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6:07

教育的职业分析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Swot;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232-02

0引言

职业教育学校的市场化经营,就是要用市场的观点审视教育问题,用市场分析的方法解释教育问题,把市场经营理念引入教育,使价值规律与教育规律有机地整合。把职业教育放在一个动态的市场系统中来研究,就有必要对它进行Swot(S——strengths,w——weakness,o——opportunities,t——threats)分析,通过考察职业教育学校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结合市场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进而得出职业教育在经营其产品时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1优势(S)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条件较之过去,整体上大有改观;教学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目前,已建立了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0多所,高职1280多所,其中示范性28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呈现多样化;职业教育已形成初、中、高三职教体系,从整体上讲,我国职业教育优势并不明显。

2劣势(w)

2.1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观念落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一些人的观念中,职业教育仅仅是普通教育的一个补充,没有从全局的、战略的、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职业教育是为各行各业输送多层次的合格技术、技能人才,是兴办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唯一宗旨。

2.2教育质量不高,社会信誉低。职教发展的历史长,绝大多数的农村职业学校是由各县市的二三流的普通高中改制而成的,起点比较低,学生质量不高。另外教师队伍、管理水平都低,因而其教学质量一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社会的发展,以前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成为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民国办职院兴起,成为末流的大学。

2.3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明显的存在着缺陷。

①教育课程内容过多地关注了客观需要,忽视了人的发展。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地指向某专业、某工种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略了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②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应用性。教材中遍布“知识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

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呆板,可开发的空间较少。课程内容的设计没有预设的空间,教师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专业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难以保证。

2.4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未改变,其管理体制、办学模式以及运行机制尚未与市场真正接轨,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形式封闭,缺乏市场意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需求脱节。

2.5职业教育内部结构层次偏低,主要局限于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教本科、职教研究生教育。这与市场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不对称。

2.6职业教育的财政能力不够,由于国家财政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较少,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单一。没有德国“双元制”运作模式,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松散,各自为阵,无法得到企业财力支持。职业教育学校很难提高办学的档次,扩大办学的规模。

2.7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瓶颈。尤其是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和教学结构,确实还存在很多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之处。

2.8职业教育学校布局、专业布局不合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大。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部门分割、行业分割,以及部门、行业与地方间的分割;中等职业学校的职高、技校、中专之间专业重复,资源不能融通、共享;农村职业中学办学方向出现偏差,农村职业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有所脱轨;少数民族聚集的省区中等职教发展的模式不够清晰,缺乏特色,发展的力度不够。

3机遇(o)

3.1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①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加入wto以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市场条件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基地,将需要大量的掌握一些技能的制造业人才。虽然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很快,产品质量有一定的提高,有的产品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所需的高级技工人才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中国的制造业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制造业人才。

②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广阔天地。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农业科技人才和培训的需求;2)农业产业化、商品化生产需要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3)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职业教育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2加入wto后的我国职业教育,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结构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变化。

3.2.1职业教育需求将激增

①竞争和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外冲击将造成下岗、转岗职工增加,结构性失业增多,相应的转岗和再就业培训等继续职业教育需求也将激增。

②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在数量上的迅速扩大,社会用人观念会悄然发生变化,使得高学历人才使用成本提高,企业会理性地计算每一笔用人成本,启用何种学历的人才最经济,是招用外部人才还是培养现有员工,都将从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出发加以决定;企业人才需求将以普通技工以及他们的再培训为主。

③外资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使企业获得持久竞争力的做法必然会影响国内企业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向,促进企业加大培训投资力度;这样,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岗位技能为目的的企业教育将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日常职能。

3.2.2终身教育观念使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

职业教育将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内化为个人内在的需求。加入wto后,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规则和国际标准的现代管理模式,新的经营理念、方法和技能都有待熟悉和学习;竞争的加剧,不进即退的压力,使更多的人重视职业教育,重视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

3.2.3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将多元化、联合化

加入wto后,我国继续职业教育市场将面临国外资本的介入,竞争将日趋激烈。由于成人的支付能力较高,国外教育集团的主要投资方向往往是继续职业教育,必然会吸引学校、科研院所、民间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一切有条件从事继续教育活动的组织加盟,各种办学形式将纷纷出现。因此,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将形成多元化、联合化的格局,这种联合办学的形式有助于优势互补,有助于各种形式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态势,竞争必然促进优胜劣汰,促进继续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3.2.4职业教育的对象将更为广泛

随着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终身教育观念的确立,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为了适应多变的信息社会,接受继续职业教育的主体将从企业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并向纵深发展,职业教育的对象将不再局限于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和发展将贯穿人的一生。因此,需要提供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随着跨国银行、跨国公司、跨国人员入境的增多,继职业教育的对象趋于全球化,教育规模将不断扩大。

3.2.5职业教育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将不断更新

加入wto后,职业教育将更为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将结合工作、生活来进行,按需施教,个别化教学模式和采用即时学习、即时教学,以及在人工模拟环境里的教学将大行其道。随着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网络教育的产生,继续职业教育将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所有这些均为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宽阔的途径。

4威胁机遇(t)

①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是造成职业教育发展滞缓最主要的因素。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不仅轻视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而且对近几年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持轻视的态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

②社会的分配机制不健全、不合理,使得技能人才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致使他们失去了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信心。当人们对职业教育缺乏兴趣的时候,职业教育必遭冷落。

5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通过对职业教育整体情况的分析,站在职业教育办法主体的角度,因其自身资源不一样,按Swot内、外要素构建二维因子得:So;St;wo;wt。得到相应的总体发展战略。

①优势—机会(So)战略是一种发展职教主体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

②弱点—机会(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职教主体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

③优势—威胁(St)战略是指职教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

④弱点—威胁(wt)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职教主体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

对于职教主体最终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是由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相互作为用形成的,依赖于职教主体高层决策。

参考文献:

[1]于建原.营销管理[m].第2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42.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教育的职业分析篇2

[论文摘要] 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的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发生改变。本文从普通教育侧重于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价值上的区别,在内容上和实现方式上的区别以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教育目的。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学生,抛开其他社会价值不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生存,所有形式的教育都必须满足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背离了这一基本条件的任何形式的教育那都是欺骗或者邪教。从纯粹的所谓的“客观”本源上去探讨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应该是什么”,很可能是徒劳的,最终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的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发生改变。从普通教育侧重于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所有的普通教育都应公费或者费用较低,它的教学计划必须由国家严格统一,不受市场左右。而职业教育则可以有较高的收费,教学计划完全由市场决定。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价值上的区别

由于教育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因此教育的价值问题应当是划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我们分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问题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教育价值的不同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取舍不同,进而决定了教育所采取的形式及其方法手段。教育既服务于人的发展,又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二者在服务于人的发展上的价值区别

其一,普通教育关注人作为高级生命体的自然价值,如何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职业教育则关注人在劳动分工中的社会价值,如何与他人的协调求得个体的发展。普通教育的价值应该建立在超社会的万物世界里,关注的应该是人与整个客观世界的关系,重在发展和展现人类特有的生命潜能与性灵,突出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

其二,普通教育是从人的内在身心结构来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关注民族的整体素质。职业教育则是从外部条件来关注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讲究个体发展的特点。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应该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其三,普通教育侧重关注理想层面的人的发展的全方面性,职业教育侧重于关注人的现实层面的发展的全过程性。从理论上说,人类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但人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命时间和社会客观环境的制约,因此,真正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远追求的一种理想。职业教育则是立足现实可能和需求,寻求个体潜质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以职业为导向,对教育的方向、层次进行合理的取舍,而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这样说普通教育追求的是一种理想,职业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个性。

(二)二者在服务于社会方面的价值区别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的不同,认知客观世界的角度不同。因而普通教育是探究社会发展规律,指导社会发展的实践。而职业教育的学生则是作为社会实践的实施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没有普通教育社会就没有品位,没有职业教育社会就没有色彩。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内容上和实现方式上的区别

(一)二者在内容上的区别

普通教育所要求的认知内容不以应用为目的,而重在认识过程的本身,在认识过程中去发现规律,并把这些规律系统化,理论化。因此,普通教育只是层次上有所区别,内容应相同。功利性,职业性都非常明确的普通教育都应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由此看来我们目前许多普通高校本质属于职业教育,就应改为职业技术学院。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能确定自己的职业服务对象,普通高等教育则不能确定自己具体的职业服务对象。

(二)二者在实现方式上的区别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实现方式是由它们的价值和内容所决定的。从国家宏观的法律政策上看,由于普通教育应当是超功利的,为了排除功利思想的干扰和束缚,所以普通教育体现了较强的国家意志性和国家的干预性,普通教育具有统一性、原则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等特征。从办学体制来看,普通教育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相对单一,有较强的计划性,其激励和约束机制主要依赖于政府、专家的评价和监控,其次才是社会公众的感受。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有较强的市场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其激励和约束机制主要依赖于市场竞争和受众的评价。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上看,普通教育强调传授过程的思想性、理论性、知识的渗透性和内化性,启发式、研究式、感染式等教学方法应成为普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应强调传授过程的直接性、实践性、知识的组合性,因此,示范法、实训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应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教育目的

实际上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参与社会实践就会被社会教育,回归自然,受到自然的熏陶也是一种教育。按目前我国的现行教育模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阶段:九年义务初级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下面就三个不同阶段的教育目的进行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提高民族素质,为中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等教育阶段:包括高中教育,中专教育,技工教育。高中教育属普通教育,中专教育既有普通教育的功能,又有职业教育的性质。技工教育则完全是一种职业教育。

教育的职业分析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化;市场分析

一、目前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现状及“瓶颈”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职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与普高热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在生源规模和质量上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扶持,但职业教育仍举步维艰,突出表现在培养出的学生既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又不能继续升学深造,职业教育一度被社会认为是“失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职业教育要改变目前的窘态就要激活自身的产业属性,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就必须要对职业教育所处的市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二、职业教育的“供”与社会的“需”使其产业化成为可能

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主要是从其“产品”(学生)是否能顺利进来、能否“高附加值”地为社会所认同等方面来考虑的。

1.职业教育供需错位成为其产业化的机遇

从供给方面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整合,目前职业学校大多都具备了比较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基地,但在师资方面明显薄弱,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多不强,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方面与市场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仍然是多年一贯制的长线专业,如会计专业等,课程结构老化也使职业教育的“产品”(学生)缺乏就业的竞争力,同时社会上的学历“高消费”也是导致许多学校招不来足够生源的重要原因。

从需求方面看,职业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受市场的影响大,主要是指受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比较大,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直接面向市场、向参与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企业或生产单位)提供第一线的生产者和管理者。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对各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如《就业时报》2002年1月4日报道:浙江省火电公司月薪3000元招一名中级电焊工却招不到人,在宁波刚从技工学校毕业的数控车床工月薪超过2500元,企业还得排队等。

从近几年来职教毕业生就业市场情况来看,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市场需要大量的操作型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职业学校学生不能充分就业或委屈就业。职业教育的供需错位是导致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阻碍和主要根源之一,因此,积极有效地挖掘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道路,就成为解决错位的突破口。

2.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物品成为其产业化的动因

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可以进行产业化或市场经营,国际上有其通行的标准,就是看它是私有物品还是公共物品,即物品的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如果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就是公共物品,否则就是私有物品,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为准公共物品。私有物品可以实行产业化、市场化经营,而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不能或不宜市场化。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无论是私有物品还是公共物品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市场规律进行资源配置,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准公共物品的职业教育,既具有私人物品性质,又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这样就更需要按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否则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

在我国,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事业由政府来进行投资。但由于我国受教育人口多,教育硬件基础比较薄弱,教育投资面广,所以依靠政府投资毕竟还是有限的。而且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政府的投入大多在基础设施上。职业教育要想不断走在行业的前列,必须在各方面不断地投入,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职业学校有许多有效资源(如智力资源等)可以利用,这样来看,一方面是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够,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自身有许多闲置的资源,所以教育投资要求职业教育产业化。

3.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卖方市场成为其产业化的基础

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基本成熟。事实上,职业教育的产业化并不是处于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才能够提出的,目前,虽然整体上劳动力市场供给远远超过需求,但由于职业教育负担着培养大量基础性、技能性人才的任务,即使在强调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以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仍大有用武之地。随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人才高消费“后遗症”的出现,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后社会对“蓝领”需求量的巨增,加上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严重脱节,使得职业教育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基础更加夯实,这些都是推动职业教育产业化的重要条件。

4.职业教育市场化运行机制成为其产业化的表现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生产性、社会性相统一,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职业教育按照社会需求办学是必然的,职业教育的产业化也就成为了必然。职业教育产业化是指在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的条件下,职业教育逐步摆脱其对各级政府的行政依附关系,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和自身发展规律,使职业教育机构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现代化教育机构,按照投入产出原则,寻求教育投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职业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在市场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1)职业学校成为开发、输送、积累初中级职业技术人才的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2)发育完备的市场对职业教育的供需双方和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国家通过间接宏观调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化环境。这样的运行机制保证了职业教育在供给和需求上相互吻合,有利于职业教育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产业化运行离不开企业的作用

从我国现代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来看,职业教育的贡献集中反映在:缓解了升入高中和大学的压力,分流了60%至70%的学生;培养出大批的技术工人和一线操作人员,在推动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上功不可没。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要进行产业化运行是离不开企业的。

1.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企业的发展为风向标

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晴雨表”,一方面,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反映着当前社会各行业的类型结构;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最终要由企业来评价,脱离社会和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职业教育就失去了方向性。办学观念往往决定一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许多职业学校之所以落伍,主要还是抱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模式不放,总是寄希望于上级部门扶持,对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在办学模式上,生搬硬套普通中学办学模式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管理机制、教学机制、评聘机制等方面仍因循守旧,缺乏活力和效率,如果这样单靠政府过问和财政拨款,就会严重束缚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投资与办学体制下,政府投资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唯一源泉,然而造成的结果是,政府投资越多,负担越大,负担越大,导致再投资的能力越是相对萎缩。

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企业是吸纳职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以前由于隶属于二级教育的职业教育都是由政府各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生在本系统中基本都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政府机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职业教育直接推向了市场,所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是目前职业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

2.职业教育产业化必须依靠企业的促进

以职业教育中的“点”即职业学校为例,通过职业教育产业化中的“线”(校企联合办学)等形式,能够了解社会这个“面”(企业需要哪些专业的和具有什么样技能的学生),这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都是良性的促动,目前有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主动出击,扩大合作。职业学校还要善于同各种社会机构(含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主动走向社会,寻求一切可能促进学校发展的机遇。

职业教育也可以引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在经营核管理中引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成立校董事会,让企业家和教育家结合,对职业教育产业化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扩大优质教育和高层次教育的供给;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用有偿教育、网络收费等方式,构建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树立规模经营的意识,在横向上可以多种成分联合办学,资源共享,纵向上可以设立不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专门教育和通才教育,使培养的人才以高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四、社会与市场成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指挥棒和职业教育的宣传阵地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特殊的经济活动,市场这支“无形的指挥棒”可以对职业教育的规模、数量和专业设置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使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改变职业教育目前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当前职业教育配备的实物资源明显不足,但职业教育的潜在资源很丰富,包括资金资源、教师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都没有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在争取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积极想办法通过扩大招生规模、后勤社会化、合作办学以及运用股份制形式吸取各种社会资本,以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同时应该重视社会媒体的作用,通过社会媒体促进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转化。职业学校与市场的联系越紧密,就越有活力和后劲,同时注重资源的市场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供求关系办学,从要素供给上反映资源的稀缺性。要按市场的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师及内容,按企业的需求提供人才或技术,扩大所培养的人才及学校的知名度。职业学校可以利用现代广告媒体,不断扩大宣传力度来适应市场需求,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宣传所培养的人才及学校,扩大影响。

五、职业教育产业化的研究结论

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标准,应该是看培养的学生能不能满足他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的需要,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就需要在师资、教材和实习实训场地及设施建设上下工夫;同时职业学校应当面向市场开放办学,一切按产业的要求去运作,学校就如同是学校的加工厂,学生是主要生产原料之一,毕业生是产品,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职业教育资源也应与社会资源相互融通、共享,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体现在校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还体现在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通,共享上。

参考文献:

[1]钱民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高全成.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教育的职业分析篇4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其专业具有最密切,最直接的联系。所以,高职院校中进行体育教学应该是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展开教学。本文对高职体育教育教学的职业实用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供相关的研究作为参考。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职业实用性

在对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再与基础体育教学相结合进行展开,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本着发展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思想,为现代的职业劳动提供健康的身体,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能力。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开发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将就业导向与高职体育课程相结合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中纷纷开展职业实用性的体育教学,课程开展的第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的基本体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的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伦理知识得到一定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意志品质。课程开展的第二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对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得到提高,在教学内容中安排与职业相关的体育项目,使学生的职业体育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提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各领域培养出大量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但是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领域人才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现阶段已经突显出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应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终身锻炼的能力,因此,应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教育活动。职业特殊性教育主要包括生存、发展、抗挫折能力以及抗自然能力等,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毕业以后都是要从事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实践操作人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应该加入实用性的体育相关内容,用这些教育内容配合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性等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与此同时,这样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全面的职业身心素质,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职业实用性教学开展的途径

(一)职业实用性教学的开展要紧扣学生的专业特点,发展学生的职业体能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它阶段的学生相比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并且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方说,有建筑类、水利类、计算机通信类、电子工程类、服装设计类、会计类等等,其中不同的类别又包括很多不同的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与他们在高职院校中选择的专业具有非常大的关联性,而每一种职业都要求人员要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所以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就要具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各种专业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具有职业实用性的身体训练,这样的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获得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为将来更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适应劳动就业的需要,使实用价值得到相应的提升

各类学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专业和年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要根据职业劳动必要的身心素质进行制定,从而构建出具有一定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这一教学体系的制定首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性的改造,改造后的内容要反映出应用价值和课程文化理念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对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可以感受到体育学习与生存、发展之间的联系。高职教育的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出为劳动服务的宗旨,要体现出为就业服务的价值。对体育教学中的某些项目进行改变的时候可以对其中的形式进行适当的改动或者重组,通过体育训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向未来的工作靠拢,在体育训练中不断使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适应能力等职业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该将生活、生存与体育课程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将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社会和实际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充分的将体育知识与技能与实用性结合到一起。高职院校在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安全意识、适应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体育实用性教学在未来职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开展与职业特点相关的体育训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生产向现代化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劳动逐渐朝着节奏快、复杂化、高效率、强度大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人的身心素质的要求也变得更高。简单的体育教育是达不到要求的,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发展的可塑性非常大,如果可以在学校中开展与职业特点相关的体育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相应的增加,同时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使学生的职业技术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率,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高职院校中推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三、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具体开展形式

(一)一般的实用性训练

一般的实用性练习可以使学生在锻炼中逐渐形成与职业劳动条件相关的具有一定体育特色的锻炼技能。

(二)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和实用性体操项目

其中,职业实用性体操要与职业劳动的要求相符合,在训练中还要避免职业劳动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反应。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功能和运动方式对身体各方面的要求都应该与职业特点相符合。

(三)在自然环境中的锻炼

在自然环境中的锻炼可以使学生对职业劳动的适应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经过在自然环境中的锻炼,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职业劳动中抵御一些不良影响。

(四)针对性或辅练习

针对性或辅练习主要是针对技能和身体素质的一些特殊要求,与身体的运动方式相结合,进行的一种锻炼。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职业活动中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五)拓展训练

拓展性的训练指的是针对学生进行的体能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心理训练、生存训练等一系列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通过这一系列的拓展性训练可以使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自身形象得到改善,心理惰性得到克服,最终达到一种完善人格、磨练意志的作用。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相应的提高,还有利于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结论:

总之,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的功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基础。(作者单位:1.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2.秦皇岛市游泳跳水训练中心)

参考文献:

[1]冯志凤.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2]李凤华.高职体育教育中的职业实用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0).

[3]冯志凤.人格本位:当代高职体育教育不可忽视的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教育的职业分析篇5

【关键词】教学改革;职业教育

一、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1)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的、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2)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不能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3)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职教学生也随之增多,职教老师短缺现象浮出水面,很多老师辛苦的代课,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和深造,知识老化,不能跟上现代企业的要求,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

二、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职业教学改革的发展

(1)课堂缺乏活力。教师讲的十分投入,又是比划,又是实物模拟,而听讲者却廖若星晨,通常教师提个问题,应声者没有几人,还有的根本就无人响应,弄得教师十分尴尬。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职教学生,每个职教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差异很大。二是硬性的管理制度,使学生不得不坐在课堂,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去遵守课堂纪律,使学生愉快的课堂变成许多同学受罪的场所。(2)学生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的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学制基本上都是2至3年,其中最后一年通常安排实习。这样一来,真正学习的时间就只有1至2年。学生一入校门,在被划分到某个班级的瞬间,他的专业、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授课老师、实习教师都已经固定,学生根本无权选择。如此多的管制,导致了学生根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3)课堂教学中技能操作较少。在许多职业学校中,实训设备投入不到位、实训场地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实训实验设备比较欠缺,学生只能听老师描绘着最新的仪器、元件。虽然很多职业学校为学生安排了半年到一年不等的实习,但是我国许多工厂、企业还处于工业经济时期的标准化生产时代,许多工作就是重复一次又一次的机械式的操作,这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学习无用的错觉,使学生认为专业对口率低下,学不学习都无所谓。

三、学校对教师的质量意识不强影响教学改革的步伐

由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素质时要求越来越高,各职业院校的质量意识逐步增强,普遍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职业学校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重招生就业轻教学质量的现象在职业学校中仍然普遍存在。有些职业学校片面追求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班额过大几乎成为一些中职学校的普遍现象。班额过大,增加了组织教学的困难,同时由于实习实训工位数有限,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班额过大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有的教师一周的工作量过多,疲于进出课堂,缺少教研活动的时间,更缺少钻研教材教法的时间。

四、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监控机制

职业学校目前所采取的教育质量评价方式或参照普通教育,如采取纸笔检测、统考监控的方式,或进行单一的教学技能竞赛,或单纯地考查学生职业资格证的获得情况。评价范围重视对教学秩序的监控,而忽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监控;重视对理论教学监控,而忽视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而学生及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则难以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影响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由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监控机制不健全,教师的质量意识不高,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就难以落实到具体的理论教学和实训课堂上。

五、教学条件、课程体系的制约影响教学改革的实践

教学改革是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的,受到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以及课程体系等因素的影响。第一,教学条件的制约。由于专业教学设备陈旧落后、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难以达到“做中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改革难以进行。第二,课程体系的制约。目前职业学院学生所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科体系为主,在结构上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材编写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对学生需要的考虑,这种教材编写方法客观上为教师满堂贯创造了条件,制约了以学生探究为主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推行。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教育的职业分析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实践

一、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济南三职专是高中和职专一体化的学校,该学校的会计是我们的特色专业,而烹饪专业、旅游、导游专业也是我校的重点专业,是山东省重点职业学校。

档案管理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在学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对整个学校的促进作用明显,搞好了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实现信息的分类查找,对提高管理效率大有帮助。作为学校,有大量的档案资料需要归档、分类和保管,具体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基础教学资料及目录,第二大类、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材料及目录,第三大类,教师和学生的基础档案、获奖荣誉,第四大类党政类、教学教学类、会计类、固定资产类、照片录像类、荣誉类、教学仪器类、组织人事类等资料。从类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中需要管理的档案非常多,如果不建立系统的档案管理体系,将无法实现对档案的高效管理,也就无法实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标。在济南三职专中,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基础职能工作,被赋予了促进发展,提高管理效率的重任。对于档案资料的管理,济南三职专也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使档案管理更加适合学校的发展。

从整体管理效果来看,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体系都是与实践紧密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要想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就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效果。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职业教育档案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针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资料四大类,要想搞好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就要提高对这四大类档案资料的管理质量,使职业教育档案管理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服务属性,改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

档案管理能够对职业教育中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统一化管理,提高资料的使用率,使更多的档案资料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学校来说非常重要,

(1)发挥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服务属性,为学校建设服务

职业教育档案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为四大类,这四大类材料属于职业学校的精华,对职业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中,要发挥职业教育档案的服务属性,提高职业教育档案的使用率,改变过去单纯的只对档案存储而不利用的观念,使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既要实现存储功能也要实现高效利用。现济南三职专组织了各专业优秀毕业生现许多成为行业专家回校作报告活动,一方面促进在校生更加努力学习,为在校生学习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建立了人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促进了招生宣传工作和毕业生的就业起了作用。由此可见,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发挥好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中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材料及目录的管理工作,为学校的科研教育服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要加强对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材料及目录的管理,使职业教育的科研成果材料能够随时为教育科研人员服务,能够为教育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资料查找服务,从资料方面给教育科研人员的教学创新提供资料保证。所以,要加强对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材料及目录的管理工作,为学校的科研教育服务。在济南三职专,就是通过加强档案管理的方式,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创新。

(3)发挥好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基础管理服务,方便师生对档案进行利用

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其中的一大类是教师和学生的基础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些基础信息、个人信息和教育教学信息。对于这些信息,教师和学生在某些时候需要进行查询和调阅,因此学校的档案管理要发挥基础管理服务作用,方便师生随时对档案进行利用,提高这一类档案资料的利用率,使档案管理的服务属性更好的发挥。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已经从传统的只重视管理向管理和服务并存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增加了档案的服务属性,变单纯的档案管理为档案服务,使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在济南三职专的档案管理中,也是强调了其服务属性,尽可能的发挥其服务功能,为广大师生服务。

2、拓宽档案管理渠道,多角度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1)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思路进行创新

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如果不是专业管理人员,很难实现对职业教育档案的有效管理。此外,受到传统思路的影响,许多人都觉得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存档案,而忽视了其使用属性,导致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人不会利用档案,这对职业教育档案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损失。职业教育档案中包含了四大类信息,是职业教育中比较全面的数据库,只有学会对职业教育档案的综合利用,才能对职业教育档案的服务属性进行充分的挖掘,才能让职业教育档案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因此,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思路要进行创新,要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保存而忽视利用的管理思路,真正的发挥档案管理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让更多的人学会利用职业教育档案。

(2)创新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模式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职业教育档案具有服务属性,在职业教育档案的服务过程中,就需要创新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模式,简化档案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各项档案使用和服务制度,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尽可能的发挥出职业教育档案的服务作用。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中,对于档案的服务属性定位不准确,导致在查询和调阅档案的时候,遇到许多人为因素和制度缺陷,使得职业教育档案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服务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必须要创新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模式,增加服务属性。具体的创新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首先,对现有的四大类档案资料要进行系统的分类,按照其专业属性进行编码,方便查找,降低查找难度。其次,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对职业教育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提高查询效率。再次,建立健全各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制度,优化原有管理制度。

(3)加大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制度再优越,管理模式再新颖,最终都是依靠档案管理人员来执行的,因此,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必不可少。对于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来说,虽然都属于档案管理的范畴,但是与其他的普通档案管理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会有特殊要求。在职业教育档案的管理中,不但需要管理人员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管理人员具有服务精神,能够虚心耐心的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此外,由于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这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使自己更加适合档案管理的岗位。学校每年按要求参加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班,使技能培训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使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整体发展。

(4)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功能进行扩充

传统的档案管理功能仅仅是对已经存档的资料进行存储管理,功能单一。经过创新之后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除了存储管理功能之外,还新增了服务功能,但是要想实现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目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功能进行扩充,增加对学校各项的信息的掌握,丰富档案管理的资料覆盖面,更好的发挥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

(5)使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布局更加合理

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整体建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融入到职业学校的整体建设中来,使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布局更加合理。明确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布局,从宏观上保证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趋于合理。在济南三职专的档案管理中,该学校将档案管理和学校的整体建设进行和全盘的考虑,设计了合理的档案管理系统,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为该学校的发展提供资料支持。

三、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总体上来说,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料保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提供资料支持,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管理学角度讲,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了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所以,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了判断一个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风向标。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可以实现对职业学校中四大类资料的管理,可以提高职业学校的管理效率。从实践分析的角度讲,本文讨论了提高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如何在实践中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并分析了几种具体的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几种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措施,核心的思想就是对现有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创新是搞好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教育的职业分析篇7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涌现了大量职业类院校,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技能人才。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给社会输送大量具备职业技能的专业技能人才,这所有一切都是建立在健康体魄的基础上。有鉴于此,本文以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分析创新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本文可为教改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教改创新思路

体育运动直接关系到个人健康,也是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与物质生活增加,人们愈发重视体魄健康,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性人才的主要摇篮,强化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大量实践研究表明,长期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减少工作或生产劳动给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全身肌肉,促进人体各项机能协调发展,减少职业病发生率。现代社会生产效率提高,促进社会细化分工,如果某个人依靠身体某部分超负荷运行,就会出现职业病。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技术工种,工作中要长期保持某一种身体姿势,极易诱发职业病。因此教学中重视体育可续,掌握简单运行技巧,培养体育运动兴趣爱好,养成终身体育的运动习惯。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时间与兴趣参与体育活动,部分学生内心抵触体育活动,如果体育科目不是一项考试内容,会造成学生不再参与体育活动,身体素质下降,接下来笔者主要分析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二、职业院校学生体育教学现状

学生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推广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体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态环境恶化,最新的一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存在严重的肥胖问题与近视问题,其中学生近视幅度增加最快。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持m性下降,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培养;虽然新课改不断进行,但依旧没有扭转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学生在校内学习完成后,还需要应对繁多的作业。部分农村学生还要抽空承担一定的农活,学生都面对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根本抽不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造成体质下降就不奇怪了;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且竞争激烈,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造成可用于锻炼的时间不断减少。

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职业院校体院教学现状并不是很理性,教改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一)营造教育环境

1.学校相关领导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有效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发挥该课程的作用。2.在校内宣传体育教学的必要性,让全校师生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校内形成有利于课程发挥的学习氛围。3.校方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成立相关社团,将社团活动时间固定下来,通过教师指导,可以组织不同年级的体育教学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4.最后学校应给予一定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

(二)创新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好胜心理强,可以引入竞赛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篮球运动也是体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篮球运动,可以释放学习压力,进而提高身心健康。篮球教学中可以组织比赛活动,体育竞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斗志,激发出学生热情后会对篮球产生热爱之情,后续学习中更加努力。体育教师组可以商量着举办校内篮球比赛,可以效仿职业比赛,以年级为单位,每班排出一只篮球队,球队队员可以不固定,但参赛人数必须大于10人,将赛季与赛程固定。比如实际中可以一个月安排一个赛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合理赛程,这个可以和校领导商量决定,保证全部球队有机会参与比赛;第一周周末进行半决赛,选出决赛的4支球队;第二周周末为决赛时间,周六选出两只最优秀的球队,并决定第三名,周天争夺冠军,每个赛季前三名可以获得一定奖励,具体由学校定,最好有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方式

职业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根据学习具体情况不断丰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拔河比赛、长跑竞赛等班级运动会的形式来增加课堂教学丰富性,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同时,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将几个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体育活动,以一种轻松愉悦的竞技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成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应该满足社会发展与时代需求,在这个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在培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为社会输送具有健康体魄的高素质人才,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与创新措施。此外,教育改革过程中应该逐渐递进,积累改革经验,逐渐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保忠,周明,李鹤.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看法[J].职业技术.2011(6):11.

教育的职业分析篇8

关键词:法律职业教育;美国法学教育;借鉴

中图分类号:DF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152-02

随着“依法治国”的国策逐步推进实施,我国的法律教育也在寻求一种更有效应用的道路,培养更符合法律职业要求的从业者是我国法律职业教育的目标,美国的法律教育在全世界来讲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通过分析美国法律教育体制,希望能对中国的法律职业教育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美国律师资格制度介绍

美国法学教育在19世纪末之后,才进入创造性的发展时期[1],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今在美国想要获得律师资格,有三点要求。

首先,应该是法学院毕业的学生。美国大学在本科不设法律学位,想取得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必须先获得其他学科的本科学位,才能申请法学学位,法学博士(S.J.D,DoctorofJudicialScience)这个学位相当于法学硕士,学制为三年(兼职修读一般需四年),J.D.学位是学分制,只要修得相应的学分就可以毕业。美国的法学院以J.D.为主,而J.D.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律师[2]。第一年必修课有法,财产法第一部,契约法,侵权行为法,刑法,民事诉讼法[3]。第二年学得比较深入,比如税法、证据收集、税法和公司法等,课程内容复杂,第三年,课程稍微轻松一些,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钻研某一种法律,也可以选择一些专业的法律讲座学习。另外,相对于美国的发达程度,美国的法学院数量相对比较少,全国只有200所左右,其中美国律师协会认可的有185所左右,想要学习法律也是有一定限制的。

其次,需要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美国的律师考试(Lawexam)也称为Barexam,美国的“双轨制”法律制度对美国的律师资格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美国是联邦法和州法并存的国家,因此没有统一的律师法,也没有全国统一的律师资格考试,由美国各州最高法院组织考试,想要在某个州执业就应该通过该州的法律资格考试。也有一些州之间有一些互免协议,只要通过协议一方州的法律资格考试,通过最高法院的考核委员会考核,就可以申请在协议另一方的州免试获得律师执业资格。律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主要有法律规定与应用的考查,由于每个州的法律不一样,所以考试内容容易有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州会加上法律文书的写作和法律实务的考查,总体而言通过率比较高,通过之后才获得律师的从业资格,这个考试也是成为法官、检察官的前提,美国的检察官实际上也是律师,只不过是政府雇佣的律师,美国的检察官和律师从业超过一定年限之后,获得一定声誉和肯定才有可能当法官。

再次,具有从事律师职业的良好道德品质。律师这个职业和社会息息相关,从事的事务内容也经常和当事人的隐私和不愿为他人所知的行为有关,因此,律师从业还要求道德过关。州律师协会或最高法院考试委员会会对申请执业的律师之前的记录进行审查,审核申请人有无犯罪记录,有无记入诚信档案的不良事迹等等,如有疑点,需要进行调查,直到确定无不良品行,并对申请人进行道德和心理上的培训;对那些在其他州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申请者,州律师协会或最高法院考试委员会也有权利进行考核,确定该律师熟悉本州法律,并具备从事律师业务的能力。另外要说明的是,美国大大小小的律师协会非常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半官方性的,具备一定管理职能的律师协会,另一种是纯粹民间的律师协会,能够对律师道德和行为进行考核的是半官方的律师协会,一般是州统一的律师协会或者州统一律师协会纪律委员会,美国对于违反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律师通常有四种处罚,一是不公开批评;二是公开批评;三是暂停执业(二个月、半年、一年、二年);四是取消律师资格(被取消律师资格的人,五年后可以再申请律师资格,但要重新参加考试和评审)。

二、美国法学教学人员体制介绍

美国法学没有本科学位,想要学习法律,必须先取得其他专业的本科学位,美国法学教育授予的学位主要有以下三个:(1)J.D.学制为3年,需要已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才能申请,“法律职业博士”学位是美国法律学制中的初级法律学位。(2)LL.m.(masterofLaws),法学硕士学位。该学位学制一年,也就是说拿到J.D.学位后,再攻读一年,合格后就可以取得法学硕士学位。(3)S.J.D.或J.S.D.(Doctor或者DoctorofJudicialScience),法律科学博士学位。具有LL.m.学位的法学研究生,如果希望在某一专门法律领域有更深的研究,或者其职业目标是成为法学院的高级教员,可以在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习后申请继续攻读S.J.D.法学博士学位。该学位培养的是从事纯法学理论研究的工作人员,学制2―20年。

美国的教授分三个等级:教授(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和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中国大学里没有这一级)。在美国,想要从事法律的教学和研究,一般需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有的专业认可某些优秀的、专业成果突出的博士,可以获得助理教授的职位,如不被大学认可的,有可能需要再从事几年博士后,有一定成果,有大学愿意给助理教授职位之后才会正式获得教职,获得助理教授之后可以有自己的团队,自己报科研项目,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但是这个职位不是终身的,而且按照学校的类型要分出不同的精力给教学或者研究,学校一年或者两年就得考核一次。评审申请人的材料时,对申请人不是做绝对比较,而是看科研的速度和潜力[4]。考核的标准很多,科研项目、论文质量、在学术会议或者高级别的期刊中发表文章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没有通过考核的助理教授就无法继续从事这个工作,经过三到七年的试用期之后,学校如果对助理教授的考核结果满意,就可以升为副教授或者获得终身的教职,美国的教授名额不多,只有已有的教授去世或者退休,才会出现一个教授的名额,还必须经过公开招聘,有很多已经够级别的副教授也不得不等很多年才获得教授的职位。

三、美国法学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借鉴

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美国法学职业教育与我国相比存在以下三点特征。

1.美国法学教育从硕士开始。美国法学教育重实践,重程序,重案件事实的法律分析[5]。在本科不设法学教育,想要读“LawSchool”,就必须先获得本科学位,才可以申请。因为法律是一门与社会联系密切的学科,因此想要从事某一领域的法律业务,就应该在本科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为以后法律业务的开展奠定一些基础,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不光知道法律规定,更要明白社会是如何运作的,某一特定领域都会有自己的专业性和行规,只学会法条而不懂某一领域的专业内容是不足以成为一名专业的律师的。例如:想要学习经济类法律,不学习基本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历史,不懂得金融知识,不明白证券的操作和行业操守,不理解托拉斯、卡特尔这些专业名词,是没办法和客户沟通和了解案情的,更不要说打官司了。

2.律师资格的获得需要各州进行考核和授予。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其国家体制决定了联邦和州都要参与对律师资格的管理,但州的管理起主要作用,各州对于律师资格的取得条件规定也不尽相同[6]。由于美国的律师管理制度以律师协会为主,法院为辅[7],联邦法律和各州法律各自独立,甚至同样是美国的州,有的是大陆法系,有的是英美法系,因此美国各州的最高院负责对于本州执业的律师进行考试和资格授予,既能考核申请律师对于本州法律的掌握程度和具体法律职业素养,又能针对本州的律师进行管理,一旦发现有违律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能够及时给予处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于律师的管理很注重行业自律性,无论是半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律师协会都很注重对成员的管理,能够成为一个有公信力的律师协会的成员也是自身道德和律师素质的一种肯定。

3.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必须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美国的法学教育从硕士开始,因此想要作为法学的教师,美国要求必须是取得法学博士学位的人。由于法学研究是从法律出发,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再回归于法律的修改和体系的完整性,美国职业教育不是只为了了解法律的内容,而是注重解决实际案件,研究法律规定的漏洞,帮助当事人维护基本的权益,对于一样的法律事实,不同的分析方法可能对于当事人的权益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法学理论研究得透彻的学生才能获得教授法学的资格,而且要经得起科研和教学的考验,获得学校和学生的肯定,因此,对于法学教学,门槛比较高,要求也严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法律职业教育以实用主义为主,对比我国来说门槛较高,从硕士开始,注重学习法律之前的社会实践积累,并注意培养学生法学思维,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法律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律、对证据、对事实质疑的思维;律师资格的取得权力下放到各州,各个州进行考核和批准,并注重行业协会的自治作用。对从事法学教学研究的要求也很高,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只是一张入场券,法学教师很注重法学理论的研究和科研项目的考核,学术能力是决定从事法学教育的基本素质,能不能对本学科有突出贡献和潜力是很重要的一项标准。

参考文献:

[1]洪臣,张琨.美国法学教育发展概况[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123.

[2]张桂英.美国法学教育理念与模式对我国之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58.

[3]马思萍.美国法学教育特征及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8(4):74.

[4]张有学.美国大学招助理教授的过程[J].科技导报,2012(7):84.

[5]王春林.关于美国法学职业教育的思考[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10):67.

教育的职业分析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职业教育普及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职业教育早已成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强大力量。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劳动者就业的杠杆,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也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在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下,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得到迅猛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很不适应,与东部及沿海的发达地区相比,也还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可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坚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高级技能人才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赶超世界高新科技、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也是大力开发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一项战略选择。因此关注我国职业教育的状况,探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的形式,它的兴起与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其发展也体现着不同的区域特点,它们大多是以本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与它们所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互相推动,形成一种相互制约、互为推动的复合关系。

(一)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影响的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

区域经济总量水平使职业教育规模存在差异。从全国看,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异十分明显,2003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GDp年分别为79283.40亿元、33301.08亿元、22954.66亿元,比重分别为58.41%、24.65%、16.93%。而2003年,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为97人,按照东、中、西部地区测算,东部地区为119人,中部为98人,西部为74人。从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率来看,区域差异也很大。2003年全国平均增长率为1.25%,其中天津、上海等地增长率超过10%。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规模。

2、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结构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结构反映了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要,而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类型不仅反映了区域内劳动力的构成状况,也反映了区域内劳动力的供给结构状况。如唐山职业教育的传统强势专业是汽修、摩托车维修、机电技术和机械加工。这几大专业起步早、规模大,特色明显。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与唐山市的产业结构大致上是一致的;而网络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发展就要稍缓慢一些,这也是与唐山的产业趋势相吻合的。

3、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技术结构是指劳动生产中自动化的程度。区域技术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我国各地、各产业间技术构成水平发展很不平衡,既有接近甚至赶上发达国家的产业和企业,也有技术水平十分落后的地区、产业和企业,因而,职业教育必然是多层次的。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落后地区还处于工业化早期。

(二)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首先,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高新技术带来了新兴行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传统农业也要走现代农业的路子;各行各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化。由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这种高素质人力资源,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提供。其次,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农村人口面临着转向为本地的第二、第三产业服务。这些人最缺乏的就是技术,他们没有受过更多教育、掌握更多的技能,不能适应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使他们转化为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2、为继续教育提供培训场所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将通过职业培训来实现,同时,企业内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岗人员的素质,让他们接受继续教育,进行岗位培训。

3、为技术革命提供创造基地

职业院校还可以利用人才优势,接受企业的委托,或者主动地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使学校和企业科技人才相互渗透,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教育与企业和市场的密切程度不够

目前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缺乏创新。目前,我过许多地区的职业教育仍是以政府一家办学为主,虽然与企业也有“订单培养”等合作模式,但缺少深层次紧密的合作,既缺少像广州市那种以政府为纽带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机制,也缺少像青岛市那种校企合作、集团经营的办学模式,导致办学活力不够,职业院校的吸引力不强;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缺少特色学校、品牌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不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培养人才质量与企业需求有不小的差距。

(二)经费投入仍然不足,一些学校实训设备缺乏,办学条件较差

虽然近年来我过许多地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但一些学校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实训设备缺乏,办学条件依旧较差。

(三)专业师资匮乏,“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总量严重不足,并且专任教师学历明显偏低,缺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如唐山市中等职业教育2999名专业课、实习指导课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829名,占专业课、实习课专任教师的27.64%。

(四)社会上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素质普遍不高

近几年来,由于本科院校扩招、普通高中的规模不断扩大,对职业教育学校招生造成了冲击,使得唐山市职业教育生源短缺,质量下降。另外,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不太明晰,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也感到信心不足,也使得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不愿报考职业院校。为了保住生源,职业院校只能降低入学标准,尤其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就更低,基本是想上就上,对入学成绩没有任何要求。生源素质低,造成学生普遍对较难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听不懂,老师也只好从教授基本的操作技能入手,再加上部分学校的实训条件落后,学生根本无法学到实际的技能,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最基本的操作,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毕业生仅占少数。职业教育学生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五)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与急剧扩大的办学规模不相适应,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没有落到实处。

突出表现在:一些学校教学、教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考试纪律下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在校生参加并通过国家各级资格考试的人数依旧不多,就业准入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三、加快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

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整合教育、农业、扶贫、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的培训资源及资金,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利用金融、税收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利用信用贷款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和培训费补贴等多种形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及其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帮助,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团体、个人、企事业单位捐资助学,争取更多的资助和捐赠。

(二)全方位调整职业教育结构

.适应我国经济格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主要做法是:(1)改专业设置审批制为备案制,鼓励支持职业学校按照市场人才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开发新的专业。(2)引导职业学校按照市场需求改造传统专业,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实力。(3)加强骨干和特色专业建设,重点抓好"汽车制造、建筑、旅游、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建设。(4)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加强宏观调控。同时,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三)转变发展重点,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效益

1、加强特色、名牌专业建设

要瞄准市场优化专业结构,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注意坚持稳定、长效、需求量多的主体专业或名牌专业同易变、短期、需求量相对少的新专业相结合,按照社会需要,巩固主干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创建新兴专业,发展名牌专业,从而永久保持学校的活力。

2、加强技能训练,达到“三高”,形成分流效益

高升学率,高就业率,高致富率,是渗透分流的保障,要达到“三高”,就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技能训练。要注意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瞄准对口升学,关注学生发展,使他们分得出,留得住,学得好,走得出,用得上。

3、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二是加大建设力度,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职业院校要根据专业要求自行投资建造,主要用于实训教学的实训场所;(2)围绕专业办产业。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与企业联合,创办既有教学功能,又有产业功能的实训基地。(3)招商引资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进厂商来校联合投资建设实训基地。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转变办学体制,探索新的办学模式

1、办学体制由单一到多元转变

由纯粹的政府办学,过渡到民办、外(资)办、官(政府)办相结合,充分挖掘职教资源,拓宽职教市场,扩大职教容量,增加职教层次,提高职教水平,提升我国职教的国际竞争力。

2、统筹管理

要实行政府统筹,打破条块分割形成的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界限,统一协调,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联合、撤并等形式,形成以专业类别为主体的新型学校,提高规模效益。

3、整合资源

如果把各类资源有机整合,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机制,鼓励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公私之间、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打破界限,整合各类分散的职业教育资源,如教育部门的、劳动部门的、行业部门的;学校的、企业的、社会的;正规的、非正规的;物化的、无形的;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益。利益重组、资源整合,不失为穷国大国办大职教、强职教的一个战略选择。

4、集团化办职教

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依托行业背景,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带动区域职业教育跨地域、跨部门、跨学校合作。

(五)改革育人模式

一要树立人才储备观念。要经常进行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调查,主动与经济管理部门沟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对来自各方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要实行校企联合,实行“订单式”定向培养。

三是由单一传授知识型向职业资格在线型转变;四是改变同一学习阶段只允许学生学习一个专业的规定,实行学分制,建立弹性学制。

(六)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职业教育网络

一要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要突出本地经济特色,二是重点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为本地经济服务的思路;三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适应性;四是要加大参与社会培训的力度

总之,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绝对的决定作用,同时,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能动作用。职业教育要从市场经济需求出发,必须做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加快自身发展步伐,不断调整结构、提高职业教育层次。

参考文献:

[1]沈超.就业收入和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石伟平.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当前职教发展中的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96(6).

教育的职业分析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86-01

1背景

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多年前相比成绩明显,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各项要求呢,我认为笼统的说主要是因为没有认真的长久的做事的态度。

2当前面临问题的分析

近几年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超过3100万,我们是有成绩,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业难,对口率低;再就是毕业生的质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观念的陈旧,我们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办学形式封闭,不适应整个观代化的罢求,你教的人家不需要,人家需要的你教不了,不改不认真从骨子里改变一些做法是不行的。

这一问题进一步分析来看,虽然最近几年职业院校无论是软硬件建设还是校企合作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再深入看这一现象,内部原因有:第一,贪多求大。学校师资有限,但是心却很大,开设各种五花八门的专业课程,看似工作做了不少,但是没有拿得出的专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专业,无法适应行业需求,慢慢被淘汰;第二,培养知识型人才,没有培养技术或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就可以看出来,高等数学,基础英语,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电学,这些课程在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培养中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别设置为重点课程,为什么没人敢改掉他们?第三,实践课程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教学实践环节分两部分:一部分为校内教学实训;另一部分为校外企业实习。这两部分都有问题,校内实训,许多学校实训设备不足、更新不及时,所教的都是淘汰产品,所用的都是过时技术,毕业了让人家企业怎么用?校外实习则由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又经常把实习学生固定在某个岗位,以创造剩余价值为主,没兴趣进行义务教育,使实践效果打了折扣。第四,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所授知识实用性较低,与社会需求脱节。

3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对策

根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及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下几个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高。

一是准确定位,发展优势专业。

要把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为办学定位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都要以此为依据,还要痛下决心,需要的专业全力以赴,不需要的专业坚决砍掉。使技能型人才具有区域产业竞争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强势。根据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特点,结合学校的优势,明确学校的发展重点,优化和提升专业群结构,在专业群结构提升过程中,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与学校教育稳定性、学校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的关系,从而使专业结构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更符合技术发展的前沿水平[2]。

二是改善校企合作形式主义问题。

在校企合作方面,与企业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的和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寻找互利共赢的结合点,使校企合作切实落到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上。目前的形式主义问题关键是政府,政府中教育部门没权没势,得不到重要的政策支撑,其实每年各级政府下达许多的扶持政策都走了过场,没有时效。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一点希望,比如,2012年5月河南省政府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动态及时对专业和课程改革做调整,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方向,为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合作交流平台[3]。

三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要从实处入手。合理借鉴成功理念,结合院校及当地经济实际进行合理化有效实施。

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现在学生的就业率很高,但专业对口率确是比较低的,有大量的技术专业的学生去做了综合、销售或业务类的工作,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要求的技术性的工作他们胜任不了。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根据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构建课程体系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4]。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因材施教,探索个性化学生培养模式。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和核心教辅人员。

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现代职业教育对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都有明确的定位。建设一支与现代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支持教师去企业定岗锻炼,鼓励教师社会兼职,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多层面的交流合作,进行产学研结合,提高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度,鼓励、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培养工作;另一方面要可以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为外聘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实践知识的讲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同时,要在考核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聘制度,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环境和制度保证。

总之,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落在实处,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是关键。职业教育要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带动地区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拖后腿,所以要有远见,有决心才能办好这件百年大计。

参考文献

[1]康保民,王霞.宿教党支部工作的几个着力点[J].中国教育导刊,2006(14):88-89.

[2]杨富,文晓璋.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J].四川省情,2007(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