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6:56

矿产资源分析篇1

[关键词]矿产资源分析地质找矿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9-29-2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1.1贫矿多,富矿少

虽然我国已经探明的矿产种类比较多,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多种,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矿产资源的品味都不能达到国际领先标准。比如就拿我国的铁矿来说,现阶段已经探明的储量已经超过了三百亿吨,保有储量超过五百三十亿吨,但是我国铁矿大部分质量品味都属于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贫矿,根据数据统计我国贫铁矿的含量占总含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基本上开采的铁矿都需要选矿加工操作才能正式投入冶炼。铜矿等其他重要矿种的储存现状也是如此,另外,我国还存在短缺矿种,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1.2共、伴生矿床多,选冶难度大

根据实际生产冶炼的经验来看,我国矿产资源的伴生矿多,造成矿产资源的采矿选矿及实际应用难度较大。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矿床分布中不同矿产资源的叠加作用较为普遍,许多矿床都是由多种矿物共存或者是伴生构成的,综合性矿床分布比较多,尤其是内生金属矿床。比如我国的钒矿,从储量上来看我国钒矿的含量居世界首位,但是超过百分之九十的钒矿都是与其他矿种共存。还有,比如我国的银资源,超过百分之六十都是铅锌矿的伴生产物,这种分布现状造成我国矿产的选冶难度加大,也为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矿产资源分布不集中

我国矿产资源存在这明显的分布不集中现象,这与我国地质发育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就拿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来说,秦岭山脉构造带长期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的矿产资源主要以稀土、铬、铜等资源为主。而南岭构造带则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分布区。根据地壳的形成历时来看,我国北方的大片陆地较南方形成期要早,因此形成了比较稳定点拗陷地带,相比之下南方的岩浆活动比较剧烈,这种历史条件造成我国北方多煤矿等矿床,而南方多金属矿床的分布现状。

2矿产资源的利用

2.1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原料

任何国家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原料,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工业生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讲矿产资源利用现代生产技术加工成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产品,从而实现工业推动国家发展的目标。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有力保障和先天优势,随着世界自然资源危机的加剧,矿产资源的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工业又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产业,因此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原料,对工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提高矿业生产的效率

首先提高矿业生产的效率的前提就是要创新现有的矿业生产技术,从勘查、开采、选冶等各个环节综合全方位的提高矿业生产的效率。不断创新改进现有的采矿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要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探矿、采矿等矿产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工业生产中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工业生产企业的环保和资源再利用技术的应用程度,同时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缓解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压力,实现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2.3改善经营秩序

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储备制度是完善现有矿产资源经营秩序的首要工作,矿产资源的储备制度要围绕着矿产产地为中心,比如将渤海和中东部建立矿产地的储备中心,然后重点开发黄海、东海等地的矿产资源。同时强化对国外矿产资源的投资力度,从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储备来看,很难满足国内经济的客观需求,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外的优势资源。再者要完善国内现有资源从开采到生产的经营秩序,坚决杜绝以个人名义私自违法开采矿产,建立严格科学的奖惩制度,相关法律部门也要出善的法律来硬性规范国内矿产资源的经营秩序,对一切扰乱矿产资源正常运营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厉处置,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为矿产经营秩序提供有力支持。

3地质找矿的主要问题

3.1找矿难度大

随着找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目前找矿难度日益增大,大型超大型矿产储备地发现量越来越少,我国矿产资源经过数百年的开发利用,较为明显的或者是存于地表的矿产资源大部分已经被开发利用,这样的现状使得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不得不向更深的地下或者是海域方向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向无形中就增加了矿产资源开采的难度,找矿成本的增加也提高了找矿的风险。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找矿难度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变化率逐年加快。找矿难度的增加还导致我国资源总量的数据统计工作进行缓慢,造成我国矿产资源表现出供求紧张的现状,使我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3.2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自我国成立以来,从采矿到冶炼加工整个矿产资源的利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整体上来看基本能够维持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自我国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现象进行严格的整顿后,违规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一大批违法开采的小企业被依法查处。但是我国现阶段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是不够高。我国大型矿山企业数量不多,大部分矿山企业都是中小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利用。

3.3开发能源消耗较大

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方式还没有成功转向集约型,能耗高、资源消耗量大的产业发展还是占据主要成分,在这点上与国外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比如我国GDp占据世界的十分之一,但是对于主要金属矿床的消耗比如铁矿、铜矿等消耗量占据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到百分之三十五,与发达国家相差整整百分之二十。我国人均GDp的金属消费量要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比较高。开发能源消耗大,工业矿产资源利用率低下,虽然我国GDp的总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就发展的实质来说,牺牲的矿产资源同发达国家相比总量明显多。

3.4安全隐患严重

所谓的安全隐患严重主要是从环保的角度分析的,目前粗放式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对矿产资源是严重的浪费,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加重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居住的环境安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大大小小的矿山开采废水排放高达三十亿吨,废弃排放更是位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开采过后的废石、废渣及尾矿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导致固体废弃物的放置已经快接近二百亿吨,上述这些数据还在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中,有色金属的污染物排放更是严重。目前我国矿业生产中的三废排放造成许多有价元素的无故流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4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地质找矿的关系

4.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地质找矿的前提条件

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弄明白矿的定义,矿就是根据工业生产标准而选定的矿物质,矿产的质量通常用矿产品位来表示,所谓的品位就是指矿产资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富集程度。矿产资源的品位高低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实际使用价值,也决定了开发、加工生产的具体工艺。精矿品位的高低则反映出资源的回收利用价值,因此矿石的品味是矿产资源利用的前提,也是地质找矿的主要参考标准,矿产资源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扩大找矿的范围,放松找矿的标准,进而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地质找矿的前提条件。

4.2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地质找矿的主要目的

根据现有的矿产地质勘察条例规定,综合评价和综合勘察是矿产资源勘察的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要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保护。在地质找矿中要首先查明有无共伴生矿产资源,如果有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种类是哪些,以及其含量和存储状态等等问题,要及时分析矿床的结构特征,仔细分析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再者要对开采后形成的废渣、废气和余压等一些列问题进行详细的估计,要对所谓的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可用资源的概念范围。

4.3合理有效的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是我国资源现状的客观需求,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就是贫矿多、富矿少,加之伴生矿产资源种类多。再者经过多年的开采利用,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由于先天原因和后天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的束缚,造成许多尾矿还有利用价值,许多过去认为难冶的矿产资源还能够通过现有的技术重新进行利用开发。十中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因此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要求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型模式,转向集约型发展,进一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是对现有矿产资源利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也是间接的缓解我国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因此合理有效的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价值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5结语

矿产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影响极大,合理提高矿产资源的使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实现地质找矿的突破,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冰清,李瑞军.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分析与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1.

[2]张新安,陈从喜.中国国土资源安全状况分析报告.2010-2011.中国大地出版社.2011.

矿产资源分析篇2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D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171-02

我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主要目的是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等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求我国各项产业在资源的合理运用上提高水准,以达到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目的。矿产资源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和环境发展,因此,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针对当前矿产资源运用情况和对策的分析,具体表述如下。

1矿产资源概述

矿产资源是影响社会与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矿产资源指的是在经过地质成矿变化所形成,并天然存在于地壳内部或者袒露在地表,呈现着固、气以及液三种状态,且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有用元素或者是矿物的集合体。一般情况下,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实际的存储数量有限。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所开发出来的矿产资源中,有一半具有极为广泛的运用价值,可开发潜力极大。除此之外,以矿产资源自身的使用途径和特色为准可以将其划分为煤炭、石油、非金属以及金属,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另外,矿物资源种类多样,其有着有毒、易污染等特点。有些矿物本身无毒甚至属于必需性元素,但是,这些矿物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对人类产生致命伤害,例如石英、金刚石等。有些矿物本身具有较强的毒性,有雄黄、胆矾等。还有一些矿物含有毒元素但是本身无毒,其主要在冶炼和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例如自然金和萤石等。

2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

我国的矿产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这种特性要求相关产业在运用资源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首先,我国属于矿产资源总量占据一定优势的国家,但人均占有率少,这与一些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情况相似。但是,我国矿产资源在天然条件上相对比较差,这导致其在采集和挑选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也会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因此,对我国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其次,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增加,矿产资源需要进行综合利用才能缓解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与供给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加大。除此之外,我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将直线上升,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上应该加大力度。总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能够有效缓解资源供给压力,提升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再次,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方式。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带来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如果在未来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继续使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矿产资源也难以持续提供下去,环境污染的情况将更加严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中涉及到的污染物净化以及变废为宝等方面都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体现,能够在缓解我国环境和生态问题上提供重要帮助。

3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

3.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在经过了多次改革之后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该资源在综合利用效益上的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运用之后所得到的产品在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方面存在着效益不佳的情况,这导致资源实际利用率下降。例如:一些石棉矿石进行破碎处理之后进行风选,在破碎处理的过程中,一些长石棉纤维被破坏,成为短纤维,这就直接导致产品的质量出现损坏。另外,在风选的环节中,一些相对较短的纤维难以准确被挑选出来,导致石棉尾矿出现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在选矿方面设备不够先进,不但不能充分利用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在效益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处理,缓解环境压力,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提供动力。

3.2生态环境和安全隐患

矿产资源在开发和运用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生态环境和安全隐患的问题,假如运用不当可能对于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而其中隐藏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在矿产资源开采中使用粗放式的方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还会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金属矿产废石以及尾矿等废弃物存储量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充分表明我国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方式不当的问题。我国矿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于经济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很多有用的元素流失,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中,生态环境以及安全隐患问题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其涉及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都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

3.3技术落后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时间相对西方先进国家较晚,在技术水平上尚且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只有极为少数国有企业的矿产资源在综合运用的技术上能够达到国际中等水准,但其他国有企业以及私有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设备上都不能达到标准水平。工作人员在选择矿产品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设备难以准确且充分挑选非金属矿产,生产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造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数量少而废弃物产出相对较多的情况出现。相关研究发现,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尾矿排放量越来越多,这表明矿产资源在利用上出现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技术的落后居于主要地位,很多矿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浪费的情况,综合利用率过低。

4处理措施

4.1健全法律系统,增加政府投入

我国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效益、技术以及环境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法律法规系统。因为我国在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和运用方面不具有完整的法律法规系统,很多矿产开发和利用的国有和私有企业在运作方式上采取粗放的形式,直接导致资源开发出现浪费的情况。另外,我国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标准化系统建设上不够完善,其中资源利用申报制度也存在缺陷,直接影响了矿产品开发效率。

因此,为了提升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我国应该健全资源相关法律系统,并增加政府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支持矿产资源合理开发项目的发展。首先,我国应该加快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配套法规建设,尽快促使矿产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成功纳入法律体系当中,实际发挥其规范性作用。另外,在相关法律系统制定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应该明确企业对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要求,对于废石以及尾矿等相关矿山固体废弃物在回收和使用权上进行界定。其次,在政府投入方面,我国相关政府单位应该加强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给予相关企业在政策上的优惠,并增加资金投入。具体表现为:国家为相关单位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专项基金会,并号召政策性银行提供专项贴息等信贷优惠政策。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应该帮助有关企业招收矿产资源开发和运用的专业人才。

4.2增强技术研发,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效益

技术水准直接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和运用效果。因此,矿山企业应该将新型科学技术作为其发展的先导力量,在矿产的采集和冶炼等方面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另外,针对伴生矿产以及较为复杂的冶炼技术和废弃物综合运用的问题展开技术攻克,提高企业自身的矿产开发和运用的实力。矿产企业在实现技术开发之后,应该加强对可行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我国相关企业可以在结合本国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提升利用率。当矿产企业的技术研发以及应用得到成功之后,企业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益也就随之上升。但是,仅仅依靠技术的支撑难以真正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效益提升的目的,还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矿产企业的市场走向,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矿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4.3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监管机制

完善化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监督机制能够为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提供保障。首先,我国应该建立如何本国矿产资源利用特点的监督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综合运用的评价系统。对于具有较大运用价值的矿产种类以及伴生矿产种类的回采率以及回收率等制定科学的经济和技术标准,将矿产资源的综合运用监督系统实现科学化和量化。另外,我国有关部门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管范围内应该提高法律支撑,实行执法监督职能。例如:在综合矿床的审查中,对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勘察以及评价的勘探报告坚决不予认可。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于矿山企业的资源开发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价,减少资源浪费。

5结语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对于资源的需求量直线上升,导致我国在资源供应上出现困难。矿产资源本身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在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能造成我国整体经济和环境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因此,如何改善我国矿产资源综合运用状况是关系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针对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于目前出现的问题展开针对性讨论,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改善国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崔振民,吴伟宏,姜琳,等.浅析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J].中国矿业,2013(2):40-43.

[2]张茜.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3(1):106-108.

[3]李瑞军,唐宇,王海军,等.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8):40-42.

[4]于涛.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3(20):139,146.

矿产资源分析篇3

【关键词】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前进方向。而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热点问题,矿产资源则是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江西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区内成矿地址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为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西省提出了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的战略,集中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发展以江铜为核心的铜产业,由于鄱阳湖矿产资源分布的自然特征,我们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面临着程度不一的挑战,也存在着开发不当,利用过度的问题,这就需要在对现状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有效路线。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概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处杨子板块与华南板块拼接带,位于华南成矿区的中心地带,成矿地址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种类和数量丰富。截止到2010年初,整个江西省发现有用的矿产资源多大187种,矿产地5000余处,其中,探明有资源储量的有133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75种,其中居全国首位的有:钽、铀,钍、伴生硫、化工用白云岩、麦饭石、滑石,粉石英9种,其中铜矿保有资源储量占全总量的16.1%、钨矿占18.4%;探明的地下水资源量达346.2亿立方米,地热、矿泉水资源产地有117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00亿元以上的矿产有:煤、铁、铜、钨、钽、硫铁矿、伴生硫、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岩盐等14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而且该区还有大量的著名矿区:彭山锡铅金多金属矿田、乐平煤田、新余铁矿田、九瑞铜多金矿集区等各种土矿及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优质瑰石等。该区主要矿产分布集中:煤炭主要分布在乐平、新余、高安等地区;铁矿集中在新余地区;锰矿在乐平。有色金属呈规模产出,如九江-瑞昌铜、金、银大中型矿集区;45个非金属矿产大中型矿区,其中樟树岩盐矿,瑞昌码头水泥用灰岩等大量出产优质矿。该区是省内重要的煤、铁、有色金属、建材非金属矿产基地之一,矿产资源分布集中,多金属共伴生产等特点,有利于矿产业考察、投资、布局、开发利用。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的分析

(一)优势。

资源优势:(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产种类较齐全,矿床类型多,已经发现的矿种多大109种,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达67种之多,各种矿床达600余处,矿产企业有2360多个,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之多。(2)矿产资源经济价值大。区内矿产资源分布较为集中,有利于方便开发利用。(3)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比较悠久,有一整套资源开采、冶炼、加工和再利用的体系。加之经过多年的累积,主要矿种的矿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利用率显著有显著提高,极大的推动了区内乃至全省的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地热、矿泉水分布广泛,虽然目前已开发的该资源不多,但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区位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区内多处地区是中部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中心,境内有京九线,京广线,浙赣线。交通运输方便,非常有利于开采和加工的矿产品运往其他内陆及沿海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受辐射带动影响较大,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由于区域范围广,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也相当丰富。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面积广阔,生物物种丰富,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

经济优势:“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矿产品需求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沿海务工人员在家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继而越来越多的人将眼光转向自己省内,人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速公路,铁道线路等基础便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矿产业、房地产企业、高科技电子企业都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对象。由于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劣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主要以生产原矿和初级矿为主,缺乏对矿产资源的深加工,高利润高附加值的矿产品种类不多,没有带来较大幅度的利润增长点。整个行业大规模的企业比较少,更多的是小型矿产企业,由于技术的缺乏,从而采用原始开采和加工作业,造成了一定资源的浪费[2]。加之整个江西的教育在全国并非位于首位,教育资源相对缺少,未能及时得到最先进的技术,导致许多盲目的行为。

根据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优劣势现状的详细分析,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开采和利用模式做出改进,参考三种矿产资源的开发模式(1)开开发后治理模式,该模式虽然可以快速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巨大,甚至难以估计,并且即便如此,也难以恢复到之前的环境,为此我们已经在多个领域有过惨痛的教训。(2)在对环境破坏做出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再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开采。该模式虽然有效地保护了环境,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约束了经济的发展。(3)开发模式。该模式虽然可以弥补本生态经济区的资源需求,也可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但需要雄厚的资金保证。所以我们必须遵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走一条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相协调的矿业开采利用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n].江西日报,2010.

[2]黄定堂.关于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建议[J].江西地址,2009,(12).

矿产资源分析篇4

一、项目基本情况

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有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分局组织领导,于20*年开始实施,为使该项目顺利开展,分局专门建立“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绩效考评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局财务室、矿产资源管理科3名同志组成。

二、评估对象和数据资料来源设定。

1、评估对象为20*年度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的指标设定、实施过程与结果。项目有采矿权出让、废弃矿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使用权出让资金收缴及管理等四部份组成,共设12个明细指标。

2、数据资料来源设定,为保证项目支出绩效评估的真实性和计算的科学性,我们在市国土资源分局矿管处、*区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查阅近年历史资料、走访矿产开采竟买者、地质灾害防治点,实地进行勘测评估,收集资料,为客观公正设立评估指标值提供第一手参考数据。

三、评估考核体系

针对近年来项目开展现状,我们对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设定总体目标后,进行量化考核,设定100分为标准值,各指标以指标权量、工作量大小、资金投入额度等设立权数,对每一指标确定评分标准。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评,并确定90-100分为优秀、75-90分为良好、60-75份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项目基本评估

1、*年初区下达财政预算1120万元,因*年地灾防治项目计划发生变化,区财政实际下拨资金650元,占全年计划预算的58%,我们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局制订的财务管理,支出年初有计划,工程项目有合同;20*年共支付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费554万元(其中地质灾害防治210万元、废矿治理67万、测绘普查方案94万、村补偿40万、协议解除利息47万、公告费55万、其他41万)。

2、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在控制采矿出让总量的同时,对现有采矿点使用权进行公开挂牌,全年共出让矿山使用权45只,应收出让金6656.91万元,实际上交区财政专户6656.91元,收缴率达100%。(2)确定规划期内废弃矿山治理目标18家,当年施工治理2家,它们是高桥镇湖西采石场、高桥岐阳大岙采石场,治理完成工程量为70%,目前工程进展良好。(3)建立完全辖区内地质灾害观测点28个,并当年治理了章水镇孔家村地质灾害点,工程完成年度计划的90%。(4)制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支出有合同。

3、局绩效考评小组对20*年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专项进行初评,认为项目进展顺利,各项量化指标符合年初目标,未出现上下在的波动,实施项目总体处于优秀状态,自评得分98分。

五、项目实施成果

1、地质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项目实施改善了*区城市周边、风景名胜古迹及镇乡交通主干线两可视范围的生态环境,优化区域投资环境。

2、通过对废弃矿山的治理可使山体边坡达到永久稳定,并利用废弃矿山的宕山底土地,适量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

3、通过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可以确保交通道路畅通,使地质灾害隐患区百姓消除后顾之忧。

六、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1、预算与预算执行存在一定偏差,项目指标设定各年度变动多,调整大,单体治理费用预算与实际结算存在一定偏差。

2、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治理中,遇到属地的群众不理解与配合,相关政策处理很被动。

3、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力量不足,防治技术、专业技能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应对地质灾害的需要。

矿产资源分析篇5

关键词:区域矿产资源;国民经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62-02

区域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近十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市场上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伤亡事故发生,减少由各类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非常重要和迫切。

1矿产资源的内容及当下存在的安全问题

(1)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但是,基于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在地球上是有限的。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和经济腾飞,国家富强的关键建设时期,需要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短缺,令正在发展阶段的中国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我国强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这样一个方针下,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做好矿产资源的安全探测和高效节能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当下,矿产资源的问题十分严峻。

(2)区域矿产资源战略作为国家矿产资源战略的重要环节,做好区域矿产资源的安全探测,开采,管理,利用十分重要。其中,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区域物、化探测报告等,都应该做到详细准确的调查及汇报。我国的矿产资源虽较其他国家而言,较为丰富,但是资源结构不甚理想,探测资源的技术不够先进,加上市场利益的驱动,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不力和人们对矿产资源的认识不足,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很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矿产开发过程中,重视生态破坏的问题,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继续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3)因为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曾有国家为了争夺资源引发了战争。企图通过军事手段来扩展或掠夺资源。如时间冗长的中东海湾战争等一系列为了抢夺石油资源的军事冲突。

(4)矿产资源具有广阔的利益市场,许多开采者在开采过程中没有顾忌到作业安全的问题,导致很多作业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问题。区域矿产资源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地区生产力的布局和经济发展的规划,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向标。可使得该区域更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是过度的开采和资源短缺,造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阻碍,生态环境,地质破坏和安全等问题都给矿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困扰。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的破坏必不可少,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更好的保证矿产资源供应不中断,安全洁净地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所以,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要秉承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高效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尽可能地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最重要的是,要避免造成安全事故,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安全分析评价方法简述

(1)安全分析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害,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知道矿产资源在勘测、开发、后期综合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有效地趋利避害,规避不必要的损失。达到最少头次获得最佳安全效果。良性的安全分析评价还能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帮助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完善地更好。

(3)矿产资源的安全研究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从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出发,如今常用的方法有矿业市场分析、产业结构分析、优势矿产资源决策、资源竞争力等,进一步对于区域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分析主要侧重于该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储量远景,以此进行各种评估分析,依据法律法规强制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4)每项学科都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结合应用。在矿产资源安全的分析评价中常与数学模型结合应用,利用数学中的一些模型、理论将区域矿产资源这个庞大的课题进行整合分区,将它系统化,互相联结,一目了然。构建更好的更完善的评估体系。其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也比较大。

3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

(1)矿产资源从勘探、开采、获取、冶炼、成品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自然地质、科学技术、经济环境、管理调控、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庞大且复杂的系统。生态的不确定性,矿产资源的目标多样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等特点都对开发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数据的庞大繁复,给统计数据工作造成很大难度,这有碍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2)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现代系统科学的完善,及其应用与普及,对矿产信息管理进行系统化十分必要,计算机技术也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3)我国幅员辽阔,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矿种171个,还有未探明并在不断开发中的资源不计其数。而按照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用途,矿产资源一般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其中还细分为多个种类。庞大的信息资料无论是统计还是记录都是大工程。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地区多,虽说是按一定的地质规律而出现、分布的,但是记录在案也是很繁复的工作。各式各样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支的矿产资源信息种类繁多,采集及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计算机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率很高。

4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1)基于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大环境中,各省区资源厅均出台了相对应的办事方法。建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实时掌控观察矿产资源的最新资料,为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矿产资源利用信息和开发信息,有效提高整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国家资源战略相呼应,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

(2)建立和完善区域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区域物、化探测报告等,并将资料及时汇总,发挥区域发展对总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从区域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切细致调查当地矿产资源现况,如金属矿产的种类,各类金属矿产资源的紧缺情况、供应情况和利用率高低。根据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战略,遵从国家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新方针,尽量综合来自不同渠径的矿产资源资源评价,进行总结整理,减少重复或错误的信息,研究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矿产资源消费规律,从而预测在今后中国将进入的社会阶段中,矿产资源的消耗和供求趋势,进而提起调整该区域矿产资源的产业结构,保证资源的持续供给和有效利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3)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高速发展的中国,需要与时俱进,提高政府办事的时效性。当然,在系统应用过程中,不可少的是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以完善该应用系统,加强对矿业市场的监察和管理,规避逃避责任等现象,进一步完善区域矿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从开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到工作业绩以及工作态度都好好调动了积极性。

(4)应当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一个区域矿产资源的概览模型,以便更好的规范矿产资源市场,标准化结构,更好的保障开采矿山的安全,保证安全作业。

5结束语

本文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及建立强大的资源供应保障系统出发,浅谈了政府宏观调控在市场调节的作用和关系,剖析了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探讨了改进方案。提出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增强我国矿业企业竞争能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有效引进、利用外资的同时保护民族工业,促进我国矿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明辉.区域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5).

矿产资源分析篇6

关键词:矿产资源“走出去”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66-03

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十报告指出,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走出去步伐”,更加凸显了“走出去”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国“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发展迅速。

一、我国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现状

近十年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投资模式日益成熟,投资主体更加多元,“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取得显著成效。

(一)采矿业境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2013年我国对外采矿业直接投资43起,金额248.08亿美元,较2005年16.75亿美元增长13.8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在2010年出现大幅下降后,近几年重新稳步增长,2013年投资额度大幅增加,较2012年增长83.17%。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13年投资流量排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之后,位列第二位,所占比例为23%。

截至2013年,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061.7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6.1%,排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之后,居第三位,主要分布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采矿业。从我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看,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均排在前四位,其中在非洲和大洋洲排在第一位,所占比重分别为26.4%、61.5%。

(二)2010年后我国矿业境外投资持续下降

截至2013年底,我国境外矿业投资项目共2401个,投资金额共2001.7亿美元,涉及投资主体600个,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境外矿业投资项目数量、投资金额及项目平均投资额均在在2010年达到近年高峰后,逐年下降,2013年投资项目数量比2010年下降了65.26%;投资金额下降了93.36%;项目平均投资额下降了80.87%,降幅明显。

(三)境外矿业投资地区呈现多元化

我国境外矿业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57个国家。从投资项目数量看,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是我国境外矿业投资的重点区域,2013年我国境外投资项目中投资在亚洲地区占41.67%;投资在非洲地区占28.79%;投资在大洋洲地区占10.61%。从投资资金流向看,2008年以前,我国境外矿产勘查、开采、加工等领域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在非洲投资占投资总额的78%,占据绝对的主力地位。2009年以后,我国境外矿业境外投资金额在北美洲和大洋洲所占比重大幅上升,2013年在北美洲的投资金额比例上升到15%左右,大洋洲的投资金额比例上升到25%以上;在非洲的投资金额比例下降到30%。目前大洋洲、非洲和亚洲已经成我国境外矿业投资的主要流向地区。

(四)境外矿业投资矿种集中

自2004年,除油气类外,主要集中在铁矿石,铜矿和黄金等贵金属矿种,不论勘查还是开采和加工,对铜矿和铁矿的投资占据了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投资的半壁江山。2013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主要矿种为铜、金、煤炭、铁矿等,其中铜矿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分别占13.64%和33.62%;金矿分别占18.80%和29.55%;煤炭投分别占8.33%和15.96%;铁矿分别占12.88%和8.42%。

(五)境外矿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

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呈现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投资企业性质分析,2013年,国有企业是矿产资源“走出去”的主体,其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分别占70.45%、45.52%。民营企业把握“走出去”机遇,发挥特色优势,逐步成为“走出去”领域新兴力量的主力军,2013年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金额超过国有企业,占投资总额的54.48%。

二、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问题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无论从政府,还是“走出去”的企业主体,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解决。

(一)政府管理问题

1.缺失顶层设计。我国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尚未形成一个全球视野的长远规划,缺少符合行业特点的顶层设计及相关政策措施。政府在外交、金融、税费、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无法很好履行。

2.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在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均承担一定的职能,财政部主要履行境外投资财务税费管理和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发改委主要履行境外并购备案,国有矿业公司境外投资审批;国土资源部主要履行矿产资源境外项目备案;商务部主要履行境外项目核准、统计、年检、监管、备案等。目前虽然初步形成了部际协商机制,但缺少专门的支撑机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各部门都不能全面掌握矿产资源“走出去”的基本情况。

3.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我国矿产资源“走出去”的政策主要是部门规章,政策配套性差。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通过税收手段引导企业境外勘查开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在鼓励境外矿业投资政策中,未启动任何税收政策,不能充分发挥企业境外勘查开发方面的潜力。

4.境外地质调查滞后。基础地质资料是开展矿产资源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由于我国涉及境外地质调查工作晚,开展的境外实地合作地质调查工作少,并且很多资源潜力大的国家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低,因此境外基础地质调查成为我国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的瓶颈。

(二)企业投资问题

我国矿业企业国际化运作经验和能力欠缺,影响了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投资效果。

1.时机把握不准。我国企业走出去布局与韩国、日本相比较晚,很多项目介入时机把握不准。如上世纪80~90年代,国际三大铁矿石公司提出与我国合作开发铁矿资源,但我国未能把握时机,2005年后,铁矿石价格上涨后,我国企业开始成规模到境外开发铁矿资源,但此时成本大大提高,并且品位高,采选容易的大型铁矿项目多被西方跨国矿业公司掌握。

2.国际运营综合能力欠缺。我国对海外投资矿业的企业均缺少国际运营综合能力。民营矿业企业,有经济实力,但规模较小;地质勘查单位,专长是技术支撑,但经济总量低;大型矿业企业,具有技术管理优势;金融企业,资本量最大,但缺少技术、开采与开发的管理基础。大量的跨行业、跨矿种的企业介入境外矿业投资,在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加之信息不畅,导致项目选择出现偏差,境外矿业投资存在盲目性,“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走出去”成功率不足20%,其中大部分项目来自于矿业。

3.风险意识淡薄。我国从事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矿业公司,对地质风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国外很多地方,特别是非洲、南美洲等地,基础性地质工作做的很少,地质勘查风险大;另一方面,地勘单位虽然对地质勘查风险认识较准,但对投资经营的风险意识不强。

4.人才欠缺。我国矿业“走出去”历史较短,众多企业普遍缺乏熟悉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运作规则、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国家缺乏相关语言人才。

三、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形势研判

(一)国际环境

1.经济形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近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持续分化,美、英、澳、加等国基本摆脱危机影响,欧元区和日本复苏力度疲软,拉美地区经济持续低迷,亚洲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增速领跑全球。总体看来,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不平衡,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虽然部分地区经济增速有所加快,但仍然面临政策分化、地区动荡等风险。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面临诸多变数,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变化的过程极其复杂。全球经济发展的不明朗,一方面增加了中国矿山企业“走出去”的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也给“走出去”带来不少的机遇。

2.矿业形势。在发达经济体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困难重重的全球经济背景下,矿业经济面临价格下跌、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多重困难。一些专家认为,当前全球矿业面临五大趋势。第一大趋势是全球矿业市场即将迎来缓慢复苏期。第二大趋势是国际矿业投资多元化日益明确。第三大趋势是海外投资正在从追求规模和速度向更加追求质量和效益转变。第四大趋势是全球矿业投资的主体正在从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变。第五大趋势是矿业投资更加注重经济性。

3.机遇。国际大宗矿产品下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下跌给矿山企业并购带来历史上难得的机遇。矿业资产价格大幅度下滑,价格水平应当处于相对底部,并购的成本明显低于以往。国际矿业公司资产剥离:矿产品价格下跌,矿业公司利润下降,过去那种依靠扩张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近些年大型矿业公司一直在剥离非核心资产,减少项目建设投资受全球矿业低迷的影响,国际矿业巨头纷纷缩减开支,继续优化经营结构,加快战略调整,应对行业变局。如2014年8月必和必拓公司宣布拆分成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维持经营利润。国际矿业企业不断剥离非核心资产,减少资本支出,为我国企业获取世界优质矿业资产提供了机遇。

4.挑战。投资风险加剧:目前在许多国家,对于优质矿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想取得当地的矿业权,需要向对方提供一揽子建议,包括满足当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提供当地所需要的资本等等,并且多变的政治环境也使“走出去”的风险加大。环境保护成本上升:在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条件越来越成为投资矿产勘查开发决策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提高了矿产勘查开发的环保门槛。在全球范围内,矿业环境保护成本,呈快速上升趋势,环境保护费用在矿产品成本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例如老挝修改的矿业法中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理念,2015年前暂停新的采矿项目审批。此外,利比里亚、安哥拉、越南等国也通过修改立法或补充规定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问题。盈利空间降低:随着能源、运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汇率的波动,开发矿山的成本持续增加,矿业企业盈利空间下降。据有关统计,在某些矿区,对水、运输和电力方面的投资达到整个矿业项目支出的82%。价格下滑、生产率下降和成本居高不下,持续挤压矿业行业的盈利空间。据统计,2013年世界大型矿业公司净利润较2011年下滑40%~80%。

(二)国内环境

1.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开始呈现持续放缓的趋势,2014年我国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均出现积极变化,就业与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2.政治形势。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与相关国家投资领域的拓展,将为我国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机遇。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将继续保持下去,资源供需矛盾会日益突出。预测表明我国多数大宗矿产资源需求强劲,国内矿产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强劲需求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预计到2020-2025年达到资源需求峰值。而一些新兴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源需求的高峰期将比中国滞后10至15年。这个时间差正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有利时期。

4.挑战。未来几年面对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最佳时机,我国政府和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政府缺少走出去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资源外交乏力、境外地质调查滞后;企业时机把握不准、国际运营综合能力欠缺、风险意识淡薄、国际人才缺乏等,将给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四、建议

(一)健全国家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战略

从国家当前和长远的经济利益出发,树立全球矿产资源战略意识,精心谋划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布局,加快制定矿产资源“走出去”整体战略,建立起长效而有效的资源外交机制,为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政治外交服务;完善政府部门合作机制,制定完善的商务、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二)注重综合人才培养

加强培养适应企业“走出去”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和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地质专业技术、外语和熟悉相应国家矿业法律法规、懂国际性管理、开发、经营等多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

(三)加快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现有矿业企业“走出去”的各类商协会作用,鼓励和支持开展“走出去”企业的经验交流,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协调矿业企业间相互协作、互补多赢;积极开展民间经济外交,加强与国外各类经济组织的合作,减少矿业企业跨国经营阻力。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总结.中商情报网,http://

[2]宋国明.矿产领域走出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土资源情报,2013(7)

[3]连长云.关于中国矿产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形势分析.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战略取向

[4]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出去”的路径.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3.7

[5]唐金荣,周平,施俊法,杨宗.2014年全球矿业形势与2015年展望.中国矿业报

[6]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跟踪课题组.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经济日报

[7]闫卫东,孙春强,崔荣国,郭娟.2015年全球矿业展望.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8]2014年全球矿业投资环境及形势分析.中国行业咨询网

[9]2013年中国企业境外固体矿产投资情况及分析.中国矿业联合会

[10]2012年中国企业境外固体矿产投资形势分析.中国矿业联合会

[11]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

矿产资源分析篇7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internettechnologyandthegrowingofonlinee-text,inthefaceofinternetfloodofinformation,governmentagencies,enterprisesandresearchinstitutionsareeagertoobtainvaluableinformationrelatedtotheirwork..Sohowtoobtaintheinformationquicklyandeasilybecomescritical.accordingtopredefinedrulescrawl,thisarticlerealizethefastcrawlofmineralresource-relatedinformationbasedonvisualC++.theresearchemphasisofthispaperistostudyaweb-basedtechnologyautomaticallycrawlmineralresourcesmarket,byanalyzingthewebpagesourcecodetoextracttheusefulandvaliddata.

Keywords:informationcrawl;C++;webtechnology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上电子文本的日益增多,面对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都迫切希望获取与自身工作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如何方便快捷地获取这些信息变得至关重要。如果采用原始的手工收集方式,费时费力且毫无效率,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劳动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1]。因此,现代的政府和企业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提供高质量和高效运作的互联网信息获取系统。

本文以监测抓取internet信息为目的,实现在用户自定义规则下,自动从互联网中抓取指定信息。抓取的信息可存入独立数据库或通过接口发送至其他系统,用于内部使用或外网,实现信息及时全面地共享。

1互联网数据获取过程

互联网数据获取一般是指从行业权威或专业的网站上获取具有针对性强、专业性高、准确度大的数据信息,并按照特定的数据抓取规则和数据过滤条件进行数据信息获取,最后将获取到的数据存

储到数据库中的一个过程[2]。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爆炸式的不断增长,各个网站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数据的更新,这使得互联网数据具有海量性、动态性的特征。因为互联网中的数据信息以多种格式的方式存在,例如: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格式,这样使得各站点的信息和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形成一种非完全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结构。所以对目标数据的定位与访问就需要根据具体网页的实际组织结构特点进行具体的获取分析。数据获取过程一般概括为以下步骤:

1)确定需要抓取信息的目标网址。首先需要找到确定抓取数据的目标网址,对目标网址的页面结构与数据元素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判断目标网址数据抓取的可行性和难度及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一般确定抓取数据的网址都是在行业内比较专业或权威的网站,但有时也需要规避一些有防范措施的网站,例如:限定某一ip地址对页面的访问时间与访问次数、用javascript脚本语言加密的网页内容等。

2)分析目标网址的页面内容及其组织结构,确定数据的抓取规则。因为网页是一种半结构化文档,除了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之外,还包含大量的非文本数据信息和其它多媒体数据信息。所以在抓取目标数据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目标网页上数据的组织结构特点,以确定目标数据项的抓取规则[3]。一般是通过查看目标网页的源文件对网页的数据组织结构进行详细分析。一般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①目标网址URL规则,分析网址的命名是否有一定规律可循,一般目标网址的URL会是固定不定的网址,但有些网址会是在浏览具体内容时随时更改的,这就是常说的动态网址,没有规律可循。②网页组织结构,分析目标网页源文件中的内容组织结构,确定采用哪种方式取得目标数据源文件数据块代码。③具体数据,分析如何从数据块中获取具体数据项。

3)通过第三方数据抓取软件或者编程,抓取目标数据。可以借助第三方的数据抓取软件按照一定规则对目标数据进行抓取,也可以选择一种熟悉的语言进行编程开发,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抓取规则对目标数据进行抓取。

4)使用SQLServer或oracle数据库对抓取到的数据进行存储。有些行业数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时可能就会需要对抓取到的数据进行本地化存储,以便于随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2互联网矿产资源数据采集特点

1)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矿产资源行情数据更新频率高,一般需要每天重复的获取行情数据信息。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获取数据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并且准确率低。

2)实时性强、准确度高。为了确保矿产资源价格行情评估的准确性,企业要求获取到的矿产数据具有实时性强、准确性高的特点。另外,矿产数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可以反映近期的矿产行情市场变化,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有效的依据。

3)以文本和数值型数据为主。互联网中矿产资源行情数据主要对价格、涨跌等数值或文本信息进行获取分析,一般不需要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格式[4]。

4)针对矿产行业权威网站进行数据采集。为了保证数据抓取的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等特点,需要访问矿产行业内比较权威的站点进行数据采集,使获取的矿产行情数据更具有说服力。

5)获取的目标网址一般有两种类型。①静态网址,目标网址是固定不变的网址,可根据需要自由访问。②动态网址,这一类的网址是在浏览具体页面内容时动态生成的或者是加密的网址,这时我们就需要先找到一个固定的网址入口,从这一入口着手,采用广度优先搜索方法找到具体的内容所在的目标网址。

3关键技术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为了及时获取矿产资源行业信息,需要一种实时的、定期的采集友好网页相关信息的技术服务,以便于掌握矿产行业最新的资源行情动态信息。该文主要采用的关键技术如下:

1)信息抓取技术

在信息抓取技术的实现中,主要包括数据获取和信息提取这两个方面。而信息获取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矿产资源行业信息。因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及冗余的网页信息中,提取并分离目标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内容。互联网中常见的网页格式有html、xml、asp、php、jsp等,但不管采用哪种格式,它们都是通过Http协议将数据传输到客户端浏览器的。在网页信息获取技术的实现中,需要借助数据抓取软件或编程,依据规则抓取有用数据。按照数据块、数据行和数据字段三个层次对数据进行提取并解析[5]。该文通过向目标网址发送Http请求,取得目标网址的Html源码,采用关键词截取的方式从Html源码中获取目标数据。

2)weB技术

web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应用结构。web应用中的信息交换涉及到客户端和服务端[6]。因此,web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客户端技术和服务端技术。

①web客户端技术

web客户端技术主要功能是对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友好展示。该文采用的主要技术有:HtmL语言、JavaScript语言、CSS样式、extJS、插件技术等。

②web服务端技术

web服务端技术主要功能是处理客户端提交的用户请求。该文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服务器技术、asp技术、asp.net技术等。

4抓取技术在矿产行业的应用

1)首先确实需要抓取的目标网址,并判断目标数据的可靠性及抓取的可靠性、难度及抓取规则。

目标网址一般是能够提供大量矿产资源信息网站的网址。如果目标网址是静态的,就可以按具体网址访问;但有些目标网址是打开具体页面时动态生成的网址,这时候就需要提供一个静态的网址入口,进入具体内容所在的列表页网址,再通过列表页网址进入到具体的内容页面。由于网页是半结构化文档,除了数据内容之外,还会包括大量格式和其它多媒体信息[7]。所以抓取前一定要先了解目标网页数据的结构特点,确定目标数据的抓取规则。抓取规则包括:页面的目标网址、关键词的指定、地区参数的限定等。由于各个网站的规则不同,所以要根据具体网站具体分析。在抓取结果页面中通常能得到以下有用信息:结果条目、结果页数、结果网址(即矿产资源所在网址)。

2)自动身份认证。

矿产资源网站中大部分允许外界自由访问,但也有极少数的会员制收费网站,需要会员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才能访问矿产资源行情信息。

为了获取这些矿产资源行情信息首先需要模拟登录网站。实现方法如下:该文使用C++编程语言采用Session、Cookie技术通过Http协议向目标网站发送验证请求,目标网站根据发送的用户名、密码进行验证,验证成功表示允许访问网站矿产资源行情信息[8]。

5结束语

通过信息抓取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矿产企业获取行业最新信息的效率,节省行业信息收集、存储、挖掘的相关费用,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也为矿产企业决策部门和管理层提供便捷、多途径的企业战略决策工具。提高企业整体分析研究能力、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建立起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行业知识库”,提高核心竞争力。节约信息采集的人力、物力、时间,提高办公效率。

参考文献:

[1]胡立明.因特网信息抓取的研究与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2]兰秋军.互联网金融数据抓取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5).

[3]李凌飞周萍.基于农产品商务网站的价格数据抓取及数据分析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11(19):21-26.

[4]丁宝琼.网络文本信息采集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

[5]翁岩青.网页抓取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计算机工程,2003(17).

矿产资源分析篇8

通过对二者财富效应模式的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在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中,资源类公司作为矿产资源的实际控制者获取了超过其应得份额的财富,主要原因在于资源性资产计价较低,以及较低的资源税费和安全支出,部分应由其承担的成本被外部化,分配给政府和居民的财富份额相对较少。在农业生产产生的财富效应中,农业类公司获得了较少的财富份额;在取消农业税以后,政府又对农业生产者给予补贴,政府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收益已经很少;而对于农村居民,由于其可以无租使用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料土地资源,农业生产者的投资收益率较高,由此获得了较大份额的财富。矿产资源开发与农业生产财富效应模式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各产业的财富分配的参与者中,谁控制了该产业的核心资源,谁就获得较高的收益。

关键词:矿产资源;农业生产;财富效应;盈利能力;人均可支配收入

本文是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特色农业对该区经济影响的对比分析——基于地州的数据》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2cdyjs038)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2日

一、引言

新疆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不仅具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占有绝对优势的能源资源,而且铁、铜、黄金、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也是最具开发潜力的优势资源,在农业方面,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三产业结构中,新疆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8%,超过全国平均值(10.1%)近10个百分点,在全国位列第二位,农业是推动新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矿产资源开发与农业生产对经济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二者对于新疆的发展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矿产资源和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由于二者具有不同的资源所有人、资源开发人、中央政府和资源地政府及居民的利益关系,两者的开发财富效应模式具有显著的不同。在二者各自的产业链条中,收益分配制度的不同导致居民、政府、企业等不同的参与者所获得收益也差距较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本文首先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农业生产收益分配机制进行分析,进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二者的不同财富效应模式。

二、二者收益分配机制分析

(一)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分析。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是由矿产资源产生的一种经济收入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分配。这种利益主体包括国家、矿业权人和农民集体。我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利益分配是一个可以分解的利益层次,但国家是国家利益主体,在中央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依法从国家利益中分得部分利益。矿业权人是完整的法人,应该享受相对完整的法人财产权所带来的投资利润和风险回报。在集体土地上开采矿产资源,一般都会对土地权利和自下而上的环境构成破坏。农民既是集体土地的主人,又是矿业活动负面影响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农民应当得到相应的补偿。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收益主要有三种类型: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收益。矿产资源收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税收益未能实现全民分配。国家、矿业权人和农民集体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分别是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拥有者、利益的实现者和开矿所造成的负外部性影响承担者,从理论上来说三者都需要收益。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资源开采企业几乎只有收益而不承担责任,地方民众和地方政府却不能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得到合理的收益。

2、资源税率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太低,抑制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发挥。长期以来,资源税税率总体较低,导致资源产地的资源收益过低。采掘类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而国家和矿产地居民收益甚微。

(二)我国农业生产收益分配机制分析。作为第一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的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化,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对农民收入增加影响重大;另一方面是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发展绿色经济创造条件。此外,农业还能为其他产业提供基础性物资,并且农业资源不会枯竭,可永续发展。

在具备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的地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资源,其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本材料,是人类社会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源泉。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如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

我国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土地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当然拥有农业生产收益分配的权利,即土地资源所有者收益。国有土地资源资产收益是国有土地资源资产从资产形态向土地资源作为原材料投入到经济社会生产过程中所生成的收益,它是土地资源从初始状态向土地资源资产产品、并逐步向生产资料或生产劳动对象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这其中的收益产生过程实际就是土地资源从被人类社会发现、确认基础信息、资产化管理、使用权处置的过程。对此,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必然会根据收益产生过程中的权益范围来获取与权益相应的收益。农业资源资产所有者收益是农业生产收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农业税。

农业生产收益分配的另一个主体就是农业生产者,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是主要的农业产品生产者,理所应当获得生产经营收益。

在国有农村土地上至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实行以来的、具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交粮纳款”制度彻底终结,我国政府从农村农业生产中获取的收益基本上趋向于0,农业生产中更多的收益流向到农业生产者手里。

农业链条上另一个收益分配的参与者就是农业类企业,他们只要通过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进行农业品的加工、买卖而取得部分农业生产收益。

三、财富效应模式探讨

(一)“微观”——企业层面上的分析。矿产资源通过采掘类企业进行开发,导致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资源所有者和企业所有者的双重所有者结构,资源开发收益要同时向资源所有者和企业所有者分配。我国资源开发的财富分配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而我国资源类企业实际承担的经营成本较低。

首先是资源性资产方面:在对资源性资产进行核算时,资源企业收益或成本资本化的对象与资源成本最终发生额的附着对象都是资源储量。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下,企业会计以取得和发现成本代替了资源储量的价值;在公允价值(储量折现价值)计量基础下,企业会计以资源未来净收益(资源租金)的折现价值作为资源价值的表示。也就是说,资源成本的发生都是围绕资源储量价值的减少而设置确认、计量标准和资源成本估值方法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计量偏小,进而其收益偏大。即以成本计量的采掘业企业收益要大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收益,也就是说,采掘业企业在传统的会计确认计量模式下,存在超额收益。

目前,我国采掘业企业全部以历史成本作为资源性资产计量的基础,因而采掘业企业的总资产中既没有确认或全部确认资源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同时其收益中也隐含资源收益和资源补偿(耗减)成本。

其次是税费与安全支出方面:(1)我国向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收取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税费比较低;(2)企业的安全支出和环保支出比较少。中国煤炭产业百万吨死亡率目前已降到0.35,但是仍然跟美国的百万吨死亡率相差10倍。也就是说,现行财务制度未将企业应承担的全部成本充分计量,使得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成本核算不全面,导致应由企业承担的内部成本外部化。最终结果是国家资源所有权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不足,资源开发企业获得超额利润,采掘业企业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的收益率。

农业产业中的财富分配的参与者主要有国家、农业生产者以及农业类企业。在取消农业税后,农民无偿使用国家土地资源,而获得收益无需再向政府缴纳,国家对农业有相应的财政补贴,包括种子、农机等补贴。农民无需缴纳土地使用租金,因此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整个农业链条的财富分配中,得到较大份额。农业类企业通过提供农业生产资料,或者农产品的种植、禽畜养殖、买卖、加工而获得部分财富。对于农产品种植企业,土地作为资源性资产价值较高,需要缴纳土地租金,很多地区土地的租金达到了一年的农作物产值,利润空间狭小。禽畜养殖公司所需原材料多由农产品或者由农产品加工而来,而农产品价格中包含了土地租金的成本,因此价格较高,成本较高,养殖利润空间较小。而对于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或者禽畜加工企业,多为一些简单的初级加工,科技含量较低,增值率低,利润空间小,农业类企业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的收益率。

(二)宏观经济层面的分析。矿产资源方面:贺红艳(2010)以新疆煤炭资源开发为例验证了“强区富民”财富悖论现象的存在,即在一定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往往大于正面影响,出现资源开发中区域经济层面的“资源地贫困”与微观经济层面的“采掘企业超额利润”同时存在的“财富悖论”现象。该现象的存在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国现行资源开发收益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各利益主体之间和政府区域层面的资源区与受益区之间的收益分配机制存在问题。资源性资产价值未合理地计入采掘类企业成本中,导致该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未确认资源性资产的耗减成本,形成的盈余是包含了经济性资产的收益、资源性资产的耗减成本和资源性资产的真实收益的一种混合盈余,也就是说,企业开发了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却并未付出应有的成本或代价,安全生产支出不足和环境补偿支出欠缺,使得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

企业、地方政府和资源地居民之间在资源开发收益上存在不公平,国家拥有的资源所有权的收益没有充分实现,资源地政府没有获取足够的社会事务管理补偿费用,居民没有共享资源开发收益。

农业生产方面:新疆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地域资源优势,打造新疆农业品牌,凸显别具一格的特色农业,以第一产业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新疆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化,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对农民收入增加影响重大;另一方面是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发展绿色经济创造条件。此外,农业资源不会枯竭,可永续发展。推进农业化的关键过程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而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仅是产业化项目的选择和农业生产要素的一个重组,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本身的扩散效应来带动本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而这正是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所在。新疆是我国21世纪重要的资源替代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及关键,因此对于新疆来说,选择并发展合适的农业产业,对于促进新疆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特色农业是新疆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之本,更是新疆农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与矿产资源开发相比,虽然特色农业不像其对GDp影响那么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富民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相对于特色农业,矿产资源开发对GDp影响更大;相对于矿产资源开发,特色农业发展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更大;矿产资源开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色农业发展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无相关关系。

四、结论

在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中,资源类公司作为矿产资源的实际控制者获取了超过其应得份额的财富,主要原因在于资源性资产计价较低,以及较低的资源税费和安全支出,部分应由其承担的成本被外部化,分配给政府和居民的财富份额相对较少。

在农业生产产生的财富效应中,农业类公司获得了较少的财富份额;在取消农业税以后,政府又对农业生产者给予补贴,政府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收益已经很少;而对于农村居民,由于其可以无租使用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料——土地资源,农业生产者的投资收益率较高,由此获得了较大份额的财富。

矿产资源开发与农业生产财富效应模式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各产业的财富分配的参与者中,谁控制了该产业的核心资源,谁就获得较高的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经济研究,2006.1.

[2]邵帅,杨莉莉.自然资源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1.2.

[3]林毅夫.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求知,2007.6.

[4]陈林生,李刚.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区域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04.10.

[5]朱洪波,帕塔穆·巴拉提.新疆优势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及途径.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2.

矿产资源分析篇9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必要性,立法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D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强调把资源消耗情况、环境损害情况、生态效益情况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促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及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从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为现代化各项建设提供前提条件。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学界对生态补偿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理解,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生态保护、破坏以及发展的机会成本,采用财政、税费、市场等手段,协调生态保护主体、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

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的必要性

(一)改善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的要求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曾指出,中国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矿产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公共产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也是造成当今中国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生态问题的主因之一。首先,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容易造成地质灾害频发,如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泥石流等,还会造成东部平原矿区大面积土地积水或盐渍化,西部矿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其次,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调查发现,全国重点矿区中存在严重的缺水情况。矿产资源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和开采速度的不断提高,可能使矿区地下水位的大面积下降,从而导致缺水矿区供水更加紧张,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此外,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造成了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废气,矿渣和污染的废水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直接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转变矿产资源开发方式的要求

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长期以来存在的脱贫压力,及对矿产资源及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经济发展常常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矿产工业采用粗放式的经营模式,矿产资源开发中小矿迅猛发展,但是这些小矿大部分存在布局不合理,环保措施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其回采率严重低于国家标准。这样的乱采、滥挖具有掠夺性,严重浪费宝贵的矿产资源,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矿产资源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开发方式的多个方面着手,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从矛盾走向协调。

(三)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体系的要求

我国的立法体系中尚无生态补偿制度的专门立法,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政策,但现行的环保法律政策中,收费名目多,重复现象严重,有的甚至没有得到明确的授权,缺乏相关法律依据,缺少协调,特别是缺少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从而无法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及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三、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的可行性

(一)法理基础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符合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及法律的正义价值观。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核心内容,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依据矿区实行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矿区所属的地区和部门应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义务,生态保护主体取得补偿权,平衡了生态保护主体和生态受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只有保证公平正义才能维护权利主体的合法权利和切身利益,才能调动其创造性和积极性。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立法有效地平衡了地区间、行业间利益,为生态保护主体切身利益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调动了生态保护主体的主动性。这也正是法律追求公平正义的直接体现。

(二)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为生态补偿的提供了法律依据。如《宪法》中规定了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环境保护法》中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明确规定。《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对于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同时,我国也制定了很多关于生态补偿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河道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等。此外,国务院《生态补偿条例》的起草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这些都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立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使其具备强有力的可行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动力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被认为是管理环境最有效的方法。生态补偿制度正是这样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控制了开发强度,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供制度保障,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每个中华儿女都希望祖国富裕强大,民族得以复兴,既能聆听春天鸟儿的嬉闹声,欣赏秋日的繁星,又能喝到清洁的水,看到成片的绿色森林。因此,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具有一定的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建成美丽中国的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复明,景普秋等.矿产开发的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赵绘宇.生态系统管理法律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3]葛伟亚等.我国矿山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探索[J].中国矿业,2008,5(5).

矿产资源分析篇10

1、1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属性特征受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海洋资源的开发与陆地资源开发有十分明显的差异,除了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等深海资源开发共有的特征之外,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还具有以下特点。(1)战略性更强。与其他深远海资源相比,海洋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方面,尚未出现某类矿产资源的有效替代物;另一方面,这些资源在陆地上的储量已经日渐枯竭,而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尚未进入产业化的阶段。这使得现阶段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具有较为明显的大国战略布局的意味。目前,技术研发与资源勘探仍是各国深海矿产开发的重心,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以及对资源海域的控制权,获得未来产业化开发的市场先机。(2)技术要求更高。深海矿产资源的开采相比油气、渔业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在作业环境上更为复杂,在技术上也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国际上开采深海锰结核的技术已比较成熟,块状热液矿的开采技术进入试验阶段,软泥状热液矿开采技术进入应用阶段。(3)产业化时机尚未成熟。由于受技术、国际矿产价格以及开采成本等方面的影响,深海矿产目前仍处于小规模开发的状态,规模化的商业开采仍需时日。但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海洋采矿的成本将逐步降低,结合矿产市场的供需形势,预计海洋采矿的产业化将在未来20年内逐步完成。(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会不可避免地改变海底构造,进而影响海底的生态环境,而在深海采矿的环境评估方面,尚未有深入的研究,国际海底管理局第18届会议的秘书长年度报告中也指出,目前对深海生态的理解水平还不足以对大规模商业采矿做出明确的风险评估。

1、2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影响因素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周期上,已经有大量的经验证据表明,一项深海矿产开采新技术,从初期的研发到最终投入使用,通常需要15年左右的周期。如日本的锰结核的勘探和技术开发,共耗资10亿美元,历时22年。美国与日本在深海矿产勘探和采矿技术的研发上基本是同步的,共先后投入了15亿美元,此外,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经过了长期的研究[1]。可以看出,各个国家长期的持续投入与研究,更多地着眼于未来发展空间以及战略布局,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产品的市场价格方面,深海矿产的商业化开发很大程度上受国际矿产市场价格的影响。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陆地资源将逐渐枯竭,导致资源紧缺,在没有其他替代品和新资源补充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将不断上升;另一方面,从目前的形势看,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掌握在几个海洋大国手中,由此产生的垄断效应将进一步放大价格的波动程度,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在开发的政治风险上,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各国的矿区申请以每年6项的速度增长,并有加快的趋势,在海底资源的“圈地运动”中,由领土纠纷产生的政治摩擦也日益增多,其根本原因是出于对海洋资源的控制。

2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模式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具有其独有的特点,总的来说,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环境因素是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问题,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开发模式也都是围绕以上3个关键点来展开,实际上每种模式的核心功能即是针对这些问题的现实解决方案[2]。(1)国际合作开发模式。国际合作开发模式是通过国际协商、签订合约的途径,来明确各利益相关方在权利和义务上的分配方式,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具备资源开发能力的财团或企业,通过产权交易的方式,获得沿海国的深海矿产资源使用权。开发企业可以通过最优化生产行为进行要素投入,将资源开发权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利益;同时,沿海国家则可以通过资源使用权的转让,以租金、税收、或者分红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技术方面获得相应的利益,很显然,资源国的深海资源开发能力是选择该模式的前提条件。二是先由资源国的国内公司获得使用权,在之后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通过建立联和股份公司的方式,与国外拥有深海资源开发技术的企业或财团进行合作。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沿海资源国家拥有资源的使用权,包括勘探权、开发权等,国外参股公司则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按照参股比例货合同约定进行利润分成。(2)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在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链中,深海采矿业和矿产加工占据核心位置,而延伸出的相关产业则包括,海洋装备制造、环境监测、矿产运输、海洋工程以及技术研发等诸多方面[3]。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产业化发展,实际上是由主导产业引领、周边产业辅助推进的分阶段的渐进过程,在主导产业不断开拓新领域的同时,派生出更多、更广泛的需求,为相关产业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条件,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产业间的联系和融合也进一步加深,并最终形成相对稳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3)循环经济模式。深海矿产再开采开发过程中,由于开采工艺过程所需环节较多,因此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较为复杂,特别是对海底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尚无较为成熟的评估手段。因此在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因尽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针对开采作业中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钻探和冶炼加工过程中,坚持以生态效益为前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图2)。实践证明,采用循环经济模式能有效地降低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同时,通过整合开采过程的相关环节,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作业风险。

3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演化路径

3、1美国长期以来,美国的矿产资源消费一直在国际矿产市场中占据主要位置,每年需从海外开采约40亿美元的非燃料矿石,因此矿产资源供给的战略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政治环境和市场波动对矿产资源供给的冲击,美国的海外矿产资源开发分布在拉美、非洲、加拿大等各个地区,这种全球化的资源控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其国内的矿产资源供应的安全问题。在海洋矿产资源的控制和管理上,美国是最早出台相关法律规定的国家之一。1953年制定的《外大陆架土地法》和《水下土地法》,确立了由联邦政府和各沿海州政府分权管理的原则,同时明确了领海海域内的底土资源以及外大陆架资源的所有权归属。1980年,美国颁布了《深海底固体矿产开发法》,该法案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之后的《海洋法公约》的主体框架,形成了海底矿产资源的单边法律法规,通过不限制采矿区的申请面积,不征收租金和权利金的方式,鼓励美国矿业公司积极从事海洋矿产的勘探与开发。同时签订了《关于深海底多金属结核矿暂时安排的协定》,该协定实际上单方面承认了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等国家先期抢占的公海海底资源使用权的合法性。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大会上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由于部分条款与美国利益不符,直到1994年公约正式生效,美国一直拒绝签署,这使得后期美国在该协议框架下的勘探活动,一直缺少可以依托的法律依据。1984年,为解决在勘探开发中的目标区域的重叠问题,美国与英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签署了《关于深海底问题的临时谅解》《暂时协定》和《临时谅解》,这些条约的签署实际上都是美国为维护自身在深海矿产方面的既得利益,绕开国际海底制度而进行的单边行动。1991年美国公布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战略延续了以往能源来源多元化和资源种类多样化的发展策略,并进一步将海外资源开发的战略前沿由拉美、中东地区,扩展到北非、中亚以及各相关海域。1999年,美国提出了“21世纪海洋战略”,该战略的核心原则有4点:强化对海洋和沿岸环境的保护、维护海洋经济利益、明确海洋勘探的国家战略、提高海洋研究和教育水平。在海洋探查战略中,对海洋勘探的方向、区域以及方式都进行了明确,并对相关勘探行为进行支持。

3、2日本日本是一个海域面积广阔,但陆地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因此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更强烈的动机,为减少对国外少数国家矿产供给的依赖,日本政府每年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展矿产资源开发调查活动,以摆脱其在资源结构上所处的不利地位。1975年由日本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发起,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mmaJ)开展了夏威夷东南国际水域内勘查活动;1979年7月,日本政府颁布了《深海床采矿试行办法条例》,借以鼓励国内一些公司向深海床采矿项目进军做好准备,同年,还建立起由国家政策资助的公司———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深海资源开发公司(DoRD)来作为深海矿物勘查的领导机构。由此加快了政府和民间合作勘查深海底矿产资源的步伐结果,在1987年经《联合国海洋法条约》注册登记,日本在夏威夷东南部得到了一片面积约75000km2勘查锰结核的水域,并获得了在该水域内勘查锰结核的行使权。在开展深海底锰结核勘查的同时,1985年还开始了对墨西哥外海东太平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勘查活动,同时在马喀斯岛(maRCUSiSLanD)和马绍尔岛(a—aRSHaLi,iSLanD)之间海域富钻锰壳矿床的研究工作也在继续进行。目前日本的有色金属、造船和机械等行业的20多家公司正加紧研究深海勘探和采矿技术,并取得了新的进展。日本住友金属矿山和川崎重工业等公司研制用于打捞海底表层矿藏的采矿机已取得重大进展,在深潜机器人和勘测设备方面,日本已取得国际领先水平。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