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十篇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十篇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37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消防监督;机制改革;应对措施;监督管理;消防安全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消防监督管理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增强现有消防管理机制的实效性,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公共财产的安全,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探索消防监督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完善的有效方法,以达到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因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消防监督管理机制的应用价值和存在问题,并对消防监督管理新机制的完善和健全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有关消防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对消防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和健全的意义

1.1提高消防工作人员积极性

全面健全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机制,能够对消防员产生有效的督促作用,充分提升消防员的积极性,帮助消防员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目标。在具体工作中,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定期开展综合培训活动,对当地消防员进行消防技能强化,或者可以组织开展一定规模的消防演习,在教授和巩固消防员理论知识和消防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消防员的实践能力,提升个人职业素养[1]。此外,消防监督管理机制的完善,还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相关工作人员的文化底蕴,夯实理论基础,使思维方式合理化,正确认识自身工作,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1.2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所有社会事故中,火灾产生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它能够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致力于完善当前消防监督管理机制,增强消防监管工作的实效性,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对城镇消防监管机制来说,更是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经济重心基本都集中在城市地区,相较于农村,城市人口较为密集,无论是火灾发生率,还是造成的损失,城市都是比较高的。所以,要努力完善城市消防监管机制,有效提升消防监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如此一来,就可以将城市火灾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同样也会得到有效减弱,为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

1.3更好地适应当前消防监督任务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活动,这也在无形中增加火灾发生率,为社会消防工作增添负担。在繁重的消防工作中,消防监管人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所肩负的责任也是重大的。防火意识宣传、违规处罚、分析调查火灾的起因等,这些都是消防监管的核心内容。为了确保广大消防监管人员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处理较为繁重的工作,应该注意调整监管人员对工作的心态,并定期组织体检活动,时刻将监管人员的身体情况保持在健康状态,从而以最佳的面貌投入到紧张的消防工作中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努力完善消防监管机制。

2目前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政府领导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消防安全之间的关系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我国各级人民政府逐渐加大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并召开相关会议,和有关人员共同探讨现阶段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探讨消防安全工作质量的方法[2]。有的政府领导会亲自带领监管队伍,前往基层消防部门视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消除消防安全隐患。不过,目前依然还有部分政府领导没有正确认识到本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安全的关系,导致本地区火灾频发,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证。比如有些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在没有完整施工方案的前提下,就盲目开始动工,急于获得效益;有的领导因害怕降低当地经济发展,对一些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置若罔闻。

2.2各部门缺乏有效的联动

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在联合提升消防工作质量方面缺少应用的主动性。甚至个别部门人员在参与消防安全联合检查工作时,存在“偷懒”的现象,不仅没有对问题进行系统总结,也没有积极向上汇报,针对问题处理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更是无从谈起;还有的部门对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的态度十分消极,能不参加,绝对不到场,即便到场,也只是草草了事;有的地区尽管已经初步建立了消防安全研讨制度,但个别领导经常缺席会议,导致具体工作无法真正落实下去。

2.3人力因素制约着消防监督工作实施

首先,目前可用于消防监管的人力数量很难应付如此繁重的工作量,这是导致我国多数地区的消防工作迟迟无法取得有效进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相关调查统计显示,以广东省为例,目前机关、事业等公职单位共有70余万家,个体工商户大概有180余万家,消防安全部门需要定期进行重点检查的差不多有4万家,但全省在职的消防监管人员只有区区的1000多人。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目前消防安全人力和实际工作量是完全不匹配的;其次,有些基层消防安全监管人员本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限,这会对消防监管工作的成果带来直接影响。

2.4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差

从2002年开始,全国各地都在宣传和贯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政府部门针对消防安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通过不断宣传,社会单位在增强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上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但距离政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部分企业和单位依旧比较看重效益,忽视生产安全,在消防安全设施上不舍得投入;还有一部分企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讲得多,却很少落实;有些单位则在整改火灾隐患问题上过于强调客观困难,态度相对消极。这些企业缺少自身消防安全管理的原动力,从而导致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无法更好的实施。

3完善和健全消防监督管理新机制的对策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要提高我国的消防安全工作,确保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步入良性循环状态,提高消防工作效率,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消防监督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消防监督管理机制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发展。

3.1健全与完善消防管理制度

为了能使消防监督管理机制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相关部门必须健全相关的消防管理制度,这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目前的消防管理机制缺乏统一的制度管理,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让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的发展。通过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不仅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更加深入贯彻落实依法行政的管理理念,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消防监督氛围,从而提高消防安全监督效率,有效的促进消防监督工作更好发展。

3.2健全与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及方法

想要健全和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健全网格化的消防管理模式,对所在省市进行重点排查。政府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综治委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建立基层消防监督管理机制。政府要将安全监督员、消防队伍、消防工作站和专职消防队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并从抄告、隐患排查、整治、监督以及培训等方面,对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进行层层推进和落实,并且在乡镇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网络,通过多种方式及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监督和培训[3]。第二,相关人员要健全和完善管理方法,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火灾远程监控技术以及自动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系统等技术有效确保消防安全管理顺利实施。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在强制保险的范围内将公众聚集场所及易燃易爆场所纳入火灾公共责任险,然后通过加强立法的方式降低火灾事故强制保险费率,提供更好的消防安全公共服务,从而有效地减少消防监督检查次数等措施,政府要对社会各界进行积极鼓励及引导,进一步推广现代化消防安全技术使用。

3.3完善消防安全考评与问责机制

政府要推行消防安全责任考评和重特大火灾事故行政问责机制,并且进一步落实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通过考核评选等方式,督促政府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并将考核评选结果作为评定一个地方工作和领导政绩的主要内容,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考评机制,政府要积极推动重特大消防安全事故问责制度,将消防安全的每一个职责都落实到个人身上,对待严重的火灾事故行使行政责任追究,从而更好地监督各级政府在消防工作中的领导和协调的作用。

3.4加强消防安全联动机制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消防安全联动机制,首先要严肃会议纪律。例如未经过联席会议同意,成员单位的领导以及相关负责人必须亲自参加会议。对于多次无故缺席的成员,不仅要给予批评,还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其次,落实好每一次的通报制度,成员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政府所要求的消防安全工作,对于每一次会议部署,都应该做好会议记录并严格实施。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整改,不以任何理由为借口,坚决贯彻政府要求,并及时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汇报给联席会议。最后,成员单位要落实好反馈制度,对于本行业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及时调整、及时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消防安全与监督工作。

3.5建立消防安全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

要做好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就一定要建立消防安全评估体系和评估机制。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拨出专用资金科学建立单位消防安全评估体系。由消防机构中的高级专业人才联合地方科研机构通过对相关单位的建筑、布局等进行调查和研究,综合考虑其建筑耐火等级、是否具备疏散通道以及安全出口、是否具备消防设施等、单位是否严格执行相关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给予员工进行相关的消防安全培训以及应急疏散预案等。通过以消防、建筑、水电、化工等行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依托市场建立一批有相应技术资质的消防安全评估中介组织,对各部门以及单位进行评估,并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政府可以发挥法律、行政干预手段,通过建立银行信贷、财产投保前的强制性消防安全评估机制,并且以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形式来明确单位必须经过消防安全评估。如果不做消防安全评估,则不给予其办理贷款和保险的权利。通过这样的方式,监督各个单位增强消防安全责任的主体意识,并自觉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6建立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机制

要想有效对重大火灾隐患进行整改,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工作内容也较为复杂,仅依靠消防部门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在整改工作开始前,首先要理清工作目标,明确分工,各部门通力合作,多管齐下。第一,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全面建立重大火灾隐患的公示机制。对于那些火灾隐患较大的单位,消防部门应该将具体单位名称、企业法人、具体火灾隐患、危险等级和整改限期等信息,定期在本地权威媒体中进行公示,借助社会舆论的影响,督促相关企业加快整改步伐。第二,要建立政府挂牌督办机制,落实责任对象。对于那些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企业,消防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准许下,在企业显眼的地方悬挂类似“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形式的警告牌,同时还要在警告牌上明确标明整改的限定日期和直接负责人。第三,应该坚决加强执法力度。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格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的规范规定,对于那些以各种原因拖延整改日期,不予配合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消防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

3.7创新消防监督体制,加强消防监督队伍建设

我国相关消防部门应该在监管机制的完善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强化消防队伍建设,致力于解决当前监管人员数量不够的问题。应该在地方消防队伍中定期抽调一部分专业能力强、素质过硬的队员,充实到各级消防队伍中。基于我国目前短时间内编制数量无法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各级政府每年应该持续、稳定、合理的增加消防编制。比如,每年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升迁干部职位,这些人无论是政治背景、自律性,还是对消防工作的熟悉程度,都是百里挑一的,因此,在对这部分人进行干部任命时,应该给予他们编制,尽可能将他们留在消防部门,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当前消防监管警力不足的问题,还能有效消除在职消防干警的后顾之忧。

4结语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消防监管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逐渐发展成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要想有效提高消防监管工作的质量,发挥最大价值,相关消防部门应该努力健全完善消防监管机制,保证工作的平稳开展,从根本上减少火灾发生的概率,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叶炜.消防监督管理新机制的改进方法[J].今日消防,2020,5(6):71-72.

[2]郑植.健全消防监督管理新机制的探讨[J].大科技,2021(03):241-242.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篇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着力整治各种火灾隐患,全面加强城乡消防工作,建立健全灭火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预防为主、依法治火”的原则,到年,我市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消防技术规范体系,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三、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提高消防整体合力

㈠认真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研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问题,层层签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状,明确各职能部门、社会各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并适时组织消防安全大检查,要建立消防安全评价制度,定期对本地区消防工作和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本地区消防安全状况、火灾隐患情况进行评估。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年度政府工作目标,每年将本地区消防工作情况向市人民政府作出专题报告。

㈡切实履行管理职能。各行业和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信息,及时将消防专项治理情况以及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市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各职能部门要对本行业或所管理单位的消防工作履行指导管理责任:⑴经贸及工商部门负责对宾馆、饭店、商场、市场监管。⑵教体部门重点对各类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体育场(馆)监管。⑶旅游部门重点对旅行社、旅游景点监管。⑷卫生部门重点对医疗机构监管。⑸文化部门负责对公共娱乐场所、会堂、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监管。⑹安监、石油管理部门重点对易燃易爆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及相关单位的监管。⑺铁路、交通部门负责对所属车站监管。⑻新闻出版、广电管理部门负责对电视台、广播电台、书店、报刊社、出版社监管。⑼民政部门负责对养老院、福利院监管。⑽建设、水务、城管部门对市政公用消防设施、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监管。⑾邮政、电力、电信部门负责对各自枢纽中心、机站、调度大楼、营业场所监管。通过明确管理责任,推动有关部门和行业、系统依法履行消防安全监督和管理职责,努力形成各负其责、密切协同、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㈢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自主管理机制。严格按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从组织、制度、措施、设施等方面明确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达到重点单位100%落实消防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单位消防控制中心值班操作人员等100%通过消防培训,并持证上岗,单位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完整好用的工作目标。

㈣开展专项治理,提高火灾预防和处置能力。

一是认真开展各项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积极消除火灾隐患。今年我市火灾隐患整治的重点是:“三合一”“多合一”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和因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场所。由公安消防部门牵头,工商、建设、城管等部门配合,认真开展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做好火灾隐患的专项治理,努力探索消防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是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月”活动。加大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着重解决中心城区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如煤气贮罐、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贮存、经营等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问题。对不能及时整改的火灾隐患单位,要依法从严处罚一批,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罚款的依法处罚。通过火灾隐患排查,再公布一批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年内要对3处以上重大火灾隐患实施挂牌督办整改,坚决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案并抄报有关部门,及时提请市政府挂牌督办,对于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依法报请市政府决定责令停产停业。

三是切实加强消防产品的质量监管。质监、工商、消防等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依法加大对消防产品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力度,严惩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充分发挥消防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作用,加强对各类消防产品的质量监督,严防不合格消防产品进入市场,并实行不合格消防产品召回制度和产品质量终身追究制度。

四、加强消防网络建设,努力构建社会消防体系

㈤落实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各镇(办、区)在修订城乡消防规划的同时,要加快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的建设,特别是雷河发展区要预留好消防站用地。力争年底前,各镇(办、区)的市政消防供水设施达到国家标准。

㈥加强城市社区的消防工作。根据公安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意见,按照《省安全文明社区消防建设标准(试行)》,要全面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力争80%的城市社区达到安全文明社区消防建设标准,年内推出2个以上先进示范社区,今年市政府将组织专班对消防安全文明社区进行考评验收。

㈦结合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农村消防工作。认真分析农村火灾形势、规律以及发生火灾的原因,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的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组织和消防法规制度,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各镇(办、区)要分别培养1个具有现代农村特色的消防工作先进典型,力争在全樊市推广,并争取在“全省农村消防工作现场会”上总结推广。

㈧组建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壮大消防后备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坚持专群结合、防灭并举,因地制地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力量。力争采取招聘合同制消防员的形式,招聘一部分地方优秀青年从事灭火救援和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内部勤务工作。巩固和发展企业专职消防队。大力加强以单位、学校社会单位为阵地的群众义务消防力量建设,组织民警、保安人员、志愿者、居民、机关干部、单位职工、基干民兵为骨干的消防队伍,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装备,开展消防培训演练。各镇(办、区)要按照省消防总队《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乡镇公安派出所治安联防消防队建设的通知》精神,在年5月前全面建立以当地派出所为依托的治安联防消防队,组建一支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经济实用、快速反应的消防力量,承担起农村的灭火救援任务。要明确一名所领导负责消防队伍的日常工作,并兼任消防队长;各治安联防消防队要健全日常管理制度,保持良好战备状态,积极履行灭火救援职责。小河镇、大雁工业园区要在年底前组建专职消防队;年前,城市社区、农村村庄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普遍建立义务消防队,形成全民社会消防安全网络。

㈨加强派出所三级重点单位消防管理工作。按照《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各公安派出所要认真开展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建立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档案,规范三级消防监督程序,研究一般单位火灾发生规律,力争将一般火灾的四项指数(即火灾起数、火灾损失、受伤人数、死亡人数)降至最低,保持我市火灾形势的稳定。

㈩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落实消防车辆、器材装备的专项经费,及时更新超期服役消防车,保证基层公安消防大队监督检查技术装备、消防中队灭火抢险救援装备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达到国家标准,增强消防专业队伍处置火灾及抢险救援的能力。力争在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全面完成消防站的改造达标任务。

五、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十一)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各地、各有关部门每年要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推动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乡镇、街道和各单位要在乡村、社区公共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室。文化部门要广泛开展消防文艺下乡活动。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做好消防站对外开放工作。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传播媒体要积极宣传消防知识,登载和播放消防公益广告,扩大消防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十二)加大消防教育培训力度。各类学校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普及消防知识,强化消防意识。市行政学校要增设消防管理课程,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培训内容。

(十三)建立消防管理执业资格制度。公安、劳动保障、人事部门要建立社会消防执业资格登记认证管理制度和消防执业培训机构,主要负责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管理人、消防控制室操作员的培训和执业资格认证,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单位的消防管理水平。年底以前公众聚集场所、年以前易燃易爆场所、年以前社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管理人、消防控制室操作员必须持有消防执业资格证书。

六、建立消防工作考评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十四)各镇(办、区)和有关部门要把消防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文明乡镇(村、社区)考评范围,建立科学的考核评定机制,定期检查考评。各镇(办、区)每年要召开消防工作会议,对上年度的消防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先进安排布置本年度消防安全工作,并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重点单位 消防管理 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是消防部门针对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的单位进行重点保护而划分出来的。构建和谐社会,消防安全十分重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单位担负了发展经济的重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61号令》)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提出了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要求,但由于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客观上导致61号令法律约束力、执行力较差,再加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也处于弱化的状态,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1、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消防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消防安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消防技术在不断应用中,许多单位的管理跟不上,特别是一些单位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性能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如何操作。

1.2单位员工流动性大,不熟悉单位内部消防设器材、设施使用

特别对于宾馆、饭店行业,由于各自本身的经营状况,单位内部员工流动性很大,每隔几个月就可能更换一次,从而出现了单位部分员工对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都不熟悉,部分员工甚至跟本不会识别和使用。这给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根据公安部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单位就没有明显的安全责任划分,导致相关责任人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制,对单位内部消防器材、设施使用和运行状况不熟悉,一些消防器材、设施的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也很常见。

1.4单位效益差,消防投入逐渐减少。

近年来,由于部分企业负担加重,效益差,有的重点单位处于亏损状态,消防投入随之减少。此外,由于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了"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随时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5企业消防保卫干部被精简或事业心不强。

有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混在一起,归属混乱,职责不清,消防保卫干部待遇下降,等同于企业的一般工人;有的由于精简人员,消防保卫干部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现在虽然享受一定的待遇,但也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2、针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加强。

2.1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自责任

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对于存在的一些火灾隐患就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可想而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对这些单位必须督促其严格按照公安部61号令规定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使单位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达到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 

2.2加大投入,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针对一些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单位临时性员工较多的问题,单位要充分利用有利机会对这部分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比如在敦煌一些宾馆、饭店,流动人员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的服务人员当中,人员流动相当频繁。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在招收季节性服务人员之前就可以组织短期的安全培训班,对一些基本消防器材、设施如灭火器以及消火栓的使用加以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允许其进行促销活动。

2.3维护保养好消防设施,做到“四个到位”,即“设施、装备、培训、管理”四个到位。

在消防设施方面,重点单位要严格按消防机构的审核意见施工,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并应通过消防审核和验收,公众聚集场所且应取得《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营业或投放使用。在消防装备方面,应按规范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和逃生器具,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并应按规范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在培训方面,单位要采取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做法,凡是重点岗位、重点工种、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先取得消防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同时邀请消防机构的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培训,熟悉消防器材使用的知识、逃生方法、疏散灭火技能。 

2.4严格落实隐患整改“三不放过”原则。

即“隐患不发现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重单位要制定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隐情不报者追究责任,并予以罚款。隐患整改制订“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表”,记录火灾隐患检查人员、部位、内容、处理情况,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签字。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或不能及时整改的,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具体的方案,并落实防患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3、消防监督人员应转变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热情服务、严格执法是做好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关键,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必须把服务意识的理念融入到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要改变过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热情服务来改善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的效果。消防部门对所辖实际情况,对重点单位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划分,真正把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单位列入监督管理范围,并把具体的监管单位与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对于所列管的重点单位,消防监督人员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必须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73号令)对所管单位进行监督抽查,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检查视频资料档案,消防监督人员在检查单位时不能仅停留在看汇报材料上,要把被监督单位确实存在的隐患挖出来,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消防设施上的缺陷,使被管理者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提高隐患整改率,并在检查中既能发现一般问题,又能洞察深层次问题,既讲究工作方法,又不失原则,既树立了执法机关形象,又保障了单位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消防工作非一日之功,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始终把握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制度,抓好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运行,自觉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构筑良好的消防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重点单位消防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是消防部门针对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不良影响和损失的单位进行重点保护而划分出来的。构建和谐社会,消防安全十分重要,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单位担负了发展经济的重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61号令》)对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提出了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要求,但由于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客观上导致61号令法律约束力、执行力较差,再加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也处于弱化的状态,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管理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1、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消防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消防安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消防技术在不断应用中,许多单位的管理跟不上,特别是一些单位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性能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如何操作。

1.2单位员工流动性大,不熟悉单位内部消防设器材、设施使用

特别对于宾馆、饭店行业,由于各自本身的经营状况,单位内部员工流动性很大,每隔几个月就可能更换一次,从而出现了单位部分员工对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都不熟悉,部分员工甚至跟本不会识别和使用。这给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根据公安部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单位就没有明显的安全责任划分,导致相关责任人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制,对单位内部消防器材、设施使用和运行状况不熟悉,一些消防器材、设施的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也很常见。

1.4单位效益差,消防投入逐渐减少。

近年来,由于部分企业负担加重,效益差,有的重点单位处于亏损状态,消防投入随之减少。此外,由于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了"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随时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5企业消防保卫干部被精简或事业心不强。

有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混在一起,归属混乱,职责不清,消防保卫干部待遇下降,等同于企业的一般工人;有的由于精简人员,消防保卫干部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现在虽然享受一定的待遇,但也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针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加强。

2.1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自责任

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对于存在的一些火灾隐患就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可想而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对这些单位必须督促其严格按照公安部61号令规定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使单位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达到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

2.2加大投入,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针对一些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单位临时性员工较多的问题,单位要充分利用有利机会对这部分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比如在敦煌一些宾馆、饭店,流动人员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的服务人员当中,人员流动相当频繁。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在招收季节人员之前就可以组织短期的安全培训班,对一些基本消防器材、设施如灭火器以及消火栓的使用加以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允许其进行促销活动。

2.3维护保养好消防设施,做到“四个到位”,即“设施、装备、培训、管理”四个到位。

在消防设施方面,重点单位要严格按消防机构的审核意见施工,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并应通过消防审核和验收,公众聚集场所且应取得《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营业或投放使用。在消防装备方面,应按规范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和逃生器具,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并应按规范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在培训方面,单位要采取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做法,凡是重点岗位、重点工种、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先取得消防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同时邀请消防机构的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培训,熟悉消防器材使用的知识、逃生方法、疏散灭火技能。

2.4严格落实隐患整改“三不放过”原则。

即“隐患不发现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重单位要制定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隐情不报者追究责任,并予以罚款。隐患整改制订“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表”,记录火灾隐患检查人员、部位、内容、处理情况,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签字。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或不能及时整改的,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具体的方案,并落实防患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3、消防监督人员应转变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热情服务、严格执法是做好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关键,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必须把服务意识的理念融入到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要改变过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热情服务来改善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的效果。消防部门对所辖实际情况,对重点单位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划分,真正把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单位列入监督管理范围,并把具体的监管单位与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对于所列管的重点单位,消防监督人员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必须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73号令)对所管单位进行监督抽查,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检查视频资料档案,消防监督人员在检查单位时不能仅停留在看汇报材料上,要把被监督单位确实存在的隐患挖出来,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消防设施上的缺陷,使被管理者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提高隐患整改率,并在检查中既能发现一般问题,又能洞察深层次问题,既讲究工作方法,又不失原则,既树立了执法机关形象,又保障了单位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消防工作非一日之功,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始终把握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制度,抓好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运行,自觉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构筑良好的消防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进一步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前移火灾预防关口,完善消防工作网络,推进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夯实公共消防安全基础,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和减少火灾危害,切实维护公共安全。

二、目标任务

以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四项责任”、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夯实农村和社区火灾防控“四个基础”、提高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为着力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全县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健全,社区、农村消防安全基础更加牢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防自救能力明显提高,公安消防监督管理能力显著增强,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显著提升,亡人火灾明显减少。

(一)落实消防工作“四项责任”

1、落实组织领导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确保各项消防工作责任落实到位。要组织编制并严格落实《消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效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县防火委每季度要组织召开一次例会,沟通信息,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部署阶段性消防工作。特别是针对每年度的政府挂牌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改工作,要及时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明确督办部门,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和措施,确保按时完成整改工作。要组织开展以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多合一”场所和居住出租房等为重点的消防安全整治“十大行动”,严格执行《温州市严厉打击消防违法行为十条常态严管措施》,有效消除社会面上的突出火灾隐患。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知识宣传提示和教育培训。

2、落实监督管理责任。相关部门要抽调人员实行统一办公,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强对当地整治工作的督察指导。公安、规划建设、文化、卫生、教育、安监、房管、民政、工商等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核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加强消防安全源头控制。各职能部门要制定加强和规范本行业、本系统消防安全的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对发现的火灾隐患依法查处或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3、落实设施建设责任。要严格落实“十二五”消防规划,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将消防站和消防装备建设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项目库,确保消防站和消防装备建设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要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及居住出租房、“三合一”场所、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等存在的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改善城乡消防安全环境。

4、落实考核与追究责任。县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平安建设考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管理体系,年终进行考核。有关行业、系统主管部门每年要对本行业、本系统消防工作进行考评。要加大对乡镇开展消防工作情况的督查力度,每季度不得少于1次。严格落实消防工作行政问责制,对消防工作履职不到位或因工作不力、导致辖区连续发生亡人火灾事故的,纪检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1、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各行业、系统的主管部门要督促本行业、系统的单位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公安消防机构要组织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督促单位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

2、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单位要建立志愿消防队。公安消防机构要指导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要督促乡镇、部门单位加强消防控制室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值班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熟悉消防设施设备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3、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进一步推广疏散逃生引导员制度,一旦发生火灾,确保单位内部人员能够得到及时安全的疏散。

4、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要督促社会单位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使内部员工普遍达到“三懂三会”(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指导单位根据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依据《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标识设置标准》和《消防控制室消防安全管理标准》,规范设置各类消防安全标识。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全面落实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一般单位可结合实际,有重点地落实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要求。同时,要将公众聚集场所“三提示”主题宣传活动紧密结合其中。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达标;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达标;2012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一般单位基本达标。

(三)夯实农村、社区火灾防控“四个基础”

1、夯实组织建设基础。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建立”的原则,2012年底前,所有建制镇要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站,招配若干名合同制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明确1名乡镇领导分管,落实1名乡镇干部专门负责;乡政府要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确有困难的,可以借助综治和安监力量,加强基层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2、夯实设施建设基础。要结合“多合一”场所和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督促居住出租房房东和企业主为外来务工人员配备手电筒、逃生绳或逃生梯、简易呼吸面罩、灭火器等消防“四要件”,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扑救初起火灾和火场自救逃生的能力,年底前要全部配备到位,同时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各乡镇要结合“多合一”场所和居住出租房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督促业主加强对消防“四要件”的维护保养。每个村(居)要设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配足配齐灭火器材,保证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要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同步发展。

3、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要充分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机制,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消防宣传纳入其中,细化乡镇干部的“网格”责任,发动基层站(所)和村(居)委会等基层力量,分片包段,拉网检查,形成全民围剿隐患的强大攻势,坚决防止失控漏管。社区内的小场所要实行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制度,开展消防安全互查互督,做到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联合组织扑救;村庄要实行消防安全多户联防制度,轮流值班开展消防安全提示和检查。

4、夯实队伍建设基础。根据我县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做好合同制消防员的增招工作,同时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合同制消防员的必需经费。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已建专职消防队的经费和装备保障,同时加快专职消防队的建设步伐,年底前,所有建制镇要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所有中心村要建立配备小型运输车和进口手抬泵等必要装备的志愿消防队。

(四)提高公安机关消防监管“四个水平”

1、提高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水平。建立公安机关消防、治安、内保、警务督察及公安派出所“多警联勤”的消防执法机制,形成整治火灾隐患合力。把排查整治与健全制度、加强培训、改进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系统、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公安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法》赋予的监督检查职责,进一步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力度,基层派出所要充分利用自身点多面广的优势,深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选用的防火材料见证取样、监督抽样的力度,加强消防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建设工程消防审核、验收,杜绝建筑“先天性”隐患。

2、提高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水平。公安机关要加强消防监督执法的制度建设,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执法质量。要配齐消防监督检查装备,提高消防监督检查技术含量。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派出所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推进基层派出所更好地履行消防监督职责。继续做好合同制消防员的增招工作,弥补现役警力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合同制消防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其业务素质,提升消防监督执法水平。

3、提高消防宣传教育水平。加强消防宣传工作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县开展全民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文政办发〔2009〕188号)精神,将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列入文明乡镇创建、平安建设和全民普法教育的工作内容。突出重点场所,着力抓好“通天房”、居住出租房和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宣传全覆盖。抓住重点人群,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提升初期火灾扑救和逃生自救能力。加强消防宣传阵地和消防宣传队伍建设,积极培训和建设当地固定消防宣传点、消防宣传专栏,发展和壮大志愿消防宣传队。教育、科技、司法和安全监管等部门要把消防知识纳入教学、科普、普法和安全生产教育内容。消防部门要开展对乡镇领导干部和公众聚集场所从业人员的上门培训,严格落实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管理人、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和疏散逃生消防安全引导员的集中培训制度。

4、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要大力推广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安全用电智能控制器和推闩式逃生门锁等消防科技产品,增强建筑物的自我防控火灾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将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纳入银行贷款信用等级评定,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推动单位自觉做好消防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是适应新时期消防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有效解决制约我县消防安全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重要意义,县政府将其纳入消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单位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全县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府办、县公安局和县消防大队负责人为副组长,县防火委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各乡镇、部门要在年8月前制定当地的具体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召开专题会议,周密部署实施。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优化策略;安全意识

火灾的发生不仅会对建筑场所造成较大的损坏,还会威胁建筑场所内部人员及周围人员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城市的稳定和谐发展。如果能够开展全面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强化中国每位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人员的专业能力,完善消防设施及消防技术,提升火灾救援水平。但目前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并没有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所以需要相关人员能够针对问题结合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需求进一步优化监督管理模式,促进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1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消防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较低

消防事故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近来年发生频率也逐步增高,这种情况下带给消防管理人员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多的工作量[1]。同时消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对消防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整体薪资待遇较低,导致单位人才流失量较大。这样会造成消防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消防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效率和质量较低,难以真正发挥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

1.2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虽然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在强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并没针对管理工作制订具有实质性的策略,导致很多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比如中国很多人员都能够了解相关消防器材,也能够准确辨识消防器材的类型,但在真正操作过程中却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还有部分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并未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安全保障。另外,企业发展过程中未对员工进行全面有效的消防安全培训,很多员工对消防知识的掌握水平较低。

1.3缺乏完善的消防法规和制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能够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但目前中国对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没有进行优化完善,且很多消防部门及企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合理性,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2]。另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未采取对应的奖惩措施,在实际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中很多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不予整改和重视,长期下去只会慢慢削弱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1.4消防设施及消防技术落后

消防设施和消防技术是火灾救援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很多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消防设施未做到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很多消防设施存在故障、老化等情况,在真正出现火灾时无法发挥应有作用。而消防技术应跟时展不断更新优化,以提高消防技术在火灾救援中的应用价值,但由于缺乏重视导致很多较为落后的消防技术未得到有效升级和改进[3]。

2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2.1加大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加大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知识掌握水平,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消防安全工作中[4]。具体如下:①线上互联网宣传。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软件对消防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教育,这种方式既符合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人们在观看浏览的过程中还可以针对消防安全问题进行评论和询问,有利于实现信息交流、加快信息反馈的目的。②线下宣传。有消防部门等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消防知识讲座、消防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消防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还能促使更多公民接触消防安全,通过参与活动等方式真正了解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另外针对老年人群,可在各个社区的公告栏增设消防安全专题,供老年人群观看和了解,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的消防安全意识。

2.2建立消防分级分类管理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火灾是小概率事件,极易忽略很多安全细节,最终引发火灾。城市的建筑数量、道路、电气设备等较多,消防工作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注意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存在的火灾隐患,加之目前中国消防人员数量严重缺乏,整体消防工作开展过程中效率较低。所以需要进一步建议消防分级分类管理模式,首先根据火灾类型、性质、危害性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类,对将每一类合理纳入不同特性的公共建筑场所中,以促进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有较强的的针对性。其次市级消防支队、县级消防支队以及建房监管机构等重要消防部门,应明确进行分级管理,落实各个消防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制度,制订对应的奖惩措施,一旦出现工作错误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达到提高消防安工作管理水平的效果[5]。

2.3提高社会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水平

一方面需要政府及部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组建一支社会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人才队伍,与消防部门形成消防安全联动机制,共同制订两个级别层次评价监督标准,以此约束负责人的行为[6];另一方面建设社会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队伍可将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到各个小区,联同社区负责人共同开展消防安全监督工作,提高各小区的消防安全水平,促使小区每位人员都能够拥有较强的自救能力。

2.4促使消防安全监督执法过程更具透明化

消防部门在开展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时,应确保执法过程的透明化和公平性,才能对中国公民提供更全面合理的消防服务。消防部门可借助互联网构建网络服务平台,群众可以通过登录消防网站查看消防安全监督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流程,便于群众了解,也可直接通过网络对生活中出现的不法行为和安全隐患进行反馈举报。另外,消防部门应在线下开设投诉举报窗口和反馈窗口,多方面提高群众在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除此之外,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消防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为消防部门的监督执法行为提供有力支持。

2.5采取多元主体合作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消防部门、社会公民、公安部门等相关主体需构建健全的基于消防安全的管理网络,促进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公民都能够参与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7]。政府及消防部门需要全面规划消防安全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责任,制订符合社会发展的消防安全标准和要求。公安部门等部门需对所在管辖区域内的各个单位和建筑场所完成相关安全检查工作,有效排查各个区域角落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防组织则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节约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成本。社会公民参与到消防安全工作志愿者行列,一方面能够有效监督相关单位开展的消防安全工作;另一方面也可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各个主体的有效配合能够提升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完整性、有序性和实效性。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篇7

当前油田矿区所施行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有一些漏洞,这些都增加了油田矿区的消防安全风险,因而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对于完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保障油田矿区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作用。在油田矿区的生产中,消防安全问题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油田矿区中有着大量的易燃物,并且会产生一定的易燃气体,在消防安全方面就应当更加扎实。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当前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修补漏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中注入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应用一些新的方式方法,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作用。从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油田矿区消防安全事故来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引发消防安全事故的原因也各种各样,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已经很难适应新问题的出现,因而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随着政府部门对于油田矿区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视,从保障油田矿区安全生产的角度来看,油田矿区也应当主动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积极响应有关消防部门的要求。

二、油田矿区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1.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创新中,应当首先注重安全意识的提高,这是做好油田矿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有效途径,而要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缺乏强制性的培训是很难取得效果的,因而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创新中应当加入相应的考核机制。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如果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就很可能沦为一种形式,不能起到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的作用,因而在创新中应当注重考核机制的作用。例如在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意识培训中,应当在培训中或者培训结束后对于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包括消防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以及其他类型的考核。在考核机制中,应当侧重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能仅仅体现在安全知识的考核方面,因为对于安全意识培训来说,教授消防安全知识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对于油田矿区的员工来说,一些基础的消防安全知识都是能够熟练掌握的,但是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可能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减小操作。因而对于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应当更加侧重改善员工的日常生产工作方式,或者说是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能够自觉主动的在工作中注意消防安全问题。

2.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对于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严格、完善的监督机制,就不能保证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实施,对于油田矿区的安全生产来说,监督机制的作用主要便在于能够对于日常的生产工作进行消防安全监督,对于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完善监督机制中,首先要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监督部门,这一点对于做好消防安全管理监督工作至关重要,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同监督部门进行分离,在一些油田矿区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和相应的监督工作是由同义部门施行的,这无疑就造成了“左手监督右手”。就油田矿区的消防安全管理特性来看,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是必要的,因而完善监督机制的存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油田矿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并且督促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在监督机制中,应当设立具体化、阶段化的消防安全管理目标,监督部门定期的对于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进行考核,考查其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于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地方,要限期整改,并且进行验收,整改不合格的要做出相应的处罚。油田矿区的管理层也应当提高对于建立监督机制的重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这是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的基础保障。

3.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

在油田矿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中,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责任机制,所谓责任机制,就是指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中各个部门、各个负责任的责任,并且实行区域责任承包制,对于出现消防安全事故的区域,要追究相关的责任人,如果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各个部门和责任人责任心的有效方式,以严格的制度督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针对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特性,难以追究责任人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因而建立起完善的责任机制能够有效的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一旦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便于追究责任。同时,完善的责任机制也是规范油田矿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明确各方责任的方式保障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在责任机制建立中,也可以针对油田矿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改良,制定更加弹性化、责任更加明确的消防安全责任负责制,保障油田矿区的安全生产。

三、结论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现代消防安全管理重大火灾隐患自主申报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25-01

一、计划经济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社会和经济建设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用十几年的时间走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的路程。而由于体制、机制的变革,给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而在这种机制赖以制定颁布的一系列消防法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了诸多断层、漏洞、不适应、不配套、不完善,甚至不适用的现象,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给消防工作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一)市场经济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的消防工作,应在全社会建立一种“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微观管理、全民积极参与、消防部门依法监督”的全民消防新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本行政区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处理和解决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为本行政区消防事业发展提供政策和物质保障政府主要领导对本行政区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责,其他领导要对其分管的行业(系统)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在转换行业管理职能过程中建立健全并切实履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能。企业单位在转换经营机制享有高度自,建立并实行“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工作机制。

新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特点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全体公民都必须独立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同时,消防监督部门必须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责任。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和各种形式的经济组织以及法人、自然人、消防监督部门等的行为都必须对法律负责,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二)政府应强化宏观消防安全管理职能

政府要把消防事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保证二者同步进行、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消防事业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进而实现社会消防保障能力与不断增长的社会消防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要重视各类开发区、新区等城市扩建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及灭火救援能力与整体建设的相匹配,完善城市消防安全功能,确保扩建市区在消安全问题上不欠新账。同时,要积极改善老城区的防安全条件,切实提高整个城市抗御火灾能力。

(三)企业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建设

企业要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界定并落实企业法人代表和行政领导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权利和责任,促其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使消防安全管理的权利,并对其经营的国有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资产及全体职工人身安全实施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独立地承担法律和行政规章所赋予的责任。

企业应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与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转换联动进行,把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经营活动等各个过程的环节中。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其防火灭火手段和消防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企业的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应将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员工等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好坏与工资、奖金挂钩。对违反消防安全制度、造成火灾事故的人员和负有领导责任的管理者,不仅要扣发奖金,工资也不能全额,把消防工作摆到同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产品质量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消防监督部门必须严格执法

消防监督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必须努力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刻苦钻研消防业务,熟练掌握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三、完善我国社会消防工作新机制

(一)建立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自主申报制度

按照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由其单位自己负责。为此,社会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对火灾隐患自查自改工作力度,对无法及时消除的重大火灾隐患,建立及时向消防监督部门申报制度。消防监督部门对申报的火灾隐患进行认真复查,并组织各相关方面的专家,研究制定既能确保消防安全,又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的可行措施,再由其单位组织落实,消防监督部门依法实施必要的监督。

(二)健全并完善社会单位消防设施定期检测制度

要加大力度培育消防设施检测、维修的中介机构,依法赋予其社会单位各类消防设施检测、维修任务,并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社会单位消防设施定期进行全面技术检测制度,检测单位应及时将检测结果汇总成检测情况报告,检测报告应科学、公正,检测单位应对检测报告责任。消防监督部门根据检测发现的隐患和问题,依法督促社会单位对隐患和问题进行整改。

(三)建立辖区多学科的专门人才资源库,研究现实工作中的消防安全新问题

在消防建筑工程审核、火灾原因鉴定、重大火险隐患整改等疑难问题上,借助社会各行业中的专家组织,建立多学科的消防专门人才资源库,将消防工作中的法律行为、行政行为、技术行为适度地分离,提高消防行政执法水平和有效性。成立由当地建筑学科权威专家和消防专业人员等联合组成的大型建筑项目的消防建审专家委员会,对复杂、科技含量高、消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不明确的项目进行审议;成立由电气、燃烧等学科专家组成火灾原因鉴定专家委员会,对疑难、复杂的火灾原因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等等。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篇9

坚持定责问责,用责任链驱动社会化消防工作

牢固树立“大消防”理念,积极倡导“多元消防”,着力健全“党政同责、部门履责、行业落责、监管尽责、单位主责、倒查问责”机制,准确定位政府、部门、单位、公民的消防工作法律责任,实现治理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健全消防工作“四主”责任机制。立足消防安全现状,全面落实各方责任,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明确党委政府“主导”责任。改革创新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督促各级政府履行消防工作组织领导、监督管理、设施建设、检查考评等“四项职责”,重点抓好基层消防责任落实。明确职能部门的“主角”责任。发挥县级以上消防安全委员会作用,制定职能部门消防工作职责规范和考评办法,健全消防行政许可前置审批协调、消防安全信息共享、火灾隐患联合整治、灭火救援应急联动等机制,实现社会消防安全齐抓共管。明确消防部门的“主业”责任。发挥消防部门主力军作用,着力推进“双进、三选”工作,即:消防部门各级主官兼任省市县三级政府、公安机关职务,支持官兵参选省市县三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更好地发挥消防部门在消防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督办等主要责任。明确社会单位的“主体”责任。探索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以及“四个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单位消防安全自我评价制度,消防部门把单位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抽查的必查内容,定期检查,督促落实。

健全消防工作考核督办机制。健全年度目标考核机制。逐级建立政府消防工作考核机制,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文明城市(乡镇、村、社区)创建等考评范围,每年由组织开展消防工作考评,严格兑现奖惩。健全常态督办机制。推动各级政府督查室将消防工作列入日常必查必办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考评内容,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行消防安全“一岗双责”。

健全消防工作倒查问责机制。近几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两线”追责制度,首先是强化对政府部门的消防工作问责力度。省消防安全委员会制定了《贵州省消防安全约谈制度》,由省消防安全委员会对工作不力的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实施约谈,对履职不力的政府及部门进行严肃问责。其次是强化消防部门工作责任倒查机制。凡是发生较大以上及有影响的火灾,均对责任区消防部门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凡连续三年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对班子进行调整,对监督执法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强化监督执法权力运行公开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坚持知责履责,用责任链推动火灾防控能力提升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不断创新消防管理新模式,以“责任消防”带动“全民消防”,用“责任链”织牢消防网格,健全联勤联战机制,变被动防范为主动跟进。

密织消防管理网格,将触角延伸至最基础单元。以乡镇、街道或社区、行政村为单元,逐级细化“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员,实现消防工作层层有人抓、逐级有人管。在城镇网格管理上,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服务管理或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创新网格化社会消防管理工作。创立“社区党委统一领导、物业企业规范管理、业主居民自管自治”的消防工作运行机制,真正实现网格化“分层管理、网状监督、以小治大”格局。在农村网格管理上,针对农村50户以上木质结构连片村寨众多,火灾防控难度大的特点,依托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伍和村寨配备的消防协管员,承担消防安全巡查,消防器材设施保管、维护和保养以及鸣锣喊寨等职责;村寨推行由监护人、村干、协管员等组成的“高危”人员监护组织,实施日常监管;探索逐步推进“村选乡聘村用”专职村干部工作,设立村安监员负责村寨消防工作,做到网格责任明确到基层、隐患排除在基层。

深化全警消防,聚力提升消防监督管理水平。建立完善“全警消防”,用责任制明确公安机关部分警种承担的消防工作职责任务,切实加强“全警消防”的统一指挥、联勤联动、分级预警、过程管理;推行合同制消防员派驻警务室工作机制,有力提升基层消防监管效能。我省近年来建立了省市县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三级考评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奖惩规定,传递责任压力,仅2013年就对消防工作成绩突出的113个派出所、50名民警了表彰奖励,省级发放奖金38.4万元;市县两级发放奖励经费360余万元,1名所长因工作实绩突出破格提拔;消防监督工作不力的2个市(州)向省公安厅作出书面检查,21名局长、所长作检讨发言,10名公安派出所所长被免职。

强化联勤联战,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逐步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综合救援指挥和联动机制,依托各级“119”指挥中心健全完善“集中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综合协同、资源共享、科学处置”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明确各个联勤单位的责任分工,实现前后方协同处置应对、统筹调度指挥;不断拓宽警力增长渠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形成上下衔接、布局合理的综合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在这方面,我省探索出了民兵驻勤消防中队的创新举措,有效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

坚持守责尽责,用责任链牵引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统一的消防规划,通过责任督导、考核奖惩等方式,把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消防规划和每年消防工作目标责任重点,作为一个阶段或每年消防目标责任“一票否决”的内容,促使公共消防设施与地方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实施“融入式”发展战略。必须主动作为,搞好顶层设计,在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编制消防专项规划,同步推进消防队(站)、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促请政府在老城区改造工程中,不断改善城市消防基础设施,解决中心城区消防站“定点容易、落地难”,消防栓“欠账多、完好率低”,消防通道堵塞等突出问题。我省近5年来大力推进省政府“5个100”工程消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新(改)建消防站63个,是“十一五”期间3.5倍,全省市政消火栓完好率从64.8%提升到92%。

监理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篇10

1.1消防设施管理问题突出。

消防安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消防技术在不断应用中,许多单位的管理跟不上,特别是一些单位的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性能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如何操作。

1.2单位员工流动性大,不熟悉单位内部消防设器材、设施使用

特别对于宾馆、饭店行业,由于各自本身的经营状况,单位内部员工流动性很大,每隔几个月就可能更换一次,从而出现了单位部分员工对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都不熟悉,部分员工甚至跟本不会识别和使用。这给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根据公安部61号令规定了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但是在实际当中,很多单位就没有明显的安全责任划分,导致相关责任人不能按要求履行安全责任制,对单位内部消防器材、设施使用和运行状况不熟悉,一些消防器材、设施的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也很常见。

1.4单位效益差,消防投入逐渐减少。

近年来,由于部分企业负担加重,效益差,有的重点单位处于亏损状态,消防投入随之减少。此外,由于认识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于是出现了"三合一"等严重的火灾隐患,随时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5企业消防保卫干部被精简或事业心不强。

有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其它工作混在一起,归属混乱,职责不清,消防保卫干部待遇下降,等同于企业的一般工人;有的由于精简人员,消防保卫干部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现在虽然享受一定的待遇,但也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2、针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加强。

2.1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自责任

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对于存在的一些火灾隐患就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可想而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对这些单位必须督促其严格按照公安部61号令规定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使单位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达到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

2.2加大投入,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针对一些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单位临时性员工较多的问题,单位要充分利用有利机会对这部分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比如在敦煌一些宾馆、饭店,流动人员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的服务人员当中,人员流动相当频繁。针对这一问题,单位在招收季节人员之前就可以组织短期的安全培训班,对一些基本消防器材、设施如灭火器以及消火栓的使用加以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允许其进行促销活动。

2.3维护保养好消防设施,做到“四个到位”,即“设施、装备、培训、管理”四个到位。

在消防设施方面,重点单位要严格按消防机构的审核意见施工,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并应通过消防审核和验收,公众聚集场所且应取得《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方可营业或投放使用。在消防装备方面,应按规范要求配备灭火器材和逃生器具,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必须畅通无阻,并应按规范要求安装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在培训方面,单位要采取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做法,凡是重点岗位、重点工种、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一定要先取得消防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同时邀请消防机构的人员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培训,熟悉消防器材使用的知识、逃生方法、疏散灭火技能。

2.4严格落实隐患整改“三不放过”原则。

即“隐患不发现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重单位要制定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对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隐情不报者追究责任,并予以罚款。隐患整改制订“火灾隐患整改情况表”,记录火灾隐患检查人员、部位、内容、处理情况,明确隐患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签字。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或不能及时整改的,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具体的方案,并落实防患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3、消防监督人员应转变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理念,全面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热情服务、严格执法是做好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关键,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必须把服务意识的理念融入到消防监督检查工作中,要改变过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热情服务来改善对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的效果。消防部门对所辖实际情况,对重点单位及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划分,真正把发生火灾后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单位列入监督管理范围,并把具体的监管单位与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对于所列管的重点单位,消防监督人员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必须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73号令)对所管单位进行监督抽查,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检查视频资料档案,消防监督人员在检查单位时不能仅停留在看汇报材料上,要把被监督单位确实存在的隐患挖出来,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消防设施上的缺陷,使被管理者在事实面前心服口服,提高隐患整改率,并在检查中既能发现一般问题,又能洞察深层次问题,既讲究工作方法,又不失原则,既树立了执法机关形象,又保障了单位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消防工作非一日之功,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始终把握住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各项制度,抓好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运行,自觉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构筑良好的消防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消防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