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魅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4:55

汉语言文学魅力篇1

【关键词】汉语科学低碳魅力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034-01

纵观中外语言发展史,在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为英语的过程中经历了五种语言,即古埃及楔形文字、腓尼基古文字、希腊语、拉丁语、法语的变迁,而这些语言都是基于字母发展起来的,只有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且又比较适合语音控制和信息录入的计算机时代的语言。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正以其自身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一个国家的语言被广泛使用,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强大。语言是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础,为加快汉语语言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建立孔子学院、开展对外汉语教学项目等诸多手段。

一汉语语言的优势

衡量一种语言的优劣有许多种方法,如简洁性、灵活性、稳定性、广泛性、包容性等,其中,能否使人易于记忆并在其有生之年获取最大容量的信息,能否顺应时展有效节约资源也是其重要标准。

1.汉语是未来计算机语言运用发展的最佳选择

人的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式是通过语言及动作表现出来的,思维是无声的内部语言,是语言的高级表现形式,语言是有声的思维。在普通话中汉语的发音有一千二百个,而英语的发音仅有四百个,两者相比,汉语的发音数量是英语的三倍。

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告诉人们一个事实,电脑运用较少音节与字符参与运算时,其操作简单,但运算时间加长,而运用较多音节与字符参与运算时,其操作复杂,但相对运算时间缩短。目前,语言学家们在电脑上进行的各种语音输入法的对比研究发现,汉语语音输入的精确率远远超过其他语种。

2.汉语具有构词的科学性及容易记忆的优势

从目前英汉常用词汇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汉语在用大约四千个汉字来承担着至少一百万个英语单词所表达的内容。这使汉语词汇的记忆比英语简单了许多,形成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英语的发音种类远远少于汉语。例如,用汉语对“人”这个字进行描述时,可以关联性地表达为大人、小人、老人、年轻人、残疾人、黑人等,它们都带有一个“人”字,而英语则表达为adult、child、theold、theyoung、thedisabled、hero,表现不出它们之间的任何相关性。这样几百万的英语单词就产生了,这就从构词上加大了学习者的记忆难度。

3.汉语是节约型社会最理想的语言

在全球变暖,全社会以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注意到大量砍伐木材会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同时在造纸过程中所排放的Co2、So2等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进而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然而,大量数据统计显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两倍的纸张,按照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所印刷的读物要比用汉语所印刷的读物多五倍计算,那使用西方语言比使用汉语要多浪费十倍以上的木材,增加二十倍以上的工业废水。所以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资源,减低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换言之,也就是在缔造低碳经济社会。

二汉语语言的世界魅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相互沟通、相互交际的中介,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信息载体,在推动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文化的形成、科学的发展、教育的延续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工具性作用。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除中国和新加坡外,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美国、印尼和加拿大等国家也有人在使用汉语,使用人数接近15亿,而英语的使用人数仅有3.5亿人。

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汉语语言的世界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同时它还是联合国必须使用的六种官方文件中最薄的一本。第二,汉语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穿透力。汉语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具有独特的魅力,传承文明,昭示未来。世界上曾经有几十种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古埃及文字、古苏美尔文字和巴比伦文字等。大浪淘沙,后面的三种文字早已消亡了,唯独汉字硕果犹存,不但长盛不衰,且呈方兴未艾之势。第三,汉语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伴随中华民族的不断强大,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经济总量跃升居世界第二,1978~2011年的33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8%,经济的加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必将有力促进汉语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三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语言处境堪忧甚至消亡,汉语却越来越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并非简单取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上升,更为重要的是由汉语自身的优越性所决定的。汉语是思维速度最快的语言,在运用中具有信息量大、容易记忆的特点,同时,汉语在运用与传播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低碳经济价值优势。笔者相信汉语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魅力和使用最方便的语言之一。

参考文献

[1]骆小锁.现代汉语引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摘要】汉语以其自身的魅力,在世界语言之林中优势突出。本文采用了语言分析、数据比较、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汉语语言的特点及汉语语言的优势。通过引证分析,证明了汉语是当今世界最具优势的语言之一。深入研究汉语语言,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主动吸纳其他语言或文化精髓,充分发挥汉语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汉语科学低碳魅力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034-01

纵观中外语言发展史,在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为英语的过程中经历了五种语言,即古埃及楔形文字、腓尼基古文字、希腊语、拉丁语、法语的变迁,而这些语言都是基于字母发展起来的,只有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且又比较适合语音控制和信息录入的计算机时代的语言。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正以其自身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一个国家的语言被广泛使用,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强大。语言是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础,为加快汉语语言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建立孔子学院、开展对外汉语教学项目等诸多手段。

一汉语语言的优势

衡量一种语言的优劣有许多种方法,如简洁性、灵活性、稳定性、广泛性、包容性等,其中,能否使人易于记忆并在其有生之年获取最大容量的信息,能否顺应时展有效节约资源也是其重要标准。

1.汉语是未来计算机语言运用发展的最佳选择

人的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式是通过语言及动作表现出来的,思维是无声的内部语言,是语言的高级表现形式,语言是有声的思维。在普通话中汉语的发音有一千二百个,而英语的发音仅有四百个,两者相比,汉语的发音数量是英语的三倍。

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告诉人们一个事实,电脑运用较少音节与字符参与运算时,其操作简单,但运算时间加长,而运用较多音节与字符参与运算时,其操作复杂,但相对运算时间缩短。目前,语言学家们在电脑上进行的各种语音输入法的对比研究发现,汉语语音输入的精确率远远超过其他语种。

2.汉语具有构词的科学性及容易记忆的优势

从目前英汉常用词汇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汉语在用大约四千个汉字来承担着至少一百万个英语单词所表达的内容。这使汉语词汇的记忆比英语简单了许多,形成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英语的发音种类远远少于汉语。例如,用汉语对“人”这个字进行描述时,可以关联性地表达为大人、小人、老人、年轻人、残疾人、黑人等,它们都带有一个“人”字,而英语则表达为adult、child、theold、theyoung、thedisabled、hero,表现不出它们之间的任何相关性。这样几百万的英语单词就产生了,这就从构词上加大了学习者的记忆难度。

3.汉语是节约型社会最理想的语言

在全球变暖,全社会以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注意到大量砍伐木材会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同时在造纸过程中所排放的Co2、So2等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进而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然而,大量数据统计显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两倍的纸张,按照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所印刷的读物要比用汉语所印刷的读物多五倍计算,那使用西方语言比使用汉语要多浪费十倍以上的木材,增加二十倍以上的工业废水。所以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资源,减低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换言之,也就是在缔造低碳经济社会。

二汉语语言的世界魅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相互沟通、相互交际的中介,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信息载体,在推动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文化的形成、科学的发展、教育的延续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工具性作用。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除中国和新加坡外,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美国、印尼和加拿大等国家也有人在使用汉语,使用人数接近15亿,而英语的使用人数仅有3.5亿人。

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汉语语言的世界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同时它还是联合国必须使用的六种官方文件中最薄的一本。第二,汉语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穿透力。汉语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具有独特的魅力,传承文明,昭示未来。世界上曾经有几十种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古埃及文字、古苏美尔文字和巴比伦文字等。大浪淘沙,后面的三种文字早已消亡了,唯独汉字硕果犹存,不但长盛不衰,且呈方兴未艾之势。第三,汉语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伴随中华民族的不断强大,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经济总量跃升居世界第二,1978~2011年的33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8%,经济的加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必将有力促进汉语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三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语言处境堪忧甚至消亡,汉语却越来越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并非简单取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上升,更为重要的是由汉语自身的优越性所决定的。汉语是思维速度最快的语言,在运用中具有信息量大、容易记忆的特点,同时,汉语在运用与传播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低碳经济价值优势。笔者相信汉语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魅力和使用最方便的语言之一。

参考文献

[1]骆小锁.现代汉语引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汉语言文学魅力篇2

关键词:语文魅力;细品;善仿;妙用;发掘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26-01

从咿呀学语之时,我们就与语文结下不解之缘,从我们学会的一个词语,到现在脱口成诵的诗歌,一挥而就的文章,还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志牌、广告宣传,无不与汉语言息息相关,谁都知道汉语的用处很大,但是在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成了与小科一样地位的课程,许多学生不重视,对语文学习付出的精力很少,我们初中语文老师不能听之任之,要想办法让学生感受汉语的几多魅力,了解汉语言的韵味和功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细品

1、品语言。语文的最大的魅力在于语言表达的独特意味,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写出自己的独特魅力,有的语言文采斐然,语言华丽,透着一种雍容华贵;有的语言直白平淡,透着一股朴实无华;有的语言含蓄蕴藉,透着一股朦胧美;有的语言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满怀郁结;有的语言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激人奋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语言表达的美妙,学习运用语言。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在体会到春天的美丽、生机勃勃,感受春天的可爱,更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修辞美,从中体会文章的魅力。像文章写“春草”“春花”“春雨”的段落,语言优美,且运用许多修辞手法,把春天绿草的活泼可爱、生机盎然,春花的灿烂纷繁、热烈异常,春雨的连绵朦胧,写得精彩绝伦,令人惊叹。更有最后几段的一组比喻,作者以饱满的激情,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生活的热切赞美,让学生赞叹不已,这就是文章的魅力。

2、鉴形象。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不仅是语言文字能吸引别人,还因为文章中塑造的形象十分鲜明,感染着读者,我们教师除了要注意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品味语言,还要注意在课堂上教会学生鉴赏文学形象,让学生感受文学形象的魅力。

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了解文章中作者塑造的几个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的鉴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魅力。像作者精心塑造的孔乙己的形象,他既有正面的塑造,肖像“身材高大,穿又脏又破的长衫,面部苍老且有伤痕,头发花白”,动作“站着喝酒、排出九文大钱”,语言“窃书不算偷、‘茴'字有四种写法”,写出了深受科举制度毒害、迂腐、好吃懒做、有点小偷小摸行为的旧知识分子形象;亦有侧面的烘托,“孔乙己一来就改变气氛,大家都以嘲笑孔乙己为乐”,备受别人欺凌,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学生看到孔乙己受迫害的可怜样子十分同情,但又讨厌从他身上渐染的封建知识分子坏习气……看来学生已经走进《孔乙己》这部作品中,深切感受到人物形象塑造的魅力。

3、悟情感。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精彩绝伦,但最精彩的还不止这些,因为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让读者过目难忘,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深刻。那对统治阶级的无情批判与控诉,那报国无门的悲慨,那热爱祖国的情怀,那怀才不遇的郁闷,那想念亲人的痛苦,那对收复大好河山的喜悦……正是由于作品中的这些情感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也激励着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要注意在语文课堂上在情感上激励学生,让他们为祖国的强盛、社会的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学习,做个正直善良、勇于开拓、敢于负责的一代栋梁。

二、善仿

1、模仿语言表达

文学作品的魅力如果仅仅是品味、鉴赏,许多学生也许还看不出文学创作的魅力所在,因为我们学习的文学作品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学生未必能看到文章中的真正魅力,要想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文章的好处,还是要让学生自己亲自去模仿一下作品,让他们看到与作品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审视文章的魅力。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教学时不光要欣赏语言的美,还要跟着原文某些句段进行仿写练习,像“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段博喻手法的描写,可以让学生选定一个事物,运用着这种手法来写。或者模仿最后三段的博喻手法,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打开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自己与原文的对比,切实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2、模仿间架结构

文学作品的魅力除了语言美,文章的间架结构也独具一格。许多学生眼高手低,鉴赏别人的作品,根本就没有看出什么高明处,但自己实际一操作就不行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不但鉴赏层次结构安排的高明之处,还要注意教会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层次,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更能间接了解作品结构安排的魅力。

如学习记叙文,模仿记叙文曲折不平的结构特征,还有倒叙与插叙、补叙的写法;学习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写法,学习议论文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等层次安排……通过这些文本的学习与模仿,感受作者结构安排的匠心独具。

三、妙用

语文知识的学习,它不像有些学科,仅仅为了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段,它的实用性强,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用到它。不论你处在什么地方、什么时期,都会运用到语文知识。从张嘴到行走于路上,到处皆离不开语文知识,更不用说上升到书面形式上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好“生活”这个大世界,让学生在圣火中了解语文的独特魅力。

汉语言文学魅力篇3

本学期推普活动以“迎世博盛会,展魅力汉语”为主题.大家知道,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使用通用的语言文字,不仅是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更促进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今天,我们身处的21世纪是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便会带来许多不便,甚至直接影响信息的传送.一个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序,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sh要建成真正的国际大都市,要吸引和留住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就必须营造一个能够顺畅交流的语言环境,培育各地人才对sh的认同感和归属感.sh要在明年代表中国举办一届成功的世博会,为预计突破7000万的参观人群提供优良的语言服务,就必须增强全体市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有些人在一定的场合中还不习惯说普通话,汉字规范使用的整体水平较低,一些商店的招牌,所出售的货品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随意写错别字,滥用网络语汇.所以,我们一定要规范语言文字,积极推广普通话,并从我做起.

为迎接世博盛会,近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本学期推普工作中,我校在认真贯彻《cn区第十二届全国推普宣传活动方案》精神的同时,结合我校创建学校课堂文化活动,将开展一系列活动:举行一次主题升旗仪式,出一期专题黑板报,订阅一份语言文字刊物,组织各班推普小报制作比赛,学魅汉用魅汉知识竞赛,部分同学参加“迎世博,学双语”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能力考试,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中华诵--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校园的美,不是校园外表的漂亮,而是我们全体师生的精神状态,最美的声音应该是我们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说文明话,行文明路,是我们师生素质的体现.因此,我们每一位学生在校一定要坚持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汉语言文学魅力篇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就业;实践能力

一、引言

在当今时代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各国联系日益紧密,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在推动各国之间的不断交流,而语言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也就越发重要。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不断增强,而作为一个大国,想要继续发展下去一定不能像以往一样自大封闭,而是更主动的接触学习外部的东西。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外语的传播和发展,其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张,中国更快向外发展的要求也就导致了近些年出现的“外语狂潮”,国内人民对于外语的推崇甚至超过了母语—汉语。虽然我们对于外语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母语的冷落甚至遗忘却是不可忽视的,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措施,以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母语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意识,其中各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推进是最为明显的变化,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那么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对自己进行培养,去响应国家号召,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合新时展的高质量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呢?本文就如何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就业实践能力做出了一些简要的概述。《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疑惑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也就担负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使命。汉语言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对于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而中国国力也越来越强,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在此种大环境之下,国际上出现了“汉语热”,正巧和国内的“外语狂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他们是未来的语文教师,应该在大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品质,但是也不能局限于象牙塔之中,更应该做到的是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去到实际中了解当前汉语言文学的现状,以便更好的开始自己的工作,融入社会。具体来讲就是要从自身所处的实际作为切入点,调查社会现状,并根据社会现状对自己的社会就业实践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从而为树立学生和身边人对汉语言的重视意识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以发挥出汉语言文学的潜在的积极作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的社会现状

一般来说,社会民众对于汉语言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语言能力有高低之分。普遍来讲大家对于汉语言的认知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认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就是单纯的对于简单口语的掌握和对浅近文字的学习,但是对于更为高深的汉语言知识却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正因为社会民众对于汉语言理解的太过片面化,所以对于汉语言的认知也就不够深刻,也就导致了对于汉语言的使用存在很大的问题的后果。很多人对于汉语言的应用存在不标准的不规范的现象,比如一些字词的读音不够准确,用词用字存在错别字现象,习惯性使用不符合汉语言规范的网络用语,借用成语谐音改造成语等现象。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观念相较于之前也发生了改变,一味的注重汉语言表面的华丽知识的讲授,却忽略了最原始最基本的知识的传授,变得过于功利化,以致于掩盖了汉语言文学内部最根本的魅力和影响力。另外,在现代社会,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张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崛起,而西方的一些思想也就随之涌进中国国门,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这也使得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得以壮大。而以上这些情况使得外国人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热情远远超过了国内的民众,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在国内的纵深发展,也使得国人不能更好的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汉语言文学。

三、培养就业实践能力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进

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更作为中华儿女,其身上的重大使命就是就是要弘扬、发展汉语言文学。而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许多大学生出现了就业困难的问题,同时当前社会对于应用型的专业性人才需求量很大,面对这种形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一定要抓住机会,在大学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寒暑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以推进汉语言文学的前进和发展。第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一定要以本专业知识为根本,立足于本专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最直接、最全面、最仔细的一部分人,他们的研究内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逐渐形成发展的语言文化。这部分人不仅要比一般人学的更为精深,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要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的了解关注、研究这些新变化,更要不断吸收和本专业相关的新的研究发展成果,从而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而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更应该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对于上述的要求不仅要做到,还要努力做得更好,因为除了上述要求,师范生更是肩负着教育新一代的使命,所以一定要精益求精,更应该立足于本专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身教学方式方法,转变自身陈腐的落后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同时,如果想要真正发挥出自己所学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也就必须要求师范生真正热爱自己的所学,要有更为真挚的情感,去学习汉语言文学,丰富自身所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实践和工作中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所学,传授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要从平时就注重自己的所学,不仅要学的多,更要学的精准,在对于汉语言的日常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准确性,对于发音、用字、用词一定要十分严谨细致,尤其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更要注意做好一个良好的示范,以自身的行为对身边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带动周围的人转变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观念,逐渐推动并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前进和发展。对于一名还没有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还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去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于汉语言文学更高的热爱程度,为未来自身的发展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二,要创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教育和工作观念。当今时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新式的快餐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因此,汉语言文学也受到了时代的冲击。另外,汉语言文学自身所有的一般固定性使得汉语言文学的自身更新速度是极为缓慢的,这是十分不利于汉语言文学的自身发展的。如果汉语言文学的一些自身特点不能跟随时代潮流进行创新和发展,那将会使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被掩盖,无法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作用。所以对于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想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一个铺垫,那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时,不仅要积极的进行学习跟上老师的思路,更要学会有意识的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和应用,在有把握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使得知识更加融合贯通,以达到将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能力的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不管在毕业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要记得自己的使命。作为一个学习汉语言的学生,面临就业,要记得自己的身份,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要学会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去散播汉语言的知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弘扬中华传统的语言文化,并用它去感染身边的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而对于希望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师范生来说,就更要以一个高水平来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身的所作所为。这类人应该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改变自身老旧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学会引导学生,给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热情和兴趣,使得学生们真正热爱这一门艺术和学问,体会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与积极影响,使他们自觉的按照汉语言的规范去应用汉语言知识,从而潜移默化的带动身边更多人对于汉语言的学习和重视,逐渐改变目前社会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错误认识和应用,使得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更为规范,发挥出更大的魅力,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在读的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生。肩负着如此光荣和伟大的使命,更应该从现在开始,立足于实际情况,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学习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第三,引导自身适应社会要求,逐步培养就业实践能力。我们学习任何一个专业知识和思想观念都是为了走入社会,进行工作,但是我们进入社会一定就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那么就一定要学好汉语言。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更是实现好发展好汉语言文学育人引导作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读的师范生想要更好的融入社会,走上更好的工作岗位,就一定要有意识的在大学学习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就业实践能力,既要积极的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状,摸透研究清楚当今时代所需的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实际和具体要求,剖析明白当今时代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重点与目标,在就读期间就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按照时代大环境和发展趋势与条件来有意识的对自己进行培养和提高,以便于将自己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进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以后的工作中也不可以随波逐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牢记初心,坚持住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那份出自于本心的热爱和执着,自内而外的去表达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多的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文化。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用心去感受,去学习如何应用自己的所学,也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一定要做好所学和实际的结合,柔和地将知识和生活进行揉合,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播,在适应社会之后,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将汉语言的精髓更多的表现展示出来,进一步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发展和弘扬,展示汉语言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学习汉语言文学,重视和喜爱汉语言文学。

结束语:

经过我们上述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当前社会的发展的实际使得汉语言文学所处的现状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而汉语言文学所应该发挥出的引导教育的作用也被大打折扣,实在是十分遗憾,但是我们不能让这种遗憾延续下去,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这种遗憾转变成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起到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不仅是继承传统汉语言文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创新、传播和发展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巨大而重要的历史作用。面对这种社会现状,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更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通过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来推动当今时局的变化,不负人民和祖国的期望,将汉语言文化重新发展壮大。对此,笔者的观点就是师范生应该首先做好在校期间的工作,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水准,在课余时间多进行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就业能力,以便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在工作后也更应该多考虑如何做到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技能,进一步以自己的努力为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魅力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国文化教学

一.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根据相关的资料表明,目前国外已经有超过3000万人在学习汉语,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水平测试(HSK)已经设立了154个考点,并拥有了50多万海外学生的报考数量。在美国,汉语的年增长量达到惊人的40%左右,远超日、韩、意等语种的增长速;在澳洲,汉语甚至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外语”语种,毫不夸张的说哦,汉语已经迅速热潮席卷全球。

我们认为一种语言热潮的形成,不仅仅和这个国家人口、国家实力、侨胞分布等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研究表明,目前欧美国家对汉语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商贸和交流需要,更多的外国人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而开始学习中文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经过5000年的洗礼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而汉语正是探索这博大文化的一把“金钥匙”。中国的语言文字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并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折射出中华文绚丽的光彩。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培养学习者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根本目的教学活动。语言和文化是同步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体,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特征。学习汉语不仅仅是学习汉语语言系用,更重要的是学习渗透至汉语中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不了解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需要努力实现语言与文化的一体化教学,在教授汉语的同时,将中国文化丰富、流畅的呈现在留学生面前,使他们自然的吸收,并以此促进汉语的应用与交流。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类型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指的是在汉语的教授与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中国文化。它既包括了语言知识,也包括衣食住行等各种交际文化。我认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一般包含以下几种形式:

1.是生活文化,这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组成部分,它包含着衣、食、住、行、称谓、家庭等的各个细小的部分,这些部分之深入展开又有更多的文化内涵。

2.是习俗文化,它包含着各地的风土习俗,具有强烈的民族和地域差异:婚、丧、嫁、娶、节、忌、礼等等,都是实际生活交际存在的,都是对外汉语教学所应包含的。

3.是观念文化,这主要指的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等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它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点滴滴中,有着无形的、巨大的影响力。如中国人的以和为贵、中庸之道、伦理纲常等,它是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人和中国人心理特征的一种途径。

4.是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展现的是中国的政治、体质、宗教、法律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它虽然与语言文化无直接关系,但是却是进行语言交际所必须应当了解的。

5.是精粹文化,精粹文化是指经历千年不断传承并发展下来的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如:中国的中医文化、唐诗宋词、水墨书法、京剧曲艺等等,这些领域的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往往是最具吸引力和最神秘的。

汉语的博大精深正折射出中华文化绚烂的光芒,要保持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屹立不倒,就需要中国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这一点上,对外汉语教学责无旁贷,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播种者”,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习增强文化认同感”这一工具,把中国文化推广的到世界。

参考文献:

[1]于从文.文化与报刊语言教学.1987(04)

[2]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汉语言文学魅力篇6

2007年南京市的中考语文试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仅“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就有三道教育性强,形式新颖,实践性很强的试题。下面分别进行解说。

先说第3小题,题是这样设计的:

辩论台

小文主持了一场“我看汉语魅力”辩论会,正方反方激烈交锋。

正方:汉语魅力无穷。同样一组词语,按不同顺序组合,就能表示多种多样的意思。目前,在亚洲、欧美许多国家,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而膨胀,汉语必将成为全球的强势语言。

反方:汉语的魅力在消退。①汉语中有些同音词、同义词混淆难辨,造成听读障碍,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②目前,许多幼儿园开了识字课,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快乐成长。③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暗淡了。

(1)正方辩词的画线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______”改为“______”。(1分)

(2)反方辩词中的第______句(只填写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试题解说

这是一道具有教育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试题。我们说,有关“汉语魅力”的话题是当前社会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从现行中学总课程中语文所占的比例看,实在太低了。母语的承载如此的丰厚,母语的传承却又如此不受重视。命题者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母语的魅力,引导考生热爱母语,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道试题充分体现了大语文理念的精髓,引导学生步入一个更新、更美、更丰富多彩、更生动有趣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辩论是展现个性风采的舞台,是拨开迷雾看清真理的钥匙。在辩论中,真的得到肯定,善的得到承认,美的得到欣赏,理性思维得到发展,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学到一些辩论的方法和知识。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语文理念的前提下不忘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说,此道题很值得推荐。

再说第4小题,试题是这样设计的:

表演厅

小刚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

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某剧团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______,因为从水浒传的“______”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试题解说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宝,命题者的意图在于:一是让考生了解和感受“京剧”表演中人物与脸谱的独特魅力,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二是命题者巧妙地把名著阅读贯穿和渗透在生动活泼的戏剧表演中,真是“一箭双雕”,妙不可言。

最后说第5小题,试题是这样设计的:

探究宫

小方搜集到下面一个有意思的图表,并和大家一起进行了探究。他说:“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事业成就由小到大,记忆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你就理解能力或创新能力对事业成就的重要性也发表了一点看法,你说:“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______。”

试题解说

这也是一道体现实践能力的好题。命题者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对事业成就与能力关系的正确认识。我们说“事业成就“即是实践的结晶,实践证明:①无论事业成就如何,理解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是基本不变的。②随着事业成就由小到大,创新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参考答案

3.(3分)(1)“膨胀”改为“高涨”。(1分)(2)②(2分)

汉语言文学魅力篇7

刘栋老师今天的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它充分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儿童性、语文性和启蒙性。

这堂课把整个识字过程,寓于“找春天”的活动中: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看图认识与“春天”相关的字及其演变,让学生摸一摸、认一认各种蔬菜,做游戏,演一演春姑娘等,在“兜兜龙”的陪伴下,将整个识字活动变成了一次快乐的春游活动,学生们始终兴味盎然。所以说,这是一堂尊重儿童特性的课。

同时,这是一堂体现语文特性的课。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的简约式统称。通俗来说,语文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可以说,认字、识字是语文的起点,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除了读童谣、儿歌、故事等,也应该读读汉字本身的故事。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的联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表意性特点。这堂课由“草”引出草字头,以及带有草字头的“花”“菜”等一系列字,由“木”引出“林”“森”“休”等字,将汉字字形与字义联系密切的特点揭示出来。在形象画面中,在故事情境中,在汉字归类联系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感受汉字学习的趣味,充分体现了“兜兜龙说汉字”栏目的创作意图,把汉字作为交际工具、信息载体、文化组成部分所独有的魅力展示出来,把汉字体现的中华民族思维和表达的独特智慧展示了出来。

再者,这是一堂体现启蒙特性的课。低年级识字教学属于母语启蒙教育。母语启蒙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点燃热爱。如何点燃?

前不久,我在苏州参加“对话雷夫――2013海外教育名家中国行”活动,雷夫谈他对于教育规律的理解,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自己首先应成为我们想让孩子成为的人。”要让学生喜欢汉字,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喜欢汉字的人。“把自己喜欢的事与孩子们分享,带领孩子一起做喜欢的事,用热爱点燃热爱,教育成功的核心就在于此。”

汉语言文学魅力篇8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就业;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师者所以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汉语言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面对国际上的“汉语热”和国内的“外语狂潮”,当前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未来的预备语文教师,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同时,也应当走进社会实际。也就是还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入手,培养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从而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学生和身边的人正视重视汉语言文学,发挥汉语言文学的潜在积极作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的社会现状

普遍来说,社会上对于汉语言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就是掌握简单的口语和浅近的文字,对于进一步更高深的汉语言知识不甚了解。社会上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人对于汉语言的应用不规范,诸如读音不标准、用字用词不当、习惯性使用网络语言等情况很是寻常。[1]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一味重视表面的华丽的知识的传授,功利性过强,以致于掩盖了汉语言文学的内在的魅力。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也令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得到壮大。[2]以上这些情况使得外国人对于汉语言的研究和热情远远大于国内的人民群众,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进步。

三、培养就业实践能力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进

身为中华儿女,身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所要承担的弘扬、发展汉语言文学的使命也就更重大。同时面对当前就业困难,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的师范生可以用培养提高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

第一,立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最直接、最全面、最仔细研究五千年以来形成的语言文化的一部分人,除了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而作为一名师范生,除此之外还担负着教书育人、培育下一代的使命,所以更是要立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技能,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同时,相比其他的学习者对于汉语言文学应该有更深的热爱,更真挚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将自身所学真正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发挥出来。另外,还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规范汉语言文学的日常使用,对于发音、用字、用词等都要十分严谨细致,以自身的行为带动周边人对于汉语言文学观念态度的转变,逐渐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3]作为一名还没有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培养起对汉语言更高的热情,为未来自身的发展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做贡献。

第二,创新汉语言文学学习、教育、工作观念。除了时代的冲击以外,汉语言文学自身的一些特征如果不跟随潮流进行创新发展,就会令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被掩盖,无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在学校求学期间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要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性学习,在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同时,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融入其中,将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当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毕业,面临就业时,无论以后是从事教育工作还是其他行业,都要记得自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将汉语言文学的内在魅力展示、弘扬出去,潜移默化之间影响更多的人。而对于希望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的在校师范生来说,创新自身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内心真正热爱汉语言文学,体会到汉语言文学对于人的积极作用,从而纠正目前社会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错误认识。而这一切都需要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转变、创新汉语言文化学习观念做起。

第三,引导自身适应社会、逐步培养就业实践能力。所有的专业知识和思想观念都是走向社会,实现好发挥好汉语言文学育人引导作用的前提基础。对于在读的师范生来说,还要逐步培养起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既要积极入世了解汉语言文学当前的实时环境,了解社会需要的汉语言专业师范生的侧重点,于在校期间将自己培养成一名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随波逐流也是不可取的,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当初的目的,忘记对汉语言的那份热爱和执着。也就是,要在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再将自己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后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表现,将汉语言文化中的精髓进一步弘扬发展,令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喜爱汉语言文学。

四、结束语

当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所发挥的引导、育人作用也是大打折扣。而在读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既是汉语言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又是未来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者和发展者,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面对这一情况,身为一名在读的师范生更是要肩负起国家和人民的重托,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目前这种局面。而以笔者的观点就是,应当首先培养提高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以自己的行为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任志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2(03):57-59.

汉语言文学魅力篇9

关键词:浅析汉语;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1.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普遍的应试教育影响了汉语言教学的开展,学校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了专业课上,因为汉语是母语,所以自认为不需要再进行深度学习。将大部分的学习精力放在了专业课上,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热情也大大减弱,当代大学多把汉语言文学作为公共选修课,但是选择的学生寥寥无几。授课老师也消极授课,缺少专业老师,老师的授课热情不高,相比之下,老师更愿意将时间放在专业学术上的研究探讨。专心钻研汉语言文学的老师过于墨守成规,授课方式陈旧枯燥,并且授课内容以教案上的内容为主,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消退。传统教学逐渐远离现代教学标准,无法达到学生对汉语文学的需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教学水平只是略微高于高中教学水平,缺少新鲜的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普遍在各大学校呈现低谷的状态,学校的大部分教育经费都投入到重点培养的专业中,造成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下降,研究空间也大大下降。

2.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

2.1改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氛围

改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氛围可以从本质上解决汉语言文学的现况,并且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也需要从改善学习氛围开始。将学生放在主置,营造人人平等,互相信任和尊重彼此的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渐渐喜欢上汉语言文学的实质意义,通过改变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热情。经常举办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问答,开展正面有意义的演讲比赛,不仅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们汉语言文学知识,还要教学生付诸实践,从整体上改变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氛围。

2.2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才是关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创新型思维教授每一个学生,教授学生学习到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大学生课堂,可以教授学生汉语言文学新颖的知识,可以逐渐积累充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汉语言文学知识不但可以从教科书中学习,还可以养成一种创新型思维。我国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其独特的人文魅力,下派分支也非常多,比如古代文言文、现代散文、民风民俗和网络用语。随着教育的改革创新,我们应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而且创新思维不仅简单的指连词造句,要从深层角度来挖掘,体会汉语言文学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可以使学生们领悟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真正让学生走进汉语言文学的世界。

3.汉语言教学改革

3.1拓展汉语言教学环节

拓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环节,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可以直接进行交流沟通,拓展了教学模式。改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以往的教学环节忽视了多维立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甚是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环节不感兴趣,逐渐对汉语言文学失去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学科专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言文学越来越不受欢迎,慢慢汉语言文学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3.2提高授课教师的学识素养

提高授课教师的学识素养,单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拓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环节,必须从提高教师的学识素养方面着手。要想从根本上拓展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环节,必须从提高教师的学识素养为开端,教师的授课内容不仅仅从书本上汲取,还要丰富教学内涵。单一的传统教学已经不再被学生所接受,必须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的职责不能单纯的机械式授予学生呆板的课本内容。汉语言文学授课教师要经常培训,拓展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学识素养低的教师不可能教授出素质高的学生,只有提高了教师的文化素养,才能全面改观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拓展教师的学习渠道,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才能全面的改观学生的整体素质。

4.总结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日益更新,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汉语言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社会对汉语言方面的人才越来越需要。汉语言的教学方式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与前进,汉语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汉语的学习热情,在汉语教学中不应该墨守成规,而是应该大胆创新勇于进取。我国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该得到不断地传承与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高教司.大学汉语言[J].教学大纲,2004

[2].张雨金.再谈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0

[3].陈洪.大学语文编写说明[J].高教出版社,2005

汉语言文学魅力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国学;语言

一、运用文学艺术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

首先语文教学作为一门母语,那么在传授语文这门文化的时候,其本身的文学艺术性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小学生刚刚张嘴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注重优美文雅的字词、诗句的灌输,例如,从刚开始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及再上升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这样运用逐渐递进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对学生对汉语的使用进行熏陶,让学生在这些最优美的国学之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文化素养。像这样的诗句以及诗词又承载着国学中深厚而又丰富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平时课堂造句的时候多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所以,语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在小学生刚刚接触语文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语言魅力的熏陶。

二、强化学生对诗词歌赋的诵读

对于中国一些古典的文化,古代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相当注重押韵程度,而这种押韵程度也只有在学生大声的诵读中才能明确地体会到其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而且只有大声地朗读才能感受到其中优美的文学意境,才能感受到国学的文化精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也能对语文教学效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书中体会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学的魅力。

总之,小学教师是引导学生感受国学魅力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将让学生朗诵课文、诗词歌赋作为一个主要的作业,让学生的语感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精髓的全面掌握都有一个提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不断地积累汉字,朗诵课文,充实学生对汉语这个民族文化的美感体验。将中国的这种经典文化,古典的汉语文学传承下来,并且将其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