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8:52

城市管理个人总结篇1

个人工作总结:今年来,在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始终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我,认真完成任务,履行好岗位职责,在思想作风、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质。以“创先争优”为契机,结合“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5月份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各项活动,7月份参加了局党委开展的“建党90周年演讲”竞赛活动,获得了第一名,为局党委争光添彩。同时注重业务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写作、计算机应用等业务知识的学习,个人业务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是不断创新,做好文字写作工作。在城管科工作期间主要负责科室文字起草和信息撰写工作,注重与项目负责同志和街道城管科的沟通联系,掌握最新的城市管理工作动态,及时向市市政公用局和局办公室上报工作信息,《***区多措并举做好垃圾桶退路工作》等多篇信息被环境卫生指挥分部专报采用;同时认真起草领导汇报材料和科室半年总结,内容翔实,数据准确,为领导全面掌握城市管理工作动态提供了依据。

三是认真细致,做好内勤保障工作。在市容环境整治指挥部综合协调部帮助工作期间,主要负责文件收发、办文办会、领导批示件办理及月度工作计划提报等工作。加强与市指挥分部、区十大指挥分部和各街道的沟通协调,及时收发文件,保证信息上

传下达的畅通;加大对领导批示件的办理力度,及时追踪办理情况,切实把批示件的办理落到实处,共办理领导批示件70余件;全面了解整治行动进展情况,做好月度工作提报以及考核工作,保证了指挥部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城市管理个人总结篇2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城市管理执法行政工作。打造了一只高素质、能战斗的执法队伍,形成了有效的工作合力,使得每次活动都能够齐心同力,善始善终地完成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组织集中行动12次,依法强拆违章建筑60余处,累计万余平米方,处理各种投诉纠纷20余起,并确保每次活动干净彻底,不留后遗症。其次,参加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组织清理整顿不合规集贸市场和摊点群治理60余次。

(二)环卫工作。借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之机,围绕市环卫一体化大形势,在提高标准档次上下了功夫,使全处整体面貌大有改观。全年共整治垃圾死角100余处,处理垃圾10000立方,完成数字化城管督导单200余份,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其次,圆满完成了潍坊市提出的1000个城乡环卫一体化标准化管理村的创建工作,街道抽检1个村,未提出任何问题。

(三)社区管理工作。今年列入全市改造计划的小区共48个,63个项目,8926户,涉及供热、供水、燃气。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协调各有关社区、小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联系水、暖、气施工企业,从项目筛选、申报,到现场勘测、入户对接、落实确定、资金收缴、民事协调,到具体施工,都认真对待,逐一落实。目前已完成38个小区的收费工作,其中16个供暖项目收费全部完成,施工接近尾声,确保按时供暖。

二、2019年工作计划

根据领导分工安排,继续抓好所分管的分内工作,工程项目抓进度,中心工作抓效率,科室工作抓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管行政执法工作。重点整治摊点群,把辖区内的集贸市场和小区内乱摆乱放作为执法工作重心,通过疏导和行政执法,彻底根治重要道路上的摆摊设点。对违章建筑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处,拆除一处,既不让其扩大蔓延,又能在面上通过强拆起到震慑作用,从根本上杜绝违章建设发生。

城市管理个人总结篇3

一、综述(一)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与城市环境管理总体情况200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94亿,城镇化水平为44.9%,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下简称“城考”所覆盖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参加“城考”的城市总数达617个,比上年增加了2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83个,县级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334个。“城考”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有所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明显加强,城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2007年,是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确立的“加强地方环保工作年”,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下简称“城考”)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两项重要制度,发挥其约束和激励作用,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建立起“城市政府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公众积极参与”的城市环境管理机制,促使地方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取得积极成效。2007年,总局首次将《2006全国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年度报告》考核结果通报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级环保部门和各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政府,“城考”结果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省、市政府领导对“城考”落后情况作了专门批示,强化整改措施,不仅促使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城市环境改善,同时,也对提高地方环保部门的地位和加强环境管理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城市的环保机构、办公条件和监测设备条件等得到了较大改善。2007年,总局首次将“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委托国家统计局调查队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调查统计,充分发挥公众监督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客观反映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程度,使得“城考”工作与百姓的生活更加贴近,取得良好的效果。2007年,总局进一步加强城考的基础工作和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对四川、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省(自治区)“城考”工作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地方需求,进一步完善制度、制定政策、措施。同时,针对很多城市(特别是新纳入全国“城考”范围的城市)不熟悉工作、缺乏经验和技术手段等问题,总局组织了三期“城考”培训班,对地方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取得良好成效,参加培训的人员达600多人。(二)各省、自治区“城考”工作的情况2007年,各省、自治区环保局(厅)按照总局对“城考”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组织辖区内各城市开展“城考”工作,加大“城考”信息公开力度,健全和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管理体制,“城考”工作各具特色,稳步推进。四川、福建、安徽、广东、海南、江苏、山西、陕西等省环保局(厅)认真核实“城考”结果,数据报送规范、及时;河北、浙江、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参加“城考”的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其中,河北省首次将22个县级市纳入考核范围。四川省政府以办公厅发文方式,统一安排全省“城考”工作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城考”考核组成员由省政府办公厅、省环保局和省建设厅等省直部门组成,真正实现了对市政府的考核。省环保局召开新闻会,并同时在网上公布“城考”结果,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对“城考”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起到了很好的鼓励与示范作用。广东省将“城考”与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有机结合,把考核与日常的监督管理、抽查和抽测结合,提高了“城考”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城考”结果参与到对各市政府环保工作年度考核的综合评价中,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加强分类指导,解决环保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了基层环保的能力建设。河南省立足本省基础,以“城考”、“创模”为抓手,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强调政府牵头和多部门分工负责

城市管理个人总结篇4

活动背景: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各个领域不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尤其在城市管理方面,部分城管人员的行为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很多学生都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时间“城管”成为争议最大的焦点。城市管理现状会不会成为妨碍和谐社会建设的阻碍?城市管理制度是否要更新?城管人员的形象到底是怎样?大学生能否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面对一系列问题,我们有必要利用暑期时间做一番调查。

活动意义: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总结不同等级城市管理制度的差异,了解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城市管理制度的漏洞并找出相应的弥补措施,总结出一套更加合理的制度交予相关部门反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城管人员和部分市民的矛盾冲突,推动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活动目标:通过此次调查我们的队员能更好的了解城市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制度的变化,能了解相关制度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并能为完善城市管理作出完善方案。我们将会把我们的方案反馈给调查地希望能为当地的城市管理作出一定程度的贡献,并通过自己的网络日志及相关媒体进一步引起社会对城市管理的关注推动各地对城市管理的改革,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社会实践时间:xx.7.5----xx.7.18

团队成员:王金涛、翁继军、孙万霞、鄂玲瑜、王毅、李金峰、郑福禄

活动地可行性分析:

东营:学校所在地,队员对城市较熟悉。东营市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各项城市指标都相应的迅速增长。城市管理制度在城市的发展中必然要相应的进行调整,利用这个时段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处于发展阶段的城市的管理制度的变革,了解到更多的市民意见,对于总结和查找制度具有良好的条件。

济南:山东省会城市,适于近距离展开活动。城市各项指标发展成熟,城市管理制度也相应健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通过对该城市的调查可以在获得城市管理制度调整的过程中的经验,为完善不同城市的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湖州:属于南方城市,并且具有一支具有由高校学生组成的城管义工队。相对于单纯由相关部门组织的城市管理制度,该制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于城市管理制度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与济南和东营形成南北对比,从而有利于了解不同区域的城市管理差异。

活动具体流程:

1、活动前期准备:(xx.7.5之前)网络信息调查,调查问卷制作,联系相关媒体。

2、活动实施阶段:

东营站:时间安排:xx.7.5---xx.7.6

活动实施:1.队员分两路深入车站和主要的商业区运用随机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市民对东营市城市管理的看法意见建议等(联系东营电视台或东营日报)。

2.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出主要数据。

3.跟东营市城管部门联系,通过与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了解他们工作的重点、工作制度及处理情况的方案等。

4.汇总信息,将市民调查信息与城管部门信息进行比较、关联,寻找东营地区的城市管理制度的弥补方案。

济南站:活动时间:xx.7.7----xx.7.11

活动实施:1.(xx.7.7—xx.7.8)调查当地城市格局,锁定最易出现城管与市民发生冲突的区域。

2.(xx.7.8)在锁定地区采取随机访谈,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店铺的形式收集市民对济南市城市管理的看法意见建议等。

3.(xx.7.8)设法与当地的城管部门联系,了解当地独特的城市管理制度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管制度的变动及所需城管人员素质的变化情况,了解城管人员的来源变化及于市民关系的变化等。

4.(xx.7.9)汇总信息,整理出济南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管理制度的变化倾向,提取可借鉴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方案。5.(xx.7.10)反馈信息给济南市城管部门。

湖州站:活动时间:xx.7.11---xx.7.17

活动实施:1、(xx.7.12---xx.7.13)考察湖州市城市布局,选定调查地点。

2、(xx.7.14)在选定的地点进行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增加对湖州义工队的相关调查。

3、(xx.7.14)整理相关信息整理出重要的数据。

4、(xx.7.15---xx.7.16)联系湖州城管义工队的城里人或重要负责人及志愿者,与他们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城市管理中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机及积累的经验,在工作中的感触等。

5、(xx.7.17)汇总资料,将义工队的经验进行系统化整理,选取出可取之处,并进行相应的补充。

活动总结阶段:(xx.7.18---xx.7.20)将活动中的资料加以整理上传网络,联系报纸加以发表,以引起社会关注。并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东营、济南、湖州的城市管理部门,并致信表示感谢。

预备方案:假如与城市管理部门的联系失败,就采取网络搜集信息远距离加追随城管工作的策略,以便获得当地城管人员工作的真实情况。

活动预算:火车票15*6(济南)+160*6(湖州)

住宿:300*6

材料费:100

公交车:200

避暑药:30

城市管理个人总结篇5

现将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稳步推进

(一)积极研究提出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按照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组织力量对《国务院关于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公众利益的若干意见(代拟稿)》进行了修改论证,进一步明确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方法和途径,协调相关部委联合上报国务院并专题向国办做了汇报。

(二)稳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取得进展,北方地区70%的省份完成了“暗补变明补”的改革,工作重点转向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召开了全国供热计量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开展了“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工作。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城镇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为保障北方地区城镇供热工作,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北方地区城镇供热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北方地区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

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进一步落实

(一)组织开展了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

组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办公室,进一步推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落实。大力宣传公交优先理念,组织开展了以“绿色交通与健康”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北京等110个大中城市按照所签署承诺书的要求,组织有关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举办了各种生动活泼的群众性活动,使公交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认真研究推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政策措施

指导各地推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起草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评估办法和标准体系》、《关于建立和落实城市公共交通补贴补偿机制的意见》。研究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草案)》,加强城市交通规划指导,强化以城市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指导各地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三)积极推动轨道交通和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

起草了《关于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导各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推动开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BRt)建设。与亚行共同开展了区域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加快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督察体系

加强对重点流域区域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情况的动态管理。印发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报告、核查和评估办法》,研究开发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初步建立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数据库。组织开展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削减量与处理成本及污水处理费的核拨联动机制研究。配合财政部研究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奖代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用管网补助与削减CoD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支持中西部地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组织完成了太湖等重点流域区域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

(二)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改工作

根据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结果,印发了《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改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地对不合格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运行水平。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指导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总结推广广西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活动”经验,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充分发挥中国人居环境奖示范带动作用

成立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联谊会,举办了首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层论坛,组织人居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通过举办论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活动,共同学习、交流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人居环境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组织对2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园林城市申报城市和项目进行了评审。贯彻党的*精神,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注重西部地区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组织召开了西部地区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现场研讨会,总结成都、重庆国家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的经验和做法,交流西部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经验,引导西部地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突出特色做好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四、市政公用事业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一)进一步加强了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监管工作

印发了《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和《城市供水水质监测数据上报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的监督管理。开展了全国百城城市供水水质跨地区交叉检测和水质督查及城市供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完成了《2006年城市供水安全检查有关情况》,并报送国务院。组织编制了《城市供水厂安全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和《城市供水服务标准》。配合发改委编制了《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成功应对了无锡太湖、秦皇岛水体污染事件,并及时将情况上报国务院。

(二)组织开展了城市供水、燃气、供热、城市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燃气供应、供水、集中供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函》,要求各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组织了3个督查组对安徽、江苏、广东、辽宁、四川、宁夏等部分省(区)市城市供水、燃气、供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行了督查,会同质量安全司对湖北、广东、上海、重庆等部分省市既有城市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行了督查。

(三)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

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工作的通知》,修订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公布了第三批试点城市,并组织专家对第三批试点城市进行培训。完成了成都等试点城市的验收工作。目前共有51个城市(区)开展了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浙江、江苏等省陆续开展了省级试点建设。

(四)研究做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工作

为规范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减少道路开挖,组织开展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立法调研,并组织专家研究起草了《城市地下管线条例(草案)》,完成了论证报告。认真总结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成都等城市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应急救险方面经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指导各地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应急管理,提高市政基础设施优化调度和应急管理水平。

五、推动资源节约型活动开展

(一)深入开展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督促各地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推广再生水利用。组织开展了“20*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活动,与宣传部共同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倡议书,广泛宣传节水理念。公布了第三批节水型城市名单,组织开展了创建节水型城市十周年展览、论坛等宣传活动。

(二)认真做好城市绿色照明工作

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组织开展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作,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指导与督促各地做好城市绿色照明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制定了《照明工程设计专项资质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大力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印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提出了“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态优先、科学建绿”的指导方针,引导各地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公布了11个国家生态园林试点城市。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公布了南京市绿水湾等4处国家湿地公园。会同厦门市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

六、出租汽车行业保持总体稳定

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并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开展出租汽车信息调查统计工作,编写了《全国出租汽车行业信息统计分析报告》。召开出租汽车行业清理整顿部际联席协调小组会议,研究出租汽车行业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对出租汽车经营权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地调研,起草了《出租汽车经营权管理暂行办法》。对各地发生的11起出租汽车进行了调查,并及时向国务院办公厅上报了《值班信息》。目前,全国出租汽车有所减少,频率减缓,较去年下降了56%,全国出租汽车行业保持总体稳定。

七、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全面开展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验收总结工作

制定了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验收考核标准和综合整治现场考核验收方案,组织10个考核验收组对90个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验收。通过考核验收,对10个不合格单位和40个基本合格单位进行了内部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召开了“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推进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总结会议”和新闻会,表彰了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十佳单位、工作优秀单位、优秀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

(二)组织开展了风景名胜区设立25周年系列宣传活动

全面回顾、总结和展示25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成就,大力推动《风景名胜区条例》宣传贯彻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国风景名胜区综合成就展、中国风景名胜区网络评选活动、风景名胜区暨世界国家公园风光摄影展等活动,颁布了《部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使用管理办法》,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和参与风景名胜区建设,促进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三)切实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推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审查进度,加强了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审查审批工作。黄山等16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五大连池等10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经过部际审查会议审查。完成了九华山花台客运索道等4项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审查审批工作。要求尚未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的单位,在20*年6月底之前完成编制工作并报批。

(四)推动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监测核查工作

完成了24个部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部级风景名胜区遥感数据本底库建设。积极推进遥感监测核查,完成了对河北省崆山白云洞等10处部级风景名胜区的遥感监测抽查,并督促相关省级主管部门对其中疑似工程建设的500余处变化图斑进行了现场核查和处理,逐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依法行政,强化了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监管力度。印发了《部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五)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工作

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个部门研究制定了《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规划纲要》。“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会议,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积极配合iUCn专家做好三清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的考察评估工作。启动了五台山、“中华五岳”、丹霞地貌申报世界遗产的各项组织筹备工作。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内影视拍摄和演艺活动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影视拍摄和大型实景演艺活动管理的通知》,切实保护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八、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和《燃气管理条例(草案)》已上报国务院法制办。起草了《城市地下管线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颁布了《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以及许可证等格式文本。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组织各地开展了宣传贯彻工作。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组织研发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信息系统。

九、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努力做好国务院领导和部领导交办的事项

20*年共收到全国人大建议42件,办结率100%;政协提案80件,办结率100%。重点集中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供热改革方面。共接到国务院领导交办件118件,完成116件,办结率98%。收到部领导交办件42件,完成42件,办结率100%。

十、进一步加强了机关思想作风建设

以党的*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主题,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的自觉性。组织机关干部认真研究中央各项战略部署,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抓好业务知识学习,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城市管理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管理;管理模型

 

0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制定已经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各个城市都制定了完备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一般以15年为限,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有的城市补充制定了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和广泛的公众参与,形成法律条文,并得到城市政府部门领导的足够重视。然而,在我国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协调有效的管理,却一直停留在长官意志,行政计划管理的阶段。我们国家的城市普遍受经济力量和城市规划管理力量不足的困扰,受到社会和政府控制力不强的影响,受到急功近利心态的支配,往往在城市规划实施中有统筹规划,却缺少统一的实施管理。例如,一条道路刚刚建好就因铺设管道而开挖,过几个月要铺设电缆,再开挖,再填平,道路被戏称为“拉链”。这不但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了不便,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金钱。因此,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管理就是“在变动的环境中依赖人与物的互动而获得组织绩效改进的人类实践”[1]。从泰罗开始,开启了一条通向管理“确定性”的道路,管理由经验变成一门“科学”。人们试图找出人类活动的规律而进行组织、决策。城市规划管理这一管理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和进程。这些庞杂的内容可以利用多种可能的途径和工具,找到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实现方法。本文就是试图为城市规划管理找到一种系统规范、容易控制和实施的管理方法。

1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研究的思路

1.1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的运作模式

一切生产和公共事务的管理,其共同的目的就是试图“最有效地运用现有资源来满足一定的预计的需求”。城市规划管理也是最有效地利用城市资源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它具体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调控,逐步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规划管理实际上充当着维护城市空间秩序的“法官”或“裁判”的角色,然而凭借规划管理部门现有的地位和力量,却又是力不从心的。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系统如图1所示,把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作为决策系统,主要负责制定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执行系统,它包括从建设工程的计划、用地安排到市政建设,管理工作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是反馈系统,主要负责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管理工作。城市规划的法律规范是保障系统,系统运行的保障条件有很多,如组织、人员、体制、机制、法制等,其中法制保障尤为重要[2]。

从图1可以看到,整个城市规划管理的全部内容是通过不同的层次系统显现出来的,它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大系统,硕士论文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子系统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小系统。大系统包含了整个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大到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小到一个地块边界,时间跨度长则20年,短则5年。子系统包含了建设项目规划的选址管理,用地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组成了系统的有序结构。小系统则包含了具体建设环节的管理程序。为了使城市规划管理系统能够良性运转,协调操作,需要建立、健全一些基本的运行机制。如决策机制、协同机制、调控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为了实现管理的目的,城市规划管理一般采用行政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咨询的方法。

1.2城市规划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融合

一般而言,项目是指一次性的、临时性的活动,贝内特·p·利恩兹在他的《21世纪的项目管理》的序言中第一句话就指出“项目是为了在预定进度和确定的预算范围内达到特定目的和预计效益的一种创造性方法”[3]。它具有独特性、多目标属性和生命周期性的特点,城市规划正是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总体规划一般在10~15年,详细规划一般在1~3年),为了达到社会环境、人口发展、社会愿望的平衡所进行的一次性的、临时的、独有的工作。因此,城市规划可以作为一个项目。那么,从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看,将项目管理这一系统的、科学的、可量化的管理方法引入到城市规划管理中来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其理由如下:

(1)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不同领域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充分利用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要大量控制外部资源,才能实现城市规划的多目标。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出现,项目管理工具的多样化,使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的技术实现成为可能。

(2)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对城市发展变化更为敏感,解决问题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传统的科层式的组织结构官僚主义严重,反应迟钝,无法应对这种变化,而项目管理要求的是扁平式的管理体制,矩阵式的组织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科层式组织方式要灵活得多。

(3)建立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职称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建立程序化、公开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更为重要。这种制度包括高效率的操作程序,科学严谨的操作过程和公正效率的操作方式,以减少管理人员的随意性,保证较高的透明度和较强的办事效率。项目管理的科学体系,灵活多变的方法,才适应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4)项目管理的引入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服务的职能。运用经济手段提供服务、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变过去的指令性管理为综合性的宏观调控管理。项目管理的多目标属性既保证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和原则性,又实现了政府管理的职能转变。

管理的有效性表现在管理的闭合性,城市规划管理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建立封闭的系统管理模式,贯穿在项目的审批、实施、控制、监督的全过程(如图2)。2城市规划项目管理模型的建立城市总体规划由于其时间的跨度很大,包含的内容非常综合,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大项目(program),从这个大项目(program)中,我们可以分发成若干个项目(project)[4]。同时,也体现了战略目标和项目目标的统一。传统的思路和做法是根据大项目中包含的内容而进行分类的。例如,根据图1所示,城市的总体规划这个大项目可以分成若干个项目:项目选址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管线规划,景观绿地规划,居住区规划等等。这种分类按照行业对口的方式进行,但是由此产生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由于整个总体规划的综合性和同步性,由行业的形式进行分类,就会造成各个行业部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从总体规划的推进时间来看就会参差不齐,容易造成行业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如城市道路的“拉链”现象)。从而影响整个规划实施的进度,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不良的经济效益。

(2)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城市规划的实施也不会在原来的计划中进行,“一个简单的事情,通过一系列稳定的复合过程,会引起复杂的后果”[6]。在总体规划这样一个大项目中,如果一个项目,比如道路交通或土地计划的变更,往往会导致市政管线、建筑工程、景观绿化、工业选址、居住区规划的一系列变更,而由于规划实施的超前、滞后等原因,这一系列的变更就会造成复杂的、甚至混乱的变化。那么,这种层层分解的“细化的复杂的工作(可预测的,线性的)又将被动态的复杂性(不可预测的,非线性的)的管理所替代。”这就使得这种分解成子项目的做法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和不确定性[7]。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指导、计划、控制、管理和决策系统,随着系统内区域和城市条件的变化,城市的空间发展目标应适时作相应的调整。在时间上要远近有别,短时间内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对城市的每一个空间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蓝图;而长期发展要有足够的弹性,以保证在规划的发展循环中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因而主要强调目标的过程管理和时间顺序管理,不是为了“详细地描述空间发展的最终状态”[8]。

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变化的管理,如何将一系列的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变化也能在计划的范围内变化[5]。我们考虑建立一种动态的城市规划项目管理模型以适应这个复杂的多变的大项目(program)。由此考虑用时间界限的办法发起若干个项目(project)。项目管理本身有明确的目标和确定的时间概念,对于城市规划这个大项目我们可以首先确定其时间目标,将大项目按年度分解成项目,即每一年作为一个项目(project)来建立项目管理模型。

例如,总体规划是15年,我们把每一年的规划实施看作一个项目,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该年度的控制性详规(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目标,确定各个部门的规划实施范围,留学生论文建立相应的项目团队,确定绩效/技术控制标准并严格实施。到一个年度结束,表明一个项目的终止。在总结年度项目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总体规划的部署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建立下一个项目,制定一个新的项目管理计划。用这种计划之中有变化,动态之中相对静态的做法,进行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如图3)[9]。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的自身特点,这里列出6项管理领域的内容:计划管理即综合管理(整体管理),绩效/技术管理包含了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由于城市规划的质量标准和费用估算较难确定,可以建立相关目标体系来评估项目的绩效,以保证传统的质量、费用、时间三大目标的实现[10]。由于行政机构的加入,项目队伍建设本身包含了沟通管理的内容,因而没有单独列出。采购管理在宏观的规划实施管理中也没有专门列出讨论。

3小结

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于既有观念上的偏差、权力上的有限、财力上的不足、操作上的无奈,更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性和利益多元化所带来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干扰着城市规划管理的运作,在这种利益的冲突面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显得极其脆弱无力[11]。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社会诸利益的平衡中无法确保城市“公平”发展,更有甚者使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门槛”。如何确立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管理的地位与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规划管理的调控作用,是实现城市规划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

城市规划项目管理是以城市规划为对象,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城市规划实施的全部活动所进行的决策、协调和控制行为,它是“一个复杂综合的有机整体的系统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分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纵横交织的管理网络”[12]。这一管理过程可以归纳为“研究对象的本土化(局部问题),研究方法的规范化(在认识论指导下普遍接纳的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结果的实效化(提高本土管理绩效)”。这种方法的具体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3]。参考文献:

城市管理个人总结篇7

一、上海、深圳、南京城市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做法

目前,上海、深圳、南京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与北京基本相同,均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即市、区县政府两级管理主体,通过市、区县、街乡三个管理层级,采取在市、区县、街乡、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建立数字化网格的方式进行管理。主要有六个特点:

(一)突出统筹地位,成立城市管理议事协调机构

上海市成立了“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推进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各相关单位主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城市管理领域重大问题的统筹指导、综合协调工作,初步形成了“全市统筹、统一协调、市区联动、区县为主、分工负责、各司其责”的城市管理工作格局。南京市成立了“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任副主任,成员由市政府及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公务委员和专家、市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公众委员组成,负责研究决定城市管理重大决策,统筹协调城市管理重大事项。公众委员以公开征集及评选的方式产生,目前已评选出公众委员45名。

(二)强化统筹作用,设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上海市突出“党建统领”,成立了市委派出机构城乡建设与交通工作委员会(简称党工委),负责统筹城市管理系统以及中央在沪企业单位的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同时,强调统筹综合,在市政府设立“两委+若干专业部门”,“两委”即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简称建管委)、交通委员会,“若干专业部门”即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城管执法局)、水务局和房管局3个部门,形成了“大部制”的格局。在管理体制上,党工委与建管委合署办公,市政府“两委+若干专业部门”的主要领导均为党工委党委委员。建管委负责城市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行业指导;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绿化、市容环境卫生、林业和城管执法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各区县和街乡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深圳市和南京市也都设立了城市管理局,承担城市综合管理责任。

(三)强化法制保障,制定出台综合性城市管理法规

南京市经江苏省人大审议了我国第一部城市管理地方法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站在城市治理的高度,把包括建(构)筑物管理、建筑垃圾管理、物业管理、市政设施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停车设施管理、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应急管理及其他事项等城市管理事项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众参与治理、监督和救济等工作作出明确规范和界定,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法制保障。三个城市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条例》《办法》,编制了较为完善的各类城市管理标准规范,以网格化为依托建立“大数据”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

(四)强化行政执法,赋予城市管理部门综合协调手段

上海、深圳、南京三个城市都很注重城市管理职能与综合协调手段的匹配性和统一性,强化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的整体性和互补性,在市级层面建立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工作体制,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和南京市城市管理局与本市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负责城管执法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综合考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南京市城市管理局还承担了市容景观、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行政审批职责,负责户外广告设置、拆除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渣土弃置场地、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等方面的审批事项,负责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城市河道、城市绿地许可等方面的审批事项,保证了城市管理的责权匹配,增强了权威性。

(五)强化监督考评,建立起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上海市采取市级考评与区县自评、日常检查与实效测评、专业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市民评判、社会评价、行政评定”的市容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考评结果与区县绩效考核、“以奖代补”等挂钩;每年开展两次市容环境卫生状况公众满意度测评,测评情况通过《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向社会公布。深圳市采取明检与暗检相结合的办法,区分行业考核(占比56%)、专项检查(占比20%)、数字化城管考核(占比10%)、舆论监督考核(占比4%)、社会满意度考核(占比10%)五种方式,每月按百分制进行考核,每季度和年度对各街道统一排名,考核结果通过市属主要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公示,并按季度和年度对前六名进行奖励,对一年内两次排名最后或两次不达标的街道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南京市采取“城区一周一查、郊区一月两查”的方式进行考核,每月考核结果在《南京日报》公布,编发《考核通报》点评,与“以奖代补”经费挂钩,对连续两月得分低于70%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度综合评优资格,连续三月得分低于70%的由市、区纪检部门对单位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向市、区组织人事部门通报处理结果。

(六)强化社会服务,较早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行模式深圳市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行政(事)企分开、管干分离,明确规定环卫作业服务必须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专业企业负责。目前,深圳市市政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市场化率达到90%,垃圾清运市场化率达到75%,垃圾处理市场化率达52%。深圳是在全国较早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城市,一是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实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环卫管理体制,环卫作业实行全覆盖管理。二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限定服务企业准入门槛,推行公开招投标制度,确定合理的外包合同期限,实行环卫作业管干分离。三是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改变政府单一投资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参与运营环卫基础设施,实现投资主体社会化、多元化。

二、对深化首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思考和启示

在2014年2月26日视察北京时强调指出: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精心打理,打理好了还有很多可以扩展的空间。要加快形成与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都要现代化。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坚持重心下移,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城市管理问题,进一步提高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参考上海、深圳、南京等国内大型城市和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城市的先进经验,建议将正在编制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市政市容发展规划》更名为《首都城市管理“十三五”发展规划》,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和强化议事协调机构

北京的城市管理比较特殊,统筹性、综合性、协调性特点明显,应借鉴南京等城市经验和北京奥运会做法,在进一步完善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职能的基础上,成立首都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主任,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相关副市长任副主任,首都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任秘书长,成员由市相关部门、各区县长、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门和在京国有大型企业、解放军总部机关和北京卫戍区、武警北京总队相关负责人等公务委员及专家、市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公众委员组成。首都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可设在市城管委,办公室主任由城管委主任兼任,委员会及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决策和总体推进城市管理的顶层设计、综合协调、规划计划、目标任务、督查落实。区县成立相应机构,统筹落实本区域城市管理工作。

(二)设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针对当前存在的重建轻管、城市管理领域统筹不够、缺乏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等问题,按照“规建管并行独立、做实做强管理”的理念,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城管委),对市市政市容委现行的“三定”职能特别是城市综合管理职能进行梳理明确,强化综合协调职能,整合专业管理职能,理清职责交叉边界,统筹负责城市环境整治、环境秩序治理、市容环境卫生、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城市园林绿地等行业管理,实现对城市管理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执法督查和监督考评。

(三)制定城市综合管理法规

城市管理遇到的矛盾困境大都与法律法规缺失有关。目前,北京市开展城市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等专业规章,没有一部综合性城市管理地方法规。因此,应从“提升城市管理地位、强化城市管理手段”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快编制颁布《北京市城市管理条例》,将城市管理贯穿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全过程,统筹市政设施运行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园林绿地管理等城市管理主要职责,明确社会单位、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责任义务。

(四)理顺城市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北京的城市管理涉及规划、建设、市政市容、交通、环保、水务、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多个部门,也涉及中央国家机关和在京企事业单位、军队(武警)总部机关和驻京部队、各区县和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城市管理部门如何统筹协调?一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部门参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实施情况的评估反馈机制,城市管理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后的验收和移交工作,防止出现“规划漏项、建设甩项”问题。二是加强对交通、环保、水务、园林绿化等相关领域内涉及城市管理内容的统筹协调,做到全市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验收。三是加强对中央驻京单位和解放军、武警驻京部队及各区县、各企事业单位内部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推进,明确标准,规定时限,跟踪督促,指导落实,真正形成城市管理全市“一盘棋”的工作局面。

(五)增强城市管理部门综合协调职能与手段的匹配度

针对城市管理部门承担综合协调职能,却没有综合协调手段,导致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力、安全监管不力、隐患消除不力的情况,建立完善综合协调职能与综合协调手段相配套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给城市管理部门增加管理职能或协调手段。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目前只有安全监管责任,缺乏安全监管手段,制定的年度消隐计划除了少数能随道路大修落实外,大部分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原因就在掘路审批分散在交管、路政、园林等部门,必须整合掘路审批和安全监管职能,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六)强化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理念

城管执法工作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都是手段,城市管理为综合执法提供管理资源,综合执法为城市管理提供执法保障,如同“一体两翼”、“一车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承担的城市运行管理职能,因缺少自己的专业执法队伍,只能依靠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城管执法局开展,管理与执法难度加大,很多违法问题不能及时制止。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管理实践证明,建立完整的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相配套的工作体系,形成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执法的“大城管”格局,是新常态下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最有效模式。(七)加强对检查考评结果的运用

针对城市管理考评内容设置和考评结果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完善首都环境建设“月检查、月排名、月曝光”措施,科学确定考评对象,科学设置考评内容,建立科学的综合考评体系,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综合考评结果做到“五个纳入”,即: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占一定比分权重;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察,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或城市管理“一票否决”;纳入“以奖代补”,重奖先进;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在官方媒体公布,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纳入政纪处分,对考评结果连续在末位的单位进行问责处理。

(八)加强网格化城市管理大数据支撑

加强“大网格”建设和管理,整合各类监控资源,加强城市管理网与社会治安网、社会管理网的有效衔接;升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网格化向全时段覆盖和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庄)等基层延伸,为城市管理形成“大数据”支撑。建立“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尽处置”的问题处理机制,简化问题派发流程,缩短问题处理周期,落实问题处理责任,提高问题处理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九)深入调动社会群众广泛参与

倡导“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社会群众参与,形成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特约监督员的监督作用,增强建议、提案和新闻曝光问题的办理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发挥街道、乡镇的属地管理作用,组织辖区内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培育和强化全社会的公民意识、法人意识、家园意识;发挥各类志愿者的引领作用,带动自发成立“4050劝导队”“社区联防安全员”等民间自治组织,实现城市综合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单治向共治转变、他治向自治转变。

城市管理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德化县;宜居城市;提升工程;经验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宜居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最高追求,为加快推进“中国瓷都・生态旅游宜居城市”建设,持续改善城市面貌、完善配套功能、提升瓷都品位,德化县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宜居城市提升工程”,并结合德化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工程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省第九次、市第十一次、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县“两会”精神,深入实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坚持以建设“中国瓷都・生态旅游宜居城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生活品质提档、幸福指数提高、尊严感受提升为追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

把县城当成景区来规划设计和建设,凸显“山魂、水魄、瓷韵、人文”的城建理念,做大、做特、做优、做精“宜居县城”,努力使我县在城乡规划、城市建设、设施配套、民生保障、管理整治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实力瓷都、文化瓷都、美丽瓷都、幸福瓷都、清纯瓷都”,将德化建设成为幸福感较强、人情味较浓、包容度较大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3、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工程的项目内容

全年计划安排在建项目90个,总投资约148.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28.94亿元。其中城乡规划提升项目11个、城市建设提升项目42个、配套功能提升项目18个、民生保障提升项目10个、管理整治提升项目8个,2013年度拟竣工项目49个。城市管理工作共梳理出管理类工作内容18项。

3.1着力在城乡规划上求提升

安排项目11个,总投资2026.7万元,年度计划投资1951.76万元。按照《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认真抓好规划修编的深化和延伸,加快编制各类规划、重点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等各类规划编制,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城市重要区域、重要街区、重要节点及周边景观的设计水平,多留赞叹、不留遗憾。

3.2着力在城市建设上求提升

安排项目42个,总投资142.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79亿元。以继续实施“五大战役”为载体,全力推进26个城市建设战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八个片区”和旧城改造,加紧启动“美丽社区”实施方案,切实加快住房建设,健全完善城区交通体系,逐步撑大城市骨架,优化功能布局,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经济富裕度、资源承载度和生活便利度。

3.3着力在配套功能上求提升

安排项目18个,总投资1.9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127亿元。实施绿化、美化、花化、彩化、香化、亮化、净化、硬化“八化”工程,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城市宜居指数。

(1)提升绿化、美化、花化、彩化、香化水平

以开展“全县动员、全民参与、保护溪、绿满德化、香遍瓷都”公益行动为载体,实施“城区绿化景观工程、进城大道绿化提升工程、瓷城花园景观公园绿化工程、盖德镇区绿化美化工程”。

(2)提升净化、亮化、硬化水平

加强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二期),建设管网7公里,雨污分流改造3公里;实施城区路灯夜景工程,配套建设道路路灯约400盏;新建高内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中转站6座,采购垃圾转运车1辆。

3.4着力在民生保障上求提升

安排项目10个,总投资2.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74万元。重点加大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老年文化、教育、健身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体系,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3.5着力在管理整治上求提升

安排整治项目8个,总投资2.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96.90万元;梳理管理工作18项。坚持“宽严相济、疏堵结合”原则,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塑造干净整洁、宁静宜居、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

突出城市管理,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加强城市综合执法;突出环境整治,以持续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改善环卫清扫保洁,实施城区除“四害”工程;突出河道整治,加快推动闽江防洪工程(德化段)和城区排涝工程建设,实施溪两岸清水工程,加快三班大云溪河道治理,对溪、丁溪等城区河道开展清淤整治。

4、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工程的实施步骤

4.1动员部署阶段(1月4日―3月31日)

制定“宜居城市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2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10月31日)

集中时间和人员,按照工作方案和目标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开展跟踪督促检查,不断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4.3总结提升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按照方案和目标要求对项目建设及城市管理各责任单位落实情况开展检查,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对照“宜居城市提升工程”落实情况,对各相关部门及乡镇政府进行绩效考评,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5、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工程的保障措施

5.1强化责任落实

成立县“宜居城市提升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各项工作。“宜居城市提升工程”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析宜居城市提升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宜居城市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5.2强化宣传造势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开辟专题专栏,以声、影、图、文的全方位报道,反映“宜居城市提升工程”的进展和成效,激发市民参与宜居城市建设的热情。形成“宣传舆论有力、市民认识到位、公众参与监督、社会共建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氛围。

5.3强化协同协作

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县提升办要加强项目责任分解和协调督查工作,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切实负起牵头组织、推动落实的职责,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工作的协调沟通衔接,主动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

5.4强化融资保障

各项目责任单位既要管项目,又要主动筹资金,全面测算资金需求,多渠道筹集资金,逐一落实项目资金来源;要抓紧已竣工工程的验收决算;要完善土地收储出让机制,建立土地收购储备资金投入和滚动发展运作模式;要拓宽土地储备的融资渠道,国土部门要加快土地出让资金回收节奏,财政部门要多方筹措整合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5.5强化督查考评

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逐月督查通报工作进展、形象进度,年末实行绩效考核,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责任主体的依据,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评估工作。

城市管理个人总结篇9

关键词:小城市,控制性,规划,认识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的观念方法等产生巨大的连锁冲击,并主要表现为规划管理与设计的极不适应:总体规划太粗,深度不够;传统的详细规划太细,缺乏整体性。而新形势对规划设计的提出要求是:既能深化、完善总体规划客观意图,又能进行全面、微观的具体控制;既能满足规划设计要求,又能适应规划管理需要;既能全面控制,又能局部调整;既要三个效益的统一,又能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因而产生了小城市控制性规划。

1、小城市规划的任务及控制性规划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力求认识城市的本质,解决城市的核心问题,由于认识的深度不同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差异,其规划工作分别是以城市建筑景观为核心,以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结构为核心,以城市交通为核心,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以城市生态环境为核心,其规划工作的目标分别是创造或改善城市景观,加强城市的整体性,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生活的总体质量,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其规划工作手段逐步从对城市物质形态的引导走向对城市运行机制的政治控制与法律控制。从理性上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工作虽各有侧重,但也从来没有放弃城市规划工作的三大基本任务,即解决城市面临的紧迫问题,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秩序,引导城市走向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三大任务的核心是加强城市土地利用控制。我国当前正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的突出矛盾也正表现在如何加强对城市运行机制,特别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有效控制。控制性规划正是一种为有效地控制城市土地利用和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城市规划工作方法,控制性规划是城市土地利用的立法方件,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是城市建设的行动纲领。

2、对小城市控制性规划的认识

小城市规划及其深化应力求建立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应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怎样去认识小城市规划的深化?深化应采用什么方法和深度?如何体现规划和管理的有机结合?河北省定州市开展的市区总体规划深化工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2.1小城市控制性规划的意义

小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问题,实质上,归结到对小城市规划阶段和层次的划分、规划的方法和内容深度等问题的研究上。

根据《城市规划法》,对大中城市来说,在其规划编制过程中,一般可安排两个不同范围及不同深度的层次控制:即总体规划阶段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两个层次的规划,主要都是为了解决城市在土地利用中的有效控制问题。在《城市规划法》中,对小城市的深化办法没有涉及。如果小城市依然采用大中城市的套路,实践证明,难以奏效。

在近几年不断实践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一)、小城市规划体系同样需要深化和完善;其总体规划的深化,同样应着重解决土地利用的有效控制问题。(二)、根据小城市规模小,城市机能系统层次单一的特点,其规划控制层次可以相应从简。即在总体规划阶段中,只增加一个层次:控制性规划,用以满足小城市总体规划深化的需要。(三)、该控制性规划以城市全部规划区为工作对象,故可归属于总体规划阶段。在一般情况下,其内容和深度,可直接达到为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的程.度。(四)、控制性规划以批准后的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便可生效。(五)、因小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一般仅限于1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建设区的土地利用控制规划工作,基本可一次完成。

2.2小城市控制性规划的宗旨

(1)对总体规划(调整)的原则、方向及规模,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并侧重解决规划的实施问题;

(2).解决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之间的技术衔接问题;

(3)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的可控性及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问题;

(4)为制定统一的规划管理办法及技术性实施细则提供保证,使规划与立法协调统一。

3、小城市控制性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结合河北省小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实际,我们进行了《定州市区总体规划一控制规划》项目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典型剖析,在共性~个性~共性的探索过程中,初步总结出一般小城市总体规划深化的方法和内容深度。

3.1定州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定州是具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城市的基础条件。定州1986年建市,次年编制建市总体规划,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定州建市几年来,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形成高潮的时期。在实施总体规划过程中,集中体现的问题之一就是:作为对城市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和控制的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形势下的建设需要;确定的详规项目缺乏系统、具体的技术性控制;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亦缺乏有效而可行的措施与法规。因此,1990年定州市适时地进行了总体规划的调整。调整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即作为总体规划继续深化控制性规划的依据。.

3.2定州市区“总体规划一控制规划”评介

“总体规划一控制规划”主要内容深度在总体规划调整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居住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等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安排,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①对规划建设区内的人口分布特点、居住状况及其它各项用地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研究,归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②详细划分土地使用性质,参照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我们认为,该用地分类法则及用地标准,主要适合有市区行政界限的大中城市。本规划结合小城市的人口结构和用地实际特点,对用地分类及标准的部分内容作了适当调整);

③以促进市场机制发育为导向,充实完善公共设施系统,合理布局;市、区级公共设施项目达到定性、定位、定量的要求;

④在总体规划城市干道网调整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出城市支路的红线位置、断面、座标和高程,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⑤在总体规划市政工程规划调整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出各项工程管线主要支管的布局及走向,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用地范围(如泵站、渠闸、煤气站及供热锅炉等);

⑥规划设计部门与规划管理部门共同研究,提出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及技术性细则。

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中,旧城改建与新区建设,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等用地之间,其开发程序并非一成不变。城市土地使用状况的改变,必随之带来控制性规划的局部调整。近几年内,在河北省的部分城市建设中,已有多处原规划为远期开发用地的,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用地性质需确定为近期土地出让或待开发的高新技术综合区等。城市规划应该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超前服务的规划思想,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在“编制总程序框图”中,列出的“局部需规划加深区域”一项内容,即是针对城市土地使用状况发生变化时,而应主动采取的规划对应行为。河北省《定州市区总体规划一控制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予以实施。规划效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结束语

以前,城市成片的开发建设规划多采取详细规划的方法,往往只重视建筑空间型体和配套工程设施,脱离社会经济实践。在建设过程中,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有了变化,规划就会走样。小城市控制性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指导的.是总体规划的宏观原则在开发建设中的具体要求及其条例化,也是实施总体规划的管理手段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高原荣重,《城市绿地规划》.中国建工出版社;

城市管理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城市环境水文地质灾害渗流场时空调控292-2

[中图分类号]p64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7-

1城市水环境研究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城市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在某城市中,地表水中存在着较多超标污染物,如地表水总硬度、铁、氟、化学耗氧量、锰、矿化物等含量超标。由于该城市浅层地下水埋深较低,导致存在超标污染物的地表水很容易进入到地下水之中;综合分析该城市浅层地下水,发现浅层地下水污染程度在地域分布上出现较大差异,东北方向浅层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而西南方向上浅层地下水污染较轻,但这种低于分布上的差异与地表水污染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城市中深层地下水中也存在着水污染现象,以点状分布在不同区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浅层地下水越流补给,中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联合开采致使含水层出现贯通现象,或水井管封堵质量存在问题,导致地面污染水直接进入到中深层地下水,造成水质污染,一般来说,大部分中深层地下水经过处理后,能够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兴建大量的地下工程,对地下水位造成较大影响;浅层水水位逐渐上升的原因在于:随着浅层地下水被污染,开采量有所下降;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让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逐渐降低,从而让中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的水状差值有所降低,浅层地下水对中深层地下水补给量降低,让浅层地下水水位逐渐升高;随着地下水开采量逐渐增加,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出现,漏斗面积更是快速扩大,并逐渐稳定下来,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出现,不仅仅会降低中深层开采井水量,还会加快中深层地下水的污染,破坏水资源环境。城市地下水系统多为多层含水系统,其模型结构如下图:

城市地下水系统多层含水系统模型结构示意图

2地下水流场管理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1地下水流场分解

将地下水流场分解为天然流场模型与人工流场模型两种,其模型构建如下:

将天然流场模型设为ia:

将人工流场模型设置为iB:

在以上模型公式中,h’代表天然潜水位;S代表由可控输入产生的水位降深值;(x,y,t)输入变量为不可控变量;p1(x,y,t)输入变量为可控变量;根据公式,获得h=h’+S;其中h的属于实际水位。h’为地下水初始流场,天然形成水位分布,通过天然流场模型确定水位分布;S为没有不可控输入影响,仅存在可靠输入所生成的水位降深分布,由人工流场模型去确定人为影响水位深度的分布。

2.2影响函数的建立

将天然流场模型与人工流场模型作为计算相应矩阵数字模型。设在渗流场中存在n个源点,对源点同时抽注水,并对m个观测点发生作用,在一个时段内就可以形成n×m个单位脉冲影响系数,称之为响应矩阵。如果存在L个时段,则会形成n×m×L个单位脉冲响应系数,形成三维矩阵。由此,第n个时段末对第i点所形成的水位总响应值,就代表着每个点所单独作用下的水位影响值的总和。其影响函数为:

在公式中,S(i,n)代表的是在n时段末第i点所引起的水位总响应值;(i,j,n)代表在第j点脉冲作用下,在n时段末,第i点所引起的水位总响应值;β(i,j,n-k+1)代表的是k时段时,在j点单位脉冲作用下,在n个时段末,第i点所引起的水位响应值,属于单位脉冲响应的系数;Q(j,k)代表的是在k时段,j点所产生的脉冲量。通过以上影响函数,可以计算出任何时段内,抽注水井对任意一个观测点所产生的水位回生或降深值。通过单位脉冲量,计算出未来管理期末相应矩阵,并将计算结果作为约束条件,进一步对模型优化。

2.3优化地下水开采量

进行渗流场时空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在保持城市现有采井布局不发生大规模变化的基础上,满足城市开采总量的要求,并通过优化中深层地下水开采系统,对地下水漏斗形态进行调控。

2.3.1管理目标的确定

决策变量以各个管理区内开采量及城市最佳水位分布为准,计算出城市所有的计算节结点,找出全区内水位降深总和最小值,作为满足城市内供水量决策指标值:

在公式中,m为管理区计算结点的总数量;Si为在第i结点位置所显示的水位降深值。

2.3.2约束条件的设定

水位约束的主要原则:采取人工调控的方式,对城市地下水系统渗流场进行时空调控;增加浅层地下水水位降深,增加浅层地下水对中深层地下水补给,从而增加中深层地下水系统中的降落漏斗中心区水位;防止砂土液化;防止土壤盐渍化,对于地下水埋深过浅,如在一米以下,则需要调整到土壤盐渍化临界深度以下,防止土壤盐渍化。结合迭加原理,并在响应矩阵的基础上,i结点水位降深值Si应与管理区内j点开采量Qi在i节点水位降深值的迭加相等同。所以有:

在公式中,βij代表的是在管理亚区中j点开采量在i结点位置所产生的响应系数;Qj代表的是管理亚区中j开采量;nQC属于管理亚区的数量值。

供水指标约束的设定:为确保城市总供水量可以获得满足,各个管理区内开采量之和为总供水量。所以有

在公式中,D(t)代表的是管理区内规划供水指标。

管理亚区开采量约束的设定:确保管理亚区范围内,供水量能够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量,在管理亚区内,需要确保保持最低需求供水量。所以有:

在公式中,Qpj为各个管理亚区内开采量约束。通过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对城市地下水系统开采量进行优化管理。

3结语

城市水资源的过度应用,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水文地质灾害,如劣质水进入到供水层、泉水断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问题。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为确保城市水资源供应质量,本文提出以人工调控地下水渗流场,优化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最终降低城市环境水文地质灾害,获得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阎岩,王恩志,王思敬等.渗流场中岩石流变特性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0,31(6):1943-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