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5:47

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篇1

【关键词】预防;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53

当前世界上老年人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而我国成为了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在我国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从以往的30%上升到了61%,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和预防,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有着重要影响。下面本文通过对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探讨预防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护理方法来提高老年人对于疾病的预防,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

1当前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特点分析

老年人由于其年龄较大,身体的抵抗力变差,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感染疾病,同时由于多年来身体内病因的积累,导致在老年以后容易出现相关的疾病,那么就容易形成老年人慢性疾病,下面我简单对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

1.1发病率比较高,症状不典型

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是多年来的身体疾病或者身体素质较差,导致病因的积累出现的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患病时容易产生和病变没有直接关系的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的始发症状就是老年人情绪异常,精神不振,老年患者在患病初期时,其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不典型,比如老年人冠心病、心肌梗塞疾病等,在患病初期很少会出现剧烈的心绞痛症状,同时发病的疼痛部位也不明显,通常可能是在牙齿、腰部背部等位置出现疼痛,这些都不容易引起老年人的注意,只有通过专门的医学仪器检测以后,才会发现疾病。

1.2自我感觉迟钝,主诉不多

随着老年人身体素质变差,老年人的机体器官衰老,在发生疾病时,老年人的自我感觉迟钝,不容易发现自己患病,只有当疾病比较明显时,才能够认识到疾病的发生。

1.3调节及其应变能力差,患病后病情容易急剧加剧

老年人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下降,那么其机体防御功能就会减弱,再加上多年的病因积累,身体素质变差,那么很容易同时出现多种慢性疾病,当某一种疾病发作时,就会使得原来相对比较稳定的其他类疾病也会同时发作,这样就会一下子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情急剧加剧,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心脏衰竭等症状,从而如果没有采取紧急的救治,很可能就会造成老年患者死亡。

2预防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护理

对于老年人患有的慢性疾病,一定要加强对其的护理,只有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护理和治疗,那么才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人身体状况,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下面我简单对预防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2.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个人习惯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定时排便,要经常换洗内衣内裤,每天用热水泡脚、每天坚持刷牙、洗脸,同时每天刷牙要争取做到三次及其以上,每次刷牙三分钟,每天三餐过后三分钟刷牙,这样可以避免口腔内感染细菌等,造成对身体的危害,同时每天要定时开窗进行通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饮食搭配过程中,要注重营养搭配,定时定量,粗细粮很好的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的食物,每天坚持适当的身体锻炼,保持心情开朗,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疾病抵抗力。

2.2自我监测和观察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认识到自身容易患病的特点,认识到自身的身体抵抗力较差的特点,那么在生活过程中,要加强对自己的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身体出现任何异状时,一定要加以注意,很多的疾病,如果早期能够发现,那么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防止疾病的恶化。比如对于老年妇女来说,通常容易出现妇科疾病,那么对于老年妇女,要加强其对阴道异常分泌物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的识别和观察,发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的就医检测和治疗。除此以外,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疾病自我检测方法,比如自查乳腺肿块,首先站于镜子前面,双手下垂,之后,观察的大小、高低以及两侧的对称情况等,最后,双手叉腰观察皮肤有没有出现变化,仰卧在床上,双手对各个部位进行平压操作,从而确定有没有肿块出现,这样做好自我检测以后,就可以很容易的在早期发现疾病,那么就可以做好及时的治疗,从而防止疾病的恶化,促进老年患者的疾病治愈。

2.3保持愉快的心情

对于老年人来说,经常容易出现的一些慢性疾病就是头晕、头闷、恶心、气短等,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比如绘画、跳舞、唱歌等,通过增加自己的生活乐趣,从而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于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4适当的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状况,但是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老年人由于其身体素质较差,那么不适合进行过量的运动以及高强度的运动,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参加一些比较缓和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慢走、体操等运动,通过运动使得老年人的大脑皮层得到放松和休息,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3讨论

通过以上一些社会护理方法可以帮助老年人掌握慢性疾病的防治方法,一方面加强了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知识,另一方面在出现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实现自我监测和观察,同时保持愉快的心情,进行适当的运动等方法来达到有效防治慢性疾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才洪霞.预防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护理[J].中外医疗.2009,02(06):142.

[2]沈雪芹.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09):1864-1865.

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篇2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CopD以老年人患病最多见,超过60岁以上者患CopD的几率大约为24%[2]。临床上对于老年CopD除了要保证正确有效的治疗外,积极有序的护理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老年CopD的临床护理方法作出相关阐述,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008年12月收治的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26例患者中男74例,女52例;年龄60~83岁,平均745岁;病程3~25年,平均164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咳嗽、咯痰及呼吸困难症状。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根据症状、血气、X线胸片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控制性氧疗,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给予口服或静脉加用糖皮质激素,有急性感染症状者给予抗感染治疗,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126例患者均给予适当护理,给予康复指导,帮助早日恢复。

2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经以上治疗除4例因呼吸衰竭引起死亡外,其余122例均症状好转出院,好转率为968%,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3护理方法

31心理护理由于CopD疾病本身缠绵难愈的特点,给患者及家庭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患者容易出现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精神异常表现,且容易产生失眠、健忘等临床症状。此时护理工作者应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对丧失治疗信心的患者进行疾病本身特点及治疗的知识讲解,告知患者通过正确的治疗是可以缓解症状乃至减少复发的。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32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清洁的修养环境,减少外界的不良刺激。保持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在空气干燥时定期为病室洒水,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注意给患者加用保暖措施,避免尘埃及烟雾等不良刺激,避免剧烈运动。

33饮食护理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不方便进食的患者可取半卧位进餐,餐后2h内避免平卧,以利于消化;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进餐计划,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对于消化系统功能低下及弱体质患者可采用静脉补充营养;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超过1500ml,充足的水分可使呼吸道黏膜变得湿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34氧疗护理CopD患者进行适当的氧疗十分必要,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缺氧和改善呼吸功能等。采取面罩给氧,维持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每日保持10~15h,可帮助改善组织缺氧症状又可防止缺氧状态突然解除而导致的呼吸中枢抑制现象;在给予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尿量、发绀症状等,对于情况恶化者应迅速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35用药护理遵照医嘱给予患者使用必要的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祛痰、镇咳平喘药等,在服用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必要体征的变化;应清楚了解各种药物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中枢性麻醉镇咳药可能会产生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溴己新可能会产生恶心、转氨酶增高等,胃溃疡患者禁止使用;临床尽量避免使用可待因,虽然可减轻咳嗽症状,但也会加重呼吸道阻塞症状,导致病情恶化。

36呼吸功能锻炼护理进行及时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对于CopD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呼吸肌的强健,增加呼吸时的肺内压力,防止小支气管过早塌陷,减少肺内残气量等。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用抗阻呼吸器使吸气时产生阻力,呼气时没有阻力。开始练习每次3~5min,一日3~5次,以后练习时间可增加至每次20~30min,以增加吸气肌耐力,还可不断减少吸气管直径以增加吸气肌肌力。对于腹肌无力者可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开始为15~25kg,以后可逐渐增加至5~10kg)做挺腹练习,每次练习5min;也可仰卧位做两下肢屈髋屈膝、两膝尽量贴近胸壁的练习,以增强腹肌的力量。

参考文献

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篇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3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内科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咳痰、咳嗽及呼吸困难等,其病程较缓慢,有着较差的预后性,后期呈现不可逆进展,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常健康。除了相应的治疗外,还应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本文为了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4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理解并签署该研究制定的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精神病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2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645±1423)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56±189)年。对照组:22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534±1343)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98±1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容易反复,难免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并产生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可组织座谈会,鼓励每一位患者都参与到座谈会中,并在座谈会中积极发言,指出自己当前的困境,通过集体干预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1]。2)病情观察。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其意识状态;若患者咳嗽积极咳痰严重,记录痰液的颜色及症状;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及水电解质;观察有无并发症,若有并发症及时通知临床医生。3)排痰指导。指导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患者立位,双脚着地,身体前倾,深吸一口气,利于痰液的排出。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帮助患者翻身及叩背,使肺部震?樱?排出痰液。4)呼吸训练指导。取坐位或者卧位,自然呼吸后加上腹式呼吸,有意识的方面呼吸频率。指导患者采用缩唇式的呼吸,适当进行深呼吸训练,指导患者通过爆发式的咳痰将气道远端的分泌物排出,从而改善患者病情。还可进行压胸呼吸,两臂上举吸气,两手叉腰,大拇指朝后,四肢压住两侧肋骨的底部,躯干前倾呼气[2]。5)运动指导。嘱咐患者适当运动,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可打太极拳或者气功,调整呼吸,有利于疾病的恢复。6)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给予患者易消化食物、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物,严禁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时,多饮水,食用蔬菜水果,促进呼吸道粘膜的湿润,促进痰液排出。

13观察指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喘息、咳痰)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病情缓解率=(显效+有效)×100%。

14统计学分析临床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病情缓解率采用%表示,用X2检验;年龄、病程采用(x±s)表示,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其临床结果,若两组差异p

2结果

观察组病情缓解共20例,占9091%;对照组病情缓解17例,占772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篇4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呼吸操和运动训练),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指导康复训练;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出院1年后的肺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peF和aDL评分均有明显提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内科的常见慢性病,其病程长且反复发作,目前尚无根治性手段,而所有患CopD的人群中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CopD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多,亦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医疗界的重视[1-2]。如何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值得医护人员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我院呼吸内科对收治的部分CopD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78例,入选患者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相关标准,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未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病变。排除不能配合检查及不能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按纳入观察先后排序,采用SpSS15.0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60-82岁,平均(72.5±9.7)岁,病程3-13年,平均(7.2±3.1)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60-83岁,平均(72.7±9.3)岁,病程2-13年,平均(7.5±3.2)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opD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护理包括①健康宣教:对所有患者由责任护士给予书面或口头的一对一宣教,务必让所有患者都了解CopD发生的原因、诱因,特点、治疗和护理措施,并不断巩固加深理解。②心理护理:老年CopD患者存在病程长,心理状态差等弊端,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多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交谈,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助其树立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动员家属积极配合。③饮食护理:老年CopD患者因膈肌疲劳、组织缺氧、精神压抑等原因导致消化能力减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CopD,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指导患者科学膳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鱼、豆制品以及蔬果等。另外嘱患者及其家属戒烟,同时避免油烟、油漆等异味的刺激[3]。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专门予以康复护理,主要包含呼吸操和运动训练,具体方法如下。①呼吸操:根据患者的体能来决定,每日3次,每次5-10min,训练时呼吸自然,不强呼强吸先采用腹式呼吸,以增加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加深呼吸幅度,利于肺内二氧化碳排出,改善通气功能。让患者全身肌肉放松,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肌收回,两上臂举起吸气,两手叉腰呼气,吸气短,呼气长,吸气次数:呼气次数为1:2,呼吸时口唇拢起,呈吹口哨状。②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而异,主要以上、下肢活动的有氧训练为主,每天1-2次,每次0.5-1h。在进行康复护理前一周的同时给予适当吸氧并监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强度以心率不超过110次/min,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为宜[4]。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还由专人每月定期进行电话监督、指导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peF)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出院后均随访1年观察肺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无创正压通气呼吸衰竭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xacerbation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常易并发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ippV)作为治疗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可随时上机等优点更易被老年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因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越来越广范,现已将nippV作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因加强无创通气临床应用,使CopD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及气管切开率明显下降。我科近两年来采用该方法治疗45例老年aeCopD并发呼吸衰竭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nippV治疗患者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51-86岁,平均63±8岁。45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学会修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和2006年GoLD及atS/eRS定义.本组病例上机前血气分析paCo2>50mmHg,pao2

1.2治疗措施

全部病例均在常规治疗祛痰、平喘、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加用美国伟康Bipap-Vison呼吸机经鼻罩或鼻面罩进行治疗。初始吸气压力6~8cmH2o,呼气压(epap)从2~4cmH2o经过5~20min适应期后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水平,ipap可增加到16~20cmH2o,epap可增加到3~6cmH2o,患者临床呼吸症状明显改善,Spo2>90%,氧浓度35%~45%,每天使用6—12小时,至少使用3天。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系列的护理措施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呼吸机使用的协调,气道的护理等。

1.3结果

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好转41例,无效2例,死亡2例。在带机过程中,拒绝使用者2例,发生腹胀者8例,口腔溃烂5例,鼻梁压迫损伤3例,眼角膜炎1例。

2护理措施

2.1重视健康教育

2.1.1带机前的心理护理

2.1.1.1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病人能否坚持使用及有效配合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是成功使用的关键,因而操作前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文献调查表明[1],CopD病人在使用双向气道正压(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ure,Bipap)呼吸治疗时依从性均不高,初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病人依从性明显低于非初次使用的病人,对应用呼吸机非常恐惧。又据文献调查表明[2],病人的文化程度越低年龄越大的病人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越差。因而在带机前应该对病人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健康指导。强调nippV的优越性、安全性和必要性,解释使用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应对方案,同时教会病人进行非语言交流,采用手势或书写的方式交流,或让病人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问话、与其握手等,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因老年CopD患者年龄大,听力减退,理解能力差,指导病人时宜采用其他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更能直观了解治疗效果及预后,增强治疗的信心。初次上机应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有利于增强病人信任度,提高依从性。

2.1.1.2认真做好患者家属的同步健康指导

老年CopD的病人更需要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多鼓励家属陪伴病人给病人提供现实性的保证。在健康宣教应包括对家属进行同步健康教育[3]。通过对家属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取得其理解和支持,让家属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有助于患者情绪稳定,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并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康复锻炼。其次,患者发生变化时,家属渴望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以便能积极有效地参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再次,患者能否安心治疗、能否得到有效照顾和心理支持与家属密不可分,患者需要社会和家庭在精神上、经济上的帮助和支持,良好的家庭支持能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2.1.2带机过程中,健康指导

加强巡视与观察,反复讲解带机的相关注意事项,倾听病人和家属对治疗的感受,并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鼓励病人放松全身肌肉,分散注意力教会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随呼吸机送气而吸气,慢慢调节自己的呼吸与呼吸机同步,保持舒适的体位。

2.2掌握适应症选择合人-机接触面,增加舒适感

2.2.1根据病人情况选择舒适的人-机接触面

临床上nippV治疗时人-机接触面最常用的是鼻罩和口鼻面罩,通常轻症的患者可先试用鼻罩,比较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多数需要应用鼻面罩。老年aeCopD病人往往面部消瘦,牙齿脱落口唇闭合困难,病情加重后常出现张口呼吸,此时应选用鼻面罩漏气少,病情稳定后可换用鼻罩通气以增强耐受性。

2.2.2选择较好材料的鼻面罩

由鼻面罩引起的不适是患者不能耐受呼吸机治疗的主要原因,。鼻面罩材料应选用硅胶面膜,由于面膜薄,与面部接触面积大,吸气时面罩内压力升高,对可塑性面膜增加了与鼻唇两侧的软性吻合,对皮肤不易造成损伤,保证了面罩的良好密闭性和舒适度,能较长期持久的使用。如以往的橡胶气垫组织相容性差,质地较硬,不易与面部均匀贴附,其密闭性差。不足可导致硬质面罩对面部压迫,充气过度致面罩与面部接触面积减少,较易发生漏气,为防漏气需增加固定系带压力,气垫压力>40cmH2o,压迫鼻梁和面部皮肤损伤,降低面罩机械通气的依从性。本组病例中因3例患者使用了气垫充气面罩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压迫伤。

2.2.3头带松紧适宜

固定鼻面罩的头带松紧适当,以能容纳二个手指为宜,允许有少量漏气并不会导致气道压力的下降。对部分不能适应直接上机者,可先让患者带上鼻罩或面罩吸氧20~30分钟,待适应后再上呼吸机。本组病例中,因4例患者对鼻罩过度恐惧,我们采用上述方法效果良好。

2.3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人一机协调性

在nippV治疗过程中,呼吸机参数调节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病人的舒适感和治疗效果。呼吸机参数调节得当,人.同步,患者做功少,呼吸肌得到休息,治疗效果好,人-机不同步,增加了呼吸机的负担,临床表现进一步恶化,达不到治疗目的。通常参数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老年aeCopD的病人肺组织常伴有肺大泡形成,呼吸衰竭引起的意识障碍,且老年人感觉迟钝,辅助的通气压力必须从较低的压力水平开始,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通气参数,如果一开始就使用较高的压力,患者会感到不适应,而拒绝接受无创通气,如果持续使用较低的压力,则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辅助通气的效果,影响疗效[4]。

在开始使用nippV可设置呼吸为12~20次/分,压力参数先低后逐渐升高,吸气压力(ipap)从6~8cmH20开始,呼气压(epap)从2~4cmH20开始,经过5~20min适应期后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水平,ipap可增加到16~20cmH20,epap可增加到3~6cmH20,患者感到舒适为止。使用过程中除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外,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心率、体温、血压、呼吸、尿量、紫绀等情况,定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血氧饱和度,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4加强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

2.4.1加强湿化

2.4.2补足液量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患者呼吸频率增快,常呈张口呼吸,导致呼吸道水分散失增多。呼吸道湿化必须以患者全身不失水为前提,特别是使用脱水剂时[5]。机体的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也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处于失水状态,使呼吸道分泌物粘稠,易形成痰痂。每日补充2500~3000ml水分,鼓励病人自身多饮水以稀释痰液。

2.4.3作好呼吸机温湿化器的管理

据临床观察,无创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内水位较有创呼吸机下降快,这是因为前者运行是风速更大,水分蒸发加快,因而应注意及时添加。有学者认为,无创通气保留了病人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功能,湿化器可不开启。但老年病人往往对冷刺激敏感,所以应开启加温功能,以增加舒适感。

2.4.4保持呼吸道通畅

经常更换体位,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咯痰,若痰液粘稠,每日可行雾化吸入。老年病人因体力差、缺氧,常常会有咳嗽无力现象,应随时备好吸引器经口腔插管吸痰,吸痰动作要轻柔规范,以减少气道粘膜损伤。有研究提出[6],将吸痰前后各给予3分钟纯氧列为吸痰的标准步骤。

2.4.5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老年人抵抗力低,上机后尽量安排在单人房问并定期消毒,以免交叉感生。认真作好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处理,及时倾倒冷凝水,防止吸入性肺炎。

2.5营养支持

有资料表明[7],CopD患者由于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进食少,常伴有低蛋白血症性营养不良,一旦呼吸衰竭加重,很快陷入了混合性营养不良,负氮平衡,导致包括呼吸肌在内的肌肉严重消耗。进一步研究[8]表明,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60%以上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80%,且机械通气患者应激反应强烈,处于高分解状态耗能量增加20%~30%,尿氮排出增加[9]。营养不良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不易控制,因此临床上要注意营养补充。视病情许可或间歇停机时,给予肠内营养,根据病人饮食喜好,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并注意补钾,如食用桔子汁、鲜蘑菇等。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部分老年aeCopD患者伴有意识障碍,脱机困难,不能进食,加之正压通气对胃肠道产生影响,使患者出现消化吸收不良,饮食摄入减少。所以,对病情叫重者应早期我们根据氮丢失量和血清白蛋白浓度适当地输注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静脉补充能量维持足够营养,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病人全身情况,避免呼吸机依赖和撤机困难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6预防鼻面部压伤

面罩使用不当易引起患者不适甚至脸面部出现压伤、皮肤溃烂。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鼻梁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10]:①局部的组织压迫:目前认为压疮的发生主要有四种,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中使用的口(鼻)罩用多头带分别在额部、两侧面颊部予以固定,以不漏气为准,对鼻梁处、两侧面颊部、两侧口角处及下颌骨部的骨隆突部的压力很大,以上均是压疮的好发部位,消瘦者尤甚,此外由于鼻面部皮肤随着呼吸运动与面罩频繁的上下左右的摩擦,特别初用者与机器同步性差,烦躁、配合不佳者,动作幅度更大,对深度组织的剪切力较大;②出汗潮湿等物理性刺激是造成压疮的直接原因,该类患者多因C02潴留导致面部皮肤潮红多汗;③局部皮肤营养障碍,年老体弱、久病卧床、高度水肿、恶病质等或全身脱水或水肿,抵抗力差及吸烟,特别心脏疾患低血压者、肺部疾患低血氧浓度者,褥疮危险性增高;④其他因素:温度与压疮关系密切,温度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氧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鼻面罩,与患者连接方式有4根头带法和3根头带法固定时应避免压住患者的眼睛和耳廓部血液循环,松紧适当,充分利用患者饮水、进食、排痰等断开Bipap时用温水洗脸,改善脸部血运循环,恢复皮肤弹性[11]。王暖风和李丹红等[12]对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鼻罩改进技术中,认为在鼻罩与鼻梁之间垫上三角形海绵垫(海绵垫要求质优柔软,用棉布将其缠好,以不影响患者通气罩住鼻部为宜)效果佳。

2.7作好基础护理

2.7.1做好口腔清洁,促进食欲,增强体质

使用nippV病人自理能力下降,病情相对危重,进食差,加之使用高档抗生素,易致口腔内菌群失调,因此加强口腔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口腔护理一天2—3次,可选用生理盐水;若有霉菌感染者,宜选用2.5%碳酸氢钠溶液或制霉菌素溶液(生理盐水250ml加制霉菌素50万u)漱口,本组病例中5例口腔溃烂病人经过抗生素降档,补充维生素(口服或静脉输注)及加强口腔护理,症状逐渐改善。

2.7.2积极预防和处理肠胀气

腹胀是nippV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病人会因此而放弃呼吸机治疗。本组病例中有8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腹胀问题,主要由于与其年龄大,卧床活动少有的伴有低血钾等因素致肠蠕动缓慢,ipap的压力调整不合理(应低于30cmH20),人-机不同步,病人口唇闭合不好送气量增加等因素有关。有5例病人经过腹部按摩、使用胃动力药,尽量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安置胃管减压、适当下调ipap的值,反复指导患者正确吸气和呼气,并在进食后l小时带机等措施,肠胀气逐渐减轻。其他3例患者因配合差,腹胀无明显缓解。

2.7.3作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牛。

使用nippV者活动受限制,多长期卧床,应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定时协助翻身,调整体位,减轻局部受压;或根据病情可予以使用褥疮充气床挚;以预防褥疮发生。对已经发生褥疮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处理。

2.8停机注意事项

病员全身状况改善,肺部感染控制,经鼻导管吸氧可达到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稳定在正常水平,可以停机。带机时间长应采取间断停机,一般白天停机,晚上再上机,逐渐缩短带机时间。停机前应向病员作好解释工作,特别是长期带机者,常会有呼吸机依赖,对停机信心不足,更应作好解释工作。

参考文献

[1]段素花.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影响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7):76.

[2]吴荣,周文琴,钱玉华,等.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8,(5):538.

[3]张丽梅.家属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之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8):58-59.

[4]pennoekBe,CrawshawL,KaplanpD.noninvasivenasalmaskventil~ionforaccutcrespiratoryfailmm.Chest,1994,105(4):441.

[5]梁月新,覃梦琳,刘金风.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监护[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1):69-70.

[6]利素萍,王静.经鼻气管插管痰痂阻管原因分析及旋转冲洗吸痰法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l,36(20):156

[7]韦建庆,邹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时机的探讨[J].江苏医学杂志,2000,26(3):223.

[8]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9-181.

[9]王辰.机械通气的撤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增刊):31.

[10]徐金美.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期间患者的舒适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2):117-118.

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篇6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护理进展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且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老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加上生理功能的老化,易患各种慢性疾病,在人口老龄化突飞猛进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今天,医疗卫生界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加关注,老年医学和老年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与迫切性。如何加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老年慢性病的特点、我国老年慢性病的现状调查及护理等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1老年慢性病的特点

1.1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症状体征不典型伴随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组织器官逐渐衰退,其敏感性及反应性也下降,这也是导致老年人慢性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症状不典型的主要原因。当疾病发生时,患者并无任何不适,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并且老年慢性病中很多疾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仍无明显不适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极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1]。

1.2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病情复杂由于老年患者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防御和代谢功能普遍降低,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而导致多种疾病同时或先后发生。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而且各种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因而病情错综复杂。

1.3病情发展变化迅速,容易出现危象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差。免疫器官老化,致免疫功能降低,应激能力减退,一旦发病,病情迅速恶化,治疗困难。老年人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时,容易出现器官或系统的功能衰竭,病情危险。如老年重症肺炎,很快相继发生呼衰、心衰、脑病、m0SF而死亡。老年慢性病存在多个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故猝死发生率高。

1.4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减弱,导致病程长、康复慢,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感染、血栓形成和栓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呼吸、循环、大脑、肾的衰竭和DiC。

2老年慢性病的现状分析

2.1患病率高从文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不同,总体波动在50%~90%之间。2001年,苏维等[2]研究描述了成都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及经济水平的患病率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患病率高达72.4%;黄茂盛等[3]调查提示上海60岁以上的城乡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0.8%,其中男性为59.4%,女性为61.9%,城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6.5%,而农村为53.9%;同年,吕探云等[4]也对上海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研究发现其患病率为77.4%;2003年通辽市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52.58%[5];福州市老年人的慢性病总患病率为89.41%[6];刘雪荣[7]对河北省燕郊社区7171名老年人的现状调查表明,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92.1%;2005年,孙纪新等[8]对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常见的6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显示,老年人慢性代谢性疾病总患病率按患家属数计为85.5%;施学忠等[9]对河南省中老年人慢性病的调查显示,中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62.7%;1185例老年人中598人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50.5%[10]。由此可见,21世纪以来,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一直持续在50%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与护理是迫在眉睫。

2.2患病种类多、复杂研究表明,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高血压的患病率居首位,城市依次为白内障、CopD、冠心病、其他心脏病、糖尿病,而农村依次为CopD、白内障、耳聋、其他心脏病、骨畸形和骨质疏松症[3]。2001年,苏维等[2]研究发现肌肉骨路系统疾病是第一位常见病,其它常见病还有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吕探云等[4]研究表明患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白内障、心脏病、关节炎和肝胆疾病。王梅华等[11]对广东省老年慢性病患者研究表明,依次为高血压病、关节炎、白内障、肺气肿、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肿瘤、慢性肾炎。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位居前三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12]。2003年通辽市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种类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5];河北省燕郊社区7171名老年人中位于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口腔与牙病、颈椎病[7]。河南省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前4位依次为视力问题、胃炎或胃溃疡、压抑或焦虑和背痛或椎间盘问题[13]。从以上文献可见,老年人患病种类很多,很错综复杂。

2.3多种疾病并存2002年,山东省聊城市5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14]。刘雪荣[7]对河北省燕郊社区7171名老年人的现状调查表明,70.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2005年,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同时具有至少3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3.4%[8]。王德文等[6]对福州市老年人慢性病的现状调查显示其中患1种慢性病的占55.16%,同时患2种慢性病的占23.57%,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21.27%。2004年河南省中老年人慢性病的调查显示,患1、2、3种及以上慢性病分别为24.6%,16.0%和22.1%[9]。2005年调查显示河南省居民慢患1、2、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分别为26.9%、13.2%和23.5%[13]。由于各研究涉及到年限、样本量、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医疗保障、居住状况、是否经常主动获得医疗保健知识、支付医疗保健费用有无困难等因素的不同,所得结果各不一致,但从调查研究看5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两种或以上疾病。

3老年人慢性病的护理状况

目前,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主要集中在社区护理、社区家庭护理、中医护理等方面。

3.1社区护理模式社区护理强调的是通过社区对老年人慢性疾病进行管理,帮助社区老年人掌握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监控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目的。社区护理干预强调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特点,护士是社区护理的主体,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各式各样。张健凤等[15]等社区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生理干预、护理体检、安全指导、疾病宣教、七防六洁指导、功能锻炼指导、临终护理、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健康教育。临床调查显示,社区管理强调的是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16]。

3.2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关于开展社区家庭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工作模式的研究很多:一是在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以二、三级医院为主体框架,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工作;二是根据社区特征,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每个社区内建立卫生服务站,有固定的医疗护理人员开展工作;三是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登记制度,使得各服务站对本社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四是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应由全科医生和护士组成,承担片区内患者的门诊、急诊,并负责上门服务,包括了解病情、送医送药、施行常规的医疗护理措施和开展经常性的预防及康复保健工作;五是对于服务站不能解决的医疗问题,如需检查或手术等应及时送患者到上级医院治疗。其中家庭病床服务是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它是由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为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在家中或社区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主要以慢性病患者为主[17]。有研究表明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住院治疗,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18,19]。社区护理环境在家属家里,可更好地满足个体需求;患者可与家人密切接触,并且由社区护士联系专家诊治疾病,使患者感到医疗安全得到保障。医护人员在给患者对症处理的同时,还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疾病的有关知识,并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使患者能保持稳定的情绪,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社区家庭护理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20],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题,减轻他们的经济与精神负担,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

3.3中医护理中医护理的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经济发展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但在老年慢性病的护理中,中医护理应用的研究不少,主要讲究疏通肝气、调理脾气、固护卫气、起居适宜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21]。刘文红[22]利用辩证调护法对老年性便秘患者进行护理,不仅解除了便秘,而且是紊乱的胃肠功能得到了调整,改善了患者的体质,从而提供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践证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预防性干预和卫生保健活动通常需要在家庭或社区长期执行,因此,家属及其家庭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主要责任承担者。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护士的帮助下,通过自我管理,自己解决患病所致的各种问题,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年益寿。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

[2]苏维,兰亚佳,陈希宁,等.成都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1,17(5):419-421.

[3]黄茂盛,洪震,曾军,等.金美华上海市城乡老年人慢性病现况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4):287-289.

[4]吕探云,杨英华,曹育玲,等.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要.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65-568.

[5]康德伸,张庆德,姜艳华,等.社区老年健康促进与慢性病干预.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55-156.

[6]王德文,林维文,周天枢.福州市老年人慢性病现状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0):1242-1243.

[7]刘雪荣,于普林,叶文,等.河北省燕郊社区717名老年人慢性病现况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44-47.

[8]孙纪新,曹运星,栗华,等.河北省农村老年人慢性代谢性疾病流行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3):259-261.

[9]施学忠,杨永利,谢婧,等.河南省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717-719.

[10]冷静,邓冰,胡艳文,等.贵阳城区老年慢性家属健康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贵州医药,2010.34(4):311-313.

[11]王梅华,柳青,杨基然.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2,18(3):359-361.

[12]郭爱民,瓮学清,吴爱南,等.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2,18(7):849-851.

[13]谢婧,赵秋民,施学忠,等.河南省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社会学多因素Logistic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5):791-794.

[14]王依娜,管恩锋.健康教育干预在农村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国公共卫生,2002,18(7):875.

[15]张健凤,于卫华.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家庭护理干预.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5-838.

[16]孙明艳,刘纯艳.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上海护理.2006,6(2):56-58.

[17]李智英,夏季平,欧阳定保,等.家庭模式病房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保健医学杂志,2003,5(4):250-251.

[18]于卫华,李志菊.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现代护理,2001,7(2):1-3.

[19]刘晓慧,林祥娥.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现状.护理学.2008,4(16):51-53.

[20]林毅,段燕锋.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家庭病床服务现况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1):33-34.

[21]徐倏莉,陈继根,王丽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与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6.

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篇7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慢性支气管炎;社区护理干预及讨论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4(c)-0151-02

慢性支气管炎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因呼吸道防功能退化和免疫功减退而易患病[1]。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慢性病的主要病症之一,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呼吸系统出现的疾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和喘息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常期反复发作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现在对社区2011年9月―2012年9月7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慢性病在社区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76例老年支气管炎患者随机的分为38例护理干预组和38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年龄在43~78岁之间,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确诊,对于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排除。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均为胸闷、咳嗽、咳痰、喘息等,白色的粘稠状痰液不容易被咳出,感染后变为黄色的脓性,患者的咳痰量增多。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讨论分析。

1.2方法

对常规组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一般的护理方法,让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一定湿度;对有害的气体和灰尘进行控制和清除,禁止患者在室内放置含有一定过敏原植物;尽量让患者不在室内养宠物,防止患者的呼吸道受到刺激而导致的支气管出现痉挛症状;按医嘱给药,并监督患者能够准确及时的用药。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能够镇咳和祛痰,并监督患者能够准确及时的用药,按需要吸氧。

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的主要方式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腹式呼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让患者练习腹式呼吸的,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通气量;促进患者对祛痰的护理,对患者的咳嗽方式进行有效指导,能够帮助患者促进排痰;同时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其中包括超声雾化疗法和湿化疗法,湿化疗法是用杯温开水,将口鼻对住瓶口,用力吸蒸气,预防汤伤,待水肖冷再换水,湿化疗法可在家里进行,超声雾化疗法在社区进行,可达到稀化痰液的主要作用,将痰液顺利排出,适用于痰液不易咳出的患者;让患者正确合理的使用氧气,防止感冒,增加患者机体的抵抗力。注重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让患者多做户外运动,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通过对两组患者疗效和减轻咳嗽,稀化痰液,帮助痰,症状康复方面进行观察。

1.3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16.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研究分析,常规组患者有效占5例,好转占1例,无效占32例;干预组患者中有效占10例,好转占25例,无效占3例。两组的疗效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慢性疾病在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能够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做好预防和康复治疗,提高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由于不同的感染因素造成了老年气管和支气管发生黏膜炎性的变化,增加了粘液的分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反复的感冒导致的,尤其是气侯突变时,冷空气刺激使呼吸道局部小血管痉挛,纤毛运动障碍,呼吸道防御功能降底,净化作用减弱,有利于病毒,细菌入侵和繁直[2]。尤其老年人机体功能的下降,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弱,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的湿化不足造成了影响,使痰液呈现粘稠状,导致了患者呼吸道的通气不畅。长期的吸入污染气体也会使患者的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容易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多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心肺贮备的能力。引导患者注重个人防护,避免感冒。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应该是长期的,让患者能够更多的了解相关疾病知识,耐心全面的对患者进行护理,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到治疗中,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产生和发展[3]。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研究分析,常规组患者有效占4例,好转占1例,无效占32例,总有效率是13.5%;干预组患者中有效占10例,好转占25例,无效占2例,总有效率是94.6%。两组的疗效存在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干预组和常规组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干预组要明显优于常规组,说明了老年慢性病在社区正确的进行护理干,对于老年慢性病的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说明了对社区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对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要点进行掌握,让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对氧气进行合理正确的使用,预防感冒,预防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和因为药物治疗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慢性病在社区的护理,要做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的治疗和管理工作,让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得到降低,在社区做好宣传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老年慢性病发生。对老年患者的宣传教育应该从患者人群扩展到健康人群中,给老年患者提高相关慢性疾病简明易懂的资料,定期在社区举办相关性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讲座,让健康的老年人定期的进行体检,让社区工作不断地深入到老年人群众,让老年人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开展卫生服务能够有效地让老年人对慢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主动性,指导患者能够对病情进行自我监测的作用,在发现病情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就医[4]。

在社区做健康宣教时,对所有老年慢支患者都要住重指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男性戒烟,加强营养,合理膳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禁食生冷油腻食物,多饮水,使呼吸道保持湿润,有利于痰夜咳出。注意保暖,做好心理护理。促使老年人提高对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信心。

[参考文献]

[1]罗玲,戴岚,陈坚兰.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1,59(4):59-60.

[2]季爱云,金星进,李毓泉,等.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68(14):68-69.

[3]荆淑杰,焦辉,王波.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中的健康教育研究[J].医学信息,2011,71(1中旬刊):71-72.

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篇8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心理特点;对症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79-01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实。要想促进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提高,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身体健康,而这就需要对老年患者所出现的慢性疾病进行对症处理[1]。当前,老年患者由于受到慢性疾病的影响,导致其心理上伴有恐惧和焦躁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疾病的治疗。对此,应当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患者实行对症护理,以使患者可以保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实现其病情的改善[2]。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其实行心理特点分析并采取对症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07年4月-2012年1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56-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岁,女性34例,年龄在61-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岁。74例患者中,出现高血压的有24例,出现冠心病的有31例,出现糖尿病的有19例,住院时间在23-61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36.7天。对所有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痛苦,促进患者病情的良好改善。

1.2方法:心理特点分析针对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进行总结。所有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有心情烦躁、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消极悲观、依赖性强等。

1.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导致其容易出现烦躁、焦虑、孤独寂寞等心理情绪,对此,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已经不再是社会和家庭的主要角色,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子女不在身边,没有人交流,导致其容易产生孤独感,对此,医护人员要热情的接待患者,同时要多与患者交流,耐心的开导患者,为患者提供一些惊喜,以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3]。对于恐惧、害怕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同时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使患者对自身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医护人员可以选择性的为患者提供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以使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惧感,更好的配合治疗。

1.2.2饮食护理: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由于药物及疾病的影响,导致其难以有效的补充充足的营养,对此,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以确保营养充足,更好的抵抗疾病入侵。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保持定时定量,对于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要尽量多食用一些烂、碎、软的食物,少食多餐。要对患者的饮水量引起重视,指导患者每天定量饮水,主要以白开水和茶水为主,以保证日常的饮食护理可以对患者起到食疗的作用,从而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能够有效缓解病情[4]。

1.2.3康复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沉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其病情受到影响,对此,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大力宣传康复教育知识,采用适当言语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将患者的担心转换为安心,以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实行康复教育,可以使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的同时,对自身疾病的治疗、预防和保健均有所认识,在促进疾病改善的同时,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1.3统计学分析:对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在实施有效护理的前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通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分析,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有心情烦躁、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消极悲观、依赖性强等。74例患者中,显效45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护理有效率为91.9%。见表1

表174例患者实行护理的情况

3讨论

老年人由于其自身年龄的限制,导致机体功能不断下降,由此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并且到老年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严重制约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此,要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以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有心情烦躁、焦虑不安、孤独寂寞、消极悲观、依赖性强等。通过对所有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教育,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通过护理,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达91.9%,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这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5]。通过上述实验表明,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表现较为复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心理失衡,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对此,医护人员要给予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以使患者可以始终保持积极的治疗状态,以促进其病情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赵瑞欣,王炳莲,孙艳英,王莹,张萍,秦兴平,崔娟.浅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56(S4):87-88

[2]姜培元.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95(01):96-97

[3]王兴芳.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41(11):56-57

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篇9

关键词:舒适护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临床分析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老慢支,该病主要具有反复性、长期性两大基本特点,如果该病患者同时合并出现肺气肿症状,则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还会进一步加重,对广大老年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本次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3年7月~2015年7月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支气管炎病史1~13年,平均病史(4.7±1.5)年;男24例,女17例;肺气肿发病时间1~9d,平均发病时间(3.1±0.6)d;患者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4.1±6.5)岁;观察组患者支气管炎病史1~12年,平均病史(4.4±1.6)年;男25例,女16例;肺气肿发病时间1~7d,平均发病时间(3.3±0.9)d;患者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4.3±6.4)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采用常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该是室内的温度保持适宜稳定状态,时刻注意通风,洗手间或阳台等一些容易发生滑倒事件的位置,应该设置相应的警示牌,地面应该尽量保证干燥,防止滑倒事件的发生;同时在病房或病区内部可以为广大患者提供相应的报纸、电视等。②在护理服务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始终保持微笑,态度要亲切,通过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谈,对其心理状况情况进行了解,相关问题应该给予耐心正确的解答;各项护理服务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发出碰击声,在面对意外情况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保持冷静,切忌大声呼叫,以免使患者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③加强患者扣背,协助其定时进行翻身,并取舒适的,以对排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应该进一步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以防发生感冒。④在不会对患者的正常治疗计划的实施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应该根据其实际喜好及饮食习惯,为其选择一些易于消化、软质等食物,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食谱,真正的实现营养支持多元化[2]。

1.3满意度评价方法患者出院的当天,以不记名打分的方式,调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4]。

1.4观察指标选择两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5数据处理方法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

2结果

2.1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患者住院治疗(7.86±1.54)d,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共住院治疗(11.26±2.95)d;观察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患者住院治疗(5.17±0.83)d,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共住院治疗(8.39±1.06)d。两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

2.2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组患者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0.5%;观察组患者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1%。组间差异显著(p

3讨论

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属于一项临床新型护理概念,是在以往临床所说的整体护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之后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理念。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实施护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消极情绪,使其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服务的依从性明显提高;②可使该病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性改善,对病情的迅速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疾病的控制效果能够得到充分的优化;③通过舒适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还可使由于病痛所导致患者出现的不适感得到显著性改善,使病症所产生的痛苦程度明显减轻,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4]。

参考文献:

[1]陈敏.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阶段性健康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24):20-21.

[2]李志梅.关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护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4,29(24):6638.

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篇10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健康指导

中国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187-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北方多发,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其死亡率较高,临床观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与急性呼吸衰竭发作的次数,是否及时就诊及合理氧疗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方式需求调查,加强有效的健康指导、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例肺心病患者均为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男150例,女50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住院次数3次~4次,年住院日60d~110d。

2健康指导内容

2.1吸烟为重要的诱发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必须戒烟,保持病室干净整洁。

2.2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感染后症状会加重,应在感染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

2.3预防感冒感冒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慢性阻塞性患者应注意随气温变化增添衣服,以免引起感冒而加重病情,要保持就居室干净整洁,无烟尘。

2.4合理氧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衰竭以Ⅱ型呼吸衰竭多见,应采取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以减轻呼吸困难,缓解肺动脉高压。

2.5促进有效排痰嘱患者坐位、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突然用力咳嗽借助胸腹肌同时收缩使胸腔压力增高,产生瞬间爆发力将声门打开,使肺脏深部的痰液咳出。鼓励患者经常变换,为患者拍背,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化痰消炎药物。

2.6坚持锻炼病人应根据情况,作些适当的活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例如清晨散步、打太极拳、做深呼吸运动、可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锻炼时注意量力而行,避免过分劳累,并且要教会病人进行缩唇式呼吸,可以减低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具体做法是:吸气时气体从鼻孔进入,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哨样,让气体均匀地自双唇之间逸出,吸气和呼气的时间为1:2,知道患者每天练习2次∽3次,10min次。

2.7心理护理:情绪变化可加重病情。老年人生活能力差,又常年有病,易产生自卑感,所以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知道病人正确对待自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向健康方面转化。

3结果

通过对2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少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次数,延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展,发挥了患者现有的肺功能水平。经过2年随访,平均住院次数降至1次~2次,年住院日降为30d~80d,对护士而言,体现了护士在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