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5:22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篇1

关键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01-02

身心健康包括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体育词典》指出:体质是指人体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什么是心理健康?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1]。大学生正处在身体、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身心健康问题,其身心健康障碍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城)为例,调查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而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针对性提出对身心健康促进的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城信息技术系、机电工程系、食品系、城建工程系、旅游系、公共管理系、商贸系、财会金融系、应用外语系、艺术系等10个系2010-2012级部分在校大专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期刊数据库广泛查找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阅读和整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与利用,作为本研究的资料来源和基础。

2.专家访谈法。走访了广州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有关高校,向有关体育部领导、专家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3.问卷调查法。根据国家大学生身心理健康制定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2份,其中男生225份,女生157份,有效回收率为95.5%。

4.数理统计法。所获数据的处理主要采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18.0进行。

二、结果

(一)广城大学生体育锻炼问题研究

1.体育教学现状。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广城只有一年级(上下两个学期)有体育课,每周为2节,每学期为27节,上课采用学生自选喜欢的项目,每个自选项目人数不限,一般以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太极、舞蹈为主。这样的自选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通过这样自选项目的体育课,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收到不错的效果。但是这样的不限人数的自选项目,会造成有些项目过于人多,影响上课的效率,上课老师甚至需要分开上课,这样就减少了学生上课的练习锻炼时间。在体育课的调查中发现,体育开课率不足、锻炼密度不大,质量难以保证。但在此次的调查中,只有35%不到的大学生经常自我锻炼。出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考虑,学校应该增加长跑、田径、体操等锻炼价值高、锻炼效果好的体育项目,并建议学校老师进行自选项目时,限制一定的选择人数。

2.学生余暇体育现状。广城学生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校区,分别为南校区、北校区、海珠校区。南校区的场地较为富裕,有400米的塑胶跑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排球、足球场地,武术馆、舞蹈馆、健身房也一应俱全。北校区虽然只有2个系,但离南校区也只有几百米而已,也有200米的塑胶跑道、羽毛球场、篮球场地、排球、足球场地。而海珠校区只有一个系,那里则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地。广城有这么丰富资源的场地,学生在余暇时间锻炼的话,可以自由地进行。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南校区的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进开放的时间较少,以致喜欢这些项目的学生锻炼时受到一定时间的限制,建议学校多些时间给学生进行锻炼。其次,学校每年也会定期举行校运动会,一些球类比赛,例如足球、羽毛球、排球、足球比赛等等,不断丰富学生的业余体育锻炼。同时,学校也鼓励一些体育拔尖的同学参加校外的一些体育比赛,以此鼓励学生不断加强体育锻炼。最后,学校社团成立武术、跆拳道、舞龙舞狮、轮滑、太极拳、足球、篮球、排球、小球等协会,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对体质健康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爱好调查分析。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与大学生体育锻炼关系密切的10项运动为:慢跑、篮球、羽毛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舞蹈、网球、跳绳、武术。形式简单、投入经济、时间合理的运动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都很大,诸如慢跑、篮球、羽毛球等运动,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激情、活力、阳光的运动越来越受当代大学生的宠爱,舞蹈、足球就是这一类运动的代表。培养自身特色,蓄积文化底蕴的运动也受到了部分大学生们的追捧,主要体现在武术运动上。但传统的运动虽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却被大学生们一天天地遗忘,例如跳绳,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下降便能说明问题。

4.广城体育场地满意度调查分析。在对广城的体育场地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选择一般满意度比较高,其选择百分比为53.6%。说明广城体育场地环境还不是令人很满意,学校应该要加强广城体育场地的保护与利用,认真做好场地各项安全措施,努力提高场地的利用空间与时间,改善体育场地的基础设施。

5.学生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与频率的调查分析。在余暇时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学生每周运动时间、每周运动频率呈现不均衡性。广城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每周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分别为集中在每周6小时、每周为3-5次。三年级学生每周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仅为每周2小时、每周1-2次。调查发现:目前学校实施一年级上体育必修课,而二、三年级就没有上体育课,从而造成学生在非体育课学习期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总量和次数大幅下降。

(二)广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于2002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的。它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它的测试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2]。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握力等六项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进行监控。国家评分标准是:86分以上优秀、76-85分良好、60-75分及格、59分及以下不及格。

一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的优良率为总体第二,二年级排名处于第一的位置,而三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优良率处于最差。一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整体不高,可能原因是高考,高考的应试教育,让学校、家长、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造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的下降。三年级由于没有体育课,同时学生面临就业、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锻炼次数逐渐减少,从而造成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下降。

(三)广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近二十年来,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日益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对于至今你是否感觉到自身健康方面有问题吗?有25.7%的学生认为自身健康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对你曾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是否有问题?有32.4%的学生选择是有问题的,对心理卫生知识不了解,觉得学校宣传渠道不够,特别是性教育知识。在调查学生是否曾接受过心理咨询与治疗吗?只有2.1%的学生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治疗,这说明了有些学生自身存在一般心理问题,也不愿意去接受心理咨询,觉得很丢脸,怕同学异样的眼光。

面对日益增大的社会环境压力,心理压力随之增加,并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也变差,学习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差,学习压力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与有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很少参加或根本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够融洽,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同学关系和谐的大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好,心理健康状况较好[3]。在问及对你有健康或者心理咨询有问题吗?居然有43.2%选择是,说明学生还是想多了解关于一些健康或者心理咨询的知识。在选择获取健康知识调查中,有66.3%学生选择性知识,位居第一,62.5%学生选择心理健康知识,位居第二,48.6%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知识,排在第三,43.25%学生选择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6.2%学生选择加强社会适应。

(四)建议

第一,适当增加体育在高考中的分数。

第二,出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考虑,学校应该增加长跑、田径、体操等锻炼价值高、锻炼效果好的体育项目。

第三,建议多开展一些身心健康知识的讲座,从多角度去关注和研究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蒋明军.高校体育与大学生身心健康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8,(6).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篇2

【关键词】大学生量表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注。有关资料显示:对全国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8.7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压抑症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的亚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大学生仿佛成了社会新的“弱势”群体[1]。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第二断乳期[2],其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身心两方面的不平衡、不稳定,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心理多变的高峰期,很容易受到内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身心反应,导致心理障碍。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得到适当的引导与调适,就会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出现严重的后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十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每所高校发放问卷120份,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不同年级进行,共发出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2份,回收率93.5%。

1.2量表编制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主要是结合SCL90量表,但由于SCL90量表已经是1986年的常模,以此得出的结论从理论上讲是缺乏科学性的,也是不合理的[3]。因此,我们把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归类,选取其中适合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针对性的题目,并增加了量表中没有但又与当今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预测和复测剔除相关性差(相关系数<0.35)的题目,最后共保留50道题目作为正式测量问卷,涉及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恋爱、性、学业、情绪、人际关系、学校、职业及其他10个领域。

1.3调查方法

所有调查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统一的答卷,委托各高校负责人在班级集体同时发放,统一回收。正式调查在2004年9月1日~10月1日一个月内完成。为了考察量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我们的调查分两个时期进行,时间间隔约1个月。

1.4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在excel17.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和amos4.0进行χ2检验、t检验及F检验等相关统计学检验。

在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方面,为了统计方便和具有可比性,我们把各因素各方面的得分均转换成百分制,选项从严重到没有得分依次增高。因此,得分越高,表明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资料(见表1)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略)

由表1可以看出,有效问卷的男、女生比例约为1:1,大部分被访者的家庭是融洽的,有冲突的被访者约占总数的13%。

2.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的因素分析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10个因素共解释项目总变异的51.025%,由各因子所包含题目的共同含义对各因素命名为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恋爱、性、学业、情绪、人际关系、学校、职业及其他共10个方面。对这10个方面进行二阶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可以合并为两大重要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55.929%,其中前4个可归结为个人自身因素,后6个归结为社会环境因素,之所以这样划分量表维度,是为了更突出主要矛盾,寻找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本质因素。表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的因素负荷矩阵(略)

2.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的信度及其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

本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各因素及维度进行了同质信度、复测信度、分半信度及相关系数的检验。由表3可知:该量表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92,稳定性系数为0.597,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各因素及维度的分数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总分的相关(0.488)超过了0.48(p<0.001),表明该量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很好,能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表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表的信度及其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略)

2.3调查统计结果

2.3.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主要在性问题和学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在这两个方面所受到的心理困扰比女生严重得多,而在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恋爱、情绪、人际关系、学校、职业和其他等方面,两者没有多大的差别。从整体上看,男女大学生主要在个人自身因素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而社会环境因素方面,两者差异不显著。表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析表(略)注:*p<0.05,**p<0.001;n表示人数。

2.3.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分类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医学生和非医学生仅在性和学业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但差异间的距离并不是很大,体现为非医学生在性方面的心理压力比医学生的大,由表可知其得分较低,而医学生则在学业方面比非医学生的心理压力大。总的来说,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整体水平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这由两者总分的情况可以看出。表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分类分析表(略)注:*p<0.05,**p<0.001;n表示人数。

2.3.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差异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的融洽程度息息相关。家庭融洽与家庭冲突仅在恋爱、学校和职业3个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而在其他7个方面,两者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且所有差异中得分高的均是家庭融洽的学生,说明家庭融洽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家庭冲突的学生。表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差异分析表(略)注:*p<0.05,**p<0.001;n表示人数。

2.3.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分析

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整体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心理健康状况由好到差表现为大二>大三>大一>大四,并且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其影响极显著,而个人自身因素则不显著。具体体现为:①大一和大二、大二和大三、大二和大四之间在恋爱和情绪两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大二的得分最高,大四最低,说明大二学生在恋爱和情绪两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比其他年级的学生好,大四在这两方面的压力比较大。②学业方面,大一和大二、大四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学生得分最低,说明大一新生在学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应引起重视。③人际关系方面,大一和大二、大一和大四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并且大一和大二之间的差异更大,大一得分最低,说明大一新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要求我们应重视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教育。④在学校与职业两个方面,大四得分最低,并且与其他三个年级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三个年级之间在这一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总体趋势为大二>大一>大三>大四,这说明大四学生更关注职业和所处的学校,其心理压力较大,大三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心理压力也有所体现,而大二在这方面则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表7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分析表(略)注:*p<0.05,**p<0.001。

3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当前的大学生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新旧价值观念的碰撞、高校招生分配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都使他们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严峻,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强[4],因此,系统、全面地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采取疏导和教育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广州10所高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方面差异并不显著。根据有关报道,在中学阶段,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男生[6],而到了大学,两者在整体水平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他们仅在性和学业两个方面存在差异,表现为男生的心理压力比女生大,这与男女自身原因有关:女生在性方面较男生难以启齿,且她们更主要地把精力用于学业,故在问卷上体现为女生的平均得分比男生高。而社会环境因素对两者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专业分类上差异并不显著。医学专业的学生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也仅在性和学业上存在差异,表现为非医学生在性方面的压力比医学生大,这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医学生通过专业的学业,在性知识这方面远比非医学生丰富,这提示我们不能忽视非医学生的性教育。而学业方面,医学生比非医学生感到压力大,这可能是因为医学生从事的专业是人类神圣而特殊的专业,需要过硬的本领,因而学业要求相对严格,因而感到压力较大。

(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表6及其分析可知:家庭融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家庭冲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两者在个人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方面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家庭融洽与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父母们能从孩子的利益出发,创造融洽的家庭气氛,使孩子们向着健康的心理方面成长。

(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心理健康状况最好的是大二的学生,其次为大三的学生,再次为大一的学生,最差的是大四的学生,这与王滔等的研究相符[7]。其原因可能为大二的学生通过大一一年的锻炼,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对学业和未来充满自信,暂时无就业压力,因此自我评价也较高,有较好的心理状态,故在量表上的统计得分最高。大三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其适应性更强,但由于他们已经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方向,有着新的困惑,因而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大二的学生。由表7可以看出,大三学生在职业方面的得分比大二的低,两者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排在第3,其原因可能是他们刚刚从高中走出来,一下子适应不了大学这种高度自我管理的新生活,许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离家出远门,甚至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在此期间他们会碰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因此反映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便比大二、大三的学生差。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信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四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这主要与他们的就业压力有关。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人才竞争的激烈对大四学生构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这也提示学校应该注重毕业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应对未来新生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严云岗,罗翔.关注新“弱势”群体,警惕心理疾病“入侵”象牙塔.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11.

2赵冰洁,陈幼贞.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1):13~14.

3王全道.SCL90量表使用的现状及检测心理健康的异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51.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篇3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学习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在高压的学习工作环境下,健康成为现代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式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对大学生健康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健康辽宁理工学院调查研究

一、相关含义解释

(一)健康

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身体各项技能的正常,身体形态发育良好,有着均匀的体型,劳动能力和活动能力正常;第二有着较强的抵抗疾病能力,具备适应能力,能适应环境以及各类生理刺激对身体的作用。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人只要没有生病就是健康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健康的观念也在不断的转变,现在所说的健康指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中,社会适应能力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身体状况的改变也可能会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这三方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健康的价值

根据人类发展报告调查显示,最重要的人类可行能力要满足两个方面:第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普遍认为有价值的;第二,是基本的能力,一旦缺少,会对其他能力的实现造成影响。而健康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可行能力。健康对人们有着重要的价值,任何所作所为都要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一旦缺少了健康的保障,则人的可行能力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例如受教育的机会、参加活动的机会、心理愉悦的机会等等,而且这种限制难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替代。

二、辽宁理工学院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一)课时

大学的很多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在课堂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考试时过多重视死记硬背的内容,并没有将知识灵活运用起来。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高校的教育方式比较匮乏,学生没有足够的锻炼时间,再加上高校中所举办的文化活动也较少,导致学生的健康状况受到影响。

(二)兴趣

当学生进入大学后,自由性有了一定的扩张,学生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节奏。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的生活反而变得混乱。有些学生不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存在暴饮暴食、嗜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些大学生的兴趣在玩游戏、电子书、看电影等方面,经常会熬夜到很迟才睡觉,导致起床较晚,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赛事比较热衷,但是并没有主动锻炼的习惯,每日都是在宿舍、食堂、教室三个地点中穿梭,生活较为单调。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生理状况下降。因此,学生的兴趣是影响学生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资金

高校所强调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设备、教材资料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多。但是在学生健康状况方面,所投入的资金较少。导致高校的医疗机构人员缺少专业的培训,专业性较差,健康教育以及医疗环境不够完善,利用效率差,难以保证学生的健康状况。资金的缺少,使得高校的体育器械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对学生的健康状况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场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场地也越来越重要,由于高校的特点,大部分的场地都用来建教学楼、实验室等,而运动场地的建设则较为滞后。学生在没有场地的情况下,也难以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导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三、辽宁理工学院学生健康状况分析

(一)身体健康情况

1.身高、体重

根据对校内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71.12m,体重为64.54kg;女生的平均身高为160.04m,体重为54.04kg。男女生之间的身高差异比较明显,平均身高差达到了11.08cm。

2.身体营养情况

根据调查得出,校内营养不良和轻体重的人数为总人数的40.02%,和全国大学生的比例相比,低13.39%。其中男生占到了40.6%,女生占到了38.95%,和全国相比都较低。和男生相比,女生营养不良的比例高出了2.37%,而男生肥胖和超重的比例比女生要高11.12%。女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关注身材,热衷于减肥活动;男生肥胖和超重的原因主要是生活不规律,不控制自身体重,缺乏体育锻炼。

(二)心理健康状况

1.自信

在调查中,有30%左右的学生感觉到缺乏自信,20%的学生认为自己太在乎别人的眼光,2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决策力,1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过于依赖他人,10%左右的学生感到自卑。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都希望在全新的环境中展示自己,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但是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对现实情况的估计不足,导致学生往往会失败,影响到身的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2.情绪

30%左右的学生担心自己未来的发展,说明就业问题严重正困扰着当代大学生;2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耐力,就业的压力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0%左右的学生觉得自己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此外,情绪受到伤害、情绪起伏过大、容易动怒等也是学生反应的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情绪方面不够稳定,呈现出两极性的特点。在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情绪的不稳定性更加明显,再加上当前时代下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情绪问题。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篇4

1.1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ppS抽样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将山东省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作为层,每层随机抽取三个地级市,共6个地级市,于2014年1月15日至2014年2月20日,在6个地级市中按多阶段ppS抽样方法对山东省60岁以上的居家老人和机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64份,回收1564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24份,问卷有效率97.4%。

1.2研究方法

参阅大量文献以及相关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省老年人生存状况调查研究问卷,内容包括4部分:

(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过去从事的职业、养老方式等。

(2)健康状况,包括健康自评、患慢性病情况、认知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五个维度,三十个条目。

(3)医疗状况。

(4)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相关问题。问卷内容由相关专家审查并进行预调查后修订而成。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入户或入养老机构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调查,采用老年人自行填写与访谈代填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1.3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运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双机录入。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t'检验、F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

2结果

2.1调查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对象共1524人,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年龄最大97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3.39±7.49岁;婚姻状况中有无配偶比例相差不大,有配偶者占47.8%,无配偶者占52.2%;文化程度以未受过教育和小学为主,占76.4%,高中以上学历仅占7.8%;居住地在农村的较多,占70.9%;家庭经济状况大部分在一般以上;职业中农民所占比重较大,为67.5%。

2.2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问卷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部分涉及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孤独等十个问题,小于1天赋分为4,1-2天赋分为3,3-4天赋分为2,大于4天赋分为1,十个问题相加得出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满分为40分,最低分10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得分10-19,心理健康状况较差,20-29心理健康状况一般,30-40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最大值为38,最小值为12,均值为28.31,标准差4.54,55.3%的老年人得分在20-29范围中。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总体处于一般水平。

2.3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单因素分析

将养老模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作为自变量,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养老模式、健康自评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不全相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老年人总的心理健康得分为因变量,以养老模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有无配偶、职业、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为自变量,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各自变量均以哑变量形式纳入,入选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如表3所示(仅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得到F=19.034,p<0.01,可见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是影响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男性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要高于女性老年人;有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要高于无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年龄越小、患慢性病种数越少、健康自评越好,生活满意度越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

3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水平、以及社会支持程度等。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有相似之处。从结果中看出,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与我国老年人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社会角色丧失,社会交往减少,容易引起心理情绪变化,同时高龄老人认知功能减退,智力与记忆能力下降,会引起失落、悲伤等负面情绪。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之间的个性特点有关,女性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性格特点较脆弱;其次女性寿命一般长于男性,患各种慢性病和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女性丧偶率也比较高,这些都是促使心理状况在性别上形成差异的原因。有无配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次调查中,老年人无配偶的比例高达52.2%,无配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有配偶的老年人,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通常配偶是老年人心理支撑与支持的重要来源,而失去配偶会对老年人产生较大的精神刺激,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生活满意度与健康自评越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反应主观幸福感,健康自评是对自身健康水平的主观感知,两者均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有关,主观评价越高,说明感知者的情绪越积极,心理健康状况也就越好。患慢性病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随着患慢性病种数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来越低。早有研究表明,躯体疾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疾病不仅对老年人造成身体上的疼痛,更对其精神与情绪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中,山东省老年人在养老模式、经济状况、职业、居住地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心理健康得分中存在差异,但养老模式、经济状况、职业、居住地以及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这与相关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山东省养老机构的发展在逐步完善;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机构养老,入住养老机构并不完全是被迫行为,因而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情绪;同时,由于经济文化和地域背景的差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会不同。在本研究中,考虑的影响因素是有限的,除人口学基本特征与身体健康状况以外,社会支持程度,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体育锻炼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在以后的研究中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来完善结论。在21世纪中叶以前,人口老龄化及相关的养老保障将是我国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积极关注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4结语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篇5

[关键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0-09-02

analysisonmentalHealthofmiddleSchoolteachers

CHenLijiangHUanGXiaoyunHUanGDanyuZHUChangwUYufang

HoujieHospitalofDongguanCityinGuangdongprovince,Dongguan52394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mentalhealthstatusofmiddleschoolteachers.methodsUsingSCL-90questionnairetoassess325middleschoolteachersandcomparetheobtainedresultwiththenormofChina.ResultsthementalhealthstatusofmiddleschoolteachersarebetterthanthemeanvalueinChina.theresultalsorevealsthatthementalhealthstatusofprimaryschoolteachersdoesshowcorrelationwithgenderandteachingenvironmentofteachers.ConclusionSchoolsandsocialshouldpayattentiontomentalhealthofmiddleschoolteachers.

[Keywords]middleschoolteachers;mentalhealth;SCL-90

中学教师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使命,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教学质量,更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因此,开展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进行团体测试,调查厚街镇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中学教师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依据和参考,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东莞市厚街镇中学教师共325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2方法

采用统一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1]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该量表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分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45份,回收332份,其中有效问卷325份,回收率96.2%,有效率94.2%。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中学专职教师共325名,其中女教师186人,平均年龄(31.12±9.26)岁,男教师139人,平均年龄(30.35±10.21)岁。普通中学236人,职业中学89人;中专学历21人(6.5%),大专学历143人(44.0%),本科及以上学历161人(49.5%)。

2.2中学教师SCL-90各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本研究之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其中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较常模略高,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分均较常模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2。

2.3不同性别教师SCL-90各因子比较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性别有关。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男教师差,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3。

2.4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教师SCL-90各因子比较

本研究发现,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其中“焦虑”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4。

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倍受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身心健康及教育的整体发展都十分必要[2]。

3.1厚街镇中学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学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一般人群,特别是人际关系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一致[3,4]。分析原因,可能与我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较发达地区,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受人尊重,独立性强,教师队伍受教育程度较高,个人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教师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及可靠的社会保障,因而我镇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较常模高。国内外亦有报道,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5-7],可能与教师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随着教龄增长,教师的健康状况不断提升[8]。

3.2不同性别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性别与教师的心理健康相关。有研究表明男性中学教师的生活事件评分显著高于女性。本调查则显示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男教师差,尤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有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心理压力主要源自人际关系压力、环境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等方面。

造成中学女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职业的压力,教育的改革、升学、科研等因素导致教学压力上升。同时作为职业女性,家庭问题往往加重女教师心理负担。女教师付出的代价与得到的回报常低于男性,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与挫折感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导致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发生。因此中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界的重视。

3.3不同教学环境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环境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要素之一,相对来说,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的教学环境不尽相同,前者升学的压力较少,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管理;后者升学、教研的压力更大。本研究通过比较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职业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略差,尤其焦虑因子,可能与职业中学生源有关。

我镇地处沿海发达镇区,职业中学的学生通常素质偏低,如今社会环境复杂,学生极易出现行为偏差,如何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必然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难题,同时构成教师的焦虑压力。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心理健康疏导,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愉悦感,最大限度地实现心理满足。同时鼓励教师自身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在面对来自工作的压力时能够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学习、完善自身,与时俱进。而对于从事心理健康的医疗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多方位掌握教师的心理动态,结合教学的实例,切实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提高中学教师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胜,马弘,等.心理卫生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06-310.

[2]张丽娟.师源性心理伤害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7):28-29.

[3]麻超,张桂青,翟永丽,等.新疆地区教师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267-268.

[4]谢爱武.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217-219.

[5]杨建华,边玉芳,蒋芸.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21-222.

[6]肖少北,李玉美.海南省4市县400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76-77.

[7]王亮生,黄岑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15(7):661-664.

[8]王有智.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0,9:23-26.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篇6

关键词高校;女工;健康

健康是人生活的资本之一,它指的是人的身体素质良好,包含心理、身高、体重、无病时间等。下面将使用多种方法对高校女工的健康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她们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并能为她们建立较好的工作环境。

一、高校女工健康情况调查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校的女教工进行调查,一共发出去400份问卷,最终收回了363份,回收率是90.75%。回收回来的问卷中有329份问卷是有效的,有效率是90.63%。最终统计上来的结果如表1,表2,表3.

表1高校女教工身体健康状况表

1.高校女工的生理健康的状态

通过表1看出,身体状况良好的女教工只占调查的7%,很明显的看出有97%的女教工的身体状况不好。然后又对女教工早晨的精力充足与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教工中只有10%的早晨起床后精力充沛,而有38%的女教工感觉状态比较差。通过对早晨起床后的精力情况分析研究后可以的出高校女教工晚上的睡眠质量比较差,身体状况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使身体维持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下。

2.对女工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分析

心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人们的身体素质。我们在调查中将心情焦虑,脾气容易暴躁,心理忧郁,对事物不感兴趣这几项作为选项。但是从统计上来的结果中表现出来,有53.76%的高校女工没有这几种心理这表明高校女工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能够很好的调节日常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生活的比较有规律,比较健康。还有一少部分人因为在生活方式上有问题,进而导致了心理状况出现问题,其中心情焦虑的人占14.58%,脾气容易暴躁的占15.72%,心理忧郁的占10.71%,对事物不感兴趣的5.24%。

3.对高校女工社会适应能力的分析

调查的结果可以通过表2显示出来,高校女工作中有87%的人能够认真评价他人,有79%的女工会很好的赞美和欣赏他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女工之间可以和睦的相处,并且能过看出别人的优点并能给出正确的评价,这样就能体现出高校女工能够很好的解决人际关系。当高校女工遇到困难时有47%的人会主动寻找他人给与帮助,这点可以很好的说明高校女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拥有较好的相互调节的能力。

表2高校女工适应社会能力的情况统计表

4.高校女工的健康行为和健康认识

表3中表现出来高校女工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的只占47%,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高校女工作息时间没有规律;定期到医院检查的高校女工占的人数更少,只占调查人数的35%;在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的认识中有83%的人数选了正确答案;在健康应该包含那几个方面中,有79%的人选择正确选项。所以,我认为高校女工都是接受过很好教育和文化培养的人,应该对健康这些常识性的知识比较熟悉,但是她们表现出来的健康行为却不是很好,这就很明显地看出:高校女工具有很强的健康意识,但是不能和健康行为有效结合。

表3搞笑女工对健康的认识

1.5通过调查我们对高校女工对一些体育条件和体育知识的理解进行分析。调查的结果显示出:有超过70%的女工会选择自己或者和家人在居住小区中锻炼。只有不到20%的人选择去健身房锻炼身体。这就表明了高校女工缺少科学锻炼的知识。在学校锻炼的高校女工更少,还不到调查人数的10%,这足以证明,学校的领导不够重视高校女工的体育锻炼。调查的数据中有72%的高校女工赞同体育锻炼能有效的调节心情。但是还有超过70%的女工却没有意识到进行体育锻炼还能促进智育的发展和人际关系发展的功能。所以,在体育锻炼上应该加大对高校女工的引导和教育。

二、改善女教工健康状况的措施

1.必须保证每天都有时间锻炼

高校女工是我校教学上的主力,也是科研上的主力军,女工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学校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夯实学术基础、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大计。所以,我提议高校的领导要十分关注高校女工的健康状况.应当减轻高校女工的工作压力。给她们一些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2.高校应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保健活动

虽然调查显示高校女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很强,但是,对她们现在的生理健康现状、健康行为状况以及对身体健康的认识不足而担心。所以,一定要对女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要在单位内部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而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女工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利于女工们的心理健康。

3.学校要给女工们创造适合锻炼外部环境,激发高校女工们的锻炼兴趣

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最有效的措施。高校女工应通过自身的锻炼来提高的健康指数。并且高校的领导应关注女工的体育锻炼,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增加学校的体育活动的设施和场所,激发女工的锻炼意识。另外,提议校工会和体育教学部等有关部门应该联合举办一些有利于健身健康的体育活动,提高女工的健康意识和锻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雁,汪玉梅,龙泳伶.广州大学城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6).

[2]李翠兰.1046名女教师的体检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01).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篇7

论文关键词:有氧健身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根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约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疾病和其他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退学、休学等中断学业的重要原因。甚至直接导致自杀倾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心理学界乃至整个教育界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索适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是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有氧健身操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最常用、最有效方法,但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氧健身操是女大学生健身运动中较常见和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本研究以有氧健身操作为干预手段,制定干预方案,试图通过增强实验者的体育活动来影响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善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从而减轻实验对象的心理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和医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大专一年级1476名学生进行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用SCL―90进行调查问卷。将SCL―90中强迫症状因子≥2.2分(共有240名)中,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将一年级女大学生90人(表1)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作为本研究的正式研究对象。制定1学期有氧健身运动干预方案。实验组每周训练2次,每次时间为60min。对照组除其他项目的体育课外,不进行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自行调适。

1.2研究工具

90项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90,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计分方法采用李克特式总加量表法(Likert-typeratingscale)的五点分量表方式编制而成,评分受试者根据题目所叙述内容,1.持续2.经常3.有时4.偶尔5.无体育论文,依序记4分、3分、2分、1分、0分。

1.3 研究方法

1.3.1运动干预方案 运动干预方案按照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的原则制定期刊网。具体内容有基本健美操,基本步伐操、排舞、拉丁操以及形体练习等。运动时间:每周2次,每次60min,共计12周。运动强度:基本控制在中等水平,也就是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75%,练习中心率一般控制在120~135次/min。

1.3.2用SCL―90调查主要结果

1426名女大学生SCL-90测验总均分即总症状指数(GSi),以常模总均分的+1.96S为根本标准,将被测评为心理健康者(GSi

表11426女生大学生SCL-90总均分评定结果(发生率%)

心理健康者心理问题者

GSi<+1.96S+1.96S≤GSi

人数1186240

百分比83.1316.87

表2试验前两组间研究对象心理状况比较(±S)

组别人数人际敏感(in)强迫症状(ob)忧郁(De)恐怖(ph)焦虑(an)偏执(pa)

实验组452.17±0.492.22±0.472.07±0.511.62±0.292.07±0.511.94±0.48

对照组452.15±0.492.24±0.512.05±0.481.63±0.282.08±0.531.92±0.45

1.3.3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SCL-9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用平均值和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通过对1426名女大学生SCL-90的心理测验,结果(表1)有16.87%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人际敏感(in)、强迫症状(ob)、忧郁(De)、恐怖(ph)、焦虑(an)、偏执(pa)等方面。原因是:女生天性比较敏感,考虑问题比较细腻,一些小的事情也容易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同时,更在乎别人的评价,因此,体验和感受到上述的心理症状。

2.2 有氧健身操干预前各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2可知,试验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忧郁、恐怖、焦虑、偏执的得分没有明显区别,说明试验前2个组心理健康状况一致。2.3有氧健身操干预后各组心理状况变化比较

从表3可知,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体育论文,试验组在人际敏感、强迫因子得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恐怖、焦虑、偏执因子得分虽然也减轻了一些,但无显著的差异;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基本上没有变化。

表3 试验前后两组内研究对象心理状况变化

指标对照组(n=45)实验组(n=45)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人际敏感(in)2.15±0.492.11±0.432.17±0.491.77±0.44**

强迫症状(ob)2.24±0.512.18±0.472.22±0.471.81±0.41**

忧郁(De)2.05±0.482.0±0.412.07±0.511.70±0.46*

恐怖(ph)1.63±0.281.61±0.231.62±0.291.49±0.29

焦虑(an)2.08±0.532.05±0.492.07±0.511.91±0.48

偏执(pa)1.92±0.451.88±0.411.94±0.481.82±0.42

*表示干预后比较p<0.05,**表示干预后比较p<0.01

3.讨论与建议

实验组经12周,每周2次,每次时间为60min的有氧健身操锻炼,研究对象SCL-90量表得分有了显著性下降,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明显改善,可能由以下原因共同作用

3.1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恐怖、偏执等症状,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2有氧健身操展现的是人体美、动作美、音乐美及艺术美,能有效提高练习者对实际生活的审美情趣,重新找回对实际生活的美好憧憬,有利于转移她们的注意力,树立自信心。

3.3有氧健身操练习强调锻炼气氛,练习间相互交流与互动,体现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逐渐发现实际交往与沟通的美好与乐趣,从而有效缓解人际、强迫、忧郁症状,

3.4有氧健身操能改善实验组学生心肺功能,使安静心跳率降低,每博输出量增大体育论文,使动、静脉含氧量差距加大。运动能加强新陈代谢,疏泄负性心理能量,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预防和减轻强迫症的一系列症状。

3.5有氧健身操能有效增强心理问题者的身体素质,增强食欲,改善睡眠,提高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能使心理问题者心情舒畅,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3.6有氧健身操对减轻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等症状有显著的效果;建议以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对比研究,寻找最好的方法和项目,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极盛.中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与常摸的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8-10。

[2]杨洪辉.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J].山东体育科技,1998,20(4):65-69

[3]李斌,张孝民.分组群体评价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6):60-61

[4]樊新生.体育教学如何增进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体育学刊,2000,(2):99-101

[5]梁德清.高校学生的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1):5-6.

[6]廖小华,黄晓丽.有氧健身操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6):98-101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篇8

【关键词】护士;身心健康;研究

当今工作倦怠已被称之为职场上的职业杀手,其不仅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而且已成为影响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而护理人员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具有对自身及其服务对象的双重影响,只有医护人员自身健康状况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其角色功能,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1]。医护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集医疗角色、家庭角色于一身,常年工作在医疗卫生第一线,常常处于各种角色的矛盾冲突中,除了要承担十分繁重的医护工作外,还要兼顾自修学习,因而较一般人群有更高的紧张体验,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现就当前我院医护健康状况研究进行了初步研究。

1对象和方法

1.1以我院医护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因采用的是自填式结构性问卷,进行资料收集。

1.2由被调查者按调查表中的内容逐条如实回答。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心理健康症状、生理方面症状、行为方面症状3个方面,心理健康症状包括疲劳感,心情忧郁、挫折感、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方面征状包括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胃肠道疾病、体重增加、丧失性欲;行为方面症状包括职业倦怠,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候群,包括情感衰竭。

2结果

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结果以心境抑郁、精神紧张和焦虑失眠发生率较高,其中以急诊科和儿科心理状况不佳者为最高;调查结果表明,医护人员的躯体化、强迫症状高于常规,多表现为失眠、健忘、操作准确率下降等,且患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胃炎等职业病的比例也很高。医护工作人员不同年龄、护龄、职称间在应激反应程度上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3.1影响医护工作人员健康水平的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护龄、文化程度、职称、个性等。医护工作人员不同年龄、护龄、职称间在应激反应程度上差异有显著性,40岁以下医护工作人员激症候群检出率高于30岁以上者,随年龄增长,应激症候发生渐渐上升,在26~30岁出现高峰,应激症候发生程度呈下降趋势。调查表明73.6%的护士心理知识缺乏,对外界的各种刺激承受能力差,心态不稳定,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情绪,又不善于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的平衡和调解,加上家庭、工作、环境的多重压力易使医护工作人员发生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同时,由于自我期望过高,没有形成正确的职业认同感,易对现实工作状况产生不满情绪;日常生活事件对医护工作人员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与生活、学习、工作直接有关的项目影响最为突出,不同年龄、不同职称医护工作人员面临的生活事件不同,研究显示医护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呈负相关。

3.2医护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两方面,社会环境又包含工作应激、社会支持、医院环境等。工作应激是影响医护工作人员心身健康的主要因素。工作倦怠就是工作应激的结果,国内外研究表明,工作应激对个体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影响巨大,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感、身心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高度的工作疲惫感可能导致缺勤,更换工作,离开工作岗位以及个人和家庭问题等;会使医护工作人员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症状,例如头痛、睡眠障碍、胃肠道不适,或易激惹、易疲劳、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都有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出现事故。调查显示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依次为专业、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时间分配问题及人际关系问题等;认为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是医护工作的主要应激因素[2],消极的工作环境及工作中众多人际关系是另一主要的压力源,病人死亡对医护工作人员心理健康也有较大影响。医护人员自身免疫力低下易被患者感染。

3.3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一般人群差,其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因此,要改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必须提高大家对医学的认识,认识到医学的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其次,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督管理,正确引导媒体对医方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避免舆论导向将医务人员置于患者的对立面上,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其次要培育我国民众健康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篇9

1.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031;2.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118;3.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031;4.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医务人员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这一重要任务的实施。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万方数据库、网上搜索等方法查阅文献,对国内外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研究作出了综述。

[

关键词]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影响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0(c)-0197-02

[通讯作者]刘志敏(1966-),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梁红(1989-),女,汉族,硕士在读;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医务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是卫生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自身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这一重要任务的实施。如何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已经逐渐引起卫生事业管理者的关注。

“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成立时通过的宪章中,对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在1989年对健康的定义进行了深化,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道德健康,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的躯体健康及心理健康。

1国外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研究

国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早期主要关注的是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学者调查研究1963-1991年14个国家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发现男医务人员的自杀率比普通人高3.4倍,而女医务人员的自杀率高达5.7倍。1987年加拿大学者HusK.等[1]调查发现女医生抑郁发病率是男性的1.5倍。在美国,大约有12%医生在其一生中患有抑郁症,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抑郁症的症状,在患抑郁症的医生中,一半以上没有对自己的心理疾病采取过措施[2]。CoomberS.等[3]对英国重症监护室(iCU)医生应激的研究的显示iCU的医生29%的有轻度抑郁症。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更多心理方面的问题在医务人员中被发现,英国Cole对急救中心1800名护士的压力调查显示,由于护士长时间的承受较高的压力,产生了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82%有疲乏感,58%有挫折感,49%有焦虑;1/3的护士反映压力使他们易于发生工作事故,29%容易被激怒,42%人际关系不良。2007年SahebiL.等[4]人对伊朗Shiraz医院的职工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45.6%的职工心理状况欠佳。90年代以后工作倦怠成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卫生领域也不例外[5]。工作倦怠是用来描述助人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和工作满意度过低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2001年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和苏格兰五个国家的医院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现象非常严重,在参与调查的5个国家中有4个国家40%的护士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6]。

由于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每天与患者打交道,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几率大,经常接触消毒品、仪器设备等不良理化因素的刺激,长期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1999年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调查显示,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性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三致”危害化学物[7]。2005年在wHo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全世界医务人员经皮肤接触损害HCV(丙型肝炎病毒)16,000人,HBV(乙型肝炎病毒)66,000人,HiV(艾滋病病毒)1000人,分别发生感染率为39%、7%、和4.4%。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美国医务人员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次发生针刺伤,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死亡人数达几百人,几乎每天死亡1人。国外介绍,乙型肝炎在医务人员中的发病率比一般居民高3~6倍。

2我国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研究

医务人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常年奋斗在对抗疾病的第一线,工作超负荷、劳动超强度、睡眠严重不足、运动与娱乐几乎缺失,已经成为当今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全国的门(急)诊量从2003—2012年上升了近2.3倍,住院量上升了1.9倍[8],但是,同期全国医疗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仅增长40%。在这样超负荷工作状态之下,医务人员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同时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其健康还面对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因素的侵袭,加之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医务人员健康状况,1993年一项全国随机调查发现,我国有1/3以上医务人员经常自觉处于强迫、抑郁剂焦虑等精神应急状态[9]。据2006年统计,我国医生患抑郁症的几率为25%~30%,为普通人的4倍[10]。2009年刘波等[11]采用自编医生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三甲医院353名医生进行调查,发现76.2%的医生存在身心疾病。据2010年卫生部门针对医生健康状况所做的小样本调查结果,在4032名被调查的医生中,1/4的医生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生有高血压,40岁以上医生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12]。2012年欧阳娜[13]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湖南省17170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5.3%、64.6%,其中护士的焦虑和抑郁检出率高于医生,女性医务人员抑郁检出率高于男性,初级职称医务人员焦虑和抑郁检出率明显高于副高及以上职称者。

总体来看国内医务人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医务人员是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主体,医务人员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因素

首先是医务人员本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务人员面对的职业伤害相比其他职业更为严重,据2006年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因工作原因而致的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率为7.53%,高于一线建筑工人、运输司机等病高危人群[14]。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发生率平均为41.96%,高于国外研究结果[15]。医务人员面对的职业伤害,除了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的,人文环境因素造成的职业伤害也越来越凸显出来。近几年来,医务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甚至暴力等一些不良事件不断见诸媒体,由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中国医院协会就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所做的调研报告显示,近几年来,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损伤的情况越来越多,发生医院的比例由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16]。

其次是工作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高,然而医务人员的配置不到位,医疗资源又相对不足,使得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医务人员同时还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高风险职业的压力、工作强度的压力、职位竞争的压力等,这些不可避免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健康水平,同时医院管理者不够重视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及医务人员自己忽略了其自身健康状况,这些都使得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威胁。

4改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措施

①医院管理者要充分重视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参加健康体检,健康体检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疾病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院管理者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成为医务人员的良师益友,督促医务人员主动配合,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体检,提高参检质量并给与体检结果反馈。②尽量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如做好医院通风系统,防止交叉感染。针对检验科和放射科医务人员隔离防护工作要做好。③医院管理层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为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有效的职业伤害防护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最大化减少职业伤害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举办一些与职业防护及减压等相关的健康讲座,同时医院工会要积极发挥其职能作用,丰富医务人员的娱乐生活。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立一个管理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电子系统,对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汇总和监督。④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我调节,医务人员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营养、平衡膳食、劳逸结合、睡眠充足、适量锻炼、戒烟少酒等。当然社会各界也应予以配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医疗环境。

医务人员的健康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使得医务人员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患者。

[

参考文献]

[1]HusK,marshallV.prevalenceofdepressionanddistressinalargesampleofCanadianresidents,internsandfellows[J].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1987,144(12):1561-1566.

[2]ekeberg.Suicidalideationamongmedicalstudentsandyoungphysicians:anationwideandprospectivestudyofprevalenceandpredictors[J].JaffectDisord,2001,64(1):69-79.

[3]许明智,龚耀先.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11-115.

[4]SahebiL,VahidiR.mentalHealthStatusofHospitalsStaffiniran[J].ResearchJournalofBiologicalSciences,2007,2(6):743.

[5]FreudenbergerHJ.Staffjib-burn-out.journalofSocialissues[J].1974,30(1):159-165.

[6]孙葵,尹文强,王振东,等.国内外医生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职业管理,2009,16(3):123-126.

[7]GuidelinesSubcommitteeworldHealth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SocietyofHypertension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hypertension[J].Hypertens,1999,17(2):151-183.

[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2013.

[9]徐景霞,朱振华,姜佐宁.医疗职业群体身心健康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73-74.

[10]傅娟.医院年轻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2):110.

[11]刘波,冯泽永,吴小红.重庆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生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26(1):74-77.

[12]臧明翠.长春市某三甲医院职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市:吉林大学,2010.

[13]欧阳娜.17170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市:中南大学,2012.

[14]markB.a,HughesL.C,Belyeam,etal.Doessafetyclimatemoderatetheinfluenceofstaffingadequacyandworkconditionsonnurseinjuries[J].JSafetyRes,2007,38(4):431-446.

[15]蔡文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9.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篇10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仍较低,且社会经验和心智能力仍不足,当其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时,极容易形成思想价值的混乱,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导致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出现严重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够了解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属性,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获得健康的身心状况,获得人格的健全和心智的成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获得心理的抚慰和治疗,拥有健康的心理条件[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则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心理精神困境的解脱,实现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改善和提升。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峻,需要得到院校的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首先,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人生阅历较少,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困惑,且在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下,使得思想价值出现偏差,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学生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家长和自身的巨大压力,在学习和将来就业问题存在较大的困惑,导致其出现严重的消极悲观心理,且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的情绪,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由于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只能够保证正常的文化教育,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2]。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和有效的引导,使得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不易得到有效改善。

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为有效改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就应当提高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当中普遍忽视的问题,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改善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具体的办法和措施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院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常规的教育工作当中,并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院校应当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多种教育活动。教师在教育当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和问题的疏通解决[3]。

3.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要想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应当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通过教师、寝室、宿管和班委的有效配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方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采取针对性且有效性的心理教育和指导。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可通过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的形式,并结合教师、班委、宿管等的沟通和调查,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院校可根据这一档案,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和教育活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3.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应当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首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常规的教育体系当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当前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4]。应当为学生普及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接受教育和引导。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预防心理疾病问题的出现。其次,应当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咨询渠道,让学生能够选择最佳的咨询方式,获得有效的心理沟通和引导,将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倾诉,以得到心理教师的疏导和安慰,获得心理健康治疗。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