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4:42

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篇1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抢救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7(c)-0116-03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是小儿期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以及头颈科疾病[1-2],该病常见于喉腔略显狭小的儿童,喉腔的狭窄常会导致其黏膜下层松解[3],若在此时患儿由于发炎或是其他原因导致黏膜充血、肿痛,容易引发呼吸道阻塞。一般小儿的呼吸阻塞病情要比成人严重,对患儿的健康甚至生命有严重威胁。对于小儿而言,呼吸阻塞性疾病常具有突发性、危重性等临床特点[4-5],但小儿呼吸阻塞性疾病的起病原因较多,不同的病因常会导致患儿的病情有所差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儿实际,采取不同的救治方案。一般而言,对于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气管类疾病所引发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采用药物保守性治疗即可保证其在较短时间内康复。但对于支气管内异物所引发的急性阻塞,则应及时诊断并抢救,以防止病情发展引起痉挛性呛咳或黏膜水肿,保证患儿生命安全。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行,孩子之于家庭的意义不断提升。因此,保证小儿生命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选取浙江省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6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抢救及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就诊的阻塞性疾病患儿92例,男61例,女31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2.31±0.93)岁。患儿病因为咽喉类疾病52例,包括急性喉炎、咽喉异物以及喉部肿瘤等;气管或支气管类疾病31例;食管类疾病5例;其他病因4例。所有患儿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急救及护理。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及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具体急救及护理方案如下:

1.2.1急救方案

对于紧急入院的患儿,医护人员应立即检查其呼吸状况,通过吸氧尽快改善其呼吸状态。同时,迅速对患儿进行检查,诊断发病原因,并根据病因和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抢救方案。对于感染类病因应在最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抑制病情发展。对于气道阻塞的患儿则应给予紧急处理,即开口腔除腔内异物,Heimlich法除气道异物或内窥镜下除异物。当患儿呼吸得到改善后,进行救治。一般采用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的方法给予肾上腺素,剂量为1~2mg,可有效消除黏膜水肿;给予糖布地奈德治疗炎症。对于上述方法无效的严重患儿,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包括麻醉下气管插管去异物以及气管切开术等。

1.2.2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组患儿经过急救治疗后,由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护理。随时监测患儿的呼吸状况,并及时提醒家长或是病房内其他人员保持安静,以使患儿能够保持稳定,利于疾病的治疗。告知患儿家属救治后注意事项,并进行手术护理。手术护理是指患儿术前,医护人员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安慰家长,使其对患儿的病情充分了解。保证患儿术前禁食、禁饮,以及必要的呼吸监测及改善措施。但应注意慎用止痛剂。

1.2.3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提高患儿抢救效果。

1.2.3.1心理护理在患儿入院之初以及在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患儿的情绪变化并进行包括肢体、语言等方式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其内心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可连同家长对患儿进行适当鼓励,树立其面对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配合医生的救治。同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家长告知患儿的病情,并随时留意家长的情绪变化,为其讲解各种急救措施的必要性和意义,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

1.2.3.2饮食护理患儿在抢救过后,医护人员告知家长患儿平时饮食的相关注意事项。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冷流食,但应注意食量,进食最好取半坐或坐立。在患儿进食过程中,指导轻堵气管套管,以保证呼吸与吞咽动作步调一致。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同时应多喝水。一般患儿术后3d即可进行半流食。切忌给患儿食用硬质或是刺激类食物。保证患儿营养充足摄入,对于必要患儿可进行静脉输养。

1.2.3.3出院指导医护人员在患儿出院的1周内定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呼吸情况、精神状态等,判断其病情恢复情况。对于存在就医隐患的患儿及时建议其入院复查,避免病情延误。同时,通过与家长沟通,在家长对患儿的日常护理过程中,提出正确的意见。患儿出院后一般不进食硬质难嚼的食物,尤其是小于3岁的孩子,不可给坚果性质的食物;家长应嘱咐孩子在吃东西时,不可打闹;在孩子进食过程中,家长不可以转移其注意点;这些可以有效防治食物误入患儿气管,引发患儿再次入院。对于因入食异物,而咳嗽、呼吸抑制的孩子,应指导其停止摄入食物,在安静状态下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儿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儿日常活动以及心理活动评分;调查患儿家属对治疗过程中护理的满意情况;记录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焦虑症状评分参照方宗君等[6]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三种,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抢救疗效比较

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以及重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中各有1例和2例患儿自动出院,未经治疗。见表1。

2.2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焦虑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调查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3。

3讨论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病情危急,发病迅速,常需要急诊救治[7-8]。据调查显示,多数呼吸道阻塞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常会威胁生命。因此,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作为儿科急诊中的常见病症,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探究也在不断发展进行中。就目前而言,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轻症患儿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9-10],而中重症患儿可采取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手术,以尽快去除阻塞异物,保证患儿生命安全。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自身病情的主诉能力较差,因此,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是护理的重点,也对护理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干预作为专业护理发展的重要体现,已成为重大疾病护理的必然趋势,而小儿作为特殊患者,成为护理干预的重点对象。

本文针对我院92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分别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和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救治结果,可知,护理干预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即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呼吸道阻塞疾病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同时,护理干预对患儿健康,尤其是社会活动及心理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降低疾病对患儿生活的影响。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0.13±1.09)d和(12.42±0.97)d,即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对减轻患儿家庭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护理干预在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还可以提高患儿的预后健康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卢根,靳蓉,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11):844-847.

[2]王双乐,杨楚,李创伟,等.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4):251-254.

[3]mcnamaraVm,CrabbeDC.tracheomalacia[J].paediatrRespirRev,2004,5(6):147-154.

[4]张杰,张亚梅.降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发症及病死率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9):658-662.

[5]李荟.小儿呼吸困难误诊漏诊47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9):124.

[6]方宗君,蔡映云,王丽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测量评估及应用[J].现代康复,2001,5(4):7-9.

[7]黄英,刘恩梅,李渠白,等.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8):469-471.

[8]靳蓉,朱莉,徐和秀,等.小儿下呼吸道异物误诊哮喘九例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4,10(2):118.

[9]李健,骆莹莹,王红琴.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148-150.

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篇2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市江津区402260

【摘 要】目的:探讨呼吸护理对哮喘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作用,总结使用呼吸护理的体会。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对照的方法来突出呼吸护理对哮喘患者的作用,研究随机选取了240名哮喘病患者进行研究,且将这240名患者均分为两组,那么如何进行对照了呢?首先第一组作为参照组,仅对患者进行普通的基础护理,而第二组在对患者进行普通的基础护理时同时施加呼吸护理。在对这两组患者同时护理六个月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实验组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这两者之间明显的差异也突出了呼吸护理对哮喘病患者治疗的影响。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有效有力的突出了呼吸护理能够大大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痛苦,在临床使用时能够高效高质量的治疗哮喘,并且无任何危害性,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哮喘病;呼吸护理

呼吸道疾病在近年来比较普遍,因为目前大气污染严重,空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逐渐增多,人们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越来越高。支气管疾病又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一种,支气管哮喘病又简称为哮喘病,哮喘病患者发作时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大多数哮喘病患者发作时都是连续性的,发作会经历一定时间所以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1以下是研究呼吸护理对哮喘病治疗效果的作用

1.1方法

病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只使用常规的基础护理,而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使用呼吸护理。

1.1.1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采用的护理方法比较常见,首先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排在通风并且干净整洁的病房,保证病房内粉尘量低于哮喘病患者呼吸要求,经常进行病房通风并进行扫尘,保持室内安静,室内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湿度适中。在保证患者必要的硬件设施外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因为哮喘病发作时会导致病人产生窒息的感觉,使患者产生内心的恐惧,所以首先哟啊辅导患者正面应对自己的病情,并且教育如何消除或减少畏惧心理,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的情况。医生要及时对病人的心率、呼吸频率、咳痰颜色和性质进行观察保留数据经常进行对比。在患者的生活饮食方面监督患者忌辛辣和咸腥的食物,更不要饮食刺激性强和生硬的食物。患者发病时都是使用嘴巴进行呼吸,万一食用刺激性的食物缩小呼吸道会导致患者难以进行呼吸。

1.1.2呼吸护理

呼吸护理与基础护理不同之处在于呼吸护理会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清理并且经常进行吸氧处理,呼吸护理直接针对呼吸道来治疗哮喘病,哮喘病患者的呼吸道通常是比较脏并且容易堵塞,及时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清理能够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进行吸氧处理能够保证患者吸入足够的氧气量保证患者体内需要的大量的氧气量。

哮喘病患者呼吸道通常不够畅通这也是导致一些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呼吸道不够畅通甚至堵塞,呼吸道和体内排出的杂物废物就不得排出长期积聚在呼吸道内会滋生细菌导致呼吸道黏膜炎的发生。呼吸护理在病人进院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病人进院首先会把病人的头部抬高以增强对空气的吸收,及时对病人的呼吸道进行清理,将呼吸道积聚的杂物排出,接下来进行吸氧处理,氧气的供给量需要慎重选择,也要根据病人自身的状况进行调整。呼吸护理也需要对病人的呼吸道进行湿润,湿润后的呼吸道能够更容易的排出呼吸道产生的杂质和外界空气积聚在呼吸道的杂质。大多数哮喘患者并不知道如何排出体内的痰液,这就需要护士进行教学,及时排出体内的痰液也能够起到保护呼吸道的作用。

1.2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1)病人痊愈:哮喘症状消除,呼吸顺畅,肺功能达到正常水平。(2)效果明显:相关症状明显较弱甚至消失,偶尔会发生之前症状。(3)微效:与治疗之前有明显改善,但是症状还是时有发生。(4)效果不明显: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还比以前更加严重。

2结果分析

利用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达到93.33%(56/60)、98.33%(59/60),而对照组则为83.33%(50/60)、85.00%(51/60),从数据上明显能够看出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3讨论

呼吸道疾病抑制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大问题,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呼吸道疾病发作的概率也越来越高,人们一天到晚生活在满是粉尘的污浊的空气之中。哮喘病正是因为污浊的空气导致患者的呼吸道不能正常的将身体与空气进行交换。排出身体内二氧化碳难度增加,吸入空气中氧气也较为困难。我国人口众多,当然呼吸道疾病人口也是数量庞大,所以在我国呼吸道疾病占有很高的影响力。目前临床还没有足够好的治疗哮喘病的方法,只有进行一些常规护理。呼吸护理这一新颖方式的提出改变了对哮喘病的治疗。常规护理不能够直接深入根本,不能直接应对呼吸道问题进行治疗,只是制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哮喘病患者生活的条件,一旦离开这种条件,常规护理就起不到什么作用。

呼吸护理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直接处理,首先清理患者的呼吸道,排出患者呼吸道内积聚的杂物和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同时对患者进行吸氧处理,保证患者及时吸入体内需要的氧气,干净的呼吸道能够及时将体内排出的废气排出,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进程。呼吸护理在临床上的广泛利用使得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医患纠纷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篇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因长期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以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为症状表现的肺部疾病,随着疾病进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1]。以往针对CopD通常会采取气道湿化、排痰等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由于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病情较严重,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均是临床针对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前者极易使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而后者的创伤性比较小,但通气稳定性较差,在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为了选择更为恰当的治疗方案,我院采取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并在患者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提供新思路。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7~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处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60.51±5.27)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5~79岁,平均(60.46±5.13)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符合插管上机指征;生活自理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存在沟通障碍;合并其他肺部疾病;依从性差。

1.2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定时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气道湿化,可采取气管内滴药、超声雾化、呼吸机加热湿化、人工鼻湿化等措施;患者痰液黏稠不易排出时,应帮助患者排痰,可采取翻身拍背、雾化吸入、胸部震动法等措施;加强并发症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对焦虑、消极的患者予以安慰、疏导,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序贯机械通气护理,首先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经口气管插管,给予间歇正压通气,待患者呼吸症状有所缓解后,改为压力支持通气联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通气模式为SimV+pSV模式;当对照组SimV频率在7~9次/min以下、pSV在8cmH2o以下时,即可拔除气管插管、脱离呼吸机;当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后,则去除气管插管,经鼻面罩对患者实施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通气时间为2~4h,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对压力水平以及吸氧浓度进行调整,逐渐下调压力支持水平直至完全脱机。机械通气时,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以防止误吸及减少胃液反流。

1.3疗效判定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临床各项治疗恢复正常水平,生命体征平稳,症状完全缓解;有效: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水平,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症状部分缓解;无效:患者临床各项指标、生命体征、症状均未改善,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卡方值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3讨论CopD是以呼吸道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其症状的加重,可引发呼吸衰竭,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死亡。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进行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护理中,通常会采取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氧、湿化气道、排痰等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确保患者呼吸顺畅,但对于伴有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而言,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等常用治疗方法,序贯机械通气是由有创与无创两部分组成,有创机械通气的通气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降低缺氧造成的损害,但在通气过程中也会对气道屏障造成一定的损伤,极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而且也会使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而无创机械通气的创伤比较小,但通气不稳定,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其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均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临床可以采取序贯法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在确保有效通气的同时尽可能地缩短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弥补两者间存在的不足。在病情严重阶段采取有创机械通气,能够及时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以及通气功能,并使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待患者呼吸功能有所改善后,将气管插管拔除并改为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有利于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改善,而且还可以避免或减少Vap的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通气功能的改善。

综上所述,序贯机械通气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通气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晓云.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患者的作用[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3):227-229.

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篇4

关键词: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状况的逐步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很普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逐渐增多,尤其是呼吸疾病,呈明显的上升态势。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老年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护理的质量。

1针对日益趋增的老年呼吸疾病,规范性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受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焦躁不安、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

1.2 一定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不得低于1.5L,并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增加VitC和Vite的摄入。帮助患者做好腹式呼吸训练,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通气量。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要及时提供低流量持续吸氧,并迅速报告给医师。

1.3 严格控制感染:在入院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而患者都伴有感染,所以,在没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及时留取痰液,同时要注意留取的痰液必须是从深部咳出的,然后立即送去检验,不得拖延。在应用抗生素时切忌过早溶解,要留心药物的半衰期。用药期间应仔细观察痰量及痰液性状的变化,以验证和确定抗生素的效果。如果患者痰量过多,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每天痰量。留取痰液时一定要按常规操作,比如,标本容器应清洁干燥,取样一定要新鲜,送检一定要及时,等等[1]。

1.4 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口腔清洁对患有呼吸系统病变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既能消除口臭,又能防止粘膜发生糜烂,并能有效预防霉菌感染的发生。如出现溃疡或口唇泡疹等症状,可用1%龙胆紫涂抹;涂抹1h以内,不宜进食或喝水。口唇干燥可以涂上液体石腊油,以湿润口唇。

1.5 患者的痰液要及时排出体外:对一些痰量较多而自己又无力咳出的患者,一定要警惕出现痰液窒息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吸引器等各种设备以保证及时排痰。要保证患者时刻有充足的水分,这样不仅能保证呼吸道黏膜湿润与黏膜病变修复,还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一般情况下,患者每天饮水要在1500ml以上。水很容易透过细胞膜而被人体吸收,使人体器官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增强。指导患者注意日常生活饮食,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并鼓励患者经常锻炼身体,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2]。

1.6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随时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体征的变化: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注意咳嗽、胸痛的性质,咯痰、咯血的性质和量,气急、喘鸣等,并需熟悉酸碱失衡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由于老年患者年老体衰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输液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过多、过快都可能会引起肺水肿现象,甚至会导致心衰。特别注意静脉注射氨茶碱时应缓慢。总之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异常病情,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师。

1.7 按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呼吸衰竭时要慎用镇静剂,出现昏迷或者烦躁不安情况的患者一般禁用吗啡、巴比妥等药物,但在机械通气中需要患者主动抑制呼吸时例外。

1.8 在使用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8.1看患者呼吸是否合拍。在通气量足够的情况下,患者呼吸应和呼吸器一致。如果通气量出现不足,就要考虑是否有痰液阻塞或肺内有严重并发症。

1.8.2要按时给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如呼吸不畅,一般原因是连接管道出现了漏气,或者痰流收到阻塞,以至于气道阻力增大。

1.8.3要定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送气的压力及机器的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的管道漏气及脱落。

1.8.4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参数,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变化,并做下详细的记录。患者如果出现烦躁、恶心、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状况,则应考虑是否患者存在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否存在呼酸、呼碱中毒等现象[3]。

1.9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加强心理护理。安排患者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如适宜老年患者的活动有太极拳、户外散步等。适宜的锻炼将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机体免疫能力,使患者形成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1.10治疗后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的活动,以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气量。同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向患者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针对抽烟的患者,要科学地指导患者坚决戒烟。

2参考文献

[1]张 晶,刘向敏.老年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4(12):134.

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篇5

【关键词】CopD;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nursingintervention.methods:HospitalDivisioniJanuary2010toJanuary2011CopDpatientsadmittedtonursinginterventionandusualcarewereanalyzed.Results:thegroupcomplianceandsatisfactionwithnursingcareandlungfunctiontest,bloodgasanalysis,observationwasno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因气管-肺反复感染在疾病进展中出现慢性炎症,造成慢性气道阻塞及肺弹性降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呼吸困难和右心衰竭,病程长且易反复。临床治疗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的[1],整体护理干预为其中的关键环节,现选择我院内科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6例CopD患者就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42-78岁,平均51.3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气喘、咳嗽、胸闷、排痰困难,动脉血气分析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并伴有轻重不等的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2]。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行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病情程度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对照组23例实施内科常规解痉、祛痰、抗感染、止咳、吸氧等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对照组护理对照组23例实施内科常规解痉、祛痰、抗感染、止咳、吸氧等一般护理,嘱患者在急性期卧床休息,多饮水,1000-1500ml/d为宜,并采用低流量1-2L/min给氧,并同时行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指导其有效咳嗽和排痰,

12.2观察组护理干预

1.2.2.1心理护理因CopD患者疾病反复发作、病程长,患者对社会及家庭有更严重的依赖,心理承受力及活动耐力下降,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心理。①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向其介绍病区环境及医护人员,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态度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让其明白疾病的可控可治性,积极轻松应对治疗过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和谐医患关系。②努力取得病人家属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或实行无陪护管理,以消除病人一切顾虑,安心住院,全身心的配合治疗。

1.2.2.2呼吸道护理①控制感染:患者均存在反复应用抗生素史、支气管-肺部感染反复发作,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严重,护理人员应掌握抗生素达到最好效果的应用原则,有效的对感染进行控制,长期应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者易继发霉菌感染,故应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会护理等防止霉菌感染。②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在对痰液稀释的同时还能达到抗炎、解痉平喘的目的,通常采取呼吸麻醉微量喷雾瓶加药作药物雾化器;也可行氧气雾化治疗,2次/d,15-20min/次,它可防止超声雾化导致患者缺氧加重。对患者的及咳嗽方法在治疗前做好指导,加强在治疗时的巡视,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约2500ml为宜,并分为多次饮用,以便对痰液稀释并湿化呼吸道,同时可给予化痰中药汤剂。③指导有效咳嗽:嘱患者取立位或坐位,可略前倾上身,缓慢深吸气后作几秒钟的屏气,再行张口连咳,为帮助咳嗽,需用手对腹部按压;咳嗽停止后,呼出余气,再重复以上动作,持续2-3次,正常呼吸几分钟进行休息后重新开始。④变换:患者因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无力咳嗽,应协助其对进行经常变换,翻身后并给予拍背,从而利于痰液引流及深部痰液向上方移动。⑤气管内吸痰:正确的吸痰方法对于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为防止缺氧和感染加重,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操作手法应轻柔,吸痰管一次一根,并采取浅吸痰。⑥氧疗:采用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并向患者讲解此种吸氧法的目的与意义,以防止其擅自调节吸氧流量,一般持续1-2w,是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1.2.2.3肺功能锻炼①放松肌肉:行放松,利于腹式呼吸,并防止呼吸过快。②缩唇呼吸:经鼻吸气,吹口哨样缓慢呼气,也可行吹蜡烛训练。③腹式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对腹部加压,呼气时尽量将气呼出,对次数和时间娴熟掌握后,养成自然呼吸习惯。④呼吸操训练:包括扩胸、深呼吸、弯腰、四肢活动等体操运动。

1.2.2.4营养指导指导患者掌握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宜清淡,适中能力摄取,可增加水果及鱼类等。

1.2.2.5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加强社会、家庭的支持,达到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体力的目的。忌烟酒。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2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检测、血气分析结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和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均数±平均值)

注:1mmHg=0.133kpa。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有害气体产生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感染是导致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以气促加重为突出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失眠、全身不适、嗜睡、抑郁、疲劳、精神紊乱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常工作均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Cop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长期氧疗、对感染进行预防、营养支持、特殊治疗、呼吸锻炼[3]、营养治疗等,其优势互在于使患者在强化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疾病有清楚的认识,易树立战徨疾病的信心,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依从性提高,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患者的肺功能有效恢复,增强了机体的抵抗力,防止病情恶化,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使临床痛苦症状消失,稳定期明显延长,并加强了机体对运动的耐受力。因本病为长期慢性疾病,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改善治疗结果有积极意义,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及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彩,杨艳斐,刘燕,等.吸氧湿化给药器对CopD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7,24(4):57-5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篇6

【关键词】小儿;疾病;呼吸系统

小儿由于本身机体和心理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常常容易患病,而儿科门诊所收小儿病人多为呼吸系统疾病[1]。常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此基础上治疗不理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所以针对小儿疾病一定要及时了解疾病的动态和发病原因等情况,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季节小儿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入选条件为:年龄为0-14岁,经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是由其它疾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运用四川美康医药开发公司开发的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工作站进行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季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

2结果

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占74.9%和54.1%,其中第一阶段呼吸系统患儿5213,第二阶段4389例。

2.1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以及其它如:咽喉炎、气管异物、先天畸形等。

肺炎(分别占24.2%和15.1%),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而且发病存在着季节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冬及冬春等交替时,正是气候变化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天气温度低,低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从而使细菌、病毒、灰尘留于体内,进而引起感染至肺炎。小儿肺炎的病因在当代还不清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中国治疗方案日益增多,治疗的盲目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医生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小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确报治疗的合理性。

2.2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2.5%和29.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其余一般为细菌性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一年四季中冬季病毒繁殖速度最快,相关报告发现冬天是发生感冒频发期,同时发现当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感冒的概率也会提高。感冒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但是更主要的是加强预防,多喝水,保持空气畅通和清洁,注意身体表面的温度[2]。

2.3支气管炎和哮喘(两阶段分别占26.5%+10.1%和24.5%+9.5%)大多数的患儿第一次发作在4-5岁左右。发病机制不明,暂时认为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哮喘与季节有很大的联系,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也是一种刺激方式,所以在春冬交替时容易发生。由于小儿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治疗很不规范,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刘昌玉等通过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得出结论:秋季哮喘急性发作率最高,其它季节无明显差异。

2.4其它(分别占16.8%和31.2%)急性感染性喉炎,特点是其发作快,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可以并发喉梗阻有生命危险,1-3岁幼儿常在春冬季发生[3]。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成人,所以在生活上要密切注意小儿的行为,防止小儿发生意外如:吞花生进入支气管,其他气管道伤害等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按年龄分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3岁(婴幼儿期)、3岁到6岁为学龄前期、6岁到14岁为学龄期,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时段进行比较,详见表一、表二。

由上表可知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

3讨论

小儿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自己身体免疫功能尚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感染和患病,所以做好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预防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母乳喂养,因为随着小儿的机体发育和成长,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母乳是公认最营养的小儿喂养方式,第二多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仅可以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小儿钙剂的吸收,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第三是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注意双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和通气的顺畅,经常对口腔鼻腔咽部进行护理,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第四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小儿的体质差,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经常更好衣物,尿布。第五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国家规定进行疫苗的接种,像白喉,百日咳等从而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4]。

本文总结小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提醒学者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保护小儿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孩免疫力,科学防治小孩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

[2]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

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篇7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成人重症监护室患者患呼吸机肺炎的原因及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12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成人重症监护室患者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主要原因有气道损伤、感染、不规范用药、基础疾病、营养不良以及卧姿不当等。结论:成人重症监护室患者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较多,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以期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日康复。

关键词重症监护;呼吸机相关肺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患者往往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需要使用机械通气(mV),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之前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拔管48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1]。Vap的临床发生率在9%~70%,死亡率则高达15%~7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以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12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讨成人重症监护室患者患呼吸机肺炎的原因及临床有效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12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7.6岁;通气时间3~38d,平均通气时间15.3d;脑外伤40例,脑血管意外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8例,其他疾病6例。

1.2方法

经人工气道,插入一次性无菌吸痰器,吸取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送检,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统计并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并总结护理经验。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监护室患者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主要有气道损伤、感染、不规范用药、基础疾病、营养不良以及卧姿不当等,所占比例分别为26.7%、20.0%、17.5%、15.0%、12.5%和8.3%。详见表1。

3讨论

(1)气道损伤:气管内的导管和气囊会破坏患者的气道屏障功能,并且气管插管的存在也阻碍了患者的咳嗽反射,造成分泌物被滞留在患者气道内引发肺炎[3]。因此,护理人员在气管插管时,定时气囊放气,避免局部组织受压时间过长发生溃疡或糜烂。另外,尽量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也可预防Vap。

(2)感染:护理人员在治疗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清洗并消毒,避免呼吸机管道内的细菌进入气管,预防Vap。每日更换患者牙垫,并对进入气道的气体进行湿化或加温,保持呼吸道的正常清除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降低痰液黏度,方便患者自行咳痰,预防感染。

(3)不规范用药: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不规范使用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原因[4]。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定时、定量给药,避免抗生素及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预防Vap的发生。

(4)基础疾病:存在原发性肺部的患者要在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加强对基层疾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营养不良:重症监护患者往往病情较重,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多采用营养液静脉滴注等方法补充营养,导致患者肠胃蠕动减弱、消化道粘膜萎缩,加之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需要大量营养物质的补充和摄取,容易引起营养不良,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其肠内营养支持或肠外营养支持,给予患者充足的糖、脂质、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保证患者正氮平衡,营养充足。

(6)卧姿不当:重症监护患者长时间保持水平仰卧位会导致上部食管括约肌群被气管内套压迫,使得其防止胃内容物返流的作用降低,造成含有细菌的胃内容物返流,患者误吸入气道,引发Vap。因此,临床护理时,可抬高患者床头30°~45°,平卧位与侧卧位与交替翻身,避免出现误吸引发Vap。对于长期卧床或者活动不便的患者,护理人员及其家属要协助患者做好日常卫生护理,定时翻身,扣背,协助患者排痰[5]。

成人重症监护室患者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较多,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以期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孙彩霞.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07-1009.

[2]厉润.急诊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8):2802-2803.

[3]陈莲芳,史倩,段缓.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75-477.

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篇8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延续性护理;生存质量

theeffectofContinuingnursingforQQLofStableCopDpatients/YeChun-yan.//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5,12(18):093-095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sofcontinuingnursingforQQLofstableCopDpatients.method:80stableCopDpatients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fromFebruary2013toFebruary2014and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4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educationmanagement,symptomatictreatmentandotherconventionalcares;onthebasisofthattheobservationgroupwasalsotreatedwithcontinuingnursingincludedhomeoxygentherapyandrespiratorygym,QQL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Beforenursing,Catoftwogroupsweregenerallyconsistent;after3monthesand6monthesofnursing,Catofobservationgroupwere(16.1±5.2)scoresand(16.6±4.4)scoreswhileCatofcontrolgroupwere(21.4±6.5)scoresand(21.8±6.2)scores,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CopD;Stableperiod;Continuingnursing;QQL

First-author’saddress: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Heping,Heping517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34

CopD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肺疾病,其特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且肺部对有害气体或者颗粒出现异常炎症反应,是进行性疾病。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是3%,其死亡率位居世界死亡原因第4位,wHo预计CopD将在2020年成为位居第5位的经济负担严重疾病,老年人由于多合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更高[1]。CopD稳定期患者一般予以对症处理、教育、管理等常规护理干预,但对提高生存质量及降低病死率等效果并不明显。有研究认为,长期家庭氧疗结合呼吸操等延续性护理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并对运动能力、血流动力学及精神状态等产生有益影响[2]。本院纳入50例CopD稳定期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采用CopD评估测试评分(Cat)定期评价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入选标准:符合(2007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CopD诊断标准,且为稳定期者;排除合并其他心脑肝肾血管严重疾病者[3]。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4~80岁,平均(68.7±6.5)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2~79岁,平均(68.4±6.7)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教育和管理(如戒烟),对有适应证者按需给予支气管舒张药、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症(如化痰)治疗。常规给予护理指导,使用噻托溴铵治疗:噻托溴铵(BoehringeringelheimpharmaGmbH&Co.KG,批准文号H20100194),以吸入给药方式进行给药治疗,以专用吸入装置吸入,1次/d即可,18μg/次[4]。护理人员应及时制定患者档案,在取得配合后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过敏史及禁忌史,并告知家属注意预防跌倒坠床。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观察,对于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咳嗽及痰液黏稠的患者可进行雾化吸入,从而起到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的功能,以便于患者排除。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讲解氧气吸入对该病治疗所起的重要作用。注意防寒保暖,饮食营养清淡,指导患者放松心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包括长期家庭氧疗和呼吸操。家庭氧疗护理:采用鼻导管吸氧,时间10~15h/d,氧流量设置为1~2L/min。呼吸操护理:按照《CopD康复治疗指南》宣传片内动作规范,2组/d,15~30min/组,每个动作连续10~15次,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动作,如病情较严重者避免下蹲等姿势,应从慢到快,锻炼3个月。以孕妇为中心,提倡稳定期家属进行陪伴照料。加强患者恢复期护理服务,如出院后恢复指导,针对出院后患者的依从性方面加强督促及合理功能性锻炼行护理治疗。针对治疗后肺功能恢复及日常作息进行延续护理措施,做好宣教与CopD知识学习,提高患者认知能力,详细介绍家庭有氧疗及呼吸操的作用、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5-6]。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大部分患者因为长期受疾病影响,对治疗效果产生质疑及抑郁、焦虑、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引导给予安慰鼓励,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建立电子档案及知识宣教工作,针对每一位患者建立基本资料档案,以便实施正确有针对性的延续指导,也可减少日后护理工作负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给予现场演示及咨询。随访后对所有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并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临床护理人员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护理前,护理后3、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肺功能。

1.3评估标准采用Cat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包括咳嗽、咳痰、胸闷、上楼、家务活动、睡眠、外出信心及乏力,总分40分,得分越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7]。肺功能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护理前Cat评分大体一致,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和6个月的Ca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各肺功能评估指标大体一致,经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pao2、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FeV1、p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的重要慢性病,急性发作后尽管临床症状缓解,但是肺部功能持续下降,加之大多数患者为老年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多不乐观,容易反复发作,并发各种心肺疾病,且容易发生抑郁、惊恐等精神症状疾病,死亡率较高[8-10]。CopD起病比较缓慢、病程漫长,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和食欲下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气道阻塞及气流受限是CopD患者最主要的病生理变化,可引发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能引发全身不良效应,加剧活动受限,严重降低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等[11-12]。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开放性护理方式,将护理从院内延续至患者出院。延续性护理方式完善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建立护患互动,并促进了护患关系,有助有促进和维护患者健康[13]。

本研究采用的延续性护理方式为家庭氧疗结合呼吸操。家庭氧疗可有效提高肺泡及pao2,提高组织的供氧能力,降低或稳定肺动脉压,降低红细胞及血液黏稠度,从而减轻呼吸困难症状[14]。呼吸操则通过运动训练中的呼吸练习及体质锻炼提高人体摄氧能力。在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中,虽有采用长期家庭氧疗或呼吸操护理的相关报道,但一般为单独应用。有研究表明,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中重度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15]。因此,进一步探讨家庭氧疗结合呼吸操延续性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纳入8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和6个月的Cat评分(16.1±5.2)分和(16.6±4.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4±6.5)分和(21.8±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在延续性护理中笔者还应加强对于患者的情绪延续护理,经研究表明,情绪的波动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40岁以上人群该疾病的发病率可达到9%~10%,该疾病的病症可呈进行性发展,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劳动能力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其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9]。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常常会伴有活动性气喘、呼吸困难及咳嗽胸闷,这使得患者常会出现如郁闷、烦躁、痛苦等不良情绪,患者心理会产生对治疗的排斥情绪,直接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大大降低,为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非常重要[20]。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关措施,以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针对这一现象,首先要从自己的情绪管理出发,要以开朗、友好、耐心的态度去影响患者,细心详细地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患者传递正能量,排除患者不良负面情绪,积极建立信心面对治疗、相信治疗、接受治疗。通过笔者调查分析,大部分患者出现恐惧心理是由于其本身及家属对相关病症不了解或者存在理解误区,导致患者不信任,护理人员根据该情况要定期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正确的医学常识,并教授其常用、简单的护理方法,防止因护理不当导致病情恶化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家庭氧疗结合呼吸操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生存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J].中医杂志,2012,53(1):80-84.

[2]陈敏,赖天文,吴东,等.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34-63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蔡睿,侯刚,王秋月,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对生存质量的评估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11,31(11):847-849.

[5]施劲东,何静,胡芸文,等.上海闵行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病毒感染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6):667-672.

[6]turgutt,ilhann,DeveciF,etal.GlutathioneandnitritelevelsininducedsputumatCopDpatientsandhealthysmokers[J].JthoracDis,2014,6(6):765-771.

[7]方东萍,刘英,朱秀兰,等.“六字诀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13-815.

[8]过艳芳.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25-26.

[9]武东兴,景德莲,王桂云,等.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6-127.

[10]叶苑.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125-127.

[11]余艳,崔焱,刘玉环,等.延续性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78-81.

[12]张彩虹,郭洪花,蔡小霞,等.运动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5):477-480.

[13]刘琳,贾宏博,王致洁,等.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75-76.

[14]肖义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3-4.

[15]玲.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158-159.

[16]文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72-73.

[17]庄茹娟,赵波.肺康复有氧运动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2-14.

[18]王少玲,符始艳,周家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58-760.

[19]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03-606.

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篇9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1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气流受阻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的发展,其发病与肺对有害气体,空气中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及体内蛋白质系统失衡有关[1]。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疗效差,痛苦大,并发病多,导致治疗比较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健康危害较大。反复住院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进行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常不能使其逆转。但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0例。男235例,女5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49岁,平均年龄62.7岁,平均病程12.5年,把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干预组在内科住院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氧疗、咳痰、饮食、输液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和情感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疾病,反复发作,导致患者会出现精神紧张、失望、焦虑负面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造成精神紧张、呼吸不均致通气不足,难以配合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而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人体的内在康复能力,增强机体的免疫力[2]。护士应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鼓励病人表达并注意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及时给予正确的信息和引导,指导家属关心体贴病人,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亲情氛围,让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2.2饮食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及适量维量元素。多饮水利于排痰。忌饮酒,大量饮酒后导致血管扩张出血。绝对忌吸烟,吸烟可加强支气管粘膜组织的损伤、痉挛、加重病情进展。

1.2.3氧疗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小气道狭窄,肺毛细血管破坏,血管面部减少,使肺内通气受限,气体交换减少,导致缺氧,氧疗能增加气体交换改善组织缺氧,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氧疗就是每天持续低流量吸氧13-15小时,选择双头一次性吸氧管,注意吸入氧气的浓度、温度、湿度,出院后正确的氧疗也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种有效的方法[3]。鼓励患者坚持氧疗。

1.2.4呼吸锻炼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干预下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包括: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式呼吸锻炼、运动锻炼、呼吸体操。呼吸锻炼可增强膈肌、腹肌、下腹部肌肉相关呼吸肌活动能力,减少呼吸机疲劳的发生,减少残存气量,减少肺泡膨胀程度,改善肺通气功能。

1.2.5咳嗽护理:鼓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每2小时深呼吸和咳嗽一次。痰液不易咳出者,采用叩击排痰,方法为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呈空心掌,迅速而规律地叩患者胸背部,主要使呼吸道分泌物脱落而易于排出,叩击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排痰情况,不适应立即停止。经常改变以利于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1-2次/日。

1.2.6输液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患者必须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而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用法2次/日或3次/日,避免反复穿刺,可采用BD留置针静脉输液,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

1.3观察指标:生存质量评价,参考方宗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4],其评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抑郁症状4种因子。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干预组行护理干预其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概念的更新。医学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于生命数量的延长,生存质量的提高同样重要。人们对生存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存质量是一个全面评估和衡量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指标,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做好患者的治疗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若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应及时采取措施,在心理上以人为本,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对消极情绪及时解除。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优于对照组,说明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医务人员的相互信任,降低医疗纠纷,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金莉,刘志刚.慢阻肺稳定期护理的圣介呼吸问卷评价及临床观察.临床护理研究,2011,23(2):174-175.

[2]魏娟.内科护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34.

呼吸道疾病护理常规篇10

【关键词】肺心病;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17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91-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部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继而出现右心室肥厚,最后导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1]。因为此病发展缓慢,常常要数年或数十年才发展成为肺心病,所以,多见于老年人,是心肺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我科通过对收治的71例肺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8年10月-2009年7月收治的71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39例,女32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52岁;平均65岁,其中肺心病早期26例,呼吸衰竭15例,呼吸衰竭伴心力衰竭14例,呼吸衰竭伴心力衰竭、脑衰竭9例,其他脏器功能衰竭7例。

2.治疗与护理

2.1治疗。肺心病是一种慢性常见病,往往病程长,很难于治愈,我们通过近几年来的临床工作对肺心病患者治疗与护理,深深体会到肺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也是一门重要科学,是肺心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控制呼吸道感染:参照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改善呼吸功能: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对轻浓度低流、中度缺氧者,可间歇给氧,每小时吸氧40分钟,休息20分钟。对重度缺氧者,可持续低量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可给尼可刹米,除兴奋呼吸中枢外,对大脑皮质亦有兴奋作用,可使病者保持清醒状态,有利于排痰。山梗菜碱、回苏灵、氨茶碱等均可选用。

2.2护理对策。

2.2.1做好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肺心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可引发各种并发症,病情险峻,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病情观察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询问病人的感受,重视病人的主诉,为发现病情变化提供有利线索,注意患者甚神志、精神的变化;呼吸的深浅快慢节律的改变;心率心律的变化;皮肤粘膜、色泽、温度、出汗情况;咳嗽及痰液性质和量;出入液量的监测等。

2.2.2合理安排休息,注意饮食调理,做好生活护理。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取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衣服要宽松,被褥要松软暖和,以减轻对呼吸运动的限制。缓解期选择必要的治疗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维护和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病人工作和生活能力。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代偿良好时,可让患者适当参加体能锻炼,但不易过度活动,还应注意休息。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浮肿等症状加重时、心肺功能失代偿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减轻呼吸困难,给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生活上满足患者需求,做好生活护理,加强巡视病情。饮食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可预防脱水、呼吸道黏膜干燥、营养不良和呼吸肌疲劳的发生。

2.2.3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据调查显示肺心病患者中不知道呼吸锻炼并认为对呼吸没有帮助的占40%,而能每天坚持呼吸功能锻炼的占30%,偶尔锻炼的占30%,从未进行过呼吸锻炼的38%[2],可见患者对呼吸锻炼的认识不足。肺心病患者肺过度充气、营养不良、缺氧和肺部感染等因素,呼吸负荷过重,呼吸肌疲劳、是呼吸衰竭的诱因之一,患者呼吸以上胸廓活动为主,呼吸浅表而短促,这种呼吸既不能保证有效的通气量,又会引起呼吸肌的紧张,增加耗氧量和消耗呼吸功,诱发呼吸肌疲劳甚至呼吸肌衰竭。

2.2.4药物治疗的护理。患者多长期用药尤其是抗生素,对许多药物已不敏感,应视感染严重程度或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病人的效果,体温是否下降,咳嗽咳痰是否减轻或消失,痰的颜色是否转白,肺部罗音是否消失。在应用对肾、耳有毒性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要密切注意用药的时间及剂量,定时检查尿常规,感染控制后及时停药。祛痰止咳药用药后观察痰液是否变稀,容易咳出。解痉平喘药用药后观察病人咳嗽是否减轻气喘是否消失,沙丁胺醇此类药物同时有心悸、心率加快、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如症状明显应通知医生酌情减量。

2.2.5心理护理。随着护理医模式的转变,身心整体护理已普遍开展实施,重视心理护理已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肺心病的病因虽有不同,但其共同的病理发展过程都比较缓慢,早期呼吸循环功能尚能代偿,晚期则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患者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因此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有关疾病的常识,指导病情变化时的简易应急措施,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训练自我控制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对易于激动的患者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2.2.6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疾病的预防及常规护理知识,让病人学会自主参与日常的护理管理,对疾病的控制是一项重要内容,讲解什么时候需要就诊,饮食和营养有哪些注意点,日常生活如何安排,鼓励戒烟,坚持平衡的膳食以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家庭内应备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抗生素、利尿剂等常用药,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开展家庭内氧疗,掌握采用鼻导管或鼻塞吸入,氧流量1-2L/min,浓度为24%-30%,昼夜持续吸氧15h以上为宜。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呼吸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及控制疾病。

3.小结

由于肺心病具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控制不好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系统规范化的护理尤为重要,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水平,应用人性化的整体护理模式,既注重疾病的护理,又重视身心的护理,定期进行护理效果评价,提高患者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患者坚持呼吸功能锻炼的自觉性,最终可以达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