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8:49

绿色经济的内涵篇1

关键词绿色经济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4.3;F124.5文献标识码:a

绿色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经济形态。绿色经济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带动效应明显,能够形成并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有助于创造就业和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走出危机“泥淖”和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同时,绿色经济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要特征,以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为内涵,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集约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绿色经济一种全新的三位一体思想理论和发展体系。其中包括“效率、和谐、持续”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生态农业、循环工业、持续服务产业”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目前,绿色经济正以其强大的逻辑力量推动全球经济转变,发达国家普遍转向了绿色经济,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中实现结构增长。发展绿色经济,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几个世纪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应当顺势以生态化、知识化和可持续化为目标,改造现存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的非持续性的黑色经济,建立和完善生态化的经济发展体制,推动科学技术生态化、生产力生态化、国民经济体系生态化,使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一个绿色经济强国。

(1)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大量占有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地促进经济增长是其基本特征,认为自然环境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彼此不能兼容,环境问题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必然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绿色经济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所形成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基础,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导向,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符合生态系统规律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引导、推动、保障社会产业活动各个环节的绿色化,从本上减少或消除污染。

(2)绿色经济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价值。传统经济系统坚持封闭性、独立性,认为只要系统本身不断扩大,经济就会得到永无止境的发展,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的制约,导致全球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绿色经济系统坚持开放性和协调性,将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其经济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实行绿色先导原则,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抑或改善环境资源条件,并将自然环境代价与生产收益一并作为产业经济核算的依据,确认和表现出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的价值。事实上,经济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消耗是并行的,在量化经济发展的各项收益指标时,环境消耗价值理应据实计算并从中扣除。

(3)绿色经济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公平性。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性,失去公平性就等于失去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经济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和污染为代价获得,仅仅满足了当代人或少数区域人的物质利益需求,忽略后代人或其他欠发达区域人的生存需要,是将子孙后代或全人类的环境资源用以满足少部分当代人的物质上的奢侈,这是极端不公平的。绿色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自然环境的利用率和再生能力,理论上可以同时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代际利益平衡和当代人之间的区域利益平衡。

(4)绿色经济可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胜劣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是动态的,优胜劣汰是客观规律,正是基于产业结构的更新机制,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引起工业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一是生产领域中,工业社会以最大化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生产方式将转变为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加重了生产者的环境保护责任;二是在流通领域内改革工业社会所奉行的自由贸易原则,实行附加环境保护的义务的自由贸易,控制和禁止污染源的转移;三是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和推动绿色消费。这一系列的制度性变革,必然引起工业社会向绿色社会的回归,依据自然生态规律,建立起由不同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绿色经济系统。

参考文献

[1]孙刚.绿色向前冲――德、法、英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J].安徽科技,2011(05).

绿色经济的内涵篇2

——《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对话人冯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查玮和谁对话?冯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管制经济学、技术创新等。曾承担的主要课题包括:2020年中国能源战略的研究,主持或参与了“十五”工业发展思路、加入wto后对我国制造业影响、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研究等。为什么对话?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纷纷推出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抢占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制高点。我国近日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希望了解,绿色经济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绿色经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存在哪些制约性因素,应该如何克服?冯飞怎样说?事实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几年被削弱了。我国必须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我们要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经济的结合点,这就是要发展绿色经济。价格在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把扭曲的价格信号纠正过来。点击一焦点关注绿色经济的内涵关键思路随着技术进步的不同,内涵有很大不同记者: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欧洲等国家纷纷推出“绿色新政”,提倡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十几年以前,就有关于绿色经济的提法。您认为我们现在提倡的绿色经济与以前的绿色经济相比,有什么不同?它应该包括哪些内涵?冯飞:我们可以从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保护环境来定义这一概念。绿色经济的内涵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很大的不同。第一个方面,现在的绿色经济与过去所提出的绿色经济不同,最重要的就是新能源方面的一些东西,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的发展。这是当前国内外绿色经济明显区别于以前绿色经济概念的最大不同之处。现有的绿色经济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如低碳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方面。第二个方面,现在的绿色经济是针对过去传统的、高耗能的、污染排放比较多的产业采取低碳技术。新的技术进步使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有很大的降低。第三个方面,包括以前一直在推行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社会的一种生产和消费模式,是从单向的线性经济转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向循环流程,以达到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因此,在目前的绿色经济概念中,既包括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还包括生产方式的改变。其中,新兴产业就包括环保产业。记者: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产业,能不能通过技术改造或者结构调整,成为绿色经济的一部分?冯飞:绿色经济可以通过节能环保的技术改造,使一些传统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环保技术和节能环保产品本身就是绿色经济的一部分。就传统产业来说,如钢铁行业,我们很难把整个产业说成是绿色经济,但通过利用绿色技术或环保技术进行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服务,都是绿色经济的一部分。记者:绿色经济可以体现为哪几种形式?冯飞:绿色经济的形式有很多种,表现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服务及相关的市场服务,如合同能源管理等。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是一大块市场,就是说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系统的节能解决方案,同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它的客户即企业不需要掏一分钱,不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就可以分享节能带来的利润。这种服务在国外比较常见,在中国虽然并不多见,但近几年发展得比较快,包括提供环保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公司,或者技术咨询服务公司,这一大块都可以说成是绿色服务产业。因此,从绿色经济的形态来看,绿色经济中既有制造业,又有服务业。过去我们一直对制造业强调得比较多,现在我们应该对服务业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上是对绿色经济从产业上所做的大的分类。从小的分类来看,如能源领域,有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如环保产业,包括固体污

绿色经济的内涵篇3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全球气候变暖、自然资源枯竭、土壤流失和退化,大气污染,水资源危机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绿色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尽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绿色经济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经济的定义,也尚未建立统一的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这给我们在进行绿色经济综合评价分析时带来很多不便。鉴于此,论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拟在此基础上对绿色经济进行诠释,并据以建立相应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分析提供参考。

一、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1989年皮尔斯所著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其对绿色经济的诠释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生态化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为基本产业链,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平衡式经济。而联合国环境署(Unitednationalenvironmentprogramme,简称Unep)对绿色经济的定义是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绿色经济”问题的研究,并从不同的分析角度给出对“绿色经济”定义的诠释。刘啸(2013)分别从哲学和经济学角度阐述了绿色经济的理论内涵。哲学上,首先阐明了绿色经济的价值观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是绿色经济的哲学内涵;经济学上,提出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强调“外部性理论”,即是绿色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内涵,指出构建“绿色经济”理论———可以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下保留“理性人”假设,将“外部性理论”提升至同劳动、资本、技术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调节劳动、资本、技术等稀缺资源的配置,让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来解决生态环境的外部问题。杨茂林(2014)指出绿色经济是以认为发展目标、以生态文明为根本取向、以生态资本为基础要素的、可持续的经济形态。赵晓光,张源方(2014)总结季铸教授对绿色经济的定义: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唐啸(2014)通过综述国外已有的对绿色经济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研究文献,总结出绿色经济概念的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一生态系统目标阶段;经济———生态系统目标阶段;经济———生态———社会符合系统阶段。同时指出绿色经济理论的最新进展可以分为效率、规模和公平三种导向,在对三种导向的绿色经济进行综合评述的基础上,得出其对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启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经济———生态———社会的复合系统视野下进行全面改革,必须全面考量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发展目标,不可偏废,必须破除将生态保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视为相互抵触、非此即彼的发展观念,而应充分比较不同目标,寻求经济发展、生态盈余和社会稳定三者共赢的措施和手段。尽管大家对绿色经济的具体解释存在差别,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解释中找到共同之处,也就是绿色经济是一种高效、节约、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内容涵盖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领域,强调这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

二、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及优化处理方法

论文对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的设计主要源自于上文对绿色经济含义的总结,也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效率、公平为导向,从经济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社会系统四个方面设计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一)设计原则。

在具体构建绿色经济指标体系时,遵守了如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应能够充分反映绿色经济的内涵,且含义明确,计算方法科学,计算数据可靠;(2)全面性原则,即指标体系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完整,能涵盖绿色经济含义中涉及的整体思想及主要方面;(3)代表性原则,在遵守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从众多的指标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以避免信息重叠产生的影响,在全面、重点反映绿色经济发展情况的前提下,避免浪费;(4)系统性原则,绿色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宏观经济运行系统,其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从整体角度把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使各指标之间形成有机衔接,才能揭示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及相互关联;(5)可操作性原则,所有涉及的指标须有可靠地数据来源,应具有能够获取的现实可能性,具体处理时还应考虑数据获取及处理的难易程度;(6)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所用数据的统计口径应该一致,方便进行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

(二)优化处理方法。

由于绿色经济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在遵守上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为避免指标过多导致的信息冗余,同时也考虑到数据搜集难度及成本等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根据经验初步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处理,主要内容有:(1)全面性、可行性检验,指标体系是否包含了目标的各个方面,每个指标是否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得;(2)相关性检验,若同一个层次的各个指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那么在对各指标的信息进行综合时,会使其所反映的信息产生较大重叠,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因此可以通过相关分析判断各子要素内部及各子要素之间的相关程度(pearson相关系数),并以此为依据来对相关性较高的指标进行精简。(3)有效性检验,在相关度较高的各个指标之间,如何确定保留哪些指标,剔除哪些指标,可以通过有效性检验实现。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如果所有被评价的对象在某个指标上呈现几乎一致的评价值,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评价指标几乎没有鉴别力(无效);相反,如果被评对象在某个指标上的评价值出现明显的差异,则说明这个指标有较高的鉴别力(有效)。具体可以采用标志变异系数来判断,保留相关度较高的两个指标中变异系数较大的指标,剔除变异系数较小的指标。

三、绿色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绿色经济的内涵篇4

 

关键词:绿色发展 环境教育立法 环保意识 

一、绿色发展的内涵 

2002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了《2002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绿色发展,必选之路》,首次提出人口众多的中国应当选择“绿色发展”之路即“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统一协调”之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全球“绿色新政”的倡议,并于2009年4月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启动了“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2009年11月13日,在第二届“绿色经济与绿色责任”的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了《2009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会议对绿色发展的内涵做了具体的阐述:首先是生态环境响应,不能对自然系统结构与过程造成破坏,还要通过绿色的发展设计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其次是高效的资源利用效率;第三是城市居民可持续的消费行为;第四是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生态风险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第五是人与人的和谐,城市社会平等不断进步。绿色发展是相对于传统“黑色”发展模式而言的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目的都是为突破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谋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脱钩,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双赢。①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黑色发展是指高消费、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附加值、低使用价值、低资源生产率的发展。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开幕式讲话中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绿色发展,意味着从政策上鼓励发展绿色经济,在自然系统可自行恢复的限度内发展经济,以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 

可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新政等都可以说都是绿色发展的应有之意。笔者认为“绿色发展”的要义在于“共赢”,即在现实中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率,将环境与发展从对立与冲突关系转向共赢关系,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过程中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最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今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新模式。 

二、绿色发展与环境教育立法的关系 

(一)环境教育概述 

1970年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合会首次使用“环境教育”一词,并进行了定义:“所谓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弄清概念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一定的技能和态度。对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物理环境之间内在关系来说,这些技术和态度是必要的手段。环境教育还促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行为准则做出决策。”美国是第一个制定《环境教育法》的国家,在该法中阐述到:“环境教育是处理人与其周围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关系的教育过程,这种关系包括人口、保护、交通、技术和城市以及对整个人文环境的区域规划。”我国《大百科全书》认为:“环境教育是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1975年国际环境教育会议上通过的《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纲领》指出,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以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为此,环境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全世界所有的人意识并且关注环境及其问题,并促使他们个人或群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并推动和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环境教育的内涵从“人与环境”逐渐转向“环境与发展”,使环境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内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它强调通过环境教育和培训,增强人类的环境和发展意识,特别是环境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绿色经济的内涵篇5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食品包装设计;绿色设计方法

1绿色设计理念概述

1.1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强调环保与视觉冲突、理念内涵的完美统一。在设计之初,制定出预期指标,所要面对的目标群体,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制作不同的方案。环保,就是指设计之初的环境材料控制与设计之后的环保预防措施,这两方面是绿色设计的核心与关键。我们无法强调设计对环境的丝毫不影响,但必须通过测试是环境污染效果降到最低,对人类没有强烈的危害。我们通过最简单的原材料,最核心的设计理念使设计出来产品适合目标群体的口味。

1.2绿色食品包装的内涵与必要性

绿色食品包装强调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三重特性。但同时还包括对人体生理、心理结构没有副作用。能够在第一次用完之后经过降解程序再回收利用,对第二次利用没有副作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有效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功效。绿色食品包装在讲究环境效益的同时也需要设计的可视性强,对产品的宣传效果明显,反映出产品的经济社会价值。

绿色食品包装的必要性:绿色设计应该渗透在设计领域的每一个方面才能凸显其社会经济价值。绿色食品包装是产品绿色设计观念发展趋势的需要。在目前,社会一直在肯定绿色食品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明白,缺少绿色食品包装的产品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绿色产品。

2绿色设计理念在绿色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2.1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体现

绿色食品包装首先强调正确的包装材料。正确的包装材料主要是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报废、回收处理再利用过程中,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设计理念强调环保与设计效果的完美结合,一方面选材环保可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设计出的产品内涵深刻,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把绿色设计理念与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相结合,能够创造出再生循环利用率高、食品卫生有保障、设计意义独到的绿色食品包装,获取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2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造型中的体现

食品包装强调造型与设计理念的统一。造型主要是通过材料与包装的结构来支撑与组合完成。在材料选取上,绿色设计主要采取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大的原材料。而食品包装的结构主要根据食品特定的功能选取特定的包装样式与形态。选择适当的包装容器形态。通过材料与包装结构的合理协调,构成了包装的强大阵容,合理的包装形态结构。完善的指导理念是包装绿色化的必然要求。

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包括包装品的基本功能的保存、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的渲染。包装容器的保护性、方便性、视觉性和工艺性等功能性要素决定了设计的成败。绿色设计理念要求包装设计在满足功能性和艺术性等基本需求的同时,体现简约设计思想和人文关怀理念。简约设计是直接从物质角度考虑的绿色食品包装设计思想,简洁而不简单,能够折射出设计者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人文关怀则偏重于体现非物质化绿色食品包装设计理念,给人一种以人文本的情感关怀,给物质世界以强烈的精神感知,体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追求。

2.3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色彩中的体现

绿色设计理念不仅强调产品包装显现绿色气息,更要求其充分反映人类的需求。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食品,需要什么样的包装,需要看到什么样的情感内涵。这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一方面,包装色彩充分照顾大众的情感倾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重点,通过调查包装设计的食品面对的受众,找出适合受众的情感色彩,不去过分追求色彩的绚丽与华美,关键在于色彩给人的舒适、愉悦、安全之感。只有平和的颜色方案才不至于给大多受众造成审美上的疲劳,也不会引起过多的社会争议。

另一方面,包装色彩设计要标新立异、大胆创新,从多种途径提炼更多的色彩,发掘更多的色彩表现方式,充分重视绿色设计的内涵,体现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

(1)色彩选用准确,以少胜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体现出其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多样化的广告策略等等。然而有些商家在这方面并不能把握一个。国内外的包装品调查中发现,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宣传方式吸引人的眼球,最值得推荐的便是广告以及包装品用色的基本趋势在于简洁明了。一种好的包装设计品,吸引人眼球的关键不在于色彩的鲜艳、色彩效果的优劣程度,而在于颜色的选取数量,颜色的搭配与组合的合理性。绿色包装设计理念推崇色彩单纯化,好的设计用三色、两色甚至一色的变化就足以获得美好的视觉效果,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

(2)合理运用色彩对比,使包装醒目而不花哨。

美国著名设计家华尔特斯特恩在其《包装的力量》一书中说:“包装所具有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如何调和及对比。在商店里要活泼而抢眼。买回家以后要柔和而不刺眼。”这段话很精辟地概括了色彩对比与调和在包装设计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包装色彩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色彩对比。通过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和综合对比这六种类型的对比,它们使色彩各自的特征更明显,效果更佳。但是过分的或者不适当的颜色对比容易让人感觉不适,就似炎热的夏天让人受到大红色的刺激,让人心情烦躁不安。

2.4食品包装文字中的绿色设计理念

文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符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展现着独特的价值。它能够很真实的反映某一项设计理念也能很成功的吸引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求,它甚至比图案、色彩对包装的表现力更加强势。包装上的文字是商品与消费者交流的基本要素,是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有装饰和表现商品特性两大功能。

通常,包装文字设计分为两类:一是文字商标、品名文字的设计;二是商品包装上必须标明的内容文字,如:特征、成分、用途、用法、标准、重量、容量、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址、电话、注意事项等。同时要注意文字的视觉传达效果的表达,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文字字体,不同的编排方式。

作者所认为的现代包装的设计领域对文字的处理方式大概可以有这么几种:①字形的变体修饰。采用艺术化的手法,通过对文字的形象进行设计,可以从背景、效果等方面让整个图片突现文字本身,让文字所要表达的含义更直接的显现。②象征化手法形成标示系统。主要表现方法在于,根据设计的对象所要表达的内涵或者设计对象的厂家的形象,把字体象征化,反映某种特殊的意义。此方法类似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Vi标示的设计。③联想创造设计。就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出现一样,它是根据一些事物的表象创造出某个生字,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我们可以抛弃某个字现在本身的含义,然后镂空我们的思维,根据我们需要表达的涵义对文字进行联想创造性的设计。这几种方式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分开存在于我们的设计视角中。

其实就作者个人而言,文字的设计是设计领域中最能引发我们思考与完善的部分。在绿色设计理念的贯穿我们当代设计领域的当代,如果我们能让文字充分显现其强大的内在涵养、内在表现性,让消费者从文字中体味到一种绿色的人文关怀。同时与设计者对食品包装上的文字与整体包装的效果有一个强烈的共鸣感,舒适、惬意,那么绿色理念设计所要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便前景可观了。

3绿色食品包装的评价体系

我们对预期方案设定的目标是否达标,我们所要的预期效果是否达到,绿色设计实施之后目标群体对设计效果的作出如何的评价,专家学者对于绿色设计的评估与改进潜力的分析等是我们在绿色设计过程中所要关心的问题。

我们一般把常用指标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手段归纳为技术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两大部分。通过对方案实施手段进行技术评价,对方案产生的效果进行经济评价,最终确定该方案的在大范围内是否可行。对于本文所阐述的绿色设计理念,由于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扩加另外一种评价指标,那就是环境评价指标,这项指标与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构成了绿色设计评价体系。在对绿色食品包装的设计中,我们一方面看我们的设计手段,设计是否创新,设计的理念是否突出;另一方面看设计出来的包装是否具有社会经济效益,节省经济成本,更为重要的还包括该设计是否符合国际环保标准,是否有利于节约资源,以最低的能源损耗创造出最有利于产品销售的包装成品,以小到大,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绿色设计方式作为一种对社会环保具有良好效益的设计方法,在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企业形象的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本优势,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手段采取高校与国家研究基金会相结合的手段对该设计方式进行研究、创造、应用,将会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作用。绿色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将充分展现绿色设计的强大绿色功效和环保效益,通过赏心悦目的食品包装展现清新舒适的人本原则,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完美结合,将是我们绿色设计理念最需要表达的观点。当然,作为新的设计方法,在理论上还有所欠缺,在实践上更是困难重重,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必然会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鼎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志峰,光复.绿色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绿色经济的内涵篇6

关键词:印刷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B488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印刷企业的数量超过10万家,总产值达9500亿元,已位居全球第二位,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印刷工业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我国印刷企业的绿色生产水平还较低,绿色印刷水平还不够。虽然与一些高污染行业相比,印刷业并不是环境污染的“大户”,但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量也占到总量的13.4%,且主要是由溶剂挥发造成的挥发性污染,这显然违背了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制约了印刷企业的发展【1】。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政府关于环保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收费的行列;而源于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的觉醒,绿色印刷包装已成为商业竞争软实力的体现。“绿色与环保”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力,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印刷包装企业来说,构建绿色竞争力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从目前市场上来看很多印刷产品都不属于绿色印刷,并未实现绿色竞争力的意义。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无法准确把握绿色竞争力的内涵,缺乏对其客观、统一的评价,因此对绿色竞争力进行准确的评估就成了企业决策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对印刷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以期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帮助印刷企业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绿色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绿色竞争力是基于环境保护、绿色贸易体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而提出的概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集中表现在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三个方面。其中发展度是指绿色竞争力的直接目标是企业发展和盈利,同企业成长壮大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紧密联系。协调度是指企业与环境并进退,它强调优化资源的配置,调控经济的增长方式,保护环境。而持续度是指竞争力的长期优势地位同企业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更加注重从时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这三个方面从本质上概括了绿色竞争力的内涵,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表征和评价依据,也是企业通过技术或管理创新改变资源利用模式,为市场提供符合绿色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能力【2】。

绿色竞争力要求企业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体,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配置和创造企业资源,向市场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的同时,形成以符合环保、生态、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经济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3】。

2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为了有效的培育和提升印刷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在明晰绿色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个多维度的、科学的衡量其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尺度,即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在充分吸收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构建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指标内涵的单一性和具体化相结合

评价指标内涵的单一性是指指标的内涵只能代表一个概念或意义,而不能有第二种意义,从而做到表意明晰,防止因歧义而造成的误解,增强可行性。评价指标的具体化则是指对评估指标的描述必须明确和具体,能揭示所对应关系的具体特点和实质性内容,使企业对指标所描述的内涵和功能的理解明确无误。

2.2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结合

在对印刷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中会涉及到很多因素,为了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合理性,就需要尽可能地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对于主要因素既不遗漏也不重复,以保证测评的准确性。另外,评价体系在保证完整性的同时还应注意重点突出,以强调影响绿色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对企业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2.3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评价绿色竞争力的指标集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指标前后时间不宜变化太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利用这一指标体系进行重复测试,以清楚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发展趋势。但是,考虑到绿色竞争力的发展变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4】。

3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本文所构建的印刷企业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是在明确指标体系构建目的、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影响其绿色竞争力的因素,参考学者关于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5】【6】【7】,按照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所设计的。该指标体系共包括绿色设计生产、绿色管理体系、绿色供应链、绿色营销、绿色财务核算五个一级指标,并在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分别设置了对应的二级指标。这五大指标体系涵盖从生产、采购、物流,到管理体系、营销等所有的经营环节,彻底把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中。

3.1绿色设计生产指标

绿色研发设计和生产是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最基础的一步,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印刷大国而言,这却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否绿色,必须从研发设计源头抓起。因此,绿色设计生产成为了衡量企业是否具备绿色竞争力的首要指标。绿色设计生产指标主要包括绿色原材料的设计及使用、最小化能源使用设计、清洁生产的开展、高效与低能耗技术的使用、绿色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五个二级指标。

3.2绿色管理体系指标

绿色管理体系主要是指国际通行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如果没有严格的绿色管理体系,也就意味着,将失去很多合作伙伴和商机,从而丧失了有效的竞争能力。目前在国内,家电和电子消费类企业推行该体系时间较早,但在印刷企业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绿色管理体系指标主要包括包含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评估、环境意识培养、机构和职责制定、环境指标计划等四个二级指标。

3.3绿色供应链指标

绿色供应链是指把绿色理念融入采购、设计、物流和销售等环节,从而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能耗和排放,实现绿色环保。这是衡量印刷企业绿色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绿色供应链指标主要从绿色供应商的选择、绿色原材料供应的保证、印刷模数化、印刷大型化及集装化、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利用、“三废”稳定持续达标排放情况6个方面进行衡量。

3.4绿色营销指标

绿色营销是印刷企业获得绿色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环节,要通过相关营销活动,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引导消费者重新识别品牌价值,并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这样,企业可以巩固其绿色产品市场地位,开拓绿色市场容量。绿色营销指标主要包括完善的绿色渠道、绿色沟通与促销策略、绿色产品品牌地位的确立3个二级指标。

3.5绿色财务核算指标

绿色财务指标是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数据。对于很多优秀企业来说,环境是被当作重要资产来经营的。很多跨国公司在公布年报的同时,还公布绿色年报,以说明在环境方面的投入和收益。因此,在对印刷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估时必须把财务指标考虑进来,而且还必须体现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因此,绿色财务核算指标包括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收益四个二级指标。

绿色经济的内涵篇7

关键词:绿色发展;时空差异;障碍因子

0引言

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囊括了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绿色消费、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等内容[1],也是对我国40年来“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思考。目前,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发展的内涵及辨析[2],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分析[3],绿色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及路径选择[4,5],绿色发展与城镇化、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等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6-8],绿色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9]。为了直观地理解中国区域绿色发展差异,学者们也积极展开对绿色发展的测度评价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晓西等(2014)[10]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两大维度,选取能源、气候、空气、土地等12个领域构建了“人类绿色发展指数”,测算理念和测算方法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建议。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方面的研究,对于研究我国绿色发展的现状、不足与经验总结、地区绿色发展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观上述研究,全国、省域、市域、县域由大到小尺度均有所涉及,但全国层面的省域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参考了李晓西等(2014)[10]建立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新时期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及现状,构建了一个三级指标体系,测度中国绿色发展,分析中国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空间自相关性以及诊断中国绿色发展的整体障碍因子、不同省份的障碍因子,以期为中国绿色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1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能客观地、合理地反映各地区绿色发展程度的优劣,又要能充分体现发展的本质内涵、特征与基本内容。遵循可比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基于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1)经济增长绿化度一级指标,该指标下包括4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2)资源环境承载力一级指标,该指标下包括2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3)政府政策支出度一级指标,该指标下包括3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指标权重确定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

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绿色经济的内涵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109-02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繁荣,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资源的大规模使用和开发,致使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社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思想觉悟也随之提升,对于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逐渐成为人类重新重视的问题,寻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增长,则需要绿色会计的应用,因此本文关于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概述

1.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现代化网络社会中一种注重长远经济发展的增长模式,早在二十世纪末就被提出,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的发展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生活的需求,又能够不影响后代人生活需求的发展,是当前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突出的主题是发展,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经济增长是由于社会多种因素的合成而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景象,发展则是将社会、科技和文化等多种因素连成一体的现象,是任何个人和整体都拥有的权利;

其次,可持续发展能够体现出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当代人的发展与消费,要尽量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保持平衡,不能够因自身利益而影响后代人的发展,同时同代人的发展中,不能因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

最后,可持续发展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人类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学会尊重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

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科学的理念,具有其独特的原则[3]。首先,可持续发展具有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对机会的选择权利具有平等性,一是同代人的横向公平性,在人类开发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确保自身的利益不能够影响他人的利益,而是同代人的竖向公平性,人类在开发资源时要为后代考虑,不能够剥夺后代人发展的机会;其次,可持续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主要是当生态系统在人类开发利用中手动干扰时,能够保持其自身生产率的能力,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可持续性的原则,调整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最后,可持续发展具有和谐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人类的适当开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2绿色会计的相关内容概述

2.1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在学术领域也被称为环境会计,在发展进程中其主要的计量单位以货币为主,通过相应的环境法律和法规,对社会中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环境预防等的成本费用进行计量和评估,并对改善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式,所形成的相应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计量,通过对生态环境活动和绩效的综合性计量和评估,了解其对企业财务影响程度的学科。绿色会计一般的理念为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有效的结合,通过对会计学与环境学的管理,从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实现经济协调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目的。绿色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生态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相结合的重要产物,绿色会计对于经济发展的下的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多样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绿色会计在发展进程中,有其独特的性质[4]。

2.2绿色会计的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绿色会计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绿色会计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其独特的发展特性,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绿色会计的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绿色会计作为能够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已无法适应与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因此会计研究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色,环境会计研究方法更多倾向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第二,绿色会计在应用过程中通常以报告的形式为主。绿色会计主要是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通过对生态环境和环境破坏的评估,揭露环境评估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同时也对非财务性的评估信息进行完整的揭示,诸如企业为了治理环境,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第三,绿色会计在对生态环境的内容进行数据核算时,其经济环境业务具有综合性和不确定性[5]。

3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应用措施

3.1提高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将绿色会计应用于可持续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绿色会计应用的相关措施,主要可以体现为,通过提高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实现绿色会计的应用。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目前我国对绿色会计的应用现状而言,部分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仍无法将绿色会计进行有效的应用,因此要通过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促进绿色会计的应用。一方面,要突破以往固定的格式披露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方式,以会计报表为主体,将重要的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可靠性,建立相对完善的会计处理准则,并坚持按照相关的会计处理准则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从而加强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进而加强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下的应用。

3.2培养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专业人才

绿色会计主要是生态环境与会计学理论相融合的产物,因此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需要对相应的会计学、会计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综合性知识有相应的了解,只有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不断加强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在此新的形势下,国家应不断加强对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在财经类高校加强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使高校学生能够对环境保护有新的了解,并在经管类与会计类专业中设置环境会计课程等,以此增强相关会计人员的环境知识,加强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其次,也要不断加强学校会计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教师对环境会计的理解,从而使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最后,提高对社会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水平,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环境教育,从而全面培养绿色会计专业人才,加强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下的应用[7]。

3.3完善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

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应用,不仅是会计工作人员的个人问题,同时也逐渐上升到社会问题和国家问题,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会计,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绿色会计的应用范围较小,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因此国家要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将绿色会计加入到相应的会计法律中,诸如《会计法》,使绿色会计能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有法可依;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明确相应法律中的各项条例,从而增强绿色会计与生态环境中相关法律的实际操作性,进而加强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下的应用。

3.4加强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审计监督

加强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审计监督,对于绿色会计应用于可持续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审计监督的加强,能够有效保障绿色会计在对相关环境数据和信息进行核算时的真实性。当前由于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下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审计监督的能力也无法完全发挥,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开展绿色环境审计监督是十分有必要的。开展绿色会计审计监督,能够通过对相应环境信息的披露,对环境问题进行真实的审查,从而提出相应正确的保护环境的措施,提出相应的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措施,进而加强绿色会计在可持续发展下的应用。

4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然资源不能够为人类所独有,同时也不能够一味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下,只有在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够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本文关于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应用研究,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同时从绿色会计的内涵和原则对绿色会计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从提高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专业人才、完善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审计监督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的应用措施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更新.浅谈节能减排大背景下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1).

[2]苏楠,张立刚.绿色会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2).

[3]武晓茜.绿色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以食品加工行业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3).

绿色经济的内涵篇9

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绿色”往往沦为开发商吸引眼球的“噱头”。绿色建筑的实际内涵究竟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建筑才能称之为“绿色”?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当今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所谓经典绿色建筑是否存在瑕疵?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班特聘老师成通宝在“绿色地产实践与应用”课堂上,从典型绿色建筑的宣传及存在问题、常见绿色建筑设计招标问题、绿色建筑的要求及策略以及实战案例分析及借鉴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当前绿色建筑的深入剖析,成通宝认为,当前国人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偏差:“目前国内的开发商,在开发绿色建筑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在关键绿色技术上的取舍不到位,要么是为了绿色而绿色,轻信国内的一些咨询公司的建议,要么是哪些技术容易通过而让建筑获得绿色,就选用此技术,而不去真正站在客户角度考虑未来客户付出的购房成本和运行费用。”

关于国内的绿色建筑标准,公认的是200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按照各项指标的不同,该标准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成通宝指出,由于在实际的等级划分中往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少开发商由于不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或是仅仅为了让项目获得绿色建筑的称号而做出与绿色建筑相去甚远的决策。也正因为标准在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使得同一地区、同一星级绿色建筑,有的空调费和采暖费高于另一个同一星级的绿色建筑。加上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差别,使得绿色建筑市场显得混乱。

除了国内的标准,目前业内比较认同的是美国LeeD标准,不少企业都以此作为绿色项目的卖点。但成通宝认为,这显然是没有对美国LeeD认证标准进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错误结论。根据成通宝的分析,按照美国LeeD标准,绿色建筑可以根据得分的不同分为四个级别:认证奖、银奖、金奖和铂金奖。“这给了开发商很大的空间,不少开发商会把容易得到的分都得到,但对未来用户很有利的分数都扣掉,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很多获得美国LeeD金奖认证的项目在节能的分上却很低,也就是说,不能降低用户的能源使用费用,不能降低物业费,所以并没有实质意义。”

另外,成通宝指出,除去标准的不统一以及在标准实际操作时的“灵活性”,轻信所谓大咨询公司的建议以及开发商在宣传绿色建筑时“避重就轻”的态度等都是造成绿色建筑沦为“噱头”的重要原因。

绿色经济的内涵篇10

绿色化发展的主要内涵

绿色是自然界的一种色彩,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绿色化”内涵就是把绿色的理念内化为人的绿色素养,外化为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企业的绿色产业、绿色产品,政府部门的绿色管理、绿色治理方式等。绿色理念即恪守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绿色生机的价值理念。绿色也是全新的财富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财富不仅有货币形式的财富、物质产品形式的财富,还有生态形式的财富,生态形式的财富是恒久的财富,是子孙后代可继承的财富。当这种绿色理念成为一种目标追求、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文化沁入人心时,爱护自然环境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这也就内化为人的绿色素养。绿色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绿色生产,它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少化。即通过选择“绿色化”生产组织达成一个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从而使中国经济社会走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质是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中央将“绿色化”融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就是强调“绿色化”是实现“新五化”的灵魂。正如所说:“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生活方式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既然是政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绿色管理和绿色治理。绿色管理,即政府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经济、社会管理的全过程。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绿色治理方式指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治理,即通过政府的绿色行政、企业的绿色生产、媒体的绿色宣传、社会组织的绿色参与、社会公众的绿色消费、专家学者的绿色智慧等渠道达到共同治理的目的。

绿色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适应了全球绿色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和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当今世界正处在文明转型期,具体表现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社会正在步入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跟上生态文明前进的步伐,是中国共产党立意高远福荫后代的战略选择。

顺应了我国绿色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总量增长超过10倍,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倍,在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年排放总量较大,不仅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也引起世界的忧虑和担心。转变发展方式需要绿色化引领已是当务之急。

宣告了“绿色化”是中央对百姓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政治承诺”。把“新四化”扩容为“新五化”,就是把“绿色化”从过去常规手段的“环境治理”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政治任务”即治国理政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是执政党向全国人民的公开承诺,尽管完成这一“政治任务”异常艰巨,但是党中央会以高度负责、自觉担当的精神兑现“政治承诺”。

契合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姓期待。“绿色化”是全新的民生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人们对“中国梦”的期待由“求生存”变为“求生态”,“盼温饱”变成“盼环保”。同时转变当下经济GDp增长快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不明显,物质生活改善明显幸福指数提高不快的现状,就要把一味地强调经济GDp转到更多地追求绿色GDp、民生GDp上来。而绿色化发展是“全面小康”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基本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用求实精神努力践行绿色化发展

求实精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集中表现。求实就是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从问题入手,多渠道努力践行绿色化发展。

践行绿色理念,将绿色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一是消除对“绿色化”的认识误区。绿色化不等于植树造林。常年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宣传与实践,在百姓的头脑中很容易将绿色化与植树造林连在一起并简单等同,这种认识不仅浅表,而且以偏概全。另一认识误区是,绿色化就是概念炒作。相当一部分同志认为绿色化要渗透各领域,要融入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中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对发展绿色化信心不足,生怕投资无以回报,对绿色化发展处于等一等看一看的不在少数。因此,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工具正确解读绿色化的丰富内涵,是当前亟需做好的工作。二是正确理解和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树立生态意识,把生态环境作为投资环境来保护,把生态资源作为生产力来培育,把绿色化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来建设。三是把生态平衡、资源节约的理念贯彻到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即经济社会发展从规划制定、项目取舍、实施部署的每一个环节必须以绿色化思维统领,以绿色化标准考核,以绿色化绩效评价。

加快转型发展,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绿色化发展是发展模式的系统创新,需要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颠覆性变革,才能有效推进转型发展。一是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对现有产业按“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进行技术改造,对不合理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绿色产业再造落在实处。同时将对生态资源的精细化、深度开发研究贯穿于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发展中,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型,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二是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过简单简约生活的主流价值观,确立“要舒适不要奢侈,要消费不要浪费”的生活理念,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三是形成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与生活方式绿色化的良性互动,确保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符合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