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需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7:26

移动通信需求篇1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需求因素;运营商

中图分类号tn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84-0199-02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包括核心网建设、传输网建设和无线网建设三个模块,因核心网和传输网的网元较少且环境稳定,因此现阶段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以无线网建设和优化为主。无线网络建设是通过优化移动通信设备和基站空中接口的信号性能提高通信质量的过程。移动通信网络动态变化频率高、用户群体庞大、话务密度不均匀,导致无线网络信号接口稳定性较差,反映为用户通信质量不稳定。因此,应通过不间断地更新网络硬件、调整数据、优化资源配置使通信网络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通信需求。

1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实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通信质量与网络建设投入不成正比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现阶段在通信网络建设的过程中通常选择先优化,后建设的策略。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大致分为数据采集、分析、实施和评估四个阶段。数据的采集需要通过人工操作,将各类工具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汇总。数据分析主要是相关技术人员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判断和分析,以确定移动通信网络节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制定不同地点和不同层次网元的建设和优化方案。实施阶段是对确定调整的网络进行调整操作。最后的评估阶段是对建设优化后的网络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评价,如未达到预期优化效果,则需重复上述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建设和智能优化将成为移动网络建设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和设备工具,不同类别的操作设备只能对特定问题发挥一定效能,这就出现了优化工具各自分散难以整合的局面,网络优化无法针对整个建设网络组成科学的优化方案。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及优化过程中,应与系统供应商或第三方软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开发环节数据和系统数据绑定的软件和系统,实现大量通信数据的一体化处理,并使之具备数据分析、挖掘、智能处理、自动参数调整等功能,以降低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和相关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专注于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及环境数据优化方案的研究,迅速实现移动通信网络智能优化。

2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具有涉及面广、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等特点,只有进行科学的整体把握和周密的综合考虑才能保证网络规划和建设的有效实施。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运营商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需求,以增进网络建设的实效性。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现有网络资源配置、用户实际需求和运营商建设规划几个方面。现有网络资源配置是指传输网络、ip数据网络、接入网络等,包括运营商自有资源和其它网络资源。

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运营商如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配置,能够有效缩短网络建设周期和成本。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迅速建立自有网络是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些新兴的运营商在网络建设初期可以通过自行建设微波网络解决基站之间的连接问题,通过租用其他运营商固定传输网络解决省际区域之间的传输问题。用户实际需求是运营商开展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基础,通常情况下,运营商会对各地区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发展形势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现有通信网络资源,通过预研、调查等方式预测用户网络业务、网络容量、网络覆盖、网络性能等方面的需求。用户需求是运营商进行通信网络建设的基础,在综合考虑地区经济、交通、地理的前提下,应结合现有网络资源,调查用户需求,遵循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全网规划原则,对核心网、业务网、传输数据网、接入网的建设进行合理统一建设和优化。运营商网络建设规划主要包括核心网、业务网、传输数据网、接入网的建设和规划。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于在符合运营商自身规划的同时,还要遵守国家和地区关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统一发展规划。在运营商实施移动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及地区管理部门如未能及时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将导致新的移动网络与地区政治、经济、环境发展失去平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需要在部分区域新增或扩容网络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需求。政府部门与运营商之间只有建立统一的规划,才能保证通信网络建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避免重复建设。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最值得注意的外部因素即满足国家通信需求,政府部门则应该有效协调运营商经济效益和地区通信需求,紧密结合地区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实施网络建设,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可行性最大化。

竞争因素和商业需求也是影响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网络规划和建设时,运营商应对自身能力、市场竞争情况和商业发展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定位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在众多的竞争和商业需求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包括网络覆盖及通信质量、合理的定价和资费策略、合理销售渠道及策略、品牌营销策略、市场和用户的合理分类、产业链的完善几个方面。

3结论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是一项高难度、技术性较强的工程,可大大改善网络通信质量,优化地区通信网络配置。在各种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的进程中,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智能化和多样化。相信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将为客户群体带来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和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吴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2(9).

移动通信需求篇2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需求;移动信息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图书馆服务不断进步的驱动力之一。从计算机技术到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逐渐从纸本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移动用户的信息需求。目前,国内外不少图书馆已开始利用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延伸和拓展自己的服务,为用户提供实时、方便的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1国内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与移动信息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经历了传统文献信息服务、复合图书馆信息服务、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阶段,正在向泛在图书馆服务阶段发展。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率先在国内推出试用手机短信息通知系统,主要功能是流通借阅通知的实时提醒[1]。此后,我国每年都有一些图书馆试验推出各种类型的移动信息服务项目。

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统计可以看出,2007年以前国内图书馆开通的移动信息服务都是以短信息服务为主,仅有个别图书馆开通了wap网站服务。2008年以后国内开通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越来越多,所开通的移动信息服务内容也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扩展,除了短信息服务之外,还开通了诸如wap服务、客户端软件、电子阅读器等新的移动服务。我国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已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之间发展不平衡,移动信息服务类型主要依靠手机短消息和wap服务,移动信息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到期/超期催还提醒、书目检索、个人借阅查询、图书馆通知/公告、预约及到馆通知等内容。目前国内图书馆大都以公益为原则,为用户免费提供各类移动服务,在宣传推广方面主要以图书馆网站推广为主,辅以少量的活动推广。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建设与管理主要还是由图书馆的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业务部门尚未全面参与,移动服务的成效并不显著。

2移动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是人们为解决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移动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包括对信息内容的需求和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移动环境下信息内容的需求可分为时间相关性需求和空间相关性需求。时间相关性需求是指图书馆用户在“临时”、“实时”、“片断闲暇时间”或“无聊时”等时间状态下需要连接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服务,统称为即时性需求。临时性需求是指图书馆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受到某种启发或激发而临时生成的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如想查询文献或数据库、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咨询图书馆员等。实时性的需求是指图书馆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对时效性强的图书馆信息与服务的需求,比如图书馆的通知(服务公告、活动通知等)、用户借阅提醒信息、图书馆座位或电脑位等资源的实时状态信息、办理讲座预定、文献预约续借、证件或文献挂失、博客、参与图书馆社区等。“片断闲暇时间”或“无聊时”都是指用户在移动过程中有时间而无事可做时,用户的需求大都是利用这个时间阅读、收听收看图书馆能提供的文本或多媒体内容,可以是抓紧片断时间进行学习、了解专业信息,也可以是娱乐消遣,打发无聊。所以,即时模式就是针对图书馆用户的时间敏感性需求而提供的服务。空间相关性需求是图书馆用户在移动环境下对有关地理信息、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其他信息的需求,比如查询有关图书馆的地理分布、地理位置、交通路线、大型图书馆的内部导航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周边服务信息、与图书馆社区中在同一或临近位置的其他用户进行交流等需求。基于位置的服务模式就是满足空间相关性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由于图书馆提供的主要是知识服务,图书馆用户的空间相关性需求在内容上、强度上不如商务、娱乐社区等类用户,但也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所不可忽视的的需求。

从信息服务的组成结构看,信息服务包括信息服务者、用户、信息内容、信息技术与系统、信息服务策略等组成要素。因此,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除了信息内容需求之外,还包括用户对相应信息服务系统与服务方式的需求。用户对移动信息技术与系统的需求主要包括对移动网络、移动终端和应用软件的需求,移动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如wLan)、2G、3G乃至4G等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电子阅读器、mp3/mp4、pDa、pSp、ipaD等设备,应用软件包括短消息、wap、weB浏览器或者客户端软件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与需求从中选择相应的信息技术与系统。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方式的需求是指用户对全文服务、加工服务、个性化服务、互动、协同服务等服务方式的需求。

3面向用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用户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对象,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内容的接受者和利用者。用户需求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出发点。随着信息服务逐渐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演变,图书馆信息服务也逐渐由以图书馆、图书馆系统为中心向以图书馆用户为中心发展。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经历了面向资源型、面向交流型、面向用户型的演化过程[2]。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从根本上讲是为用户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服务的环境,同时提高用户获取与利用图书馆信息的能力。由于移动环境的种种局限,移动信息服务更需要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以用户为中心做好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需要顺应潮流,针对用户在移动环境下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图书馆服务的行为进行研究,在设计、开发移动信息服务系统之前,调查、把握用户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相应的移动信息服务功能。在移动信息服务系统正式上线服务后,还要对用户使用状态进行跟踪研究,分析用户使用的行为特征,为后续的调整、改进服务提供依据。

面向用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是根据图书馆用户的不同特征(年龄、性别、学历、职业/身份等人口统计特征、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特征等),提高用户的满意度。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用户中心服务模式就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一切从用户信息活动出发,基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以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与问题解决为目标的信息服务工作模式[3]。

建设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并非只是将现有的图书馆服务简移到移动终端上。移动性、即时性和个性化是移动信息服务的特征,也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的优势,但哪些服务是用户在移动环境下需求比较强烈的、时间要求比较高的,哪些服务可以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都需要图书馆对用户在移动环境下的信息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在用户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面向用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而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建立用户信息库,对用户检索、利用的信息内容和检索策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用户的需求特点与使用偏好,根据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特点,优化服务项目与服务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满意度。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用户使用尚不普及,对用户的研究应以需求研究为主。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在于图书馆移动服务项目方面,用户需求主要包括:能够准确提供图书馆空余位置的数目,比如图书馆自习区域、电子阅览室的空座情况;即时介绍新书;在线订阅;专业咨询;交费服务;定题服务,根据专业选择所需要的信息;智能问答,知识服务;结合手机的各种应用(比如类似二维码的应用);希望可以看到更新更多的电子图书;内容更新要快,并且能够涵盖各种学科和期刊;收录各种最新报纸;实时提醒感兴趣的图书类型和杂志期刊更新信息;定位服务;多提供互动服务,多增加读者之间的互动环节,师生在线交流等等内容。在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方面,用户希望能支持智能手机客户端,比如iphone、安卓系统等;提供快速的网络连接速度;易操作、方便,界面需要简单一些,功能菜单要简洁,使新用户容易上手;对移动终端不要太挑剔,不必须智能手机;开发更多的移动客户端,最好能在appStoRe提供下载等等。而在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方面,用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例如希望费用低或者免费;提供移动服务使用的培训;希望可根据不同需求情况开展个性化订阅服务;可以开通个人收藏业务;多提供个性化服务;能够保护读者的隐私;提供移动设备的租赁和借还服务;服务不能对用户造成负面的影响,比如过多的邮件、短信;希望能将图书证跟手机等合并等等。

4结语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新领域;尤其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机制,目前图书馆学界还未见报道。移动环境下人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有着新的特点,移动信息网络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的特征,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而是需要研究移动信息技术与服务的特点,需要调查分析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特征,进而研究出适合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新模式,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切合了当前图书馆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崔宇红.基于手机短信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4):67-68.

移动通信需求篇3

【关键字】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

一、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流量每年正以接近10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物联网感知技术的接入,使得需求呈爆炸式增长,预计未来10年,无线网络的数据流量将增加1000倍,联网设备将高达600亿台(部),迫切需要更加高速、高效、智能化的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来支撑。因此,面向满足未来用户需求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发工作开始提上日程。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命名为imt-2020,简称第五代移动通信(5G)。

二、5G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

5G系统通信技术是继4G之后,为了满足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正在研发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面向2020年以后人类对信息通信需求的下一代通信技术。各国目前只是将5G通信技术定义为传输速率达到10Gb/s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itU为了将5G技术全球规范化,正在起草关于2020年移动通信的前景和技术两个文件,这将对5G技术形成一个基本的全球共识。业界预测5G标准化的正式进程将在2016年间在itURwRC15上正式启动。

虽然关于5G的全球标准还没有定义,但各国已争分夺秒的开始了5G的研究,2013年初欧盟拨款5000万欧元在第7框架计划启动了面向5G研发的metiS项目。

该项目描绘的5G目标是使数据流量增长1000倍;用户数据速率提升100倍,速率提升至10Gb/s以上;入网设备数量增加100倍;低功率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增加10倍;端到端时延缩短5倍。

我国也将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纳入863计划,分别于2013年6月和2014年3月投资1.6亿元启动了5G重大项目一期和二期研发课题。课题研究小组表示,我国的5G通信技术具有超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超低的功耗,并且能和现有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密切融合,构成新一代无所不在的移动信息网络,满足未来10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加1000倍的发展需求。

2011年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曾宣布,通过同三星,LG等大公司的合作已成功研发出了5G核心技术,命名为noLa,该技术已实现5公里以内以步行速度接入,每秒钟传送3.6G/s,在这样的速率下,使用noLa技术下载一部DVD格式标准电影只需要几秒时间。

三、5G通信技术特点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中,更多的是将“人”这一主体引入发展需求,以“感知”技术形成一个更智能、更友好,更广泛用途的网络。这要求5G相比4G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3.1通信数据流量至少增长1000倍,支持联网设备数目增长100倍

业界预测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目将达到600亿部(个),而全球移动数据流量也将达到2010年的1000倍。因此,要求未来5G网络单位覆盖面积内支持的设备数目相对目前4G至少增长100倍,单位面积的吞吐量能力,至少提升1000倍达到100Gb/s/kmz以上。

3.2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

未来移动通信需要支持社会所有活动对网络的需求,为了满足社会生产活动,不仅需提供至少10mb/s以上的接入速率,对特殊需求用户和业务,可提供高达100mb/s的速率,还需能提供毫秒级延迟和高达99.999%的可用性。

3.3频谱利用率高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将面临用户规模大、业务量大、流量高的挑战,对频率的需求量必然会很大,这就需要5G技术能通过创新技术提升频率利用率,解决大流量带来的频谱资源短缺问题。

四、总结

5G通信技术是为了解决2020年及以后社会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高速、高可靠、高兼容性接入需求的下一代通信技术,虽然目前全球标准并没有统一,还面临着与现有通信技术系统融合、频谱效率和容量提升、物联网业务灵活性、网络能耗、终端设备兼容、产业生态等发面的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5G技术的研发一定会取得成功,这将会为人类生活和全球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联系方式:15708459224邮箱:

地址:四川省新都区西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余莉,张治中,程方,胡昊南.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构架及其关键技术[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26.4.

[2]董爱先,王学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14.3.47.3.

移动通信需求篇4

1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技术从1G一直发展到今天所用的4G,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5G。从图1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刚开始1G的运行速度与人步行的速度相差不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也逐渐发展,由步行、自行车、汽车的速度提升到飞机的速度。我们现在处于4G移动通信时代,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G网络已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主要原因有:(1)网络运行速度慢;(2)网络信号的覆盖率低,不能随地应用网络;(3)传输技术水平低,致使传输速度慢。这些原因致使4G网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图15G移动通信与4G移动通信网络速度对比漫画而未来,我们将进入5G移动通信时代,而5G的运行速率达到了火箭的上升速度,可想而知,5G移动通信的速度极快。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4G的延伸,关于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并且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其智能技术,引入新的结构体系,提高运行速率,还有就是挖掘新的频率资源、优化整个体系的性能以及扩大它的原有范围。

25G移动通信与4G移动通信的异同点

2.15G移动通信与4G移动通信的相同点

5G移动与4G移动的相同之处在于,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的方式不受限制地应用网络,而且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没有明确的分界,用户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业务和应用。而且5G移动通信与4G移动通信的覆盖范围是相同的,大到企业、军工业,小到民用乃至个人,它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的交流、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25G移动通信与4G移动通信的不同点

简单来说,5G移动通信是4G移动通信的升级版,它在4G移动通信的基础上,优化了技术,提高了网络运行速度。从表1中可以清楚看到,速度、连接密码、覆盖性、能效、频率效率和时延,5G移动通信都要优于4G移动通信。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二者的不同,即4G是为连接全球人类而专门设计的,而5G移动通信却是为连接世间的万物而研发设计的,足以证明5G移动通信的先进性。

3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3.1运行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4G移动通信的网络运行速度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因此,在开发5G技术时,首先考虑的关键技术就是它的运行技术,4G移动通信的运行速率是1Gbps,这就意味着5G移动通信的运行速率最少是4G移动通信的运行速率的5~10倍。这是5G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

3.2传输技术

移动通信传统工作的传输频率一般在30Hz以下,但是这个频率阶段的空间是十分拥挤的的,5G移动通信必须改变这个现状,因为在这个狭小拥挤的空间传输,速度是非常慢的。因此,5G移动通信技术改进了传输技术,避开这个频段,选择一个高频段,因为高频段资源非常丰富,而且空间也非常大,能够有效缓解地频谱资源的拥挤状况,实现高速、短距离、短时间的通信。

3.3信号覆盖技术

众所周知,在信号不好的地方,就算网络速度再快都无济于事。从4G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情况来看,网络速度相当快,可是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手机就没有信号,网络速度极慢,不仅如此,有时网络还会中断。而5G移动通信技术,就是要改变这种弊端,将信号扩展到更大的范围,让人们不再因为信号问题而烦恼。

3.4智能性高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性要远远高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表现在它的终端的设计和操作技术更加智能化。通过感知网络环境及用户业务需求,在异构环境下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服务体验。

3.5同时同频全双工

第五代移动通信实现了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这个技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相同的谱图阶段,通信收发双方的速度极大提高。而且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克服了其他因素的干扰,极大提高了速率。

45G移动通信发展前景

现如今,5G已成为国内外移动通信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当下的4G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必须研究更先进的5G通讯技术,5G通信主张在推动技术变革步伐基础上,使移动用户获得更加丰富的操作体验。未来的5G通讯技术将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主要原因如下。

4.1与网络融合

5G移动通信弥补了4G移动通信的以下不足:(1)网络运行速度慢;(2)网络信号的覆盖率低,不能随地应用网络;(3)传输技术水平低,致使传输速度慢。5G移动通信弥补了这些不足,并整合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将这些新的技术应用到真正意义的网络中来。

4.2更好服务社会

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遥遥领先,所到之处都有它的应用,大到企业、军工业,小到民用、个人。移动通信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移动通信的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极大增强了企业、军工业对其的应用。尤其是军工业,在这个移动通信技术成熟的时代,军工业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依赖。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必会掀起一场狂潮,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必将加快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力求让5G移动通信技术在信息发展的今天能够脱颖而出。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将会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巨大的动力。

5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我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将会致力于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虽然当前我国的5G移动通信技术依然处于研究阶段,还需要相关部门研究和掌握一些关键技术,但相信在我国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很快就会进入5G移动通信时代。

作者:宣以所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5):551-563.

[2]彭景乐.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相关关键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4(20):52.

[3]蔡志猛.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2).

[4]李章明.5G移动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15(4):44-46.

移动通信需求篇5

关键词:4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网络结构

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从2G发展到4G,充分表明信息技术时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是时代的发展产物,更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起步晚,但发展快速,诸多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自有化发展,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进入世界强国行列。本文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对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具体阐述。

1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从2G到3G,再到当前的4G,我国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迈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展现出无线通信网络核心技术的发展实力。4G移动通信技术凭借通信更加灵活、通信速度更快、智能性能更高的技术优势,迅速成为高速公路联网技术的应用热门技术,很大程度上契合现代社会发展对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要求。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我国在诸多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自有化发展。我国在推进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进程中,虽然技术自有化程度提高,但在众多技术难题面前,我国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困境依然十分突出,集中表现为:(1)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4G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的效率有了更高要求,现有最高的100mbit/s在未来也可能无法满足需求;(2)对于4G系统,其内部的emC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估量十分必要,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中,4G技术的发展需要依托于良好的内外环境,系统中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科学估量显得尤为重要;(3)要实现4G的应用与推广,应更新与改善现有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影响了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走进市场;(4)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领域,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5G(超宽带技术)已在美国的一些行业领域得到应用,而欧洲、日本等诸多发达国家与地区也在推进5G技术的研究发展,这对于我国4G的市场推进及发展会造成影响。

2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2.1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体系结构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重要产物,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内在需求。相比于3G,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显著的特殊性。图1是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体系结构图。从图1中可以知道,4G的蜂窝网络的应用范畴更广泛,能够适用于世界的任何蜂窝核心网。一方面,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中融入了ip技术,这是网络智能化的集中体现,更是推动全网智能化的演变及发展;另一方面,核心网的接入方式实现了多样化,无论是蓝牙、wCDma,还是ieee802均可接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4G网络接入方式多样化的技术要求。2.24G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涉及面广,诸多核心技术的攻克,是推进4G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4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在于oFDm技术、mimo技术和ipv6技术等领域。2.2.1oFDm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是基于oFDm技术发展的。因此,在4G发展的进程中,oFDm技术的重要性尤为突出。oFDm技术将信道分为n个正交子信道,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通信数据信号的传输速度,而且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在数据信号的接收过程中,接收端基于分类好的子信道获取信号,有效避免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对信号传输质量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在原信道宽带之中,子信道的宽带所占相对较少,这就有助于保证信道的均衡性。2.2.2mimo技术对于mimo技术而言,其主要通过设立分离式多天线,来增加信道容量。因此,在4G移动通信网络中出现信道受阻的情况,则可以利用mimo技术来处理,确保信号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因此,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mimo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于提高4G技术水平,满足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需求,起到重要的作用。2.2.3ipv6技术从图1可以知道,4G移动通信系统中,ipv6技术处于重要地位,是实现数据流传输的关键技术。ipv6的技术优势十分突出,地址空间大、QoS服务、自动化控制、移动性等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3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进步,是信移动通信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既面临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发展的挑战,无论是核心技术的攻克,还是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的改善,都是我国全面推进4G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工作重点。

作者:郭爽单位:重庆市合川区移通学院

参考文献

移动通信需求篇6

【关键词】整合营销;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品牌战略

引言

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通信网络技术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通信技术的需求也是不断的提高。移动通信在市场上的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整合营销模式能够从营销策略、营销模式和品牌定位等环节出发,有效的与目标客户建立双向的稳定的客企关系,可以说整合营销模式是可以让运营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1移动市场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的同时,市场竞争也异常的激烈,通信自从分营后,移动、电信、邮政电讯行业中业务竞争日渐激烈。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产品的功能在不断的扩大,人们不仅关注于手机的实用性也开始越来越关注通信产品的品牌形象,人们更关注的是一款新的通信产品所能带来的精神享受,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渐渐处于劣势,急需要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让运营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整合营销模式应用的探讨

整合传销模式是市场营销策略变革所出现的新理论,是为了解决当今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之间的互相传播,让客户能够认同产品。我们所熟悉的中国移动中的“动感地带”,就是运用了整合营销模式,“动感地带”是中国移动品牌成功塑造的尝试。“动感地带”依照当代年轻一族的喜好推出了业务套餐和资费融合,并且具备了“时尚、好玩、探索”的特质,能够多方面的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比如喜欢看球赛和打游戏的人都可以在“动感地带”中获得满足。“动感地带”是通信、学习、工作、娱乐等相结合的一个乐园,用户不仅可以在这里放松自己还能够快速的找到解决难题的答案。中国移动是按照年轻人的特点需求进行“动感地带”的设计,运用整合营销模式将所有的信息构建其中,将不同的内容组合进一个地盘中,让用户能够全方面的体会地盘的不同乐趣,让他们能够在独属的地盘中获得自己所要的信息,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真正做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3整合营销模式应用的研究

3.1了解消费者需求

俗话说顾客便是上帝,生产一种产品的最终目的就是销售给顾客。整合营销模式虽然适用于当今社会年轻一族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但是如果在不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的情况下,这种犹如法宝般的营销模式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运营商需要了解消费者在不同时节不同环境下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可以采用无结构的沟通方式来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整合营销策略,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消费者的信赖度和亲和力。

3.2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

无论计划制定的是多么的完美,终究是需要人员去实施的。通信技术在不断的提高,旧的方案、策略都将会被一一淘汰,新的技术需要新的知识来驾驭它。整合营销模式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营销人员不了解营销的新产品的使用方法以及各项性能的具体作用,那么又怎么能够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购买新产品呢?通信企业应该加大对营销人员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对新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了解,并且加强他们的销售沟通才能,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销售信度,让消费者能够相信新产品从而购买新产品。

3.3善于发现与总结

自我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是能够提升自我的有效方法,在移动通信品牌营销过程中,也是需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的。运营商需要及时的将客户的反馈进行整理,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和对产品的期望,总结出新的整合营销模式,能够最大化的发展新产品技术,使新产品能够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塑造出有符合客户需求而又具有个性的新产品。

4结束语

市场经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移动通信品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量不断的激增,通信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人们对于移动通信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最大程度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热点在哪个方向,然后针对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整合营销,才能够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中国移动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在遇到激烈的竞争时,更需要找到适宜的品牌营销策略,整合营销模式正在被深入应用中,相信在不断的完善中能够加快中国移动通信品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亮.移动通信新业务营销新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172.

[2]曾辉祥.浅析中国移动通信营销模式[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9):180~181.

移动通信需求篇7

【关键词】4G移动通信技术特点分析实践应用

前言: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便利。保证4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系统能够充分的得到科学技术支持,要求工作在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并致力于此项事业的科研。

通过对4G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多媒体方式的融合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高效率的兼容性成功取代了传统通讯模式,带动通信服务进入全新时代。本文针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实践应用中总结工作进步途径。

一、4G移动通信技术概念

4G移动通信技术,就是将传统通信系统和网络进行专业的链接,保证在信息传递的速率上得到前所未有的科技成果展现。

4G支持的移动通信系统,成功的与多入多出的技术网络相连接,与此同时还进行与多跳网进行组合,加上无线的局域网络相扶持,做到数据的高速传导。因为4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无缝的链接操作执行,保证了独特的工作优势。在这种优势引导下的工作流程更加严谨,不会出现数据传递的不稳定性。

另外,对于数据的保密性质做的更加透彻,不容易受到外来的侵入。因为有完善的保密系统支持,确保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安全性,便可以更多的链接和兼容其他网络和系统的支持。随着人们越来越高的网络应用需求,实现4G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支持变得更加重要,而且具备特殊优势的4G网络也更受到人们的亲睐[1]。

二、4G移动通信技术特点

4G移动通信的技术特点有很多,也非常具有通信技术优势。首先,4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下的信息传递效率更高。针对当下社会,大数据传递的特殊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能够实现大量数据存储和保留的信息平台,需要有良好的流转渠道,4G网络的支持正好符合了当下人们的需求,是传统通信技术的上万倍。

其次,4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的通讯方式更加多样化,不单单可以执行电话这项语音功能的通讯,还可以执行电脑能够操作的影响通讯。现代人们对于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充分利用4G网络环境,就能够满足人们对不同时间和空间下执行的影音通信需要。

再者,4G网络支持下的移动通信智能化提升迅速,能够保证高程度的智能操作,可以减少用户不必要的麻烦。4G移动通信技术相当于成为用户的管家,帮助用户记录特殊事件和特别时间,成功的转型成掌上电脑的形式,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各种需要。

最后,4G网络支持下的移动通讯技术具备极高的质量。因为4G网络通信技术远远超过之前的2G和3G服务网络,能够超强的覆盖环境,满足通信的质量要求。比如,原本的移动通信支持很难做到画面无延误的清晰,但是现代科技支持的4G网络就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无延误的传递要求,成为当下用户可以信任和使用的终端服务平台[2]。

三、4G移动通信技术实践应用

4G移动通信的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进行社会实践应用的过程中看到了4G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和发展前景。4G移动通信依靠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进行数据质量的控制,在传递的过程中效率被高速提升。而且,坚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保存功能,在传递的过程中避免衰落。智能优越的传递性能保证了实践的应用,利用广大移动用户作为检测平台,实现了对性能的高标准要求[3]。

四、结论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使用移动通信,不仅是因为通讯传递的便利性,还因为不断发展的4G网络能够为人们提供最先进的信息能源。4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人们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为人们提供快捷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实现了多媒体的服务网络,能够充分实现服务精神的同时,保障了计算机技术终端管理的需求实现。

全新的信息时代到来,智能化的操作手段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沟通的环境,成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阶段。综上所述,4G移动通信技术是时展的优秀产物,带动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还为我国社会提供了一个着眼世界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姚志刚.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新通信,2015,08:75-76.

移动通信需求篇8

【关键词】提高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电源系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整体运行稳定性。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很多移动通信系统在电源系统上均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均受到诸多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出提升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措施。

一、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组成

在整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电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部分,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移动通信的整体运行状态,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在组成上主要包括集中监控系统、双回路10kV高压系统、油机供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直流整流配电系统以及UpS系统等,并且各项组成系统在通信电源系统中的功能都是独特不可代替的,不同组成系统之间的共同运作保障着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稳定[1]。

二、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在安全可靠性上的具体要求

对于移动通信电源系统而言,其在要求上提升主要是因为的人民的整体生活质量提升,进而对移动通信上的要求提升,导致移动通信对自身的各个部分要求也逐渐提升,电源系统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具体而言目前在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要求上主要集中在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以及可测性和可靠性几方面,并且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给以解决,保障能够为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支持。

三、影响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雷击的影响,自然界的雷击必然会对电源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大多数移动通信电源系统中均设置相应的避雷设施,但是就实际情况观察,还是有一些雷击事件的发生,这也说明目前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接地防雷措施仍然不足;其次是电源系统监控力度不足,一个系统的运行必然会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出现种种的问题,而为了及时检查和避免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移动通信电源系统进行监察作业,然而目前很多移动通信企业在移动通信电源系统运作监管力度上均不足,导致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再者为谐波电流的影响,谐波电流会直接导致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在运作中部分组件和线路出现温度过高问题,进而就会导致一些电源事故的发生,虽然现阶段很多移动通信电源系统都对谐波电流采取了一定的抑制措施,但体效果仍旧不佳。

四、提升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1、完善防雷接地工作。雷击属于自然现象,但是同时也是目前对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因此要提升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首先就必须强化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接地防雷措施。具体而言,首先需要需要对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级别进行划分,进而依据划分结果制定出多层级的防雷措施,保障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稳定;其次需要对移动通信电源系统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如整流器、控制器给以安装额外的避雷设施;再者需要对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展开全面性的分析,进而制定出整体性的防雷措施,实现全面化、系统化、整体化的防雷能力提升;最后对于避雷设施的接地端需要给以防腐、防锈处理,保障其连接牢固。

2、强化对电源系统的监控力度。强化对电源系统的监控力度是保障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稳定的必要措施,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强化对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巡视工作,制定出完善合理的巡视制度,对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隐患均给以处理;其次需要在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巡视人员上,保障其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合格,避免走过场的问题出现;最后还需要利用目前十分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移动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状态的数据库,并且对移动通信电源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库找出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数据,进而针对性的检查和处理[2]。

3、强化对电源系统的谐波治理力度。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很多的移动通信电源系统中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谐波问题,并且就移动通信企业而言,对谐波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导致目前屡见不鲜的移动通信电源系统谐波问题。在谐波处理上,首先需要移动通信企业在思想层面强化对谐波管理的重视程度,其次需要结合每一处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谐波治理的措施;再者还需要结合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给以安装适当的过滤波器,实行对谐波电流的有效处理。

结束语: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电源系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整体运行稳定性。而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对移动通信电源系统也提出了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以及可测性和可靠性多方面的要求。在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上主要集中在雷击的影响、电源系统监控力度不足、谐波电流的影响三方面。面对人们对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及其影响因素,完善防雷接地工作、强化对电源系统的监控力度、强化对电源系统的谐波治理力度是切实有效的提升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措施,值得移动通信企业充分合理的使用。

移动通信需求篇9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通信运营商;发展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61-0090-02

互联网技术是20世纪以来人类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移动通讯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文化、经济和社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速了社会文明和信息传播的变革进程。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增,因此,电信运营商的积极变革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

1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通信业务发展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通讯业务是一种双向融合的服务模式。其打破了传统通讯业务只能为客户提供语音、数据等内容的资源出租式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通讯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功能更强大的新移动通讯终端功能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丰富了服务内容。

2通信运营商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2.1数据流量指数式激增,数据响应快速

随着移动用户对服务的体验要求逐步提升,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现了指数化的增长趋势,因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流的传输速度急需提升以跟上移动通信业务的高速发展。但是,以运营商怒前的技术设备水平,服务质量并不能完全实现客户目前的高速、高质的要求。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通信企业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实现高效的优质服务。

2.2移动数据服务与资源的明显不匹配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移动通讯客户,通讯企业和移动运营商越来越重视数据服务质量,相应的移动通讯企业的资费收入和设备维护费用就会提高。但是如果盲目上涨资费就会失去部分移动用户,所以国内大部分运营商都尚未根据数据服务成本计算来提高服务资费。

2.3移动互联网模式对传统移动运营模式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模式是优于其他传统移动通信模式以移动通讯和互联网通信模式技术为基础产生的一种通信模式。这种新型的移动通信模式的特点是双向融合,要求运营商对传统的资源出租的低级运营模式进行变革,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实现向互联网体系的转变。

3移动通信行业“五化”变革

3.1终端智能化

当今产业发展中最为显著地特征就是终端智能化。据工信部统计,2011年,我国1月~11月手机超过了8192.6万部,上市了441中新机型,同比基本翻番。智能手机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接入网络。前几年,3G模式中最为普遍的是wCDma手机,成本也是相对较低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tD网络的完善,tD手机也在价格上有较大的区间,款式功能丰富被用户所接受。在客户对网络速度的要求下,4G手机也在急速发展。

3.2无线接入宽带化

移动互联网对数据流量井喷式增长的需求直接发展了无线接入宽带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移动通讯技术如果仍局限于语音通信是远不能满足客户对多媒体应用的需求,所以无线接入宽带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3.3运营平台化

运营平台化指的是运营商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的压力,以用户的价值和需求的基础构造的智能网络管道。大额的数据业务投资所带来的数据流量高增长未能给运营商带来可观的收益,运营商为了提升网络价值,转而由传统的经营宽带“哑管道”模式向可以引领产业发展的“智能管道”变革。经由不同方式打造的“智能管道”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识别客户、区分业务、调控流量、分级服务和管理资源等。目前运营商最为紧迫的问题是解决流量增长和收入不相匹配的问题。构建智能化管道就是要实现资源与业务的最优配置,进一步提升流量的经营管理。

3.4业务融合化

业务融合化是产业融合化的产物,运营商首先要想客户提供最为基础的语音通信业务,其次还要满足客户对数据和视频等综合多媒体信息的需求。松耦合、多样性的网络才能实现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并拓宽业务范畴,这种模式能够实现业务的多样性和积极发展。业务融合还能够提升用户的体验,把移动互联网与电视终端、手机、电脑上呈现的各种信息形式同时通过移动终端呈现给客户。

3.5通信外延化

通信外延化的主要内容是物联网。其打破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模式,将通信范畴扩大到人与机器、人与物、机器与机器、物与物,直接拓宽了通信的内涵和范畴。从长远来看,物联网具有巨大的潜在发展价值和市场空间,也因此得到了大多运营商的关注。工信部根据今年的统计数据预测在2020年我国市场规模将成长为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由此看出,物联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未来五年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

4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通信业发展的策略

4.1加大移动通信网络体系建设力度

现在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移动运营商如果不能及时的构建新的移动互联网通讯体系,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建立新的体系要以移动通讯现有的平台为基础,不断加强互联网的研发,进而实现新体系的融合。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移动网络质量和速度;加大对于云计算、点对点传输的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在保证移动互联网质量的情况下亚索运营成本。为加快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的融合,应通过对隔代通信网络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新标准运营体系。

4.2创新互联网跨行业合作形式

互联网行业和移动通信行业是存在差别的,移动运营商不熟悉互联网行业,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客户对于通信的需求程度在不断提高,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行业交流合作成都的提高,这对移动运营商来说是一种挑战。移动运营商只有对互联网通信进行进一步的研发才不会失去时展的先机。

4.3提升对客户的需求的把握和分析

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双向融合的形势的推动下,信息服务的种类和方式也在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受到时展的影响,移动运营商必须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主,了解客户的对通信的需求,尽最大的可能满足客户。所以,按照客户的需求对客户分类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客户分类,才能进一步制定合理的需求方式。在建立子系统和销售模式及其他运营过程中要把资源合理利用作为基础,最终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移动客户的需求。

4.4逐步打造智能管理,做好流量经营

“流量经营”要求首先搭建运营商智能管道和产业链聚合平台,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小流量产品为研发重点,将流量规模扩大、流量结构改善、流量内涵丰富作为经营方向的一整套理念、方法及行动的整合。

4.5充分发挥优势,做好传统管道

虽然“哑管道”时代的发展下需要寻求转型,但是由于现有的新兴技术不够成熟和完备,所以构建“智能管道”不能急于求成。传统管道作为所有业务开展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客户最基本的需求还是语音业务一样,运营商还是离不开传统管道。传统的管道还是需要得到重视和建设好。

4.6云计算务实推进,iDC建设逐步展开

现阶段出现了云计算过热的现象,很多企业为了显示自己运用了新的技术都声称自己运用了云计算,但是大部分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是不需要云计算的。特别要指出的是采用云计算的iDC建设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的,所以iDC建设更应该有规划按要求建造。中国移动设计院就在积极研究实验新型节能、低pUe值和环保iDC。

5结论

移动通信企业首先要全面仔细的分析通信业务的发展环境,将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中心,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针对不同的客户种类研发不同的服务项目,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葛永杰,周晓.中国通信行业运营商如何打破移动互联网的壁障――转型为服务提供者、终端厂家、应用开发商三者的方向引导[J].中国科技纵横,2013(2):75.

移动通信需求篇10

关键词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界面设计尺寸界面构成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

1个人移动通信设备及其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1个人移动通信设备

在这个信息异常重要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个人移动通信设备应运而生,移动通信设备在近些年逐渐得到了普及。提起移动通信设备我们都能想到一些,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等,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移动通信设备。但是根据近几年相关的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情况,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售稳定增长,发展前景看好。

1.2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近些年来,移动通信设备的竞争异常的激烈。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其设计中更加的切合消费者的需求。在个人移动通信设备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设计要了解其目标平台。其中,具体的细节主要有要深入地研究移动通信设备的复杂性,同时,在了解目标平台后,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发更加个性化的产品。第二,要使得设备主菜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有利于操作,使得移动设备的检索更简单快捷。第三,移动设备在界面设计时要尽量采用相对一致的风格。第四,相关的移动设备进行界面设计时要更加注重个性化设计。

2个人移动通信界面的构成

2.1以苹果手机为例分析界面的构成

以苹果手机为例,浅谈一下个人移动通信界面的构成。苹果手机可以说是机中首屈一指的手机品牌,一直被看作是高档手机的代表。其界面设计也是根据人们需求的发展而逐渐得到一步步的改进,而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就苹果手机而言,其设备界面主要是由状态栏、导航栏、主菜单栏以及相关的内容区域组成。其中,状态栏其主要的内容就是现实手机设备的信号及相关的运营商,还有电量等信息。导航栏主要显示的是使用界面的名称,其中同时也显示了一些具体的功能。主菜单栏,在其它的一些手机中也包含了主菜单栏,就像是整部手机的一个菜单。对整个手机所包含内容和功能进行系统的分类,并可以实现页面的切换,可以快速地找到想要进入的页面。手机屏幕的其它部分均为内容区域,它占据了手机屏幕的大部分。它是展示手机页面的主要部分,内容变化频率比较频繁。

2.2以安卓手机为例分析其界面的构成

近几年来,由于手机的普及率逐年升高,我国国产手机的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手机界面的构成问题上,安卓手机的界面构成同苹果手机的构成一样,都是由状态栏、导航栏、主菜单栏以及内容区域所构成。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区别之处。首先是手机的尺寸问题,苹果手机的尺寸比较规范或者可以说是单一。而安卓手机的尺寸范围就比较的广泛和多样。但是根据近些年的手机销量的走向,苹果手机越来越有危机感。相反,一些国产手机越来越能够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当然,这其中包括了手机界面的设计问题。

从一方面来说,苹果手机过于遵守规范,过于模式化。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比如,在手机屏幕尺寸追求相对大的现在,苹果手机如果坚持以往手机屏幕尺寸大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国产手机比如安卓手机其实用性在逐步增加,无论是外观还是手机界面的相关设计都更加地切合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

3设备移动界面的设计问题

移动设备的界面设计问题是整个的移动设备设计的关键和重点,它是用户与设备互动的界面。个人移动通信设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迅速普及,因为它克服了时间和地点的制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相应地,在对个人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界面设计时也应该进一步地发觉其本身独有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地完善移动设备的设计问题,更加注重发现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个人移动界面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不停的更新和变化当中,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是最终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尽可能地简化在移动通信设备中的操作,使得界面设计更加科学和合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深入发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4总结

随着人们对信息的日益重视,各种移动通信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在当今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移动通信设备。但是,其中的领先者都是在其界面设计中有着极大的有利之处,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而且更进一步地深入开发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在移动通信设备的相关的界面设计工作中要注意一些问题。不仅仅要满足需求,还要简化操作,降低出错率,凸显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叶,陈琳,董启标.基于phoneGap的跨平台移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2]杨焕.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界面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3]朱林.基于个人移动通信设施的个性化换乘服务设计[D].江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