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十篇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十篇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39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施工技术;概况;准备工作;措施

1.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施工技术的概况

本技术涉及多个科学技术领域,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和混凝土材料科学,外加剂作用机理等,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技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在研制成功膨胀剂的理论基础上,成功地解决了超长结构的无缝技术问题,并形成了较系统的经验和理论。根据结构工程不同部位、钢筋混凝土约束状态、配筋率及混凝土标号的不同情况,采用控制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和优化配合比设计,调整膨胀外加剂的掺量来获得不同的预压应力,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并采取延长模板留置时间和加强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养护方法,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即使在超长、大面积施工的情况下,也做到了混凝土不产生贯穿裂缝。膨胀外加剂(或抗裂防水剂)在常规掺量下,一般可60m不设缝,当超过60m时,采用“加强带”解决,带宽2~3m,以Ha-p抗裂防水剂为例,“加强带”内掺8~10%,带两侧掺6~8%。带两侧设钢丝网,目的是防止两侧混凝土流入“加强带”内。施工时连续浇筑,浇到加强带时改换配合比。如果不想设加强带,则采用全部混凝土均提高膨胀剂(或抗裂防水剂)掺量的方案。在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伸缩缝间距可延长至100m以上。

2.施工准备工作

2.1组织落实

根据各工种的技术要求实施全员技术交底。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是浇筑混凝土的关键。浇筑底板混凝土时正值夏季施工,气温30℃左右,由于采用商品混凝土,对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泵送、浇筑、养护全过程有极高的要求,为此,现场建立了组织保障机构,以项目经理为首,项目工程师、质检员、施工队长、调度员混凝土搅拌中心、业主代表、监理代表组成的现场领导小组,指挥调度、协调混凝土浇筑工作。现场施工班组、混凝土搅拌中心分成三班作业,并各预备一个班组待命,采用无线、有线电话通讯联系,确保了浇筑工作的顺利实施。

2.2措施落实

(1)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前,对砂、石、掺合剂、水泥等外加剂原材料均由质检员、工程监理员到搅拌站落实,抽检。

(2)搅拌设备、运输设备、泵车、泵管的选用。为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施工冷缝,开工前对搅拌设备、运输罐车、输送泵、泵管进行全面的检修、保养,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保证设备完好投入使用,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

(3)搅拌中心计量设备。外加剂和添加剂的计量采用全进口自动计量设备,膨胀加强带部位混凝土由专用搅拌台拌制,配比准确。

3.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施工技术措施

(1)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严防其它部位混凝土进入膨胀后浇带内,以免影响设计效果。浇筑混凝土前的润管砂浆必须弃置,拆管排除故障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废弃混凝土严禁进入工作面。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对作业面散落的混凝土,拆管倒出的混凝土,润管浆等应吊出作业面外。

(2)在混凝土浇筑至膨胀加强带附近时,应注意使振动棒插捣点与密目快易收口网保持距离不小于30cm,并不得过振。

(3)膨胀加强带处混凝土采取塔吊吊斗吊运和混凝土输送管泵并用。加强带处超长无缝筏板混凝土浇筑在一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墙体混凝土待该部位超长无缝筏板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浇筑。膨胀带混凝土,振捣棒可靠近密目快易收口网,但不得碰撞。

(4)超长无缝筏板板面上的板面粗钢筋处,容易在振捣后、初凝前出现早期塑性裂缝和沉降裂缝,必须通过控制下料和二次振捣予以消除,以免成为混凝土的缺陷,导致应力集中,影响温度收缩裂缝的防治效果。底板浇筑至标高后,在终凝前用磨光机反复抹压多次,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沉缩裂缝出现。

(5)膨胀混凝土只有充分湿养护才能发挥Uea混凝土的膨胀效能,必须提高养护意识,设立专职养护人员,建立严格的混凝土养护制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即应保湿养护14d。混凝土收平后,即应洒水润湿,再用塑料膜严密覆盖,如盖麻袋一层。在养护期喷洒雾状水保持环境相对湿度在80%以上,以减少混凝土干缩。

(6)墙体膨胀加强带施工。

为释放部分收缩应力,在墙体施工中采用了“后浇膨胀加强带”的施工方法,即以膨胀加强带为界,分段浇筑掺12%Uea的C50、p8小膨胀混凝土,养护28d后,用掺15%Uea的C55、p8大膨胀混凝土回填膨胀加强带。后浇筑膨胀加强带可按照传统后浇带设置。在混凝土浇筑2天后,松动模板1-2,在墙体顶部设置花管淋水养护,拆模后继续淋水养护至14d。

(7)楼板膨胀加强带施工。

楼板膨胀加强带用密目快易收口网隔开,固定方法同筏板。浇筑时采用齐头并进、连续浇筑的方法,膨胀加强带外用掺12%Uea的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到加强带时,用掺15%Uea的大膨胀混凝土,到另一侧时,又改为浇筑掺12%Uea混凝土。

4.无缝设计施工注意事项与要求

(1)采用无缝设计施工的前提是后浇带仅是释放收缩应力的伸缩缝,否则沉降地层的后浇带不能取消,因此无缝设计施工应根据结构特点灵活运用。

(2)由于地下室侧面墙薄而暴露面积大,立面养护比较困难,且受气温温差影响,所以设置加强带时应以侧面墙为主,加强带的间距控制在30-40m为宜,有条件的结构工程上宜将侧面墙与顶板一次浇筑,以增加对侧面墙的约束,共同抵抗收缩应力。

(3)国内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施工,采用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是一致的,都要掺加复合膨胀剂和配制微膨混凝土等,关键是补偿收缩能力要达到均衡。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即裂缝小于0.1mm。同时,应注意地下室往往要求结构自防水,建议设计将墙体水平构造钢筋的配筋率提高到0.6%左右,从构造上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之与补偿收缩混凝同发挥作用,以杜绝大面积墙体开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超长结构无缝施工问题可以选用抗裂防水剂等材料及技术进行有效处理。但这种技术在有不均匀沉降的工程中并不适应,只适合进行混凝土收缩问题的解决。于此同时,超长施工技术的选用,必须依据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对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一定要进行膨胀率的设计和良好控制,重视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楼迪光,郦伟,杨青飞.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技术探讨[J].广西城镇建设,2008(05).

[2]蔡江勇,侯元恒,侯丰泽.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无缝设计[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3]林黎榕.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无缝施工技术[J].广东建材,2012(04).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对措施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加了对建筑工程市场的需求,建筑工程施工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逐渐成熟,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和一些问题。文章从土石方工程施工,建筑上部框架的梁、板、柱施工,钢筋施工以及混凝土施工等方面论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1.1土石方工程施工。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有:土方开挖面积的大小,基坑要不要采用支护和防排水措施,开挖面的暴晒时间长短,要不要按照设计铺设垫层等。针对以上这些常见的技术问题,要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来确定如何操作。一般情况是在土石方开挖之前,相关的技术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和鉴定,首先,对基坑的支护和防排水系统逐个进行排查,给出合理的支护和防排水措施;其次,检查土石方土质是不是与设计一致;最后,严格控制开挖面的暴晒时间,按照设计铺设垫层。只有把这些施工前常见的技术问题把控好,才能保证接下来的工程施工有效的开展。1.2建筑上部。框架的梁、板、柱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离不开建筑材料,尤其是制作梁、板、柱的木材。目前我国建筑中的梁、板、柱普遍选用用木材做的木模板。因此,木模板加工的质量问题非常常见。开发商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经常会多次使用周转木模板,从而导致木模板非常容易变形,使拼装的梁、板、柱封闭不严,打破混凝土的固定构造,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保证木模板的质量非常重要。1.3钢筋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钢筋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钢筋的选材;钢筋的加工工艺;现场的钢筋施工作业。钢筋市场鱼目混杂,钢筋种类繁多,建筑工程的采购人员一定要练就火眼金睛,挑选到原生的纯钢材,不免购买再生钢材,因为再生钢材的抗压程度没有原生纯钢材好,达不到最初的设计要求。钢筋加工时一到非常复杂的工序,一定要严格处理好每一个步骤,否则钢筋加工不合格会导致材料浪费,造成经济损失。在现场的钢筋施工作业中,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就是混凝土构件中的搭接布设问题,如果没有搭接布局好,会存在错位现象,影响整体的构件强度。1.4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建成后的建筑物是否能安全使用。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基本上统一采用便于施工的商品运输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存在一个问题,混凝土的运输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如果距离过长,时间也会加长,混凝土经过长时间的搅拌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发生变化,与实际的施工混凝土设计不符合,最终使成型后会有地面不光滑,有空洞等质量问题,达不到设计之初的效果。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查力度。建筑工程有一个设计阶段,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客户的需求,要考虑整体成果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设计方案要加强审查力度,考察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意图有没有完美的融合该地区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设计方案有没有考虑可行性和经济投资相关问题。前期的工程施工设计和一系列环节的施工技术管理关系到后期的实际施工作业,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保障,关系到建成后的安全使用和客户满意等。因此,在前期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相关的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请教,完善设计方案,并且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审查力度。2.2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力度。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施工人员对设计的相关要求存在疑问的情况,可能是对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存在疑问,可能是对使用单位的具体要求存在疑问,也可能是对施工工艺要求存在疑问。不论是以上的哪种情况,都要通过沟通,现场协调来解决相关的疑问,做出合理的调整,做到操作与设计相统一,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和损失。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协调力度非常重要。2.3加强施工技术措施的优化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仅包括了建筑工程项目整个过程中的安全组织,还包括了相关的管理活动,必须要加强控制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有效控制一些危险的行为,从而降低损失。关于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活动,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监督和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有效实施。

3结束语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竞争也非常激烈。要想成为建筑行业的翘楚,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方针结合科学合理的方法一步一步时间,在实践中发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且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作者:孟祥宇单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110.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日益增大,并越来越现代化,工程的设计也趋向成熟。但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工程施工时不能完全按照原设计进行施工,许多设计细节不能很好地落实,或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考虑不够充分”[1],导致施工过程中或工程项目验收时存在建筑工程质量的若干问题。同时“由于建筑工程具有非连续性、流动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给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质量管理增加了难度”[2]。我们在对建筑工程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时,需要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思考。

一、建筑工程质量目标

建筑工程量大,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质量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多年来,因劣质工程的返修发生的材料、资源的浪费数量巨大,使得用户蒙受了不必要且巨大的经济损失;因劣质工程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令人痛心。建筑工程管理需要一定的管理目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完整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工程质量、工序质量、工作质量。第一,工程质量是指工程项目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各材料、半成品等质量符合设计文件、国家行业或企业的有关标准、规程、规范等技术标准和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第二,工序质量是指工作环节或工序活动过程的质量。第三,工作质量是指与工程质量有关的工作对工程质量的保证程度,它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序质量的基础。只有全面把握质量的内涵,重视三个方面的统一,并以工作质量为重点,才能使质量控制具有主动性、预防性和保证性为管理的目标去制定。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永恒的主题,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核心”[3]。现阶段,对建设工程质量阶段监督的管理,是从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先后顺序描述质量监管部门对其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管理,是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是否形成为界线将其分为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和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是实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建筑工程之前的监督工作主要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以及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建筑工程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部分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监督管理,三大部分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建筑工程竣工后的监督工作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

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就是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实行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使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系统相结合,以达到质量优、成本低、工期短、效益好、用户满意的目标。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质量控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坚持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坚持全面控制。

(一)制定质量目标,设置质量控制点。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制定质量目标,根据质量目标而事先确定一些重点控制对象、关键环节或薄弱部位。在质量控制点的选择过程中,一般更加关注那些技术难度高、对质量影响大或者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产生危害广的部位作为质量控制点。在确定质量控制点后,施工企业技术人员要事先分析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有的放矢地制定对策措施进行预控,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加强工序及工序间交接管理。施工过程是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工序组成,而每道工序都是五大因素,即人、设备、材料、方案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对上述五要素的控制和管理必须落实到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管理之上,根据工程特点,找出对工序施工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依靠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完成工序的质量控制。由于各道工序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必须要做好工序交接,完成交接程序,这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三)强化对人的管理。作为保证施工质量的人,是直接参与施工过程的管理者和操作者,一方面要确保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失误,另一方面要具有充分调动各方面有利因素的能力。首先,必须以态度、管理能力、技术、施工经验为次序精选合适人员。其次,以个人专长、生理及心理特点为依据对人员做出合理的组织安排,实施人性化管理。再次,对所有工作人员要有计划地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最后,健全和完善责任人签字制度、责任文件存档制度以及追究当事人责任等问责制度。

四、建筑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使工程管理质量控制取得理想成果,应当从多个角度采取措施实施管理,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

(一)组织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质量管理的组织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如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落实质量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质量控制的任务分工、职能分工,编制详细的工作流程等。组织措施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障,而且不需增加费用就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经济措施

经济措施是指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如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制定奖惩办法等、对影响质量重要因素进行资金倾斜等。经济措施容易被人接受。

(三)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在质量控制中是不可缺少的,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采用新技术等。在决策采用何种技术措施时,要分析先进性、合理性。如果技术措施采取得当,质量控制效果很明显。有的技术措施还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再进行实施。

(四)合同措施

合同措施是指以合同为依据进行质量控制。如采用有力的合同模式、定时监督合同执行情况等。凡是出现违约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结语:

我们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通过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站在对社会、人民、企业负责的高度上来认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大意义,使建设产品真正具有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曾庆刚.浅谈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方法[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7).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

1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问题

1.1施工技术质量问题

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而建设高层建筑却与普通中低层工民建建筑有着质的区别。不论是施工技术还是施工工艺都不能相提并论。现代建筑技术及先进设备,机械化施工的进入以及机算机在施工中的应用,带动了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现代高层建筑从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消防、通讯、监控、智能管理等诸多方面都蕴藏着高科技含量,涉及专业领域多,安装施工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各个方面的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必须有充分的相互协调合作,又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和环节的细节问题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施工空间干涉或不符合国家规范规定的问题。现代建筑的个性化要求或特殊功能性要求导致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可借鉴性极少,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技术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概率。同时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没办法及时掌握,国家技术规范相对滞后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1.2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在现行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中,施工单位按施工工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按设计准确施工。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或工序衔接部位相互推诿,推脱责任,不为后施工者考虑等问题,人为“制造”一些问题,增加了技术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

不健全,不科学,只按自我意识改变施工方案。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对策

2.1认真做好高层建筑施工预案承

担高层建筑的施工单位应针对高层建筑的设计图纸以及特殊要求编制周密科学的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预案。内容包括:材料计划及材料变更应急措施,材料双重检验体制,物流保障体系,设备保障体系,技术保障措施,施工工序的交叉或同步进度安排,各工种进入工地的时间,各工种和工序之间的衔接,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合补救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等。

2.2做好施工阶段的进度计划

由于现代高层建筑具有规模大,工程技术与工艺相对复杂,建设周期长及参与施工的相关队伍多等特殊特征。因此,它决定了工程进度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施工组织方要想有效地控制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度,就必须对制约和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因素进度全面、细致、科学的统筹分析和预测,并制定可靠的施工进度计划。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和对不利因素的规避;另一方面也便于预防措施有效实施,实现对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有准备、按计划实施。即使是施工过程中因新情况发生变化或各种干扰因素和风险因素的作用产生不确定变化,也因有充分的备用组织方案,通过采取组织、技术、经济等措施维待原计划的正常实施或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调整进度或技术措施。如果采取措施后不能维待原计划,则在对原计划进度调整和修正,再按照新的进度计划继续实施,并根据调整后的方案预先做好后面的进度计划及组织方案的调整。

实施进度计划及按计划组织实施的目标就通过有效的进度控制施工步骤,在满足投资进度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力求使高层建筑的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以保证高层建筑按总计划工期完成。高层建筑按图纸编制计划阶段所确定的工期目标,往往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确定的合理工期,因此,阶段性工期上的任何变化,无论是进度拖延还是超前,都可能造成总工期目标的失控。例如,在一个高层建筑施工总进度设计中,由于某工序的进度超前,致使原材料及物流的需求发生变化,而打乱原计划对人、材、机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亦将影响资金流计划的使用和安排,特别是多个作业队平行施工时,由此引起后续工作时间安排的变化,势必给项目总体的协调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如果高层建筑实施过程中出现进度超前的情况,施工进度控制人员必须综合分析进度超前对后续工作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进度调整方案,以确保工期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2.3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技术、工艺、原材料及施工方法的变更

由于高层建筑设计与工程实际情况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设计软件与手册参数都可能与现实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最终或多或少的会有设计图纸未达到投资方的要求和施工的深度,投资方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的修改或补充等原因致使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在所难免。而这些变更必然会带来工程量的增减和工程造价的变化,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工程造价难于控制的局面。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切实做好设计前的调研,弄清投资方的真实意图,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勘测。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程量,力求变更最小,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变更的弹性空间。

2.4施工前充分协调好高层建筑施工监理的紧密配合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各环节的监理工作十分重要,它是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职能。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和施工方案变更,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投资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工程师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的约束和协调作用。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篇5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1.加强建筑装饰工程前期技术

项目经理应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踏勘施工现场,发扬技术民主,在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研究施工总体布置和施工总体方案,安排、督促工程技术部修改、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力求先进性、经济合理和可操作性。并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的先决条件。

不同的环境、条件,技术含量和工期要求,以及不同的地区、季节等因素,都是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交底的依据、稍有疏漏将会出现失误,影响施工作业的顺利实施。

2.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

解决技术疑难问题,是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这类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而造成无谓的浪费或经济损失。针对不同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比如专业或技术要求较高的单位工程。对其消防、屏蔽、抗漏电、温湿度、除尘、强弱电、声学、隔音等等,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形成合理可行的方案。对质量通病的预防,如大面积的铺贴石材、地砖,或是大面积的纸面石膏板吊顶,针对容易出现的地面空鼓、不平或吊顶不平及开裂,分析缺陷成因,制定相对应的施工方案与技术要点,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和检查,使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对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经过分析找出原因,然后进行小范围试验,问题解决后,写成作业指导书进行推广。

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因此,对施工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怎样,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何,质量评定记录,质量保证资料等是否齐备。通过经常性的检查而得到监督和修订,从而保证顺利展开,质最得到保证。

3.做好技术管理规划

良好的技术管理规划有助于做好技术管理。从技术管理的工作程序可以看出,技术管理贯穿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交工验收及质量保修阶段。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施工组织、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紧密相关,并密切影响和渗透到这些管理工作中,因而,只有做好技术管理规划,才能为其它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做好技术管理规划,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3.1必须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特点来考虑采取那些技术措施。建筑物、结构特点决定了需要采取那些技术措施,有那些技术特点和难点。如东方宾馆广场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的时间在2006年5月,需在不影响东方宾馆正常营业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其工程技术特点就是在60天工期内,完成原有旧广场的清拆,采用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楼地面、高支撑、大梁、大跨度、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结构,并在其上面砌筑喷水池,流水壁,行车通道。针对这些建筑、结构特点,只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

3.2紧密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由于技术管理与施工组织、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紧密相关,因而,技术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如何才更有利于施工组织,如何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满足施工目标。具体地说,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应包含:加快施工进度、质量改进、节约材料、推广“四新”技术、加强机械组织管理(提高利用率、完好率)、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技术、合理组织劳动力和安全生产措施等。只有满足施工目标的技术措施才是符合要求的技术措施,其技术管理才能有效地服务整个施工管理。

3.3必须满足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的要求。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持续改进的要求。要使施工质量能够持续改进、相应的技术管理也必须充分考虑与此相关的技术措施。

结束语

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装饰企业应向经营技术密集型发展。随着科学、技术,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装饰行业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也一定要随时展而发展,不断改进完善管理方式和内容,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因此,施工现场表现出来的技术水平,是技术管理的直接结果和体现。合理、科学的技术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发挥作用,才能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的技术水平,而技术管理的提高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持续探索的过程。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分析

abstract:theauthordescribedthegeneralcontentsofthebuildingconstructionorganizationdesign,andanalysisoftheexistingproblemsinthebuildingconstructionorganizationdesignpreparation,improved.Keywords: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nstructionorganizationdesign;preparation;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必须符合工程项目和业主、设计、监理的特殊要求,同时也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地方规范的要求。这对施工过程起到指导和控制作用,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达到施工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工作重视起来,对于难度较大或技术性较强的专项施工方案还要有针对性的召开专家论证会,确保在技术方案上把好关,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保障。

1.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一般内容

由于施工对象的性质、结构、规模,施工的地区、时间、地点和条件,施工现场的情况等各不相同,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深浅或详略的要求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1编制依据

包括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及变更、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房屋建筑强制性条文、建筑质量管理条例等。

1.2工程概况

包括工程建设概况、建筑装修概况、结构设计概况、施工条件等简述。

1.3施工组织及布置

包括管理目标、施工组织体系及管理机械设置、劳动力组织及主要工种劳动力安排、材料组织计划及现场管理和仓库管理、施工机械需用计划、施工部署。

1.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包括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或分阶段施工平面图。

1.5施工方案

包括施工组织管理机制的设置与分工,专业分包队伍的选定和分工安排,进度设计控制,施工原则要求,施工顺序流向与流水段划分或分期分段施工计划安排,试(检)验计划及检验批划分等。

1.6施工进度计划表

确定各施工过程及工程量;计算劳动量;确定各施工过程流水节拍和一个分部工程施工时间、施工班组人数;各部分项施工过程中的并行搭接,编制施工进度表。

1.7资源需用量计划

包括分期的材料、劳力、施工机具、构件、半成品等需用量及其时间计划,特殊材料需用量应单独列报计划。

1.8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包括技术质量保证措施、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安全生产现场保卫管理措施、工地现场防火措施、技术资料保证措施、现场组织管理及文明施工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工期保证措施等。

2.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人员与施工现场脱节

由于施工单位分工不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人员往往对本单位的技术力量、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或者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缺乏技术理论基础和具体施工经验,只是根据图纸书和书本、网络知识来编制,使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为应付检查,而未对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无法真正指导施工。

2.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组织不力,效率较低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各专业人员和职能人员参与编制,部分项目组织不力,只有个别技术人员参与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组织不力。由于组织不力,不同编制人员对于同类型的施工工艺在进行编制工作时,做了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降低了工作效率。这样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编制人员个人素质,无法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成果,不利于施工技术的改进和施工管理的提高,也不能体现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3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较多,尽管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技术组织措施的内容,但也仅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技术性措施较强,管理措施较为薄弱,可操作性差,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不力。

3.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

3.1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念和方法,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应当运用目标管理、系统分析、科学预测和决策等方法,选用最佳施工组织设计,从而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企业管理部门应对建筑工程的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经过分析和归纳,整理并,则能使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更能发挥效益,减少编制人员重复劳动,而且能推广先进经验,有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3.2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突出设计重点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根据现有的和可能创造的施工条件,从实际出发,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每一个专业均有自己特定的技术要求,在技术上应进行全面考虑;同时根据多年积累的建筑施工技术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突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既要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又要重点突出体现企业的实力。

3.3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效率

信息化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已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大力发展与运用信息技术,重视高新技术的移植和利用,使信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实现施工信息自动化,施工作业机器化,施工技术模块化和系统化,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施工企业内部建立数据库,实行施工组织设计信息化管理,有利于进行积累、分组、交流及重复应用,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资源。

3.4重视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强化施工过程检查监督

建筑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这就决定了在工程开工时必须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其中安全技术措施又是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理顺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需要进行严密的计划、有序的组织、安全的技术措施保障,才能保证正常的施工。在编制和贯彻执行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企业要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努力贯彻国家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标准,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安全顺利地实施。

4.结束语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以单位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的,是指导和组织单位工程施工的重要文件,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了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对拟建工程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从而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使建筑产品生产速度快和工期短,并在质量上达到精度高和功能好的效果,在经济上达到消耗少、成本低和利润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锦平.如何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0):138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探讨

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意义与作用

在当前建筑行业进入低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为客户提供质量好、造价低的房子,想要一个优良的工程,除了设计材料等因素外,主要靠先进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有效的科学的现场施工管理保障。

它就是对拟建工程的施工提出全面的规划、组织、部署、计划的一种技术经济文件。作为施工准备和指导施工的依据,它在每一项工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合理安排,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统筹安排和协调施工中的各种关系的依据。它为施工的准备、招投标以及有关建设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施工方案、技术经济指标,在人力、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上做出全面合理的计划安排,为施工做充分准备,有效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一般依据及内容

1、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主管部门的批示文件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如上级主管部门或发包单位对工程的开、竣工日期、土地申请和施工执照等方面的要求,施工合同中的有关规定等;

(2)施工图纸及设计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3)施工企业所有生产计划对该工程的安排和规定的有关指标。

(4)资源配备情况。如施工中需要的劳动力、施工机具和设备、

材料、预制构件和加工品的供应能力和来源情况;

(5)施工现场条件和勘察资料。

(6)招标文件和国家规范等资料。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2)施工方案选择;

(3)施工进度计划;

(4)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5)劳动力、材料、构件、施工机械和机具等需要量计划;

(6)施工平面图;

(7)保证质量、安全、降低成本和冬雨季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8)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1、编制人员与现场实际脱节

只是根据图纸和书本、网络知识编制,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未对工程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无法指导施工。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组织不力,效率较低

由于组织不力不同的编制人员对于同类的施工工艺做了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施工技术的改进和管理的提高,也不能体现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施工组织设计对技术管理方面比较偏重

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仅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技术性较强,管理措施较为薄弱,可操作性差,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不强。

四、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

施工方案设计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问题。施工方案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效率、质量、工期和技术经济效果。

1、应用目标管理,系统分析,科学预测和决策等方法,运用系统科学的观念和方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

针对工程的施工特点和关键问题,从实际出发在选择施工方案、组织资源供应和技术力量配备,以及在施工准备工作上采取有效措施,使解决关键问题的措施落实于施工之前,使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3、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效率。

目前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已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大力发展与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施工信息自动化,减少无效劳动,提高有效资源。

4、重视安全技术措施,强化施工过程检查监督。

工程在开工时就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其中安全技术措施又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部分,安全的技术措施保障才能保证正常的施工。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篇8

关键词:托换技术扩底墩质量控制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023-02

托换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当原有的基础或者结构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要处理或者加固时,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将原有的基础或者结构进行托换,以满足安全及功能提升的要求。扩底墩坑式托换技术就是在原有基础植入扩底墩,提高基础强度,提高承载力,进而满足功能需求和安全要求。该技术不会影响原结构体系,受力合理,节省空间,具有其他托换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托换方法。

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任何一项施工技术都要进行必要的资料准备,扩底墩坑式托换技术作为一种改造加固施工措施,更应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准备资料如下。

(1)勘查报告。

(2)补勘报告。

(3)原建筑物的设计资料。

(4)托换后建筑物的设计资料。

(5)现有建筑物的检测资料。

(6)改造加固建筑物周围环境相关资料以及地下管线情况。

2施工技术和操作流程

按照上文的要求准备了前期资料,可按照以下步骤组织施工。

(1)将原建筑的基础挖出,可采用人工和机械挖掘配合进行,并在建筑物的外侧挖出引沟。

(2)根据既有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放线定位,采用人工挖孔,开挖和支护要同时进行,有条件的工地应用钢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才可以继续进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对扩底墩的部位进行安排,同时,安排监理人员对扩底墩进行验收。

(4)验收后,凿毛既有建筑的基底,进行钢筋下放,绑扎钢筋之后,放入注浆管。

(5)浇注混凝土,并进行养护。

(6)注浆后,等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用高压水枪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7)扩底墩施工工作结束恢复现场情况,施工完成后应保证不影响周围既有建筑情况。

(8)施工完毕。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测。

3施工要点

扩底墩坑式托换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完善的支护措施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关键,支护内容包括混凝土护壁、护壁圈梁、素混凝土锚杆。另一方面,钢筋笼的绑扎需要特殊手段,原建筑物已经存在,须在原基础上成孔而下放钢筋,技术难度较大,难以操作,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有质量保证措施,以使钢筋笼达到设计要求。最后运用注浆来保证扩底墩顶部和底部的密实性与可靠连接,避免建筑物的后期沉降。

4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

作为一种高度综合了设计、勘察、施工的复杂托换技术,进行扩底墩坑式托换时,处理难度特别大,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在不改变上部结构的前提下,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防护。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有以下几条。

4.1质量控制

(1)扩底墩坑式托换技术是应用在既有建筑上的,因此数据应该精确,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规定出严格的定位措施,确保施工位置准确无误。

(2)在人工挖孔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支护的高度,同时监测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沉降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支护模板可以采用钢材质,安装位置应该准确无误。

(4)应该自下而上绑扎钢筋笼,这主要是由于钢筋笼需要在孔内制作,还应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避免错位,保证施工质量。

(5)注浆时,加入一些外加剂,分批注浆,施工顺序一定要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规定,不可随意更改。

(6)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确保选用的混凝土材料具有免振自密实特点,塌落度应该满足规范要求。

(7)在进行扩底墩灌注时,混凝土初凝后才可以进行注浆,一般是控制在两天之后,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压力进行注浆,不得间断。

4.2安全措施

(1)扩底墩坑孔后应立即注浆,避免塌方。

(2)在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施工事故。

(3)人工挖孔时,数量应该严格执行规范和设计要求,避免引起周围建筑的沉降,造成重大施工安全隐患。

(4)孔内空气质量难以保证,施工和检查时,采用气泵送风,避免给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造成伤害。

(5)人工挖孔时,必须系安全带,并保持与外部人员的联系,发现隐患不得停留。

(6)照明必须用36V安全电压。

5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扩底墩坑式托换技术在很多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通过几项实际工程的运用和全面细致的研究,对扩底墩坑式托换技术有如下发现。

(1)扩底墩坑式托换技术不占用上部结构空间,对原结构几乎不造成影响,不影响改造加固建筑的周边居民,社会效益良好。

(2)作为地基结构施工技术大集成,传力路线清晰,受力明确,沉降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应用。

(3)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监测制度,护壁施工要严格执行,这是扩底墩坑式托换施工重要的安全措施,施工工序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扩底墩坑式托换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设计施工过程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泛,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6结语

随着社会进步,我国建筑业经历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式各样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亟待改造加固的工程项目,扩底墩坑式托换技术由于其较强的可操作性,广泛地应用在建筑领域。该文针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对该技术的前期准备、施工过程、施工要点、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为相关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原因;对策

1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高层建筑指10层及以上的住宅及总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及综合建筑。高度为100m以上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第一高楼”的记录屡屡被刷新,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不断完善和改进,呈现了许多新特点和亮点。施工特点主要表现在“高、深、长、密”这几个方面:“高”指层数多、高度高,工程量大,技术复杂,露天、高空作业多,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高空安全防护要求严,垂直运输量大,防火、通讯联络、用水及建筑垃圾的处理难度大。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操作人员高流动性,生产工艺过程、操作场地不断变化,建筑施工为高风险性与意外倾向性行业。“深”指基础埋置深度深。为保证高层建筑地下埋深嵌固要求,设计地下室作为人防层、设备层、地下车库及辅助用房,基础埋深通常在室外地坪5m以下。“长”指施工周期长。施工工期在2年左右,跨越冬季和雨季,冬、雨期季节性施工工效低、投入大,建设单位工期要求紧。必须周密细致的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组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布置组织施工,缩短工期。“密”指施工工序多、配合复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多,施工准备工作量大,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市区内施工用地紧张,周边环境复杂。必须周密设计,合理安排现场临时设施工程,加快周转,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和材料、设备的储存量。

2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建筑施工伤害事故的诱因: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致使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全面性、全员性、持续性、全过程性,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从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人手,主要对诱发安全施工的深层次的管理因素进行分析。

3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间接原因。管理制度因素;教育;管理体制;技术因素。

3)分析。采用因素分析法将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得出,间接因素导致的事故频率高于直接因素导致的事故频率;诱发事故的直接原因中,物的因素危险性最大,其次是人的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a.人的不安全行为。情绪化:受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受到不公平待遇,人最易情绪化,会产生泄愤情绪,导致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监督。习惯主义:以自己一贯的错误习惯,不学习,不接受教育,随心所欲,坚持“习惯性犯错、习惯性违章”。经验主义:以以往的做法没导致事故发生为经验,不求改进,存在侥幸心理。b.物的不安全状态。物具有潜在的破坏能力,随着时间、操作工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原因。C.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高度重视工作环境,不能按照生活环境的习惯处理工作环境中的问题,不可疏忽。d.管理因素。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及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存在缺陷造成的。以科学管理为突破点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安全。

4安全管理方法及对策

4.1目标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施工企业建立高素质的稳定的安全技术干部队伍,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的顺利进行。

1)力保控制目标,争取完成计划目标。2)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由公司安全科负责监督执行,各级、各部门、各项目经理部组织实施。

4.2安全技术措施

4.2.1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必须渗透分解到每个施工阶段的每个分项工程。2)新工艺、新技术、新施工方法、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出安全技术操作要求。3)消灭危险作业、改善劳动条件、减轻笨重劳动、消除噪声、治理尘毒和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提出治理措施。4)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后,涉及安全的设施和措施不得擅自更改,若更改必须报原审批单位重新审批。

4.2.2专项安全方案

脚手架工程、吊篮、吊架、安全通道、“三宝、四口”及“临边”安全防护措施、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大孔径人工扩底桩基础、模板工程、施工用电、起重吊装、外用电梯、门式架、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除作业等特殊工程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有计算书,并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4.2.3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1)开工前,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工地负责人、工长和职工,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单项工程施工前,向工地负责人、工长进行重复交底,就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施工要求,详细交底和讨论,使执行者充分理解,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打下基础。3)安全设施、防护设置列入任务单,落实责任到班组或个人,实行验收制度。4)安全技术措施检查落实。项目技术经理、执法经理、施工负责人(工程部长、技术部长、工长等)、编制者和安全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工地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违反安全技术措施规定的行为,发现和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的不足,使其更完善、更有效。5)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建立与经济挂钩的奖罚制度。

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腐技术施工材料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8-0188-01

防腐技术专业性强且系统学科,包括环境分析、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改进、设计优化、使用与维护等内容,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腐蚀措施。

一、建筑工程防腐技术的一般思路

做好防腐工作,一般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第一,认真检测工程中腐蚀性介质的化学成分、浓度、温度以及作用范围,并根据其腐蚀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形式以及防腐做法。第二,防腐材料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不但要满足工程耐腐蚀要求,而且要充分考虑紫外线、高低温等自然因素造成的老化、变形等。第三,防腐方案应有整体性,注意细部构造,避免局部处理薄弱造成结构腐蚀。第四,防腐技术讲究美观性,一个没有美的建筑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在整理好工程防腐技术方案后,一定要把美这个元素考虑在内。

二、建筑工程防腐蚀技术的一般内容

任何工程结构的最佳使用寿命是与合理的防腐蚀措施相对应的,而良好的防腐蚀措施是诸多因素综合完成的。因此,当今工程结构的防腐蚀技术工作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和完成的:创造良好的工况环境,缓解腐蚀因素;合理选用相关工况条件下的防腐蚀材料,选择经济合理的防腐蚀方案;从防腐蚀角度考虑,合理技术结构;从防腐蚀角度,正确制定施工建造工艺,合理使用与维修保养。

三、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中防腐策略

1.良好工程环境的创设。有效的防腐蚀技术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建筑物所处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能够引起结构腐蚀的因素和引起腐蚀的基本原理。技术人员应充分了解生产工艺资料,周密考虑防腐蚀技术方案,才能有效地防止腐蚀损失。一般评定环境因素有化学物质、土壤、气候、湿度等。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与良好的工况环境也是分不开的,也是工程项目设计之初就应当考虑的问题,可以说防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设备和设施的使用寿命。然而人们很少事先考虑工况环境的好坏,即使考虑了,也因为工程造价较高,不能得以实现。建筑的腐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人们看到它造成危害时,才进行改良工作已经晚了,从而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这是我们在今后的项目工作中需要改进与避免的。

2.选择合适的防腐蚀材料。(1)防腐蚀工程技术,首要是选用合适的耐腐蚀材料,耐腐蚀材料以经济适用为基本原则,同时考虑耐腐蚀性能以及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对于使用环境较恶劣的建筑物在选材时,通常采取物理、化学手段对材料进行处理,以达到最好的防腐蚀效果。(2)选用的材料要进行一些物理及力学性能的测试,看其是否达到要求。熔点、密度、热导率、线膨胀系数、导电性、绝缘性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冲击强度、伸长率、蠕变极限等都是我们进一步筛选防腐材料的考虑因素。(3)材料在性能上满足防腐的要求同时,还要遵从经济廉价的原则,对于施工比较困难或造价昂贵的材料,如果能替换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予使用。一般防腐材料选择标准有以下几点:1)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不加或稍微进行防腐蚀处理即可满足使用要求。2)不耐腐蚀材料经过特殊的防腐蚀处理可以达到防腐蚀要求。3)使用容易更换的零部件,用廉价不耐腐蚀材料制造,短期使用后进行更换。

3.选择合理的防腐蚀方案防腐蚀措施有多种,在具体项目中,应根据实际的建筑物的使用环境、施工难易程度、建筑物结构、服役寿命等进行选择决定。对于防腐蚀要求不高的建筑物,一般采取表面隔离措施的物理防腐蚀技术,因为该种方法最简单、成本低。对于防腐蚀技术要求较高的建筑物,除了采取电化学保护外,还辅以表面隔离措施,甚至对结构材料本身进行处理。合理选择防腐蚀方案还需要从经济计量学角度做出经济评价,诸如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设备技术经济评价中等方面,均要把防腐蚀方案考虑其中,反复对比计算来做出选择。

4.结构合理性设计。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以经济、美观、重力学性能等方面为考虑点,忽略了建筑物的防腐蚀技术。一项好的防腐蚀工程结构设计除了应该满足力学性能、美学要求以及经济要求以外,还应充分利用结构的合理设计降低或者排除腐蚀发生。在结构设计和工艺建造过程中不注意防腐蚀要求,往往会引起或加速构建的腐蚀,特别容易引起局部腐蚀,例如,冲击腐蚀、磨蚀、电偶腐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等。因此在设计时应遵从以下原则:一是预留腐蚀裕量。二是结构力求简单。三是简化主体,集中设计附件。四是避免死角。五是避免缝隙。六是避免冲刷。七是避免异种金属接触。八是避免温差、氧浓差和气差效应。九是避免应力集中。

5.择高质量的施工队伍。“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背后应该有一个高质量的施工队伍,否则前期工作做的再好,施工队无法达到设计的目的,一切都成为空谈。不正确的操作可以使构件受力不当而破坏,同样,不正确的维修和保养,也会加速构件的腐蚀破坏。人们在工程建造施工中,很少注意腐蚀问题,甚至不知道从防腐蚀角度去考虑应该如何考虑施工建造。工程建造完成后,还应有合理的使用要求和良好的维修保养。因此,工程防腐要有一个优秀设计的同时,还要有一个高质量的施工队伍将想法转化到实际。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基础设施结构主要是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以后者为主体,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不能够达到所有的期望值。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重视腐蚀导致的危害,在建筑设计中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腐蚀技术措施来避免腐蚀。本论文探讨了环境、选材、防腐蚀措施等对于建筑防腐的重要性及具体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维才.建筑防腐技术探讨[J].山东建材,2001,(02).

[2]孙立雷.浅谈工业建筑防腐设计与施工[J].山西建筑,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