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52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篇1

近年来,国民经济学专业取得了飞快的发展,从原来只有8家高校开设的本科专业到现在本科阶段已有30多所高校开设,国民经济学专业已经悄然走入考生的视线。

国民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还从未出现“国民经济学”这个概念。“国民经济学”的概念是1980年由厦门大学的钱伯海教授提出的。目前的分类上,国民经济学与国民经济管理学并无本质上的差别,然而,国民经济管理学究竟属于哪个学科,一直以来存在很多的争议,有的认为应该属于政治经济学,有人认为属于应用经济学,还有人认为属于管理学,因此各个高校也有不同的称谓。

其实,目前真正开设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多。1986年辽宁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办了国民经济管理本科专业,随后全国有8家高校相继开设了类似专业,主要是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江西财经大学,2008年安徽财经大学也新增了该专业。虽然它们的专业名称各有差异,但是在经历了很多的争议和摸索后,大家都对两个不同名称的专业的学科性质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国民经济学”是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经济类专业。它是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预测与规划。它是一个比经济学更为广阔的领域。它有很多的亲戚,如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正是因为国民经济学的跨学科属性,所以到目前为止,国民经济学还是一个有着很多争议的学科。不过,国民经济学与它的亲戚们有着很多的区别。例如国民经济是个宽泛的概念,那么它可以与宏观经济画等号吗?宏观经济指的是经济运行的总量现象,如怎么计算GDp,国家怎么决定国民的收入,又该如何分配国民收入;还有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规模问题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对象。而国民经济则包罗万象,比宏观经济宽泛得多。它不但涉及全部的宏观经济,还包括被称之为“中观经济”的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如“小灵通引发电信与政府的博弈”“某市煤炭资源枯竭,出路何在”等案例,甚至包括已形成群体现象的厂商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同样,单个的企业经济、农户经济、家庭经济、个体经济等微观经济现象本来不进入宏观经济分析的视野,但它可以作为群体现象成为国民经济分析的对象。

培养模式“三分天下”

根据不同的专业名称和高校性质,国民经济学的学习和培养模式也有些不同。大致说来,国民经济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注重宏观经济。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经济,如产业行业地区等,所以需要学习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如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侧重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侧重国际贸易管理与发展等。

第二类注重经济学的知识,更多地与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等有关,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财产性收入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按照投资学模式进行培养,着重财政税务、银行投资、证券投资等方面。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等的国民经济学专业(投资管理方向)。另外还有西南政法大学侧重国际贸易与投资、西北大学侧重资本市场的投融资等培养模式。

第三类注重管理学,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的管理。专业课程包括如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国有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与管理、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等辅助课程。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四川大学侧重管理,辽宁大学侧重国民经济管理和区域经济发展。

就业正走向学科融合

国民经济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各种管理部门、市场公关、营销人员、投资与咨询顾问、对外贸易等,因为开设院校少,竞争也不多,总的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篇2

关键词: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云南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和实施的背景下,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大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但在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过程中,一些专业合作社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期,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在入户农户的数量、入社社员、产业分布和服务内容方面需要合作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调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2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既不同于公司等企业法人,也不同于不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社会团体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服务成员为宗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互助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经济组织,是农民为获取良好的服务,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界定上看,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性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法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4条第1款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本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和实践情况来看,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请登记设立;有符合章程规定的成员出资;具备由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构成的治理结构;制定合作社章程,并在其中规定自己的名称和住所;对由成员出资、公积金、国家财政直接补助、他人捐赠以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财产所形成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外承担责任。

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历程

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促进农业增长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林毅夫),这一制度的提出重塑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8条第1款“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宪法第15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04—2010年七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做了具体部署。

在此条件下,农民群众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载体。为此,从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出现,就为其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为支持其发展,做了大量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

2006年10月31日通过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方面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稳定方面将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觉依法履行好职责,切实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进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9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呈现出数量增长快、带动农户多、产业分布广、服务内容宽等特征。从产业分布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农机、林业、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编织、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主要分布在种植业、畜牧业;从服务内容看,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从起步时的技术互助、信息传播,扩展到资金、技术、劳动等多方面的合作,从生产领域逐步向生产、流通、加工一体化经营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呈现良好发展趋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仍处于不够发达、不够规范的初始阶段,无论是组织规模、业务内容、经济实力,还是服务功能、合作程度、社会地位等,同发达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需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情况

云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已出现,但数量十分稀少,仅是一些组织程度低和管理分散的专业协会,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显现和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推进,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和实施,加之各级政府培育、扶持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下,以本地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期,数量在不断增加。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645个,成员77.73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131.33万户;经依法登记的合作社3899个,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259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269个,产品通过地理标志认定注册登记管理的合作社2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比上年增加了1605个,增长了39.7%。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发展形势呈现多样化趋势。

表1近五年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省农业厅经管站相关统计资料整理所得。

三、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特点与趋势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推动和影响,云南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创新了融资模式

为解决资金缺乏的难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创新融资模式,缓解了资金压力。丘北县康达辣椒专业合作社为解决社员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大胆创新服务模式,由合作社与县农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实施“银社”信用对接,合作社负责落实社员“三户联保”名单和社员贷款金额后上报银行,银行将资金放到合作社并由合作社托管贷给农民。社员可较容易地贷到3000元~30000元的急需资金,用于购买化肥、农药、种子和耕牛,手续简便,利息参照县农行小额贷款利息;合作社收取贷款本金的3‰作为管理费用,解决了资金难题。云南省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探索开展了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业务,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资金困难。

(二)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越来越趋向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云南合作经济组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联合组织等多种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表2可以看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类型的组织在2009年分别达到59.7%和39.5%,占到总数的99.2%,专业联合组织数量相对稳定,控制在1%左右。自2009年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类型由专业协会转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相一致。随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发展趋势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业为主,组建领域在不断拓宽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业分布以蔬菜、瓜果等种植业为主,但范围扩展到畜牧、林业、渔业、农机、科技服务等各行业,合作的深度也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加工、销售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优势产业的依托性增强。一些合作社突出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品,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一些合作社从服务农民生活出发,突出综合服务,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需求,也启动了农村消费市场。

(四)云南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受经济条件限制发展不均衡

云南省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当地经济条件、资源条件、接受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数量和规模呈现出不均衡态势。

2008年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和农户参与较多的有昆明、楚雄、文山、大理、红河、曲靖、玉溪、临沧等州市,其他州市的农民合作组织数和会员数相对较少。2009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楚雄、临沧、昆明、红河和保山;可以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规模和经营与各州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一般来说,人口较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如,昆明、玉溪、曲靖、楚雄等地。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组织化产业化经营形成利益链接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将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们从云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期望在基础上继续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和对策。

[1]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关于合作社的原则[J].农村经营管理,2007,(7):15.

林毅夫.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J].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1990,(12).

牛若峰,夏英.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5-48.

张晓山.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和组织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100.

缪建平.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推进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J].发展农村经营管理,2008,(3).

孔祥智,何秀荣,白南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篇3

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基本的社会生活资料,还能大力推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可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对国家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农业发展;管理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农业的发展主要是指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但由于我国在农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惠农资金和技术的缺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使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文章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1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农村经济、政策、计划、土地、统计、审计、生产体制、农业承包、发展、扶贫、分配、产业化、销售、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二轮土地承包、土地纠纷合同仲裁、农民负担、农业保险等诸多方面的管理

2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职责

2.1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2.2农林项目管理

2.3研究指导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指导农业产业化

2.4各类农经统计报表的编报工作

2.5相关项目申报工作

2.6撰写农经材料和信息

2.7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对农村经济收支、农民收入以及农民负担情况进行监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有关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2.8管理土地承包、耕地、荒山使用权流转和承包合同管理等工作

2.9有关农村、农业、农民各类来信来访调处工作

3农村经济管理的意义

3.1只有大力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从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信念,才能保证农业的整体发展不受影响。

3.2农村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即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经济管理的双重重要性。

4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农业的发展缺乏主动性由于中国一直以来坚持的计划经济体制观念,导致农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农村经济管理局面很难打开,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但在很多地方却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

4.2农业的相关知识缺乏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农业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各级管理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农业的相关法律意识淡薄,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进行。

4.3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目前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思想保守,缺乏专业知识,管理观念落后,不能充分认识农业经济发展必须向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大大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

4.4农村资金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的实施主要是由村干部负责完成,但是由于多年来农村承包土地没有合理的合同规范,而且目前农村的财务还不能做到所有的财务活动都公开透明,导致承包租金无法及时回收,集体财产得不到保障,也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5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措施

5.1宣传农村经济管理的理念现阶段我国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的加快实施这一任务,高质量的发展农村经济,相关部门就应该对负责各项工作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只有充分的学习才能更深入的了解。

5.2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要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实施农村规模经济和产业价值链条的延伸,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及大型企业,建设优势产业生物链,并将其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农业建设的步伐。

5.3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针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他们对农村经济业务知识、理论以及科学技术等综合业务水平的了解,完善业务范围,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针对金融财务管理以及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必须做到全面了解,才能更加有效的针对性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的提升农村经济管理。

5.4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突发事件作为农村比较常发生的事件之一,作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及时拥有及时解决危机的能力,积极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不偏不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农村经济民主化、科学化发展的进程。

5.5扩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关键要素之一,只有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到充分改善,才能加快更新现代农业生产资料的步伐,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5.6提供服务指导以及资金扶持成立专门的农民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设立、规范运作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研究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奖励办法,积极推荐评审市、区、部级示范社;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品质量认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并给予相应奖励;对合作社及其社员贷款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并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贷款贴息等。只有加快农村发展,才能有效的发展农村经济管理。

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不仅需要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整体团队的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还应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相配合,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从而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快该站农村经济管理的步伐,快速有效的推荐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韩忠;;探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年21期

[2]武卫敬;;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2期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农村经济;转型;创新

一、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较为薄弱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农村发展方面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调动了许多的资金来帮助其发展。但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复杂,地区差异较大,由于对农村经济缺乏长远认识,相应的领导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不强,认识不到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常常会导致政策和措施实施不到位、资金使用不当等一系列问题。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涉及到许多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方面,每个农民拥有相应面积的土地,但他们的拥有权是有一定年限的,这些内容都需要体现在土地承包的合同当中。而签订一个完整的土地承包合同,不仅需要相关的财政审计和监督管理,更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撑。但就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法治环境不完善,相应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相应的国家政策也无法施之有道,在出现问题时无法适当地解决,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三)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应体系不完善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相应挑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农民的收入不再只依赖于土地,而是朝着收入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经济收入体系的变化,使得原来单一的利益结构逐渐变得复杂,这就需要相应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利益的协调和维护,调节利益纠纷等。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问题产生时相应的措施不能行之有效,进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缺失

无论在哪一个行业,经济管理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相应的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当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逐渐增多,更加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政策和体制上的创新与改革。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校主要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工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少大学生因为专业不对口而不愿意驻扎在农村。

(五)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管理不规范

资金可以说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命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乎着农村经济体系的运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资金常常由村级领导干部进行保管和发放,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因素,使得资金的流向不透明,农民无法了解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在具体的措施中缺乏资金的支撑,使得农村的经济建设无法进行。

二、如何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加强对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宣传,转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积极的思想对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更会促进行为的发展。根据现今农村经济管理观念较为薄弱的情况,国家可以指派相关人员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对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另外,要加强领导班子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使其在开展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创建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法体系,从而落实国家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在相关问题上做出正确决策。并以此来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更好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

虽然在农村有一系列土地承包合同、财务审计以及监督管理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措施,但始终没有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和解决其在实施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在出现问题时,没有与之相关的追究责任的规定;同样,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鼓励。所以,政府应当积极出台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之形成一个执行有力、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从而实现确农村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

(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养,引进专业人员

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大都是由村级干部进行指导并实施的,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有限,对当前的经济状况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这就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当然,仅仅具备专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管理人员对市场发展要有全面的洞察力,同时也要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要时时关心农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农民的现实需求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加大农村经济管理投入,保证资金公开透明

相关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资金的保障和支撑,农村经济更是如此。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注重招商引资,并不断吸纳社会有用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农村资源,扶持农村多元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资金运行的过程中,还应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资金的流动监管,防止滋生腐败,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利用国家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革新农村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能激发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的热情。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树立相应的经济管理观念,在实施过程中要有法律法规和完整的体系支撑。最重要的是,要有资金的保障和专业人员的参与,还有,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不能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农民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将这些因素适当地予以结合,才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不断稳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景龙.简议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J].网友世界,2014(14).

[2]张玲祥.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篇5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模式;现代农业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群众为了提高组织化程度,共同组建的一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它在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推动基层民主管理,改变乡村习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一、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模式

据中国农业部统计,全国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0万个,其中比较规范的合作组织有14万个,带动农户总数的4000万户左右,占全国农户的22。6%。涉及到农村的经济的众多门类,主要分布在蔬菜、水果、养蜂、家禽、渔业养殖、稻米等生产领域。

在实践中,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靠的不同动力源,我们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分为两类4型。即:来自内部动力,或农民自发型(能人领办型);来自外部动力,或政府推动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带动型)。

1.农民自发型。由一人或数人发起,多人或多户自发参与,组成的“农户+农户”模式的专业协会或合作社,这种模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全是由农民自发组成、自愿参加所建立的,农民的主体性是这种协会的主要特征。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领袖人物的觉悟和管理的需要,逐步地在外部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起符合该组织的《章程》和相关制度等,以此架起了农户通往市场的“桥梁”。

2.政府推动型。在农村经济改革中,一些集体经济为适应城市化和就业市场等新的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实行的转型与当地农民建立起“政府+农户”模式的“官办”合作经济组织。这种模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靠行政的手段“自上而下”地组建形式,农民以户或组连带土地整体加入专业协会或合作社,政府推动型的专业协会或合作社,有政府的支持和外部专家的指导,得到了来自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是农、林业等涉农部门)给予的政策优惠、资金支持、技术服务和市场保障等一系列支持,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和实力,市场经营能力较强。农民能从合作经济组织中得到较多的经济收入等。

3.项目引导型。其“专业协会+农民”模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接受国际援助项目的参与式理念,建立的农民专业协会得到一定项目资金的资助和项目专家的指导。由于这类农民专业协会是由国际或国内项目资助,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贫困农民为主体,通过强化民主意识和赋权来提高农民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以农民自愿参与为内在动力,“自下而上”地发起并建立起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在专业合作组织中,培养“主人翁”意识,让农民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还在协会以下建立有相关企业,引导农民由农田、山场逐步地走向“工厂”,由家庭走向市场,在协会与市场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4.企业带动型。企业带动型“公司+农户”模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其合作关系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商品性生产的过程中,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应用低成本介入的方式与急需解决生产资金、技术、和产品销路的农民建立起的一种在事实上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与农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与农民开展有限的合作。企业通过支持农民参与前期的生产或加工环节,以便取得产量稳定、质量达标的成批量原材料或初级产品,形成了“市场企业基地”产业化链条。

二、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判断和对策

纵观我国农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判断:

合作组织的发展速度较快;合作组织的创建大多以农村能人大户牵头组织为主;合作领域大多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内容以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和提供信息服务为主;合作组织成员多是源于乡镇范围以内。

与此同时,合作组织的辐射范围有限;发展不够规范;相关的立法支持缺位。

发展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着力解决如下问题: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的方向性和战略性举措来抓。认真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政策法规,进一步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提高基层干部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二是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发展。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大力开展了三项建设。一是组织内部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组织机构,理事会、监事会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协会章程、财务管理、理事会职责,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等内部管理制度,使合作社(协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遵章办事。二是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教育管理。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或外派培训,对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三是开展诚信经营教育。以问题食品做警示教育社员,从田间到餐桌严格管理、监督。同时,积极申请国家农产品质量认证。

三是选准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政府要引导、提倡大力提倡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形成了诸多专业村,如蔬菜、水果、养猪、奶牛、运输等,这些专业村,生产形成了规模,销售形成了优势。二是帮助群众选准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的骨干力量。乡镇的“七站八所”,特别是农口部门,有为农服务的经验和优势。由他们领办,启动快、效果好。农村干部群众威信高、带动能力强,由他们牵头创办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有效形式。

四是推进“三社一化”,拓展供销社为农服务新领域。探索“农合联依托供销社起步、供销社借助农合联发展”的途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以“三社一化”(即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村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化)建设为工作着力点,强化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基础和实力。

参考文献:

1.孟建国《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全国商情》2008年第8期

2.佚名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eB/oL]/05zjnews/system/2009年11-12/2009-07-163.胡俊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eB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篇6

专业代码与名称星期六(2016年04月16日)星期日(2016年04月17日)上午下午上午下午09:00-11:3014:30-17:0009:00-11:3014:30-17:00020105金融[专科]00073银行信贷管理学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基础会计学00020高等数学(一)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55企业会计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6货币银行学00060财政学 0007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00074中央银行概论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7保险[专科]00079保险学原理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基础会计学00020高等数学(一)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66货币银行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80财产保险学00081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20109国际贸易[专科]00088基础英语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基础会计学00020高等数学(一)00091国际商法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00092中国对外贸易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076国际金融00094外贸函电00093国际技术贸易 00089国际贸易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20118餐饮管理[专科]00984酒水知识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177消费心理学00978烹饪工艺学(二)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054管理学原理 00980烹饪原料学(二) 00977餐饮业法规 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工商企业管理[专科]00058市场营销学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基础会计学00020高等数学(一)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55企业会计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0146中国税制 04729大学语文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会计[专科]00067财务管理学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基础会计学00020高等数学(一)00157管理会计(一)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55中级财务会计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0146中国税制00156成本会计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5人力资源管理[专科]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66企业劳动工资管理00020高等数学(一)00163管理心理学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167劳动法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164劳动经济学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71社会保障概论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4729大学语文020206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00168房地产经济学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71房地产投资分析00020高等数学(一)00176物业管理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174建筑工程概论00169房地产法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75房地产开发   04729大学语文020207市场营销[专科]00058市场营销学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41基础会计学00020高等数学(一)00179谈判与推销技巧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177消费心理学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180企业定价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81广告学(一)00144企业管理概论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178市场调查与预测00182公共关系学04729大学语文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11饭店管理[专科]00058市场营销学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93饭店管理概论00015英语(二)00194旅游法规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01饭店餐饮管理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大学语文020215电子商务[专科]00890市场营销(三)00888电子商务英语00041基础会计学00889经济学(二)00891国际贸易实务(三)00892商务交流(二)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6电子商务概论00893市场信息学00898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00900网页设计与制作00902电子商务案例分析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28物流管理[专科]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5364物流企业会计05372国际物流导论05361物流数学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362物流英语  020265采购与供应管理[专科]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5364物流企业会计05728采购谈判与供应商选择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361物流数学05362物流英语   05734商业组织与过程  020313销售管理[专科]00058市场营销学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00041基础会计学00144企业管理概论00179谈判与推销技巧00054管理学原理00177消费心理学 00185商品流通概论00178市场调查与预测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892商务交流(二)   00908网络营销与策划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03监所管理[专科]00242民法学00245刑法学00182公共关系学04729大学语文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260刑事诉讼法学05677法理学05679宪法学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篇7

[关键词]积极管理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t58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35-01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农民人数众多,因此也就构成了目前我国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而对于目前我国所提出的新农村以及和谐农村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保证各地农村经济可以实现稳定、快速以及持续增长,对其经济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升级和优化。而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求发展,只有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构建,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可以一直沿着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道路的稳定向前,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始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从这点意义上说,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经济总体管理要求

对于农村经济上的管理应该具备整体的管理思路和要求,主要就是需要围绕窝工对于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以及农民收入上的增加,同时在落实农村经济行政管理的主体职能的前提下,保持行政管理、监督以及执法这条主线,实现农村在经营体制上的创新,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我国“三农”政策的具体规定,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上的经常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并不断探索经济管理中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方式,实现经济管理中的农村集体资产上的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以及对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管理任务

(一)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

在财务和资产管理方面,首先必须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监督体制,在加强对农村财务民主管理的同时实现对审计职能的强化,并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积极的推行农村的开机委托的制度,在有能力的地区做好电算化试点,并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上管理,确保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以及集体财产上的安全。

(二)实现农民负担上的切实减轻

就对农民负担的减轻方面,主要需要对农民负担实现监督管理,当前农民的减负问题基本落实,主要是需要对农村负担反弹的防治,在具体的监督管理内容上,包括对资金筹集和劳动统筹上的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负担检测、负担以及负担事件的查处以及归责等方面的问题和落实,同时需要对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进行强化,并对相关制度进行落实和健全。

(三)实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面,需要紧紧围绕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依照农村市场发展的具体要求实现多种形式上的农民专业合作,做好相关专业合作上的示范和试点工作,重点加强当地的规范和培育工作,对专业合作上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做好相应的推广工作,从而提高农民对农村市场的进入程度;而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首先要实现对工作机制的转变以及机构队伍上的稳定,并对社会化的服务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实现积极的探索,还包括对民主管理制度以及灵活的服务机制进行探索,从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上的加强

(一)提高经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目前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实阶段,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方面,将我国有关的农村政策切实落实,并实现其政策的经常化、制度化以及长期稳定,这是目前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利益、极大限度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农村矛盾的重要关键和保证。这就要求各地各级农业部门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对农村经济管理实现高度的重视,并加强相关的指导和领导工作,将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此外当地的党委以及政府也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保证相关管理工作在经费、设备等条件上的齐备。

(二)加强经济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当地经济管理机构需要按照政府以及党委的相关要求,首先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健全,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同时实现对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在我国的乡镇地区,经济管理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编制,定岗定员,确保所有的地区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经济管理工作。根据目前国家所提出的农业技术推广办法,将业务经费以及人员经费都纳入到经管的财政预算当中。此外地方上的农经管理机构需要承担出相应的行政监督和管理工作,实现农经工作中的强化和改善。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农经执法水平

按照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农经执法责任制度。各地要制定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依据当地的分工,履行好自己的农经执法职责。二是建立工作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的执法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

(四)加强调查研究

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农经管理要转变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对涉及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要进行深层次、系统的调查研究。同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信息化的新要求,继续加强农经统计信息工作,搞好统计监测体系改革,及时做好农民收入统计汇总分析工作,为党委、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加工业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围绕优势产业带布局和加工企业发展要求,认真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规划,争取国家的支持。抓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户联接龙头企业、市场的纽带,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载体,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康华.多策并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乡镇经济,2005,(07).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篇8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发展机遇困难与挑战健康持续发展

一、农民合作社发展源革及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体制,适合了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实际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它使农民有了经营和劳动上的自,极大地发挥了农民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了在旧的农村经济体制束缚下的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显现,农民、农村和农业成为弱势的象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发展和完善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广大农民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统一经营在合作社层面重新得以实现。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市场谈判地位,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这一决定不仅肯定了这种制度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给予了指导和提出了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2007年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了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范围和其他相关规定。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据统计,全国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万多个,农民成员236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带动非成员农户324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3.5%,两类农户合计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3.3%。从产业分布来看,种植类专业合作社占49%,畜牧水产养殖类专业合作社占27.7%,农资及其它类专业合作社占23.3%。迅速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我国现存农业结构的龙头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原本分散的农村力量,助农增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也发展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机遇

1.《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等多个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设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导致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瓶颈时期。2007年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保护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经营体制,依法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合作社成员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与社会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强合作社基层民主管理,提高了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村,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农业市场贸易的发展趋势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立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突显了自身的局限性。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在市场产品信息获取和竞争能力方面明显不足,产品品质难以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传统农村是弱势群体的局面,它带领农民进入国家市场甚至走向了国际市场,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合作社缓解了家庭小生产与社会化国际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共享市场信息技术,统一生产流程与规范农业生产技术,还可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了农业市场的竞争能力。

3.国家对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农业部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工作,精心组织,大力推动,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央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建设;加大了涉农建设项目支持,农业部在组织实施的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畜牧养殖小区、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建设中,都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实施载体;实施“农超对接”试点;着力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帮助解决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农业部积极与银监会协调沟通,推动出台《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多项惠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政策;下大力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着力加强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

三、农民合作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整体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缺乏整体意识

农民合作社的成立是基于应对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入社,但从整体上来讲观念保守,社员由于年龄、文化层次、经营规模和社会关系等不同,各自寻求自身利益居多,缺乏整体利益观,农民合作社很难形成“1+1>2”的效应,全作社的经营目标、经营决策很难得以实施。

2.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稀少,限制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是由农村中的能人组织,农民自愿入社而形成的共同体,由于资金、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成立之初就缺少相关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加盟,生产过程中依然是凭传统的经验,应对自然虫灾病害的能力很弱,产品的品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提高;经营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建立品牌的意识和打造品牌的技术能力,不能及时发现市场的发展趋势,适时调整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向。人才问题已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大难题。

3.农民合作社动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合作经济组织没有章程,有的章程制订不规范,有的虽有章程,但没有按章程办事;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会员管理、经营管理等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务不够公开,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关系松散;有的农民合作社在管理过程中还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以致产生农民对合作组织的认同感不强,主动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四、农民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的思路

1.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学习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农户与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法律保障。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学习,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新型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广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消除农民群众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模糊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完善合作社体制和机制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和学习,适当吸纳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加盟农民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需要遵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法律条例,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和体制,树立现代农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理念,明确利益分配和各成员的责任,按照市场规律确定经营目标,组织生产过程。同时应充分发挥高等农业技术教育力量,加大对社员的科技培训,增强广大社员的生产技术能力,抵御抗病虫灾害的能力,保障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逐步建立合作社的品牌,加大对合作社管理人才的培训,树立科学管理、质量管理理念,创新合作社发展思路。适当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的加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品种改良,提高农民品的品质。

3.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乎着千家万户,是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核心,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紧密相连的。农民合作社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栽培管理制度,科学进行肥水管理,合理用药,科学用药,降低药物在土壤和农产品中的残留,从源头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宏锋.关于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08).

[2]金士平.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证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

[3]刘向华.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徐辉.推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开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08).

[5]韩永廷.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J].蚌埠党校学报,2007,(04).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篇9

关键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一体两翼;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183-021当前我国民办院校的办学理念

徐智德认为:“办学理念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源头,引领着学校的走向与治校策略“。当前的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有:有提倡精神的,有追求人类真理的,有追求个人道德的,有追求内涵的,有追求外延的。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具体表现在:

1.1“适应社会需要、主张把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较为较为广泛认同的办学理念民办高校的最大优势在于民办机制,学校可以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决定学校办学的一切重大问题,能够真正面向社会,面向一切教育需求,在与社会全方位的互动中发展、壮大。我国当前大部分民国高校能进行科学定位,找准位置,调整目标和服务方向,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2“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重视办学质量“逐渐成为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1.3“高度重视效益“是我国民办高校市场化动作的办学理念民办高校是有效解决当前高等学校发民中由于规模扩张而带来经费紧缺的困难,实现低成本、高效益运转,并在机制和体制上有所创新的新型办学模式。

1.4“国际化与开放式办学“是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理念的新方向

随着我国加入wto,民办高校不断加强对外合作寻求发展,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如今正在全国不少民办高校中逐渐升温,在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国际交流的同时也加快了民办高校国际化建设的步伐。

2我院的办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

2.1我院办学理念我院始终把质量和信誉放在第一位,学院依托华南师范大学优厚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办学传统,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独具特色道路。特别是最近两年学院领导班子在对国内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进行了详尽分析和专业论证后,确立了学院办学目标:十年后在信息技术学科尤其是管理软件技术上形成特色和优势,实现教学、研究、生产融为一体,使学院成为管理软件技术人才的摇篮。学院以“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计算机能力+专业技术背景”的培养模式,重视学生自学、思维、技术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使我院人才迎合当前社会的需求。

2.2人才培养模式“一体两翼”是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包括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能否培养现代社会实用的人才,是学校的生命。

2.2.1“一体两翼”的内容

①“一体”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在知识和能力关系上,学校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但是必须把传授知识当成手段,培养能力成为目的,即正确处理“鱼和渔”的关系。要求在传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能力,重点是这四种能力,即: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

②“两翼”是对“体”的支撑能力,有了这种支持能力,让“体”更加完整有力。对经济类管理类的专业来说,“两翼”是指管理软件能力和外语能力。这是由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需要决定的。我国管理世纪已经开始了,管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管理实际必须有很强的计算机能力,特别是管理软件能力,没有管理软件能力的毕业生是不实用的,而且很可能只能做低级工,这是培养人才决策的前瞻性问题。

外语能力是对我院毕业生的又一个要求,现在的社会同国际关系和交往越来越密切,不但社会经济交往需要,而且科学技术及业务上吸收和交流先进成果非常重要,我院的外语能力不能淡化,只能加强,为我院毕业生造就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支撑能力,给社会认识我院学生有良好的外语能力。特别是有“国际”挂头的专业更要严格要求有外语能力。

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两翼”应从本系实际出发提出,如计算机系、外语系只有“一翼”,所以计算机系提出“两翼”是外语和管理软件,其他各系都已经有自己系和专业的“两翼”构想。因此必须说清楚“一体两翼”的精神实质。

2.2.2“一体两翼”意义精神实质和意义

①是贯彻实施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落实。②是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根本措施。③给毕业生获取未来职业支撑能力,用通识教育补充专业教育的重大举措。④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是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的实用型人才。

3经济系培养人才特色

3.1经济系品牌与特色经济系品牌建设目标:打造四大专业品牌和四大方向品牌。经济系品牌建设目标是打造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金融学、物流管理四大专业品牌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移动商务四大方向品牌。

3.2经济系品牌特色定位依据品牌建设要靠特色建设来支撑,而特色建设首先要有准确的定位。邓小平在1983年视察北京景山学校时高瞻远瞩的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经济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考虑到大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和就业都要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面向市场”,提出品牌特色建设定位依据是:“四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市场。

我院经济系品牌特色建设要坚持“四个面向”,但以目前的现状我们的有些特色定位要低于公办高校,但又要高于职业技术院校,而且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从经济学理论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要求来看,我系宜低于公办高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但又要高于职业技术院校;从学生知识的运用、技能的要求和掌握上来看,我系可以在某些实用专业技能上高于一般高校。我院提出的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和“一体两翼”的培养模式就是一个正确的品牌特色建设定位。经济系各专业、各方向口品牌特色应该是我院培养目标和“一体两翼”培养模式的具体化。

3.3经济系各专业及各方向品牌特色

3.3.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品牌特色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篇10

关键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39-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的思路、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更加深刻地改变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而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无疑对传统农村组织模式提出了挑战,客观上要求农村组织体系创新,为其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在经济组织创新方面,当前的重点就是不断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一、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一)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涵义及其模式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及社会上利益相关各方以一定形式将土地、资金、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组合形成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包括各种类型的利益共同体、合作社、农民协会和股份合作组织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农民经济组织应运而生。90年代以来,形式多样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国迅速发展,显示出很强的活力。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之上,对合作组织的管理以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为主,贯彻“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农户+公司模式。该模式是由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与管理,农民提供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资源,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市场经济牵动,以高科技、高投入、高速度为手段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以共同达到区域内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2.农户+专业协会模式。指家庭经营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技术条件和市场潜力,通过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技术与管理的引进,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组成适应生产不同产品的多种门类的专业协会。

3.农户+合作社模式。该模式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民群众所有的非官方的经济组织。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商品生产,合作内容广泛多样。农民以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身份参与合作,农民可拥有自己私有的大中型生产资料。

4.农户+股份合作模式。股份合作制融股份制与合作制于一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固定资产净值依照股份合作制的章程明确产权和资产收益权,使资产明确到每个村民头上的社区股份合作制;另一类是按劳资入股、以劳折股的方式成立新的经济实体,其经营利润最终在个人与个人或集体与集体之间按投资、投劳多少进行分配。

目前,各种经济组织形式最终的目标是农村家庭经营在逐步协作化和专业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把工业、商业、金融和科学等与农业有关部门的技术经济管理和国家政策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二)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找到靠山、为产品找到市场、为产业找到路子、为生产解除后顾之忧,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1.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形成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各地的实践表明,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民自己的联合与合作,一是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服务,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能够通过参与产后的加工、营销等经营活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使成员获得更多的农副产品增值利润。三是能够通过集体购销等交易环节上的联合,降低单位购销成本,扩大产品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2.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消除目前我国农村一户一个单元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所带来的弊端,关键是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发展和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是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现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二是能够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形成合力。进入合作组织的农民能够通过组织表达和实现他们的愿望,增强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三是能够加强政府在国际农产品贸易谈判中的地位,能够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更好地实施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3.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自己干不了的很多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丰富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内涵,体现了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内在要求。

4.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克服分散的农户无法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的弊端,有利于逐步形成名特优农产品的优势产业带和优势区域布局,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发挥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与农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造一种需求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培养农民学习科学、重视科学、依靠科学的新理念,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二、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相关立法和政策支持

目前,全国还没有出台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专业合作组织成立、登记注册、解散和组织的性质、宗旨、服务无法可依,造成法人主体不明确。以股份制组建的合作组织,对技术、劳务、土地、设备为股份的虚拟股份缺乏统一标准的评估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影响分配的不公平、不公正。另外,社(会)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在交易的过程中还处在“弱势”地位。缺乏合作社立法及相关法规,既影响专业合作组织的充分发展,也影响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发展。

(二)合作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民主管理机制没有形成

民主管理是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合作组织“民受益”的前提。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多数没有建立规范的章程和财务、分配制度,宗旨模糊,责任不清,产权不明,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合作组织的最高和最终决策权往往集中在依托组织和少数“能人”那里,社员大会多流于形式。而专事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则成为摆设,甚至有的根本就不设置。会(社)员很少参与决策和管理,许多成员认为协会或合作社是领办部门或领导的事,不太关心组织的发展,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这些都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三)农民合作组织自我发展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绝大多数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形不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带,难以实现“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二是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服务方面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水平较低,仅局限于提供一些资本较低的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三是存在着流于形式、合作关系不紧密的现象。由于许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存在着一种“拉郎配”的现象,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社员与协会之间的关系松散,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协会改组、解体过于频繁。许多专业合作组织本身并不是企业,有的甚至连起码的活动场所都没有,更不具备企业经营所需要的一定的资产。

(四)资金运作困难,外部环境不够宽松

各地普遍反映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为:农民自筹、外部股金和自我资本积累。有的虽成立了组织,但资金运作很困难,有的地方虽制定了优惠政策,给予信贷扶持,但贷款额度极其有限,使得这些组织虽然在运行,但运行不畅,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问题,主要反映在“绿色通道”问题上。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反映,在本乡本县很通畅,但出了本乡本县便关卡重重。突出反映在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若有违章造成扣压后不能及早处理,导致鲜活农产品损失严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五)成员综合素质不高,信息服务手段落后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农民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这就造成对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新品种的种、养、加模式技术缺乏,更谈不上国际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在组织内部实施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策划管理,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另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没有先进的手段传递信息,只有靠电话联系和通过看报了解,信息反馈迟,影响了交易,造成了压级压价,降低了社(会)员的收入,也改变不了农民在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

三、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

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应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农民按照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一些基本要求,逐步向多模式、网络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

(一)尽快制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

2006年6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草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是健全其内部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保证其健康运行的基本准则。在立法时,要考虑到传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能的变化,立法的侧重点应是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法律上应明确其财产关系和责任形式,明确其与政府的关系,明确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等。同时,抓好法规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正确引导,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二)健全外部管理制度,搞好规范运作

各级农业部门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农村合作组织日常管理工作。其职能是,对各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章程、制度进行审核,登记备案;协调各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就有关事项向政府沟通;提供示范章程、法律、咨询、培训、政策等服务;受理会员与专业合作组织的侵权,监督专业合作组织的章程和内部制度执行情况,维护会员农户的利益。各级涉农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同心协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原则,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正确的方向,按照合作制原则发展,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三)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自我发展机制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否能发展壮大,关键是要完善各种运行机制,正确处理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章程,制订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经营决策等规章制度,并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契约等,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的行为。一是合作经济组织都要建立内部章程,制订财务管理、民主监督、经营决策等规章制度,并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契约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各自的行为。二是正确处理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合理让利、制定最低保护价、利润返还、预付定金、赊销生产资料等有效方式,积极扶持农民发展生产。三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合作制的有效结合。在龙头企业与农户是不同利益主体的条件下,合作经济组织要作为农户利益的代表,通过谈判与龙头企业达成合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四)制定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合作、制定政策,形成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在财政、金融、税收、土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和扶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应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或部门不得侵害其利益,不得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对具有一定规模、运作良好、且具有一定示范性的专业合作组织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资金,以帮助其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引进、产品促销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给予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享受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等;对已登记注册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向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解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启动资金和农产品的收购流动资金的不足;要给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用地、用电和运输政策的优惠。

(五)抓好组织内部的培训,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信息服务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培训,一是合作教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8o%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把以培训为主的技术服务作为一个主要内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科技流向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的一个重要渠道,形成了一个专业科技推广需求型的动力机制,对加速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推动农科教结合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开展以合作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增强合作意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开展持续的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信贷和投资等方面的培训,并收到明显的效果。另外,各级财政应列支专款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网络建设。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应在自己网络平台上,设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网络空间,实现省、市、县和各类组织联网,共享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preliminaryStudyontheDevelopmentandperfectnewFarmer'sCooperationeconomicorganization

wUXue-jun

(CpCSchoolofJinanCommittee,Jinan25001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