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十篇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十篇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52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篇1

关键词:线性代数;启发式教学法;数学课程

线性代数是很多工程技术知识的基础,因此对非数学专业而言,线性代数课程是最重要的基础数学课程之一。线性代数课程的学时一般较少,但是概念和方法很多,并且表述抽象,这样就使一些看似简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时也有难理解、难掌握的感觉,从而导致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失落和畏难情绪。

导致这种难学难懂状态的基本原因可以从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线性代数课程使用的教材一般注重逻辑的严谨性和表述的数学化,重点突出理论知识,用纯数学方法和技巧来描述普适性的规律,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大一新生的数学知识与思维能力还局限于中学阶段,并未完全具备严谨的抽象理解和推理技能。因此当课程中的知识体系与学生已学知识没有太多联系,并且内容高度抽象,表面上与后续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时,就会使学生对线性代数课程的认识形成难学并且不实用的直观印象。

从一般的认知规律而言,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分析都遵从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如何在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中按照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线性代数的教学能够做到易教易学是近年来线性代数教学工作者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实践,以Cramer法则的证明为例,探讨启发式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启发式教学法的认识

启发式教学法源于中国古代儒家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启发式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有效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强调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就是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模式出发,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以及适时的思维指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达成教学目标。

线性代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学会把握这两种思维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探索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能否将抽象的知识理论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自然而内在的联系,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

针对启发式教学法和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将思维和情感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而生成积极而有效的教与学的有机过程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Cramer法则证明中的应用及实效分析

本节以Cramer法则的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Cramer法则是我校自编教材《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定理1.3若线性方程组

a11x1+a12x2+…a1nxn=b1a21x1+a22x2+…a2nxn=b2……an1x1+an2x2+…annxn=bn,

的系数行列式D≠0,则它有唯一解

xj=,j=1,2…,n

其中Dj是把D的第j列换成常数列所得到的行列式,

即:Dj=bkakj。

证:把xj=,(j=1,2,…,n)代入线性方程组得:

aijxj=aijxj=aijDj

=aijbkakj

=bkaijakj

=bk?啄ikD,i=1,2,…,n其中:?啄ik=0i≠k1i=k,因此这组值是线性方程组的解。

……

(唯一性的证明略)

教学难点分析:Cramer法则的结论简洁直观,结论的证明过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具有显著的“数学之美”,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初学线性代数的大一新生而言要较好地理解上述证明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已经在第一节中利用中学阶段学习的线性方程组求解结果得到了关于二阶行列式和三阶行列式的相关结论;在之后的章节中已经学习过n阶行列式的系统理论,已经具备了掌握上述证明过程的基本知识。但对于此时接触线性代数知识体系只有两周左右的大一新生,在抽象表述和思维能力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理解好证明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与多维坐标相联系的求和抽象表示符号上难以很好地掌握。

教学难点破解:结合教学难点和学情分析,考虑到自然规律认知过程,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了启发式教学法,做如下设计:

首先引导学生将结论代入一个具体的方程进行分析:把xj=,(j=1,2…,n)代入线性方程组的第一个方程得:(分析过程中有意识将行、列对齐,方便学生在后续分析加强理解)

a11+a12+…+a1n

=[a11(b1a11+b2a21+…+bnan1)]+a12(b1a12+b2a22+…+bnan2)(*)

+…+a1n(b1a1n+b2a2n+…+bnann]

=[b1(a11a11+a12a12+…+a1na1n)

+b2(a11a21+a12a22+…+a1nan2)(**)

+…+bn(a11an1+a12a2n+…+a1nann]

=b1

然后利用观察启发和讨论启发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设问和思维引导:(1)上述过程是否可以采用更加简洁、抽象的数学表示形式?(2)如何将上述过程改写为对任意一个方程来进行表述?

在对问题(1)的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首先将(*)式中每个小括号内的求和表达式(即每一行内部)按照akj行坐标的顺序采用求和符号可简记为bkakj,再将(*)式不同行之间的求和运算按照akj和a1j下列坐标的顺序简记为a1jbkakj;对于(**)式也进行上述分析,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动思维,较好地理解与多维坐标相联系的双重求和符号(…)(…)的实际意义及其变换顺序为(…)(…)的实际过程,为后续的学习提供较好的基础。在对问题(2)的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中元素的行坐标与方程之间的实际联系,使学生深刻理解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中元素行坐标、列坐标与方程表达式之间的联系及其抽象表示。

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写出定理结论的证明过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教学效果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引入上述启发式教学法后,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方程进行分析,推导出简洁的抽象表述,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学生反映对于学习中的难点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有助于线性代数学习初期抽象表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本文结合线性代数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以Cramer法则的证明为例,探讨了对教学具体环节的改进,目的是克服教学中的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这一改进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线性代数课程由于内容抽象等特点,使其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启发式教学法在线性代数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也可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透过表面现象去探寻本质,从而提高抽象表述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协作探索能力等,提高数学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但是,由于线性代数实际教学课时的限制,在完整的课程教学中如何系统、有效地实施启发式方法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冯良贵,戴清平,李超,等.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m].科学出版社,2008.

[2]谢政.线性代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李尚志.线性代数教学改革漫谈[J].教育与现代化,2004(1):30-33.

[4]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数学,2011(1):67-68.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篇2

【关键词】物理教学课堂问题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果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各种不同的课堂提问方式进行教学,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还能够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提问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提问方式

1.启发式提问

当教学内容理解有困难时,可以给学生知识或方法上的提示。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寻求结论。

例如:在讲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否是变速运动”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匀速圆周运动是否是曲线运动?”②“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③“什么是矢量”④“匀速圆周运动为什么是变速运动?”

2.类比式提问

类比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在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在物理学习中经常使用。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电场强度之后,学生容易忽视物理公式与数学知识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公式e=Fq,便认为电场强度e跟电场力F成正比,跟电荷量q成反比。可以提出这样的设问:“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e会随着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变化吗?”也可以这样反问:“电阻R=Ui中,R与U、i的关系应怎样理解?”使学生通过类比,借助已知的知识去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又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两个物理量有哪些异同点?动量和动能有哪些不同?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何不同?机械能和内能有哪些不同等都是类比式提问。

3.设疑式提问

有意识地设计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三定律”时提出:一辆静止的马车,马用力拉它。有人说,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马拉车,车也拉马,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所以马无论如何也拉不动车。这个说法的错误在哪里?

又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时提出:既然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引力,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吸在一起?

通过设疑式提问,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作出正确回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点、难点突出,难易适度

例如,在讲授“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时,加速度这一概念是这节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从以下问题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说明原因。

a、“物体的速度不变,则加速度为零”;

B、“物体的速度增加,则加速度一定增加”;

C、“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则速度一定减小”;

D、“物体运动时,可以速度改变而加速度不变”;

e、“物体运动时,可以加速度改变而速度不变”。

2.注意广泛性

提问应针对全班学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简单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对学习基础较好或学习态度由坏变好的学生提问难度较大的。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把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地发挥提问的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简谐运动”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简谐运动过程中回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哪里”②“简谐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总是指向哪里”③“简谐运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如何变化?”④“简谐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如何变化?”⑤“简谐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⑥“简谐运动过程中动能如何变化?”

又如,在讲授“曲线运动”时提出:某人骑着自行车以恒定的速率驶过一段弯路,自行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为什么?

3.问题精练、明确

提问时语言要简练,问题表达简明易懂。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语言要准确、完整、明了,要让学生明确回答问题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提问的随意性、盲目性,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原来的设计,要根据从学生中反馈来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变通,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评价恰如其分

在提问时,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以不同的方式去评价。评价应以表扬为主,回答不完整时,充分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对于回答完全不正确的,也要听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并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或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障碍。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篇3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的策略;提问形式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课程改革浪潮风起云涌,推动着数学教材的发展和改革。当前,我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就学生的创新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若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优化课堂提问。优化了的课堂提问可以用来检查已学知识、引出新课、开阔思路、活跃思维,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本文着重从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形式两个方面论述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1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1.1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影响很大。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2],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过于严肃和单调、呆板的课堂气氛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可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课堂教学应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①教师态度和谐。语言亲切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教师和谐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对回答(或提出)问题的恐惧心理,自然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主动积极地参加学习。

②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要持发展的眼光看待,多鼓励,多支持。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

③教师在课堂上要能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问时,也许因受到心理、知识、语言、思维等诸反面的障碍,很难确切的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切莫冷眼旁观或让学生难堪。而要适时启发引导,理顺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这即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又可使学生因自己终于回答出问题而感到心理满足,良好的课堂气氛自然形成。

1.2注意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3],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1.3注意问题的适度性和针对性

问题提浅了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知道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1.4注意提问的关键和形式

一章、一节、一课时都有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只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其他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因此,要特别注意在关键处进行提问式启发,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否则,胡乱提问,该问不问,何启发之有?

课堂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所要提问的问题,事先周密的考虑到、设计好,并根据课堂上教与学的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策略,一旦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遇到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就要针对当时的情况和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揭示矛盾,进行启发。

对不同的问题可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有时可以提问一系列问题;有时师生之间可以一问一答,像层层剥笋壳那样把问题彻底加以解决;有时也可以让学生问教师答,或让学生互问互答;有时教师自问自答;有时则引而不答,让学生深思。总之,提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2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形式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科学性的提问,是无益于启发学生思维的。如果提问太简单,太零碎,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提问太深奥;太空泛,又会使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怎么回答,这些都无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每个问题是一级台阶,前面问题是后面问题的准备,后面问题是前面问题的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最后让学生达到掌握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果我们直接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一下子难接受,不知如何下手。如果改成"能不能根据学过的面积公式自己想法推出面积公式?",学生自己去想“转化”,发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关系,效果就不一样了。提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就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铺垫,减缓思维坡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1突破式提问

突破式提问,是指问题的答案不仅限于所学课本的知识内容,而往往是超越课本知识以外的回答。首先可以开阔学生得知识视野,处处留心皆学问。其次培养学生收集、积累知识的习惯。再次是建立自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相信离开老师,自己也能获得知识。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其目的,无疑是培养探索意识,保持学习热情,丰富知识,为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

2.2启发式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所提问题没有启发意义,或属可有可无,或教师问上半句,学生回答下半句,无须思考就能回答。为此,教师在提问中要循循善诱,贯彻启发性。教师必须明确,提问不等于启发式,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其思维力。

2.3比较式提问

比较式提问,这是种很直接直观的提问方式。为了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往往运用对比类比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对于课堂提问形式,除了上面几点,还有联系式提问等。

综上所述,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十分注意把握设计提问的策略和提问形式的多样化,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提问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兆生.教学艺术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3~23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篇4

关键词:趣味实验启发式教学法;高职;网络基础实验实训课;实训教学;应用实例

中图分类号:G712?摇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75-02

高职是现代性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现代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如何让高职生上好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课,让学生们学到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就业拓宽方向,是现代教学改革应明确的方向。本文提出将趣味启发式教学法和与网络基础实训课相结合的教改探索方案,重点分析了趣味教学法的改革难点,提出了“设计有趣的案例,总结归纳实验结果”思路,对多个网络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趣味方法的游戏演绎,检验了教学改革的成果。

一、趣味启发式教学法实行难度分析

趣味启发式教学法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枯燥的理论知识,运用一系列的探索方法,使学生学会教学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以后就业处于不败之地。高职中的网络基础课程与趣味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很少。由于网络基础课程属于理工类的课程,偏重数理逻辑和实际操作,设计一套针对高职生的理工类的趣味启发式教案还是比较有难度的。首先是必须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涉及专业基础知识,还要留有空间给学生发挥。其次也是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素质和高创新性的老师提出新的课题。

二、趣味启发式教学法的改革思路

网络基础实训课的教学方案的整个流程都是创新性教学。如何实施?整个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趣味启发式教学法的教案。在整个网络基础实训课的趣味游戏的策划和编制中,把网络基础理论的知识点融入整个游戏。策划者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把不同的游戏放入课堂,有针对性进行游戏,让学生饶有趣味地玩游戏,从游戏中学习知识。比如Ftp服务器配置实验,不能像传统教学一样一味地灌输演示,而是让他们在竞赛中掌握配置实验的准确性和速度,掌握有关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趣味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教学过程)。在整个趣味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用以设问为主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有关知识点,主要是要在设置场景中下一番工夫,让学生在设定好的场景完成本次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积极探索有关的知识点。在实验中,老师要让学生尽快地完成有关实验,实验完成后,并对完成最快的小组进行奖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不使游戏偏离有关知识点,要对游戏内容进行调控,影响学习进度。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游戏。

3.趣味启发式教学法的归纳总结。游戏完成后,教师应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请有代表性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讲述实验的全过程和心得体会,老师应在学生说完心得体会后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归纳总结。对实验的正反两方面,并留有余地和发展空间,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有关的知识点并做创新性研究。

三、趣味教学案例

在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课,如何应用趣味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广大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师希望达到的效果。而实训课中,老师如何用通俗、幽默、趣味化的语言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下面谈一谈我在网络基础实训课教学的几个游戏案例。

例1:在讲述介质访问存取控制技术时,如果只是按书本讲时,说它是一种协议,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说一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要检查网络看一看是否有其他站点正在传送数据,如果没有则传送数据,如果有,则信道忙,在等待,直到信道空闲,再发送数据。如果有两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则会有冲突,无冲突则继续发送数据。若有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则在网上发送一个堵塞信号,告知全网都有冲突。若无冲突,则发送数据。如此讲,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而我做了一个网络游戏,给学生玩,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介质访问存取控制技术。游戏名是“站点发车疏导游戏”,这个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一条公路上有几辆汽车,比如a、B、C、D四辆汽车今天就要发车了,a车辆启动了,经过了公路,这时马路上没有什么车过,马路很宽,B车启动了,看一看公路上没有车,就开过了。这里C车和D车也启动了,这时马路堵塞了,发了一个堵塞信号(mSa),告知公路全部被堵塞了,不能开车了。

例2:在讲述oSi七层模型的原理上,按书本上说,物理层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数据链路层是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网络层是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会话层是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间的通信。表示层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的语法表示变换。应用层是用户的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接口。是在网络层完成。这样说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而我做一个网络游戏,给学生玩,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oSi七层模型。游戏名是“寄包裹游戏”,这个游戏玩法是这样的:应用层(厦门:应用层)7用户的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接口老板;表示层(厦门:展现层)6协商数据交换格式,相当于公司替老板写包裹的助理;会话层(厦门:会谈层)5允许用户使用简单易记的名称建立连接,相当于快递公司中收寄信、写包裹与拆包裹的秘书;传输层(厦门:传输层)4提供终端到终端的可靠连接,相当于公司中跑快递公司的送包裹职员;网络层(厦门:网络层)3使用权数据路由经过大型网络,相当于快递公司中的排序工人;数据链路层(厦门:资料链路层)2决定访问网络介质的方式,相当于快递公司中的装拆箱工人;物理层(厦门:实体层)1将数据转换为可通过物理介质传送的电子信号,相当于快递公司中的搬运工人。以上是游戏各个阶段的人所做的事情,具体如何游戏呢?

综上所述,游戏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基础知识而创造的游戏。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并且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最后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了解网络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志丹.高职《离散数学》的趣味教学法尝试[J].快乐教学大纲,2011,(6).

[2]王剑,钟元生,罗成,陈颖.高职数据结构课程趣味教学的实践[J].春华秋实,2010,(11).

[3]赵志平.趣味教学法应用实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篇5

一、启发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等概念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教学方程的概念应该从等式讲起,教师可以这样逐步引入:出示天平并分以下几步进行演示(1)在天平左盘放入重10克和20克的方块各一个,右盘放入重50克的砝码一个,让学生观察并得出不平衡状态,说明左右两边的重量不相等;(2)把天平右边的砝码换成30克的,让学生观察并得出平衡状态,说明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启发学生用式子表示这种等量关系。教师板书:10+20=30,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等式(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3)在天平左盘放入一个10克的方块和未标明实际重量的40克的方块(教师用粉笔在方块上写上x,表示这块方块重x克),在右盘放入一个5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得出平衡状态,说明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教师启发引导得出表达式后在黑板上板书:10+x=50,引导学生比较“10+20=30”和“10+x=50”,教师提问:“这两个式子都是什么样的式子?”(等式)“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个式子中都是已知数,第二个式子中有已知的数,也有未知的数);(4)在左盘放入未标重量但实际重量为50克的方块两个(教师说明两方块同重,并用粉笔分别写上x,表示分别重x克),在右盘放入10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后写出表达式,教师板书:2x=100,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10+20=30,10+x=50,2x=100这三个式子,使学生明确他们的关系。然后教师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应该强调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它必须是等式,二它必须含有未知数。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当x等于多少时,方程10+x=50的左右两边相等?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方程的解”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例如x=40时,方程10+x=50的左右两边相等,我们就把x=40叫做方程10+x=50的解。接着提问:“2x=100的解是多少?”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求出x=50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概念“解方程”的定义,并向学生说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教学时可以指出,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它是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而解方程是指求出这个值的演算过程。但这里没有必要强调,可以通过解方程和检验方程的解使学生具体体会。出示例一让学生完成,教师板书并指出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强调如何检验。

二、引导学生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小学阶段所学的简易方程包括ax±b=c和ax±bx=c这两类方程。小学阶段解这类方程是以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答的,要与中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区别开来。教学中要认真复习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易到难地进一步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如果出现形如ax±b=c的方程,启发学生把原方程变形为ax=c的形式,再通过乘除运算法则求解。教学时可以先给出“过渡题”再引出问题,启迪学生“拾级而上”。例如:

过渡题:10+()=50

例题:10+2x=50

学生不难从过渡题获得启发,得到2x相当于(),那么把2x看作一个数,就可以先求出来,然后再求x等于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例二。对于例三的解答稍有困难,此时教师提问:“按照运算顺序解这道方程应先算什么?”(6×3)“把2x看作什么?”(未知数)“2x在整个方程中处于什么位置?”(2x是减数)。接着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把方程解完。例四是列方程解文字题,教师根据条件引导学生列出方程,然后让学生自己解方程。对形如ax±bx=c的方程可借助形象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它的含义,进而掌握解法。出示例五,引导学生观察图。教师讲述:要求一天共运土多少吨,必须知道上午运的吨数和下午运的吨数。但题目没有直接告诉,只告诉每车运x吨,上午运了四车,下午运了三车。“如何用含有字母x的式子表示上午运的吨数和下午运的吨数呢?”(4x和3x)“又如何表示一天运的吨数?”(4x+3x)。4x表示四个x,3x表示3个x;4x+3x表示四个x加三个x。提问:“四个x加三个x等于多少个x?”(七个)。教师板书4x+3x=7x。出示例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方程,根据学生思考后的回答,教师可作启发性的提问:“7x加9x等于80,表示几个x等于80?”(16个x等于80)。教师讲述,这是一道含有两个相同未知数的方程,在以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还会出现类似的方程,解这种类型的方程时一般是通过加或减的计算,先把它变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即ax=c再往下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解例六。现在,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解形如ax±bx=c的方程了。

三、教给学生检验方程的解的方法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87-01

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但是,高中化学知识点多、杂、碎,难学难记。这是学生害怕学化学和学不好化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化学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学会记忆和巩固知识。现在不少教师认为,只要课讲得精辟透彻,再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学生就能够理解巩固知识,可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有句话指出了其中的症结:“无论教学计划制订得多么周密,实施得多么完美,如果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各种学习策略,他们就很难从教学中获益。”

复述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在记忆知识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指学习者为了在短时间内大量保持与领会信息,有意对这些信息进行出声或不出声的重复陈述活动的方法与技术。在学习中,复述是维持注意于学习材料并将学习材料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主要手段。心理学实验证明,短时记忆对信息保持短暂,如信息未得到复述,将被迅速遗忘。这就启示了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复述策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复述策略?广西特级教师斌哥工作坊成员梁顾冥老师的一节研究课,使我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梁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氮和磷》,授课对象是来宾市民族中学普通班学生。梁老师上课伊始就运用了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提问“高一年级学习了哪几个主族元素?它们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引导学生回忆同一主族元素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同化新知识作准备。紧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选择地划出相关的主要内容,讲述氮族元素的性质。

在教学氮气的化学性质这一环节,梁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有句谚语说‘雷雨发庄家’,它表达了什么科学道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再由学生代表交流展示,老师一一给予评价,然后要求全体学生把相关知识大声朗读一遍,再动手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梁老师要求全体学生不看课本,在头脑里对学过的知识“过电影”――回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将它写下来,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

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学习各知识点之后都运用了复述策略,包括机械复述和意义复述,在形式上有朗读、默读、画线、抄写、描述、解释等。教学效果表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复述策略适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如在上述案例中采用了朗读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复述方式来巩固所学习的氮气化学性质的知识。而对于难度较大或者抽象的学习材料则可采取挑选重点、关键词等方式来复述。如学习“化学平衡概念”时可借助关键词“逆”、“等”、“定”来帮助复述。在教学中的知识巩固阶段,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复述,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抓住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篇7

一、知识表达要准确无误

数学课的教学语言除了要求教师吐字清楚、条理分明、表达完整外,还要求教师语言严谨周密,简洁明了,不能拖泥带水、含混不清或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特别对概念、法则、性质、定理、定律、公式等的表述更不能有半点差错,一字之差就可能将正确变成错误。例如:说“‘0’除以任何数(0除外)得‘0’”是对的。如果说成“‘0’除任何数(0除外)得‘0’”则是错的。又如:将“去年产钢3万吨,今年产钢6万吨”说成“产量增加了2倍”“产量提高了2倍”都是错的。“除了1和它自身外没有其他约数的自然数叫质数”这样说是错的,少说了一个条件“大于1”。“增加了”和“增加到”也是不一样的。教师一定要表达准确才不会误导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精通业务,才能在教学语言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无误。

二、语言表达要尽可能地教育培养学生

不带有任何思想的教学语言是空洞的,教学语言是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体。如果认为数学语言只是为单纯的传授知识是不正确的,而是要在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精神,培养认真细致的作风等。比如:计算时要教育学生学习或工作时都要认真细致;学习时、分、秒时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解答应用题时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到某个数学家时要鼓励学生从小树立志向等。

三、教学语言要避免注入式,应采用启发式

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完成这个任务,只有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才有可能做到。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这句话就点明了教师的责任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灌输知识。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要启发学生就应贯穿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无论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还是小结练习,都要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节时,我曾这样导入:1/9+4/9=?怎样算呢?为什么?如果写成1/3+4/9=5/9或1/3+4/9=3/5,对不对呢?让学生对照图形,很容易发现这两种结果不对。接着我再用启发式的语言说:“同学们,我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通过自学做出这道题。”这样,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四、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有趣

数学课的语言表达虽然要求有很强的逻辑性、严谨性,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用枯燥乏味的语言来表达。教师仍可以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来阐述讲解知识。通过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言语不仅可使抽象的知识简单具体化,还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特别能让那些后进生不再紧张害怕、讨厌数学。例如:一位老师在讲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量一量圆的周长,再问是怎么量的?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圈测出来的。”老师反问说:“如果让你测一个大的圆形水池,你也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测量吗?”顿时,学生都笑了起来。同时认真思索怎样测量,求知欲望被调动了起来。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精通,对教法的熟练,对学生的热爱;还需要在教学中对语言的长期锤炼,不断摸索总结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发挥语言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篇8

(滨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东滨州256603)

早在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会见出席第五届高等教育部级教学成果颁奖大会代表时就明确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贯彻启发性教育”的高校教学要求,并将其列为中国教育面临的三大任务之一,从战略的高度阐述了其重要性,凸显了做国家对“启发式教学”的重视。但当前高校具体教学实践中,“启发式教学”依然受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不够,高校教改不重视以及师生互动的不合拍等因素影响,整体工作仍停留在初期阶段,在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以及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1 何为启发式教学

因研究者所处角度及考研究重点各异,加上“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学术界一直对其没有统一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属同一层面的教学类型,也有学者认为“启发式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学方法。但目前各方普遍接受的观点为“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或一种教学方法的总的指导思想,而不是指某种具体教学方法。对其定义的诠释作为对教学活动的限定词而出现,“启发式教学”本身并非教育目的,而是为教育目的而服务的教育学范式。

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启发式教学”往往是按照教师的教育目的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我国“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最早使用并阐述该方法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论语·述而》记载,孔子的教学原则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子罕》也详细记录了其在教学中“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欲罢不能”,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与我国的启发式教学实践相类似,古希腊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用其著名的“助产术”开创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他面对雅典民主制的衰落和道德的沦丧,将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提出了“美德即是知识”的著名命题,而美德源于教育,更源于“启发式教育”。苏格拉底通过问答对话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启发学生系统的、积极的思考,用问答的方法来探求真理,将其“助产术”运用的尽善尽美。

2 高校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无论是孔子的“循循善诱”还是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中外两位“启发式教学”鼻祖给我们的高校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启发。高校教师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最重要参与者,扮演的角色持续且重要。

2.1 备课阶段必须融入“启发式教学”思维

教师通过备课来掌控所教学科的内容,备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启发式教学”的思维要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大学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其所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高校教师首先要选择一本适合学生的教材,其次还必须深入教学实际,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基础乃至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动机情绪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在备课中有的放矢,才能做到每一堂课都能围绕教学目的要求,恰到好处地激发疑问,启发诱导,起到促其深思的作用。

2.2 授课阶段必须体现“启发式教学”理念

授课中为更好地将“启发式教学”的精神用到实际,必须注意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大学生是极富个性的一个群体,不同的学生对待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情感,同时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对某一门功课也会有不同的情感。这种易变性的情感往往会打断学生思考的逻辑过程,改变其原来的思维方式。因此,高校教师在讲课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要千方百计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该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第二,要学会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大学的教学里,教学形式较为多样,而现代化的教学则为丰富的教学形式提供了条件,如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等。这些形声教学手段为大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认识材料,具有十分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它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们实行启发式教学,积极地创造条件,在可能的范围内积极地引进和运用多样化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传统的常规的教学媒体与多样化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启发式最优化教学。第三,要善于思考指导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好比鱼和渔的关系。法国的社会学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点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大学的学习主要是自学,而学会学习就是大学生所必须必备的一项能力,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接触的学习资料很多,如何学会筛选,如何学会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如何更有效的学习,这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启发式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培养自学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

2.3 课后阶段要体现“启发式教学”的导向

在大学的课堂中学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在课堂之外。优秀的大学教师应该将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自己整体工作的指导思想,因为大学的教学不能像中小学那样给学生布置一些硬性的作业,因此如何留给学生启发性的作业,能不能开课后开展创造性活动,能否与学生就课堂讲授内容谈心等等都是考验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课后跟进,能让学生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启发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乃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 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具体策略

内外部环境的改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当前形势下,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最重要执行者和操作者,高校教师无疑承担着最重要的职责,在备课、授课及课后各个环节中,课堂讲授作为承前启后。如前文所述,高校教师在授课前后必须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这一关键所在,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具体授课中,几项策略可以重点考虑:

3.1 运用提问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问法的运用,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并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为了使提问具有针对性,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充分准备,从问题的有效性、准确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等几个方面把握。问法还要讲究提问的技巧,同样的问题,其深浅、难易等要因人因时而异。也要采用个别提问与集体问答、直接发问与间接发问、简单明了与层层设障相结合,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回答。更要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使那些平时基础较差和胆子比较小的学生也勇于回答问题。通过反复尝试,运用提问法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2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法的实质是学生参与讲课,使学生在学中讲,在讲中学。教师作为组织者,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在讨论案例实施前,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材,找出问题,上课后分组进行讨论、讲解、补充,最后再由教师做简要讲评和针对性的讲解。通过学生自学、多次讨论和教师的综合讲解,可以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并极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3.3 运用发现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具体做法是,通过简要讲授,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假设开发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运用假设和注意事项,然后要求学生自学教材中的运用实例。通过让学生认真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激发自己的思考。事实证明,运用发现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虚心动力和探求欲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索,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取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

3.4 运用实习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实习法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通过校内外从事实际作业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掌握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去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实践扎实地掌握各种评估方法的实际运用。也可以并选定具体的实习评估对象,根据其特点要求学生开展广泛调查,收集评估所需资料进行评估,并提交书面评估报告。在后续跟进授课中,教师选取典型报告分组讨论,对其进行分析并发现问题、补充修正,并反馈至学生去实习单位或者作业活动场所验证,让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牢牢掌握估价的运用关键与技能。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1999:156.

[2]刘雁楼.启发式教学探研[J].教育科学研究.2004(2):16-19.

[3]吕延,吕磊,洪光.启发式教学与对话教学探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6(6):19-20.

[4]富维丘.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54.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4.

[6]雷家振,刘翠君.语文对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19):46-47.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篇9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主“注入式”的现象,倡导启发式的教学有其必要性。现在课堂改革也将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作为方向。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主要是试论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便为广大的历史老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提供服务。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历史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那么,如何更好的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好启发式教学,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启发式教学的方式简述如下:

一、反问式启发

反问式的启发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以用反问来启发学生: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应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这样就会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方面来分析问题,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激情式启发

这是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艺术言语、高尚激越的情感动作,或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活跃课堂气氛,使课本上僵硬的历史知识栩栩如生,形成一种兴奋的意境,“以情动人,移情于听讲者,引起共鸣”,增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如:讲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人英勇抗敌,直至为国捐躯时,教师用抑扬顿挫、激昂的语言进行激情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事,诱发学生不仅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还能够热爱祖国的英雄主义精神。激情启发,不仅使学生学习历史事半功倍,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三、推理式启发

推理式的启发就是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时,可依据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①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最初萌芽的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样,也可以依据④③②①的顺序进行逆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种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发展的来笼去脉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朝中后期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四、矛盾式启发

这是通过彼此互相矛盾的设疑,使学生产生知识上互相矛盾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以求解决矛盾的心理倾向。如:讲《美国内战》之前,可以提问:“战争给经济带来的主要是破坏作用,但美国内战反而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矛盾启发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判断式启发

判断式的启发就是依据史实,经过点拔,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是他们能判断历史结论的是与非。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一一判断总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让学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②洋务运动和的目的与作用;③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④北洋军阀和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⑤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上述重大历史事件都证明:各种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六、类比式启发

类比式的启发就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问题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①纵向比较启发,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与“鸦片战争”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的内容、战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②横向类比启发。例如,将东西方在公元前5世纪的两位有辩证思想的哲学家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进行比较。横向类比启发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

七、对比式启发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篇10

训练说话、打好基础──小学低年级应用题启蒙教学谈刘红燕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础,而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是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基础。所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小学生说话的完整性、有序性,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数学语言月解最简单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正确地使用基本的数量词,为以后学习应用题做好准备。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生感到最难的知识点,如何突破这个难,我认为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显的尤其重要.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基础,它既是对所学概念,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如何打好这个基础,我在教学中做了许多尝试,归纳起来有如下心得。

一、启蒙教学

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实际上从10以内的加、减法就开始了。学生刚入学,还不认识字,不可能出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对什么是“应用题”、“已知条件”、“问题”等,也较难理解,教师也不能教给学生这些术语,主要是结合加、减法的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或图片演示,教师用语言来叙述应用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教师演示和叙述的事物,都是他们生活中常遇到的计算问题,同时也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要求不能过高,只要求学生注意看和听,按照教师的问题来回答:题里说的是什么事?先告诉了什么?后告诉什么?问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选择算法,写出算式,口述答案就行了。‘到学20以内的加、减法后,已逐步出现了完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给学生提出“应用题”、“已知条件”、“问题”等术语,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接着,再使学生先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知道一般都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并学习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解答应用题的过程

1.读题和解答题意。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最初,学生识字少,独立读题有困难,可以由教师来带读,或把生字加上拼音,在教师的帮助下来读,要让学生边读边想,弄清题意。然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并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特别是涉及数学概念的术语,如“谁比谁多”、“谁是谁的几倍”等,要先用实物演示或画图说明。对于不熟悉的一般词语,如“其中”、“每人”等也要给以浅显的解释。

2.分析数量关系和选择算法。这是正确答应用题的关键。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简单地把某一个词同某种运算方法建立固定的联系。如看到“一共”就用加,看到“比X少X”就用减等,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的缘故。在每教一种运算的意义和应用,并有意识地把直观的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建立数量关系的概念。

3.列出算式和进行计算。学生正确地选择了算法以后,一般都能列出式子并算出得数。这时可以着重教学生口述单位名称。学生开始解答应用题,由于生活经验少,往往不会选择量词。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事例说明牛按头计算,鱼按条计算……以后遇到学生不熟悉的量词也要及时提醒。

三、适当变换练习方式,巩固和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1.适当改换应用题的叙述方式。为防止学生片面地根据一些固定的词语来选择算法,例如加法应用题,有时可以不出现“一共”两个字;有时可以换用减法应用题中常用的词语,如:“老师有一些粉笔,先用去6支,再用去5只,两次用去了多少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