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自救的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31

急救自救的知识篇1

【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认知;学生

【中图分类号】R179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4-0356-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伤害事故和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事件也在不断增多,因伤害导致的死亡已成为青少年的首要死因。提高人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将有效降低各种伤害及突发事件的死亡率。为了解南京市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了解高校急救教育现状,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抽取南京市某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700名。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率有效问卷为659份,有效回收率为94.1%。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急救知识、伤害事故急救、常见运动性损伤急救、对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等。统一指导语,现场调查,当场回收,结果采用excel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见表1。

2.2对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需求调查对象中,有54.48%(359人)认为一定要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有40.82%(269人)认为应该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说明在校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仅有30.05%的调查对象(198人)曾接受过急救知识的训练,35.36%(233人)的调查对象曾经遭遇过需要进行自我急救或救助他人的情况。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课本以及教师等,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知识来源于网络、杂志报纸、讲座、军训等途径。可见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来源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导致他们掌握的急救知识不全面,难以满足需要。

3讨论

在遭遇到紧急情况时,如果掌握必备的急救知识,可有效减少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身心伤害或财产损失;而在许多事故现场,由于人们不知晓相应急救技能,导致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救治机会。本次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必要的日常急救技能掌握得不够,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急救知识普及和宣传的力度,如采用宣传海报、学校广播、图片展、知识竞赛、专门紧急救助手册、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也可采用开设急救知识选修课形式,供学生选修,上海已有成功的经验[1]。在大学一年级军训同时,可适当增加一些急救知识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大学体育课上也可以增加运动损伤等救护知识和方法的讲解。以专题讲座、海报、宣传画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急救技能,发挥急救知识的自救或救助功能。

急救自救的知识篇2

[关键词]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培训;急危重症;意外伤害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6)28-0136-03

南通处于长三角区域,被誉为“北上海”,经济发展较快。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各种意外事故及各种危重急症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院前急救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救援者在现场实施的先期处置后急救车辆到达并转运伤病员到医院的这一阶段,统称为“院前急救”[1]。院前急救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抢救成败。因而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2],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急救。随着安全事故及各类疾病的上升,建立一整套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各类危及人类生命安全事故的当务之急,只依靠医务工作者进行现场抢救,会严重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3],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状况的重要体现,为此,把院前急救工作前置,使社区居民都学会自救、互救知识,参与率更高,采取的现场急救可以防止病情恶化、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4],所以现场急救对于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5]。目前因社区居民普遍对急救知识缺乏、思想不重视等因素,导致院前抢救成功率不理想。2015年4月我中心对市区的三个社区(虹桥社区、百花社区、学田社区)的900名居民进行随C抽样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南通市崇川区的虹桥社区、百花社区、学田社区三个社区的900名居民进行现场问卷答题调查,其中男499人(55.4%),女401人(44.6%),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12~17岁146人(16.2%),18~30岁352人(39.1%),31~50岁324人(38.0%),51岁以上78人(8.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1人(31.2%);高中及相当学历者362人(40.2%);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257人(28.6%)。

1.2研究方法

问卷题目及格式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居民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能力及意愿(即当他人发生意外疾病及灾难时是否有意愿和能力进行一系列抢救行为[6,7])及居民对急救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对急救知识的态度和行为情况;我更喜欢何种急救知识普及方式、方法。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调查问卷汇总,结果分别见表1~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居民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多数被调查者能知道发生意外及疾病时需要求救120,甚至能正确拨打120电话,但有少数被调查者在有困难时坚持认为应求救于110。被调查者对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心肺复苏要领及保持气道通畅采取的措施掌握的比较少。见表1。

2.2常见灾害的正确处理情况统计

当发生灾害需要急救处理时,地震发生时的正确率为最高,其次为烧、烫伤及火灾逃生;煤气中毒及溺水处理正确率不是很高;对于颈椎病员的搬运及止血包扎等未能准确掌握,对毒蛇咬伤的正确处理率最低。见表2。

2.3被调查者对普及急救知识的态度和行为

被调查者对于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兴趣不大,认为其是与医务人员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占比例分别为28.6%、28.4%;此外居民对急救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见表3。

2.4帮助意愿及帮助能力调查

在帮助意愿及帮助能力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他人发生意外伤害时,更多的人愿意帮助,苦于没有这个能力或操作不准确等,但愿意帮助他人现场急救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拨打120等,其所占比例在90%以上。见表4。

2.5居民更喜欢何种急救知识普及方式、方法

调查显示希望得到专业人员讲解演示及实战演习的百分比分别为80.2%及85.0%,印发书刊58.2%,网络讲解及其他方法分别占39.1%及13.8%。可见由专业人员的现场讲解及演习是大多居民能够更好的接受的方法。见表5。

3讨论

随着社会现化化程度的加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各种急、危、重症及意外事件增加,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2011年,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8],南通也不例外。交通事故的发生更加突出了“第一目击者”的作用,“第一目击者”先期急救处置,进行准确有效的自救、互救,可以减少伤残率及死亡率,为进一步的抢救赢得更多时间,因此急救要从现场开始。通过此次对南通市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低,对急救知识的渴望程度比较高,没有系统的急救知识培训学习途径。从全国情况看公众参与的现场急救是国际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我国公民我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低于国际水平[9,10]。当疾病或者灾害发生后多被动的等待专业人员到来,亦或是缺少专业的急救技能,造成二次伤害。与国外相比,我国社区居民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普及率比较低,难以达到“第一目击者”应该发挥的实施救护的作用,以及指导家人,朋友,在更大范围内普及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等,起到传播载体的作用[11]。院前急救的质量好坏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在社区中的普及。

在长期的急救工作中,社区是急危重症疾病的多发群体,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显得更为具体且更为迫切,“第一目击者”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现况可知,我国的抢救成功率较国外相对明显偏低,与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普及率低有关。从表1可知,当疾病或者意外事件发生时,98.7%的居民选择拨打120电话,87.3%的居民也能正确拨打120电话,但是知道急救知识或急救技能的只占45.7%,知道心肺复苏要领的仅13.8%,当发生心跳骤停时心肺复苏术是无可替代的急救术[12]。懂得开放气道方法的只有14.6%;而在发达国家局部地区,如美国的西雅图等,每个家庭就有一个可以完成自救、互救能力[13]。由表2可知,常见意外伤害正确处置率排前三位分别是地震(90.2%),烧、烫伤(80.1%),火灾逃生(75.4%);排后三位分别是搬动颈椎病员(45.8%),止血包扎(42.6%),毒蛇咬伤(27.3%)。2008年汶川地震震惊全国,各地人防部门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人们亦比较重视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行动;各地火灾事故频发,社区居民能更多的知道火灾逃生的方法。当患者发生交通事故或是坠落伤等意外事件时,因为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不能很好的掌握,搬动病员时很盲目,对颈椎受损的病员不能采取正确的搬动方法;止血包扎措施实施不到位,出血有动、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大多数人只知道局部压迫覆盖毛巾等进行止血,对粗血管破裂、动脉血管破裂出血难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毒蛇咬伤因在城市发生人数相对较少,因而易被忽视,所以掌握比例不高。

表3可知,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不重视及被动参与者分别占42.1%及40.1%;没有兴趣及发生疾病及意外伤害时认为只是医务人员的事,分别占28.6%及28.4%;这可能主要与人们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缺乏全面有效的、系统的普及教育有关,认为医学抢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理论和实践都比较难以理解,如何让大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运用通俗易懂的普及教育技巧也是培训部门在重点研究的课题。人们的帮助意愿和能力调查中,乐于帮助的包括主动拨打电话者占97.6%,愿意主动现场急救占90.1%,而认为自己有能力进行现场急救者占24.2%。乐于助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苦于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加上中国的法律不健全,生怕自己急救能力不能满足实际急救需求,不敢冒昧实施现场急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部门十分重视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进基层、进社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此次普及活动中来,并从被动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由表5可以看出,人们更喜欢实战演习及专业人员演示的培训,分别占85.0%及80.2%,以提高真实程度,提高兴趣,贴近现实,突出疾病及意外伤害离我们并不遥远,不需要更多的理论,操作简单实用。印发刊物及网络学习还是受到一部分人的欢迎,分别占58.2%及39.1%,这种方法互动性不足,立体感不强。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接受急救知识及技能的能力,只有加大动手实践的培训,才能更好的提高公民的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水平[14]。

总之,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在社区居民中还相当薄弱,当疾病及意外伤害发生感觉束手无策,只想着拨打120求救专业人员,没有认识到先期处置的重要性,甚至错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在普及教育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重视,从政策层面加以规定,由主要急救部门组织急救人员有计划、有部署、有规划的进行社区及特种人员的培训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形式多样,现场教育培训演示,模拟实战演练,并利用媒体、网络、报刊等加大宣传力度来提高公众急救水平。相信通过不断的深入到基层进行培训,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15],虽然,我们也在进行各类人员的急救知识培训及普及,亦有明显的成绩,下一步对实施效果在社区及各个人群中进行统计调查。

[参考文献]

[1]刘舒畅,喻风雷.肋骨损伤院前首诊急救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2):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3号,2010:22.

[3]鄢涛,王森,谭鸿,等.德阳市院前急救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8(12):1923-1925,2001.

[4]汪凤兰,文茂林,龚光梅,等.基层特殊人群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Kpa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792-793.

[5]谢咏湘,胡彦磊,粟枫,等.急诊患者家属急救知识水平的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1):94-97.

[6]王海华,瞿炬,吕岳娟,等.萧山区不同行业居民急救意识及培训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10(7):910-911.

[7]李晓南,邵义舜,李小红,等.我国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的建立和动作模式[J].中国校医,2013,11(4):307-309.

[8]李红霞,冯占春.公众现场急救技能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1):45-47.

[9]郑进.公众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85-287.

[10]黄吕金,吴炜炜,詹敏,等.福建城乡居民院前急救的知信行现状调查研究[J].全科护理,2014,12(1a):1-3.

[11]李忠浩.中国心肺复苏医学的创立和进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1):4-5.

[12]RoppoloLp,wigsintonJG,pepepe.Revolvingbacktothebasicsin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J].minerraanestesiol,2009,75(5):198-199.

[13]房蔚霞,郑文静,卢月珍.急诊患者家属院外急救知识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3):64-66.

[14]张艳,张振香,刘腊梅,等.592名郑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158-159.

急救自救的知识篇3

基本急救技能,含有心肺脑复苏、创伤的抢救四大技能(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赶上一些意外灾害事故(如车祸、地震、火灾等)后的避险逃生和自救互救常识。

大部分高校没有开展对大学生的急救技能培训。即使已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的高校大部分缺乏有关教师,培训的方面比较少,没有一致的教材,培训内容不准确、不规范,而且学习的学生比较少。这是大学生急救技能弱的主要原因。高校学生对一些突发事件抢救能力培训机会少,培训的不够规范、不够精确,因此高校学生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少之又少。高校对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缺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为什么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没有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呢,主要是缺少培训的一些费用、缺少相应培训师资与统一教材。抢救技能培训师资、教授模式和高校的重视水平对大学生规范掌握抢救技术的程度影响显著。高校学生对抢救的一些能力需求和对抢救的兴趣程度高,但愿意抢救的意愿少。施救意愿低下主要原因是急救技能掌握不够,施救信心不足所致。

高校需要尽快成立急救技能培训审核评价体系,在短期内能够明显提高高校学生的对突发事件的抢救知识和技术。普及急救知识的教学模式的思路是设计常用急救知识课程大纲及内容,讲授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组织学生开展急救实践活动或者竞赛。通过此项研究,以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急救技能和知识,为培育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杰出高校学生而打定基础。

当前,急救知识集中授课和培训仍然是目前生活的紧要事件,它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当掌握的一项本领。在我校设计”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大纲及内容,开设”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公选课;组织学生参加常见急救知识及技术的大赛或者活动。学校把急救知识编入教学计划中,组织专业人员教授。这样能够依靠高校力量调动高校内和高校外,讲授与实际练习,在校师生各个方面积极性,高质量地落实教学使命。教学场地既有理论课教室又有实践课操场。总的上课量要在20个课时以上,知识讲授与实际操作按照1:4配置。教授者有学校的校医,又有被聘请的校外专家。我校还开展一些大学生急救知识方面的讲座。保持每个月举办一次,主要讲授常见急危重症疾病和各种意外灾害事故的特点,以及行之有效的疾病预防、治疗、理论知识和防止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措施。

我校学生掌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理论和技能,一方面可以保护本人,另一方面也能挽救他人。一旦掌握,终生受益。用意在普及最根本的抢救理论,传授最根本抢救技能,融理论于实际操作中,从最根本的呼喊救助开始,到最普遍的心肺复苏技能操作,再到各项专业的处理;从经常急救重症的对付,到各种特殊事故危害的处置,再到各种各样意外灾害的救助;学习抢救理论及技能的最终目的是熟练准确的掌握操作急救技术。因此,课前准备、课上学习与课后考核都应体现动手的实践性而不是动脑的理论性。在上课前应当充分准备实际操作的用物,如急救摸拟人、急救包、止血绷带、小夹板等。在课题上,假设一个情节,学一个学生扮演患者,其他几个同学对这个患者进行抢救。老师在同学们完成操作后对同学进行指导和总结。这样容易把在大学生学习急救理论技能知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暴露出来,也会使教授有了很强的针对性、效率性和操作性。

集中练习阶段。由各个专业负责安排时间,医学护理系供给抢救练习用的医用绷带、急救包、止血带、小夹板、纱布等医用器具,由学校统一组织志愿者集合操练,一方面从中选择杰出者参加比赛,另一方面可以使在校大学生收到影响,起到大学生对急救常识、急救技能技术再传播的作用。

学校在教课的过程中教授学生两个特殊的技能,一:设计”急救知识的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急救操作能力。二、指导学生学习,培养技能,使学生能够对遇到的紧急情况,做出急救处理。

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对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培训及其影响原因的调查,掌握高校学生急救理论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訓的状况、培训的成效、实施抢救的意愿及其影响原因,尤其是阻碍原因等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展开、完善高校学生抢救技术培训的有关战略建议,以进一步扩展对高校学生抢救技术培训的广度与深度。并增设《常用急救知识与技术》公选课;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实践考核,同时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公选课学生进行调研,比较和分析学习前、后阶段的选修课课程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考核分数。

急救自救的知识篇4

急救知识网站是一个学习急救知识的相对简单且有效的途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医疗行业中的部分商品利润较大,不排除有一些网站出于商业目的进行宣传,如或者贩卖医疗药品、或者替某个医院打广告。从众多的网站中把商业倾向强的排除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好在这些网站中的急救知识总是实用的。我们不妨多学习网站登载的知识,遇到有具体药名和医院名的信息,则抱着警惕之心尽量绕开就可以了。还要注意的是,虽然一些医疗网站的名字起得很响亮,但是登载的消息并不一定经过专业医生的认定,可能存在着各种错误。在学习的时候要提防以讹传讹的错误知识,对于可疑的地方要多加求证,必要的时候还应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

急救主题网站

以急救为单一主题的网站比较少。一般也都会做得比较专业全面。不少急救主题网站都倾向于提供包括论文在内的专业信息,只适合从业人员使用。不过,大部分的网站也都针对普通用户提供了各种急救知识,能有效地提高普通人的救护本领。就像是其他非娱乐性的专业网站一样,急救主题网站一般都不会注意网站建设的技巧,在排版、栏目安排上都比较传统。有些可以说是简陋。

中国急救网

“中国急救网”包括的内容形式比较全面,摆在醒目位置的新闻和资讯等栏目收集了各地和急救有关的新闻。但对于经常上新闻网站的普通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对用户真正有用的是“自救互救”栏目。这个栏目对急救内容的分类比较全面,着急的用户可以根据症状查阅,家里有弱者的用户也可以根据急救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不过,一些分类中的文章较少,还需要进一步补充资料。另外,“中国急救网”还提供了留言板问答、社区建设等互动板块。用户可以通过这些交流手段询问更有针对性的知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中华急救网

“中华急救网”分为大众版和专业版,两个版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大众版主要针对的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而专业版则更多是面向医务工作人员交流经验使用,一般用户只要登录大众版即可。在“中华急救网”大众版的急救手册栏目里列举了各种急救知识,但是内容的分类粗糙了一些,要多浏览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网站也建立了论坛供用户交流,不过论坛还需要加强管理。不少和医疗知识无关的内容也出现在论坛里。

急诊医学网

“急诊医学网”提供的内容比较全面,比如包括了农药中毒等农村容易用到的急救知识,也有安全驾驶的技巧。科普园地和急救自救栏目都有着大量的急救知识。不过在内容分类上有些乱。网站也提供了版块丰富的论坛供用户交流。“急诊医学网”最实用的地方在于该网站在继续教育栏目里提供了多本和急救医疗有关的书籍在线阅读。这些书籍当然比其他网站简单地转载文章要更加专业全面得多,有更高的学习价值。

急救快车

“急救快车”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急救网站。包括了不少专业论文和知识。在大众健康栏目里只是简单罗列了一些普通人可以学习的医学常识,并没有针对急救选择内容。需要专业知识的用户可以在这里学习,普通用户就不必了。

医疗综合网站急救频道

不少医疗综合网站都把急救知识列成了单独的频道。根据各网站水平的不同。这些频道的质量也各不相同。因为是综合网站的下属频道,这些栏目在排版和内容安排上都比综合网站要更加普通一些,很多栏目只是把文章罗列出来。作为下属频道,专门制作专题的也很少。大部分频道都是以转载单一的文章为主。不过在综合网站的技术支持下。一些急救频道也可以拥有视频演示、咨询问答等栏目。而且医疗知识并不是单一的。网站的其他栏目也可以帮助用户增加有用的知识。

39健康网急救频道

“39健康网”是目前做得比较优秀的医疗网站之一,其急救频道做得也十分出彩。页面不仅有着非常漂亮的排版,包括的内容也十分全面。除了普通的急救知识外,系统还提供了几段急救视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传播知识的效果。急救故事栏目里的文章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向用户讲述急救知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增加了亲切感。“39健康网”急救频道的内容并不是非常名,但已经可以满足一般需要了。

飞华健康网急救专题

这个版块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是按照症状给文章分类。名词解释栏目里向用户介绍了一些医疗中常用的特殊名词。弥补用户的基本知识。自救训练栏目听上去比较有特色。但其实包括的仍旧是普通的急救知识,大概是网站希望做出特色栏目,但是内容却没有跟上。“飞华健康网”急救专题的内容形式比较丰富,投票调查、问答自测、专家在线资讯等栏目都有。另外,飞华拥有自己的视频站。但是不少视频都是需要收费观看的。

康易医学医务急救宝典

急救自救的知识篇5

关键词旅游导游急救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中职院校学生导游旅游急救能力现状

1.1中职院校学生导游旅游急救能力总体偏低

我国中职院校在导游旅游专业中虽然设置了急救能力的相关课程,但是课程内容相对较少,同时课程的质量也可能因侧重点的不同难以得到保证,甚至存在有部分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在学习中只是记住了书本上叙述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动手急救的能力,甚至出现在急救中惊慌失措,因为紧张而忘记急救方法的情况。

1.2重理论轻实践,急救能力不足

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中就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种教育惯性也延伸到了中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中,在需要实践课教学的导游旅游急救实践课上也是如此。学生对书本上的急救知识相当熟悉,在考试中也能精确地将急救相关的问题回答清楚,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有些学生利用寒暑假接受过旅行社的培训,但是由于时间所限与可操作性差,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较少。尤其是在急救情况比较特殊,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学生更是束手无策,如对心脏病病人应该采取的急救措施,大多数学生知道用心肺复苏法,但在实际操作时却不知道怎么做,对于双手的手势、应该按压的位置、按压的力度大小等多数学生毫无概念,这些都是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针对性的训练所造成的后果,如果在现实中遇到该种情形,没有专业的急救知识与急救手段势必会危机到游客的生命安全。

2中职院校学生导游旅游急救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急救实践课的不严谨

由于急救课程只是模拟急救现场的情况,许多学生在进行急救实践活动时缺乏该有的急切感、紧迫感、危机感,对待急救实践活动课不专注,甚至有些学生主观认为这只是一项实验课,没有去的必要,索性完全不参与急救实践课的学习。这对于日后的实际工作是相当不负责任的表现。

2.2急救设施的缺乏

在学生对待急救实践课态度不严谨的同时,学校给急救实践课配置的相应急救设备也有限。进行急救实践活动时通常情况是以小组为单位共享急救设备,还有些必需的急救设备,如灭火器、绷带、假人、夹板等配置得较少,“僧多粥少”,这样就造成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拿着设备进行急救实践的现象,加上实践时间不够充足,有些学生好不容易等到自己可以实践了,实践课已快接近尾声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教学进度也很缓慢。同时,因为设备不够分配,造成有些想实践的同学打消了实践的念头,进而影响了后续的实践知识的学习。

2.3老师专业能力的欠缺与专业师资的匮乏

一方面,中职院校导游旅游专业的老师常年在学校进行教学,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有些学校导游旅游专业的急救课由缺乏专业护理能力的导游老师兼任,但有些老师理论知识丰富,虽然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但是并不十分擅长;另一方面,学校不仅缺乏毕业于专业护理专业的老师,同时还缺乏专门从事急救课程教学的老师,有些老师虽然对急救知识有所了解,但是没有急救证,这就导致老师的急救教学成果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另外,急救课应该由持有急救证、具备专业的急救技能的老师进行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急救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在危机时刻给需要帮助的游客提供及时正确的救治。

3给中职院校学生导游急救能力培养方法的建议

3.1重视急救实践教学

对于导游专业学生的急救实践课,学校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除了书面知识,教材理论上的教学之外,可以适时多增加一些急救实践课,同时,教学地点不用拘泥于教室内,可以走出教师,在操场、体育馆等场地进行。另外,教学方式也可以多样化进行,如采取模拟教学、表演教学等方式,增强教学的现场感与形象感。学校也应该多举行一些与急救知识相关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急救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性,如举行消防演习、火灾逃生、急救演练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急救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对突况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中吸引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在学校组织与支持下,多管齐下,培养急救能力。

3.2引进配套设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急救培训

学校应该为导游专业的学生配备相应的急救实践设备,让学生获得实践急救知识的机会。如遇到游客遭遇骨折意外时,夹板的位置该如何摆放,绷带的绑法怎样才是合适的,进行怎样的手法才能为受伤的游客缓解疼痛。这些都必须得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地进行救治,同时有了设备的支撑,让学生在进行实践急救时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不至于惊慌失措,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有相应的办法解决相应的问题。

对于价格昂贵、质量较好的急救设备,为节约学校成本,学校可以只购买人数最多的一个班的设备,在课程安排的时候避免班与班之间在该课实践上的重复,大家按照教学安排循环使用,这样既有了专业急救设备的支持,由能保证老师教学的条件与学生参与实践救济的积极性,将资源的配置最优化,达到一举多得的目标。

除了在学校进行急救实践活动外,学生们还可以自己参加社会上的急救活动,如积极参加消防知识讲座了解相关的消防知识,积极去医院、疗养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3加强对老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引进”专业老师

前文所述,在部分学校,由只懂得一些急救技巧但是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老师兼任的导游急救课老师,这显然是不利于导游专业学生急救能力培养的。因此,需要学校加强对老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要让老师“走出去”,如组织老师参加校外急救培训,到优秀的学校、旅游单位学习别人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积极考取急救证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坚持与“引进来”相结合,学校积极引进医院的正式医生到学校讲课,利用他们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给学生传授急救技能。

参考文献

[1]邓荆云.院前急救知识及培训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14).

[2]韦齐齐.建立普通高校院前急救体系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

[3]吴晓莲.护生掌握护理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4).

急救自救的知识篇6

关键词:芦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能力;需求现状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随时可能发生,而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的概率[1]。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据资料记载,本次地震共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踪,11484人受伤[2]。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频繁发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显得越来越重要。公众如果掌握了急救知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意外伤害所致的死亡率。在我国,群体性急救知识普及不够,急救技术不普及在我国是普遍性问题[3]。而农村居民由于经济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医疗帮助的获得相对缓慢[4],而芦山县遭遇地震重创,急救知识的普及更加重要。本研究以四川雅安芦山县地震灾区农村居民为对象,了解灾区农村居民的急救能力及需求现状,从而为相关机构普及灾区居民急救知识,提高全民急救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3年8月在芦山县5个居民安置点中随机抽取120人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本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文化程度等;第二部分是农村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及对急救知识需求现状的调查;第三部分由科技部科研院所公益研究专项(2005DBiJ093)中《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5]的急救技能部分的九道原题和自编一道地震逃生方法题组成,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急救止血、骨折处理、动物咬伤处理、煤气中毒处理、医疗救助电话的知晓、火警电话的知晓、触电的正确处理、火灾逃生、地震逃生十道题,总分10分。每道题1分,答对得1分,答错不得分。

1.2.2调查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一对一发放、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达100%。

1.2.3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描述主要采用频数、均数、标准差;统计推断主要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3讨论

3.1芦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能力现状本调查实际调查对象120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3.91±16.86)岁;男63例,女57例;其中文盲30例占25%,小学文化程度32例占26.70%,初中文化程度17例占14.20%,高中、中专和大专文化程度26例占21.70%,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5例占12.50%。调查显示,芦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总体不高,急救能力偏低,前九道题急救能力得分为(4.51±2.23)分,地震逃生得分为(0.59±0.49)分,得分与陈建华等关于汶川地震农村居民急救能力的调查结果相比,前九道题急救能力得分小于汶川地区(5.19±2.29)分,而地震逃生急救能力得分高于汶川地区(0.57±0.50)分。这可能是由于经历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后,相关部门加大力度进行了地震逃生急救能力的培训,使居民们地震逃生方面的急救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效果不显著,因此有关部门应重视地震逃生急救能力的进一步培训,以提高灾区居民的地震灾害应对能力。在前九道题中,骨折现场急救得分、动物咬伤后处理方法得分、触电抢救方法得分、火灾电话知晓得分低于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能力得分。心肺复苏急救能力得分最低,为(0.31±0.46)分,但高于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心肺复苏急救能力(0.21±0.44)分,两个地震灾区地区的心肺复苏急救能力的得分均最低,这可能与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专业性太强,理解掌握难度大以及有关部门宣传普及力度不够有关。有关部门应加强心肺复苏急救能力方面的公众普及,特别是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煤气中毒得分、伤口包扎得分、火灾逃生得分略高于汶川地震灾区,但得分都不高,应大力对农村居民进行这些方面急救能力的健康教育[6-8]。

3.2芦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能力需求现状本调查发现,芦山县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的态度偏向比较明确,89.61%的居民对急救知识都有一定的兴趣,其中有29.87%的居民是非常感兴趣,59.74%的居民比较感兴趣,仅有7.79%的居民对急救相关知识比较不感兴趣,有2.60%的居民非常不感兴趣,这可能是因为地震灾后芦山县农村居民在意外事故后的自我急救意识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芦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中老年人偏多,他们主要通过亲朋来获取相关急救知识,途径较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提供更加宽广的获取途径来方便居民学习急救知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相关部门应采取恰当、可行的普及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效率。尤其是老年人自身慢性疾病多,急性发作的机会增大,同时年龄越大,其面临突发事故时的反应能力也越弱,所以提高老年人群的自救能力,对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是很有帮助的。农村居民的急救知识获取来源中,普遍来源于亲朋,其次来源于网络或者书本。相关机构应该多渠道普及急救知识,同时应对居民沿袭多年的错误急救方法进行科学纠正。调查还发现有92.21%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开展居民急救常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培训,并且有80.52%的社区居民愿意参加急救相关培训。这说明芦山地震灾区居民已经逐渐意识到急救自救技能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满足居民对急救知识技能的需求。

4结论

本研究以芦山地震灾区为调查点,调查结果显示,芦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急救能力总体偏低,但对急救能力需求较高的结果。这一结果为有关机构了解灾区急救水平,采取多种通俗易懂的急救能力培训方式以及普及急救技能提供依据。同时,也可提示有关部门加大对提高灾区居民甚至全国居民急救知识,增强自救能力的重视。但本研究的样本含量较小,调查研究时间较短,仅能代表芦山地震灾区安置区的部分居民急救情况,不能普及整个灾区。关于居民急救知识掌握现状及有效解决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艾荑,冯清秀,黄丽梅,等.我国城市居民急救知识普及的趋势与对策[J].社会医学杂志,2012,10(2):60-61.

[2]海玮.芦山地震灾情评估完成灾后重建即将拉开序幕[J].城乡建设,2013,(5):18.

[3]杨晓媛.我国灾害护理现状与灾害护理教育[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22-24.

[4]陈建华,马艳,李东泽,等.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能力调查[J].护理学报,2011,18(1B):8-10.

[5]陈国永,马昱,胡俊峰,等.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3):163-166.

[6]李东泽,马艳,陈建华,等.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4):657-659.

急救自救的知识篇7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急救;现状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3(c)-0055-04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currentsituationoffirstaidknowledgeincollegestudents

YinXiuxiuCHenHongyanXiaoXiuruLiUXiaofeng

Departmentofmedicine,Hospitalof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Beijing1022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knowtheunderstandingoffirstaidknowledgeamongcollegestudentsof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Beijing(“ourschool”forshort).methods1185studentswereselectedrandomlyand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wasperformed.SpSS18.0softwarewasappliedforstatisticaldataanalysis.Resultsatleastoneofthecity'semergencyphoneswasknownby98.0%ofstudents,butthetelephonenumberofouremergencydepartmentwasknownbyonly11.4%ofthem.asawitnessoftheemergencyscene,5.1%ofthestudentswerenervousanddidnotknowwhattodo;52.6%ofthestudentscalled120or999,butdidnotdaretorescuethepatientsordidnotknowhowtorescue.intheself-evaluationof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65.8%ofthestudentschose“understanding”,butintheprofessionalevaluation,only8.9%ofthemansweredcorrectly,with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Firstaidknowledgewasacquiredthroughthefollowingways:videosandnewsreports(45.3%),books(19.0%),toldbyothers(17.8%),lectures(12.0%)andothers(5.9%).amongtheinvestigatedstudents,93.9%ofthembelievedthatitwasnecessarytomasterfirstaidknowledge,92.4%ofthemwerewillingtoparticipateinthefirstaidtraining,butonly13.2%ofthemhadparticipatedinthefirstaidtraining.Conclusionourschoolstudentsmasterlittlefirstaidknowledge,buthaveastrongwilltofirstaidtraining.theresultspromptthatshouldvigorouslycarryoutemergencytrainingassoonaspossible.

[Keywords]University;Collegestudents;Firstaid;Currentsituation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导凡忍な录造成36人死亡,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公共安全责任事件,并强调“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1]。本次事件遇难者中包括9名在校大学生,主要死因是窒息及心脏骤停。近期发生的几起大学生猝死事件更加凸显了大学生急救及自救技能缺乏。在猝死事件现场,大学生作为现场目击者,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错失了心肺复苏黄金时间[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救及急救能力,迫在眉睫[3-4]。为了解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以下简称“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急救能力(主要涉及心肺复苏)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开展急救培训,特进行了本次调查研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其他学历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

1.2调查方法

本文笔者共同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选择12名校医院医护人员为本次问卷调查者,负责发放及回收问卷。12名医生护士分成6组,于2016年3月7日(周一)11∶30~12∶30在我校3个学生食堂共6个出口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200份。

问卷内容包括急救基础知识及技能、急救培训意愿、心肺复苏等方面,共16个问题,具体包括本市急救电话、我校校医院急诊电话、大学生作为现场目击者时的急救反应、急救知识的获取途径、既往是否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参加急救培训的意愿、掌握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必要性、心肺复苏的自我评价、急救知识缺乏的原因自我分析以及按照2015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中的具体心肺复苏要求设计的8个专业问题。

1.3问卷结果汇总及数据录入

本文笔者共同进行了问卷结果分析,剔除不合格问卷15份,包括空白问卷、乱填问卷、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等问卷。有效问卷1185份,有效率为98.8%。双人核对进行有效问卷数据录入,录入结束后按照20%比例进行数据抽查,抽查正确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185名调查对象中,男558人,女627人;年龄17~47岁,中位年龄22岁;本科生678人(57.2%),研究生含博士489人(41.3%),其他学历18人(1.5%)。

2.2急救知识及技能

2.2.1本市急救电话120及999均为本市急救电话,72人(6.1%)回答正确,1089人(91.9%)仅知道其中一种急救电话,24人(2.0%)回答错误。

2.2.2我校校医院急诊电话我校校医院实行24h值班制度,但本次问卷调查中仅135人(11.4%)知道急诊科电话,1050人(88.6%)不知道。

2.2.3急救反应作为急救现场目击者,61人(5.1%)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办;623人(52.6%)选择呼叫120或999,但不懂也不敢对患者进行救护;501人(42.3%)选择呼叫120,在等候救护车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

2.2.4心肺复苏自我测评780人(65.8%)回答了解,405人(34.2%)回答不了解。

2.2.5心肺复苏专业测评题目正确率较低,8个题目之间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67,p>0.05);但与学生心肺复苏自我测评比较,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883,p<0.05)(专业测评回答正确人数选取最高值105人,正确率8.9%)。见表1。

表1心肺复苏专业测评结果

2.2.6知识获取途径急救知识获取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视频、新闻报道701人次(45.3%),书籍290人次(19.0%),他人告知275人次(17.8%),讲座186人次(12.0%),其他92人次(5.9%)。

2.2.7掌握急救知识的必要性1113人(93.9%)认为很有必要,72人(6.1%)认为无所谓。

2.2.8⒓蛹本扰嘌狄庠1095人(92.4%)愿意参加急救培训,69人(5.8%)无所谓,21人(1.8%)没兴趣。

2.2.9既往是否参加过急救培训156人(13.2%)参加过至少一种急救培训,而1029人(86.8%)从未参加任何形式急救培训。

2.2.10急救知识缺乏的原因588人次(49.6%)认为没有实际练习,555人次(46.8%)认为没有专业人员讲解,135人次(11.4%)认为没有时间参加学习及培训,66人次(5.6%)认为其他原因导致。

3讨论

3.1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及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掌握少,但急救培训意愿强。我校在新生入学安全教育中反复强调了校医院急诊科电话,学生手册应急电话目录也备有校医院急诊科电话,但仍有88.6%的学生不知道急诊电话,甚至有2.0%的学生不知道本市急救电话,这与吴国华等[5]报道结果相似。作为现场第一目击者,大部分学生不敢也不会进行现场急救,并且不具备正确心肺复苏的能力。类似问卷调查表明[6],尽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缺乏,但是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本次调查也有同样结果,93.9%的学生渴望通过各种学习掌握急救知识,92.4%的学生希望参加急救培训课程,这与刘丹等[7]的调查结果相似。但调查同时显示,实际仅有13.2%的学生参加过培训,实际培训比例相当低,这可能是我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较差的原因之一。另外,急救知识也在及时更新中。《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较2010版指南在心肺复苏方面做了部分更改[8-10],例如强调快速反应,团队协作;体征评估倾向于判断意识后同时评估脉搏及呼吸;生存链分为院内急救体系及院外急救体系,院外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院内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强调尽早电除颤;成人按压深度变更为5~6cm;按压速率规定为100~120次/min;要求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充分离开患者胸壁;强调心脏骤停时医务人员应提供胸外按压及通气以及纳洛酮给予、加压素被“除名”、及早冠脉造影、及早冠脉介入治疗等更改。部分同学仅参加了一次急救知识学习,没有进行后期的急救知识巩固及更新,也是本次调查心肺复苏专业测评较差的原因之一。没有专业的培训,只是通过视频、他人告知等非专业途径获取急救知识,可能是大学生急救知识自我评价与专业测评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之一。

3.2对策及建议

要改变当前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技能匮乏的现状,提高高校安全事故处理水平,需要建立符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且行之有效的高校急救体系。全面统筹高校与社会医疗体系力量,充分发挥校医院的职能,调动志愿者团体与大学生的积极性,推动高校急救事业发展。

3.2.1学校重视急救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大学安全是大学办学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端专业人才的基地,除了教书育人,保障大学生校园安全也是极其重要的。创建平安校园,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必须加强高校急诊急救工作[11]。

张海涛等[12]指出,建立和获得有效的信息交流在急诊急救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必须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数据库。我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体检(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由专人负责。在学生出现安全意外时,能及时掌握学生健康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对于入学体检发现存在潜在疾病风险或曾经患过某些疾病的学生,必须在校医院门诊进一步就诊,进行详细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既往或现患特殊疾病的学生,如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等(如心律失常、心肌炎、高血压、哮喘、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要进行定期随访及体检,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学校应加强急诊急救专项经费投入[13],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高校急救小组,完善急诊急救应急预案,校医院配备急救专业人员,配备急救仪器或设备[14],定期进行医务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及实际操作培训[15],切实提高实际急救能力。加强校园安全硬件建设,参照学校师生数、校园面积及布局,合理规划并配置急救车、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加强与周边上级医院合作,建立良好转诊平台[16]。我校急诊急救小组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组员包括校医院、学生处、保卫处、后勤集团、各学院等部门,应急情况下做到即刻响应[17]。与周边的三级医院建立了快捷转诊平台,简化了转诊流程,校园急诊急救体系基本建成。

在教务处的支持下,我校每学期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大学生常见疾病及急诊急救。由校医院医务人员授课,并请专业急救人员进行急救知识授课,课后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及专业测评[18]。

3.2.2校医院多途径、多方式宣传急救知识,定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已经成为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第一途径。因此,要加强在学校网站、广播台、手机app、校园公众号等的急救知识宣传。书籍、他人告知、讲座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新生手册及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强急救知识的讲解,在校园发放急救手册,举办急救知识竞赛。在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等学生聚集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应急处置流程及急救电话号码等提示信息,多形式加强我校急救宣传力度[19]。

我校为非医学院校,目前尚无法做到对同期每名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因此,必须分批分次进行培训。以院系、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首先挑选出辅导员[20]、学生年级长、班干部、宿舍长等进行先期培训,确保急救员可以及时出现在现场实施急救,之后再通过学生互相培训等途径逐步扩大培训范围,争取达到较高的心肺复苏知晓率。

3.2.3充分发挥校红十字会等团体的优势,加大急救宣传和培训力度我校红十字会直接隶属于校医院,这种直接隶属关系在校园急救知识普及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医院组织红十字会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急救讲座;开辟红十字知识宣传专栏,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健康知识宣传;定期播放急救宣传内容。

注重急救知识在学生中的普及工作。我校聘请北京市红十字会专业人员为红十字会学生定期开展初级急救培训,至少让每一名红十字会员每学期进行一次培训。下一步拟在各学院、各班级进行分批教学,确保每名学生至少能参加一次急救培训。

加强我校红十字会与其他兄弟院校红十字会等组织的联系,参加兄弟院校的急救培训及活动,充分利用急救资源,开展大学生急救培训。

3.2.4大学生认识到掌握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必要性上海教育网公布的资料显示,2013年上海市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研究生在校生共计63.36万人,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7起。事故共造成42人死亡,11人受伤。从事故发生时间来看,39起发生在学习时段,6起发生在双休日。从事故发生地点来看,57起安全事故中,29起发生在校内。大部分安全事故发生在学校学习时间。大学生作为最可能的现场目击者,如果能及时正确施救,可以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2]。正确的施救方法至关重要,如胸外按压的位置、频率、深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急救宣传,让大学生明白掌握正确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4结语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国卫应急发[2016]46号),将应急医学知识普及列为“十三五”期间总体目标之一:“紧急医学救援社会素养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各省份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以地市为单位覆盖达70%以上”。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统计信息:2015年全国大学生有4018.1万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提高全民综合医疗素质的重任。在大学生中深入推广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将会对落实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目标有极大帮助。在校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不仅能提高自救及校园急救能力,毕业后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还将起到正确的“传帮带”作用,进而提高全民急救技能。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雄.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25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n].解放日报,2015-01-31(01).

[2]王小刚,高丁.院前心脏骤停患者50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39-41.

[3]曹帅召.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罗进强,朱建国,理阳阳.大学生安全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吴国华,何琨,张文强,等.郑州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4):572-574.

[6]胡汝均,江智霞,周静,等.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150-152.

[7]刘丹,袁岳沙,张翼飞,等.综合性高校非医学专业新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及干预[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6):70-72.

[8]neumarRw,Shusterm,CallawayCw,etal.part1:executivesummary:2015ameri-canHeartassociationguidelinesupdatefo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J].Circulation,2015,132(18):315-367.

[9]HazinskimF,nolanJp,aickenR,etal.part1:executivesummary:2015internationalconsensuson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and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sciencewithtreatmentrecommendations[J].Circulation,2015,132(16):2-39.

[10]陈永强.《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253-256.

[11]刘春梅,田莉,杨涛,等.北京市高校院前急诊急救工作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4):630-631.

[12]张海涛,吕传柱.2013年院前急救医学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3(9):959-964.

[13]张敏,田莉,邓玲玲,等.北京某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5):55-58.

[14]陈玲玲,李英奇.中国高校校医院急诊科室设置及急救设备配置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90-91.

[15]张娅.高校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保健t学研究与实践,2011,8(4):95-96.

[16]刘文澜,包娜莉.高校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校医,2013,27(2):155-157.

[17]中国高教学会高校保健医学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现场应急救护工作的指导建议[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4):95-96.

[18]邹晓平,秦红.高校学生现场急救健康教育方法介绍[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727-728.

[19]张进军,郭天伟,廉慧欣.《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9):964-967.

急救自救的知识篇8

关于红十字会倡议—将急救教学纳入学校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xx—20xx年)》,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xx〕24号)精神,20xx年x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加强救护服务阵地建设。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联合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深入开展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救护设施配置、救护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

此外,各地教育部门和红十字会要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将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通知提出,到20xx年,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积极推进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培训取证,救护师资培训合格的教师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

通知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设备,建设“博爱校医室”,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设施标准,加强救护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校园救护服务能力。

关于红十字会倡议---将急救教学纳入学校

全球急救资源中心“将急救教学纳入学校课程”倡议书,这是继20xx年《国际急救、复苏和教育指南》中强调急救教育之后,进一步明确红十字会持续为不同学员提供有效急救课程的职责。该倡议书概述了校园急救课程的主要信息。

xx通过提出倡议,急救应该纳入教育课程,涵盖在幼儿园、小学与中学教育中。将急救纳入学校的做法应当得到各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实现建设更安全的环境和公民复原力战略的关键在于让儿童和年轻人学习和进行急救。

应该根据儿童的智力、社会和行为能力,将急救纳入学校课程中,促进相关背景的教育方案。课程需要涵盖广泛的救助方式,例如提供安慰、情绪管理、求助与维护自身安全的方式。还应该帮助儿童学习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出血、烧伤、窒息、腹泻、癫痫、发热、骨骼、肌肉或关节损伤、中毒、心肺复苏、皮肤损伤以及动物伤害。

有证据表明,儿童和年轻人可以学习和做急救,这在20xx年急救和复苏指南)中有所概述。xx等人(20xx年)设计了一个可以将急救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重点通过“鼓励、了解和重复”的方式来加深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该工具将重复的主题系统化,并确定每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应达到的预期结果。这种重复的学习方式在急救领域非常重要,因为重复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操作,让学员在紧张的急救场景下,无需思考步骤,根据自动反应,做出急救的操作。

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缺乏及时的援助或不适当的急救而丧命,或引起并发症。包括抢救在内的急救是有效和迅速缓解伤病的重要行动,可以提高人的生存几率。

相信儿童是重要的急救提供者,也是在紧急情况下接受急救支持的主要群体。我们相信,为儿童提供救生技能可以教育出更有韧性的新世代。值此之际,我们再次呼吁在学校开展必修的急救培训和教育课程,从而实现保障各年龄段的急救培训普及目标。根据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关于急救的全球调查(20xx年),大约66%的国家红会为儿童提供专门的急救课程。在约20%的有国家红会的国家中,急救是学校课程的必修科目。此外,在大约27%的国家,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必须参与急救培训。

xx(20xx)写道,心肺复苏不成功的院外心搏骤停是工业化国家的第三大死亡原因。高达70%的是在家庭成员、朋友和其他旁观者目睹时发生的。因此,在急救人员抵达前,非专业人士可以完成部分急救操作。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使患者的生存几率增加2至4倍。然而,只有极少数国家的目击者会做心肺复苏;在大多数国家,这一比率远远低于20%。在全国范围内对在校学生进行必修课程培训,能够最大程度地影响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操作。急救教育是最有效的覆盖全部人口的做法。为支持急救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在20xx年背书了“儿童救助生命”的声明,这是由欧洲复苏委员会与其他组织机构发表的联合声明。

急救自救的知识篇9

救护培训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到2012年年末,全区公安、教育、建筑、旅游、安全监管等行业部门从业人员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35%,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2.5%;2014年年末,普及率不低

于60%,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5%。到2014年末,全区普通市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16%,每100-200人中有1名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全区初级卫生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合格率

达到国家标准。

二、培训内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中毒(化学和食物)、中暑、触电、溺水、烧烫伤、气管

异物阻塞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三、工作步骤

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启动阶段(2011年4月—5月)。建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办公室,召开相关责任单位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各街道、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培训目标任务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参训人

员,安排培训场地,全面启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深化推进阶段(2011年6月—2013年12月)。优先满足高危行业培训需求,重点在伤害事故易发的公安消防、建筑工程、警务保安、伤害事故易发的企业等行业全面铺开,逐步向大中小学校、街道

社区延伸。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4年末)。检查、评估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救护员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长效机制,使救护普及培训工作成为政府倡导、企业需要、群众受惠,社会各界支持的常

态工作。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由区红十字会牵头成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协调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职责分工

区红十字会:负责分解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年度目标,督促、检查、考核各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及完成年度目标情况,负责救护员考核、发证工作。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协调工作。

区教体局:负责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避险逃生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比赛。

区财政局:负责救护培训经费的保障工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救护培训工作;结合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组织城管系统救护知识培训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将救护技能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应急救护培训,共同做好社区居民应急及健康保健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旅游局:结合导游员年审培训工作,负责对导游员进行救护知识培训;协助组织星级饭店等一线员工参加救护知识学习培训。

公安分局:负责组织公安民警救护培训工作。

交警大队:负责组织交通警察、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救护知识培训。

消防大队:负责组织消防人员救护知识培训,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救护演练。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重点行业、社区居民的救护培训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保障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培训坚持公益性原则,培训经费由区财政保障,纳入专项经费预算。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是全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广泛发动,积极推进,抓好落实。

(二)积极协调,加强沟通。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对在培训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区红十字会、区应急办联系沟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我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健康有序发展。

(三)科学指导,加强监督。区红十字会要不断加强对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统筹指导,严格按照要求,学计划、材、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发证;要加大监督力度,定期通报各行业

急救自救的知识篇10

   1.1对象

   选取2008级五年制eiCU方向的27名男生为试验组,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选取2007级五年制护理本科25名男生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男生急救护理学实训课及对应理论课的授课内容、课时安排、授课教师均相同。试验组男生在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实训课中参与辅助实训课教学,对照组男生未参与辅助实训课教学。

   1.2.1eiCU男生辅助教学前的准备

   在男生参与辅助教学之前,做好下列方面的准备工作。①在急救护理学开课前半学期的课余时间,男生在授课教师指导下提前集中培训急救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重点内容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海氏急救手法、常见中毒、烧烫伤、重大灾害救助等。为保证急救技能授课的实用性,授课教师要求参与山东省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获得山东省红十字会急救培训师资合格证;每学期参与社区南丁格尔急救宣传活动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2h。实训课带教教师在参加国家或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后,及时向男生更新急救知识和技能。②男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护理学院南丁格尔社区服务团的一切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培训活动,每人平均至少3次,每次≥2h。③参加山东省红十字会每年1次的应急救护技能比赛。所有男生均在赛前强化训练,择优参加。④急救实训课院前急救部分共4次课,每次4学时,具体内容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院前心肺复苏术。每次开课前,与授课教师一起进行操作统一备课。

   1.2.2辅助教学的实施

   2008级五年制eiCU方向学生共100名,在急救护理学实训课上,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安排在两个房间内分组练习,每个房间1名教师。每个房间的学生再分6~7组,每组安排1名男生辅助教学。在实训课上,先由教师和男生演示每项操作:教师口述要领及注意事项,男生分别扮演救护员和伤者进行教学演示。演示之后,每个小组由1名男生辅助教师进行同学间指导,教师全程给予监督。鉴于实际创伤现场的复杂性,在操作演练后,由教师设定某一创伤情境进行模拟急救,如某一车祸现场,共5~6名伤员,包含各种出血、骨折及心搏骤停等,先由参与辅助教学的男生演示整个急救过程,包括进入现场、自我防护、检伤、呼救、伤情处理等,再由学生分组抽签演练。

   1.2.3效果评价

   从以下方面进行效果评价。①急救知识与技能:实训及相关理论课程结束后,对男生进行院前急救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技能考核由授课教师采用统一的技能考核评分表,在实训课授课结束后,由学生抽签操作演示进行测评,满分100分。考核项目包括自我防护、伤情判断及分类、呼救、操作准确性、爱伤观念、现场紧迫感等。技能相关理论考试参考省红十字会院前急救技能测试题,以闭卷形式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将技能和相关理论考核成绩划分等级,≥90分优秀,80~89分良好,60~79分合格。②采用自设问卷,调查试验组男生在参与辅助教学前后的主观感受变化,共8项,其中6项为客观选择题,如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和认可度、毕业后是否选择护理工作、专业自信心、学习兴趣、护理学习中的性别考虑;2项主观感受题,包括学习急诊护理学之前对男性从事护理专业是如何认识的?学习急诊护理学并参与辅助教学后如何认识这个问题?

   2结果

   2.1两组男生急救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试验组男生救护技能及相关理论考核成绩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

   2.2辅助教学前后试验组男生主观感受的变化参与辅助教学后,男生各项主观感受均发生了变化。

   3讨论

   3.1辅助教学增强了男生的急救护理实践和理论知识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学科,要求急救人员具有扎实过硬的急救理论和技能、冷静、敏捷的思维、强有力的体魄。传统的急救技能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实训室示教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被动和模拟的情境下学习,感觉生硬、理论化,在遇到真实现场或临床急救场景时,难以灵活应用。由于男生性别方面的优势,更需要加强急救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基于斯金纳学习理论中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相结合的过程[2],对男生进行辅助教学前的一系列准备,例如首先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分解学习和练习;然后参与社区南丁格尔急救宣传活动,让男生亲身感受到社区群众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渴求,并在实际参与中反复练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此外,通过参加省急救技能大赛的赛前集训,进一步使急救技能由熟至精、达到灵活应用。通过三阶段的强化,将急救技能刻在学生的记忆中。开课前,经过统一备课,进行辅助教学,男生作为榜样示范及助教的角色,必须要保证娴熟的技能、高尚的情操、积极的态度,从而激发学习主动性。根据Simpson[2]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的7个层次,通过辅助教学,男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基本可以达到第6层次,即适应层次(在创伤情境模拟中,可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变化进行急救),少数学生还可达到最高层次,即创新层次。而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最多能达到第4~5层次,即不需指导可以按程序或熟练完成急救操作。

   3.2辅助教学可改善男生对护理专业的负性认识

   有研究[3-4]显示,男生很难接受护理专业,充满自卑感,心理压力大。传统思想的影响及社会的偏见,让男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上承受着巨大压力。男护士一旦选择了护理这个职业,就会被认为没出息,从而影响了男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研究在访谈中发现,辅助教学前,eiCU方向男生对护理专业存在的负性认识,例如,“别人问自己专业,不敢说是学护理的。”“护理就是女人干的工作呀。”“男护学护理容易被别人当笑话。”“觉着男生学护理丢人,始终想转专业。”参与辅助教学后,男生的能动性和优势得到关注,很多急救操作男生做起来更游刃有余,如颈椎损伤患者的固定与搬运、心肺复苏术、复合伤处理、重大灾难现场的伤员搬运等。在参与社区急救技能宣传时,对社区群众进行急救技能的讲解、指导活动也增加了男生的自信,促使他们对护理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如“开始发现护理工作也有我们男生发挥的地方。”“感觉急救护理很有挑战性,对身心是一种考验。”“为自己熟练的急救技能感到自豪,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做好。”“感觉到护理专业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要求有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本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对护理技能的性别认识、男生的优势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从事与自己的性别角色相一致的工作时,更可能表现出高成就动机和更强的竞争性,而从事与自己的性别角色不一致的工作时,往往缺乏工作热情,成就动机不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