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十篇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十篇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9:03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设计;幼儿园;园长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1-0038-03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师范学院“国培计划”专项课题一般课题(gzsfxygp100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越(1988―),女,安徽金寨人,硕士,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政策。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园长是学前教育队伍中的领导力量,幼儿园园长培训的效果直接关系学前教育的质量。教育部提出要积极适应国家教育改革需要,适应全国幼儿教育发展需要,适应幼儿园园长专业素质提高需要,不断创新培训内容与方式,努力提升培训质量和水平,初步形成针对不同类型园长的课程方案和培训模式。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备受关注,部分培训者也试图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尽可能地采用这一方法,以促进幼儿园园长在培训中全面进步与发展,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1]。简单来说就是师生直接参与,共同讨论教学案例或疑难问题。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笔者是这样定义案例教学的,即学员(本文中指接受培训的幼儿园园长)提出在幼儿园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优秀案例或疑难问题,然后大家共同探讨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或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使幼儿园园长获得成为一个优秀园长所需具备的素质的教学方法。由于幼儿园园长培训安排的课程多为三个小时完成一个主题课程学习,因此,在培训中十分适宜采用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存在一些的局限性,如难度较大,效率较低,缺乏严谨性和一致性,对培训者的要求较高等。但是,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优势。

(一)直观性

幼儿园园长的工作比较繁琐,时常面临各种疑难问题,而这些疑难问题均属于结构性较差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依靠某一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而是需要有机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常规的讲授法并不能将这些知识有效地综合起来,因此,面对真实情境共同探讨,以寻求最佳对策的案例教学成为必然选择。

案例教学通过一个或多个问题情境的呈现,使得培训者和学员深入研究、细致分析,将现实世界与学习内容结合,将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学员可以清楚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真正吸收和接纳所学内容。

(二)深入性

案例教学在培训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促使幼儿园园长对教学情境有更为清晰和深入的认识,在讨论中进行“反思性探究”,这是与“折中性的”或“技能的”培训者教育模式相对的,它可以使幼儿园园长像一个“园长”一样去思维,这里的“园长”指的是一个处于现实情境中面临各种难题的幼儿园园长。只有这样,园长们才能对已经内化了的知识经验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创新的整合,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全面性

案例教学不仅适用于结构良好的问题,同时也适用于结构不良的问题。一个教学案例可以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它提供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思维模式,要求学员必须收集信息、形成问题,并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这是对学员综合知识的培养,是一种全面的教学方法。

(四)实践性

实践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性,也是其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的重要优势。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园长是具备一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者,然而他们不一定能将这些知识与经验充分地运用到自己所面临的众多问题中去。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员在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将其已有知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园长的实践能力。

三、案例教学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的前期准备

1.了解学员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了解学员都是教学的必要准备,案例教学法也是如此。然而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常规的了解学员认知水平、已有经验等,培训者在利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必须掌握学员日常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可以采用问卷或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以便设计出更符合学员实际需要的案例。

2.设计案例

案例的设计不仅指案例的编写,还包括案例教学流程的设计。案例的编写应包含背景、问题、方法和评论四个部分。首先是背景,这里是指案例中的情境发生的背景或原因;其次是问题,这里是指案例情境中存在的冲突或者疑难问题;再次是方法,即面对情境可采取的方法;最后是评论,即培训者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回答,事先设计较为贴切和合理的评论及总结。

案例教学流程设计也是案例设计的重点,缺乏合理的流程设计,案例教学的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或者设计好流程却执行不力,也会削弱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流程设计包括:基本原理的讲授和学习,基本原理是解决情境问题的基础;背景介绍;任务介绍及安排;安排学员讨论;培训者评论总结。

3.教室布局

传统教室布局的课桌椅排列是讲座式或放射式(见图1~2),这样的排列方式适用于开办讲座,即培训者说、学员听、交流少、讨论无,因而不适合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以及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与讨论,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变的课桌椅排列,如马蹄式、t形式、矩形式等(见图3~5),也可以采用上述布局混合排列的方式。

图1讲座式

图2放射式

图3马蹄式

图4t形式

图5矩形式

由于园长培训中很少运用到圆形桌,在这里就不再讨论园长培训中的圆形课桌椅布置。

(二)案例教学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的课堂控制

案例教学流程设计中已经涉及培训者在培训中的课堂控制,严格按照案例教学流程设计控制课堂十分重要。

第一,基本原理的讲授和学习。培训应介绍为什么编写此案例,以及此案例是关于幼儿园管理或教学的哪些原理及方法。第二,背景的介绍。培训者应帮助学员理清和掌握案例出现的时间、地点、社会环境等。第三,任务介绍及安排。布置学员的讨论任务及认知方向。第四,安排学员讨论。提示开始讨论,培训者巡视教室,给予各个学习小组一些必要的指导。第五,培训者评论总结。培训者应先做简单评论,引导学员再次讨论并反思自己的解决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最后的评论总结,并告知学员自己的评论仍非最终答案,鼓励学员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2]

(三)案例教学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的课后安排

1.要求学员设计疑难情境解决方案

培训者可设计一个疑难情境,要求学员在课后自学,进一步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员课后学习的内容应包括情境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根据知识与经验设计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要求:(1)符合问题情境的背景;(2)具有较大的可行性;(3)具有一定的创造性;(4)可一定程度上结合自己所在的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2.要求学员在网络学习平台提交一份实况处理案例及反思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员在学习后能更好地处理幼儿园发生的各种问题,培训者可以要求学员在学习结束一个月内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提交一份问题处理案例,案例的编写可参照培训者案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编写方式,包含背景、问题、方法和评论四个部分。编写要求:(1)内容真实可靠,必须来源于实际工作和现实情境;(2)解决方案必须体现与所学基本原理相关的知识。编写案例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员受训知识的内化程度,因此,必要的反思是重中之重,深入的反思可以让学员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知识应用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以便进一步提升自己。

四、小结

案例教学本身具有直观性、全面性、深入性和实践性等优点,能较好地适用于幼儿园园长培训,对于外化幼儿园园长的知识、提高其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要真正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高效率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培训小组及专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课前了解学员、设计案例、设计教室布局,课中要控制好课堂流程,使课堂按照预期的设计开展,课后还需要对学员进行进一步的安排,使课堂知识内化为学员自己的知识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学员成为优秀幼儿园园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篇2

1、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独生子女、生活居住形式的变化,使幼儿逐渐失去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非常重视。他说:“必须以大自然为你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真教育吗?”优质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舒适、温暖、愉悦的气氛以及令人感到快乐的环境,从而使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2、开发园本课程资源的需要。提出《“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课题是贯彻落实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深化我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园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使课程更具幼儿园特色,我们根据《纲要》中指出的“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1)“生活即教育”:园本课程非常注重教学生活化,亲亲大自然特色活动的开展将根据“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而实行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思想,幼儿活动的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课题的开展主要是将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并有选择的整合幼儿园周边、社区的自然资源将其作为孩子学习的课堂,活动的现场,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将教育生活化,将生活教育化,使大自然成为孩子的乐园,使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使师生成为创造的主人。

(2)“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不要只研究自己的“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教师备课不能仅备“教法”,还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亲亲大自然”教育不片面强调幼儿对机械性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以人为本,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把目标、内容编织成主题网络,然后再组织幼儿在大自然这个活的背景中去主动探索,积极求知,自主建构,自由创造。

2、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方案教学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向外扩散,编制主题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副主题或由副主题分化出来的下一级主题都可以成为儿童探究活动的学习主题。方案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儿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园本课程: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中挖掘教育因素。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是幼儿对自然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幼儿接触自然,探索自然,亲和自然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育方法上的“亲亲”,其含义是进入现场和情境,让孩子在自然中自主探索,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并结合新《纲要》、《指南》中“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来充分利用和挖掘幼儿园内外自然资源的教育因素,并创设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情境,从而把自然环境转化为有利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使幼儿在大自然广阔的怀抱中愉快地成长,和谐地发展的课程。

四、研究目标

1、幼儿园构建“亲亲大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目的:接近大自然、让幼儿喜爱自然的环境是一种智能。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幼儿,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培养幼儿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需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在“亲亲大自然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不同年龄段幼儿“亲亲大自然”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增强课程资源创新开发意识,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并从中得到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对象:全体幼儿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但主要采用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

2、案例研究法:案例就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和感悟,就是案例研究,又称为教育叙事(或者教学叙事)。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涵盖教育教学的众多方面。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研究性四个特点。

3、经验筛选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教育理论。

(2)组织分析探讨,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关动态和情报资料,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6月)

(1)调查研究。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实施调查研究:进行幼儿园开展“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的资源调查,幼儿园组织实施“亲亲大自然”活动的现状调查。

(2)实践探索。在调查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要求,实施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收集、分析、筛选有关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提炼和整理出自己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召开中期评估会。

此阶段的研究方法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筛选等方法着力于反映教师经过学习与探索,所获得的对课程的认识和学习心得,包括对有关的理论知识背景的分析、课程的整体框架、管理,以及课程中的环境、教师指导等诸多方面,展现幼儿不断发展的过程。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举行课题鉴定会,展示研究成果,编著理论研究成果集和实践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篇3

【关键词】中职幼师专业理论课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学模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我们中职幼儿教育专业所选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特征是理论教学要与实践达到充分的结合,使教学与幼儿教师的岗位尽可能的对接,以提高学生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胜任幼儿教育工作。为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我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灵活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

一、创设幼儿园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校幼教专业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个性张扬,喜欢专业技能课,如舞蹈、琴法、唱歌、美工制作、舞台表演等,对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不感兴趣;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认识偏差,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课就能当好幼儿老师,从而忽视幼儿教育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为转变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认识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我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幼儿园教育案例,根据案例提出思考问题,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案例,来使学生明白学习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性和有趣,同时制作画面优美,佩带动感视频和音乐的课件来吸引学生,感动学生。

案例:关于蛇和青蛙的提问。一名教师提问小朋友:昨晚外面下了一场大雪,小狐狸、小兔子、小松鼠等可爱的小动物都出来在雪地上画了很多幅美丽的图画。那么蛇和小青蛙为什么没有出来画画呢?一名男生回答:小狐狸、小兔子、小松鼠他们的妈妈很有钱给他们买了带毛的衣服,它们不怕冷就出来了;而蛇和小青蛙他们都没有带毛的衣服,太冷就没有出来。老师很生气说:你怎么这么笨,不知道蛇和小青蛙已经冬眠了吗?根据该案例请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这个老师的教学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找出该幼儿老师所犯的四个错误,并分析为什么错了?学生热情很高,能找出明显的1-2个错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该幼儿老师没有学好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错误一:不懂得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的(冬天小孩子需要穿厚厚的衣服才能出来,推理认为动物也像人一样冬天需要穿厚衣服才能出来玩);错误二:不懂得暗示的心理学规律,消极的心理暗示(骂孩子笨)会给孩子带来非常不好心理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孩子带来如何好的结果;错误三:不懂得教育理论,直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骂孩子笨),不会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错误四:扼杀孩子的好奇心,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孩子,使孩子不能学会探究知识,不能学会在思考中获得问题的答案,经常直接把问题答案告诉孩子的结果会造成儿童大脑懒惰,不愿思考,依赖他人给予答案。

从上述分析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的重要性,结合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情况(举北京方庄三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只有学好幼教专业理论的幼儿老师才能成为最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引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实例,讲授理论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不喜欢枯燥的理论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结合起来,我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大量的幼儿园教育实例,如在讲授《幼儿园教育目标》一节中,我引入鹤立幼儿园超前教育的例子,层层分析是否符合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否符合幼儿园智力教育目标,并引发学生思考当前幼儿家长一味让孩子学习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等。为培养幼儿自信心及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我引入“母亲与家长会”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培养孩子自信心。

案例:母亲与家长会。第一次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批评了孩子。说孩子有多动症,请妈妈领孩子去看医生。老师说别的孩子能坐住10分钟,而她的儿子最多坐住2分钟。妈妈很伤心,回到家儿子还问妈妈,老师表扬他什么了。妈妈只好说老师表扬了,说你以前最多能坐住1分钟,现在能坐住2分钟了。希望以后更好。孩子很高兴,第二天又去幼儿园了。小学的第一次家长会,妈妈去了。老师把妈妈留下来说,你的儿子是不是应该换所学校读书,妈妈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的儿子考试全班倒数第2,去看看医生吧,做各智力测试看是不是弱智。妈妈伤心极了,幼儿园的标签是多动症,小学的标签是弱智。妈妈回到家没有吃饭,儿子走了过来等着妈妈批评。妈妈却说,孩子,老师没有批评你,只是说你的问题就是太粗心,如果你学习能细心些,至少能超过你的同桌,他是第27名。孩子听了这话眼前一亮吃了两碗饭,第二天很早就上学去了。初中毕业前的家长会,还是妈妈去了。会后老师没有把妈妈留下来,母亲急了去找老师问孩子的情况。老师说你的儿子很不错,有潜力,如果运气好也许能考取重点高中,妈妈终于开心地笑了。儿子来接妈妈,妈妈对儿子说了老师的话,儿子很争气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该案例配合音乐让学生通过读感动得流泪,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最正确和有效的?学生讨论,发言很积极热烈,然后教师让学生模拟表演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教育情境剧。

三、学生模拟幼儿老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正确适用教育理论

为使学生真正掌握幼儿教育理论并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育理论,教师出题目和标准,要求学生自编幼儿园情景剧在课堂上展示,一个或两个学生演“幼儿”,一个学生演“幼儿老师”,展示该“幼儿老师”的教育策略,然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该“幼儿老师”的“教育”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育原理。

四、分组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网上查找资料,形成小组研究短文,开展小组竞赛

鼓励学生经过思考并分组讨论、分组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各种问题,请教师回答,然后教师引导小组网上查找资料,形成小组研究短文,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些小组提出的问题及研究的结论更具价值。如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跃,思考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幼儿园教育的问题认识更加深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篇4

因此,园本研修成为我园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内驱力,有效的促进了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08—0164—02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开展以来,在项目组以及我们齐齐哈尔市、区教研室领导的关怀鼓励下,在园领导“以人为本、以园为本,以园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教师成长促幼儿园发展”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的实践研究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幼稚单一到逐步成熟多样的历炼与蜕变。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研机制,构建发展共同体

我园根据幼儿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建立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强化研修的职能作用,对园本教研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构建三级教研网络和四级培训、分层体系,加强教研管理长效机制

1、设立教研三级管理网络:

第一级:以园长为核心的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和完善教研工作的保障机制,促进和评价幼儿园教研工作。

第二级:以教研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活动研究小组。在教学园长的具体指导下,全面指导园内教研工作的开展;由教研组长负责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保障每次教研活动的具体落实。

第三级:全体教研组的教师团队。教师是幼儿园具体教研活动的执行者。

四级培训与分层体系:建立省、市、区、园本四级循环的“多层面、全方位”的教师培训体系,培训以“学习—实践—反思—重构”为主线,注重教师成长的差异性和发展性,注重教师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根据教师的兴趣、需要、个体差异,实施优化组合、自主管理和分工合作,将教师教师研究团队分为资源共享层、专题共研层、互补并进层、同步共赢层等多层次的教研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的积极性。既能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优势进行专业的引领,又能有针对性的共同研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使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二)建立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完善科学的教研管理

我园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逐步规范了教研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了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园本教研制度建设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针对教师的制度:a、自主学习制度;B、自我反思制度。

2.针对教师群体的制度:a、园本培训制度;B、园本教研工作制度;C、教学反思制度;D集体备课制度;e、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F、随机听课制度;G、考核制度;H、教研考勤制度;i、对话交流制度;J、教育活动评价制度;K、园本研究成果奖励制度。

3.针对课题研究的制度:a、科研例会制度;B、科研成果交流总结制度。

以上的各种教研制度,确保了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激励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成长。

(三)营造教研文化氛围,构建研究型、发展型的教研团队

幼儿教师工作琐碎,为了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精神的愉悦,我园精心为教师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努力营造开放、自主、合作、创新的教研文化氛围,灵活的运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说课评课、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重点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归纳、总结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

二、创新多元化的研修方式,提升园本研究的时效性

我园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习、互动、观摩、评析、研讨、反思、实践”循环式的研究方式,使教师真正体验专业发展带来的快乐。

(一)体验式教研

我园以国际倡导的“幼儿生态体验式学习”为切入点,全力创建生态体验式的园本课程及园本文化。因此园本教研也尝试是突出“生态”、“体验”、“尊重”、“感动”。体验式教研分二步骤:亲身体验、反思感受、形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策略、思想碰撞。

体验式教活动研中,我们给了老师最大的发挥空间,也给教师一个明确的思考方向每位教师在亲身经历后所获取的经验是明确的、深刻的,获取经验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有第一阶段的亲自身经历,第二阶段的发现反思,不断的在教育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同课多研式教研

我们针对教学中具有共性的某一问题或几个问题,以一个案例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通过设计活动、集体备课、同伴互助、协作反思、实践反馈、互动点评、再次修改活动设计进行施教等方式不断的进行研讨。

1.示范引路、反思验证、平行辐射

2.集体教研、互助观摩、分层评价

3.同课异构、集思广益、提升经验

(三)案例式教研

我园经常收集教师日常工作中的案例,探索如何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搭建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平台。

案例:在幼儿园中班社会《巧用工具》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这样的环境,提供可操作的材料进行小组活动。

第一组:装有棉花的玻璃瓶,任务是请小朋友动手将玻璃瓶中的棉花取出来;

第二组:装满绿豆的盆和相应的饮料瓶,请幼儿将瓶中装满绿豆;

第三组:掉了螺丝的小汽车玩具,请幼儿帮助把螺丝按装上;

第四组:在盆中装满黑豆和小米,请幼儿将黑豆和小米分开。

限时三分钟,每组五人。幼儿明确任务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任务开始操作。

小组活动开始了,第一组的孩子们努力的将手指伸进玻璃瓶中,够取棉花,由于瓶口小,棉花又柔软,手指够不到,孩子们想办法,再将瓶口对准掌心用力的磕一磕,而那棉花就像吸到玻璃瓶的壁上一样,怎样磕也倒不出来。

第二组:由于绿豆较多,饮料瓶的瓶口较细小,幼儿用手抓绿豆往饮料瓶内装,每次进入瓶内的绿豆较少,还有部分绿豆会撒到饮料瓶外面的托盘中。在三分钟的时间内,幼儿没有完成全部任务。

第三组:孩子们努力地将螺丝用手指拧到指定位置,但螺丝总是掉下来,一次次的失败让孩子们吃尽了苦头。孩子们的耐心在一次次的经受考验!一小朋友说:“有螺丝刀就好了。”他们在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四组:开始,孩子们是一粒一粒的将黑豆从小米中拣出来,发现太慢了,就改变策略,随意抓一把放在手心中,将指缝微微张开,并同时抖动手,让小米从指缝中漏掉,手中剩下黑豆,最后将黑豆装入小碗中。方法虽有改进,由于工作量大,还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针对案例中幼儿的表现,每个学年组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教师的介入方法。

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干预:“请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才能更快地完成任务呢?”

如果个别幼儿说需要用工具才能完成,“是什么样的工具能帮助大家呢?”

老师出示准备的工具,锤子、纸杯、镊子、小碗、筛子、螺丝刀、笤帚、撮子等。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一看,这些工具中,哪种工具能帮助你?请大家选择,用后送回。如果你选择的工具没有帮上你的忙,请送回原处。帮助你的工具用后也要送回,并请大家完成任务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幼儿观察思考后,选择工具回到操作区里,大胆尝试。

孩子们认为用镊子在玻璃瓶中取棉花最省时间;而漏斗能将绿豆在短时间内装入瓶中;螺丝刀是最好使的安装螺丝的工具;使用筛子比用手分开小米和绿豆更省时间。最后,大家经过探究、对比、思考后,在记录表格中选择出了本组最好用的工具。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们打开思路,充分挖掘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案例式教研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不仅提高了教师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学会总结并找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问题的途径。教师在搜集案例、感悟案例的过程中自我反思;在交流案例、分析案例中互动参与;在运用案例、推广案例中实践成长。真正将接受式的教研活动导向参与式教研,提高了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立足科学发展,有效提升园本教研策略

结合研讨内容,以多维的培训方式满足教师们的多样性需求。

策略一:多种形式培训,提升理论素养

1.自助反思式培训

结合主题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请教师自己通过多种形式,从材料的多元教育价值,提供材料的层次性、如何让材料与幼儿有效的互动等方面进行自主学习、反复思考、相互协助最终达成共识。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参与互动式培训

对于每次从外面研修回来的教师,都要为全园教师进行培训。自制ppt演示文稿,将所学的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播放,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理论水平、丰富实战经验。

策略二:倾听教师心声,了解教师需求

为了更好地把握园本研修的方向,在指导教师开展工作时,及时的了解班级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倾听教师的困惑,适时的组织教师进行座谈,对共性的问题加以解释,个别的问题个别指导。

策略三:设立专项负责,保障科学发展

设立教研、科研专项与专题的负责人,集中骨干教师组成“先导式教研小组”,树立带有共性的问题,挑选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进行策划、组织、协调、管理、调查、实施、评价等等,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幼儿工作园实际,延伸或生成下一次园本教研的研讨主题,确保研修活动的系统性、持久性和发展性。

策略四:实际跟踪评价,评价激励成长

由教案领导小组成员实行跟踪评价,通过推广教师优秀的教研活动、案例、经验,通过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策略五:尝试轮流坐庄,凸显个性多元

教研、培训可园长、主任、骨干教师轮流坐庄,坚持个性发展的原则,强调教育的多元化,避免“一人独唱一台戏”的不平衡局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研修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策略六:家园有效互动,分享成功经验

我园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提高家园共育的能力,加强教师科学指导家园合作相关理论的学习,收集课程资料,分享家教成功的经验,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重视对幼儿园工作的配合,使家园协调一致的教育合作达到1+1>2的效果。

四、立足园本研修实际,不断的体会、反思、总结

1.明确职责,确保园本教研健康发展

要充分发挥各级教研部门的指导服务作用;要明确的认识到园长是园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要充分落实分层管理原则,明确各自职责。

2.开展园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园本教研的设计与调控;要注意趋势引领与现状引领同步;要调整评价思路,拓宽评价范围,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篇5

【关键词】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着学生未来幼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在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繁多

从目前各个版本的《学前卫生学》的教材可以看出,主要包括“人体概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学前儿童营养卫生”、“托幼机构安全教育”、“传染病以及常见疾病”、“幼儿园环境卫生创设”和“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等内容。由此可见,《学前卫生学》教学内容繁多,涵盖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涵盖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其中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包括解剖学、营养学、心理学、卫生学、保健学和运动学等诸多领域和学科。由此也造成了在课程教学时目标定位模糊、重难点不突出、教学内容复杂、教学课时不够等问题。

(二)教学方式单一

《学前卫生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更多地是采用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即主要采用讲授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课时都用于教师对卫生学知识点的阐述和案例的讲解。在课时安排方面,将所有的课时都用于理论的教学。由于教学方式单一,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上兴趣低下、参与程度不高、难以理解晦涩知识,影响了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一是主要以闭卷理论知识考试为主,将闭卷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二是主要以期末考核为主,将期末考核的分数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考核方式侧重于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幼儿教师,由于评价方式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讲解,最终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缺乏实践教学

目前《学前卫生学》的课时通常设置为48个学时,其中所有的课时都为理论教学,并没有相应的课时用于实践教学。学前卫生学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学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导致学生上课时难以理解深奥复杂的生理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学前儿童卫生生活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时,由于学生缺乏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实践经验,教师只能通过描述和图片来展示幼儿园的生活制度。如果学生能深入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将会对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有更直接和更感性的认识。

二、提高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精简教学内容

学前卫生学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其它课程体系中也有涉及到。如“人体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在《人体解剖生理学》中有详细的论述,“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课程中也有详细说明。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突出教学重点、精简教学内容。一方面,将其它课程中涉及到的部分卫生学知识删减掉;另一方面,将《学前卫生学》的重点与幼儿园的实际相联系,使教学重难点更加突出。如“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制度”、“学前儿童的营养与卫生”、“托幼机构常见的意外处理”、“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等与幼儿一日生活和幼儿园保教活动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的位置应该更加突出。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学前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应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评价”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学习“常见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时,教师可给学生呈现一些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病症,引导学生通过对病症的识别和分析对学前儿童进行疾病预防和处理。

2.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各种角色,模拟情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经常运用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而学前卫生学同样涉及到众多医学知识,同样可以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在“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处理”这一章节,可创设医院的场景,由教师学生扮演患病儿童,学生扮演医生,模拟患儿去医院就诊的情节。在“托幼机构常见意外的处理”这一章节,可以为学生设置托幼机构常见的事故场景,学生通过扮演保育员或幼儿教师进行现场演练,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3.观摩法

《学前卫生学》是和幼儿园保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因此可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机会进行观摩学习。观摩法主要是指学生深入幼儿园,通过观看保育员和幼儿教师的一日活动,学习学前儿童保教的知识、提升保教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深入幼儿园观摩一日活动,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学前儿童的生活制度和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如在学习“学前儿童营养卫生”这部分内容时,可在学习了课堂理论知识后让学生深入幼儿园实地观看和采集幼儿园所制定的食谱,然后再对食谱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

《学前卫生学》的考核方式应采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模拟训练的方式进行考核。例如在“托幼机构常见意外事故处理”这一章节,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模拟演练,将模拟演练的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期末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除了理论闭卷考试对硬性知识点进行考核之外,还可以采用观摩视频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视频,尝试运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分析和解决案例视频中呈现的问题;通过观摩幼儿园卫生保健的相关视频,分析保育员和幼儿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课程教学应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如在48个课时中分配16个课时专门用于实践教学,实践课时主要用于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到微格教室开展案例视频分析活动。例如在“学前儿童的膳食”这一章节,可让学生到幼儿园观察幼儿的进餐情况、记录幼儿园食谱、向后勤人员咨询幼儿园膳食制定方案,在建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回到课堂中尝试为学前儿童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在学习“托幼机构常见意外处理”这一章节时,学生可利用去幼儿园观摩实践的机会向幼儿教师发放问卷,调查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事故,最后将调研结果呈现在课堂中。

【参考文献】

[1]麦少美,高秀欣.学前卫生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篇6

情景再现一:

幼儿园开展活动,一位小班幼儿家长用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有意义的镜头。第二天,家长将冲洗好的照片带到班上。离园前,老师将有幼儿镜头的照片分发到对应的小朋友手上。事后,老师正在整理桌椅,做下班前的准备,琪琪的妈妈拉着琪琪来了。她气冲冲的对老师说:“为什么琪琪没有照片?你们做老师的真偏心,琪琪的座位也在最后面……”说完,拉上琪琪头也不回地走了……

分析:①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关注方式和支持程度不同。部分家长能主动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且有主动关心的意识,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不了解活动及照片的缘由,但是又很在意活动中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程度,所以会发生这一幕。②案例中教师处理照片的方法也有欠妥的地方。一方面带照片的家长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应给予感谢,另一方面应考虑到部分家长由于不清楚照片的来源,而对老师产生误会。教师可将这些照片作为布置主题墙或相关专栏的材料,设置一个关于此活动的集锦专栏。这样既能促进活动的深入,又能淡化家长对照片的过分注意。③案例中家长从照片联系到孩子座位在最后从而得出“老师真偏心”的结论,说明教师平时工作中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主动与生气家长沟通,说清照片的来源,并不是琪琪表现不好,其实琪琪在各方面表现还是很好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②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家园小报可引导家长参与讨论,让家长互相教育、影响。也可在家长学校中邀请专家学者讲学,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情景再现二:

晨间活动时,老师在接待幼儿,丫丫来了,她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老师报以热情的微笑,并蹲下来拥抱丫丫,然后指了指操场一端的玩具筐说:“丫丫,自己去拿玩具吧。”丫丫的奶奶看了很生气:“老师为什么不帮孩子拿玩具,我交那么多费用,上你们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得到好的照顾……”

分析:①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法还未被家长接受,特别是祖辈的观念,由此也可看出家长对后代的溺爱程度。②收费高并非幼儿园的行为,但也可以理解,每一个家庭花费较多的钱,选择好的学校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好的照顾。③从案例中还可以看出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同时,也要更新家长的科学育儿观念。

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幼儿园要运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②教师要适当改变培养孩子的策略:既然家长不愿孩子多做事,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培训,逐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而不能急于求成,造成家长误解。③对于幼儿园的收费问题,一方面用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家长的信赖,另一方面要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将幼儿园的收支情况进行公布,使家长能理解。

情景再现三:

肖雅在家饭菜一口不吃,每天用奶瓶喝流质食物。入小班以来,老师运用各种方法来纠正她不良的饮食习惯,经过一个月时间的锻炼,肖雅终于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吃蔬菜时也不恶心了。老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长,家长很开心,但也有点半信半疑。国庆长假后,肖雅有哭闹情绪,家长了为了安抚她,每早入园时,都带一瓶牛奶,说:“小孩一喝奶,就不哭了。另外,我们也担心她在幼儿园吃不饱。”老师强调了这样做的危害,但是家长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现在孩子拒绝吃午饭,吵着要喝奶……老师的努力前功尽弃!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篇7

问题的针对性。丛书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师如何做研究、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指导、家园沟通、幼儿成长的观察与指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6个方面展开比较深入的探讨,基本包含了幼儿园教师所需要的全部专业素养,符合“国十条”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训研修体系。同时,每本书都贯彻“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的宗旨,密切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实际。比如,《幼儿成长及发展个案研究》选择了幼儿园最常见的六类孩子在园发生的真实故事,一方面呈现了孩子富有生命力的成长历程和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教师对孩子的呵护与“因材关爱”。

内容的专题性。丛书摒弃了章节式的教科书或学术性著作的编排方式,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每篇独立成文。比如,《家园沟通实用技巧》中的36篇文章从5个层面――幼儿园层面、班级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矛盾发生层面探讨如何建设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育儿共同体”,基本覆盖了家园工作的主要内容。

过程的行动性。丛书中很多文章采用教育叙事的手法,将鲜活典型的故事案例娓娓道来。在文章中,教师聚焦教育现场――发现问题,形成问题;立足教育现场――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应用于教育现场――构建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形成行为改进模式。在“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这些故事案例既是教育的范例,又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范例;这些故事案例来源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幼儿园教师的视角来诠释日常教学生活中平实而温暖的教科研,用实践的温度去除方法的刚性,把教科研从艰涩遥远的语境还原到真实亲近的教学现场”。

人员的多元性。丛书中文章的作者有高校教师,有省市教研员,有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不同岗位的学前教育研究人员组成研究共同体,优势互补。尤其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平时处处留心、实时观察、积极反思、及时整理,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说起,说给同伴听,说给同行听;写给自己看,写给同行看。在这说说写写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理论,在专家引领之下慢慢与专家的理论交融了,产生了“草根”成长理论,研究者的专业之路也就开阔平坦了。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肯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榜样。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课程;满意度调查;幼儿园

G652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熟识教育、学前教育、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课程、活动、评价等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使学生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常识,为今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这一课程的实施效果不如人意,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学前教育学》课程现状进行调研。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做好本次调研,我对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做了深入调研。在调研中,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方式。在访谈对象上选择了本市四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共计12人,在校生选取了2013初专、2015级高专7个班共77名学生。共发放了77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0份,回收率为90.9%。

1.幼儿园园长反馈

毕业生与家长和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弱;各项常规活动的组织能力弱,特别是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组织;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非常弱,幼儿游戏时教师不知道观察什么?对于游戏怎样指导,何时指导,怎么投放材料,一无所知!

2.幼儿园教师反馈

不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能力较弱,不会拒绝家长的无理要求;在课堂上无法吸引幼儿注意力,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从不会对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实施教育,不会因材施教;

3.在校生反馈

(1)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在校生中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进行教学反馈,81.82%的学生比较喜欢上《学前教育学》课,15.15%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程教学一般,3.03%的学生不喜欢上《学前教育学》课,不喜欢的理由是认为课程枯燥、无味!

(2)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满意度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反馈中,比例为7.14%(5人)的同学满意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比例为57.14%(40人)的同学认为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仍有比例为35.71%(25人)的同学不满意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

调查得知,不满意的理由:1.教学内容不够不新颖,不吸引眼球;2.案例陈旧,多个学科使用相同的案例,且有的案例不够具体形象;3.教学内容理论太多,实践太少;4.实训太少,希望带着学科的理论有针对性的进入幼儿园见习。

(3)学生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任课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反馈中,比例为14.29%(10人)的同学满意教师的教学方法;比例为31.42%(22)的同学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比例为54.29%(38人)的同学不满意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

在校学生的反馈:课堂上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一,讲的太多,互动太少;理论太多,案例太少;如有视频尽量用视频少用文字案例;课程能否一节理论一节实践(实践可以是模拟幼儿园场景,深入幼儿园观摩更好)。

二、国考给课程带来的挑战

国考给专科院校的学生和教师带来很大挑战。国考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分为《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和《综合素质》试题。以《保教知识和能力》考试为例。教育部下发的国考《保教知识和能力》考试大纲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七个模块。而《学前教育学》课程几乎覆盖大纲的七大模块。这给课程组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学前教育学》在历年《保教知识和能力》真题中所占百分比如图表5所示:

年份比例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活动设计游戏政策法规

2011年下25.3326.67――20208

2012年上1641.33――2022.67――

2012年下33.3321.33――2015.3310

2013年上31.3331.3322015.33――

2013年下21.3348.67――2010――

2014年上31.3342.6722022

2014年下33.3342.672202――

2015年上21.3329.3342025.33――

2015年下17.3342.67420214

各方的反和国考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下一步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应该说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解决策略

1.课程组教师深入幼儿园丰富教育教学经验

学前教育学课程组教师担任全校《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量大,以往深入幼儿园的时间短、次数少。从本学期开始将课程暂时压缩到一学期,第二学期全体课程组教师深入幼儿园挂职锻炼,深入班级听课、上课,积累幼儿园教育教学经验。参与幼儿园教研、特色活动的策划和开展。为幼儿园教师开展专业理论讲座,指导幼儿园开展科研活动,发挥高校教学、科研的指导作用。

2.有针对性的收集案例,将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课程组教师深入班级收集幼儿园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案例尽可能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再现案例本身,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案例解读教育理论。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思想研讨-案例分析-实时讲解-归纳总结-课内外实践五段教学法,实现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无缝对接。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研讨、幼儿园教学活动观摩(或教学活动视频)、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

能力培养过程化。在课程项目教学中始终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通过项目任务的模块化、具体化,将“教学做”贯穿课程教学的任务之中,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

4.改革考核方式,向国考靠近

考核评价变终结性考核为为过程性考核。作为基础理论课,在保证期末书面闭卷考核70%的比例,主要以基本理论、教育家思想、材料题为主,其余30%的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将课堂出勤率、n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有机结合。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作业形式主要是幼儿园调查报告、著名教育家思想汇报(因总体课时有限,又是国考必考部分,所以本部分只是以自学为主)、实践活动。

5.建立试题库,开展学科知识竞赛,备战国考

从备战国考出发,建立《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的《学前教育学》课程试题库,进而完善毕业验收试题库。在毕业班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素养,同时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总而言之,国考进行时,《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持续深入,课程组立足国考,主动迎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针对幼专生的特点和学科性质,有的放矢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大胆创新,主动探索,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课题教学效果为生命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2]李广兴,杜青芬.《学前教育学》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探析[J].现代教育.2015,(2)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篇9

一、民办幼儿园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取得审批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二、民办幼儿园必须在银行开设以审批部门批准的幼儿园名称为名的银行基本帐户,必须依法建立和完善财产及财务制度,实行成本核算,科学计算教育培养成本。

三、民办幼儿园对接受教育者可以收取的费用为保育费、幼儿膳食费(含点心)及代管费三项。民办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由幼儿园根据办园成本自行测算确定,并持办园许可证、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中介审定的成本报告、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备案表等材料,提前到县教育、物价和财政部门备案。取得备案许可后,将收费标准予以公示。收费标准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动;如需变动,必须在下一个年度重新备案并经公示后方可执行。幼儿园收取的费用应保证幼儿园正常运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抽逃、挪用办学经费。

四、民办幼儿园必须按照《会计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配置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及时记帐、对帐、结帐及编制财务报表,做到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民办幼儿园应当对其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根据其性质和消耗方式预计使用寿命,合理分摊入各期培养成本。

五、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民办幼儿园必须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上一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结果(办学出资情况、资产状况、收费情况、经费支出情况、负债情况、节余与分配情况等)以及审计评价与建议。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篇10

【关键词】两岸高校;幼教专业伦理;课程比较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5)11-0030-04

专业伦理素养是幼教工作者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职前培养机构的相关高校为此开设了什么样的课程?如何定位这门课程?如何实施这门课程?这关系到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是否具备判断和应对教育教学现场大量伦理问题能力的问题。为此,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的外部支撑三方面比较了两岸高校有关专业伦理课程发展的差异,同时深入思考了大陆高校该如何进一步改进专业伦理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一、课程性质比较

1.台湾地区专业伦理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幼儿保育相关系所科与辅系及学位学程学分学程认定标准》是依据台湾行政部门2012年1月1日颁布的《幼儿教育及照顾法》第21条第2项规定而出台的台湾地区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将“教保专业伦理”课程与“幼儿发展”“幼儿教保概论”“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设计”等课程一起列入13项“教保专业知能课程”之中。在幼教系、幼保科学习的大专院校学生必须学习这13项专业知能课程并获32个学分,学校给出成绩合格证明之后,才可毕业并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因为有这样的法律规定,研究者搜集的台湾地区38所相关高校的“课程规划”中,专业伦理课程的开课率为100%,其中31所院校将其列为必修课程。

举例来说,台东大学对专业伦理课程的课程性质定位为:这是一门期望学生毕业后能拥有正确的专业伦理信念及解决各种伦理问题的能力,利于幼儿保教专业的成长与发展的课程。〔1〕由曾火城等合著的《幼儿保教专业伦理》在《序言》中对专业伦理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说明:专业伦理是幼儿教保团体对本身发展理想及责任的一种省思,它涉及幼儿教保团体内部及外部相关人员之间的各种伦理关系,其内涵可谓十分丰富,但却是幼儿教保团体追求内部和谐、促进专业成长、完成社会责任及实现专业理想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2〕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幼儿保育科则对专业伦理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说明:是幼儿教育工作专业认同与发展之根本……必须靠教保从业人员具备专业伦理实践之能力,面对种种伦理问题才能够具有伦理知觉,建立正确价值抉择和伦理明辨。〔3〕以上表述都表明,专业伦理课程“是目前幼教或幼保相关科系养成教育非常重要之授课科目”,这门课程具有独特的情意属性、知识属性和能力属性。

2.大陆专业伦理课程性质

研究者搜集的大陆24所相关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计划(培养方案)”中,直接列有“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或“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课程的有2所,列有“教师职业道德”或“师德与教师礼仪”课程的有6所。其中,仅有4所高校将专业伦理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课程列为必修课程。这说明,大陆高校对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认识不甚明晰,对其课程价值认知尚处于模糊状态。

3.比较与思考

课程性质是一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对这门课程的地位、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重要影响。台湾地区相关高校高度重视专业伦理课程,将其列为“教保专业知能课程”中的必修课。而大陆相关高校则未重视专业伦理课程的建设,长期以来,将师德培养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可见,两岸高校对幼教专业伦理课程的定性不同,导致了课程地位的截然不同。

幼教专业伦理素养是幼教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大陆地区的相关高校应尽快着手建立有质量的教师专业伦理课程。为建立有质量的教师专业伦理课程,突显专业伦理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建议从“顶层设计”开始,参考台湾地区的《师资培育法》《大学校院教育学程师资及设立标准》《幼儿教育及照顾法》《幼儿教育幼儿保育相关系所科与辅系及学位学程学分学程认定标准》等文件,制定类似的法律法规。刚性规定能倒逼相关培养机构重视教师专业伦理课程的建设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

1.台湾地区专业伦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台湾地区专业伦理课程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幼教专业伦理的意义和功能,幼教工作者的专业关怀,幼教专业伦理守则,道德两难问题与解决方案,专业伦理守则在道德两难问题上的应用。台东大学“幼教人员专业伦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是这样表述的:探究幼教专业伦理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案例故事的讨论与分析,增进学生对教师行为表现的专业思考,联系专业伦理守则在伦理两难情境中的应用,进而探讨如何建立幼教从业人员对幼教专业伦理守则的共识,最后达到提升幼教专业的服务品质和专业地位的目的。〔4〕

从教学方法来看,台湾地区的专业伦理课程十分重注“实践取向”。为了实现课程与幼教实践的无缝对接,相关高校一般会安排两位授课教师,一位是理论型的授课教师,另一位是实践型的资深园长。教学过程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授课教师会运用典型案例、角色扮演、现场模拟等手段引导学生依据《幼教专业伦理守则》进行讨论与分享。园长则通过丰富的教学现场,给予学生更多实践上的启迪。课外,教师常常设计“思考回馈单”,内容包括:案例概要,案例中各方的观点立场,所涉及的相应专业伦理守则条款,案例中可延伸出的相关议题,伦理两难情境的解决方案与可行性,案例思考等。期末,学生还须基于亲身的幼教实践观察,完成一份幼教专业伦理宣导方案。

2.大陆专业伦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因课程性质不明晰,大陆相关高校有关课程的内容选择较为杂乱,归纳而言,大体有三种。一是专业伦理取向。例如,浙江师范大学开设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课程,课程内容紧紧围绕“专业伦理与专业化”“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他山之石与本土行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伦理责任与实践”等议题。二是传统职业道德取向。这类取向的课程内容大多参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用《教师职业道德》《师德与教师礼仪》等教材。三是思想品德修养取向。这类取向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在公共通识类课程的范畴下,讨论普通大学生应有的思想品德及其修养,严格说来,不属于专业伦理的相关课程。

因大陆大部分高校的专业伦理课程定位模糊,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常常以传统讲授为主,脱离幼教实践现场。同时,学生在教育实践环节中,往往更关注的是对“集体教学”“主题活动”等的观察、学习和思考,忽视在实践中对专业伦理问题的思考,导致了现场实践的去伦理化。这很可能导致学生进入幼教职场后对保教行为缺乏伦理考量和伦理关照,无法履行好专业使命。〔5〕

3.比较与思考

综观台湾地区高校专业伦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总体而言有两个明显特征,即专业性和实践性。而大陆高校专业伦理课程内容缺乏学科逻辑依据,教学方法脱离幼教实践,无法突显该课程的专业性,显得杂乱而薄弱。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的《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列为目标,将“教师职业道德”列为课程。〔6〕但政府层面的号召忽略了幼儿教育专业伦理的独特性,因而事实上这类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幼儿教育专业伦理课程的内容不仅应有具体的专业伦理行为要求,而且要阐明有关专业行为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和意义,强化幼教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可能运用现场观摩、案例研讨、视频学习、专题报告等形式,以提升教师对具体教育情境中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和专业判断力,从而能恰当应对伦理困境,妥善解决伦理冲突。

三、课程的外部支撑比较

高校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是需要外部支撑的,我们从学术研究、政策法规和专业组织三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1.台湾地区专业伦理课程的外部支撑

就学术研究而言,台湾地区的学者对专业伦理的关注和研究几乎与美国同步。全教协会的《幼儿园教师伦理操守和承诺声明》出台后不久就被介绍到了台湾地区。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台湾地区形成了探讨教师专业伦理的热潮,且至今热度不减。台湾地区学者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关注从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性、内涵以及与教师专业知能、专业自主、专业尊严的关系,渐渐转移到对教师专业伦理实践问题的关注。学者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责任的认识日益深化,在《幼教专业伦理守则》出台之际,出版了十几种有关幼教专业伦理的著作,为台湾相关高校开展专业伦理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专业伦理课程的质量。

就政策法规而言,1983年台湾行政部门了《幼稚教育法》及《幼稚园教师登记及检定办法》,规定幼教工作者职前必须修习幼教专业伦理并接受教师德行考核。1995年,台湾教育行政部门了《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资格检定及教育实习办法》,规定教师资格认定由“登记制”过渡到“检定制”,检定时必须考核幼教专业伦理素养。政策的推动和执行使得相关高校不敢懈怠对学生专业伦理的培养。

就专业组织而言,台湾学者郭玉霞认为,专业伦理准则是专业人员透过专业组织所发展出来的,不是外行人或行外组织或机构强加其上的。〔7〕因此,台湾地区的《幼教专业伦理守则》的制订是由“幼儿教育改革研究会”组织推动的。在试用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幼教工作者都肯定伦理守则对幼教专业化的必要性,并认为如果幼教人员都能遵守伦理守则,不仅目前幼教界的混乱现象可以减轻许多,而且有助于幼教人员专业形象的树立。〔8〕《幼教专业伦理守则》成为台湾地区幼教界的行规,各相关高校对此十分重视,《幼教专业伦理守则》也成为专业伦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2.大陆专业伦理课程的外部支撑

就学术研究而言,近代学者对教师专业伦理的研究不乏真知灼见,如1939年至1948年,常道直、朱炳乾等学者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探讨教师专业伦理的文章。〔9〕1946年,常道直先生曾向世界教育专业会议提出“世界教育专业道德规约”的提案。1948年由常道直与朱炳乾共同起草的《全国教育专业道德规约》提请讨论。新中国成立后,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就幼儿教育领域而言,《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都有“师德为先”的提法或精神,但对专业伦理的研究稍显滞后。近年来,对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研究热度渐涨,但研究的系统性、影响力及行业参与度相当有限,直接制约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伦理课程的建设。

就政策法规而言,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亦强调“师德为先”;随后出台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列入考试目标。但这些规定尚未对相关高校开设专业伦理课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就专业组织而言,制订体现幼教专业特点,符合中国文化特质的“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守则”,应是幼教专业组织的使命,但大陆相关的幼儿教育专业组织尚未完成这一使命。

3.比较与思考

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大陆高校在加强课程内部建设工作的同时,需努力寻求专业伦理课程的外部支撑。

首先,就学术研究来说,当前亟需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对国外、境外幼教专业伦理课程的建设展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2)对本土幼教一线实践层面的伦理追求进行梳理。(3)对中华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行业专业化进行思考,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幼教专业伦理规范。(4)在幼教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专业伦理保教实践中开展相互支撑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利于提升幼教专业伦理研究的系统性,造就研究型教学人才,进而对专业伦理课程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就政策法规来说,应制订出台符合我国幼儿教育专业伦理建设和实践的规定。例如,师范生的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应将专业伦理素养列为必考内容之一,以期对高校的专业伦理课程建设和实践产生积极影响。而相关高校则应明确专业伦理课程性质,提高其课程地位,鼓励高水平专业教师开发幼教专业伦理课程,并从事课程的教学工作。

最后,就专业组织来说,可效仿台湾地区的专业组织,发起并开展行业讨论,制订专业伦理守则。事实上,在专业化的潮流中,专业组织若甘处行业边缘状态,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4〕台东大学.幼儿教育系课程介绍〔eB/oL〕.〔2015-07-26〕.http://dpts.nttu.edu.tw.

〔2〕曾火成,S柏保等.幼儿保教专业伦理〔m〕.台中:华格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5.

〔3〕张纯子.教保专业伦理:理论与实务〔m〕.新北:心理出版社,2013:1-3.

〔5〕王雅茹.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的缺失与生成〔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eB/oL〕.〔2015-08-01〕.http://.

〔7〕郭玉霞.教育专业伦理准则初探:美国的例子〔J〕.教育研究集刊(台湾),1998,(6):16.

〔8〕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m〕.廖凤瑞,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9〕王有亮.《教育杂志》与我国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早期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8,(11):50-53.

ComparisonbetweenandthinkingonprofessionalethicCoursesforpreschooleducationmajorsinUniversitiesintaiwanandmainland

HuYan,BuShemin

(HangzhouCollegeforKindergartenteachers,ZhejiangnormalUniversity,Hangzhou,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