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十篇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十篇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7:25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篇1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运营管理

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综合体在时展下应运而生,它是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的综合总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特定产物,对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城市,也不乏众多成功的例子,其中万达广场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就较为成功。对于城市综合体的研究,在考虑了开发的同时,也要深化运营管理,以其时代的模式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方便人们的同时,更创造了更多财富,增加了国内的GDp。

一、城市综合体的概要

(1)城市综合体的背景与产生要求,在引言部分已经有所说明,城市综合体早在1986年的巴黎的拉德方斯诞生。关于城市综合体的现代化定义,它可以从广义方面进行相关归纳,城市的综合体所指为城市内体量比较大,囊括了住宅、商业、写字楼、会展、酒店、餐饮以及娱乐等相关功能为一体的一种复合型的现代建筑群体。它所具有的功能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各个功能之间又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影响的,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链条,也可以把这个商业综合体看成是一座小城,城中之城。(2)城市综合体在产生背景之中,还需要对活力以及繁华有所追求,变成综合体进一步开发的前提催化剂,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规划者能够重新认识到城市的中心区域,其效率之高、价值之大以及综合性角度。基于此种事实原因,应该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透彻的分析,做好城市综合体的深入研究。

二、深入研究城市综合体在开发上的重点

(1)首先,就以南京河西万达广场的综合体项目为例,应该明确这个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南京河西万达广场是大连万达集团在南京开发的第二个商业地产项目,位于建邺区河西新城核心地段,周边有近二十条公交线路,也是未来南京市地铁二号线西延线的起点,交通十分便利。加之河西是南京金融、商务、商贸、会展、文体五大功能为主的新城市中心,居住与就业兼顾的中高档居住区和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西部休闲游览地,是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交相辉映的城市新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新南京的标志区。(2)项目的总体地位。因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的高度建设,河西新城的发展要能够适应该地区未来的发展需求,为了寻求新的发展产物,把原来的发展作为“原点”。对此,河西万达广场分为商业区、商务区、公寓区、旅游商业街等板块。将百货、超市、商业步行街、健身、餐饮、影院等多种商业形态融为一体,可以满足百姓的购物、休闲、娱乐、交际四大需求,其商业形态之全,主力店数量之多都创造了南京商业的新纪录。(3)产业导向是其重点问题。弄清其整体布局,对于城市综合体具体的开发模式方面,首先要弄清它需要满足的一些条件,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采取HopSCa这一地产模式,建成应该涵盖了商务。购物以及居住等业态系列综合的地产项目。其中的HopSCa在形成的过程中,也应该满足城市综合体选位应取最佳中心位置。因为市场化的进程在不断发展,对于争睹重点进行规划的区域,应该把城市经济作为它的全新增长点,制定一套相对优化的政策加以扶持。

三、城市综合体运营管理

(1)对于城市综合体,在开发模式上和运营管理上,都应该慎重进行,对于城市综合体的具体运营模式上,首先要弄清它的具体涵盖,对于当前的运营模式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出租持有经营作为主要形式;二是出售部分住宅物业、商业以及出租持有的经营互相有机结合。(2)对于它的管理模式同样应该着重思考。城市的综合体之中,各个物业功能都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对此,在物业自主的经营管理模式方面也存在不相同的特征。

综上所述,关于城市的综合体应该考虑这一城市的特点进行构建,不能够凌驾于城市之上,应该既符合与社会的发展潮流,又满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特点,既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建设,也能够推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方便人们的生活。城市综合体是一个城市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能够集多种功能与一体,让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效率有所提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峰.城市综合体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实践[J].建筑知识.2012(8)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篇2

中外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分析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资金经营和服务产品的有机组合,是形成商业银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源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所表现出的不仅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资源能力,即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技术功能、人力资源方面,而且也包括商业银行的管理运作能力,即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基本资源能力和管理运作能力的有机整合便形成了商业银行自身具有的蕴含在商业银行内部的核心竞争能力,展现给外界的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服务技术以及核心服务产品。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经营规模、业务、创新等方面,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业务及创新能力等的差异决定了其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目前,外资银行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差异主要表现为:

经营理念的差异。外资银行长期根植于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洗礼,已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银行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1)市场导向理念。外资银行从战略目标的确定、组织架构的设计、业务产品的创新、目标市场的定位到经营策略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2)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外资银行都有着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如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就可以从意识、行为和范围等三个层面感受到其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在意识上,风险防范为先;在行为上,谨慎和理性判断;在范围上,多种类、各环节和全行员工进行风险防范。(3)成本收益比理念。外资银行有着很强的成本收益理念,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日常运营都必须接受成本收益比的约束。这种约束,一方面,通过目标控制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投入产出分析来实现。(4)产品创新理念。外资银行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在实践中构筑了一整套严密高效的产品创新机制。

然而反观我国股份制银行,很多都缺少明确、科学的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从10多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很多银行大都以短期内自我扩张迅速“做大做强”为主要经营指导思想,缺乏明确的银行定位及长期战略构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年来,仅仅通过自我扩张,在很短的时间内跻身于世界前500家大银行的行列,规模扩张速度惊人。然而,在经营方针、产业定位、业务选择、功能确定及与之相应的信贷政策;在收益与风险、近期与远期平衡机制的建设;在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架构的建设;在构建系统竞争力的整体营销机制的建设等长期战略规划的诸多方面,却比较粗疏甚至模糊不清,乃至于造成商业银行之间在市场、客户、业务功能、产品服务等方面同构化倾向较为严重。

经营范围的差异。目前,外资银行大部分采用综合经营方式,而我国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前25位的大银行中,除我国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仍实行分业经营模式外,其余均采用综合经营模式。我们知道,欧洲大陆一直都采用全能银行模式。英国、日本等国曾采用分业经营,但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末之后开始综合经营。分业经营曾经最为严格的美国也于1999年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相互跨业经营。目前,花旗、摩根大通等大都通过并购、新设等方式,形成了资产近万亿美元的大型综合经营金融集团。与综合经营的外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将会处于不平等竞争的地位。

经营规模的差异。这里对中外资银行2005年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对象选取股份制上市银行中三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资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以及三家在我国比较活跃的国际银行集团:花旗、汇丰、渣打。规模指标以资产、股东权益和资本充足率来衡量(见表1)。

从表1中显示的数据可看出,我国股份制银行的规模与外资银行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尤其是总资产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

业务结构的差异。外资银行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增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以及其他不占用资产但收益甚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如投资管理、财务咨询与管理、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发行与交易等)。在金融脱媒趋势不断加快的今天,商业银行不断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将会大大增加其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般来说,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比、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是衡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两指标的指标值越大说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综合竞争力越强。2005年,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比为54.2%,国内商业银行该指标的平均值为14.97%;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9.7%,国内商业银行该指标的平均值为3.4%。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比、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等两项指标值,均高于国内商业银行的指标值。

组织架构的差异。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是有效率的。组织架构显然是一种典型的制度。而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在这方面的差别较大。国外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是事业部制,其呈现出“大总行、大部门、小分行”的特点。这一组织制度由市场自然演进形成,在市场竞争中不断锤炼,经过上百年的优胜劣汰,不断完善,现已为实践证明,其不仅蕴涵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如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扁平化、垂直型和专业化的管理方式,业务前、中、后台分离的原则,以及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等,也符合市场及效率和风险控制的要求。

国内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是以适应行政区划为特征的总、分行制,呈现出“大总行、大分行、小部门”的特点。未能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及前、中、后台分离的原则,总行承担风险的责任与风险控制能力不匹配,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系统缺陷导致低效率等,这都可能影响中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能力的差异。由于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决定了其在创新产品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2003年,外资银行推出了结构性存款、应收账款融资、国际国内保理、福费廷、卖方付息票据贴现、人民币法人账户透支、集团内委托贷款等创新产品。2004年,外资银行继续推出了众多的金融创新产品。在零售业务方面,随着客户风险管理意识的加强以及对外汇保值增值业务需求的增加,适时推出了外汇远期、外汇掉期、外汇期权等资金交易产品。在公司业务方面,外资银行从企业客户的需求入手,大力开发能为客户提供便利的金融产品,如以提高集团企业之间资金运用效率为宗旨的现金管理产品,以改善财务结构为目的的应收账款买断业务,以及以规避汇兑风险、提高资金运用效益为目的的组合衍生产品等。另外,外资银行还把发展电子银行作为突破网点和地域限制、抢占高端客户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已有花旗、汇丰、东亚、德意志等13家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年来在经营上力求创新,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总体上创新力度仍显不够。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与利润仍主要来源于存贷。这种单一的业务与盈利模式一方面会使我国银行业之间竞争极为激烈,恶性竞争(如存款大战、贷款大战等)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实施综合化经营策略,推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金融业综合经营是指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跨业经营,其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分散金融风险和获得协同效应等优势。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根据金融功能的划分来组建不同的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相对来说是各自独立的。在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前提下,海外金融业已走向综合经营,多种金融功能融合在同一金融机构当中成为了现实。因此,在全面开放后,中国金融体系从机构本位走向市场本位将是必然的趋势,综合经营肯定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

在全面开放的前提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投行业务。投行业务在我国基本由证券公司承担。投行业务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可以开拓的业务领域包括:第一,融资券业务。这在金融脱媒趋势下,不仅可巩固客户,而且可以有效实现业务结构的转变,并以此为基点,扩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第二,业务。利用资金汇划和清算系统券商结算是国有银行依托健全网络的优势业务。同时,还可利用机构网络优势开展销售证券、基金和保险产品与服务。第三,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我国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必须有相关金融机构推荐,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充当这个角色。第四,创业板市场业务。主要是针对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和较好管理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期进行扶持、包装、推介等一系列融资顾问服务。

提高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占比。近期商业银行进行全面的综合经营将面临较大的体制风险。但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违反现有分业经营制度框架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客户的需要,选择重点发展中间业务品种,加强相互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加大业务创新的力度,提高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推进综合化经营。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业务:一是由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银行债券等所组成的政府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商业银行运用巨额资金的重要渠道;二是商业银行有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网点优势,是品种日益繁多的基金、政府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的重要代销渠道;三是证券市场机构投资数量的增加、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和商业保险的发展将会使银行在证券投资基金、QFii投资、社保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金融资产的托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进,防范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用利率、汇率波动进行投资的衍生业务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五是企业资金管理、投融资需求的高涨和购并活动的增加将推动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现金管理、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等业务的发展。

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是在80年代前后逐步兴起的,短短十几年间,个人银行业务得到迅猛发展。据iBm最新调查显示,2004年花旗银行170亿美元的总收入中,银行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就占了76.3%,达到130亿美元,而汇丰控股的个人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和私人银行业务利润贡献也占到60%以上。目前国际上许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利润已占利润总额的30%~70%,成为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个人金融资产持续增长,在数量、结构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银行业务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优质客户的身上,占有了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就等于拥有了发展的基础。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关键是要求我们一切工作必须以服务客户为出发点,使其渗透到银行工作的各个环节;树立起市场观念、客户观念和营销观念,增强“市场和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理念,加强产品创新,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留住客户,扩大优质客户群体。

构建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之间为实现战略目的而达成的长期合作安排。战略联盟有合资企业式、功能协议式、股权参与式和宽框架协议等具体形式。通过战略联盟,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获得综合经营功能。此外,通过合作,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低成本和分享客户基础,从而扩大各类金融机构本身的地理、产品服务及客户范围。目前,中国人寿、平安、新华、太平人寿在内的国内各大保险公司已和十几家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与境内外保险、证券公司战略联盟的实质性启动,开创了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新模式。

加快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进程。所谓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其优点是:控股母公司能运用组合理论、协同理论和能力理论对子公司进行战略协调和管理;子公司作为经营实体独立从事经营活动,从而金融控股集团在整体上可视为综合性银行,又能适应分业管理的要求。

提高进一步开展综合经营的能力,防范综合经营的风险。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1)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强化经营创新、规范经营、防范风险的制度条件。一方面,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模式、强化经营创新的制度动力;另一方面,综合化经营的进一步开展需要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层面完善风险防范的安排。

(2)转换经营理念,改进组织架构,建立综合经营的激励机制。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要进一步转换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综合经营是商业银行今后发展的大方向,也是商业银行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从组织架构方面对综合经营形成支撑,对重要的新兴业务实行垂直、独立的管理运作模式,实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发展综合经营的积极性。

(3)加强产品研发,提高综合经营的技术支持能力。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未雨绸缪,根据经营范围逐步放开的可能顺序,加紧新产品的研发和储备;同时应建立全行统一的、由业务部门主导的、前中后台分工合作的产品开发体系,加快市场反映和产品开发的速度;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产品的电子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低成本电子化渠道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高,这又需要商业银行继续提升产品和渠道的电子化程度。

(4)进一步增强防范综合经营风险的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综合经营的进一步开展使商业银行在盈利空间得以拓展的同时也面临更为复杂的经营风险,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继续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建立风险防范的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风险当前主要表现在:第一,相关监管制度不协调带来的风险。第二,金融机构间关联交易增多带来的风险。第三,外资金融集团大举进入带来的风险。目前,有部分综合性的海外金融集团已通过各种渠道分别进入我国的保险、证券、银行等金融领域,甚至实业投资领域,对我国分业经营政策带来冲击。第四,商业银行内部“防火墙”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有些商业银行内部“防火墙”机制不健全,不能将银行资产与客户资产、自营业务与业务等进行有效隔离,从而为中间业务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对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我们呼吁有关部门不断健全监管体制以及各项法律制度和业务指引,为商业银行合规从事综合经营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另一方面,银行自身要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断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健全内部“防火墙”机制和各项有关风险管理制度,为综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5)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合理进行新业务的定价。《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有了依据,同时银行收费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要求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准确的产品定价机制,以在竞争中赢得价格优势。因此,商业银行要准确核算和严格控制产品成本,精确估算新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建立科学的定价系统,合理进行产品定价。

(6)大力培养综合经营的人才。综合化经营对私有化银行人才素质和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现有人力资源的结构、质量、经验等方面与综合化经营的要求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提高我国股份制银行的综合经营能力,需要大力培养具有一定水准的综合化经营人才,包括综合型管理人才、金融工程师、金融分析师、风险管理人才等等,以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7)加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综合化经营的发展。股份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合作进行综合化经营发展方向的深入研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之路;可以联合进行政府债券的承销、认购、投资;可以共同研究产品创新的思路;可以通过自律性组织的途径和监管部门进行对话。

完善综合经营的外部政策环境

综合化经营是我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要稳步地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还应该完善相关的制度环境、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

完善开展综合经营的相关体制环境。综合化经营已经无可辩驳地在逐步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方向,在我国,虽然目前全面推行混业经营的时机尚不成熟,但也已经初步具备了适度推进综合经营的条件。然而一方面在现行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过程中,这一体制实际上已经有所突破,例如存折炒股、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控股公司的客观存在、商业银行通过在境外注册的投资银行在大陆开展业务等等。这同时也说明,政府和银行业监管部门一直在关注着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问题,而不是完全禁止合理的综合经营。当前,立法部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应当借修改《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的时机,继续研究如何继续完善分业经营的总体框架,探讨商业银行在境内适当投资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可能性,以便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展综合经营提供体制保障和约束。

完善联合监管体系。在目前实行分业监管的前提下,三大监管机构应加强协调和合作,建立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联合建立金融监管方面的公告制度、通报制度、督办制度、质询制度等,强化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功能。监管机构要加强合作,共享监管信息,实行牵头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机制,尽可能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摩擦,使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有法可依,促进其健康发展。此外,要正确处理监管和创新的关系,进一步改进监管目标、理念和方式,鼓励金融创新。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篇3

【关键词】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职业素养;市场竞争;实验实训

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在于理论加实践,这是区别于一般院校的根本。我们国家近几年也一直鼓励普通院校能够转为高技术院校,目的便是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围绕这一教学模式,高校各专业展开了“行动导向教学法”。我们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开展了《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也可称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概述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是一种多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以该平台为基础开展的多专业综合实训,通过模拟真实商业社会环境内的典型单位、部门和岗位,使学生能够在其中进行身临其境地实习,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不同组织、不同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与特性,训练学生在从事经营管理时所必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出学生的全局意识与综合职业素养。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在综合实训中的重要意义

(1)通过“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可以实训的主要内容

1.通过模拟众多不同种类服务机构、企业的角色扮演和业务,可以体验社会层面的资源配置及服务业分工和企业生存环境。

2.通过与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上下游企业和服务业的外包,体验在不同行业层次上的供应链运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的经营模式。

3.通过在公平环境内有限资源下团队模拟运作企业,体验在企业层面的决策运营、内部管理,风险防范、市场竞争。

4.通过大量连续具体业务的处理及完成,体验在手工作业或信息化环境下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

(2)“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与传统实训业务的不同

财会专业实训主要依赖单项及本专业实训软件或者进行手工实训,实训手段单一,实训的内容、方式都是事先给定的,结果是唯一的,学生自己可发挥的空间很小,而且实训内容很少将相关行业或者领域各岗位上下游之间的业务有机的串联起来,综合性和设计性内容不足。

由于很多实验的内容是事先给定的,实验步骤也是固定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按部就班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学生做完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时,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提出解决方案。其实验目的主要在于巩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忽略了道德、人格、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积淀和训练。实验的定位也限制在了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和知识的综合上,在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实训严重不足,这样的人才很难适应财经与管理领域的职业需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3)学生在VBSe实训中的重要意义

1.在仿真环境下的综合体验: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仿真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环境下,模拟了十多家服务机构,数十个岗位,使学生开展企业运营决策的同时,与虚拟环境中的不同机构进行交互作用和影响,容易产生“沉浸”于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2.在信息数据下的企业运营训练:在信息数据支撑的企业竞争的立体性环境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争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经营模式多样的企业经营决策级对抗。在动态信息数据的教学环境下可实现服务环境参数的可调、企业运营难度的可变、企业间对抗的复杂程度可设。

3.在任务驱动下的单项技能训练:在模拟企业竞争运营的背景下,在明确、主动与被动的任务驱动下,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学生必须高质量的完成岗位作业,这些工作结果对企业经营结果、对团队成绩起到重要作用,并提高训练饱和度、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4.进行资源环境下的运营协同训练:在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下,不同学习者,在不同的经营阶段,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价值的不同认知,直接影响企业内经营模式、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形成了服务业之间社会协同,企业之间供应链协同,部门之间流程协同。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篇4

我们知道,网管支撑系统(oSS)担负着支撑电信网络规划、开通和运行,保障电信网络正常、经济、可靠、安全运行的任务。当电信运营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从传统的以产品为边界的分割运营向综合服务转型时,与之相对应的oSS系统也迎来了规划和建设的关键时机。

各大运营商都正在积极研究和探索,全业务运营到底给当前的网管支撑系统建设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和要求?网管支撑系统的建设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或改进,来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全业务运营环境下的内外客户?

回顾电信行业的技术发展,当固网占据主导地位时,提供的服务单一、用户类型和规模固定。移动技术的兴起导致固话业务没落,当移动用户规模超过固网用户后,个人用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凸现。价值链从过去的用户、运营商和设备提供商延长到用户、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平台、内容提供商。

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oSS建设有着如下突出的特征。全业务环境下,运营商终于可以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解决方案了,“一站式”和“一个账单”服务也十分诱人。电信运营商要实现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的转变,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尽快地推出更多的业务,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加强电信服务个性化、人性化,满足客户的“DiY”需求,提高客户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和满意度。oSS建设需要把关注焦点从面向网络设备的管理,转移到面向客户和业务的管理上,整合分散在在不同的管理平台上的客户基本信息、订购的产品/业务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信息、以及服务投诉信息等数据,建立客户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逐步实现对业务、客户(主要指集团客户)以及企业运营的关联分析与综合分析,形成对统一客户视图和客户体验的支撑能力,缩短网管支撑体系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有效支撑客户需求的挖掘,形成满足客户共性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支撑能力和资源支撑能力,支撑业务开通、业务保障等各个环节中客户的业务要求和服务要求。

二、融合

如今的网络与技术融合是面向融合的原动力,由于网络与应用已经从原来单一化发展逐渐变为业务间跨层支撑,网络层间复杂融合,对多业务与技术的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数据处理要求。业务发展不仅仅是现有网络基础,同时也需要向下一代网络技术支撑扩展,未来网络与业务融合要求在统一的平台上支持多种技术和业务。

oSS的融合首先是指网络与业务管理融合。业务是运营商在竞争环境下最为看重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运维支撑的目的,也就是要支持业务的开通、维护和计费。传统的网络管理一般是与业务管理相分离的,这不利于运营商的业务管理:一方面,网络管理发现的网络问题无法映射为对业务的影响,从而提前实现业务预警,通过资源重配置保障业务不受或少受网络故障的影响;另一方面,业务出现中断时,无法判断引起业务中断的原因是网络故障还是业务系统故障,从而进行故障精确定位,恢复业务。需要将网络管理与业务管理进行融合化,通过统一建模等技术手段,对网络与业务进行关联性建模和分析。

融合还指系统融合。传统的oSS体系基本可以认为是一张网一个网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网络的不断涌现,oSS系统也越来越多,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产品之间的交叉关系越来越复杂。这给运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运维人员培训成本提高、跨域的资源配置复杂、网管系统间数据一致性问题突出等方面。需要建立统一平台、统一登录、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融合性oSS系统,实现跨域的统一管理;在系统层面,保证GUi界面、操作风格统一;在数据层面,通过对全网的统一建模、数据集中存放等方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通过规范化接口,解决前后端系统的数据共享、信息沟通、流程衔接,打造一个前后贯通、全业务、灵活高效的oSS体系。真正做到全程全网、对重要客户、大客户的客户资料/业务/资源信息的统一管理。同时融合也指将相同或类似的流程或功能尽可能地融合考虑,屏蔽网络技术差异,建立完整的流程化管理手段。

三、协同

部门协同:从内部实现前端业务部门和后端支撑部门的协同,从外部实现体系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协同。

流程协同:灵活和完善的工作流逻辑确保随空间和时间流转的业务能够更自动和更准确地传递,从横向上实现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流程协同,从纵向上实现服务协同和资源协同;从而快速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要。

系统协同:网管支撑系统需要以it系统的方式固化和强化协同服务能力,支持各领域的管理、控制,实现跨领域的协同,进行统一的用户管理,建立一体化的运维管理体系,实现信息流、业务流、管理流的顺畅流转,实现端到端的全程监控、管理和考核。

增强业务的集中监控能力,尤其是集团客户业务监测能力,实现集团客户业务的端到端性能测试,充分利用客户、产品、业务和资源等共享信息,准确地定位故障及其影响的客户和业务,灵活快速地调度资源修复故障。

增强面向客户的主动保障能力(如预警),与多个专业网管建立统一的接口,实现主动发现故障,减少判别时间,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事后管控为事前管控,省去客户报修过程的交互时间和对故障的判别时间。

提供面向客户的投诉、咨询、建议、报障等综合性的一站式客户问题受理接口,提高受理效率,降低信息沟通成本;实现就近派障,缩短障碍处理时间。

提供针对不同层面集团客户的不同等级的差异化服务。提供规范的服务质量报告,有效支持SLa。

加强业务保障整体管控能力,提高业务保障阶段的客户满意度。

增强快速支持新业务保障流程定制和实施的能力。

oSS应该加强和前端系统互相协作,共同支撑客户通过自助服务终端输入的各种请求,包括产品的订购、业务的申告、SLa报告的查询、客户信息的修改、服务的预约等,加强对客户自助服务的支撑能力。

当所有的运营商都提供的业务都逐渐趋同之时,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其实也是运营效率和运营成本的比拼。必须加强对网络运营支撑里面最关键的核心数据进行管控,对客户数据、网络资源数据、故障数据进行质量管控,提高对数据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的能力,才能尽最大可能改善网络运营支撑体系,减少人员,使得运营支撑更自动化,使得网络资源实现一体化。

总的来看,企业战略转型成为oSS建设最根本的驱动力。oSS已经得到了国内各大电信运营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但是国内oSS与国际先进运营商的oSS仍有较大差距,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比如,在BSS/oSS/mSS三大体系的建设上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系统建设步伐不一致,系统之间接口不健全,数据调用和共享缺乏it支撑手段。it系统的灵活性、高效性因为规划不到位、接口不完善等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的障碍。因此,要通过oSS和BSS、mSS的全面联动,才能加快实现信息化与业务的融合,更好地满足全业务运营的要求。

参考文献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篇5

关键词:3G增值业务;综合网管;数据管理

近些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日趋广阔。在电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也是开拓电信业务的关键点。增值服务作为电信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迎来了新的技术突破,即3G技术。3G技术的应用,给我国的电信行业带来了新发展空间,综合网管的设计是网络运行的技术基础,新技术的应用对于综合网管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3G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的新特点

随着我国电信业的逐渐发展完善,电信用户的数量增长速度逐渐放慢,这使得电信业的发展开始走向集约化。电信运营商开始重视客户地体验,以此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另一方面,用户也越来越重视各种业务的体验效果。因此,做好综合网管的设计和规划,为3G业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传统的综合网管不同,3G综合网管在管理方式和业务指标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3G增值业务要求综合网管的管理从“面向点”转化为“面向线”,也就是说,要从对业务系统的整体管理转化为对业务流程和业务网络的管理。3G增值业务交付到用户需要使用多个平台,因此要从业务流程角度考虑业务线的指标,也就是要根据业务流各环节的交互来定义相关指标。要考虑各业务系统间的交互接口、涉及交互接口的相关指标,各系统的采集粒度和单位应统一定义要求。

与传统的综合网管相比,3G业务更加注重业务质量和客户的体验,因此在业务指标的关注点上也有所不同。传统的网管业务的关注点是网络性能关键指标(Kpi)。网络性能关键指标是指在网络层面可被监视和测量的参数,它在移动网络的网络管理中可以被看作为为网络性能,在网元管理中则可以被看作网元性能。而3G业务除了关注网络性能关键指标外,更重视对业务质量的管理,也就是业务质量管理关键指标(KQi)和用户体验质量指标(Qoe)。一般地讲,通过对业务质量关键指标的测控可以确定网络提供的服务是否达到了用户的要求。而通过用户体验质量参数的测定,可以将用户对服务的主观感受进行量化,并且能够反映目前的服务和用于期望的差距。作为评价主体的终端用户,通过对3G网络的核心网络、无线网络和业务平台进行一定的评价能够为综合网管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

2. 3G网络增值业务的综合网管架构设计

一般地,综合网管系统的架构都可以自下而上地分为采集层、数据管理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采集层主要是通过人工录入或者自动录入的方式采集性能、配置、业务、告警、指标、过程和知识数据。数据管理层则是通过综合监控平台和综合维护平台对数据进行监控管理和日常维护。这一层主要执行数据的处理、入库以及用户数据管理等功能。应用功能层则主要通过拓扑展现和管理平台对客户发出的请求进行数据处理、业务逻辑实现。

具体到3G增值网络中,数据采集层位于这个框架的最底层,主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对接口进行适配,屏蔽个设备厂商接口的差异。数据管理层,则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对应用层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它是网管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职能包括拓扑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等传统的网络管理,还包括集中操作维护、局数据管理,ip地址管理业务拨测自动巡检等综合维护的职能,另外,还包括数据稽核、话单分析、统计报表等综合分析的内容。

3G业务的质量管理应当包括业务质量分析模型管理、业务质量预警、业务信息模型管理、业务质量素质综合分析四个部分。业务信息模型管理主要是建立业务信息模型,将业务映射到网络上,从而反映业务的运行情况。业务质量分析模型则是根据业务信息模型建立网络性能关键指标(Kpi)、业务质量管理关键指标(KQi)和用户体验质量指标(Qoe)的映射关系。业务质量综合分析,则是通过获得的网络性能关键指标(Kpi)值,并且应用业务质量分析模型建模计算出业务质量管理关键指标(KQi)和用户体验质量指标(Qoe)的数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业务质量预警,是指当业务质量管理关键指标(KQi)和用户体验质量指标(Qoe)低于最低值时,对业务产生质量警告。功能展现层主要是门户管理。比如,通过拓扑图展现系统的运行情况、故障发生率以及系统性能的相关信息。

3. 3G增值业务的数据管理设计

在以上的3G综合网管构架下,电信运营商的具体实现方式有两种模式,一是由产品提供商根据自身组件以及架构进行实现。二是由电信运营商主导厂家开发实现数据管理。目前大多数的电信运营商都采用第一种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厂家只需要关注数据的呈现和功能要求,主要的组织设计工作由产品厂商根据产品的特点进行。此外在网管各层次之间的采用厂商的私家接口。因此,在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着数据的运营不透明的状况。这种模式的建构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比较容易,在建设过程中只需要控制功能要求即可。但是,程序代码和数据库的联系比较紧密,数据的变化会造成相应代码的修改。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的系统管理数据量大,数据调整频繁。因此要保证综合网管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开发商有比较高的设计和开发水平。另外,在这种开放模式下,运营商对于开发商的依赖性比较强。

第二种模式则是通过进行数据建模来管理网管数据。在这种模式中,数据管理采取统一模式,各厂商根据统一的方法进行数据组织。同时,内部模块接口进行标准化和统一化,并且相互独立,可以灵活地部署和拆卸。另外,还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实现各个数据层之间的访问。这种模式的结构比较灵活,可以适应业务的变化。另外,数据的灵活管理使得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的生长性。3G增值业务的变化频繁,而且类型多样。因此,模型化的数据管理难度较大,而且,从目前的技术状况来看,各个接口之间的完全标准化的实现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种模式往往会产生效率低下的问题。

从目前3G增值业务的发展状况来看,综合网管的管理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因此采取第二种方式比较理想。但是在第二种模式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的使用效果和实际效率却并不理想。因此,目前大多数对于3G增值业务理解比较深入的运营商都采用第一种模式。另外,在应用过程中应当不断的积累和整理数据模型,为未来开放的数据采集模型的使用做好准备。

3G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具体的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注重建构模式的合理性,以满足3G网络对于用户体验的高度要求。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数据采集中的开放性问题,以满足3G网络的运行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晓军,马睿,许建宏.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的数据管理及数据采集方案[J].邮电设计技术.2009(11)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篇6

2016年,吉布提国际自贸区项目落地成为中国招商局集团与吉布提自Q区管理局打造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首个“丝路驿站”样板工程。

“前港、中区、后城”的新模式

“前港”即以物流作为起点,建设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于一体的交通枢纽节点,强化对周边产业活动的辐射能力,以此带来商流、资金流和人流等,引发产业的前驱动力。

“中区”即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通过在园区内建厂,大幅节省跨境运输费用、贸易成本、通关成本等,实现本地加工生产、本地产品运营。

“后城”即配套城市新区的开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带来工业区和港口价值的提升。

因地制宜共享园区的新理念

⒈创新顶层规划设计,引领园区从“单打独斗”走向“共商共赢”。

“丝路驿站”在项目初期,就注重与东道国的共商合作,综合东道国实际发展需求、各自优势,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园区预见性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诉求,从而推动园区建设的快速落地与健康运营。

在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吉布提共和国发挥政策优势,专门颁布总统令,承诺为自贸区修改相应法律,在给予园区最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赋予中国企业开发吉布提港口周边最宝贵的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特权;中国招商局集团利用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以“前港、中区、后城”发展模式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需求,为项目规划了覆盖“丝路驿站”涉及的物流、金融、园区开发运营和房地产等环节,从顶层设计层面将其打造成为集贸易往来、商品集散、金融服务、资源调度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综合体。

⒉创新开发与运营,推动园区从“短期开发”走向“合作共建”。

“丝路驿站”共享园区打破传统境外合作园区重开发轻管理、单纯追求短期收益的做法,更加注重与东道国的合作,共同做好园区的开发与运营。这种创新性的园区开发与运营方式在园区建成之后就展现出显著的效果。2016年吉布提港货物吞吐量和老港经常性利润分别相当于中国招商局集团入股前的160%和284%。

⒊创新合作范围与领域,加快园区从“单臂输出”走向“共享融合”。

“丝路驿站”作为一个境外合作园区,中国招商局集团坚持“扎根当地、长期运营、综合开发、造福社会”的发展理念。不再只是单一或单方面向国外输出产能或技术,而是集成复合优势,从前期建设、园区开发,到后期运营管理服务整体打包输出。通过与当地的共享融合,共享平台基础设施、专业管理服务、创新资源,分享招商局在港口经营、工业区建设方面的经验,打造与东道国的“利益共同体”。

例如,为保证吉布提新港的运营需要,中国招商局集团深圳西部港区成立了中吉港口培训中心,对新港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司机等进行培训,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管理、技能型人才。过去4年,当地工人工资总额每年增长8%。

“丝路驿站”建设的几点思考

⒈资源互通、利益共享创造“走出去”的前提条件。

涉及两国合作的吉布提“丝路驿站”能够以“深圳速度”迅速落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双方的通力合作、共赢战略。除了各种园区服务平台、基础设施的全部共享,园区的运营利益,甚至双方拥有的市场经验、信息和政策等都做到了资源共享。这种开诚布公的合作诚意,赢得了互相的信任,避免了合作中可能产生的隔阂,为共享园区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⒉集成复合输出,提升“走出去”的整体实力。

过去推动落实国际产能合作,多是企业“单兵作战”,往往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丝路驿站”通过产业园区的共建合作,实现营运理念、载体建设、增值服务,以及相关企业的“雁型出海”,这种集成复合、整体输出,既能统筹兼顾园区的整体建设运营,又能实现产业、物业、商业“三业”并举合理配比,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途径。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篇7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创新观念;专业队伍

工商管理属于企业结合现代管理理念,是优化财务控制机制、对企业内部运营状况进行全面掌控、对不同管理环节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的新型机制,在增强运营管控力度、提升决策实效性、推动企业长效与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经济结构深入改革背景下企业推行工商管理机制的现实作用与问题

1.1企业推行工商管理机制的现实作用。(1)便于企业全面掌握财务运营状况。当前阶段,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与改革的重点转移到经济结构的供需调整,即供给侧结构性转型方面。企业为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积极推进工厂管理模式。实现了对运营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动态的掌握,为科学决策、风险预控、成本控制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在进一步细化资产管理内容的同时,为经营活动的合理、有序开展奠定基础。(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在内部管控机制中应用工商管控系统,可以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提升管控整体效率,在发挥员工工作潜力、实现个人综合发展目标方面有所帮助。企业职工属于企业发展规划方案的执行者与管理控制的主体目标,工商管理系统中对职工的权利、职责、管理、规划等都有着明确规定,营造了公平、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到实践工作中,提升企业运营整体效益。(3)实现成本精细、高效控制。经济结构改革的逐步深入,使得企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也有所变化,创新工商管理运行机制,不仅可以落实资源管控的阶段性目标,同时,也能够全面控制投资、管理、运营等成本,简化管理流程中冗余的部分,贯彻现代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机制的实效性。1.2企业推行工商管理机制的实践问题。(1)工商管理实践水平相对较低。为更好地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企业应平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自身应对内外部风险的能力。然而,当前阶段,企业在制定长效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大局观,协调意识不强,对现阶段用户复杂多样的需求了解不全面,生产、运行之间的工作不协调,管理系统在价值创造方面无法发挥应有的优势。与此同时,集成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内部管控机制的运行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但企业现有的工商管理水平与既定的管理目标存在差距,进一步制约了工商管理机制的全面推行。(2)管理目标定位不明确。工商管理机制的执行需要以内控管理规定与方案为准绳,企业应结合实际运行状况,制定符合企业根本利益与长效规划目标的管控制度,为企业阶段性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明确管理目标的定位。但目前,部分企业在制定管理规划的过程中,更注重短期效益的追求,往往忽视了工商管理机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指导作用,对企业发展定位不准确,降低了工商管控的实践性。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使得工商管理的实践应用形式被不断更新,以先进理念为核心转变工商管理的工作形式也成为企业贯彻管理目标的重中之重。(3)难以平衡市场需求与内控机制之间的关系。由于原有内控机制管理理念与内容的限制,管理阶层往往对市场需求与内部控制机制之间的关系难以平衡,侧重于内部生产与运营,对内部管控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对接工作有所忽视。新型工商管理机制更注重对市场规律的分析与总结,能够结合市场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运营方向,可以进一步推进企业适应新时期市场发展环境,为企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内部动力。

2经济结构深入改革背景下优化内部工商管理机制运行效率的有效对策

2.1构建专业工商管理工作队伍。供给侧结构性经济改革制度的影响范围与深度逐步提升,企业为保证新时期的发展效益,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专业队伍的构建上,以工商管理专业化的工作队伍为依托,全面落实新经济形势下工商管理整体目标,为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健全奠定基础。一方面,在人才招聘阶段,企业应提高管理阶层的准入门槛,引进具备创新管理观念与工商管理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企业应设置短期培训制度,通过工商专业培训、工作研讨、交流会议等形式,为企业员工工商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渠道。2.2创新工商管理内控理念。及时转变粗放式内控理念,是全面落实工商管控目标的重要改革内容。以工商管理机制为核心的内控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内部资源进行精细化利用,在合理缩减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收益的目的。具体来讲,企业应该加大工商管理系统管理理念、影响等相关知识的宣传,通过实践宣传教育,引导企业管理阶层、基层职工更主动地参与到创新管理模式的工作中,推动企业内部改革的速率,通过思想指导找准工商管理改革的正确道路。2.3注重管理机制中的人性化因素。企业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应积极引进人性化管理方式,以此促进管理工作效率与水平的提升。大多数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过程太过死板,导致人才流动性太大,队伍不稳固。因此,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制定和落实管理制度时,应把以人为本作为主要原则与精神,以积极开展人性化管理,将工商管理制度的先进性与有效性充分体现出来。2.4强化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需要切实依据区域、产业、企业具体状况,进行分类规划、指导与推进,采取退、转、引、育等有效措施。其中,退就是就地引退污染与能耗较高的传统产业;转则是转移市场较大,可以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降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则指通过引进新型技术、项目、产业,促使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育主要就是培养新兴产业和企业的创新意识、能力,促使产业实现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确保产业的科学合理性与综合竞争力。2.5立足实际创新工商管控形式。在创新工商管控具体应用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企业现实发展状况与内部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不适应企业长效规划目标的部分。与此同时,企业发展需要遵循时展要求,以此强化工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培养基础上,企业还应加强对各部门职责的进一步分析,并合理安排管理人员去参加实践训练,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除此之外,在探索管理机制运行模式时,应以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为依据,找准改革发展的方向,保证企业转型过渡时期的管理稳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效益损失。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篇8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了与证券、保险等业务领域逐渐融合的综合化经营趋势。如何在我国现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框架内实现对银行综合经营的有效监管,逐步构建科学的银行综合经营监管模式,防范和控制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稳步推动银行综合经营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实现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反映出国内现行监管模式面临的挑战并对其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的伞型监管模式形成一系列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不断加速,面对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顺应世界金融潮流和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综合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综合经营在

(一)监管主体、职能及监管体制框架

监管主体主要包括:

(二)基于伞型监管体系下的监管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及机构之间的监管数据的共享建设。在现阶段,可考虑在强化各监管机关的责任、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各监管机关间规范化的协调制度和有关负责人定期联席制度。通过有关机关负责人的定期联席会议,解决监管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同时,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金融监管资料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监管效率。

2.监管者应从控股公司层次强化对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措施,包括对金融控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和谈话机制,控股公司信息披露的方式和规格以及控股公司各子公司间的防火墙措施,如业务限制、人员限制和信息限制等。通过这些措施,配合其他功能型监管机构的工作,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整个业务流程的控制。

3.督促和鼓励控股公司建立基于自身业务风险管理的内部风险控制的机制和评价体系,实施自律性质的风险约束。防范经营风险不仅是外部监管对公司的强制要求,也是公司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监管者应积极支持公司的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充分了解这一体系的运作和有效性。

4.监管当局应建立资本金与控股公司运作风险相联系的计算方式,迫使金融控股公司加强内部管理,降低风险资产的比重。综合监管者可以在各功能型监管者对各自监管对象所需要资本金的总量评估基础上确定控股公司应该交纳的资本金。

5.健全金融自律型组织,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金融自律型组织是金融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一种民间管理形式,它可以通过行业内部的管理,有效的避免不正当竞争,规范其行为,与监管当局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金融自律组织参与监管,主要负责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会员的管理、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及时与监管当局沟通情况,及时向社会有关监管信息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国综合经营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篇9

20xx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方案范文1为落实《酉阳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按照县委政府生态强县、绿色富民战略发展要求,加快推动我县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和服务站(点)建设,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确保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快速稳步推进,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总体发展思路,以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抓手,以促进农产品变商品为主攻方向,推进县城乡镇的二段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构建完整的农村电商生态产业链,解决农村种得好,卖不了、品相好,卖价低的问题。

二、工作目标

充分利用乡(镇/街道)村的现有资源,落实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标准建设,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在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上取得明显成效。

(一)站点建设。20XX年底建成20个乡(镇)综合服务站,逐步实现全县39个乡镇综合服务站公共流通体系的全覆盖。5月底前建成23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注:已建成98个),实现全县85%行政村覆盖(贫困村全覆盖)。有效的保证到乡到村的服务体系衔接顺畅。

(二)物流配送。实现85%行政村的物流配送。

(三)品牌培育。结合地方农产品特色,建立特色农产品资源库,选择35款产品进行培育,利用产品溯源体系进行包装,联系电商企业、平台、合伙人进行网络推广。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建设完善乡镇/街道电商综合服务中心。

(1)选址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依托乡镇人民政府、商会、电商合伙人等组织或个人,建设中心服务站。中心站的选址,各乡镇要尽可能的提供免租金的、人员集中的、交通便利的营运场所;

(2)营运模式。乡镇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深度咬合农村淘宝、京东到家、桃源善贾、渝农鲜等电商平台的商业运营,实现县域电商品牌平台(网上桃花源)+农村淘宝+京东,走出我县区域性的电商品牌。保障中心站的正常营运,把农村淘宝服务站与乡镇中心站的建设无缝的衔接在一起,实行农村淘宝+XX乡镇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的模式;

(3)服务功能。以中心服务站为纽带,连接辖区内行政村的电商营运管理体系。完善工业消费品采购、农特产品进城、金融普惠、票务预订、信息查询等互联网+的服务功能。同时,乡镇要重点考虑互联网+当地农特产品上行的网售功能,要重点考虑旅游+当地农特产品,穿插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的互联网+旅游景点+电商中心站/村级服务站点+?的电商服务模式。

(4)示范带动。以中心服务站为基地,加强本地企业老板、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返乡创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的电商人才培训,发挥中心站电商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乡镇其他人员的触网创业。

(5)资金投入。中心站的建设资金按照重点乡镇10万元,一般乡镇6万元的资金标准进行补助。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明确建设主体,确保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围绕中心站的建设内容,快速推进中心站的建设工作。原则上,我局对中心站的建设资金只针对乡镇人民政府,政府根据实际,明确建设主体。

(6)项目验收。在项目验收上,我局也只针对乡镇人民政府。按照验收工作要求,要准备建设方案、采购发票、效果图片等必备的验收资料。

20xx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方案范文2为认真彻落实《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建设全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通知》(浙商务联发[20XX]60号文件精神,加快我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电商换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总体要求,本着资源整合、体系健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总体思路,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公共服务和特色服务融合互动、丰富内容和提升品牌同步推进,建设台州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争取到20XX年,建成市级(市辖区)和6个县、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80个电子商务服务联络点,基本形成主体多元、服务规范、高效有序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为全市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低成本的电子商务服务。20XX度年,台州市级(市辖区)、天台县、三门县、仙居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报请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同意(浙商务联发[20XX]106号文件公示),务必要抓紧落实好建设方案。

二、重点内容

根据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要求,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市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在乡镇、园区和专业市场设立电子商务服务联络点,天台、三门、仙居服务联络点争取达到10个以上,市本级(市辖区)争取达到20个以上,服务中心建成以后,直接对接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形成覆盖全市、全省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由商务部门牵头,整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包括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园区)、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和实践基地,以及其他电子商务服务资源和行业协会资源,让我市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公共服务中心平台上能找到所需要的电子商务服务相关业务。公共服务中心要有固定办公场所,有专门人员任职,负责综合平台上的电子商务服务资源和辖区内企业的业务需求对接,提供电子商务培训、咨询等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联络点建设,由各市县服务中心牵头,在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园区)等设立专业性电子商务服务联络点,为当地提供专业化电子商务业务咨询和联络等服务。联络点建设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并鼓励其采取市场化动作方式,为当地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相关的增值服务

三、组织实施

按照全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统一部署,我市(市辖区)、天台、三门、仙居三个县率先试点,各承办企业(或单位)要抓紧调查研究,按照原先制定的建设方案,把当地最优秀的电子商务服务资源吸收到公共服务中心上来。从今年10月开始,市辖区、天台、三门、仙居三个县要起动首批相关企业入驻服务中心并提供服务,11月底前对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服务联络点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估,为年底前迎接省考核验收和绩效评价做好充分准备,争取列入全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示范地区。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与电子商务联络点(各10个以上)建设纳入明年试点。

四、相关政策

对市县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给予相应财政支持。省里已明确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资金配套和相关政策扶持。对于列入服务中心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产业基地(园区)、培训机构和实践基地,以及其他电子商务服务主体可优先享受当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可优先申报上级有关政策性扶持项目,可优先评选有关示范性项目等。

20xx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方案范文3一、建设目标

(一)设施设备建设内容

建设剑川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改造现有办公场地、添置培训设施、改造和装修产品展示中心场所和购置产品展示设施设备、建设数据采集统计等场所(不含土建)。

建设分为设备设施采购和场所装修改造两部分,将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进行。拟采购的设施设备按照云商市〔20XX〕86号文件的要求制定清单附后,包括:电脑、打(复)印机、扫描设备、音像(视频、LeD显示)设备、网络接入(输出、存储)设备、办公桌椅等。场所装修改造见后附的预算明细表。

剑川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总预算为300万元,项目计划在3月底完成建设任务,达到运营要求。

(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服务

剑川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设施建成后,由商务局选拨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实施运营并做好运营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优先选择能提供现有电商平台、本地技术支持和运营管理与服务人员的本地电子商务企业承担运营工作。

做好电商运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引导和支持电商运营企业面向当地招募电商服务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面向县内企业、农户和个人提供电商技能实训、内容加工制作、品牌培育服务、网络宣传推广、包装设计、电商代运营、在线支付结算等服务,实现为全县企业、农户、个人提供规范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商品信息进村入户,开展商品上线、农产品上行、网上营销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等工作,实现网购网销。

剑川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运营预算费用为50万元,将补贴给运营企业开展运营工作。

二、建设方案

(一)剑川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须具备面向农村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职能,支持多平台销售。为此将配备农村产品数据采集的设施设备、批量数据加工处理软件、自动导入多平台的软件等,软硬件设施设备的供应商均须具备联网数据归集功能,并具备与剑川电子商务数据中心接口兼容的测试授权;

(二)能围绕农村电商发展需要,具备电商孵化、人员培训、包装设计、营销策划、产品展示、数据采集统计、电子结算等功能。为此将配备与剑川电子商务数据中心接口兼容的视觉策划设计设施设备、培训与模拟实训软硬件设施、客服设备、产品展示与体验设施设备、支付结算接口等;

(三)能为从事网络创业和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金融服务及其他增值业务等服务。为此将配备公共服务坐席、建设交流咨询场所及设施;

(四)能带动30人以上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贫困户就业),确保尽量培训和招募本地人才;

(五)能采集、统计县域真实有效网络交易数据,能进行数据分析。为此将选择通过了剑川电子商务数据中心接口兼容的测试电商企业来建设村镇服务站点的设施,并配备县乡村数据归集软件和接口,连接到数据中心,配置数据统计展示分析系统和设施;

(六)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管理规范;

(七)门头建设特征醒目,应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剑川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字样。

三、后期运营

综合体商业运营与管理篇10

现代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是建立在资源计划的控制基础上,是由物料控制完成计划、有效的控制资源技术,合理的加深整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实现有效化的企业整体发展过程。eRp系统是面向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具有资源计划性的企业管理系统。通过对客户的相关需求,合理的结合企业内部的整体经营过程,完善企业供应链的资源控制效果。除了合理的认识企业系统的相关制造过程,保证企业的供销过程,加上财务的处理功能,完成企业整体管理功能。例如,企业质量的管理、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仓储控制管理、运输控制管理以及项目管理和市场管理。采用远程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管理、电子数据交换控制完成工作的动态模式控制,实现信息化的程序处理过程,完成系统的整体管理集成化。eRp的功能已经不只是应用于相关的企业管理,而是以一种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具有强烈适应性的,具有广发企业发展意义的网络系统管理系统。eRp的核心功能是应用与供应链的管理,目前的eRp系统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加深企业整体的集中化经济运转过程,有效的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内部自动化运行过程。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企业、社会、国家进行有效的联系和管理,保证日常的管理联系关系,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从而加深企业社会的经济发展地位。具体来看主要分为eRp的系统是否可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管理要求;eRp面向供应链的管理中,对企业的内部重心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结构发展,eRp系统的应用管理和发展还处理较为初期的阶段,而对电子商务的整体技术支持和发展还没有得到优质的成熟;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与eC的集成化管理控制较低,造成信息后台管理环节疏忽,导致企业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流失的客户较多;加深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发展,采用自动化工厂完成企业信息技术网络的自动化管理控制,从而加深企业管理的生产系统控制。

二、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在电子商务市场下的状况分析

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中,B2B和B2C作为现有的商务市场交易平台,已经突破了整体地域的控制,挣脱了时间的束缚,打破了市场的壁垒,加深网络化、信息化的流动过程,简化传统模式下网络流程的有效方法控制,逐步的减少商务业务的中间环节过程,降低整体经济市场的交易过程成本,从而有效的加深企业的整体业务控制,企业的商业业务正逐步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子商务的企业运营模式是企业内、外的主要运作方式,由于网络化的操作过程可以有效的缩短时间,保证合理的市场空间距离,合理的完善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工作业务管理控制,实现企业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管理过程的交流。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获得了巨大的企业信息。传统的系统主要是依据电脑终端实现的系统使用,而电子商务是依据多样的技术方法,完成企业整体的对外接口,加深企业的整体数字终端数据控制,同时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化资源管理过程。企业内部的管理内涵得到有效地延伸和控制,除了针对原有的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采购生产管理外,对企业的整体价值链路进行多环节、多角度的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模式的转变,实现企业整体供应链的有效控制管理,对企业的信息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实现新一代的信息系统生产和发展过程。

三、电子商务市场应用与eRp企业资源技术的有效整合和发展

1.eRp与电子商务有效整合的前提

加深供应链的有效兼容控制。企业通过对物流、网络化信息和物流管理完成企业的管理。信息流主要反映企业资金和物流的流向,对企业资金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认识企业中的供应链管理、物资流向以及资金流向进行合理的技术分析。企业市场营销通过对网络化eRp系统的软件管理和应用完善的掌握企业的客户相关信息,对企业市场的运营时间、地点以及客户信息进行合理的销量控制,加深销售速度的管理。通过对企业经营的这些数据的合理加工和有效化分析,加深企业市场中产品的有效化的预测过程,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结果需求反馈,实现企业生产产品的有效化宣传,及时反馈企业产品生产情况和采购情况。对电子商务中设计的采购和销售情况进行控制,设立网络采购和网络销售两个部门,从而加深企业对于物资和资金的有效网络化控制,实现企业的出、入管理过程,从而完善企业的整体物流控制。同时对企业的整体组织结构和业务流进行有效的掌控,在网络模式平台下,加深客户订货、企业采购、商务运营的内部管理,实现企业收支的平衡和有效盈利。eRp系统对于企业的业务发展主要依靠决策数据的统计和查询分析、系统中的相关内容控制以及业务的有效实现过程。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的加深作业产品的发展,实现采购和销售业务的综合性网络维护控制,保证市场化运营的发展过程,提高企业在市场运作下的口碑。加强企业的电子商务化应用过程,提高新型电子商务与传统运营销售模式的组合,实现既有电子商务的优势特点,又不遗失传统营销的优势特点的综合型电子商务新营销,这将是在未来的电子商务市场管理环境下的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

2.eRp与电子商务有效整合的相关要素

eRp与电子商务的有效化整合是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完成的,配合相关应用软件的模块完成系统的有效化集成过程。eRp系统采用采购、生产、营销、销售、库管、财务多方面的控制管理完成物流和资源的有效整合,电子商务中的管理、销售、采购以及资金回笼都结合在一起,构建起一个具有新型的综合性系统结构,从而实现多模块化、综合化的扩充接口。在实际的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在销售过程中对于产品的库存进行合理的控制,防止产生增益造成销售不平衡,传统的市场营销和网络的营销模式数据都反应在市场营销管理部门,通过汇总市场营销的相关信息,得到适合市场发展的销售过程控制;将传统的采购与网络采购统一调配,合理的完成计划部与生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保证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过程;同时共享资源信息,对供应链的数据进行合理的资源数据控制;合理的掌握企业资金,保证企业收支平衡,对应收账款进行合理的财务管理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综合性财务管理的有效化。因此,合理的完善电子商务与eRp的有效控制,加深企业的物流、资金、网络化市场运营信息的统一化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管理数据统一性和完整性过程控制。

3.企业资源计算管理与电子商务的互联过程

在电子商务的控制管理下,出现了有B2B和B2C等多种运营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应用效率的有效控制完善B2B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样的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了交易的加价次数,降低了企业的最终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整体周转速度,保证了企业市场的整体运营成本控制,从而有效的拓展的快速发展过程,实现客户信息的有效化管理,有效的改善客户服务体系过程,增加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管理运营关系,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向具有现代化的、高效化的市场运营模式快速发展。设立合理的软件数据控制标准,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格式规定,确保相关管理信息的准确化和规程化;在eRp系统中完善软件数据的有效化提取过程,准确的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具有快速传递的网络发送模式,通过网络完成数据的准确保存和有效化存储过程,实现数据软件的有效化沟通过程。对数据的传输信息采用电子邮件传输的模式,大大的降低了技术劳动成本,增加了技术应用数据发送速度,有效的避免封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数据错误。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