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学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5:38

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篇1

5月24日,包装饮用水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正式实施。根据规定,除了天然矿泉水外,市面上在售的包装饮用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

这就意味着“富氧水”“冰川水”“矿物质水”等玩概念的产品退出市场,而这些产品涉及多家生产企业。

资深行业专家肖竹青表示,一些企业靠炒作概念来提升价格的行为将会得到扼制,高端水价格随之下降。与此同时,竞争加剧将导致行业洗牌提速,而缺少品牌力和渠道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将很难生存,最终将被大企业兼并重组。

多家大企业玩概念

新国标规定,包装饮用水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不得标注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学的内容,但是天然矿泉水并不在此次国标规定的范畴之内。

除了天然矿泉水外,市面上在售的包装饮用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当水中添加使用硫酸镁、硫酸锌、氯化钙、氯化钾等食品添加剂用于调口味时,需在产品名称的邻近位置标注食品添加剂等类似字样。

虽然新国标对包装饮用水的标签标识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此以前生产的包装饮用水可以继续销售至保质期,但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有十多款水的生产家企业都存在玩概念的现象。

记者从北京美廉美超市看到,标有“饮用矿物质水”的品牌有可口可乐的冰露、康师傅的优悦、屈臣氏,而娃哈哈除了天然纯净水外,还有“富氧水”、SoDa的“苏打水”,屈臣氏还有“蒸馏水”。此外,标有“饮用天然水”的有农夫山泉,昆仑山和恒大冰泉分别标有“雪山矿泉水”和“长白山天然矿泉水”,只有雀巢深泉、百岁山和泉阳泉标为“天然矿泉水”,汇源和怡宝的标为“纯净水”。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多家企业都在玩概念,而最多的莫过于“矿物质水”和“富氧水”。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表示,概念水中的营养物质与其他瓶装水相比并无本质区别,并不存在哪种概念水更健康的问题。有些天然饮用矿泉水含量并不比自来水高,有的甚至不如自来水。

肖竹青认为,国内瓶装饮用水领域,真正的乱象在于“概念”之乱、品牌品名宣传杂而多,让消费者无所适从,也无从判断优劣,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大玩概念营销,而新国标的出台将还消费者知情权,使瓶装水行业品名和种类过多过乱的现象得到扼制。

竞争加剧或掀降价潮

据了解,新国标出台前就已经有企业开始对产品包装进行更改,“康师傅矿物质水”已经改成“康师傅优悦”,而“矿物质水”字号变得很小,而其他一些品牌目前尚无改变。

营销专家蒋军认为,去掉“矿物质水”后,康师傅的“优悦”就和普通水一样,成为没有差异化的一个产品,过去“矿物质水”概念是康师傅的卖点,目前来看影响不大,但长远来看肯定会影响销量。

可口可乐有关负责人回应记者采访时称,可口可乐将根据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对包装饮用水产品要求,对包括标识在内的相关事项进行调整,确保符合新的规定。

肖竹青表示,随着新国标的实施,以前专靠概念炒作的产品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在相同水源地的情况下,没有了可炒作的概念,水价格将会出现下降,尤其是品牌力不强的高端水。

记者从超市看到,同样一瓶“矿物质水”,康师傅的售价是1元,冰露为1.2元,屈臣氏为3元;天然纯净水中汇源售价为1元,而农夫山泉为2.5元。此外,娃哈哈富氧水为3.3元(促销活动为买一赠一);而在矿泉水中,雀巢深泉的价格为1.7元,泉阳泉为3元,昆仑山为4.5元,恒大冰泉为4.1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矿物质水”,康师傅与屈臣氏每瓶水的价格相差三倍,同样是天然饮用水的汇源和农夫山泉相差2.5倍。而高端水基本在3元以上,其中包括概念产品“富氧水”和以水源地而著称的矿泉水,但矿泉水不同品牌的价格相差近三倍。

肖竹青认为,目前消费者对水的心理价位比较低,最关键的是高端水和低端水在消费者体验上没有任何区隔,一瓶高端水与低端水的口感几乎没有差别,因此没有概念营销的炒作后,将无法带来差异化的消费体验。因此,所谓的高端水很难被消费者认可,价格势必会出现整体下降。

他表示,目前矿泉水的生产成本最低,纯净水的要高一些,但是生产矿泉水的厂家要缴纳矿产资源税,因此如何降低制造成本尤为重要。以康师傅为例,其所用瓶子比较薄,但必须要用好的生产线来生产,降低物料成本后必须靠规模量来提升效益,因此对于没有规模、没有品牌、靠概念炒作的企业来说是很难盈利的。

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金

多位专家认为,新国标实施将对行业产生影响,对多数品牌力比较强的高端水企业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靠炒作概念价格虚高的高端水企业影响比较大,而受冲击最大的则是中小企业,他们将面临出局的危险境地。

蒋军认为,新国标出台的真正意义是把打球借概念炒作的搅局者赶出市场,这一块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企业。而高端水仅讲概念是不够的,通过水源地把价格炒高的产品对消费者也没有说服力。

肖竹青认为,仅靠广告轰炸消费者并不买账,很多产品一直在渠道里流窜,很难被终端消费掉。比如百岁山强调为“水中贵族”,实际概念炒作也是比较虚,并没有核心的支撑点,铺货能力一般。

“靠概念炒作、给经销商高利润和渠道高回扣的所谓高端产品都将受新国标影响,而可能被淘汰出局,未来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品牌价值上。以海南椰树的火山岩矿泉水为例,其水源为全世界第三大矿泉水基地,本来可以成为高端水的代表,但由于当地有一百多家企业,没有几家企业去做品牌,不愿意保护品牌价值,最终只能以中低端水售卖。“肖竹青说。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真正盈利的高端水只有昆仑山和5100冰川矿泉水,昆仑山背靠加多宝,其品牌力和渠道比较强大,而5100的销售渠道是靠打入铁路系统,通过车票强行搭售。除此之外,其他高端水都是亏本。

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篇2

关键词:矿山边坡;植被恢复;目标和方法1植被恢复的概念

植被是生长并覆盖于地球表面植物群落的统称,根据植物生长环境和特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洋及岛屿植被等多种类型。通过结合生态学及工程学原理,将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公路修建等造成的已被破坏的植被重新修复,以维持该地区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的正常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即被称为植被恢复。

2矿山边坡植被恢复的目标

2.1理想目标

矿山植被恢复的理想目标是将矿山边坡的生态环境与矿山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调节至和谐统一的等级,使矿山边坡的植被恢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御自然灾害,对周围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改善作用。

2.2阶段性目标

矿山边坡的阶段性目标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分别涵盖了生态学、功能性、观赏性等3个方面的内容。

2.2.1生态学目标。这一目标是矿山边坡植被恢复的首要阶段目标,其具体内容是使矿山边坡的植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点与该矿山所在的自然环境相适应[1]。换而言之,就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使原本被破坏的植被的生长状况、植物的形态、物种多样性等逐渐恢复至未被破坏前的状态。

2.2.2功能性目标。当矿山边坡的植被生态学目标达到之后便可开始第2阶段的目标实现,即植被的功能性目标,具体包括使植被的水文效应、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水土维持作用等功能与未被破坏前或天然植被的功能趋于最大程度的近似水平。

2.2.3观赏性目标。在前2个目标均已实现的前提下,为了提高矿山边坡植被的美观程度,可以对植被的整体群落形态、植被的选择、植物的修剪等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观赏性。

3矿山边坡植被恢复的方法

3.1边坡土地的整改

对矿山边坡植被进行恢复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边坡土地进行整改。对边坡土地的整改要将矿区的整体生态环境纳入考虑,对原有的土质进行合理地利用,同时要注意维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因坡体结构被破坏而引起的坍塌。除此之外,对弃渣坡面土地进行改造时,要对其进行分级,以保证坡体以及水土的稳定性。而对于开采岩质的坡面,应根据其具体的地质类型和特点,保证没有浮石和危石的潜在威胁,并避免开山施工对边坡土地造成的二次损坏。

3.2边坡土壤的改善

在对矿山边坡的土地进行整改后可开展土壤改造工作。由于矿山的土壤通常源自被剥离的表面土壤、废矿石等,因此,对边坡土壤的改良应从土壤的物理结构着手,将不利于植被生长的土质成分剔除掉。之后对边坡土壤的营养状况进行取样调查,分析其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酸碱度、肥沃程度等,对于土地贫瘠、营养状况差的土壤进行化学改造,如在土壤中施加营养废料、改变土壤酸碱度等[2]。

3.3边坡植被的修复

首先,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根据矿山植被恢复的阶段性目标可知,在对边坡植物物种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矿山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物种生长特点及多样性等因素,具体可以通过矿山边坡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的植被进行植物物种的选择。第二,做好种群的配置。要达到矿山边坡植被恢复的目标,在选择好合适的植被种类之后不能随意的配置物种,因为不同生长习惯的植物可能会产生相互克制的作用,从而影响植被的恢复效果。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矿山边坡的土地情况,根据土壤的肥沃与贫瘠程度选择适合生长的植被。第三,采用合适的植被建造方法。对易于生长的植物通常采用喷播的方式进行植被建造,该方法也是经济性最强的种植方法。对部分发芽迟缓但不影响其它植被生长的植物可以先采用容器种植的方法进行树苗的培植,之后再移植到矿山边坡的植被中去。

4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植被恢复的相关概念做出了阐述,对不同阶段的矿山边坡植被恢复目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方法,拟为边坡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

参考文献

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篇3

关键词:数字化3S可视化虚拟现实分散性监控一体化遥控采矿

1、数字矿山的内涵

我国比较早地提出数字矿山概念的是吴立新教授,后经不断的论述补充,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数字矿山的概念,即“数字矿山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即将矿山生产、安全、矿山地理、地质、矿山建设等综合信息全面数字化,其目的是为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与自动化技术去动态详尽地描述与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以高效、安全、绿色开采为目标,保证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证矿山自然环境的生态稳定”。

2、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

2.1“3S”技术

3S即“GpSRSGiS”,以GiS为核心的“3S”集成是当前空间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常常要3个系统联合使用,用RS技术来获取信息,再由GpS进行定位及导航GiS负责最后的处理,并提供各种图形,提出决策实施方案。

2.2可视化技术

2.2.1可视化的建立方法

可视化建模采用tin(不规则三角网)技术产生数字地形表面模型和地质体(包括床体、岩层及断层)实体线框模型,同时采用变块技术建立矿床资源评价块段模型。最终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块段模型进行估值,得出既有结构性又具有随机性的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及品位和开采环境综合评价技术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采方案优化与设计。

2.3虚拟现实(VR)技术

2.3.1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

指利用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及电子、机械、视听等高新技术,模拟人在特定环境中的视、听、动等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VR在许多工程领域和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国外矿业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出现了一些2.5维的虚拟矿山系统。通过对虚拟矿山实体进行操纵,可以构造出逼真的三维、动态、可交互的虚拟生产环境,用以模拟完成在真实矿井中进行的工作。

2.3.2虚拟技术条件下矿山模拟开采技术研究

以地质及矿床模型为基础,结合其它关键信息构造虚拟矿山,进行数字模拟开采,完成矿山长、中、短期开采计划编制、地下矿巷道标准断面设计、峒室设计、开拓设计、采矿方法设计、穿爆设计、通风设计、灾变应变预案等工作。

3、数字矿山国内研究状况

2001年,中国矿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了首届国际矿业博览会,其中包括一个以“数字矿山”为主题的分组会。2002年,以“数字矿山战略及未来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科协第86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召开,2006年,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和煤矿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数字化矿山技术研讨会”。2000年以来,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相继设立了与数字矿山有关的研究所、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主要有:2000年设立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的“3S与沉陷工程研究所”。在数字矿山建设方面,煤炭行业比非煤矿山投入的力度大,广泛应用各种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如: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的综合自动化采煤系统、开滦集团的企业信息化与电子矿图系统、伊敏露天矿的卡车调度系统等。此外国内的高等院校和研究设计单位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矿业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4、数字矿山研究存在问题

4.1矿山数据丰富但知识贫乏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矿山广泛应用,矿山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目前的信息系统,可以高效的实现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却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工具,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矿山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现象

4.2矿山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

大部分大中型矿山企业已经建立了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internet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络深层的信息资源挖掘,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5、数字矿山的发展趋势

5.1虚拟条件下矿山模拟开采研究。以地质及矿床模型为基础,结合其它关键信息构造虚拟矿山,进行数字模拟开采,完成矿山开采计划编制、巷道标准断面、硐室、开拓、采矿方法、穿爆、通风、管道、灾变应变预案等设计工作。

5.2实现无人采矿和遥控采矿。利用电子与机械技术的结合把工业机器人用于生产,实现遥控机器人采矿,使机械化转向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矿产资源效益。

5.3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运用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调度指挥、资源预测、安全警示、突发事件处理等决策支持功能,实现矿山的智能化。

6、结束语

矿产资源永远是人类能源的支柱,是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基础,然而又随着计算机技术,3S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模拟的兴起与发展,并且这些技术必然成为人类未来世界的主宰,所以数字矿山必然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与必然。数字矿山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是碍于现实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有技术的不成熟等,她的发展也充满了挑战。

参考文献:

[1]吴立新,殷作如,钟亚平.再论数字矿山:特征、框架与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03(2):1-7.

[2]吴立新.中国数字矿山进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8(10):6~13.

[3]吴立新,刘纯波,牛本宣等.试论发展我国矿业地理信息系统的若干问题[J].矿山测量,1998,(04):48-51.

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篇4

【关键词】数字矿山;矿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

1数字矿山及其战略意义

所谓数字化矿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在矿山企业生产活动的三维尺度范围内,对矿山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与生产要素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和科学化管理,根据实际的应用要求,建立矿山规划设计、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矿山应急救援指挥、矿山经营管理、矿山办公自动化等应用系统。从而将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业务流程数字化并加工成新的信息资源,迅速准确地提供给各层次的管理者及时掌握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实时信息监测、收集、分析、预警、决策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2数字矿山的特征和基本组成

基于Dm的定义,Dm应具有以下六大特征:以高速企业网为“路网”;以采矿CaD(mCaD)、虚拟现实(VR)、仿真(CS)、科学计算(SC)与可视化(VS)为“车辆”;以矿业数据和矿业应用模型为“货物”;以真三维地学模拟(3DGm)和数据挖掘为“包装”;以多源异质矿业数据采集与更新系统为“保障”和以矿山GiS(mGiS)为“调度”。Dm的最终表现为矿山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和高效率,以至到无人采矿和遥控采矿。

Dm的基本组成可大致为采集系统、调度系统、功能系统、包装系统和核心系统五部分。

2.1采集系统

负责数据采集与处理,包括测量、勘探、传感和文档四类基础数据采集子系统;其关键是所有数据的数字化。

2.2调度系统

指mGiS,负责提供拓扑建立与维护、空间查询与分析、制图与输出等GiS基本功能,并进行数据访问控制、开放接口和生产调度与指挥管理等。

2.3功能系统

负责提供各类专业模拟与分析功能,包括mCaD、Vm、mS、SC、ai和SV等。

2.4包装系统

负责提供3D空间建模工具、多源异质矿山数据的空间融合环境和数据过滤、组合与封装机制,包括3DGm和数据挖掘工具。

2.5核心系统

负责统一管理数据和模型,决策分析与支持等。

可以看出,数字矿山的核心是数据。与矿山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仓库和属性数据仓库是Dm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仓库用来管理海量的井上、下矿山地物的几何信息、拓扑信息。

3矿山测量任务

矿山测量因具有一定的的特殊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曾单独为一个专业,它的发展和进步与三个方面密切相关:一是,采矿技术和矿业工程的发展及要求;二是,测绘科学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发展;三是,其它学科的发展与影响。矿山测量工作者担负着矿山地面和地下三维空间的测量、定位与制图,矿体几何,储量管理及开采监督,开采沉陷观测及开采损害防护等任务。近十多年来,资源、环境、灾害和人口问题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重大问题。国内外资料表明,矿山测量工作者在矿区和工矿城市环境的动态综合监测,环境评价,及矿区环境信息管理,矿区开采信息管理系统,开采沉陷区综合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以3S为主导的空间信息技术将逐渐应用于矿山测量及矿山建设与生产中;对现代化采矿工业起到优质高效服务和辅助决策的作用。现代矿山测量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在矿山勘测、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阶段,对矿区地面和地下空间资源(以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为主)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分析、利用,为合理有效的开发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服务,为工矿区可持续发展服务。

4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在数字矿山建设中,就矿山测量而言,除常规的矿井建设、生产中的测量任务之外,应特别重视以下的研究:矿图数字化与数字化成图―自动化矿山地学信息采集系统;矿山开采环境的综合评价与治理―矿山开采环境四维动态信息系统;GiS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结合及其在矿山开采环境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矿山开采环境实时监测系统;矿山环境信息系统的质量模型及其精度不确定性处理―矿山开采环境信息系统的误差分析系统。

4.1矿图数字化和数字化成图―自动化矿山地学信息系统

矿图数字化和数字化成图将成为矿山GiS数据采集的基本手段。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是降低矿山GiS成本的重要途径。综合利用不同的数据源(井上下测量、数字化矿图、地勘信息、航测遥感信息等)、建立适合矿山各类应用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及分层信息(包括设备位置及属性信息),建立好矿山地学信息系统。同时注重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理论。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矿图数据采集、识别和处理的自动化。

4.2矿山开采环境的综合评价与治理―矿山开采环境四维动态信息系统

矿山开采环境综合评价与治理不仅包括传统的开采沉陷预测与安全开采方案评估,矿区塌陷区综合治理与动态环境评价、矿区土地管理与区域规划等内容,更重要的是采用GiS技术手段。针对矿山开采空间状态是随时间和生产发展而变化的特点,在现有GiS数据模型基础上,研究适用于矿山开采环境的空间和时间综合四维数据模型,建立有效的矿山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达到如下目标:

1)实现各类地质采矿条件下开采沉陷的四维动态模拟,为矿山开采沉陷的综合治理(建筑物保护、安全开采方案、保护煤柱设计,采动滑坡治理等)提供依据;

2)实现矿区生产管理的动态模拟,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3)实现矿区土地资源(地面覆盖物、地下管道工程、塌陷区生态复垦)自动化管理,为矿区开采环境的综合评价与治理提供依据。

4.3GpS和GiS结合及其在矿山开采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矿山开采环境实时监测系统

GpS定位技术是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目前,我国已开始应用GpS定位技术。对于矿山开采环境研究而言,主要是采用GpS定位技术采集地面动态坐标数据,并采用GiS进行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从而获得所需信息。最终达到直接采用GpS技术对GiS作实时更新,建立矿山开采环境的实时监测系统。

5结论

随着矿山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矿山测(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7页)量向工程型转化是矿山测量事业发展的必然。即矿山测量职能除着重现代测绘仪器在矿山生产中的研究应用外,将由单一纯工程服务型向工程服务决策型转化,矿山测量工作者的素质应由专门人才向一专多能及工程型扩展。矿区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交通运输、工业、农业及相关领域可持续发展,必然带来矿区采动,地表建设如厂房、高速公路、楼群建筑等新的疑难问题,采矿工程、矿山测量工程、岩土工程相结合来解决这类新型边缘问题势在必行,矿业可持续发展过程必然是矿山测量工程化发展过程,也是多学科穿插重新组合形成新门类学科的过程。矿山测量工作者将在矿山边坡工程、矿山地压控制,开采沉陷及采矿地表建设、岩石动力学问题等发挥较重要的决策职能。

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篇5

关键词:三维地学建模,数字矿山,面元模型

中图分类号:tU205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数字矿山(Digitalmine,简称数字矿山)是在统一的时空框架下,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理解、表达与数字化再现,是数字矿区和数字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三维地学建模分类

三维地学建模(3DGeosciencesmodeling,简称3DGm)是数字矿山战略实施的关键技术。矿山本身就是一个真三维动态地理/地质环境。而且,所有的矿山活动均是在真三维地理/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要真正实现数字矿山,那也应是真三维的,即必须以3DGm为基础,而目前3DGm的研究很少。数字矿山是21世纪新经济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矿山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3DGm则是实施数字矿山战略的关键技术,其理论研究及软件开发在数字矿山中发挥着巨大作用。3DGm就是为了解决地学领域中遇到的三维问题。如三维地层、断裂、矿体和巷道的真三维动态显示、剖面的生成、三维巷道的空间拓扑分析、三维矿体的体积、储量的计算等问题而提出来的。因此,数字矿山的三维地学模型是联结真实矿山世界和计算机中抽象的矿山世界的桥梁。三维地学模型作为数字矿山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它不仅反映了真实矿山中三维空间实体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且为数字矿山中的三维空间数据组织和三维空间数据库模式设计提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矿山地质三维建模包括矿床建模和环境底层建模两类,前者仅对矿床本身进行建模,后者要对矿床及其环境地层进行整体建模。其中,矿床模型是借助于计算机、地质统计学等技术建立起来的关于矿体的分布、空间形态、构造以及矿山地质属性的数字化三维矿化模型,它是实现储量计算、计算机辅助采矿设计、计划编制、生产管理以及采矿仿真的基础;环境地质的三维数字模型是矿山开采设计、采动影响分析、矿山安全评价的数字化基础环境。矿山工程是一项不断获取、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工程隐蔽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性等特点,需要对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可视化建模和分析,以便指导采矿规划、设计与开采活动。

由于地质空间对象分布的不连续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适合于规则、连续、相对简单及确定性空间对象的三维空间建模方法并不能够完全适合3D地质空间模型。自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块段模型迄今,空间建模方法约20余种。可将三维地学模型分类如表1所示。

表1三维地学建模分类

3三维地学建模

3.1面元模型

面元模型有很多实现形式、除了地形建模常采用的等高线模型、表面模型之外。还有线框模型、序列刨面模型和多层Dem模型等多种形式。

1.线框模型

相框模型利用约束线来建立一系列解释图形,如线段、曲线、多边形,以表达矿体边界。其实质是把矿体轮廓上两两相邻的采样点或特征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一系列多边形;然后拼接这些多边形面形成一个多边形格网来模拟矿体外部轮廓。

2.序列断面模型

传统地质制图的手工方法是用一些列平面或剖面图模型矿床的,序列断面模型的实质正是传统地质制图方法的计算机实现,即通过平面图或剖面图来描述矿床,记录地质信息。

3.多层Dem建模

首先基于各地层的界面点按Dem的方法对各个地层进行插值或拟合;然后以断层为约束,根据各地层的属性对多层Dem进行交叉划分处理,形成空间中严格按照岩性进行划分的三维地层模型的骨结构。

4展望

三维地学建模技术是数字矿山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数字矿山技术的日趋成熟,数字矿山的建设已经从概念走到了现实世界中。并且,伴随着非可再生资源的日益紧张,资源价格日益上涨,我国的矿山开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数字矿山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同时,矿山开采企业在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发展,对信息化管理的手段需求日益迫切。国家也在一直提倡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提升传统工业的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数字化信息化的进程将使得矿山开采企业从中获益,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可以用“五有”来概括上面的话――有技术、有财力、有需求、有政策、有效益。总之,数字矿山的建设可谓是正逢其时,改善我国的数字矿山建设的落后局面显得异常迫切。

参考文献

[1]吴立新.中国数字矿山进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8,(05):0006-0010

[2]王仲停,郑贵洲.三维地学建模的技术方法[J].地矿测绘,2004,20(4):22-23

[3]孟耀伟,王山东.基于实体模型的三维地学建模研究与实现[J].矿业快报,2007,(09):0008-0011

[4]王彬,陈慧明,郝建国等.数字矿山之三维可视化技术[J].煤矿现代化,2010,(3):63-64

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篇6

摘要:本文作者从法律角度对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的生态补偿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总结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达到能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使矿区的生态安全和采矿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矿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

1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含义

1.1生态补偿的概念

本文可以将其大概总结为两种含义:

一是指自然生态补偿。《环境科学大辞典》将其定义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者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

二是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吕中梅教授认为:“生态补偿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是指对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1.2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和含义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指将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应用于矿产资源开发的保护中,实现对矿产资源的补偿。也就是说,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该是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开采、利用过程中所造成的对矿区环境污染、矿区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矿产资源的浪费利用等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整治、恢复、修复矿区生态环境措施的一种制度。在发挥法律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的基础上,将一系列措施制度化、法律化、社会化,并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及经济调节手段,运用财政扶持补贴、税费征收、政策优惠等措施对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合理有效的补偿。

2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

2.1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出台的一些《法律细则》及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吸收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有关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容做了相对明确的规定。如:1989年出台的《土地复垦规定》、1994年出台的《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2000年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5出台年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2007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这些条例法规都不同程度的从不同角度对相关原则及有关制度建设作了相应的规定。特别是2009年出台的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对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原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等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和诠释。

2.2矿区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从我国整体形势来看,建立矿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实现小康目标,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利用激励社会经济的管理,促使在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与一般商品再生产过程相结合,从而达到在整体上对全社会的生产活动进行宏观调节,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生态功能的恢复与治理进行系统管理的目的。

3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3.1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

就我国目前有关法规体系的现状而言,以《土地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为重点,要适时、有效地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届时补充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的相关重要内容,以及形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的法律体系。我国在目前还没有专门性地针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未对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主体列出明确的规定,矿区生态环境的最主要治理者仍然是国家政府。所以,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生态补偿费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国家财政,开采企业基本没有负担环境修复的成本费用。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补偿的原则和依据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

3.2设立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环境补偿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机构

针对我国目前传统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念相对比较落后,生态环境利用的权利和责任观念也比较淡薄,矿产资源开采中生态环境补偿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的状况下,必须强化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的法制建设,实行行政监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有效进行,从而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恢复,确保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3.3确定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补偿机制和标准

在完善以上法律的基础上,应依法建立一系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环境、社会、法律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资源综合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环境、生态完整性、综合性、相连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资源利润率公平分配的原则;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物种公平以及地域公平的原则。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估、认定方法和动态补偿标准的全方位科学补偿机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数量以及标准的确定,是合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的前提。如果补偿的数量过低,资金的缺欠将会不利于矿产资源开发中生态补偿的合理实现;反之,数量规定如若过高,超过补偿的能力,则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因此应该建立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和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标准体系。

3.4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观念

如今追求经济增长的强烈欲望使人们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所以在立法中,往往偏重于矿业生产活动,却疏忽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补偿。这些都是人们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错误理解与追求,然而必须在法律的引导下,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让法律与生活结合,引导人类正确的追求和发展。

4总结

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这种背景下,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适应、相协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的法制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价值不仅是协调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实质上是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分配关系,是解决如何在资源开发利用者和资源所有者、资源关系者之间,在资源赋存地区和资源利用地区,在代际之间与代内之间进行利益分配问题。它关系到如何平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大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环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篇7

关键词:记忆;名词;概念

《工程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及建筑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它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些同学刚刚接触这门课时,往往会有陌生感,学习起来感到无从下手,特别是对课程中的一些名词、概念的记忆更是感到为难。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在思想上要首先消除“抑制”点外,在学习的方法上要开动脑筋想些办法。下面提供一些记忆名词和概念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理解记忆

理解记忆是记忆的最基本的方法。不理解的东西在头脑中犹如行云,飘飘然忽而消逝;理解的东西好像注雨,滴滴沁入心田。例如记忆“地质作用”这一概念,首先要了解整个自然界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地壳同样也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和不停地上升、老唐山市的毁灭、新岛屿的形成、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形成、黄河中泥沙的淤积等等。这些现象就是由“地质作用”造成的。所以把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和地表形态等的形成和不断变化的作用,称作“地质作用”。又如记忆“岩石”的定义,首先要了解岩石不是人造的,是由地质作用天然产出的;它不是均质体,是由矿物组成的,但不是什么样的矿物都能任意组合在一起,矿物组合成岩石是要有一定规律的。把这两方面理解了、吃透了,岩石的定义也就记住了。

二、观察记忆

地质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实践性很强,所以观察记忆对学好地质学尤为重要。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实践过的事情、亲眼见到的东西,往往记忆较深。很多人感到用眼看比只是用耳听的学习效果要好,如果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效果会更好。

观察记忆对学好矿物、岩石这两部分内容尤其重要。如果只是在课本上读读那么多的矿物、岩石的特点是不行的,一则是记不住,二则是拿到一块矿物或岩石,不对照一下特征仍是不认识。学习矿物、岩石时必须对照标本认真反复观察,把课本上的文字与标本对照起来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若有条件,还可以到野外进行实习,经过实地观察,记忆就更深刻了。例如方解石的菱面体解理,只在书本上看看很难理解和记忆,如果用锤子将一块方解石敲碎,马上一目了然。菱面体理解的形象就在头脑中深深刻下了痕迹。因此,矿物、岩石的鉴定不通过实践,不进行反复观察,是掌握不住的。

掌握观察记忆的方法,还需不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较好的观察力是观察记忆的基础和倍增器。观察力弱,既使是碰到眼皮子底下也还是不认识,也就很难增强记忆;反之,观察力强,就能明察秋毫,会发现更多现象,看出更多问题,感知到的信息多、第一手材料获取的丰富,记忆自然会增强。

三、对比记忆

对于容易混淆,又有相似之处的内容,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很有效。两者相对映衬,互相比较,记住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就自然记住了。例如,人们往往把黄铁矿与黄铜矿搞混,为了把二者区分开,就从晶形、颜色、条痕、硬度几方面将二者对比一下。晶形完好、常见立方体晶体、浅黄铜色、条痕为带微绿的黑色、硬度大于小刀者为黄铁矿;相反,完整晶形少见,颜色为常具铜锈的铜黄色、条痕为绿黑色、硬度小于小刀者为黄铜矿。

又如,人们往往把岩石的结构与构造两个概念相混淆。为搞清这两个概念可从两个方面对比一下:一、它们指的对象不同。结构指的是组成岩石的矿物表现出的特征;而构造指的是矿物集合体之间的各种特征。二、它们反映的内容不同。结构反映的主要是矿物的结晶情况,如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之间的相对大小、晶粒形态等;而构造反映的主要是矿物集合体相互组合在一起的关系特征,研究的内容相对结构较为宏观。

四、联想记忆

《工程地质》教材中的内容,前后各章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一环扣一环。在学习时,要善于前后联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联想记忆。例如,在学习矿床这部分内容时,要与前面的岩石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矿床的成因、分类(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与岩石的成因、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就是相对应的。岩浆活动时,一方面形成岩浆岩,另一方面有用矿物富集,就相应形成内生矿床;同样,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也会相应形成各种外生矿床;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时,也会形成变质矿床。

五、总结记忆

在学完每一章、节后,要及时做好总结(或小节),把本节、本章的内容系统一下,并与其前面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整体性更强。这样可以深化认识,加深记忆。即所谓的“总结记忆”。

岩石这部分内容学完后,应把三大岩类系统总结一下,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各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间的关系,各自的特点(产状、成分、结构、构造等),区分它们的方法,各自的分类方式,主要常见的代表岩石等。总结做的愈彻底,在头脑中记忆的就愈牢固;总结做的愈及时,学过的知识就愈不易忘。如果学完一部分内容也不回头看看,甚至有些问题还堆在那里,问题越积越多,像这样概念还没搞通,更谈不上记忆了。总结,除了能帮助记忆外,还可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六、重复记忆

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篇8

关键词:矿山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方法

矿产资源开采是一项技术性强且艰难的项目,在开采过程中除了自然条件因素以外,另一个因素则是矿山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不完善,这不但对采矿人员的人身造成严重伤害,也影响了矿山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在陈旧的管理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研究一套适用于现代矿山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一、矿山企业管理的概况分析

(一)矿山企业管理的概念

矿山企业的管理是一门依据生产技术的特点和矿山的地质条件研究矿山经营的学科。矿山企业管理不仅涉及到对人的管理更是涉及技术、经济的管理,是一门跨越社会经济、技术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科学。对于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而言,我国的矿山企业管理无论是管理方法及理论和思想都相对落后,加之矿产的回采率得不到提高。因此,研究出适用于我国矿山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迫在眉睫。

(二)提升矿山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是否有良好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有好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企业的管理是企业发展不变的主题。矿山企业的管理又成了现代矿产资源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矿山企业的管理还受到许多外部环境的因素影响,比如管理手段、管理组织等。因此,要使开采矿产资源的活动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管理则是贯穿其中的,而且还要安全和科学。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只有把各环节的工作做好,才有可能获取利益生存下去,且保持强大的竞争力。而竞争力就来自于企业的管理。所以,管理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基础。

二、现代矿山企业管理模式及方法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传统的、粗犷型的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矿山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阵脚,就必须改变成本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并在自身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对管理的深入了解和运用,寻找并实施一种新兴的现代矿山企业管理模式,进而提升矿山企业经济及社会效益。

(一)现代矿山企业管理的模式

(二)现代矿山企业管理方法

1.使管理体系精细化并培养员工意识。精细化的管理方法是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下应运而生的,为了使成本得到最好的控制,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精细化的管理体系,进而做到:把成本控制作为主要目标、规划业务流程、明确主要的负责人员,使各个环节的成本都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及执行。另外,矿山企业应该树立起先进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即办事勤俭、简约务实、严查细管和效益为先;并将此管理理念融入进员工的工作中,使其能够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行为意识。

2.实施全面的预算。在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实施过程中,应把全面预算放在首位;同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理念的特征,企业还应当建立专门预算的管理部门,负责指标的预算、执行和考核,结合企业财务部门根据预算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

3.使业务流程和制度规范化。企业必须规范业务的流程,从作业链开始,照价值链的需求和管理的需要,建立责任制度,并遵循此制度,把业务流程分为生产、业务和管理三大类。业务流程的规范给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使企业实现效益提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4.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控制体系。信息的管理系统是企业主要的信息平台,此信息平台为成本的控制实施打下基础。同时,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实际需求,找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并建立多层管理体系,将逐层报告的方法纳入管理体系中来,找对控制的着重点,找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支持企业的成本管理。

三、现代矿山企业管理方法的意义

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篇9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本期实习给大家带上这篇自然教学户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二、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三.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矿山地质学的概念篇10

关键词:固体矿产区域找矿找矿思路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t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000-00

回顾地质勘探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我国固体矿产物探在找矿和技术进步方面均取得非常良好的成果,总体已达到世界前列水平,基本确立了固体矿产物探的世界大国的地位。同时,也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找矿技术和工作方法,为新世纪固体矿产资源高效、优质找矿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和经验知识技术基础。找矿是取得第一手地下实物资料的重要技术方法,是提交矿产资源基本地质资料、储量等数据信息的关键性手段。近年来,随着找矿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发展,部分省(区)(如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等)其年钻探进尺已超过20万m,有的省区甚至已超过了30万m,找矿效率较高,所取得的找矿效果十分明显。找矿思路、方法、效率、质量、以及成本的高低,无疑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找矿工作的综合效率,因此,对固体矿产区域找矿基本思路和重点发展关键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使之在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效果,就显得非常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1]。

1固体矿产区域找矿基本思路

在地质基础科学理论和经验知识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找矿技术手段和方法措施,如地质调查、物化探、遥感、槽钻坑探工程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系统收集勘查区内所拥有的地质矿产信息数据资料,详细了解或查明勘查区域的地质特征、含矿特征、矿产质量、资源储量、以及采选冶条件等,进而为固体矿产区域找矿技术方案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和投资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单个矿种或矿床在过去的找矿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此种方式对找矿工作人员的思维、找矿逻辑、视野等均造成较大限制,其比较适合于铜矿、金矿、铁矿等变岩型矿产资源的找矿收集,而对于整个矿床而言,单一矿产找矿开采是在损失其它矿产资源利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这样势必会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对于整个找矿系统进行过分细致的划分,会使整个找矿工作变得复杂凌乱,不利于找矿勘查工作人员对勘查区矿床及整个矿系进行宏观整体认识规划,而区域找矿技术在固体矿产找矿中,不仅可以提高找矿的命中率,同时便于找矿人员构建综合性整体性的找矿思路体系。在固体矿产找矿过程中,要求找矿人员对已探知的矿床的数据资源进行归纳总结,要思考矿床来源以及可能走向,这样可以对矿产区潜在矿系谱提供详细的理论和数据支撑。找矿人员不仅要研究勘查区成矿的地质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矿床形成的保存条件,从而提高找矿工作效率。如何在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遥感等海量数据信息中提取出有效的数据资料,就是找矿人员提高其工作效率所需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找矿人员应以地质成矿理论等为理论指导,建立可行的找矿预想方案,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矿场存在的可能性和概念模式进行初步预想,然后,对所形成的矿床概念模式,结合找矿区域现有的地质条件表现,利用对比证实等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筛选,进而对找矿概念模式进行进一步检查和修正完善。当然,现场调研、信息准确性核对、以及矿床概念模式体系的细化,在整个找矿过程中的必要性也是不可忽视。

2固体矿产区域找矿关键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金属矿山均位于地形、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探查和开采深度大多停留在500米以上区域范围内,而对于500米及以下深度的区域,不仅其地质构造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加大了找矿的难度,同时原有的探测仪器分辨率不高等诸多技术难题,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对深部区域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从最新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定位预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我国在地下500~1500米深度范围内见矿范例较多,表明我国大陆固体矿产区域深部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如何准确、有效地开展固体矿产找矿工作,有效提高固体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找矿效率,已成为我国找矿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我国完整的固体矿产找矿方法技术系列时,要重点发展航空物探、电勘查、地震勘查等关键技术。

2.1新一代航空物探找矿技术

新一代航空物探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各种地域(中高山区、沙漠、海洋)等区域,通过航空物探实现中大比例尺、高精度、多方法、多参数的测量找矿,也就是利用航空快速测量优势,为固体矿产找矿的地质调查开展提供先导的参考资料,从而有效提高找矿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2新一代电勘查找矿技术

为适用于山区矿产资源普查找矿和进行区域性电性调查,利用完善被动源电磁法、轻便型主动源电磁法、以及激电法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可以实现对固体矿产区的电性进行多功能、多分量、多参数、同步频域、时间域的动态测量和信息收集,从而为固体矿产区域找矿提供详细的数据资料,有效提高找矿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3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地震勘查技术

地震勘查方法对于矿产区深、浅目标均能详细探测,可用于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多种类型地震波分析工作。在地质结构条件较为复杂矿产区,尤其对于金属矿区而言,可以对不同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开展多类型地震波的数学和物理模拟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最佳地震勘查波类型的组合,进而形成完整的诠释系统,提高找矿效率。

2.4“直接”探测矿产的新方法、新技术

相当多的矿产具有该类物质专属的物理特性,研究和探索出能够“直接”探测矿产的新方法、新技术是地质勘查找矿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利用改进谱激电法,从而研究开发出压电、压磁、震电磁辐射、核电磁辐射法及各类极化曲线法等技术方法,跟踪世界新原理物探方法的动态和吸收物理、化学等在矿产找矿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发现,从而有效提高固体矿产找矿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5物探智能化多参数互约束解释系统

为提高固体矿产找矿过程中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往往需要采用将多种方法综合起来,结合计算机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形成地质与物探等多参数相互约束的二维及三维定量诠释模型系统,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工程中进行单参数实用技术三维反复演练,研究和开发出多参数解释、互约束反演及联合反演技术系统,实现对找矿信息资源的动态可视化管理。

3结语

开展固体矿产区域找矿技术方法的研究,对提高找矿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提高找矿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技术措施除了上述诸多技术方法外,还需在实际找矿工作中应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完善的找矿分析研究系统,有效提高实际找矿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王殿华.从地质找矿的三大突破看深部找矿[J].中国地质教育,2009(0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