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十篇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十篇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4:54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tV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085-02

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对监理单位提出委托,监理单位则依据各种规章制度监督管理工程的建设过程,同时对工程的其他相关工作加以协助,这一过程就是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其中监督所依据的规章制度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制度、项目的建设文件、工程与监理合同。监理工作应从控制、管理、协调三方面展开思路,控制住投资、质量和进度,管理好文件和会议,协调好项目各方的关系,令水利工程的施工顺利展开,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1水利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三控制”

1.1质量控制

水利监理工作在施工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应细分为三个阶段展开。

(1)施工准备阶段

工程项目尚未开工之时,水利工程的监理机构就要审查工程相关的各个体系,这其中包括质量、技术两方面的管理体系与质量方面的保证体系,受审机构为承包单位中负责现场的项目管理的机构。监理机构一旦确认了这些机构体系的状况,确认其能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则应予以签认,承认其工作能力。除了管理体系,承包单位还应先自行检查会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机械和施工设备,对其技术性能做出报告,提供给监理机构进行审核。承包单位要请专门的检测部门对施工中的机器和计量器具等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的证明和有效期限上报给监理机构。专业的监理工程师需要审核和签认拟进场的工程材料、构配件与设备的报审表等事前准备用品。

(2)施工过程阶段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重在动态控制,辅以事前预防。事前的指导、事中的检查、事后的验收都是主抓的重点环节,参照书面数据进行提前预控就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所在,动态控制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全面的质量监控可以透过重点的质量控制来实现。具体措施包括对计量设备相关技术情况的定期检查;对半成品试件或者重要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对重点分项工程、公布工程、隐蔽工程的旁站监理与检查验收;对新型材料实验与复验结果的审核,确保全新的材料、技术、工艺等要素的真实性,并加以确认签字。

施工组织设计早已在事先订好,如果施工阶段承包单位想要对该设计加以调整、补充、变动,除了需要相关机构的批准以外,还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审查和项目监理机构的签认。如果工程的变更方案是由设计单位提出,针对的是原本的设计缺陷,那应该自行编制出有关设计变更的文件。

水利工程建设难免与安全、环保之类的内容有所牵扯,与这些要素有关的部分需要由有关部门进行审定。监理机构则要在工地上定期召开例会,对质量问题、质量状况、施工措施等进行总结和改进。

(3)竣工验收阶段

水利监理机构应依循国家规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检查验收已经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承包单位所报送的有关分项工程的质量验评资料需要由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审核并进行现场检查,只有检查合格才能施行签认;对电器或设备调试这类在使用上有较高要求的分项,需要先进行检测、试验、运转,然后才能加以验收。

1.2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是以已完工程量的计量为工作重点的,计量范围为业主的授权范围,计量的工程依据为施工的承包合同,计量的技术依据为质量合格证、技术规范、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计量的项目为合同规定项目、工程量清单项目、工程变更项目。承包方所完成的工作量都需要由水利监理人员直接在施工现场获取并复核,然后再进行计量凭证的签发。水利监理机构的人员在投资控制方面的职责各有不同,其中监理工程师负责对工程计量数据与原始凭证的审核,总监则负责对支付证书的审核与签署,对工程变更情况的审查、处理、许可,对索赔事宜的处理。

1.3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中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完善的工程进度计划,这个进度计划必须尽可能地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尽管计划的编制几乎不可能绝对准确地估计出施工过程中将要碰到的问题。某些干扰会对实际的工程进度因素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的偏差,监理工程师应有一套严密有效的监测方案,对这些偏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及时处理。如果在发现偏差时,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已经偏差甚大,那除了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之外,还要对责任加以明确,以防止偏差的再度发生。如果偏差的严重程度已经达到了无法挽回和改善的程度,按时完工已经不可能,则应向发包人报告,在获得准许的前提下修正整体的进度控制计划。

2监理工作中的“两管理”

2.1文件管理

文件的管理工作务必要重视。对文件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在工程建设的伊始阶段就着手进行,使工程文件的管理严格化、规范化。水利工程的文件量极大,因此文件的各个管理步骤的管理规定都要明确、具体,包括文件拟写、文件审核、文件打印、文件校对、文件收发、文件传递、文件编号、文件登记、文件归档、文件保管、文件查阅等。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要对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督促,具体来说,要检查文件的发送与答复是否及时,还要检查文件的答复质量,第一时间处理在时间上有所拖延的文件,适时纠正失职部门的错误行径。此外,为了能更简单快捷地管理水利工程的众多文件,令文件的收发更具时效性,现代的水利监理工作也可以引入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开展。

2.2会议管理

水利工程的会议包括开工前会议、进度会议和专门会议三种。

为了对水利工程相关的各项事宜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工程开工前会举行会议。与会人士中较为重要的有业主、设计者、承包商、监理工程师、政府相关人员,这些人会在会议上澄清彼此存在疑问或不解的合同事项,对施工计划、图纸供应等进行探讨,编制出会前管理的工作程序。各方在会议上将自己执行合同、协力工作的决心加以表明,对增强各方的互信合作关系大有益处。监理工程师应注意,会议的相关议程在会前就应发到每一位与会代表手中,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而会议的内容应记录下来,起草出纪要,在各位与会者提出意见,加以修改之后分发给每一位与会者。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每月或者每旬都会定期召开进度会议。监理工程师应比照开工前会议,负责每一次进度会议的议程、记录、纪要等工作,务必使会议的效果真正地发挥出来。专门会议的针对性很强,灵活性也很大,通称的召开原因是对一些专门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性质特殊,普通的进度会议难以解决。合同牵涉的任何一方都有权要求召开专门会议,不过要求方需自行准备会议议程、具体时间地点也需征得其他方同意。

会议的管理不只直接影响到水利监理中的管理工作,还是下文将会论述的协调工作的一种主要形式。优秀的会议管理能够令合同的各方之间加深了解,进而达成某种程度的一致,有助于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施工阶段监理工作中的“协调”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中,项目的协调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水利工程规模巨大,其建设必然要牵扯到多方的利益,而又因为其工期较长,所以在长期施工过程中,各方彼此因立场的区别而引起利益争端,进而发生摩擦与矛盾在所难免。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抑制或消除这些矛盾正是监理工程师的主要任务之一。监理工程师需要联合调动各种力量,展开工程各方的协商、沟通与调度,这样才能衔接起各项活动,令工程建设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

3.1参与项目建设各方的内部协调

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各种情况千变万化,因此内部的协调工作不能过于死板,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确定协调方案。首先对水利工程中的各类矛盾、冲突、工作脱节等加以了解,然后进行信息的沟通,达成认识上的统一,继而再开始相互协商的漫长过程,必要情况下可由上级进行调解,令彼此的配合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明确。这样才能令施工单位的各方维持上下一致的步调,保障水利工程质量。

3.2项目系统内部需求关系的协调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资源是不断消耗的,而水利工程的资源消耗更是极其巨大,因此施工时的经济资源、材料资源、设备资源、动力资源、人力资源等经常会出现短缺的现象,难以满足计划中的工程需求。因此监理工作需要协调好计划需求和实际供给间的关系,令工程中资源的供求能够实现平衡。

3.3项目建设各方的协调

水利工程中主要的关系方包括业主、承包单位和设计单位,这几方各自对合同的理解、认识、措施都会有所区别,兼之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影响,导致了各方在签订与履行合同时难免会有干扰、误解、纠纷乃至冲突。面对这种情况,监理工程师在进行协调工作时务必要处事公正,一切凭事实说话,极可能消弭各方间的矛盾冲突。

4结语

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水利工程监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为了与国际接轨,监理能力、监理人才、监理技术、工程法律、资本市场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新的变革与调整。为此有关人员要牢牢把握水利监理工作的整体思路,令具体的监理措施得到更好的优化,实现水利监理工作的科学化与最佳化。

参考文献

[1]聂相田,郜军艳.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监理人员配置标准及验证[J].水电能源科学,2012(8).

[2]马成光,郭翠华.浅谈做好水利工程监理的三控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7(7).

[3]吴在春.浅析水利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工作方法[J].价值工程,2010(21).

[4]宁长礼.浅谈小型水利工程中建立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2).

[5]黄寅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监理工作实践与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8).

[6]耿兴勤,李素娟.浅谈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的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0(24).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监理制度;创新对策

1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与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建设合同,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的科学管理与专业化监督。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内容主要涵盖工程建设的合同管理,依据合同合理控制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保证工期与工程施工质量,同时有效协调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是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在比较有效的监督制度之下,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加快整个工程的建设进度,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力保障。水利工程行业是我国最早推荐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行业之一。国内在1984年首次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选取施工的承包商,第一次采用工程监理。相对西方国家,我国工程建设监理起步较晚,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实际工程中对监督管理的细节还存在许多问题。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规范监理行为,完善监理工作,对于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系统的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监理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有效的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但在工程建设监理的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一系列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从制度上分析,工程监理的法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基础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监理管理制度有待规范化。其次,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三者之间的地位来分析,实际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建设单位处于核心的地位,监理单位夹在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部分建设单位的项目法人没有意识到实施工程监理制度的重要性,认为工程监理可有可无。在工程中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过多参与工程监理的工作,有时没有经过工程监理的程序就直接与施工方沟通后达成协议,致使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与工期、成本等无法保证,监理单位也逐步丧失了自身的权威性。最后从监理单位自身来分析,现阶段我国工程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实际工程建设中工程监理与施工方之间的合作关系需要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避免因为二者的利益关系致使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综合分析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第一,工程监理制度不够健全,亟需对整个体系进行完善;第二,社会对工程监理单位地位承认度不高,建设单位没有意识到工程监理的重要性;第三,工程监理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与人民的物质生活及生命财产等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研究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在实践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探究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创新对策

国内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背景下,工程监理的地位逐步得到社会上的重视,自身承担的任务也相对较多,整个社会对工程监理单位的要求要有所提高,现阶段的工程监理体制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诉求,工程建设监理体制亟需得到创新与发展。探究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创新对策,首先,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监理运行机制,完善监理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监管,着力规范监理市场秩序,严格市场准入,进一步强化资质资格审批管理。其次宣传工程监理的重要性,维护监理单位的重要地位,细化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权利与责任,保证监理单位的法律权利在工程监督官中得到有效的、规范化的执行。最后,建立健全工程监理自身管理的相关制度,监理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严格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始终把工程质量摆在监理工作首位。同时严格控制进度和投资,加强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严把安全生产关。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监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自律组织作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综合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创新对策,第一,机制创新是工程建设监理与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有效融合的重要保证,是工程建设监理体系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第二,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要充分意识到工程建设监理在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地位,社会上对工程建设监理要予以重视,达到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投资成本,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目的;第三,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工程建设监理能够发挥自身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的建设关系着国家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连带着其他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与远大影响。水利工程监理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有效执行是水利工程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益的基础保证。

4总结与建议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是工程施工工期、投入成本与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工程监理人员要积极执行监理工作,实现工程建设意图并进行质量有效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水利工程监理的地位逐步得到充分的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监理的工作责任重大,监理工作人员要肩负起责任与使命,严格依据法律制度与水利工程行业的相关规范来执行自身的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与此同时,创新监管机制,完善监理制度,强化专业技术的学习,强化质量意识,规范市场行为,切实履行职责,全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奇峰黄喜良.河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若干问题探讨[J].河南科技,2012(09).

[2]赵而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7).

[3]刘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传播,2012(06).

[4]王健.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现状与改善对策讨论[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6).

[5]姚挺,黄勇.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篇3

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经过两天紧张的工作,今天就要闭幕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完成了预定议程,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水法》和国家有关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总结交流了近几年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研究和部署了新时期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昨天上午,****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对搞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议听取了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高波司长所作的工作报告,对近年来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科学、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围绕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并对近期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进行了部署。国家质检总局葛志荣副局长和建设部有关负责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还表彰了近年来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昨天下午,水保司、水规总院、水科院、灌排中心、黄委会、南科院、浙江省水利厅和四川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等8个单位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他们在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今天上午,大家分组学习讨论了索部长的重要讲话和高波司长的工作报告,交流了各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对下一步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刚才五个小组的召集人都向大会作了汇报。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重点突出,效率很高,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对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就这次会议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并就如何贯彻落实索部长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会议代表一致认为: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会议准备充分,文件资料丰富;会议主题明确,规格高、起点高、效果好,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主要收获是:

第一,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在这次会议上,索部长从实现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客观要求,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应对进入wto挑战,深化水利企事业单位改革等五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为新时期全面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高波司长的报告从这几年的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对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各位代表联系实际,交流了各地、各单位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对本地和本单位水利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通过学习和交流,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贯彻落实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这次会议,增强了大家做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二,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和任务。在讨论中,大家认为索部长讲话和高波司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紧扣了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的新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所提出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讲话和报告思路清晰,任务要求明确,对今后开展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三,进一步交流了经验,受到了启发。这次会议收集了50余份各地、各单位的经验交流材料,汇编成册供大家交流。由于时间的关系,只安排了水保司、水规总院等8家单位的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其他经验交流材料,也都具有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水保司在开展标准编制工作中,紧紧围绕水土保持工作的实际需求,形成了“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全体参与”的工作机制;中国水科院积极争取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等的支持,开展技术监督工作专项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川省、陕西省、浙江省等地方水利部门紧密结合当地水利建设的实际需求,编制实施地方标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江苏省编制《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已成为施工质量检验和评定的主要依据;广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以计量认证为基础,提供公正、科学的监测数据,促进水质监测事业的发展;长江计量检定中心在实践中严格按照《计量法》和相关检定规程办事,为自己创出了名声;淮委围绕治淮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技术监督工作,提高了治淮工程的建设质量;甘肃水电工程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使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连续被评为先进单位;水利部灌排设备检测中心积极参加国际灌溉设备测试网络,与国际同行开展检测标准及方法的互认工作等等。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好经验,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好经验,都是各单位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有益探索,凝聚着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智慧和汗水。各地、各单位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与大胆实践,学习和运用好这些典型经验,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第四,进一步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大家在讨论中认为,在过去几年里,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满足了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无论是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从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和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中,看到了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辉煌前景。在两天的会议中,代表们对于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普遍认为自1997年第二次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以来,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紧紧围绕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水利中心工作提供技术基础保障,促进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动作迅速,作风扎实,成效显著。新时期,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增强信心,紧紧抓住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新局面。

二、关于会议代表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会议安排的学习讨论中,代表们联系实际,指出了当前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致可以归纳为十条:

一是有些标准编制周期过长。比如有的代表提到,有一本试验规范,****年的送审稿,到现在还未出版,若是现在出版,已经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了。建议部里要严格送审、报批流程,简化手续,加快标准的审查和修订进程,缩短标准的送审、报批周期。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听说有了新标准,都翘首以盼,甚至对一些现行有效老规范的执行都打了折扣,但新规范却迟迟不能出台。

二是标准老化严重。根据《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水利技术标准的有效期为5年,即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每5年要进行一次复审,重新确认有效、修订或废止,iSo标准也有同样的规定。在我国现行的水利技术标准中,约有250项标准标龄超过5年,其中还有几项是上世纪70年布的标准,这些标准急需进行复审、修订。尽管近几年有关单位出台了一些措施,加强了标准的修订工作,但实际进展仍相当缓慢。

三是标出多门,标准过细,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历史和部门分工原因,目前还有许多标准标出多门,在水电、水环境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我部内部,由于各专业司局近几年高度重视技术标准的编制实施工作,越来越重视利用技术标准来规范管理,这是好现象,但也暴露出标准划分过细,内容重复交叉现象,如有好几家单位都要求出台各自专业领域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规程,有些内容是共性的,可以进行合并归类。由于标出多门,重复交叉等,不仅浪费人力、物力,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也可能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

四是经费投入不足。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主要是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目前还处于比较艰难的起步阶段。标准的编制带有奉献的性质,由于标准本身的特性,其编写工作程序多、要求高,相应也要求足够的经费投入,经费太少,加上直接效益又难以显现,势必影响编制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标准编制的质量。由于部里的补助经费有限,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不能安排专题调研和科研,不能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和优秀成果,有些技术难题也不能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影响标准的技术水平。开展技术监督工作需要有固定的经费渠道来源,标准的前期研究、宣贯、监督实施和计量认证等的经费还没有正常的渠道。目前相当多的单位没有足够的配套经费投入,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以上情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不和谐的,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是严重的。我们试想一下,标准长期落后于工程,不就意味着理论长期落后于实践吗?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不努力攻克这一环节,技术难以不断进步,经济难以长足发展。标准做不好,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又从何谈起?

五是分工不明确,责、权、利很难做到统一。有些地方既没有专门从事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机构,也没有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业务归口不明确,多头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部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编制组、主要起草人分工不明确,时间进度要求不明确,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能使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六是信息不畅,宣贯工作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标准的出版发行过程中,一方面是出版社存在标准书籍积压的问题,影响标准出版发行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者,特别是基层的同志,由于信息不畅,有时并不能及时掌握标准的更新和出版发行情况,影响了标准的使用和推广。在宣贯方面,与水利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七是实施与监督不到位。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的技术监督体系,在一些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生产中,还不能达到自觉执行相关标准的要求,有“标”不依,甚至无“标”建设或生产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影响了我国水利事业健康发展。比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虽然条文是强制性的,但在执法的过程中仍发现有不遵守强制性条文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开展更为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

八是机构队伍建设和信息交流沟通仍需加强。标准的编制、宣贯、计量认证、检测、咨询的人才相对缺乏,专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没有形成经常性的工作机制和机构。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不强,有些标准的条文缺乏足够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在行业管理方面,信息交流还很不够,缺少培训,缺乏指导,这方面构筑的环境和氛围还很薄弱,象这样的工作会议6年才开一次,时间间隔太长,可能在座的各位有很多并不知道6年前的会议。但需要感谢大家的是,你们在实际工作中按照上次会议的要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提议,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做出贡献的人们。

九是节水产品认证工作还未正式开展。虽然我部了《关于加强水利认证认可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国家标准,有些地方对节水型产品认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离真正建立起节水产品认证制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组建节水产品认证机构,开展节水产品和器具的检测活动,真正启动节水产品认证工作。

十是计量与质量工作有待于加大力度。水利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进展相对滞后,计量检定规程体系尚未健全,节水灌溉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制度需要进一步制度化等。

大家提的问题比较多,反映出代表们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经过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也是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启发。

三、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

这次会议后,大家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切实措施,把水利技术监督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索部长讲话和这次会议精神强调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和协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国家加大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出了实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目标,要求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汪恕诚部长多次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强调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标准化等基础工作,要把补充、修订、完善各类技术和管理的规程、规范,建立健全水利行业的经济定额、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工作列为当前最急需的几项基础工作之一,抓紧抓好,并给予必要的投入保证。前几天,汪部长号召有志之人,潜心做好用水定额指标的制定工作。我们既要看到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又要明确认识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因为其一,标准定额是高、精、尖科研技术的集成展现;其二,既然是高、精、尖技术的展现,就不易统一,使用中有可能引起各种议论;其三,做这样的工作要默默无闻地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却难显政绩。因此水利技术监督工作需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突破工作方式,要将标准化工作的荣誉名副其实地授予那些做出贡献的同志。要转变工作方式,充分依靠各方面的力量,使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走进强势。

我部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行政许可项目共取消7项、转变5项,现清理调整为81项。今后还要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要在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认真研究建立水利认证认可等技术监督工作制度。

当前,要把《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的修订、补充和完善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在前几年工作基础上,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要突出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为优化水资源的配置,要加快制定《跨流域调水供需平衡预测分析技术规范》、《引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等标准;为强化水资源的全面节约和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要编制《计划用水技术导则》、《用水定额标准编制技术规定》等标准;为有效保护水资源,要加快《水功能区划导则》、《水源地保护规范》以及有关生态用水方面的标准的编制;为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服务,要加快有关《水利信息化常用术语》和《水利信息网建设指南》等标准的编制步伐。按照新《水法》的要求,要积极推行用水计量收费制度。加强工业、生活和农业用水计量基础手段和设施建设,推广简单实用的计量装置和设施,加强计量管理,为实现用水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索部长在讲话中强调,要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我们要按照索部长的讲话精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作为主管司局,部国科司要按照《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水利认证认可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的要求,做好政策性引导工作,为营造强势工作氛围而开辟良好环境,牵头组织好水利技术监督的各项工作;要强化联络员制度建设,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各单位和有关专家的积极性。

部其他各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各流域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水利部近期的《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职责分工,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做好相应领域的技术监督工作,要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可以参照部里的模式,也可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明确管理机构和专人负责。

(二)围绕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质量与安全,强化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保障机制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质量问题事关水利发展的战略全局,质量与安全直接涉及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水利质量的立法、执法、监督、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全过程。通过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地开展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大力推动水利技术进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一定要贯彻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确保工程的质量。要加强水利行业技术监督与管理,加大力度开展《强制性条文》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要尽快建立健全水利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制度,加快建立水利产品认证制度,加强对企业执行标准情况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无“标”生产和劣质产品生产。要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优先选用经国家质检机构检测合格的或通过相应产品认证的产品,加强对施工单位执行水利技术标准的监督与管理。

(三)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科技、勘测设计体制改革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

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体进展顺利。目前,全国已有6个省(市)出台了实施方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设置标准》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制定及有关的测算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水利部及全国28个省(市)分别选择确定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水管单位作为改革试点及联系单位,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科技部、建设部分别就科技体制改革和勘测设计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部属,水利科研、勘测设计等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他们的改革根据工作性质和服务领域,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社会公益为主的机构,他们仍将保留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另一类是以经营性为主的机构,他们将转为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开展服务。无论是保留为事业性质的机构还是转为企业的机构,都需要通过开展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综合实力。通过计量认证、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准,拓展服务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要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用战略眼光,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

(四)加强调查研究,注重转化国际标准,全面提高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水平

要广泛开展标准编制前的调研工作,总结成功经验,重视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提高水利技术标准的科技含量和实用性。针对标准编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安排一些专题研究或科学试验,以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标准后,要继续支持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保持标准的连续性和先进性。

要加强对国际上有关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总体发展动态的跟踪,加强中外水平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比较。20****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5年内使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的转化率达到70%,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00~500项。加入wto,只有了解并熟悉标准、认证等国际上通行规则,才能使水利技术从产品到服务与国际接轨。按照iSo和ieC标准的平均增长率,预计到2005年底,iSo和ieC标准总数将达到21000项,除在我国已经转化和无需转化的国际标准外,还有8000多项需要转化,平均每年要转化3000多项,实际上这一要求还远没有达到。水利行业要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注重我国先进的、优势的标准编制和推广力度,力促本行业采标率和转化率的提高。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投入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主要是属于政府行为,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同时,也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的产品生产和服务。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政府补助、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机制。按照“三五工程”计划的总体要求,要继续给予水利标准化工作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标准编制工作,同时要加强其他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经费支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增加投入总量,向重点工作倾斜,要多方开辟经费渠道,加大对地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经费支持力度。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多方面开辟投入渠道。要积极鼓励和吸收企业和个人参加标准编制,解决经费和人员不足问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征求意见稿上网征求意见,节省会议费用。逐步形成水利标准化投入的多元化格局,形成水利标准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不仅要重视标准制修订经费的筹集,还要加大标准前期研究和后期宣贯实施的工作经费投入。

(六)围绕各单位、各地区的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利技术监督工作

索部长在讲话中强调要正确处理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中的五个关系,标准、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是技术监督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各单位、各地区要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水利技术监督工作。

部各有关司局要加快制定各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编制规划,在现有《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各自的技术标准项目,准确地提出有关水利技术标准项目名称和具体内容,并主持相应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及宣贯、实施工作。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节水等水利产品的认证工作。

各流域机构、直属单位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承担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制任务和宣贯活动,强化对强制执行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要主动配合开展水利认证认可、水利产品的监督抽查等工作。要积极培育发展水利标准化、认证、检测等技术机构。

水利行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科研院所、学会、协会及质检中心,这些单位也是水利技术标准的主要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要从改革的大局出发,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人才等优势,积极承担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制和宣贯任务,做好标准的出版、发行、咨询和培训工作,积极参与、推进水利认证认可工作,共同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篇4

【论文摘要】“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对黄河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如何搞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抗洪强度,促进经济发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摆在治黄干部职工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笔者结合黄河在建工程的现状和管理情况,就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如果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其他建设管理工作也将无法深入开展。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的若干意见》,针对目前黄河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按照项目类别组建项目法人;二是要严格项目法人资质审查,明确项目法人,没有按照规定要求组建项目法人的不进行有关项目的各种审批工作;三是要严格项目法人单位的人员配备。

2、加大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管理力度

工程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黄河水利建设监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监理工程师人员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增长和提高,各种监理制度也正在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监理人员老化、素质低、机构不完善、项目法人对监理工作不重视等。为此,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监理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监理工作属于服务行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监理行为要控制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要以合同为准则,坚持“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三要实行“小业主,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四要建议黄河水利部门尽快出台监理规范、建立大纲等示范文本,出台监理取费标准、监理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促进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3、继续深化完善招标、投标制度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黄河水利水电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已经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今后,招标投标工作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限制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二是加强标底编制和评标专家的保密性,加大力度做好保密工作,对违法违纪人员要进行查处;三是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制定先进的评标办法,要积极吸取外行业的先进经验,改进现有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使其更加合理、科学。

4、逐步完善水利建设中介服务组织、规范市场

目前,黄河水利建设市场中仅有比较完善的监理服务体系,其他如造价咨询、招标投标咨询等方面的中介组织基本上是空白,项目法人单位和施工企业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只能找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规范运行。因此,应完善水利建设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议黄河水利部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和制度,规范中介组织的服务与管理。

5、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完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局面。加强质量监督工作,一方面是强化各级黄河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各段验收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鉴定意见,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必须由质量监督部门参加处理,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不仅要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而且还要检查督促项目法人单位及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及运行状况,树立起质量监督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是加强项目检查,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对质量监督的作用,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水平高的专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执行稽查使命。同时要向全社会公布水利工程的质量举报电话,使群众发现的质量问题也能得到及时处理,确保黄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得起大洪水的考验。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篇5

【论文摘要】:“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对黄河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建设项目管理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如何搞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抗洪强度,促进经济发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摆在治黄干部职工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笔者结合黄河在建工程的现状和管理情况,就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全面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的可靠保证,是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根本前提。如果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其他建设管理工作也将无法深入开展。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一是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的若干意见》,针对目前黄河水利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体制,按照项目类别组建项目法人;二是要严格项目法人资质审查,明确项目法人,没有按照规定要求组建项目法人的不进行有关项目的各种审批工作;三是要严格项目法人单位的人员配备。

2、加大监理单位及人员的管理力度

建设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强调市场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监督、制约与协调的机能,以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黄河水利建设监理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监理人员的数量、质量都在不断增长和提高,各种监理制度也正在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监理人员老化、素质低、机构不完善、项目法人对监理工作不重视等。为此,首先要继续加大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监理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监理工作属于服务行业,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监理行为要控制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要以合同为准则,坚持“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三要实行“小业主,大监理”,推行全方位监理。四要建议黄河水利部门尽快出台监理规范、建立大纲等示范文本,出台监理取费标准、监理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促进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3、继续深化完善招标、投标制度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黄河水利水电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已经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今后,招标投标工作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限制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二是加强标底编制和评标专家的保密性,加大力度做好保密工作,对违法违纪人员要进行查处;三是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制定先进的评标办法,要积极吸取外行业的先进经验,改进现有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使其更加合理、科学。

4、逐步完善水利建设中介服务组织、规范市场

目前,黄河水利建设市场中仅有比较完善的监理服务体系,其他如造价咨询、招标投标咨询等方面的中介组织基本上是空白,项目法人单位和施工企业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只能找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规范运行。因此,应完善水利建设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议黄河水利部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和制度,规范中介组织的服务与管理。

5、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

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完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局面。加强质量监督工作,一方面是强化各级黄河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各段验收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鉴定意见,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必须由质量监督部门参加处理,各级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不仅要监督检查工程质量,而且还要检查督促项目法人单位及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体系及运行状况,树立起质量监督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是加强项目检查,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对质量监督的作用,要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水平高的专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执行稽查使命。同时要向全社会公布水利工程的质量举报电话,使群众发现的质量问题也能得到及时处理,确保黄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得起大洪水的考验。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篇6

2.监理工作范围

根据监理合同中的范围规定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阶段进行全面监理。

3.监理工作内容

3.1设计方面

3.1.1组织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3.1.3协助项目法人会同设计单位对重大技术问题和优化设计进行专题讨论。

3.1.4审核施工单位对设计文件的意见和建议,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研究,并督促设计单位尽快给予答复。

3.1.5代表项目法人审核按工程建设合同文件规定应由施工单位提交的设计文件。

3.1.6保管所有设计文件及过程资料。

3.2施工方面

3.2.1协助项目法人进行工程招标和签订工程建设合同。

3.2.2全面管理工程建设合同,就施工单位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进行审查批准。

3.2.3督促项目法人按工程建设合同的规定,落实必须提供的施工条件,检查工程施工单位的开工准备工作,并在检查与审查合格后签发工程开工令。

3.2.4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技术措施、作业规程、工艺试验成果、临建工程设计以及使用的原材料等。

3.2.5答复工程施工单位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3.2.6工程进度控制:根据工程建设合同总进度计划,编制控制性进度目标和年度施工计划,并审查批准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实施进度计划和检查其实施情况。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确实措施,实现合同的工期目标要求。当实施进度发生较大偏差时,及时向项目法人提出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建议意见,经项目法人批准后,完成进度计划的调整。

3.2.7施工质量控制: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核实质量文件;依据工程建设合同文件、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对重要工程部位和主要工序进行跟踪监督。以单元工程为基础,按水利部《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的要求,对施工单位评定的工程质量等级进行复核。

3.2.8工程投资控制:协助项目法人编制投资控制目标和分年度投资计划;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资金流动计划;审核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量和单价费用,并签发计量和支付凭证;受理索赔申请,进行索赔调查和谈判,并提出处理意见;处理工程变更,下达工程变更令。

3.2.8施工安全监督:检查施工安全措施、劳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并提出建议;检查防洪度汛措施并提出建议;参加重大的安全事故调查。

3.2.9主持监理合同授权范围内工程建设各方的协调工作,编制施工协调会议纪要。

3.2.10协助项目法人按国家规定进行工程各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审查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图纸和资料。

3.2.11信息管理:做好施工现场记录与信息反馈;按照监理合同附件的要求编制监理月、年报;按期整编工程资料和工程档案,做好文、录、表、单的日常管理,并在期限届满时移交项目法人。

3.2.12其他相关工作。

3.3监理机构应向项目法人提供的信息和文件

3.3.1监理月报(定期的信息文件)

3.3.2监理工作报告

3.3.3关于工程优化设计、工程变更的建议。

3.3.4投资情况分析预测及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投入的建议。

3.3.5工程进度预测分析报告。

3.3.6日常监理文件。

3.3.7监理日记及大事记。

3.3.8施工计划批复文件。

3.3.9施工措施批复文件。

3.3.10施工进度调整批复文件。

3.3.11原材料质量检验文件。

3.3.12成品、半成品质量检验文件。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篇7

关键词:混合型 监理模式 利弊

1 前言

工程建设监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智力密集型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实践证明,在建设领域,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正是实现两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是搞好工程建设的客观需要。1993年5月在天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建设监理工作会议上,建设部提出建设监理从1996年开始,进入全面实行阶段,到本世纪末,争取达到产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程度。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推行社会监理制已逾10年,其效益得到广泛肯定。然而,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许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使工程建设监理制并非纯粹的“社会监理制”,而是一种混合型的监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利是弊?本文将对此予以剖析,愿与同行探讨。

2 混合型监理的表现形式及其存在的根源

混合型监理模式,即业主或建设单位(以下统称为建设方)与社会监理单位相结合进行监理的模式。建设方可能是官员,也可能是投资者。其具体表现为:①建设方自行组建总监办公室或总监代表处,一般附属于带有行政管理性质的工程建设指挥部,或者只不过是指挥部的一个职能部门,而分管合同段的驻地监理办公室则委托专业性的社会监理单位组建;②社会监理单位主要承担或只承担质量监理,进度监理、费用监理和合同管理等由建设方(或主要由建设方)直接控制;③建设方办事机构中仍设置较庞大的管理部门,并派出人员直接参与现场监督或监理工作。驻地监理服从各级指挥部和建设方指派的监理机构和人员的管理。社会监理完全从属于建设方。

这种混合型监理模式从根本上讲与工程建设监理的本质内涵不同,监理方不具备FiDiC合同条款所规定的独立性、公正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体现建设方自行管理工程的模式。

由于建设方的现场管理人员(指挥部人员)及其所派监理人员大都并非专业监理人员,有些只不过是一般行政人员,往往不能严格按合同文件(含技术规范)办事,因而监理的科学化、

规范化就难于做到。

这种模式之所以普遍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有:

第一,建设方对工程建设监理制的认识有偏差。监理方式的采用一般由建设方决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他们习惯于亲自出马,不愿“大权旁落”,尤其不能将费用、进度监控等权力委托出去;认为社会监理人员毕竟是“外人”,是“雇员”,是技术人员,只能执行领导的决定、指示,不能接受建设方、承包方、监理方“三足鼎立”的局面;认为社会监理不能独立执行监理业务,必须加强监督,因而必须直接参与现场管理。

第二,业主项目法人责任制未积极有效地落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业主应当是独立自主的项目法人,拥有建设管理权力,对工程的功能、质量、进度和投资负责。但许多地方并没有积极推行业主项目法人责任制,或没有给“业主”下放建设管理的全部权力。这样的“业主”,当然责任不大,因而,他并非觉得需要将工程项目建设委托社会监理单位实施监理。但为了立项,又不得不遵照有关规定委托监理,于是便采取混合型监理模式。

第三,建设方还不习惯利用高智能密集、专业化的咨询服务,不适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要求。

第四,监理人员综合水平还不高。监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既有深厚的技术知识,又有相应的经济、法律知识,善于进行合同管理。然而,现阶段监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还不高,信誉、地位也不高。目前,监理人员的一个共同弱点是都比较缺乏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综合水平不高决定着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不具备全方位、全过程监理并成为工程活动核心的能力,不能够完全让建设方放心。

3 混合型监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混合型监理模式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在推行社会监理制的初期阶段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当前社会监理单位的实力、监理人员的素质、合同、法律意识、组织协调能力、控制工程行为的水平与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承包人对其接受程度、信任程度还不十分高。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混合型的监理模式,建设方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现场管理或部分地进行监理,给社会监理以必要的适当的支持,可部分弥补社会监理本身的不足,若操作得当,将有利于树立监理人员的权威。其次,虽然总监办公室、总监代表处由建设方组建,只要给予他们相对的独立性,与社会监理单位组建的驻地监理办公室在职能与分工上明确,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整体,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也比较容易与建设方沟通。

但这种监理模式具有明显的弊端:

第一,与现行法规不符。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办法》第八条规定:“承担公路工程施工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是经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取得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资格证书、具有法人资格的监理组织,按批准的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监理业级。总监(或其代表)也并不属于哪家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监理单位。同时,国家计委〔计建设(1996)673号文〕“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项目法人组织要精干。建设监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咨询、监理、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等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这不仅肯定了中介组织的作用,而且明确了项目法人组织运作的原则。

第二,不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据了解,目前很多的总监办(或代表处)的工作人员,是建设方临时从各地方、各部门抽调组建的,他们有的来自区、县养路部门,有的甚至第一次接触FiDiC条款,由他们组成上级监理机构来领导专业化的社会监理单位派出的机构,是不能够充分发挥社会监理单位在“三控两管一协调”方面较成熟、较富经验的专业化水平。将社会监理人员降低为一般施工监督员,无法在合同管理上发挥其应有作用,项目管理水平也无法向高层次发展。《京津塘高速公路工程监理》开篇第一句便总结道:“遵循国际惯例的工程监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立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地位”。FiDiC监理模式是一个严密的体系,三大控制是一有机整体,相辅相承。只委托质量监理,实际上是很难控制质量的。这种模式也不利于建设方从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进而将重点放在为项目顺利进行创造条件、资金筹措、协调关系,以及对项目实施进行宏观控制上来。

第三,职责不清。这种模式的监理机构是由两个性质不同的单位组建的,一方是建设方,另一方是社会监理单位。他们在业务上又是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一旦有失,无法追究法律

责任,即便是道义责任,也会由于互相依赖、互相推诿而难以分清。除非是明显的个人失误。

第四,权力分散。层次一多,权力便分散。不能政出一家,特别是意见不统一时,往往造成内耗,承包人也无所适从,有时还易于让承包人钻空子。

第五,效率低。混合型的监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监理工程师作为独立公正的第三方的身份,使监理工作本身的关系复杂化。缺乏一致性,手续增多,造成办事效率不高。而在施工过程中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它们亟需得到及时处理,否则将贻误时机,影响工程进展。对承包人也是不利的。

第六,不利于将社会监理进一步推向市场。这种模式不利于建立一个真正由建设方、承包方、监理方三元主体的管理制和以合同为纽带,以建设法规为准则,以三大控制为目标的社会化、专业化、科学化、开放型管理工程的新格局。在深度和广度上制约了社会监理单位的权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我国工程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4 几点建议

鉴于目前建设市场正逐步趋向成熟,社会监理已有相当的经验,市场法规也比较配套,为更有力、更全面的推行工程建设监理体制,建议:

(1)摆脱行政手段管理工程的模式,放手让监理工作。不再采用计划经济时期沿用的、以政府官员为首的工程指挥部的管理模式,也不设立以政府官员或业主人员为首的总监及相应机构。还监理权于合格的社会监理单位及其派出的机构和人员,使社会监理单位及其工程师充分负起合同规定的责任,享有合同规定的职权。充分利用其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合同及有关法规制约承包人和监理工程师,业主也同时受到相应的约束。运用法律、经济手段管理工程,保证合同规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的全面实现。完善招投标制度,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度,完善合同文件,提高各方的合同意识、法律意识。

(2)维护合同文件的法律性。建设方要求保质(或优质)、按期(或提前)完成工程,这是正常的,但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考虑进去,在签合同时就把意图作为正式要求写进合同文件,并规定相应制约或奖惩条款,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没有必要另行采取行政手段,在合同之外另行下达各种指令。应当指出,在施工中,在合同之外由建设方单方面另行颁发的惩罚办法是无法律效力的;提出高于合同文件的质量要求或提前工期,未经承包人同意,在法律上也是无效的;即使同意,承包人也有权提出相应的补偿。这样便增加了监理工作的难度,有时还将使监理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3)在选择监理单位时,对监理人员素质的要求宜从高、从严。在签订监理服务协议书时,既要给予监理工程师以充分的权力,也要规定有效的制约措施;在监理服务费上不要扣得太

紧,保证监理人员享有比较优厚的待遇,有较强的检测手段,同时也使监理单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财力。避免监理人员“滥竽充数”,监理单位“薄利多销”。消除无资格、越级承担监理业务现象。

(4)建设方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作用。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工程技术、科学管理、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经济法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设方的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建设只能进行宏观调控,保留重大事项的审批权(如重大的工程变更、影响较大的暂停施工、返工、复工、合同变更等),对于日常的监理工作,不宜直接介入,只对监理行为进行监督,支持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注意工作方法,在遇到工程中的缺陷时不宜不分青红皂白,对监理工程师和承包人“各打五十大板”。要明确承包人对工程质量等负有全部法律和经济的责任。对工程施工的有关指示,一般应通过监理工程师下达,纯属建设方职能的除外。保护监理工程师,只有对于监理工程师的错误指示和故意延误,才依照监理协议使其承担责任。当监

理工程师的权威性受到影响时,应出面支持其正确决定,使监理工程师真正成为施工现场的核心,而不要人为地制造多中心。

(5)合理地委托监理业务。在目前情况下,可委托资质高的社会监理单位总承担全部监理业务,对于其中的某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例如交通工程设施等),可允许其再委托另外的社会监理单位承担(征得建设方的同意);也可委托若干个社会监理单位分别承担设计、施工等阶段的监理业务。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篇8

【关键词】工地监理例会;问题;重要性;意见

工地监理例会是由监理项目部组织的定期的由监理单位主持,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参加的会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协调、投资、物资供应等方面的问题。笔者由于今年暑期去施工单位进行了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参加了工地监理例会,通过和监理主要负责人的沟通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结识,发现了工地监理例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1、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缺乏重视,过于形式化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工地施工部门对监理例会的重视度不高。经过调查分析,在现阶段,更多的施工部门只是把监理例会理解成一种不得不走的“过程”。在他们眼中,监理例会更多的成为了建筑规范中的一条规定,而不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一个必要的机制。所以,我们认为相关责任人(施工方、业主方甚至是监理方)对监理例会的认识不正确是现阶段监理例会存在的首要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当例会召开时还存在应该参加会议的人不到场、监理例会只是一个空洞的形式会议以及缺乏会议成果等一系列的问题。

(2)人员出席情况差,内容空洞

监理例会是协调工程各方责任人,对工程各个方面信息进行整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它需要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都要派出相关的代表参加。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求的与会人员全部到齐的情况却非常的少。另外,就算是来开这个会议的人,由于在会前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准备的很不充分,在会上展开不出有意义的对话。一个本应正规的会议开到最后往往感到“酱油味”十足,也正是由于缺乏实质性的成果,导致在举办下一期的监理例会时更多的责任人不愿前往来“耽误时间”。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产生对监理例会的发展和项目本身质量的保障都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3)组织性差,缺乏领导性

我们觉得监理例会缺乏组织性和程序性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本应是监理例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监理项目部在会议上说话的分量并不是很重,缺乏一种领导性。这就使会议的进行缺乏了一个主方向,效率低。

监理例会应该是由监理部门进行组织和协调的,这属于监理“三控两管一协调”的任务之一。而造成上述监理部门缺乏领导性的现状与我国现阶段的监理制度不无关系。我国现在的监理体制中,监理虽是既不属于甲方,又不属于乙方的第三方。但由于其是甲方花钱雇用的,因此甲方和监理方的关系较难适从,甲方难以调平心态听从监理方的管理及协调。

2.监理例会的重要性

监理例会是各方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协调合同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业主可以通过监理例会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要求以及工程是否能够按期交工等情况;施工单位与业主签订合同后,在以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未料到的情况,可以通过监理例会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协调,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并且施工单位通过例会还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以便顺利地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对于富有专业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及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监理工程师,通过监理例会可以使业主及施工单位充分认识监理工作,从而使监理工作得以充分展开。

监理例会是工程各方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等方面进行正式交流、分析、讨论的场合,会议的决议会对相关方的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监理例会,可以促进工程各方面协调发展,为实现工程的最终目标提供了保障,因此开好工地监理例会是一项重要工作。

3.有关提高监理例会的效率和质量的建议

工地监理例会是监理工作中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监理工作的客观需要,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理例会不能有效地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下是针对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意见或建议,希望为提高监理例会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1)充分认识并重视监理例会。

业主应该对于监理单位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要以为监理是自己花钱雇用,就得开会时自己说了算,要改变这种“大业主,小监理”的惯性思维,更不能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因为这样不能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不利于讨论与解决真正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要重视监理例会的存在,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不能随意借故不参加,并且在例会过程中要表现地严肃,集中注意力,认识到例会的重要性,不要把例会看得化于形式化,要把会开好。总监理工程师要把监理例会看作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方式并且要有一种组织、协调、管理的理念。利用开展例会的机会,充分展现监理单位公平、公正以及独立自主的原则,以得到业主的尊重和施工单位的认同,从而为监理工作开创有利条件。

(2)做好会前准备,避免内容空洞。

项目总监或代表、监理工程师在例会召开之前,在准备工作做好后还应注重与业主和施工方进行沟通,使得例会顺利进行。总监理工程师作为监理例会的主持者,要提高驾驭会议的能力,紧紧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分清轻重,起到引导作用。另外,规范例会的内容,并做出严格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从监理负责人那里了解到,有关例会模板的作用。例会模板并不是说对例会进行死板的规定,只是充用利用一个相对固定且具有操作性的会议模板来指导例会工作,提高例会效率和质量。

(3)做好记录,落实例会纪要

例会纪要不同于例会记录,具有重要的内容,需要各方对于要处理的问题达成一致,对于问题的解决有具体的规定,是会后检查落实情况的基本依据。所以对于例会纪要还要写得规范具体。提高例会效率和质量,不仅仅在于会议的本身,还在于会议之后的落实情况,所以还要树立参建各方高度的责任感,并加强各方将会议内容积极落实的思想。

此外,工地监理例会还应该注意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中心,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例会进行解决的。会中如有不同意见还应该相互理解。对于在重大争议问题要通过组织专题会议解决或者其他方式来进行解决。同时各方专业人员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4.总结

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监理单位起监控和组织协调作用,而工地监理例会是监理单位展开工作的一个重要机制,通过监理例会可以及时总结施工情况、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处理,保证顺利施工。所以组织开展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例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提高监理例会效率和质量的方法各种各样,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参建各方的不同情况具体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韩栋.工地监理例会的困惑及对策[J].建设管理,2009(2):7-8.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现状;问题;对策措施

1前言

随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不断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作用,同时也为农村提供了可靠的防洪保证和水资源保障。但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设施建设工程标准低、管理维护组织力度不足和工程水费收取困难等,并且作为小规模经营的农民,没有搞农田水利的紧迫意识,给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带来了诸多的难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创新管理体制,寻找有效的处理措施来促进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科学分析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

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受当时建设条件限制,存在工程标准低、配套差、后续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主体发生了变化,建设管理模式与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不配套,导致建设管理滑坡,投入下降,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农业和抗灾的能力不强。根据调查分析,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农民自筹受“一事一议”政策实施困难。现有农田水利建设组织群众投入需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村民每年每人筹资最高不超过15元(属国家和市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原则上不向村民筹资),筹劳每年每个劳动力最多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这个标准不仅包括投入水利项目的投劳筹资,也包括所有投入村内的公益设施建设,如交通、卫生、教育等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需要群众完成50%的工程量,“一事一议”的上限规定满足不了项目建设的需要。严格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来筹,投入不够,完不成项目建设任务。按任务建设需要来筹资筹劳,群众不愿意,政策不允许,组织难度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农民投入已超过了“一事一议”的上限规定。

(2)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农民建设小农水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业属弱势产业,农民建设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种植一亩稻田的纯收入不到500元,而农民在城里随便打一个月工,就把一年的粮食问题解决了。

(3)建后管护组织难落实,运行困难。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小、散、多的特点,其建后管理难落实。集体管理,由于工程量多、分布面广很难管理到位;单户管理,由于项目和设施的受益大多为集体受益,单户也不原意管理;联户形式管理,如果政府不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由于管理机构和运行方式得不到落实,运作不规范,管理责任难全面落实。加上由于农业产出效益低、水价定位低,水费收缴困难,工程的运行维护经费很难保证,运行起来也很艰难。

(4)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农村水费改革后,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施种粮补贴并逐步扩大补助范围,并提高了标准。基层干部、群众在应不应该继续收缴水费上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灌溉水费是农业生产成本这一性质,造成全市水利工程水费收取率相比税费改革前大幅度下滑。

(5)工程建后管理跟不上,人为破坏严重。首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人员缺乏,农田水利设施保护不善、破坏严重。如农民在渠道两边垦地种植蔬菜等,不仅破坏了渠道断面,影响边坡稳定,还造成渠道淤积、坍塌。全市各地的固定提灌设施被盗时有发生。

3对策措施

水利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管理水平、服务抗灾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影响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新形势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求实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现状,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管理政策问题。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专业灌溉管理组织,属于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非营利的民间社团组织。用水户合作组织有管理和使用合作组织渠系范围内水利工程的权利,也有自主安排灌溉用水的调度权、工程维护与改造的决策权、工程规划的参与权、工程建设的实施权。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管理政策问题。一是解决建设任务需要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上限规定的矛盾问题。用水合作组织在筹集劳务时,其实施主体发生了变化,不再由村民委员会以行政程序进行组织,而是群众自发组织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已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受“一事一议”政策的上限规定。只要群众愿意,只要工程维护与改造需要,投工多少都行。二是解决建后管护组织落实难、运行难的问题。合作组织主席和执委由农民选举产生,是农民自已的组织,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和愿望,能真正让农民参与灌溉管理,自觉维护灌溉工程。由合作组织向会员收取水费,减少了中间环节和支出,减少了农民的水费支出,促进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和管理。

(2)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首先,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要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财政补助资金以“民办公助”的方式,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这些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增加专项资金的资金规模,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工程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工程建设的补助标准,按照中央补助50%,省级财政补助10%~15%的比例,对群众自发筹资筹劳开展的农田水利建设给予补助。其次,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组织群众筹资筹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为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强化农民议事功能,建立议事组织,坚持“协会组织、村民自愿、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决策、程序规范、使用公开”的议事原则,通过协会和村组联合议事政策,履行民主程序,坚持议事公开,严格管理筹集的资金和劳务,提高“一事一议”的议事效率,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和引导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3)进一步整合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把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专项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阶段,每个县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部门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多为部门分割使用,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不理想。若以水利部门做规划、设计为依托,其他部门资金整合,农民自主建设,则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加大对小农水项目的宣传和监管,引起全社会重视。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宣传标语、广告牌、公示牌等媒介,对小农水项目的政策、建设内容、投入规模、效益目标、受益范围等进行宣传、公示,建立全社会重视水利、参与水利、监管水利的氛围。一是要加

大对小农水项目建设与管理政策的宣传。计划经济建立起来的小农水项目建管模式,很难适应现行农村生产方式的需要。当前,党和政府以及各级水利部门都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改革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的政策,这些政策一定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级政府、社会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贯彻,使农民知道政策、明白政策,按照政策来解决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民这个主体利用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作用。二是要加对大小农水项目的公示、监督力度。全社会监督农田水利建设。对新上马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要在当地主要媒体进行公示,国家补助范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业主、规模、投入资金、发挥的效益、受益人口等内容要对社会公示,对群众“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及国农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向受益区农民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并建立村民代表监管制度、党员代表监督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监督制度、政府部门监督制度。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内容、效益、资金进行全方位监督。三是要加大对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和项目效益的宣传、推介力度。对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要组织有关媒体、新闻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专题报道,表彰奖励、全面推广。对小农水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要通过图片、文字、电视等多途径进行宣传报道,使全社会都知道小农水项目小、效益大、农民受益好,是一项惠及农民、惠及子孙、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好事、实事。

4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命脉。当前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农业投资成本和缓解农村旱情方面发挥着大中型水利设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国家应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监理合理化建议篇10

关键词:水利建设监理制度现阶段全过程监理展望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我国水利工程从1988年开始推行建设监理制,至今已经26年时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建设监理事业在我国各基础设施领域中的发展都非常迅速。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还是停留在施工监理阶段,还没有全部实施全过程监理,这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段差距。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理将成为完善建设监理制度的一项主要举措。

1监理概念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建设监理制度,不仅包括施工准备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理,还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前期决策研究阶段、勘察和设计阶段。对于一个完整而规范的建设项目系统工程而言,每一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2前期准备阶段

监理在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工作,首先是协助项目筹建单位进行项目立项策划和申请,协助编制项目建议书。之后,还要协助筹建单位(即“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研批复后协助业主编制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协助选择勘察设计单位,签订勘察设计合同并组织实施。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主要包括:协助业主编制施工招标文件,进行招标开标和评标活动,协助签定工程承建合同;建立监理机构,编制监理质量体系文件、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等;配备齐全的监理设备和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开展施工环境和开工条件的调查与现场核查,在开工前对控制点进行复测等。这一阶段中的监理工作是重点,是为施工阶段做好前期准备和铺垫,为工程服务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步。

3建设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整个建设工程期间的重点和关键,更需要在施工阶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投资、质量、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好项目法人和各承建方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职能,保障工程按计划高效、优质、经济地顺利完成。

3.1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就是使工程质量满足合同要求,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现行技术规范标准要求。质量控制的监理内容包括:编制各主要工种或各专业的质量控制程序及控制标准;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措施;审批工程材料来源和合格证明;审核、签发设计文件及补充;及时答复施工单位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对施工工序和工艺质量进行监督;对基础工程、隐蔽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签认和评价,对“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这三层次进行质量认证和质量评定工作;组织处理各类工程质量事故;要协助业主主持各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初评和验收工作,参加安全鉴定工作,参加工程移交验收或竣工预验收等等。

3.2进度控制

工程进度控制的目标即是在满足质量及安全等的前提下,使各项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并按期施工。进度控制的监理内容包括: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进度报告,召开进度会,并督促施工单位均衡施工,避免突击抢工赶工局面,分清轻重缓急,处理进度拖延等;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工程进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定期向业主提交“工程进度分析报告”。

3.3投资控制

工程投资控制的目标是在监理权限范围内使各项目的静态投资控制在施工合同中工程量报价清单的工程价值内。投资控制的监理内容包括:依据施工合同,对新增项目、工程变更、工期调整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审议并提出审议意见;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资金流计划,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月计量报告,签发工程款支付凭证;避免或减少费用索赔,编制完工后的最终计量支付,协助业主进行完工结算。

3.4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

施工合同管理的目标,旨在明确业主与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在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伙伴型关系,以便使合同实施结果达到工期、成本和质量的整体最优化结果。

信息管理即是建立规范的信息收集、整理、使用、存储和传递程序,建立该工程项目的信息体系,由专人部门负责归纳整理。目前这一管理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

3.5协调工作

监理是施工合同纠纷和争议的调解人,全过程监理工作也就存在于无时无刻的调解争议和矛盾过程中。监理作为业主和施工单位以外的第三方,其协调工作的目标就是以合同为依据,协调好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复杂的工作关系,公正、公平地解决各项矛盾与冲突,确保建设总目标的顺利实现。其工作内容包括:协调不同施工单位之间、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协调其他关系;解决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费用、施工安全、环保要求等各项控制目标之间的矛盾等等。

4维护保修至竣工验收阶段

维护保修阶段,即工程上的缺陷责任期。工程完工并进行单位工程验收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维护保修,监理工作即制定维护保修阶段的工作计划,按照业主要求,组织保修工程检查,如发现重大质量缺陷,上报建设部门及质监站,鉴定缺陷责任,督促责任方按照合同及规范规定处理,并督促保修工作的执行和验收。维护保修期满,整理提交规范化的监理资料和监理报告,协调建设各方提交竣工验收资料,并保证按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