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学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7:47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篇1

建筑结构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众多设计课程中,建筑结构课程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基础,在进行建筑构思和设计中,具有基本的结构件逻辑与体系概念,增强建筑设计中结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做出比较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方案设计。一座建筑物能够得以实现,结构往往具有关键的作用。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专业需要同结构专业密切配合,建筑设计师往往需要具备相当深入全面的结构知识。所以,建筑结构课程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筑结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二是建筑结构课程自身的定位。在建筑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计类课程是核心课程,技能类课程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类课程则是建筑设计的支撑。在实际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理论类课程的部分。过分的强调设计表现或者计算机操作,让学生在工作后很难掌握建筑设计工程性的本质。在具体的教学定位中,只关注理论知识而忽视与实践结合,这样首先单纯的理论教学容易导致枯燥的教学氛围,其次过分强调力学计算等内容的应试教育会让学生错误地形成了“结构无用”的认知。

2.课程内容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具体的结构设计、结构计算、结构制图有专门的结构设计师负责。作为建筑师,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有良好的结构逻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与结构设计专业有效配合,在施工阶段能够及时与结构设计师一起解决现场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结构教学主要强调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的教学,忽视了结构构造、结构体系、结构比选的内容,缺少结构专业、结构图纸及结构配合等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加大了不必要的学习难度,而且也导致了学习效果不好,实际应用不足的普遍现象。

3.课程教材

现有建筑结构教材大多数都是将土木工程专业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教材加以简单的删减和改写而成,没有考虑建筑学专业的学习目的和要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结构计算,让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觉得难度大,不愿读。在现有教材中,大多数是内容过多,还涉及一些不常见的构件,和土木专业的课本区别不大。同时,教材版本没有及时改版更新也是建筑结构教材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层出不穷的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的产生往往先于教材的更新,很多结构设计非常优秀的建筑案例应该被采用到建筑设计专业的结构教材里来,与时俱进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思考

1.兼顾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

建筑设计专业一般学习年限为5年,而高职院校学习年限为3年,想要充分完成课程体系适应市场需求,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整体课程体系,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与设计类课程保持良好的互动性和延续性。在课程开设时间上,建筑结构课程应相对靠前,在学生经过一定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后,这时学生已经对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基础认知和设计需求,结合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对后续建筑设计课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2.面向职业需求的授课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学有其职业需求的特殊性,建筑结构的授课内容也应紧密面向具体工作。从建筑设计的工作实际出发,建筑设计师所需要的结构知识主要在于结构设计、结构配合和注册考试等方面。高职学校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助理建筑师、建筑绘图员等工作,结构配合作为最重要的部分,决定了授课内容应该以此为主,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纸阅读、结构专业图纸对接、建筑结构协同优化等能力。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适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筑设计本身是强调实践的工作,建筑结构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实际运用。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安排一定的实训操作、工地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结构认知。

3.观念取代概念的授课理念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篇2

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具备很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所以建筑师也不可能完成对于整个建筑的设计任务,一般是按照建筑专业对建筑物的涉及计划进行分解,不同的工程师负责不同的建筑设计,比如设计建筑物结构的任务一般是结构工程师完成的,排水、暖通以及电气工程师则负责建筑物的水电暖等工作。但是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不同工程师之间的设计任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最终的建筑物设计能够满足结构、形式和功能等各方面的需求,就要求建筑行业不同专业和工种的工程师都要具备一定的建筑结构知识,才能满足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工作。所以建筑结构的知识在满足建筑设计实际的需要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地位。

2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阶段的高等学校建筑结构课程之所以不能达到有效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原因主要就是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建筑结构课程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其具体表现为:2.1教学观念落后在建筑专业以及建筑行业,建筑也就是艺术,艺术要比建筑的技术还重要,这个观念一般深刻的竖立在建筑专业的学生们心中,于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对于建筑设计及原理等一些主导课程的重视程度很高,而对于建筑结构或者建筑力学等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此外在对于建筑物空间问题的考虑方面,建筑师大都先总体思考,再考虑结构具体的构造,而在当前的建筑专业的学生的设计思想中,其最先考虑的大都是一些诸如受压、受拉等基本构建的计算。这也就是说,当前的建筑结构教学观念并不符合实际建筑工程的需要,这导致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对于相关的知识不能够充分运用,即传统的从具体到整体的建筑结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才是非常不利的。

2.2教学目标不清晰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要求对大量的结构运算进行掌握,但是对于一些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要有一定的掌握能力,要树立严谨的结构意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对建筑与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进行处理。所以对于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言,其定位应该是要紧紧围绕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在当前阶段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标主要定位是以土木工程的相关专业特点为主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更有甚者,在许多高校的建筑结构课程开设过程中,其对于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和认识,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而是简单的仿效其余学校开设该门课程但是并没有进行观念和意识形态上的更新和完善,这种现象严重降低了建筑结构课程的实际应用地位。

2.3教学内容陈旧随着建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也是层出不穷,同时还伴随着国家相关规范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高校教育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但是由于在出版专业教材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没有及时的进行调整,导致许多的建筑结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现阶段的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是对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知识的删减和修改,并没有在教学内容中体现针对建筑专业学生的一些特点,这点严重不符合建筑学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而且现行的建筑结构教材中对于计算结构构件额内容很多,类似于土木专业的专业学习内容,对于一些建筑学学生尤其是力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较大。而且当前的建筑结构课程具有符号和公式多的特点,对于当前的建筑结构知识掌握的重点在于运用和领悟,但是在传统的期末考试制度下尤其是闭卷模式下,学生们对于建筑结构的学多依靠死记硬背,这就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了误导。而且最终的考核手段也就是期末考试被受到过度的重视,导致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过于功利性,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最终的学生对于建筑结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建立创新型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举措

为了有效解决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建筑人才,我们有必要讨论如何建立具有创新性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实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建筑专业学生的结构观念和专业能力。据笔者分析,要建立创新型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

3.1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内容在囊括三大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工程抗震以及基础工程的相关内容,但是大多数学校对于建筑结构课程的理论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比如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概念和理论的掌握,而不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加强,也就是要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开展中适当的对一些定性概念进行补充,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3.2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老师传统的板书形式的教学已经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建筑结构课程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要多方面借助外界条件,比如运用一些动态仿真或者动画再现的手段,这样既可以弥补传统的板书教学的不够形象而且耗时耗力的不足,还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实体建筑物,比如北京的鸟巢或者悉尼的歌剧院等等既可以充分介绍建筑结构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3.3对教学目标进行更新由于传统的工程结构的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所以我们要对工程结构的教学观念和目标进行更新,要注重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要注重课堂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在学习完三大结构知识的理论和计算内容后,对于一些预应力的一般内容可以纳入学生的自学范围,鼓励其加强沟通与合作,促进共同进步。还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建造建筑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改革考试制度,杜绝期末考试定江山的局面,着重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掌握,促进建筑人才的培养。

4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混凝土结构、结构力学、结构抗震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作为培养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预算、招投标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设置为一门专业限选课。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结构设计、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预算和招投标等岗位,这些工作岗位都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具有密切联系。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已由多层建筑设计转变为高层建筑设计;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必须掌握高层建筑结构的识图与读图等知识,清楚高层建筑中哪些是主要受力构件,哪些是构造构件,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高层事故应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都有赖于该课程的学习;土木工程预算和招投标管理工作中大量的分析计算都要靠计算机来完成,要求工作人员要在看懂图纸(很多是高层建筑图纸)的基础上建立分析模型,做到不多算、不漏算,这也有赖于该课程的学习。工程专业开设该课程的意义由此可见。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该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探讨高层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希望能为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课程教学内容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土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工程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欢迎的是具有完备知识结构又具备较强工程能力的人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涉及很多计算,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该课程的学时往往十分有限,因此,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为目标,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注意兼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将该课程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高层建筑结构的体系与布置、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和设计要求、框架结构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高层建筑地下室和基础设计等,与先修课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基础工程、工程结构抗震等有紧密联系,也存在一定的内容重复现象。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师处理与已开设课程重复的内容时,应做到“重复的内容讲差别,相似的内容讲典型,突出重点”[1]。例如:荷载计算部分的一些内容与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相关内容相似,按照相似的内容讲典型的原则,对该部分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高层建筑结构的风荷载计算(考虑风震系数),而活荷载计算可不考虑不利布置;框架结构设计部分的一些内容,与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存在重复现象,按照重复的内容讲差别的原则,对该部分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如何调整位移比、周期比、轴压比、相邻层刚度比、层间位移角、层间受剪承载力比等高规参数;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部分的一些内容,与基础设计和基础工程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现象,按照重复的内容讲差别的原则,教师可重点讲解高层建筑“筏板基础”“桩基+筏板”设计中的常见错误及其原因。

二、课程教学模式

在开设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但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是近年来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根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应以促进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掌握关键知识为主线,整合课程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和项目导向教学,将“教、学、做”有机结合,着力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理念。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处理“懂”与“会”的关系,学生可以先懂后会,也可以先会后懂或边懂边会。此外,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建筑设计院、工程施工现场等场所,广泛开展直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一体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pKpm软件应用、工程设计实践和考核[2]。以下从四个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以讲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设计理论、抗震规范、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内容为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具体的学习评价指标;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与提升,广泛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力促学生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还应做到课堂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相结合[3]。第一,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难点,并向学生指定课外自学的内容和思考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化解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的矛盾。第二,开展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4]。大学生思想独立性强,思维灵活,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因此,在全班或小组内围绕一个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高层结构选型内容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以某“高层设计采用哪种结构体系较合理”为题在班级范围内开展讨论,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通过主动思考掌握高层结构体系的有关知识。就课堂讨论的方式来讲,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到黑板前陈述意见,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也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三,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在每次课结束前,教师都应向学生明确课后的复习内容、预习内容及思考题。对于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或课外学习小组(宜以宿舍为单位)讨论。教师还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以高层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规应用为基础的小型竞赛活动,如pKpm建模大赛等,以锻炼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第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笔者的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觉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难以理解,难以联系具体工程实例;结构设计只是停留在单个构件上,不明确结构整体设计的思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入工程实例,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详细讲解,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比如,对高层建筑常用的三种结构,即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教师可借助实际工程项目,依次详细讲解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主要高规参数的控制、平面的布置、施工图的绘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理清结构设计的整体思路,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教师教学中选用的案例可以来自企业生产实践,也可来自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工程设计实践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实践(包括结构选择、结构建模、施工图绘制等),是提高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pKpm软件应用教学

pKpm软件应用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教学步骤:(1)结构布置的讲解与练习。在此步骤中,要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运用pKpm软件建模的技巧,理解“抗规”关于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基本要求。结构平面布置要求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对称、质心和刚心重合[5]30−31;结构竖向布置的要求主要是抗侧力构件沿竖向不突变等。(2)pKpm基本计算参数输入练习。在此步骤中,应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输入pKpm相关参数,并理解基本风压、基本雪压、设计地震分组、抗震设防烈度、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等参数的含义。(3)pKpm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和参数调整。在此步骤中,应指导学生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结构的周期比、位移比、剪重比、相邻层刚度比、轴压比、整体稳定是否满足要求,并对不满足要求的参数进行调整。

(三)工程设计实践教学

开展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强化工程概念和感性认识,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在工程设计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参观调查当地已建高层建筑,了解其构型、结构体系、存在的施工问题等;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高层建筑的建模,如15层以下教学楼、办公楼、宾馆等框架结构的建模,20层以下住宅楼等剪力墙结构的建模,20层以下写字楼、公寓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模。

(四)课程考核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的常规考核方法是笔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但笔试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80%,这容易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该课程的考核应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采用笔试、上机操作、实践环节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试卷的制作可参考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资格”考试;上机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20%,可以给定房屋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pKpm软件完成满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结构建模;实践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30%,内容包括考察报告的撰写情况、在分组建模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

四、教学过程的组织

如前所述,在每次课结束前,教师都应向学生明确课后的复习内容、预习内容及思考题,其中预习的内容可以是参观现有高层建筑结构,调查了解其结构形式、结构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形成文字。导入新课时,教师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通过总结引出新课题。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可按照理论讲授―例题解析―学生练习―归纳总结的步骤组织教学。如在讲解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时,可先分述每种结构体系的概念,再举例分析典型的结构体系布置,然后让学生画出附近教学楼等高层建筑的结构,最后归纳总结常见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课堂讨论教学环节一般可采取学生自由发言与教师总结相结合的方式,而在安排有小组前期调研的情况下,应紧紧围绕小组代表的汇报发言开展现场提问。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主动到建筑设计院、工作室参观实践,以实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为了提高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黄淮学院在其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设置了建筑设计院校内实践基地,为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到这里结合教学内容参观实践,无疑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实现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作者:邵莲芬单位: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1]牛海成,徐海宾.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72―75.

[2]刘圆圆.浅谈《高层建筑设计》课程改革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8119―8120.

[3]孟丽岩,王涛,陈勇,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77―78.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篇4

关键词:《建筑结构选型》特点优化措施

结构是建筑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建筑物的体型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形式,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室内空间都与建筑结构的选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结构选型》是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使建筑专业学生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具有结构总体知识,对所设计的建筑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及结构形式有所了解。

1.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结构课程的特点

建筑结构选型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常用的建筑结构型式,包括梁、屋架、刚架、拱、薄壁空间结构、网架、网壳、悬索、拉力薄膜结构、混合空间结构、多层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平面楼盖结构、楼梯等,并对上述各种结构形式分别介绍其结构组成、受力特点、布置方式、适用范围、构造要点等[1]。

本课程涉及理论面相当广,有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等专业基础课程。建筑结构选型中介绍的每一种结构形式都有其特点,跨度大,内容多,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较好地学习每种结构形式的知识点,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1.2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1力学知识缺乏,课程安排不合理。建筑结构选型所涉及的课程,力学基础尤为重要。可是将建筑结构选型与建筑力学排在同一个学期,这样往往造成学生连基本的力学概念和意识都没有。特别是在介绍各类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的时,学生由于没有力学基础,对于所教授的内容觉得深奥、难懂,没有兴趣。

1.2.2教学方法不得当。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的教学安排基本上都是理论课教学,单一的填塞式教学,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1.2.3学生缺乏技术观。建筑类的学生基本上重点都放在建筑设计类的课程上,主要的兴趣都在设计一些独特、个性的方案上,忽视了方案后期的结构技术问题。目前建筑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设计过程中过分追求艺术形象,感性意识强,而缺乏对技术的理性思考,技术表面化、简单化的问题。

2.优化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的措施

2.1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1.1传统的板书教学,学生听到的都是枯燥的理论,难懂的公式,图片也仅是教材上的黑白图,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丰富的形象,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跟实践联系起来。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建筑结构选型大量的建筑实例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采用大量真实的图片、视频,把枯燥的理论用可见、可听的形式表达出来,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共鸣,使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所学的内容也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2结合实际和案例教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建筑结构选型课程中介绍的各类结构类型,很多是自然界中巧妙的结构给我们的启发[2]。例如,介绍到薄壳结构时,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蛋壳、蚌壳;讲到薄膜结构的充气膜结构时,可与肥皂泡联系在一起。学生觉得原来这个难学的课程和生活很贴近,自然兴趣就会提高。学生日常见到的建筑物,很多是建筑结构选型知识的应用。鼓励学生自己多观察,多安排参观实习的机会,将课堂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2.1.3将简单的教授与学习变成相互的讨论式学习,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运用知识的能力。现在的教学过程强调互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要将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馆、互联网,搜集资料,也可以通过实践学习提出问题,并将所了解的结构类型、实例拿到课堂上同大家讨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又能使同学们有互相学习的机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创新能力主要采取做结构模型的方式,让学生用将学到的知识和自己想象中设计的建筑造型以结构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计算,最终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呈现出来,整个过程有切实的体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2知识交叉,优化内容。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化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因此对于教学内容要进行整合与优化。首先,要打好建筑力学的基础,建筑结构选型中每介绍一种结构形式,首先就是其受力特点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力学的基本知识,由浅入深,让学生理解结构形式和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的结构意识。其次,建筑结构选型是多学科的融合,很多学生对建筑设计课程有兴趣,可由此引出课程内容。如新世纪我国出现了一大批造型独特的新建筑,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由建筑设计谈到建筑结构选型,再由选型谈到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再到建筑施工,等等,使学生对一个建筑艺术品的完成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认识,理解建筑设计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建筑结构选型对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对建筑造型的影响,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产生对建筑结构选型的兴趣。

3.结语

在讲授过程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整合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优化设计的思维模式,在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时运用所学的结构形式的知识合理地选择结构体系,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全面提高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篇5

(一)建筑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技术基础课。它培养学生的读图、制图技能,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思能力,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图方法;能正确应用投影作图方法解决空间度量问题和定位问题,应具有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技能;能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用仪器作图和徒手作图的方法和技能;能正确地阅读和绘制一般的建筑工程图;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内容,并能上机绘制简单的图形。

(二)建筑材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建筑施工和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各类建筑材料打下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及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成分、结构、构造与技术性质关系,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及各主要技术性质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同时学会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鉴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地选用材料,能正确使用及运输、保管材料,此外对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三)建筑力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建筑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学习下一步的内容准备必要的基础;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计算能力;第三部分,使学生了解杆系结构的组成规律、静定结构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对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能分析杆件的应力、位移,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同时能选择杆系结构的计算简图,并能分析其几何组成,了解力法、位移法的基本原理,能分析简单压杆的临界荷载,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四)在测量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掌握简单的绘图技巧,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课间实习、教学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能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并对测量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有所了解,从而能胜任施工建设、运营管理诸阶段的工程测量工作,并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相关的工程测量问题。

(五)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所讲述的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拉、压、弯、扭各类构件的理论,这些构件几乎可以应用于目前工业与民用建筑所广泛采用的各类结构中。所有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无论他将来从事设计、科研或施工工作,还是从事工程管理工作,都将时刻与之接触,因此,它是一门非常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钢筋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能够分析在静力荷载所引起的不同内力作用下,拉、压、弯、扭各类构件的性能,能对简单结构进行设计和计算,了解各类结构变形及裂缝的基本理论。

(六)钢结构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学生理解、掌握钢结构基本构件的结构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弄懂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钢材的力学性能、相应指标、影响因素及如何地使用钢材,正确理解疲劳问题的基本概念,懂得焊接和螺栓连接的构造,了解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

(七)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范围内所必需的土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先学习工程地质、建筑力学等基础课;同时,本课程又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学习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土的各种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指标的实验确定方法,土中应力分布、土体最终变形量、地基沉降过程的计算方法以及填土压实原理,此外还需掌握土体各类强度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土体加固措施,这里包括土压力理论、土坡稳定性分析、天然地基承载力以及挡土墙与滑坡整治等内容。

(八)建筑施工与施工组织是一门专业课,其内容庞杂,理论面广、实践性强,属于综合应用科学。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各主要组成部分、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基本规律,研究施工组织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学习本课程应熟练掌握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并以此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熟悉各常见分项工程的施工机械的选择和使用、施工方法的具体操作内容和要求。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掌握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流水作业的基本原理和组织方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综合应用能力,能结合具体单位工程进行施工方案的选定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掌握组织生产及科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篇6

实习任务一:苏州城市建筑设计的学习地点:苏州人民路

实习日期:07.3.3(晴)指导老师:aa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历史文化古城——苏州,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第一次来苏州,感觉没什么特别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高楼大厦。听老师介绍说:苏州进行现代化建设,受到诸多保护条文规范的制约,关注建筑风格成为规划审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建筑风格的要求,以某种法制法规的形成存在,并对苏州城市建筑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规划方面采取对古城风貌的保护的原则,所以现代化的建设要兼顾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留存与合理利用。

根据资料介绍:这种源自保护城市风貌的举措对于创造地方特色而言,并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应该承认前者可以用较为稳妥,保守的手法来达成保护的效果,在某些特定场合,甚至可以沿用传统样式和仿古建筑。而后者相对来说是富有开创性,探索性的创造过程,它关注地方文化,自然环境,建筑历史等众多地域因素,其表达方式和设计手法具有相当的差异和丰富性。在苏州,总体文化背景的相对保守和保护任务的紧迫性所导致的对建筑风格的专注是苏州创作环境的一个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地方主义或地方特色的再创造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苏州市区的建筑,不论是什么结构,都要维持这种现状,表现苏州城市的特点。在我们参观的人民路与干将路的城市建筑是反映苏州地方建筑的一对绝好例子。人民路是苏州古城结构的历史延续,最北端的北寺塔,中段的观前街,怡园,文庙和南端的城市园林——沧浪亭使得人民路从北到南有一个完整的景观序列。干将路着重体现地方性符号以及与城市文脉的关联,其开发规模较大,改造力度较强,但在追求条理化和程序化的过程中又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场所精神。最典型就是人民路上苏州图书馆新馆,是一栋着力体现苏州地方文化特色建筑。其轻巧灵秀的立面造型手法,与早期人民路建筑古朴厚重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也隐藏了时代文化上的对比。对地方“风格”的关注在苏州图书馆就集中地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和江南其它地区的表现相比更显突出。

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不但使我们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使所学知识实践化。毕业设计实习是在毕业设计前进行一次系统的综合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及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选择自己的设计方向。通过毕业设计实习,使我们能够了解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培养我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锻炼我们调查研究的能力,对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习任务一:苏州城市建筑设计的学习地点:苏州人民路

实习日期:07.3.3(晴)指导老师:aa

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历史文化古城——苏州,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第一次来苏州,感觉没什么特别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高楼大厦。听老师介绍说:苏州进行现代化建设,受到诸多保护条文规范的制约,关注建筑风格成为规划审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建筑风格的要求,以某种法制法规的形成存在,并对苏州城市建筑的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规划方面采取对古城风貌的保护的原则,所以现代化的建设要兼顾到历史文化遗产的留存与合理利用。根据资料介绍:这种源自保护城市风貌的举措对于创造地方特色而言,并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应该承认前者可以用较为稳妥,保守的手法来达成保护的效果,在某些特定场合,甚至可以沿用传统样式和仿古建筑。而后者相对来说是富有开创性,探索性的创造过程,它关注地方文化,自然环境,建筑历史等众多地域因素,其表达方式和设计手法具有相当的差异和丰富性。在苏州,总体文化背景的相对保守和保护任务的紧迫性所导致的对建筑风格的专注是苏州创作环境的一个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地方主义或地方特色的再创造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苏州市区的建筑,不论是什么结构,都要维持这种现状,表现苏州城市的特点。在我们参观的人民路与干将路的城市建筑是反映苏州地方建筑的一对绝好例子。人民路是苏州古城结构的历史延续,最北端的北寺塔,中段的观前街,怡园,文庙和南端的城市园林——沧浪亭使得人民路从北到南有一个完整的景观序列。干将路着重体现地方性符号以及与城市文脉的关联,其开发规模较大,改造力度较强,但在追求条理化和程序化的过程中又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场所精神。最典型就是人民路上苏州图书馆新馆,是一栋着力体现苏州地方文化特色建筑。其轻巧灵秀的立面造型手法,与早期人民路建筑古朴厚重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也隐藏了时代文化上的对比。对地方“风格”的关注在苏州图书馆就集中地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和江南其它地区的表现相比更显突出。

为什么建筑可以这样随意的按人们的意愿设计成不同的体型?这就和我们结构设计有根本的关系,前面所说的的古代建筑都是砌体结构、木结构,而新建的大多数都是

框架,或框—剪结构。其中以框架为主,高层中多使用框—剪结构。框架结构是梁、柱等杆系构件组成的空间承重体系的结构,是多层、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建筑立面容易处理,可以适应不同的房屋造型。所以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各式房屋,就像搭积木一样,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都能够用框架来实现,这就是框架结构的优点。所以人民路上的多层建筑,不论是办公楼、商厦、图书馆、行政楼,大都是框架结构,但外形却是苏州古典建筑形象。

建筑的形式就被当作了一种信息交流的媒介和模式。为此,便要求建筑形式成为一定含义的符号载体,即意味着使建筑形式符码化。这就是苏州图书馆的外部立面上众多变形过的构架、纹饰、披檐的意义,从它们的身上公众获取与地域或历史的沟通。苏州图书馆内部的设计力图还原作为园林主人——文人的情趣。

由此,我想到了我所设计的中学办公楼,也应像苏州的建筑一样,在建筑设计上争取能被当作一种信息交流的媒介和模式,成为一定含义的符号载体。在结构上采用框架结构,按自己的建筑设计思路合理的的安排空间造型,在建筑造型上努力体现苏北的建筑风格,把建筑物的设计和两汉古典文化结合起来,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古代风格,体现徐州的文化风格和韵味。

实习任务二:上海建筑建筑设计的学习实习地点:上海陆家嘴

实习日期:07.3.4(晴)指导老师:aaaa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上海,第一次体验到了中国第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街道,个性多样的建筑,让我们体会到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在金贸大厦脚下,让你切实的感觉到什么是伟大和渺小,体会到作为一个土木工程师的责任有多大!

金贸大厦是上海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傲然屹立黄浦江畔,人们期待已久的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88层大厦终,这幢集现代办公楼、豪华五星级酒店、商业会展、高档宴会、观光、娱乐、商场等综合设施于一体,深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溶汇西方建筑艺术的智慧型摩天大楼。根据介绍,金茂大厦于1992年12月17日被批准立项,1994年5月10日动工,1997年8月28日结构封顶,至1999年3月18日开张营业,当年8月28日全面营业。金茂大厦占地2.3公顷,塔楼高420.5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金茂大厦的设计师是美国芝加哥著名的som设计事务所。设计师以创新的设计思想,巧妙地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起来,成功设计出世界级的,跨世纪的经典之作,成为海派建筑的里程碑,并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1998年6月荣获伊利诺斯世界建筑结构大奖。1999年10月容膺新中国50周年上海十大经典建筑金奖首奖。

正是由于这个超凡脱俗的建筑设计所表达的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及其内涵,她才在众多的优秀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屹立在黄埔江岸,震撼全世界着人们的眼球,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内部结构:

金茂大厦塔楼1-2层是气势雄伟,宽敞明亮,净高达10.1米的商务办公区大堂,不仅有激动人心的体量,而且高格调,高档次,高科技的室内装修给人以庄严典雅,心旷神怡的特殊感受。

大堂内的办公区专用候梯厅造型独特,犹如金碧辉煌的古埃及金字塔。专为办公设置的五组26台高速电梯采用独特的玻璃轿厢,玻璃门厅,宽敞明亮,可迅速而又舒适地把客人送达各办公楼层而又不必中转。每十层5-6部电梯的配置可保证客人在上下班高峰时,候梯时间不超过35秒,给人以便捷的交通。金茂大厦办公区在塔楼的3-50层,建筑面积为122,871平方米,均为无柱大空间,层高4米,净高达2.7米,租户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任意进行分隔和布置办公区的统长采光窗宽敞明亮,自然采光达到最佳状态。照明嵌装式灯罩,1.5米×1.5米均匀布置,光照均匀,光线柔和,照度达450-500lux,对电脑荧光屏无反光,不刺眼,有利于电脑时代眼保健。

金茂大厦塔楼53-87层为世界上离地面最高、设施最齐全、装修最豪华的金茂凯悦大酒店。酒店拥有全豪华客房等555间/套,设在58-85层,其中78-85层为酒店行政楼(7个层面),并在82层设有佳宾轩,内有贵宾接待处,专用会议室,商务中心,会客厅,并提供贵宾早餐休息服务。

大厦裙房共有6层,建筑面积达32270平方米。裙房一层备有700平方米展览厅,可容纳380座位的演示厅及小型会议室、多功能厅。演示厅配有同声传译和顶级视听设备,可举行新闻会、学术报告会、国际会议等。裙房3-6层设计为大型购物商场,其实,内部结构的精美,袒露着与建筑小品的高度和谐统一。裙房二楼拥有千人大宴会厅、750人规模的水晶厅,以及诸多的嘉宾厅、会议厅、多功能厅。

作为车库和储藏用的地下室共有3层,局部4层,建筑面积达到57151平方米,设有800个泊车位的停车场,XX辆自行车库。这就是整个大厦的建筑结构构成。

通过对金贸大厦的参观,我们要学习它的建筑设计,怎样去成为一个标志性建筑,作为中学学校办公楼建筑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首先在建筑设计方面要满足要求。第一要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学校建筑主要是围绕教学活动的需要而建。过去只要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条件来设置教学用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了达到“五美”,致使学校建筑要求除了普通教室外还要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课外活动室、老师休息室、门卫、卫生间等用房,这就要求建筑功能要复杂多样。第二要满足建筑形象的要求。建筑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不仅用来满足使用要求,还应满足人们精神和审美要求。

实习任务三:杭州建筑建筑设计的学习实习地点:杭州西湖湖畔

实习日期:07.3.8(晴)指导老师:aaaa

今天,我们到达了杭州西湖,来学习杭州的建筑特点。参观了杭州西湖博物馆。西湖,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咏叹不绝的地方,杭州西湖博物馆的建造,这是为进一步提升西湖知名度和美誉度,把西湖山水、人文浓缩与此,让人们全方位了解西湖的自然、人文、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内容。博物馆选址于西湖南线南山路西侧,北于钱王祠一街相隔,西面紧邻西湖,南于柳浪闻莺景点相接,地理位置显著。建筑用地23889平方米,建筑面积控制在8000平方米,由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以现代建筑造型手法塑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博物馆形象,虽样式看起来于钱王祠相似,却能避免雷同,结构新颖,是一个建筑典范。

因处在西湖景区中心,所以整个建筑以考古发掘探沟和探方的形态,将大部分建筑置在地下,地上建筑面积控制在XX平方米,以进入地下部分的探沟为界,划分左右两大功能区。这一设计构想源于对块环境的解读,以及对博物馆本身意向的表达。通过建筑造型,采用内部空间非等高的竖向设计,有助于展示不同内容的需要,满足不同的陈列方式,利于现代展示空间布局。作为建筑物本身,上部框架和探沟内部所呈现的现代钢结构,幕墙玻璃、花岗岩铺饰,与建筑外立面的磨砖对缝清水砖墙面,恰是建筑表达现代人文气息与传统历史文化的契和之处。

这就是西湖博物馆的独到之处,为人们以后再设计类似建筑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的模版,作为一个结构设计的初学者,应该好好去品味。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篇7

关键词:综合楼,建筑,结构,选择,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化不断发展,学校综合楼建筑结构类型越来越多,同时兼具多种功能。鉴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日益紧张,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广阔的学习空间。综合楼作为中学的一个核心功能建筑,其为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公共建筑,学校教学的特性要求综合楼必须保证一定的质量,合理选择建筑结构,设计最优建筑施工方案,实现综合楼与学校环境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筑结构作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合理选择和设计,实现造价与质量的协调统一。

在学校综合楼建筑结构选择以及设计过程中,要确保不仅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还要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做好前期规划,避免楼房出现坍塌现象,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做到合理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达到建筑和自然共同发展的效果,才是成功的设计。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综合楼不仅需要展现出学校自身特色,还必须符合学校建筑的通用要求。本文通过对某中学教学楼实际工程进行介绍,对学校综合楼建筑选择及设计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工程实例的概述

某中学的教学楼,占地总面积为5000m2,教学楼分4层,每一层高3.5米,综合楼内主要包括:教室、办公室、音乐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每一层设男女卫生间,教学楼采用钢筋框架结构,抗震级别乙级,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65年左右。

实例教学楼工程的地质条件分析

教学楼工程的地质条件,地基标准承载力为120kn/m2左右,填土以下的两米左右为粘土,地基的承载力为250kn/m2左右,地下水处于天然地面以下4m之处,对教学楼造成的影响不大。在建造的时候,工程人员必须多加注意。

教学楼的主体结构设计

主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结构的选择、结构体系、承重方式、结构布置、基础设计等方面,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3.1结构选择

3.1.1结构形式

教学楼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结构:混合结构、框架结构以及部分混合部分框架结构等。其中混合结构具有施工简单的特点,其造价也相对较低,用钢量也相对较小;然而却具有整体性较差、难以满足大跨度的缺点。框架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并能够充分满足学校教学楼这类建筑对于巨大空间的需求,但造价却较高,对结构的要求也非常高。经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对于教学楼这样大型的建筑物来讲,推荐使用的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能够有效保障框架的整体性。所以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合理设计内部空间,保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耐久性。

3.1.2教学楼的结构体系

教学楼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框架、简体、剪力墙这三个方面。其中框架结构的特点主要包括整体性能好、能够满足较大的空间,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其整体的特点主要是承受竖向建筑物的竖向荷载以及侧向力,但剪力墙则可以为建筑物提供抗侧刚度,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力,通过减少风荷载,从而减少地震过程中的侧向位移。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抗震等级,根据实际的地形,该教学楼主要选用框架体系。

3.1.3教学楼的承重方式

教学楼的承重方式主要包括: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这三种。这三种的框架数量较少,对该教学楼的情况进行分析要求布置较小的联系梁,但是缺点是房屋的横向抗侧钢度较差,进深尺寸受预制版长度的限制。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则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对抗震有利,由于建筑的横向框架跨数少,教室对室内的采光要求比较高,该地区抗震等级要求不高,建议选用横向框架承重。

3.2教学的梁柱界面尺寸

梁柱的主梁计算尺寸,其计算公式为:

H=(1/2-1/16)1,b=(1/2-1/3)b取值范围包括:h=500mm,b=250mm

柱的高度计算公式为:

H=1/15(低柱高)h=(1-1.5)b取值范围包括:h=400mm,b=300mm

3.3教学楼面的结构布置

由于该实例的综合楼建筑楼面标高的变化情况不大,大厅和厕所的结构层有所下降。工作人员在进行结构平面布置的时候,主要是从上层结构平面下放到下一层建筑平面进行布置。按照高跨比的条件选择板厚,在建设的过程中,工程人员在考虑到钢筋布置和钢筋布置混凝土的抗裂度之后,将h取值为100mm。

3.4框架柱下的基础设计

3.4.1选型

为了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应该选择阶梯形的基础,钢筋主要使用一级钢。在建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从确定荷载计算、荷载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基础梁。本教学楼没有基础梁,因此基础梁的选择以及荷载不纳入计算范围内。

荷载计算值。荷载计算值主要包括:m=0.52kn·m。其中n=1106.35knV=3.39kn。

3.4.2基础配筋的设计

基础配筋的设计主要图1所显示:

图1基础配筋的设计

3.5其他结构类型

3.5.1楼梯结构类型

楼梯的结构类型选择可以选择梁式楼梯,虽然采用板式楼梯显得比较轻巧,但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出,梁式楼梯比板式楼梯更加适合,其公式如下所显示:

楼梯段的板厚:h=(1/25-1/30)lo,其中lo表示的是梯段的水平跨度,h=120mm

休息平台梁的板厚:h=(1/8-1/12)l,其中,h=400mm,b=240。

3.5.2雨棚结构

雨棚结构主要采用悬梁的方式进行浇筑,在下雨的时候能进行有组织的排水工作,排水坡度为3%。

结束语

通过分析学校的建设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认识到综合教学楼建设所在的环境应该适应自然的发展,并通过探讨得出综合建筑还应该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等。教学楼的建筑,必须做到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既满足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需求,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StephenDobney.SomSelectedandCurrentworks,HongKong:everbestprinting,1999.

[2]大卫·劳埃德·琼斯.建筑与环境——生态气候学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吉迪恩·S·格兰尼,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篇8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教材改革;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园林建筑设计》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园林建筑的功能、特点、分类、设计、构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园林装饰小品的类型、功能和设计要点[1],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方向必须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

1园林建筑设计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材版本较多,但无论是高职院校专用教材还是本科院校专用教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材知识点涵盖量较大,但重点不突出

《园林建筑设计》一般课时量为48学期。对于1个学期授课所用的教材而言,知识点稍显繁杂。在扩充学生信息量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很多知识点都不够深入,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例如:在《园林建筑设计》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主要有:建筑基础知识、建筑结构与构造、园林建筑发展概述、园林建筑设计过程、园林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服务性建筑设计、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经典园林建筑赏析等。知识点较为密集和繁杂,缺少重点。关于园林建筑赏析的案例较多,但每个案例都描述的不够详细和透彻,学生阅读完之后不能深刻的感受到经典建筑的与众不同及其独到之处。

1.2教材论述分析较多,但缺乏详细数据

《园林建筑设计》中部分理论知识点缺乏详细数据的支持。例如讲解四角亭的设计时,会对其周围环境、相地立意作出若干分析,对构图原则及构图特点进行具体论述,却缺乏数据的支持,因为在《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设定亭的具置,更要了解亭的高度、面阔、柱径、台基等各个尺寸常用值为多少,檐枋的截面积、檐檩和金檩的截面直径、由戗长度、老角梁和仔角梁的尺寸是多少等多方面数据。很多教材中未涉及其细节,因而整个四角亭的设计论述结束后,学习者还是不清楚四角亭的结构以及由哪些构部件组成。

1.3教材知识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重复较多

《园林建筑设计》中存在与园林专业其他课程教材内容重复性的知识点。例如:某一版本《园林建筑设计》的教材中出现了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章节,这与《园林设计初步》教材中构成艺术知识点重合;另外,有的章节详细讲解园林建筑的结构构造,这又与《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的若干知识点相重合,让学习者有繁赘感。

1.4教材的内容和论述方式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有些教材列举的现代园林建筑的实例多半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园林建筑,陈旧感过重。缺少当代的代表性园林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建筑的外形、质地和功能等方面都发生着微细甚至较大的变化与创新。因而,其目前的实例不能体现时代的发展。

2教材改革的思路

若要对现行的《园林建筑设计》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必须调整教材重点内容,提高案例教学以及动手制作园林建筑模型的比重。学生不仅要学会园林建筑设计环境的具置,更应明晰园林建筑的构造、结构,熟悉常见园林建筑的各个构件的名称、尺寸和连接方法。让学生对园林建筑有更深1层的了解,只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园林建筑的细部构造才能激发学生去喜欢、研究和应用园林建筑。

3教材改革的具体建议

3.1教材内容的筛选与精简

根据社会对园林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课程学习中应选择常用的亭、廊、花架、服务性园林建筑和游憩性园林建筑为主要内容,由浅入深进行教材的编排。包含的内容结构不要太多,但每个知识点都要讲述的非常明晰和透彻。对于其他园林课程侧重讲述的内容,不要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再进行详细的细节讲述,只要“蜻蜓点水”稍提一下便可,即合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和精简。

3.2加大教材中的数据支持及模型制作的力度

对于园林建筑中常见的亭、廊、花架等单体建筑,应让学生对其各个构件的常用尺寸和榫卯连接方法,有较为确切的认识和掌握。因此,关于园林建筑的构件及细部尺寸应加大数据方面的支持,即园林建筑单体的各个构件的尺寸数据应十分的详细,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图文加之教师的讲解便能对园林建筑的尺寸、构成原理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可借鉴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开设手工模型实习课程,通过该环节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园林建筑构部件。笔者发现学生很喜欢自己动手做的部分,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尤其是作品的最终完成,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成学生更加深入的去学习和探讨园林专业中其他相关问题。

3.3加大经典园林建筑赏析的描述力度

园林建筑赏析部分举例不必多,只选用1~2个典型案例,从资料收集、现场勘踏、综合考量设计要素、园林建筑的立意、场地分析、方案推敲与深化、方案设计的表达各个阶段进行详尽的叙述,让读者亲历当年杰出的园林设计师是如何一步一步设计出如此优秀的园林建筑作品,在这样细致的描述中,读者会更有心得,知道应该在哪些切入点着手。

3.4教材的内容和论述方式要与时俱进

现阶段不少教材都有此种弊端,例如,教材中所举范例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学生就不感兴趣,也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作为教师,在我们教授知识的时候,希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和教材都要与时俱进,让学生能提起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前提下学生才能真正的了解园林建筑,并且愿意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4结语

结合园林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学科特点,对现今教材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合理性建议,不断完善教材的内容和知识重点,使教材内容更加接近实际,同时要不断创新,把创造性视为改革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结合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进实际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园林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篇9

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几年在各大高校新兴的比较热门的专业,因为就业潜力比较大和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所以深受艺术考生的青睐。这个专业涉及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如何办出有自己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首要问题。

建筑院校中设立的艺术设计专业与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不同,又与建筑院校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不同。在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上还是与两者有区别的。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大建筑做背景,所以建筑院校主要设计方向是建筑,而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比较复杂,有些是装饰装潢方向,而有些艺术设计是服装方向。同时,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所学专业基本是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不同,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有绘画基础的,同美术院校的艺术考生一样,他们从高中考入建筑院校,是以美术专业为基础,在参加“文考”前必须参加美术考试。而建筑学的学生大部分没有参加过美术的培训,大部分同学的美术基础是零。美术教育是所有艺术类和建筑学专业学生入学后的基础必修课程。在美术教育方面,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也与没有受过美术培训的建筑学专业不同。美术教学分为素描教学和色彩教学两个教学大体系:

一、素描教学

素描教学方面,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除了对造型有一定掌握外,还更倾向于对于形态空间的把握,对于空间透视的理解是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学习的。所以从入学之初的基础素描教育,这个专业的学生,要从光影虚实空间的全因素明暗素描转移到以结构透视为主的结构素描,对于空间的把握不能依靠明暗调子,而应该以结构的透视和形体的理解来完成。这是与很多美术院校不同的,即使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已经转移到结构素描,但仍然存在着差异。建筑院校的结构素描除了基本静物、石膏头像结构素描外,突出的特点是,必须强化建筑结构的造型,比如石膏柱头或者建筑部件的结构素描写生,这是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同时在结构素描课程课后,都有布置相关的建筑钢笔画临摹的要求,这也是不同于美术院校素描课程的地方。

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和建筑学的学生由于美术基础不同,虽然对素描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是课程的深入程度存在着差异,艺术设计的学生要涉猎到石膏柱头和建筑部件,甚至还要有难度更深层次的素描教学。而建筑学的学生素描基础差,只能以石膏几何形体开始,逐步到简单静物和复杂静物。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在给建筑学的学生讲授素描时,必须加入一些明暗素描的教学内容,这是基于以后色彩的教学和钢笔画教学的基础,而艺术设计的学生因为之前有了这种素描培训,就没有必要再加强练习。同艺术设计一样,在课后,建筑学的学生要做大量建筑钢笔画的临摹作业。

随着素描学习的深入,设计专业的学生逐渐转入到设计素描的阶段。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范围更加广泛,有些院校在入学之初并没有分出具体专业方向,所以此时的艺术设计的学生在设计素描课程时,存在着茫然性和漫无目的的特征。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从一入学开始,他们的方向性比较明确,一切以建筑为主,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建筑,不论是室内方向还是环艺方向,不论是景观还是城市规划方向。所以在教授设计素描时,方向性比较明确,一切以建筑为主的设计素描理念不变。不管学生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设计素描,主题不能改变,那就是建筑。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不自觉地向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展方向迈入了一步,他们已经开始逐步接触设计,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此时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素描深入学习中,由于基础差,还是应该加强造型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们的素描学习还是停留在造型阶段:以造型为主的建筑钢笔画的练习和强化。

二、色彩教学

在色彩的教学中,对于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加强他们的“设计色彩”理念和“表现色彩”理念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训练课程。从艺术培训走出来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根深蒂固地受到传统色彩教学模式的影响,抄袭自然色彩,描摹自然色彩的特征明显。更甚至由于现阶段受高考模式的限制,许多学生会生搬硬套背诵色彩,造成色彩单一、生硬的特征。

作为基础教学的色彩课程,怎样使学生从这种状态中转移到以后实际设计所需要的设计色彩,是摆在建筑院校中美术教育者面前的难题。首先,除了加强理论指导的色彩教学外,还应该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在理论上,让学生认识到不是纯粹的描摹自然色彩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该从实际中走出来,利用归纳或者夸张的手法表现色彩,使色彩摆脱光影的束缚,更加符合视觉美感的组合,利用装饰的手法,尽量用最少、最简洁的颜色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1]。这种教学方法类似于平面构成课程,但又不同于平面构成,它是在写生基础上的色彩归纳,是在写生基础上,对色彩的重新再认识。这种课程是延续高考前的写生课程,但又升华到色彩归纳的深层次。在实践课程上要加强训练,可以结合老师的示范课进行,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学生重新认识到美的规律,发挥出每个人独特的色彩美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不断引导学生从设计的角度来提升色彩的修养,为以后高年级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2]。

除了设计色彩和表现色彩的教学,同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一样,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也要加强马克笔的训练。这是一种简洁明快表现设计师意图的色彩工具,在最短时间内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色彩明快响亮,是马克笔用色的特点。在建筑院校中马克笔被广泛地运用,这是与建筑学专业共同之处,但又区别于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学习色彩方面的地方。

三、建筑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需要改革与创新

建筑的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大优势,它不同于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和建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的美术教育。但是作为基础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高,教学模式僵化,上课缺乏生机活力、缺少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基础美术教育如何与电脑设计的结合都是现存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要想办出有特色的建筑院校的艺术设计的美术教育,创新改革也迫在眉睫。这是摆在当前建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者们面前的巨大挑战和难题。

参考文献:

[1]代青全.高等美术院校设计色彩教学的思考[J].美与时代,2011,(05).

建筑结构设计学习篇10

作者:刘世超李永喜沈玉秋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旭隆工程经济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技术应用:处理施工技术的问题、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编制与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技术管理。(3)相关课程: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实务。质量监控: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进行工程质量评定。质量管理:质量事故原因分析、质量事故处理。(4)相关课程:建筑工程计价与计量、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撰写合同文件:撰写一般经济合同、书写合同文件、招投标管理。编制工程造价:工程计量、编制与审核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标标底、编制投标报价文件。(5)相关课程:建设工程投资控制项目,经济分析评价:工程经济分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经济预决策。

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从职业能力角度出发,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素质结构的要求,按专业岗位的需要,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等三大领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前4个学期在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第5~6学期把学生分散到建筑企事业单位在监理、预算、施工、测量等实际工作岗位参加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既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践技能,又能让学生展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与企业之间充分相互认识、了解,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学模式工程监理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产学结合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体现项目引导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情景教学,导入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并将其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做合一。

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共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占58%,选修课占42%。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专业课包括:建筑制图与CaD、建筑工程测量、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设工程监理实务、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业拓展课包括: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大学生健康教育、美术鉴赏、摄影技术、应用文写作、数学文化、普通话基础、文学鉴赏、工程经济、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节能技术、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专业英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房地产开发概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数学建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建筑企业管理、建筑机械。课程考核主要方式公共基础课主要通过考勤、学习态度、调查报告、实践操作、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专业课需要考勤、作业、模拟训练、现场考核、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专业拓展课以考勤、作业、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的制定需要以《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国家先关文件为依据,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建设行业发展步伐,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育,体现工学结合特点,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