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推荐15篇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推荐15篇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推荐15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4:58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一篇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我在教学《当兵的人》这首歌时,就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一、导入的环节,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为了谁》深深吸引学生,接下来指导学生欣赏并理解歌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我以“兵”为线索展开教学,采用了聆听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在初听歌曲时,我出示问题:歌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复听时,提问:歌曲的体裁是什么?就课堂实效来看,这些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划一划4/4拍的指挥图示或者利用学校现有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将会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这也是本课的不足之处。当讲解“进行曲”这一概念时,我采用了体验式教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边踏步边演唱

从而更真切地感受进行曲的的特点。但这教学环节美中不足的是歌曲的音调对部分同学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当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声线及时作出调整,应该会取得更好的实效。

三、拓展的环节可以说是本节课的亮点:我为同学们播放了国庆100周年阅兵式的视频片段,还伴有背景音乐,而背景音乐正是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曲。我设计意图是:一是想通过聆听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进行曲”的认识,加深印象;二是想通过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目睹军人那种高大、威武的形象,激发他们对军人的崇敬之情。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欣赏歌曲《当兵干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对和平年代的军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就更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感知,我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理解和表现音乐的美。此外,在本节课中,我注重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学生自然、愉快地掌握音乐知识,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二篇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我们教师不能像以前那样完全占着主动地位,霸着讲台照本宣科给学生满堂灌,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平等的参与者,就教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对课堂设计就需要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并且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和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我们教师只有以温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语言,平等的态度,营造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让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让思想的溪流汇成浩瀚的江河,让思想的火花汇成灿烂的礼花。还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智慧,一旦学生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想的火花被点燃,他的的精神世界所迸发的精彩,往往超出我们教师的想像,也是我们的一个大脑所望尘莫及的。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三篇

所谓师生互动主要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式之一。通常以教师发起为主,然后再邀请学生与之配合实现某个教学任务,或与教师共同解答疑难问题,以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常用方法。师生互动的主要目的即师生通力合作完成某件事情,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

1、师生间的互动

中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最基本的互动关系表现形式。通过师生间的交往,提供给学生发挥音乐潜能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予他们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自我的充裕空间,使其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由尽情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并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提供给教师轻松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出自身教学的积极性。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令双方在共同参与的活动中交流、沟通、理解,帮助教师减轻压力,避免学生感到枯燥,促使每位学生都产生与伙伴共同欣赏体验音乐表演的兴趣,尝试性地用音乐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而快速实现教学目标。

2、生生间的互动

中学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也需要生生间进行有效互动。音乐教室要给予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有享受学习音乐文化的权利,使每位学生都具备超强的音乐艺术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因此,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不可只关注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还应促进生生间互动交流。在学生眼中教师具有一定的威信,而同学则是每位学生最要好的朋友,故而教学环节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学生之间自然和谐,才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作用

1、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

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利于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效转化了师生角色,使其真正形成了共同学习体,创设出更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常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实现师生间的讨论对话、表演问答等,必须基于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学生只会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毫无忌惮地吐露心声,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思想,从而改变既往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音乐原本就是相对自由的艺术,它以情感体验和自然之美为追求。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才能让师生共同享受体验音乐,令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2、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

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增强。新课改倡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摒弃传统重教形式转变为重学形式,即将重视教学过程变为重视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其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因此,要实现这个方面,音乐教师有必要采取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师生互动式教学。可以说,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只有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才能促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3、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互动式教学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学生常会因为喜欢某位任课教师而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音乐课程也不例外。中学音乐教师要灵活运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教师,喜欢上教师,愿意接触教师,期望学习音乐,才能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对音乐的情感如何,将对学生理解音乐产生影响,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也将使得教师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这是师生间互通心意的体现,只有采取师生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使双方在音乐中相互交融精神与感情。

三、中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首先,转变观念及角色,从情感态度方面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真心待全体学生,无路课堂之上亦或课下,面部都应时刻保持微笑,时常用言语激励学生,并提醒自己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身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重视每位学生的价值和自尊。其次,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良好人格魅力及专业素养,以己身行为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中,优美的乐曲、催人泪下的文章、优雅别致的舞蹈、诙谐搞笑的言语,都会在某一时刻打动学生的内心,提升其学习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其中,展开有效的交流互动,转变既往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模式,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实际上就是相互辅助的过程,即教师与学生的发展相辅相成。最后,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永远的主角,而是主角转变为平等者中的首席,由既往传授知识者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者,合理转换教师角色定位,是实现互动式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转变令音乐课堂更加活跃丰富,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其产生了解自己情绪情感的浓厚兴趣,尝试性利用各类艺术形式来表现交流,进而有机联系音乐作品与艺术表现中的情感,促进审美情趣增强,愉悦和谐其身心。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四篇

我讲《游击队歌》一课时,上课之后,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只写了“游击队”三个字,有几个学生举手说:“老师,你将课题上的‘歌’字落掉了。”我说:“我就是想写‘游击队’这三个字,这是一个词。”接着,我很神秘地说:“你们在故事书里,在电视剧里,看到过什么样的人是游击队吗?”话音刚落便有的学生举手说:“老师,有一本书叫《草上飞》,那里有游击队。”有的学生说:“李向阳领的那伙人是游击队。”还有的学生说:“在铁道两边活动,专截打敌人的火车,这是铁道游击队。”接着,我又提出三个问题:(1)游击队的穿着打扮什么样?(2)他们都住在哪儿?(3)游击队是干什么的?让学生回答,以便对游击队有更深一点的认识。由于所提问题不脱离学生的知识实际,所以发言很热烈。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和老百姓一样穿着土布衣服,戴着狗皮帽子,背着干粮带,挎着大盖枪。”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哪儿都住,有时住在山上、树林里,有时住在村子里,他们没有固定地方,游动作战。他们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对他们也好。”还有的学生说:“游击队是保护老百姓的。”“游击队是打鬼子的。”我肯定了学生的理解,“游击队”这个词就讲完了。接着,我又在“游击队”三个字的后面加上一个“歌”字,我告诉学生:“这回,课题写完了,但这又是一个词。你们知道,谁唱的歌叫‘游击队歌’吗?”有的学生说:“游击队员们唱的歌叫游击队歌。”接着,有学生补充说:“不光游击队员们唱,游击队长也唱。”我接学生的话茬风趣地说:“对了,有时,游击队长还教游击队员唱呢。”到此,课题就讲完了。讲完课题,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由题入篇地理解课文内容。我提示说:“在这首歌里,游击队长和游击队员们都唱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知道!”我说:“那好,大家读读歌词,然后要说一说,歌词里都说了些什么?”学生初读课文,必然有初步的理解,初步的印象。让学生把自己初读课文之后的理解、印象讲出来,同样是一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讲完歌词里都唱了些什么之后,我让学生讲歌词中的第一句话:“我们都是……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学生在讲“我们都是飞行军”一句时,当有的学生说:“飞行军,就是游击队员们坐着飞机从这儿飞到那儿。”很多学生都笑了,有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订正说;“老师,他讲错了,那时候,游击队没有飞机,怎么能坐飞机呢?”我此时该讲了:“对,那时,游击队没有飞机,行军就*两条腿,但行军速度快,真是神出鬼没呀!”教师不把话说尽,还得留给学生去讲,我于是又说:“你们谁能举个例子,说说游击队来得那样快,走得那样神速。”学生说:“游击队到了李庄,有个汉*去告诉鬼子的小队长,鬼子的小队长骑着马,带着两队鬼子兵就奔李庄来了。他们到了李庄一看,游击队无影无踪了。”我赞许这个学生讲得好,又说:“对了,我们的游击队像飞一样,飞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去打击敌人。”

课堂上,教师如果真正能把自己所教的学生,视为教与学活动的主人,面向多数地给学生以发言权,学生不仅每节课都受到了训练,而且能有效地激发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分析:导讲,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之下,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解词、释句、讲段。或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回答。这样,既能达到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目的,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恰当地指导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引导学生口述对课文的理解,决不意味着该教师讲的教师也不讲了,而是为了使教师的讲解,更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实践使我感到:导讲得法,极容易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五篇

在中学音乐课当中,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它却是我们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像我们刘校长所说:“我们的学校需要歌声,我们的学生需要歌唱!”

当我每次踏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对音乐老师那种向往的期盼。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所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学目标。

作为音乐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从而更有利于对文化课知识的掌握;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多提问,多给学生课堂上展示表演的机会;同时多欣赏一些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因为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所以针对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多组织一些关于音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上台表演,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又让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六篇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中,透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潜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潜力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构成一种标准教学程序:

2、介绍作品时代背景;

3介绍主题(可先聆听一遍);

4、介绍作品结构(可聆听若干片断);

5、完整的欣赏全曲。于是,一切尽在教师的导听之中。而透过这次培训学习有了很多的感触,再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觉得有几点要重视与把握的,现将其分述如下,与大家共勉:

1、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以利于音乐欣赏

初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应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能够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潜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潜力及解决问题的潜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能够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2、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十分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资料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透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美"的气氛环境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它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理解方式,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艺术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给欣赏者带给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促其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乐艺术的天空。

3、要“听”中“思”

音乐欣赏个性强调“静”,这是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静则思,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光明行》,听前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以写好的几个问题如:这个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绪如何?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与思考。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独奏的;速度是:快等等。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用心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4、是要“听”中“说”

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构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也能够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百鸟朝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话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词语诞生了“争执”“百鸟争鸣”“清晨”。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七篇

回顾品味是一种收获,在反思中进步,讲课也是这样。

当初,在设计这堂课时,确实煞费了一番苦心。自己感觉其中有几处“别有用心”:

1、《命运》交响曲导入,拉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给学生营造一种感悟的氛围;《命运》交响曲结尾,再次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命运》交响曲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音乐,通过熟悉的音乐拉近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人的距离,给学生们一种亲切感。另外,此交响曲,有一种扣人心门的感染力,随着强劲的音乐,让学生感慨地进入学习的氛围,更加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目标从繁到简,学生思路清晰。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最终的面面不到,所以简洁、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从看似点滴中收获颇丰。所以,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我只设定了一个主要目标:全面认识贝多芬。从而促使需要提炼学习的写作方法尽显其中。

3、还课堂于学生,使他们乐在其中。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课中容易出现的现象。在本课时的授课中,我注意避免老师的侃侃而谈,增加学生自己感悟的机会。给学生明确的思路:认识贝多芬的伟大与平凡,让他们与课文亲密接触,自感自悟,踊跃交流,在交流中对人物总结升华,全面认识,这样人物的描写方法也就跃然纸上。教师无须多言,学生感悟更深。

4、分层作业,对症下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层次,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这样能使学生正视自己,寻找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上课是一种艺术,而我只是一个初学者,需要雕琢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会用心,我会用踏实与自信,虚心与好学唱响心中美丽的歌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八篇

非洲的音乐给我非常强烈的感受,仿佛可以把人带到密密麻麻的原始丛林,让人可以暂时忘却周围烦躁投入到快乐和谐的音乐当中。我十分乐意和学生分享这样的音乐于是选择了这一课。

本课以欣赏非洲民间音乐片段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非洲音乐风格特征,在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中感受到乐趣,并且能够喜欢非洲的音乐。虽然从课上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很投入的感受、参与并乐在其中,但是从整堂课的设计和细节落实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内容安排欠妥。首先总的内容过多。如果所有内容都要落到实处,至少要上两课时,所以每个环节似乎都有些匆忙,不够尽兴。乐器、歌唱、活动,这些方面若要面面俱到就还需要在选材上精减,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让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效果最大化。其次,虽然在课堂最后总结了非洲音乐的特点其中提到“与舞蹈的紧密结合”,而课堂上恰恰忽略了这点。如果添加进去,那么不仅内容丰富了,而且整个课堂就活了,可以想象孩子们随着热情的非洲音乐舞动起来的样子。

参与欠缺。在“跨节奏”练习的环节非常成功,学生迅速并且较完美的完成了四声部的跨节奏练习,引起课堂一个小的高潮,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展现的欲望。但是我没有乘胜追击,之后课堂的内容除了聆听、交流以外就没有再引导他们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一方面是受教具的限制,如在认识马林巴的时候,若能让学生尝试演奏马林巴,那对这个乐器的了解学生会深入许多。在欣赏《阿伊亚》时,应该放慢进度,有目的组织带领学生来模仿演唱,甚至可以来学习非洲人,表演“一领众和”。即使学生的表现不那么完美,他们的收获也会是加倍的。

语言欠凝练。很多小环节的连接,我都没有仔细斟酌过用词,导致上的过于随意。如果把语言设计好了,有目的的提每个问题。那么整课不仅显的紧凑,更方便学生紧紧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近非洲、感受非洲。这样,本课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九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音乐教学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设备的落后,教学模式等种种问题都大大影响了中学音乐教学的提高,素质教育理念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贯彻,音乐教学创新也无从体现。可是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审美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需要经过不断的创新,进一步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进取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以传统教学观念为导向

传统教学观由“教师、教材、课堂”三个方面组成,学生只是知识的机械接收者,而教师作为课堂的核心所在,掌控着课堂的进度,教学的方式方法。可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教学效果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学活动是单向的静止的,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也很难与教师进行交流。整个课堂似乎成为了教师的“独场秀”,教师按照书本,教学参考向学生教授着教学知识,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作用,将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却很少关注到学生创新精神,审美本事的培养。

2、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

音乐的学习与领悟需要学生用心的参与课堂,用心的去感受教学。可是很多的中学音乐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师时只是机械的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去教学,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述求、实际学习本事与水平。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产生了脱节,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很难获得创新才智、自身潜能的发展。相反地,学生的心理感受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还将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倦怠,心理的疲惫。课堂学生本应当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欢乐成长的重要场所,如果音乐教学不能让学生感到愉悦和幸福,那么这样的音乐课堂无疑是失败的。

3、缺少创新,学生进取性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几乎已经成为在传统的音乐课堂的常态,教学模式单一且长期没有得到改变,学生在课堂中找不到新意自然也不愿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一上音乐课就打瞌睡,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么差也很难将教学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来,久而久之就构成了音乐课堂的恶性循环。所以,音乐课堂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引导。进取融入新的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与主动性。

二、创新视域下的音乐教学优化

1、创新教学方法,融入微课教学

新的教学方法的融入不仅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将推动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入中学音乐教学十分必要。微课就是指教师采用视频为主要的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环节开展的全部过程,更为贴切的说,微课是为了适应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而存在的。在微课教学中,教师经过录制教学视频,充分研究学生的的学习情景与学习的欲望,录制10分钟或者更短时间的视频,来帮忙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知识点,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进而让学生在微课的环境中对音乐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深层次地进行掌握。微课教学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其资料较为专注,就是针对主要的知识点中的难点一点展开或是对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的探讨,学生能够很好的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充分研究到这一点,在音乐教学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欣赏《春》这首轻音乐时,教师在播放乐曲时能够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段大自然完美景色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由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又比如在学习《喜庆》这一曲目时,教师能够向学生展示乐曲中出现的唢呐、吹打乐器等,并让学生上台来亲自实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一些有条件的学校还能够让学生学习如何舞龙灯,经过舞龙灯来感受《喜庆》这首歌曲的更深层次的情感。

3、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中指出,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发现学生的身心规律,不断探索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本事提升。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有自我的独特性与个性,在教学中不能用分数权衡所有的学生,这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不一样的学生适合不一样的声部,教师能够经过前期试音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不一样的音部,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而针对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注重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从基础知识慢慢进行推进,逐步提升教学资料的难度。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与提高。而这样的改变往往是多方面的,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学生更加重视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本事与创新精神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来说,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本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源泉所在。所以,作为新时期的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进取融入创新元素,对课堂进行创新。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十篇

为什么我的课堂总是拖沓?为什么我总完不成本节的教学任务?为什么我把握不住学生的思路和课堂时间?

这是教学效率问题。用挖得深,落实得细来找理由,绝对不可以。数量毕竟决定质量。

反思本节教学,深感几点可以完善:

1、想一想本文先后写了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哪几个情节?哪个是重点写的?

紧接着要提示学生:我们理课文思路学过哪些方法?那在本文也是否管用呢?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学会抓总起句找思路,会更容易更准确了。

2、感情朗读肖像描写的句子,说说贝多芬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概括。

此问不妨改为:用文中的一两个词概括。或者提前引一句:贝多芬,一个名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鲜花、荣誉、掌声;一个音乐家,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么浪漫,而是

这样学生就可以短时到位。

3、学生抓词语理解肖像描写的句子含义时,老师挑重点(按学生思路)一两个词引导理解到位即可,其它的可以改为:你从纳鞋底反也看出他的痛苦了?也看出他的不屈服了?(暗示学生归类进行)

这样避免啰嗦、繁琐。

4、分析完肖像描写句子后,要归纳总结:肖像描写可以从身高、两肩、衣服、手、脸、头发、眼睛、鼻子、夏颏等描写。并归纳写作顺序。

5、总结学法时,别太刻意。首先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谈感受,谈读出了什么。然后老师说:“看,这位同学会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看,这位同学能联系上下文------”一旦刻意套学法,学生就亦步亦趋了。

6、感情朗读指导很重要,要穿插在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之中。

7、练习理解句子含义时,一定要给够时间,让学生落实到笔上。在书上画出关键词,写上“理解”。这才是真的到位了。

总之,不要认为学生说得不好,就老师抢说。越抢越乱越糟。老师要稳住气,一个学生说的不行,就再找一个。在比较中让学生找差距;一经发现学生上点路了,就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上路。相信学生才行。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十一篇

鉴于对新课标的一些认识,我在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音乐欣赏课《回忆》是在欣赏音乐剧《猫》的基础上对剧中最著名的歌曲进行赏析。在第一课时对音乐剧的主要表现要素认知、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较为熟悉的音乐剧《猫》这个载体,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剧的主要表现要素对作品的深化作用(例如: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表现);同时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分析和表现。通过再为《猫》设计一个造型这一探究创作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才艺表现能力。整堂课我运用《猫》中的“开场歌舞”及“memory”作为教学素材,充分挖掘各表现要素的塑造力,提升学生对音乐剧这一新型艺术形式的认同和热爱。并希望通过学生对新形象的设计和思考,逐步掌握欣赏音乐剧的方法,为学生科学、正确地欣赏音乐剧打好基础。

一、教材需创造性使用

教师应对教材有创造性的想法、创造性地使用。在素材的选用上,我选用了教材中所提到的《猫》,这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选用的片段,而是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了其中的一些片段作为欣赏素材。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课中需要讲到的内容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我认为,每节课中,教学资源的选用是很重要的,各类教学素材的整合,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以及最大的保证。

二、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那他主动参与的可能性不会大,参与的质量也不会高。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不符合标准的答案或看似笨拙的方法。对学生的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提问,发表不同意见。不指责学生提问的深浅、远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视听赏析环节,我让学生思考:魅力猫的出场,演员的肢体表演透露着怎样的情绪?一个学生回答时所运用的语言极其准确而简练,分析得透彻而有深度,甚至有些关注点是我之前在备课中也未曾想到的,足见学生的艺术功底及修养。我在为她鼓掌的同时也思考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了解学生对艺术的不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艺术的兴奋点。

三、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材中“探究与实践”的环节,其实是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最好平台。在平日的听课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虽然学生已经表现得很棒了,但是对于课堂设计来讲,还是有所缺陷的。之前的欣赏内容铺垫老师往往还做的太少,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在创作环节创作的目的性不强,对老师所要他们表现的内容还不够明确。比如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学习《回忆》这首歌曲的主旋律英文演唱,其实在欣赏课中,采用哼鸣来让学生熟悉主旋律更贴近学生,能实际。而用英文唱注重了歌曲的唯美,但忽视了欣赏课的目的性。

四、评价的“有效性”——关注学习经历,重视过程评价

艺术学科教学评价是指对艺术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艺术学科教学评价,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艺术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艺术学习评价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艺术的潜能,建立艺术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剧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要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的体验艺术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为此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在学生的回答问题中、学生的实践中,都应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时给予及时地点评。通过多角度的评价,能激励学生艺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意识。使学生更深刻体会课堂内容的内在精神。

总之,艺术课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在综合艺术的领域中,把各类知识有机地整合到一起,从情感上真正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所以,老师在备课中,如何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反映。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教学是综合性课型丰富的教学内容之一,它的教育不同于科学、思想教育,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合作等综合能力的最好工具。我们教师应不断探索、努力,让学生在宝贵的40分钟里有所获有所悟。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十二篇

音乐课堂的教学并不像平时的教学课堂一样,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的要体现的是对艺术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个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非说教。组织好良好的艺术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对于美得欣赏和熏陶的过程。要使这些审美教育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则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艺术性教学。通俗一点讲,也就是比如课堂上精辟生动的理论教授,或者又没规范的表演,甚至是精湛艺术的课堂布局等等。虽然这些事微不足道的小心思,但是这些都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得享受,

首先一堂接近完美的音乐教学需要完美的结构、合理的布局。这些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育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合理的布局要讲究开头和结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堂课我们都应根据所教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当然结尾同样重要,要给学生们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其次音乐教学强调课堂的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教与学主体双方产生感情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音乐教学课堂的氛围应该美在:活跃而不失之凌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愉快而不失之松散。良好的氛围,师生双边关系和谐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绪热烈,学者反应积极。但同时还要注意扎实稳重。好的课堂氛围是传递艺术的无声媒介,在无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最后,一堂完美的音乐教学课同时也不能缺少语言上的美感。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求我们语言准确、简介、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尽量生动形象表达我们想要传授的知识。这样学生才会聚精会神,享受课堂。

这些基本课堂要素应该准确的存在于每一节音乐课堂中,应当一切都按照美的规律,符合美的特性。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接受音乐美感的熏陶,培养欣赏音乐美的能力。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十三篇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在音乐教室的黑板上我写下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课题,乍一看,有些像上语文课的意味,课题选用的是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的最后一句,其实不然,我是想用这句话引出今天音乐课的主题,让学生沉下心来,抛开浮躁,体味一次真正的情感之旅,对古曲《阳关三叠》的鉴赏。我想用这个课题,最能表达作品的意义,离别的惆怅顿时溢满心中。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怀着这份对“渭城”的向往,这份对“阳关”的憧憬,我和同学们相携走近了她,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情感体验:

第一步:铺垫,体验别离的情绪

《送别》的旋律响起来,这是学生们不反感的歌曲之一,也是学生们在合唱比赛中会选择的曲目之一,当学生们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便自然而然的哼唱起来,旋律的悠扬,节奏的平缓,幽幽的离别情绪在教室里铺散开来。学生们进入到情绪里,体验开始了。

第二步:引出主题,体验时空的别离::

对于唐诗,学生们不陌生,都能背上几首,在唐诗中,表达离别情绪的有很多,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王昌龄《芙蓉搂送辛渐》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等等诗句,我开了个头,学生们就帮我举了很多例子,黑板上《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已经离我们很近了,当学生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今天的主题已经呈现。

第三步:《阳关三叠》,体验作品的别离

在欣赏这首歌之前,我在课下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成一篇文章,让学生合着《阳关三叠》的二胡曲进行配乐朗诵,在二胡如泣如诉的声音中,学生们也渐入佳境,原来时空并不遥远,音乐的魅力无穷尽。三段基本相同的旋律重复三次,最后一声叹息,这就是“三叠”,“阳关”不仅仅是地名,而是别离的代名词,比如“断肠声里唱阳关”等等“阳关”的泛指。在二胡声中,学生们和我一起陶醉了,朗诵的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情感有些不到位,声音太小。

第四步;《阳关三叠》,直观体验别离

由于我是声乐专业的,遇到歌曲的鉴赏,我总会给学生范唱,直观体验比听碟的效果要更具杀伤力,这已是我课堂的特色了。当我坐到钢琴边时,学生们就笑了,老师又要演唱了,当钢琴上的第一个音响起时,我就倾注了我所有的情感,感动自己就能感动别人。古曲的旋律有别于现代流行歌曲的旋律及韵味,在娓娓到来的旋律中,感情层次的变化犹如水彩画,明和暗的对比,细腻而分明,每一叠中,又分前段和后段,情绪的走向又不十分相同,钢琴的音色和着我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在古曲的曲调中,学生们空前的感受了不一样的离别情绪。当我弹下最后一个音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离别的忧伤,相信学生们也和我一样。

第五步:《阳关三叠》,亲身体验别离

欣赏完后,我决定让学生们来唱一叠,古曲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涉及到的音乐,学生们饶有兴致的和我一起唱了起来,我建议他们在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上加个小倚音,古曲的味道就能出来了,学生们演唱的很好。

第六步:走出《阳关三叠》,体验现代人的别离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十四篇

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所以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带动学生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音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大事情,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还是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教学时,教师应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多样的方式进行,比如师生互动,建立学习小组,或者借助多媒体模式等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学习,教师用爱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提升自己自信心的同时愿意去学习音乐。

二、创设情境,培养音乐情感

音乐教学的情感化需要情境的历练,一个人音乐情感是在社会实践、生活积累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提高的。这其实就是一个大情境的磨炼。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需要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环境调整音乐教学的过程。比如,在郊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环境心情把音乐教学也融入进去,还可以根据各种学习活动或者各种节日等去适应音乐教学的过程。最终使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师生思维同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这样也与所学音乐作品紧密连接,启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发展,让学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

三、音乐为桥,培养学生能力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师可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这样不仅可以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四、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兴趣、潜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不一样。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对待学生,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的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学,让他们享受音乐的乐趣。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因其具有愉悦性、审美性、易接受性的育人观成为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感等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教育中能体现出美学教育,德育教育等很多关系中学生人格发展的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塑造学生完美人生的有效措施。

初一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十五篇

第一单元春之声

第一课时

一、课题:渴望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二)、新课导入

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让学生

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3、师充满激情的讲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缅怀一代音乐大师,并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4、复听歌曲,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伤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5、师再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并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三连音”符号、“#”号等,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和特点这些都是为表达歌曲的已经和情感服务的。

6、教师弹奏《渴望春天》,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让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7、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8、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9、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学生进一步练唱歌曲。

10、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击拍三连音节奏,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用钢琴伴奏,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和节奏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