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十篇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十篇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44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篇1

关键词: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政务整体治理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Unitednationse-GovernmentSurvey2008――Frome-GovernmenttoConnectedGovernance》已经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oCeD)正式。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是联合国在经济、社会和国家活动政策领域的重要部门。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联合国大会的通盘领导下协调联合国及联合国系统各组织的经济和社会工作。作为讨论国际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拟订政策建议的中心论坛,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和促进国际关系良好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还同非政府组织进行协商,使联合国与民间社会之间保持良好的联系。

2008年的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主题是:从电子政务到政务整体治理。对于“政务整体治理(ConnectedGovernance)”,报告做了如下解释:政务整体治理是指政府应该如何管理其后台的办公程序,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费用并提高服务水平。

报告的重点在于为政府工作和电子政务评估工作提供新的评估标准,这些标准旨在为政府工作流程提供参考规范,提高政府办公系统的效率,提高公共服务事业能力。报告从电子政务状况和公民参与程度两个方面对联合国192个成员国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对比。对于电子政务发展理念主流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报告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电子政务的潜力和公共部门改革事业之间的关系”。报告希望这样能使各个国家在电子政务事业发展问题上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更加明朗,并且为世界联合政务决策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该报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008年的调查情况;第二部分着眼于如何使“政务整体治理”成为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的实施重点;第三部分为报告的两个附件,其中附件一主要是2008年电子政务报告所对应的数据表,以提供数据支撑;附件二包括了2008年电子政务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

一、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调查内容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的内容中将“政务整体治理”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报告首先阐述了该问题的重要性,随后又根据近期调查结果说明了政务整体治理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后报告对2008年电子政务准备工作进行了评估,该举动主要是为其192个成员政府对于信息与通讯技术所提的申请要求进行服务支撑。评估报告强调:进行评估的目的是使公民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使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使公民获得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可以看出,报告所体现的精神是:公民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紧接着就进入了报告的主体部分,即各个地区在电子政务准备度的调查情况。在该部分的最后是网络措施的评估,网络措施评估主要关注的是政府如何提供电子政务政策方案、应用措施和工具来满足公民对电子信息、电子服务和电子应用工具需求的增加。该部分还包括对各个国家政府网站的内容进行衡量,例如:健康、教育、福利、劳动和财政等。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各国政府已经开始朝着电子政务方向迈进。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综合性的政务基础背景来做后台支撑,那么要具体实现电子政务是很困难的。报告指出,作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组织的基本结构框架最为重要,除此之外的辅助元素还包括适当的政策、政府的执行力、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和相应的技术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的服务能力得以体现。而根据报告我们不难看出,实现这些基础的进程是缓慢的。目前,只有少数政府在上述一些方面做了必要性的资金投入来促使电子政务应用方面更加具有综合性与完整性。

报告根据电子政务准备情况的不同,将世界划分为5个不同的区域。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地区在电子政务事业发展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其余4个地区是美国、亚洲、大洋洲和非洲。报告数据显示,亚洲和大洋洲的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基本差别不大,两者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甚微,而非洲却相对落后较多。在2008年的报告中,瑞典超过了美国跃居第一位,丹麦和挪威位居第二和第三。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在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位居前三位的均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随后的第四名才是美国。在2008年的电子政务排名单上,前35个国家中,欧盟国家占了70%,亚洲国家占了20%。欧洲各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基础设施与连通性上进行明智的和理智的投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2008年的报告中,排名前35位的国家或地区中,非洲国家、加勒比海地区、美洲中部、亚洲中部、美洲南部和亚洲南部地区并没有出现。

在网络共享资源索引使用方面,从报告中可以得出以下信息:根据公民公约,在政府网络共享索引资源利用方面,相关数据发生了变化。例如,与2005年179个电子政务网络化国家的数量相比,2008年的总数上升到了189个国家。在这些国家中,美国在网络共享索引中使用率最高。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拥有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络咨询服务力量,这可以使得美国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交互更加方便和顺畅。韩国政府在网络咨询评估方面紧跟美国而位列第二,丹麦与法国并列第三。报告强调,在连通性实施方面,一个健壮的网络基础平台对于推动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在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被调查的各国政府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仔细研究会发现,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移动设施方面的投资都比过去三年有了明显的、大幅度的增长。

二、关于现今联合国电子政务与政府工作的发展情况

首先,报告显示,由于近年来世界的快速发展,各国对政府职能有了新的需求,从而导致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公共部门重组的趋势。报告中认为这个现象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在不同的新兴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些人为企业、民众和社会创建了诸多的利益。这些政府的“客户”从一定程度上就会对政府提出更高的需求,例如:政府需要具有更高的服务效率和性能、政府需要具备正确合理的职责定义、政府需要具有一定的公众信任度,为此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应该及时更新。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尝试着改进自己的公共行政部门,使其更主动、高效、透明和更加以服务为导向。为了完成改革,各国政府正在对各自的组织结构、惯例和能力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动员、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与财政资源来为公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报告强调,信息通讯技术的合理使用在公共部门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社会与经济的成长环境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其二,信息全球化导致了全世界的快速变化,知识经济为企业和政府不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2008年的报告对知识管理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依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理念,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策略、计划编制、咨询和执行等业务的不可分割的核心。报告中的观点认为,影响知识管理策略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人员、方法和技术。与此同时,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政府只有良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因素,才能为组织的人员和结构打造合适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然而,与企业相比,政府部门在具体实践上相对落后一些。这个事实促使一些政府将知识管理的发展和利用提到了政府议程上来。对于公民来说,政府对知识管理的适当引用也可以给其带来诸多切实利益,例如可以使公民获得更便捷的服务、获得更多的选择、获得多元化个和使纳税人所缴费用得到更好利用,等等。对于某些团体和组织来说,知识管理在政务中的应用,也可以促使提高组织效率和产生良性改革,从而提升组织的执行力。然而报告也指出,要想使上述的实际利益达到预期的效果,前提条件仍然是需要有综合性的政务基础背景来做支撑。所以电子政务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的应用是相辅相成的。

知识管理的理念认为,组织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人员的知识。因此,2008年的调查主要从长远角度着眼于政府如何实施管理政府的后台整体办公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性政务的基础实体。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关注政府应如何实现最大限度节省费用的手段和改进服务方式的方法。其根本的目的是使联合国内部政府部门的工作得以改进。报告中提及的主要手段有:缩减财政费用和办理事务的时间,加强工作流程管理,加强不同政府机构部门之间的沟通,为政府部门与各个单位之间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制度与责任分配制度,以便提升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水平。

其三,人力资源相关问题在2008年的报告中也受到重视。报告强调,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积极和透明的工作氛围。这就意味着要选择和发展那些提倡信息共享理念的领导人员。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的知识共享,就需要对那些将信息输入系统并实现共享的工作人员进行切实的奖赏和激励。信息的共享发展必然会导致信息成本降低,而信息成本的降低对于新的公共部门的发展十分有利。报告提出,如果组织要发展,在鼓励信息共享的同时,就要鼓励组织成员形成集体化的价值观,所以也必须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造力和革新力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报告指出,创造力和革新力是一个组织中的长期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组织可以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定位,发现并且找出新途径来解决问题。因此,领导必须关注如何制定策略来促使员工尽可能地发挥创造力和革新力;同时,他们也必须通过共享最优方案来保证已经存在于组织中的策略和知识得到最好的利用。报告认为,对于一个组织,如果已经具备前面所说的条件,之后就可以关注知识管理中提及的另一个维度:用户关系管理(CRm),即:提高用户集中度并建立重点客户关系网。这样才可以使组织得到稳固的成长。例如:提高生产力、提高效率、改善创新性,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三、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主题――“电子政务”与“政务整体治理”的关系

从“电子政务”到“政务整体治理”的关系是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核心内容。根据报告内容,“政务整体治理”的概念来源于政府希望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作为提高公共服务革新能力的途径和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途径的战略举措。政务整体治理(或曰网络化政府)是围绕政府行为集中性问题所展开的,即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创造性因素来改进公共利益服务职能。2008年度报告提出,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政务整体治理的目的在于增进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从而使得市民与政府之间的咨询与交流得到巩固和促进,使政府的服务和职能达到更加有效的效果。报告强调,政务整体治理主要目标在于加强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深化发展和利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咨询服务业务。政务整体治理的潜在概念是使得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再利用和共享方面得以系统化。在政务整体治理框架内部,政府间的工作可以在各个政府机构之间垂直贯通,同时也可以在同级别部门之间水平开展。然而,从报告内容中不难看出,要实现上述几点,就要很好地理解如何使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与具体事物进行融合,只有这样,公共部门的改革才能得以实现。

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同时指出:在制定全球电子政务趋势政策和设计国家发展轨道细节(包括如何使其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配合)方面,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压力。所以政府连通性的电子政务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报告除了阐述了“政务整体治理”建设的概念和其重要意义以外,对于如何建设的问题和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进行了阐述分析。

首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8年电子政务报告中,对已有公共服务措施进行了规定:从传统性政府服务分配模型到综合措施模型的转变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政府为公民所提供的服务的价值。但是,报告针对这个规定也指出蕴含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整体的后台政务系统来进行支撑,那么想要提高服务的价值是几乎不可能的。新措施强调,只有实现了政府连通性管理与流程结构上的业务流程再设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费用节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目前,世界上许多政府开始意识到,若没有综合性的政府后台系统,则不能使网络服务进行推广。然而,早期的电子政务的重点几乎都放在了发展网络服务上,今天,随着跨组织统一性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使得重点开始向建立和管理综合性和平等性的政务服务方向转移。报告指出这样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政策决议和之间协调的匮乏,使得政策遭到损坏,同时也使制度和政策的可信性大大降低。出于对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调查的目的,报告的第二部分分析阐述了从电子政务到连通性管治所面临的挑战。

其二,报告在第二部分的分析中也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给政府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知识管理对政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以正确的形式为正确的人提供策略。前文提到了知识管理的根本理念:最有价值的资源是组织人员的知识,即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人员之间知识的共享和管理。但目前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公共组织已经形成了很多传统的运行模式,例如SiLo模式。SiLo在知识管理中就是自我封闭式的组织单元,就是说与其他组织或者单位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沟通来往。类似这样的情况对于政务整体治理工作的开展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障碍。所以要实现“政务整体治理”这一发展目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其三,为了实现政务整体治理,联合国推出了3点电子政务措施,一方面可以使电子政务的重点集中明确,另一方面可以使从事电子政务的公共部门明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这三点措施如下:

⑴基础性措施:在公共部门与社会范围各自内部建立可靠的、强大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以满足民用、商用和其他特定授权使用的需求。

⑵综合性措施:使基础建设产生杠杆作用的效果,从而使信息得到更好的共享,通过更有效的信息服务和多渠道服务建立以民众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模式。

⑶革新性措施:始终追求服务创新,使电子政务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过更加广泛的网络在政府内部使民主化得以深入发展。

对于以上3点措施,报告做了如下解释: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地围绕着传统政务模式的各个层面进行探究,其目的是希望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寻求一个清晰的方向。从基础性建设到综合性建设,再到革新性建设,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政务整体治理这个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公共部门的革新应该从政府内部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社会各个层面对治理所产生的效果的适应能力也应该从外部起到辅助推动作用。报告认为,综合性措施的实施前提是必须建立一个能够不断升级的基础措施,只有实现综合性措施,才能使公共服务更加现代化,使公民得到更加全面的服务。报告指出,促使综合性措施形成的方法要在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得以体现,这些方法包括:节省费用,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服务改革,提高中央控制能力、决策制定能力和资源分配能力等等。在革新性措施方面,报告中提出的革新方法很清晰,明确的利益相关性和范围的界定使得综合性后台办公职能的成功建立成为可能。

由于综合性后台办公系统对于“电子政务”和“政务整体治理”来说都十分重要,所以报告对于该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报告中所阐述的主要综合性后台办公服务包括:内部服务模式、战略合作伙伴模式和完全外部采办模式。这几个模式在资源(包括技术、财政和人员)的获取和利用上都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着冲突。在不考虑服务模式的前提下,报告也将后台办公模式分成3种:单一职能综合模式、交叉职能综合模式和从后台到前台的综合模式。其复杂性的级别根据职能难度的数量级的增加而递增,也随着所对应的组织的不同而改变。报告认为后台综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员、步骤流程和所需技术。报告特别指出,电子政务的成功与失败很少取决于技术,而更多地取决于人员因素。报告中所列出的人员因素包括:公共服务文化改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方式的更新,工会事务和技术、管理和领导能力。

四、结语

根据2008年的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电子政务近年来已经在很多事情上重新调整了焦点,例如:如何使政府内部机构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如何提高公民的关注度并且与特殊客户建立关系,等等。结合报告中的内容,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在不久的将来,电子政务可以改进政府办事流程、降低政务成本、增强研究能力、提高档案与文件的保存能力。通过以上途径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可以促使政府朝着更精简、更具经济效益的方向进行变革;电子政务可以推动和促进不同级别政府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甚至可以在组织内部和不同级别部门之间发挥作用。此外,报告还强调了一点,若想使电子政务发挥其真正的力量来达到预期效果,重点不在于应用技术的使用上,而在于如何将技术应用在变革过程中,使技术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而发挥效用,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特别关注的。

依据200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内容,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关注:

⑴联合国的各国政府逐步开始意识到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并且在必要的领域开始投入资金来支持其发展,这一点促使各国在电子政务发展评估指标上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动。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指标数值后面所隐藏的趋势,研究其他国家的动态,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使我国的电子政务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⑵不断变化的世界对于政府的职能产生着新的需求,各国政府机构都开始积极进行改革。报告中关于改革问题上,对知识管理理念的应用和人力资源问题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我们也应对新变化和新需求的来临做出快速而正确的反应,广泛吸取别国的改革经验,根据我国自身特点来进行调整。

⑶“电子政务”与“政务整体治理”的关系是2008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的主要核心,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和概念后面隐含的意义。我们应该正确学习和理解报告所说的建设“政务整体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仔细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解决措施。这样才可以将其更好地与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融合在一起,使我国电子政务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Unitednations.Unitednationse-GovernmentSurvey2008――Frome-GovernmenttoConnectedGovernance.2008

2.褚峻.关于电子政务评价标准化问题的探讨[J].电子政务,2008(6)

3.2007世界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态势与特点[J].信息化建设,2008(3)

4.师迅东.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5.陈果.我国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交互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孙杨,男,汉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学硕士,专业方向: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主要研究方向:基于UmL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的软件模型研究。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篇2

在日前的2007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会上,来自信产部的相关人士表示:“GFK的如意算盘可能要落空,因为在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和产品价格司以及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共同支持下,作为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咨询研究部的奥维营销咨询公司将担负起国内家电市场调研任务。”

垄断家电调研市场?

“这次的价格提得太多了,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初的预期。”对于GFK中国此次提高调研报告价格一事,不少家电制造企业均表示。

据了解,GFK公司收购赛诺和中怡康之后,三家公司的数据报告价格近期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涨幅至少在50%以上。以液晶电视全年数据分析报告为例,之前赛诺和中怡康的收费在10万元左右,GFK公司的价格约50万元。收购案完成后,目前GFK公司全年液晶电视数据报告销售价为91万元,中怡康收费也增至35万元。也就是说,之前需要10万元的数据,现在至少也要35万元才能买到,多的则要花90万元才能买到。

“GFK在垄断了家电调研市场之后,其调研报告的价格上涨也是必然的,不过这种垄断下的价格上涨也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罗清启表示。

而对于家电调研市场的垄断一说,GFK中国区总经理赵新宇此前曾表示,该公司并购的本意在于规范市场。收购完成后,GFK、赛诺和中怡康三家公司仍将保持独立运营,以保证调研数据的公正性。

但“这种公正性应该不包括在价格的大幅度提升上,否则就避免不了追求垄断下的高利润的嫌疑。同时也给了本土家电调研企业开拓市场的机会。”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

未来将遭低价伏击

“我们现在的产品销售价格将继续延续我们的一贯策略,给中国电子企业特别是家电生产企业提供完全能够接受的且比较适合国内家电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同时我们还将更好地发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行业权威性,并有效结合信产部价经济运行司、产品价格司的政府背景,给家电企业提供一个打通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平台,给家电企业提供一个真正适合其发展的研究报告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电子信息行业,特别是家电行业的发展策论上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奥维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喻亮星表示。

“GFK此次的全面提价,正好给了本土家电调研市场的绝佳发展机会。而奥维营销咨询公司的主要领导和骨干都是曾经服务于赛诺的专业人士,其在行业内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赛诺曾经的低价策略可谓是驾轻就熟,此次再利用价格优势对抗GFK中国,必将给积极提价的GFK中国市场开拓以致命性的打击。同时加上政府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必将很快获得国内家电企业的支持,这可以从此次参会代表的规格之高上就可以看出。”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悉,此次来参加奥维营销首次报告会的几乎都是国内家电企业彩电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或者是多媒体事业部总裁。

同时,据记者了解,随着GFK中国全面提高家电产品调研报告,来自于长虹、海尔、海信、创维等家电企业都表示了很大的反感,更有不少企业人士直接表示,在没有提高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就提高其产品价格,就有点价格与服务不对称,企业将拒绝购买。

“如此的提价比较霸道,很难让企业接受。同时,GFK并购赛诺、中怡康之后很快就失去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这对GFK中国的发展也是致命的,因为没有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也就没有了适合中国市场的中国特色,这必将被拥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所伏击,最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

■链接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篇3

其出口部李良景先生介绍,相比传统调研方式的周期长、费用高、信息量小、受制因素多等缺点,利用互联网方式则具有所花时间短、费用少、信息量大和调研范围广等许多优点,特别是费用,只有传统方式的0.1%。

网上国际市场调研的策略包括清楚确定调研的目标,谙熟各种调研的方法和清楚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明确市场调研目标

国际市场调研的主要作用在于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国际市场信息,为企业认识市场环境,开展国际营销决策提供充分依据。

相对于国内经营环境,国际市场经营往往风险更大,因此对市场调研目标的要求也更高和周期更长一些,信息要更充分、更及时、更准确。同时,异国营销决策所需信息与国内营销所需信息有一定差异,主要关注点也有区别。

调研目标应明确除了国内市场调研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外,还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语言文化风俗差异、消费习惯和购买特征、市场容量、竞争状况、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动态等信息。坤联(厦门)照相器材有限公司就是这样通过网上市场调研了解有关行业咨讯,相关法令法规,客户经营情况以及同行业动态。网上调研6招

根据网上市场调研的不同方式,可将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方法分为6种:网上搜索法、网站跟踪法、在线调查表、电子邮件调查、对访问者的随机抽样调查。其中网上搜索法、网站跟踪法等方法即可以用来收集第二手资料,也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

网上搜索法:网上搜索所利用的工具是搜索引擎。网上检索通常作为收集第二手资料的手段,但是利用搜索引擎强大的搜索功能也可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比如,在传统市场调研中,收集某行业中主要竞争厂家资料的途径包括参加行业博览会索取厂家资料,收集报刊新闻、广告、财务报告、招聘信息,通过行业协会的会刊资料查询,或者主管部门的统计报告等等。

现在,其中的很多第一手资料可以通过网上搜索来完成。只要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在搜索引擎进行登记,就可以找出该企业的网址,然后通过直接访问目标企业的网站查询相关信息,有关该企业的新闻报道等通常也可以直接从网上查到。

利用网上搜索还可以收集到市场调研所需要的大部分二手资料,如大型调查咨询公司的公开性调查报告,大型企业、商业组织、学术团体、著名报刊等的调查资料,政府机构的调查统计信息等。

网站跟踪法:网上每天都增加大量的市场信息,即使功能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也不可能将所有信息都检索出来,而且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不是随便可以检索得到的,有些网站的信息只对会员才开放。有些搜索引擎的数据库更新比较缓慢,也减弱了信息的时效性。在市场调研的日常资料收集工作中,就需要对一些网站进行定期跟踪访问,对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收集记录。

一般来说,可以提供大量第一手信息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网站有:各类网上博览会、各行业经贸信息网、企业间电子商务(B2B)网站、行业垂直网站、大型调研咨询公司网站及政府统计机构网站等。

加入邮件列表:如果觉得每天跟踪访问大量的网站占用太多时间,也可以利用一些网站提供的邮件列表服务来收集资料。很多网站为了维持与用户的关系,常常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新闻邮件、电子刊物等形式免费向用户发送,通常只要进行简单的登记即可加入邮件列表。比较有价值的邮件列表有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初步整理的市场供求信息,各种调查报告等等。

在线调查表:企业网站本身就是一个有效的网上调查工具。有研究表明,74%的用户表示愿意在网站上提供产品满意度反馈,有50%的用户愿意回答产品需求和偏好方面的问题。

然而,网上调查功能往往被许多企业所忽视,浪费了从顾客那里直接获得有用信息的机会,这也许与一般中小企业网站功能不完善、访问量不大,同时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不高等因素有关。在网页上设置在线调查表,访问者在线填写并提交到网站服务器,这是网上调查最基本的形式,实际上也就是问卷调查方法在互联网上的延伸。

电子邮件调查:电子邮件调查是在线调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与传统调查中的邮寄调查表同一原理。将设计好的调查表直接发送到被调查者的邮箱中,或者在电子邮件正文中给出一个网址链接到在线调查表页面,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用户成分加以选择,并节约被访问者的上网时间。

如果调查对象选择适当且调查表设计合理,往往可获得相对较高的问卷回收率。但采用电子邮件调查的前提条件是已经获得被调查者的电子邮件地址,并且预计他们对调查的内容感兴趣。

对网站访问者的抽样调查:利用一些访问者跟踪软件,可以按照一定的抽样原则对某些访问者进行调查,类似传统方式中的拦截调查。例如在某一天或几天中某个时段,在网站主页上设置一个弹出窗口,其中包含调查问卷设计内容,或者在网站主要页面的显著位置放置在线调查表,请求访问者参与调查。另外,也可以对满足一定条件的访问者进行调查,这些条件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设定,比如来自于哪些ip地址,或者一天中的第几位访问者。

被调查者的因素:被调查者提供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在线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对于网上被调查者的某些信息(尤其是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度要大打折扣。

建立信息分析处理体系:信息收集到后必须能有效地处理。最好是由专人完成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工作,用数据库将信息组织管理,以备将来查询。"在调查过程中,经常会收到很多垃圾邮件;在网上查到的咨讯有些不是很准切,比如说同行业网上公开的信息很多带有水份,所以必须当作客户去了解才可得到比较准切的信息。"李良景介绍说。所以一个高效的信息分析处理系统非常重要。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篇4

以下为报告介绍部分:

1.1调查背景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网购”、“网赚”等词汇在互联网上炙手可热。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一些传销组织开始以“电子商务”、“网络团购”、“网络广告”、“网赚”、“网上购物”、“淘宝网店”、“网络直销”、“网络营销”、“网络”、“网络加盟”、“网上学习培训”、“网上基金投资”等名义拉人头发展下线,致使大量网民受害者深陷泥潭。

为此,我国最早创办、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研究与传播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为己任的第三方研究机构——(Chinae-BusinessResearchCenter),通过联手中国反传销协会、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启动了“2010中国网络传销不完全调查”(b2b.toocle.com/zt/wlcx/),利用行业监测、问卷调查、用户反馈、专家座谈、案例研究等多种途径,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网络传销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最终撰写了这份报告。

1.2调查内容

本报告主要针对以“电子商务”名义进行非法网络传销的企业展开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传销现状与特征、网络传销组织运作模式、目前网络传销企业的发展现状等方面。

1.3调查目的

本报告通过对网络传销的概念、网络传销运作模式、网络传销用户群体、网络传销的现状、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警醒广大网友,避免被迷惑;也希望能够为工商执法部分提供参考资料,协助他们及时查处网络传销组织。另外,呼吁:全国广大网民与广大受骗者,及时揭露身边的网络传销组织,促进电子商务与合法直销的健康发展。

1.4调查对象

本报告主要针对打着“电子商务”旗帜的网络传销组织。传销分子将传统传销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利用网络发展下线。

目前,据政府通报、媒体曝光与本报告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已被查处或涉嫌网络传销的组织较为典型的主要有:“世联发商贸网”、“来吧团购网”、“南通e网商务”、“蝴蝶夫人”、“中国ipC异业联盟网”、“艺路通网”、“广西新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西经发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安购科技有限公司(安贝特商场)”、“北京金亿盟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智培训网”、“梦幻庄园”、“创想网络”、“流动的财富(Q8)”、“安格电子”、“富迪健康科技”、“全国兴村富民互助社”、“成都麦酷电子商务”,深圳遛遛网以及境外的“香港世界通国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香港月朗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百盛电子商务国际股份(香港)有限公司”、“香港美亚国际mDG电子商务”“香港meSUn(麦森)电子商务公司”、“香港mDG(麦酷”软件)”、“美国全球教育网”、“华盛机票预订中心网”、“、“英国tVi旅游快车”、“澳洲aD网络媒体广告公司”等。

1.5调查方法

作为国内唯一的第三方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秉承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作风,通过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访谈长期致力于打击传销的草根研究员,深入了解传销内幕;通过对话身受其害的群众,深入分析网络传销成员模式。

此外还通过自身调研掌握相关数据与信息。整个过程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科学性。

1.6报告时间

2010年8月—2010年11月(调查监测阶段)

2010年12月初—2010年12月底(研究成文阶段)

2011年3月初(公开阶段)

1.7报告执行

《报告》由目前国内唯一第三方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与中国反传销协会、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联合编撰,历经数月抽样调查、运行监测、数据统计与研究分析所得。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传统会计;影响

当前,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电子商务成为企业与国际接轨、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的概念创新和模式创新逐年落到了实处,市场中产生一股新的竞争力量,为整个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阿里巴巴等公司的成功说明电子商务正在引领服务业发展,并影响着未来商业发展模式。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在经济领域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成交量的迅速增长。电子商务代表着先进的商务交易方式,它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打破了会计核算的时空界限,对会计假设以及会计实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对传统会计产生重要影响,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前景。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冲击

任何会计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和实务基础上的,电子商务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冲击了传统的会计假设理论。随着会计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巨大变革,传统的会计假设不仅被拓展了领域,而且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电子商务不断的发展应用,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也日益凸显。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所作出的合理判断,需要与特定的经济环境和特定的经济模式相适应。

(一)会计主体假设所面临的冲击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它是开展会计工作所必须设定的空间范围,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20世纪初,由于企业间存在和发展关系相对稳定,企业之间相互的联系和协作关系相对松散。同时受当时通讯手段的限制,各个不同的企业只是在相互不关联的状态下为各自的经济利益在运作,缺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统一协作的机制,会计主体假设的提出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要求,在当时是准确、恰当的。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这个组织是有形的实体概念,而网络时代的网络公司是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的临时结盟体,其形式可能只是一个“虚拟公司”,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虚拟公司”使企业的空间范围能够根据迅速变化的市场灵活地重构和分合,从而使会计主体具有多变性,并使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增添新的涵义。

(二)持续经营假设所面临的冲击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以现在的形式和现有的目标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改变企业的正常状态。持续经营假设的存在引发了许多的会计基本原则,比如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等都是基于该假设而提出,并与该假设配合和适应的。在传统会计中,持续经营假设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换,其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清偿。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虽然科技的发展为企业带来蓬勃生机,但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也使企业的经营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一方面,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会计个体被兼并的可能性和速度都空前的加大,技术的更新周期缩短,频率加快,使企业必须增加研发的投入,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市场需求频繁的变化和多样,使得研究与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蕴含着很大的风险,这些使得持续经营假设面临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间的联系因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紧密,当该项业务活动结束后即告解散,或者需要调整该项业务时随时终止,这种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使得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费用与收入的按期配比,变得不能正确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持续经营假设又一次受到挑战。

(三)会计分期假设所面临的冲击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紧密联系,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一种补充。它的产生是因为在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下,提供会计信息的技术受到限制,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时间划分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期间,来实现报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其所强调的时间段落的划分受到信息提供的成本、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企业风险监控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从主观方面来讲,专有技术、专利权、研究与开发等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的主要财富。企业未来的竞争将主要依赖于智力和创意的竞争,使企业处于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经营风险加剧。不论是从企业提高控制经营风险能力的角度,还是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的角度,都要求尽可能缩短报表提供的周期,将尽可能及时的信息呈报出来,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另外,网络会计应用网络技术,使得交易可在瞬间完成,资金也可即时划拨,再加上“网上实体”的一切交易都在网络上进行,交易结束后,实体就有可能解散,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会计必须提供及时的、最新的信息,会计的报告期必须尽可能地缩短,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

从客观方面来讲,计算机及网络强大的运算输送功能降低了信息披露成本,使得会计信息的实时传递成为可能。会计分期假设的提出源自于信息披露成本的限制。在传统时代,要做到及时的披露信息已然不易,要花费大量的信息披露成本。但是到了信息时代,会计人员只需将各类明细信息收集并录入计算机中形成一个具体而齐全的基础数据库,各种报告及报表的生成即可由计算机依据一定的指令从基础库中自动收集、分类、汇总相关的数据而得到。会计信息披露的频率可以因成本低廉的会计循环的增加而加快,从信息成本角度出发,考虑缩短会计期间、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成为可能。

(四)货币计量假设所面临的冲击

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网络化社会,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网上贸易使得企业的购销活动更为便捷,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增加,非货币信息和非历史成本信息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另外,网络公司的出现对货币计量的要求提高了,将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发展成为电子货币计量,使货币出现无纸化趋势。网络公司的交易、结算是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的,电子货币计量的采用同时也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在现代电子商务中,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成为管理者和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而它们又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来表示。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商务模型,对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计量、对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价值的计算、对高科技企业潜在的高额风险回报的计量、对通货膨胀的计量等,都成为突出问题。因此,会计计量手段将不仅仅局限于电子货币,而会向多元化发展。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传统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控制,是对资本运动信息的核算以及对资本流和物质流的控制。电子商务时代,会计的传统职能在弱化,而与之相关的信息职能、协调职能和管理职能在强化。

(一)会计信息职能日渐重要

会计人员要对会计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信息可以帮助控制和管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通过互联网会计信息可以高度共享。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全面而快速地搜集和处理各种有关的信息,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捕捉市场信息,拓展市场份额。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一些最流行的网页,捕捉市场上的热点信息,了解潜在客户的兴趣,对顾客和供应商广告,说明企业的供货内容,吸引顾客上网,从而拓宽新的市场分布渠道,争取潜在的顾客。企业还可以设置访问者输入特定信息要求的平台,定做网页,提供网址,通过电子邮件开展业务。允许顾客定制网页,输入相关信息,说明所需物品的详细资料,网络将会给顾客带来量身定做的产品,顾客会处于前所未有的支配地位。经营企业就是经营它的未来,经营未来就是经营信息,只有网络化管理才能使会计工作做到信息化。

(二)会计的协调职能日渐突出

会计协调就是对企业资本流管理和物质流管理之间矛盾关系的协调。一是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在电子商务中,企业得到订单以后,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运输、服务部门以及财务系统,应根据订单同时开展运作;与此同时,企业还要与外部的供应商、银行、海关、税务部门打交道;并根据每个新项目与其他单位和个人结成伙伴关系,或取消伙伴关系,所有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会计的协调作用。二是加强与现有顾客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帮助顾客正确地使用产品,免费提供咨询,减少顾客逛商店的时间,培养网上购物习惯,问卷,对顾客的频繁提问作出回答。例如,旅游网站可以以前游客所选择的最佳景点或类似消息以鼓励新的游客,并了解他们对行程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巩固老顾客,吸引新顾客。

(三)会计的管理职能日渐明显

会计的管理职能体现在对经济活动的反映、监督、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会计的核算工作由网络完成,从而信息处理就会高度自动化,技术、资金等因素将逐渐沉积为基础设施,凸现出来的则是服务。因而会计的核算职能在逐渐淡化,重心将转向协调、管理、监督、决策、控制、分析等方面,这样会计的管理职能日渐明显。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其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资产价值不变。其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具体影响:(1)历史成本原则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然而电子商务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因此历史成本原则将失去存在价值;(2)网络公司的交易对象多是处于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历史成本不能如实反映网络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性极差;(3)历史成本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它对网络公司经营业绩的反映滞后,经营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无法发挥。

(二)电子商务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的一种核算原则。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快速完成,跨地区、跨国家交易很容易实现,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无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原则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现收现付制则更适用于网络财务系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1)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业绩脱节,不利于资金的快速利用与增值,尤其在短期的跨国交易中,更为突出;(2)对于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活动,往往无法进行确认,如企业自创的商誉;(3)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原则,忽视了现代经济管理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倾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观念,同样不利于企业的决策和收益。

(三)电子商务对填制和审核凭证的影响

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了保证会计记录可靠,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凭证是证明各项经济业务已经执行或完成的书面文件,是登记账簿的主要依据。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实际执行情况填制凭证,所有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无误,才能作为计账的依据。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对这项实务工作造成了尤为重要的影响。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都以电子形式出现。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的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销售方和购买方都在网上银行开设了电子货币账户,购买通过网上银行将货款(电子货币)支付给销售方,销售方收到购买方货款后填制收款凭证以入账并通过电子发票发出,购买方收到销售方的电子发票后经其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审核后据以入账,整个过程不再涉及填制纸质凭证,也不用人工审核凭证的填制是否合乎规范、字迹是否工整,一项经济业务就这样迅速及时地反映到了双方的会计记录中。

(四)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现行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由财务报表和附表组成。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电子商务时代,财务报告将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为某一特定模型服务,将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提供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然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模型,“通用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使用者决策模型的需要。

2.国际贸易剧增,币值波动大,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3.现行财务报告缺少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而网上交易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工具,风险性较大。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这方面的揭示,以便合理地预计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作出正确的决策。

4.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及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资产、人力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而现行财务报表对此反映较少。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电子交易、核算处理、信息随机查询于一体的“动态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可实时满足不同层次的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多元要求,在会计报表中,也应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作为主要资产项目加以重点列示。

此外,财务报告还要反映大量的非货币性信息,如企业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等。

(五)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原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货币结算程序,也因此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产生和存在的形式,这将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深刻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改变传统输入方式,采用更加高效、先进的无纸化输入方式。在无纸化输入中,业务活动从开始到最后都不会受到人工的干预,即完全自动进行交易处理,与企业生产销售有关的合同、发票等书面记录被计算机以相应的电子记录所替代,整个商业运作的过程实现无纸化、直接化。同时,大量的信息可以利用网络从企业的客户处直接获取,通过自动文档的处理,建立有关客户、产品和服务等信息的数据库,使会计信息的获取范围扩大,信息冗余度降低。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买卖双方可以以电子文件形式签约,并通过数字签名,与银行、税务等部门进行各种电子票据和电子凭证交换,交易完成后,银行按照合同处理,出具相应的银行票据等。这样,既降低了交易成本,又提高了信息获取、交换和更新的速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一方面,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在网络环境下工作,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获取想要的数据;另一方面,会计系统也可以通过网络把信息在网页上,甚至可以把会计资料通过网络传至税务等部门,替代传统的纸面报送方式。这种电子联机产生的实时报告,使会计信息报告呈现崭新的面貌。

四、电子商务时代会计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冲击,促使会计的发展必须适应未来会计复杂化、多样化以及网络化的需求,网络会计是传统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子商务以网络为支撑平台,借助计算机达到信息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全面结合,全面实现交易和结算过程的电子化。电子商务通过因特网进行交易,尽可能的在经济交易中采用电子单据(无纸化贸易)、电子传递、电子货币交割,避免了传统商务活动中书写任务繁重且不易保留、传递速度慢等诸多弊端。无论交易双方身处何地,均可与世界各地的商品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进行交流、订货、交易,实现了快速、准确双向式的数据信息交易。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现代化、存货“零库存”、经营规模无限制等特点使它对信息传递速度的要求更进一步,传统会计显然不能满足其要求,甚至成为电子商务进一步扩展的障碍,而网络会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大加快会计账务处理和资金划转的速度,项目集中管理变得更加容易,为电子商务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比传统的会计手段,网络会计确实有很多优点,因此它取代传统会计成为一种新型会计模式是必然的趋势。但这并不代表完全否定了传统会计。相反,在网络会计的发展中仍然要以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本着这样的原则,在解决网络会计与传统会计对接中出现的问题时,应该取传统会计之精华,弃其糟粕,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实现网络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平滑对接,才能更好地实现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商业的主要形式,它势必对传统会计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挑战。电子商务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打破了会计核算的时空界限,传统的会计假设不仅被拓展了领域,而且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会计的传统职能在弱化,而与之相关的信息职能、协调职能和管理职能却在强化;会计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会计手段更加多样化、现代化;会计信息安全必须得到保证。同时,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必须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对会计专业软件的应用与掌握,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为会计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前景。如今,我国应该紧紧抓住新经济时代的特点,充分适应电子商务时代对财务职能的要求,研究探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和变革,更加完善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使更多的企业能尽早进入电子商务时代,迎接信息技术发展对会计的挑战,为知识经济、电子商务时代而服务。

【参考文献】

[1]互联网产权研究中心.2006-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m].2006.

[2]王慧娟.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J].税务与经济,2006(1):67-68.

[3]张大方.论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江苏商论,2004(12):

105-107.

[4]李付梅.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企业经济,2008(5):17-18.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披露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优势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利用电子商务环境下,经营活动实现电子化业务流程,不仅包括所有面向外部的业务流程,而且还包括内部业务流程等,通过公司业务的电子商务环境合作伙伴全面整合。

(二)电子商务的优势

电子商务是各部门的企业部门,批发商,银行,通信部门内部的协作经济协作需求。通过结构调整,企业可以规范内部业务流程,使企业内部的工作、各部门合作,以实现业务流程的集成,从而整合企业资源,提高整体效率。此外,企业可以用e-mail传送到税务,海关等部门的会计信息,而不是传统的纸质或软盘上,实现了在电子商务环境税,税务,海关等机构授权访问企业数据库,以加强协作。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定义与特征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定义

会计信息披露,其实是会计主体以各种方式向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也就是说,它可以单独提供给某一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公共媒介提供给社会公众。

(二)会计信息的特征

(1)可靠性。电子商务环境中,用于执行信息处理账务凭证的计算机,在整个过程财务报表的数据显示上,从而降低会计人员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各部门的信息,在同一时间的信息共享和可以限制对方交换充分,及时在两者之间传输,可以有效防止各部门,以满足自己的利益,并试图擅自改变会计信息。自动、实时生成财务报表,同时也降低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和粉饰的机会,尽量减少可能是由会计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地反映交易或之前的会计人员重要信息。

(2)信息更具有可比性。电子商务不仅加强了信息的可比程度,同时也使得信息的比较更为容易,信息使用者能快速得到不同主体的会计信息。例如,利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方便地以不同国家的语言描述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现状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财务人员对会计的认知还比较匮乏。他们往往不能及时排除软件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部门与单位之间缺少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战的局面比比皆是,导致各单位信息交流不畅、闭门造车。不能够为有关单位的决策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时间并不长,很多单位把注意力放在软件使用上,财务会计制度滞后的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通用财务报告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会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深圳明合发有限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通用财务报告只能满足使用者的共同需求,不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会计信息输出不及时。通常会计信息越及时,其相关性越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与相关性之间的这种联系更加突出。然而,深圳明合发有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以定期财务报告为主,临时报告较少且滞后,财务报告还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对外,这些都造成了深圳明合发有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3)披露的会计信息有限。财务资料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反映深圳a纸业有限公司,其揭示的交易和事项主要限于财务会计,披露在附注中只有少数的非财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范围财务报表,虽然披露范围增加,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四、电子商务下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的措施

(一)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增加财务信息内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该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可以增加以下项目:一是数字产品。当今社会的数字产品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数字产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存货和无形资产,它可以复制、可以重复出售。二是人力资产。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人才资源的竞争。企业雇佣人员为其服务,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会计报告中可增加有关人力资产的情况。

(二)定期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在会计信息社会化生产方式下,企业应该定期将财务报告公布在自己的网站,信息使用者也可以登录该公司网站随时获得企业经济活动的实时原始信息。

(三)改进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其实就是如何披露会计信息的方式。会计信息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为主进行传播,通过网页描述等方式将会计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本文认为对所有要素都采用货币计量是不可能的,简单的量化并不能清楚地反映该对象,不如保留原有的财务报告模式,另外发展一套适合电子商务的披露体系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作者单位为济宁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程翠凤.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内部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7):70-71.

[2]林黎明.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06):29-31.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篇7

一、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内容变革的影响

1、无形资产。传统的财务报告的重心是企业的财富。而在会计中代表企业财富的是资产、负债、权益等会计要素。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富的主要构成是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如土地、厂房设备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商誉、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版权、技术诀窍、秘密配方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已经开始逐步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这些无形资产的取得不是以有形的方式和市场交易为基础的,受传统会计固有模式所限,在传统会计系统中得不到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从而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未能得到真实而公允的反映,由此造成企业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巨大背离。据统计,美国标准普尔指数500家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超过6.0,在互联网公司中比率更高,在思科(cisco)、戴尔这样的公司更是高达2位甚至3位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以有形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为核心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显然已不适应越来越多的技术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传统财务报告的价值不断下降,变革势在必行,否则会计的作用以及会计职业本身将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

2、人力资源。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具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资本。知识经济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增值和实现。体现了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收益和权益的分配成为会计的新课题,也就是要重新审视将人力资源纳入财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人力资源会计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陷入了低迷的境地,甚至到了90年代初期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其主要原因包括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上的困难以及人力资源产权界定上的困难。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纳入财务报告体系则有着新的机遇: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递的迅速,许多在工业化社会视为不确定的因素,通过高速的信息传递,都变为确定因素或者不确定性大大降低。其次,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几乎所有计算、统计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以往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有巨大工作量的工作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实行奠定了物质基础。而长期困扰会计界的人力资源产权界定的问题,也由于权益理论的突破迎刃而解。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在知识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所有者理应成为企业剩余权益的索取者,与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此引发权益理论的修正:资产=财务负债+人力负债+财务资本权益+人力资本权益。

3.财务报告模式的扩展。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下所披露的信息是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集中地体现在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附表中。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也必然发生着变化,由此将导致财务报告内容的扩展。概括地说,知识经济下的财务报告模式披露的信息将由传统的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向定性化信息、前瞻性信息、非财务信息扩展,从而可以扩展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如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报酬和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增加对表外项目的披露,如长期租赁、长期购买协议以及与其相关的机会和风险等表外项目;分别列示经常事项和非经常事项的作用、影响;列表揭示分部信息;披露资产负债计量的不确定性;提供不定期的财务报告;加强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等等,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这一切的实现又依赖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正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增加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边际成本以及财务报告使用者获取和分析利用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财务报告信息的传输,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快捷且有效地分析利用信息。

二、财务报告的生成与传输的变革——网络财务报告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财务报告的生成与传输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则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伽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限制。internet以统一的tcp/ip协议将全球的计算机连接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结构,世界各地的用户均可以方便地加入到internet之中,这使得借助于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成为新的企业经营方式。而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方便地建立一个可以实现全面信息管理和支持各种业务部门协同工作的环境。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同时更多地利用intranet进行内部协调分工与信息管理,其结果是会计信息系统所需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之中,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化为intranet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反映,并利用internet向企业外部使用者,这样的会计处理与报告模式可以称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real-time reporting system)。使用者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数据库,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构造自己的财务报表,或者根本就不需要构造。实时报告系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偏好,兼顾了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处理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与上面所述的“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相比,现阶段的网络财务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告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指报告主体通过建立在internet上的网址(web-site)向使用者传递的财务报告。这种形式的网络财务报告只不过是财务报告传输的介质发生了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对于使用者来说同样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1995年美国证交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electronic data gathenng,analysis and retrieval,“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了条件。美国学者h.ashbaugh等人在1998年对290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87%的被调查对象在互联网上建有网站,70%的公司进行了互联网财务报告。fasb在1999年1月开始的一项名为“企业报告研究计划”(business reporting research project,brrp)的研究中发现,财富500强的前100家大公司中99%建有网站,其中94%的公司在网站上财务信息。iasc也制定了一项研究计划:“business reporting on the internet”,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62%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财务信息。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企业建立网站并信息已经逐渐成为趋势。潘琰(2000)对200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和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的互联网使用条件和水平、公司重视程度、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审计信息的披露、信息利用等6个方面,通过28项指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二三年的水平。

从现有的实务来看,许多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只不过是书面财务报告的电子复制品。aimr在1999年曾经进行过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公司在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年度报告、季度盈利数字、新闻简报、季度报告等。大部分的网上财务披露甚至不如书面财务报告详细,对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诸多便利条件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电脑几乎成了昂贵的邮箱或传真设备。目前在互联网上企业的财务信息通常有以下几种格式的文件存在:adobe可移植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iles,pdf)、超文本标示语言格式(hypertext malkup language,html)。文本文件格式(。txt)、ms office、文档格式(。doc、。xsl等)等等。adobe可移植文档格式(pdf)是一种通用文件格式,能够保存任何原文档的所有字体、格式、颜色和图形,而不管创建该文档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平台,但是文档的数据、文字必须通过拷贝、粘贴到其他应用程序中才能作进一步的处理,以供分析利用,增加了财务报告使用的麻烦。文本文件格式的文档可以在大部分应用程序中打开使用,但是要想把数据转移到电子表格文件中进一步加工使用,仍然是很困难。相对前两种格式的文档,ms office文档格式(。doc、。xsl等)在数据的进一步加工使用上要方便得多。特别是xsl格式的文档,可以在不同的财务报表间执行合并、汇总、排序等等各种工作。以html格式制作的电子形式的财务报告,虽然未必能提供比书面报告更为丰富的信息内容,但在信息的组织形式上具有书面报告不可比拟的优点。财务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超链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者可以通过点击不同主题下的链接直接转到感兴趣的部分,而通过浏览器上的“后退”键可以轻松地返回上一次阅读的地方。这种阅读方式的便利是传统书面报告所无法提供的。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是互联网给财务报告带来的最大优点。与此相关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搜索工具(search tools)与元数据(metadata)的结合可以方便用户进行财务报告信息的定位;数据库技术(database)的建设将极大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企业还可以运用编程语言(如java scripts和java)进行信息披露的功能设置。而可延伸性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则是继html之后的新一代标示语言。在最近几年,企业、网站、电子商务公司。软件开发者等几乎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由于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和表达方式有差异使得各自内部的数据不能互相合并、资源无法共享和无缝连接。由w3c(全球资讯网协会)制定规格的xml为企业、软件开发者、web站点和终端使用者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解决方案。更多的纵向市场数据格式建立起来,为诸如高级数据库探索、网上银行、医疗、法律事务、电子商务和其它领域,扩展了更大的市场空间。xml允许各种不同的专业(如音乐、化学、数学等)开发与自己的特定领域有关的标记语言。这就使得该领域中的人们可以交换笔记、数据和信息,而不用担心接收端的人是否有特定的软件来创建数据。而当企业应用xmlm作其财务报告并在互联网上公布时,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应用这些财务报告,而且可以进一步改善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技术的进步,一种新的互联网财务报告语言日渐浮出水面。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是由aicpa发起的现在已经有70多个成员组织组成的xbrl.org组织所推出的新一代的互联网财务报告语言。xbrl.org组织的宗旨是推动基于xml的财务信息。银行借贷信息、信用报告和财税申报。目前xbrl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xbrl.org组织于2001年6月公布了一般分类账的xbrl规格(xbrl for general ledger),以及新版的财务报表xbrl规格(xbrl forfinancial statement),以供一般大众参考和评述。xbrl语言将互联网上进行交易所需要生成的财务报告进行标准化,安装有例览器的计算机即可使用此程序,可以使非常详细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取得及交换比现在所使用的方法更为快速及成本更低。

三、网络财务报告所引发的问题

由企业自愿通过internet向使用者传递财务报告也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保证使用者在internet上得到的财务报告是可靠的:如果使用者根据企业自愿通过internet传递的存在错误的财务报告作出错误的经济决策,责任由谁来承担?也许企业并非有意篡改internet上的财务报告,但是internet上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如果电脑黑客侵入企业网站,篡改了财务报告,而企业未及时发现作出更正,使用者因此而遭受损失,责任又将由谁承担?internet上的财务报告是否也应进行审计?这里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二是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

关于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目前企业在互联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属于自愿披露的范围,目前的证券监管机构对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问题也还处于观察、研究阶段,完善的规范尚未形成,企业将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与其他不需审计的财务信息不加区别地置于公司主页,如果不加提示,使用者很难对该信息是否已经经过审计获得清楚的认识,这无疑将影响使用者对这些财务信息的使用。而在h.ashbaugh等人1999年的研究中发现只有35%的被调查公司能对他们网站中披露的信息提供真实性的保证。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个较好的方案是大力开展注册会计师网上鉴证业务,同时要求企业对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及其他财务信息是否经过审计给予使用者必要的提示。事实上,lntel公司在这一点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使用者例览公司的年度报告并要离开时,将会出现一条特别提示,询问使用者是否确实离开,并提醒用户其选择的目标将不再属于年度报告的范围。这也就清楚地界定了网上年度报告的边界。这从技术上并不难做到。iasc在其《互联网上的企业报告》研究报告中对此提出了专门的行为规范建议:“在企业网站上,遵循ias的整套财务报表的边界线应可清楚地识别,以便让访问者在离开ias财务报表区域时知晓”:“当用户从财务报告(含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有关经营和财务数据)达到撤离点(departure point)时,应该给予用户清楚的指示”。

关于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其实不仅是网络财务报告,其他的网络信息同样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可能更有代表性。这里的安全性问题包括上面所提出的黑客入侵,还包括企业恶意或过失造成信息不实,还包括网络技术因素引起的网络瘫痪、数据库无法使用以及电脑病毒所引发的系统崩溃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企业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二是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贮安全性、数据操作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充分利用防火墙(firewall)、加密技术(密钥技术)、数字签名、安全协议等技术措施。当然,由于信息安全技术总是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的实现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要把系统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化,以保证系统的控制方案及安全政策不断随系统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传媒报业;纸媒转型;媒体融合;“内容为王”;“社区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6-0087-03

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和央视市场研究媒介智讯联合的《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1-4月传统媒体广告仅增长1.9%,不仅远低于去年同期16.5%的增幅,甚至低于2009年金融危机同期4.3%的增长水平。报纸成为传统媒体中唯一下降的媒体。另一方面,互联网市场继续加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中国互联网广告2011年首次超过报纸广告。移动互联网正在超速发展,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58.7亿元,同比增长167.2%。2012年手机网民将达5.83亿,超越互联网网民指日可待。更关键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调查显示,年轻一代正在远离报纸。18至34岁年龄段中只有3.2%的被访对象表示报纸是对他们购物决策影响最大的广告媒体。《2011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交网络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岁以下儿童上网比例达26.2%,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91.4%。

现状面前,传统报业迫切需要清醒认识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行业趋势,认真研究学习欧美报业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切合中国报业实际的发展道路。考察完全市场化的欧美报业,经过几年转型试验,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探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变革路径。本文从营销模式、生产模式、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四个方面对欧美报业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探讨,以探索切合中国报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一、营销模式——媒体融合打破传播边界

广告市场格局的变化源自于广告主营销策略的调整,而广告主营销策略的调整源于渠道选择的多样化,渠道选择的多样化则源于受众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新媒体消解了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了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了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内容传播打破了媒介形态的限制,受众可以选择任何终端设备获取某一媒介上的内容。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正在加速瓦解这些边界。

“伦敦爆炸案”作为新媒体时代多媒体融合的经典案例被多次引用。“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多终端整合,便捷、精准的信息传播方式,引导品牌营销向多终端整合转变。品牌营销的形式也在逐步适应多终端传播的要求。网购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从而深刻影响并改变广告营销方式。智能手机的发展让移动广告高速、顺畅地在手机上展示成为了现实。有企业宣称:品牌电商化之路势在必行,传统品牌要么上网,要么被上网。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人,而网购的用户规模达2.14亿,国内B2C、C2C与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已有24620家。

融合传播模式促成了跨终端、跨时间、跨空间的分享圈。大量的信息内容由受众自己生产,并传播到各种媒体终端,同时通过关注各种终端,获取其他受众生产、传播的信息内容,所有受众又随时、随地通过各类终端进行内容信息共享或消费。

一个全民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消费信息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生产模式——全媒体整合、多传播载体覆盖

社会化媒体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影响并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更多由大众主导,而传统媒体则需要发挥品牌优势及专业的内容整合生产能力,在转型新媒体过程中进行全媒体整合传播。

目前,一些欧美传统媒体在转型新媒体过程中市场表现优秀。

三年前开始数字化转型、专攻网络版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网页浏览总次数达到每月4200万,独立访问量达到800万-1000万,数字版流量已经增加到五倍于之前的水平。其2011年度广告收入与内容销售的增长率均超过50%。《纽约时报》发行量猛增了73%,达到了158.6万,其中电子版发行量是80.7万,超过了纸质版发行量。全美发行量最高的《华尔街日报》的电子版订户数也已超50万。

美国报纸发行量审核署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的前6个月时间里,美国近1/7的报纸均是以电子版的形式被阅读,阅读媒介包括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618类报纸的电子版及印刷版报刊的平日发行量上升了68%,其中电子版报刊的发行量占各类报纸发行总量的14.2%,而该比例之前一年是8.66%。2011年,美国新闻网站的增幅最大,数字新闻消费者2011年继续增长。根据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的统计,顶级新闻网站的月独立受众数量增长了17%。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23%的美国人当前使用多个数字设备获取新闻。报纸的数字受众数量正在不断增长。报纸网站正变得越来越流行,总体受众数量一直保持平稳。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还发现,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在新媒体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移动装置用户在消费新闻时似乎更看重新闻机构的品牌和声誉。有关美国移动装置用户新闻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约35%的传统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会首先选择某传统媒体的正式网站或其移动应用版来阅读新闻,然后才选择搜索新闻关键词和新闻门户网站。来自惠普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在推特上22个被转发次数最多的作者中,有16个来自Cnn、《纽约时报》和eSpn之类的传统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掌握充分资源的传统媒体在新闻内容方面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具有极强的优势和生命力,相对容易走上全媒体之路,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乃至通信行业的全面互动。在日本,遇到重大事件,朝日新闻社旗下的网络、电视、广播和报纸互动,全方位的报道逐渐成为常态。朝日新闻社新闻门户网站在2007年就曾分别创下月网页浏览量3亿次和日浏览量2000万次的纪录。在英国,《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和《每日邮报》等报都在吸纳各种媒体形式的长处,推进“报纸十视频十网站”的全媒体发展。记者不再局限于向某一家媒体供稿,而是向全媒体中心提供新闻原材料,向集团下所有的媒体供稿。

国内一些传媒集团也通过整合多媒体形态组建全媒体中心,在内容生产、渠道选择、信息终端各方面进行积极尝试。比如南都推出“南都paD”,京华推出“云报纸”等等,实现了内容产品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扬子晚报》借助各种新技术,实现全媒体记者的一次采访覆盖多种载体的传播,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其新浪官方微博粉丝量已超150万,在全国报纸类官方微博影响力指数中居前三,移动客户端的总下载量近30万。《扬子晚报》与江苏有线云平台合作试推出的“高清电视看报纸”,在南京地区已拥有十万人的高清机顶盒用户。遍布南京闹市的《扬子晚报》自动售报机,通过其视频平台向过往的市民传递当天报纸版面的概览,以及新鲜生动的视频。这些多媒体平台,与《扬子晚报》这张报纸一起,覆盖了最广大的受众群体。

三、赢利模式——“内容为王”依然是新媒体准则

纸媒转型新媒体的步伐依然跟不上加速下滑的市场。顾虑来自于新媒体尚不清晰的赢利模式。对网上内容收费已经成为传统纸媒共识,美国报业的“付费墙”模式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传媒始终是个“内容为王”的产业。

国内大多数传统媒体只是把网站和其他新媒体平台看作是纸媒内容的机械延伸和某种附加的渠道,忽视了自身组织结构、内容产品、经营理念和赢利方式的创新。网络资讯免费的惯例冲击着所有的传统媒体,但网络上海量的垃圾信息也在浪费着受众的时间和财富,消耗着巨量的社会成本。针对于此,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制作优势正在发挥巨大作用,专业新闻机构为用户提供物有所值的资讯,其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媒体运营经验为资讯产品质量提供了保障。

有130年历史的朝日新闻社不仅拥有巨大文献库,也拥有专业的多媒体新闻网,使它可以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新闻定制、历史文献查阅等服务,从它的数据库中调取一条有文献价值的报道需要105日元。每个月支出105日元,可以享有它的手机定制新闻服务。近年,朝日新闻社开始为ipad电脑、安卓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提供电子报应用程序,或者作为内容提供商,将《朝日新闻》的著名专栏《天声人语》打包整合进电子词典等等。如今,在日本的各种新媒体平台中,朝日新闻社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一些大报的收费模式已经取得成功。《华尔街日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便限制了部分网络内容的阅读权限。截至2011年秋季,其数字订户已有53.7万左右。其中约8万订户阅读的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电子书阅读器上的版本,其余订户则是阅读电脑网络版本;英国《金融时报》在2007年年底也建立了付费模式,截至2011年年底,数字订户已达26.7万;纽约时报传媒集团2011年开始对其在线新闻报道部分内容进行收费,到2012年3月,已吸引了45.4万的支付用户,预计今年这一项目将带来1.25亿美元的收益。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甘尼特集团在威斯康辛的13家网站开始设立“付费墙”。该集团的79家社区报纸已有38家建立了“付费墙”。预计网络版收费模式2013年将为甘尼特公司增加1亿美元的利润,并促使该公司旗下正在采取收费模式的社区报纸的年度订阅收入总额增长25%。

新媒体打破了人们的惯常思维。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上,关注度不是取决于某个编辑或者某个编辑部门,而是取决于所有的参与者。版面是有限的,渠道是无限的。当渠道不再稀缺,内容就会为王。《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的成功就源于其提供的专门化的商业新闻,竞争者很难生产也很难替代。

无论媒体形态如何变化,传播渠道如何多元,内容产品始终是媒体的根本所在,内容产品的价值决定了媒体的价值。

四、发展模式——“社区化”引领传媒未来

在全球报业低迷的情形下,“社区报”一枝独秀,有人甚至发出“社区报是报业未来”的论断。

美国社区报数量巨大,占报纸总数的八成以上,被认为是目前美国报纸行业中发展最为稳定的类别。在美国报业亏损甚至倒闭的大潮中,小型的社区型报纸却一直生存无忧。然而就此论断“社区报是报业未来”显然过于乐观。网络等新媒体建立的一个个“网络社区”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具备了更强的黏合度。

社会化网络的成熟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颠覆了人们固有生活方式,人们已经在互联网上构建起了一个交互于现实世界的生活平台。近年来,生存较好的传统媒体,以及发展迅猛的新媒体,基本都具备“社区化”特征,如美国的社区报,如推特、Facebook、新浪微博等。“社区化”使媒体与受众摆脱了简单的信息买卖关系,建立了一种水融的感情维系。

美国传播学家赵克说美国社区报深入民众,与社区这样的社会小单元融为一体,体现了“美国的心跳”。而推特、微博等社交网络实际建立起的一个个“网络社区”,将有类似信息需求的受众聚集在一起,体现了“社会的心跳”。

号称“互联网第一大报”的《郝芬顿邮报》是一家新闻与分析网站。《赫芬顿邮报》只有150名带薪工作人员,却有超过3000名投稿者为每一个可以想到的话题制造内容,另有12000名“公民记者”充当它的“耳目”,它的读者每个月提供多达200万条投稿,参与网站内容的生产。实际上,《郝芬顿邮报》建立了在新的社区基础上的内容生产的新模式,组织“居民”进行信息采集、生产,同时消费,并实现与社交网络的融合,利用社会化媒体来提高网站访问量,成为一站式新闻和评论消费场所。

《纽约时报》的网站被广泛认为世界上最好,也最有创新的媒体网站之一。《纽约时报》网站通过对所有读者反馈的审核,形成读者与报纸之间或者读者与读者之间一种明确的讨论,这种一流的对话也实际上促使读者参与编辑工作,改进编辑内容。把社会分享和实时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以影响新闻的消费体验。实际上,《纽约时报》不仅是内容生产者,也是一个社区的建立者。正如只有土生土长而对本社区有很高忠诚度的报纸,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报一样,成功的在线商业模式也取决于高度忠诚的“居民”。

五、结语

总之,纸媒转型已到临界点,中国报业经营者必须开拓思想,探索出路。传统纸媒需要借助品牌优势,发挥专业的内容整合、生产功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媒体融合,打造信息聚合、承载、传播“社区化”平台,力争成为有价值的信息产品的供应商,实现转型,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东升.惰性文化尝苦果——以传统报业的衰落为例

[J].人民论坛,2012,(15).

[2]牛春颖.传统媒体广告虽然增长但显乏力[n].中国新闻

出版报,2012-06-11.

[3]施颖楠.国内新闻纸涨价报业集团纷纷融资买纸[n].

东方早报,2012-06-01.

[4]胡泳.报纸已死,报纸万岁——报纸转型的关键策略[J].

新闻记者,2011,(11).

[5]辜晓进.读“社区报”感受美国[n].新京报,

2012-05-12.

[6]赵新乐.媒体“付费墙”模式向全球扩展[n].中国新闻出

版报,2012-04-12.

[7]杨美萍.美国多家报网络版收费见成效:要么收费要么灭

亡[n].新民晚报,2012-03-20.

[8]陈国权.走出全媒体的迷思[n].新闻记者,2011,(4).

[9]程苓峰.论微博——自由人的自由联合(1)[eB/oL].

.

[10]秦朗.美国报纸发行量增长纽约时报发行量升幅73%

[eB/oL].http://.cn/m/2012-05-04/135224

368124.shtml.

[11]李宓.美国新媒体加速迈入移动时代[eB/oL].http:

///fortune/2012-04/25/c_1118421

90.htm.

[12]蓝建中,王一凡.日本报社走全媒体之路应对新媒体时

代[eB/oL].http:///world/2012-04/

25/c_111841509.htm.

[13]无忌.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美国新媒体发展展望

[eB/oL].http:///a/20120330/000214.htm.

[14]兰永霞,翟树卿.2012一季度报刊广告市场分析二线

城市首当其冲[eB/oL].http:///media/2012-05

/29/content_4235175_2.htm.

[15]艾瑞咨询.2011年网络广告超越报纸广告市场呈新竞

争态势[eB/oL].http:///20120111/n3318210

67.shtml.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篇9

业界组织协会调研显示因特网跃居电视之上成为美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媒介

在人类传播的发展史上,新的传媒手段、媒介的诞生,总是会对原有的传播手段、媒介造成冲击。诚如加拿大著名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作为我们感官的延伸不但导致我们个人的感官中产生新的比例,而且也导致媒介之间产生新的比例。”[2]由于新媒介的问世总是昭示着社会传播格局的变动,在因特网于20世纪90年代起以咄咄逼人的崛起势头介入大众传播后,90年代中期,国内外学术界和业界都曾就网络时代大众传媒的未来展开热烈讨论,发表种种推测、看法。由于当时尚处于因特网介入大众传播、传媒建立网站的初期,因而在当时,不论是认为大众传媒将在因特网的冲击下归于消失的观点,还是认为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应对因特网的挑战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网络媒介共存互补的观点,可说都是主要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预言。如今,因特网介入大众传播的实践已有了10来个年头的历史,学术界跟踪网络传播实践发展进行的有关研究也有了相当的积累,可以为进一步探讨网络时代因特网渗透进大众传播领域后其与传统的大众传媒的关系、传媒消费市场上的受众选择现状,提供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所得的数据。

最近(2004年9月21日),美国的在线发行人协会发表了其在Frankn.magicassociates公司的协作下展开的“世代传媒研究”的调查报告。在展开“世代传媒研究”过程中,该协会调查了美国18-24岁、25-34岁和35-54岁三个年龄群中的1235名人士(按人口分布决定比例)。《世代传媒业研究》以今年(2004年)3月到6月期间美国在线人协会对18—34岁的美国人的传媒使用行为展开的连续3次研究的成果为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其研究获得的数据表明,因特网和电视是调查对象最为青睐的传媒,而因特网更是已跃居电视之上:有关“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你只能使用两种传媒,你会使用哪两种”的问题,调查对象的回答中,因特网占据榜首,回答以因特网为首选媒介的调查对象达45.6%,回答以因特网为第二选择的调查对象达32.1%;电视尾随其后屈居第二,回答以电视为首选媒介的调查对象达34.6%,回答以电视为第二选择的调查对象达27.8%。18-24岁年龄群的调查对象视因特网为最为青睐的传媒的百分比更高:回答以因特网为首选传媒和二选传媒的调查对象在这一年龄群中分别占50.5%和30.7%。

以下三张图表分别显示调查对象的传媒选择,以及不同年龄群的调查对象中分别以因特网和电视为首选、二选媒介者所占比例:[3]

在线发行人协会开展的《世代传媒业研究》还发现,因特网的优势在于其既提供信息又提供玩乐的效能;在调查对象中,年轻人明显地偏爱将因特网用作新闻的首要来源。此外,在《世代传媒业研究》的上述提到的3次前期研究中,曾发现18-34岁的调查对象常常将媒介串联使用,例如,他(她)们可能边看电视体育报道边在提供体育信息的网站上冲浪以获取更多的体育信息。由于目前18-34岁的美国人基本上是伴随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为成年人的,而且作为年轻人其传媒消费行为将在传媒消费市场上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因此,他(她)们的媒介选择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研究界有关调查的热点课题。

当然,在线发行人协会是美国互联网络行业界的一个组织,其研究数据固然可以为人们了解因特网在美国人媒介消费中的地位提供参考,但是毕竟由于互联网络行业界的自身利益卷入其中而可能容易使人感到对其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更易令人信服的,是独立于互联网络行业界和传统传媒业界之外的研究机构的调研结果,后者对于人们深入了解当前社会传播格局中因特网与传统传媒各自的地位变化趋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调研显示因特网在媒介使用时间上对电视造成冲击

就独立于业界之外的、学界的研究机构的有关调研而言,2004年9月,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annenbergSchoolforCommunication)新近成立的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了“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的分项目“数字化未来”的第四年度报告《环视数字化未来》(SurveyingtheDigitalFuture),这一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就公众的媒介使用时间而言,以往曾以技术新颖、视听兼备、传播迅速而笑傲传媒领域的电视正收到来自因特网冲击波的影响。而公众的媒介使用时间的分布,可以说正是衡量各种传媒在社会传播格局中的地位及其在社会信息市场上的竞争状况的指标之一。根据“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研究的结果,美国网络用户观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周比非网络用户少4.6小时。而且,该报告中根据用户的网络使用年限细分的数据表明,老资格的网络用户(上网经历达7年或7年以上)比新用户(上网经历不到1年)更易产生少看电视的倾向:老资格的网络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是11.3小时,比非网络用户的平均每周16.2少4.9小时;而网络新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是13.5小时,比非网络用户少2.7小时。[4]对于“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的分项目“数字化未来”来说,这种发现并非首次,而是四个年度中都有类似的发现。“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起始于2000年,本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发起主持的全球性研究项目,200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成立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播政策研究中心成员带着其研究项目参与其中,从而使“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在此后变为归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主持。这是一项耗时四年的大型研究课题,曾得到一系列机构的鼎力相助,其中包括美国全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在线、微软公司、太平洋贝尔、安得森咨询公司、美国全国有线电视协会,等等。该项目归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主持以来,研究工作除了得到安南伯格基金会的支持外,也得到了惠普公司、accenture公司、时代华纳旗下的timewarnerCompanies、微软公司、索尼公司等8家机构的鼎立相助。

[page_break]

“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下一开始就设立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因特网研究项目”分项目,在美国各地调查了2000多户人家(2000年调查了2096户人家;2001年调查了2006户人家;2002年调查了2000多户人家),对网络用户和非网络用户进行比较研究。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数字化未来研究中心此次的“数字化未来”研究即是前三年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因特网研究项目的延续。在第四年度报告之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传播政策研究中心曾于2000年11月、2001年11年和2003年2月三度发表同样题为“环视数字化未来”(SurveyingtheDigitalFuture)的研究报告。2000年的报告显示,网络用户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28%(每周4.6小时)。2001年11月和2003年2月该研究中心的其项目第二、三年度研究报告也有相似的发现:2001年美国网络用户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4.5小时;2002年美国网络用户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4.8小时。而且,根据用户的网络使用年限细分的数据表明,老资格的网络用户比新用户更易产生看电视时间减少的倾向:2001年,老资格用户(上网经历达5年或5年以上)中观看电视时间少于非网络用户的比例达34.7%;而在网络新用户(上网经历不到1年)中这个比例则是29.9%;2002年,老资格的网络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用户少5.8小时,网络新用户平均每周观看电视的时间比非网络用户少2.8小时,而且观看电视的时间少于非网络用户的比例在老资格的用户中也远大于在新用户中,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5]

根据“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报告,就调查对象的媒介使用时间而言,在“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考察的16个国家和地区中,关于每周观看电视和上网时间的数据都显示出类似的此消彼长的迹象。[6]

“数字化未来”第四年度报告还根据研究所得的数据资料归纳了最近10年来美国因特网发展的10个趋势/动态,它们是:

1.在美国,随着因特网的普及,数字化鸿沟正在缩小,但并未结束,因为出现了新的鸿沟/差异,如出现了宽带上网用户和电话拨号上网用户之间的鸿沟/差异。

2.美国人的传媒(使用)习惯已产生变化,并正在继续演变。以往50年间,美国人在家的时间由观看电视主导,但在最近10年中,因特网用户越来越趋向于从过去用于观看电视的时间中“赢得”时间上网。

(关于这个倾向,“世界因特网研究项目”考察的16个国家和地区中,研究所得的数据都有类似发现。)

3.尽管因特网在美国在用户中的可信度总体而言颇高,但是从研究项目的第三个年度起有所下降,第四年度继续下跌。

4.研究者开始发现网上购物中的(心理)变化。尽管在美国人们对于网上购物时的信用卡安全的担忧度仍然甚高,但这种担忧的强度正在下降:三年前这一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发现,2/3的因特网用户对网上购物时的个人信息保密性非常担忧,但在第四年度的研究中,该比例下降到了46%。

5.视因特网用户为“怪人—网迷”的看法已被抛弃。因特网已进入2/3的美国家庭;3/4的美国人已成为因特网用户。

6.隐私和安全:担忧仍在,但其程度正在发生变化。

7.在美国,因特网正在成为网络用户的首要信息源。

8.在美国,因特网对于儿童的利和弊的问题,依然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聚焦点。

9.电子邮件往来在美国依然在上网用途中排名第一,但垃圾电子邮件、电子邮箱超载和对电子邮件作复耗时过多又使电子邮件令用户恼怒。第四年度的研究结果发现,已开始出现迹象表明,老资格的因特网用户对电子邮件作复的频繁度将会低于其以往;有关对电子邮件作复的速度,因特网新用户认为对电子邮件应尽快作复或在1天内作复的比例明显高于老资格的因特网用户。

10.宽带上网将带来因特网的大变革。[7]

上述讨论说明,美国业界和学术界有关公众媒介使用、媒介消费行为的两项最新调查都显示因特网作为新兴复合型媒介已在美国传媒消费市场上站住脚,在其同传统传媒的此消彼长的竞争中,因特网在美国已经并不呈显弱态而是势头强劲。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想夸大因特网在社会传播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事实上,在传媒发展史上,新媒介对原有的传播手段、媒介的冲击的结果,一般并不是造成后者的消失,而是导致社会传播格局中传媒地位分布的变化,“传媒之间的比例”的变化。传统的传媒面对因特网迅速扩张的现状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地担心自己一定会被淘汰出局。而且仅凭几次调研所得的数据,是无法就目前因特网的发展对社会传播格局中传媒地位分布的变化问题、对其带给电视在传媒领域的主导地位的冲击问题,给出普遍性结论的。况且,世界各国总体实力不同,因特网目前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普及率和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因特网的发源地、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在因特网发展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传媒消费市场上因特网的地位之高目前还不能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现状。

结合我国的因特网发展情况来说,目前,我国大陆因特网用户数为8700万(2004年6月底的数据),其中宽带用户3110万;上网计算机总数达3630万。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从我国网民在13亿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因特网在我国的普及率依然颇低。在这种情况下,因特网在我国当然尚未在整个社会公众中构成对电视地位的挑战。尽管如此,对来自美国的这些最新因特网调查报告的数据,我们还是值得重视,这是基于下面三种原因:一、美国作为因特网强国,其因特网发展的趋势常常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虽然往往会在一定的时间差之后);二、不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或地区,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那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视不再拥有传媒中最新成员的特殊地位,它不应也无法对来自手段更先进的因特网的挑战视而不见,在传媒消费市场的竞争中,从市场竞争的“差别化”规律的角度来说,由于电视同因特网相似之处较多,所以从长远来看,电视在市场竞争中在“差别化”这一点上同因特网竞争的任务也许较其他传统的大众传媒更为更艰巨;三、就年龄分布而言,在中国同样出现了因特网的影响力在年轻人中较高的趋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我国大陆的网络用户中30以下者所占的比例共计达70.5%,因此在未来的传媒消费市场中因特网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潜势。更为细分的我国大陆网络用户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8]

中国大陆网络用户的年龄分布:18岁以下18-24岁25-30岁31-35岁36-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

17.3%36.8%16.4%11.5%7.3%6.7%3.3%0.7%

鉴于以上三点原因,上述国外最新研究报告对我们显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等传统传媒的未来取决于其对传媒消费市场动态的高度关注和正确应策。

注释:

[1]这里指的是1994年出现了第一批由传媒机构自身建立的网站。但是,在此之前,美国个别报刊在已开始尝试依托别的网络服务主站上网电子版,美国《圣何塞信使新闻报》依托美国在线电子版即是著名的一例。尽管如此,笔者从美国的编辑与发行者网站、欧洲的nua公司(以开展网络调查著称)等若干信息源获得的信息表明,最早出现传媒建立的网站,发生在1994年。

电子信息行业调研报告篇10

分析师的头脑风暴

2015年3月26日,在农产品市场形势例行的月度会商会议上,36位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守夜人――农业部市场分析预警分析师,面对起伏不定的市场走势,正在为“农民怎么想、加工企业怎么看、后市价格怎么走”焦虑地争论着,反复协商也没有结果。不知是谁提起了对产业团队的羡慕,引起与会者的普遍共鸣,一个联动上下游、组建团队的创意应运而生。此后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酝酿,逐步完善的建设方案渐渐浮出水面。这个设想得到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并最终确定为“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试点”。

思路有了,说干就干。2015年5月22日,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以农业部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动员省级农业部门按照农业部市场分析预警的运行模式,用“花钱买服务”的方式遴选省级分析师和生产、流通、加工领域的基层信息员,与农业部农产品分析师紧密对接,形成上下游联动的完整团队。试点行动正式启动。

《方案》印发以后,得到了各省(区、市)农业部门市场信息处同志的共鸣,大家认为试点方案确实解决了本处室开展农业信息分析中“缺人手、缺信息、缺规范”的问题,并克服手段缺乏、时间紧张等种种困难。经过遴选,共选出了36位省级分析师、33名会商分析师、968名基层信息员,形成了稻谷、小麦、玉米等18个品种1061人的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很多省级农业部门市场信息处的同志,为了确保人员队伍质量,亲自登门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担任本省省级分析师,对基层信息员一个个打电话核实参与意愿和种养情况。

打造“信息分析预警管理平台”

1061名人员报上来了,怎么管理、怎么实现信息共享?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李淞淋博士脑子里始终装着这个难题。2015年7月,在武汉,她用断断续续的无线网浏览着某市场信息咨询网站的食用油月度报告,当看到这些报告数据实现了网络直采、报告编写实现了电脑自动生成时,一个通过电脑软件实现人员智能管理、信息实时共享、报告自动编写的创意脱口而出,引起了同行其他同志的浓厚兴趣。两个半小时的行程,没顾上喝水集中兴奋讨论的四个人,生生完成了开发一个“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管理平台”的初步设想。

顶层设计有了,剩下的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谁来建?建成什么样子?权限怎么分配?数据怎么传输?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详细设计。但时间不等人,不能让省级农业部门推荐的这1061人干等着,更不能让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试点就此搁浅。农业部信息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挑起了重担,中心领导协调工程力量、审核设计方案,钟永玲、徐伟平先后两任分析处的负责同志亲自带领团队昼夜赶工,平台框架很快成型。由于这个信息平台设计功能多、分析报告自动生成要求质量高,软件编写工程量很大,徐伟平、张欢两位同志带领工程师工作到很晚并每周编送工程进度报告。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生猪、牛羊肉、蔬菜等8个品种首席分析师不厌其烦地配合工程师逐字核对、逐项校对。工作很辛苦,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只为一个目标――尽快让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高效运转起来。目前“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团队管理系统平台”已初步完成了总体框架设计,并实现了稻米和小麦两个品种月度分析报告的自动生成,且已全部实现8个试点品种月报的电脑自动生成,将在2016年上半年全部实现分析师团队管理、团队内部信息共享、月报信息定点推送、基础数据智能分析等现代信息分析功能。

敬业忙碌的分析师

在14个试点省(区、市)农业部门和部农研中心、信息中心、中国农科院信息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试点品种全体分析师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9月14日,“农业部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第一批试点正式启动,8个品种16名首席分析师、36名省级分析师、33名会商分析师、968名产业信息员拿到了盖有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章的“证书”,从此分析师团队更加忙碌起来。稻米首席分析师在试点正式启动前就召集团队启动了工作,小麦首席分析师抓住关键农时连续会同省级分析师到主产区调研,玉米首席分析师徐伟平在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关键时期组织团队开展综合会商,大豆、棉花首席分析师紧盯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进展,生猪首席分析师主动应对年中猪肉价格上涨,牛羊肉首席分析师深入研究稳定市场的政策措施,蔬菜分析师创新性引入卓创资讯等社会咨询企业,形成了全面布局、全产业链联动的工作格局。

更加权威的市场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