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篇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13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1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引入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教师仍然仅执着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采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不得不将所有的学习精力都放在备考上,每日除需要记录密密麻麻的课堂笔记外,课外还要进行大量的化学习题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仅缺乏趣味性,而且显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对化学产生不耐甚至厌烦感,使用消极态度学习化学,对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2.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思维成长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中,多数教师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讲授式教学.该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以直接的方式传授学生知识内容与教材重点,但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这种单面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一旦使用过多,将可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惰性,习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内容,失去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是忽视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只着注重于题目的正确解答方式,对化学问题的形成原因不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逐渐变差,所有化学公式都只能使用机械化记忆,对于更深层内容的理解却只能停留在原始状态,极易把各个知识点的内容混淆在一起,阻碍教学目的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讲授式教学只注重于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一味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缺少提问的机会,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也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此外,在一面倒的授课模式下,使得学生盲目相信教师与教材内容,不敢产生怀疑心理,继而失去挑战权威的勇气,阻碍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对策略

1.教材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要提高化学教学效果,首先就要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当前,化学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讲授式教学法,该种教学方式将教材上的内容完全照搬并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无法结合实际理解教材内容,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此外,部分教师为了达到加深教学印象的目的,布置大量作业与任务让学生课后完成,也使得学生难以对化学产生好感.由此看来,教学方式的更换势在必行.但是对化学而言,其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同时注重理论概念的学科,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理论知识与化学概念,要想达到教学目的,讲授式教学的采用是不可或缺的,而新课改中也并未强制要求抛弃讲授法,为此,教师可通过在原有基础上改善讲授式教学,使教学目的得到实现.例如,在教授“酸雨的危害”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向学生展示关于酸雨如何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的视频片段,在学生目不转睛观看片段时,教师再适时讲解酸雨对人类生存质量的危害,并播放酸雨的形成原因.播放结束后,教师再作出理论性总结,然后对学生展开提问环节,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既可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又能将原本单调乏味的讲授式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此外,由于将化学与实际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从种种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引发共鸣,了解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由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如此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高校化学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思维能力钝化的现象,教师可通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改变这些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自身现有知识的能力将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例如,在教授“金属的性质”这一课程内容时,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当硫酸铜溶液与钠相遇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利用现有知识对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预测,有的学生认为会有大量气体生成,有的学生则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预测两者相遇可导致铜的生成.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际的化学现象.实验过后,学生发现溶液中既出现蓝色沉淀物又有气体产生.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写出相关方程式.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有效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并主动参与到实践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交流能力、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掌握实际运用化学知识的技能,有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优化教学;开放教学;民主教学;灵活教学

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情感和思想都在发展,因而,我们的造句、习作、阅读理解的指导也得跟上去。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造句还是照搬二、三年级的句子。这个孩子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作业和考试只求稳妥、只关心得分。因为她怕错,怕丢分,怕老师和家长批评,而不敢去想,去实践新的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将失去表达力、思考力和生活观察力。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这与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的方式,方法,思维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旗帜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在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得不透彻,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讲观摩课时做给听课老师看,过后又回到以往传统的讲课方式上,没有真正将新课程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看似课堂气氛挺热闹,有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一会儿提问、一会儿小组讨论,但整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老师究竟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不明确。是啊,按原来的讲课方式讲习惯了,发现用新课程标准不会讲了。

如何让学生进入讲读课文状态?采取师生对话式讲读课文,即跟着老师的话题走,或跟着学生的话题走。严格要求“有话跟我说,说给大家听。不准私下说话。”这样,师生的心灵才能碰撞出火花,教学才可进入状态。吵杂、喧闹不是好课堂,一言堂也不是好课堂。

二、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固然要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代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一些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方面虽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现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重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中重工具而轻人文。如:着重讲字的笔画、结构和词义,段意等,而忽视其运用。考试中出现了字的笔顺,而且要学生不能写错顺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笔顺本身也有争议。这主要表现在对分数的追求上,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不管这种教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广的。比如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学生正在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试考条文,学生背是背会了,但却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

三、教学方法落后僵化

一是教案为主宰教学: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按照教案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课时任务),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决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学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赶着学生往指定的步骤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学目的也就算达到,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一点在青年教师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奇制胜。这实际上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缺乏生气和乐趣。

二是以统一为标准的一致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强调以中间状态的学生作为授课的标准,这就导致超过一般水平的学生感到太简单,缺乏挑战性而出现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发展状况低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因跟不上节奏而十分吃力,产生失败和无助感。这种状况的存在,难以实现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目标。而在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鲜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要深入理解新课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践行新课标,制定相关策略,改变这些现状:

一、老师要精心设计需要讨论的内容

课堂上需要讨论的内容最好是开放性、有争议的话题。例如:小学课本中的《编号码》一节,老师布置任务要求给全校学生编号码,存入电脑,这样,在电脑中随便调出一个学生的档案就能查出他在哪了吗?哪个年级,哪个班,性别是男是女,年龄多大,那么这样编号码有几种编法,哪个编法最好,可以让学学长期被生展开讨论。相反类似于“1加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非常简单,而且1+1就是等于2,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

二、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

(一)课堂提问切忌过多过滥

如果一堂课老师不停地发问,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再者应避免“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句。有些课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达不到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老师提问应该适时、适量、适度,否则会让学生生厌。

(二)课堂提问应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老师提问时,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如果只给部分学生锻炼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而另一部分同冷落,那么久而久之,被冷落的同学就会逐渐对该老师和该科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和自悲心理。

三、优化教学方法

以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教育方式是创新性语文教育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新课程改革最推崇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改变了过去教师“灌”,学生“喝”的单向交流方式和教师问,学生答的双向交流方式以及师生之间互相问答的三项交流方式。这种综合交流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课堂教学顿时成为了一系列学生主题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不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目前的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会启迪地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但是大多数时候教师又会暗示性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回到教师设计好的套路上去,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完全缺乏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被完全抹杀,常常被动地跟着教师思路走,会导致学生缺乏思维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反而压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不好

“互动”指的是在一定环境下,针对一定的事件和情景,不同的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以及不同程度的作用和影响。“互动”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物理课程,涉及实验部分比较多,更容易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互动效果。但是目前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互动教学几乎成了形式主义。有的物理教师只是为了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设计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对互动的效果考虑比较少,没有体现真正的教学意义。其次,教师进修互动的教学设计时也出现了偏差。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是学生学习无味,设计的问题过于复杂,会打击学生的信心等,这些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会造成极大的阻扰。最后,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表扬性的评价过于泛滥,有的教师甚至是无关学生对错,都对学生进行表扬,这种泛滥的评价反而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此外,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程度不高,物理实验是进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物理实验教学的程度不够,对物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影响。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互动

学生的兴趣是保证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物理课程难懂,常常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经之路。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有趣的实验现象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强大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课堂上讲解相关课程内容时可以先进行一定的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阐述相关原理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各个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还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出乎意料的演示,学生日常生活中以及社会中的一些有趣事例,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或者小实验等等,都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比如,学生在学习测量导体的电阻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先让每个小组讨论实验方法,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方法画出电路图,然后再进行实验,最后经过同学们的实验,将多种方法进行总结,得出测量电阻的方法有伏安法、安阻法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挖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学些的内容更加丰富,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视听一体、图文并茂的集成信息,也可以轻松地将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引入更加形象直观的模拟场景,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样,更能体会到各种物理场景,能更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比如,在教学电流与电压的形成、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等内容、分子的运动等内容时,就可以凭借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与内容相符的课件,模拟一些实验现象产生的过程。或者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信息资料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乐趣中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体会。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代替一些实验,还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中,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打破沉闷的学习气氛,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3.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

实验作为物理课程的关键,一直是物理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验课程具有更加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课堂上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要点,而且实验教学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实验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很多高中生都有比较强烈的实验操作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以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实验教学可以是教材中规定的学生实验,也可以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一些趣味的小实验。比如,高中物理中八年级上学期的“引言”部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一些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纸锅烧水、硬币浮在水面上、瓶吞鸡蛋等实验,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道具都可以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此后再讲述概念和规律时,能让学生更容易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有机巧妙地安排一些有趣的实验,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具体物理教学过程中,究竟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很多教师都在考虑的问题。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也很多,针对目前物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培养自身的能力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贯穿实验教学的方式,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4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4)07―0067―01

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走向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呈现出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新景象,但同时仍能发现离真正实现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正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点共性问题,才能全面、扎实地推进教学改革,真正提高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走近”与“走进”的关系问题

从课堂教学观察和与教师的交流了解到,多数高中数学教师基本从理论上能够理解新课程,初步构建了具有个性特色的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基本得到转换。但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上看,多数数学教师还是滞留在“走近”新课程阶段,没有真正“走进”去。有部分善于探究的教师是“身进”,而未达到“心进”的境界。从教学设计来看,与过去“五模式”备课相比有了重大突破,呈现出灵活、多样的趋势,但是教师们备课的重心仍然是备教材,备其中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实现备课重心由“备教材”向“备学生”的转移,教学设计依然“目中无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似乎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然而在学习时间分配、话语权占有、传授权威性等方面仍占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舍得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而且担心由此带来的放任自流。教学风格方面,教师在观摩课上表现得和颜悦色,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进行个性化指导,但在平时的教学中,依然是“横眉冷对”,以至于在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中,出现有学生非常讨厌学习某位教师的课程的现象。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走进新课程,所以导致“理念”与“行动”两张皮,缺乏足够的自信,不敢超越传统、不敢超越自我。还有一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持“观望”态度,缺乏主动意识,总是“小心翼翼”地接受、等待和探索,始终处于让校长、主任推着“走”的被动地位,没有体现新课程改革中的主体意识和地位,这正是我们数学教师没有走进新课程的真实表现,这也是目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顽症”。

二、“形式”与“实质”的关系问题

目前,在如何实施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浮躁”心理,即面对课堂教学改革,不能进行冷静思考,而是抱有侥幸心理,试图寻找捷径,从而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实质。为了追求“形式”,有的教师在务虚上下功夫,组织“自我理解”的小组合作教学,用强制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回避让成绩差的学生在观摩课上发言等。这种现象说明: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走进新课程,缺乏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怀着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对待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三、“惰性”与“智慧”的关系问题

笔者通过与个别讲课教师的交流了解,发现最大问题就是教师的惰性问题。这种“惰性”就是不善于学习、研究和积累。养成这种“惰性”并不单纯是教师的责任,而主要是传统教育体制、教学制度造成的。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教学行为基本上就是根据教材写教案、上课复述知识、天天批改作业和定期组织考试等。以对新课程改革高度负责的态度,重新认识教师职业与专业发展,要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要学会研究,做研究型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活动,研究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效率。

四、“舍近”与“求远”的矛盾心理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69-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领域内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被显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并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初中化学还未从根本上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就造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除此之外,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也受到学校的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影响,为此,教师和学校等相关部门要互相配合,针对当下初中化学教学中面临的诸多不足,做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最终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在初中化学的课堂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认真听讲,上课开小差,交头接耳,或者趁着教师转身板书的时候,和其他同学传小纸条等学习问题,可见,在初中化学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习态度的认真度是有待提高的。

纵观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会发现,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多与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相关,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受到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影响的。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满堂灌的单一讲课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讲,甚至达到了唯教师的话语是从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发言权被剥夺,也就很难激发起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更严重的是,教师的师生理念存在严重的偏差性,很多教师将自己安置于高于学生的位置上,在课上以下命令的方式要求学生做这做那,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的甚至可以造成学生强烈的对化学学科的排斥情绪。种种原因,都在无意中促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不良现状的产生。

其次,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师资力量建设不完善,教师的职后教育不及时。很多初中学校对教师的引进制度不严格,一般来讲,在以往的初中化学的教师引进中,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具备中专专业就可有资格进入初中学校,并有可能在担任初中化学课程的同时也兼任其他学科如数学等学科的任课教师。除此之外,也存在教师凭借初中化学的标准进入,但由于教师人员缺乏,转而担任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授课教师。实际上,对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更加严重的影响的是在教师入职之后,学校等相关部门未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及职业技能的培训,这就加剧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资力量缺失的严重问题。

再次,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学校的化学实验基础设备建设不完善。在初中阶段,很多学校不注重学生的课堂实验教学的环节,在对相关学科的实验器材的引进方面还存在不足,除了学校相关负责人在实验教学认识上的不足之外,学校对于实验器材、设备等相关器物的资金投入又存在严重的短缺问题。但实际上,在类似于初中化学、初中物理这样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除了应该掌握相关的课本理论观点和知识,还需要获得基本的实验技能的提高,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以此为今后的高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作用,需要教师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加大关注的力度。

2.新课改背景下解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第一,为解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的问题,教师可以以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的途径加以解决。具体来讲,教师要想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就需要学习现有的教学理念,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明确的规定,突出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做到教师的备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多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教师要想转变教学方法,获得教学行为方面的新突破,就需要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置教学课件的途径,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重点的突出展示,让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一目了然,从而构建清晰、条理的化学知识框架。

第二,为解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不完善的问题,学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严格的师资引进机制,加强师资后续培训教育等方式加以解决。为加强初中学校的化学学科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等相关部门要严格教师的引进机制,具体来讲,从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对教师的师范专业化素养、教师的师德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严格的要求,并加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度,以提高年轻教师的人员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年龄比例失调的问题。同时,学校还需要严格对教师学科任务的分配,要让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相应专业的授课任务,不越俎代庖,以减少化学教师担任其他学科的授课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承担化学学科的授课任务的现象,以此促进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英语课堂;实习教师;问题;对策

教师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技巧和手段,它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枢纽,极大地促进语言习得,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课堂提问的质量高低,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英语课堂交流的效果,直至最终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2—3]。可以说,好问题是教学成功的核心,巧妙的提问成就了高超的教学艺术。因此,对于中学英语实习教师来说,课堂提问不仅成为其驾驭课堂能力重要的评价标准,同时也是自身专业发展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4]。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直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英语教师课堂问题的类型

教师课堂问题的类型历来就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和划分标准[5]。就中学英语课堂而言,根据回答的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封闭型(closedquestions)和开放型问题(openquestions);根据提问者对答案的了解程度,可将其划分为展示型问题(displayquestions)和参考型(referentialquestions)。

封闭型问题和展示型问题:封闭型和展示型问题基本属于一类,都属于富含信息的问题。这类问题大都是信息再现性的,有明确一致的答案。例如,“whoassignedthisdifficulttask?”“wheredoyoucomefrom”?“whichisthehighestmountaininthearea”?“Howtospell...”?“whatdoesitmean(inChinese)”?很多“Yesorno”问题和“or”问题也被认为属于此类,因为回答者有固定的答案。例如,“Didyougototheconcertlastnight”?“areyougoingtotravelaroundtheworld”?“isthispencheaporexpensive”?教师在课堂中问此类问题,可以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及时巩固和评估学生的对某些知识记忆。

开放型问题和参考型问题:开放型问题和参考型问题属于另一类[6]。他们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材料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做出创造性的回答。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要求回答者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whatwasthemeaningofwinningworldwarⅡ”?“HowmuchdoyouknowaboutworldwarⅡ”?“whatinformationcanyougetfromthelastparagraphofthepassage”?“whatareyouworriedabout”?“whydon’tyoulikeswimming?”等等。从此类问题中,可以发现它们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学生去思考、归纳、总结、探讨。如此以来,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地互动交流,进而涌现出不同的看法、见解、思路、问题。而正因为没有固定答案,才会满足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尊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学生将更多地关注到他们的生活或经验,而不是问题本身,学生们将在课堂上更加活跃[7]。

中学英语实习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学英语实习教师来说,初踏入课堂,课堂提问是实实在在的挑战[8]。有些实习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本身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问题模糊不清,导致长时间课堂沉默等等。在观摩实习教师课堂中,发现实习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主要出现以下问题。

课堂问题单一:在课堂观摩中发现实习教师在课上都使用了大量的封闭型问题和展示型问题,也就是说,很多实习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都是由固定的答案,说明他们更容易受教参制约,更易于问一些表面的、检测理解的问题,而不是深层次上的有助于课文理解的问题。然而,学生很有可能会在教师意料不到的情况下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以来有些实习教师便不知所措,草草了事。例如,译林牛津版9B,Unit1Reading这个模块的导入中,实习老师拿出了一只电子狗,提出了问题:“Doyouwanttobeitsowner”?几位同学站起来给出了老师期待的答案—“Yes!Becauseit’slovelyanduseful;itcanhelpmedomanythings;itcanhelpmemakemydreamscometrue”可就在老师提问的一位学生时,该学生站起后,他给出了与众不同的回答:“no,idon’t!”老师马上示意让他坐下了,接着去提问接下来的同学,而接下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都给出了老师心目中的答案。

等待时间不充足:等待时间指发问和答复之间的间隔。教师在提问以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长短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所观察的课堂里,总体说来,实习教师在指定一个学生回答提问时,等待时间还不足两秒中,如果3秒钟后学生还不能回答,教师就要干预了。例如,t:Boysandgirls,what’sthedatetoday?Ss:it’sthe8thofoctober.t:oh,itwasthenationalDayholidaylastweek.whatdidyoudo?S1:…(该学生站起来几秒钟没有回答)t:well,sitdownplease.whatdidyoudo,S2?该教师以此问题迅速地问了一竖排同学,站起来不能很快回答的同学,就坐下,接着提问下一位同学。在观摩课堂时,发现有些学生还没有了解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就被点名站了起来,他们并不清楚该怎样回答。有些问题需要思考的空间,尤其是教师频繁地提问“why?”的时候,“whyisimportanttolearnenglish”?“whydoyoulikefootball”?“whydoyouthinkso”?…老师这样简单直接的提问,当等待时间只有一秒钟时,学生并无思考的余地,回答的质量则难以保证,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自信,降低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反馈不及时:调查中发现,很多实习教师并不看重课堂提问的反馈[9]。有些知道课堂需要,可是不管学生的回答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实习老师整堂课的反馈都是“Good”,“verygood”,这种笼统机械式的反馈,并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甚至会让学生感觉老师的“Verygood”就是“一般般”的意思。而有些实习教师甚至称不上课堂反馈,例如:t:Doyoulikeplayingbasketball?Ss:Yes./no(有同学回答“yes”,有同学回答“no”);t:wow,verygood.Youalllikeplayingbasketball.metoo.andtodaywearegoingtotalksomethingaboutbasketball。明明有些同学不喜欢打篮球,老师却不顾他们的回答。在课堂观摩中还发现,有些老师的课堂提问反馈全是“oK”,即“oK”语太多;还有些实习老师,学生会答问题后,既不反馈,也不让其坐下,继续执行自己的课堂设计。这样不仅会损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扼杀其学习英语的动机。

中学英语实习教师课堂提问对策

针对以上探讨的问题,对于实习教师来说,应当充分掌握一些课堂提问的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能更好地促进其专业发展[10]。

合理的课堂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设置多样性的课堂问题,让开放型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相结合,参考型问题和展示型问题相结合。而学生也喜欢开放型或展示型问题。例如,以下是一位优秀教师在复习一般过去时的课堂提问情景:t:Hello,S1.whatdidyoudoduringthesummervocation?S1:iwenttoBeijing。t:whodidyougotherewith?S1:iwenttherewithmyparents。t:whatdidyoudothere?S1:iwenttowangfujingStreet。t:Soundsgreat!whatdidyoubuythen?S1:iboughtsomenicefood。t:wonderful!Didyouhaveagoodtime?S1:Yes,idid。在此部分师生课堂对话中,可以发现,教师课堂问题设置非常合理,开放型问题和封闭型问题相结合,几乎贴近真实的对话情境,达到真正意义上交际的目的。

恰当的等待时间:等待时间不仅是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应答之间的时间,也是学生的答案和老师的言语行为之间的时间长度。有时候,老师合理的等待时间,可以达到更好地效果。例如,有些问题需要学生思考自己的答案,教师一旦给予学生更多的等待时间,他可能会更好地思考这一问题,给出更加“出乎意料”的答案。此外,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当时的状态,一旦发现学生回答有困难,要即使给予提示或引导。例如,在译林牛津版7a,Unit4Food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doyouhaveforlunch”?学生们积极地用新学的词回答:“ihavesomenoodlesforlunch”,“ihavesomericeandmeat”,“ihavesomedumplings”老师不时地赞扬着。这时,一位男生结结巴巴地回答:“i,i,ihavewaterforlunch”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很快反应过来,“Really?idon’tthinkso”同时,老师呈现一些新词汇的图片,问道:“Doyouhavericeforlunch?”,“Doyouhaveanyvegetablesforlunch?”在老师的问题的帮助下,这位学生终于可以回答:“Yes,ihavesomericeandvegetablesforlunch”。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耐心地等待,及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可以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练运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11]。

及时地课堂反馈: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时,不仅能使学习者知道了他们正确完成了任务,同时还能通过赞扬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助于改进学习者行为(nunan1991)。教师的积极反馈,除了“Good”、“Verygood”、“wonderful”之外,还有“Youdidaverygoodjobhere”,“welldone”,“thatisagoodidea”,“Youaresosmart”,“iamproudofyou”等等。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可以多样化地使用这些积极反馈,对于不能回答问题的同学应尽可能地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回答。但对于正确的回答也不能一味称赞。如果问题比较简单,最好不要直接表扬,这会让学生认为是对其能力的低估。而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回答给出明确的评价。合理的赞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中来。

正是由于课堂提问在课堂交流及一线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许多有经验的优秀教师都能注重在实践中结合课堂需要、立足教学内容设计出许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目的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圆满实现。但是对与许多初为人师的青年实习教师而言,课堂提问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对于英语实习教师来说,分析自身的教学行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掌握一些课堂提问策略,才能迅速地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胡青球.优秀教师课堂话语分析[J].外语界,2007.

[2]卢元珊.如何通过教师提问促进教学互动[J].华东师范大学,2007.

[3]闫文军,刘新荣.关于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分析[J].美中教育评论,2006.

[4]杨欣.新老教师课堂提问差异的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

[5]罗颖.利用语料库分析中学英语课堂提问技巧[J].国外外语教学,1999.

[6]廖宁怡.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方法研究[J].教育与管理,2006.

[7]张翠梅.英语课堂提问方法研究[J].教育与管理,2007.

[8]戴伟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9]姚喜红.课是问出来的[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06

问题的解决往往能够更好的促进事物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深入的数学学习。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对目前存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希望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帮助。

一、存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人就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

(一)没有对课堂导学引起重视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课堂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发挥课堂导学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对导学阶段引起重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然而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并没有对导学阶段引起重视,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省略了导学阶段,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课堂导学,然而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学阶段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

(二)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感觉数学课堂教学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紧分分秒秒对学生进行数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的讲解,却不能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仅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十分枯燥,同时学生也感觉比较疲惫,如果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调节,那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对学困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点难度的进一步增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学生遇到的困难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那么学生就会成为数学学困生,学生的数学学习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想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然而由于现代中国依然采用大班教学制,部分数学学困生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难以及时转优,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新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的结合需要进一步提升

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这些教学理念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教师作为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切实的将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虽然在现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指导思想,然而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的力度还不够,有些教学理念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次,而没有落到实处,这也成为目前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问题。

二、解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上文中提出了一些目前存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人在日常的教学中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进行思考,并探索了很多能够应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一)为每一节数学课设置一个良好的开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想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就要在课堂导学阶段下工夫。教师在课堂导学阶段既要给学生以知识,同时又要给学生以快乐,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为学生整节数学课都高效的进行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导学阶段进行知识点的设置,教师应该有效的设施悬念,进而激发学生寻找答案的激情,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还要将一些初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课堂导学结合起来,进而达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目的。

(二)打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环境

为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实现寓学于乐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呢?本人认为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单纯地进行数学题目的解答自然无趣,如果教师能够提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的知识灵活应用加以解决,就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道花圃摆放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去设计花圃的摆设方式,这样的问题既有趣又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对数学学困生足够重视

学困生是存在于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有效实现数学学困生转优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分层教学法是目前一种能够有效实现数学学困生转优的有效方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转优效果。

(四)将新课改过程中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8

一、如何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问题

由于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有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讲求课堂效率,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把书本知识内容问题化。具体过程分三步:第一步,由教师根据书本知识,提出本节课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第二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思考;第三步,组织讨论,让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最后得出结论。

二、“用教材”与“教教材”的问题

一标多本下的教材,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够成为教学设计和开展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仅仅是一本材料或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但是,在新课改下,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视教材如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实际上,教师在备课时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题。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扼要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三、虎头蛇尾,新课结束部分过分突兀,未能总结延伸拓展升华的问题

许多老师对“导语”和新课内容设计颇为讲究,尤其是“导语”的设计,更是不敢草率。但在课堂收尾时却草草收场,结果明显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甚至导致功亏一篑。

其实,结语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结语既可以着眼整体,简明扼要构建知识结构体系,能使教材中复杂的知识简约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化,也可以渲染气氛,结合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用饱蘸着情感的语言,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激起共鸣,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或者组织讨论,针对教学中的关键之处,提出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引起学生展开讨论,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把学习引向深入,升华非智力因素的功效。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显然没有对课堂结语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仔细地推敲、研究,导致新课结束部分给人以非常匆忙非常突兀的感觉,未能使课程内容得到延伸拓展,升华提高。

四、教学问题的设计缺乏梯度、层次,未能环环相扣,以问题带动教学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9

一、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论新课教学,还是其他课,都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培养他们实际的学习能力。

2.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授课形式不应该以单方传授为主,应该以传授和发问为主,让学生参与进行的课程中去,互动起来会更加有利于课堂的实际效果。

3.将合作学习形式化,不注重合作的实质。课堂上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不应该、合不合适,一概用上,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应该按照实际教学内容随机应变,适时变通。

在公开课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上课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全体学生立即响应,教室内也顷刻间打破了沉寂,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好像是充满了研究性的学习气氛。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只是在默默地当着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开始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张口说:“我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我的意见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则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的同学在说些什么。

4.教学方式太讲究形式主义,让学生应接不暇。在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就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于是上课从头到尾都是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的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一会儿让学生讨论、一会儿让学生表演,一会儿又让学生合唱,把课堂搞成杂乱的“集市”;有的老师一会儿让学生讨论、观察、分析,一会儿又让学生抬头看录像,一会儿又要展开辩论,而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

二、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于合作学习的思考:合作学习应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它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时,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那究竟怎样做才能做到真正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相互交流;其次,要合理构建合作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等角色,分工明确,且在合作中灵活互补;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一个一个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总之,通过合作,要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不能将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团队合作精神有待加强。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篇1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前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学活用,贴近生活实际,实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是摆在初中数学老师面前的新课题。初中数学课堂不应是过去那种封闭的纯知识演练式的教学,应改变“填鸭式”的单一知识传递模式,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求知好问、勇于探索的学习模式带入课堂,使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意识得到激发,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能力获得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沟通,教师唱独角戏

在一些数学老师面前,数学是没有生命的,老师按部就班地唱着独角戏,课堂上把早以准备好的知识点、例题滔滔不绝地搬上黑板,然后再找几个优秀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再布置几道课后作业,这种冷冰冰的模式化教学严重伤害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我们从来不问学生们的听课感受,完全沉浸在教师自我表演的课堂环境里,缺少真诚的师生互动。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也无法将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老师。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训练,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与灵性,缺乏生命活力,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效也不会好。

2.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知识形成过程方面探索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只重视性质、定理、公式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观察、实践、思考、探索、讨论等各种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缺乏对学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实践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发展。

3.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多数数学教师素质较好,知识面广,勇于改进教法,但却忽视了学法的有效指导。学法知指导的缺乏,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巩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三、解决对策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借以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根曾经说过:“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恩格斯则认为:“如果想辩证而又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须掌握数学。”数学除了对人思维能力的训练外,它的工具性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

(2)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指导学生能够利用小木条、细铁丝、硬纸板等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允许学生质疑,并敢于正视质疑,用科学的实证,为学生解决疑惑,求得真知。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营造的是一种民主、和谐、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而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情感付出。夏尊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情感的沟通,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亲其师,重其道,课堂教学的气氛也就融洽了。

3.注重数学对人格完善的塑造作用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有一段很著名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数学使人周密”,的确是这样的。数学对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规划性和条理性的训练等,都是非常有利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科学,人们通过运用数学推导出了种种概念、原理与规律指导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注意观察也会发现,数学好的人,一般做事都比较缜密。美国国家研究会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一文中指出:“应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形成的经验,构成了数学能力――在当今这个技术时代日益重要的一种智力,它使人们能批判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探察偏见,能提出变通办法。数学能使它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在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

4.发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并给予科学合理的学法指导

前不久,有一则新闻,说的是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个寝室,4个学生,上大学3年多共获117项校级以上奖励,他们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在科研、社会实践、学业等方面使每个人都收获颇丰。这个事例启示我们,良好的合作探究型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钻研精神。教师应发挥指导者作用,教给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概括、总结等学习方法,利用列表记忆、图示记忆、例证记忆、归纳记忆等方法,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数学有一个美誉叫做“思维体操”,数学老师就是要指导学生,作好这个“体操”,化“枯燥”为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与喜悦感。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科技博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