以上两类建筑师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角色有明显的差异,一类偏管理,一类偏技术;一类侧重技术设计,一类侧重项目实施。这种分工由于企业性质、社会责任以及我国的开发模式所决定的。但两类建筑师的职责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在项目推进中需要互相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以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设计费标准与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第5期

[2]夏联喜主编房地产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吴增胜编著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建筑工程技术分类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期;建筑垃圾;处置技术

abstract:thisarticlefromtheconstructionwasteclassification,discusseshighwayconstructionwastedisposalconnotation,formsthekeytechnologythroughthebuildinggarbageprocessingoftheconstructionwastedisposalmanagementtechnology,siteclassificationcollectiontechnology,recycletechnology,endlandfillmanagementtechnologythesefouraspectsinthehighwayconstructionperiod,hopingtoinspireanddrawlessonsfromthisthoughtforthewastedisposaltechnology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inthefutureperiodexpresswayconstruction.

Keywords:highway;constructionstage;constructiongarbage;disposal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建筑垃圾是指构建物(所有类型的建筑物和市政基础设施)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高速公路施工建筑垃圾属于广义的建筑垃圾的一个分支,广义的建筑垃圾内涵如图1:

图1广义的建筑垃圾内涵图

2、高速公路施工建筑垃圾的分类

为了便于高速公路施工建筑垃圾的处置,应对高速公路建筑垃圾进行分类:

a.按照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价值分类

根据建筑垃圾的可再生性和可利用价值,将建筑垃圾分为可直接利用建筑垃圾、可作为材料再生建筑垃圾或可以用于热回收的建筑垃圾以及没有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

b.根据建筑垃圾的物理性质分类

从方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方面考虑,将建筑垃圾按其物理性质分类,其具体分类标准为:先将建筑垃圾分为金属类和非金属类,同时按能否燃烧分为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剔除金属类和可燃物后的建筑垃圾再按强度分类:标号大于C10的混凝土或石块等建筑垃圾为Ⅰ类建筑垃圾;标号小于C10的废砖块等建筑垃圾命名为Ⅱ类建筑垃圾。此外,也可进一步将Ⅰ类建筑垃圾细分为Ⅰa类(〉C20)和ⅠB类(C10~C20),将Ⅱ类细分Ⅱa类(C5~C10)和ⅡB类(〈C5)。

c.根据建筑垃圾的化学性质分类

可将建筑垃圾按其化学性质分为惰性组分和非惰性组分。

3、高速公路建筑垃圾处置的内涵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延伸生产者责任理论方面来看,建筑垃圾处置的内涵有主要是指建筑垃圾的处置采用资源化的处置方式,即从建筑垃圾中回收有用物质和能源,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方式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回收,即从建筑垃圾中回收二次物质。二是物质转换,即利用建筑垃圾制取新形态物质。三是能量转换,即从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回收能量,生产热能或电能。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使建筑垃圾从传统简单的末端填埋处置向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形成再生原料方向转变。本文就重点研究高速公路建设阶段的建筑垃圾处置技术。

4、高速公路建设阶段垃圾处置技术研究

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垃圾的原始状态就是各种建筑材料,由于各类原因造成的建材浪费、损耗便形成大量的建筑施工垃圾,这些原因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材的现场系列管理方法不当如表1所示。

表1高速公路因建材管理不当造成的建材原因分析表

原因类型具体原因

材料采购订购错误(错订、多订等),发货、运货错误

材料运输与储存运输损坏(工地内外),储存方法不当造成材料损坏

建筑材料剩余用过程产生材料加工剩余物,由于要求不明确造成的材料过剩

另一方面是现场施工的协调与沟通不足,施工技术水平低下。目前,我国现场施工管理比较粗放,责任边界不明,各专业承包商之间缺乏必要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频繁返工现象颇为多见。在此情况下,建材浪费、损耗现象在所难免。

4.1高速公路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技术

基于上述分析,根据工业生产管理理论,如清洁生产管理理论、5S管理理论等,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来实现建筑施工垃圾的减量化。

4.1.1加强施工组织,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化

为了促进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内部对建筑垃圾实施有效管理,建议在施工企业内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建筑施工垃圾管理目标责任体系,其结构如图3所示:

图3建筑垃圾管理的目标责任体系结构图

体现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从有序的施工进度安排、科学而合理的施工方案、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及其处置设备等方面加以考虑。有序的施工进度安排可以确保施工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合理利用建筑资源,减少建材损耗与浪费;施工方案的制定可以和建筑垃圾处置计划一同考虑,即在施工方案中认真分析可能产生的建筑垃圾情况,并因地制宜地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建筑垃圾再利用处理方案或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设计方案,尽量减少建筑垃圾外运量,如选择填挖平衡的施工设计方案等;另外,根据建筑施工垃圾现场再循环利用的方法和施工单位的企业实力。

4.1.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保证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

图纸会审时,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应该就图纸中易导致建筑施工垃圾增加的部位或做法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自己的可行意见或方案,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机率。各专业分包、承包商也要在图纸会审时作好沟通与交流工作,使前后的专业施工衔接流畅,预留孔位、预埋件等安放合理,避免发生返工重做的情况。施工图纸设计单位参与施工图技术交底时必须使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和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尽可能杜绝因交底不明造成工程质量不符要求所导致的返工或补救。

建筑工程技术分类篇8

一、建筑节能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科学、技术与工程三元论认为,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三类既紧密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活动,科学活动以探索发现为核心,技术活动以发明革新为核心,而工程活动以集成建构为核心[1]。对建筑节能也应从科学、技术与工程三个角度分析认识其系统性。建筑节能科学是关于建筑节能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建筑节能技术作为建筑节能工程的要素,是建筑节能工程中的一个子项或个别部分,不同的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节能工程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存在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建筑节能技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有序、有效的合理集成,以不可分割的集成形态构成建筑节能工程整体。建筑节能工程就是由建筑节能专业技术为主体和与之配套的通用、相关技术,按一定的规则、规律所组成的、为了实现建筑节能工程目标的组织、集成活动。从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建立建筑节能的整体概念和具体内涵,进一步构建建筑节能的知识体系,为建筑节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奠定认识基础。建筑节能科学是建筑节能工程活动的理论基础,建筑节能工程必须遵循建筑节能科学理论的指导,符合建筑节能科学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规律。建筑节能工程与建筑节能技术之间具有集成与层次的关系,但建筑节能工程不仅集成“建筑节能技术”要素,还集成许多非技术要素,是建筑节能技术与当前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及环境等因素综合集成的产物。从知识的角度,建筑节能工程可以看成是以一种或几种核心建筑节能技术加上相关配套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所构成的集成性知识系统。

二、建筑节能专业教育的学科定位

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工学学科门类中土建类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多个二级学科,多数二级学科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等不同寿命周期阶段都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涉及到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筑设备及建筑环境营造等。从建筑工程学的角度看,建筑节能必然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结构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等应用领域密切相连,但其学科理论基础又存在显著差异。如,土木工程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是力学,而建筑节能学科理论是众多学科的综合。建筑节能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关联体现在人工环境中的建筑环境部分,关联点在空间关系上,而在空间状态变化规律、空间状态运行调控原理等方面都超出了城市规划学科的范围。此外,土木工程和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工程实践主要在建设阶段,学科理论主要关注建设。建筑节能学科的工程实践是建设与使用两阶段并重,学科理论强调建设与使用相结合,且更加重视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问题。可见,虽然建筑节能学科的土建类学科特征是显著的,人才服务领域以建设行业为主,同时遍布其它行业,但在土建类学科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可以包容建筑节能的内容。建筑节能超出了土建类学科范围,与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环境科学类和地理科学类等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如何科学地对建筑节能学科进行定位,是影响该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系统的发展观进行指导。

三、建筑节能专门人才应树立的系统观念

整体论、以人为本和可持续是当展理论的共同核心,这3个观念之间具有内在联系[2]。建筑节能系统作为一种工程系统,有很强的环境依存性,其发展必须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和以人为本。建筑节能工程系统与自然、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基于工程系统本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性,体现的是工程主体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其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关联度和相互依存度日益增强。培养建筑节能的系统观念,从专门人才培养途径上看,要充分运用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人工智能和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把建筑节能复杂巨系统中众多变量按定性—定量—更高层次定性的螺旋式上升思路,将自然气候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解决建筑节能工程中具体问题。建筑节能系统观要求建筑节能工程活动应建立在符合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与准则,保持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建筑整体效能。

四、建筑节能工程专门人才的系统意识培养

(一)系统观念是建筑节能专门人才工程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建筑节能的系统意识,不仅研究建筑节能本身,还要研究建筑节能的子系统以及建筑所处的外部环境。“建筑环境不仅涉及自然因素,而且还涉及人的因素,它可以看成是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环境系统。社会、经济和自然子系统又有若干子系统构成。”[3]“建筑作为一个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其内部诸元素之间的联系要强于元素与环境的联系,在这种意义上讲建筑与环境是有边界的,但这种边界的划分又是相对的。”[4]这表明建筑节能与环境的边界是开放的、动态的,建筑节能系统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是建筑节能技术经济、社会文化、法律行政等子系统综合集成的复杂系统。建筑节能工程既有与建筑节能科学、建筑节能技术的关联性,又有与建筑节能产业、经济与社会的关联性。从现代“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知识链的角度认识和分析建筑节能科学-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工程-建筑节能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同环节和层次之间存在着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关系,形成的是多层次的复杂知识网络,需要采用综合的、集成、创新、开放的方法和手段来构建建筑节能科学体系。建筑节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建筑节能产业发展服务的。建筑节能产业是建筑产业中围绕“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能效”这一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一个子产业。建筑节能产业是推进建筑节能的物质基础,其发展和壮大都要以产业发展理论为指导,都要建立在科技进步基础上,也都要依靠规模经济和社会化协作来实现。

(二)整体性是建筑节能的系统观念的要求

建筑节能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相对明确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对明晰的边界,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联,通过物质、能量或信息相通,空间与时间上通过特定集成方式协调、综合成一个良好功能的系统。建筑节能系统观念就是从整体出发,在构建建筑节能知识体系时,体现建筑节能知识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不同层次上的完备性,培养建筑节能从业者能力在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协调性。建筑节能系统观念强调研究建筑节能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应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整体性要求决定了建筑节能是系统节能。曹琦认为,建筑“系统节能”理论的组成是“一个信念、三个基本观点”。一个信念即理念决定世界。三个基本观点:

(1)建筑应该是一个健康的有机系统。

(2)节能建筑的建造过程是一个新生命诞生式的创新过程。

(3)建筑本质上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5]。

这表明,建筑系统节能就是将建筑系统的整体节能和能源系统性能优化,实现用最少的能源输入获得优良的建筑服务品质。这是对建筑节能工程的整体性认识,也是建筑节能从业者的重要认识论基础。

(三)建立建筑节能的系统模式认识框架

建筑节能的系统分类,是科学认识系统结构及各子系统相互关系的基础。研究问题不同,建筑节能系统的划分结果就不一样。从系统属性角度划分,横向可以把建筑节能系统分为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经济系统和法律行政系统四个大的子系统,每个子级系统下面还可以划分二级层次子系统(图1)。

建筑工程技术分类篇9

【关键词】住宅类建筑;雨季施工;问题;技术措施

一、住宅类建筑在雨季施工的原则与特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工程量大、工期短等特点,这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在雨季进行显像的出现。受到我国气候特点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雨季相对较为集中,空气湿度与温度增加明显,因此需指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雨季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雨季施工原则

雨季施工的建筑工程普遍存在任务繁重的现象,影响因素较多,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做好管理控制工作,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进度与质量。在施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区别常规建筑工程施工,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指标、施工目标、施工任务等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从施工人员思想、组织、施工技术与设施等多方面入手,以保证建筑工程雨季施工的顺利进行,制定合理、科学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案,主要针对控水、排水、防水[2]进行。在雨量小时进行施工建设,雨量中等时暂停施工,雨量大时停止施工等,需要施工单位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雨季施工特点

雨季建筑工程施工与正常环境的建筑施工存在很大区别,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项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在雨季到来之前,与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相结合,制定完善的准备工作。雨季施工具备突发性、季节性[3]的特点,这就需要制定有效、合理、科学的施工措施,以我国南方地区尤为突出,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降雨较多且多集中在夏季,造成较大危害。

二、住宅类建筑在雨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1、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合理安排

施工单位需合理安排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并安排施工计划,例如预制混凝土、室外粉刷、屋面防水、道路施工、土方工程施工等,均需在晴天环境中进行施工,通过蓄热法养护[4]的建筑工程部分则可在雨季中施工建设。

2、施工道路休整

住宅类建筑雨季施工时,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问题,例如建筑材料与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等。受到雨天的限制,建筑材料与机械设备的运输过程会受到阻碍,因此在雨季之前,施工单位需保证施工道路通畅性,对施工道路进行全面检查,若是存在坑洼情况,需进行修补与加固,以保证雨季期间能够正常使用,同时注重排水渠道的清理,保证道路排水的通畅性,保证道路区域的积水及时排出去。

3、排水工程

雨季到来之前,施工单位需提前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排水措施,是保证建筑工程雨季顺利施工的关键部分,因此在施工建设前,需埋设排水管道,以保证地面的平整性与正常使用。但是雨季气温较低,施工人员需注意排水管道的防冻[5],排水管道使用保温材料进行包扎,保证雨季施工中,排水管道的正常使用。

4、保温材料

在雨季到来前,施工单位需做好保温材料的运输,将其安排到位,以防雨季期建筑工程受到天气影响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无法得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保温材料种类较为多样化,例如稻草、草绳、油布等,需在雨季施工前准备好,若是等进入雨季再开始准备的话,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

三、住宅类建筑在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1、住宅类建筑基础施工

在住宅类建筑施工过程中,受到雨水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土方工程与基础工程,因此在雨季施工过程中,需重视上述两个环节的施工,重视挖掘沟槽与边坡稳定性施工,避免雨水的冲击,预防塌陷现象出现。

(1)边坡稳定性维护

在边坡施工设计过程中,需使用钢丝网片,以提高边坡稳定性,并在距离钢丝网片10cm的区域内进行细石砼[6]的铺设,以保障边坡稳定。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重视边坡的维护,进行细致化工作,避免大量工作面预留现象的出现,以保证基础施工符合规定要求。在边坡施工后,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验收,在合格后方可浇筑细石砼。

(2)排水管道正常排水

若是雨季雨量较大,将严重影响基础工程的正常施工与施工质量,严重时,将严重威胁基础工程稳定性,因此自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挖掘、填充与浇筑,同时注意处理排水管道,以保证排水管道能够正常使用,降低雨水对住宅类建筑施工的影响。

(3)防护基坑

在住宅类建筑雨季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防护基坑工作,以保证排水管道的正常排水功能,因此在基坑防护中,需保证基坑积水排除的彻底性,以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作用。如果雨量较大造成很大冲击力的户,需将进行中的土方施工停止,以保证土方施工面结实度。在住宅类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需回填基坑周围,以保证住宅类建筑工程的承载力与浮力。

2、砼施工

在住宅类建筑砼施工中,需对天气进行详细分析,以保证模板隔离层涂刷的质量,避免雨量过大冲走模板隔离层。在大暴雨环境中,需停止砼浇筑施工,并覆盖浇筑完成的建筑部分。正进行中的砼工程须严格按照工程结构与施工缝进行。住宅类建筑雨季施工时,需准确测定砼粗骨料与细料中含水量[7],及时调整用水量。在住宅类建筑砼工程大面积浇筑时,施工人员需掌握施工前后3d的天气,尽量避免雨天施工。

3、砼体施工

若是在雨季进行砼体施工,需在施工现场集中放置砖块,主要是因为雨水存在很大冲刷力,水分会渗入砖块,因此雨季后,可停止砖块浇水。在砼体施工中,需注意干湿搭配,以保证住宅类建筑的施工质量,为避免砌砖砂浆被雨水冲刷掉,可在其上面放置干砖块,以保证施工质量。砌砖高度需低于1m,若是雨较大,需禁止施工。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住宅类建筑雨季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属于雨季施工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依据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以保证住宅类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住宅类建筑施工质量,降低雨水对住宅类建筑施工的影响。做好雨季施工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雨季施工要求进行,减少对住宅类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不良影响,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以增强住宅类建筑的经济效益,实施住宅类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羽全.解析住宅类建筑在雨季施工的问题与技术措施[J].城市建筑,2013,24:106.

[2]杜龙江.住宅类建筑雨季施工的相关技术问题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146.

[3]刘洋.住宅类建筑雨季施工的相关技术问题探讨[J].门窗,2014,08:153.

[4]申森,刘丽霞.论住宅类建筑雨季施工的技术问题[J].科技风,2010,07:106.

[5]陈福军.对雨季建筑施工技术安全的浅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93-94.

建筑工程技术分类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其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成为大型学科,其中涵盖了道路建设工程、桥梁建设工程、水利建设工程、铁路建设工程、港口建设工程等大型施工工程,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建筑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每一个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工程的设计阶段,设计师根据建筑工程实际状况选择相应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例如其施工所使用的设备、工程材料以及施工方式等,但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施工时气候条件、施工处的地质条件、土地资源等因素,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是比较困难的,同时还需要结合的施工过程中所碰到的环境制约因素因素,所以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技术创新中,只有不断解决在工程施工职工所遇到问题,不断改进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

二、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特点

(一)科学性

建筑工程施工的创新首先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科学技术都是源于实践的,最终也必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将在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这样的英明论断同样适用于建筑业,如果没有科学性做为建筑企业的创新,建筑业可能还停留在建筑基础还要靠人力挖掘、盖高层楼房所需要的材料完全需要人力运送的时代。现在拥有的先进的挖掘机械、高层升降式运输机械、甚至模块式堆垒的建筑模式,都得益于科学元素在建筑业的广泛应用。

(二)创新施工技术更利于工程造价工作的全面展开

创新在工程施工机械、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工程管理方面都能够得以体现。通过创新施工技术,可以更加的迅速、准确、公正地对工程相关的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汇总。有了计算机的辅助,可以更加有效率地对于工程的成本、工程整体造价、各局部工程的造价进行预算。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控制质量与成本,便于管理者们很好地把握重要工序,还应该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的预测工程的量本利。

(三)创新施工技术更利于建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建筑行业整体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创新施工技术的技术措施与理念有着科学性、合理性、稳定性的特点,通过合理采用创新施工技术,传统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低、停滞不前的现象得以有效地避免,在完成施工阶段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创新技术应用的内容

(一)对环保节能的应用

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施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人们对绿色环保节能的意识越来越高,在建筑行业中建造绿化,环保的建筑,不仅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够增强环保节能的意识。

2.在建筑工程行业中,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不仅要有着经济效益,而且还要对环境进行一定的保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环保节能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经济的效益与社会的效益相结合,能够推进环保节能技术的发展。

3.为了促使环保节能的应用,政府需要给予优惠的政策,在建筑施工中对环保节能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有着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案中,进行优化的规划。

(二)对系统监理技术的应用

1.监理技术是二十一世纪重要的创新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对监理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监理技术显然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应用监理技术的理念中,要汲取国外优秀的理念,能够促使我国监理技术的应用,形成我国所适用的建立技术理念,在监理技术中,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要求,而且还要把监理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

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监理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的,对监理技术有着一定有效的管理,要加强监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竣工,在监理单位中,要保证监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对阶段性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总结,监理单位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创新监理技术。

(三)对于信息技术

1.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资料的管理,采用施工资料信息化管理模块来进行,这种模块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资料的电子化的综合管理,而且实现了快捷录入、规整存档、便捷查询、报表简洁输出。

2.在材料与机械设备管理中,采购进度计划、资金使用计划都可以使用网络计划图来进行编制;还可以根据网络计划图的资源生成表格形式的主要材料采购计划、工程用设备采购计划及工程用设备清单。

3.在质量控制方面,按照iSo9001标准进行按模块划分的质量管理,有利于管理者在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质量,创造优质的工程。模块包括质量检测标准、工程项目划分、工序检测(记录)管理、质量缺陷及事故的登记和处理、质量验收与评估等功能。

(四)施工技术的自动化

自动化施工时未来工程施工发展的一重大趋势,也是当前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自动化施工技术,必须对传统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革,例如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对施工技术进行改革,施工方式可以采用流水线性或者互换型,进而可以实现高效的施工生产,这为自动化施工打下了基础,之后通过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实现自动换施工。

(五)施工节能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越来越多,资源和能源的紧缺已经成了新时代的重要课题,而作为世界上能耗最大的几项工作之一的建筑工程,对新的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而建筑材料的革新无疑是重要环节之一。建筑材料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根基,建筑工程的造价有一半都是集中在建筑材料上的,同时有部分建筑材料又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举例来说:现在已经取缔的建筑红砖,虽然它在建筑史上可以说是建材的老前辈了,但对于制作建筑红砖的原材料粘土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在烧结建筑红砖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对周围空气质量造成破坏。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新的墙体材料往往更轻,更节能,比如说空心砖,它的自重远远小于红砖,而且空心砖制作所需要的粘土量不到红砖的三分之一。新的建筑材料为建筑节能和控制建筑成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创新并不仅仅局限在原料的节约上。在现代建筑中,人们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建筑施工技术,大大提高建筑本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扩大了建筑的自然采光能力,为建筑节能迈出了更大的一步。比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用于建筑外体保温材料,具有材质轻、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抗老化性强、易于施工等特点,有效提高建筑保温性能。再如苯板保温层的应用在近几年建筑施工中十分普遍,建筑的保温性能提高了,冬季室内供暖可以相应减少,间接地节约了资源。同样具有保温功能的施工技术还有硅酸盐符合绝热砂浆,以海泡石和硅酸铝纤维为原料,辅助以多种轻质无机矿物,其隔热性能优良,而且施工简单,直接涂抹于建筑外体即可,也值得推广。

四、建筑工程施工中创新技术应用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技术的创新有着一定的意义,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创新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构建合理的,科学的体系,在施工中,要提倡绿化环保节能的意识,进行人性化的施工,要结合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创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不仅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进步,而且创新技术的运用使现代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创新,必须要在工民的建筑施工中对施工技术的创新,能够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的体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中,创新的施工技术可以与地域进行合理的结合,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性,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人性化的管理,形成独具特色的施工体系,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结束语

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从中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为建筑,大力发展施工技术,在未来其发展趋势将会与环境保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建筑工程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例如材料工程,开发新型的绿色建材室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全是,对我们说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所以不断创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加强其实际推广语应用,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捷,马瑜.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187-188.

[2]郭佳.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通讯世界,2014,02:122-123.

[3]邹远方.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