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7:14

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篇1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可靠性;第三方审验;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F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5-0047-05

一、引言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全球范围的重视,在政府、社会大众的压力以及企业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之下,许多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并付出了一定成本。但该信息是否能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发挥其有用性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社会责任信息的有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可靠性和质量。国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Hammondandmiles(2004)认为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十分缺乏,他们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按照预先制定的报告要素特征进行编码,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实地访问,让专业质量评价机构、学者检查打分,得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结果发现,英国4个有代表性的信息质量评估组织构成的专业质量评价者对可靠性的定义比公司更严格;标杆和奖励机制是社会责任披露的重要驱动因素。Sillanp■(1998)提出,鉴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机会主义及欺骗行为的普遍存在,经过鉴证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有助于得到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提高信息可靠性。Davenport(1978)建议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报表像财务报表一样受到独立审计。通过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可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公司会知道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也会掌握如何编写,如何衡量以及哪些是合适的行为和活动指标,哪些不是合适的指标的规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就会具有较少的欺骗性,以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学者致力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宋献中和龚明晓(2007),他们采用内容分析法和信息质量特征的概念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了整体评价。此外大部分研究是采用指数法对报告披露状况进行评价,专门对可靠性进行研究的极少。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的研究难题。随着我国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日益重视,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自身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可靠性的说明及审验情况,并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水平。

二、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含义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G3)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定义为:编制报告时使用的信息及各个步骤,其收集、记录、编排、分析及披露的方式应当可验证,并可确保信息的质量及实质性。其具体描述为:报告中的信息及数据,应当有内部控制或文件记录为依据,供编制者以外的个人复核。没有证据支持的绩效,不应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除非其为重要信息,而报告应明确解释一切有关该等信息的疑问。有关证明报告决策过程的方式,应当使主要决定的依据(例如决定报告内容、边界、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过程)能够验证。在设计信息系统时,报告机构应预先考虑到系统能够验证,并作为外部审验过程的一个环节。

一份可靠的社会责任报告应当首先具备真实性,即报告内容和数据准确无误,一份错误的社会责任报告可能使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其次是所披露报告的中立性,一份报喜不报忧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难以让利益相关者信服其是公允无偏的;最后是可验证性,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分散性,验证社会责任报告的成本是较高的。目前,由利益相关者可信赖的独立的第三方进行验证是目前国际上解决可靠性问题的一个通行方法。

三、我国上市公司自身对报告可靠性的说明及第三方审验情况分析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选取600家a股上市公司2010―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样本,为了使研究更有意义,在选取时倾向于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或是规模更大的公司,并且倾向于在报告中有对自身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说明的公司,这样能对相关说明情况研究得更为深入。

(一)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可靠性说明情况分析

GRi于2006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G3)明确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开头醒目处需要说明企业保证报告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及措施。我国没有对企业此方面提出强制要求,所以相关说明情况参差不齐。本部分就企业自身对其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说明来粗略地评价与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可靠性等级。因此提出假设:在我国相关规范没有强制要求对其自身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作出说明或是保证的情况下,企业如果能自愿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其信息的可靠性进行说明或是保证,那么他们的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要大于那些没有说明的公司。虽然企业自身对其可靠性的说明不能保证其报告信息是否真的具有可靠性,但鉴于我国衡量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方法与手段匮乏的现状,暂且认为,有可靠性说明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靠性,大于没有可靠性说明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详尽可靠性保证方法说明或由外部审验来保证其可靠性的报告的可靠性,大于只有一般可靠性说明的报告。

本文将600家样本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说明分为四个层次,即优秀、良好、一般和没有。“优秀”的可靠性说明是既对报告的可靠性进行申明,又陈述了保证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或可靠性的验证方法及结果。例如中国远洋既对企业自身保证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说明,又请外部第三方进行了信息可靠性方面的审验,同时对信息可靠性的持续改善进行了保证和申明。其具体表述如下“为保证报告可靠性,中国远洋创造性提出了建立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16步法并建立严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和沟通机制,运用18个评审和改进步骤,从指标数据收集、素材收集、报告框架、报告编写、报告初稿、报告修改、报告送审、内部审核、专家委员会审核、外部审核和相关方沟通全过程完成报告质量控制流程。”“中国远洋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审慎可持续发展报告,并将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靠性作为改进永恒的主题,不断完善。”“中国远洋建立可持续发展报告可靠性和质量保证机制,通过系列的审核、审计、审验和评价,促进可持续发展报告不断改进。”“良好”的可靠性说明为对报告的信息可靠性进行了说明,但缺少具体的保证方法及详细措施。例如中石油、中国中丝、中国人寿、北京银行等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开头或结尾处申明“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但缺乏具体的保证措施和方法。“一般”则是指社会责任报告中可靠性说明陈述不明确的企业。例如中国铝业的“报告使用数据来自公司正式文件和统计报告”或如神华集团的“本报告所引用2011年的数据为最终统计数,如与年报有差异以年报为准”等对其信息可靠性陈述模糊而不明确的说明。“没有可靠性说明”则是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没有任何关于报告可靠性的说明。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可靠性说明差异很大。1.5%的企业为“优秀”;16.17%的企业为“良好”;28.17%的企业为“一般”;54.16%的企业则没有任何关于报告可靠性和编制依据的说明。

本文还统计了各组企业资产对数的平均数(见表1),结果显示,可靠性说明好的企业资产规模明显大于可靠性说明较差的企业。

(二)第三方审验情况分析

笔者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审验及鉴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表2可看出,本文选取的600家样本中有68家经第三方机构独立审验,仅占11.33%。14个社会责任报告审验机构包括一些国际认证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行业协会等。

还有些企业有第三方专家的证言和评价,但本文对此类专家评价不做统计与分析,因为一般情况下他们无法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发表意见。本文对第三方审验和鉴证报告是否包含对信息可靠性进行分析作了统计。具体统计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由于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审验服务不同,或是企业自身的原因,68家企业中只有29家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在这29家企业中,第三方独立审验机构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例如,挪威船级社(DnV)提供专门针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审验服务,把可靠性分为四个级别:优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各个生产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评估;必维国际则是对社会责任信息编制人员进行采访和监督,通过一系列标准流程得出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不划分可靠性的级别;普华永道、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毕马威华振、德勤、安永、立信、中瑞岳华则不单独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作出评价,而是表述“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在任何重大方面不公允”。

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实际调研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从侧面调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以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为主,实际走访部分企业为辅的调研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巧妙地避开了诸如“你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这样粗鲁直接并且无效用的问题,而是采用从侧面询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生产过程和原始出处是否可靠等问题,并且问题的设置参照了GRi指南第三版中的可靠性测量标准。

(一)问卷设计和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包括导言和正文两个部分。论文结构属于半结构式,介乎于结构式和开放式两者之间,问题包括两种类型: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正文的内容包括受试者的背景信息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的调查,问卷题型包括是非题、多选题、主观开放型题等。问题主要根据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中关于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可靠性部分综合考虑,提炼分析出14个能够从侧面反映信息可靠性的问题,研究社会责任报告中信息生产的各个流程是否具有可靠性,具体的数值如何得来,由什么部门进行详细的统计并上报等。

为了确保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先随机选择20个样本对受试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与一些受试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然后请受试者帮助对不易理解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对预测的试卷进行了统计与基础分析,最后完成问卷的设计。在保证问卷准确无误的情况下,再用最终的问卷选择130个样本进行了第二次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部门或是负责人,所选择的公司均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选择样本时更倾向于规模较大且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另外,还针对问卷中的一些问题,选择部分受试者进行了实地访谈。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问卷回收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是在第三部分已收集的样本公司的基础上,采用电子邮件传送网上调查问卷链接(调查派和问卷星)、通过邮件发送电子版调查问卷与发放纸质问卷三种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59份,有效问卷57份,有效问卷总体回收率为38%,回收有效问卷所占比率符合标准。

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回收问卷中,75.44%的受试者为男性,其中年龄在30岁到50岁的为67.46%。受试者担任的职位情况为,48.09%为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20.25%为社会责任编制小组,31.66%为企业负责对外的客服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其中,从统计数据中得出,规模较大、社会责任披露指数较高、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且有第三方审验或评价的企业问卷回收率明显高于那些规模较小、社会责任披露指数不高、不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且没有第三方审验或评价的公司,回收率达60.07%。(见表4)

2.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调查

是否设立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由专门人员负责并且按时保质地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工作对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影响,独立的编制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和可靠性的提高。在调研的企业当中有54%的企业没有专门设置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部门,约46%的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可见约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付出足够的成本和人力在社会责任信息的编制和采集上,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例如中远洋这样的企业设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部门,此部门人员的主要职务就是收集信息、编制报告。别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以及保证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一般会组成一个类似“编制报告委员会”的临时部门,这些成员的构成一般由公司各个部门的中层以上干部组成,即主要职务不是编制报告,而是各部门的内部事务,等到特定时期组成这样一个小组来负责当期的年度信息采集以及报告,这样就能保证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因为小组中有各部门的管理者。

企业是否建立明确的社会责任信息组织管理体系对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收集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组织管理体系,才能确保社会责任信息的采集、处理及报告的可靠性。在调研访谈的企业中,有88%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信息组织管理体系,且从调查问卷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可以看出,愿意透露其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企业少之又少。只有中国远洋为了保证其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建立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16步法并建立严谨的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流程和沟通机制,运用18个评审和改进步骤完成报告质量控制流程。中国远洋完善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体现在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其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指数达到0.84的高分。不过从调研统计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方面还是处于较低甚至是空白的水平。

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涵盖了部分预测数据,“预测”即意味着有不准确的可能性,所以研究报告预测数据也是研究报告是否准确可靠的一个关键部分。G3中规定,报告信息应足够准确和详尽,供利益相关方评估报告机构的绩效,保证其报告的可靠性。对经济、环境、社会主题及指标的预测可以不同方式说明,从定性回应到详细的定量衡量。确定可靠性的特征应因不同信息的性质及使用者而异,如定性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机构在适当的报告边界内展示信息的清晰度、详尽度及平衡度,而定量信息的可靠性还可能取决于收集、编排及分析数据所用的具体方法。报告应当达到何等程度的可靠性,部分取决于信息既定的用途。

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企业当中有72%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含有预测数据,只有28%的社会责任报告不含预测性的数据。企业的活动对社会的影响难以计量,通常需要进行预测。鉴于此,笔者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来调查企业如何保证其预测数据的可靠性。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对本问题的回答大部分采取了模糊的态度,如有的企业这样回答:“本公司的预测数据都是基于往年度的实际结果和专家的分析而得出的,具有可靠性”;有的企业则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回答:“预测数据的可靠性不便于准确评估”或是“本报告的预测数据都是基于公司内部正式文件和统计而得出的,对其可靠性无法给予确切保证”;还有许多企业对本开放性问题没有作答。从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对预测数据的可靠性把握不大。

当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会遇到部分不太确定的信息和数据,但此部分数据G3中明确规定企业需要披露,所以编制人员在决定如何在报告中披露此项信息也是评估此报告是否具有可靠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G3中规定企业应该确保报告披露的信息可以验证,以确定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可靠,保证报告信息适当地应用了报告原则。报告中的信息及数据,应当有内部控制或文件记录为依据,供编制者以外的个人复核,保证其可靠性。没有证据支持的绩效,不应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除非其为重要信息,而且报告应明确解释一切有关该等信息的疑问。因此,当编制人员在编制报告时遇到不确定的信息时,如果此信息是G3中强制要求披露的,那么应该尽量核实清楚以后再作披露;如果此信息不是G3中规定强制披露的,并且无法确定其可靠性,那么为了保证报告的可靠性,应该选择不给予披露;如果编制人员在不确定其报告中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时,选择大概披露或是臆测披露此部分信息,都会影响到报告的可靠性。

调查结果显示,当企业遇到不确定信息和数据时,只有14%的企业选择不披露该项信息,44%的企业选择大概披露该信息,而32%的企业选择核实清楚以后再披露,10%的企业选择其他方法。而G3指南中明确要求,除非此项信息非常重要,否则编制人员在遇到不确定信息时禁止披露。综上所述,只有14%的企业遵守了G3指南的要求。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自身的可靠性说明、报告的第三方审验情况,并运用调查问卷、实地调研以及和企业相关人士访谈的方法,探究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水平。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水平有待提高。从企业自身来看,对社会责任信息可靠性进行详尽说明、就报告的可靠性提供保证的企业不多,但我国规模较大的企业还是独立了社会责任报告,并且为保证其可靠性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从外部审验来看,600家样本公司中只有68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经第三方机构独立审验,与国际平均水平40%还有不小差距。从审验报告看,68家经第三方机构审验的报告中只有29家包含了信息可靠性方面的审验,可见我国社会责任报告审验中也很少涵盖可靠性的审验,一是由于信息可靠性难以鉴定;二是由于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方面付诸的成本还明显不够。最后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调研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巧妙地从信息采集和生产环节入手,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从原始采集生产到最后登报披露的各个环节是否准确可靠。研究得出,信息的各个生产流程的可靠性还有待提高,可靠性水平无法保证即无法保证社会责任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投资者将越来越多地关注和使用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为其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因此,可以通过加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提高社会责任的披露质量,最终得以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保罗B.w.米勒,保罗R.班森.高质量财务报告[m].阎达五,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钟宏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3]刘骏.会计信息质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J].会计研究,2007(2):37-43.

[5]吴丹红,杨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主体、质量和行为特征研究[J].会计之友,2014(29):19-13.

[6]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1.

[7]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13.

[8]李多,吴永立.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石化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J].会计之友,2014(33):46-49.

[9]ShameekKonar;marka.Cohen.DoesthemarketValueenvironmentalperformance?[J].the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2001,83(2):281-289.

[10]Bowan,edwardH.Strategy,annualReportsandal-

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篇2

报告研究方法

本报告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复旦大学CC-Cmm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收集的业界大量的市场和运营管理数据,并联合《客户世界》杂志历年“标杆案例研究”栏目的研究报告。

(一)调研方式

依据国际通行的产业及相关行业研究方法和统计学调研理论,通过对行业专家、厂商及渠道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获得相应数据。为达到相应研究目的,根据报告内容需要,本次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定性研究主要通过座谈会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主要采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等方法。在自主调研为主的基础上,本报告也参考了部分公开信息的权威渠道,包括:

政府数据与信息

相关的经济数据

行业公开信息

企业年报、季报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二)调研地区

本报告调研地区为中国大陆(不包含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将中国市场划分为六大区域,如下所示: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三)样本说明

于2011年11月20日至2012月3月15日期间,调研访谈共计256人,回收问卷2,198份。排除无效问卷,并根据调研对象的职位和所在行业进行配比,最终确认有效问卷共计1,554份。调研对象主要集中于占市场主要地位的呼叫中心运营机构、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及外包运营商的相关负责人,超过八成的被访者为企业营销业务决策人或有部分决策权者,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从事呼叫中心或相关业务至少3年以上

2.年龄在35-85岁之间

3.非敏感人群(存在商业或学术利益冲突者)

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章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宏观格局

对2011年中国整个呼叫中心产业宏观格局做了调研和分析,主要介绍了中国呼叫中心的发展历程,分析呼叫中心市场的座席规模、投资规模、应用分布、核心竞争力等,并总结了目前中国呼叫中心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章呼叫中心在各行业的发展

总结了2011年呼叫中心在各行业的发展,重点介绍了通信行业、金融行业、电子商务行业、政府热线、家电行业的呼叫中心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技术及设备发展

介绍了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技术及设备发展,对呼叫中心主流技术、产品和设备厂商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研和分析。

第四章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运营成本分析

分析了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运营成本,包括成本分布、人力成本、技术成本等三个方面,并对成本优化的措施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第五章2011年呼叫中心运营及指标体系

统计和分析了2011年呼叫中心运营及指标体系,如服务水平、平均通话时长、弃呼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

第六章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对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包括今后呼叫中心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技术发展趋势、外包呼叫中心的发展趋势、呼叫中心中CRm的应用等。

第七章标杆案例分析

对呼叫中心标杆案例进行了一定分析,包括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江苏移动客服中心、联想客服中心等。

部分调研成果

基本信息

报告的总计字数约90,000字,图表数量约60个。定价:RmB6,000元。

研究及撰写团队:

总策划:赵溪(客户世界机构创办人、CC-Cmm国际标准认证机构主席、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能力建设管理规范工作组副组长);

总顾问:刘钢(复旦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CC-Cmm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呼叫中心产业能力建设管理规范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欣(CC-Cmm国际标准认证机构副主席);

总撰稿:葛舜卿、石云;

文献研究:郭静、胡捷伦、王超、严晶、叶开、赵嵘、姚青、常亮、张莉、王建、施悦;

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篇3

对研究报告的运用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比如,他的推论合理不合理,是否有你没想到的地方,是否有明显的破绽。而且,看报告也要当心一点,券商、基金都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都是有立场的。

看券商研究报告关键是看看他们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这些地方能给人以启迪。

屁股决定立场。出报告的金融机构大多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要求他们的观点不带感彩是不可能的。单纯的感彩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怕的是故意做的“虚假”报告。所以在这个市场里不要相信任何人,只有自己的判断才可信。读报告需要学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例如,某报告说某电机厂要涨,一看,确实涨了,就信了那个报告照着操作。如果这样,十有八九你会进错了场。一个很简单的思路其实应该是这样的:缺电,谁最挣钱?电网?不对,电网的传输量是定的,发电总量不上去,他怎么可能多利润呢?原来的电厂?也不对,电厂就那么大的装机容量,300w的不可能发出500w的,电价不涨还是那么点利润。那是谁,就是造发电机的啊,因为要多发电只有新造电厂啊,看一看造发电机的企业有谁?那个最牛?学者生,仿者死,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闭门造车,这个是很多调研员的通病。不去实地考察,就对着财务数据想文章。想对了也行,但问题是通常都会想错。因为有时财务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来这个企业的全部,这时靠“想当然”来推断,怎么可能不会出错呢?

调研部门调研通常是一个看好行业的所有企业,而资金部却只会选择一两个企业来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报告传出来的企业没做,同行业的另一个企业却做了。这点千万要当心。当某一家连续发某个公司的报告的时候,要关注同行业他没报告的,但是股票价格却很低的。

财务低能,这点通常大家不会注意。可是有很多分析员估计也就是混口饭吃不好好干活。随便举个例子,比如600824,某研究报告分析时,分析了土地升值的隐藏利润,和商铺的升值利润,却不去分析财务结构。别人的土地是每年都要计提折旧的,可是上海的土地每年都在升值。商铺虽然也想到了升值利润,却看不出别人把商铺全放在存货里。当然别人这么做的目的是处于避税,国家的税制调整完了之后这块就会显露出来的。仔细看一看,他的资产净值就会高得吓人。

证券市场水很深,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报告一定要跟踪,就像跟踪企业一样。单个的报告做的再好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拿到了报告就和机构信息一样了,这点是不对的。事实上任何一个报告做的最好不过就是发现问题,而真的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很多途径的。如果想搞私募的话,发现问题之后实地调研是必须的。

行业报告和宏观分析一定要仔细读,大部分优秀的调研员可能精通某个企业,但是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却不是什么时候都准确的。作为股民来说,如果单纯的想脱离行业抓个股,事实上,长久来看很难成功,除非的你资金量小得可以不计。在这个市场里能跟上大庄步伐做的只有三种人:第一种,老鼠仓,他知道底牌;第二种,做行业分析能够精确的预计后续业绩的;第三种,确实市场经验非常丰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千万不要靠技术分析来分析什么东西,对于主力来说,关心的只有量价,反正拉升之前手里的筹码要足够,市场换手要充分。至于你们谁拿着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反正我多就行。而洗筹的方式多种多样,你靠技术也许能成功个一两次,但多数时候还是被洗出去了。操盘手筹码拿够了,图形做好了,资金部调不钱来,你照样趴着。要想有足够的持股信心,你必须有坚实的行业和企业分析能力.

对于报告的解读必须放在充分认识大势的环境下。除非有那种完全低估和绝对低价的股票你可以一仓打满,大多数时候你还需要考虑大势的。刚才说过做报告的都是有立场的,大多数机构都是不得不在这个市场里的,所以他们通常会有很多死多头,任何时候都认为股票是好的应该涨的,如果你照着那样去做,死得会很难看。

综观各大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风格有多种多样。有的是看个股的形态推出应时的报告,类似于一般媒体的股评,这类报告往往推出时已经涨幅较大,而且已经脱离了底部,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十有八九会套。因此如何辨别非常重要。一般涨幅过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缩才能考虑。如果个股分析报告出现在股价相对底部,技术指标和均线系统均上涨,并且成交量放大,应及时介入。

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篇4

市场调研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供求双方的各种情报、信息和资料,把握供求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销售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正确依据的信息管理活动。进行市场调研的意义

1、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计划和策略的基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质量优异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很难确保企业的经营成功的。而市场营销计划必须与企业内、外条件相吻合,由此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企业营销策略也要考虑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并且着重考虑外部条件。只有根据市场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制定企业的营销组合,营销活动才能做到正确而有效。而要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外部情况,就必须依赖市场调研获取市场信息资料,分析这些信息资料,预测市场发展趋势。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市场总的供求情况、市场的大小和发展趋势,以便确定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销售方案。通过市场调研,可以对日益复杂的分销渠道进行筛选,确立最有效的分销途径和分销方式,以尽量减少流通环节,缩短运输路线,降低仓储费用,降低销售成本。由此可见,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计划和策略的基础。没有市场调研,营销计划和策略的制定就没有依据,也就制定不出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和营销策略。

2、市场调研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体现

市场动向把握不准,即市场信息不灵容易导致经营决策失误。搞好市场调研,对于科学地进行战略决策、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经营目标、决定分销渠道、制定市场价格、改善企业经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求得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公司设有市场营销部,而该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市场调研。只有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才能找准企业的销售对象,才能使用恰当的媒介去影响销售对象,从而起到扩大企业影响力、提高销售收入的作用。反之,也有许多企业不进行市场调研,结果浪费了很多广告开支。其中的原因在于,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广告的新闻媒介,它们是不可能为企业做市场调研的。它们接受企业的委托,只是照章行事地设计、安排和广告,至于广告的作用和影响,早已超出它们关心的范围。相比较而言,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消费品生产企业,其市场调研搞得卓有成效,而流通领域的批发和零售企业,以及服务性企业,其市场调研搞得较差。

市场调研的内容

任何企业,不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服务性企业,要开张经营,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信息。一家企业,要是不能获得系统的、持续不断的信息,所做出的决策必然缺乏坚实的基础,甚至可能与现实背道而驰,从而导致经营失败。作为销售经理,你个人的工作能力再突出,也不可能挽救由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因此,作为销售经理,在销售工作中组织销售员做好市场调研,或配合市场部作好市场分析工作,为决策层的提供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是其重要的职责之一。

市场调研时应该获取的信息调研的方面

1、市场环境调研

市场环境调研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和社会环境调研等。政治法律环境调研,主要是对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法令、条例,以及国外有关法规与政局变化、政府人事变动、战争、罢工、暴乱等可能影响本企业的诸多因素的调研。经济环境调研,主要是对国民总产值增长、国民收入分配、储蓄与投资变化、私人消费构成、政府消费结构等宏观经济指标进行调研。科技环境调研,主要是对国际国内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速度,变化趋势,应用和推广等情况进行调研。社会环境调研,主要是了解社会的文化、时尚、习俗、宗教等。

2、市场需求调研

市场需求调研包括市场需求容量、顾客和消费行为调研。市场容量调研,主要是对现有和潜在人口变化、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购买力投向的调研。顾客调研,主要是了解购买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团体或个人的情况,如民族、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地区等而进行的调研。购买行为调研,是调研各阶层顾客的购买欲望、购买动机、购买习惯、购买时间、购买地点、购买数量、品牌偏好,以及顾客对本企业产品和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的欢迎程度。

3、市场供给调研

市场供给调研包括:调研产品或服务供给总量、供给变化趋势、市场占有率;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价格、交货期、服务、包装的评价和要求;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寿命、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更新的态度、现有产品或服务能继续多长时间、有无新产品或服务来代替;生产资源、技术水平、生产布局与结构;该产品或服务在当地的发展趋势;协作伙伴及竞争对手的状况,即它们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数量、成本、价格、交货期、技术水平、潜在能力等。

4、市场行情调研

市场行情调研包括:整个行业市场、地区市场、企业市场的销售状况和销售能力;商品供给的充足程度、市场空隙、库存状况;市场竞争程度,竞争对手的策略、手段和实力;有关企业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价格、利润的比较;有关企业产品的差别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整个市场价格水平的现状和趋势、顾客最易接受的性价比与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及价格变动幅度等。

5、市场销售调研

市场销售调研主要是对销售渠道、销售过程和销售趋势的调研。企业产品是自销还是代销;是完全通过自设网点销售,还是部分经由代销网点销售;代销商的经营能力、社会声誉、目前销售和潜在销量;委托代销的运输成本、工具、路线、仓库储存能力等;人员直销和非人员直销的优劣;采用哪种广告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广告牌)效果较好;服务方式的优劣,如成套供应、配件准备、分期付款、免费维修、价格折扣、技术培训等。

市场调研的步骤

1、确定市场调研目标

市场调研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准确地做出经营战略和营销决策。在市场调研之前,企业需要先针对所面临的市场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品销量、产品寿命、广告效果等,确定市场调研的目标和范围。

2、确定所需信息资料

市场信息浩若烟海,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必须根据已确定目标和范围收集与之密切相关的资料,而不必面面俱到。纵使资料堆积如山,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也只会事倍功半。

3、确定资料搜集方式

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搜集资料必不可少。而搜集资料的方法多种多样,企业必须根据所需资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4、搜集现成资料

为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现有资料和信息,首先应该利用室内调研方法,集中搜集与既定目标有关的信息,这包括对企业内部经营资料、各级政府统计数据、行业调查报告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搜集和整理。

5、设计调查方案

在尽可能充分地占有现成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再根据既定目标的要求,采用实地调查方法,以获取有针对性的市场情报。市场调查几乎都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最核心的问题是抽样对象的选取和问卷的设计。如何抽样,需视调查目的和准确性要求而定。而问卷的设计,更需要有的放矢,完全依据要了解的内容拟定问卷。

6、组织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需要调研人员直接参与,调研人员的素质影响着调查结果的正确性,因而首先必须对调研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其次还应该加强对调查活动的规划和监控,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补救。

7、进行观察试验

在调查结果不足以揭示既定目标要求和信息广度和深度时,还应采用实地观察和试验方法,组织有经验的市场调研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公开或秘密的跟踪观察,或是进行对比试验,以获得更具有针对性的信息。

8、统计分析结果

对获得的信息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是市场调研的根本目的。市场调研人员须以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细致的统计计算,以获得高度概括性的市场动向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和预测,以揭示市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9、准备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的最后阶段是根据比较、分析和预测结果写出书面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应阐明针对既定目标所获结果,以及建立在这种结果基础上的经营思路、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和今后进一步探索的重点。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后所获得的信息,要达到如下要求。

准确性:在市场调查中,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客观地反映事实。要认真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要做到根据充分、推理严谨。

及时性:任何市场信息,都有极为严格的时间规定性。市场调研必须适时提出,迅速实施,按时完成,并且其所得信息情报要及时利用。

针对性:市场信息多如牛毛,不应该也不可能处处张网,所以市场调研首先要明确目的,要有的放矢。

系统性:市场信息在时间上应有连贯性,在空间上应有关联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改变,市场会发生变化,信息也将不断扩充。企业应对市场调研的资料加以统计、分类和整理,并提炼为符合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的情报,而不是一个"杂烩"。

计划性:市场信息面广量大,包罗万象,因此,要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就得加强计划性。既要广辟信息来源,又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既要持之以恒,又要注意经济效益;既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又要有专业化的组织和统一的管理。

预见性:市场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既要满足当前经营决策的需要,又要分析未来的趋势,预见今后的发展。

市场调研的形式

市场调研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或者说两个不同的阶段,这就是实地调查和室内调研,又称初级调研阶段和次级调研阶段。

1、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是指企业集中搜集可用于市场分析的第一手信息,其常用方法是询问、观察和试验,然后用统计方法汇总和分析信息。

2、室内调研

室内调研有两重含义。企业搜集、整理和统计企业内外现成信息,这是"调查"的过程。企业搜集、整理和统计的企业内外现成信息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的实地调查结果结合起来,进行统计、分析、预测和利用,以便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这是"研究"的过程。

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首先要进行的不是实地调查,而是室内研究,以便充分利用企业内外已经存在的信息。以房屋建筑企业的市场调研为例,先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企业已经掌握的本地区乃至全国建筑市场的信息,特别是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的行业市场统计数据,这就是室内研究过程。然后,若仍需要特定的市场信息,再开展对建设方的调查,弄清它们对房屋建设和装修的需求,由此确定住房建设和装修的需求状况。这后一过程,就是实地调查。

室内调研

1、调研步骤

确定信息需求

确定信息内容

分析信息来源

确定搜集方法

组织搜集工作

分析调研成果

2、信息来源

(1)企业内部资料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内部积累起来的各方面资料,以达到市场调研的目的。这些资料主要如下:

财务会计资料,特别是资金动用信息、未付账款信息和应收账款信息;

企业统计资料,如生产数据、销售数据、营业额数据、广告数据、存货数据、成本信息和财务信息等;

企业成本资料,如企业的成本预算情况、成本决算情况和成本核算结果;

短期经营信息,如每月经营核算结果、每月上缴企业员工社会保险费用等;

企业营销活动信息。

此外,对如能够免费为顾客送货的家俱零售商,或电器商场,其送货单就是十分有价值的市场信息,据此可以确定潜在顾客和潜在市场所在,甚至可以确定现有顾客的大概数量和潜在顾客的地理分布情况。不过现实情况是,不少企业尚未认识到可以借助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来搜集和整理信息,更没有认识到如此能为市场调研提供完备资料。

(2)政府统计信息

中央政府统计资料

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如统计年鉴、人口和收入统计等;政府发表的行业统计资料,如企业名录;政府发表的税赋报告以及物价水平统计等。

地方政府统计资料

地方政府的统计和报告,如各省政府统计报告。这种统计报告大体有这么几类:人口与就业情况报告;物价水平与价格指数统计;消费水平报告,如对居民收入水平的抽样调查,说明平均居民户的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开支水平与开支结构等。

政府专门出版物

以德国为例,德国联邦经济部编辑和出版《德国国内市场统计报告》,每两年出版一集。该部的目录委员会负责出版《商业与经营研究机构目录》、《研究规划》和《商业经营概念定义》。这些资料可供零售商家研究竞争对手之用,如用来研究竞争对手经营规模的扩大情况和营业额集中程度,而后者则可以用作企业的销售研究和市场研究。

(3)行业统计资料

各行业协会会定期出版一些刊物,从这此刊物上获取信息是企业对行业了解的一个有效途径。如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10月发表世界旅游市场的分析提到,德国人旅游人数最多,在国外的日本人花钱最多,美国旅游业收入最高。像这样的背景信息,对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十分有用。

(4)咨询公司情报

盖洛普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总裁兰斯塔兰斯说:"中国人了解盖洛普博士,知道盖洛普这个名字。"这家公司1995年元月1日正式营业。在公司正式开业之前,美国的巧克力生产商协会、华盛顿州苹果种植协会和中国农业贸易部门就向这家合资公司提供了价值10多万美元的生意。

(5)学术研究成果

这主要指研究机构的信息。关于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学术刊物不计其数,各种半学术的大众读物通常载有关于国家、人口、收入水平、消费倾向等各方面情况的报道、研究报告、论文等,从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二手信息。一般的经济、管理和商业类杂志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市场信息,专业性的日报更是如此。《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我国也有为数不少的此类报刊杂志,如《中国经营报》,《销售与市场》杂志等。

(6)互联网

在"internet"已成为人们谈论的最多的话题的时代里,互联网络以速度快、信息量大、付费少的特点而在众多信息获取手段中倍受青睐。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现存3500多个数据库可资利用。要从这些数据库获取商业信息,只需付出较少的费用。这种数据库中通常有统计资料、研究报告等,一般来说,1970年以后出版的专业资料在其中都可以找到。而且,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许多商品都可以在网上交易和结算。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调研也是mR(marketResearch)业的新的发展方向。

3、资料搜集途径

(1)一般搜集途径

订购公开出版物;

从有关情报机构、信息咨询机构、信息预测部门获取信息资料;

通过国家和上级主管机构的各种政策文件、法规、通知、计划等获取资料;

与有关单位进行资料交换;

通过各种经常性联系部门获取有关信息资料;

通过各种会议、广告搜集资料;

通过建立长期的人际关系网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2)国际市场信息资料搜集途径

出国考察、进修、讲学、参加国际性会议;

与国际机构建立信息往来制度,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中心、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官方、半官方的信息机构。

(3)从竞争对手处获取信息资料

从竞争对手的离职或在职人员那里搜集信息。如从应聘者中套取信息情报;出高薪聘用对方的高级职员;以合作的形式套取对方的情报;雇用对方的设计人员作顾问;通过各种会议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等等。

从竞争对手的客户中获取信息。如与竞争对手的基本客户交谈;与竞争对手的顾客接触;从竞争对手产品的包装、仓储、运输过程得到对方商品的有关情报等。

从公开出版物和文件中了解对手的情况。如分析竞争对手的招聘广告和劳务合同,得知对手的人才状况;研究空中摄影照片,发现其产品变化的线索;对商业文件进行分析等。

运用技巧观察和分析对方。如以假身份参观对方工厂;拆卸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工艺还原;购买竞争对手的工业垃圾进行研究等。

以上搜集情报的手段,从道德上来评论可能引起争议,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利用各种合法的手段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往往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合理的。

(4)有偿情报信息

聘请业余信息员;

从一些收费的情报部门、统计部门、信息中心、信息咨询公司购买所需的数据资料;

从一些同行中购买声像资料,或委托其复制、翻印、录制一些所需要的声像资料、图片等,并付给一定的费用。

通过有偿、有奖征集取得所需的情报信息,即对提供信息资料的协作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对那些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的情报信息给予重奖,对企业中提供了各种有价值情报信

息和有价值建议设想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现场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有关市场信息,了解商品或劳务在供需双方之间转移的状况和趋势,为市场预测和经常性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企业自行展开的实地调查,对于企业准备、实施或是调整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是不可缺少的。仅仅依靠室内调研的结果,就匆忙进行经营决策,往往会失之偏颇。反之,企业可以利用询问、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自行展开的实地调查,针对企业在室内调研中没能确认的问题,寻找确凿的答案。这就是说,实地调查可以按照企业的迫切需要进行设计,可以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是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市场调研方法。

1、调查范围

市场需求调查

消费行为调查

产品调查

价格水平调查

分销渠道调查

竞争对手调查

市场环境调查

2、实地调查的对象

顾客

顾客就是买主。但顾客又分为两类,一是常客,或称基本顾客;另一类是稀客,或称偶然顾客。企业的常客,就是经常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顾客,其行为说明他们已经对企业具有了忠诚感,这对于管理层至关重要。零售商家,可以利用对基本顾客的调查来获取多方面的有用信息,这是因为:与稀客相比,常客在经常光顾的企业中开销的金额要大得多,而常客经常光顾的企业,也正是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如果一家零售企业常客比率较高,那么它在商品价格上灵活处置的余地就大,也就是说降价幅度就可以比常客少的企业大一些,这样又能吸引更多的稀客,还可以导入更加新颖实惠的商品,以满足顾客的潜在需要,而不那么担心其中的风险。对常客进行调查的好处在于,他们了解和熟悉自己经常光顾的企业,能够对企业的长处和优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于这种顾客,调查方法就简单和直接多了,如对一群经常光顾娱乐中心的人,就可以询问他们可否愿意详细讲叙自己对游泳项目、理疗项目、温泉项目及桑拿洗浴的感受,询问他们为什么要反复光顾等等。对自己的常客,企业要尽可能地利用机会讲解自己的销售队伍、售后服务、定价方法、进货原则等等。当然,对常客进行调查虽然有不少好处,也免不了有其缺点。这就是顾客会形成一种偏向,有时甚至会过于偏激,用放大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微小过失。

行人

行人流动性大,没有多少规律可寻,因此调查行人一般用顺便询问法。这种方法既可用于对消费者进行调查,也可用于对企业客户进行调查。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调查人员站在特定的地点就特定的问题对过往行人提问。拥有大量过往行人的地点,多是城市的步行街、交通要道的进出口、城市广场上、商场进出口等。

家庭

所谓家庭,乃是人口的集合体,他们居住在一起,用共同的收入满足生活需求。对于消费品生产厂家和经营商家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消费单位。如果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每个成员的个别消费行为会受到整个家庭的强烈影响。一般来说,家庭成员的个别消费行为是建立在家庭群体的消费模式基础上的。而在一个家庭中,通常是丈夫,而不是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是妻子,对采购决策拥有最终发言权。像年龄、收入、住所等户主所具有的人口学方面的特征,会影响一个家庭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来说,家访时间不宜过长,应限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会引起户主的反感。

小组

所谓小组,就是为了调查目的,从有关方面邀请来若干人员。调研人员或是企业管理层通过与这群人交谈,能够了解这群人如何看待看自己,如何看待本企业,他们形成了一些什么样的成见,以及他们对待本企业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一般来说,这种小组座谈可持续1~2小时,而每组至少应有15~20人。要想让小组人员畅所欲言,就需要事前对小组讨论的问题做到周密策划、胸中有数,能随时调整运作,使之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若有所需要,还可以站在中立立场上对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小组成员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恰当立场。

国民

把一国国民作为市场调研对象,是跨国公司要进入该国市场前最重要的调研工作,这主要是了解文化、宗教、习俗、时尚等。如果我们中国公司要进入美国市场,那么就要了解美国市场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最新动向。

询问法

询问法就是利用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之间的语言交流来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询问法的特点是,调查人员将事先准备好的调查事项,以不同的方式向调查对象提问,然后将获得的信息收集起来,作为市场信息。

面谈询问,即调查人员按照选出的调查样本和规定的访问程序进行的个人面谈或小组面谈,它是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

电话询问,即调查人员按照抽样规定用电话询问调查对象。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能迅速取得所需信息,调查人员不会对调查对象产生心理"压迫"。

书面询问,即将设计的书面材料邮寄给调查对象,请其填写,然后再收回分析。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用于样本广泛分布的较大的地域,答复时间相对充裕,调查成本比较低;

缺点是各地答案多寡不一;误差较大;调查对象可能误解问题的含义;不适宜询问较多问题;调查时间较长;无法获得观察资料。

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调查人员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调查对象的言行来搜集信息资料。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调查人员与调查对象不发生对话,甚至不让调查对象知道正在被观察,使得调查对象的言行完全自然地表现出来,从而可以观察了解调查对象的真实反应。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无法了解调查对象的内心活动及其他一些可以用询问法获得的资料,如收入情况、潜在购买需求和爱好等。观察法主要用于零售商家了解顾客和潜在顾客对商店商场的内部布局、进货品种、价格水平和服务态度的看法。

试验法

试验法是目前普遍应用在消费品市场的调查方法。在调查商品品种、品质、包装、价格、设计、商标、广告以及陈列方式时,都可以采取试验法。

问卷设计

问卷是实地调查活动的指南,问卷设计得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对所获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到正确的答案,关系到能否实现调研目的。

1、问卷构成要素

任何一份问卷均应包括如下构成要素:

自我介绍,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

恳求合作,并表示感谢;

问题若干;

调查对象情况,如年龄、性别、经济状况、职业、籍贯、教育水平等;

调研人员备注。

设计问卷内容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问卷开头语气要亲切;

问句设计要简短;

所提问题要让调查对象能够理解、回忆和回答;

所提问题要尽量客观;

不要设置敏感性问题或调查对象不愿回答的问题。

2、问题分类是非题,又称二选一题,要求调查对象对所提问题用肯定否定来回答。例如:你家有无电脑?你喜不喜欢联想电脑?这种形式常用于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需求调查,其优点是能求得明确的答案,有利于资料的整理;其缺点是不能表示意见的程度,容易使中立意见发生偏向,影响问题的真实性。

选择题,指事先对每一问题设置几个答案,让调查对象在这几个限定的答案中选答一个或多个答案。采用这种方法时,答案需要包括所有的可能情况,但应避免重复,而且设置的答案不宜过多。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是非题面窄、强制选择的缺点,又可以克服自由回答题面宽、资料难以统计的困难,经常用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方面的调查。使用选择题一般要注意必须将答案编号,而且可选答案一般应控制在10个以内。

自由回答题,也称开放回答题,是指设置问题而不提供备选的答案,让调查对象自由回答而不给予任何限制。例如:"你认为康佳牌电视机的优缺点何在?"任由用户对此充分发表看法。这种形式常用于产品质量调查,其优点是调查对象可以充分发表意见,能搜集到合乎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搜集到事先估计不到的资料和建设性意见;也可能搜集到被调查人疏忽的意见和问题。其缺点是答案由调研人员当场记录,可能会由于理解不同使记录失真;用录音机很真实,但有可能造成对方的拘谨;由于调查对象自由发表意见,答案多且不相同,会带来资料分类、汇总的困难。

顺位题,也称序列题,由调查对象依照自己所喜欢的程度,判断决定事物的先后、高低、优劣顺序,用能表示喜爱程度的量词填写。此法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调查人员预先设置答案,请调查对象决定答案的先后顺序;二是不先给出答案,请调查对象按自己的喜爱或认识程度依次填写。顺位题能使调查对象通过实践对比方式给出意见和态度,所以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企业产品特性和在市场上的地位。但不能揭示出产品实质性的长处和问题。使用此法时要注意顺位的数目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十个;顺位取到第几位,要由调查目的来决定;一般了解可取全部顺位,若只想调查某些重点则取前二位或三位。

赋值题,即事先设置好问题和肯定程度依次递减的几个答案,并将各答案赋予一定的分值,要求调查对象选答其一。这种方法又叫标尺法,意即将这种肯定程度依次递减的几个答案顺次排列在标尺上,以供调查对象选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调查结果量化,然后进行分析,从而有了数量指标。

核对题,即事先列出产品的各种特征,再征询调查对象的意见,看其倾向如何。

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房地产;挤出效应;实证会计;收益报告

一、引言

中国自1998年实施住宅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已经走过13年。在此过程中,随着大量投资向房地产领域集中,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国内支柱性产业,但是目前房地产行业非理性繁荣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冲击。房产行业通过抵押等方式反复从银行体系中吸收大部分资金,同时通过高房价从消费者手中吸收大量资金,从而利用所持有的资金进一步推动房地产行业对国民资金敛收力度,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导致资源的错配,引起银行存贷风险敞口扩大,更是引发社会对房产投机性的需求。王小广通过对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住房市场的投资或投机需求占比超过50%,房子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投机炒作的,这是我国住房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王小广,2012)。这种发展方式加大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程度。基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政府自2002年开始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但是2002—2009年中国楼市出现了“屡调屡涨”的反常现象,这种现象在2011年得到抑制。随着宏观调控连续出台限购令、信贷紧缩、利率上调、房产税等房价调控政策,房产行业抑制了投资、投机和高端需求,也影响了刚性需求。在2012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进一步打消了市场上房地产调控将放松的预期。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式进入去杠杆化的过程,即过度投资之后的去泡沫阶段。由此来看房价下跌趋势形成,必然会加剧房产开发商资金紧张的局面,在此种情况下,从描述和分析房地产发展、盈利及资金运转的会计和财务角度关注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由财务会计的角度分析房地产发展趋势对防范由新一轮宏观调控所带来的风险具有很强的实证意义。

本文以实证会计研究范式为框架,分析房地产企业层面财务变量在控制政府相关政策的条件下所反映的企业年度收益报告中的信息含量,即分析政策因素是否对其他企业财务变量所蕴含的会计财务信息具有“挤出效应”。在控制的政策因素及企业层面财务变量条件下,对我国房地产企业所提供的年度会计信息含量及其信息质量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对房产行业的外部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及该行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房地产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研究思想设计

本文是以实证会计研究为分析范式,首先对实证会计研究及本文研究思想作出说明。20世纪80年代,瓦兹和齐默尔曼的合著《实证会计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实证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出现。实证会计理论在有效市场假说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基础上建立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二者之间的关系,其重要假定为: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可描述性及实证研究结果的可解释性,可以得出年度和季度收益能够向股票市场传输新信息;而由会计或财务所传递的信息可以反映到企业股票价格波动上;同时存在其他信息来源使得市场可以预见到会计收益,从而以实证会计为基础的会计收益能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传统的实证会计研究基于有效市场假说进行分析,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及资本市场运行状况,有效市场假说并不成立,由此笔者放松有效市场假说,假定市场为半强式有效,即当前的房地产股票市场价格完全反映了现实所有已公开的有用信息。这些公开信息主要是企业层面的财务因素,包括:财务报告、公告、股利分配方案、盈利预测及证券分析报告等信息,而这些财务信息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一旦信息公开,股票价格将会根据新信息迅速作出调整。

因此本文实证会计研究主要命题是:在半强式有效市场假定下,政府政策因素对房地产企业层面财务变量所反映的年度收益会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含量是否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若存在显著的信息“挤出效应”,那么本文分析的设想依据是在我国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若完全依据企业层面收益的计量会造成很大偏差,而使用政策二元变量估计房地产企业股票价值波动比仅仅使用收益作为参考变量进行分析更具可信性。同时尽管房产企业年度收益报告传递了相关会计信息,但是外部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政府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上获得相同的财务信息,而且这些源于政府调控渠道的信息更具实效性。因此当房产企业一旦公布年度收益信息,任何潜在信息已经被投资者理解分析并反映到企业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中,若是出现这种情况,则表明传统的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范式由于忽略外生政府政策对收益标量会计信息含量的挤出效应,从而具有一定的分析偏差并最终引致企业年度收益报告信息解读偏误。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模型设定及数据选择

首先就有关楼市宏观调控政策二元变量的选择进行分析。由于新一轮严格的楼市调控始于2008年,因此笔者对自2008年开始的重大楼市调控政策进行整理,结果如表1。

从调控时间及力度上看,笔者依照调控力度将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时间段分为3段:2008.01—2009.12;2009.12—2010.03;2010.03—2011.01。因此对应的政策二元变量笔者选取为:d1=0,2009.12前1,2011.01后;d2=0,2010.03前1,2010.03后;d3=0,2011.01前1,2011.01后

由政策二元变量可以看出:所选择的二元变量具有政策叠加作用,以此可以更好地权衡调控政策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累加效应。由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宏观调控下政策因素对企业层面收益标量的年度收益报告的信息含量是否具有“挤出效应”,因此笔者选取了衡量样本上市公司层面的收益相关指标:营业利润率(oR);资产报酬率(Ra);净资产收益率(Roe);长期资本收益率(LCR);财务费用率(FFR);可持续增长率(SGR);利润总额增长率(tGR);同时依据实证会计理论选取样本上市公司股票季度平均价格波动率(pR)用以衡量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同时为了使得样本公司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了按照总资产规模排名前60位的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并选取了相关变量2008—2011年度的季度数据组成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来源于CSmaR研究数据库中对应年度和公司的季报、年报。结合研究思想及变量设定及数据选择分析,本文实证模型设定为:四、结语

本文在放松有效市场假定的实证会计研究框架基础上,同时结合我国市场特征的半强式有效市场假定及2008年后楼市严格调控而可能引发房地产行业年度会计收益报告信息使用偏误的背景下,对我国宏观政策因素及企业层面财务指标所反映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会计年度收益报告的信息含量进行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严厉楼市调控政策实施下,在引入政策变量条件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所蕴含的由其股票价格波动衡量的会计收益报告的信息影响削弱并且不具显著性,与此对应的则是政策变量对由股票价格波动衡量的会计收益报告的信息显著影响。经验分析表明:样本期内政策因素对企业财务指标所蕴含的会计收益信息具有实际意义上的挤出效应。因此在实际利用房地产会计收益报告信息过程中,尽管上市房产企业年度收益报告传递了相关财务信息,但当房地产企业公布年度收益信息,任何潜在信息已经被投资者通过对政府调控政策的理解分析并反映到企业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中,即是外部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通过政府调控的方向和力度上获得更具实效的信息。因此对于财务会计信息利用者、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而言,在使用房地产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时结合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分析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许家林,王昌锐,胡伟.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与进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杨海峰.我国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应用的透视与述评[J].财会通讯,2004(2).

[4]auguste,Comte.Lectureinpositivephilosophy[m].1842.

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篇6

该报告是一份指导企业进行有效投资的文件,指导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帮助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

工作内容:该报告从市场、政策、技术以及投资收益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通过详细深入的专家访谈、市场调查等手段获取所要投资项目的市场供需现状、营销模式、竞争格局、技术工艺、主要设备等一手的基础数据资料。项目组成员根据前期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资料,为企业进行产品定位、工艺选择、设备选型、营销模式选择、投资规模等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建议。

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项目可行性研究正确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投资成败。

1.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量身订做:投资决策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2.编制依据应保持资料、数据的详细和真实性。若研究依据不足,则会造成可行性结果不真、可信程度不高,可行性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影响了投资决策。

3.编制过程:应根据新形势、采用新标准。若依旧采用的旧标准,则会使得项目经济结果可比性不强,不能正确反应项目的收益状况。

4.编制后的工作:将可行性研究作为持续性工作,建立完善的更新机制。在可行性研究的有效期内,市场、物价等情况还有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会使投资收益偏离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结果。所以后续数据更新很重要。

公司在投资决策领域的优势

1.数据收集与市场调研:

尚普咨询已成为国内市场调研领域的顶尖机构。保障可行性研究中数据的详细与真实性。

国家统计局授权的首批涉外调查许可单位。调研实力的象征与保证

2.品牌:

尚普咨询已成为三星电子、西门子、LG、微软、索尼、松下、陶氏化学、壳牌、埃森哲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指定供应商。保障成为让您信任的品牌

3.专业性:

投资咨询领域率先通过iSo9001:20xx质量管理认证单位。严格的质量体系保障编制过程的专业性与报告的质量水平。

4.编制后的更新机制:

尚普咨询提供后续半年报告修改服务。保障可行性研究不出现偏差。

5.权威性:

公司众多投资分析师为多家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保障可研编制的权威性。

拥有千余位来自高校、研究所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提供专业性的建议。

工作思路

1.内部环境分析:企业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2.外部环境分析:

2.1政策: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相关优惠条件

2.2市场:市场供给、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市场走势

3.营销方案分析:营销模式、价格策略、渠道策略

4.技术方案分析:主流技术现状、技术对比分析、设备选型方案

5.投资收益分析:资金使用方向,资金使用计划;营业收入测算、成本测算、盈利能力测算、财务指标等。

6.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内部风险分析:技术水平、替代产品、竞争格局、项目管理、财务等方面的风险及控制;

外部风险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关联行业等方面的风险及控制

项目执行方式

桌面研究:利用尚普咨询核心信息数据库(海关数据、国家统计局)、行业资源、既有研究成果,结合各类相关网络、报刊、杂志、数字出版物等信息数据的搜集对行业进行桌面案头研究,同时对调研成果进行初步的整合。

实地调研:对桌面研究数据进行核实,对标杆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市场现状、发展趋势、销售等信息。

深度访谈:行业协会、相关管理部门、相关专家采用深度调查的形式,访问时间大约为60分钟左右,我们将深入机构内部与中高层面对面访谈,为客户挖掘市场发展现状、行业特点、销售风险等信息。

电话调研:电话调研是深度访谈的重要补充形式。通过电话与被访机构进行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及补充调研。

编制费用及周期

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篇7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了解电脑的相关知识及营销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首先来认识一下营销调研实习吧,营销调研实习是通过实践环节对所学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理解。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低成本、准确和适时的市场营销决策对企业至关重要,营销调研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市场营销的信息,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营销调研实习是依据大纲的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营销调研与预测课程学习后展开的。通过实习欲使我们正确认识营销调研的价值,灵活掌握营销调研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常规性的市场调研项目,有效运用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解决市场营销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进一步培养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和驾御实际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

这两个星期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第一次实习——市场调查实习。我们由老师分配结组,需要先找到调查对象,针对其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她想要了解的市场信息做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再对目标市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报告。

1.确立调研主题

在实习阶段我主要负责前期的调研准备,利用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我们组经过讨论决定对电脑市场进行调查。

调查题目:对连云港市新浦区电脑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使用电脑的调查。

调查动机:调查有关计算机行业的各种信息看看大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是否有发展机会,并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在高新科技产业领域内投资的具体方向和进入策略调查要点:笔记本价格的持续下降将不断激发个人用户的购买欲,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学生购买电脑的品牌主要有1、acer2、八亿时空3、长城4、戴尔5、方正6、方佳7、海尔8、海信9、惠普10、金翔云11、蓝星12、浪潮13、联想lenovo14、联想thinkcentre15、明基16、苹果17、七喜18、清华同方19、清华紫光20、tcl21、神舟22、新蓝等,要求售后服务要好,服务态度好。他们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广告等方式来购买电脑。他们所满意的价格主要集中在5000元左右,讲求经济实惠。学生购买电脑的目的除了学习外,大部分是用来玩游戏或看电影什么的。对电查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写成报告。

2.制定调研计划书

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市场营销整体策划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1)市场营销调研策划(2)市场分析(3)市场营销

战略策划(4)产品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5)顾客导

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策划(6)竞争导向的市场营销战术性

策划

一般来说,整体策划对企业自有资源评估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析(2)企业的财力资源分析(3)企业的物资资源分析(4)企业的技术资源分析

策划书大体内容如下:

市场分析

一,营销环境分析

二,消费者分析

三,产品分析

四,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分析

五,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分析

广告策划书第二部分广告策略

3.进行文案调研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进行文案调研,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有关研究课题资料数据的收集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二手资料和数据,了解所要研究的课题,并形成个人文案报告。对于我们来说资料的主演来源就是网络,迅速准确的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有用资料也应该是我们要熟练掌握的技能。在进行完文案调研之后我对整个调研主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展开实地调研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搜集一手资料。我们来到长春各大超市进行观察,记录那里的客流量,自有品牌商品种类,消费者购买自有品牌商品的情况,跟踪顾客记录其消费过程等。这些事情说起来不困难,但是要落实到实践上,真的是有些麻烦。一方面要分心记录数据,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能引起超市有关人员的注意,在跟踪顾客是更是很容易就会跟踪丢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进出超市,装作若无其事似的进行数据的收集。最后我们还需要经这些数据整理出来形成观察报告,并进行相关的简单分析。

(2)询问法:

询问法是结合问卷设计的一般技巧,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要求设计出结构合理,紧扣主题的问卷。进行询问法调查时我们先要进行相关主题的问卷设计,再到各大超市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是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问卷填答的完整性等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完成了问卷的设计并进行了是调查,在进行最后的修改过后将问卷打印好并分到每个组员手中。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我们分别去了重庆路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家乐福超市,恒客隆超市、欧亚地下超市进行问卷调查。做问卷其间我们遭遇了很多的拒绝和冷漠,但同样有很多的好心人帮助我们填答问卷,这两天虽然很累,也有很多的委屈,但当我们拿到填好的问卷时我们都很高兴。

5.每日写调研日记,对资料进行整理。

每天我们都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要写调研日记记录每一天的都要过程,以便在撰写报告是可以有资料作为参照。

6.撰写实习与调研报告

最后我们要将二周以来的实习情况撰写成实习报告,调研的成果完成调研报告。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才发现自己的语言太过缺乏,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通过报告的撰写,将三周以来的辛苦劳动转换成文字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着的事情。

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篇8

一、加强理论学习。

确保征信管理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向明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的根本保证。工作中,时刻关注理论发展的新动向,以先进理论指导具体工作。总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会上,精心准备,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得到领导肯定。结合征信立法工作,加强调研,调研中深入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机关党委将本人撰写提交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征信管理新局面系列调研”之《征信立法研究报告》作为人民银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推荐给中央国家工委。

二、积极参与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已获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原则通过

征信立法的条件正越来越成熟。根据国务院法制办2008年1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专项工作的工作安排》总行于年内向国务院法制办上报《征信管理条例(送审稿)总行领导运筹帷幄,积极推动出台《征信管理条例》一直是近年来总行征信管理局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和积淀。果断决策,全局上下协同作战,殚精竭虑,条例》立法工作正稳步加快推进,现已取得重大进展。

直接执笔或参与撰写了相关调研报告;多次对征信的概念内涵、行业发展模式、业务种类、业务管理方式、许可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根据国务院新“三定”方案对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责的调整,本人全程参与了条例》制定。先后参与了对地方信用立法、信用服务市场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情况的调研。对2002年上报国务院的征信管理条例(代拟稿)及近几年来形成的数个条例草稿进行了认真研究;多次参加了征信管理局、条法司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织的征信立法专题讨论会及内部改稿会;积极听取和学习了有关专家、学者对《条例》制定中诸如征信的概念和边界、征信管理的出发点、征信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征信管理的手段、方式等诸多重要议题的意见和建议;较准确地领悟和贯彻落实了总行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所提意见较好的被《条例》采纳吸收。12月5日,征信管理条例》已经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并原则通过。

三、根据立法工作需要。

参与完成了地方征信立法的分析与评价》研究报告;二是对我国征信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撰写了论我国征信发展模式—以征信产品的公共属性为视角》得到局领导好评;三是为摸清各类征信机构的市场定位、经营状况和发展中存在问题,一是开展了地方信用立法的调查。为理清征信体系建设与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研究设计促进征信服务市场发展的制度措施,完成了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签报苏宁副行长,并送条法司、人事司阅;四是通过国际金融公司了解国际数据跨境流动与保护问题的做法,组织重点出口企业和相关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就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美国、欧盟处理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经验,完成了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和《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两篇成果入选征信管理局即将出版的征信管理专题研究报告》和《世界版图下的征信业—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征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两部书稿,目前两部书稿已交金融出版社审稿;五是借鉴国外征信立法经验,采它山之石以攻玉,处领导的直接指导和亲切关心下,组建了国外征信理论与实务研究小组,完成了美国平等信用机会法研究与启示》被《参阅件》采用。

四、积极关注征信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提出完善建议

根据局、处领导的指示,年以来。本人密切关注征信系统和征信市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商业银行合规使用信用信息、个人异议受理及处理情况、征信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有关有关诉讼案件,向有关分支行提出了妥善处理诉讼案件的建设性意见;直接与当事人积极友好地沟通,宣传有关政策,化解纠纷,妥善处理了公民来信和投诉事件;根据苏行长对征信中心《关于个人征信系统异议处理流程及解决其中存在问题的请示》批示,研提了意见和建议签报苏行长;为尽快建立涉及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征信中心和商业银行关于异议处理、投诉、诉讼情况的报告制度,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个人征信异议处理、投诉和诉讼案例报告制度的通知》签报,近期即将以行发文。

五、其他工作

提高了公文处理水平;二是认真办理全国人大和政协委员提出的与征信管理工作有关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三是着手研究《条例》出台后的释义和有关配套制度建设。如制定《征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不同类型的征信机构明确准入及监管措施,一是日常公文办理。本年度较高质量地办理办结签报、会签文件、请示件、通知、公民来信等各类公文数十件。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又如按照征信分类监管的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一系列征信机构业务操作规范及指引,规范征信机构经营行为,再如制定征信活动异议处理规程,明确征信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切实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四是多次参加征信管理有关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了征信管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篇9

一、问题的提出及问卷调查概况

长期以来,分部报告的披露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加剧了这场争论。从理论上来说,分部数据应该能使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分析公司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合理地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由于不同公司在其成长性、盈利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从事多种经营的公司的不同分部存在着风险差异,使得评价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变得复杂化,因此,必须披露分部信息。在中国大陆,多样化经营公司分部信息的披露还很不规范。我们认为,是否以及如何规范中国上市公司分部报告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我们于2000年7月对37家证券公司(包含中国当前所有大的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和银行的85个信贷官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共发出问卷122份,回收67份,回收率约为54.9%。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了SpSS/pC统计分析程序对回收问卷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分部报告的作用、分部的定义、披露的时间、披露的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分部报告的重要性

公司是一个由多个分部组成的完整经济实体,通常来说,财务报告使用者无法评价公司对各个独立分部的依赖程度,而多种经营公司各个分部在成长性、盈利能力和风险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分部信息来判断公司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及各分部的风险。有些风险如币值的波动、通货膨胀或政局不稳定可能是与个别分部相关的,而公司的财务报告可能不会披露这些风险。

我们认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经济国家,分部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许多公司的经营不仅涉及多种产品和多项服务,还涉及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公司管理当局已经意识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他们在新地区引进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及其在这些地区的竞争能力,这与计划经济时代存在着显著差异。

关于分部报告信息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财务分析师和银行信贷官员对分部信息重要性和有用性的认识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91%的回收问卷认为分部信息重要,原因是分部信息可以为评价投资机会、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提供相关信息。被调查者都认为从事多种经营的上市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

三、分部的定义

对分部进行定义是近来争论的焦点。分部报告应向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关于公司未来价值的信息。没有分部报告的充分披露,投资者将不知道盈利分别来自哪一个分部。分部报告的目的在于为分析公司的各个组成部分提供有用信息。关于分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观点。一些人认为,如果对外披露的分部报告和管理当局用于内部经营管理而编制的分部报告一致,这种分部报告将是非常有用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按照风险和回报来披露分部信息将更有用。我们把上述两种观点分别称为重合法和类似法。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号(SFaSno.14)对如何定义分部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企业行业分部的判定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公司管理当局的判断。”Hayes和Russel(1996)认为,由于许多企业把这种灵活性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这样就弱化了SFaSno.14的功能。投资管理和研究协会在其1990年、1992年和1993年的报告中也批评了这种灵活性。正因为如此,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决定对其分部报告准则进行修订。SFaSno.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把分部定义为“从事产品生产或是提供服务或是主要向非关联的顾客提供一类产品或服务,目的在于赚取利润的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分部的界定,留给企业管理当局一定的灵活性。1997年,FaSB了SFaSno.131“企业分部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采用重合法定义分部,即向外报告的分部和管理当局内部使用的报告分部是一致的。该准则把经营分部定义为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从事可能赚取收入或发生费用的商业活动(包括与同一企业的其他组成部分发生交易产生的收入和费用);(2)企业主要的经营决策制定者在向分部分配资源时,会评价该分部的经营业绩,并作出决策。这样,按照SFaSno.131,如果对内报告时把类似的或不同的产品合并为一个分部来进行报告,那么在对外报告时也把类似的或不同的产品合并为一个分部来进行报告。版权所有FaSB认为,既然重合法不仅用于对外报告的目的,也用于对内报告的目的,那么这种方法提供的信息应该更加可靠和相关。SFaSno.14采用的是类似法,即要求公司按照产品和服务来披露行业分部。这样就造成SFaSno.131规定的分部确定方法和SFaSno.14的分部确定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例如,根据SFaSno.131,以前把多种产品作为一个行业分部来披露的公司现在可能要求按照其对内报告的要求作为几个分部来披露。

SFaSno.14和SFaSno.131之间的差异可以概括为:SFaSno.131基于如何管理公司而不是基于SFaSno.14规定的按照行业、地域或是主要顾客来披露分部信息。所以,SFaSno.131很可能要求企业报告更多的经营分部以及这些分部的更多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也于1997年了一个新的准则iaSno.14(修订)“分部报告”。对一个公司来说,如果风险和回报主要来源于同类产品,则把这类产品定义为一个分部。该准则认为“分部不应该包括带有不同风险和回报的产品”。如果向董事会提供的内部报告中使用的分部不符合这一定义,iaSno.14(修订)要求“尽量按照类似的产品作为一个分部来报告”。这样就会导致对内报告使用的分部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外报告使用的分部相同。

iaSC认为,如果按照相似的风险和回报来定义分部,并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将导致更好的决策,即按照相似性来定义分部会增加分部信息的相关性。分析师对其预测和价值判断的信心受重合法和类似法的影响。当对外报告与对内报告的分部一致时,分析师的信心就不会因同一个分部的产品相似或不同而受到影响。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的分部不一致时,相似的产品作为一个分部和不同的产品作为一个分部,分析师往往对前者的判断更有信心。这一结果表明FaSB和iaSC的新准则,通过修订分部的定义来增加分析师对分部数据可靠性的判断,增加了财务报告的有效性。

我们通过对财务分析师和银行信贷官员的调查问卷发现,75%的回收问卷认为通过重合法定义分部提供的信息更具可靠性和相关性,理由是重合法的分部不仅用于对外披露的目的,而且也是对内披露用于经营管理的手段。25%的回收问卷认为,把类似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一个分部来报告提供的信息更加可靠。

四、需披露的分部信息内容

SFaSno.131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经营分部的财务信息和描述性信息。财务信息包括分部的利润或损失、具体的收入、费用项目及分部资产。描述性信息包括决定经营分部的方法、经营分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报告分部信息和企业通用财务报告所采用计量方式的差异等。为了提高分析师预测分部经营现金流量的能力,SFaSno.131要求企业披露除了折旧和摊销项目之外的仅在内部报告时披露的其他重要非现金项目,同时,也要求披露重要的客户,如果公司10%或以上的收入来自于一个外部客户,则必须披露这一事项,同时应披露来源于各个主要客户的收入及总和。

用来计量分部经营成果的会计方法和用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不一定要一致。计量分部经营成果时甚至可以不必遵循公认会计原则(Bunce,1999)。然而,公司应披露各分部的合并总额与合并报表金额的差异程度和特征。

SFaSno.14和SFaSno.131的差异在于,SFaSno.131要求对经营分部进行详细披露,包括除了折旧、折耗和摊销之外的其他重大非现金项目,并要求公司在中期财务报告中披露有限的分部信息,而SFaSno.14则没有这样的规定。

关于需要披露的分部信息,85%的回收问卷认为,按照下列项目的重要性等级进行分类而提供的一组信息应该是充分的:(1)报告分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2)不同期间分部计量方法的变化;(3)各分部的专用资产;(4)报告分部信息所使用的计量方式和企业通用财务报告所使用的计量方式的差别;(5)各分部的收入和费用;(6)分部的利润和损失。五、披露的时间

除了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分部信息之外,SFaSno.14和SFaSno.131还要求企业在中期报告中也应披露分部信息。而最近投资管理和研究协会(aimR)研究发现:财务分析师提议要求企业根据行业和地理分部按季度披露收入、经营利润或亏损以及可辨认的资产。关于被露的时间,我们对回收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39%的回收问卷赞成1997年SFaSno.131的观点,即要求公司在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披露分部信息。

六、结论和建议

通信行业的调研报告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研究;差别报告

由于中小企业①不在或主要不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会计基础相对薄弱,十分需要对其会计工作加以指导,而在各国会计实务中恰恰缺少这样的指导。2004年,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中小企业还需要提高遵守现有的会计管理制度的水平,以确保在进行贸易保护调查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上市公司及大中型较为完善的会计制度相比较,中小企业无论是在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方面,还是在具体会计制度的执行方面,显然与欧盟的要求相去甚远(Stephen&aron,2004)[1]。

一、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类型及使用者

Berryman(1983)[2]研究表明,近年来美国一些中小企业相继破产、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其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质量不高。在Berryman研究的基础上,mcmahon和Holmes(1991)[3]针对北美地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的准则和实务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很不完善且质量普遍不高,而且这些企业所执行的会计准则在近15年未曾发生重大的变化。mcCahey(1986)[4]研究了澳大利亚40家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实务,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均编制了财务报表,业主和管理人员是财务报告最主要的使用者,出借贷款的银行官员次之。在另一项有关澳大利亚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中,mcmachon(1998)[5]发现有大约84.5%的小型制造企业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而只有79.6%编制了现金流量表。Barker和noonan(1996)[6]调查了英国多家中小企业的董事和审计师,并征询他们对每年财务报告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这些研究表明财务报告是中小企业日常管理信息的主要源泉。Hussey(1997)[7]向社会公布了一项关于研究英国89家中小企业的调查问卷,他们的调查研究表明:(一)中小企业编制财务报表;(二)银行和公司的董事是这些财务报告的最主要的使用者。Chauveau,Deartini,和andmoneva(1996)[8]研究结果也表明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与其内部(管理层)和外部使用者(银行)最为相关。prem和Sayel(2002)[9]对巴林8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财务报告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大量的调查问卷对公司的常务董事/总经理和财务部门负责人进行实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所有的企业均编制了资产负债表,90.3%的企业编制了收益表,48.4%的企业编制了留存收益表,另外还有71%的企业编制了简化了的现金流量表。在财务报告使用者方面,银行(Banks)是财务报告最主要的使用者(49%),合伙人(partners)次之(13.7%),债权人(Creditors)排列第三。

二、中小企业应用会计准则情况②

Barker和noonan(1996)[6]对爱尔兰中小企业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他们发现有多半数调查者一直遵从英国会计准则和公司法,但是也因此给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这些公司普遍认识到“关联方交易”是它们所面临的比较困难的准则。除此而外,31%的公司要求免去中小企业的审计,22%的调查者要求尽可能少披露信息,20%要求公司的管理层注重会计准备工作。在同样的一份调查中,43%的调查者认为当准则可适用时,并且金额达到了实质性的要求时,所有的公司必须遵守所有的准则。所得税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存货、政府援助、折旧、租赁以及所得税等均具有很高的可执行度。这项调查还显示出调查者关于准则方面的知识过于陈旧。murphy(1999)[10]检验了瑞士中小企业自愿性运用iaS的特性。并使用22家企业的两组相同样本数据,他确认运用iaS的企业与运用本国准则的企业相比,会得到明显的利益。外国活动变量、以及国外销售被证明是重要的统计变量。同样,Saleem(2000)[11]研究33家约旦企业,发现实际提供的财务报表与iaS1(编制财务报表准则)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之间存在着许多统计口径上的差别。prem和Sayel(2002)[9]研究了巴林中小企业选用国际会计的利弊得失,并通过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使用iaS不但可以增加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效率(efficiency)和效力(effectiveness),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其信誉等级评定,获得银行贷款,实现这些企业的经营目标。在选取85家样本公司中,所有的中小企业均接受了iaS-4(折旧会计)和iaS-13(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揭示),原因主要是这两个准则与基本的会计实务密切相关,因此几乎所有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均接受这两个准则。同时,也有一部分准则不适用于中小企业或者说中小企业一般不选用这些准则如:物价变动会计(iaS-6)、物价变动效果的信息反映(iaS-15)恶性通货膨胀经济时期的财务报告(iaS-29)、所得税会计(iaS-12)、企业合并会计(iaS-22)、研究与发展成本(iaS-9)以及银行与类似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揭示(iaS-30)等等一般都不被中小企业采用。而且,他们还将中小企业选用iaS的程度分为高度选择(Highadoption)、中度选择(moderateadoption)和低度选择(Lowadoption)。premLalJoshi,SayelRamadhan(2002)主要研究了巴林的小公司选取国际会计准则的程度和会计实务。有关应用iaS调查问卷结果表明:86%(36个公司中有31个)的公司认为iaS与它们非常相关。所有的公司都编制了资产负债表,大多数公司编制了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而且这些公司还接受了相关的审计。银行和公司合伙人是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存货、折旧、财务报表揭示以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指标等。

三、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意见

为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于2001年9月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8次会议,其议题主要是讨论和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国际指南。鉴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先后都制定了针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指南,而同样需要对中小企业会计实务进行规范加以规范和指导的发展中国家,却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专家组认为规范和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迫在眉睫。联合国会计专家组还就中小企业会计问题达成以下要点:第一,按财务报告的要求,将中小企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大的中小企业,指那些公开发行证券或关乎公众利益实体,以及银行和金融机构。第一层次的企业应当全面遵守国际会计准则。第二层次是指,不公开发行证券或不必向公众提供财务报告的实体。这些实体也许有不担任高层管理职位的股东,通常有足以跟踪交易和监督信贷的内部会计专门知识,而雇员也不止仅有几个。这类企业采用简化的国际会计准则。第三层次是指,业主从事管理工作,只有少数雇员,规模很小,这类企业采用简化的权责发生制。第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背景不同,不可能在国际层面上就不同层次的企业,规定统一的标准。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应当交由各国根据其自身情况加以确定。第三,会计标准的设定,应当能够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应的采用上一层次的会计标准。第四,由于第二个层次采取了简化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因此,如何对国际会计准则简化,就成为专家组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特设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一套简化的国际会计准则,可供第二层次的企业所采用③。2002年10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9次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此次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并针对专家组在现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综合考虑其他国家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套适用于普遍意义上的经济业务的报告模型进行了讨论。

转贴于

四、英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研究

与上市公司需要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完整财务报告体系相比较,中小企业往往采用较为简化的差别财务报告体系。根据差别报告的基本原理,中小企业应该在报告的详细程度、报告对象、报告方式等方面有别于大型企业,即采用内容简略、重点突出、即要便于纳税又便于管理的报告方式。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到差别报告的重要性,并通过立法或制订会计准则等形式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予以规范化。目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已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美国在部分准则中已开始注意到差别财务报告问题,德国在商法中有特别规定,要求中小企业进行差别财务报告。欧盟、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与报告政府间专家组对中小企业差别报告问题制订了法令和指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立项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国际会计准则,其他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等也都对此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

根据《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现金流量表作为自愿披露信息而没有强制要求,但准则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自愿提供此类信息。而且,《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的企业可以不采用其他会计准则,由于会计业务创新,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涵盖的内容,仍应遵循一般会计准则。④英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被几大国际会计事务所垄断,小型不活跃的公司可以选择不委任会计师。除受某些限制外,营业额不超过35万英镑且资产负债表总额不超过140万英镑的股份不公开公司不必经过审计。此外,英国还专门针对小型报告主体制订了会计准则。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从降低企业负担的角度出发,要求会计团体咨询委员会(CCaB)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就小型公司如何应用会计准则进行广泛咨询,是否需要根据某些报告主体的规模以及它们相对缺乏公众的利益等,为它们豁免遵守会计准则提出一些标准。CCaB工作组于1994年11月了一份咨询文件,建议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允许满足公司法关于小型公司的所有报告主体豁免遵守所有的会计准则,这份咨询文件为小型公司使用会计准则设定了最低的要求。CCaB工作小组在1995年12月还了一份题为《量体裁衣》(Designedtofit)的文件建议为小型报告主体制定特别的财务报告准则。aSB基本上接受了CCaB工作小组的建议,并根据《量体裁衣》中的建议,在1996年12月了关于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草案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取消了《量体裁衣》中对汇总现金流量表的要求,增添了对债务托管安排的指导意见,并把使用范围扩大到小型集团中。时隔一年后,1997年11月aSB正式《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并先后对其进行两次修订,每次修订都是基于实际工作情况的仔细监督而进行的,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专门为小型报告主体制定的会计准则,为财务报告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最近一次修订是2000年3月生效的《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其主要适用于旨在真实和公允反映财务状况和损益情况的报告主体,包括:(一)根据公司法成立,并在公司法成立,并在公司注册登记处申报报表时,有权获得立法对小型公司作出的豁免条件的公司;(二)如果按照公司法成立,将属于第(一)类的报告主体,但不包括建筑互助协会。这类报告主体应遵守会计原则以及公司立法(或其他相关法律)关于呈报和披露的要求,后者已经考虑了《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以及提供真实和公允观点的需要。2000年3月生效的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共有十七项(其中第七项已取消),实际上只有十六项。

五、我国规范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启示

我国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开始涉足中小企业差别财务报告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中小企业会计等相关问题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小企业会计实践的理论解释和现实指导性。但是,与大企业、上市公司等相对成熟的会计理论体系相比较,我国关于中小企业会计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界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技术探讨层面,对于中小企业会计问题往往局限于泛泛议论,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有鉴于此,我国现阶段,规范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理论研究,注重研究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首先,要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范围,中小企业主要是指规模较小,是在所处行业中不能起主导作用,不能对所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其主要特征是就是企业具有独立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一体化,经营者对劳动过程的直接参与,家族经营,经营者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直接管理等等。在我国现阶段,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部分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其次,通过研究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上市公司的差异性,来分析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如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殊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公开性以及不同组织形式下,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只有渗透了解中小企业的特殊性,才能够真正的从本质上、深层次挖掘中小企业会计的特殊性,进而研究中小企业会计面临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二、加快制定中小企业差别报告会计规范,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阶段,建立差别财务报告体系已为世界各国所共识,因此,我国加快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差别报告会计规范,一方面,可以减轻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方面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统一规范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全面提高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同时,随着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日益频繁、业务量日益增多,建立差别财务报告体系,还有助于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在中小企业领域内的交流与协调。因此,加快制定中小企业差别报告会计规范,既是会计国际化潮流的需要,也是我国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第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监管的理论研究和探讨。现阶段,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无须对外公开,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往往合二为一,因此,出于减少税收和获得外部融资的目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往往针对不同部门准备两套、甚至多套账。如对于税务部门,则尽量减少利润,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对于银行等部门,则往往粉饰出较好的业绩,来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贷款。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中小企业信誉质量极低,银行等部门也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在实际监督过程中,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的监督重点往往都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点多面广,不被这些部门所重视,甚至出现了“监管真空”。因此,为全面提高中小企业信誉和信息质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应该注重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监管的研究。从理论研究中小企业关系和成本的特殊性,从产权理论研究中小企业的会计产权特点,从利益分配理论研究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参与中小企业收益分配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小企业会计监管的必要性、监管目的、监管方式以及监管内容。

总而言之,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有关中小企业会计问题以及差别财务报告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大家所重视和关注。

[注释]

①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已经在中小企业版上市的企业,不在本文所界定的中小企业范围之内。另外,一些大企业的子企业或控股企业,虽然其规模上与中小企业相似,由于其性质上不具有独立性,因而本身就不属于中小企业范畴,也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②现阶段,只有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已经制定了或正在制定和完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指南。

③这些准则包括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第2号(存货)、第7号(现金流量表)、第8号(当期净损益、重大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第10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12号(所得税)、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第17号(租赁)、第18号(收入)、第20号(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和披露)、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第23号(借款费用)、第24号(关联方披露)、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第38号(无形资产)在内的一套国际会计准则。

④由于小型公司和大型公司(包括上市公众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同,对后者的披露要求更为复杂,因此,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已经采用了欧盟公司法第4号和第7号指令,允许小型公司在编制向公司注册处申报的简化报表和向股东提供的法定报表时获得更广泛的豁免。

[参考文献]

[1]Stephena.Boyko&arona.Gottesman.SmallisBeautiful[J].thenationalinterset,2004,(77):105-111.

[2]Berryman,J..Smallbusinessfailureandbankruptcy:asurveyoftheliterature[J].europeanSmallBusinessJournal,1983,(4):37-48.

[3]mcmahon,R.G.p.,&Holmes,S..Smallbusinessfinancialmanagementpracticesinnorthamerica:aliteraturereview[J].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1991,april29(2),19-29.

[4]mcCahey,J.e..anappropriatefinancialreportingframeworkforsmallcompanies[J].masterofCommercethesis,Universityofmelbourne,melbourne,australia.1986,.(4):71-83.

[5]mcmahon,R.G.p..FinancialreportingtofinanciersbyaustralianmanufacturingSmes[Z].ResearchpaperSeries,theFindersUniversityofSouthaustralia,australia.1998:98-111.

[6]Barker,p.,&noonan,C..Smallcompanycompliancewithaccountingstandards[Z].theirishSituation,DCUBSResearchpaperno.10,DubinCityUniversity,1996.

[7]Hussey,J.,&Hussey,R..thesurvivors:privatecompanies’progresssincetherecession[m].London:KingstonSmith,1997.

[8]Chauveau,B.,Deartini,p.,&moneva,J.m..Usefulnessofsmallbusinessfinancialreportingineurope:thecaseofSpain,Franceanditaly[J].apaperpresentedintheeuropeanaccountingassociation,Bergen,norway.1996,april,123-149.

[9]Barker,p.,&noonan,C..Smallcompanycompliancewithaccountingstandards[Z].theirishSituation,DCUBSResearchpaperno.10,DubinCityUniversity,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