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0:54

语言文字基础篇1

2013年4月20日到21日,第三届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苏州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全国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国际学院、中法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跨文化语言研究所联合承办。会议收到参会论文110篇,60位代表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与会代表分别来自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以及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院校。学者们主要围绕“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现代汉语”等研究领域的学术问题展开多角度探讨和学术互动。会议筹备组领导小组成员为:马庆株、彭泽润、陈满华、谢奇勇、曾常红。

在4月20日大会开幕式上,首先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国际学院院长、中法学院院长杨伟国致词欢迎。他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语言学在该校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地位,出现了吴玉章、胡名扬等著名语言学者,同时对参加筹备这次会议的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接着,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中国修辞学会会长马庆株教授发表重要讲话。马庆株教授表示,党的十提出了国家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语言学界的“中国梦”则是“让汉语走向世界”。他认为,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汉语、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传播,因为应用能够推动学术建设,应用是学术发展的正确指向和不竭动力。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伍铁平教授在给大会的贺词中说,语言理论不能为理论而理论,而应该密切联系语言教育;语言研究是基础性研究,它涉及的社会领域宽广,所以要拓宽语言理论研究的领域。全国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教授在贺词中说,语言理论的提炼和普及大有可为,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出口”属于人类语言的普遍理论,而不能把目光始终停留在汉语的特殊性上,只是忙于不加消化地引进零散的理论。例如,关于声调的普遍理论我们具有“出口”优势;关于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就值得好好把国外零散出现的几个原则加以系统消化再普及。全国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陈满华教授代表会议筹办委员会详细介绍了这次会议主办和承办的具体情况。开幕式由全国语言理论与教学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湖南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谢奇勇教授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大会主题报告时间。西南大学李心释教授担任这一时段主持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胡晓研、南开大学教授马庆株、外国语学院教授李宗江、苏州大学教授曹炜、香港教育学院副教授关之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文教研中心范静哗,从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就语言理论以及语言学教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发表了深刻、独到的见解,给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语言学思想的盛宴。

4月21日下午的闭幕式由陈满华教授主持。四川乐山师范学院任志萍教授、江苏理工学院赵贤德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曾常红副教授、华侨大学孙汝建教授分别代表小组作综述报告。在各组综述的基础上,河南师范大学崔应贤教授对会议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这次会议许多论文选题好、质量高、讨论热烈,大家很受益。随后,谢奇勇教授对本届理事会近期工作作了详细汇报。他主要介绍了研究会的主要工作和接受民政部年检的情况,特别肯定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坚持开辟学会专栏《语言理论研究》扩大了学会的学术影响,给会员提供了学术发表平台。他希望秘书处继续编辑好电子刊物《语言理论通讯》,促进学会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希望会员积极投稿(投稿信箱:;)。他介绍本届大会第一次设立“语言学研究生优秀论文奖”活动等。会议发展了西安工业大学宋颖桃等新会员,增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主编章永林为理事。

马庆株教授代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致辞。他希望本专业委员会能够发挥语言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他说,语言强是国家强的重要标志,因此,呼吁更多学者能够加入到推广汉语走向世界的队伍中来,建议高等学校语言专业开设语言规划方向,热切期望汉语能够纳入世界各国的国民教育体系;同时,叮嘱学者们在汉语和英语竞争中不能妄自菲薄,要分析汉语国际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推动语言规划工作发展,把整个社会的语言观念提高到一个全新高度。

陈满华教授宣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罗艺雪、中国人民大学的贾莹、湖南师范大学的邱盼盼和张晶晶获得“语言学研究生优秀论文奖”荣誉。会议宣布2015年第4届研讨会将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胡晓研教授代表下一届承办单位讲话。最后,主持人陈满华教授宣布会议圆满闭幕!

下面分类介绍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的主要学术观点。后面括号内标注了学者的单位和姓名。

二、语言学理论研究

(一)语言基础理论研究

从语言哲学角度看,符号作为差异与同一的一体,是自身与自身的差异。当一个符号失去差异的厚度,就会成为一个纯粹的物体。新的视角下,象征只是符号差异本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符号的根本性质是差异性。(西南大学李心释)

语素的声音形式不只是一般根据汉语主要情况误解的音节,实际上,它可以是音节组、音节、音素,甚至是音征;语素的意义内容不只是可以作单纯词词义,更多的是原始词义在现代词义中的残留、变异甚至消失。语素的意义除了本身是词义,一般没有自由性,无法独立进行句子意义的组合,只是词义的一个理据而已。词义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语素意义的融合,甚至跟语素意义无关。(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邱盼盼)

新造的字或者改变字的记录对象是词的时候,字和词的声音或者意义有纽带关系。跟词和概念是约定俗成的关系不同,字和词的联系是理据关系。例如,用“門”的文字形体来记录[men2,房屋入口]这个词,“門”的视觉形体本身显示出“房屋入口”的形象,蕴含了字记录的词义的部分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徐江胜)

把世界语言分成孤立语和屈折语两种对立类型的传统语言结构具有不合理性。汉语语法有两个特点:1.汉语的语法形式没有普遍性;2.汉语的语法形式没有强制性。这是因为汉语较多考虑了语义和语境的制约。(外国语学院李宗江)

类词语言有3种类型:1.类词必须跟数词、指定代词或者其他限定语同现,例如汉语;2.名词和数词、指示代词结合或单独出现的时候需要类词,特别是名词作主语,例如越南语;3.量词、指示代词可以不要,但是需要“言有所指”,例如泰语。(美国国防语言学院王连清)

送气音在与不同类型韵母的搭配上以及与四呼韵母的搭配上,有几乎一致的对应关系;送气音的组合能力都明显强于相对应的不送气音的能力。(西北民族大学解林清)

(二)语言应用理论研究

在汉语信息处理中,基于概念关联和关联种类的“特征结构”模型,是一种新的汉语语义分析策略。(湖北文理学院、武汉大学陈波、吕晨、姬东鸿)

罗蒂的后现代语言观认为,语言具有偶然性、工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用它来重新审视当代流行语,可以带给我们新启示。(成都师范学院孙自挥)

广告语言模因具有变异性和顺应性。在广告语言策划中,利用这两个特点,讲究技巧、注重策略,可以大大增强广告语的传播效应。(咸阳师范学院张攀)

在跟帖网评话语中,网民们有意无意地给新闻中不同身份群体贴标签和选择性地强调群体的某些身份特点,强化了不同身份群体似是而非甚至积非成是的刻板印象,加大了群体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会损害和谐语言环境的构建,需要做针对性的言语引导和约束。(乐山师范学院任志萍)

网络英汉语码转换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还涉及社会、心理、技术、文化等领域。(中南民族大学吴汉平)

三行情书主要有网络和手写两种创作手段,目的是为了庆祝重要节日或者宣传某种主题活动。(暨南大学邹琳)

“话语腐败”问题容易引起公众围观。因为它具有违背公众认知、主观情感冰冷、关联错位等特征。(合肥师范学院杨增宏)

我们需要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闽南语对汉民族共同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现象。(泉州师范学院王曦)

汉语教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海内外的汉语教育问题。(华侨大学孙汝建)

对学生进行英译中国经典作品选读教育,能够开发学生的幽暗意识、人文关怀和聪明才智,提高学生中英语言能力。(台湾私立健行科技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姚振黎)

国学经典教育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国人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汇聚民族复兴力量。(安阳师范学院康国章)

民族儿童掌握民汉双语,既是儿童个人生活与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繁荣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需要。(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曾宝芬)

“同音借译”在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中普遍存在,在构成特征上具有独特地方,在功能上不同于一般的借词手段,是保持本民族语言特色的手段之一。(广西民族大学康忠德)

(三)语言学评论

现代语言研究的方向是面向应用,需要是导向。例如,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就是当前语言研究的一个导向。现代语言研究的方法,是要了解国外的研究和动向,也要了解、熟悉国内的动向,充分注意中国人的研究成果。胡明扬先生就是这方面很好的榜样。从事学术研究,要有民族自信心,不能妄自菲薄。语言强是国家强的重要标志。(南开大学马庆株)

语言战略是国家软实力形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语言是软实力的承载物体。《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将会对今后10年的国家语言战略工程作出铺垫作用,以便催生更加系统完备的国家语言战略。(中国人民大学陈超)

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定位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键,认识制约语言文字工作定位的因素是实现科学定位的前提。(长春理工大学关彦庆、张桂元、关亦淳)

虽然1996~2006年德语正字法改革遇到困难,但是最终成功推行。这预示着我国正字法改革前景值得期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赵守辉)

《普通语言学教程》能够反映索绪尔语言学思想,内容比第三度授课笔记更加全面、丰富,在语言学历史上的地位不可取代;《音位学原理》作为附录编入教程符合索绪尔的思想。(浙江师范大学聂志平)

没有《异读字表》,《语言自迩集》就不会成书。通过《异读字表》,威妥玛从语言学的角度选择了编写《语言自迩集》的切入点。《异读字表》是语言学研究的基础成果,《语言自迩集》是副产品。《语言自迩集》对目前为特定读者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有启示作用。(香港大学于昕)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语法学是从马建忠《马氏文通》开始的。但是,仅仅从语法学方面来认识马建忠是极不完整的。我认为,《马氏文通》的撰写是他办理洋务、富民强国行动的继续。(北京师范大学王庆)

中国修辞学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研究转型,西方文化及其学术思想的强力催化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德州学院李景生)

文艺作品中语言的两极化是为了更高层语言单位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但是这种对立有条件和限度。(湖南女子学院盛光希、蒋文华)

三、语言教学研究

(一)语言学概论教学研究

语言学概论中设计的语言研究方法包括语言学具体研究方法、语言学研究方式和语言学方法理论。理清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语言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体系和层次,进而明确对这些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处理方法,是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湖南科技大学谢奇勇)

比较新世纪以来的10多本语言学概论教材,可以发现:相同的是,都比较注重对语言本体知识的阐述,注重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的结合、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结合。不同的是,在编写内容上,部分编写者在对语言本体介绍的基础上,渗透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注重单一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结合、注重语言理论和语言实践的结合;在编写体例上,大多教材以理论阐述为主,部分教材把理论阐释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西安工业大学宋颖桃)

科学性、继承性、简明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是衡量优秀语言学概论教材的5大标准。北大版《语言学纲要》(修订本)具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咸阳师范学院张文元)

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从教到学,都跟中国语言文学类型专业的语言学概论课有比较大的差别。对教师来说,也有不同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波)

(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应该看到语言是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中,必须坚持动态科学的语言规范观念:必须“排除例外”;允许“约定俗成”;坚持“兼容并蓄”。对外汉语教学,要积极吸收新的语言现象,同时要自觉抵制消极语言现象。(北京大学沈阳)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主题化教学最容易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分析,也更容易按照任务型教学的方式进行,并且作为准真实的教学任务最容易在语言理论与真实交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使得语言的语用意义能够在聚焦于形式的教学要求下得以反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静哗)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视听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能够确保学生最大程度地得到有效的语言输入,达到最佳语言习得效果。(北京语言大学骆健飞)

分技能讲课模式课程设置的主要原则是:协作、独立、平等、连续性。它适合目的语环境下的语言学习。(北京华文学院杨佳)

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互动、协作、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哈尔滨工业大学吴飞)

对香港非华语学童的中文课堂案例进行研究,发现非华语学生使用补偿策略、记忆策略、动作策略、借用策略、迁移策略、分析策略、社会策略、传递信息策略等手段来学习中文。(香港教育学院关之英)

在学习策略培训中,必须要重视年龄差异的重要影响。(西南大学刘思)

经过语块教学后,新加坡中一学生的华文口语言语产出时间、言语产出时间与停顿时间的比率以及言语产出量都明显提高。(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新加坡圣婴女子中学孙晓曦、张淑娟、范静哗)

第二语言课堂话语类型,作为一种话语类型必然具有话语类型的共性特征,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社会活动,它必然有区别于其他话语类型的个性特征,更多体现在内部因素,特别是语言特征上。(东北师范大学王佳)

商务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跟一般对外汉语教学有不同特点。(江西师范大学肖九根、肖昀)

家庭读写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华语词素和口语词汇知识有很好的预测力,但是对阅读理解能力没有直接显著预测力。然而,可以断定,家庭读写环境有可能通过词素和词汇知识间接影响儿童的阅读理解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东波、李丽)

东南亚留学生汉语语篇习得偏误主要体现在指代、照应、语义连贯以及连接成分使用几个方面。(华侨大学季安锋)

第二语言教学中,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作为特殊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考对象,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习得效果。(中山大学李贤卓)

分析和处理二语学习者的习得偏误,以及如何借助这些错误来促进外语教学,对于学习者和教师来说都非常必要。(嘉兴学院南湖学院祁杰)

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与他国的“文化融合”战略,这也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之一。(东北师范大学樊荣)

库玛的“文化现实主义”语言教育观告诉我们,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必须更新自己的文化立场,不能死守“语言教学为核心”的理念。(北京大学王帅)

熟语是一种语言中最精华、最生动、最有特色的部分。学习汉语熟语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需要,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江西理工大学钟舟海)

应该培养留学生文化意识的学习策略,寻找最佳信息植入口,增加信息输入的有效性。(哈尔滨工业大学杨敏)

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渗透结合起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能彰显民族文化魅力,充分发挥对外汉语教学传播文化的职能。(咸阳师范学院柯慧俐)

解决汉字难学、难记、难用的办法是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同时保留汉字固有特点。在《汉语拼音方案》基础上,采用字母标注声调,给不同词类、词性、词义设置不同词尾。它也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钱玉趾)

汉字难学不容置疑。但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汉字教学长期处于“从属”和“附庸”地位。(湖南师范大学沈敏)

汉字难学,是汉语国际传播的“瓶颈”问题。(中央民族大学赵明德)

四、现代汉语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汉语熟语表意的一个重要共性是具有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的双层性。显性意义反映了该熟语所属民族的语言文化现象,隐性意义是汉民族语用心理折射的结果,反映了该熟语所属民族的语言文化现象背后的特定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精神基本面貌。汉语熟语表意双层性内部具有不一致性。(东北师范大学胡晓研)

述字词是由对汉字的描述而形成的词。它可以分成“某字(形)”“某字+名词(语素)”“离散偏旁(或笔画)+某字”“某字局部特征+某字”“离散偏旁”“谜语”等方式。述字词的语法功能接近于名词,但是与普通名词不同的是,它们中不少可以作状语,或者带上“地”,甚至有些可以独立成小句。(苏州大学曹炜)

在“酒~”“~酒”结构的有关酒的词中,“酒”语素的语义跳出了物质液体范畴,从有形向广阔的超物质状态泛化,从具体物质层面扩展到修辞性超物质层面。(泉州师范学院王勇卫)

“仍然”和“仍旧”,语义背景上差别不大,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有区别,尤其是在语义特征上。“仍然”侧重于表达“延续义”,“仍旧”强调表达“重复义”;“仍然”带有主观色彩,“仍旧”常用于对客观事实的叙述。(湖南师范大学张晶晶)

处理异形词问题,应该把理据性放在首位,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通用性原则。(通化师范学院于金华)

汉语词汇研究中的选词原则有:现代性、契合性、易操作性、常用性。(北京大学张未然)

《汉语大词典》中存在一些书证晚出现或者错误出现的词语。例如,“傍黑”“害眼”“火计”“名口”“装腔”等。(湖南科技大学罗国强)

《见闻录·方言》等清代藏学汉语文献中的藏汉语对照词汇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清代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是研究清代藏语的重要资料。(民族学院王宝红)

(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原则上,我认为汉语中存在分类词。但是汉语中分类词与其他语言的具有范畴化功能的分类词不同,它通常与数词(包含“许多”等)共现。在确定汉语类词倾向性参数系统的前提下,综合我们确立的分辨标准和语义参数,确认现代汉语全部分类词有86个。在汉语词类系统第一级分类中,建议用“计量·分类词”名称代替原来的“量词”。(中国人民大学陈满华)

没有肯定意义而且有“真做假”功能的“真是”“也是”可以进一步扩展为“真是的”“可真是(的)”“也真是(的)”和“可也真是(的)”。这些“是”类词语聚合成“假是”图示构式——说话人表达非直接批评态度的一个连续统。类似的构式还有“假做真”类型的“不是我说你”和“可不是”。(湖南师范大学曾常红)

反身结构的及物性介于一元小句与二元小句之间,在形态句法以及语义上呈现出低及物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罗艺雪)

言说动词言性程度判定的8个标准:宾语的有无及语义类型、体标记的有无和多寡、受否定的程度、趋向补语的有无、人称的要求、能否重叠、能否用于受事主语句、语用环境的单一与丰富。(中国人民大学董正存)

长春话中,话语标记“讲话了”的功能按照语义类型可以分成:引进公认道理,为自己说的话增强说服力;委婉表达自己的不满,避免直接伤害对方面子;明确为表达的观点指出事实例证;让听话人注意某一事实。它应该是从完整小句“X讲话了”演变来的。(湖南科技学院贡贵训)

在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固定出现在句首位置的“合着”可以分析为整个小句的附加语。它的属性和功能大致相当于传统语法分析中的“发语词”。(西南大学姜有顺)

“问题是”的后加成分是谓词性短语或一个小句,甚至是比小句大的单位,并且它前面没有修饰成分的时候,“问题是”处在两个句际单位之间,它除了具有义项含义外,还增添了“转折”“预设否定”“负面评价”“转化话题”等篇章功能和语用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张璐)

小句补语句的主句动词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从主观性程度的高低,补语小句语义具有层序性。(上海交通大学蒋静)

“才”和“就”同现句式,例如“我才喝了一杯酒就头晕”,表达的主观小量程度比较低。(黄冈师范学院陈淑梅)

国外语言学界关于疑问句语义性质的研究,主要有命题集合的方法和结构性意义的方法两种观点。(上海外国语大学翟保军)

“np是谁”的使用频率远远多于“谁是np”。“np是谁”存在两种情况:述谓性>指称性的。(河南师范大学崔应贤)

“V那么a1(np)不a2?”句式的语义,表达说话人认定X的程度量超过了心理预期必然会带来Y的结果,提醒对方注意或激活Y的信息。(中国人民大学贾莹)

语言文字基础篇2

一、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展开教学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与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其中小学语文文字的学习是最基础的部分,展开语言文字训练,就是为了服务这样的目标,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反之,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也要以课程标准的规定为基础。

在课程标准规定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字词7000个左右,其中需要学生熟悉的只有3500个常用字,也就是说,在字词学习中,对于不同的字词,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等,有些是要求学生熟记、有些则仅仅需要认识,这些都是不同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盲目地追求字词学习的数量而要求学生大量掌握、记忆等,增加学生的压力,而学生在字词运用方面反而会有所欠缺,事半功倍。只有教师能够紧扣课程标准,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才能实现字词教学的突破。课程标准是学生字词学习的基础,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并主动加深理解。

二、通过学生的“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作为一门语言,学生最初与之接触是通过读开始的,最后落实到交流中也必然离不开发音与读,因此,“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环节。“读”包括默读、朗读、诵读等多种形式。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张口大声的朗读。语音本身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并适应这种节奏,奠定发音的基础,同时能够熟悉字词,对字词有初步的认知。当然,这种朗读不仅限于单个的字词,还包括一些与之相应的顺口溜、儿歌、文章等的读,在读的过程中去熟悉每个字词,连字成词,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词语、成语等,在词中掌握字。

除了大声的朗读,学生还可以更进一步地进行诵读,将自己的感情带入其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除此之外还有默读的部分。默读是不发声的,通过默读,也是学生记忆的过程,学生能够静下心来体味其中的奥妙,对字词有新的发现。

三、通过文章的Z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文章所能提供给语言文字训练的,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建构学习的语境,二是进行语用的训练。针对于语言学习的环境而言,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一个模糊的过程,就比如说我们听过了一首歌,一个旋律,再次听到后会感到熟悉,尽管不知道歌词是什么。因此,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字词。另一方面就是字词的运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对于一些字词尽管认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只有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掌握语言的运用。

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其意义还在于帮助学生拓宽字词积累途径。学生只有从多个方面进行字词的积累,才能不断提高字词认知率,最终实现进步。语言文字的学习本身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有不断积累补充,才能得到突破。

四、通过文化的渗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对字词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进步。而要让学生加深对字词的印象,单纯的机械性重复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采用更为丰富的形式,增强字词本身的魅力,才能使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产生兴趣、增加印象。其中,文化渗透的方式是字词教学或者说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环节。文化渗透的方式有许多,就字形方面而言,可以运用书法的美感,带领学生对字词本身的结构等进行赏析,加深学生对字词的认知。就记忆方面,每个文字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历史内涵等,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其中的故事,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汉字的故事,而小学阶段学生正是听故事的时期。对于一些成语、俗语等,教师可以背后的故事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生动形象地记忆字词。

语言文字基础篇3

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工具上,语言文字教学上,因而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因扰。理在,我们已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光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从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以下就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首先,应是教学观念上要真正转变、更新。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还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任务;其他学科也有这些任务,是各学科共有的任务。“特有任务”和“共有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当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分析主红,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着为于语言文字教学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标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必须真正地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第二,要研究和梳理语言文字教学的基本内容,探索和总结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布鲁姆强调,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言基础知识凶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即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所以,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的孤立的机械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课文——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融,只能令学生讨厌,引导学生钻进死胡同。

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有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与陈述句等强调语气不同;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兼语句;礼貌用语的训练等。我们汉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此外,语言能力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教学的生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加强语言因素分析,到底应提取哪些因素,如何梳理归类,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能力水平的序列和层次如何理解和分类,这些都有待探讨。虽然大纲提出了大方向,但何理解,如何落实到每一课时中去,如何使大纲的要法语再细化更易操作,便有待同行的探讨。

第三,要突出语言文字教学的前提下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等的关系。

语文课是语言课,是语言工具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治政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结合审美教育。也就是说,要因文悟道。寓文为鉴赏、审美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某些范文作分析评鉴,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但必须强调,这些都成在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应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孤立的,更非牵强的,或随意延伸的。

第四,要改进教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学生实地操作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要真正体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叶老早就提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吟诵,重语感,重表达,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倡多读多写等等。这其中的精髓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练中掌握技能。而在我们的实践中,但凡效果较好的诘文课,加强诵读和语言训练是个重要原因。我们应继承并发展这些至今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

语言文字基础篇4

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即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散发学生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

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工具上,语言文字教学上,因而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因扰。理在,我们已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光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从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以下就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首先,应是教学观念上要真正转变、更新。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还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任务;其他学科也有这些任务,是各学科共有的任务。“特有任务”和“共有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当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分析主红,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着为于语言文字教学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标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必须真正地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第二,要研究和梳理语言文字教学的基本内容,探索和总结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布鲁姆强调,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言基础知识凶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即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所以,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的孤立的机械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课文――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融,只能令学生讨厌,引导学生钻进死胡同。

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有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与陈述句等强调语气不同;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兼语句;礼貌用语的训练等。我们汉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

第三,要突出语言文字教学的前提下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等的关系。

语文课是语言课,是语言工具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治政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结合审美教育。也就是说,要因文悟道。寓文为鉴赏、审美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某些范文作分析评鉴,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但必须强调,这些都成在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应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孤立的,更非牵强的,或随意延伸的。

第四,要改进教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学生实地操作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要真正体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叶老早就提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吟诵,重语感,重表达,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倡多读多写等等。这其中的精髓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练中掌握技能。而在我们的实践中,但凡效果较好的诘文课,加强诵读和语言训练是个重要原因。我们应继承并发展这些至今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

语言文字基础篇5

对照省《关于xx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报告》提出的整改建议,现将我市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舆论氛围建设

实现了语言文字“初步普及”、“基本普及”的目标,只是达到了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初步要求。语言观念、用语用字水平等“软环境”的“优”是江南名城题中之义,通过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后,要避免“差不多”、“过得去”思想,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⒈抓住有利契机,融入文明城市创建洪流。为确保我市在2012年之前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市文明办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创建内容,并在《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分解表》中作出详细规定。市语委将配合市文明办做好规范用语用字的监测,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要求落到实处。

⒉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度。继续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以及公交汽车等流动载体继续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新闻部门在发挥好示范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扩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社会知晓度,提高群众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自觉性。要精心组织推普宣传周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增强市民规范用语用字的意识。

⒊巩固和完善现有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领导、语委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发挥语委办公室的协调作用,做好工作规划、教育培训、科学研究、测试咨询等项工作,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适应时代要求和xx实际的依法监督和管理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机制,抓好达标后的巩固、深化、拓展、提高工作。

二、提升水平,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过去几年,我市在“三纳入一渗透”,即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中小学生常规要求,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培养目标、管理常规和基本功训练之中,渗透到德、智、体、美及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后,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应用水平:一是XX年中考改革方案的配套文件《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把初中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列入其中。二是提倡有条件的职业学校,面向学生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逐步达到教育部、国家语委提出的“高中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的要求。三是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真正实现普通话成为教学用语、交际用语、校园用语。按照省语委、省教育厅的部署,在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创建活动。四是寻求xx市语言学会、教育学会中语会等研究团体的支持,发动、团结专家学者,加强语言文字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提供理论、技术和人力支持。

三、齐抓共管,搞好语言文字整体环境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依法治市的要求,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法制调研,对现有各行业语言文字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xx市语言文字管理的一整套规范管理文件。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探索有效的执法运行机制,依法管理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切实将语言文字管理纳入依法治市的轨道。

抓好机关、窗口单位。要继续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提高汉语汉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继续采取各种形式对各行各业,尤其是机关公务员和窗口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专门培训和考核,着手加强金融、保险、旅游等有关部门、行业的制度建设,提高相关人员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继续开展公共服务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的普通话培训,逐步扩大对社会各类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满足市民提高普通话水平的要求。

加强社会用字监管。修订《xx市社会用字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工商、城管、文化等部门的管理责任,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加大对不规范用字的查处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广告从业人员的社会用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规范用字意识;市语委仍将会同教育局、城管局定期开展“规范社会用字,维护城市形象”检查执法活动,努力提高城市规范用字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

四、健全机构,强化语委办的效能建设

语言文字基础篇6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工具上,语言文字教学上,因而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因扰。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从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以下就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1教学观念上要真正转变、更新

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还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任务;其他学科也有这些任务,是各学科共有的任务。“特有任务”和“共有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当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分析主红,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着为于语言文字教学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标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必须真正地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2梳理语言文字教学的基本内容,探索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布鲁姆强调,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的孤立的机械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课文――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

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有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与陈述句等强调语气不同;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兼语句;礼貌用语的训练等。我们汉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此外,语言能力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教学的生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加强语言因素分析,到底应提取哪些因素,如何梳理归类,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能力水平的序列和层次如何理解和分类,这些都有待探讨。

3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等的关系

语文课是语言课,是语言工具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治政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结合审美教育。也就是说,要因文悟道。寓文为鉴赏、审美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某些范文作分析评鉴,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但必须强调,这些都成在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应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孤立的,更非牵强的,或随意延伸的。

4改进教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学生实地操作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要真正体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叶老早就提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重吟诵,重语感,重表达,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中的精髓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练中掌握技能。而在我们的实践中,但凡效果较好的语文课,加强诵读和语言训练是个重要原因。

课文只是语文教学所凭籍的“例子”,如何借用这些例子,不同的教学指导想想和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习惯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倘若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联系现实,便会大谈作品时代背景,讲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并联系当今社会现实中类似现象等等;倘若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与评价,便会在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小女孩形象上大做文章,尽情抒发;倘若当作语言工具的理解与运用的一个示例,就应当着力于课文的语言因素,让学生感知,理解人物,体会每次幻想的内容。语文课的效率就具体体现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的程度上,而内容的选取又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每一课的教学是语文整体教学任务这一长链中的一个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中哪儿?一个“例子”应选取什么内容交给学生,这是我们认真对待的。因而,我们只有在继承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教法,才能有效地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5小学语文课程生活化的内涵

语言文字基础篇7

一、夯实基础,注重文言积累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要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其中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法,形成语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文言文研读过程中,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其意义甚至句法结构很难确定究竟是什么。字词句的意义和句子的结构要依赖上下文的语境来推知,而且需要文言知识及语感作支撑。这就是阅读文言文最重要的“猜”和“推知”的能力。执教《狼》时,有学生质疑“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的解释,我没有直接告诉,而是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给这个句子划分停顿,在这基础上不仅理解了“犬”的用法和意义,也进一步理解了狼当时迷惑屠夫的狡猾情状。这不仅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而且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入了。接着又提醒学生注意文中这类词的活用现象,适时与学生总结文中出现的其他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义、一字多义、句式倒装等。教师“举一”让学生“反三”,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也有助于全文的朗读和分析。

二、贯穿诵读,追求教学实效

诵读是形成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素养的必由之路。在文言文教学中,“读”是基础,是贯穿全课的主线。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读准字音、句读,疏通大意,教师要通过读法指导、范读,引导学生读懂词义句意,读出情感,读入文境。这是一个理解文本,融入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白“怎样去读”,更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读”,这也是学生反复理解、体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正确表达情感的过程。因此,课上不能把“读”和“理解”课文割裂开来,而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注重诵读既促进了学生识记积累文言知识,又促进学生把握理解课文,并在这基础上去欣赏拓展,这样的读更符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规律。笔者执教《陈涉世家》时,抓住表现陈涉富有个性的语言,足智多谋的语句来诵读,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气、心理及思想情感等。学生朗读富有感情,时而叹息,时而激昂,时而果敢,逐步认识了一个有勇有谋、叛逆反抗的农民起义领袖形象。

三、解读文本,探寻文本重点

初中文言文教学重点核心是文本理解,文言文知识基础为文本理解提供了条件,同时通过文本理解也加强了对文言知识的巩固;理解也是赏析、拓展的基础,理解不透彻,赏析拓展就无从谈起。因此文言文教学中对文本的理解要充分,要探寻文本重点、亮点,因材施教。

巧妙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文本。可采用多种方法。

1.质疑思辨切入法。在分析古文时故意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质疑思辨,通过探讨形成对课文的正确理解。笔者执教《捕蛇者说》时,考虑到文章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揭示出“赋税之毒有甚是蛇毒”的主题不难把握,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理解停留于表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蒋氏从他祖父开始,享有捕‘异蛇’的好处已有三代了。那么,他对捕蛇这一职业抱有怎样的态度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翻书,凝神思考,踊跃发言并引用文中语句进行争论,有的答怨恨,有的说喜欢,也有的质疑是无奈之举,教师对学生发言予以引导并适时追问,最后辨出:蒋氏明知蛇有毒,偏事捕蛇业,这是被迫的无奈之举,是为了躲避比永州异蛇还毒的赋敛之毒。如此学生领会对比与反衬手法的教学效果就更佳。

2.重点切入法。执教《晏子使楚》,让学生关注楚王在文中出现的四处语言,品出语言背后楚王由最初蓄意羞辱到得意骄横再到最后服理认输的心声。而导致这个变化的原因就是晏婴的机智妙答。学生通过思考联系到晏子是在楚强齐弱的背景下出使楚国的,晏子说得委婉含蓄,既捍卫了齐国的尊严又给楚王留了余地,使楚王不致于太失面子。这样让学生从文章语言内容方面更深刻地理解了晏子那机智善辩的政治家的风度,又让学生掌握了怎样品味语句的方法,懂得如何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的对话。当然我们还可以运用文眼、主问题切入法等,这里不再赘述。

语言文字基础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误区应对策略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行“规范”操作,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导致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误区

1.当前小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这个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目标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都能达标。只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第一个环节。

2.对于生字的学习,很多教师还是沿用重负书写的方式,加重了学生负担。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课标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低年级学生要会认1800字,会写800~1200字。面对如此艰巨的识字任务,很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重复书写,这样反而令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厌烦心理。怎样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精彩从识字开始呢?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因此,只有将一个个字(词)置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去辨析其意义,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字,也才能真正使汉字成为重要的书面交际工具。由此可见,识字的语境至关重要。借此资源来识字,可以有效地突出汉字音形义的组合,为学生提供简约的识字语境。

二、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误区采取多种应对方式

1.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2.在情境中,指导学法,转变学习方式。

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迫切弄清未知事物的心理愿望,促进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形成一种主动性,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需要”,去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情境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活动,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创造自主学习的动机。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社会和自身的学习生活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发现和解决未发现和未解决的问题,最终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领导、点拨、指导,学生自己能做好的、通过与同学合作能做好的、通过资料及多媒体能做好的,教师绝不要去帮;学生难以做好的,教师要给予必要点拨、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做。将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了质的飞跃,课堂真正变成了人的课堂,而不是课本的课堂,不是试卷的课堂,不是老师唱独角戏的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得到有效培养,实践能力会得到有效锻炼,创新意识会得到有效增强,个性风采会得到有效展示。将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学生可以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遨游,学习语文的激情会被点燃,探究精神会得到培养,探究能力、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会得到增强。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有个性差异的人。人的智力存在着差异并呈正态分布,但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能力倾向预示着学习速度,而不是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或复杂程度。因此,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都能够学好,并达到掌握的水平。

4.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都要经过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两个阶段。再如,学生作文是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达的双重转化的心理过程。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规律。学习语言文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把培养语言文字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发展智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即要以“读”为基础,坚持读写结合、教与学统一规律,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于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就是教学生怎么学,教要指导学,而学离不开教。

5.基础识字环节,“巩固”始终不忘。

语言文字基础篇9

关键词:汉字语言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06-01

前言

针对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关系研究,索绪尔的研究观点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其认为文字可以实现对语言的表现,是语言形成的核心基础。而在此过程中,其他学者也针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其他不同的观点。汉字作为汉语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研究和思考,不仅可以丰富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将提高人们对汉语的关注程度,以此来实现对我国传统汉字的传承。

一、语言与文字概述

1.语言的定义和性质

语言作为人类使用的主要交际工具,是人们实现沟通和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人们通过对语言的有效利用,以此来实现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充分传承和记录。可以发现,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体现,各个国家、民族以及地区之间均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其作为人们交流思想的主要媒介之一,对于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研究学者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1]。针对语言文化现象的研究,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语言的具体定义,可以总结为其是一种生物同类之间为了满足基本的沟通需要,从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和解码的系统性指令,人们通过对指令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语言系统。

人们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发展也建立在人类的文化基础上。相比于图片、动作以及表情等,语言可以更加直观的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并实现基本思想的合理传递,根据世界各地所使用语言的不同,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阻碍,这充分体现出了语言的地域性以及民族性特点。语言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文字的概念和属性

文字是承载语言的基础符号,其作为一种人们用于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有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语言学中,人们认为文字是一种书面语的视觉形式,早在古代,人们就将独体字称为“文”,而将合体字称为“字”,文字即为一种凸显出语言的基本符号,是在口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基础上,可以进行记录并保存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2]。在对文字的属性进行调查时,发现其主要具备视觉属性、约定属性以及系统属性。视觉属性,主要是指文字作为一种简单的符号,其可以实现对口语声音的再现和记录,由于打破了口音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通^文字的表达方式,其将更加的清晰明了,可以进行反复的阅读。约定属性,主要是指文字作为人类社会的核心产物,其也是人类约定下所形成的视觉形式,在必要的时候,人们可以进行重新约定,比如通过文字改革的方式,将部分较为繁琐的文字改为简单的文字。系统属性,无论是语素文字还是音素文字,其均可以产生自己较为严密的系统,因此不可以对文字望文生义,同时针对文字的改革也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考量。

二、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针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研究,一直都是语言类相关学家所重点关注的内容,目前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观点最为流行,且为大家所广泛认可。在对语言学进行分析时,部分研究学者提出了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而这一观点却并未被其他学者所认可,这主要是由于汉字在表意文字中可以表现出更具革命性的意义,而这也是索绪尔所认定的一个观点之一[3]。针对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主要可以总结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为语言与文字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存在;第二种为语言可以实现对文字的有效记录;第三种则认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以此来实现对语言的记录。针对第一个观点的研究,部分研究学者创立了语言学和文字学,而针对第二种观点,当代学者认为其不符合现有的实际情况,从而也未能实现对其的研究。目前,被广泛认定的主要为第三种看法,索绪尔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与文字都属于一种符号系统,相比之下,文字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实现对语言的表现。文字不能实现对事物的代表,在文字与事物之间,必须通过语言作为中介,这一说法自提出以后,也受到了部分相关学者的质疑,同时发现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然而针对于拼音文字,却无法反映出表意文字的实际意义。综上可知,文字并不是语言符号中的符号,但其作为一种符号也可以实现对语言的充分表现,因此可以总结为文字包含于语言当中。

结束语

我国拥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汉字不仅伴随了我国漫长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凸显出了我国的传统特色文化内涵,并为形成更具文化价值的汉语奠定了有效的基础。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语言与文字的不同内涵,并分别对语言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文字的概念和属性进行了阐述;其次针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索绪尔的基本理念和观点,实现了对二者关系的再解读,为凸显出汉字在我国语言中的文化价值提供了一些理论性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惠杰.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关于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述评[J].宜宾学院学报,2013,03(07):88-92.

语言文字基础篇10

关键词:语用学;语文教学;语言;教学话语

“语用”就是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多年的语文研究,基本已达成这样的共识:语文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基础课程,语用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

众所周知,“一切语文实践、语文研究、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或者在听、读过程中能分好坏、辨美丑”。语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过好现代语文生活的能力。在游泳的过程中学会游泳,在言语的实践中学会语言。语文教学的“本然”,应该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语文教育核心与本质,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课标聚焦于“运用”显然更科学也更富于实践指导意义,不但明确了语文学习的特点,而且点明了语文课程的内涵,将语言实践性展露无遗。“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守住了“运用”,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理解了作品的语言风格,就要运用在表述中;理解了作品的文本结构,就要运用在写作里;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就要运用在创新思维上。

同样的,教学话语是教师组织课堂使用的话语。教学话语意义的产生,如何对教学话语的意义进行理解,以及如何设计、优化教学话语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课堂当中,既要通过有效简明的话语明确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它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而那种只会解题,变语文为哑语的做法只能应付笔试。学会运用语言真实正确地表达心声,自然恰当地与他人沟通,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创设理想的氛围,提供合理的契机,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活动中学习、提高。语言对学习环境的要求较高,理想的语言环境是练习语言表达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善于把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练习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语境,使学生广开思路,畅所欲言,在积极自觉的练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习惯,意识到课上的每一句话都不可随意而言,而是练习语言表达的机会,不仅要把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得准确、形象、生动,让听者感受到语言的艺术美。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时,要注意培养其用词的准确生动、造句的畅达、语流的连贯,然后才能是语言表达的深刻、生动及条理的清晰,层次的分明,中心的突出等,最后形成个人的语言风格,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却必须从每一种“材料”着眼。所以,在“对”的基础上求“好”,在“准确”的基础上再求“生动”,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白沙上建不成屋宇、空中盖不出楼阁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脚踏实地,一字一词地学习,一句一段地练起,并且坚持到底,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心和豪气。

在处理语文三维目标的问题上,我们一直存在不少误区,也走过许多弯路。说实在的,对于语文课程究竟需要吸收什么样的语文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语文能力的问题,我们一直心中无数,底气不足。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所不断灌输的“基础知识”和反复操练的“基本技能”,大都是些“除了应付考试之外百无一用的东西”。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除了原先要求学生必备的四种语文能力外,增加了“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一语。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明晰了牢牢抓住“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这根缰绳,语文教学才能行走在语文的大道上。

语文教学的关注重点本来就当是语言文字,重视精神感染,也要由文字来引发,由文字来贯穿,最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培养“懂得语言”“谈论语言”的人,而是培养“使用语言”“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核心要义不是学习、获得“语言知识”,而是积累“言语经验”和习得“语用方法”,只有“语用方法”和“言语经验”,才能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

李海林先生把近代语文教学发展的两大浪潮称之为两次“觉醒”:由义理本位向语言本位的转移,称为“语言的觉醒”;而再由语言本位发展为言语本位,直至明确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教学,则是“语用的觉醒”。他认为,“语文教学的全部奥秘都在‘语用’这一语词中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可能性都包蕴在‘语用’的内在丰富性上了”。这确是很有见地的。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语用”这一核心概念,语文课程定将一顺百顺。

如果认定语文课程就是语用课程,那么,“知识和能力”就应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就应是关于语言运用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应是寓于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言蔽之,必须紧紧围绕学语文、用语文这一中心,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为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共同的根本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