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十篇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十篇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0:42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探讨研究

绘画基础课通常主要是指美术专业课中的素描与色彩等造型课程。在以前的教学中通常是为纯艺术而服务的,例如,专业的绘画与雕塑等训练,注重审美的表现力。因此,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中对绘画基础课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说法不一。

一、艺术设计专业中绘画基础课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得十分迅速,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学校对专业表达出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艺术设计专业更是表现出不同的教学体系,也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高校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提出自己的一套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学校与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做”就可以,对其他的要求不是很高,认为学生只要可以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制作就可以了。开设绘画基础课程在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果,所以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甚至放弃绘画基础课。虽然有的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延用绘画专业的教学体系,但是却忽视了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的联系,这样就会导致绘画基础课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也不大,主动性不够。另外还有些学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设计基础课,例如,设计色彩、设计素描等来取代绘画基础课。总之,多数情况下还是认为绘画基础课是为纯艺术服务的,对艺术设计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二、绘画基础课的特征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绘画基础课主要是从具象的绘画方式来进行的,进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塑造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抽象规律进而向图形的设计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造型的能力,眼手更加协调。增加了学生对空间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绘画基础课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具有一定的教育、认识与审美的作用,它的价值是通过对精神的熏陶来进行培养的。绘画基础课的造型特征通过作者的情感来体现,重点强调的是艺术的审美特征。另外,绘画基础课也重视作者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外在的精神面貌与内在的特征来体现。绘画基础课也重视整体与内部的结构。但是艺术设计不仅仅强调绘画基础课的基本内容,例如明暗、透视等,更加强调理性与物质,这些是不能够完全取代绘画基础课的。

三、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绘画基础课的重要性

绘画基础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与技能为目的的,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开展绘画基础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练就一手“好活”,同时也是希望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所以,开展绘画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1.绘画基础课培养艺术感觉一名好的艺术家都是需要有艺术感觉的思维,这种感觉不仅仅是纯艺术的教育中心,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中心。对感觉的培养不应该只停留在视觉的层面,而是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当我们很好地了解了一样东西,才能更好地对它进行感觉,而绘画基础课就是对感知能力的培养,把感觉的东西放到理性上进行思考,这也就是思维能力。感觉是进行感知的前提条件,我们把感知到的东西用心体会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一定量的感受,我们最终就会有一定的感悟,把感悟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就是艺术产品产生的过程,而且艺术设计也是这样。如果说艺术感觉是艺术教育的中心,那么绘画基础课就是对艺术感觉培养的具体方式。2.绘画基础课培养审美能力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其中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艺术的表现。而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展绘画基础课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学生在绘图中,可以通过对构图、色彩等造型元素的构建与思考,对客观事物的表达进而完成对视觉形象的塑造。有的灵巧、有的注重色彩、有的注重空间等,经过长期的审美观培养最终形成“修养”,从而渗透到设计过程中。

四、总结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绘画日记美术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6-069

简单地说,绘画日记就是培养学生利用记号、图形等表达方式配上简易的文字、数字等帮助其表达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的实物的日记。绘画日记将学生的主观意志和形象记忆巧妙地融于图画与文字中,不仅能体现学生表达的个性,还能使其获得表达的乐趣,从而提升美术教育的质量。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升绘画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学习的课文用作绘画日记的例文。学生学习的很多美术课文文质兼美,还配上色彩鲜明的插画,充满童趣。例如,语文教师在上完《狼和小羊》之后,美术教师可以请语文教师配合,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表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狼和小羊。而学生的学校生活较单一,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堂乐趣,美术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写下自己的愿望,并配上图画。美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做一些编故事的活动,并为自己的故事配上图画,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并正确引导

同一件事物在不同学生眼中呈现的样貌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让其在不同方面都能够获得独特的观察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记忆和绘画日记的表现,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例如,要求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画一幅春花图,美术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春天的花朵有很多种类,形状颜色都有不同。这样引导,不但能让学生明白春花种类的多样,也能使学生更轻松地融入大自然。

三、带领学生建设学习园地,激发绘画灵感

绘画日记给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表达的场所。例如,在教室墙面建立“学习园地”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利用绘画日记的形式,集体参与,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学习园地”上表达出来,丰富班级文化。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建设“学习园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创作的每一幅画,因为这些画是学生灵感的来源和对美术知识的认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地在“学习园地”上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表扬学生优秀的绘画作品,树立信心

绘画日记能否写好,关键在于学生的信心。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绘画日记的评价。对刚接触美术创作的学生来说,内容的多少、好坏都不重要,如果能动笔尝试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肯定。教师要利用绘画日记放大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如学生的绘画日记写得好,教师就该写上表扬的评语赞美学生;对绘画日记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应写上鼓励的评语,或者进行特别辅导。此外,教师还可将每一学期的学生绘画日记进行评比,通过相互评比和展示,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得到满足。

五、开展野外活动,辅助美术教学

在不同的季节或节假日,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野外活动辅助教学。例如,春天到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野外写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回到学校之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自己的记忆,利用绘画日记把野外写生的过程绘制成连环画。这样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提高。亲近大自然,会给学生丰富的灵感,还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六、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小学美术课堂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以及恰当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美术教育。自新课改以来,小学美术课堂更注重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注重多元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我的家》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绘画素材,美术教师可以准备一段关于家的视频短片,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细心观察“家”的特点及家庭成员等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借助绘画日记作画。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带一张全家福,画一幅记忆画,对不同状况因材施教,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篇3

一、寻找素材阶段

首先,教师要引导中小学生学会仔细观察生活。在美术教学中,观察是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较为持久的一种美术创作表现能力,是绘画创作中的重点之一。引导中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展开观察并找到绘画的素材,是培养中小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基础,也是美术创作基本功练习的一种方法。这种观察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掌握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经常地、有目的地,引导中小学生去揣摩、去体会,逐步掌握这种观察的方法,要引导中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根据观察的对象拟定观察的顺序,在纷繁的生活中顺利地找到绘画创作所需要的题材、人物、场景等素材,再从绘画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如“大街上”,学生仅仅记住当时的情节还不行,还需记住当时的人物、环境和色彩等绘画语言。如果学生头脑中不是很清楚,就必须去现场体会,然后通过对比加深认识和了解,从中找到绘画创作的语言。如“夏天”“冬天”等,教师可通过比较夏天的雨水、花草,冬天的雪花、寒冷的景象等,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揣摩绘画的立意,激发起学生表现自然、进行绘画创作的欲望,并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场面、场景、人物、情节等相关材料。

二、组合素材阶段

整理、筛选观察到的材料,进行绘画构思。中小学生在观察、揣摩、收集素材之后,大都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较完整的想象和作画的构思,但是对绘画中的某些部分,很多学生是模糊不清的。比如,在绘画中,有些学生对某种人物不会用绘画语言来表现,有些学生对一些人物的动态搞不清楚,有些学生对绘画立意的色调不是特别理解等。这时教师应该起到串联的作用,帮助学生把不明白的搞懂,把不会表现的搞清楚,并帮他们将这些绘画的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有机的绘画创作路线。

教师还应该重点讲解绘画创作的构思和想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出学生个人的创作特点和创作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抓住重点难点,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想象中找到各自的绘画主题,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绘画的构思,从而表现自我,发展个性。比如记忆观察的素材,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记住与绘画主题相关的一些人和事,逐步整理、筛选,去粗取精。你认为哪些东西可以再深入一点,哪些内容可以再精一些,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情节来取舍和合理安排。教师在导课时,关键要讲明:主题是主要的,次要部分是相联系的。你怎样想,就怎样确定思路。围绕中心,才会使绘画的主题越来越明晰。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启发,把构思和想象的相互关系搞明白,并使绘画的形象和主题逐步达到清晰一致,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起来。确立绘画主题及构思的取舍阶段,课堂上学生表现是十分活跃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尽量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使美术教学的课堂活而不死、活而不乱,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构思,逐步达成作画的欲望。

三、构图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既要有表现自己的创作欲望,又能独立地完成构图,把取舍后的素材组织串联起来,组成一幅画,一幅作品。经过取舍和合理安排,使画面达到合理布局。这个阶段,教师应反复提醒学生:创作本来就带有个性,有个性才能表现自我,表达你所见所闻。这时课堂气氛由动转为静,由集思广义转为独立思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绘画创作环境,肯定学生的优点,满足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大胆作图,大胆画出主题。要引导学生克服犹豫,不敢画的心态,这样才能燃起学生的绘画创作欲望:我必须完成这张画。教师可以通过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绘画创作的成就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大胆进行创作和构图,完成教学计划。

四、绘画阶段

通过前边若干过程的串联,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构思出来的材料进行组合,围绕绘画的主题和中心,画出小稿。这时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画得过于简单;有的学生虽然突出了中心,但是个别的地方还模糊不清。在小稿阶段,教师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小稿本来确定了绘画构成,但一上大稿又不一样了。根据小稿,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不确定的问题确定下来。这时教师需要来回巡视,发现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就要引导他们完成作品。

值得一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来指导学生作画,注重学生的自我表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绘画的大小问题。有的同学是纸多大画多大,也有的同学是把小稿重复一遍。这都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此时,教师可以对画的尺寸作出规定,如规定出:纸多大,画多大。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时间和进度,准确掌握学生绘画的进度。那些把画画得过于小的同学就要往大的画,这样才能暴露出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打一个框子,根据纸定画框,一般二指宽。定好点和纸的上边、下边,合起来观察它的高低。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整体意识,进一步把画框打好,把所要表现的人和事圈到一个特定框子里,这样中心就更加突出。打好框子后再确定画的人物或其他的大小内容,开始定点、连线并根据画框的大小确定所要画内容的大小。上下左右定好点,这一点很重要。有的学生没有作大画的习惯,往大画很难,加上学生的坐姿歪斜,眼和纸的距离太近,习惯成自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坐姿。最后,把各部位的位置确定下来,把背景加上,开始第二部分的创作和细节的深入。

教师提倡逐步深入的绘画方法,但是有的学生还是习惯从局部开始作画。这时教师要讲明道理,从局部入手或是从大处入手都是可以的。比如,画鸟。每一种鸟的画法都离不开卵形。用卵形来确定鸟的轮廓,再用小卵形来确定头,然后连结上颈、尾和腿。鸟的身体可以不动,但头却可以随便动,然后再找细节。这是从大处着手。又比如,画草虫。凡是草虫都离不开头、胸、腹、翅、腿、触角等几个部分。你从定形开始步步深入也可以。如果你确定了位置,然后从非常细的从局部入手也未尝不可。这就要根据爱好,合理进行绘画。中小学生不是特别注重从什么地方开始画,但是分步进行是必要的。我们从大处着手先粗后细是为了更准更细地深入进去。在这一点上,个人以为,只要大体上合适就可以了。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篇4

一、低年级儿童画现状分析

儿童画是小学低年级美术学习主要的绘画形式,也成了儿童学习绘画造型的画种。低年级的学生只要一进入美术课堂,就显得格外轻松和愉快,很容易沉迷在绘画的世界里。

低年级的学生绘画有很强的自主性,能不受时空概念的约束,可以把现在、过去、将来的事物组合画在一起,同时在构图时有很强的随意性。从一边或从中间开始起笔都是无目的的。人物大小随意,造型随意,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回味无穷。

但低年级学生对色彩的表现力较低,他们还不懂色彩的对比、变化、丰富性、完整性,只是一味形象化概念化地涂色。如画一座楼房、一条马路、一辆汽车、一只动物、一个人物的穿着等,他们都可能不假思索地采取单一色相去表现,从而使画面色彩单纯,毫无变化,暗淡无光。

低年级学生绘画时往往涂色不严谨、无方法,色彩杂乱无章。这主要有三种情况:(1)学生年龄小受到心理上的制约,影响绘画中的色彩,如学生绘画时容易兴奋,绘画过程中容易急躁,急于求成,导致涂色不认真、草率了事的结果;(2)学生年龄较小,耐力和精力不足,影响到后阶段的检查修正。如学生的小手耐力有限,运笔线条不流畅,涂色的力度不够,从而影响到色度不足;或涂色时力度轻重不一,色彩因此深浅不匀,尤其是用彩色笔和油画棒时特别明显。(3)审美与绘画技巧欠缺,影响到绘画效果。如学生没有根据画面各色块的具体需要,有意识地完成整个涂色过程。涂抹过程运笔方法技巧没有掌握,有时色彩深浅不一,运笔横竖皆有,整体杂乱无序,特别是在面积较大的色块里深浅不一,涂色极不均匀。

二、针对低年级儿童绘画作品的指导

1.初步渗透构图要求,绘画力求完整

一年级的学生对构图基本无意识,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如果我们长篇大论地给他们讲构图理论,他们根本不能理解,因此我们可以用通俗的语言配合肢体动作给他们讲授。低年级常用的构图方式为中心式主体构图法,这种构图方式符合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和儿童画夸张的特点。

在我的课堂上,每次在学生创作之前,我都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把这节课的主体物画得大一些,精美一些,稍居中一些。同时在主体物的后面添画背景,下面添画地面或花草,让你的画面看起来更加完整。在多次授课之后,学生们逐渐有了这样一种意识:这节课的主体是什么?我要把它画得大一些,美观一些,我要画得再完整一些。然后,再慢慢地让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前后要有主次、左右要呼应的构图要求。

2.让学生再次认识色彩

一年级的第一节美术课就是《认识美术工具》,可是很多老师没有重视这一课,尤其是其中对色彩的讲解。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过绘画,不必再介绍色彩。殊不知,让学生充分认识色彩是很有必要的。

色彩颜料是多样的,常用的有水彩笔、色彩铅笔、油画棒等。色彩的色相有12色,24色,36色等,可以让学生较主动地去理解和学习色彩。如教师可以要求:在你的颜料中把偏红的、偏橙的、偏黄的、偏绿的、偏蓝的色彩挑出来。学生按要求挑出五类色相的色彩后,告诉他们这几组色相可谓“相近色”或“近似色”。在一个物相中可运用相近色或近似色,像阳光、彩霞、红色彩旗可用各种红的近似色,蓝天、大海可用各种蓝色近似色,森林、草地可用各种绿色的近似色。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运用灰色,但应根据需要用,不要大面积涂色。色彩要有变化地使用,或交替使用。这样可使色彩更加多样化,使画面色相更加丰富多彩。

3.掌握一定的涂色技巧

涂色不严谨,绘画时草率了事,是绘画中一个大的缺点,这在低年级的绘画中普遍存在。要克服这一缺点,必须让学生认识涂色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涂色要有方法与技巧。从审美角度来看,老师可以采用直观的示范教学法,涂两块相同色相的方形色块,一块色度不均,涂法毛糙;一块色度饱和、色相均匀完美,让学生比较,哪一块美。答案:第二块美。通过对比,学生认识了认真涂色的重要性。

从技巧上看,老师要启发学生了解色彩,让他们知道要根据颜料的不同和块面形状来涂色,色相要求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的方式方法,如:色彩铅笔、蜡笔、油画棒是干性彩笔,可以轻涂,可以重涂,可上下竖向涂,可横向来回涂,可打圈涂和反复涂等,能达到预期效果就行了;而水彩笔是水性的彩笔,涂色就要有序地一次性涂色,少用复涂。水彩笔的轻涂与重涂并不能产生色彩的深浅变化。复涂还会造成色彩的不匀并可能造成磨损破坏画面。

4.启发学生绘画源于生活并美于生活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讲述绘画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思考、联想并得到启发。以人们穿衣服为例,每个人穿的衣服都不相同。我们画画与穿各式各样的衣服是一样的道理,画画题材是来源于生活,但绘画又是要美于生活,我们可以在画面上赋予它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色彩。如果让你画一座房子,画一条马路,画一个人的服饰,画一只动物,要求各自主观地、个性化地绘画上色,你会怎样做呢?学生受到了启发,就不会依赖现实中的色彩。房子漂亮了,马路不再用灰色了,人的服饰丰富多彩了,小动物也色彩斑斓了……画面显得天真、充满童趣,画面的装饰性加强了,作品也好看可爱多了。

5.重视低年级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

画画与创作是一个辛苦的劳动过程,学生年龄小,精力有限,既要有激情又要仔细认真,必须始终如一才能把一幅画画好、修正好,这是学习的好习惯,也是画画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绘画量的大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还要及时给有进步的学生鼓励。

教师应多让学生欣赏身边同学的优秀作品。在欣赏的时候教师引导很重要,应引导学生看优秀作品是如何构图、造型、涂色的。同时让学生尝试着给展评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从构图、色彩等方面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在评价优秀作品的同时不要忘记激励其他学生,鼓励他们只要注意到这些方面他们也可以画得很好。这样学生们欣赏的优秀作品多了,就能带动其他学生的进步。学生们感觉到榜样就在我们的身边,自己下一次一定能够画好。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儿童美术绘画创作辅导

一、培养观察的能力,积极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为展开想象作好铺垫

少儿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很类似。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生活,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做好创作前的准备工作。儿童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因此初始训练可引导他们去看天上飞的小鸟,忙碌的蚂蚁,采蜜的蜜蜂,飞舞的蝴蝶等,同时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回忆,刚才看到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身体的形状?色彩和花纹?动作?生活的环境?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观察周遭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养成观察的自觉性。但只会观察是远远不够的,不可熟视无睹。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地留心和记忆,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小日记本,让他们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生活中所观察的事物并收集起来。通过了这一形式的记录,这些绘画小日记本就成为了有利的创作原料。但在辅导儿童绘画创作过程中,对于素材的收集,也会有两种情况:(1)命题创作。在学会观察方法后,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这首先要引导学生相对集中一点,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忆、为自己的绘画创作收集所需的各种形象,并可以通过画速写或画记忆画,以及自己的绘画小日记来收集有关的素材。例如,“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范围较大,我就引导学生以小见大,细心观察家乡的变化,美丽的校园,鲜花盛开的公园,繁华的街市,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店,等等。通过观察感受和记忆家乡的美来体现祖国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绘画“可爱的祖国”这一主题画的兴趣。对有关科幻题材的主题创作,不能到实地或实景观察,就让学生通过搜集有关的书本材料,或观看有关的电视、录像、电影等。(2)自由绘画的创作,没有特定的主题,需要鼓励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善于观察,留心周边的事物。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必要的想象。告诉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有时观察到的具体景物不一定理想。这时,可以加工改造。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独特地画面,成为学生的好向导

有了充分的“感知材料”,多样的素材,才能展开丰富地想象,接下来就是进入画面构图的阶段。这一阶段很关键,它是儿童绘画作品的框架。尽管少儿绘画作品的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他们也无法去深入理解构图的意义。只要让学生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与随随便便画上去,画面效果就大不一样。平时,我在上绘画创作课时碰到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一,是一些学生以为画得越多东西越好,把画面塞的满满的。反之,另一种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的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让学生明白,只有把画的东西都画到最合适的地方,而且你想表达的主体要突出,不可本末倒置,才算画出完整的画面。学生画构图不可能一下子就画到位,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细心地引导,让学生在原稿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大胆用笔用色,以色达意,鼓励学生运用各种绘画材料与工具

构思好画面,画好构图,最后是完成作品阶段,这一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因为有了好的构图,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品,画面效果主要看完成作品的阶段。儿童的创作很随意性,甚至可以说是画到哪里算哪里,是随着画面的画出后的东西再作思考,他们是很难抽象地考虑我将画出的是什么,将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在辅导学生完成作品时,首先要老师辅导,帮助共同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因画制宜,即根据绘画创作内容,选择适宜的画种及绘制方法。这种“适宜”,只是从画面效果考虑而已,例如,画有关雨天题材内容的画,选用水彩或国画的画法,容易表达出水迹淋漓的感觉。二是因人制宜,即根据学生喜欢及掌握画法程度和学生本身喜好那种方法来考虑,有的学生喜欢画水彩,有的喜欢画国画,还有的喜欢制作纸版画等。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应围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展开,并要细心的“导”。作画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用笔,心要细。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所以,整体要画得大胆,局部及细节要画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胆用笔,细心“收拾”。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完成一件好作品还有一个十分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用色问题。要让学生明白,色彩不仅是为了画面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色彩可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情感。创作时,画面可以通过合适的色彩并利用色彩之间的衬托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处理好色彩的关系,最后还要进行“收拾”整理,完善画面。

四、美术创作活动渗透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积极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好多学生一听到要绘画创作了,就开始胆怯了。要让学生消除这种心里,就要让他们多接触,把心境放平。课堂是实施美术创作锻炼的最好途径,儿童画创作,可使用课堂教材中以范画为载体传授技法为主,而变为教师创设情景,在教授新内容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培养他们地创作能力,创作积极性。例如,在一堂《森林里的猎人》的美术课上,如果用过去的教学方法,老师领着学生临摹画就可以了。若是画创作,只能在比赛时,老师才会辅导。长此以往,造成同学们一听到儿童画创作就会产生望而却步。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篇6

一.固定模式要不得。

很多时候,有的老师已习惯了让孩子欣赏范画、临摹范画。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闭门造车式的方式,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按着老师的要求,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缺少创意,个性难以得到张扬。

虽儿童绘画尽管在表现技能上还比较粗糙,技法还不成熟,甚至幼稚,但充满了天真烂熳的童趣。实际上,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正如马克思.德索认为的那样,儿童绘画时,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写,而是表现一个整体的世界。更多地给儿童以自由,腾出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策略:在指导儿童绘画时,教师首先应多具备一点童心,多了解一些儿童绘画的特点及基本的技能方法,少一些成人绘画模式。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让孩子用眼、手、心、脑去发现、去创造,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应成为孩子的替代者、挑剔者。

二.因人施教是关键。

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都与其自身性格、认知水平、情感变化、兴趣需要等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有的学生对绘画没有兴趣,有的不会造型,有的画面不生动等等。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其影响绘画心理,理解不同的绘画行为,因人施教,找出适宜的指导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快乐创作的同时得到真正的发展。

策略:

对于没有绘画兴趣的孩子,我们首先要考虑选取的绘画题材是否合适。例如同样是画盘子,低年级孩子可以进行“打扮盘子”的绘画活动,重点放在色彩上;中年级孩子可以来“设计盘子”,重点突出对盘子造型的设计上。

不会造型的学生,往往是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多种感知觉参与认知活动,老师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观察、充分描述观察到的特征。比如,学生画人物时常常把四肢画得很僵硬,像木偶,缺乏灵活性,老师可以利用课件带学生观察动态的人,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跳舞,同桌摆造型等,让孩子们在观察中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人物的造型变化,在画纸上就会轻而易举地表现了。

面对画面不生动的孩子,教师在教学时尽量使用孩子的口气、动物的口气、动画卡通的口气等,使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使自己的画面更活泼起来;还有老师可以让他们多看范画,多欣赏优秀作品,引导孩子自己去比较,找出作业中的不足,再相机讲解一些绘画技法,这样学生的画画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画面也会生动起来。

三.心灵沟通有必要

在绘画教学中,常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很有必要,不但可以创设师生愉快交流的学习氛围,也是架设学生和作品之间的桥梁。

策略:

1、师生互动,拉近距离

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例:上《恐龙》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去找有关恐龙的书籍、玩具、卡片等,上课的时候由于运用了谈话形式,有的学生还畅谈了游常州恐龙园的经历,自然也谈到不同恐龙的特征,大家泥一言我一语,说说笑笑,教师和学生笑成一片,氛围很是融洽,学生画起来自然也就兴趣倍增。

2、倾心交流,改进教学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高职教学园林手绘右脑认知

一、高职园林手绘教学的任务与特点

1.高职园林手绘教学的任务

园林手绘是目前我国园林行业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的同时也是重要的技能。它的基本作用是实现设计人员与甲方的良好沟通,通过手绘直观呈现出设计者的构思和甲方预想的效果。园林手绘所具有的快捷、灵活、表现张力强的特点是其他表现方式――主要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所不具备的。正因如此,手绘技能日渐成为各园林设计单位招聘人才时所看中的能力,也成为高职教育乃至本科教育中一项着重培养的能力。

高职教育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园林专业手绘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手绘技能。经学习后能够快速手绘出准确表达设计者意图或甲方要求的效果图。

2.高职园林手绘课程的特点

(1)课程训练内容相对固定。与纯美术课程进行的基本几何形体素描、复杂几何形体、人像素描以至于人物写生、风景写生等不同,园林手绘课程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就是园林景观中常见的几个要素:植物、地形、水体、园路、亭廊花架以及少量的人物。内容比较固定,重复率很高。

(2)表现手法相对简单。传统的美术教学程序,学生一般是从基本几何形体素描入手逐步进入到复杂的几何形体、人像素描,在有了一定美术基础后开始速写练习。再之后可以有色彩――水粉、油画等等内容。而园林手绘以速写为主,色彩主要是水彩、马克,核心特点是简洁轻快。另外园林手绘课程更多的是传达设计者的构思,交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要求表现的内容符合基本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即可。

(3)授课对象起点较低。高职园林专业招生一般不要求学生有美术基础。而实际上学生的情况也确实如此。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都是从零起点开始的。这与美术院校的情况大为不同,其直接后果就是增加了园林美术、手绘教学的难度。尽管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二、高职园林手绘教学模式

1.高职园林手绘教学目前采用的模式

高职园林手绘教学目前采用的模式是由传统的纯美术专业教学模式发展而来。在程序上主要还是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再由老师做示范引导,然后让学生写生或者临摹,老师给与修改指正。整体上是以项目教学的模式进行。每个项目结束后能够产生一个手绘作品。

传统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因为手绘课设置在美术基础课程之后,学生的美术绘画水平起点又比较低,这就导致手绘课完全依赖美术基础课程。而传统美术基础课静物写生的环境和对象与实际的园林环境和要素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表达中出现困难,特别是大空间尺度情况下的表现出现很多问题,特别突出的是透视和比例问题,而这恰恰是手绘表现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问题。

2.高职园林手绘教学新模式

1968年美国人罗杰•斯贝瑞提出了他对人类大脑左右半球认知功能的研究报告,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根据斯贝瑞的研究,我们得知人类关于绘画、图形、空间的认知完全依赖于人类的右脑。也就是说,绘画包括园林手绘更多的是依靠我们的右脑操作。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贝蒂.爱德华改进了她的美术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斯贝瑞关于右脑认知的研究以及贝蒂.爱德华的教学实践为绘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有创意的并且可行的新模式。结合高职园林手绘教学存在的三大特点,针对传统手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职园林手绘教学的新模式并进行了初步尝试。

手绘教学新模式尝试。针对手绘教学课程内容的相对固定性和表现手法的相对简单这两个特点,手绘教学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在进行简单几何形体写生后即可进入园林景观的实物写生阶段。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提取各园林要素直接进行临摹写生,或者对组合要素例如树石组合、小品组合等进行写生。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创造更为高的效率。同时绘画工具主要使用铅笔、钢笔、针管笔、马克笔这几种园林手绘快速表现常用工具。当然这主要是针对园林行业中表现对象较为固定而采用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美术教学。

针对授课对象起点较低这一现状,教学中引入右脑教学模式十分必要。因为右脑绘画方法侧重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更多的理论知识。“几乎所有学生在课程开始时不懂任何绘画技巧,并非常渴望自己的潜在绘画能力能得到发挥。结果不出所料,学生们都获得了较高的绘画技巧,并获得自信......”以上描述正是贝蒂•爱德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的成果。我们首先应该给学生树立起对于绘画的必要的信心。但是传统的绘画教学中从来没有强调过右脑认知模式,也没有任何依据于此的教学方式。贝蒂•爱德华的《用右脑绘画》一书中提供的几种辅助绘画的设备和方法可以提供有益的帮助。

以取景框为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制作的设备有:a4大小的透明塑料板,需要具有一定厚度和硬度以便于在上面进行必要的绘画测量。还需要一张外圈尺寸210mm×297mm,内圈尺寸150mm×237mm的黑色遮挡纸板,可以覆盖在a4塑料板。这就是根据通常所用的a4大小的纸张而设计成的取景框。在绘图前可让学生将纸板框覆盖在塑料板上用以取景。由于园林手绘内容多数为室外景观,所以取景框可以完成绝大多数取景任务,就好像用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取景一样。一旦取景完毕,学生可以先用毡尖笔在塑料板上勾勒下景观草图和大致比例。实际上这就是将看到的画下来的过程,不需要词汇的分析思考也就避免了左脑的干扰,事实上进入了右脑思考模式。通过塑料板的绘画可以说很明显的给学生呈现了他们绘画潜力的情况――多数学生是完全可以做好的。一旦信心被确立兴趣也就会随之而来。当用白纸代替塑料板后,多数学生对于框内的内容已经熟悉,特别是透视方面取得了明显改善。

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不但改善了学生绘画的效果,也给与教学人员很大的震撼。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画之前更重要的是需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去“看”。“我们的目的是教你如何观察事物,使你能够用独特的表达线条画出你的感性认识”,学生能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并和客户沟通,这正是我们园林手绘教学的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篇8

关键字:5-7岁;创意美术;组织;个性

G613.6

5-7岁时期的每个孩子都具有浓厚的绘画兴趣,被称为儿童美术的黄金时期。画画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游戏活动,他们不会按照客观事物一笔一画的来描绘,而是更多的想要表达自己眼里、想象中的人和物。5岁以后的儿童对于“我”的存在有了较为明显的认知,自我评价能力有了多方面的发展,动手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好学、好问,对于创造也有浓厚的兴趣,偏向于喜好那些能满足创造欲望的手工类美术课程。

一、课程设置

根据该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课程设置方面应注意增加趣味性,将课程主题放在一个有趣的环境背景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中来。绘画工具应该尽量的多样化,不限制学生使用的材料种类和数量,体会不同材料在画面中的组织与碰撞效果。

同时注意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在课程中加入优秀作品赏析的环节,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艺术风格、构架、技巧等因素,也了解画家自身的艺术风格、灵感来源及心路历程。

二、课程组织

如何组织一节儿童创意美术课程,我将自身校外实践教学经历进行阐述:

(一)课前准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可以直接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充分的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一次次收集整理素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在课前拟定一个趣味十足的主题是一节课能够成功的开始。在确定了主题以后,寻找相关的素材并按照顺序进行整理。例如为5―7岁的儿童美术课程拟定主题为“动物开会”,需要收集的就是各种小动物的形象,要求形象够鲜明,尽可能多提供动一些物形象,供小朋友挑选借鉴。美术教室内最好配备能插优盘显示图片的电视、电脑等显示设备,如果没有,就彩印出素材图片便于教学中使用。

(二)课上导入。

导入设计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当学生产生疑问需要新知识的开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疑问,有意使学生暂处于困惑状态,产生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并活跃起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在设计导入时要密切联系课程特点,有的放矢,选取合适的导入类型。导入的方式一定要足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可以结合音乐、故事、舞蹈、抢答等形式展开,带动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其中,听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绘画的具体步骤以任务布置的形式展开,小朋友们接到任务逐一完成。

以“动物开会”的导入方式为例,首先让小朋友们抢答素材图片里面的动物分别是什么,回答他最喜欢的几种动物有什么。引导每个小朋友猜猜动物开会的原因,鼓励小朋友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原因。然后布置任务给小朋友,首先,挑选自己最喜欢的6种左右动物(出于每节课的时间限制,防止有小朋友完不成作品,在这里可以规定一下具体动物数量)进行开会活动;第二,为了体会不同的视角,本次课程带领小朋友体验以圆圈构图的形式,用来描绘小动物开会相对围坐的场面;第三,在动物中间的空白处写上开会的内容(不会的汉字可以用汉语拼音表达),增加画面的趣味性。然后重复任务内容,确保每个小朋友都领到了任务,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绘画。

巧妙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细心推敲、善于总结,定会使每节课都必须能引人入胜,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间指导。

小朋友在接收到任务以后开始进行创作。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尽量不动手给儿童画范画,对于部分依赖性较强的儿童,要以鼓励为主,引导他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思考,或从一处他最擅长的细节处开始画起,提供他一种思考方式,而不是传授固有形象。对于想象力较好的儿童,适时加以表扬,引导小朋友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创意思维上,而不是具体细节上面。

指导过程中,重复一下任务安排,同时强调鼓励小朋友有更多创意加进绘画中,可以是想象中的动物形象及场景。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有利于儿童表现自我的引导常用语。潜移默化地传递信息给小朋友绘画的目标除了快乐享受过程,还要充分释放心里的想法。

怎样指导儿童绘画是很多家长也关心的问题,正确指导方法不仅能锻炼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也是儿童增强绘画的信心,对绘画充满兴趣。指导过程中要结合不同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儿童自身的能力,如果违背了儿童所处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用成人的眼光来苛求孩子,不进打消了儿童的绘画积极性,还会阻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起到使得其反的作用。

(四)课后总结。

在儿童完成作品后,带领大家回顾今天的主题,给每位小朋友时间讲述自己画面中发生的故事,阐述一些情节的安排,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即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了,被理解了,他们才会有种表达的乐趣,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儿童画点评重在“表达”而非“技巧”,当家长和老师们跳出来纠正孩子“画的不对”的时候,未来的“毕加索”和“梵高”们就已经被扼杀了。

可以适当设置奖励机制,提高儿童绘画的积极性。奖励的方式不拘于物品,在一张纸上列出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在每节课顺利完成绘画的时候都可以来领取一枚小贴纸,或者名字下面画上彩色的小星星,这些都是有效的鼓励办法。

三、所有儿童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当一个孩子沉浸在属于自己的艺术创作时,能进入一种非常美好的精神状态,能够全情投入其中,并发挥很好的水准。

现代派的绘画大师中,很多画家的创造手法都是试图回归到幼儿时期,不断地从儿童画中汲取养分,有人甚至要花掉一生时间来寻回质朴、大胆以及略带稚拙的绘画风格。因此在指导5-7岁儿童进行绘画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接受他们描绘的世界与我们眼中的世界存在差异,并学会欣赏这种差异。

参考文献:

[1]吴有源.创意儿童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篇9

早在1962年,电脑便有了自己的图形学基础理论,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微型电脑诞生后,才开始成为设计师和美术家手中的一种新型绘画工具。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脑图形处理技术的成熟和个人电脑的普及,电脑图形处理技术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电脑图形学开始逐步渗透到多种领域并开创了许多崭新的行业。电脑图形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不仅带动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同时也成为艺术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

电脑美术是在传统美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艺术,其相关的种类很多:如电脑绘画、动画、漫画、插画、广告、网页、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游戏设计、室内设计、环艺设计、各种演示图等等,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电脑美术作品最大的好处是色彩还原真实;其次是修改、变形变色方便,再次是复制方便,放大缩小方便,制作速度快捷,保存耐久及传播方便,画面效果奇特。

计算机是国外进行艺术创作比较成熟的介质之一,但是在国内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各大美术院校纷纷开设电脑美术相关的专业,培养了大批从事动漫、影视、游戏的创作型人才,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应用,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尚属新鲜的尝试阶段,这也产生了基础教育阶段与高校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美术和信息技术课标对信息技术学科和美术学科都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教育方向。因此,无论是信息教师还是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环境。并根据教学实际,开发制作计算机教学资料,将原来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与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

一、当前两种学科教育现状

1.教学任务分析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可以看到,“用计算机画画”“学会制作动画作品”“制作并多媒体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块,具体体现为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创作、设计、制作并各种作品。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4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在不同版本、不同年段的美术教材当中均安排有电脑绘画、动画、漫画、网页设计等相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的活动。可以看出两个学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2.教师专业分析

我国当前的师范培养体系仍是专科化的,即计算机信息专业的从事信息学科教育工作、美术专业的从事美术学科教育工作,这就使得具体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了不同的评价体系,并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两个专业各自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受到了一定的束缚一而个别从信息专业的教师转而从事美术教育以及美术专业教师改为信息教师,才能从局部解决这一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势

笔者认为,信息与美术的整合,应以提高美术教师的信息素养为重,而其教学过程应以信息学科(教师)播种,由美术学科(教师)开花结果。或者说如何解决信息技术下的美术教学,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的教学优势;

1.教学范画演示优势

使用电脑进行课堂教学范画演示,给美术课堂教师充分的灵活性与自主性。美术课强调多动、多画、多思考,同年级的课堂教学,教师不需要多张范画的重复演示,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绘画软件中进行的教学范画,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每一个示范过程都清晰地体现在大屏幕上,每一次的修改与完善都随能着课堂流程及时地保存,也为教师的课后反思增加了实践依据。

2.课堂组织优势

课堂组织更加有序。以往的美术课堂,学生在创作当中、画纸、画笔乃至作品常在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之中。而正如苏少版美术教材描述的“不用画笔和颜料,仅仅通过键盘和鼠标,屏幕上立即会出现色彩斑斓、质感丰富的美术作品。可以像水墨画、油画,也可以像水彩画。不用炭条可以作素描,不用刀可以产生木刻的效果。在这里可以轻易地获得你想要的所有作画工具――这就是电脑绘画!”采用数位板(绘图板)和美术创作软件搭建的无纸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容易地组织课堂教学,把精力投入到主要的教学目标当中。

3.课前准备优势

基于信息的美术课,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准备一大堆用于课堂教学的画具画材,即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成本。范画过程可以以文件形式拷贝,使得信息教师也可以利用美术老师的绘画过程进行范画演示。

4.美术作品多样化

合适的美术软件不但可以精确地模拟各种美术风格技法,而且可以将多种绘画方法集于一幅作品上,如可以将油画、水粉画、水墨画、炭笔画等多种画法技巧运用于同一副绘画作品上。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和全新的探究体验。

5.提高课堂效率

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美术作品及修改评价,在以往的美术课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也是美术课的一个主要矛盾。利用计算机完成一幅画作,排除了不必要的画前准备和画后收拾整理的时间,将所有的有效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能使得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内容上,从而更加从容地进行创作。

6.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教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对应这四大领域,美术教师应县备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而这些专业素养里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造型、表现、想象、创意、设计及应用能力,其中造型能力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在范画时的课堂教学效果。通常教师会利用素描、速写、漫画、水彩、油画、国画等手段经常创作练习提高自己。而实际情况却是美术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很少有进行这样的练习时间;在大多数非美术专业学校,又不具备这样的练习空间(画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只要打开数字绘画软件,就如同铺好了画纸、挤好了颜料,只要有一点闲暇,哪怕是三五分钟,都可以完成一个创作练习。

另外,技术的革新还给师生带来了可更改、重复、易储存等好处,使得对画面反复调整成为可能,不担心画错了,对比原来传统的绘画方式来看这的确很有诱惑力。在作品的保存上不会像纸质作品因人为损害或物理变化引起色彩脱落、纸张发黄、起翘、卷曲、干裂。也不会因颜料被学生误服或是进入眼睛对其造成伤害等等。

三、整合手段的探索

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以体现其教学上的优势:鼓励教师共同教研、共同备课、共同培训;尝试协同课堂,实现专业互补。

在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中,可以尝试将部分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两节连在一起上;也可以让美术教师和信息教师上同一节课;这样,美术课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样能使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有连贯性。

美术教师与计算机教师一起参与备课,使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相互融合为一个整体。信息老师学到了美术的基本理论,提高了审美观点,提升了美术素养,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再也不是只讲技术,不求美观了。而美术教师增强了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提高了美术教师的教学效率,并对本学科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在整合中的几点反思

1.信息教学手段将逐渐取代手工绘制与传统教学手段在绘画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进入美术教育领域,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是美术的拓展和教育革命的成果,但是,它仅仅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绘画工具,并不意味着能够取代手工绘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应重视传统的“纸”上功夫,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可忽视,如中国画传统技法、素描写生、色彩写生、美术创作等等。

2.电脑绘画不仅是传统绘画的模拟

电脑绘画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可以调节的绘画笔触,让美术创作的选择和创意更加无限。例如在一些美术软件如photloshop、painter、奇奕画笔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创作出真实的水彩画、素描、粉笔画、水墨画,并令人叹为观止,这方面有效地继承了构图、造型、色彩等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绘画软件还可以在一张作品中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特殊效果混合使用。丰富视觉效果,产生电脑绘画独有的、全新的绘画技法,从而摆脱传统美术技法的束缚,把学生的创意与个性化放到了第一位,这点是传统媒介望尘莫及的。

3.用电脑来绘画,可以让每个人轻易成为画家

20世纪20年代末发明的电子琴作为新的演奏手段,虽然能模仿多种音色,甚至可以奏出常规乐器所无法发出的声音,但是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和基本乐理知识,仍然不能成为一名好的琴师。电脑绘画和电子琴在这点上有共同之处,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需的,会发现美、会欣赏美、会创造美才是成为一名画家所要追求的。电脑绘画这种手段也像卡拉ok的普及一样,使用更加便利,学习的成本降低了,学习效率大幅提升,让普通人更有机会成为一名画家。

4.用鼠标作画和数位板差不多

大学生绘画课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   高中美术;绘画教学,模块教学法,

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以鉴赏教学为主,学生从鉴赏课中能够了解古今中外较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多元化的文化内容,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美术鉴赏课程在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通过鉴赏课程能够爱上美术创作,但部分学生会因缺乏绘画技能而对创作望而却步,甚至逐渐丧失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研究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能,进而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模块教学与固有教学的区别

模块教学模式与固有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区别。首先,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模块教学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做到学以致用[1]。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的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较大,技能教学环节占据的比例较小;而模块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并未有明显区分,而是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再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以教师语言阐述为主;而模块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等以学生参与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同时提升能力,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在学习时也通过边聆听边动手实践的过程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逐渐缺失的原因

目前,部分高中在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绘画教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将绘画教学理解成针对小学生或初中生开展的教学内容,部分高中生也认为不需要学习绘画知识,认为绘画教学意义不大。二是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长期缺乏正确的绘画训练,绘画水平不高,难以创作出成型的艺术作品;并且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一周一次的美术课程难以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绘画技能。三是部分高中生认为自身的绘画水平有限,对绘画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作画。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绘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2]。

三、模块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可促进绘画教学恢复自身地位

针对绘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的原因,高中美术教师除了需要重视绘画课程教学,还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绘画课程,采用正确的绘画训练方法,在让学生喜爱绘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技能,使其具有创作绘画作品的自信[3]。将模块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美术绘画教学,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入地体验绘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喜爱绘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绘画教学的作用,教师就需要拥有专业的绘画能力,具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绘画水平,不断感染学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目的。模块教学具有非线性与生成性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归纳与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将教的思路与学的思路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探究精神,并在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感悟能力。美术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绘画艺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存在功利思想;部分学生在学习绘画课程时会产生枯燥、烦闷等心理,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绘画教学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可以显着提升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应用模块教学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在绘画活动中能够提高综合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有效提升的目标。

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中模块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尊重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现象并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并且在学习绘画时也会因自身能力差异而存在学习效果差异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教师可在前几次教学中积极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在之后的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师不应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而应结合绘画技能的特点,根据思维活跃度、手工能力、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三个方面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有这三方面优势的学生。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知识时,可向小组学习任务,由思维活跃的学生构思策划,由手工能力强的学生制作,由对绘画具有较高认知的学生点评。最后,小组内展开艺术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会对绘画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这幅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创作出一幅《日出·印象》。作品的构思由小组内思维活跃的学生完成,构思后向负责绘画创作的学生阐述;负责绘画的学生将作品创作出来;最后由对艺术认知较高的学生评价作品。三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找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作出改善,以敲定最终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过程,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得到了绘画艺术的培养,并且提升了创新思维,绘画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2.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

绘画教学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绘画实践的过程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不能采用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思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充分表达出来。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充分表达思想,教师就需要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心情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创作思想的目的。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毕加索的作品《卡思维勒像》后,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所画的内容,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画的是谁。此时,教师画的人物应是学生中的一员,而非知名人士,因为学生虽然可能认识知名人士,但是未必对其有着较多的情感,而创作学生画像会因学生之间较为熟悉、存在较深的情感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能够激起学生画肖像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同伴的样貌并熟悉绘画步骤。

3.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绘画时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后,需要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总结自己学习绘画时所用的学习方法并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学习绘画的经验,可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还可以将绘画技能教学划分成若干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的教学和反复训练。因为要想保证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学生就需要熟练掌握且灵活应用每一项绘画技能。另外,教师要慎重对待反复训练的环节,因为反复训练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在每次训练时设计有趣的训练方式,从而始终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

4.情境教学中要注重实效性

学生要想在绘画学习中获得一定的进步,就需要感受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入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产生学习兴趣,并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生活元素,但要合理地引入,避免因大量引用而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结语

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绘画教学,并采用模块教学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了绘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作品创作,从而在绘画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惠浅谈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