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十篇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十篇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42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179-03

一、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及对学习情境的要求

任务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设情境来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法。“任务”是本教学法的关键词,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情境是其核心。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该理论蕴含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定位、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方面。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学习情境在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在该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采用与同伴协作、会话的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意义建构,从而掌握新的知识,与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收的灌输式、被动式地获得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任务教学法下的教学设计,应重点围绕学习任务来创设学习情境,师生、生生在任务式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协作、会话的方式,围绕任务展开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任务教学法,其基本原则是:强调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激发兴趣和动机,驱动学习过程;强调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学习者围绕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教师能动激发和引?В?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自主建构得来,并能够在实践中举一反三。任务型教学是根据现实中的真实问题和实际需要来确定学习任务,学习者围绕学习任务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学习者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任务,实现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提升。

二、任务教学法在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其基本原则包括:(1)强调以问题为任务,问题可以是实际中的项目、案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围绕学习任务展开。(3)强调学习情景的真实性,必须是真实情景中的真实任务。(4)强调学习过程的协作,学习任务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个体无法独立完成。(5)强调学习评价的整体性评价,反对标准化的评价。

(二)开设课程的目的。作为一门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是集合学生在校学习的多门人力资源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而成,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整合的特征和功能。课程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梳理、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以企业调研为载体,以方案设计为任务,围绕“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通过实际调研、发现问题、围绕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提升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能力。在任务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的核心素质。

(三)开设课程的时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该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末、学生顶岗实习(第五、第六学期)之前,共两周,64学时。学生在第二个学期已完成了eRp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熟悉了整个企业经营的基本流程;在第三个学期完成了认知实训,这是在沙盘模拟实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这时学生已经熟悉了现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运作;在第四个学期开设综合实训,通过企业调研获取真实、可靠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第五、第六学期进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综合实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专业知识,实质上是让学生根据所调研的企业的真实情景,试图从中发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综合实训是在真实情景下进行,案例、问题全部来源于企业实际,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内容,针对具有典型特征的问题进行实际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例如,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大,频繁开展招聘工作,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招聘成本高,该案例的问题是典型的、常见的,也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学生经过分析和老师的启发,能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最终设计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以任务为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围绕“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展开,见图1。

在教学模式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情境创设阶段。首先,从教学任务出发,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知识内容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特点进行分组,学生按照6-7个人一组组建团队。其次,确定学习任务,即呈现问题,根据问题选定学习内容,带着学习问题进入实际情景、寻找实际案例。由于是综合实训阶段,一般建议学生就六个模块一起综合考虑其在企业运作的现状,然后在调研的基础上选定较为典型的、突出的一个模块(比如绩效管理)或者多个模块(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综合考虑其在企业的实际运行及效果。所以学生在呈现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围绕六大模块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整合。最后,选择企业、进入学习情境,教师进行激发和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自主探索。

第二,协作与会话阶段。学生带着准备好的问题,进入企业展开调研,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互动、交流,收集真实的信息资料。同时,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在协作与会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对实际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意义建构阶段。意义建构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关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一方面强调的是当前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有关联,另一方面强调的是将新知识构建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去。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情景、分析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终成果向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展示和反思,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最终达到“意义建构”。

(六)教学环节设计。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包含确定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等环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步,教师确定任务。任务的设计是任务教学法的关键,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梳理总结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基础知识,摸清学生当前知识结构水平。在梳理总结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完善与升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本实训课程的目标,即学生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块,通过对某一企业的实际调研,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具体解决方案,即教学任务为设计一份具体的方案。

第二步,学生分析任务。教师给学习者布置具体的任务,但并不制定完成任务的具体途径,而是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对该任务进行分析,分解成各个具体任务,如学生要根据调研企业实际设计一个薪酬方案,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进行任务分解,分别进行调查方案、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等子任务设计,在具体子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作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找出哪些要用到旧的知识,哪些需要新知识,进行知识意义建构。

第三步,自主协作完成任务。在明确的教学任务的指引下,学生组建团队,联系目标企业,进入真实情境,小组执行各项任务: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摸索,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完成任务,然后小组就任务完成情况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

第四步,交流与评价。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评价,实现知识的进一步总结、反思与巩固。各小组把调研成果进行汇报交流,一方面,通过相互评价,提升学生对成果的评价能力;另一方面,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进一步反思,内化知识。任务教学法下的综合实训课程,应采取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价。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任务实践、课堂表现等方面的内容,结果考核则主要依据学生最终提交的方案质量、方案汇报过程的表现评分。过程考核占比70%,结果考核占比30%。详见表1。

三、基于任务教学法的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效果

“理论+案例”“理论+仿真模拟”是经管类专业实训课程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的案例或仿真模拟环境往往缺乏形象性、真实性,导致学习者难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基于任务教学法设计的综合实训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学中模拟环境下的知识获取,而是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运用当前学习内容应对真实的问题情境,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对问题能够提出各种解决方案,真正达成意义建构。基于任务教学法的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与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真实的、有现实意义的任务,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开展实训,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学生自主联系企业,实地拜访企业,与企业领导及员工进行交流、企业调研成果的展示等,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充分体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性特点。学习情境的创设突出复杂性、形象性、任务性,有利于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对于传统教学课堂的相对封闭性和要求完成任?盏南喽酝骋恍裕?任务教学法下的综合实训,课堂更为开放,学习内容更为综合和复杂,完成任务要求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进一步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篇2

关键词档案管理对策档案资源

一、引言

在新时期档案的管理及其利用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国家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硬件设备不齐全;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相对分散,未能实现共享;管理力度不够等。对于这些问题就要不断改善档案资源结构,加大档案资源的开发力度。档案管理工作要遵循着新思路,不断创新,开拓出新局面,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有一部分人包括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不过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并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因此,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总之忽视档案工作就无法适应现存的管理需要。

(二)档案室硬件环境设备不齐全

对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解决落实差,有的单位档案多、档案室狭窄、潮湿、设备不配套等,这些都影响了档案的整洁及完整。还有的单位连必备的切刀、档案夹,都无法购置齐备。

(三)档案工作与企业变革不同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而档案管理的意识还很薄弱,企业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忽视了文件收集、利用、归档工作,看重的是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或机构的工作,还出现了文件资料、技术资料流失的现象。还有的企业档案工作在改制中出现了挤脱现象。

(四)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相对分散,未能实现共享

随着社会转型,国家档案资源的主体也呈现出了利益的多元化格局,国家综合档案馆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最终流向的地位受到了挑战。首先,具有保密性质的专业档案不向综合档案馆移交;其次,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按照规定不再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档案;再次,综合档案馆对专业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力度不够;第四,国家综合档案馆以外的档案馆数量呈现出增长之势,企业、事业单位及村级档案馆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档案馆的档案原则上不向综合档案馆移交。从这几点上看,国家档案资源分散保存的结果必将会影响到国家综合档案馆功能的发挥。

(五)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等都不太了解。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投入的较少,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起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首先,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再次,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

(二)强化法制意识

树立法制意识,是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基础。档案工作应该从提高认识上下手,使依法治档深入人心。要大力宣传《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工作的自觉性,明确执法的严肃性。借助于档案,我们还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这是档案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此外,将档案工作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正确落实各级领导档案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依法治档工作落到实处。(三)不断改善国家档案资源结构

档案部门要结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注重对国家档案资源中丰富的经济、科技等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领导决策、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提供参考。不断开发利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档案信息资源,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并且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中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只有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各级强类档案室和其他档案所有者为依托,并且利用行政手段,促进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那么我国的档案资源建设也必将迈上新台阶。

(四)稳定档案管理人员,提高素质

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建设,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档案管理的特点和管理人员素质差的情况,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档案工作更科学、更实用。(五)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于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尽可能的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六)对国家档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档案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在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对国家和社会档案资源的有效配置。综合档案馆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机构,必须要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为综合档案馆发挥全方位的辐射作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存储充足的能量。要加强对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档案的收集;建立以综合档案馆为基地的区域性档案目录中心。

(七)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起“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要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使其充分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展要求,从观念上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搞好档案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稳定人员,才会促进企业档案工作迅速的发展,也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五、参考文献

【1】谭晶晶、张靓、李龙等《论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科技档案》2009年03期第144页。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要素;立体化;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

教学解决方案是对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对某种教学规律的把握。强调“教”忽视如何“学”,或强调“学”而贬低教师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现代教学理论重视教学解决方案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发挥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种关系的多重功能,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与内化相结合、教学要素之间相结合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际贸易实务与实训是业务性极强的应用性课程,根据“理实结合”的要求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从单一的教学要素寻求整体质量的提升难以达到目的,打包一揽子教学方案的创新探索与建设是必然趋势。多年来,我们以现代综合教育理论为指导,确定了建构性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岗位实践、课程内容研究、教法研究、手段研究及实训系统研究,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的构成

该教学解决方案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以“理实结合”为目标所建立起来的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解决方案通过教学内容的立体化、交互载体和呈现形式的立体化、应用服务的立体化,向师生提供全套的教学解决方案,以发挥整体教学活动的作用及各要素内部的功能。方案由理论基础、模式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包与教学手段、操作程序与实施结构、教学效果、实施建议等七个部分构成。

理论基础以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种关系的多重功能,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与内化相结合、教学要素之间相结合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模式目标通过提供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业务理论和业务能力,使教学解决方案与教学目标之间始终保持内在的统一性。

教学原则以整体性、综合性和课前课中课后形成建构主义立体空间为原则,以教学要素配套组合为手段,形成各教学要素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相辅相成、集合发力、全天候运转的立体化体系和结构。

教学包与教学手段打包要素包括电子教案、实务与实训教材、四种常规教法组合、网络课程、网络助学课件、三套因特网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模拟实训平台、电子题库及考核管理系统等。教学环境包括现代化教室及实验室、企业及市场、因特网及局域网、业务情境范例。辅助教具包括投影、图表、数据、单证实物、书写板、录音、电视、计算机、光盘、模拟软件等。教学资源包括音像课堂、教学素材库、惯例法规库、贸易案例库、贸易数据库、贸易网站库、经济论文库和试题库。

操作程序与实施结构阅读教材—重点难点指导—体验范例—情境中的模拟操作及现场实训—当面或网络辅导、自测与评价—操作及知识点综合考核。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使师生有序展开教学活动,按步骤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多重组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课前课中课后互为支撑,使学生获得全天候的内容充实;师生互动及学生自助辅导,可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教材和课程的设计结构,使学生通过持续的情境模拟,获得业务岗位描述的工作能力与方法。

实施建议考虑到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定位所出现的各种差异,在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使用者应对可供选择的要素和手段进行适当调整和组合(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管理系统、网络课程、网络资源、模拟软件平台等与教材和教法的结合),以体现对不同教学条件下的主动适应。

二、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的资源与载体建设

资源与载体建设包括电子教案、实务与实训教材、网络课程、网络助学课件、因特网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模拟实训平台、电子题库及考核管理系统等建设成果。

1.配套教材的建设与修订

定期修订《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国际贸易实训》三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贸易范例为载体,以业务进程为主线,以理论、情境和操作的结合为表现方法,展现进出口业务的要领、方法和步骤。

2.配套的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按教学内容的重点、情境和范例要求制作。贸易范例一票业务到底,将全部内容及过程贯穿整个系统,防止发生逻辑错位和理解上的混乱。同时附配全套的习题和操作答案。

3.网络课程

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基础,不断更新网络课程资源,构成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供全天候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产生与面授的互补效应。网络课程较之传统课程的优势如表所示。

4.模拟实训平台

“eDi”模拟教学软件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系统将国际贸易业务三个方面的作业活动与网络数据化手段结合起来,内容、方法、手段融为一体。众多计算机工作站在实验中心承担贸易流程中的单位职能,如政府机构、国内外商务公司、银行、海关、运输、商检、保险等单位等,标准业务过程将学生带入了仿真的无纸化电子商务场景中。系统包含了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及其相配套的L/C、D/p、D/a、t/t等多种结算方式,同时提供知识性与操作性的在线帮助,并向学生提供交易情境信息。

5.教学方法及考核管理系统

首先提供四种教学方法组合。一是课堂精讲,辅以讨论、答疑和无纸化考核,目的是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二是案例教学,组织素材阅读、分组讨论分析、全体多方案的论辩和结论报告,目的是培养在进出口业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项目研究教学法,通过师生深入企业实际,完整解决某一难点问题,目的是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拥有实际作业的能力;四是模拟仿真教学,通过传统的业务填单方式或微机模拟环境,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对进出口业务进行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套方法要与其他要素有机对接,根据需要选用某一个方法或选用多方法的组合,能有效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其次提供电子题库管理系统。系统由无纸化考试和综合题库两部分组成。无纸化考试系统主要进行知识点的考核,差异性电子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或修改,答毕即时公布成绩并记录在考试管理系统中。综合试卷电子考试系统根据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题型等要素综合配题,试卷依手动组题或自动组题两种方式提取。系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无纸化管理的程度。

此外,国际贸易实训的考核,在模拟实验系统上操作完成;网络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考核系统完成;现场实习凭公司鉴定和实习报告考核。

三、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知识与能力如何从无形到有所感知(理实结合)、从易逝流失到形式与记忆的储存、师生一体到分离与同在的结合、授课品质(因人因时不同)的差异化由不可控制到最高程度的一致,这是本方案建设的动因。

教学解决方案追求教学各要素的立体化深度结合,运用内容、方法、工具组合的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解决教学质量的不可控和差异化问题,解决进口出口分家的问题,解决进出口业务难以实习的问题,解决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无形性、难以触知性、难以储存性和教与学两张皮问题,最大程度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

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如下:

1.用组合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教学解决方案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对各部分教学要素独立的抽象理解上,而是从整体上综合运用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互相作用的各个因素,在内容、方法、手段和环境上加以匹配、组合、变化,将情景、理论与操作融为一体,打破教与学的两张皮,为教学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操作框架,使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得到全面发挥,解决理实相结合的问题。

2.以标准的内容、组合的手段和规范的程序解决教学质量的差异性问题

通过提供标准的电子教案、教材、网络课程、考核手段和规范的教学程序,增强不同教师及不同时段教学质量的趋同度,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统一,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摸索教学的状态,缩小教学质量的差异度。

3.以范例为基础的仿真模拟解决因交易周期过长所派生出的实习问题

国际贸易是典型的“单据买卖”,而非现场交割的交易形式。一票业务少则半年多则三年五载才能结束,通过实习训练全套的业务内容和流程极为困难;此外,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内容繁杂,举例说明繁多,经常造成思维错位及操作例证的扭曲,致使这门以操作见长的课程“说”起来就非常困难。仿真模拟提供传统纸质情境和现代网络平台模拟,如同一个季节的花开花落被高倍浓缩在半分钟的镜头里一样,使师生足不出户即对进出口业务进行规范的仿真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感受到与“新经济”形态的对接。

4.以网络教学资源解决教学服务属性问题

教育教学属服务性质(知识和能力的无形性、难以触知性、难以储存性和师生难以分离性),不同于实物的搬运转移,错过的课程即会“时过境迁”。网络课程和网络实训平台全天候运转,稳定地成为师生互动和情境生成与再造的媒介,实现师生分离状态下的远程交流,为自主学习、建构性学习提供现代化的平台,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的深度结合。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篇4

关键词:HRm案例教学发展性评估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朗道尔教授创立,本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于普通教育学,而在我国教育界开始对案例教学关注,只是近几年的事。近几年,随着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的广泛开展,人们开始探索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成为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流程分析

案例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案例设计、案例讲授、学生学习案例、评价案例教学四个环节,它们是有机的整体。

1.案例设计。一旦确定了教学目标,案例选择就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这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选择案例要与教学内容密切配合,选择最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媒介从中精选案例,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

2.案例讲授。也就是拟订具体的案例教学计划,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要考虑案例讨论如何开展?这个案例包括若干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到底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课堂上谁可能会发言,他可能会讲些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是有效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案例所揭示的事实、问题及原因;组织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个人的见解,深化问题,寻求解决;讨论中教师要适时引导,以免偏离案例或出现冷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调控课堂气氛,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投入到案例教学中。

3.学生学习案例。案例教学体现的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体性、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要使案例教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对学生要有一定的要求。案例学习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一是个人准备,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全班讨论。个人准备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案例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小组讨论居中,是连接个人准备与全班讨论的桥梁,它给每个成员以一定的机会讨论对案例的看法与认识。最后的班级讨论是全级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使学生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评价案例教学。前面的教与学的过程是案例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最后一个流程是评价案例教学,主要是考查该次的案例教学效果怎样,案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有否有误差,学生有没有得到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评价的结果可以用于下一次案例教学计划中。

在大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写、教与学都很重视,但对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却不多,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一般,主要表现在案例不新颖,缺乏代表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不高,教师讲授过程无创新性,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本文从多个维度评价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构建案例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目的是强化案例教学的效果,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三、HRm案例教学多维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往对案例教学评价多从案例质量、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结合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经验,本文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以职业伦理道德、教师综合素养为维度构建案例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1.评价体系维度分析

(1)学生综合能力维度

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都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必备的,这些综合能力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案例教学过程得到提高。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要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还要上台发言,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案例并找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能够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人的分工不一样,只有大家精诚合作才能做出一个完善的案例分析报告。

(2)职业伦理道德维度

职业伦理道德维度反映的是学生在学习案例过程中形成的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伦理观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有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伦理道德选择,最常见的是为老板工作与维护员工权益之间的伦理选择。当劳资关系发生冲突时,人力资源管理者往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如果处理不当,则不仅会成为老板的替罪羊,还会受到道德的谴责。通过针对性的伦理学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正确的伦理选择。

(3)教师综合素养维度

教师综合素养角度包括教师的案例设计能力、沟通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取决于他们对案例本身的兴趣,还取决于教师的激励,比如设计一些小游戏、奖励措施。另外,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案例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因为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还有一些其他维度,比如学生的抗压能力、健康的身心、良好的服务意识、自我认知和评价等也是重要的评价要素。

2.评价维度权重分析

权重系数是指在一个领域中,对目标值起权衡作用的数值。权重系数可分为主观权重系数和客观权重系数。主观权重系数(又称经验权数)是指人们对分析对象的各个因素,按其重要程度,依照经验,主观确定的系数,例如Delphi法、aHp法和专家评分法。这类方法人们研究得较早,也较为成熟,但客观性较差。客观权重系数是指经过对实际发生的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出的权重系数,例如熵权法、标准离差法和CRitiC法;这类方法研究较晚,且很不完善,尤其是计算方法大多比较繁琐,不利于推广应用。

结合实际情况,我们采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维度的权重,通过走访调查相关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打分,重要性得分越高,权数越大。由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最重要,因此权重最大为40%,教师素养占据主导作用为30%,学生职业伦理道德为20%,其他为10%。

四、HRm案例教学发展性评价实施:HRm案例教学评估的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analysis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它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复杂系统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首先围绕一个问题目标,找出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关联隶属关系,构造出问题的递阶层次模型;然后依照aHp的标度原理,就各因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判断并进行简单的量化排序,从而突出问题的重点和关键,达到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际上,对案例教学评估是将这些维度定量化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计算得出客观的结论,因此这一过程是将定性问题定量的一个过程。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估HRm案例教学评估的简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HRm案例教学评估的相关维度分层。在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解成为由不同维度组成的各部分,并把这些维度按属性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维度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因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到上一层维度的支配。这种从上至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一个递阶层次。第二步,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第三步,确定单准则排序。第四步,确定层次总排序。第五步,确定案例教学评估因素分层模型。

例如一次案例教学的评估指标项目按照递接层次的要求可如下设定:

目标层a:评估学生综合能力;

因素层t:沟通能力t1,逻辑思维能力t2,语言表达能力t3,解决问题的能力t4,领导能力t5;

措施层C:指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所体现的因素层中各项因素效果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如案例的设计、小组讨论的方式等。

评估项目中各个指标所占比重即权值也应该由HRm一线教学教师协商研究经科学论证后给出具体数值。这样网站设计人员就可根据aHp的步骤建立评估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设计分别设计统计模块和计算模块。有了科学的评估结果,对于HRm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可以给予警告,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修改,优秀的案例教学应该给予表彰,这样将会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管理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监督手段。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55.

[2]包军,丁颖,李秋月.高校实验教学评估指标的建立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37.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篇5

【关键词】小组参与式人力资源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61-03

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其实质就是将小组合作、参与式与研究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在本科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引入小组参与式教学,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不仅达到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而且可以改变目前本科生对课程缺乏整体认识和理解的状况,能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一小组参与式教学模式与理念

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在基于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将启发式、参与式与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到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之中。具体实施过程是:学生自由组合成由3~5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课堂和课后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共同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的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后一起从事教师划定范围内的小组自由选取的某个专题内容的学习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小组成员不仅一起参与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共同维护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每个学生个体都可以感受到来自同伴的交流和启发,促使个人看法的形成;最后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小组或个人课堂汇报、课后报告、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讨论等形式反馈,并以此作为对个人和小组成绩评定的依据。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认知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包含能感染学生感情的因素。小组参与式教学理念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突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强化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强调个人责任的承担;在小组共同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以吸引学生更高程度地参与教学、培养能力的同时,改变学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及价值观。与个人独立的学习方式、单一教学方法的使用相比,小组参与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达到知识提高、情感提升的目的;通过组织、开展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二本科生人力资源课程引入小组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1.从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来看

现代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调动学生,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环节之中,在具体方法的使用上可以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方式。某一种方法的使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作用,而一种方法的单一使用相比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在效果达成方面就略显不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其实质就是将小组合作、参与式与研究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到教学所设计的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达到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

2.从人力资源课程的性质来看

人力资源课程作为许多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兼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是围绕对人力资源的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实质是运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对人的管理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借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人力资源课程的开设不仅以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组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大量的仿真或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小组通过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环节接触和分析某个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互动的基础上加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高校本科生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来看,按照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顺序设立,遵循先理论后应用、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继理论课程开设后侧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学生通过对具体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以往所学理论知识(如科学管理理论、激励理论、群体互动、团队构成)的理解和认识,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从本科生的学习特点来看

我国高校的本科生绝大多数都是高考直接进入大学的,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缺乏对实际工作的体验,对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缺乏感性认识,依靠个人能力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容易造成表达能力不足、操作能力差、团队合作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等状况,最终表现为大学生初次就业失业率高、就业率低。

近年来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师都关注到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借鉴国内外的许多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公开演讲等,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采用单一方法,没有将这些方法相结合加以综合应用,不能达到充分利用每一种方法的实效。将小组参与式教学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不仅能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及统合知识的能力,达到全面训练和综合提高的目的。

三小组参与式教学在人力资源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小组参与式教学是本人近些年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之下形成的,目前已实践三年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全面、系统介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与素质模型、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八个方面的内容,因而小组参与式教学围绕这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情境的设计。根据章节内容的需要,分别进行实验情境、案例情境和游戏情境的创设;设计主体分为学生设计和教师设计。根据完成条件,活动分为课上和课下两个时段。所有活动均以小组的方式展开。

1.实验情境

第一次上课时,告知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方式、小组组成要求及需要完成的内容。小组的组成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要求为3~5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在此需强调小组成员的组成要求,请参考过去所学群体、团队的相关知识来建立相应的小组。课程需要完成的实验情境均在教师提出相应要求的情况下由学生小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如下表:

实验名称实验要求完成

时段

模拟成立

公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成立一家公司,确定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发展规划,并加以详细阐述课下

人力资源

规划根据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发展规划,设计该公司的组织结构,采用一种方法预测公司下一年度人员需求和供给情况,并写出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因,并制定符合本组织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课上

职位分析选取小组模拟公司中的某一职位,采用一种职位分析方法调查、搜集、分析其在现实之中的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并将其整理成一份职位说明书课下

素质模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小组所模拟设立公司在实际中的职位进行访谈,提交访谈记录,并对访谈记录加以分析课上

招聘与录用根据之前所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录用新员工,制订招聘计划、撰写招聘广告、准备面试提纲、面试评价表等课上

培训与开发为新招聘的员工设计培训计划课上

绩效管理选择某一职位,为该职位设计关键绩效指标课下

薪酬管理设计公司的薪酬构成,并说明设计的原因课上

员工关系

管理设计员工入职时需提供的相关证明,设计员工离职程序,员工离职申请表课上

职业生涯

规划与管理选择某一职位,为该职位的职业发展通道课上

在每个小组实验结束后,由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公开演讲阐述其所设计的想法和思路,发言结束后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本小组发言结束,其他小组可提出异议和建议,进行公开讨论。这种基于小组模拟成立公司的实验方法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从流程上看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充分体会到一家公司对人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整体的把握;在小组设计时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公开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切感悟到“管理无定式”的真正含义,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小组参与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主导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的自主设计的情境,要求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小组参与式教学所达到的效果是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2.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分析与讨论为基本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小组分组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法则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下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案例情境主要由教师设计,在案例情境设计上,主要有三个环节需要把握:每个单独章节的开始采用引导案例提出问题;在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时,通过选择典型案例加以说明;每个章节内容结束时都会选取与这个章节内容相关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案例,交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

根据不同环节选用不同篇幅的案例。对引导案例和典型案例一般采用短而精的案例,这类案例短小、灵活、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所讲到的某一问题,并可以立刻在其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同时,这类案例使用的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文字形式出现,也可以由教师直接阐述,又可用ppt展示,便于教师根据在课堂教学情况随时应用。而在章节内容结束后应选择篇幅较长、有背景介绍的真实复杂的案例,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都是发生在复杂的背景之下,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甚至是几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可以培养学生在复杂背景下,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各种知识的能力。这种类型的案例既可以交由学生小组课后完成,也可以通过课上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导入案例,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可以促使他们自己动手“诊断”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可以遏制学生学习的惰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内部和外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可以畅所欲言,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游戏情境

游戏体验能够创设一个让学生全程、全方位参与的环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游戏的具体要求,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中。通过游戏的参与体会人力资源管理某些职能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流程,通过游戏的体验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概念及理论的实际含义。因而游戏情境的设计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章节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情境。如为使学生体验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同人员的角色,如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招聘等,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熟悉具体的方法和操作流程。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论题、要求等情境的设计适合采用教师已设计好的,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就论题选择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在模拟招聘游戏中,可采用实验环节各小组自己设计的招聘计划、广告、面试提纲、面试评价表,这样学生既可以从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个角度看待招聘问题,并切实地掌握了一些招聘和应聘技巧;也能了解整个招聘活动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还可以对自己所设计的相关文件和表格加以检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对人力资源职能活动的感性认识。

参考文献

[1]景吉.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66~67

[2]杨晶照.参与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2012(10):48~50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篇6

关键词 信息管理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企业实践 模拟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信息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融合在一起的专业。这类型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同时又具有非常强的社会性特征。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且其技术渗透性很强,因此,导致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特征变化较快,常常伴随着新的技术革命或新的应用模式的出现,而产生新的要求。对这类社会渗透性较强的专业,依然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在高校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对行业知识、社会变化,新技术应用以及新的商业模式的了解和驾驭能力,要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的专业技能,有意识地培养其对行业发展动态敏锐的警觉性。本文将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为例,探讨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以及成效。

1 实践教学方案——注重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以往的教学中,在每学期每门课程结束后,设置一个连续的实践周,开设课程实训,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实践证明,虽然这样的做法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课程知识,但是对于提升专业综合能力效果甚微。其主要原因在于间隙性训练缺乏整体观,导致学生四年毕业后,只记得零散的知识,而没有形成完整框架。现实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大多情况下都是综合性问题,需要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仅依赖单独一门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因此,将间隙性训练改革为连续性的集中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是有所帮助的。

以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为目的,我校在培养方案中,开辟出了连续9周的实践周,采用连续性的集中训练的方式完成三大模块的训练。

1.1 专业综合能力体系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均有需求,且企业对该类人才能力的需求呈现多维特征。除了需要掌握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力。因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行业变化较快,没有一定的行业敏感性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可能无法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围绕社会对综合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特征,我们将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体系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但是同时也是一个专业人士不断攀高的必备能力。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充实自己,在工作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进步中学习,在挫败中学习,总之,不断更新换代的信息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新应用需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有具备较高学习能力的专业人士才能不断培养起自身的行业敏感性,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变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能力;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系统实现、系统实施、运行与管理维护能力;数据库构建与维护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信息资源管理能力等。

实践能力主要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模拟练习,可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工作;能够对实际企业的数据流程进行分析,完善其数据库系统,或对企业现有数据库系统进行维护;熟悉现有的企业eRp系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及流程改进等。

1.2 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围绕“做中学”的总体思想展开,提倡合作式、参与式或体验式等学习方法。正如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 (Jpo) program所推崇的“tell me and i forget i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t, involve me and i learn it.”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灵活应用,是本专业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宗旨。

总体设计方案分为三大部分四大模块,其中第一部分为综合研究方法训练阶段,关注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方面的指导;第二部分是专业技能训练阶段,立足本专业特点,分别从技术和管理的融合角度,提升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eRp系统流程及操作技能、以及企业经营与管理理念和方法等的培养;第三部分是真正走入企业进行实战练习,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三部分的设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培养思路和从理论到实践,即“理论学习——模拟练习——实战训练”的培养路径。这三大部分作为支撑该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三大支柱构成了我校实践教学总体方案的主体。

2 实践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1 综合研究方法训练

在第一阶段从现实问题识别到问题分析,寻找解决方法入手,以实际任务为导向,从方法论的角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首先,在问题识别阶段,借用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从现实现象入手,寻找真正的问题根源。任何问题都只是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的,但其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更为深层次的根源,只有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所在,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这方面,很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形成真正的思维路径,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其次,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提倡大家先对问题进行分类,解决不同的问题也许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并在训练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识别问题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和技术。

2.2 专业技能训练

在该阶段结合本专业综合性强,技术和管理融合的特征,从信息技术和管理的双重层面,综合训练学生利用现在技术解决管理实际的能力。首先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这主要包括系统需求分析能力、业务流程分析与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实现、系统测试与实施等;其次从技术角度了解和掌握企业实际运营的知识,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企业实际经营与管理中的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模拟教学环境来实现,将学生分组,不同的小组代表不同的经营实体,通过沙盘模拟使得学生切身体会企业实际运营的管理过程;并通过eRp系统的模拟经营和操作体会信息技术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驾驭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应用能力提升

与实践教学基地合作,通过采用学生到企业就职、短期或长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参与企业培训、或邀请企业的专家来校对学生开展实际业务的培训等多种方式的综合,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企业现实的真实环境,以期望形成学校学习与步入社会之间的有效过渡阶段。通过企业实践使得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并达到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3 实践教学方法——注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与式学习与情境式教学的融合:参与式学习方法和体验式学习方法都是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其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

采用情景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设计一定的以形象为故事场景,引导学生承担一定的角色,参与到故事场景中进行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在情景中学习和掌握特定的技能。

在本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知识类型的划分,从教学内容所涉及知识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出发,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构建了不同的学习模式。其主体思想可以用一个二维矩阵来表示:其中第一象限采用理论教学,即针对理论性的基础知识的教学;第二象限采用理论教学和任务驱动的配合,针对理论性的应用知识的教学;第三象限适合采用情景式模拟教学,针对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技能的培养;第四象限采用情境教学和企业实践结合,针对应用能力的提升。

4 结论

方案执行后的反馈调查显示,93.2%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方案组织得很好;91.4%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好,其中有大约51%的学生认为效果非常好;91%的学生认为对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有帮助。因此,本方案的执行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信息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加强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升应用型综合人才素质的迫切问题。在高校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一方面要注重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将校内专业技能训练与校外企业实践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及内容的匹配,提倡不同程度地采用情境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受2011年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隋静,卢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1).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篇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环境空气呈现复合型、区域性、压缩性污染特征,大气复合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基于方案的DSS框架与设计技术为指导,构建并研发了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具备区域基本信息管理、区域污染状况评估、动态目标构建、协同控制方案设计、方案优化、各类方案分析评估等功能,并在珠三角进行了示范性应用,对解决我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具有很强的科技支撑作用。

关键词:大气复合污染:决策支持系统(DSS):区域调控:GiS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粗放式发展引起的能源消耗持续加大,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导致我国很多地区重度灰霾等极端空气污染事故频发。我国灰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呈现出复合型、区域性、压缩性特征,并以城市为中心向区域蔓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和成渝等城市群成为灰霾污染的重灾区,大气复合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课题组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大气复合污染的区域调控和决策支持技术”(2006aa06a307)课题支持下,以珠三角为研究区域,通过长达6年多研究与开发建立了“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平台紧密围绕课题总目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GiS技术、组件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基于方案的DSS框架与设计技术的指导下,通过对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集成技术的研究,科学构建了平台的总体框架,形成了基于方案决策的、GiS无缝集成与支持的、可视化与界面友好的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综合调控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动态控制目标制定和协同控制战略实施。

总体框架

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的构建与集成的总目标是:集成多种技术,开发界面友好、可视化的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的GiS决策支持平台(软件)。具备区域污染状况评估、动态目标构建、源一受体响应诊断、协同控制方案设计、优化决策、各类方案分析评估和成果管理表达等功能。重点集成城市群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与量化技术、基于环境容量的城市群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核算及分配技术、区域源一受体响应的工程化模型、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情景设计技术、基于人类活动为原驱动力的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驱动模型以及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和控制方案费用效益分析技术。

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的构建与集成技术研究包括: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的协调技术、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技术、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库设计技术、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驱动技术、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接口技术、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集成技术6个方面的技术与研究内容。

图1为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总体框架图。图中展示了平台集成的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的六大关键技术及其模块与数据库、模型之间的关系。

技术路线

根据平台的总体框架、功能需求和最终用户,制定了以工程管理为手段、方案设计为核心、数据库信息为基础、GiS技术为支持、现状与方案分析评估为依据的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平台技术路线图(见图2)。

架构体系

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数据库、重要计算模块等部署在服务器端,而人机操作、GiS组件等部署在客户端。服务器端用于完成与microsoft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交互的核心功能,客户端用于完成数据处理、数据表示以及用户接口功能。服务器端包括服务器端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服务器端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以及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通信的接口;客户端包括客户端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客户端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以及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信的接口。平台采用数据层、应用服务层、表示层和人机交互层4层软件体系结构。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源代码超过15万行,图3为平台客户端主界面,图4为平台客户端菜单结构。

主要功能

对于用户而言,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客户端,它是面向用户、基于真三维GiS(非图片)、集成多项功能的界面友好、操作性强的软件系统。客户端的核心界面包括:登录界面、初始界面、工作界面和各种功能界面。客户端实现了工程管理、方案决策、优化决策、污染状况评估、数据管理、系统管理和地图管理等功能(如图4所示)。以下重点介绍污染状况评估、方案决策和优化决策3个主要功能。

污染状况评估

污染状况评估实现对区域污染现状的综合评估,包括污染源浓度和总量可达性评估、区域和行业总量可达性评估、区域空气质量评估和节能减排评估。

污染源评估用来对基准年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进行评估,包括污染源排放浓度达标分析和污染源排放总量达标分析两部分,通过选择控制单元和行业,实现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总量达标分析。

总量达标评估用来对基准年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以控制单元、行业和整体为标准进行总量达标分析,包括控制单元区域总量达标分析和控制单元按行业区域总量达标分析,实现以控制单元为区域的整个区域和区域内某些行业的总量可达性分析与评估。图5为污染源总量达标分析界面。

空气质量评估用来对现有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通过选择监测点位和污染物指标以及监测数据的时间范围,显示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与相应标准值对比,实现超达标分析。节能减排评估用来对控制单元的单位GDp能耗进行计算和分析。

方案决策

方案决策通过设定目标,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出发,设计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和控制环境污染与改善环境质量的控制策略、形成控制方案,计算方案的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成本,预测对控制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进一步分析方案实施后的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效果,综合评价方案的优劣,为多方案的比较分析与辅助决策提供支持。方案决策包括目标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计算、方案分析等功能。

目标设计完成三层次的动态目标设计,包括总目标、子目标及其包含·的指标设计。

方案设计包括增长模式设计、策略设计和方案组合设计。增长模式设计针对不同控制单元的区域差异和特点,分别设计情景变量,每一个控制单元都有一套相同的情景变量集,用户可以改变自身关注的情景变量设计值。策略设计包括空间策略设计、属性策略设计和策略组合设计。空间策略设计和属性策略设计均包括独立策略设计、子策略设计和子策略组合设计。策略组合设计是将空间策略设计和属性策略设计分别形成的空间策略和属性策略进行组合设计,形成策略。方案组合设计是将增长模式设计和策略设计分别形成的增长模式和策略进行组合设计,形成方案。

方案计算是对形成的各种方案进行计算,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功能。方案计算第一根据增长模式在宏观上对控制单元进行预测分析;第二根据策略在微观上对具体控制对象——污染源进行污染物排放量及控制成本的计算;第三协调宏观预测与微观计算的结果,保持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第四按照空气质量模型的要求,通过网格操作、空间操作和分配方法,将方案生成的污染源源强转化为空气质量模型所需的污染源源强输入文件;第五调用空气质量模型,对方案进行模拟计算,获得方案下的区域污染物空间分布;最后根据空气质量模拟结果进一步对标准指标中规定的各种指标进行分析与计算。

方案分析包括各个方案下污染源分析、空气质量分析、酸沉降分析、健康损害分析、单因子分析、综合评估和通量分析等功能。污染源分析主要实现对不同方案下污染源排放浓度、排放负荷、行业排放负荷和区域(控制单元)排放负荷的统计分析,同时对污染源实施的控制措施、控制成本、控制效果等进行分析。空气质量分析主要得到不同方案下各个控制单元满足空气质量各级标准或空气质量功能区面积,分别获得各个控制单元满足不同标准级别的面积比例,和满足空气质量功能区的面积比例。酸沉降分析主要利用区域酸沉降临界负荷分析各个控制单元满足临界负荷的面积比例。人体健康损害分析主要利用污染与健康的剂量响应关系分析不同方案下各个控制单元因空气质量变化导致的人体健康的损害,并计算由此引起的费用支出。单因子分析主要对目标设计中形成的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利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在各项指标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统计各个控制单元和整个区域达标和超标的指标情况,进而分析区域与控制单元的限制性因子。综合评估是指对目标设计中设定的目标利用适当的综合评估方法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估,获得各个方案的综合指数,为多方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通量分析主要对不同方案下的控制单元之间的污染物输送通量进行计算与分析,分别计算垂直方向各层的污染物输入输出,可以有效地表征区域间的互相输送。图6为方案综合分析界面,图7为人体健康损害分析界面。

优化决策

优化决策就是从环境、生态保护目标出发,选择可控制的污染源,提供经济技术可行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措施建议,建立满足保护目标的经济投入最小或排放量最大的决策模型,通过优化求解,获得满意的优化方案。优化决策过程与方案决策过程恰恰相反,后者是先设计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估,得到是否满足环境、生态保护要求,在经济上能否接受等结果;前者是后者的逆反过程。方案决策又叫正向决策,优化决策又叫逆向决策。

本系统建立的优化决策模型,以区域控制费用最小为目标,以满足环境、生态保护要求为约束条件。控制的大气污染物指标包括So2、no2、pm10、nH3和VoC共5种一次污染物以及o3、pm2.5和acidDeposition(酸沉降)3种二次污染物。同时,增加了决策变量——控制措施应用水平的技术经济约束条件,即对控制措施的应用水平设置了上、下限。

优化决策包括规划源策略管理、环境目标管理、优化方案管理、优化方案组管理和控制措施管理5个部分。规划源策略管理实现对参与优化计算的污染源(类型)选择与组合形成的规划源的管理。环境目标管理实现对参与优化方案计算的环境保护目标的管理。优化方案管理实现优化方案的创建、修改和删除;结合优化方案下的规划源策略可以实现对控制点基准年规划源浓度、基准年背景浓度和规划源最大削减下浓度的计算;优化方案计算实现对设计形成的规划源与控制点组成的优化方案进行计算,优化方案计算可以对用户自定义的各个控制点的不同改善程度进行个例计算,也可以对一组各个控制点统一改善程度的若干方案(方案组)进行计算。优化方案组管理是在优化方案设计和计算完成的基础上,通过使各个控制点目标改善程度达到一致,形成改善程度在0-1之间的系列值,从而产生以原优化方案为基础的系列方案即优化方案组,实现了统一改善程度下的系列方案的计算,从而可以实现在不同改善程度下的费用、排放量等比较分析。控制措施管理是指从平台统一数据库中产生优化决策所需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包括单一的控制措施和组合的控制措施;所谓组合控制措施就是对某种主要污染物进行全过程控制的合理的单一控制措施的组合。图8为优化方案组不同改善率时的控制成本图。

结语

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是一套能够为城市、城市群和区域的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提供科学调控与决策的工具,辅助科研人员和管理决策者进行预测性的多方案分析与比较,制定区域短期(一年)、中期和长期的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或行动计划,为区域多污染协调控制和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撑。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完全自主研发,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编号:软著登字第0286376号)。2014年夏天作为重点项目参加了科技部主办的“协同创新,应对挑战——京津冀在行动”科技专题展。本系统在珠三角进行了示范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本系统的研发又得到了2015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大力支持,可以预期经过未来两年多的升级与完善,其功能将更加强大、性能将更加优异,真正实现系统的业务化运行,为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控制、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主要

参考文献

[1]袁海键.打好防治大气复合污染持久战[n].中国环境报,2013-10-21.

[2]王淑兰,云雅如,胡君,等.情景分析技术在制定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方案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4):16-22.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篇8

模块化与集成化相得益彰

集成化解决方案逐渐盛行。与it领域一样,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在数据中心领域也越来越流行,将电源、制冷、监控、机柜等部件全部集成在一起,可以简化系统的采购与部署。施耐德电气推出的集成方案——英飞集成系统已经有十年时间。现在,施耐德电气不仅有针对企业级用户的英飞集成系统,而且有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的mini-英飞集成系统。有时,一个机柜就包含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所有主要部件,一个机柜就是一个数据中心。

集成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主流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已经提供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施耐德电气、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伊顿、科华、台达、华为等。在集成化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能否提供端到端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括咨询、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服务和运维等),也成为衡量厂商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节能减排重任在肩

电费是巨大负担,节能减排重任在肩。一方面,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节能的设备;另一方面,企业在数据中心整体的优化、降低能耗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在数据中心的制冷方面,动态制冷、靠近热源制冷、自然冷却等概念日渐流行。有效利用自然冷源和创新的技术,在提升制冷设备自身效率的同时实现整个数据中心能效的提升和节能降耗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制冷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大户,其优化和管理应该引起用户的高度重视。

创新由硬及软

UpS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市场。从UpS产品来看,技术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行业用户最看重的还是UpS的效率。像高频机、直流供电这样的话题还是业内追逐的热点,但是并没有突破性的技术出现。精耕细作垂直行业市场是UpS厂商的核心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又重新进入UpS市场,并在国内外诸多行业树立了样板客户。总体来说,单纯UpS产品的竞争已不是热点,针对数据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才是厂商比拼的焦点。有的厂商通过自主研发或收购,不断扩展产品线,进一步强化提供整合方案的能力;也有的厂商虽然专注于某一领域,比如制冷,但通过多种方式与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完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二、三级市场以及中小型数据中心里,整合式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受欢迎。

管理与服务将是竞争的新焦点。用户对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主要是硬件)的关注度一直比较高。但是仅有好的硬件,并不能保证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和节能减排,数据中心的持续优化与节能降耗与监控、软件管理以及运维息息相关。现在,越来越多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厂商开始发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软件市场。DCim软件可以统一监管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和it设备,及早发现系统中存在问题,并提前报警,从而提高整体机房的效率。

科华恒盛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绿色节能、智能控制双管齐下

科华恒盛致力于推进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的建设,采用环保节能技术,逐步将风光互补等新能源技术引入数据中心,将太阳能发电幕墙和风力发电系统相结合,为数据中心配套设施提供有效的自然能源。

科华恒盛“云动力”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绿色节能和智能控制两个方面为突破口,从数据中心规划设计阶段的三维仿真智能化设计,到提供自主研发的模块化“端到端”智能精密配电系列产品,再到制冷节能解决方案以及三维综合运维监控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科华恒盛通过循序渐进的实施过程,为用户构建高可靠、模块化、一体化的数据中心机房。与此同时,科华恒盛致力于采用节能环保技术逐步将风光互补一体化新能源产品引入数据中心的配套设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绿色解决方案。

云动力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安装方式简洁、厂家级售后服务为主体,组合出一体化机房产品线。方案由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制冷系统解决方案、冷通道系统解决方案、基础环境系统解决方案、it微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综合运维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组成。科华恒盛旗下全资子公司——厦门华睿晟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云动力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主要载体,致力于打造国内数据中心物理基础架构平台解决方案品牌。

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解决方案

按需配置实现高可用

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新一代infraStruXure英飞可扩展高适应性数据中心it机房架构可缩短从构思设计到安装完成整个过程的耗时并简化工序的复杂性。其供电、制冷、机架、安全和管理组件作为集成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设计及测试,提供集成软件管理的多功能系统。基于对系统状况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实现更快速度、更高密度和更加绿色所带来的效益,该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确保达到关键应用可用性的目标。作为一款开放式的系统,英飞可以独立部署、按区域部署或分阶段部署,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为数据中心各种规模it机房应用提供高可用性并实现节能目标“按需配置”的架构。

新一代英飞系统具有的优势有:供电及制冷能力提高了25%,同时缩小了15%的占地空间;灵活扩展,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扩展。从最初规划到最终运营的整个阶段更快更便捷,自动规划和设计工具结合开放式集成管理和运营软件。

世图兹Cyberair3精密制冷解决方案

提供制冷系统

世图兹(StULZ)新推出的Cyberair3精密空调系统,将eC风机应用于精密机房空调领域,凭借多种方案选择和气流传输设计,实现了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节能使命”。Cyberair3精密空调系统可以满足极为苛刻的空间使用率和能效的要求,提供了制冷系统,包括了风冷、水冷、冷冻水、双冷源、间接自然冷以及直接自然冷却等各种制冷系统。世图兹利用CFD(计算机辅助流体动力学)科学地分析、优化机组内部气流传输,其开发出的Cyberair3精密空调系统采用了新风机和CFD优化设计,具有很好的空气传输性能,融合技术精华,创造高效运行的节能效果。Cyberair3精密空调系统中风冷、水冷以及间接动态自然冷却机组可选用高效节能的eC压缩机。eC压缩机采用R410a环保冷媒,制冷量可依据实际冷负荷动态匹配调节。世图兹使用的新型eC风机,其叶轮采用航空级工程复合材料制造。凭借先进的材料和注射成型技术,世图兹制造出一次成型的三维叶轮,增加了风机表面积,降低了风机功耗和噪音,并使得气流传输更高效。

艾默生网络能源DCim管理系统

完整提供DCim解决方案

艾默生网络能源作为当今DCim市场的主导供应商之一,利用在供电和制冷领域的研发经验,结合aperture、avocent、Liebert、asco在数据中心管理方面的技术实力,很好地整合并打通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和it两个层面,提供数据收集能力。

trellis动态基础设施优化平台即是艾默生网络能源在DCim方面的创新。该系统充分利用艾默生网络能源的全线产品,包括资产、电源、制冷的设计和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嵌入式服务器处理器固件的管理能力,由此便诞生了一个完整的DCim解决方案,可实现数据中心it和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更好地降低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和运营成本,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trellis动态基础设施优化平台的核心部件是avocent统一管理网关(avocentUniversalmanagementGateway),这是一个独特的数据中心设备系列。它将远程管理、服务处理器管理和实时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监控以及事件处理集中到单一设备之上。该设备释放了机架空间,通过将多个设备整合到单一的解决方案之中来提供优化数据中心效率和灵活性所需的实时数据,从而降低了复杂度。trellis平台能够管理容量,跟踪设备存量,规划变更,可视化配置,分析并计算能量使用,优化制冷、供电设备并实现虚拟化。

艾默生网络能源依靠技术能力的成熟运用,研发的trellis动态基础设施优化平台为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带来了应用价值,帮助用户有效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可用性、能源利用性以及日常维护的工作效率,满足了数据中心既要保持运行效率和可用性、又要控制成本的迫切需求。

英维克XRow列间空调高效制冷解决方案

一体化降低pUe

XRow系列列间空调高效制冷及自然冷却解决方案是英维克以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能力,为新一代数据中心设计的作品。该方案突出了制冷、节能一体化的整体技术优势,实现了pUe值降低。在解决高热密度、局部热点等关键问题上发挥出了综合性能。

XRow系列列间空调高效制冷及自然冷却解决方案已经在腾讯、中国银联、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多个数据中心大规模应用,帮助用户解决了高热密度冷却问题,实现了数据中心低pUe值,得到认可。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篇9

论文摘要:海河流域现有综合规划是1986年编制的,已经难以适应现今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必须站在新的制高点上进行修编。结合流域当今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阐述了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指出了规划修编工作围绕流域发展与管理应关注的主要内容。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新

规划修编要重点把握以下八项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四是坚持流域水利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强化流域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五是坚持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统筹考虑流域各方面对水利需求的同时,牢牢抓住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防洪保安要求高的特点,在规划中着重解决生态环境修复、供水和防洪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六是坚持协调统一的原则。妥善协调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水利规划与其它行业规划的关系。七是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现行规划是修订的基础.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八是坚持以创新促发展的原则。规划修编力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经济性,并应重视采用新思路、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提出新成果,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三、围绕流域发展与管理的需求,突出规划修编的主要内容

流域综合规划应对流域的防洪、排涝、供水、灌溉、发电、航运、岸线利用、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各项任务,进行全面规划,结合海河流域特点和实际,海河流域综合规划要突出解决以下四方面重大问题。

1.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安全高效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通过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沟通流域水系,组成海河流域“二纵六横”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合理配置引江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引黄水以及非常规水等多水源.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受水区和非受水区用水,城市和农村用水。

按照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要求,提出主要省际河流水量分配规划方案.加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市节水力度,统筹灌溉规划、城乡供水规划,以及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建议规划等,保障饮水安全、粮食安全。

2.维护河流健康,构建清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保障体系

确立河流生态功能,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目标,确定基本生态水量,开展北运河等生态修复试点,保障白洋淀、七里海等重要湿地生态用水。

以京津等大中城市水源地、省界缓冲区、地下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提出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及分阶段目标,提出地下水限采方案,建立完善的水质水量监控体系。

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拟定官厅和密云水库上游、太行山等重点区的水土保持方案。

3.实施洪水管理,构建人水和谐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建立较完善的防洪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沟通水系、相机调度,注重洪水资源利用。加强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防治、洪水资源利用和岸线利用规划,制定不同标准下的洪水资源利用方案及措施,提出洪水调度方案调整意见。

4.加强综合管理,构建有序可行的水管理能力保障体系

提高流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健全流域水法规体系,完善规划体系,建立新型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高效的协商机制。完善水利应急机制,积极调处和预防以晋冀豫漳河上游和京津冀晋省界地区为重点的水事纠纷。加强水利信息化.提高水利行业自身管理能力。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篇10

执法资源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资源,工商部门内部执法资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职能资源,一类是人力资源。整合执法资源就是要通过这两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工商部门监管市场秩序的潜能。

整合执法资源的目标是:科学设定科所职能,完善工作流转程序,形成科所联动机制,实现大管理;适当归并办案事权,相对集中办案力量,实现综合管理;建立信息处理机构,归集各类市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阶段性管理重点,实现重点管理。深化网格化管理,落实和完善辖区市场经济秩序责任制,实现责任制管理。根据影响执法力量配置的三个要素,制定量化指标,依据工作量对工商所的人员编制进行适当调配,优化辖区执法力量的布局,变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细化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强化岗位职责管理。

整合执法资源的基本思路是:

1、推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层级管理职责。网格化管理是北京市工商局为进一步落实经济户口管理责任制而推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网格化管理在工商所层面推行过程中发现由于科所职责划分不清,影响到工商所经济户口管理这项基本职能的实现,而分局的作用又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于是,将网格化管理扩展到分局、工商所、网格责任区三级。三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初步形成了区域平面“格”与业务纵向“网”有机结合、互动的监管格局,进一步推动了监管工作职能到位。

2、适当归并办案事权,实现巡办分离。网格责任人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经济户口和发现辖区存在的问题,一般只办理简单的即时处罚案件,工商所可以设立办案组负责办理简单案件,复杂的案件转交分局办理。分局则适当归并办案事权,相对集中办案力量。实现巡办分离和适当归并办案事权,达到落实巡查责任制和提高办案效能双重目的。

3、明确一级网格责任,充分发挥分局执法平台的作用。在推进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一度出现分局业务科室只充当二传手,造成网格责任人疲于应付的问题。为此,我们加强一级网格建设,明确一级网格的责任是对影响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定监管重点,综合调度、指挥解决辖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局业务科原来以业务指导和考核为主,现在调整为重点解决下一级网格解决不了的问题,将综合执法职能更多地整合在分局的管理层面上。

4、加强信息资源的分析利用,掌握管理主动权。及时发现辖区存在的问题,明确一定时期内的管理重点,是掌握管理主动权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扩展了12315的职能,在对信息进行归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具有苗头性、倾向性、严重危害性的问题,提出阶段性重点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5、细化岗位职责标准,强化岗位职责管理。根据每个岗位特点,细化了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了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使每项岗位职责都有量化的考核标准和相应的动态管理数据。并根据部门定员、以岗定人、以人选岗、组织调配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岗位双向选择,提高了干部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发了北京市工商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增强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