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20

文化交流方案篇1

大学作为传承和建设智力密集型社会组织,其教学与科研和管理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绿色大学建设必然要求大学组织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实现的方法之一为充分利用校园的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减少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实现资源的再利用。“绿色大学”不仅使校园环境的绿化,更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校已被评为驻邕高效的“绿色大学”,这一荣誉的维护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现将近七月,毕业生即将离校,众多毕业生反映难以处理一些有价值而又限闲置的物品,有相当一部分采取张贴小广告的形式,这样既费力严重影响我校绿色大学的形象。此外毕业了意味着离别,毕业生总渴望有一个表达自己对母校对学弟学妹感情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经济学社将举行第三届毕业生二手物品文化交流会。

二、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为推进校园道德人文建设与校园绿色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架起大四毕业生与学弟学妹们交流的桥梁,传递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增强西大人的凝聚力。通过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与留言活动,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创建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服务,培养绿色人才,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题

绿色大学梦,情系你我他

四、活动的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广西大学学生经济学社

五、活动内容

1、毕业生二手物品调剂-----在活动前后两天可在舍得展板上供求信息,再有负责人收集在经济学设网站上。也可在活动当天按要求填写相关资料和留下有小的身份证明,即可到指定的地点现场摆卖。

2、现场赠送留言----毕业生可写下表达对母校对学弟学妹的感情的话语,学弟学妹们也可以写下对学长学姐最美好的祝愿。在现场还设有捐赠点,大家可为“经学助学基金”捐款捐物,把自己一份爱心献给山区儿童。

六、活动时间和地点

2006年5月27日—28日8:30---18:00

西6B小广场、东一食堂前

七、活动预算

1、经费:登记表:4.8元(30张)白纸草稿本:3元(2本)备课本:4元(4本)包装绳:5元(4卷)白纸:12元饮用水:70元(12桶)工作牌:32元(40个)透明胶:3元(2卷)不可预算:20元

总计金额:153.8元

2、物品及人员(6B小广场)设两个入口

长桌子:3张展板:1块留言横幅:2条摆摊用的横幅:8-10条小纸盒:4个

经济学社展板:1块

登记组(6个人):(1)一个人负责审查物品(非二手物品不得入内)

(2)一个人负责和审查保管证件(非大四毕业生不得入内摆卖),发放号牌与成交金额单以及摆摊物品说明单,并且要负责回收号牌与成交金额单

(3)把经审查合格的带入场地并且在人多之时引导其排好队

协助其他两个人的工作。

现场协调组(5个人)(1)活动前划分好场地。

(2)活动中每个人负责一个区的秩序:检查号牌,将不合格的没有号牌的驱出场外。

机动组(5个人)(1)随时协助登记组与协调组的工作,以及活动前后物品的搬运。

咨询组(1个人)要了解相关的入场的规则,以及将登记组的登记表与成交金额单保管好,做好成交记录。

爱心组(2个人)(1)一个人负责整理好捐赠物与保管捐赠的钱。

(2)一个人负责做好登记并且公布重要捐赠者的名单

总计现场所需的人员:19个

东一食堂前:与西6B基本一致,但桌子需要6张单人桌

各个部门的职责

人力资源部(1)在26日前将工作人员安排表打印出来,并通知工作人员在5月26日下午5点30在东苑三楼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现场一个上午正常运行所需要的人为38—40个)

(2)每一天活动结束时都要派人负责将当天所收到的款与物进行统计并保管好。

秘书部(1)前期发通知条,打印30张登记表,并按要求将号牌、成交金额单、摊位说明书、工作牌制做好。

(2)在活动前后两天要负责统计相关的供求信息并在经学网站上,在每天活动结束时都要到咨询处将统计好的成交额整理好,在29日将成交总额数交给学术部。

社会实践部(1)在活动前后两天在东西校园各放一块供求展板

(2)在前期做好物品申请:留言横幅(4条)桌子:3张长桌8张单人桌摆摊横幅:16—20条

(3)要做好物品的搬运以及保管工作。

宣传部(1)前期:准备好咨询点以及供求板用的要海报(6张)(供求板要细分为生活用品、电器、书文具三大块)

(2)负责购买东西:白纸草稿本(2本)备课本(4本)白纸(海报用的白纸8张供求板用纸4张)透明胶(2卷)包装绳(4卷)工作牌(40个)

(3)协助秘书部制做号牌工作牌等物品。

学术部(1)活动前两天邀请相关媒体:雨无声、空谷、南国早报、新消费报、南宁电台等。

(2)活动当天全称负责采访、照相、写稿。

(3)在29日要将活动的有关报道在社报、网站上发表,并送到相关媒体。

网络部前期在网上设好供求平台,并协助秘书部供求信息。

商务部准备好太阳伞(20—24把)相应成立负责小组。

八、活动后期

进行总结,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写好总结上交团委及总会在活动前后两天可在舍得展板上供求信息,再有负责人收集在经济学设网站上。也可在活动当天按要求填写相关资料和留下有小的身份证明,即可到指定的地点现场摆卖。---------------这有错别字哦.

舍得--改为:我社.有---由.在经济学社---改为:并在我社.小---改为:效.还有就是在这里说明大四毕业生们怎么样才能在我社展板上供求信息.

在活动内容的1,毕业生二手物品调剂会----改为:"第三届"毕业生二手物品调剂会.

2)负责购买东西:白纸草稿本(2本)备课本(4本)白纸(海报用的白纸8张供求板用纸4张)透明胶(2卷)包装绳(4卷)工作牌(40个)-------这里将:工作牌(40个)-去掉.

(3)把经审查合格的带入场地并且在人多之时引导其排好队

协助其他两个人的工作。--------这里是说一个入口要三个人吗?如是:这句话前加上:一个人.

人力资源部(1)在26日前将工作人员安排表打印出来,并通知工作人员在5月26日下午5点30在东苑三楼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现场一个上午正常运行所需要的人为38—40个)------改为:在26日前将活动两天所需工作人员确定好和将工作人员安排表打印出来,...(后面一样)

秘书部(1)前期发通知条,打印30张登记表,并按要求将号牌、成交金额单、摊位说明书、工作牌制做好。-------制做改为:制作.------3)协助秘书部制做号牌工作牌等物品

社会实践部(1)在活动前后两天在东西校园各放一块供求展板-----最好说明在东西校园那各放展板.

宣传部(1)前期:准备好咨询点以及供求板用的要海报(6张)-----颜色部分改为:要用的.

文化交流方案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面对较为繁重的交际压力,与外国友人进行深入交流,如果学生对外国文化知识不了解,就很容易在交流过程中冒犯他人,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为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者应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外国文化知识。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希望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商务英语交流需要

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需要与多领域的人群进行交流和合作,在此过程中就会接触大量的外国人,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较多,而且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交流过程中不能将英国的文化当做是所有英语国家的文化,从业者需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系统的了解,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待。如果从业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不仅会造成交流障碍,还容易冒犯他人的文化,影响双方关系进一步拉近。在商务合作过程中,双方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不能出现彼此冒犯的情况。

(二)教学改革工作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一直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从事其他工作,真正进入商务领域的人少之又少,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英语语法、词汇教学,对外国文化并不深究,学生获得的文化知识就随之减少,这一情况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降低。某些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与外国宾客交流存在较多的障碍,双方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商务合作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降低。为此,相关院校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通过案例教学将现实的商务环境引入课堂

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将商务交流的环境带入课堂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将外国文化知识融入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和有利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注意案例应当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凭空捏造,否则案例的作用就会削弱,同时案例应当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在商务交流过程中经常遇到。此外,案例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时代性,过时的案例不应当出现在课堂中,教师要选择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案例资源。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学生掌握外国文化的能力会明显增强。

(二)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

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对外国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些教师在学习阶段没有到外国深入研究,其了解的外国文化往往来自于书本和想象,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文化素质较低。现实情况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自身不完美的地方,例如可以在暑假、寒假期间到外国去访学,高职院校要给予教师适当的资金支持,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外国英语教师的交流,从外国友人的口中学习外国文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2]。

(三)开设汉语文化课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不仅要开设外国文化课,还应当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现如今许多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了解非常少,反而对外国文化比较热衷,这导致学生在认识本民族文化时存在较大的偏差,容易将东亚文化认为是中国汉语文化。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从高中阶段提升至大学阶段,让学生学到更深入的汉语文化,在区分汉语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同时才能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同时传授中西两国的文化知识,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异同,必要时可以组织汉语文化专家为学生授课,或者让学生参观汉语文化的精华成果,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接下来一个阶段要开设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礼仪和商务英语翻译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在今后的交流过程中,尊重外国的文化,实现双方的尊重互信。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渠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学工作也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不应当仅局限在课堂内,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与外教及国际友人用英语交流。或者与外国的学校进行联合,开展互联互视交流,让身处两国的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双方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文化的精华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让我国的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还可以让外国学生了解我国汉语文化,可谓一举两得[3]。总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很多年来一直坚持落后的教学理念,学生虽然学到了专业的英语知识,但是对外国文化所知甚少,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会经常冒犯对方,影响双方进一步交流。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学生学习外国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文化精髓。涉外商务活动的成功,除了必需的英语知识外,还要专业的文化知识进行辅助,这是一种内在的交流模式。高职院校要培养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实用性技能型外语人才,并将此作为一种长期目标坚持下去。

作者:刘文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忠瑞.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J].职业,2015,30:81.

文化交流方案篇3

[关键词]抗战文献;交流;合作;机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9.2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6-0064-03

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是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推进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的文献保障。为落实《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纲要( 2008—2015)》精神,按照“中国一流、世界水平”要求建设“中心”,大力推进海外抗战文献的调查征集工作,开展抗战文献的海外交流合作,必将成为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常态工作。因此,“中心”有必要在强力推进海外抗战文献的调查、征集和利用工作的同时,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渐探索出抗战文献海外交流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以顺利推进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1海外抗战文献的初步调查

2010—2012年,“中心”利用各种对外交流机会、各层级学术交流以及互联网检索等平台渠道,对台湾地区的中国党史馆,“国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美国的国会图书馆、国家档案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日本的防卫省战史研究所、国会图书馆、国士馆大学图书馆及俄罗斯科学院图书馆等海外抗战文献的重点典藏机构进行了初步调查工作,基本了解了上述机构抗战文献的收藏规模及特色,为征集工作做了前期准备。

调查数据表明,海外现存抗战文献规模庞大,分布于台湾地区及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各具特色。在台湾地区,中国党史馆集中典藏自该党成立以来的党务文献资料,包括其“中央”各组织机构文件超过300万件,大致分为沿革档案、党务会议记录及组织专档、特种档案、重要人物档案和图书资料等五类[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则以外交档案、经济档案为主要典藏对象,其中,该馆已经整理、开放的16 150件[2]抗战以来“中央”政府各种经济建设与管理机构的档案,以及诸如朱家骅、翁文灏、王子壮、徐永昌等人物专档,这是其特色,也是“中心”收集的重点;“国史馆”则以历任总统、副总统文物史料为主,其中以“蒋中正总统档案”(即“大溪档案”)最为丰富,最受瞩目。这批档案侧重政治、军事两方面,包括筹笔、革命文献、蒋氏宗谱、家书、照片、文物图书、特交文卷、特交档案、特交文电和其他等10个全宗。该馆另有抗战人物专档及国防部情报局档案,如“阎锡山档案”“戴笠档案”等,是“中心”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图书馆(the Fairbank Center Library)收藏了30余万册近现代中国文献,其中以各类档案、政府文献、名人档案为特色[3]。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东亚部(the east asia Library of Stanford University)及胡佛研究中心图书馆(the Hoover institution Library)收藏54万册(件)、缩微品2万余卷民国文献,其中以“日记(1917—1972)”(76盒装)和“宋子文个人档案”为特色[4],尤其是“日记”第36—51盒(1932—1955)是“中心”关注的重点。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亚洲部藏有5 000余种抗战文献,包括1937—1945年出版发行的中、英、日文文献1 499种①[5];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最全的东京审判资料等。

在日本,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所收藏陆、海军公文约151 000册,其中陆军史料约58 000册,海军史料36 000册,战史相关图书57 000册,以《陆军省大日记》、《海军省公文备考》、《(陆、海军)阵中日志》、《(陆、海军)战斗详报》、《战史丛书》(102卷)[6]为特色。另外,关于东京审判的档案文献,在日本有专门机构收藏,如其国会图书馆收藏216箱又763册“远东军事法庭审判记录”;国家档案馆收藏6 000册战犯审判资料,主要由辩护方资料、日本政府对策和部分战犯个人资料组成;国士馆大学收藏161卷“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相关资料”,包括法庭采用的控辩双方日文证据、英文审判速记录和判决书,以及法官个人的意见书等专题档案文献[7]。

以上数据,仅仅是对部分海外抗战文献重点典藏机构的初步调查所得。随着调查范围的扩大及调查程度的深入,文献数据将会不断被刷新。

2海外抗战文献征集、利用工作的初步实践

2008—2010年,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关怀下,在市委宣传部及“抗战办”的具体指导下,“中心”联合市内相关单位启动了抗战文献的海外征集工作,并取得较显著的成就。如2009年,“中心”率先与台湾地区的“国史馆”“党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等抗战文献收藏重镇,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将上述三个机构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版的300余种,5 000余册二次文献购回重庆,分别典藏于西南大学、重庆图书馆、三峡博物馆等单位;2011年年底,“中心”与牛津大学中日战争研究中心、英国国家档案馆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于2012年初从英国国家档案馆购回殖民部、海军部、外交部档案(数字化件)21个全宗,近150卷,计18 379页。至此,中心正式拉开抗战文献海外交流合作的序幕。

但是,随着抗战文献的海外调查、征集和利用工作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却层出不穷。诸如海外各典藏机构所属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尽相同;对于交流形式和合作模式的要求各异;关于文献版权的出让条件或程度也各不相同等问题先后凸现出来,制约了“中心”抗战文献的海外征集和利用工作。

为顺利推进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建设名副其实的部级抗战文献中心。“中心”已经意识到,首先必须翔实地调查海外现存抗战文献基本状况,了解各典藏机构的文献规模及特色,确定重点征集对象;其次应该精心研究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将文献交流合作纳入法制轨道;最后必须切实加强与原典藏机构的沟通协调,并参照已有成熟的国际合作模式,设计切实可行的交流机制与合作模式。

3抗战文献的国际交流机制与合作模式的初步设计

通过前期抗战文献的海外调查、征集和利用等初步实践,我们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三大问题,即文献进、出境的法律条文及文献开发利用的权利与义务不甚明确,缺乏健全的交流机制和成熟的合作模式。因此,理清法律条文、健全交流机制和构建合作模式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制约或促进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步伐。

3.1关于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的法律问题

深入研究国内外与文献出入境、版权和使用等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是开展抗战文献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基本前提。据调查分析,海外抗战文献分为三大类:一是战后各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档案资料汇编等形式的二次文献;二是战时国内外出版的相关著述、各机构发行的内部资料等形式的一次文献;三是战时各国家机构、各机关团体相互来往的文件、公文、函电等原始档案文献。

针对这三类不同文献,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有不同规定,如对英国政府编《英国外交政策文件》(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文件》(Foreign Relationship of the United States)等二次文献,只需遵照国际版权法、各国关于文献出入境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实施购买和使用即可。但对一次文献和原始档案的购买、交换、使用等法律问题,则需要深入研究,如一次文献原作者版权年限,原始档案的使用权限等;我国部分或定级为文物的档案文献的出让或交换的法律规定,既要遵照国际通用版权法,如《伯尔尼公约》《罗马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等;也要研究各国特有的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美国著作权法》《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关于协调信息社会中版权和相关权某些方面的指令》等。

3.2关于抗战文献国际交流的机制问题

建构合理的体制机制是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的根本保障。如前所述,海外现存的抗战文献数量十分庞大,文献原藏机构相对分散,且相关法律法规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抗战文献的调查、征集工作将是一个十分艰辛和漫长的过程,它不是某一个单位或某一机构所能胜任的,必将涉及众多的单位和大量专业人员,必将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此项工作。因此,必要的机制设计,是解决当前海外文献征集工作因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财力资助和专业人员而导致的相关工作呈现分散、盲目、无序等现实困难的有效途径。

在海外抗战文献的调查工作中,国内要建立行政主管部门与各业务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市委宣传部、“抗战办”与文献中心、研究中心及档案中心,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上述机构人员对外交流的机会,与海外典藏机构和人员疏通交流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并在市内上述单位间,实现渠道和平台共建、信息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在海外抗战文献的征集与开发、利用工作中,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确保专项资金和专业人员的稳定等。

在国外,要与海外典藏机构建立相应的双边谈判机制、多边学术研讨机制、人员互访机制、文献交流机制等,以保证获取准确的国内外抗战文献基本信息,了解各典藏机构真实的合作意愿和条件,为“中心”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3.3关于抗战文献国际合作的模式问题

与海外抗战文献各典藏机构建立可行的合作模式,是实现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途径。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合作意愿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抗战文献的国际合作大致有以下几种参考模式:

(1)购买模式,这是针对公开出版发行的二次文献汇编、或数字化一次文献、原始档案所采取的最佳方式。如“中心”前期大量购买台湾地区的二次文献、英国国家档案馆数字化档案文献等。

(2)交换模式,这是针对尚未数字化,但典藏机构尚存复本的一次文献,而且明确提出用其与我方文献复本交换,以补其缺藏文献;或明确提出双方用一次文献、原始档案的数字化资源互换缺藏。如海外某典藏机构相关人员明确告知,他们希望采取文献互换的模式进行合作。

(3)共建共享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主要出现在海外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我国尚未有采用先例。2009—2010年,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图书馆进行古籍善本数字化合作,就是典型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4)项目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具体项目合作的方式,实行抗战文献的交流与合作。如目前“中心”正与牛津大学中日战争研究中心、英国国家档案馆合作编辑《抗战时期英驻华大使馆档案资料汇编》,就顺利地将其相关档案文献征集回国。

另外,还有专家建议与海外典藏机构尝试建设“抗战文献目录交换,共建联合目录”;设立“海外抗战文献托(代)管中心”“海外抗战文献捐赠中心”等模式,促进“中心”海外民间抗战文献的交流与合作。

综上所述,海外抗战文献的交流与合作工作刚刚起步,目前学界对此尚未进行系统地研究。因此,征集和利用工作缺乏理论支撑和案例参照,“中心”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遵循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原则下,逐步构建起合理的机制和模式,切实加强与海外的交流合作,推进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注释]

①重庆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抗战文献寻访”课题组成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目录检索平台(.

[7] 宋志勇.东京审判与日本侵华史料[G].中日战争暨抗战大后方史料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讨论稿).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印行.2011(11):112.

[8] 俞国琴.国际文献交换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2.

文化交流方案篇4

在忙碌了一上午之后,在紧促而不失雅致的办公室里,外交部档案馆馆长郭崇立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外交档案是我国外交全面立体的记录

本刊记者:外交档案是一个国家外交事业的重要记忆,这种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郭崇立:外交部档案馆保存了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我国的外交档案。根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定,外交档案是由外交部档案馆永久保存和管理的,因而外交部档案馆承担了国家档案馆的部分职能。

外交档案是国家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这些记录具有官方性质,涵盖了国家领导人的交往和国家之间的重大交流活动。这里不仅有双边和多边的政治性文献和协议,还有涉及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文献和协议,大多都具有法律性质。

总体来说,外交档案是我国外交工作全面的、立体的记录。它所记录的历史首先是我国的,然后是交往对象国的。档案包含了交往对象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尤其是他们的对华政策。以1972年中美建交前后事件为例,该事件的档案记录了当时中美双方的政治立场、外交举措;这集中反映在与基辛格、和尼克松的谈话中,以及最后确定的中美联合公报、会谈纪要等文件里。外交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某一阶段外部世界对华交流的状况。可见它记载了各国对华的基本立场,反映了双边和多边交流的范围、深度和结果。

本刊记者:建国以来,外交部是如何保证外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的?

郭崇立:建国初期,总理(兼任外长,主管外交工作)对外交档案工作十分重视,从建部开始外交部就建立了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经多年逐步完善,各种法规齐全,使档案管理具有严格规章的保证。同时建设了相对较好的保管条件,培养了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专业化队伍。

外交部档案部门既是档案馆,也称为档案局,具有对外交部所属部门档案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档案馆部门领导和骨干大都是档案专业的名校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馆长则由具有丰富外交经验的资深高级外交官担任。熟悉外交与熟悉专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合理的外交档案人才结构。

近几年来,档案馆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档案电子化工作,建立了一整套数字档案系统,使档案的利用和安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档案电子化工作,逐步使所有的档案都有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存档,使档案在外交部电子政务平台上加以运用,使外交档案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利用。

第三批外交档案2008年开放

本刊记者:2004年外交档案的开放引起了社会和国际的广泛赞誉,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

郭崇立:我们分两批于2004年开放了解放初至1960年的外交档案,这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外交档案的顺利开放,外交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档案部门来说如果不是最大的,也是非常突出的。外交档案的开放,为我国社会各界和全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中国外交提供了真实的材料和方便快捷的途径。“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是我国政府秉承的一贯原则,但是在国际上有人总在说我们国家政务不够公开。外交档案的开放,用事实说话,向国际社会证明我们所说的“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不是空话。此项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目前每天都有国内外的学者来这里查找资料。

目前,外交部已经开放的档案有4万多份,1961~1965年间第三批外交档案开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争取2008年上半年开放。

在外交档案开放工作中,我们聘请了很多大使、参赞等资深外交官,其中很多外交官是1961~1965年间外交事件的经历者和参与者,他们见证了这一期间的外交事件,使得我们的工作相对顺利,保证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本刊记者:对利用者您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

郭崇立:为了方便查阅者,我们专门设立了鉴定开放处,负责档案的鉴定、解密和开放,管理已经开放档案的借阅和利用工作,查阅手续简便。中国公民只需携带身份证、外国人持护照及其供职单位的书面身份证明即可。我们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开放,查阅手续最大程度地简化,为查阅者提供最大的便利。这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一项举措。我们要力求做好,达到一流水准。基于外交为民的理念,我们还坚持对学生查档给予优待、提供方便,把外交档案提供给“真正需要查阅的人”。

档案外交彰显大国形象

本刊记者:近年来外交档案馆的对外交往活动十分频繁。这种交往活动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郭祟立:外交部档案馆在国际上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档案交流工作。外交档案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我国同外国外交部合作的新的领域。我国已与二十多个国家开展了外交档案的交流,其中同俄罗斯、美国、罗马尼亚、葡萄牙、塞尔维亚等八个国家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我们根据协议与有关国家开展的档案方面的合作,合作编辑出版双边关系的重要文献,对双边关系是有益的补充,对两国历史的研究是有益的促进。

除此之外,还开展其他一些合作。如2006年在中国举行“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行“中国年”,外交部档案馆积极参与配合活动,举行了反映两国友好关系的“网上图片展”,活动正式列入了双方领导人签署的正式协议。丰富了双边交流活动的内容。

2009年,适逢中俄建交60周年,中葡建交30周年,澳门回归十周年等,我们计划编写双边关系文献集、举行两国关系文献展,这些工作正在顺利筹备中。

外交部副部长乔宗淮近日率领“档案代表团”出访葡萄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签署了双边档案工作的协议,体现了外交部领导对外交档案国际交流工作的高度重视。

除此还有多边交流。外交部档案馆积极参与了第38、39届国际档案圆桌会议和第15届国际档案大会和第9届外交文献编辑者国际会议。外交文献编辑者国际会议是国家外交部档案馆之间的国际会议,各国外交档案部门在会议上交流外交档案的管理和外交文献编辑出版的经验,以及最新电子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届会议上,我国已从观察员国成为正式成员国,这也就从根本上堵死了台湾当局在国际外交档案合作领域搞活动的路子。

外交部档案馆未来的发展

本刊记者:您对外交部档案馆将来的发展有何展望?

郭崇立:外交部档案馆作为外交部的一个职能机构,工作主要是收集、归档、管理、利用外交档案。多年来在外交部领导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档案的电子化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正思考如何在外交档案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地规划外交档案业务的各个环节,使我们为外交服务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今后,我们首先要加大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和研究,修订外交档案规章制度,使其与时俱进,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其次,重视对刚入部的公务员进行人部档案业务培训,在每年档案归档工作伊始,对全部各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再次,加强对使领馆档案保管利用的调研,修订有关管理办法,使其更符合实际;其四,继续推进档案数字化,推进档案在电子政务上的应用;最后,要努力为珍贵的外交档案建立一个合乎标准的更好的保管场所,使国家的这一宝贵财富更加安全,永续利用。

总之,外交部档案馆将继续秉承“服务外交、服务社会”的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深化服务层次,提高服务水平,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为建立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和谐型的档案馆而不懈努力。

文化交流方案篇5

关键词:知识管理管理技术档案管理数字化

一、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近相通

(一)管理对象重叠

如今,在档案管理中,对档案的分类十分的细致,主要是按照文件或档案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而且并对不同年限的的档案进行明细的标记,并且排列好顺序,以方便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可以详细的对档案进行了解。而知识管理则与文档管理有很大不同,它主要是对知识进行不同的分析、解释和研究,也是文件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组织的知识的知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通过组织自身工作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非文件和收买其他各个组织信息以及通过其他外部因素得到的文件和档案;主要由收集、购买、交换等方式从外部获取的图书、报纸、期刊、数据库等。目前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很大一部分是进行知识管理。换句话说其实知识管理其实包含着档案管理,而且在进行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时,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其实都是文件和档案。虽然从表面上这两个管理方式是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两个不同的方式,都以及相互联系和相互包含。

(二)管理目的相近

档案是以知识形态为世界做出服务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在需要某些知识时能够提供到相应的档案的一种管理模式。为组织各项活动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用户的档案需求,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根本目的和管理模式,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在应用中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将知识模式应用在恰当的地方,更是能够传递给需要这些知识的人们,以便于其在工作中能够对其产生良好的帮助和制定出最佳决策。

(三)管理流程类似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界将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划分为六个环节: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服务。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集成管理,则还包括文件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等环节。知识管理的流程是知识的产生、收集、存储、加工、整理、评价、利用等。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流程相当类似:都是对散布在各个角落的文件或知识进行识别,收集,集中在一起。之后再整理,归纳,辨别。最后使之大众化,可以被所有人利用学习,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而在利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文件、档案或知识,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存储。

(四)管理技术相同

受信息技术全球化的整体趋势影响下,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文件和档案在管理中逐步的出现相互交流和相互的改革控制,各种信息形式的日益复杂化。对于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羊皮或绢帛或纸质的文件和档案,为了能在当前网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适应发展,应当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所传递的知识能让现代人所了解学习。同时也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和知识管理能够进行综合应用。因此,现代档案管理的全部活动——文件、档案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和提供利用等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知识管理更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应用。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差相异

1、管理的对象不同

从管理的对象上来看,档案工作的管理对象是对文本文档、文献资料等相关的可记录与记载的信息进行管理,不论是在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中,还是在现代化技术下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中,其所要进行管理与工作的具体对象都是可见、可闻的信息或者数据;但是在知识管理中,它所管理的具体对象有可能是无法用文字或数据经记录于记载的,比如企业员工在生活实践中所领悟出的经验之与知识管理的对象的范围度进行比较,前者是应该被包涵于后者中的,即:信息包含于知识,知识包含信息。

2、管理的具体流程的不同

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主要有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和检索、统计、编辑研究、提供利用等等,其管理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极其重要的,这主要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相对较复杂,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就简单很多了,它只有其中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馆藏与利用四大环节;而知识管理工作中,它所包括的具体工作主要有: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之间知识的交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尊重知识的良好环境;将知识作为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知识管理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完整的、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员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相关的知识,并将所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工作绩效,最后回馈给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辅相成

(一)知识管理提升档案管理

1.知识管理可以拓展档案管理的领域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过分强调档案与文件、档案与图书情报的区别,将文件、图书情报等排除在管理职责之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自身活动的范围。而在管理内容上,现今的大多数企业档案都只是记录历史,保留已有的文件,其实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已经成为过去式,并不能带来太大的利用价值,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下,档案管理应该服务于现实,与时俱进,积极的搜集各种有利于企业进步发展的信息,进而归档研究分析,最大的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知识管理要求将包括文件、档案在内的一切载体形态的知识纳入管理范围,并将不同载体形态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集成,建构一个整体的知识资源体系。知识管理强调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使知识直接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

2.知识管理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大部分都是将企业过往的资料保存,所提供的信息自然也都是过时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信息。而知识管理可以再分析研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信息,这样一来,知识管理体现了档案管理的意义,进而也提升了档案管理的价值。。

(二)档案管理促进知识管理

1.档案管理有助于沉淀、积累知识

档案管理可以保留从人类文明开始的一切知识和信息,通过文件或档案的方式流传下来,使后来者可以学习借鉴,丰富自身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这也是世界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础。

2.档案管理有助于传播、交流知识

信息、知识的传播、交流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语言,二是书面。语言交流包括面对面的口头交流、会议交流和电话交流。书面交流主要是指以文件为载体或工具的交流。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分析与应用是最为关键的,但是语言交流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容易失真,不能以书面的方式流传下来等。对于书面交流来说,费时费力和文化限制又成为其主要的缺点。

3.档案管理有助于理解、挖掘知识

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理论和最高原则是“来源原则。也就是说文件是在何种条件下被谁用什么方式为达到哪种目的而产生出来的。这些来源信息正是了解、管理和利用电子文件的关键所在。

文化交流方案篇6

做好大中专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满足工作需求,有利于提高中专毕业生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做好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其中包括:加强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多样化措施助力档案服务创新发展;创建微信平台,为快速传播大中专学生档案信息服务;加强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大中专院校;学生;档案管理

一、前言

大中专学生档案是广大学生在大中专院校阶段各种社会实践、学习、政治表现、日常生活的真实历史记录,既是个人经历的全部记录,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还是用人单位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审查、政治思想审核、工龄审核的主要依据。做好大中专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满足工作需求,有利于提高中专毕业生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意义重大。本文就做好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二、加强日常档案管理工作

1.及时整理检查,促进管理规范

由人才交流中心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督促各大中专院校将毕业生档案文件资料进行统一收集、分类整理、一一登记、分类归档;严格执行档案查阅、复印以及借阅制度,规范档案使用流程,确保现存档案不丢失、不损坏。

2.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人才交流中心领导班子务必要对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将其作为主要工作之一来开展,并且还要为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执行情况担负领导责任。人才交流中心领导班子应该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来开展工作汇报,对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予以协调解决、统筹处理。人才交流中心所开展的一切与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有关的重大事项之前,要应该要对档案人员的意见予以充分听取,在人才交流中心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通过之后,才可具体予以实施,并形成文字纪要。

3.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人才交流中心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健全大中专学生档案整理、归档、保管、销毁、统计、利用、交接、离岗清点等制度,并上墙公布,使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且还要建立起严格的大中专学生档案资料查(借)阅制度,做到档案借阅有登记,送还有注销,用完的档案及时入库。严格落实《大中专学生档案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档案的管理,严格审核档案扫描内容,一律采用局域网传输档案,不得携带使用磁盘、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

4.加强档案利用

人才交流中心可建立大中专学生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定期编印档案利用效果实例汇编,将大中专学生档案资料的登记和信用信息公示到位、利用共享到位、保存保护到位,降低交易成本,维护公共安全。

三、多样化措施助力档案服务创新发展

随着人才交流中心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人才交流中心所面临的工作任务明显加大,大中专学生档案服务创新迫在眉睫,人才交流中心应该积极引进高层次的档案人才,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吸引和聘用更多的优秀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为大中专学生档案工作服务,改善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结构性短缺问题。与此同时,政府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要主动深入到人才交流中心,采取多样化档案服务培训助力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取得创新发展。例如成都市档案局近日开展了各区县人才交流中心大中专学生档案服务创新应用培训会,来自成都市80名人才交流中心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会上,成都市档案局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制作及报送工作,利用实际案例讲解了大中专学生档案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分类,现场宣讲了新颁布的《档案管理办法》和重大事件档案著录规则,并针对与档案管理人员关注的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类别及管理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

四、创建微信平台,为快速传播大中专学生档案信息服务

为了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适应移动服务的迅猛发展,人才交流中心应该对档案服务平台的使用方式进行了调整与升级,申请微信公众服务号,开发“大中专学生档案快车”之类的移动app。微信公众服务号主要从资源检索、特色服务以及中心动态等几个方面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信息推送、专题跟踪、决策参考等信息服务,活动通知、在线咨询以及中心工作简报等,通过微信公众服务号加大对平台的宣传与推广。“大中专学生档案快车”之类的移动app是以移动无线通讯网络为支撑,以集成管理系统平台和基于元数据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基础,以适应移动终端一站式信息搜索应用为核心,以云共享服务为保障,通过手机、ipad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帮助用户建立随时随地获得全面信息服务的档案信息移动服务平台。

五、加强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人才交流中心应该综合统筹原有的学生档案资源,进一步增加对学生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人才交流中心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来改变数字档案信息的储存模式,强化全文扫描的软硬件建设,购买数字档案管理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扫描仪等管理设备,努力改善全系统的信息化条件,促进学生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例如,四川某市人才交流中心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2016年完成馆藏纸质档案全文数字化8537卷、51788件、303935张。达到馆藏档案的30%。与目录挂接共3198卷、15306件、95337张、合成pDF格式15306个。达到馆藏档案的20%。完成机检目录52493条。实现了馆藏全部学生档案目录数字化检索及查询,全部完成馆藏照片档案数字化,并实现了3636张照片与目录挂接。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加强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人才交流中心可专门成立大中专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大中专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积极与当地档案局及相关部门沟通,加强协作,及时将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协调、规划大中专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与此同时,大中专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务必要将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纳入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从电子文件产生时就要严格按制度要求,妥善管理,确保其不散失、不损失、不失真,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度。此外,人才交流中心内部也应该多次举办档案管理员信息化专题培训,经常开展业务交流,就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规范化工作标准进行学习讨论和详细解读。总之,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紧跟时展,不断夯实人才交流中心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推动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努力提供高质量、便捷的档案服务,为提高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效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窦晓光.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体制——转型期的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之二[J].档案学通讯,2006,22(1):181-184

[2]孙雪莹,姜异楠.大中专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1):144-146

文化交流方案篇7

关键词:交通干线;协调控制;粒子群算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174

在城市交通路网中,交通干线承担了较大的交通负荷,因此,研究城市干线交通控制策略,提高交通干线的协调控制效果,减少干线上的停车率与交通延误,对于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0引言

干线协调控制系统是单点信号控制系统的升级,是将主干道上相邻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进行协调,从而达到提高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1]。干线协调控制系统主要有三个基本参数,分别为周期长度、绿信比和相位差。其中相位差是干线协调控制系统的关键参数,通常分为绝对相位差和相对相位差。绝对相位差是指协调控制的各个交叉口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相对于控制系统中参照交叉口的绿灯或红灯起点的时间差。相对相位差是指相邻两交叉口信号的绿灯或红灯起点的时间差[2]。

1现有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目前常用的协调控制优化方法主要为最大绿波带法和基于延误的相位差优化法。

1.1最大绿波带法

最大绿波带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带宽B(Bandwidth)与周期比值最大时的相位差,从而达到系统协调控制的效果。连续通过带宽与交通流呈正相关,连续通过带宽度越宽,能通过的交通流就越多,协调控制的效果就越好[3]。

现有的最大绿波带算法没有考虑相交道路车辆的排队和延误,在主干道实现绿波交通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横向交通的延误和排队,甚至造成相交道路的交通拥堵。

1.2基于延误的相位差优化法

基于延误的相位差优化法是根据实际网络,确定延误与各交叉口信号相位差之间的函数关系,结合交通数据进行优化计算,寻找相位差组合的最优解,从而使延误达到最小[4]。

基于延误的相位差设计方案从理论上讲应是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之一,但由于车辆延误的影响因素太多,很难建立一个有较高精度且具有适时性的以延误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现有的webster模型在计算时会增加次干道的延误,从而导致相交道路排队长度增加,发生交通拥堵。

2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信号协调控制

2.1算法设计

综合考虑现有协调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本文采用基于延误的相位差优化方法,以干线协调系统内部进口道和外部进口道(内部进口道是指不直接与协调控制系统之外的道路相连的进口道,外部进口道是指从外部进入干线系统的进口道)总延误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见式(1))[5]。

(1)

其中:

①如果,则αi=1;如果,则αi=0。

②如果,则βi=1;如果,则βi=0。

③0≤σ1≤2、0≤σ2≤2

可以看出干线系统的总延误是干线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的函数,即总延误D=fD(t;λ11,…λ14;λ21,…λ24;λ31,…λ34;λ41,…λ44;),其中t为干线协调系统的周期,λik为绿信比,i为交叉口编号,k为相位编号,为交叉口i和交叉口i+1之间的相位差。

粒子群算法的参数主要包括:粒子p,粒子范围pmin和pmax,群体规模m,惯性权重w,加速常数c1和c2,最大速度vmax和最小速度vmin。

2.2参数确定

2.2.1粒子p

干线协调控制系统的交通流量、干线速度和干线周期在优化之前确定,因此将它们看成常量。另外,干线系统中的非协调相位的绿信比可以通过协调相位的绿信比计算得到(见式(2)),这样可以使粒子的维数从15维减少为7维。

(2)

2.2.2粒子范围

粒子每一维的飞行范围在pmax和pmin之间。每一维的pmax和pmin根据粒子代表的具体含义分别进行设定。每一相位的时间t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必须满足:

tmin≤t≤tmax(3)

其中:tmin和tmax为相位最小绿灯时间和最大绿灯时间,其值的大小由具体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决定。因此在设置协调相位的绿信比时,必须保证协调相位和非协调相位满足相位时间的要求。由于相位差的取值范围为:

因此,可以得到:

pmax=[λmax,λmax,λmax,λmax,t,t,t](4)

pmin=[λmin,λmin,λmin,λmin,0,0,0](5)

式中:;,分别为协调相位最大绿信比和最小绿信比。

2.2.3群体规模m的选择

通常粒子群体的规模在20~40之间,本文设定粒子群体规模为30。

2.2.4惯性权重w的选择

惯性权重主要用来控制前面的速度对当前速度的影响,较大的w可以加强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而较小的w能加强局部搜索能力。本算法中将w设置为从0.9到0.4的线性下降函数,使得粒子群算法在开始时探索较大的区域,较快地定位最优解的大致位置,随着w的逐渐减小,粒子速度变慢,开始精细的局部搜索。

2.2.5加速常数

一般地,取学习因子c1=c2=2。

2.2.6最大速度vmax和最小速度vmin的选择

惯性权重w和v是维护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的平衡,w减小可以使所需的迭代次数变小。因此,本算法中将vmax和vmin固定为每维变量的变化范围,只对w进行调节。

2.3算法步骤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干线协调优化步骤如下:

Step1:根据每个交叉口的渠化状况和交通流量,确定单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将周期时长最大的交叉口作为关键交叉口,并将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作为干线协调控制的周期;

Step2:计算干线协调控制系统中上下行交通量和各交叉口各进口的交通量;

Step3:对粒子群进行初始化设置,确定粒子的取值范围;

Step4:计算粒子的最优位置;

Step5:进行粒子速度和位置的更新;

Step6: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如果是,算法结束;如果否,重复Step4。

2.4信号协调控制

2.4.1流量转换

每个交叉口出口道的车流是由该交叉口进口道方向的直行、左转和右转车流汇集而成的[3]。记干线上行进口流量为qup,下行进口流量为qdown。计算公式如式(6)和式(7)所示。

(6)

(7)

其中:为交叉口i上行进口道的统计流量,为交叉口i下行进口道的统计流量。

由于交通流调查得到的流量为单交叉口的统计流量,各交叉口间流量独立无关。但是干线交通流是一个交叉口间相互影响的系统,因此不能直接将其用于干线中流量的计算,但可以将其转换为转向比。由于干线中各交叉口协调相位的流量是一致的,因此干线中各交叉口协调相位的左转、直行和右转车流量等于qup、qdown和各转向比之乘积。

将建设路四个交叉口的流量进行转换可得,干线协调流量如表1所示。

2.4.2程序设计

将表1中各交叉口的干线协调流量代入式(1)的目标优化函数,然后运行粒子群算法的matLaB程序,可得考虑支路影响的建设路交叉口双向绿波交通控制方案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建设路与体育路交叉口东西直行方向的绿灯比建设路与迎宾路交叉口的绿灯延迟40s开放,建设路与中兴路交叉口的绿灯比建设路与体育路交叉口的绿灯延迟开放25s,建设路与开源路交叉口的绿灯比建设路与中兴路交叉口的绿灯延迟26s开放,可以保证从建设路与迎宾路交叉口驶入的车辆在四个交叉口都遇到绿灯,从而达到信号协调控制的目的。

3建设路各交叉口控制方案的对比分析

不同的信号控制方案对应于不同的交叉口延误,通过分析各交叉口的延误可以判断各种信号控制方案的优劣。将建设路交叉口现状配时方案、改善的单点控制方案、以及绿波交通控制方案所对应的延误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信号配时方案以及绿波控制方案的合理性。现状信号控制方案、改善的信号控制方案和绿波交通控制方案所对应的延误依次减小,从而证明了建设路信号协调控制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也说明了干线信号协调控制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叉口延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方面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4结论

本文在平顶山市建设路沿线交叉口调查的基础上,以延误最小化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模型,对建设路相邻四个交叉口双向绿波交通的三个重要参数(周期、相位差和绿信比)进行了协调优化,得出了一个延误最小的信号配时方案。并通过与现状配时方案和改善的单点控制方案对比,验证了干线协调控制方案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吴冰,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文化交流方案篇8

一、档案展览交流的目的

档案展览交流是指为扩大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各级档案馆将举办的档案展览进行跨地区展出,包括境内、境外的展出。

举办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经过精心策划、投入经费、组织实施等一系列过程得以实现的。有些展览涉及的内容不仅覆盖本地区,更涉及到外埠地区,甚至在外埠更能引起轰动效应。

二、档案展览交流的目的地选择

1、文化趋同性选择。主要考虑同种文化背景,即使在异地也能引起广泛共鸣。如关于人物的专题展,不仅可以在本地区举办,还可以在展览涉及人物生活经历的地区举办。2006年8月18日至10月6日,北京市平谷区档案馆的“世纪阅报馆”赴厦门华侨博物院进行展出。华侨博物院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平谷区档案馆的李润波同志还从老报刊选出关于陈嘉庚1940年访问延安的报道、陈嘉庚所著回忆录、陈嘉庚先生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时与、合影图片以及南阳革命、华侨在国外的珍贵史料等20余件复制件捐献给了该馆。此展览在当地反响极为强烈,厦门晚报社、电视台、网站自8月8日起一直到展出结束,大篇幅报道了此次展览的活动盛况。

2、文化差异性选择。主要考虑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介绍展示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国内不同省市自治区之间举办档案展览,进行交流,介绍不同的特色文化。如自治区档案局和上海市档案局在2002年5月共同举办了“走近——来自档案馆的精品”展览,详尽地介绍并展示了从自治区档案馆保存的自唐朝至今弥足珍贵的档案精品。还有很多档案馆将展览办到了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如北京市档案局(馆)就在俄罗斯、美国等国家举办过展览。

3、文化普及性选择。档案中蕴含的各种文化知识是开展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素材之一,档案展览可以作为普及文化的手段,而展览交流可以使普及效果最大化。如上文提到的“世纪阅报馆”在厦门的展览,展出了馆藏珍品原件460件,复制件460件。其中一些展品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如《宫门钞》、《辕门钞》、《阁钞》、《中西见闻录》、《启蒙画报》等。此次展出期间,李润波同志还为社会公众举办讲座两场,为厦门大学讲学一次。

三、档案展览交流的程序

1、项目立项

在国内外举办展览,要对展览对象、目的、效果有初步调研分析,经领导同意确定外埠展览目标。

2、展览的项目申报与审批

举办境内档案展览的申报、审批相对简单,在将其纳入本单位整体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取得领导批准后,可通过对方邀请并出资、双方合作出资或自己负担全部费用等形式举办展览。

举办境外档案展览,手续相对严格一些。档案部门要按照时间规定在上一年底或者本年初,向有外事审批权限的外事部门申报出访计划,包括时间、地点、目的地国家等项目,并向财政部门申请组团外汇额度,以及申请展览需要的其他外汇额度。在组团计划批准后,就能否在境外举办展览相关事宜向有审批权限的文化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包括合作各方的背景资料、资信证明、邀请信,展览协议书草案,展品目录和经核准的展品估价,展览承办单位基本情况、展览基本内容以及展览小样等。得到批准后,进行展览的下一步事宜。

3、档案展览展品的包装与运输

展品赴外展出,特别是有档案原件赴外展出,要改变原有存放方式集中装箱运输。在包装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展品尺寸、载体、保存要求等选择不同装具,前提是要能够保证档案的完好无损。装具要达到防水、防潮、防光、防烟、防尘、防有害气体、防虫、防鼠等要求,异型档案还要制作相应的异型装具。

展品运输是指展品包装结束后,通过运输工具将展品移动至目的地的行为(包括展品装卸作业)。其责任范围为自出发地的展品包装箱离地时始,至到达目的地的展品包装箱落地时止。

为保证档案展品原件的安全,对展品运输要有严格的要求。展品国内运输承运人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能够独立承担经济责任和民事责任的企业;必须具备多年从事文物展览运输工作的经验,可以确保文物运输的安全,并可承担由于运输而造成展品损坏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对文物运输业务熟悉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运输设备。

展品国际运输承运人除必须具有展品国内运输承运人的资格外,还须具有以下资格:具有国家经济贸易部核发的国际货物运输企业批准证书;具有国家海关总署核发的报关企业注册登记证书及海关批准的展品货物进出口报关资格证书;具有国家交通管理部门和民航管理部门核发的运输经营许可证书。目前档案原件出境的情况还比较少,这方面的相关政策也不具备,随着工作的深入,要出台相关的严格要求,才能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4、展品安全保护

展品的保护系统由展出者负责。档案原件展出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要有每日的安全台帐,防止偷盗、丢失、火灾及在展览场所里发生的其他事故。展出者对搬进馆内的档案展品,在运输及展览期间要投保,并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四、档案展览交流工作的要求

1、注重安全

为保证展品的安全,要提供展品估价清单,为每一件展品就运输、展陈各阶段投保。对于运输公司要慎重考察其资质、业务经营情况。交接档案,要仔细清点记录每一件档案的保管状态,包括水迹、斑点、蛀洞、折裂等情况,并在交接清单中注明。对交接工作的各个环节要用录像、照片等方式予以记录,以便监督,保证安全。布展时仔细查看展室的陈列布局,了解展厅的温湿度、安全措施、监控设备等。布展时接触档案原件要戴手套,保证清洁。

2、讲求规范,严格遵守制度

注重展品特别是原件的运输和展览的安全,既包括运输的安全,也包括展厅陈列的安全。展品运输、展出、交接等每个程序都要符合规范,制定应急预案,尤其是涉外展览。

3、保证品质,从细节入手

展览异地展出,各个环节的工作要高质量的完成,要强调对各环节中细节的重视,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展览与在本地展出同等品质。

五、展览交流的效果评估

档案展览交流活动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举办者的初衷,应由展览举办双方作出展览交流效果评估,以获得准确的信息,为今后交流工作提供参考。

展览交流效果评估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期展览观众是否已经知晓了展览的基本内容。这是展览交流活动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的效果。二是观众是否知晓了展览中最重要的内容。从展览观众的反馈可以看出展览的成功与否。三是当地对展览的推广和宣传。宣传的力度大可以使展览交流收到更好的效果。2008年6月12日至8月17日,北京市档案局(馆)举办的“走进北京2008——摄影之旅”展览在美国纽约展出。展览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世界日报、侨报等中国驻纽约的媒体以及中国档案报等都到现场进行了采访报道。

六、展览交流工作中的新问题研究

1、知识产权保护

在展览交流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非原件的展览交流特别是境外展览,考虑到运输费用,如果不将展品复制件、展板带回,展览承办双方一定要就展品、展板再使用问题签订协议。首先要将展品、展板就地销毁,其次要就已经使用的展览的开发产品的再使用权问题进行说明。要在律师、法律顾问的指导下签署正式协议,从法律上保护展览的各项知识产权。

2、保险

展览交流过程中,要对档案原件在各个环节进行投保甚至再投保,包括包装、运输、展出、撤展等过程,都要向正规的保险公司投保,以保证档案的安全。

参考资料:

文化交流方案篇9

1交通现状分析

(1)个别进口标线模糊不清,部分标线设置不全面。大沽南路至市外方向主道和辅道路面中心线、行车道分界线、行车辅助线、车行道边缘线已经模糊不清,车辆在该进口道行驶时交通秩序有些混乱,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并降低了该交叉口的服务水平。(2)大沽南路上行方向进口主道停车线过于靠后。大沽南路至市内方向主道进口过去靠后,使得辆通过路口的行驶时间过长,同时也使得主道和辅道左转以及掉头车辆交织严重,排队通过时间过长,制约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机非混行严重。该交叉通流量大、主道辅道道口较多,且没有机非隔离设施、斑马线及安全岛,导致行人、自行车、摩托车仅依靠主观判断车流间隙穿过路口,因此机非混行严重,造成机动车延误增加,交通秩序混乱,并危及行人过街安全[2]。(4)多岔口影响严重。复兴门交叉口不是规则交叉口,并且交叉口所连接的多条道路车道数不同,断面性质不同,车流量不同,导致主道和辅道上的车辆不得不在交叉口范围内进行交织分合流。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大沽南路主道和辅道双向直行的车辆,以及大沽南路上行和下行左转和掉头的车辆[3]。(5)相位设计不够合理。大沽南路主道车辆右转如果不受控,则在相位1和相位2可能与辅路直行车辆冲突。如果受控,则按原相位只能在第4相位实现,这样导致右转进入小海地居住区车辆等待时间过长。

2交通优化方案设计

国际上固定信号配时一般有英国的tRRL法(webster法)、澳大利亚的aRRB法以及美国的HCm法,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不同信号配时方法的应用条件、适应场合均不同。本次优化为简化起见,采用webster法,式(1)和式(2)为配时优化公式,经计算Y值大于0.9,因此须改进进口道设计或信号相位方案[4]。

2.1方案一方案一主要采取了以下优化措施,各进口具体渠化设计方案如下:①对交叉口的交通流重新渠化,设置明确标志标线以及渠化导流岛;②增加行人横道线及过街安全岛;③增加左转弯待驶区;④在大沽南路上行和下行辅道上设置公交专用车道;⑤对不够清晰的标志标线进行补充完善;⑥不改变现有信号灯的相位及其配时。⑦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对于高峰时段接送孩子家长用车加强停车管理,加强过街行人和非机动车管理,严格执行交通规则。

2.2方案二方案二在方案一基础上,总信号周期150s保持不变,将信号相位由4相位改成3相位,用周期时间减去总损失时间得到可利用的有效绿灯时间,并将这一时间按各流量值的比例分配给各个相位[4]:相位1为大沽南路方向上、下行车流直行;相位2为大沽南路上、下行车流左转弯或调头,清弯路车流左转弯或直行至微山路;相位3为微山路方向车流左转弯,大沽南路主道下行车流右转弯。

2.3方案三在方案二基础上,将总信号周期改为120s,信号控制由4相位改成3相位,各相位交通流向与方案二相同。

3交通优化仿真

3.1仿真过程依据交叉口的断面形式、车道功能、流量流向、优化后的信号配时等基础数据,针对所述不同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在Vissim软件中对复兴门交叉口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具体步骤如下[5-6]:(1)确定仿真对象,并对其进行基本交通数据调查、分析。需要调查的数据包括:交叉口高峰小时车流量数据、交叉口几何尺寸数据、车道功能划分情况及原有信号配时参数等。(2)利用绘图软件CaD绘制干道仿真蓝图,并将其转换为软件平台能够识别的*.bmp格式。(3)把位图导入ViSSim软件平台,建立基础路网,注意连接器的选择,务必保证红灯下车辆可以右转。为简化起见,本次仿真没有考虑过街行人的影响因素。(4)调整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车辆行驶速度分布/加减速特性、车种/车型、驾驶行为/跟车模型参数标定等参数,本次仿真选择系统默认值。(5)输入路网基本特征变量。路网的基本特征变量主要包括:车种构成、车型比例、流量、行驶路径。其中,要对不同时段的交通量进行分时段输入,注意路径比例分配、减速区设置、路径决策起终点的设置。(6)设置信号控制方案。设置信号控制机和信号配时方案,首先定义信号控制机,然后分配信号灯组。需要注意的是本次采用的是固定配时,需要根据算法提前设计好配时方案,画出信号控制时间相位图。(7)建立检测器,检测器中主要包括行程时间、数据采集点和排队计数器等的设置。可采用数据库形式对所需的评价参数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8)进行3D效果设计。重点是设置3D信号灯,同时通过V3Dm、3DmaX等软件建立建筑和车辆模型数据库,经过多次调整,3D仿真界面如图4所示。

3.2仿真评价微观仿真评价参数如表1所示。对用于ViSSim结果校验的输出指标进行了归纳,确定采用平均行程时间、平均延误和评价排队长度数据作为ViSSim评价指标[7],结果显示,方案二比方案一平均行程时间缩短18.90%,平均延误减少24.67%,平均排队长度减少8.97%,各指标均优于方案一。为了避免信号周期过长,如果采用方案三,指标优化效果并不明显。整体考虑,建议采用方案二进行短期优化。长期应该考虑建设海河过河通道,减少过河车辆数量。

4结束语

文化交流方案篇10

关键词:环岛仿真配时优化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sthetrafficsimulationsoftwareViSSim,andsimulatetheroundaboutsize,motorvehicles,motorvehiclelanepartition,traffic,trafficsignaltimingschemeusingViSSim,andtheoptimizationoftrafficsignaltimingplans.

Keywords:RoundaboutSimulationsignaltimingdial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环形交叉口是在几条相交的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半径(面积)较大的中心岛(环岛),使所有经过交叉口的直行和左转车辆都交织进入环道并绕着中心岛作逆时针方向单向行驶,在其行驶过程中将车流的冲突点变为交织点,使车辆以交织运行的方式来消除冲突点,从而保证交叉口的行车安全,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发展,随之而来的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量不断增加,环形交叉口通行效率严重降低。为改善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国内一般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改造。第一是采用立体交叉的方式,此方式对现况交叉口改造较大,投资也较大;另一种则是采取环岛加信号控制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利用环形交叉口的资源,提高了其通行能力。

综上所述,环岛的改造方式及信号配时方式是提高环岛通行能力的关键。由此可知,在不改变环岛基本形式的前提下,信号配时方案的优劣决定环岛改造成功与否。采用交通仿真技术模拟环岛交通状况并优化信号配时方案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采用德国ptV公司开发的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应用于环岛信号配时中,并对环岛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优化。

1ViSSim软件简介

ViSSim是一种微观、基于时间间隔和驾驶行为的仿真建模工具,用以建模和分析各种交通条件下(车道设置、交通构成、交通信号、公交站点等),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是评价交通工程设计和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工具。

ViSSim由交通仿真器和信号状态产生器两部分组成,它们之间通过接换检测器数据和信号状态信息。ViSSim既可以在线生成可视化的交通运行状况,也可以离线输出各种统计数据,如:行程时间、排队长度等。

2信号配时及仿真过程

2.1信号配时的概念

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信号控制的目的,是通过为不同流向、不同种类交通流提供通过路口的时间路权,从时间上消除路口内交通流的冲突点。优化信号配时可减小城市道路网络上的车辆延迟、降低交通事故、减小环境污染和燃油消耗,从而可有效利用道路设施。在还不具备条件实现自适应的面控系统的情况下,可在单个交叉口进行优化配时。

2.2软件仿真流程

利用系统仿真技术,研究系统的运行状态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通过对仿真运行过程的观察和统计,得到被仿真系统的仿真输出参数和基本特征,以此来估计和推断现有系统或未来系统的真实参数和真是性能,这个过程称为系统仿真过程。

1.确定研究对象(环岛),并对对象进行相关交通数据的调查,调查数据包括:高峰小时交通量数据、环形交叉口几何尺寸数据、现况信号配时情况以及现况机动车道划分情况等;

2.利用图像处理软件采集环岛现况地形图片,并导入软件;

3.进行路网绘制,按照机动车流方向确定link的起终点,并对link参数进行编辑调整,例如车道数量、车道宽度、行为类型、显示类型等;

4.链接各个车道,选取要链接的车道进行链接并对相应参数进行编辑修改,依次对各条可行的车道进行链接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5.对模型添加交通量,在模型中选择相应的link,并输入其在一个仿真模拟周期内的交通量;

6.输入机动车运行路径,对起始link和终止link进行链接编辑;

7.输入信号配时方案;

10.输入发车频率、车型尺寸、车速、加减速度、车型组成等必要数据;

11.设置监视器;

12.选择仿真结果输出形式。

3实例分析

以北京市某环形交叉口作为实例进行仿真分析,此环形交叉路口为行人、机动车分流形式,机动车使用环岛选择行驶路径,行人采用地下通道完成过街行为,因此在平面上机动车与行人没有交织冲突,本次研究对象仅为机动车。

环岛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是区域内南北方向城市主干道与东西方向城市次干道的交叉点。此交叉口周边区域属于人口居住密集区域和商业餐饮繁华区域。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本市经济规模、人口数量、机动车数量的高速发展,交叉口周边区域的路网交通状况日益恶化,早晚高峰期拥堵严重。

此区域属于人口密集区,交叉口改造方案可行性较低,因此优化信号配时成为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

3.1现况仿真

此环岛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与环岛相连的东、西、南、北方向道路均为城市干道,东西向临路为繁华商业街,南北向临路为密集居住区。此区域日常的交通活动异常频繁,因此拥堵现象较为严重。图1为此环岛高峰时段交通状况的仿真结果。现况环岛配时为两相位配时。

图1环岛仿真模拟图

由图一可以看出,由于高峰时段车流量较大,环岛交叉口环道内的车辆较多,车辆行驶缓慢,且路口排队车辆较多,大大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当交叉通量较小时,环岛与十字交叉口相比,因其在环岛内部的车辆不受信号控制,避免了因信号管制而产生的交通阻滞。但是,当交通量较大时,会导致环岛内车辆过多,行驶不畅,造成进入环岛的车辆排队等待,从而引起路段车辆排队现象,导致通行能力大幅度降低。因此,只有增加信号配时相位,细化分配通行权利,才能较好的解决环岛内部车辆滞留现象。

3.2配时改善方案

由于早晚高峰期交通量大,采用两相位配时无法有效缓解环岛内车辆行驶缓慢、滞留现象严重的状况,因此可采用四相位控制方案,将周期设为120s,其相位方案及配时方案如图2、图3所示。

图2相位方案

图3配时方案

采用仿真软件ViSSim对配时改善方案进行模拟,证明该方案如图4可以比较有效的缓解环岛路口的拥堵状况,提高了环岛通行能力,减少环岛延误时间。

图4方案调整后模拟

相对于其他交通分析技术,交通系统仿真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

不需要真实系统的参与,非常经济;通过系统仿真,能清楚地了解到交通流中那些变量是重要的,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系统动态模型的时间标尺可以与实际系统时间标尺不同,因此即可进行实时仿真;能重复提供同样的交通道路条件,从而可以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选;能不断改变系统运行条件,从而可以预测交通系统在各中情况下的行为;能够随时间和空间改变交通需求,从而对道路交通拥堵做出预报;能够处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排队过程;当其他的交通分析技术不适用时,系统仿真往往能有效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