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4:26

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二级院系;教学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也逐渐向二级院系独立运行管理转移,在这一过程中二级院系必然会面临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管理方法,笔者在对上海电力学院各二级院系独立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现状的研究和总结之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1我校二级院系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实验室功能单一,利用率低下

除重点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以外,各二级院系都存在一些专业实验室,这部分实验室大都功能单一,从而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下。近年来随着新专业的迅速发展,出现很多交叉学科、交叉专业和交叉课程的现象,为了满足新课程、新专业的教学要求,二级院系重复建设的现象和可能性增加,在教学场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教学要求,对旧实验室进行改造就成为一种必然,从而可能造成重复建设中的浪费。

1.2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设备维护人员缺乏,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目前,各二级院系实验室管理人员配置普遍不足,由于工作量大,他们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实验准备、设备管理和维护上,不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探索实验室管理方法的研究上来。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既教理论课又教实验课,专门的实验教师极少,有的院系甚至没有。另外,由于教学任务单一,实验室人员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设备维护人员的缺乏也是各二级院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学历水平和专业的限制,部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设备维护能力不足,当仪器设备出现问题之后一般都是联系厂家上门维修,由于实验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所以往往会严重地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部分管理人员的维护能力很强,但是由于人员配置不足,常常出现需要维修的设备大量堆积,大量设备不能及时维护,同样也会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1.3规章制度不能及时根据新出现的问题更新完善

纵观各二级院系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虽然实验室不同,但是制度的种类和内容都大同小异,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针对上课教师的,要求上课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室;第二类是针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如何正确地在实验室学习、爱护实验设备;第三类是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要是工作职责。随着实验室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会已经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在规章制度上并没有进行完善和补充。

2对新的管理模式的思考

2.1加快对实验室的调整重组,建立新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体系

原有的针对一两门课程建设实验室的思维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实验室使用率低下,也制约着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新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体系应当立足整个学院总体的实验课程设置,并立足长远,将专业未来的发展对实验课程的要求考虑在内,实验室的建设应当超前,各种仪器设备的耦合度应当加强,缩减实验室数量,提升实验室的综合能力。对现有的单一型实验室应当加快调整重组步伐,把原来内容相对孤立、分散、缺乏联系的实验室进行科学设计、合理整合,逐步向综合性实验室转变,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2.1.1按学科整合,提升教学服务功能

为了更大程度上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我们应当进一步以学科为中心进行实验室资源的整合。以教学实验室为主,结合专业学科特点与建设需要,进行资源重组,将零散的实验室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充实实验室的教学服务功能,建立起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室体系。同时,根据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资源的潜力,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开发出新的实验教学项目,给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科技创新平台。

2.1.2跨院系协作,增强科研服务功能

现代学科彼此交叉、关系紧密,任何院系的实验室资源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相关学科门类。因此,必须打破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分割”状态,加强院系之间、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相支撑,形成互补,增强科研服务功能。在学校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各院系实验室应当及时、准确实验室资源的实时状况,这样,各院系就可以全面、充分地了解其他院系的实验室资源,并根据师生科研创新活动的需要合理调用其他院系的实验室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2建设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

面对现在实验室使用率低的问题,除了提升实验室综合能力以外,将实验室面向学生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无疑是最好的一条途径。开放实验室,就是在正常实验教学安排以外的时间向学生敞开实验室大门,学生可以自选实验课题,自取实验器材,开展实验研究,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作用、促进实验室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如何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2.1建立健全开放性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各院系应该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一系列有关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应当从人员配置、实验课题申报、实验室开放过程管理、实验成果验收等角度逐步完善每一个细节。

2.2.2开发开放性实验室网上预约管理系统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验室管理问题,如实验的预约和查询,建立师生相互交流的管道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单靠手工操作肯定不行,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予以支持。设计开发基于internet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建立该系统的目标是使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学生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科学有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该系统还可以配备其他功能模块,丰富网络资源,使学生在实验前就充分了解实验室的配置、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内容等信息,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目前各二级院系主要的实验室教学人员都是相应课程的理论课教师,一位老师基本上只负责自己的实验课程教学。未来的实验教学教师应当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设置适当数量的专业实验教师,专门负责实验室里所有实验课程的教学,这样老师的教学领域拓宽了、教学能力提升了,整个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应当从学院自身实验室的特点出发,总结适合学院本身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服务氛围。

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二级学院应当不断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学历教育。鼓励他们选择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的专业,采取在职学习的形式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第二,参加科研工作。二级学院可以通过组织和鼓励他们参与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的各种科研工作,在研发活动中,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第三,短期的业务培训和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二级院系可以定期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前来给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或者学术讲座,及时将各领域最新的理念传授给大家。另外,各二级院系同行之间、兄弟院校同行之间也可以多加交流,相互学习彼此先进的工作经验,提升业务水平。

2.4强化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重点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得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4.1实验室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之前,要对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调研,在确定其技术指标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之后,还要对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综合性、可扩展性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将要购置的仪器设备一定要本着先进性、实用性、可维护性和后期服务良好等原则进行采购。

2.4.2设备的管理

对所有的实验设备都应当建立保管和使用的规章制度,其中应当包含设备的操作规范、管理办法、维护规范、使用登记制度等。在实验室的环境布置当中,应当注重将规章制度、安全条款、仪器使用方法等张贴在醒目的位置。

2.4.3实验室日常管理

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除了我们现有的总则一类的规章制度之外,我们要针对新出现的细节性的问题设置更加完善的制度细则,如对实验室学生遗落物品的管理、开放性实验室的使用、实验室物品损坏责任落实、实验室使用效能分析等问题,我们应当建立“实验室学生遗漏物品的招领制度”、“开放实验室使用系列规章制度”、“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效能分析指标体系”等相关配套的制度,以完善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制度缺口。

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篇2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实验室各种设备仪器更新换代较快,实验技术不断提升,而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还比较落后,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实验教学的任务比较繁重,而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进行培训和进修,实验室管理人员也不能积极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难以更上实验室的技术发展,高校的很多实验项目都多年未变,无法满足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的设置都是根据高校课程和专业来进行划分的,把实验室设立在不同的系部,过于追求“小而全”,这种现象随着高校系部组织的细化改革之后又开始出现。例如高校管理系过去设置了一间大的公用实验室,但是当管理系划分为金融系与会计系之后,它们又各自设置了本系的实验室,但是从现实上来说,这三个实验室的设备配置都是相差不大的,却互不联系,导致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高校实验室管护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高校位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对实验室的投资仅限于当地的经济水平,地区经济发展不良,政府对于高校的补贴性投资就相对较少,加之很多高校还要负担一些贫困生的学杂费,学校能够自由支配的流动资金比较少。另外,部分高校在规划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新增博硕授予单位建设、学校基础建设等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些情况都让高校的可支配资金仅仅能够维持其正常的教学活动,甚至部分高校需要向银行贷款才能够进行基础建设,更谈不上拨付更多资金给予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作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维护的基本依据,实验室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按照实验教学任务目标和其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护制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根本没有按照已有制度来执行,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还有部分高校虽然遵照管理制度执行,但是却将学生视为首要监督对象,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在现有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对于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的界定,很多方面都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往往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五)高校实验室设备使用率较低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设备仪器无人使用,很多高校在采购了实验室设备之后,由于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培训,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都不知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很多设备也没有真正的用在实验教学中,甚至有部分仪器购置回来之后从未使用过;二是实验用房紧张,新的实验设备采购回校之后,由于高校实验房比较紧张导致没有地方进行安装而闲置;三是实验设备的盲目购置,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都没有配备专职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素质也不是很高,在进行设备仪器的采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偏差,导致花费大量资金购回的设备无法有效使用。

二、高校实验室科学管护的建议

(一)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管理队伍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很多专业课教师本身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人员既要准备实验教学,又要组织实验教学,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的管理维护工作,一人担任多项工作任务,而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不愿意从事低等级的管理工作,低水平的管理人员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高层次的管理工作,造成管理效率降低。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必须要明确,要努力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让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更加稳定,避免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这样才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管理人员。

(二)加大高校实验室的资金投入

为了保证高校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各个高校应该在进行基础建设的规划过程中事先划分一部分资金来作为实验室管理维护费用,确保高校实验室的各项实验教学任务能够顺利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维护质量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关系到高校的形象与声誉,因此高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任务的重要性,在进行学校建设规划的过程中确保实验室管理资金的投入量,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机制,这不仅仅是实验室管理任务的需要,也是确保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学功能的基本保障。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过去很多陈旧的制度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实验室管理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更新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校的管理章程,必须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高校实验教学相符合的管理制度,从而增强实验室的教研功能。

(四)积极组建高校网络实验室

最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必须将实验室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将实验室的科学创新管理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来抓,建立起高校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做到实验室信息及时更新,同时与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高校各学院联合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实验室的最新情况。

(五)优化配置实验室资源

应该打破条块分割的限制,优化配置实验资源。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实际,逐渐突破系部条块分割的束缚,对实验室资源进行优化重组,让不同实验室之间能够共享资源,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实验室数量多、效率低的问题,对于一些通用性比较强的实验室,例如管理系、贸易系、营销系的实验室,高校可以考虑将其整合为一个较大的共享实验室,除了提供本专业学生的实验学习外,还能够对其他专业学生开放。这样不仅降低了实验室投资成本,还能够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交叉研究,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篇3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教学必备的实践基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实验室根据用途可分为教学型实验室、科研型实验室和教学科研混用型实验室。本文主要分析教学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教学型实验室主要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课。自2000年国内高校开始扩招之后,因教学资源紧张,实验课通常是整班制上课。因此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素质、理解能力和个性上的差异都较大,这导致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实验室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

食品学院的教学实验室根据功能可分为食品加工类实验室、食品包装类实验室和食品检验类实验室。根据具体用途,食品加工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果蔬加工实验室、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实验室、粮油食品加工实验室、发酵实验室等;食品包装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包装材料加工实验室、包装设计实验室、包装工艺实验室、包装材料检测实验室等;食品检验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化学检测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技术检测实验室、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室等。

由于实验室种类繁多,管理起来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实验功能区的划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培训机制等几方面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一、实验室的结构设计

由于在教学实验室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实验楼的走廊要宽一些,走廊上不要放置仪器设备或其他杂物;实验楼要有一定数量的楼梯和电梯,而且楼梯和电梯要宽大;实验室最好有前后两个门,以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人群的疏散。

实验室的室内面积应该大一些。如果没有大型的仪器设备,30―40人/班,实验室的面积应该不小于100平方米,中央台3―4排。实验台下的柜体要向内凹进一定尺寸,例如:30―40厘米,使学生坐着时有放腿的空间。相邻两排实验台的间距不小于1.5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会相互碰撞造成意外伤害,也给指导教师留下巡视指导的空间。

实验开始之前,指导教师都会用板书或者多媒体,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安全操作要点做详细的说明。因此,中央台上尽量不要安装试剂架,否则会遮挡坐在后排的学生的视线,影响讲解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或者要经常清洗实验仪器的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台的中间安装一排水槽,根据需要加几个水龙头,或者在实验台的两端安装几个水池,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就近清洗实验仪器,避免拥挤,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台上的电源最好有防水保护盖,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水溅到电源里引起的电源短路或其他危险。实验台靠近水池的地方尽量不要安装电源,即使安装,也要在水池边加装具有一定高度的挡水板,防止在洗东西的时候水溅到电源上。

食品加工实验室和食品包装实验室一般放有大型设备,食品检测实验室也有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在仪器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学生们的操作使用和观摩交流,以防拥挤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或学生受伤。

二、实验功能区的划分

食品加工实验室可划分为原料储存区、清洗区、切分区、加工区、包装区、成品储存区等。化学检测实验室可划分为样品储存区、前处理(粉碎、取样)区、称量区、实验区、仪器检测区、污染物处理存放区等。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可划分为样品储存区、前处理(粉碎、取样)区、称量区、无菌接种区、实验区、仪器检测区、消毒灭菌区、污染物处理存放区等。实验功能区的正确划分和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序进行实验,防止交叉污染,保障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实验中,除了每组都有的实验用具,还会有一些公用的仪器设备,例如:冰箱、烤炉、膨化机、冰淇淋机、天平、离心机、高压灭菌锅、酶标仪、色谱分析仪等。实验室要根据实验的流程和仪器设备的特点划分出一定的功能区,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序进行实验,防止无序的走动引起碰撞,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还要避免因仪器设备摆放不合理,造成仪器的损坏,例如:冰箱与烤箱等加热设备放在一起,会造成影响冰箱散热、加速电源线老化等问题。天平、色谱分析仪等仪器需要恒温、洁净、无振动的空间,而离心机使用时振动较大,这些仪器都需要各自相对独立的空间。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和实验功能区的划分都是从硬件方面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而制度则是从软件方面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使用。笔者所在学院从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安全制度。

其中,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指导教师岗位职责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气体钢瓶使用和保存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包括低值易耗物品使用管理规定、低值易耗品损坏赔偿办法等。化学品管理制度包括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等。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实验中意外事故紧急救治办法等。通用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门禁管理规定、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等。特殊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工电子学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检测室管理制度、化学检测室安全守则、微生物检测室安全守则、食品加工室使用注意事项等。

四、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机制

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实验室;高等院校管理;科学教研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21-02

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高等院校管理逐步趋向市场产业化和经济一体化,高校实验室的职能和应用地位也日益提高,人们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关注也不断加深。在此种情况下,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人员不仅要遵守教育发展规律和运行体制,还需要适应高校广泛扩招和高等教育实践、科学教研的教育市场竞争体制,要使得实验室充分满足现代教育和教研,使得高校实验室综合体现其办校实力、科研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准,这也是促进实验室创新发展、不断挖掘发挥其应用职能的必然需要。

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科学评估、论证、规划不足;实验室体制建设不合理,资源共享利用率低;实验室建设管理资金渠道单一,使用者基本不承担经济责任和管理风险;实验室采购重置仪器设备可升级性、先进性和售后服务性缺乏;忽视实验室整体建设和系统性发展,对实验室设备仪器及其他资源缺乏集中规划管理,使得实验室建设管理过于落后,缺乏长远发展眼光。因而只有不断强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提高建设管理质量,才能够促进高校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和技术产品研发创新的重要场所发挥其最大化价值,才能够培养专业实验技术队伍,加速高校科学技术发展,使得实验室实现物尽其用的最高应用价值,从而推动高校教学和管理的长远发展。

1科学规划实验室整体建设管理

高校领导要改变传统实验室建设管理观念,以宏观科学战略观来看待其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分别按照不同专业、重要性和特点来划分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成立实验室专业管理小组,按照高校专业、办校规模及学科建设、科研和发展方向来建立公共资源平台和信息建设共同发展建设模式,综合考虑其实验室队伍、建设项目经费,从而科学规划本校实验室发展蓝图,不断突出实验室发展特色,使得实验室资源有效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基本按照其科研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规划建设,这种观念过于片面,不利于高校实验室的长期发展和未来效益的有力实现。因此,高校要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评价其实验室体系,加强实验室资源平台建设,促进高校实验室应用效益的发挥。

2加大实验室资源共享,提升实验室综合效益

经过对高校实验室使用、建设管理的广泛调查研究,并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实验室团队管理实际,提出只有扩大实验室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的实验室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细化实验室技术队伍、科研项目、实践教学、投资项目等内容管理,本着统筹规划、专管共用和政策制度引导的管理机制,才能够创新实验室多层次、高效益和开放式管理。

科学购置实验室仪器设备,合理分配针对不同高校建设项目、不同专业学科和平台建设方案,高校也要集中针对大型实验室设备仪器和更新换代较快的设备资源进行科学论证分析,根据调查论证结果来制定核算仪器设备投资额度,重点考察相关设备仪器的使用率、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和共享性,最大程度降低投入成本,提高投资建设效益。针对购置回来的相关实验仪器,实施开放共享和有偿服务分配方法,科学定价、统一收费和合理分配并行;对于某些大型仪器设备,可以主动实行以机养机的良性循环开发制度,逐步提高发挥实验室机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各科目小组都能够良性应用实验室资源。

建设公共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高校要结合自身总体发展实际和专业发展规划,有效谨慎投入功能集中、设备先进的大型实验室设备中心,扩大高校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和公共资源平台的建设,促进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科技创新。当然对于专业性强、共享性较低的实验室设备仪器,就要设立独立运行管理中心,实现以院管为主、学校宏观管理为辅的管理制度。这样一来,高校不同实验室就有效根据学校实验室设备仪器共享信息网络来查询实验室最佳使用时间,也有利于高效实现实验室资源的统一、规范、在线实时管理。高校还可以联合其他院校加大共享范围和信息网络辐射力度,扩大不同院校相同专业之间的资源联盟和信息共享,有助于院校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进步。

实验室资源共享要切合学科专业实验队伍要实现实验项目、仪器设备和实验队伍的有机结合管理,这样才能够提高实验室科学技术的研发探索、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利用以及科研教学项目的开放实践。将实验室资源和实验室技术团队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互动式、循环式和大型设备开放共享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高校所有人才、设备、时间和空间资源都充分完美结合利用。当然对于高校实验室技术团队也要构建相应聘请、考核和管理制度,设定实验室教学成果和技术成果多项奖励,有助于高校构建高素质、高技术和高水平的实验技术研究团队。此外对于高校所有实验室管理团队也要实施绩效考核和管理奖惩机制,将实验室机器设备时间利用、完好性、开放服务质量、功能利用开发、教研成果、人才培养等都纳入考核指标,依次作为后期经费和仪器设备投入参考依据,建立良性实验室经营管理竞争机制,促进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准的持续进步提高。

3扩大实验室投资渠道,增强实验室建设力度

高校一方面要扩大实验室资源投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实验室财政转向资金投入、贷款和资金筹集,充分利用设备资源扩大知名企业赞助,引进先进仪器设备软件和高新技术,更新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团队,以实现实验室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需求。还要加强实验室产业研究之间的协作,建立多功能实验室管理,并加强实验室设备的自我更新、升级和维修管理,实现其管理的开源节流。另一方面,高校也要设立相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针对不同实验室教学项目和科研项目给予不同力度支持,可以依据制定好的资助补贴政策和内容来执行,这样能够使得高校有限实验室资金发挥其高水准、高质量的效用。

4结束语

总之,作为高校实验室中一员,必须要积极响应实验室管理各项制度,落实好各项活动行为规范,并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和维护意识的培养提升,大力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做到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实验室管理和使用观,多方面多渠道配合实现提高实验室管理质量的决策,从而不断提高实验室科研教学水平,促进实验室完美发展其应用功效。

参考文献

[1]侯晓莉,崔茜,童学红,等.强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学设备,2013(10).

[2]罗联社,周云涛,张原,等.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

[3]吕万增.强化实验室管理力度的必要性和相关对策[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5).

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实验室;管理模式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持续不断的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实验室则属于人才培养的关键场所,是开展实践教学与实验活动的主要场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着院校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在实验室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已成为时展的内在诉求。基于此,提出依托信息化平台推动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充分条件。重点对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路径进行探究,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基于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及作用认知

在高等院校扩招的大环境下,其实验室规模也有所增加,为开展实践教学与实验活动提供了条件。然而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以人工管理为主,管理方式与管理机制较为落后,不符合信息化时展的内在诉求,且无法有效发挥实验室效能,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基于此,提出依托信息化平台来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信息整合优势,构建学生档案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及发展需求,从而编制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并强化学生个体优势,最大限度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通过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引入信息化技术,推出实验室自主学习系统,能够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素质拓展存在着重要现实意义。且院校可以发挥实验室优势,通过实验室来提高院校科研水平与服务水平,将实验室发展为院校创新与研究的核心基地,以切实提高院校教育水平,实现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路径思考

(一)立足于制度建设,推动实验室管理机制创新

在院校实验室管理活动中,制度建设属于十分关键的一环,也是确保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与落实的现实基础。基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其需要立足于制度建设,如编制实验室管理细则,明确仪器设备操作规范,颁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设置早晚巡查机制,确保实验室制度建设的完整性与全面性,要求将制度落实到工作细节上,确保实验室操作与管理活动都在制度条件下进行,高度重视制度落实与实施问题,确保制度发挥效力。此外,在实验室管理岗位划分上,还应结合工作人员专业及特长,合理分配管理岗位,并通过制度说明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要点与具体责任。为强化实验室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应在实验室管理中设置联络员制度,安排专人负责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实验室应用合理有序。引入奖惩机制,以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其充分做好本职工作。考虑到实验室专业人才多面临着短缺等现实性问题,院校可以引入跨岗位合作机制,让具备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相互对接,了解与轮换相互岗位,确保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存在缺额问题。通过制度与机制创新,为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进行实验室开放模式创新

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实验室承担着科研、教学与技术服务等重要任务,而开放实验室,则是实验室管理发展的必然。在传统实验教学活动中,实验室多采取固定模式,相对固定模式的实验室而言,开放实验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存在着重要意义,且能够将课程考试与操作技巧考核相结合,实现了实验教学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高等院校在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时,需要充分关注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如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发展,关注学生职业竞争能力提升等。在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推动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逐渐实现全时段与多方位开放。实施以预约开放为主,辅助以定时开放与定向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预约开放主要面向的对象为学生,如学生课余时间存在实验需求,则可以面向实验室提出预约。而辅助开放策略则主要为教学任务与特殊需求服务。通过实验室开放模式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兴趣,且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了基础设备,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与整体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推动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院校实验室规模扩大,继续采取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展的现实要求,且人工管理手段过于落后,工作机制缺乏合理性,无法充分实现实验室资源利用,且实验室保障水平有限。尤其是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其预约信息不透明,从而导致了实验室安排多有重复或空白问题。而引入信息化技术,打造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则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切实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与利用效率。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即引入网络技术并将其与实验室管理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开展高效、深度实验室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实验室预约透明化,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四)构建自主学习系统

依托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等,可以实现实验室自主学习系统构建。在自主学习系统中设置有实验课程学习、设计性试验、交流学习与在线答疑等具体模块,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系统,获取相关的实验资源,以锻炼并提高其实验技能。如实验课程学习模块,该模块内部蕴含有丰富的实验技术数字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学习特征,实际需求等,选择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调取相应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在设计性试验模块,则主要以学生自主设计与优秀实验设计作品为主,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与参考。且自主学习系统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支持在线答疑,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也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在具体实验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系统来获取相关的知识与内容,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实验室自主学习系统,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跟进与了解,从而为开展下一步教学活动提供依据。此外,依托信息化平台进行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还需要关注实验室设备管理问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设备管理系统构建,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数据库,存储实验室设备信息、设备应用信息与故障信息,并通过分析历史维护数据信息,可以合理编制实验室设备维护计划,从而确保实验室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为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中,依然在坚持以人工管理为中心,实验室服务效率较低,十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首先应从制度与机制入手,通过制度与机制建设,为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创造条件,推动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坚持以预约管理为主,定向与定时开放管理为辅,以充分满足学生发展与教学任务的需求,推动实验室信息平台建设,推出实验室自主学习系统与设备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将实验室资源信息化与数字化,切实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实验室服务的销量,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作者:杨戈张鸣虹单位:江西省分析测试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朱永红,曾庆明,赵怡等.基于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3):12-13.

[2]张敏.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独立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学导报,2016(2):223-224.

[3]刘波.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42-43.

[4]熊凡.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管理模式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5,7(Z2):699.

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篇6

1)不重视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对实验室建设形成总体的、长远的规划。作为主管方,实验室建设只按照各院系自身教学需要而建,一种都是一些规模小、功能单一、种类不全。如一些院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实验,院系实验室计算机数量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而大型的实验中心要担负着全校的计算机相关的实验教学工作,不堪重负。一些学院在需要落实实验任务时才发现设备、场地不够,无法安排实验等。

2)实验室建设规模跟不上招生规模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但作为实践最主要基地的实验室却跟不上招生规模的发展。在缺乏总体、长远规划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实验室规模偏小,重复实验室建设比较大,各院系实验室自成体系,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使得各实验室资金不能集中、有效利用,无力购买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不能将一些高级的设备应用到教学和科研上,缺乏实验室的综合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市场需求。

3)各自为政,资源无法有效共享。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都是由院系级直接管理,在各院系之间、各实验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情况下,各院系都是利用手上的实验室资源优先安排本院系师生的实验,其他院系无法共享实验室资源,常常跟实验室维护费用、耗材、安全责任、卫生等理由拒之门外。由于没法利用其他院系的实验室资源,一些有实验需要的院系只能重新申请建设实验设备,造成学校设备资源重复购置,利用率较低。

4)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明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中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而实验教学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环节。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的问题,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队伍是最不被重视的。在身份地位上,实验室队伍被称为实验员,并非教师队伍的一部分,而是属于教辅人员;在学历上,招聘的门槛最低,要求本科学甚至大专学历即可;在待遇上,是全校待遇人员最低的一个群体。在身份地位、待遇、考核、晋升方面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挫伤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致人员流动较大,专业化实验队伍建设无从谈起。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1)统一规划,建立学校直管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利于学科建设、办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提高、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由过去分散型向集中型管理模式转变,将去过以课程为定义对象建设实验室转变为以学科为定义对象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体制,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实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和投资效益。建立全校的教学实验中心,实现采集化管理模式,对实验教师、管理人员、设备仪器、实验浪费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学校直管的大实验中心主任制,负责全面所有实验室资源的统一规划、整合、调配,对实验室进行综合管理。

2)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安全管理体制。首先要教务处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由大实验中心统计下达实验教学任务,并协调各实验室完善教学任务。其次建立起完整的管理账目。按照仪器设备购置的经费来源、管理模式、使用方向、维护情况建立起相应的登记制度,明确管理办法、损坏赔偿制度。再次,实行实验室资源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将各种实验技术、实验指导老师、实验室管理制度在信息平台上,师生可以自行进入信息平台预约使用实验室资源;最后,重视安全管理。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安全岗位责任体制,落实安全事故责任人,从大实验中心主任到各实验室教师以及参加实验的科研人员、师生和学生明显具体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设备与人身安全。

3)建立规模大,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时,应当考虑办学定位和长远的招生规模而统一建设。在实验室建设上,将所有权统一起来,从学校宏观角度对实验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改变过去各二级单位对实验室“归我所有”的思想,提升“为我所用”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制避免仪器分散和重复购置,节约学校实验室建设成本,集中力量建立规模大、设备先进、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实验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效益。

4)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实验室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尊重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将实验室队伍个人发展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他们的热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才能使实验室改革充满活力,才能使实验室改革走向成功。因此,在思想层面上,应当对实验室队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实验实践教学列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制度层面上,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实践办法,明确实验实践教学的地位和实验队伍的身份和地位;在待遇层面上,要将实验队伍列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并给予相应的待遇,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在专业化建设层面上,大力培养与引进实验实践教学专业人才充实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帮助他们开展创新性实验实践研究,从而提高实验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结论

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实验室设备共享管理

abstract:thepapermainlydiscussesthesharingandmanagementofthelarge-scaleinstrumentandequipmentinthelaboratory.

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平台,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拥有并支配着丰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构建资源节约型与资源共享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目标。结合北京科技大学中心实验室透视电镜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及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工作实践,建议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以提高仪器设备的水平和利用率,确保实验室功能的实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实验队伍的管理

重视和加强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实验室建设的诸多因素中首要因素。合理配备实验室人员,加强实验室队伍构建,使实验室人员高、中、低档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工作职责明确,是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根本保证。北京科技大学中心实验室在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强化实验教学人员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在技术水平方面要求实验教学人员精通设备及维修技术,并对其实行科学管理,必须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及使用范围,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实验教学人员需要理论实践的双重提高。理论方面的提高还需要继续举办培训班,聘请知名学者、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实践方面由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深造,有必要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奖励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并不断的有所创新。二是学校在工资、福利、待遇、科研机制、奖励等方面制定有关政策、制度,调动广大有志于参与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教师和毕业生的积极性。增设相关的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引进人才的政策和规定,积极鼓励引导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上来,以改善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2.开放实验设备,建立现代教育实验中心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现代教育实验中心,将实验室脱离教研室而接受更高层次的集中管理,变分散为集中。针对我校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的现状,改变了实验设备按照课题组的形式管理,将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和使用,建立校级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对全校各院系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开放,打破壁垒,集中管理,开放共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实验室向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开放,这样可以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例如对透视电镜的开放,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对于重点课题、学科以及电镜使用率较高的专业,采取申请部分免费机时、优惠价格的政策,使其达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公共资源的目的。对于本科生的教学,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尽量多介绍一些新仪器的功能、软件的使用,以便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还支持九七三、八六三、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申请、发表文章、结题工作,为学校的教学及科研提供方便。

3.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规范运行机制

实验室管理制度不仅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保障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基础。必须结合本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与实际相符合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地运行。具体做法是首先制定岗位职责,明确规定实验室主任、实验员和各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分工,人尽其才,提高素质;建立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按照实验大纲的要求,对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测评,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建立定期检查和指导制度,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进行实验教学效果检查;

4.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积极进行设备技术改造

由于高校实验室经费投资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验室的设备相对落后、短缺等现状。为此,我们积极申请要求购进新型、分析型透射电镜以满足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并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对现有的已不能使用的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特别是H-800电镜。在同期购进的仪器都相继报废的情况下,对已不能使用的物镜光栏系统、双倾台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机时保持在1000小时以上。为学校的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并节省设备开支。对于老仪器H-800更新物镜光栏系统和双倾台系统,仅物镜光栏系统就节约资金27万,双倾台系统节约16万人民币。大大缓解了我校新机器未能到位,另一台2000FX不能工作的困难局面所带来的压力,保证了我校相关专业科研工作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现有的几台旧仪器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以培训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为目的,使其基本能够自己操作。对于高分辨电镜,学校准备新进的分析型电镜提供给有进一步研究需求的人员使用。采取服务收费、合作科研两种方式,使其新仪器达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的目的。对于初学者先在旧电镜上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实践后,在他们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后,并同我们有了良好的沟通,在新电镜上才能获得最佳的结果,达到完美的分析结论。

结束语

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一定离不开高水平的技术支持。特别是以冶金,材料为特色的重点学校,需要与之配套的关键性试验技术。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北京科技大学中学实验室在加强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学生实验效率,促进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陆顺寿.开创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1-12.

[2]夏焕章.建立实验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5(10):29-31.

[3]刘树昌,赵海丽,王彩霞.加强特色建设打造精品实验室.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1-12.

[4]杨帅.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10:73-75.

[5]王彦波,刘秀芳.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发展的思考[J].河南教育,2008,2:33-34.

[6]张洪飞,衡耀富.管好用好实验经费[J].天中学刊,2000,15(5):49-50.

[7]刘淑云,徐洪民,白志学,等.加强教学设备经费管理,提高办学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142-144.

[8]谭力.浅谈普通高校实验室经费的管理[J].渝西学院学报,2002,15(1):99-102.

[9]周殿清,陈山,姜晓阳.独立学院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初步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5-6.

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改革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高考生源的急剧膨胀,独立学院犹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旨在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办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1],除了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如何发挥学生优势,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2],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起着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是独立学院建设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部分内容[3]。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依托母校山西师范大学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几年来,学院坚持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主要目的,把实验室整体建设作为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逐年增加实验室投资,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一、现代文理学院实验室建设的探索

独立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稳定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已成为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怎样构筑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平台和管理模式,成为我院整体规划中的聚焦点。

(一)加大实验室投资,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现代文理学院生源的逐年增加,院领导前瞻性地有计划地增加实验室投资。老化的计算机、语音室予以淘汰;先进的newClass语音教室、高配置的计算机及软件充实到了实验教学中;化学专业、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中更新全部学生实验台,安装了先进的通风设施,购置最新数码摄影显微镜等设备;物理及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新进一整套设备,对其灵敏度、精确度和准确度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并配有多媒体教学。实验楼装修一新,给学生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实验教学环境。

(二)改变管理观念,促进资源共享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在治学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实验室管理办法,成立了院级实验管理中心,学院所有实验室实行院系两级负责制。实验中心在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干部及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实验技术人员职称梯度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每个系设有专门负责人,各系内部实验室可以通用,保证了实验仪器设备的不重复,功能不重叠。增加了各实验室之间的关联度。各系中相近的几个单一功能的实验室合并为多功能实验室,可以为多门实验课的教学提供便利服务,提高了实验空间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同一个实验可以在不同的实验室分步骤完成,利于学生对实验设备的系统了解及熟练掌握。各系内实验课程由系负责人协调安排。院实验管理中心起着理顺关系、统筹协调的作用,使院内各个实验室由分离走向联合,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同时,实验管理中心与院内其他部门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对实验课程进行统筹安排、调动、各系之间实验室之间的互用、实验设备的调度、实验室对院内外的开放等,使院内几十个实验室能够有序条理的工作和运转。实验管理中心相对独立,由院级领导直接领导,工作节奏快,效率高。

(三)强化实验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人员结构合理化

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决定于领导的办学理念。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领导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十分重视实验教学人员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聘请具有敬业精神、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另外,对现有人员轮回培训,聘请山西师范大学富有经验的高职称老师培训本院实验人员专业知识;邀请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系统学习现有设备的结构、运行原理、操作方法等,使实验技术人员对本实验室所有设备都能熟练操作运用。通过聘请及引进,现有实验队伍学历较高,职称结构合理。

(四)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并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是客观评价实验教学的一个指标。我院制定实验成绩评定标准从实验纪律、实验态度、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考虑。实验成绩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80%,期末成绩占20%。要求书写预习报告,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定数据,实验结果必须认真分析、讨论并有结论。期末考试包括实验操作和笔试考核两部分。从多方面要求学生有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良好的实验习惯。评分标准中尤其强调须设定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寻求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独立完成实验立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及结果总结、分析等全过程。要求实验有一定难度,设计方案,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这种综合成绩评定方法比以往单靠实验报告书给分能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4],督促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了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发挥了学生自身创造性和能动性的空间。

(五)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

现代文理学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从实验人员、学生、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材料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及学生遵守制度,按章办事。院领导及实验管理中心的行政管理人员随时监督检查制度的实施情况。这种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促进了实验室工作的稳步发展。

二、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

目前,我院只是探索性的开放了部分实验室。大部分实验课内容仍然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老师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步骤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容易犯的错误等大部分讲解给学生,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开拓精神,约束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机械的实验教学方法限制了实验室的开放。要打破这种固步自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性选择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程序,自行选择实验仪器设备,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其次,实验老师应给予充分的配合和支持,及时的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由于实验经费和实验人员等方面的原因,实验室开展的工作只是必要的面对校内学生的实验教学,科研项目很少,实验室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对外开放机会不多,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不能及时渗透入学生的实验中来。所以,在引进人才、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应该引进一些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实验设备及实验室的使用效益[5-6]。

(二)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我院实验环境不断改善,实验设备不断更新,实验队伍不断增强,但相对应的实验教学大部分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僵化,学生养成了思维惰性,对实验课程兴趣不大,只是为完成实验任务而做实验。

独立院校学生高考成绩相对于一、二本学生来说成绩较差,基础薄弱,但其中不乏学习成绩优秀而由于各种原因高考失利者。在大学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如何因势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类教学[7]是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对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可设计一些操作练习,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对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增加实验难度,提高实验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也可采用实验相关性教学[8],即把实验原理相近或实验仪器共同的几个实验放在一起进行模块教学,加强了原本独立的实验项目之间的关联度,学生在熟能生巧的同时积极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管理方法相对落后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各专业学生实验人数也在成比例的增多,实验课与理论课之间的安排上、各实验室之间各门实验课穿插繁多、同一个实验室内几门实验课的实验时间时有冲突等等,都增加了实验教学管理的繁重性和复杂性。

运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我院实验室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成为我院实验室管理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应在教学管理软件中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模块,采用多种方法使我院的实验教学安排更趋于合理有序,保证实验课程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实验教学活动平稳、有序的进行。

实验管理中心尚需引进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减轻实验室管理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对院内、院外科研工作的服务水平,加强实验管理中心对设备和材料的计划、采购、使用和维修的宏观控制,以节约成本,提高利用率,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用、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三、结语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自2003年招生至今,生源逐年递增,目前呈现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昌盛局面。但是,自2010年起,高考适龄人逐渐减少,高校生源会逐年萎缩,部分院校面临倒闭的现状,其中首当其冲者为部分教学质量低下的独立院校。所以,我院要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除了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外,实验室的建设再现其重要性。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实用型综合人才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才能不断进步,并达到新的水平[9-10]。

参考文献:

[1]肖斌涛,彭娅.独立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与探索[J].高教高职教育,2009

[2]张海东,潘少波,张宏志.浅谈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安排的改革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4):37-38

[3]武培军,蒋勇.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9):51-53

[4]李正禄,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09,(12):82

[5]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理通讯,2009,26(4):24-25

[6]林家齐,李玲.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科技与管理,2009,11(6):107-108

[7]陈晓莉,邓涛,牟波佳.物理实验分类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1):40

[8]李潮锐.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J].物理实验,2009,(1):17-20

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任何一所综合性地方大学,都具有学科门类齐全,实验科目多,实验仪器设备投资额巨大,实验室建设面积大、数量多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满足日常教育保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确立在完成正常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探索对校内、校外社会团体、企业开放的路子,充分有效地发挥高校实验室的作用,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1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1)实验室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由于缺乏科学的统筹管理机制,使得功能相近专业实验设备购置重复率高,加上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手工、半手工操作的管理方式,使设备的使用率低;由于高校实验室分级管理,现有的实验室管理、设置体制使实验室之间彼此独立、相互封锁,高校之间的实验室更加闭塞,无法实现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更难以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2)实验资产没能得到必要的共享。不少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还停留在那种认为只要买回仪器设备,实验室就建成的初级观念上。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由于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往往在同一所院校内相同或相近功能、用途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在实验室建设上,各个二级教学单位,往往只能站在满足本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角度考虑提出购置计划,管理部门没有一套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造成实验设备在本校、本地区院校间无法实现共享使用,也使高校实验室无法为社会提供共享服务。(3)缺乏开放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现行的实验室除了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一是,实验室开放的内容比较单一,实验室的使用只是按课程设置依附于课堂教学,没有拓展性的开放项目和内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实验室教学的质量。二是,由于没有建立起严瑾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做保障,直接影响了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探索力度,从而造成了实验室使用效益低下,在教师、仪器、设备、房屋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浪费。(4)缺乏强烈的对外开放意识和观念。由于长期受到重理论、轻实践的旧观念影响,现在高校的实验室都是按课程设立,并依附于教研室,在使用上只对本院系、本专业、本课程开放,即使是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系之前偶尔使用也存在着协调难度大,还会产生与本教研室的课程保障冲突等问题,无法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保障实验教学的整体

优势。

2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条件

(1)建立实验室使用的网络平台,提供技术保障。顺应目前高校改革大趋势,通过利用现代网络管理使用技术,将实验室的使用计划搬上网络平台,提供便利的预约计划,提高使用的效率。其优势在于:一是设备管理人员可以方便查询获取各种技术参数并进行修改、完善和充实。二是想使用实验室及设备仪器的教师、学生或其他科研人员,可通过网上查到有关信息完成实验室预约、时间安排等,实验结束后实验教师填写实验情况记录、实验效果评定、成绩记载等,只需办理相关手续就可以申请使用。三是学校职能部门能方便地在网上检索和查询实验室相关信息,实时监督和管理。网络技术能真正实现高校实验实资源共享。(2)加强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建设,提供实验教学保障。只有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一定钻研精神的实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实验室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其基本途径有:一是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熟悉程度,增强熟练操作所有实验设备的程度,了解掌握最新的实验保障理论,提高教学的保障水平。二是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实验保障队伍中来,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逐渐更新,不断促进实验教师迈向专业化的程度。(3)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促进实验室开放稳步发展。立足于保障本系、本校的教育基础上,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提高利用率。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开放制度,才能使实验室的开放工作顺利推进,使实验室开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实验室开放管理宗旨

立足保障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着眼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实现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外开放,促进整体实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是地方综合性高校稳步发展的重要一步。

(1)对内开放。即对本校师生开放服务。高校设置的学科、专业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又存在着交叉、渗透的,因此专业实验室应树立为本学科专业和相关、相近学科专业服务的理念,基础和专业课实验室应树立为为全校服务,使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和思维完成各层次的训练,实现基本掌握某些技能和能力,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一方面,教职员工在有效利用实验室搞科研,为科研和学术活动服务,另一方面,也促使实验室在保持现有重点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实验内容,扩大实验领域,使实验室能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从而带动全校的实验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2)对外开放。实验室对外开放不仅可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实验水平和实验能力的提高,而且会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使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自我发展能力进入良性循环。

(3)实验室对本地区各高校开放。高校实验室都有自己的特色,通过高校之间互相开放实验室,利于各高校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管理交流、学术交流,也利于形成科研团队,还可通过统筹资源,共同承担更大的科研项目,提高实验设备的投资效益。

(4)实验室对本地区企业、社区团体开放,真正实现资源社会共享。重视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地方高校自身优势和特色,扩大高校社会影响,促进双方互促共赢。

4结语

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将实现实验室资源进行开放型管理,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效益为核心,坚持规模、结构、质量、特色协调统一,构建地方综合性高校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开创实验室建设的新局面,有效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实验室能源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资源贡献;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时间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深入的改革,作为国内承担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高校在国家科技提升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实验室,作为校内的实践基地,更应该创新的管理,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笔者在文中首先分析了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资源共享型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以便于有效的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导致国内高校实验室无法共享资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在管理、机制和技术方面,文中笔者进行详细的探讨:(1)高校在投入资源的过程中缺乏宏观的协调机制和统一的管理。很多院校、院系之间资源竞争严重,仪器设备购置重复严重,同时由于资金难以集中,缺乏完善的辅助配件,购置的仪器设备水平较低,必要的维护措施未跟上,尤其是一些对环境具有较高要求的设备、仪器,购置后设备工作低效;(2)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法规不健全。由于法规缺乏,国家实验室所在单位必须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对拥有的贵重仪器资源要保值,所以院校实验室之间共享积极性较低;(3)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机制相对缺乏,没有建立健全良性的使用、维护、管理运行机制,一些高校专业性实验室虽然具有较好的科研条件,但是由于需要较高的服务收费没人去做,服务费低又无法满足运行成本的需求,这样的尴尬局面普遍存在;(4)实验室共享资源的社会氛围缺乏。很多实验室管理的共享机制,没有健全的奖励管理人员的机制,实验室管理人员付出辛勤的劳动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同时有的还会额外支付使用费用。(5)实验室资源共享信息渠道比较缺乏。院校、院系之间的实验室分布比较封闭,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的人员对资源无法共享,或者没有共享服务。

二、资源共享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笔者建议要与高校中远期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以国内外学科的发展前景为基础,重组、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把共享实验室资源作为最终的目的,全面构建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1.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实验用房、实验项目、人员和经费等进行全面清查梳理,整合学科相关、功能相近的实验室,对各实验室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打破学科、专业界限,面向全校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获取实验室的规模效益。

1.1对学校内所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全面的清理,分门别类的列出设备、资源清单。

1.2以学科、专业、课程对实验的要求为基础,对全校实验课程的类别进行归纳,整理。

1.3把完成归纳的实验室、实验设备资源和实验项目做好对应,经过充分的考虑和论证后,重新构建实验室。

1.4全校范围内使用统一的实验室设备购置制度,充分的论证实验室建设、设备购买方案,这可以从源头上管控同一实验设备多次购置。

2.组建实验教学中心。以学校、学科的实际情况,把原有分散的实验室以及实验室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组,让组建的现代化实验室具有合理的布局、完整的结构、齐全的功能。这对实验室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的形成极为有利,更会对资源进一步优化,并合理的对其进行配置,办学效益也进一步提升。

3.深化改革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的体系、内容,组建适合学校发展和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内容,这是构建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关键和内涵。笔者认为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过程中应该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性、开放性、互动性、实用性等。

4.开放运行实验室。作为该校建设学科、开展科研、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极为重要。从建设学科角度而言,实验室为学科的交叉、发展、融合提供相关的物质平台和基础;从教学角度而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实验室的开放性,这是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实验室利用率提升的主要方式为实验室的开放性。

4.1日常管理机制。学校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学校聘任校级实验中心主任,院级实验中心主任由各个分院推荐人员,学校聘任。各个实验中心主任学校定期的对其进行考核,专职的实验员、技术员竞争上岗,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4.2教学运行机制。担任实验教学的教师要积极的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积极的投入到实验室建设之中。作为实验中心也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就具体的运行来看,学校公布实验中心的实验项目和开设的专业,专业教师向学校和实验中心提交开课申请表,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开课,并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

4.3经费投入机制。作为学校的实验基地,学校每年要向实验室单独拨付运行费用,以便于维护实验室的运行;在学校、学院的领导和监督下,实验中心主任分配费用的使用。

4.4对外开放机制。在完成学校额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验中心要制定必要的对外开放机制,积极的向学校、社会、教师创造良好的公开条件并切实的公开实验室,吸引学生在实验室内完成课外实验活动。实验中心在校园网或者学校网站上公布开放信息,如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地点、开放的实验室名称等。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实验室内培养自己的科学意识,不断地创新思想,这对其学业的进步以及未来的工作极为有利。

三、结语

对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需求,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就是简单的合并实验室,集中地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和使用仪器设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改革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多方面,更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因此我们要以学校和实验室资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寻找一条合适学校发展的资源共享型实验室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侯永平,朱永法,余树全,赵丽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快速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8).

[2]顾福萍,沈旭慧,蒋培余,刘莉,于岚.基于资源共享的微生物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04).

[3]侯永平,朱永法,余树全,赵丽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快速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