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07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篇1

编制重要矿区矿产资源专项规划

在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中,重点矿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规划是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细化和延伸,是推进整装勘查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抓手,同时对新发现大中型产地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统筹和调控作用,解决了新发现矿产地如何纳入规划管理的问题,适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空间上变化。

1重点矿区专项规划编制的对象

从实现规划功能定位的角度,矿区专项规划编制对象包括三类,一是全国和省级矿产资源规划中划定的重点勘查区和重点开采区;二是国家规划矿区;三是新发现的大中型矿产地和拟开发的大中型矿区,以及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发展重大变化的大中型矿产地等。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已部署开展了241个重点矿区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重点矿区专项规划编制与实施的重点

重点矿区专项规划编制首先要对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规划指标、布局安排和准入条件等进行全面落实。着重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区的划分,将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新变化,纳入到规划当中,特别是要依据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全面细致的划分勘查规划区块和开采规划区块,为矿业权的设置、调整等提供重要的空间依据。科学预测矿产资源市场形势,做好技术经济评价和可行性分析,提出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的要求。通过编制和实施专项规划,明确勘查开发的准入条件,对矿区的勘查开发工作做出部署,为矿业权的设置和整合工作提供依据。针对矿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活动,通过实施重点矿区专项规划,有效指导矿业权设置方案、矿产资源勘查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等的编制和实施工作,逐步消除“各管一段,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并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图1)。

建立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制度

通过矿产资源实施年度计划,将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矿产勘查、总量调控、结构调整、矿业权设置、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目标和任务,按年度分地区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促进规划的全面实施。同时根据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变化,通过调整年度的资源开采总量和矿业权设置数量,适应矿产资源开发在量上的变化。

1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制度的基本原则

1)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切实保护战略矿种特别是国家规定实施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2)以矿业权设置引导资源开发的合理需求,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3)优先保障整装勘查、综合利用和重大整合项目的资源配置。4)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2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

1)分解落实重点矿种开采总量

依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分解落实钨、锡、锑、稀土、高铝黏土、萤石等国家实行总量控制重点矿种的年度开采总量指标。科学制定并分解落实本省实行总量控制重点矿种的年度开采总量指标。

2)调控矿业权投放(设置)数量

分别提出年度探矿权和采矿权投放(设置)的总数,并提出实行总量控制矿种的探矿权和采矿权投放(设置)年度数量。矿业权投放(设置)数量要分解到市、县。

3)优化开发利用结构

提出本年度禁止勘查开采规划区内已有矿业权的退出数量。按照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区)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原则,综合考虑矿床(区)资源储量规模、开发利用技术经济条件变化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因素,提出大中小型矿山结构调整年度指标。

3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设计流程

借鉴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的实施程序,结合矿产资源分级分类管理的结构,从矿产资源规划的自身特点出发,设计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流程分为七个部分(图2)。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实施主体是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年度计划指标的上报和指标的分解落实,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主要矿山企业是计划的主要实施者;国土资源部负责下达指标和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相关事业单位或行业协会负责对计划实施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指标下达的重要依据之一。

探索矿产资源规划动态调整机制

目前,国内相关规划的动态调整并不多见,只是在人力资源规划和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规开展了相关工作。探索矿产资源规划的动态调整符合资源勘查开发的动态性特征,能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空间变化、工程投入、技术革新、时序调整等内容及时纳入规划,并定时更新,在提高规划科学性的同时,又减少了规划调整的频次,变规划的“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对促进发挥规划的管理依据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1相关规划动态调整的具体情况

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调整不存在法律约束,主要侧重于规划调整后的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动态调整主要针对外部人力资源条件和内部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战略的调整,对规划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内容主要包括人员调配规划、晋升规划、培训开发规划、工资规划以及人事政策制定等。规划调整的措施有三种方式:一是常规方式,即按照常规的程序性处理方法来应对调整出现的差异;二是专题解决方式,针对人力资源规划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机会进行专题分析、突击解决,主要是战略层面的问题;三是专家模型方式,即根据相关人力资源规划的经验和自身的具体情况,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专家应急模型,以备出现严重问题时及时响应。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规的动态调整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侧重对调整程序、机制的细化。调整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①强制性内容的调整(法定图则);②指导性内容的调整(管理图则);③控规内容的优化调整,如公共设施位置与用地形态、“六线”线位、除容积率与用地性质之外其他指标的适度调整等;④控规内容的更正调整,如土地权属边界变化引起的调整等。控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以土地开发强度和配套公共设施为主的控规指标调整。控规调整程序分为申请与立项、可行性研究、初审、协商、批准、验收与更新六个阶段。由控规组织编制机关提出规划调整方案报告后,根据调整内容的不同,分别向不同层级的规划管理部门申报,审批的具体流程也有所差异。最后根据审批结果,对规划成果进行修改并更新规划管理系统。其他规划在动态调整方面也有一些探索,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在实施过程建立了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关于启动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0〕124号),明确动态调整的范围适用于汶川地震灾区39个县(市、区)内的原规划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突发或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体现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动态性特点。提出项目动态调整的主要原则包括资金总量不变、防灾效益不减、突出动态实效和确保专款专用等,还明确了对动态调整的主体和调整的程序。

2矿产资源规划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

1)符合规划调整的程序安排

规划动态调整要由原规划编制单位按照法定程度提出调整方案,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同意方可进行,调整后有关内容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后颁布实施。

2)充分论证调整内容的科学性

规划调整的内容要符合矿产资源形势的变化,资源勘查开发空间变动,重大资源产业政策调整等要求,要经过认真的科学论证,调整的内容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强。

3)调整结果及时纳入管理系统

将调整的内容要及时纳入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通报给相关部门,以便充分发挥规划在管理中的依据作用。

3矿产资源规划动态调整的内容

1)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和开采规划区块

根据上年度新发现矿产地和矿业权调整、灭失等情况,提出勘查开采规划区新增和调整的具体情况,包括规划区块名称、工作程度、面积、拐点坐标、主要矿种、资源储量、已设矿业权数量等。

2)重大工程

按照矿产资源规划中重大工程部署,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需新增和调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安排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储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区土地复垦、绿色矿山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重大工程。

3)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

根据矿产资源开采、选矿等技术水平发展需要,提出需新增和调整的具体准入技术。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rj810417”为你整理了这篇济宁市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整顿和规范我市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秩序,维护矿泉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益,促进矿泉水资源有序勘查开采、节约集约利用,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以下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摸底调查现有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利用现状,依法查处违法勘查开采矿泉水资源行为,强化依法勘查开采矿泉水资源的宣传教育,加大矿泉水资源矿业权市场供应,建立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长效机制。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的要求为指导,以《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为依据,全面加强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管理,致力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进度安排

本次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时间安排:自发文之日起至2021年9月底,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一)摸底调查阶段(2021年1月底前)

各县(市、区)局、分局对辖区内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单位和个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查清辖区内矿泉水井口位置、日出水量、开采时限、销售情况等现状,认真排查勘查许可证及采矿许可证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持过期或无效许可证进行勘查开采矿泉水资源情况,是否存在违法打井取水、违规开采销售等情况。调查情况要逐一登记造册,如实填写矿泉水资源摸底调查情况表(附件1),并于2021年1月底前上报市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取样化验阶段(2021年4月底前)

根据摸底调查情况,委托矿泉水检验机构按照矿泉水取样化验规范逐一取样、封存,进行水质化验分析,出具化验报告。

(三)清理整顿阶段(2021年6月底前)

在摸底调查及水质化验的基础上,确定清理整顿对象。未持有效勘查许可证擅自勘查矿泉水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未持有效采矿许可证开采矿泉水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

(四)整改规范阶段(2021年8月底前)

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清理整顿对象制定整改措施。根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通知》(鲁自然资规〔2020〕2号)规定,2020年5月1日前形成并实际利用的矿泉水井,如果符合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可直接出让采矿权,不符合的一律关停。

(五)总结报告阶段(2021年9月底前)

各县(市、区)局、分局认真总结辖区内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并于2021年9月底前上报市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局、分局要高度重视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按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工作,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市局成立由马敬杰同志任组长、有关科室(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市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范围内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的协调、调度和督导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市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市局地质勘查管理科。

(二)强化督导检查

市局将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局、分局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力的各县(市、区)局、分局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责任人。

(三)注重工作宣传

各县(市、区)局、分局要强化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宣传活动要进社区、进村庄,形成浓厚舆论氛围。

(四)整装勘查开发

加大矿泉水地质找矿工作力度,科学设置矿泉水资源探矿权区块,集中向市场投放一批矿泉水资源探矿权,鼓励矿泉水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勘查开采,实现矿泉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济宁市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

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为做好全市矿泉水资源勘查开采专项整治工作,现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成员如下:

组长:马敬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

成员:李遵英市自然资源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

夏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策法规科科长

樊省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勘科科长

陈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矿保科科长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篇3

1总体规划:探矿权人取得探矿证后需要进行地质详查或勘探,取得勘探成果并完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中获得的资源量通过评审备案后向当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汇交地质资料、填报查明储量登记书等工作。如果一个矿区分为多个勘查区并由不同探矿权人持有探矿证,需要由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勘探结果将矿区开发列入国家规划,并委托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如果矿区各勘查区为同一探矿权人,也可以由政府授权矿业权人委托编制矿区总体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由当地政府组织专家评审并按资源量、规划生产能力等的不同报国家或地方发改委批复,根据批复编制总体规划的环境评价报告并履行申报、评审、批复手续。2矿业权设置:矿区总体规划完成后由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总体规划委托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国土资源部门批复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矿区内矿业权设置方案批复前所设立的探、采矿权必须根据批复备案结果进行统一整合和调整。3路条:矿业权人根据批复备案的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规划就煤矿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煤炭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是否可以开展前期工作向国家发改委提出咨询,国家发改委将依据有关规定出具复函(煤矿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复函取得标志着煤矿项目开发建设取得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4核准: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国家发改委出具的前期工作复函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初步设计和编制其他支持性文件的依据,也是项目核准的最基础报告。项目核准所需要的支持性文件除符合产业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批复和前期工作复函4个基本条件外,主要有: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环境评价报告批复、安全预评价报告批复、水资源论证方案批复、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划定矿区范围批复、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证明、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批复、当地军事部门意见、当地文物部门意见、土地复垦方案批复、建设用地预审批复、节能评估报告评审意见及项目申请报告的评审意见等15个支持性文件;还需要与有关单位签定取水许可批复、用电协议、煤炭销售协议、煤炭运输协议、项目贷款协议共5个协议,全部完成后国家发改委将根据有关规定对项目予以核准。项目核准是矿业权人申办采矿许可证的必要条件。1开发利用方案。项目核准后,矿业权人应当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的期限内及时申办采矿许可证。首先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核准批复文件编制矿区开发利用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委托评审后作为申办采矿许可证的核心文件。2其他支持性文件:其他需要办理或上报的支持性文件有:采矿权申请登记书、营业执照、资金技术证明材料、环境评价报告及审批意见、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审批意见、土地复垦方案及审批意见、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及批复意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储量评审意见及备案证明、地质资料汇交凭证、采矿权申请范围核查表、核查测量单位资质证书等12个文件。3所需图纸:主要是以矿区地形地质图为底图的申请矿区范围图,划定矿区范围与储量评审备案范围二者叠合图,申请采矿范围、划定矿区范围、储量评审范围三者叠合图等3种图纸,完成后与开发利用方案及评审意见书按国土资源部统一的电子报盘格式制作成电子光盘一并报国土资源部申办采矿许可证。1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煤矿项目核准后在申办采矿许可证的同时可依据核准文件和开发利用方案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委托编制煤矿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初步设计是煤矿机电设备定货、建设征地、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文件,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是为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单个项目编制的作业依据。安全专篇是对煤矿主要灾害的防止措施及安全设施、设备、器材的设计,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予以体现出来,与矿建、土建工程和设备采购、安装同时进行。初步设计完成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省级发改委会同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安全专篇完成后报省级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2征地:在煤矿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编制的同时办理煤矿项目征地手续,一般要求在批复的土地预审范围内按规定征用,根据原土地用途、面积、归属不同,征地的批准权限也分别由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备案。3开工备案及工程建设:在完成以上工作后,煤矿建设项目就具备了开工条件。建设单位需将项目核准、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的批复文件、采矿许可证(或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征地批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施工单位安全许可证和中标文件、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安全施工措施、拟开工日期等分别向省级发改委、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煤矿安全主管部门及煤矿安全监督机构告知备案并取得回执,就可进行工程建设。煤矿工程建设一般分为工程建设准备、矿建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定货与安装4部分。工程建设准备主要是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临时建筑、现场“四通一平”等;矿建工程根据开采方式不同一般会分期进行,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一般随矿建工程进度展开。4竣工验收与投产。煤矿建设项目按设计要求建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编制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保障措施,组织联合试运转,结束后编制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向有关部门申请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卫生、消防设施、档案管理等专项验收和认证,取得全部单项认证后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或核准层级报国家发改委或省发改委组织验收,通过后申办煤炭生产许可证并正式投入生产。5其他证照。煤矿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必须依据《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以煤矿(矿井为单位申请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必须具备基本条件并通过学习取得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煤矿特殊工种上岗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作业。

在煤炭项目前期工作中,由于国家或地方不同部门管理职责和政策的交叉、国家与地方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技术参数要求的不同、中介机构业务质量和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的前期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不仅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给国家和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带来了麻烦,也延缓了项目审批进度,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1存在问题。矿业权人取得勘查区探矿权一般是在预查或普查基础上取得的,政府委托中介机构对勘查区矿业权评估后确定矿业权价款并备案,矿业权人根据评估结果缴纳矿业权价款后开展地质详查或勘探工作。在一个矿区内(特别是国家大型规划区可能设置多个勘查区,这些勘查区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非煤项目建设的需要配置的资源,一个矿区内的矿业权人一般不是一个企业或个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炭矿区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能原[2004]891号明确由各级政府在“经过备案的普查煤炭储量和必要的详查基础上”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而《煤、泥炭勘查规范》中详查的任务是“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政府根据完成的总体规划重新进行矿业权设置。由于总体规划的煤矿(矿井范围与规划前勘查区范围的不同,导致矿业权设置的范围与原勘查区范围的不一致,原勘查区已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矿业权人的权益有可能因矿业权的重新设置而产生纠纷。2处理建议:①在矿区总体规划批复、矿业权设置方案之前,矿区内勘查区探矿权由国家统一掌握,只有完成矿业权设置后再根据有关规定向其他人授予矿业权,矿业权人按照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缴纳价款后开展下一步的详查和勘探工作,可有效防止勘查区与矿业权设置面积、储量变化造成矿业权人之间的纠纷。②在已授予矿业权之后进行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设计单位应特别注意各矿业权人占有储量的变化情况,通过面积或资源量互补确保原勘查区矿业权人占有储量不至减少,由各级政府出面协调因矿业权设置造成储量区块的变动,避免纠纷。1存在问题。由于矿业权人注册项目公司的时间滞后,一些支持性文件的中建设单位的名称不一致,在申报项目核准或办理采矿手续录入系统过程中系统不接受,造成工作无法继续,可能还需要办理名称变更手续,造成工作延误。2处理建议。矿业权人在获得矿业权之前首先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全部前期工作及各种支持性文件的委托与批复,保证所有批复文件中建设单位名称的统一。1存在问题。由于项目核准是申办采矿证的前置性文件,核准所需的储量核实、评审备案证明及查明储量登记书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提供支持,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属内蕴经济资源量,如查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为331级。而项目核准的前提是必须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通过,可研评审通过后储量级别应当是经济基础储量,如查明的经济基础储量应为111级。同时,由于批复的矿区划定范围与储量核实范围有时由于坐标系统不一致,在转换过程中可能产生差异,也会影响采矿权申请。2处理建议。如果批复的矿区范围与原储量核实报告的范围完全一致可不重新编制储量核实报告,差异不大时可作储量分割说明并报原储量评审备案单位重新评审备案即可。但差异到底有多大时需要重新编制核实报告无法界定,所以如果出现差异并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并取得评审意见后建议尽快委托重新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申报评审后到国土部门备案,防止影响前期工作进程。1存在问题:随着近几年煤炭项目开发步伐加快,相应的为煤炭项目提供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也日趋增多,其中不可避免的有些业务水平低、人员素质差的咨询机构,报告的编制质量不高,对申报、评审及批复的程序不清楚,影响工作进程。由于商业信誉在缺失,在费用支付方面存在问题:一般建设单位与咨询机构签定的合同中,费用支付都是分两次,合同签订和通过评审各付50%,但中介机构要求在评审会议结束后,建设单位就付清全部费用,建设单位担心全部付清后咨询单位修改工作迟缓影响进度,希望在取得正式的评审意见书后再付清余款;咨询单位也担心取得正式评审意见书后尾款很难追回,双方在费用支付方式上存在分歧。2解决建议:大量前期工作实践证明,重要报告及文件的编制应尽可能选择实力强、高资质的咨询机构或设计单位,通过招标程序确定是最好的方式。一般支持性文件多数是通过比价选择咨询单位的,建议在合同中注明,取得评审意见书作为支付余款的证明,但咨询单位应将取得的评审意见书电子版传给建设单位作为付款证明,由建设单位携尾款当面取回评审意见书原件,双方都不会为费用与修改问题担心。总之,在煤炭项目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程序不明确、业务范围界定不清造成的迟缓或返工,只能在工作中通过解读政策、向审批部门咨询来解决。

本文作者:张进宁工作单位:内蒙古吉林郭勒二号露天煤矿有限公司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篇4

一、积极推进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开发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认真执行《新疆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和《新疆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规划实施办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本为纽带,对资源条件好、储量可靠的规划井田内煤矿采用先淘汰后改造的方式,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或引进有实力的单位、个人参与等形式推进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到20**年改造建设约30个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上煤矿。

(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按照《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年底前淘汰年生产能力6万吨(不含6万吨)以下煤矿,20**年底前淘汰年生产能力9万吨(不含9万吨)以下煤矿。对经检查验收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随时依法予以关闭。

各区(县)应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做好淘汰和关闭煤矿工作。一是关闭《规划》要求2003年淘汰的煤矿,二是关闭未通过2003年安全专项整治验收的煤矿,三是通过检查验收关闭其他年生产能力6万吨以下煤矿。相关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吊销关闭矿井的有关证照,从20**年1月1日起不再办理上述煤矿各种证照的延续和年检手续。

(三)列入《规划》实施改扩建的煤矿,必须于20**年底前确定项目业主、申报改造立项。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确定项目业主、申报改造立项的,取消资格,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另行选择项目业主。

所有应淘汰的煤矿在淘汰前一律限水平开采,不得进行水平延深。在规定淘汰期限内现水平采完的煤矿要及时依法予以关闭。

各区(县)和市属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改(扩)建煤矿确定项目业主和项目立项工作,提供高效服务,推动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主要负责人要负起法律规定的职责,建立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五)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管,设立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负起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六)各级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公安、国土资源、工商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权限和程序,做好相关的行政执法工作,并协同配合,形成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合力。

三、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七)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上煤矿,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按从业人员5%的比例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必须配备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矿长和专门负责采掘、通风、机电安全的工程师。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煤矿,要设置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矿长和负责安全、通风的专职技术人员。

(八)煤矿矿长和专职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必须由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含同等)学历、并从事煤矿井下工作三年以上经培训领取《安全资格证》的人员担任。

(九)煤矿都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齐安全员、瓦斯检查员、绞车工、放炮员、测风工、井下电工等各类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四、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十)煤矿必须达到《煤矿安全规程》或国家、自治区制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并领取《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煤炭生产。

(十一)煤矿要按《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定的年生产能力按每吨每年10元的标准提取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由煤矿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对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的提取、使用进行监督,对拒不提取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的煤矿,不准组织生产。

(十二)煤矿要按照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开展质量标准化工作并每年至少考核一次。煤矿的“采、掘、机、运、通”各系统的质量标准应达到市级标准,“一通三防”工作应达到省级标准。

(十三)煤矿应完善指导矿井生产的各类图纸并建立矿井交换图制度。煤矿应定期向上级煤炭管理部门报送反映矿井开采现状的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和井上下对照图等图纸。

(十四)煤矿要严把矿用材料、设备采购关,不得采购和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生产或未取得安全标志的矿用产品。

(**)煤矿要以《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定的年生产能力为标准组织生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十六)煤矿要按有关规定加强火工品管理,建立建全火工品领取、保管、使用及清退制度,严禁非法倒卖、转借火工品。

(十七)煤矿必须与区域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救灾演习。

五、建立煤矿安全风险承担机制

(十八)为强化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依法对煤矿生产经营单位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专项用于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十九)煤矿要认真执行劳动用工合同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必须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为全体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并报所在区(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对拒不与从业人员签订用工合同、不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煤矿,依法查处;未办理工伤保险的人员,不准入井作业。

六、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和违规生产行为

(二十)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无证开采和煤矿超层越界开采等非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并按有关法规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二十一)公安部门要加强煤矿火工用品的日常管理,严把火工品的审批,做好火工用品的运输、保管、使用和核销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煤矿,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依法查处。

(二十二)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煤矿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违规生产行为,要当即责令其停止违规行为排除事故隐患或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其停产整顿;停产整顿后仍不合格的矿井,通知公安部门收回并停止火工产品供应,建议有关发证部门给予吊销相关证照并依法关闭。对发生重大以上(含重大)伤亡事故的煤矿一律予以依法关闭。

(二十三)煤矿的《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营业执照》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全或到期没有办理延续手续,属于非法煤矿,由发证部门吊销有关证照,并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予以依法关闭。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篇5

关键词:矿产资源;资源调控;问题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67

1.龙岩市矿产资源状况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龙岩矿产资源丰富,是福建省的主要矿产地。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64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8种,非金属和其他矿产43种。优势矿产有12种:煤、铁、锰、铜、金、银、稀土、石灰岩、白云岩、高岭土、膨润土、花岗石材。全市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有300处,其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10处,中型矿床44处,小型及以下矿床245处,探明资源储量的潜在价值超过5千亿元。2015年,全市产出矿石量7743.77万吨,实现原矿工业产值72.51亿元。矿产开发在我市经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占有重要地位,能源、冶金、建材等产业均依托我市优势资源而发展壮大。市政府制定的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中多个行业均突出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2.我市对矿产资源调控取得的成效

2.1规划是龙头。合理规划、科学划分可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严格采矿权登记管理

龙岩市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调整了“三区”划定,新设立禁采区28个、限采区2个,将国家和省新批准设立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市县城市规划区列入禁采区,对已建和规划建设中的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主要河流两侧划定为禁采带,禁止在沿带500米范围内露天开采。国土资源部门在颁发采矿许可证时,要求矿山企业必须提交由资质单位编写并由环保部门认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矿山建设必须严格依照《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要求实施相关的环保、水保工程。

2.2矿业权管理进一步加强

为增强政府对矿产资源的控制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矿业开发“小、散、乱”问题,2009年以来,福建省执行从严从紧的矿业政策,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通知》(闽政[2009]9号)、《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矿业权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文[2009]248号)、《关于加强矿业权出让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14]414号)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完善矿业权出让分类管理,明确探矿权、采矿权设立、出让、延续、转让的审批条件。龙岩市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加强矿业权管理的要求编制了《龙岩市34种重要矿产矿业权设置方案》、《龙岩市非34种重要矿产矿业权设置方案》、《紫金山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龙岩马坑一大田汤泉铁矿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严格按照规划设置矿权。2013年以来,该市通过实行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在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从源头上保障和促进该市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合理布局。

2.3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治理整顿

市政府每年下发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并开展打击无证非法采矿专项行动,将无证采矿关闭率100%、矿山秩序整治合格率90%作为安全生产目标下达给各县(市、区)政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各界广泛参与的联动机制,对矿业秩序混乱、无证采矿禁而不止的矿区实施集中强制整治。2013年以来,共炸Ш凸乇辗欠矿硐4761个,立案查处非法采矿案件1866起,处罚没款2022万元,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案件101起。随着矿业秩序治理整顿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保持了良好的矿产勘查和开发秩序。

2.4资源整合工作稳步推进

从煤矿和非煤矿山两个层面人手,以“集约、节约、调整、优化”为目标,科学编制和实施矿产资源整合方案,资源整合的对象为一矿多开,大矿小开,同一矿区不同标高设置不同主体的开采矿山、不符合环保要求,严重污染环境的矿山、未达到最小开采规模的矿山。近年来,完成了马坑铁矿、洪山花岗石矿、紫金山周边多金属矿等重点矿区的资源整合工作,有效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矿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矿业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2.5地质找矿工作有突破性进展

2006年,制订印发了《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强地质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和十条保障措施。2009年,该市开展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并积极与地勘单位合作,龙岩市政府先后与省地勘局、省煤田地质局签订了地质工作与资源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为地质找矿新突破打下良好基础。2012年出台了《龙岩市关于贯彻落实我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的实施意见》,为今后加强地质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市、县政府均增加了地勘投人,用于基础地质工作和具体矿区勘查。几年来尽管开采强度不断加大,但石灰岩、煤炭、银、钼、稀土等重要矿产保有储量却有所增加,新发现了连城余地、坪上矿区银矿、湖洋洋坡坑稀土矿、上杭溪口大丰地热资源等一批矿产地。

2.6矿业权市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从2002年开始,我市逐步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矿业权公开出让工作有序推进,2003年至今,公开拍卖和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68宗,价款达25388万元;公开出让采矿权229宗,出让价款7655.91万元;办理采矿权延续协议出让665宗,出让价款15796.63万元。各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3.资源调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1对资源的掌控程度不高

目前所有矿种的探矿权、大部分矿种的采矿权审批权限在部、厅两级,市、县两级没有权限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设立和处置急需矿种的矿业权。国家和省级地勘资金项目申报,以及探矿权新立、延续、变更、转让没有由下向上逐级审核,而是直接向审批登记机关申请,市、县级只有协查是否存在矿权重叠及是否符合“三区”规划的权限,也削弱了市、县两级对矿产资源的掌控能力。

3.2矿产资源规划仍存在薄弱环节

薄弱环节表现在地矿宏观管理和发展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科学系统的具体工作计划,如一些基层政府未能严格按照制定的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本辖区内矿产资源开发,依旧设立一些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小规模砂石土矿业权。林业、环保、保护区管理等部门与国土资源部门之间的配合还有漏洞,矿产资源规划实施要求的执行力度有待提升。

3.3资源开发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未根本转变

该市各类矿山仍呈多、小、散的粗放状态,数量多,生产规模小,集约化和科技程度不高。业主受利益驱动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设计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矿山开采过程中带来的浪费资源、生产安全事故、矿山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较突出。

3.4矿业秩序整治任务仍十分艰巨

近几年来,矿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但我市无证开采、超层越界采矿、以采代探和非法转让矿业权的行为还有新发生或是老点“死灰复燃”,引发了多起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而且近年来这些非法开采手段变得更加诡秘,逃避打击的形式更加多样,查处和取证越来越困难。

3.5矿产勘查工作仍相对滞后

表现在基础地质工作投入不足,全市仅完成1/20万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1/5万地质矿产调查只完成19个图幅,可供进一步勘查靶区不多。虽然近年来各地均成立了地勘专项资金,但多用于短平快的矿产勘查项目,对基础地质工作投入少,进入财政专户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价款、矿业权使用费未及时足额用作地质勘查。

3.6矿业权管理政策仍有待完善

2014年,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加强矿业权出让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14]414号),地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生产实际和市场运行不相吻合的问题,为满足小城镇建设、民生工程、重点工程等需要,这些乡(镇)迫切需要新设一个普通建筑石料采矿权。福建省不同地区之间,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各不相同,目前的矿业权管理政策中可以操作的实施细则还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细化。

4.完善C制,多管齐下,确实增加市、县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

4.1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

矿产资源规划是地矿行政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各级政府开展矿产资源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前些年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目前的关键点有三个:一是科学完善各类矿产资源规划,制定配套办法和规定。特别是要制定全市地质勘查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和明确重点勘查区块,设定煤矿和金属矿勘查预留区,在勘查时间和资金上作出具体安排。同时加快《限采区、禁采区内已设立矿山关闭、搬迁实施办法》、《鼓励矿产品深加工、做强矿产品延伸产业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工作。二是加强矿业权管理,增强执行力。除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安排的勘查项目,以及确需为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原辅材料和开发地热、矿泉水新设立的探矿权外,原则上不再新设立其他探矿权。除机制砂和符合条件的探矿权转采矿权项目可以新设立采矿权外,原则上不再新设立其他采矿权。通过优化布局,努力减少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采矿权数量,采矿证到期且矿区范围内已交价款有偿取得的资源已采完的原则上不得同意延续开采登记。三是强化规划编制实施中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机制。在以往规划过程中,常出现有关部门分歧较大的情况,导致对禁采区和限采区的设置要么过紧、要么过松的现象。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服务全市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科学制定各项规定,真正做到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并举,做到资源开发与环保、林业、旅游风景区规划相衔接。

4.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开发

整合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多、小、散、乱的矿产开发局面,在政府的主导下使优势资源向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形成规模效益。要严格执行经省有关部门批复的煤炭和非煤矿山资源整合方案,不断拓宽整合领域和整合范围。原则上一个矿区只能设置一个采矿主体,杜绝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减少矿山企业数量,扩大办矿规模,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鼓励大中型矿山企业通过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等形式整合小矿,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不断壮大企业竞争力。小矿相对集中的矿区,通过联合、兼并、资源重组等方式进行整合,取缔生产规模低于省定最小开采规模要求的小矿。以金属矿、煤、石灰石、饰面石材等为主要矿种,以煤矿、马坑铁矿、兰田石灰石、洪山饰面用石材等为重点矿区,通过深入开展资源整合工作,彻底改变同一矿床矿业权相互交错、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等不合理现象,使矿山的数量和生产规模得到合理控制、合理布局,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同时,以2011年以来开展的全国“绿色矿山”创建活动为载体,总结出一些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建立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长效机制,健全矿山“三率”考核和储量动态监管制度,督促矿山企业要以竞赛活动为契机,自加压力,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全面提升科学采矿的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4.3强化地勘合作。加大地质找矿力度

除普通建筑用砂石土外,其余矿种的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发证权限均在省一级。近年来省政府逐步加强对重点矿种勘查开发的调控,划定了多个勘查规划区,不允许市、县两级在规划区内新设置矿权,市、县两级地方政府对资源配置话语权不断弱化。各级政府不能把眼光看在开发利用方面,而要从勘查阶段切人,由政府出资参与勘查,既然承担了勘查风险,当然就有资源配置的话语权。一要加强与省地勘局、省煤田地质局等地质勘查主管部门的协作。以市政府与其签订合作协议为平台,利用他们的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争取在我市多开展各类地勘项目,发掘找矿潜力,从而探寻一批矿产后备资源。二要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地勘资金项目。在国家和省级地勘资金项目论证阶段,筛选前景好、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市、县两级政府积极介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要加快推进永定四方山煤矿与石坑岽矿区探矿权整合、中央、省级专项基金稀土勘查等多个合作项目。三要完善机制,推进整装勘查开发。全市各级政府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鼓励我市铜加工企业、煤炭和铁矿开采企业、水泥生产企业积极与现有探矿权人合资、合作参与矿产勘查工作,加大对上游矿产资源的掌控力度,形成勘、采、加工一体的产业链。如支持紫金矿业公司继续开展其周边或全市其它矿区矿业权的收购兼并。同时,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使有实力的企业能脱颖而出,获取更大的资源储备。

4.4加强监督管理。保持良好的矿业秩序

持续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力度,维护辖区内正常的矿业秩序,这是对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一要巩固成果,常抓不懈。在利益的驱动下,无证盗采、破坏资源等违法行为一时难以根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矿业秩序治理整顿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实现阶段性目标后,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持之以恒地落实整治责任制,重抓回潮和反复,切实履行好对勘查、开采活动进行依法监督管理的职责。二要严字当头,加大打击力度。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无证勘查、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勘查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矿业权、污染破坏环境、严重水土流失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越权审批矿业权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乡镇人民政府应建立矿山巡查责任制,对在巡查中发现的无证非法勘查开采行为,立即组织关闭取缔。三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过去改革进程中遗留下来的多年矿业权积淀争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办法切实加以解决,切实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四要完善矿政执法监察机制。建立起上下沟通、左右联动、行政与司法部门密切配合的监察体系,国土、煤管、公安、安监、环保、林业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共同责任机制。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篇6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2005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1998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篇7

【关键词】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政策分析

矿区环境是指自然资源开采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既是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的治理,也包括对生态环境破坏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等问题的治理。

一、抚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概况

抚顺煤田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2-2.5公里,面积约36平方公里,始采于1901年,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抚顺煤田由多个矿井、坑组成,分为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形式。井工矿有老虎台矿、龙凤矿、胜利矿、西露天深部井,露天矿有西露天矿和东露天矿。抚顺矿区煤炭开采所引发的环境灾害主要包括井工采煤沉陷区、露天采煤边坡变形区和剥离物排土场三种类型,总面积达40.2平方公里,占抚顺建成区总面积的33%。目前抚顺矿区环境灾害主要表现在:地表沉陷、边坡滑移、地表开裂、矿震、空气污染、地表水污染等,给地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抚顺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矿区环境得到逐步治理。对采沉区企业、居民进行搬迁;对西露天矿北帮西区边坡进行综合治理;编制了《抚顺市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整治与土地复垦规划》,开展了“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一期工程”、“西露天矿北帮环境治理示范区一期工程”、西舍场土地复垦项目、西露天矿北帮和采煤沉陷区生态恢复项目、抚顺浑河及其支流防汛安全综合治理工程。

二、矿区环境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

从抚顺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来看,矿区环境治理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矿产资源及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文件,对我国矿山开采和环境治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目前在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第一,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采煤企业生产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时有发生,因而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抚顺为例,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省属国有大型企业,企业虽然在矿山灾害治理、农民补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整个灾区的居民搬迁、企业搬迁、农民土地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等大量的治理工作仍然由政府承担。

第二,矿山环境治理、生态恢复机制尚未建立,企业应该承担的因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补偿费用,没有完全纳入煤炭生产成本项目中。现行的煤炭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对煤矿沉陷治理费用等提取标准规定过死,尽管也考虑了不同矿井开采条件的差异性,分类别地制定了标准,但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制度性煤炭成本缺失,导致煤矿企业成本外部化,没有形成煤炭生产与矿区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第三,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矿产资源及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的文件和法规,不同程度地对矿山土地复垦和环境治理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但一些相关条文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要求还不全面,已有的政策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惩处措施而流于形式。

第四,在矿区环境治理中,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都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在治理过程中,搬迁补偿费用高,环境综合治理任务相当艰巨,仅靠当地政府与企业投资难以完成,需要国家在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

第五,矿区环境治理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既有停产井工煤矿开采造成的稳沉区,也有继续开采煤矿造成的非稳沉区;既有即将闭坑露天煤矿开采造成的边坡变形区和排土场,也有恢复开采露天煤矿产生的新的边坡变形区和排土场;既有地面沉陷区频繁的矿震,也有地下贯穿城市的地质断裂带隐患。

三、德国采煤矿区的环境治理经验

德国在矿区环境治理经验值得借鉴。德国高度重视矿区的治理问题,在1991年至2004年期间,累计投入150亿欧元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主要做法:一是建立政府运作机制。在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过程中,联邦政府承担投资主体责任,出资组建专业化治理公司,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项目进行控制,负责总体规划、项目预算和资金使用的审批。二是实行公司运作模式。由专业治理公司承办项目,负责规划制定与申报、项目招标、项目监控、储备后续土地、资金使用与控制和招标工程治理公司等。三是因地制宜,科学治理。首先是消除坍塌与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把矿坑进行湖泊化改造。在露天坑矿的治理上,采用钢管振动、注水等方法加固危险斜坡;铲平陡峭的边缘填土,保持边坡的长期稳定。通过对矿坑边坡稳定处理,利用河流、矿坑水做水源,对矿坑注水,形成水面。其次是以再生旅游资源为目标,全面进行地表水系治理。对矿坑水人工提升、疏导地表水系,进行综合净化改造,变死水为活水,变污水为净水,形成优质旅游资源。再次是以生态恢复为目标,进行全面绿化。综合治理的土地中,50%治理成为森林和农田,30%治理成为旅游性湖泊,15%治理成自然保护区。四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整资源建设产业园区。将矿区周边的居民和褐煤加工企业进行搬迁,对土地进行整

理开发,建设新兴工业园区,用新兴企业代替原有企业。

四、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由于矿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治理模式与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所谓综合性是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来研究,充分考虑对其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建立与综合治理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模式;所谓多样性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露天矿、井工矿和排土场等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科学治理方法。

1、创新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鉴于目前我国矿区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城市建设、煤矿企业生产的发展趋势,以及借鉴国外矿区环境治理经验,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在管理体制上,国家组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机构,负责全国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的指导监督工作,负责制定和完善矿区环境治理的法规、政策,管理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专项基金,统筹安排综合治理资金使用;省级政府成立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分支机构,负责编制区域内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督促检查综合治理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协调解决有关采煤生产和环境治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市级政府设立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机构,负责落实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法规、政策和总体规划,负责调查分析矿区受灾居民、企业的具体问题,研究拆迁安置办法、制定应急预案,处理突发性事件。在运行机制上,建立省属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公司,采取国家出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治理矿区环境。

2、完善矿区环境治理机制

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国家通过设立采矿城市环境专项治理基金,合理确定采煤沉陷及相关地质灾害补偿范围,加大对转型城市基础设施的补偿力度,重点对破产、停产、废弃矿区及其生活功能区的补偿;完善企业过渡期援助机制。国家通过设立转产基金,支持矿业企业转型项目;拓宽筹措矿区治理资金渠道。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将每年由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安排的矿管部门补助经费、矿产资源勘查和保护项目经费,专项用于加强矿山土地资源复垦、环境管理和整治;国家制定特殊政策对采矿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减免征收有偿使用费,用于废弃矿区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国家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建设等专项资金向矿区倾斜,并在这些基金的基础上,设立国家废弃矿山土地资源复垦专项基金。

3、科学制定矿区环境治理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正确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步伐。坚持近期治理目标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努力解决群众的住房搬迁、土地补偿、就业等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果。坚持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4、出台新的矿区环境治理政策

完善矿区土地复垦鼓励政策。在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废弃矿山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的相应法规,设立专项经费,从根本上解决矿山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的政策问题。完善矿区治理税收优惠政策。在矿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城市中试行税收增量返还政策,给予资源型城市相应的税收政策优惠,形成政策洼地效应。完善矿区土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利用矿区环境治理腾空的土地招商引资问题应给予优惠政策支持。支持鼓励地方增加土地复垦数量,扩大建设用地,充分运用土地资本的运作和政策支持,发展接续或替代产业。

5、落实综合治理保证措施

科学制定矿区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根据矿区企业开采的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矿区土地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依据采矿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和建设进程,将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内容纳入企业发展规划。适时调整地方产业布局。对于可采资源储量仍然较大,不得以实行“保城限采”措施的城市,充分考虑一次性资源日益短缺,应给予特殊的建设用地政策。鼓励城市在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上,逐步向煤田以外发展,为未来继续开采留有余地。构建环境防护监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为先的方针,坚决控制新的矿区环境污染和破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新矿区和继续生产的老矿区,硬性规定生态恢复的技术措施及资金保障,不能再走重生产轻治理的老路。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积极鼓励外商外资、社会、企业、集体和个人对矿区环境的治理投入,增加土地复垦,扩大建设用地。充分利用矿区土地级差地租和土地资本运作政策,发展接续或替代产业。对环境治理类项目应放宽行业、投资规模审批或土地规模方面的限制,对重大项目给予特殊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S].

[2]土地复垦规定[S].国务院令第1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S].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篇8

今天的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落实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研究和部署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省国土资源厅杜厅长亲临大会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分析形势,把握大局,增强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我市始终坚持把资源保护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三件大事”,突出严格管理与服务发展,为保障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是搭建项目建设平台,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土地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编制和修编*港区江北农场等9个重点乡级土地规划。上报国务院、省政府农地转用及土地征收87个批次、140个项目,面积2.1万亩。已获准用地64个批次、117个项目,面积1.1万亩。争取上级追加用地指标4648亩。全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750宗,面积6060亩,同比增长47%。其中,出让供地570宗,面积5840亩,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率达96%。积极开展危机矿山深部及找矿,申报并实施国家和省级矿产勘查项目11个,项目总资金5026万元。其中,大冶铁矿危机矿山找矿项目新增资源储量潜在价值约107亿元,可延长矿山寿命15年以上。

二是实施土地收储,资源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面推行城市存量土地收储经营机制,近两年市级筹集资金5.7亿元,实物收储91宗,面积4840亩,总价值约22亿元。市级出让储备土地348亩,实现净收益1.49亿元,同比增长39.5%,每亩纯利42.8万元。“毛地”挂牌出让市文化宫等13宗旧城改造项目用地,面积357亩,筹措旧城改造资金3.2亿元。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实现土地收益12.2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市城区拍卖挂牌35宗,面积1388亩,总成交价6.8亿元,同比增长132%。市级收取土地出让金5.6亿元,同比增长71%。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有偿出让矿业权130宗,收取矿业权价款1804万元,同比增长58.6%。

三是服务新农村建设,高产农田整理取得新成绩。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全市划定基本农田140.85万亩,划定保护地块2080个,建立保护标志2060个,与农户签订保护责任书19万份,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3.24%。加大高产农田建设力度,争取国家和省级投资基本农田项目5个,面积5万亩,预计新增耕地4000亩,项目资金6900万元。全市验收土地整理占补项目81个,新增耕地7000亩,累计新增耕地指标达1.8万亩,确保了项目报批占用耕地指标还结余8500亩,节省用地报批资金2亿元。

四是严格土地执法,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开展土地执法检查、土地卫片检查、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全市立案查处土地案件51起,结案46起,查处率和结案率分别达100%和91%。市级公开查处和挂牌督办重大案件17起,处理12人,罚没款230万元,追缴土地出让金420万元,拆除违法建筑2万多平方米。确认开发区规模,经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确认,埋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冶城北开发区用地界桩。

五是明晰土地权属,被征地农民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基本完成全市714个行政村的地籍调查登记发证任务。完成市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4000宗。完成全市4583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绘任务,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数据。加强统一征地管理,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新拟定的市、县两级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提高30%左右。

六是促进矿业有序发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得到根本性好转。对全市84家探矿权和483家采矿权进行拉网式清查,查出涉嫌违法探矿采矿40家、各类问题矿山290家。责令整改矿山120家,停产整顿105家,取缔无证矿山24家,立案查处27起,党纪政纪处分1人,追究刑事责任5人。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关闭整合各类矿山110家。组建了市级矿产督察员队伍,试行收购储备矿产地2宗,提高了石灰岩采矿权价款标准,推行了矿产储量消耗与补偿费征收挂钩试点工作,征缴补偿费入库1152万元,同比增长8.6%。

七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矿山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完成全市地质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及时印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突发地质灾害和地震应急预案,对20个省、市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监测和督办制度,完成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71宗,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9起,保持了人员伤亡零记录。投资170余万元,完成西塞山区余家山高边坡治理项目,确保了130户居民约4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争取并实施国家和省级治理项目5个,项目资金2000万元,其中市城区黄荆山3、4号塘口治理项目被评为城市建设项目创新奖。支持*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100万元,用于公园内高边坡治理和绿化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缴存制度,已有460家矿山签订合同金额4500万元,签约面93%。其中,300家矿山缴存备用金650万元,缴存面60%,为矿山环境治理筹集了资金。加强地震预报设施建设,阳新地震台已安装调试并投入试运行,*地震台正在积极筹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土资源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占用耕地多,后备资源少。全市因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以年均8千亩的速度递增,增幅达60%左右,人均耕地减至0.639亩,仅占全国、全省人均耕地35.5%和53.2%,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未批先用、乱占滥用等现象在少数地方时有发生,去年发现、制止和查处的此类问题多达140多件,其中9件越级上访至国土资源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二是矿山数量多,规模开采少。全市各类矿山达514家,年采矿石量2700多万吨。其中,个体小型矿山就占80%,采富弃贫、大矿小开浪费的资源是年采量的两倍。一些地方和个人受利益驱动,乱采滥挖、以探代采、越层越界勘查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的现象有所反弹,去年发现、制止和查处此类矿山330多次。由于资源枯竭,有色铜山口矿等一批国有大中型矿山相继关停,一批矿山年采矿石量降至两成。近年来,我市投入地质勘查资金不足4000万元,仅占全市矿业工业产值2‰,矿山接替资源不足。三是地质灾害隐患多,地质环境治理少。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281个,威胁着约5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约11亿元,仅靠地方财政资金治理被破坏的地质环境实属杯水车薪。虽然我们实行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缴存制度,但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上述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不断开创国土资源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之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重大部署和全国、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件大事”,积极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做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维护权益与服务经济建设两不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国土资源市场秩序,着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依法管理能力和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作出新贡献。

(一)切实保护耕地,规范各类用地行为。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市政府已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和耕地占补等项指标纳入县(市)、区长政绩考核内容,并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实行一年一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地方,不得参与评先评优,整改期间暂停受理该地区农地转用和征地审批。要严格规范土地审批行为,清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新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杜绝低标准补偿、层层克扣资金等侵权行为。今后,对因征地补偿问题引发农民群体性越级上访在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处理。要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和项目联审机制,工业用地不准再采取协议出让,不准零地价招商,不准擅自减免地价,不准低于最低价出让土地。要高度垄断城市土地供应,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以拍卖为主的出让制度,不断完善土地拍卖、估价中介机构公开招标、资格审查入围、摇号确定中标人制度,防止人为操纵土地出让价格。要发挥土地规划调控用地的作用,加强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战略研究,重点做好乡级土地规划局部调整,引导企业集群、产业集聚,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要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各县(市)区要迅速组织工作专班,深入各乡镇、街办开展各类建设项目摸底,在第一季度向市级预报项目用地计划,搭上全市项目用地报批“第一班车”。凡没有预报计划的,不安排该地区的用地指标。

(二)切实抓好高产农田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要在规划布局上谋思路,在充分征求规划、交通、水利水产等部门村庄建设规划意见后,抓紧编制高产农田建设规划;要在项目申报上下功夫,抓好高产农田建设、“兴地灭螺”等项目申报,力争申报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要在资金筹措上想办法,整合新农村建设有关职能部门的专项资金,做到高产农田项目跟着规划走、各项配套资金跟着高产农田项目走。大冶市、阳新县要建立耕地开发专项资金,专款用于农业开发。要在建设标准上严要求,迅速组织大冶市桃花港等5个国家、省级高产农田项目的开工,整理规模达到5万亩以上,要在提高质量上严标准,加强项目实施监管。阳新县为高产农田项目申报专门安排了财政资金100万元,各级政府也要积极组织和协调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支持国土部门协调各方的工农关系,创造良好的开发整理环境。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建房,防止借新农村建设的名义乱占滥用土地,防止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也要防止违背群众意愿随意撤村并村。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组织编制40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农村建房向小城镇、中心村集中。重点探索公路沿线、城镇规划区内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新途径,把流转的大部分收益留给村组和农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三)加大整顿和规范力度,促进矿产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要同步推进“治乱、治散、治本”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是这次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的责任主体,对本辖区内各类矿产开采活动负总责。要继续巩固矿山大清查成果,重点查处无证勘查开采、以采代探、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破坏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国土、*、安监、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对凡在矿产资源规划和各类保护区设定的禁采区内开采的矿山,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违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经整改仍不合格的矿山,一律予以关闭。按照“谁关闭,谁负责”的原则,对已列入关闭名单的矿山企业,及时依法注销、吊销相关证照,做到“不留人员、不留设备、不留建筑、毁闭井筒”。要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按照“政府组织、分级负责、县为基础”的原则,将煤、铁、铜、金、建筑石料用灰岩等矿种作为整合的重点对象,采取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鼓励矿产资源向大矿山、大集团集中,形成规模集约经营效应,做到矿山从禁采区退出、在限采区收缩、在鼓励开采区集中,矿山总数减少10%以上,切实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对凡不能按期完成整合任务的地区,暂停矿业权等相关证照的报批。要结合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坚决纠正越权审批、非法干扰矿业权设置和违法违规配置矿产资源的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审批、渎职失职、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办矿入股等行为。要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国土部门要完善矿山定期年度检查、面上动态巡查、重点实地督察、举报及时核查的监管责任体系;安监部门要及时注销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部门要停供关闭、停产整顿的矿山民爆物品;环保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矿山环境污染行为;工商部门要及时吊销不合格矿山的营业执照;供电部门要拉闸限电,拆除电力设施。要充分发挥市级矿产督察员的作用,对发现的矿山问题督促整改。要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继续探索矿产地收购储备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矿产资源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税费征收与储量消耗挂钩工作,提高矿山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实现“从价计征”向“从量计征”的转变,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权益。

(四)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年活动”,抓好地质环境保护和勘查工作。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绿色矿山、生态产业、和谐矿业”的发展观念,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构建矿山依法集约开采与治理的和谐环境。要坚持防治并举,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和应急调查等制度,开展重点地质灾害区调查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损失。要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合理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本辖区内地质灾害治理。市财政要统筹安排资金,对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的建议和提案涉及的市城区工人村塌陷进行搬迁避让,对市城区板岩山崩塌进行密切跟踪监测,确保重点监测区不发生亡人事故。要继续推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缴存制度,力争矿山缴存面达到80%以上,累计资金1200万元以上,拓宽矿山环境治理资金筹措渠道。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治理项目,加强市城区开山塘口恢复治理工作。要大力支持矿山企业经营转型,督促大冶铁矿加快*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进度,确保4月份开园授牌。积极开展危机矿山深部和找矿工作。要服务地质找矿,建立市县两级地质勘查基金,专款用于地质勘查工作。要督促指导我市第三批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工作,提高矿产资源对矿业经济的保障能力。

(五)认真研究政策,严格执行和用好政策。国家将紧缩“地根”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闸门,先后出台国发28号和31号文件,今年对土地政策作了大幅调整和变动。概括来讲:提高了土地取得成本,抬高了工业用地门槛,改变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管理方式,规范了土地出让金管理,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严禁减缓免,实行了耕地保护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这些新政策,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维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各地要积极研究政策,定期分析土地宏观调控形势及其影响,清理历史遗留用地问题,特别是开发区,要妥善处理好工业用地遗留问题,一定要在6月前组织对过去已批未供的工业项目用地按照协议出让方式申报办理供地手续,6月1日以后没有办理的,统一实行招拍挂出让供地。要抓紧清理地方国土资源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组织国土、财政等部门,提出修改和废止目录,报市政府常务会审定。要研究制定出台工业用地招拍挂、土地出让金管理、农村个人建房等新规定。

(六)加强执法监管,规范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继去年之后,今年2至10月份,监察部和国土资源部对全国90个城市开展土地卫片检查,*作为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今年又名列其中。全市上下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开展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清理,认真落实自查自纠,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大冶市、阳新县要将违法违规用地发现率、制止和查处率分别控制在98%和100%,市城区要将上述三项指标控制在100%,这项硬性指标将作为政府和部门考核目标予以明确。国土部门要加强违法违规用地的预防,组织全市征地批后核查,试行违法用地后果事先告知制度。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问责制,纪检监察部门要会同国土、*、检察等部门开展重点案件查处工作,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要求,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对影响恶劣的重大典型案件,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确保我市通过监察部和国土资源部的检查验收。要充分调动乡镇(场)、街办的基层力量,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监察网络建设,明确基层国土所监察职责,大力推广大冶市保安镇、阳新县富池镇的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制度,大冶市、阳新县村级协管员聘用率要达到40%以上,市城区聘用率要达到100%。

三、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确保国土资源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首先,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当前,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国土资源新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途径和多种形式,掀起“聘用百名宣传员、刷写千条固定标语、印发万份宣传资料、政策进千家万户”的宣传活动高潮,举办政府“每月一课”、国土资源政策讲座、开办县(市)区长、乡镇长、村长培训班,在全市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增强广大干部依法用地意识。

其次,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过去,项目建设违法违规用地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基层人民政府的影子,面对国家土地调控新政策,有的不懂新政策,不学新政策,不按照新政策办事,造成违法行政;有的不作为、怕作为、乱作为,有的甚至束手无策,这都是政令不通的表现。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增强驾驭全局、协调各方、服务发展、严格管理的本领。要运用科学发展观管理国土资源,努力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第三,要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国土部门肩负着严格管理、服务发展、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更要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把严格管理始终贯穿于保障发展的全过程,为地方党委政府排忧解难。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标准,规范行政行为。要改进管理方式,推进土地和矿业权审批等信息化建设,为项目用地和矿业经济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确保基层国土所职能职责到位。要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系统行政为民“十项措施”和“五条禁令”、国土资源项目招投标制度,严格审查土地和矿产中介行为,堵塞管理漏洞。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篇9

科学合理制定矿产资源发展规划

2010年6月3日,第14届83次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西安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2020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市政发[2010]44号)。该规划是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而编制的。该规划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方面提出目标,旨在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科学有序管理,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和规范矿业权市场,有效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这是西安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针对西安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砖瓦窑粘土居多的现状,西安市国土资源局从2006年开始编制《西安市砖瓦用粘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2006~2020年)》。2009年3月23日,经第14届71次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实施(市政办发〔2009〕79号)。该规划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台塬为主、平原收缩、保护耕地”为方针,在全市选取不能耕种或耕种条件恶劣的台塬坡地设置集中开采区19个、限制开采区11个。该规划被专家誉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开先河,在砖瓦用粘土资源开发利用布局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

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

早在200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就批转了《西安市矿业权有偿出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矿业权要有偿使用,对新建矿山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方式公开出让;对老矿山在专业机构评估的基础上,补收采矿权价款。此后,西安市所有矿业权已全部实现了有偿使用。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征收采矿权价款4000余万元。2011年,为了进一步规范矿业权有偿使用,西安市规定,所有新设立的采矿权和矿权转让必须在矿业权交易市场或网上交易平台公开出让,进一步增强了矿权出让的公开、公平、公正。整治和规范矿业权交易市场始终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规范矿权出让交易方面,我们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坚持在阳光下公开交易,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公开。

市县两级发证的采矿权交易活动,无论是新设立矿权还是转让矿权,一律在陕西省矿权交易中心公开进行(经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同意,西安市不再单独设立矿权交易市场),出让价不能低于评估价,市局做好矿业权交易的协调和监督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近年来,西安市先后多次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活动,严肃查处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新一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排查出的92起无证开采全部取缔,对1起越界开采已责令退回原矿区范围,对1起破坏生态环境的采石企业不再办理采矿延续登记;毁田挖沙专项整治行动共取缔沙场64个,恢复土地669亩;秦岭北麓石材开采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29个采石企业进行了排查,对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责令矿山停止违法开采行为。2010年度矿山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西安市61个疑似违法图斑(涉及西安市的51个砖窑和2个砂场)全部消除到位,50个违法的砖窑砂场该查处的查处,该整改的整改,已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的验收。2011年度矿产卫片执法检查,西安市疑似违法图斑33个,涉及31个砖厂,经核查,已掌握各家砖厂的具体情况,目前正按照国土资源部、陕西省两级的相关要求进行查处整改,确保陕西市2011年度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圆满完成。

加大勘查力度,恢复老矿山生机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不断减少和需求量的不断提高,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给予了更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的找矿热潮。西安市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和跟进国家“找矿突破战略”的号召,主动支持和配合西安市范围内的国家和省级资源勘查项目,为更全面、深入掌握西安市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合理设置矿权、扎实推进开发利用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外,西安市有一些老矿山已面临着探明储量减少、生产停滞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西安市国土资源在听取专家意见、综合研究已有矿产资源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鼓励支持辖区内的老矿山企业突破固有理论和思想的束缚,注重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深入研究老矿山成矿规律,加大老矿山深部找矿力度,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潜力和作用,使老矿山焕发生机和活力。

坚持保护为主,切实维护秦岭和黑河水源地生态安全

秦岭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是西安城市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供给区。2005年,西安市政府决定,在秦岭北麓原则上不再增设新的矿权。对现有矿权,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备案制度,闭坑矿山必须“复垦还绿”并综合治理后方能批准闭坑,加大矿山生态治理恢复保证金收缴力度,切实保障矿山自然生态的治理和恢复,改变了过去“老板赚钱、百姓遭殃、政府买单”的现象。现有矿权到期后,不再延续,将有序退出。

黑河是西安市的重要水源地。从2005年起,西安市已停止在黑河流域设置探矿权、采矿权。对未到期的老矿,要求“采、选分离”,山上采矿,山外选矿,减少对水源地的污染;到期后,将不再延期。同时,采取专业巡查与聘请矿产监督员巡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巡查力度,严防乱采滥挖,有效地保护了黑河水源地的安全。2011年,西安市人大视察组在实地查看了矿山企业的生产状况和管理情况后,对西安市国土资源局为秦岭和黑河水源地保护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局面

客观地看,西安市目前矿产资源利用还是粗放的,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生态问题。秦岭北麓环境保护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矿产资源管理是一项法律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求我们在矿产资源方面,一是合理利用资源,保障发展需要;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双保行动”,需要我们锲而不舍,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为此,我们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政策,严格审核矿权设置,严格控制矿权数量,对现有矿权严格监督管理,强化“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的意识,严禁非法采石挖砂等侵占、破坏矿产资源行为,为维护秦岭美好的生态环境做出努力。鼓励和支持现有矿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建设绿色矿山,努力达到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局面。要求所有矿山企业都应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对破坏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和污染环境的矿山依法查处、限期整改;对破坏严重,经环境保护部门提请,各级政府决定关闭的市县级发证矿山,将依法注销或吊销采矿许可证,若属部省级发证矿山,则积极协调,力争注销或吊销采矿许可证。对要求闭坑的矿山,必须达到“复垦还绿”后才予批准。

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篇10

一、积极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深化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是一件关系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大事。我局严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黔国土资发[**]34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黔国土资发[**]76号文件要求,成立了地区总规修编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队伍。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文件精神,编制了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地区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十一五”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入调查研究,解决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的重大问题,实行耕地保有量和建设用地总量的“双控”,防止借规划修编盲目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基本稳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严格控制用地增量,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统筹土地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目前,已完成《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节约和集约土地利用研究》、《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与对策》、《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研究》、《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等专题研究,其余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同时,按照省厅要求,我局以文件形式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特区)县级规划与乡级规划同步开展,同步完成;目前,各县的县级规划与乡级规划编制已全面铺开。

二、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一是积极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促进合理开发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为目的,我局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进行普法宣传活动,采取出专栏、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解答群众疑难问题,使城乡建设合理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国土资源管理。

二是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设,执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年报制度。

1、为稳定全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严格控制用地增量,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部署,我局已全面建立基本农田变更登记和基本农田后备资源登记制度,实行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年报制度。

2、积极开展松桃县实施部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为高标准建立松桃县部级基本农田示范区,**年底,地区国土资源局和松桃县国土资源局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技术要求,结合松桃县千亩大坝、万亩大坝的分布情况,完成示范区区域划定工作;**年初,在完成全区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耕地大坝调查的基础上,地局积极组织实施松桃县10万亩部级基本农田示范区的建设,已全部完成成果上报工作。

3、完成沿河县沙坨电站基本农田调整方案上报工作。

4、圆满完成全区基本烟田划定工作。根据**地区行署《关于加强基本烟田规划与保护》铜署办[**]60号文件精神,我局承办全区基本烟田划定工作,并会同地直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实施基本烟田划定,负责各烤烟生产县的技术指导。6月上旬,各烤烟生产县全部提交划定成果,即1:1万基本烟田分布图、1:5万基本烟田分布图(数化图及光盘)、基本烟田图斑野外调查登记表、基本烟田图斑量算表、县乡村级基本烟田面积汇总统计表(电子文档);地局提交成果:地县乡级基本烟田面积汇总统计表(电子文档)、**地区1:25万基本烟田分布图(数化图及光盘);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烟田划定任务。

三是继续推进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严格实行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指导各县(市、特区)制定**年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严格按照计划供应建设用地指标。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环节,凡是未实行对被征地农民多途径安置、拖欠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欠缴新增建设用土地有偿使用费、基本农田地块不落实、发生严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一律不予审查报批。认真执行国土资源部9号、11号和21号令,严格界定划拨和出让、协议出让和招拍挂出让的界线,对经营性用地全部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截止6月底,全区共出让用地83宗,出让总面积35.7815公顷,出让价款219746.21万元,收取出让金6243.73万元(其中:协议出让40宗,出让面积4.5626公顷,出让价款333.47万元,收取出让金222.68万元;招拍挂出让用地43宗,出让面积31.2189公顷,出让价款21641.14万元,收取出让金6021.05万元)。

四是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搞非农建设。1--6月份,全区完成8个用地规划、12个矿产规划的审查;完成**市失地农民安置区规划调整和大兴至迓驾二级公路改扩建规划调整及上报工作;完成思南县许家坝土地整理和石阡县甘溪土地复恳项目规划设计审查及上报工作;完成地区矿产资源规划上报批复,完成德江县矿产资源规划预审;开展完成全区自筹资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农用地转用计划,对非农建设用地采取占一补一、先补后占政策,杜绝未批先用、边报边用等行为。

为实现全区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地局在要求各县(市、特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的同时,积极收购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上半年,土地收购储备与开发整理中心收购各县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861.64亩(其中:石阡720.63亩、江口270亩、玉屏100.97亩、松桃770.04亩);同时,完成了遵义务川水电站德江淹没区345.7亩、大龙火电厂建设项目1300亩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目前,土地收购储备与开发整理中心正在协助行署及有关各县与**省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就杭瑞高速公路(**段)耕地占补平衡合作开发协议的谈判工作,并已安排各县选择项目点。

五是深入开展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地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在去年农村宅基地调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地局与各县(市、特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督促各县深入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各县(市、特区)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进展顺利。同时,严格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和《土地登记规则》,做好地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据统计,1--6月份,共完成地籍调查34宗,土地登记发证及住房登记688本,调解土地权属纠纷5起。

六是协助省厅对各县(市、特区)基准地价更新成果验收工作。配合地直有关部门完成全区统一年产值和征地区片综合价测算、平衡和上报工作。

三、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

一是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认真清理违法违纪案件。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的通知》(国发[**]28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土资电发[**]32号)精神,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充实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工作,加大违法违规案件的清理力度。督促各县认真组织力量,对越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采矿权、未按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以探代采及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检查,1--6月,地局依法对5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山,依法注销采矿许可证。

二是积极推行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按照国土资源部及省厅的要求,对新设置的探矿权、采矿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矿产资源。1—6月,按照登记发证权限和法律程序,通过挂牌出让方式由地局或委托矿山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挂牌出让采矿权8宗,共计收取采矿权价款394.22万元。

三是下达各县矿产资源补偿费入库任务。为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缴管理工作,根据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矿产资源补偿费任务指标,结合各县(市、特区)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实际情况,下发《关于下达全区**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任务的通知》(铜地国土资发[**]2号)文件,将全区**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任务指标分解到各县,同时将任务纳入各县(市、特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四是依法开展采矿权年检工作。按照《关于加强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检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64号)文件要求,组织相关科室对全区矿山进行年检。对认真按时提交年检资料、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履行采矿权法定义务的443个矿山企业予以通过**年度年检。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未申报安全生产许可手续、不履行采矿权人法定义务、不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实施开采的25个采矿权分别进行查处、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同时,依据《**行署办公室关于印〈**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铜署办发[**]63号),督促矿山企业按标准缴纳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保证备用金收缴工作顺利进行。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群测群防举措

一、认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规划,积极探索防治地质灾害措施。我区地形结构复杂,是地质灾害多发的重灾区,为探索一条有效的防灾减灾路子,根据行署《**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的文件精神,**年初,地局组织专家对地质灾害严重的玉屏、万山等地进行综合调查,搞好防灾试点工作;试点完成调查面积855.4平方千米,共查明各种地质灾害44处,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0处(包括县级灾害点6处,村组级灾害点4处),基本查明了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和发展趋势,初步进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的划分。同时,负责指导玉屏县、万山特区所属11个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防灾预案编制工作,并对其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进行野外验收。此项工作的开展,为今后建立全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防灾预案编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项制度。为做好**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局按照《**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安排和部署全区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严格执行汛期防灾五项制度,即:(一)值班制度;(二)报告制度;(三)监测、避让制度;(四)巡查制度。(五)宣传制度。要求地灾隐患点的监测明确责任人,按照谁值班谁负责的原则,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灾情动态,切实做好防灾工作。由于措施落实到位,责任明确到人,上半年我区成功预报地质灾害发生4起,避免了人员伤亡和26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三、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加大对矿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为加大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和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机制,严格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监督矿山企业制定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落实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行署《关于**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管理暂行办法》(铜署办发[**]63号),按类收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上半年已收取地区级备用金78万元,一律纳入地区财政管理。对新建矿山一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方案,方案与治理规划不符合要求的则不予审查。截止6月底,全区因8家矿山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环境治理规划不符合要求而暂停办理其它相关手续。

五、积极开展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促进国土资源管理

为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全力建成以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窗口办文为一体的电子政务系统。以国土资源管理的需求为导向,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目的的原则,积极开展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上半年,地局积极与省厅技术信息中心联系建立内网专线通信,对局所有计算机设备进行了维护,添置必要的网络设备,排查了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积极与**省天网公司、**省电信有限公司**分公司协商与省厅和各县(市、特区)联接专线的相关事宜,督促各县局拟定联网建设方案,认真开展专线联接工作。目前,我局已和省厅、**市、印江县、石阡县实现了互联互通,其余各县局预计在8月中旬联网。

六、发挥执法监察职能,确保国土资源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一、充分发挥执法监察职能,抓好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及国家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启动“五五”普法工作,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进行普法宣传活动,采取出专栏、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先后多次在**市锦江广场、坝黄镇、川硐镇等地,就《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省土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累计出动宣传车4次,设咨询台9个,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接待群众来访300余人(次),为群众解答疑难问题50余个。

二、加强工作,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工作是密切联系政府部门与群众的桥梁,起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按照《条例》、《工作制度》、《国土资源重大信息报送制度》的规定,充分发挥“参谋、协调、落实”的主体作用,加大初查力度,突出督点,抓好上级机关和领导批示交办的重要事项的督促检查,按照要求认真调查办理并报告处理情况,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年上半年,共接待来访14件(其中:转办7件,自办7件),已办结9件;接待来信22件(其中:转办16件,自办6件),已办结13件;收到举报投诉5件(其中:转办3件,自办2件),已办结1件。

三、重视案件查处工作,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上级业务部门及相关部门交办、督办的案件及对辖区内的矾矿项目进行清理,对存在违法用地和无证开采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半年来,共调查案件12件。其中:调处8件;立案查处4件(其中:已结案2件,正在处理的2件)。

七、贯彻落实《**省测绘条例》,抓好基础测绘工作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年测绘资质年度注册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全区丙、丁级25个测绘单位的资质认定和年度注册工作。开展本地测绘项目备案,及时做好测绘成果社会化服务,提交《测绘成果目录副本汇总统计表》及上报工作。:

八、继续抓好基础业务和基层所建设,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为了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年,地局对全区国土资源干部队伍进行了培训;**年6月,地局举办补考培训班,对去年培训考试不合格的38名干部重新培训和补考。通过这次培训考试,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新的“三定方案”,完成机构调整和干部轮岗交流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我们认真抓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把“三定方案”的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对地局机关人员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同时,督促各县(市、特区)国土资源局按新的“三定方案”进行调整和人员充实。5月底,全区国土资源系统“三定方案”全部落实。

进一步推进乡镇国土资源所建设。今年,我局把加强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建设作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配套经费落实到位,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按要求完成60%乡镇国土资源规范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抓好政务公开,切实加强各项业务工作。

九、继续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按照地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地委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紧密结合我局的工作特点和党员实际,按照局保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地开展了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过宣传发动、自查自纠、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四个阶段,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党员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得到进一步明确。三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加强。四是制定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即:坚定理想信念、管好国土资源;牢记党的宗旨、勤政廉政为民;严格依法行政、高效优质服务;爱岗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创新;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实践本领。五是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风气。六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七是明确了整改方案,制定了整改措施。

十、进一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