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学习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4:52

框架式学习法篇1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框架;英语词汇

一、框架语义学理论

框架语义学(FrameSemantics)归属于认知语言学(CognitiveLinguistics)。框架这个概念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义不同。本文依据的是框架语义学的框架概念。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将“框架”的概念引入到语言学研究中(Fillmore1982),认为“框架”是概念系统,是人类经验、思维的结构背景,想要理解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要首先理解它所在的整体结构。在建构概念框架的过程中,人们将语言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入到各个认知域和框架中。

二、对二语习得词汇影响

(一)框架中的概念元素和意象元素

框架语义学中,框架元素是重要部分。一个框架至少包含一个概念框架元素(Croft&Cruse2004:15)。

(二)框架与视角

视角(perspective)指的是说话人看待问题界定概念的角度。同一个情景选择不同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词汇表达。如(1)tomboughtabookfromJackfor5dollars.(2)Jacksoldabooktotomfor5dollars.前者是买方视角,后者是卖方视角。将视角引入框架,对分析和比较近义词语的运用具有积极意义。在语义框架的背景下,近义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认知视角的不同。如“abolish”和“cancel”,前者的视角定位于正式的语体框架,对象包括制度、规章或习俗,后者框架视角较随意,多指取消合同、比赛等。通过视角维度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些通过单纯的讲解记忆难以区分清楚的易混近义词,促进词汇的恰当使用。

(三)框架与原型

原型概念在理解人类范畴化的方面很重要,范畴、语境和背景这些概念都是通过原型来理解的。心理学家e.Rosch(1975)首先她还对鸟、水果、交通工具、蔬菜等十个范畴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原型理论。同一范畴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典型成员有特殊地位,被视为该范畴的正式成员。在词汇教学中,可以以原型词作为参照,对非原型词进行分类,并逐步将它们纳入框架,从而达到系统而又有条理的教学。

三、词汇的具体差异

(一)跨文化差异

Fillmore认为框架不是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实体而依赖于文化框架。weekend在西方文化中用于休息,但在印加文化中却用于赶集。[weeK]框架中的woRKDaY和weeKenD两个概念框架元素在西方文化、印加文化存在差异。英语的horse和汉语的马概念元素相同,但意象框架元素不同。[HoRSe]框架有StRonG的意象元素,所以英语说asstrongasahorse,而[马]框架的意象元素是快速,汉语说快马。

(二)个体差异

人的经验不同导致不同的语义框架。如“holiday”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语义框架是周末、寒暑假等相关节日,而对于一般工人来的语义框架中可能只包括周末。对少数不休星期六、日而休星期一、二的人来说,一般人的weekend实际上是他们的workday,一般人的workday有一部分是他们的weekend。框架及其概念元素的个体差异实际上消解于语言社区的制约。因为没有这种制约,语言社区各成员之间的交际就难以实现。

四、词汇学习方法

什么教学法才是最好的外语教学法?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介绍的基于框架语义学的二语词汇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词汇教学法。框架语义学下的词汇学习,主张学习者准确理解词义,采用不同的解决途径来应对词汇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在第一阶段用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一语框架进行词义解释;在第二阶段通过揭示二语框架来进行词义解释,以帮助学习者建立二语框架。同义词现象与认知经济原则相违背。违背一个原则必定有另一个原则在起作用。我们认为,这另一个原则就是认知图式化多样性。

五、结语

框架语义学提供了学习词汇语义的一种特别方式。通过对词汇语义框架的有意识关注,能够促进学生对特定词汇概念的深入理解,并帮助学生通过语义框架有效扩展相关词汇,特别是多义词和近义词的理解。语言、文化差异、同一框架内视角不同也会导致词汇意义上的不同。框架语义学也是一种编撰双语字典和语料库的组织构造方法。但传统的词汇教学法也有其优势,不能完全抛弃。二语教学中,如何合理的利用框架语用学指导教学和学习,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Croftw,CruseDa.Cognitive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

[2]范娜.框架语义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4):52-53.

[3]沈家煊.2004.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J].外国语(3):2-10.

框架式学习法篇2

关键词:框架语义初中词汇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中,词汇是掌握英语的前提,也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单位。在外语学习中,词汇量直接影响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发挥。英语语言学家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很少信息可以传达;没有词汇,则任何信息也传达不了。”由此可见,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但关于语言教学理论,从各种教学方法看,都很大程度地忽视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生理解和接受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因此教师选择科学的方式讲授词英语词汇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初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值得人们深思。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以框架语义学为理论指导,开展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并提供具体事例以论证此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二、框架语义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Fillmore在格语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框架语义学,为人们所了解并描述词语和语法结构的意义提供了一种方法。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义学的分支,是人类认知构建的一种手段。它起源于经验主义语义学,强调语言和经验之间的连续性,并通过语义将语言结构理论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展现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研究结果。一个语义框架涉及不同的词汇和情形,是一系列的图式推理结构。以常见的Fliimore的“商业交易框架”为例,我们可以创建对一系列词语的意义、用法和语法结构的对比描述。通过混合与其他框架的商业交易框架,可以继续丰富文字。

三、框架语义学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1.新课的导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对于新课的导入,教师经常单独列出词汇,先进行独立讲解,而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这种脱离语境的讲解方式。教师在新课导入之前可罗列出学生在此之前学过的相关词汇,让学生推测与此类词汇相关的某一话题,由此导入新课主题词。此方法是提高学生归纳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利用图式知识中的由下至上的认知模式。如展示以下词汇fruit,salad,knife,fork,yogurt,bowl,peel,pour,drink,待学生推测出相关主题makefruitsalad之后,便可继续就其中某些单词继续进行推测,如fruit,可由此引导出需要学习的相关新单词。学生在复习已学单词的情况下,增强了语义认知能力。

教师可先将语义框架主题呈现给学生,然后在框架内罗列学过的相关词汇,由此导出新单词,将所有出现过的单词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大脑中留下一个内部结构联系紧密的概念结构,从而对词汇记忆比较持久。如在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what’sthematter?”这一单元的新课导入中,可以尝试以语义框架形式讲授health及相关单词,将比独立讲授单词更容易接受。

2.同义词辨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于已掌握的单词在具体运用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对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单词,并不能准确地运用。在外语教学中要帮助学习者梳理一些问题,这里主要是二语同义词导引的二语框架。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不在“同”而在“异”,揭示框架差异就等于帮助学习者克服这种困难。框架语义学对语言意义的重要发现之一是同义词“并不在于它们究竟能够用来识别什么事物,而在于它们怎样把该事物置于更大的框架之中”。如house,home和family虽然在客观世界中同指房屋、家,但引导的框架完全不同。在独立讲授时学生难免容易混淆,学生若是明白它们各自对应的不同框架,自然能够区分它们的意义差异,更有利于词汇量的增加。

例:目标词/所属框架词汇/差异

House:building,rent,empty(住宅、房屋,可能空无人住)

Home:Cabin,cave,back,leave(不一定是建筑物、有人住的)

Family:parents,children(家人,子女)

a.theJohnsonsarebuildinganewhouse.

B.Helefthomeattheageof18.

C.theSmithfamilyhasmovedintothenewhouse.

四、结语

词汇教学不是简单的词语释义,而是帮助学习者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词汇的一个完整的词汇学习过程。本文从框架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存储和读取词汇的几种词汇教学方法,这些对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们应当熟悉教学策略和模式,将各种原理灵活地运用于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框架式学习法篇3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英语词汇教学视角概念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拥有一定量的词汇才可能进行阅读、交际。虽然词汇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老师与学生的重视,但是学生实际掌握单词的情况仍然不理想,典型表现就是虽然掌握了单词的汉语意思,但是对于同义词间的区别却模糊不清。再就是不能正确掌握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单词的意义,并没有真正掌握单词的实际用法。我们认为出现词汇形式与意义分离情况的原因在于老师在单词语义讲解上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本文尝试将框架语义学中的框架与视角两个概念应用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对词汇意义的理解,提高词汇运用的准确度。

一、框架语义学

在格语法(CaseGrammar)的基础上,Fillmore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将框架的概念引入语言学,提出了“场境―框架范式”,将框架概念的焦点集中在语义研究上。之后随着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的兴起,以及框架理论的流行,Fillmore进一步对框架概念经行思考后,于1982年提出了框架语义学(FrameSemantics)。Fillmore将框架定义为源于生活体验由概念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个元素相互连通,理解其中任何一个必须以理解整个系统结构为前提。例如在理解mouse,screen,CpU时,在头脑中会激起整个电脑的语义框架和相应的与电脑有关联的其他概念框架。

二、框架与词汇意义

框架语义学从本质上说是通过语义框架对词语的语义进行描述。框架被Fillmore称为解释型框架,语义框架形成于人类长期生活经验过程中,是能够用于组织和解释经验的知识系统及概念工具。也就是说语义框架就像一张巨大的语义网,源于人类经验在概念层面上的投射,而词汇意义则是框架的组成元素,词汇意义与语义框架紧密相连,只有在语义框架提供的背景下才能充分理解词汇的准确意义。比如,半径的意义只有在圆这个整体框架内才能得到解释。January等单独月份只有放在一年有十二个月份的概念下才能得到充分解释。

Fillmore把语义框架内的相关单词与整体语义框架的关系定义为概念显象与框架(profile/frame)的关系。在框架语义理论中,显像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对应的汉语意思,指代词语象征的概念,因此又经常被称为概念显象。整体语义框架则用来指解概念显像所蕴含的背景知识或概念结构。词语的整体概念包括概念显象与框架两个部分,两者相互补充,是一个概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注重按课文中词汇表的顺序逐个讲解词汇,这样就出现单个词汇与其语义框架相脱离的现象。换句话说,教师注重概念显象的讲解但是忽略相应语义框架的引入。在脱离语义框架的情况下讲解词汇导致词汇学习中形式与意义相分离,即表面上掌握了词汇的意义和搭配,但在具体语境中还是不会使用。

本文在框架语义学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尝试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三、框架语义学与词汇教学

1.新词汇的引出

在词汇教学实践中,老师一般按照单元顺序讲解单词,即在学习新单元之前首先列举出单元内的生词,然后逐个讲解。这样孤立的单词讲解也许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单词的相应汉语释义即单词的显性意义,但是学生对于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仍模糊不清。单词的理解和其所在的语义框架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讲解单词时结合其所在的语义框架,才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掌握单词的意义与具体用法。因此在讲解词汇时有必要首先建构与单词相关的语义框架,然后列出框架内典型的单词元素,通过语义框架提供的背景让学生真正了解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如当讲解单词“discount”时可以引出商品抛售的语义框架,同时列举该语义框架下的其他语义元素,如动词:buy,sell,cost,spend,名词:goods,price,bargain,sale,quality,形容词:expensive,cheap,等等。唤起语义框架内其他相关词汇的描写,不但有利于单词意义的学习,还有利于促进对与单词相联系的框架内的其他基本元素的理解。

2.同义词的辨析

在词汇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近义词,正确的辨析词义不但可以加深对词义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词汇使用的准确性。在语义框架的背景下,近义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认知视角的不同。视角是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在同一语义框架内不同的词可以体现不同的视角,并导致语义的差别。如“land”和“ground”,虽在意义上均表示陆地,但视角不同导致两者属于两个不同的框架。“land”的语义框架与“sea”的语义框架相对,因此“land”指地球上除去海洋以外的陆地。而“ground”框架与“sky”的语义框架相对,是在和天空相对的角度下谈论的陆地概念。根据不同视角理解词汇所在的具体框架可以提高单词使用的准确度。如“abolish”和“cancel”虽然都表示动词“取消”,区别在于前者的视角定位于正式的语体框架,所“取消”的对象比较正式,一般包括彻底废除某种制度、规章或习俗。而后者谈论的框架视角比较随意,因此用法广泛,多指取消债务、合同、证书、比赛、旅行、计划或约会等。另外还有“shore”的视角是说话者从水里往陆地上看说的,而“cost”则相反表示以陆地为基准往水里望去。同一词汇,视角不同也会有不同意义。同一词汇视角不同也会有不同意义。如“rent”在不同视角下可以分别表示“租进”和“租出”两个相反概念。

3.词汇的具体用法

词汇的具体用法包括词汇的句法实现形式和相关的语用环境。首先词汇的句法形式要考虑源于人们的生活体验的语义框架。由于人们体验的不同导致语义框架各异,进而可以解释词汇的不同句法实现形式。例“steal”可以用在“Hestole1000dollars(fromher)”。但是不能用于“Hestoleher(of1000dollars)”。相反,“rob”可以用在“Herobbedher(of1000dollars)”,而不能说“Herobbed1000dollars(fromher)”。

由上例可以看出,对于“steal”来言,偷窃者和失窃物是凸显角色,被偷者相对是非凸显的角色。而对于“rob”来说,抢劫者和被抢者是凸显的角色,抢劫物相对来讲是非凸显的角色。这种区别是我们日常经验的一部分,虽然都是受害者,被抢者要比被偷者所受的损害大得多。在偷窃框架中,失窃物是注意的核心,一个人在被偷后,人们首先问他丢了多少钱,但是一个人如果被抢,人们首先关心的是人受伤害没有,抢走的钱财在其次。生活体验不同导致不同词汇的句法实现形式各异。

Fillmore认为框架不是客观世界真实存在的实体而依赖于我们的文化框架。文化背景不同,同一事物对于不同语言社区的人们会有不同理解,例如“river”和“fleuve”在英语和法语中同样指河流,但是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框架的差异,二者在意义上各异。“fleuve”指的是最终流向大海的河流而“river”则没有相关意义。如由于文化的差异“whiteelephant”在泰国指神圣的大象而在欧美国家里指代好吃懒做的人。即便是在同一个语言社区的人由于经验不同也会对同一个词有不同的语义框架的理解。例如同样是“holiday”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激起的语义框架是周末、寒暑假等相关节日,而对于一般工人来说激起的语义框架中可能只包括周末。因此对于词义的讲解要结合相关文化背景进行。

四、结语

语义框架就像一张巨大的语义网,是人类经验在概念意义上的映射。单独的词汇是语义网上的组成元素,词汇的具体用法只有在激活相应语义框架的基础上才能获取。语义的理解要结合相应的语义框架,语义框架源于日常生活体验。生活体验不同导致语义框架不同会使得词汇的句法实现形式有差异。语义框架还受到语言社区的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社区中会有不同解释和用法。同一框架内视角不同也会导致词汇意义上的不同。框架语义学为大学词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Fillmore,C.J.Framesemantics[a].intheLinguisticSocietyofKorea(ed).Linguisticsinthemorningcalm[m].Seoul:HanshinpublishingCo:111-137.

[2]沈家煊.句式与配价[J].中国语文,2004(4).

框架式学习法篇4

1.使用教材

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

2.教学内容

网页框架。

3.课时安排

1课时。

4.教学环境

计算机安装office软件,教师端可以进行网络广播教学。

5.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文字图片素材、优秀作品。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网页框架是苏教版中学《信息技术》第4章第5节144到146页的内容,它是制作网页的一个重要模块。能够将浏览器页面分割成几个不等的窗口,每个窗口相对独立,在同一页面的几个窗口同时浏览不同的网页文件或者相对保持某些窗口的内容。

2.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学过有关网页的知识,对网页学生学起来兴趣极浓,初步学习和掌握了Frontpage,能制作图文并茂的网页作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浓,动手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探索、勇于创新,部分学生能主动地探索学习。

基于以上思考,我拟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和分组讨论法,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理解框架结构的含义和用途;

②掌握建立框架网页的方法;

③掌握框架属性的设置方法;

④掌握框架网页的保存方法。

能力目标:

①掌握建立网页框架及设置框架属性的能力;

②能够应用网页框架建立简单的网页。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网页设计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网页框架的建立;

②理解“设置初始网页”和“新建网页”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框架属性的设置:调整框架大小、设置框架边界、改变边框线的宽度等。

5.教学模式(或方法)

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和分组讨论法。

6.教学手段

①实施任务驱动,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尝试、观察辨析、合作探究,运用教、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并制作框架网页;

②采用半成品加工策略,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直接制作,提高学习的效率。

7.教学准备

①教师准备一些文字和图片素材;

②教师提供一些制作框架网页的演示动画;

③教师准备一些用网页框架制作的优秀作品。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围绕信息处理提出任务,自主探索并完成任务;

2.让学生了解评价一个网页的大致标准,学生设计网页时,就会考虑这些关键因素,有了较高的起点,作品自然不会差。反之,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

框架式学习法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知识框架

一、构建高中物理知识学习框架的意义

高中物理知识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两年的学习时间内,我们学到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基本概念、定律定理等,这些知识点都是具有密切关联性的,把所学的知识点搭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有助于我们强化对物理学习的认知,并提升自我的学习成绩,下面详细阐述构建知识学习框架的意义:

(一)是改变传统学习方法的前提

当前新课改要求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应当夯实基本功,把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熟知物理知识脉络,在纵横交错的知识点中找到学习重点和难点,做到学习过程层次分明。构建物理知识学习框架是改变教学方式的前提,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及时补充到结构框架上,才能逐步完善物理知识库,具体到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都胸有成竹,同时对物理知识的关联性有着清晰的认知。

(二)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

在平时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对每一个物理问题都会产生固定的思维方式,这样不仅仅割裂了不同章节的关联性,同时会造成对章节知识认识片面性,不能准确抓住学科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此,我们要主动去构建物理学知识框架,确定学习的主题大纲,从纲到线,从线到点,从知识的全局出发,把握知识的整体,能更好地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源,了解知识的内涵,理解知识的外延,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轻松学习目的。

(三)巩固所学知识的需要

构建物理学知识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强化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高中阶段我们要学的物质知识量较大,同时学习知识点较为繁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构建学习框架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点重新学习的过程,这样即增强了物理学习效果,同时减少了重新复习的负担,我们可以把整个学科知识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这样方便了我们的物理学习。

二、高中物理学习中如何构建学习知识框架

构建物理学知识框架是物理学习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改变其教学方式,同时作为学生我们也应当从自身学习人手,认知钻研每一章的学习内容,夯实物理基础知识,同时准确把物理知识脉络,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

(一)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在正式讲解新课程前要向学生介绍该学科的特点,介绍同一学科前后教材之间的关联,教会学生看懂课程的目录,全面了解各章节的知识点及其联系,让学生把即将要学习的学科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一个粗略的框架。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构建课程知识框架能力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的过程,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只知道垒墙的泥水匠。

(二)学生要熟悉章节间的教学内容

高中物理每一章节之间的联系密切,学生在熟悉每一章节内容的同时要把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找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弄清楚每一个定理定律的由来和适用范围。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设计,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规划每一步骤的学习内容,从而起到夯实基础知识的目的。我们要找寻每一章节的知识衔接点,将物理知识框架串联为整体,形成系统化的物理体系。

(三)概念图的高中物理学习中应用

概念图是构建学习框架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将多个概念进行总结,用节点代表概念、用链代表关系,节点和链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可视化的结构,从而构建完整的结构框架。概念图具有直观性、整体性、高效性的特点,有效增强物理学习的整体性,通过概念图的梳理,方便我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预习阶段,我们要结合概念图来理解物理概念的定义,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随着教学的开展,来逐步填写完善概念图,把点逐步串连成面,在巩固阶段,要在概念图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结构框架,并通过课堂实践形成系统性的学习结构。

(四)合作学习中构建学习框架

在构建高中物理学习框架时,我们不仅仅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应当和周围同学合作学习,一同来构建和完善基础框架,每一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提高物理知识框架的有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汲取他人的观点,学会分享和吸收知识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框架式学习法篇6

一、“支架式”教学的相关含义

“支架式”教学是指利用工程建构理论研发出来的教学方法,其隐含的意义是教师指导教学进行,让学习者构建、掌握并内化他们所学习的知识技能,从而能够进行更高水准的认知活动。“支架式”教?w主要有构建框架、代入情境、进行探索、合作学习及效果评价五个步骤,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支架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在框架中更深层次的构建,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还能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支架式”教学的意义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利用“支架式”教学将新支架加到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地方,以此来替换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支架,这样就能在有限时间内集中实施已设计好的支架教学,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及总体质量。

其次,在独立探索环节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设定的框架、情境发挥主观想象,围绕概念里的某一个节点独立思考,并不断在概念框架中攀升,直到对知识框架全面掌握。因此,独立探索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及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构建的能力。

最后,“支架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教师指引学生独立探索的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这种小组互动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利用学生间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里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社交能力。

三、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率低,缺乏实践教学经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的综合水平,“支架式”教学被相关教育人员运用到了教学中。

四、“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合理搭建概念框架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搭建概念框架的过程是对知识整体梳理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教学流程,对学生能起到引导作用,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框架。教师搭建好概念框架后,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创建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创建科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和情境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教师在采取“支架式”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创建更科学、生动的情境。同时利用多媒体,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简单又适合学生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

3.加强学生间的学习合作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学习讨论的方式来增强学生间的协作学习。课堂上可以完成的对话、讨论等,教师就让学生自由组队;需要课下完成的大型活动如项目策划等,教师要将学生按照不同水平合理分组。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让学生逐渐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框架,还要提供相关素材,让学生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独立探索能力是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

5.注重效果评价

框架式学习法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

02―0075―01

新课程改革以来,从学校层面的落实情况看,大多数学校实质上并没有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地体现,致使课堂效率低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难以落实。经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笔者在“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当中,将支架式教学理论渗透其中,通过教学实践以及平时的思考,做以下探讨。

一、支架式教学梗概

1.支架式教学定义。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引向逐步深入。

借用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比喻,实质是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准备的,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系统地把学生的认识提升到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2.支架式教学环节组成。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使原来多种相互矛盾且复杂的局面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学习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1.导入明标。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进行导入,并按照课标要求,结合学情,展示学习目标。

2.自学质疑。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情况下,给学生限定的时间结合学案指导通过看书、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

3.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发挥小组合作功能,通过优生的帮助、带动,组内成员共同进步,实现“兵教兵”。

4.展示点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成果或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补充、点评、质疑,教师根据导学案中的预设环节,对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5.拓展训练。教师出示导学案上设计好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让学生交流完成,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和点评。

6.小结反思。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构建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三、支架式教学在“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1.要求教师在学案设计上遵循支架式教学理论。支架式教学关于学习的主题采用了建构主义理论搭建脚手架来确定,“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在学习主题的学案设计上依据的还是建构主义理论,提前预设了学习的框架,这就相当于脚手架,另外,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和支架式教学一样,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

2.在导入环节借鉴了支架式教学中的进入情境环节。“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导入环节力求精彩简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注意力引入到学习主题上,这一点采用了支架式教学进入情境的要求,不同的是在导入后,“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还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对学习主题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要求,使学生在自学时有了更加明确的“路线图”和“目的地”,是对支架式教学的再创新。

3.在自学质疑环节升华了支架式教学中的独立探索环节。自学质疑本身就含有独立探索的过程,但二者又不尽相同。独立探索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后独立探究,而自学质疑是在研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学生自己的思考探究,探究过程还可以存疑,更能体现学生的独立性,在知识经验的生成上是真正的建构。

4.在小组交流环节采用了支架式教学中的协作学习方法。小组交流传承了协作学习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组长的组织,既有协作,又有组长的统一组织,有“兵教兵”的成分在里面,使得小组交流较之协作学习更有组织性、科学性。

框架式学习法篇8

关键词:框架理论;中职英语;词汇教学

一、中职学校专业英语的教学重点是词汇教学

一定的词汇量是学好中职专业英语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中职专业英语是与所接触的专业相关联的英语。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明确的目的,即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汽车业、服装业、旅游业、医卫类等);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涉及与该职业领域(汽车业、服装业、旅游业、医卫类等)相关的专门化知识。同一个单词在专业里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所以,学习专业英语的关键是中职英语专业词汇的学习理解与记忆。同时,

词汇教学英语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难点也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课题。中外词汇教学研究理论的出现对指导学生的学习致关重要,但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比较少教师学生对词汇认知的特点教学。我们应该从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点出发,从中职英语专业词汇特点,探求出一条人类认知发展规律的汽车词汇教学的途径。在1985年,Fillmore(菲尔莫尔)提出了框架理论----特定统一的知识网络或对经验连贯、一致的图解,在1992年他又提出:框架是对词汇蕴含的知识预设。下面探讨如何通过构词、词汇联想和情境联想三方面来构建框架教授中职英语词汇。

二、构词与框架

英语词汇在构词上通常包括三部分:前缀、词干和后缀。

下面是一个运用前缀——auto与框架来教授汽车英语词汇的案例。

讲授的汽车英语词汇:autocross(汽车越野赛)、automaker(汽车制造商)、auto-body(汽车车身)。

话题:词汇auto(汽车)

框架:前缀——auto

框架元素:汽车、汽车越野赛、汽车制造商、汽车车身

autoautocross

automaker

auto-body

下面是一个运用后缀——coat与框架来教授服装英语词汇的案例。

讲授的服装英语词汇:overcoat(男式大衣)、topcoat(夹大衣)、furcoat(皮大衣)、tailcoat(大礼服)housecoat(晨衣)。

话题:词汇coat(大衣)

框架:后缀——coat

框架元素:男式大衣、夹大衣、皮大衣、大礼服、晨衣

教师激发学生对词汇auto、coat的已有认识,帮助学生运用构词法构建一个关于汽车话题的框架,达到讲授新单词的目的,告知学生auto、coat可以作为一个词的前(后)缀,能得出很多与auto(汽车)、coat(大衣)有关的词汇。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便会渐渐地构建出一个有auto、coat框架组成的词汇场,把零散的汽车、大衣英语词汇联系起来,使得又难又长的汽车词汇变得容易识记。最终达到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词汇联想与框架

教授的酒店英语词汇:butterknife(黄油刀)、dessertspoon(点心用匙)、dessertfork(小餐叉)、waterglass(玻璃酒杯)、champagneglass(香槟酒杯)、redwineglass(红酒杯)、whitewineglass(白葡萄酒杯)、dinnerknife(餐刀)、dinnerspoon(餐勺)、soupspoon(汤匙)、dinnerfork(餐叉)、

saladfork(生菜叉,糕点叉)。

话题:餐具

框架:餐具的种类

框架元素:黄油刀、点心用匙、小餐叉、玻璃酒杯、香槟酒杯、红酒杯、白葡萄酒杯、餐刀、餐勺、汤匙、餐叉、生菜叉,糕点叉。

教师激发学生对餐具的认知,帮助学生运用词汇联想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对用餐餐具的框架,让学生讲述他们见到的餐具及认识的餐具。由于学习餐具英语词汇的学生多数对餐具有所了解,因此,这个话题能使大家容易谈论下去。然后,教师对讨论中出现的英语词汇进行讲授。通过利用词汇联想框架,不但把零散的餐具英语词汇联系起来,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情境联想与框架

教授的服装英语词汇:style(款式)、size(尺寸)、price(价格)、plusmaterial(面料)、salesclerk(售货员)、pay(付款)、discount(折扣)。

话题:买衣服。

框架:买衣服。

框架元素:款式、尺寸、价格、面料、售货员、付款、折扣

框架事件:见图4。

教师激发学生对买衣服的已有认知,帮助学生运用情境联想构建一个关于买衣服话题的框架:一名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对话。教师在教授学生服装英语词汇时,通过让学生联想买衣服的情境把孤立的词汇联系起来,更新了昔日一个一个单词单独教的机械式操作模式,把枯燥、毫无联系的词汇变得有趣、有关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框架理论为我们的中职英语词汇研究和教学带来了新思路。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建立在对语言理解基础之上的记忆效果会更好。人类正是基于对客观外界结构的感知,经过认知加工才成了语言。只要教师使学生把语言的形式和其所指之间的内在关系弄清楚,使之形成词汇场,便可极大地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中职英语词汇能力及其运用水平。框架理论还解决了传统词汇教学的不足。传统词汇教学由于受到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切断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内心联系,忽视了对语义的理解,把一些不好解释的现象归入“惯用”的行列让学生加以识记,这让学生无法信服,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框架理论为指导,讲授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构词法、词汇联想和情境联想,帮助学生提高词汇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扩大词汇记忆、巩固词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马伟林,框架理论与意义识解[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18-21.

[2]朱永生.框架理论对语境动态研究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3):12-14.

框架式学习法篇9

关键词项目驱动案例引导项目开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2.049

abstractinviewofmanyproblemsexistingintheteachingofS2SHframework,thisarticleputsforwardtheteachingmethodofprojectdrivenandcaseleading,thereformoftheexaminationmethod,theimportanceofthelearningprocessofthestudents,theintroductionofenterpriseprojectdevelopmentmodel.thereformofteachingmethods,toimprovethestudents'enthusiasmandinitiative,promotethepracticalabilityofstudents,professionaltrainingqualified,improvehasgreatpracticalvalueandpracticalsignificanceoftheemploymentrateofgraduates.

Keywordsprojectdriven;caseguide;projectdevelopment;talenttraining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迅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在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仍有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具有企业开发经验的师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①

1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都在认真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应用类课程的教学,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S2SH框架就是在这一环境中,根据项目开发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包括Struts2、Hibernate、Spring三大框架,简称S2SH),它的内容多,难度大,实训课时少,学生要学好用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教学预期目的。②

2教学方法的改革

经过几年的探讨,我院计算机专业对S2SH框架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开始时有些同学甚至部分教师都认为,学了web程序设计-JSp后,已经可以进行项目开发工作,对这门的重视程度不够,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这就需要首先明确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2.1认清课程开设的地位和目的

为什么还要学三大框架S2SH呢?这是由于现在开发的要求远远高于过去,代码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使得项目的难度、复杂度急剧增大,应用框架进行开发,使得开发人员便于明确分工和职责,同时,极大地减轻了重新开发一个项目在解决方案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其模块间的耦合度低,使得项目的可维护性、扩展性提高。

S2SH框架这门课程,是一门软件开发的实践课,涉及到Java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网页设计、软件工程等多门课程,要掌握其精髓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难度很大。因此,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是很值得研究的。由于迁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我们应该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能没有重点、全面开花。S2SH框架这门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软件开发而设置的,直接面向学生的就业,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开发技能、经验和工具。在实际开发过程中,80%的时间都在用20%的核心技术,因此,要抓住应用环节重点,解决设计、开发中必要的技能和经验,为走向社会提供第一手开发经验。所教内容以“有用、能用、够用”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③

2.2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

S2SH框架是门应用型的课程,必须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的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开发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案例引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④案例引导就是在教学初始过程中,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一开始就能看到实际的效果,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驱动就是在完成阶段教学任务后,对一个项目的模拟开发,要明确项目的功能,通过模拟,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的开发之中,做到融会贯通。

2.3三大框架知识点的分析和确定

S2SH三大框架的内容多,教师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从而做到精讲多练,自学与重点讲解有机结合,达到节省课时的目的,经过分析,三大框架重点要掌握的内容如表1所示:

2.4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检验方式,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考试达到促进教学的手段。以往的考试,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考查,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考核不够,通过一次考试评定成绩的做法,具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我们对考试采取了项目验收和提问的相结合的考查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对项目的实际开发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结合平时实训验收以及考勤,综合评定成绩,这种考查方式ρ生学习情况评定较为全面、公平,学生对这种考试方式认可度是很高的。

3引进企业项目开发模式

企业项目开发模式的引入对学生整合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模拟企业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3~5人一组,分别充当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程序员、系统测试员等角色,由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完成,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体验企业项目开发过程。

4应用实例的设计与实现

在学完三大框架后,为了使学生能把所学内容整合起业,需要给学生一个完整和实用的实例,这个实例能把三大框架的知识串联起来,对学生将来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用一个在线考试系统做出一个示范。可以从三大步骤进行,首先对在线考试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的角色分为教师和学生,因此把系统分为二个子系统:前台考试系统和后台考试系统,系统模块图如图1所示:⑤

其次完成系统的架构设计,采用B/S模式实现系统,用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数据的访问和存Γ用JSp页面完成用户的请求和响应,用Struts2作为核心控制器,用户的具体请求通过action处理,由action调用各业务逻辑层实现业务逻辑,各业务逻辑通过Spring框架的依赖注入实现,对数据的访问通过Hibernate框架来实现,这样简化了底层对数据库的操作,提高了编程效率。

最后实现系统具体功能,这就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确定实体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后续开发工作包含:(1)编写JSp页面,如登录页面、管理页面、考试页面等。(2)编写Hibernate映射文件。(3)编写学生、试卷、试题的业务类。(4)用Spring实现对Struts2、Hibernate框架的整合。(5)面向切面的编程aop,用以实现日志功能。系统各个业务类主要用于实现系统的具体功能,代码量大,调试难度大,对学生能力是一大挑战。

5总结

计算机专业教学有着其自身的规律性,我们一定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在S2SH框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案例引导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入了企业项目开发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胡晓锋.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技术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0(4):30.

②刘敏娜.SSi框架在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6.32(2):43-46.

③刘小明,许进忠,樊银亭.集产学研一体的“Javaee”实践教学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5(1):147-151.

框架式学习法篇10

关键词:java框架;项目驱动;教学内容;授课计划;考勤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1-0105-03

Java语言凭借着其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广泛应用在个人pC、互联网、超级科学计算等领域。iDC的统计数字,在所有的软件开发类人才的需求中,对Java工程师的需求量达到全部需求量的60%-70%[1]。可以说当前最热门的软件编程语言当属Java。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和专业在强调必须的学术性和基础理论性的同时,要更加强调面向市场现实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与未来发展需求。根据Java的特点和专业的办学定位,我们选择Java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Java内容非常庞大,相关的课程较多,我们提出Java四阶段教学的理念:第一阶段:面向对象原理与Java实践;第二阶段:Javaweb应用编程基础;第三阶段:Javaweb开源框架技术;第四阶段:分布式计算技术。Java框架技术教学属于第三阶段的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当前炙手可热的Struts2、Spring和Hibernate(简称SSH)三大轻量级开源框架技术的整合开发。

1Java框架技术课程教学现况

Javaee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日趋成熟,已经成为最佳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之一[2]。Javaee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多,既包括Sevlet、Jsp等Javaweb基础知识,也包括Struts、eJB等框架技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但是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中往往只包含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Javaweb基础这两个阶段的内容,而技术更新非常快速的更深层次的框架技术课程却少有涉及,更鲜有列为单独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这方面的教学在专业的培训机构中却受到重视,因为社会上的Javaee工程师的使用最多的还是框架技术。像Java框架技术这样子的课程在高校中属于新兴的课程,以前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可供借鉴,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授软件专业培养,效果不好[3]。各个高校对这门课程的研究在不断的进行当中,目前陆续有一些教学成果出来,如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Javaee框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等。我们学院开设这门课程的时间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是三年的时间,经过艰难的摸索实践和总结,我们在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项目驱动教学法

Java框架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大大强于理论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往往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听为辅,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完成老师给定的项目任务中,在探究完成项目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创新性、主动性,更容易掌握各项知识[4]。“项目驱动教学法”特别适合像Java框架技术这种专业技能类的课程。

3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良好的Java面向对象、Javaweb应用编程基础、数据库原理等基础知识。mVC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人员公认的一种良好的软件设计模式,SSH这三个框架中,Struts2和Spring都实现了mVC设计模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开发者往往更偏爱使用Struts2框架作为mVC的承载者,把Hibernate作为数据库的操作者,把Spring作为程序的托管者。使用了SSH三大框架的程序结构上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action层、Service层和Dao层,分别实现与用户交互、数据逻辑处理及数据库操作。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三个框架和三个层次在程序中的作用,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3.1Struts2

Struts2作为程序mVC设计模式的承载者,同时负责与用户界面的交互,在程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学习的掌握的内容非常多,是教学的重点。Struts2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Struts2的mVC思想。主要介绍Struts2的工作流程及在myeclipse中的配置,重点介绍手工给Javaweb工程添加Struts2的支持。

2)Strust2的核心配置文件Struts2.xml的详细解释。内容包括、、、等子标签的详解,其中的难点是子标签中使用通配符及子标签中页面的跳转方式。

3)Struts2的输入校验及国际化。输入校验包括使用validate()函数和validation校验框架两种方法,国际化包括如何建立资源文件及如何访问,其中的难点是如何使用别名区别不同的请求对应不同的校验方式以及中文国际化资源文件的编码的问题。

4)Struts2的拦截器及类型转换器。内容包括拦截器的工作原理、创建及引用方式,类型转换器的三种建立方式及其配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要继承特定的类或者实现特定的接口。

5)Struts2的标签库。内容包括有数据标签、控制标签和表单标签,其中的难点是ognl表达式。

6)Struts2的文件上传、下载及其他应用。这部分内容包括单个文件上传、多个文件上传、Struts2对ajax的支持等。其中的难点是如何控制上传文件的大小及类型。

3.2Hibernate

Hibernate在程序中专注于数据库的操作,目标是让程序员从繁重的数据库操作中解放出来。其包含的内容并不太多,且对一般的应用并不需要了解太深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象关系映射(object/Relationmapping,oRm)思想、标准查询接口Criteria以及HQL。对一个已经熟悉使用传统的SQL语言来操纵数据库的人来说,要马上接受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查询数据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Hibernate的配置。包括核心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数据表映射文件XXX.hnm.xml和数据表的po类。其中的难点是一对多关系的映射。

3)Session的使用。Session是Hibernate持久化操作的基础,提供了众多持久化的方法,如save、update和delete等操作。其中的难点是持久化对象的状态转换及事务的处理。

3.3Spring

之所以把Spring称为程序的托管者,是因为程序三个层次之间的相互调用由Spring来决定,而且Spring还可以托管其它的一些工作,如整个程序的异常处理等。Sprign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Spring的控制反转(inversionofControl,ioc)思想及其应用。控制反转又称为依赖注入,是Spring的核心机制,但理解起来并不容易。通过使用ioc机制来实现不同类之间的相互调用会使得程序的耦合程序大大降低,方便日后升级维护。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2)Spring的面向切面编程(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aop)思想及其应用。aop专门用于处理系统中分布于各个模块(不同方法)中的交叉注点问题,在Javaee应用中,常常通过aop来处理一些具有横切性质的系统级服务,如事务管理、安全检查等,aop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用的解决方案[5]。其中最常用的是利用aop思想进行系统的事务管理,减少数据库操作的代码量,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如果课时安排比较充裕的话,还可以讲解其它常用的框架,如支持ajax的DwR框架,支持webService的Xfire框架等。

4教学的实施

4.1项目驱动法中项目的选择

“项目驱动法”中项目的选取是关键,选择一个好的项目既能启发式的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学生的迟到和旷课现象比较严重,靠传统的点名考勤方式效果不佳,而且容易使学生反感,主要原因是考勤结果不能即时公布,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如果有一个考勤系统能在考勤的同时把累计结果公示出来,可以给违反纪律的学生一种督促,也可以给表现好的学生一种鼓舞。我们使用本门课程即将学习的SSH三大轻量级框架技术实现一个达到以上效果的考勤系统,作为课程的实践项目。在第一次上课时把项目展示给学生,并在平时课堂上使用。授课过程中以此项目引导学生学习,把需要掌握的技术具体应用在这个项目中,达到一种学以致用的效果。当知识点讲完以后,整个项目就可以投入运行

4.2授课计划

选取了具体的项目后,如何把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结合到项目中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设计的问题。既要考虑知识点的全面,又要统筹课时安排,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兼顾项目的实现。在我们的培养计划中,这门课的教学安排是28个学时,我们每个课时的授课计划如表1所示。

由于课时较少,内容较多,要求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动手能力较强,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最好的内容讲解和演示给学生。

5结束语

根据我们提出的Java四阶段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属于第三阶段开源框架技术,所讲授的内容也是学生就业后在工作中使用最多的,因此,这门课程在Java四阶段教学理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逐步确立了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选取了以考勤系统作为实战项目之后,教学质量大大提升。这种通过与学生有紧密联系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学习纪律起到一种督促作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的迟到旷课现象比没有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减少90%以上。

良好的教学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基础和表现受到来自软件企业的培训教师的赞许,有效地缩短了学生能力与企业具体的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这几年,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从事Java开发工作的人数逐届递增,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今年刚刚毕业的2008级的某位同学,已经在任职公司的Java开发小组担任组长。2010届毕业生中有5人进入了广州某知名软件公司从事Java开发工作,因工作表现突出,该公司这两年每年都给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提供20个Java就业岗位。在刚结束的学期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Java框架技术课程已经成为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最为认可和欢迎的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许庆炜,徐兆佳,杨莉.软件工程专业Java教学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2(1):28-30.

[2]郑阿奇.Javaee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401.

[3]周运.Javaee框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2(2):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