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4:23

健康管理方法篇1

一、健康管理中心财务管理的原则

在健管中心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其一,应该坚持系统原则,即始于业务销售系统,历经医疗检线系统,财务收费系统,终于财务核算乃至数据分析系统,各个系统之问不能各自为政,而应保持紧密的联系,确保业务至数据的传递全过程的准确性及无遗漏。其二,应坚持收费每日结清的原则,健管中心收费频率较高,风险也相对较高,所有现场类收费项目均需过入财务收费系统,并每日进行系统、账务和实务的核对,杜绝资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三,要实现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权衡原则,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不应为了财务管理而管理,应贴切实际情况,明确成本、收益和风险之问的关系,防范风险的同时将每一笔成本与收益进行配比,尽可能的放大收益。

二、健康管理中心财务管理的特点

健管中心一般分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大型医院的依托下建立,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设的体检中心;另一种是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后建立,如笔者所在的新华卓越、爱康国宾和美年健康等。健管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健康要求,以体检为例,业务具有周期性、短时性和紧凑性的特征,且在连续体检的客户群体中,可以实现循环性的检查,做到健康的周期性管理。但与综合性医院相比,健管中心的财务管理相同点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医疗耗材管理难度较大,日常核算细化要求较高,不同点是健管中心应收账款管理难度较大、激烈竞争市场中销售费用管控难度较大,更易加剧财务管理的难度。因此,健管中心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在进行精确化核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大重点管控环节的关注度,辅助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的同时协调各部门利益,提升健管中心财务管控的经济效益。

三、健康管理中心财务管理内容

(一)业务系统管理

健管中心业务系统管理的核心是要完善健管中心的业务系统的管理,运用业务系统的强大功能,提升健管中心的运营效率,最终实现各类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提高财务管理的敏捷性。具体地,财务部门作为数据归集部门和系统使用部门,应熟悉各个系统的各项功能,做好业务需求和财务管理需求的翻译对接工作,在了解业务数据在系统中运行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系统管控重点的培训和宣导,并积极反馈市场需求,让业务系统更能顺应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应收账款管理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度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的应收账款为5.38亿和4.81亿,分别占其营业收入的21.01%和25.61。为了防范坏账的发生,健管中心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具体分为三个方面:(1)业务前期,条件允许的公司应该做好相关的信用调查,如果发现其信用情况不好,应先让客户缴纳款项后享受服务;条件不足又无法预收款的情况下,应在合同签订环节完善资质审查和合同文书的审核;(2)财务应积极参与到业务部门的款项收取工作中去,除完善制度加强宣导外,应定期督促业务部门及时办理发票开具、款项结算,对于款项周期超过三个月的应收账款,应重点关注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3)应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与业务部门、业务人员的考核、定级、晋升乃至离职联系起来,实行业务员归口管理,业务部门统筹管理的模式。

(三)销售费用管控

现今的健康管理市场,早已不是等客上门的时代。以笔者所在的新华卓越为例,平均一单客户就面临3-5个竞争对手,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也增加了业务开拓的压力。因此,作为健管中心业绩驱动的保障因素之一,销售费用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要。财务部门在对销售费用进行管控时应把握“好刀用在刀刃上”的原则,让每一笔费用的花费起到相应的作用,带来收益。财务部门应在尽可能关注同业市场的同时加大同健管中心业务部门的各层级、各时点沟通,在综合考量一线需求和健管中心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完成对包含业务提奖、公关费等在内的既定销售费用细项的政策制定。财务部门在进行费用审核时,应及时关注费用用度与业务进度的把控。

(四)完善账簿记录

健管中心应按销售渠道和产品线双重维度对业务进行细分,在业务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核算,继而完善账簿记录。在对个人业务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及时收取现金和服务扣费即可,并且账簿的记录应该一目了然。在对团体业务进行记录的过程中,iw对收入的发生、应收款项和结余款项等情况进行分析,加大回款督促的同时提醒到检情况。财务部应特别注重将每日/月/年的营业明细在核对一致的基础上分纸质和电子分别保留存档,以备不时之需。

四、独立核算下健管中心财务管理优化措施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在健管中心,面对众多的系统操作,应更加注意在传统岗位分离基础上的权限的戈i}分。系统登记岗、系统审核岗、系统收费岗和赠送审批岗原则上应由不相同的人担任,不得由一人执行单笔业务的系统全过程。如果健管中心存在各个部门人员不足而兼职又无法胜任的问题,在综合考虑成本与风险后,应审慎搭配岗位职责,至少应确保收费岗操作的专属授权。一般的健管中心,财务部门垂直化管理居多,在日常的管理中,健管中心财务部应加强对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宣导,定期对专人进行培训,强调资金安全和标准操作的重要性,杜绝财务管理薄弱环节。

(二)内部审计监督,外部审计整改

一般情况下,健管中心对财务核算都会比较的注重,但是在一边完善一边摸索的同时,对财务的监管和稽查方面却未必引起足够的警惕,往往会导致出现问题以后才想到弥补。因此,健管中心应根据情况建立起内部审计部门或组成内部审计小组,从而定期对财务进行审核,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财务方面的问题,如果出现了账目不清的问题,可以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防比大量的财务信息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在调整了相关的计划后,使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得到保障。在内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外部审计对健管中心也具有一定约束性和震慑作用,但也不排除局限性。所以,‑}该通过对外部审计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部审计,防比各类财务管理不当的问题。

(三)培养财务人员经营管理意识

作为产业资本争相进入的行业,健管中心的财务管理经过几年的发展,呈现一定的成效,但在缺乏相关成熟经验的时期,更需要强化财务人员的经营管理意识。首先,对财务人员应有严格的专业要求,应具备执行工作的专业胜任能力;其次,应该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健管中心应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深入业务,将业务与财务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确保健管中心的财务人员在顾全健管中心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按照财务流程的规定执行各项操作,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五、结语

健康管理方法篇2

一、健康管理的概述

健康是指无疾病(不虚弱),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健康管理指的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动态过程,是基于个人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也就是建议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实现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其目的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的检测、评估、分析,提供健康咨询和知识,制定健康计划管理,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防患未然。

二、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

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方式、心态、体质和体检。

1.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包括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长时间的饮食不合理、没有进行科学的运动、心态的不平衡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良生活方式的积少成多,则会形成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我们要对健康进行学习,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坚持多做运动,注意休息,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才能够健康。其中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包括吸烟、酗酒、过度饮水、失眠等。

2.心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舒适生活和各种便利的同时,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精神压力。在这个生活节奏快速增长的社会里,心理健康也逐渐上升为核心地位。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缓解精神压力,预防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我们要进行适当运动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走向更加健康美好的新生活。

3.体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运动健身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机体康复,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运动能够给身体带来健康,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知识,但是运动的适当不适当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长期的运动过少会造成新陈代谢的减弱,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引起肥胖,因而我们要经常运动锻炼。运动在坚持的基础上显得更加完美,所以我们要保持好坚持每天运动的心态。

4.体检。面对最主要的健康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建立以问卷、体检和疾病诊疗档案为基础的一些信息,实现以预防为主,逐步建立患者慢性病人的完整档案;其次我们要建立健康查体管理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第三还要普及更多的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大力向人们宣传经常性健康查体的益处;第四要让人们多深入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医疗信息;最后把亚健康管理列入重要议程。

三、体质概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综合稳定的特征。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它反映了生命活动和身体运动的水平,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是健康的重要前提,是人体机能强弱的标志。

四、体质锻炼的方法与途径

从运动的精髓看,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运动等运动中都能体现出体质锻炼的方法。有氧运动是一种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长、有一定的节奏、方便易行、易于掌握的锻炼方法。体质的锻炼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在进行力量运动练习时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结论

1.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着,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它还是自身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2.健康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体质、心态和体检等内容。运动健身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机体康复,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

3.合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等。

4.无论运动、膳食、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体质锻炼是防治疾病最根本的手段,是任何药物都无法取代的,要坚持“适度运动,贵在坚持,张弛有度,因人而异,动静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体质锻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继平中外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1),11-16。

[2]唐月香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1),193-194。

[3]陈志岗大学生体质影响因素与改善方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03),312-313。

健康管理方法篇3

关键词:挫折感;大学生;特点;原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1-0154-07

一、引言

挫折是指人们在目标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挫折感是遭遇挫折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感受。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日益复杂化,对每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尤其对正处于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一方面经历的挫折磨练较少,加上对社会认识和实践的不足和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有较高的自我要求和期待,情感体验强烈容易波动,心理的压力和冲突更为剧烈,成为最容易产生挫折感的特殊群体。

强烈持久的挫折感势必影响心态的平衡和自身愉,在缺乏有效的心理调整和应付方式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同时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Dollard和miller等人提出“挫折一侵犯(攻击)理论”,指出挫折还可能诱发一系列不同的反应,其中之一就是诱发某种侵犯形式,这种侵犯行为既可以指向内部,如自杀、自虐等,也可以指向外部,如打架斗殴等,有研究发现超过三成大学生称遭遇挫折是导致自杀的潜在诱因。因此,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挫折感现状,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工作之一。

2004年lo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研究挫折感现象及其发展趋势,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这也成为高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国内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挫折感及挫折承受力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理论研究多而实证研究少的状况。在仅有的一些实证研究中,有面向大学生社会心理承受力的现状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遭遇过九个方面的挫折,如学习、交往、适应、恋爱、情绪、健康、就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在对成都部分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方面挫折感较强;针对师范大学学生的挫折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挫折感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和学业方面;针对医科大学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等方面挫折感强烈;还有西部地区独立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情感与生活能力上挫折承受力较差。一方面理论与实证研究比例失衡的状况,需要加强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不同性质的大学,如综合与师范类,文科、医学与工科性质院校,公办与独立院校是否存在差异,也需要进行相应研究。因此本文选择重庆地区某公办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学生进行调研,对大学生目前挫折感现状及特点进行研究,并对高校的学生工作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挫折感问卷对重庆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该问卷共有32个项目,涵盖学习、人际关系、情感、生理与生活、就业以及学校管理六个方面。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即挫折感非常强烈为5分,非常弱为1分。该调查问卷分半相关系数rn=0.803,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ehα系数都超过了0.75,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684~0.788之间(p

(二)被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重庆某高校进行大面积施测,共发放问卷14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0份,回收率94.3%,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

在样本选择上,问卷发放在年级比例上有所侧重,主要原因是,大三学生已经在大学生活了一段时间,了解熟悉大学生活,而且他们即将毕业但距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思考内容较全面地围绕着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考虑到大一新生军训以及大四学生找工作的特殊原因。问卷发放与回收存在一定难度,而且有研究发现大学生遭遇挫折的频度随进校时间呈抛物线形,即大学二三年级遇到的挫折较多,因此本研究主要侧重于本科大二升人大三的学生。

同时考虑到该校是偏重于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因此问卷发放过程中也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比例与该校专业人数、男女人数、学生来源比例基本吻合,具体的专业构成比例如表2。

由研究者介绍测试要求和指导语,现场使用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挫折感的程度状况

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因此得分越接近5,说明挫折感程度越强烈。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其中16个题项的挫折感较弱;其中7个题项体验到一些挫折感;还有9个题项,多数被试感受到较强烈的挫折感。如图1所示。

题1、题9、题13、题18、题28、题29、题31、题32的平均数和众数的度量指标值都比较大,其中第1题(老师能力素质太差)、第18题(课程安排不合理)、第31题(课余生活不够丰富)、第32题(不够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四个题项属于学校管理因子;第9题(考试未取得理想成绩)、第28题(学业压力大)两个题项属于学习因子;第13题(社会就业压力大深感前途未卜)、第29题(不知道毕业后想干什么所以感到迷茫)属于就业因子。表明该校大学生在学校管理、学习、就业三方面体验到较强烈的挫折感。

(二)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比较

为了了解男女大学生在挫折感体验中的特点,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3)表明,大学生挫折感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总体上男生的挫折感强于女生,而且在学习、人际关系、生活和学校管理上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并且差异非常显著;在恋爱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比较显著,男生的挫折感更强烈;在就业挫折感上,女生比男生的挫折感更高,但男女之间差异不明显。

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更大,所以在学习上男生的挫折感比女生强;在恋爱

中一般由男生采取主动,所以更容易产生挫折感:而且男生的性格容易冲动、缺乏耐心、不拘小节,因此在生活自理上困扰较多,而且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也更容易出现对学校管理不满等挫折情境。

进一步对题项进行t检验(表4)结果显示,除了在就业方面,女生显示出比男生更多的担忧和迷茫外,这与工科院校中男生较女生在就业中更有优势的现状有关。在其他方面女生的挫折感均低于男生,说明女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相处、学业问题调适、生活安排的能力上优于男大学生,同时对家庭压力的感知和对学校管理问题方面女大学生体验更少的挫折感。

(三)不同生源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生源地学生进入大学后的挫折感表现,对重庆本地和外地生源在不同方面的挫折感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表5)重庆本地生源的大学生总体上体验的挫折感程度强于外地学生,而且在学习、恋爱、就业、学校管理四个维度中的挫折感都略高于外地学生;而外地生源学生在人际关系、生理生活两个维度中体验的挫折感更强,但这些差异并不显著。

进一步在对题项进行t检验时发现,不同生源的学生在三方面存在差异,重庆本地学生比外地学生更加关注老师的能力素质(p=0.016*)和学校课程安排(p=0.020*),也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外地学生在环境适应上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p=o.000**),这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

(四)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比较

由于该校拥有七个不同的专业类别,隶属于不同的学院,管理及教学方式均有不同,因此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恋爱、就业以及学校管理四个方面的挫折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学习维度中差异明显,在生活维度和总分上没有明显差异,如表6所示。

通过表6可以看出,在学习维度中文学专业的学生挫折感最强,艺术类学生次之,这可能是由于有些学生进校时学习能力就较差,或者是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大;在人际关系维度上挫折感最强的是法学专业的学生,经济学类、管理类学生次之,这可能与文科学生情感丰富、细腻,与人交往中较敏感有关;在恋爱维度中挫折感较强的是法学类、管理学类和工学类学生,前面两个文科专业的学生也可能与细腻和丰富的情感特点有关,而工学专业在恋爱方面挫折感较强,可能由于学习压力大,功课较多,工科男生人数比例远远高于女生比例,无暇结识和交往异性有关,也与他们不善言辞,愧于表白的特点有关;在生活维度中法学类学生的挫折感最强,理学类学生次之;在就业维度中文学专业的学生挫折感最强,艺术类和经济学类学生次之,这可能与三个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有关;在学校管理方面文学专业的学生体验到的挫折感最强烈,艺术类、工学类、管理学类、理学类学生的挫折感较强烈,这可能说明这些专业的学生对学校的管理的依赖性更强有关。

四、大学生挫折感原因分析

上述研究与以往研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明大学生挫折感源是一个涵盖面较广、较复杂的内容。总体上看,大学生目前在学业和就业方面体验到的挫折感最强,而且对学校管理方面较敏感,同时挫折感体验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中也广泛存在差异。

虽然挫折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挫折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个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指个体自身的原因,表现为对挫折的不同感知,如不同的人对待同一挫折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验;外部原因主要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方面。

(一)内部原因

挫折一般由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个部分组成。在这三个因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挫折认知是指人们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它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因此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挫折情境所产生的主观心理压力也不尽相同。美国临床心理学家ellis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也体现出这一思想,他指出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情绪恶化,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如果减少不合理信念,则大部分的困扰和问题可能减少或消除。因此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过程中,外界环境只是产生了挫折的情境,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挫折虽然难以避免,但在遭遇同样的挫折时,不同人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人们不同的挫折承受力(frustrationtolerance),或逆境商数(adversityquo-tient,简称aQ)。个体适应挫折、抗御挫折,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能力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因此大学生挫折感的产生与他们自身对挫折的认知、挫折承受力和aQ息息相关。

(二)外部原因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成绩而忽视能力,使得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尤其当前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之后,学生中留级生、降级生、重修生、补考生屡见不鲜,使得学生表现出对成绩的过分关注,被迫围着成绩打转,这是引发大学生学业压力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且应试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生存生活技能,如在人际交往、生活自理方面能力不足也是产生挫折感的重要原因。

同时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日益复杂化,如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让当代大学生压力倍增,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女生比男生更多地感受到就业方面的挫折感,这与女生就业环境更恶劣不无关系。自1999年开始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和2002年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这种就业率有限与庞大的毕业生基数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另外,在外部原因中学校管理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学校环境是大学生最熟悉、最重要、最直接的生活环境,例如学生对校园环境、学习氛围、硬件设施的感知直接对其行为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水平、课程设置情况、教师业务素养、教学效果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能力塑造产生影响,在本研究中很多大学生都表示出对学校管理的关注并因其产生过挫折感。

五、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建议

本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挫折感现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挫折感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和不

同专业中存在差异。因此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就应该注重“对症下药”的策略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率的工作。在该校学生中男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生理生活、学校管理五个维度上的挫折感都高于女生,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这样的性别差异,更加重视男生中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更加关心女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在不同生源的学生管理中的工作也应有不同侧重,具体表现在应更加关心和指导外地生源学生的生活适应问题;而对不同专业的挫折感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管理中应更加注重对文学、艺术和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引导他们正确地分析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另一方面还应设立求职技能训练等课程或活动。

同时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较为关注,对该校课余生活不够丰富和未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产生不满情绪。因此对学校而言,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性别、生源、专业大学生的管理方式,是有效消除挫折感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贯彻挫折教育的理念和建立积极干预体系也是亟待提上日程的任务,这也是根本消除大学生挫折感带来的心理危机,构建和谐校园,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法。

(一)树立挫折教育理念

总体上说,大学生群体比一般群体对自我有更高的要求,过高的责任感或成就动机可导致焦虑、强迫和不良的精神体验,对现实和未来有过度的期待,在缺乏有效的心理调整和应付方式的情况下,将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所以高校应把挫折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教育管理思想中。

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可能遭遇到一些干扰因素,这种干扰深深地埋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因此一瞬间的突然影响有可能使学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教育者就有责任引导、促进这种非连续性发展,在教育中贯彻挫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耐挫力的提高,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挫折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为指导,以心理学为依托,以教育学为基础,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机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和创设条件使他们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能力。因此一方面应将挫折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自然、真实的挫折情境使学生积累挫折经验;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训练营等活动,积极创设条件对大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此外在课程安排上还应增开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学生既能认识到遭遇挫折是必然的,它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认识到挫折的两面性,它给人带来烦恼、痛苦的同时也可能使人奋起。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念,形成明确的挫折教育意识。

(二)建立积极干预体系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也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积极预防。所谓积极预防就是发挥人性中的优点,培养积极的人格力量,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从原来过于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而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有学者曾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中提出高校应建立包括学生、老师、心理健康中心、家庭和医院在内的五级防护体系,在大学生挫折心理问题中高校也可构建相应教育和干预体系。

其一,学生自我调适的一级干预。挫折认知是产生挫折体验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改变挫折认知消除挫折感无疑成为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高校贯彻的挫折教育实质就是增强学生挫折承受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因此在面临挫折时,首先是学会辩证的看待挫折,其次是增强耐挫能力,这也是解决挫折带来心理问题及攻击行为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其二,团体互助的二级干预。在校大学生都是生活在一个团体中,如宿舍和班级。集体中的成员交往非常密切,因此能够最短时间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能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而且同辈之间的交流更能引起共鸣,所以高校教育中应注重提高大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

其三,辅导员参与的三级干预。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中最接近学生的工作者,他们比其他老师更了解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因此能够比较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挫折危机,并能有效组织和利用团体互助的优势,所以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地学习心理学知识,给学生提供科学的专业支持。

其四,心理健康中心参与的四级干预。除了发挥个人和团体的作用外,高校还应积极利用机构组织的作用。学校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举办有关的论坛和讲座,在知识宣传普及、校园氛围营造等方面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心理问题辅导方面的专业性更强,还能对挫折感较强烈的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训练等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健康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创新;班级管理;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63-01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其工作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班级的班风、学风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也对学生的言谈举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可能在他们的心目中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他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班级管理者和能否真正成为班级全体同学的良师益友。

一、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要有“二心”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在变化,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也就是对学生有一种爱心,多一份耐心,给学生一点信心,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小孩,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家长,要对自已的子女充满爱。几年来我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班主任的角色,又扮演家长的角色。当学生有困难时,我总是尽心尽力地关心他们,让学生在校读书有一种在家里的感觉,时时对学生有一种牵挂。

1、要有爱心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他们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因此,对于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用一种慈母般的眼光,欣喜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处,保护他们珍贵的童心。

2、要细心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土任管的事却最多、最细。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地、粉笔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的操心。班主任还应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细心。为此,我在平时工作中认真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交流、勤家访、勤鼓励、勤表扬、勤督促。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多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其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多总结积累经验,这样,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因材施教。

二、开展记录活动,引导自己教育自己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搞好班级内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素质单靠班主任的管理和说教,没有众多学生求进步和内动力的呼应,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于是在工作中,我逐渐探索一种加强班级建设,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形式。

1、记录好班级日记

班级日记是学生参加管理班级的一种好的形式,开学初在班级制定并实施一项由每个学生轮流记好班级日记的制度。开始阶段,我先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后,要求记日记的学生,在班级日记中记下当夭班级学生的好人好事、突出事迹,以及班级出现的各种消极现象和思想问题,同时要在日记中记下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写出自己的评论,而且是要结合实际写条名人警句和格言,从而使认识提高和升华。在第二天晨会,班干部把前一天的日记内容向大家宣读。为使这一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又引导学生由班级干部做示范总结,逐步过渡到由写日记的学生轮流总结,使他们都在全班学生面前宣读日记,提出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引导学生广泛讨论。

2、做好个人日记

个人日记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的窗口,是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渠道。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用拼音写日记,每周至少两篇,定期检查。我通过批阅学生日记,便可知学情,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还在班级宣读那些跟班级生活有关的内容,或赞扬或批评。

实践证明,开展班级“二记”活动大有好处,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巨大潜力,使班级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读学能力,而且在一些名人、学者的风范熏陶下,使学生内心世界得到了不断的净化。

健康管理方法篇5

于卷烟工厂较为普遍地采用质量管理体系(QmS,QualitymanagementSystem)和目标管理方法,在引入健康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的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对卷烟工厂设备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面向实际业务过程,明确了目标管理和风险管理并行且密切联系的设备健康管理主线(图1)。设备健康管理主线包含目标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闭环,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设备、工艺质量等管理目标。主要是以技术、管理标准和设备检维修资源保障的优化和持续改进为过程,以设备状态、效能、运维数据管理为基础,以设备健康和设备健康管理评价为手段,构成设备技术状态管控能力持续提升的闭环。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过程中,设备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是关键环节,通过引入风险管理,将与设备管理相关的工艺质量、安全环境等管理目标作为风险管控要求,对设备健康风险进行识别、控制、评价,能够促进多管理体系要求落地(图2)。研究总体思路是以设备健康风险点识别和评价分级为基础,梳理和识别重点设备、部位、风险点;以风险点的有效管控为目标,明确相关要素和管理要求,完善设备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建立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和评价方法,评价设备技术状态和工艺质量保障能力;依据评价结果和分析,科学合理安排设备维护、修理活动,维持和恢复设备健康状态。针对技术路径的关键环节,选用适当的工具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图3)。包括80/20法则、aBC分类法、aHp层次分析法、矩阵图法、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

二、实践验证

自2012年开始,宝鸡卷烟厂参加了国家烟草专卖局设备健康管理课题研究,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探索。1.设备分级管理根据设备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影响,确定设备aBC评价指标,利用aHp软件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保指标权重科学性。建立设备aBC评价表,即矩阵图,按照机型或设备进行评价。设定评价标准,运用矩阵数据分析法进行评价打分。各生产车间对设备进行评价打分,得出的结果(见表1)。通过设备aBC评价,对设备管理对象进行分级,便于明确管理重点,合理分配资源。2.功能单元划分及风险点识别组织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根据选定设备结构复杂程度,将设备分解到子系统、功能单元。建立规则,开展Fmea分析,建立健康风险点清单。对Fmea结果进行整理,得出设备健康风险清单,汇总统计结果见表2。将设备分解至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在此基础上分析功能单元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确定和评价设备健康风险点,是设备健康管理的基础工作。3.设备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两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建立包含设备健康风险点技术参数和失效判定标准的设备维修技术标准,二是建立到操作层面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卷烟工厂设备技术标准体系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内容见图4。4.设备健康评价按照精细化、可操作性和相关性的原则,从设备健康管理三个维度(设备状态管理、运维管理和效能管理),对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拓展,建立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量化评价)为辅的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并明确了指标计算公式、指标因子和指标用途等(图5)。设备健康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单个指标评价标准,二是设备整体健康评价标准。运用雷达图(图6)等工具,从三个维度对照评价标准对单台设备单个指标进行比对,掌握每台设备指标短板,根据指标之间的约束和关联关系,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分析,查找影响设备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对同类型设备整体健康状况进行比对,查找设备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设备。对同类型设备单个指标进行比对分析,掌握影响设备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评价结果可以应用于以下4个方面:为维修计划制定提供量化数据支撑;为设备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维保时间等优化提供量化依据;为设备大项修、改造等维修决策提供依据;为设备目标管理和对标活动提供量化指标。

三、研究成果

1.卷烟工厂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通过专题研究,承接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对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拓展,建立了《工厂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2.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规范结合卷烟工厂设备管理实际和工作经验,对设备健康管理相关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策划—控制—改进的运行模式,编制了《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规范》,明确了设备健康管理组织机构、设备健康管理策划、设备运行维护、设备维修管理、设备健康评价、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要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设备健康管理体系。3.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标准形成《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由管理要素、评价标准和评分标准三部分构成。管理要素涵盖了设备健康管理目标、策划、管理过程、健康状态评价、绩效管理等健康管理规范的要求。评价标准给出了明确的评价方式、判定依据和评分方法。4.设备健康管理工具与方法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体系借鉴先进成熟的设备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通过信息系统数字化化手段,对各个管理要素进行支撑,以“制度规范+信息化工具”的方式形成持久化机制。图7表达了设备健康管理要素、工具与方法的对应,这些工具与方法是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研究智慧的结晶,其推广与应用对于整个卷烟工业设备管理精益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健康管理方法篇6

关健词:职业健康;职业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D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素质的提高,职业安全健康已是劳动者和从业者的第一需要,我们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加强调查研究,坚持科技兴国,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标准制定和许可证管理等工作,推进职业安全健康事业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0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二、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一些地区和单位思想观念不适应,重经济发展的GDp和企业效益,忽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大而不强,采掘、冶炼、重化工等传统产业和高危行业在经济构成中所占比重过大,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几率,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健康工作滞后;由于煤炭和非煤矿山、化工等行业集约型增长能力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基础管理薄弱,行业管理弱化,安全投入不足,技术生产管理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差,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2.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职业危害防治和监管工作职责不明确,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些地区(市县)基本上没有单独设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职业危害防治和监管的要求。

3.从企业角度看,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不重视,基本上是重发展、轻安全,重效益、轻防治,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和措施,违规建设、违规生产、违规作业问题突出;甚至有的企业严重缺乏职业危害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基本上没有规章制度。

4.从劳动者自身保护方面来看,工伤保险制度对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发挥作用不够,缺乏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干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权益受到侵害,也难以维权。

三、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举措

1.提高安全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健康文化是人们从事安全健康活动的安全健康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安全健康文化理念,提高人的安全健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健康风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从员工、企业、社会三层次,形成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安全健康。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国家层面,加快劳动安全健康方面专业法规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各领域相关的法规、技术规程、标准,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行为,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的许可证制度的建设工作,把安全生产和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方面的投人。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来推进科技创新,从而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面貌,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工作能够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目标管理原则,从企业法人、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层层制定、分解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考核标准。根据国家、部委、行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因企制宜,制定公司考核标准。

规定员工安全健康行为规范,《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明确总要求、目标、职责等,为安全生产健康管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调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意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安全生产、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法律,提高自身意识,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中,积极营造企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为培训的组织、管理、资源等提供支持,确保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4.加强政府职能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要建立各级监督管理的执法队伍、企业要建立专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队伍,切实履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指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逐步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机制。

健康管理方法篇7

   遇到患者病情严重,家庭医生可安排患者到对口医院进行治疗,患者出院后,医院将有关治疗情况和病历交给家庭医生保管,由家庭医生负责康复工作,古巴的家庭医生还负责疫苗接种、孕产妇保健等多方面的工作,为预防疾病、保证居民健康作出了较大贡献。日本的健康管理始于1959年,政府把健康管理福利化,通过政府在政策和法律上的宏观调控,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健康管理网络。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各县、市负责制定具体实施目标和活动内容,让全民参与健康运动〔25〕。在日本,健康管理内容覆盖健康维护各个环节,重视健康教育,旨在建立一个健康环境。日本的健康管理不仅在疾病预防和国民健康促进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且日本的人均寿命已达83岁,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健康管理现状上海市是我国首批社区服务试点市,社区健康管理起步较早,上海某社区根据本社区人群的发病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糖尿病管理作为尝试,通过多方协作找患者、规范方案治患者、综合防治保健康的方法,已将糖尿病管理成为中心的特色服务,带动了社区卫生服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26〕。中山市某社区对中老年人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在管理后的管理率、知晓率、好转率、治疗率明显高于管理前〔27〕。北京和广西的社区服务中心利用不同的干预模式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后,综合比较健康管理效果显示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其知信行状况,且一对一的健康管理模式效果优于集体健康讲座〔28-29〕。山东某社区为探讨社区更年期妇女平稳过度方法,对562例社区更年期妇女实施健康管理后,服务对象均收到良好效果,无更年期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发生〔30〕。宁波市某社区对社区内93名哮喘病儿童进行健康管理,2年后评估显示,社区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医院推广〔31〕。北京某社区探索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具有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方法,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应用于社区健康管理,采用中医综合性防治手段治疗、控制社区常见慢性病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2〕。河北省石家庄市某社区探索健康管理模式,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分为健康管理组和医疗组,两组相互分工协作,各自发挥业务所长来开展工作〔33〕。沈序英等人利用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公卫医师等组成的全科团队,发挥团队协调作用,减少医患隔阂,增加信任感,对患者健康干预后,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度降低,患者对全科医生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34〕。比较后的启示我国学者在研究了国内外健康管理的发展现状后提出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指出中国要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健康管理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3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陈文辉提出,健康管理在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中的运用,将对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服务管理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健康保险业务大多以疾病为中心,意义在于疾病发生以后给予被保险人相应的补偿,没有体现出预防疾病的思想,若针对疾病管理开发专门的产品业务,对购买此业务的人群提供健康维护、推荐合作的就诊医院及防治医生、降低部分医疗费用,代替单纯的医疗费用的赔付,是个多赢的健康管理策略选择。张士靖等也指出我国应尽快实现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互动,加强健康管理在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中的运用,加强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36〕。他还提出目前国外健康管理研究重点涵盖了健康管理的内涵,而国内学者对健康管理的研究更多局限于传统预防保健框架,间接反映出我国学者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尚存在较大的误区。精神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及其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目前仍然是全球健康管理持续性研究热点,健康素养是健康管理中下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领域〔37〕。张玉等提出,家庭医生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在保障人人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建立是一种必然趋势。我国应该鼓励社区医生签约成为家庭医生,跟进家庭医生制度的相关配套改革建议制订,制订家庭医生培养规划,加强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38〕。抓住当下我国健康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吸纳、引进发达国家成功的健康管理经验、方法,如在全国层面上建立健康管理网络、在社区引进家庭医师制、保险业开发健康管理保险业务和服务以及宣传鼓励人人参与健康管理等,多渠道和多途径的发展好我国健康管理。

   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借用了国外健康管理经验,但实施时间较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39〕。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极度匮乏,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2005年10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宣布健康管理师为第4批11种国家新职业之一。健康管理师是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中国健康管理相关机构现状调查报告(2007-2008)》显示,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至少有5744家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截止至2011年,全国只有近百人获得职业健康师,完全缓解不了目前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40〕。我国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国内总人数的万分之二,而美国70%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专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完善的服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对促进社区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41〕。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及技术水平较低,知识面窄,学历层次和职称不高,专业结构配置也不尽合理,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有一定的难度。信息化平台未建立,健康信息难共享1968年美国weed等首先提出居民健康档案的概念,要求医生在医疗服务中采用以个体健康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方法。建立规范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形成一套完整的健康信息系统,并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资料分析和预测,不仅可以研究社区人群的基本健康状况,了解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并且有助于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为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既定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建立极为重要〔42〕。2009年12月3日卫生部公布《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建档率要达到30%,城市要达到50%。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社区服务中心缺少区域性的综合信息交互共享平台,导致出现健康档案的多次重复建立,影响社区卫生信息工作的效率。信息资料不全,干预措施不到位目前各地都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但由于没有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实质和内涵,多在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方面投入,忽略了对社区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方面(包括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环境、职业行为等)进行全面监测、分析、风险提示、评估。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仍然以病为中心,没有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健康管理个性化的健康评估体系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望成为社区利用健康管理服务的突破点和启动点〔43〕。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双向转诊是根据病情和人体健康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问的转院诊治过程〔44〕。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国家现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三级医疗体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格局。虽然我国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但实际运作中往往是以上转为主,双向转诊制度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执行。

   健康管理下一步战略发展的建议

   对我国社区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卫生政策、社区人口学、疾病谱特点,针对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创社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要使我国的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真正得到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能真正的承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角色,需要加快建构基本卫生健康保健模式,探讨特色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规范社区健康管理基本内容,持续发展社区健康管理事业。李再强等〔45〕提出了3种健康管理模式,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取消一级医疗机构收治住院病人资格,加强门诊、社区其他健康服务功能,开设费用低廉的“准住院病床”,建立双向转诊激励机制;②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慢性病健康管理公司三者之间的合作机制;③设立慢性病专病定点,医疗保险部门对提出申请的医疗机构(或科室)进行评估审核,对符合条件者确定慢性病专病定点资格,允许其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某种特殊慢性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王娟等〔46〕建议将健康促进物联网和体域网引入健康管理中,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相互间智能化地获取、传输与处理信息的网络,可长期监视和记录人体健康信号的基本技术,可连续监视和记录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参数,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健康监护、活动与运动情况监测、药物用量和饮食情况的监测、药品及血液信息管理。杜学礼等〔47〕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②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③制定考核标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服务功能;④注重人才培养和政府加大投入;⑤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性及专科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的双向转诊机制;⑥建立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卜保鹏等〔48〕认为基层医生应该从传统的治疗疾病的单一“医生”角色快速转身为管理疾病、预防疾病、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营养指导、关注群体健康等多角色为一体的“健康管理者”。明兰真等〔49〕提出社区健康管理———医疗无缝式服务理念,通过细化工作流程,令被服务对象无论是任何健康问题,通过社区这个人力资源构架下的团队,找到任何一个人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真正实现“六位一体”、“一站式服务”,实现理想的全科医学思想。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是社区健康管理的政策基础,慢性疾病负担的日益加重是社区健康管理的必然,各个社区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办法和措施,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深入思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指标、制度,让全体社区居民树立起健康管理理念,主动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使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真正得到实施。

健康管理方法篇8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为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论文参考。一个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然要涉及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和职能分配,涉及按照管理程序所实施的管理过程控制,涉及实施管理所需的资源(人、财、物等)支持等。我从单位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几年的运行管理经验分析,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注意几个问题。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结合组织现有的管理基础

一般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上,都存在着原有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资源等。而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际上是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改善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达到持续改进目的的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它不能完全脱离组织的原有管理基础,而是在标准的框架内,充分结合组织的原有管理基础,进而形成了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要素所规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及管理评审等环节实施,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客观情况的变化以及人们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自身会不断地改进、补充和完善并呈螺旋式上升。每经过一个循环过程,就需要制定新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并实施新的管理方案,挑战相关要素的功能,使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达到一个新的状态和水平。论文参考。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充分反映组织的特点

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结构的支持及建立和运行所需投入的资源,都会因组织的规模、性质等条件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组织要根据标准所提供的结构框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尤其对一些机构重组的企业,要做好前期初始评审工作,对各个分厂或单位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更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实施标准的要求,做到切实可行。即使规模、性质相类似的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也不能相互机械照搬,否则会造成“两张皮”现象的发生。

4.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结合

现在许多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按照iSo14000标准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有些企业还建立了标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标准体系遵循着共同的系统化管理原则。论文参考。特别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具有相同的运行结构模式。所以,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可以借鉴其它体系建立的思路。此外,还要注意各个体系之间的接口,特别是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内容上有更多交叉,要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避免出现相互矛盾和职责不清的现象。现在有的组织实行管理体系一体化,在建立企业综合管理体系时,不得将各类管理标准简单地整合或叠加,需要按照系统化的原则,结合行业管理要求和企业发展需求,做到相互统一和高度融合,避免条块分割、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

5.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一批素过硬的队伍来维护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相比较,条款较少,但在实际运行中却相对较复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审核的依据除了标准和单位的体系文件外,还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所以体系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还要熟悉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行业的一些职业健康安全规定和要求,才能在体系审核过程中、运行管理中更到位、更深入。因此,各单位在注重对内审员、贯标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对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及法律法规的培训,应鼓励体系管理人员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考试,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个安全管理工具和系统方法,才能切实、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健康管理方法篇9

重在细化监管职责与用人单位主体责任

许多媒体在评论中指出,依据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与卫生部分别在这两部规章中,突出并细化了各自的监管职责,以及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的主体责任。

如“办法”在总则部分,明确了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对用人单位及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的要求等内容;用人单位责任部分,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定计划、落实经费、选择职业健康监护机构、向健康监护检查机构提供资料,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医学随访,针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采取措施情况、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责部分,由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监督管理等职能在卫生行政部门,“办法”只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职责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监督管理部分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对职业健康监护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权利,并对执法人员提升业务水平、秉公执法、保守企业秘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法律责任部分,对用人单位、行政执法人员违反“办法”的行为作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

“征求意见稿”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原则和精神,对自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公布、同年5月1日起施行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予以修订。修订重点突出了以下主要内容。

增加多项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规定。一是为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充足、便捷的职业健康检查,针对部分县(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数量相对不足的情况,增加了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规定。二是强化政务和院务公开,增加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向社会公布本区域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名单、地址和工作程序等规定。三是为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增加了劳动者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给予检查的条款。四是为方便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增加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外出体检的条款,并将备案规定为每年一次。五是为方便劳动者就诊和档案保存,增加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为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发放居民健康卡等规定。

细化并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监管的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管,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申请条件、行政审批、延续、变更、注销等的具体规定。二是进一步细化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各项职责和责任。三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医师和主检医师条件、职责、培训和考核的有关规定。四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规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规定,包括签订委托协议书、告知用人单位应当检查的项目和周期、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等。五是增加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监管原则、监督检查内容和监督检查频次等规定。六是增加社会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机制。七是增加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未履行告知、报告、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等职责的法律责任规定。

依法依职责对涉及用人单位的有关条款进行调整。删除了原《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有关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的内容。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保留并细化对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职业健康检查所需资料的规定。

难在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利落实

易安网友在评论中认为,卫生部起草的“征求意见稿”比原《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更加规范,更加严格,有利于检查工作,也有利于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和维权,但关键在于能否监管到位。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毕竟不同于国务院颁布的法规条例,而职业健康的监管还涉及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合同监管、工伤保险监管等,也涉及各级工会组织的群众监督。易安网友“杨玲”认为,在一些企业,职工自主要求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利能否落实,还存在问题。网友“摄子良”认为,在国有单位可能会落实,但对私企如没有强制性监管措施,两部规章就可能化为空谈。

2012年11月22日,新华网的评论《劳动者有自我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权利》指出,2009年发生的“开胸验肺”事件令人记忆犹新,由于用人单位不配合,患了尘肺的工人无法到职防所进行鉴定,而其他综合类医院又无权对职业病进行鉴定……

从以往的事件来看,如果仅把职业病鉴定的“盖章权”交给有限的一个或几个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就难以排除用人单位想方设法制造障碍的可能性。所以,“征求意见稿”应规定:如果两家以上三甲医院的检查结果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结论相悖,劳动者可直接找上级部门投诉,要求调查。

中广网在同日发表的《职业健康检查单位承担费用专家称难度大》一文中引用专家的评论指出,原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宋文志认为,“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都要由用人单位承担,具体落实难度很大。要求老板掏钱来为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他肯定是不高兴的。所以,需要企业提高责任意识。

北京至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时福茂通过媒体告诉广大农民工: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职业病,如属于现行《职业病目录》规定的10大类115种之中的,要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如对诊断不服,可再进行职业病鉴定,鉴定完之后凭鉴定证明再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科申请工伤认定,如得到确认就会给你一个工伤证。然后凭工伤证再去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鉴定之后就会给出一个“赔偿标准”,再凭“赔偿标准”到劳动局社保中心核保领钱。如单位不配合、或者不给你支付,则可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职业健康检在合力监管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中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国《宪法》中关于“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定,是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依据。所以,两部门职业健康检查管理规章的生命也在于落实。

健康管理方法篇10

[关键词]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路径

儿童卫生保健属于较为基础的一项工作。针对0~3岁的婴幼儿,其属于体格发育以及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并且此阶段会对终生产生影响。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属于较为基本并且重要的一项内容,属于社区健康服务工作中的关键工作[1-2]。为了探索新路径促进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主要针对我竹村社康中心所辖社区0~36个月儿童,采用“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进行健康管理,最终获得的管理效果极为明显,现将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竹村社康中心所辖社区面积总达5.8平方公里。总人口共约4万人,流动人口占比95%。选取我社区2012年1月~2013年1月年龄为0~36个月的儿童实施常规管理,儿童平均年龄为(17.7±2.1)个月。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年龄为0~36个月的儿童针对其实施全程健康管理,儿童平均年龄为(17.6±2.1)个月。两个期间的儿童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所有儿童均为正常生长发育的健康儿童,排除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的儿童。

1.3方法

2013年2月开始,对本社区流动儿童采取新的儿童健康管理措施,为期一年,具体如下。1.3.1主要参考《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准备实施健康管理具体的健康管理流程、随访流程、管理程序和管理内容、管理技术以及健康档案格式全部按照管理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准确执行[3-4]。1.3.2创建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团队要求社区每一健康服务中心需要安排对应的儿童健康管理人员。可以选择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等人员担当此项职务。有效创建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团队。团队主要由全科医生、产后访视人员以及计免护理人员组成[3]。1.3.3统一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管理进行明确规范针对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完成1周的实习后,允许工作人员上岗。每年对所有工作成员进行为期2次的培训。对全科医生以及社区护理人员针对儿童健康管理理念进行不断提高,将最终的管理技能有效提高[5-7]。1.3.4健康管理同计划免疫工作捆绑操作的有效实施同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比较,计划免疫工作要提早开展,使儿童家属有一明确认识,因此在对儿童实施接种的当天同时对儿童进行体检。当家长带领儿童于社康中心准备实施免疫接种过程中,社区健康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为儿童准确建立健康档案,在准备对儿童进行接种前,为其进行体检[8]。1.3.5畅通儿童保健双向转诊渠道,实现健康管理的无缝连接针对流动人口儿童,在准备进行预防接种过程中,有效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一经发现异常情况,对儿童进行有效处理或转诊[9]。

1.4评价方法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情况为研究对照,对2013年2月~2014年1月本社区流动儿童健康管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选择模糊数字评分方法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进行评分。评定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针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越高,并同实施前进行对比[10-11]。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本次研究临床数据分析,以(x±s)形式表示级联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童健康管理率变化情况“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开展,我竹村社区儿童健康管理质量获得显著提高,儿童健康管理人数获得显著增多,流动儿童有效纳入到系统管理范围,在儿童保健技能以及健康管理意识两方面,提高程度明显;在儿童系统管理率以及保健覆盖率两方面,均表现为明显提高。见表1。2.2健康管理评分比较抽取30名儿童家属,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方法对健康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实施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社区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有效保证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医务人员具有的保健意识和全科知识获得了有效强化。能够积极开展进行儿童保健的相关工作。此外,儿童家属的思想观念和保健意识也获得了有效转变和提高[13]。对儿童完成体检后,儿保医生可以对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对儿童家属详细介绍儿童当前的发展情况。针对儿童的营养喂养以及日常护理等系列工作均进行详细指导,从而有效确保儿童家属针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获得了显著提高。此外针对社区居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其心中的地位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医患关系获得了有效改善,居民针对社康中心的满意程度获得显著提高[14-15]。项目的顺利开展,保证流动社区儿童能够有效进行社区儿童的健康管理,有效反映出社区健康服务具有的公平性以及方便性,最终有效确保社区儿童的健康安全[16-17]。本次研究中,“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有效应用,我竹村社康中心所辖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质量获得显著提高,儿童健康管理人数获得显著增加,流动儿童有效纳入到系统管理范围,在儿童保健技能以及健康管理意识两方面,提高程度明显;在儿童系统管理率以及保健覆盖率两方面,也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提高。有效证明“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价值。总之,有效应用“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开展社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最终获得显著应用效果,儿童的健康获得了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孔桂花,丘先,徐志浩,等.深圳市宝安区流动儿童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9):4824-4826.

[2]孙秀云,张冬梅,梁轩,等.北京市崇文区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社区卫生需求利用情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5):455-457.

[3]钟素亚,张明君,袁相波,等.流动人口社区卫生管理与服务实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9):2209-2212.

[4]李惠霞,巫云辉,麦艳冰,等.“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97-3299.

[5]施萍,吴静雅,何旖旎,等.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730-3732.

[6]张瑞.流动人口健康管理与服务问题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4:23-25.

[7]唐琴.6岁以下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服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1:60-62.

[8]杨栗坤,吴辉,温圆圆.上海市田林社区流动儿童保健管理初探[J].当代医学,2010,16(9):373-375.

[9]史俊霞,韦少云,卢明,等.5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状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6):256-258.

[10]马文元,曹建波,于彤.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00.

[11]王丽杰,赵鹏,徐志浩.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儿童保健质量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474-478.

[12]余红,刘丹.绍兴市省外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4):730-732.

[13]周海清,高丹丹,常文虎,等.北京市某区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73-376.

[14]许勇刚,解嘉鸿,吴争鸣,等.昆明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站的运行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59-1461.

[15]朱舟娜,张明君.企业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9):76-78.

[16]贾艳红,刘素青,肖平.2003~2005年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状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1,10(26):1448-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