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生物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0:11

渔业资源生物学篇1

关键词: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S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06902

1引言

渔业资源是指水域中蕴含的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能够通过渔业得以利用的生物资源。它不仅包含水域中蕴含的鱼类和水生经济动植物,还包括与渔业生产和环境有关的水生野生动物、水生饵料生物等的品种和数量。渔业资源的储藏量和生物多样性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人为原因

2.1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过度捕捞

伴随社会发展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转移,就业压力加大,而对于从事渔业生产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经济收入却不少,于是一部分人员纷纷转产转业投身渔业生产。渔业生产者往往过度看中渔业经济利益而忽视渔业资源自身特点,一味追求高产量,于是不断改良渔船渔具等器械,以求最大限度提高捕捞能力,造成捕捞强度极大超过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导致可供捕捞的鱼类种群数量日益减少,严重影响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

2.2因资源产权的虚置,管理无力

虽然近些年渔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定措施,如规定禁渔区、禁渔期、增殖放流、发展远洋渔业等,力求恢复渔业资源再生能力,但因为管理力量薄弱,社会影响力低,一些渔民仍无视国家的渔业法律法规,无视休渔禁渔的条例,滥捕幼鱼和产卵亲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不合格渔网渔具屡禁不止,使得本已脆弱的渔业资源雪上加霜,再生难度加大,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无持续发展的意识,污染严重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和城市污水的乱排放、水利设施的盲目兴建等不顾及生态环境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鱼类洄游、种群繁衍,造成大批鱼类死亡,部分甚至到了濒危的地步,影响鱼类种群繁衍和存亡,危及食物链上的各个动植物。

3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意义

3.1可以对渔业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渔业大国,有长达18000km的海岸线,而且连续10多年来水产品的产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海洋渔业在我国―特别是一些沿海城市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能提高城市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为此,人们总是更加倾向于向海洋索取,而忽略了对海洋的保护,结果就是造成了捕捞能力严重过剩、海洋水体污染、兼捕物的浪费、栖息地退化、部分鱼类种群面临灭绝。此时,就迫切地需要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真实的反应渔业资源的现状。

3.2能够从优化管理的角度为渔业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可持续利用体系能够对其包含的子系统进行更加微观层面的分析,包括子系统的现状、子系统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等,这些分析和论断将为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监管渔业资源,及时发现影响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4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探讨

影响我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因素有:渔业劳动力素质不高、渔业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力度不强等,为了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采取以下措施。

4.1有计划地通过渔民转产转业以减少渔业劳动力

在21世纪初,我国就进行了大规模地鼓励渔民转产转业的行动,希望通过他们的转产转业提高其收入,同时也保护渔业资源,令渔业资源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实际的结果却和预计大相径庭,在初期的转产转业成功后,出现了大量的转产后的渔民再度返流捕捞,极大的削弱了“双转”的成果。时至今日,从实证的角度同样可以得出,渔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仍旧严峻,具体原因包括:对于“渔业”的传统观念束缚了转产转业的实施;巨大的渔业沉淀成本,如渔船、基础设施建设等;因为渔民中的文盲、半文盲和小学的文化程度比例高,使得他们很难再找到其他维生的行业。鼓励转产不是简单的动员渔民脱离渔业这个大产业,可以是鼓励渔民从捕捞渔业转向养殖渔业,同时政府需要安排一定的专家进行渔业养殖的合理培训指导。

4.2将海洋渔业资源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管理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建立渔业资源有偿开发有偿使用的制度。海洋是我国蓝色的国土,海洋渔业资源也就是一种蓝色国土的资源,那么就应当将海域与土地同等看待,纳入资产管理的范畴。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面临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资源的无偿使用,渔民懂得“靠海吃海”,却不明白海也是要去“护养”的,自由入渔和恣意浪费,制约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利用。对此,渔业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管理渔业资源资产的功能,对渔业资源的开发或经营者收取一定的使用费、资源再生补偿费等,实现资源的市场价值。

4.3实行渔业资源的社会再生产,大力发展养殖渔业

随着人类对于渔业资源需求的剧增,仅仅依靠鱼类自身的繁殖能力很难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人类介入鱼类的新陈代谢和再生循环中,通过增加社会投入扩大鱼类的再生。这种社会的投入需要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即包括发展人工鱼礁、营造渔场环境等,为鱼类的社会再生产提供优质的环境。

通过鱼类养殖品种的优化升级、苗种繁育技术的提升、养殖饲料的调整,坚持存量调整与规模膨胀并重,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海洋牧场,提高渔业养殖业的规模、质量和比重。通过支持建设高效节能的水产养殖业引导传统的渔民弃捕从养、转产转业。

4.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渔业产业多元化

在海洋产业中,海洋捕捞业是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随着近海资源结构的改变和国际渔业管理的加强,我国渔业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呼之欲出。合理的渔业产业结构应当是以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为中心,以海洋科技、休闲渔业为重要支撑的立体化的结构。

休闲渔业是将渔业和休闲、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交融和转移,在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渔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意义深远,有利于实现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休闲渔业已经成为现代渔业和现代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渔业和现代休闲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曹朝清.渔业资源衰退原因和可持续发展对策[J].河北渔业,2007(2):4~5.

[2]海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渔业资源管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9.

[3]郑斯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博弈与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1.

[4]白洋,朱伯玉.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国际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6):171~176.

[5]姜亚洲,林楠,杨林林,等.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生态风险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水产科学,2014(2):413~422.

渔业资源生物学篇2

我国远洋渔业已经走过30个年头,通过渔业生产、海区调查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远洋渔业数据。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科学技术(如RS、GiS等技术)在远洋渔业方面的应用,远洋渔业数据必将具有海量特征。如何高效管理这些海量的远洋渔业数据是本研究要解决的关键。文章通过对远洋渔业中3种经济鱼(金枪鱼、竹荚鱼、鱿鱼)的生产、调查、地理等相关方面数据的分析,基于SQLServer2000设计了远洋渔业调查数据库,基于Geodatebase设计了远洋渔业空间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形式,实现了远洋渔业海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同时,针对所建立的远洋渔业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建立了G树索引,为高效查询相关空间数据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

远洋渔业;数据库设计;空间索引;渔业管理

远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涉及国家的海洋权益、经济利益、食物供应安全等方面,我国对远洋渔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同时,海洋渔业管理是海洋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渔业管理,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管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自1985年来,我国海洋工作者在进行远洋捕捞的同时,对多数海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积累了大量的远洋渔业数据。他们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独立开发建设了很多数据库。毕健等[1]利用来自于舟山、上海、烟台、大连、宁波等17个渔业公司(或单位)提供的1994-1995年渔获量统计资料建立了西北太平洋鱿鱼钓数据库,利用Foxpro数据库系统准确快速处理鱿鱼钓渔获量数据,利用经济领域中的预测方法来预测产量、可投入船数、平均日产量等,指导渔业生产与管理。李小恕等[2]利用1997-2001年对海洋生物资源与生物栖息环境调查数据,建立了海洋生物资源与生物栖息环境数据库,该数据库在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的研究、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袁骐等[3]利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东海和南海水产研究所1999-2002年多个航次的调查数据,设计了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针对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特殊需要,增加了污染物质生物体残留量子数据库以及多种水质、底质和生物污染程度综合评估模型,为海洋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陈卫忠等[4]在系统收集东海区历年海洋捕捞产量、捕捞努力量统计资料、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参数以及渔业资源研究文献报告等资料基础上,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补充,建立了渔业资源研究数据库。张寒野[5]在对海洋生物资料调查信息分析与整理的基础上,将涉及的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两种,分别建立了海洋生物资源数据库和矢量图层;最终利用这些数据库建立了海洋生物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用来准确评估海洋渔业资源现状。

总体上,目前这些与渔业相关的数据库存在以下不足:①数据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导致处理数据时费时费力,增加了操作失误和人为误差[6];②数据库中数据的丰富度、完整度不够[7],很少将资源、环境、空间、人文、科技等相关信息关联起来,涵盖的信息量不足,导致数据库水平不高;③数据库相对孤立、分散,大多针对单一用户提供单一产品,应用面较窄,共享性差[8],数据库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接,信息闭塞、推广难度大[9];④数据库比较小型化,没能形成综合的大型数据库,给远洋渔业数据的科学规范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依据现有的数据库且结合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渔业遥感GiS技术实验室的数据,兼顾当前RS以及GiS技术获得资料,拟对远洋渔业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设计一个规范、全面、实用性强的远洋渔业数据库。并利用该数据库对这些多源异构的海量远洋渔业信息进行管理,以便为海洋渔业科研奠定更好的基础,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多面服务,为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为海洋资源管理做出科学决策。

1远洋渔业数据库设计

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远洋渔业涉及生产、环境、资源、地理、船舶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将涉及的数据分为调查数据和基础数据两种形式,分别设计了远洋渔业调查数据库和基础数据库(即空间数据库)。远洋渔业调查数据库在SQLServer2000的环境下,根据需求创建的调查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本着信息规范、系统性能稳定、数据安全、信息完整、系统可扩展等原则,创建了包括鱿鱼、金枪鱼、竹荚鱼生产信息和生产调查生物学数据信息专题,以及生产调查环境信息专题等的11个数据库表以及若干字典表。远洋渔业地理空间数据库在arcGiS的环境下,基于Geodatabase根据实际渔业调查或者生产中涉及的数据创建的空间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经纬网、Fao渔区、海区、捕捞点等具有特定地理意义的数据。这些包含地理信息的空间数据大多以矢量数据格式存在,通常采用“图层”来对它们进行组织和管理,各个图层分别存储不同专题的空间信息。在本数据库中,包含捕捞点、观测点、航线、渔区、海区、洲等6个含有基础空间数据的图层。

1.1远洋渔业数据库需求分析远洋渔业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包含调查数据和空间基础数据,随着今后调查和渔业生产活动的执行,积累的数据会不断增长。该数据库的调查数据包括与调查相关的数据,如调查时间、调查经纬度、网次、温度、深度、盐度、渔获物量以及渔获物生物学方面的数据;基础空间数据主要指海洋功能区划信息这类代表特定地理意义的数据,包括经纬线、渔区、海区、海陆边界、观测点、作业地点等。这些数据在数据库中以图层的形式出现,同时调查数据中涉及空间的数据(如经度、纬度)均属于空间数据。该数据库中的调查数据(是指基本上与空间位置没有直接关系的数据)存放于SQLServer数据库中。

1.2远洋渔业调查数据库建立

1.2.1远洋渔业调查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是将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概念模型的过程。即在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概念设计模型。概念模型是对信息世界建模,能够方便、准确地表示信息世界中的常用概念[10]。概念结构设计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及其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易于理解和更改,以及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其他数据模型转换。在远洋渔业数据库中,每艘船舶会在不同的渔区从事不同的作业,这些作业包括对不同经济鱼种进行生产以及生产时的环境调查等。在生产的过程中,对捕获物进行统计和测定。不同的捕获种类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并且不同的经济鱼种在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所以,在本数据库中涉及对象有:金枪鱼、鱿鱼、竹荚鱼生产信息,环境调查信息,生物种类,生物学信息,海区信息,船舶信息等。用e-R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2.2远洋渔业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e-R模型是用户的模型,它独立于任何一种数据模型。因此,需要将用e-R图表示的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然后建立用户需要的数据库。根据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得到的远洋渔业地理属性数据库e-R模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远洋渔业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模型,其中实体标志码用*标出(下同)。(1)鱿鱼生产信息,包括:日期*,渔业公司*,经度,纬度,作业渔船数,渔获量,作业类型,备注。(2)鱿鱼生产调查生物学信息,包括:日期*,船名*,渔业公司,船舶呼号,经度,纬度,胴长,体重,性别,性成熟度,摄食等级,胃含物,备注。(3)金枪鱼生产信息,包括:作业日期*,船名*,船舶状态,投绳船速,投钩起点时间,投钩起点经度,投钩起点纬度,投钩终点时间,投钩终点经度,投钩终点纬度,起钩起点时间,起钩起点经度,起钩起点纬度,起钩终点时间,起钩终点经度,起钩终点纬度,两浮子间钓钩数量,投钩数量,投绳长度,支绳长度,两支绳间主绳长度,投放主绳长度,鱼种,渔获尾数,加工重量,兼补海龟状况,备注。(4)金枪鱼生产调查生物学信息,包括:日期*,船名*,渔业公司,船舶呼号,经度,纬度,胴长,体重,性别,性成熟度,摄食等级,胃含物,备注。(5)金枪鱼生物学统计信息,包括:日期*,船名*,渔业公司,船舶呼号,经度,纬度,渔获种类,平均体长,平均体重,备注。(6)竹荚鱼生产信息,包括:日期*,船名*,网次*,渔业公司,船舶呼号,放网时间,放网纬度,放网经度,起网时间,起网经度,起网纬度,产量,CpUe,拖速,拖向,网位深度,网口高度,网型,手纲,沉力,浮力,水平扩张,曳绳长度,鱼群下缘,鱼群上缘,鱼群水深,鱼群高度,鱼群影像,网位仪水深,备注。(7)竹荚鱼生产调查生物学信息,包括:日期*,船名*,渔业公司,船舶呼号,经度,纬度,叉长,体重,纯体重,体宽,体高,体周,性别,性成熟度,摄食等级,胃含物,备注。(8)海况气象,包括:日期*,船名*,时间*,渔业公司,船舶呼号,经度,纬度,天气,气温,气压,流速,流向,风速,风向,能见度,浪高,浪向,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总云量,低云量,备注。(9)温盐深观测,包括:日期*,船名*,时间*,渔业公司,船舶呼号,经度,纬度,深度,温度,压力,密度,盐度,叶绿素-a,溶解氧,备注。(10)海流观测,包括:日期*,船名*,时间*,渔业公司,船舶呼号,经度,纬度,水深,速度x,速度y,速度z,温度,速度,方向,备注。(11)船舶档案,包括:船名*,船舶呼号*,所属公司,船籍港,船籍国,船型,作业许可证,全长,功率,总登记吨位,巡航能力,造船时间,冷冻能力,仓容量,作业方式,船舶照片,备注。(12)渔区:包括:渔区iD*,渔区名称。(13)海区:海区iD*,海区中文名称,渔区英文名称。

1.2.3远洋渔业地理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在实际的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与给定的硬件环境和DBmS软件产品有关。本数据库是在windowsXp的操作系统下,磁盘320G的环境中,利用SQLServer2000建立。

1.3远洋渔业空间数据库设计本数据库是基于Geodatebase建立。在Geo-datebase中,要素类是具有相同的属性集、相同的行为和规则的空间对象的集合。所有的数据都在同一数据库中存储并中心化管理,实现地理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同时,还可以实现无缝、无分块的海量要素的存储[11]。根据空间数据的特征,对空间对象建立的逻辑结构如下:航线信息,包括:要素iD*,形状,要素类型,航行航次,航行船名,开始航行时间,终止航行时间,航行海区。海区信息,包括:要素iD*,要素类型,陆地中文名,陆地英文名。渔区信息,包括:要素iD*,形状,要素类型,渔区号,渔区所属海区,面积。洲信息,包括:要素iD*,形状,要素类型,洲中文名,洲英文名,面积。影像信息,包括:影像名称,影像iD*,存储路径,文件格式,空间分辨率,影像格式,拍摄时间,左上角经度,左上角纬度,右下角经度,右下角纬度。根据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建立空间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如表1至表3所示。针对不同的图层,在方便管理和储存的前提下,利用Geodatebase建立了远洋渔业空间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要素类型共分为3种:点状、线状和面状,共有7个图层。捕捞点、观测点属点特征图层;航线属线特征图层;渔区、海区、经纬线、洲等属于面特征图层。在Geodatebase中的个人数据库中,利用arcGiSCatalog工具,将盐度、温度和叶绿素的影像存储在该数据库中。

2远洋渔业数据库索引的建立

渔业调查数据库中涉及大量的空间调查数据,这些数据是具有点实体特征,并且均与时间有关。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对这些渔业数据进行空间和时间的查询访问。为了快速而又准确的查找到所需目标,作者根据远洋渔业数据库中的调查时间数据建立了顺序索引,对空间数据库建立了G树索引。由于调查数据都会有时间的字段记录,因此可以针对时间建立顺序索引。顺序索引建立的方法有B-树、B+-树索引等。这样,要查找某一时间的调查数据,按照顺序检索或者折半检索,就可以快速定位满足条件的数据。G树格网索引将海区作为第一层次,渔区作为第二层次,点状实体、线状实体、多边形实体等作为第三层次。在检索过程中,先对数据进行过滤:先检索第一层次,找到目标实体所在的区;将此层次中目标实体所在的海区的格网投影到第二层次的格网中,找出目标实体所在的渔区;再将第二层次中目标实体所在的渔区格网投影到第三层次中,然后在第三层次中进行精确查找,直到精确查找出该目标实体。

3结论

本研究以现有的远洋渔业生产数据、调查数据以及地理数据为基础,在详尽分析了远洋渔业中金枪鱼、竹荚鱼和鱿鱼等数据资料之后,依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远洋渔业数据库的设计与探究。本数据库分为两部分,利用SQLServer2000建立了远洋渔业属性数据库,利用arcGiS建立了远洋渔业空间数据库,使得基础数据与空间数据得以连接在一起。另外,还对远洋渔业空间数据库的索引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该数据库建立了G树索引,提高了空间数据查询的效率。远洋渔业数据库的建立,为海洋渔业科研奠定更好的基础,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多面服务,为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为海洋资源管理做出科学决策。该远洋渔业数据库设计目前仅考虑金枪鱼、竹荚鱼、鱿鱼3种经济鱼,下阶段的工作是把其他经济鱼种也考虑进来,同时在该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远洋渔业数据库系统,实现远洋渔业有关的分析和统计等功能。

参考文献

[1]毕健,陈新军.西北太平洋鱿鱼钓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n].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996,5(3):205-208.

[2]李小恕,李继龙,贾静,等.数据库技术在海洋生物资源与生物栖息环境数据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4):371-377.

[3]袁骐,沈新强.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C]//中国水产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2003.

[4]陈卫忠,李长松,胡芬,等.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中国水产科学,2001,7(4):91-94.

[5]张寒野.东海海洋生物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D].上海:上海水产大学,2006:1.

[6]黄巧珠,吕俊霖,麦丽芳.我国渔业科学数据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09(5):15977-15978,16127.

[7]杜云虎,周成虎,邵全琴,等.海洋渔业数据库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2,7(3):276-281.

[8]杨宁生.现阶段我国渔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重点[J].中国渔业经济,2005(2):15-17.

[9]岳昊,欧阳海鹰,曾首英,等.浅谈中国鱼类多样性数据库建设现状:以FishBase为例[J].中国农业通报,2013,29(8):59-63.

渔业资源生物学篇3

关键词水生野生动物;存在问题;对策

1我国水生野生动物基本情况

我国海洋生物有300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50多种,内陆分布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有50多种。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濒危物种不断增加,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已有92种鱼类被列为野生绝迹、濒危、易危、稀有等级[1]。我国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有近80种水生野生动物,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白暨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鼋、儒艮、中华白海豚、新疆大头鱼、红珊瑚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金线鱼巴、大理裂腹鱼、文昌鱼、佛耳丽蚌、花鳗鲡、胭脂鱼、唐鱼、大鲵、玳瑁、山瑞鳖、三线闭壳龟、绿海龟等;此外,还有许多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被列入《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如东北雅罗鱼、长江鲥鱼以及龟类等。这些物种都是世界珍稀动物资源,更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

2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2.1.1水环境污染。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物和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污水,及日趋频繁的航运和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直接破坏鱼类自然生存环境[2-3]。据我国水利、环保、渔业部门对全国10万km的河流进行调查评价,发现被污染河流的长度已占半数,其中有4万km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400km河流鱼虾绝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污水日排放量已超过7000t,其中长江流域在我国各江河流域中是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日接收污水量约3000t,占全国水资源36%的长江有大小污染源4万多个,检测到的污染物有40多种。2001年,全国发生赤潮灾害达到77次,影响面积达到1.5万km2左右。水环境受污染,使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活空间减少,遭受直接伤害的危险与日俱增,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2.1.2梯级电站的建设。水利工程的无序无度开发破坏了鱼类的自然繁殖和生活场所,特别是建闸筑坝、建库、引水工程、喷灌工程、江海堤围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天然河道的自然生态,阻隔了鱼类索饵、繁殖的洄游通道,并且大坝的构筑使鱼类天然的产卵场被淹没,产浮性卵的鱼类因天然流速、流程不够而沉淀死亡;产粘性卵的鱼类因失去鱼卵赖以粘附的水生维管束植物而资源枯竭;幼鱼因坝流冲击过大而致死;原江河急流型鱼类及底栖生物因水域生态环境而消亡[4]。因此,梯级电站的建设对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活、生态习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2渔政执法机构分散,执法队伍建设滞后,各地发展不平衡

中国渔政执法体系经过20多年的建设,目前的渔业执法机构由渔政、渔监和船检3支队伍组成,已形成一支拥有3万多人、1100多艘渔政执法船舶、自上而下覆盖全国的较为规范的渔业行政执法队伍,承担着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正常渔业生产秩序,代表国家行使渔政、渔港和渔船检验监督管理权,维护国家海洋和边境水域权益的重任。但是随着我国渔业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现行的渔业执法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统一领导”不足,“分级管理”有余,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管理出现失控;二是机构设置不规范,机构名称不统一,影响执法形象;三是渔政、渔监和船检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降低执法效率;四是执法受行政干预多,执法机构难于独立行使职能,影响秉公执法,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五是未能纳入公务员管理,经费长期得不到解决,只能靠自收自支、罚款维持,不仅影响《行政处罚法》的贯彻执行,并且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六是人员编制不到位,渔政队伍编制成分复杂,相当一部分渔政人员没有纳入行政或事业编制,造成没有纳入编制和公务员管理的渔政人员不能行使执法权;七是渔政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与现阶段对渔政执法人员要求大专学历以上不相符,具有渔政管理及相关学历的人员甚少,执法专业水平低。

2.3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国家又相继制定颁布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行政法规,农业部制定了《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颁布已久,但一些主管部门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乏使命感和紧迫感,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强,群众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知识认识不够充分[5]。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非法捕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二是非法及无证经营利用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及其产品。

2.4有害渔具渔法及过度捕捞,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03年末拥有机动渔船20959艘,其中海洋渔业机动渔船280931艘,2003年全国捕捞产量14323121t。在捕捞的渔获物中,大部分为当年幼鱼或低龄鱼,对资源利用十分不利;在全国各地还存在着电、炸、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以大功率高负荷的电鱼设备捕鱼,对渔业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2.5对增殖放流重视不够,放流活动不规范,放流品种不符合要求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数量与资源恢复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放流工作尚未引起有关领导的充分重视,还没有提升到议事日程,一些地区尚未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大部分地区没有制定长期增殖放流的规划;放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宣传不够,资金支持不足;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科学指导,个别地方存在无序放流、放流品种种质不纯等问题,影响放流效果[6]。

2.6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滞后,经费投入不足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要对它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对水生野生动物进行全面的考查,包括其生活习性、生态习性、资源分布以及受环境条件变迁影响的程度等。由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经费投入有限,许多地方没有把此项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使得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工作困难。因此,对于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

2.7珍稀水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不适应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野生动物保护法》与珍稀水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渔业以养殖为主的发展方针,鼓励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由于人工养殖品种与野生品种实际上难以区分,珍稀品种的养殖产品难以合法上市销售;二是由于饲养技术的发展,养殖品种成熟期小龄化,这与保护法规定的相应品种的上市年限不相符;三是科技进步,使水生保护品种可以通过人工繁殖育苗大批量生产,而大批量人工繁殖的保护品种的经营由于保护法而受阻。

3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3.1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通过布告、报纸、广播、电视、宣传画册、张贴画、举办展览、义演等进行广泛的宣传,在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地区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及其相关政策,让社会大众都了解什么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原因,以及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现状、濒危程度、科学价值及相关法律等,消除宣传上的误区和盲点,让全社会都参于到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来。

3.2加强水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保护管理,健全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机构,加大水域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

渔业水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生野生动物的生长及生存,对重要渔业水域环境进行经常性的调查监测监视工作,加强污染物治理工作,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实现环保质量标准而制定的,规定允许排放污染物最高限额的标准,如果排污者以符合排污标准的方式排放污染物,则其行为是合法的,反之是违法排污。违法排污者即使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也将承担一系列法律责任,合法排污者则只在造成污染危害时才承担而且只承担民事责任,对违法排污造成渔业水域污染的肇事方要从严从重处理。对水利、水坝建设项目,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行使职权,积极参与建设项目对渔业水域环境及水生野生动物影响的环境评价工作,提出科学的资源保护、补救和恢复措施,使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3.3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渔业执法力度,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的经营管理

渔业资源的公有性、洄游性和渔船作业的流动性决定了渔业执法管理必须实行高度统一,即要确定“统一领导”在渔业执法监督管理上的主导地位,但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不同,又必须要有“分级管理”作为补充。所以,“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辅相成,只有在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下,搞好“分级管理”,把渔业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解决人员编制及经费等,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渔政工作才能做得好。只有把渔业执法队伍铸造成一支人员素质高、装备精良、机动灵活的渔业执法队伍,才能有力地打击各种破坏和危害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

3.4规范增殖放流活动管理工作,延长休渔期

实践证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目前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要将增殖放流与保护渔业资源、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将增殖放流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计划[7];另一方面,要拓宽资金渠道,调动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参加资源增殖放流。放流要进一步规范化,保证放流的生态安全性,同时要严格控制放流品种和来源。放流苗种要由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原种、良种场和增殖站提供。放流品种的苗种原则上要以当地原种及其子一代苗种为主,不得向天然水域中投放杂交种、转基因种及种质不纯等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物种,放流后必须对放流品种及相关区域实行禁渔期2~3个月。

3.5积极开展水生野生动物拯救工作,加大水生野生动物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快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

建立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持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资源的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国家稀有物种及其生态系统。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人工驯养繁育,对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建设保护区等进行有效保护,并针对水生野生动物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滞后的实际情况,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作为渔业主管部门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和资金的参与,增加对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建设[8]。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与当地群众的支持、参与。自然保护区应尊重地方政府,主动和地方政府建立联系,县、乡政府要配合保护区管理处组建保护区联合管理委员会,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村、屯要订立村规民约,与保护区签订联保共管协议,自上而下建立县、乡、村、屯4级共管体系,形成全民共管共建保护区的良好局面。

3.6合理解决珍稀水产资源开发利用与《野生动物保护法》之间的矛盾

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要认真贯彻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既要有效地保护水产资源,尤其是有效保护、拯救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又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渔业生产力的发展,合理地利用、开发资源。

3.6.1坚持以科技为依据,完善资源保护法。人工授精孵化技术、人工育苗技术、饲养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珍稀水生动物的养殖成为渔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渔业科技进步,原有的渔业资源保护法规“滞后”,制约了渔业生产发展。因此,要以科技为依据,重新认识新基准,不断补充调整法规,通过完善资源保护法促进渔业产业的新发展显得非常必要。

3.6.2坚持以法规为准绳,加强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管理。为有效地保障发展和合理利用水生珍稀资源,必须加强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管理。要制订一套扶持水生珍稀动物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政策的引导和鼓励,扶持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要依法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提高执法效果。

3.6.3坚持合理开发利用为原则,促进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发展。坚持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经济的发展与水产资源环境工作紧密结合。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到以下3方面:一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二要合理开发利用;三要根据资源与渔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制订切合实际的水生珍稀动物产业的长远规划。

3.6.4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政策扶持水产珍稀品种养殖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策扶持产业的发展,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保障体系,畅通市场销售体系。

4参考文献

[1]齐景发.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n].中国渔业报,2003-06-30.

[2]贾晓平.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亟待修复[n].中国渔业报,2003-12-05.

[3]周伟光.当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水产,2000(6):70,69.

[4]杨宝瑞.海洋岛渔场对虾增殖放流现状及对策[j].中国水产,2000(1):21-22.

[5]刘清真.加大增殖和保护渔业资源力度[j].中国水产,2001(6):10-12.

[6]关嘉勉.海洋渔业执法的改革与强化[j].中国水产,2000(3):14-16.

渔业资源生物学篇4

   关键词: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基本建设

    一、引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现代渔业作为现代农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现代农业形态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渔业自身特点‘”。正确把握现代渔业建设的内涵,可从技术特征角度认识,也可从产业特性方面理解「2]。

   从技术特征上,林学钦认为,“现代渔业是科技先导型渔业。在生产活动中,始终把科学技术摆在第一的位置,不断提高生产手段的高科技含量;采用新技术和现代装备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观念进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而不是量的增长”〔3]。赵明森认为,“现代渔业建设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武装提升传统渔业,用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经营渔业,不断提升渔业科技水平,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引。王学光认为,“发达的渔业生产力是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5]。

   从产业特性上歹农业部原副部长范小建认为,“现代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认为,“加强现代渔业建设就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科学发展,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

   从上述学者、领导的论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渔业建设的好坏取决于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的快慢,取决于支撑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的物质装备一一基本建设力度的强弱。渔业科技创新是现代渔业建设的决定性力量和根本动力。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六五”末的35%左右提升至“十五”末的53%,与此同时,水产品年总产量由705.2万吨增加至4419.9万吨,渔业经济年总产值由126.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8%)提升至4016.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8%)‘6]l7]。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进程,就必须要充分认识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的需求。

   二、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的基本建设需求框架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是以现代化物质装备为基础的,迫切需要基本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现代化实验用房建设渔业科学研究实验对象是生活在水体中的水生经济动植物,实验环境复杂且不易控。对比其他行业,渔业科学研究对实验条件要求更为严格。表现在实验用房方面:一是需较大的业务用房建设规模。按照实验人员情况、工艺技术流程以及科研仪器设备使用要求,综合考虑科研辅助用房、科研设施用房以及公共设施用房配套需求,如学术交流中心、水生实验动物用房等,需加大实验用房建设力度,扩大建设规模;二是确定合理建设标准。根据不同类型实验室(如按命名权限不同,划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按实验目的不同,划分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按学科群划分为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以及野外科学观测实验台站等)功能定位以及承担课题情况,充分考虑建设前瞻性、国际化等要素,通过专题研究,确定各类实验用房合理建设标准。

   (二)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配置

科学仪器设备是现代科学研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实验条件,受配置的数量和精密度两项指标影响。数量决定研究工作效率,精密度决定研究工作深度。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仪器设备配置提出了更为苛刻要求,如水产生物科学研究已进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本研究手段的基因组时代,要求所配置的仪器设备须具有高通量、高自动化特征。推进现代渔业科技快速发展,一要根据需求,提高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配置比例;二要在加强对现有科学仪器设备管理,推进共享共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增加配置数量。

   (三)实验基地配套建设

提高渔业生产力,服务渔业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是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根本目的。因此,要高度重视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验基地是渔业科研中试实验、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平台。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进程,加快渔业科技发展速度,必须要加强实验基地建设,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设施。2008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由于受灾地区大部分水产实验基地设施未达到防寒抗寒标准,很多水产养殖动物被冻伤、冻死,甚至一些珍贵的水产种质资源也因此而丢失,重创了我国南方水产养殖业。实验基地建设中还需权衡建设标准与建设成本关系,设置一定的安全阑值,确保实验设施能够抵御一定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保障实验基地内水产生物的保存安全。

   (四)可移动设施购置

远洋渔业资源环境调查数据为我国国际渔业权益谈判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未有扭转,水域环境恶化还在加剧”〔81的形势下,以及受《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以及《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签署和生效的影响,远洋渔业可能是我国下一个重要的渔业经济增长点。因此,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不仅具有直接经济效益,更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考察船是开展远洋渔业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仅有两艘海洋渔业资源环境专业考察船,远不能满足远洋渔业发展需要。尽快立项建设一批渔业科学考察船,加快我国现代化渔业科学考察船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此外,为加强内陆渔业资源环境考察与观测,也迫切需求配备一定规模的内陆渔业资源环境专业考察船以及采样车、采样艇等设施。

   三、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渔业基本建设的加强需最大程度地利用全社会各方面资金,本文仅就中央投资部分进行讨论。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建设,我国渔业科技基本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渔业投资规模与建设规模增长快“十五”以来,农业部的渔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达61.56亿元,完成了一大批渔业发展急需的实验用房和试验设施的建设,改善了科研条件和研究手段。以农业部所属公益性的部级水产科研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十五”以来共落实基本建设投资约5.6亿元,完成业务用房建设7.76万扩,试验设施建设3.58万耐,仪器设备购置2901台套。渔业基本建设资金的投人以及渔业科研设施的建设,为快速推进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渔业基本建设支撑行业发展能力增强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一2010)》中,规划建设的6个部级渔业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已基本完成,相关质检中心仪器设备配置达到一流水平,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高,在大菱坪药残、松花江硝基苯污染等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我国水产品国际声誉;在支撑水产良种选育方面,《全国水产原良种工程建设规划》,规划建设了一批遗传育种中心、原种场、良种场,为水产原种的保存、优良品种选育搭建了平台,提升了我国水产业发展质量;在渔业资源监测与环境研究方面,完成了“南锋号”科学调查船建造以及5个渔业资源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建设,加强了渔业资源环境野外科学观测条件建设,提升了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能力;在水生动物疫病研究方面,建设了1个病原库、3个流域性重点实验室以及一定数量的县级防疫站,支撑了我国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工作,提高了对我国部分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的研究能力。

   与此同时,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还面临着如下几方面挑战:(一)渔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近10年来,在国家加大“三农”投人的大背景下,农业部的渔业基本建设投资从2003年的8.54亿元下降到2008年的4.16亿元l9j。虽然2009年开始加大了渔政渔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但到2010年渔业投资也仅9.68亿元,略高于2003年投资规模,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却在下降。渔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渔业基本建设研究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宽渔业基本建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当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基本建设环节、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而对渔业发展与渔业基本建设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需求方面,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现代渔业的发展。

   (三)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快速推进渔业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尽早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是发挥渔业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的关键。据统计,2009年底渔业基本建设结余资金约0.79亿元,积累资金占已下达投资16.2%。因此,进一步提升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能力,提高有限建设资金使用效率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过程中又一重大挑战。

   四、完善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的对策建议(一)重视并加大对渔业基本建设的投入渔业基本建设资金是现代渔业科技发展中物质装备的最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在国家加大对“三农”投人的新形势下,渔业基本建设投资不仅没有获得同步增长,甚至绝对数也呈阶段性下滑趋势。现代渔业建设,要求从水产良种选育、渔用饲料研究、水产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机械研究与加工、水产品市场完善、水产品冷藏与加工研究、水产品物流发展、远洋渔业发展、平安渔业建设等多方面人手,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夯实发展基础,用科技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的投人力度。此外,为落实好、利用好国务院提出的,要编制有关领域发展建设规划,并将批准的建设规划作为投资决策重要依据‘’01的有关规定,我国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尽早制定渔业相关专项建设规划,并争取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投资部门批复,逐步完善渔业基本建设投入机制,不断增强现代渔业发展后劲。

   《二)开展渔业基本建设专项课题研究一是将现代渔业科技发展与基本建设相结合,设立相关科研专题,通过分析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特点以及趋势,明晰新形势下我国渔业科研单位对基本建设的需求,为相关政府机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如科学调查船体系应如何布局等;二是加快修订完善渔业工程建设标准。相关标准的缺失或数据的滞后,对现代渔业发展极为不利。如:目前渔业科研用房建设标准主要依据是《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1】708号)。经过近20年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科研等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当前仍参考该标准建设科研用房,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现代渔业建设需要。另据查询,在我国渔业工程建设领域中,当前只有渔港工程部分单项制定了专门建设标准,而在其他渔业工程建设领域或无建设标准或仅在行业标准中简单涉及,渔业工程中许多建设标准当前只能借鉴大农业,甚至工业建设标准,不符合渔业发展实际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履行好基本建设程序,按照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立项批复实施项目,执行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以及施工安全制”,规范基本建设行为,并在保障资金安全前提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通过自查、专项检查、重大项目稽查等形式,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控制,并及时纠偏;重视项目验收,严格审查财务执行、工程质量验收、档案管理等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开展项目后评价,及时进行投资成效分析;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职能,健全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衡机制,保证基本建设的廉政;加强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队伍以及相关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为高效规范执行项目做好智力支撑。通过对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确保渔业基本建设资金安全使用以及投资效益尽早发挥,保障我国现代渔业建设快速推进。

   参考文献:

[l]大力推动渔业科技进步全面支撑现代渔业建设一一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水产,2007,(3).

[2]史磊高强.现代渔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j].渔业经济研究,2009,(3)=7一10.

[3]林学钦.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化论述[j].厦门科技,2003,(2):18一21.

[4]赵明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思考[j].渔业经济研究,2006,(3)=5一9.

[5]王学光.现代渔业建设的一己之见[j].中国水产,20l0,(3)=28一29.

[6]杨宁生.科技创新与渔业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oo6,(3)=8一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8]李健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现代渔业建设[j].中国水产.2008,(l2)=6一9.

渔业资源生物学篇5

关键词: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171-02

abstract:FisheryadministrationandFishingportSuperintendencehasbeenemphasizedasmainstayofspecializedoptionalcoursesforthegrade2studentswhomajorinmarineresourcesandenvironment.thecourseisbasedonfisherylawsandregulationsto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thefisheryresources.themaincontentisbasicknowledgeonfisheryadministrationandfishingportsupervision.inordertomobilizestudents’learninginitiativeandimproveteachingeffectiveness,theteachingcontentisoptimized,andmuchteachingmeansincludingppt,writingontheblackboardandvideo.moreover,avarietyofteachingmethodssuchascaseteaching,heuristicteaching,task-basedteachingmethodteachingmodearealsousedandfocusingonteachingandthesocialinvestigationofmarineresourcesandenvironment.

Keywords:thesupervisionandmangementoffishing;teachingmeans;teachingmodel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课程是笔者学校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大二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限选课程,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是以渔业法律、法规、渔业资源和渔业港口监督为基础,对渔业水域、渔业资源、渔业船舶以及渔业港口进行监督和管理,督促国家渔业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对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对内维护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对外代表国家维护我国的渔业权益,审核和发放渔业许可证,征收渔业资源增殖费,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夏章英,1996年;黄硕琳,2010年)。根据该校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这门课程总共讲授8章,分别为:渔政管理的基本知识、渔业资源管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渔业水域管理、水产养殖管理、水产捕捞i管理、渔政执法办案和渔业港口管理。对于学生来说,这门课程具有内容繁多、抽象、描述性较强、名词量大、法律条款枯燥难记等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一般采取教师满堂灌的形式进行,学生下面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相关的知识,并且能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可以熟练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在《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采用ppt、板书和视频多种教学手段,对于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以板书形式进行强调,在ppt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包括前几届学生实习的图片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一些渔政执法的案例则采用视频的方式进行讲授。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基本法律法规在实际中的运用,而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教学法则可以驱使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从前两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合理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并注重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陈文河,2011年)。

1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是渔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渔政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内容繁多,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课程组针对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讲授法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涉及到很多的概念比如渔政管理、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还有一些法律法规条款也需要学生牢记,而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采用讲授法,并与板书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1.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设置符合学生兴趣。在绪论的讲述中,要引发学生去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如“什么是鱼?平时见过鱼吗?为什么大千世界有许多形形的鱼类?鱿鱼、甲鱼、娃娃鱼是不是鱼?”等,通过这些问题,促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1.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利于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鳄鱼管理权之争。鳄鱼是一种两栖动物,而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陆生动物是林业部门管理,水生动物是渔政监督管理部门监管,而对于两栖动物没有明确属于谁进行管理,对于这些现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采用板书形式,利用教师的讲授、板书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而板书教学手段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黄美芬,2009年)。比如在讲渔政管理人员所穿戴的制服时,可以通过图片将渔政人员制服很好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其制服和其他行政人员制服的差别;在讲到我国海域污染现状时,可以用一系列的图片让学生们掌握我国海域污染的现状。而在讲到受国家保护的水生动物时,可以用视频将水生生物憨态可掬的形象动态展示出来。板书和多媒体教学都有其利弊,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络资源,增加电子教材和相关拓展知识,拓展教学空间。

3结语

通过对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课程的理论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和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文河.《渔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北渔业,2011(9):48-50.

[2]夏章英.渔政管理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渔业资源生物学篇6

内容提要:水资源所有权极为抽象,而水域所有权相对具体;水资源所有权在我国现行法上是一个同一的、抽象的所有权,而水域所有权存在着若干个。渔业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为其母权,寻觅渔业权的母权可以先找渔业权的客体,尔后锁定渔业权的母权。但渔船在专属经济区、暂定措施水域、过渡水域、公海海域、他国海域作业的情况下,寻觅渔业权的母权时需要稍微变通。

养殖权和捕捞权合称为渔业权,已被《物权法》第123条所承认,意义重大。渔业权是如何设立的?涉及渔业权的母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厘清水域所有权与养殖权、捕捞权之间的关系,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与渔民之间的关系,《渔业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之间的关系,升华出他物权的母权理论。

笔者曾在《准物权研究》一书中讨论过寻觅渔业权母权的路径和方法,[1]其基本观点仍未发觉有修正的必要,但原来的议论不够细致,个别意见不够准确,现在将已经扩展、深化和修正的论述呈现给大家,请批评指正。

一、

三个概念的辨析

寻觅和确定渔业权的母权,时常用到水资源所有权、水域所有权和海域所有权三个概念。它们具有相同点,也存在着差别,需要辨明。

精确地说,水资源与水域不同,前者系对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概括性称谓,极为抽象,用“有体物”描述不尽妥当;后者则仅指液态水、固态水形成的区域,相对具体,可以人为地确定出四至范围,称之为“有体物”也勉强说得过去。由水资源和水域的区别所致,水资源所有权和水域所有权便呈现出差别。例如,水资源所有权极为抽象,而水域所有权相对具体;水资源所有权在我国现行法上是一个同一的、抽象的所有权,而水域所有权存在着若干个,按照《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的规定,至少存在着海域所有权、内陆水域的所有权。当然,在确定渔业权母权的问题上,这些差别似乎没有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从这个意义上讲,称渔业权的母权为水资源所有权,或者水域所有权,都可以接受。不过,细细琢磨起来,这里仍然存在着更为贴切些、更为准确些、更为传神些的问题。由于绝大多数的取水权不关心客体的特定与否,关注符合要求的水量胜于关注水域,称水资源所有权为取水权的母权就更为贴切和传神。

鉴于渔业权需要相对具体确定的水域,只有水量而无水域,难以实现渔业权的目的,称水域所有权为渔业权的母权就更为准确和传神。水域所有权和海域所有权之间的不同,比较明显。(1)水域所有权包括海域使用权和内陆水域的所有权,外延较大;海域所有权是水域所有权的一种,外延较小。(2)海域所有权是海域使用权的母权,它能够派生以养殖用海为内容的海域使用权、以拆船用海为内容的海域使用权、以旅游用海为内容的海域使用权、以娱乐用海为内容的海域使用权、以盐业用海为内容的海域使用权、以矿业用海为内容的海域使用权、以公益事业用海为内容的海域使用权、以港口、修造船厂等建设工程用海为内容的海域使用权(《海域使用管理法》第25条)。在这些情况下不宜称水域所有权是海域使用权的母权。但对于太湖、鄱阳湖、洪湖、阳澄湖等内陆水域的养殖权、捕捞权而言,称水域所有权为母权则恰如其分。(3)虽然在我国现行法上,海域所有权、水域所有权都归国家享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似乎没有差别,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实际的执行部门是不同的。例如,海域养殖由海洋管理部门监管,内陆水域的养殖、捕捞由农业(包括狭义的农业和渔业)部门监管。

有鉴于此,下文寻觅和确定渔业权的母权时,原则上不将水资源所有权、水域所有权、海域所有权并列提及,而是统一使用水域所有权的概念,除非上下文需要使用水资源所有权的概念,或者海域所有权的用语。

二、

确定渔业权的母权的路径

按照物权法原理,他物权必然产生于自物权,自物权是他物权的母权;无母权则无他物权。在整个物权体系中,渔业权属于他物权的系列,也应该从其母权中派生出来。那么,渔业权的母权如何寻觅?仍然离不开物权法原理。众所周知,所有权与他物权之所以两立,他物权之所以从所有权中派生,是因为所有权人、他人都要使用、收益同一个所有物,双方的利益又不相同。法律解决这个冲突的办法是,使所有权人依其意思“让出”其所有权中的若干权能,准确地说,是让他人分享所有权的若干权能,该他人对分享的这部分利益具有法律上之力。该项法律上之力名叫他物权或称定限物权或限制物权。这给我们以启示,他物权与其母权(所有权)要分享同一个物上的利益,法律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使二权并存于该物之上,换言之,二权的客体是同一个物。从二权之间的关系角度表达这种现象,就形成这样一个命题:他物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就是他物权的母权。循此思路,我们寻觅和确定渔业权的母权,最好首先确定渔业权的客体,然后考察该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至此,可以锁定该所有权就是渔业权的母权。当然,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他国海域从事渔业作业场合,寻觅渔业权的母权的路径相对复杂些。[2]

按照渔业权属于水权的观点,水权从水资源所有权中派生出来,那么,渔业权自然系分离水资源所有权的部分权能而形成的他物权,水资源所有权为其母权。但是笔者坚持渔业权不同于水权的见解,意识到渔业权多了一个渔业因素,关注水域胜过水量及水所有权的移转。这个差别是否影响到确定渔业权的母权呢?尤其比照矿业权由矿产资源所有权中派生而出的情况,这种疑虑就不是空穴来风。在矿业权的情况下存在着如下结构:土地———矿产资源,土地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权———矿业权。类似地,在渔业权场合存在着水域(包含海域,下同)———渔业资源,水域所有权(包含《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的海域所有权。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根据上下文的需要,有时采用水域所有权的提法,有时使用海域所有权的称谓)———渔业资源所有权———渔业权。可谓矿产资源之于土地资源,犹如渔业资源之于水域;矿业权之于矿产资源,犹如渔业权之于渔业资源。按照类比的方法,既然矿业权的客体不是土地,而是特定矿区或工作区内的地下土壤与其赋存的矿产资源,矿业权的母权是矿产资源所有权;那么渔业权的客体也就不是水域,而是特定水域与其中的渔业资源,渔业权的母权是渔业资源所有权。

但这样一来,会遇到以下麻烦,难以妥善处理:(1)在养殖权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权利人自己放养水生动植物,不涉及渔业资源,有时还需要捕尽野生鱼类,以防止自己放养的水生动植物被野生鱼类吃掉。既然于此场合渔业资源所有权不存在,那么养殖权当然不会从渔业资源所有权中派生出来。此其一。养殖权的目的有两个,其直接目的在于利用特定的水域,终极目的在于使所养殖的动植物生存、成长,并保有这些水生动植物的所有权。这类似于水力水权的目的,其直接目的在于使用水流,终极目的在于发电,并保有电力的所有权。我们没有因为发电并保有电力的所有权这一终极目的而把电的所有权作为水力水权产生的母权,同理,也不应该把渔业资源所有权作为渔业权派生的母权。此其二。养殖权也不会从放养的水生动植物所有权派生出来,因为不但养殖权先于权利人放养的水生动植物的所有权而产生,而且于此场合的水生动植物及其所有权必须依赖于养殖权才归属于养殖权人;没有养殖权,水生动植物会成为水域的组成部分,归属于水域所有权人。养殖权未分离放养的水生动植物所有权中的什么权能,它分离的是水域所有权中的部分权能,故它系从水域所有权派生出来。此其三。(2)鱼类大多游动无居,在内水,称渔业资源归特定的国家所有或者特定的土地所有权人所有,假如法律如此设计,尽管其缺点不少,但可勉强接受。当然,我国现行法没有规定独立于水域所有权的渔业资源所有权,而是将渔业资源作为水资源/水域的组成部分,成为水资源所有权/水域所有权的客体的组成部分。在海域就更是如此。海域中的鱼类分为定居种、非定居种、溯河产卵种群和高度洄游种群,沿海国对前三种鱼类的利用管理享有专属权或者优先权,至于高度洄游种群的利用则由国际渔业组织加以规范。[3]其中,诸如高度洄游种群等,难说归特定国家所有,若按共同所有,可能解释起来更顺畅些。(当然,如果一定要按照所有权的逻辑思考,可以基于水域及其所有权来确定包括高度洄游种群等在内的渔业资源的归属,即因渔业资源属于特定水域的组成部分,故包括高度洄游种群等在内的渔业资源所处的水域归谁所有,就可以说这些渔业资源就归谁所有)而捕捞权属于国内法上的权利,所以,在公海海域和在他国海域从事捕捞作业的情况下,若认为捕捞权从渔业资源所有权中派生出来,于理不通,于法无据。在只承认近海渔业存在渔业权或者沿岸渔业存在渔业权的立法例上,不存在这个困扰,但在我国则不如此简单。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第一,渔业权同矿业权在结构上并不存在上文所描述的那样相似,而是具有实质的不同。第二,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需要正确处理。对此,分析如下:

“矿业权之于矿产资源,犹如渔业权之于渔业资源。按照类比的方法,既然矿业权的客体不是土地,而是特定矿区或工作区内的地下土壤与其赋存的矿产资源,矿业权的母权是矿产资源所有权;那么渔业权的客体就不是水域,而是特定水域与其中的渔业资源,渔业权的母权是渔业资源所有权。”这种类比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如同上文所述,海洋包含海洋资源,而海洋资源包括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众所周知,渔业资源在公海捕捞的情况下谈不上一个国内法上的所有权制度。而矿产资源却存在着一个国内法上的所有权现象。这表明,把渔业权与矿业权的结构等同的观点违反我国现行法的规定,也不符合通说。[4]

虽然在内海存在着国内法上的所有权现象,但因法律尚未把渔业资源所有权单独地作为一种所有权类型看待(《宪法》第9条、《民法通则》第81条、《土地管理法》第4条、《渔业法》第10~11条),而是把它并入海洋资源所有权当中了。这显然不同于矿业权场合并存着土地所有权与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架构,由此显现出上述类比的不当。[5]

在内水,渔业界更关注特定水域中的水生动植物乃至整个渔业资源,或者说注重水资源中的水生动植物乃至整个渔业资源;所称谓的水域一定是关于水生动植物乃至整个渔业资源的水域,所说的水资源一定是关于水生动植物乃至整个渔业资源的水资源。鉴于通说认为海洋资源包含渔业资源,为统一内水资源和海洋资源起见,在渔业法上,应当将水资源理解为包含水生动植物乃至整个渔业资源;鉴于通说认为水域包含水生动植物乃至整个渔业资源,应当把水域理解为包含水生动植物乃至整个渔业资源,从而对渔业权尽可能地作体系化的理解。如果这个结论是准确的,那么,渔业权和矿业权的结构不同,且该不同处于法律评价的重要地位,表明二权间不存在着“类似性”,因而不宜类比。[6]

我们应如何确定渔业权的母权呢?原则上要遵循“他物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就是他物权的母权”的思路,首先确定渔业权的客体,然后考察该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至此,可以锁定该所有权就是渔业权的母权。[7]这在内水和领海海域从事渔业活动的情况下非常容易说明,在大陆架海域从事渔业活动的场合也相对易于解释,但在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从事渔业活动的场合需要费些笔墨,在公海海域和他国海域从事渔业活动的场合,确定渔业权的母权就不那么简单,需要区分国内法上的渔业权关系和国际法上的法律关系,分别考察和说明。对于后者,至少有四条路径可供选择。

其一,如果认为在公海海域和他国海域从事捕捞作业不属于渔业权渔业,无论在国内法上还是在国际法上都是如此,那么,无需寻觅渔业权的母权,“他物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就是他物权的母权”的思路完全用不上。

其二,如果认为在公海海域和他国海域从事捕捞作业的渔船,被配置的渔业权以公海海域或者他国海域为其客体,那么,“他物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就是他物权的母权”的思路就不宜应用,因为作为此类渔业权客体的海域不属于我国所有。

其三,如果区分渔业权的客体与渔业权直接作用的海域,渔业权直接作用的海域为公海海域、他国海域,这不属于渔业权的客体范畴,渔业权的客体仍为我国海域,那么,“他物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就是他物权的母权”的思路就仍然可以应用。

其四,继续遵循“他物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就是他物权的母权”的思路,但要区分国内法上的渔业权关系和国际法上的法律关系,寻觅我国法上的渔业权的母权属于国内法上的问题,渔船在公海海域、他国海域从事捕捞作用属于我国与他国之间的关系,我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后两种关系场合,我国法上的渔业权并非在公海海域、他国海域从事捕捞并取得渔获物的正当根据,我国渔业经营者从事渔业活动的海域所在国基于国际法准则所享有的权利,才使我国渔业经营者的渔业活动合法。国际法规范公海海域、他国海域的渔业活动确实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正如有学者所说,面对海洋有生资源并非无穷尽,且鱼类种群可能因过度滥捕而消失殆尽的现状,国际法不得不思有所节制的规范,对渔业资源接近权等作出规定。[8]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条、第61条~第69条、第116条~第118条等都属于这些方面的法律规范。换个角度观察和表述,后两种关系中没有也不需要考虑我国法上的渔业权。既然不是我国法上的渔业权在起作用,我国渔业经营者所利用的处于公海海域、他国海域的渔场,就不是作为我国法上的渔业权的客体身份出现的。这样,后两种关系不会影响在国内法上存在着渔业权及其母权。

既然我国法上的渔业权的母权及其寻觅属于国内法上的问题,渔业权的客体为我国的水域(包括海域),竖立于该水域上的所有权是渔业权的母权。就是说,“他物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就是他物权的母权”的思路就仍然可以应用。

第一条路径的不足在于,不符合《物权法》的规定(第123条)及我国渔业的实际情况,不宜选取。应当选取分别考察国内法上的渔业权关系与国际法上的法律关系的模式,即我国国内法上采取渔业权渔业的模式,在国际法的层面遵循国际法准则和国际惯例,可以认可非渔业权渔业。第一条路径没有注意到这两种法律关系的区别和交织。

倘若选取第二条路径,要么全部推翻“他物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就是他物权的母权”的思路,要么在国内水域范围继续以“他物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就是他物权的母权”的思路解释母权现象,在公海海域和他国海域范围放弃“他物权客体上竖立的所有权就是他物权的母权”的思路。这条路径不是不可以走,只是缺乏美感,非为上策。

第三条路径没有区别国内法上的渔业权关系和国际法上的法律关系,没有考虑到在国际法上的法律关系的主体不是渔业经营者,而是国际组织、国家;内容不是私法上的权利义务,渔业经营者所享有的渔业权不是其中的内容,也就无所谓公海海域、他国海域是渔业权的客体之说。再者,在物权客体的理论上,尚未见到物权的客体与物权作用的对象是两回事的见解。

在笔者看来,第四条路径较为可取,这将在下文详细分析。

注释:

[1]参见崔建远:《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07~412页。

[2]参见崔建远:“准物权的理论问题”,《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第81~82页。

[3]参见陈荔彤:“国际渔业法律制度之研究”,《中兴法学》第43期,第243页。

[4]参见前注1,崔建远书,第409页。

[5]同上注。

[6]同上注。

渔业资源生物学篇7

关键词: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滨海新区;天津市

海洋渔业是滨海新区经济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以来,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成上升趋势,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多重约束下,新区海洋渔业发展上升势头有所下降甚至倒退,渔业产量下滑影响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渔业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优化。

一、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一)海洋渔业发展态势良好,稳中有进

2014年底,天津市海洋经济总值达到5027亿元,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为13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0.26%。2014年天津市水产品产量达到40.90万吨,较之2013年增加2.36%,2013年水产品产量为39.86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9.2%,水产品产量逐渐稳步增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达到23.9299亿元,其中渔业生产总值(现价)为10.9960亿元,占滨海新区第一产业的45.95%,所占比重较大,与2011年相比而言,农林牧渔业增加了9.3790亿元,渔业产值增加了4.1981亿元。与全市相比,2012年天津市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375.62亿元,渔业生产总值为61.66亿元,其中滨海新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全市6.4%,渔业产值占全市渔业总产值的17.83%。到2013年,天津市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412.36亿元,同比增长3.8%,渔业产值达到73.20,同比增长5.4%。

(二)渔业结构比重逐渐上升

2011年天津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349.48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179.87亿元,2.46亿元,98.52亿元,58.61亿元,10.03亿元,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为0.515:0.007:0.282:0.168:0.028,2012年天津市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为0.522:0.007:0.28:0.164:0.027,2013年天津市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为0.53:0.075:0.263:0.178:0.025,渔业产值结构从2011到2013年分别为16.7%,16.4%,17.8%,渔业比重稳中有进,渔业结构在数量关系上呈上升趋势。与天津市整个地区相比,滨海新区2012年农林牧渔总产值23.9299亿元,农林牧渔产业结构比为0.27:0.002:0.273:0.46,其中渔业产业结构占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而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海洋渔业总量逐渐上升,海洋渔业结构日趋合理。

(三)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滨海新区海洋渔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天津市海洋渔业水产养殖面积4.13万公顷,海洋渔业生产总值为7.9亿元,与全市相比,滨海新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0.89万公顷,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22%,其中塘沽水产养殖面积为2014公顷,汉沽水产养殖面积1129公顷,大港海水养殖面积5733公顷,淡水面积为5107公顷,水产品产量5.3090万吨。到2014年末,滨海新区已兴建了100万平方米的工厂化养殖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加工业,石斑鱼,大菱鲆等水产品年产量可达万吨,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杨家泊镇为例,该镇以打造新区水产集聚区为目的,加快发展工厂化水产品养殖,目前已有水产养殖面积9800亩,海水养殖面积6600亩,淡水养殖面积3200亩,海水养殖占比较大,设施养殖企业达41家,主要从事海水产品养殖,海珍品养殖,及育苗孵化作业。渔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捕捞致使近海资源衰竭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存在着衰竭的现象。由于近30年来渔业资源开发几乎是消灭特种式捕捞,导致大量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获物常年处于低劣化状态。

过度捕捞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起初捕捞的目标是海域中个体大、价值高的鱼类,当系统中这类的鱼类资源枯竭时,捕捞的目标是转向相对价值较小的物种,而当这种资源也消耗殆尽时,捕捞的目标则转向下一级。这样海域中所有的资源都趋于枯竭,渔业资源等级退化。

如今海区的鱼群分布密度日趋降低,比20世纪50年代降低了80%。获取的鱼类中传统经济鱼类日趋减少,日益衰退趋势加快,较之前年份更多为个体小、价值低的鱼类,原本优势鱼类转变为稀少物种。

(二)海域环境日趋恶化

海域环境是近海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环境。海域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海洋渔业的前景与发展,而我国日趋恶劣的海域环境,严重限制了渔业与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天津市滨海新区近海海域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的未经处理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废水、废物是造成海域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4年度天津市14个陆源入海排污口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陆源排污口达标次数仅占监测次数的8.5%,低于2013年,达标率较低逐渐下降,排污情况严重,对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入海排污口排污监测数据表明,氨氮超标率达50%,铅超标31.8%,石油类和泵超标率均为27.2%,对海水污染较大,滨海新区近海水域环境不容乐观。第二,目前新区大面积、单品种、高密度的养殖格局也造成了对海域环境的严重破坏。近海水产品养殖以高投放、高施肥为主要方式,未被吸收的饵料以及鱼虾粪便、残骸沉入海底,滋生大量细菌病毒。加之养殖密度大、海洋自净能力差,污染得不到控制,导致滨海新区渔业资源的衰退。

(三)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

渔业信息化是指将遥感信息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渔业生产活动中,推动渔业现代化进程,对渔业增长起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的过程。通过提升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来推动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是海洋渔业深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的相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综合能力差;相关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快速、准确地发现、解决问题;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脱节;相关技术推广较为滞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着海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成本等因素限制,养殖业遥感技术监测不能大面积实施,渔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都阻碍了海洋渔业信息化发展,因此,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三、促进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对于促进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从以下五个角度探讨:明晰产权,加强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加大海域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以渔业科技园区发展来带动海洋渔业经济进步;发展现代远洋捕捞渔业;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渔业。

(一)明晰产权,加强海洋渔业管理制度

产权不明晰是造成海洋渔业捕捞“公地悲剧”的原因之一,由此而引发海洋生物性递减,资源衰竭等问题,首先,要明晰海洋捕捞产权,将海洋渔业资源的使用权和拥有权分离,使渔业资源产权实现市场交易,尽可能的达到渔业资源最优开发利用。其次探索个人可转让配额制度,防止过度捕捞。第三,按照《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来制定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与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相适应的海洋渔业管理制度体系,使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保护,增殖,开发和利用等有法可依,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第四,严格制定科学的捕鱼量,建立合理的休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渔业资源的产卵场及鱼苗的生存,降低渔业资源的总捕捞量。

(二)加大海域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要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减少渔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污染排放,为海洋生物生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完善海洋生态保护制度,从制度角度限制人为的污染海域环境的行为,减少海洋渔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海域环境污染。第二,建立滨海新区涉渔工程项目的生态补偿机制,降低对近海水体的污染,加强对海域水体的检测,提高应对海洋渔业事故的突发应急能力,比如石油泄露,赤潮等灾害,提高预防控制能力,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此外,建立涉渔生态保护区,充分发挥滨海新区近海资源优势,推广生态海洋渔业发展模式,有效降低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及海洋休闲渔业

伴随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渔业装备的级别及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提高海养鱼业产值,提高海水产品产量,发展匹配产业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海洋渔业成为海洋渔业发展的新的方向和领域。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完善海洋渔业基础设施是推动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不断提升和改进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从外部硬件设施上提高海洋渔业装备信息化水平,加强海水养殖、海洋捕捞装备和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海洋渔业养殖、捕捞效率。从软件条件上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海洋渔业领域的应用,创新海洋渔业发展方式,销售模式,提高RS技术,Gp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海水养殖业的带动作用。

其次,海洋休闲渔业将旅游、观光,休闲协调起来发展,实现了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创新了海洋渔业发展业态及模式,对于提高渔民收入,壮大滨海新区渔业经济作用巨大。首先,通过海上垂钓,海底观光,水族馆观赏,渔家乐等休闲活动与渔业作业生产相互渗透发展,激发海洋渔业发展的潜力,推动海洋渔业产业链的延伸。其次,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带动新区海洋渔业结构升级,促进渔村环境整治改善,加快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打造滨海新区海洋渔业经济升级版。此外,大力发展新区海洋休闲渔业还必须发挥新区资源优势,突出新区特色品牌;提高新区渔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政府支持力度等进一步实现滨海新区海洋渔业高质量高层次发展。最后,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将滨海新区海洋休闲渔业服务,渔家乐,渔业景区参观等项目进行网络营销,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消费,既带动了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也有利于形成滨海新区新的产业增长极。

参考文献:

[1]权锡鉴,花昭红.海洋渔业产业链构建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王淼,刘勤.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外部转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7(09).

[3]中国政府网站.2014年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http:///tjep/Coninfoparticular.jsp?id=56430,2015-05-18

渔业资源生物学篇8

【关键词】渔业权、法律构造、物权效力、渔业权转让

笔者曾就渔业权的界定和法律性质、渔业权的类型、渔业权的母权、渔业权的行政许可诸问题撰文探讨,仍有渔业权制度的法律构造、渔业权的物权效力、渔业权的转让、渔业权与水域的关系、渔业权的补偿等问题需要讨论。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前三个问题发表意见,抛砖引玉。

一、渔业权制度的法律构造

(一)在日本法上的法律构造

日本《渔业法》把渔业界定为水产动植物的采捕业、养殖业(第2条第1项),区分为定置渔业(第6条第3项、第14条等)、区划渔业(第6条第4项、第14条等)、共同渔业(第6条第5项)和指定渔业(第52条-64条)等。

其中的指定渔业,是指渔业者欲经营以政令规定的依靠船舶从事的渔业,每只船舶必须得到主管大臣的批准(第52条第1款)。日本的《渔业法》未赋予指定渔业以独立的渔业权类型,但学说认为,它虽然不是渔业法上的渔业权(Fishingrights),却属于《日本民法》第709条所规定的权利。(注:何世全:《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的民事救济》,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91年),第48页。)

日本《渔业法》未将游客乘渔船游览观光视为一种渔业经营形态,其有关乘渔船游览观光的规则主要是规范渔业权人和游客之间的关系,旨在避免游客滥捕用于增殖的渔源,防止游客干扰渔场秩序。其《游渔船业适正化法律案》(1988年12月23日)第1条明示立法目的,主要是确保游钓者的安全,维持渔场秩序的安定,似无赋予渔业经营权能之意。(注:何世全:《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的民事救济》,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91年),第48页。)

从权利的角度观察,日本《渔业法》明文规定了渔业权(第6条等)和入渔权(entryright)(第7条等)。其中,渔业权又分为定置渔业权、区划渔业权与共同渔业权(第6条第2项等)。

所谓定置渔业权,系指在设网场所捕鱼和在北海道以鲑鱼为捕获对象的权利。在北海道捕获鲑鱼,在冲绳于最高潮时水最深15米以上的场所设网捕鱼,在濑户内海进行建网渔业,在陆粤湾进行落网渔业及建网渔业,在其他水域于最高潮时水最深27米以上场所设网捕鱼,均须具有定置渔业权。所谓区划渔业权,系指经营区域内渔业的权利。

所谓区划渔业,包括第一种区划渔业,即在一定区域内敷设石瓦、竹、木等而经营的养殖业;第二种区划渔业,即在以土、石、竹、木等围起来的一定区域经营的养殖业;第三种区划渔业,即除前两种以外的,在一定区域内所经营的养殖业。所谓共同渔业权,系指经营共同渔业的权利。

所谓共同渔业,系指下列共同利用一定水面而经营的渔业:1、以藻类、贝类或主管大臣所指定的固定性水产动物为目标的渔业;2、以敷设非移动的网具而经营的渔业和第5所规定以外的渔业;3、拖网渔业、筌网渔业、拖船网渔业、第5所规定以外的饲付渔业或人工鱼礁渔业;4、第5所规定以外的寄鱼渔业或狩猎钓鱼渔业;5、在内水水面或主管大臣所指定的相当于潮沼的海面上所经营的除第1所规定以外的渔业(第6条)。

所谓入渔权,系指根据设定行为,在属于他人的共同渔业权或特定区域渔业权(即以海苔、牡蛎养殖业、藻类养殖业、珍珠贝母养殖业、小型养殖业的渔场作为客体的渔业权)的渔场,经营此类渔业权内容的全部或一部渔业的权利(日本《渔业法》第7条)。论其法律性质,可从以下三方面把握。

1、入渔权系作为入会(参与共同作业)渔业关系规范的方案,被置于入会渔业团体的管理下,而采取的权利类型。从而,如果略去入渔权系成立于他人的入渔渔场这点,则入渔权在本质上与组合管理渔业权相同。就是说,入渔权并非入渔权人经营自己渔业之权,而是在属于他人的入渔渔场参与共同作业的权利,入渔权人属于在组合管理下的组合成员,遵循着组合制定的"入渔权行使规则"经营入渔权渔业。所以,入渔权二分为管理的权能和行使的权能,二项权能各有不同的领域,与组合管理渔业权具有相同的特色。

2、入渔权以经营渔业为内容,在这点上也与渔业权相同,二权同属于物权。入渔权虽然基于合同产生,却非债权,权利人不仅可以向共同渔业权人或者特定区域渔业权人主张入渔,从事采捕水生动植物的活动,而且对于无正当事由侵入入渔权渔场的第三人亦可直接主张排除妨害、损害赔偿,无须本权人的介入。

3、入渔权以共同渔业权和特定区域渔业权为本权,必须随着本权而存在,凡逾越本权的可能范围的,在该范围内入渔权不成立。本权所受的限制,也是对入渔权的限制。另一方面,入渔权对本权也是一种限制(限制物权)。(注:许剑英:《海洋法与渔业权》,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2月版,第139页。)在入渔权的范围内,本权人就其内容的实现必须让与入渔权,形成入渔权优先于本权的效力。(注:井出正孝:《渔业法》(新法学全集第33卷),日本评论社1940年版,第151页。)本权为区划渔业权场合,入渔权人受让区划渔业权的经营渔业的内容,区划渔业权人不再从事该项渔业活动。

与此有别,本权为共同渔业权场合,因共同渔业权和入渔权要共享同一渔场及其资源,所以容易滋生纠纷。一是共同渔业权的行使本身当然不能排除入渔权。二是入渔权应有的作用水域,需要共同渔业权人让与,其范围如何,需要依据设定入渔权的合同进行解释,而后予以确定。舍此似无他途。本权人是否可以设定第二位序的入渔权?答案应是肯定的,因为这是本权行使的表现。但是,另一方面,本权人负有不得侵害既有入渔权人合法权益的义务,所以,只能在不损害既有入渔权人合法权益的范围内设定第二位序的入渔权。(注:许剑英著前揭《海洋法与渔业权》,第140页,第139-140页,第137页。)

应予指出,入渔权,起初仅仅局限于内国海域的范围,随着国际经济情势的变迁,便经由对外渔业合作协定的方式,它已经扩展到进入他国海域入渔。这使入渔权的作用海域在范围上发生了变化,同时也衍生了不少渔业纠纷,需要认真应对。(注:许剑英著前揭《海洋法与渔业权》,第140页,第139-140页,第137页。)

(二)在中国台湾法上的法律构造

中国台湾模仿日本《渔业法》制定其渔业法,(注:许剑英著前揭《海洋法与渔业权》,第140页,第139-140页,第137页。)于1991年2月1日修正通过的《渔业法》把渔业区分为渔业权渔业(第15条-35条)、特定渔业(第36条-第40条)和娱乐渔业(第41条-第43条)。其中所称的渔业权,分为定置渔业权、区划渔业权、专用渔业权。所谓定置渔业权,系指在一定水域,筑矶、设栅或设置渔具,以经营采捕水产动物之权。所谓区划渔业权,系指区划一定水域,以经营养殖水产动植物之权。所谓专用渔业权,相当于日本法上的共同渔业权,系指利用一定水域,形成渔场,供入渔权人入渔,以经营采捕水产动植物的渔业、养殖水产动植物的渔业、以固定渔具在水深25米以内采捕水产动物的渔业之权(第15条)。所谓入渔权,系指在专用渔业权的范围内经营渔业的权利(第16条)。

特定渔业,相当于日本渔业法所称的指定渔业,系指以渔船从事主管机关指定的营利性采捕水产动植物的渔业,其指定的范围,包括渔业种类、经营期间及作业海域,并应在渔业证照上载明(中国台湾《渔业法》第36条)。在水产资源的保育、渔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渔业协定或对外渔业合作条件的限制诸情况下,主管机关可以对各特定渔业的渔船的总船数、总吨数、作业海域、经营期间及其他事项,予以限制(中国台湾《渔业法》第37条)。渔船及船员在国外基地作业,应经"中央"主管机关核准(中国台湾《渔业法》第39条前段)。

娱乐渔业,系指渔业人提供渔船,供以娱乐为目的,在水上采捕水产动植物或观光的渔业,该渔业人应向主管机关申领执照(中国台湾《渔业法》第41条)。娱乐渔业进入专用渔业权的范围内的,应取得专用渔业权人的许可,并遵守其所订规章。对此申请,专用渔业权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第42条)。于2000年8月28日修正通过的《娱乐渔业管理办法》规定,上述所谓观光,是指乘客搭渔船观赏渔捞作业或海洋生物及生态的休闲活动(第2条第2项)。上述所谓娱乐渔业渔船,是指现有渔船兼营、改造、汰建,经营娱乐渔业的船舶(第4条第1项)。其总吨位以1吨以上未满50吨、船龄不超过15年为限。舢板、渔筏不得经营娱乐渔业(第6条)。舢板或渔筏得以3艘汰建10吨以下娱乐渔业船1艘(第7条)。娱乐渔业经营期间最长为5年,但不得超过船舶检查及保险的有效期;如需继续经营,应于娱乐渔业执照期满前3个月内申请换照(第12条)。娱乐渔业采捕水产动植物的方法以杆钓、一支钓、曳绳钓为限(第14条)。

尽管该《渔业法》对特定渔业、娱乐渔业未明确为渔业权的类型,但学说却认为存在特定渔业权和娱乐渔业权,并进而把定置渔业权、区划渔业权、专用渔业权划入狭义渔业权的范畴,将入渔权、特定渔业权、娱乐渔业权纳入广义渔业权的行列。就渔业权存在的水域而言,狭义渔业权和入渔权皆在沿海,(注:许剑英:《论渔业权》,《法学丛刊》第36卷第1期,1991年1月,第115页。)而特定渔业权则多存立于远洋和近海,由此可见特定渔业为整个渔业经营的重心。(注: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的民事救济》,第11页,第12页。)狭义渔业权、入渔权和特定渔业权所经营的渔业,均为以所得渔获物或其交换价值来营利的渔业。与此不同,娱乐渔业是通过提供渔船供游客休闲、垂钓,收取佣金或者获得报酬,从而获得利益,而非直接以取得渔获物或其交换价值来营利。(注: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的民事救济》,第11页,第12页。)关于入渔权的取得,中国台湾《渔业法》第19条规定:"经核准经营专用渔业权之渔会或渔业生产合作社应订定入渔规章,并报请主管机关核定。非渔会会员或渔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之入渔,应另以契约约定之。"

关于入渔权的存续期限和让与性,中国台湾《渔业法》规定,入渔权除继承及让与外,不得为他项权利或法律行为的标的(第30条);入渔权的存续期间未经订定者,与专用渔业权的存续期间相同(第31条);专用渔业权人得向其入渔权人收取入渔费,其数额在入渔规章或契约内定之(第32条)。

归结上述,可知中国台湾渔业法上的入渔权具有如下规定性:1、入渔权植根于专用渔业权,以专用渔业权的存在为前提,所以,入渔权必须在专用渔业权的范围内经营。2、入渔权的产生,乃基于专用渔业权人与入渔权人双方之间的合同,而非主管机关的核准。3、入渔权必须遵循入渔规章办理,对于非渔会会员或渔业生产合作社社员的入渔,应该另外签订合同,无此合同,则无入渔权。可见,入渔权对于非入渔权人来说具有排他性。4、入渔权的存续期间不可超过专用渔业权的期间。(注:陈俊佑:《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94年),第44页。)

(三)在普通法系上的法律构造

普通法系将采捕水产资源及交换水产品的渔业经营类型统称为商业性渔业(Commercialfisheries),未把商业性渔业经营赋予狭义渔业权,使之具有"物权地位",亦未按照公法上的权利来处理;未将受保护的法益区分为权利或者利益,也就不存在对所谓权利保护周到而对利益保护较弱的现象。近20年来,英美国家对商业性渔业经营的管理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发展出"个体可转让配额"(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制度,使配额内的经营权可以如同财产权一样地转让,使之有财产权化的趋势。例如,在美国,渔业被分为商业性渔业和娱乐性渔业(Recreationalfisheries)。在公共水域(publicwaters)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基于公共信托理论,航海、商业、渔业、水质、娱乐及其他具有生态价值等的利益,均受到法律的保护。再如,在新西兰,对渔业资源的管理从两个层面来考量,一为渔业资源的养护,避免竭泽而渔;二为最有效率地利用渔业资源,满足人类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其最理想的状态是力求达到最高持续产量的目标。(注:参见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之民事救济》,第59-63页。)

在美国,有限的许可证(limitedlicensing)既是渔业经营者获得捕捞作业的资格,又是管理机构限制捕捞的法律手段。渔业经营者只有在符合该许可证关于捕捞者、渔船、渔具、渔区等限制时,方可进行捕捞作业。(注:陈荔彤:《国际渔业法律制度之研究》,《中兴法学》第43卷,1997年12月,第237页。)美国联邦的渔业行政管理主要由商业部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署(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下属的国家海洋渔业处(nationalFisheriesService)统管全国商业性渔业和远洋的游钓渔业,管辖水域范围自领海外3海里起至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由内政部管理侧重在内陆淡水鱼类、特殊鱼类、溯河性鱼类的游钓业;由各州政府负责管理各州境内的淡水和海洋渔业,海洋渔业的范围仅限于3海里领海范围内的沿岸渔业。(注:参见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之民事救济》,第60-61页。)渔业行政管理机构以简单的抽签(lottery)或者延期偿付(moratorium)等方式,选择捕捞者、渔船或者渔具品质,发给有限的许可证。对于申请人的资格,基于个别的捕捞历史、从事捕捞的独立作业性和以往的捕捞成效等因素予以审核。(注:thomasa.Clingan,theLawoftheSea,oceanLawandpolicy,SanFrancisco&London:austin&wixfield,364-367(1994).转引自陈荔彤著前揭《国际渔业法律制度之研究》,第237页,第237-238页,第237-238页,第238-239页。)

有限的许可证制度在适用上的最困难的问题,是决定谁可以被允许入渔。州行政机构决定发给特定的渔业经营者许可证,可能面临着违宪问题。假如法院发现某一特定团体已经被排除在获得许可证的人选之外,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则限制入渔权的规划因其违反平等保护原则而被法院宣告中止。如果许可证的颁发为有效,那么该许可证可否转让?倘若允许许可证自由转让,则会出现多数许可证最后集中于少数人或者团体之手,产生垄断(monopoly)和反托拉斯(antitrust)的经济法问题;另一方面,自由的可让与性(transferability)势必促使许可证的价格上下波动,造成许可证持有者远离捕鱼活动而亦能获取经济利润。此外,还可能发生将许可证作为获取银行贷款的担保,产生财产权的一个态样。(注:thomasa.Clingan,theLawoftheSea,oceanLawandpolicy,SanFrancisco&London:austin&wixfield,364-367(1994).转引自陈荔彤著前揭《国际渔业法律制度之研究》,第237页,第237-238页,第237-238页,第238-239页。)为避免许可证持有者的既得财产权的法律纠纷,允许许可证转让的规划可以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任何许可证的转让均应取得行政机构的核准程序,二是限制某一团体取得许可证的数目,或者仅仅允许自然人拥有许可证。(注:thomasa.Clingan,theLawoftheSea,oceanLawandpolicy,SanFrancisco&London:austin&wixfield,364-367(1994).转引自陈荔彤著前揭《国际渔业法律制度之研究》,第237页,第237-238页,第237-238页,第238-239页。)

个体交易配额(individualtradablequotas),是分配给许可证持有者的可捕获量的份额。它有两种确定方法:一是每年决定许可证持有者的可捕获量占总可捕获量(totalallowablecatch)的份额和比率,另一是明示每年的固定的捕获量。许可证持有者所享有的可捕获量的份额应该具有可让与性,其市场价格取决于许可证所允许捕捞的鱼类的价值。许可证持有者据此可以规划拟捕捞的鱼类及其数量,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可以转让该配额。这同样可能导致配额集中到大型渔业企业。由于个体交易配额限制着可捕获鱼类的重量,会导致返航的渔船丢弃已经捕获的价格较低的鱼类,造成浪费。该配额是否属于重量的限制而非数目的限制,在国际法或者国内法尚无明文。(注:thomasa.Clingan,theLawoftheSea,oceanLawandpolicy,SanFrancisco&London:austin&wixfield,364-367(1994).转引自陈荔彤著前揭《国际渔业法律制度之研究》,第237页,第237-238页,第237-238页,第238-239页。)

(四)在中国大陆渔业法上的法律构造

中国大陆《渔业法》未采用入渔权的概念,亦未用渔业权及其养殖权、捕捞权的概念,而是对渔业及其所包含的养殖业、捕捞业加以规定(第10-20条;第21-27条)。《渔业法实施细则》还规定了定置渔业(第23条)和娱乐性游钓(第18条)。就实质内容观察,中国大陆《渔业法》规定的养殖业,等于日本渔业法所规定的区划渔业与第1种共同渔业之和,等于中国台湾渔业法所谓区划渔业加上入渔到专用渔业权渔场从事养殖水产动植物的渔业。中国大陆《渔业法》规定的捕捞业,等于日本渔业法所规定的定置渔业与第2种至第5种共同渔业之和,等于中国台湾渔业法所谓定置渔业加上入渔到专用渔业权渔场从事采捕水产动物的渔业。当然,因无入渔权制度,中国大陆渔业法上的渔业权制度在法律构造上非常有特色。

(五)比较分析

其一,在渔业类型方面,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在划分标准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例如,日本《渔业法》规定有渔业权渔业、指定渔业,渔业权渔业包括定置渔业、区划渔业和共同渔业。类似地,中国台湾《渔业法》承认有渔业权渔业、特定渔业和娱乐渔业,渔业权渔业再分为定置渔业、区划渔业和专用渔业。普通法系则不然,在美国,渔业被分为商业性渔业和娱乐性渔业(Recreationalfisheries)。中国大陆渔业法采取养殖业、捕捞业和娱乐渔业三分法,比较简化,若干理念亦不同于日本的和中国台湾的渔业法。

渔业类型是渔业权的类型和态样的基础,同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历史习惯、渔业经济结构、渔业组织的形态、渔业管理模式等相适应。渔业类型对于确定渔业权是否具有可转让性、是否存在着代价以及代价的多少等,均有密切关系。简言之,法律区分的渔业类型与它所确定的渔业权类型大体一致。

其二,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其渔业法承认的定置渔业权和区划渔业权,同中国大陆渔业法及实务运作的养殖权和捕捞权相比,在法律结构上可以寻觅到共同点;但它们设置的共同渔业权或专用渔业权和入渔权,在法律构造上则同中国法上的渔业权相差甚远。

日本法认为渔业海域为公有水面,或曰公共用水面,历史上形成的各个渔场由渔业生产合作社、渔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使用。这些渔业组织享有特定区域渔业权或者共同渔业权,渔民若进入渔场捕鱼,得成为这些组织的会员,与渔业组织订立协议取得入渔权(日本《渔业法》第8条)。中国台湾地区的法律认为水资源为公物(publicthings)中的公共用物(resextranostrumpatrimonium),(注:林柏璋:《台湾天然状态之水与水权之水之所有权》,《台湾水利》第49卷第1期,2001年3月,第196页。)渔业水域为自由公共水面,或曰公共水域,属于公物,(注:陈峻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9页,第43页,第43-44页,第42-43页,第92页,第96-97页。)经由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就特定渔场申请专用渔业权(中国台湾《渔业法》第19条),取得后再同其会员或者社员签订入渔权设定合同,由会员或者社员取得入渔权。在个别情况下,会员或者社员以外的人员也可以同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签订入渔权设定合同,取得入渔权。只有入渔权人才可以进入该专用渔业权渔场内从事渔业活动;无入渔权,则不得进入渔场采捕。(注:陈峻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9页,第43页,第43-44页,第42-43页,第92页,第96-97页。)这种专用渔业权和入渔权的法律构造最具特色,兹分析如下。

若取得专用渔业权,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须先提出申请,渔政主管机关对此申请加以审核,若符合条件,便予以核准并颁发渔业执照,专用渔业权产生(中国台湾《渔业法》第6条、第15条)。该权只有经过这种行政许可程序才能产生,不因时效、优先或者习惯而取得。

专用渔业权不同于定置渔业权和区划渔业权的突出之点,在于它必须要有特定渔场的形成,以及申请人原则上限于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注:陈峻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9页,第43页,第43-44页,第42-43页,第92页,第96-97页。)虽然专用渔业权含有采捕权、养殖权,涵盖了定置渔业权和区划渔业权的内容,但却不是为了供给专用渔业权人自己实施养殖或者捕捞水生动植物所用,而是专为其会员或者社员准备的,个别情况下基于入渔权设定合同让与非会员或者社员;专用渔业权人只是拥有同他们签订入渔权设定合同,允许取得入渔权者进入渔场从事采捕或者养殖行为(或曰会员或者社员取得入渔权及行使入渔权)的资格。如果把专用渔业权比作仓库,它贮藏着采捕水产动植物的权能、养殖水产动植物的权能、以固定渔具在水深25米以内采捕水产动植物的权能,那么,专用渔业权人犹如仓库主人,他自己并不亲自行使这些权能,只负责将这些权能分发给握有入渔权设定合同的会员或者社员,个别场合卖与已经签订了入渔权设定合同的非会员或社员。专用渔业权人犹如素食的父母,虽备有猪肉,但自己并不食用,完全是为其子女准备的。这里的猪肉好比专用渔业权中的采捕权和养殖权,这些子女如同会员或者社员,待他们向父母索食并获准时,便具有食用这些猪肉的权利。难怪有学者说,专用渔业权中的采捕权实际上是渔民组织内的一种会员权,反映的是会员和渔会或者社员与渔业生产合作社之间的内部关系,而对外效力,仍以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即专用渔业权人的名义来行使。(注:陈峻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9页,第43页,第43-44页,第42-43页,第92页,第96-97页。)在这里,需要稍加更正的是,在对专用渔业权人、入渔权人以外的第三人方面,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是以其专用渔业权予以对抗,即对第三人主张专用渔业权;而会员或者社员则以其入渔权对抗第三人。于此场合,入渔权的内容正是专用渔业权含有的采捕权。所以,不宜把对外效力局限于专用渔业权。

至于这种情况下的专用渔业权人、入渔权人同入渔渔场的关系,非常类似于直接占有、间接占有,即入渔权人在其入渔权的范围内对渔场直接占有,专用渔业权人对该范围的渔场间接占有。

入渔权就像进专用渔业权渔场的通行证,会员或者社员若想在专用渔业权渔场内实际进行采捕或者养殖水生动植物的作业,离开入渔权不行。在这个意义上,入渔权起着权利能力的作用。但入渔权同时含有具体的采捕水产动植物的权能、养殖水产动植物的权能,属于实实在在的民事权利。在这点上,它又有别于权利能力。在后一种意义上,入渔权系分享专用渔业权的采捕或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权能而形成的,会员或者社员在入渔渔场内从事采捕或者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权利。它类似于中国大陆的农村承包经营权系分享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部分权能而成立的情形。

上述模式的精义是,先由渔政主管机关授予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以专用渔业权,使其具有管理和使用渔场的权利,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再以入渔权的方式将专用渔业权所含采捕权转让给其会员或社员,并依法和入渔规章对会员或社员的采捕行为加以规范和管理。(注:陈峻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9页,第43页,第43-44页,第42-43页,第92页,第96-97页。)

中国大陆的渔业法及其渔业权制度没有采取上述法律结构,舍去了下述中间环节: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取得专用渔业权、渔会或者渔业生产合作社再以入渔权的方式将专用渔业权所含采捕权、养殖权转让给其会员或社员,仅仅规定了国家和渔业经营者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实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业经营者,前者将渔业权直接授予后者的模式。渔场直接归国家所有并管理,而非先交给渔业经济组织;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直接将渔业权授予作为申请人的渔业经营者,同时监督管理渔业权人的养殖或者捕捞活动,而非由渔业经济组织先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取得渔业权,再通过渔业权合同使渔业经营者取得渔业权。如果一定要类比,那么中国大陆渔业法上的养殖权、捕捞权自身既带有渔业经营者进入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渔场的资格,同时含有具体的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权能或者捕捞水生动植物的权能。换言之,所谓入渔权已被融入养殖权、捕捞权之中,只留实质效力,而失去了外形。

如此设计,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业的结果。1、中国大陆的养殖业尤其是捕捞业的实践,是渔业经营者直接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养殖证、捕捞许可证,从而取得从事养殖或者捕捞水生动植物作业的法律资格,而不是由渔民的组织颁发养殖证、捕捞许可证。2、中国大陆的《渔业法》未从渔业权的角度设计,而是着重渔业行政管理,难免忽视渔业权法律结构方面的研究,加上"1"的原因,除非抄袭日本渔业法、中国台湾地区的渔业法,不易设计出如此复杂的渔业权法律结构。3、现行法一直突出水资源归国家所有的原则,水资源、海洋资源、淡水生动植物资源为公共物品的理念淡薄,甚至没有,加上中国大陆一直强调行政管理,既然如此,水资源所有权为渔业权的母权,在渔业行政许可的"催生"和"准生"之下,渔业权自其母权中诞生,而不是通过渔民与其所在渔业组织签订合同而产生,就十分顺理成章。4、在中国大陆,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水权、矿业权的原始取得,都是直接来自土地所有权人、水资源所有权人或者矿产资源所有权人处,无须经过类似渔会的中间组织,尤其是中间非行政组织。相似的问题相同处理,这是人们的行为习惯。若唯独在渔业权制度上例外,没有充分的理由,是不易做到的。5、中国大陆存在着捕捞过度的严重问题,所以在许多海域实行休渔制度,采取渔船、捕捞许可证零增长的措施,力图维持最大持续生产量。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控制、惩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具有权威,渔民的渔业组织软弱无力,难以胜任其责。中国台湾地区渔会、渔业生产合作社管理专用渔业权渔场的效果不理想的实际,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注:陈峻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9页,第43页,第43-44页,第42-43页,第92页,第96-97页。)新西兰等国家实行渔业行政管理机构将"个体可转让配额"分配给渔业经营者的做法,效果不错,(注: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之民事救济》,第65-69页。)从另一方面表明,我国采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把渔业权授予渔业经营者的模式,具有合理性。

其三,不仅中国台湾的《渔业法》规定了娱乐渔业权,美国的水权制度中规定有娱乐水权,其中包含着娱乐渔业权。中国大陆的《渔业法》虽无娱乐渔业权的规定,但《渔业法实施细则》涉及了"娱乐性游钓"(第18条),今后的工作是使之明确地成为一种渔业权,以解决实务中出现的娱乐性游钓问题。

在中国台湾的渔业法上,娱乐渔业权涉及两种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第一,就渔业权人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而言,游客在水上采捕水生动植物或观光的行为在法律上视为娱乐渔业权人的行为,系娱乐渔业权人所享有的在水上采捕水生动植物之权、乘渔船观赏捕捞作业或海洋生物及生态之权行使的具体表现形式。娱乐渔业权人在水上采捕水生动植物的权利、入渔到专用渔业权渔场从事采捕水生动植物的权利,同区划渔业权、入渔权等相比没有质的不同,因为在这些渔业权的情况下存在着权利人雇佣他人实施采捕作业的事例;但乘渔船观赏捕捞作业或海洋生物及生态之权则超出了狭义渔业权的范畴,距离典型物权更远,属于动态的经营权类型。第二,在娱乐渔业权人和游客之间存在着民法范畴的合同关系,当然,定位在旅游合同还是承揽合同,各有其道理,需再斟酌。中国大陆的渔业法若明确规定娱乐渔业权,可以借鉴上述理论。

其四,虽然中国台湾地区的《渔业法》将渔业权定性为在一定水域"经营"采捕或者养殖水产动植物之权,但有学者认为,渔业权与其说是经营权,倒不如说是水产动植物的"采捕权"或者"养殖权"。(注:欧庆贤、陈美宇:《渔业权制度》,《中国水利》第487期,1993年7月,第44页。)笔者亦认为,经营权应为渔业经营者内部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之权,反映不出渔业权的本质品格;养殖权为渔业经营者使用水域使其所放养的水生动植物正常生长的资格;捕捞权系渔业经营者取得水生动植物所有权的资格。由此看来,中国大陆的《渔业法》未沿袭渔业权系"经营权"说,而是着眼于养殖、捕捞,待它再予修正时从权利的角度明确,值得肯定。

其五,在中国台湾,渔业权系经营沿海、近海捕捞或者养殖水产动植物的权利,未在专属经济区海域等领海以外的海域作渔业权经营的核准,故其渔业权只存在于沿海、近海的海域,属于沿岸渔业权。(注:陈俊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5页。)与此不同,中国大陆《渔业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在公海或者由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协定确定的共同管理的渔区从事捕捞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第23条第2款前段)。这表明渔业权存在的海域不限于沿海、近海,符合现代海洋法的发展潮流,符合逻辑,应予坚持。

二、渔业权的物权效力

渔业权作为准物权,既有物权效力,同时又表现出特殊性。

(一)渔业权的排他效力

所谓渔业权的排他效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在同一特定水域不得同时存在二个以上的渔业权;二是指在同一特定水域只能存在一个渔业权,不得同时存在水权等用益物权。

1、同一特定水域不得同时存在二个以上的渔业权

基于养殖的自然物理性质,数个养殖权不得同时并存于同一特定水域,除非实行区分养殖权制度,或者养殖证授权数个渔业经营者在同一特定水域放养不同习性、吃不同食物的水生动植物。捕捞权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在我国,由于不存在专用渔业权或共同渔业权作为中间环节,所以,在近海、公海乃至他国水域捕捞,可以允许数个捕捞权同时存在于同一渔场,这些捕捞权之间不具有排他性。在这点上,捕捞权确实不同于典型的用益物权。例如,在我国管辖的北部湾渔场,就既有广西省、广东省的渔船从事捕捞作业,又有海南省的渔船从事捕捞活动。每条渔船的作业海域可能重叠,在这些渔业权之间的关系上,不宜用排他性予以描述。但这些捕捞权与存在于其他渔场的渔业权之间,则是相互排斥的。对此,《渔业法实施细则》规定,从事外海生产的渔船,必须按照批准的海域和渔期作业,不得擅自进入近海捕捞(第15条第1款后段)。定置渔业一般不得跨县作业。……海洋定置渔业,不得越出"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第23条)。在内水捕捞,有的特定水域(如一个特定的局部湖面)只存在一个捕捞权,这表明该捕捞权具有排他性。

在中国台湾,对于定置渔业权、区划渔业权和专用渔业权诸狭义渔业权,一般认为具有排他性,即在同一水域上不能并存定置渔业权、区划渔业权或者专用渔业权。(注:欧庆贤、陈美宇著前揭《渔业权制度》,第48页;陈俊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7页;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对造成渔业权侵害之民事救济》,第79页。)但对特定渔业经营权和娱乐渔业经营权则持不同的看法,就特定渔业、娱乐渔业同种或者异种经营权相互之间不具有排他性和优先性,可以同时并存于同一水域。当然,在特定渔业经营权和娱乐渔业经营权的权利范围内,对未取得特定渔业或娱乐渔业经营权的第三人,则仍然具有排他性,受不法侵害时,自然可以请求民事救济。(注: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之民事救济》,第204页。)这表明渔业权在排他性方面具有特色。

还有,在日本、中国台湾的渔业法上,就入渔权而言,特定区域渔业权、共同渔业权或专用渔业权,是在特定水域形成渔场,供多数入渔权人共同捕捞所用,此时,各入渔权可以并存于同一水域,在同一期间内,入渔权人都在同一个渔场捕捞,即可使用的水域范围相同;而且,由于入渔规章或者入渔合同中并无关于每艘渔船可捕捞量或者是每次出海作业可捕捞量的限制,渔场内的水产动植物资源,只要不是法令禁止或者限制捕捞的,均可采捕,所以,每个入渔权人所面临的、可以捕捞的水产动植物资源量是相同的。(注:陈俊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8-49页。)这表明,这些入渔权之间不具有排他性。在中国大陆,虽不存在上述法律结构,但捕捞权可以并存于同一渔场,如同入渔权相互之间无排他效力。

2、在同一特定水域只能存在一个渔业权,不得并存着水权等用益物权

划定航道,涉及水产养殖区的,航道主管部门应当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27条第2款前段)。如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基于正当理由不同意,就表明渔业权排斥航运水权。

在渔业权与排污权之间的关系上,原则上排污不得侵害渔业权。例如,海洋石油钻井船、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不得向海域处置含油的工业垃圾。处置其他工业垃圾不得对渔业水域造成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4条)。在水产养殖场不得新建排污口,既有的排污口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8条第2款)。向海域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邻近的渔业水域的水温符合国家水质标准,避免热污染对水资源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也规定了排污不得侵害渔业权的内容(第12条、第27条、第28条)。

(二)渔业权的优先效力

1、渔业权在法律效力上优先于债权。某特定水域本来存在着租赁权,当该水域成为渔业权的客体时,该租赁权终止。在严格的意义上,这是渔业权排他性的表现。

2、渔业权在法律效力上优先于水资源所有权。水资源所有权虽然是渔业权产生的母权,但在特定水域的利用方面,渔业权优先于水资源所有权,水资源所有权人不得妨碍渔业权的行使;在取得所捕捞的水生动物所有权方面,属于捕捞权的效力,水资源所有权不发挥作用,否则,渔业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3、渔业权在法律效力上优先于其他用益物权。有时渔业权与水权虽然可以并存于同一水域,但渔业权优先受到保护。例如,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鱼、虾、蟹、贝幼苗的重点产区直接引水、用水的,应当采取避开幼苗的密集期、密集区,或者设置网栅等保护措施(《渔业法实施细则》第26条)。

4、渔业权相互之间的优先效力。此处所谓渔业权相互之间的优先效力,仅指并存于同一特定水域的数个渔业权之间的效力顺序,不包括数个渔业经营者申请某一特定水域的渔业权,渔业主管部门只批准其中一人取得渔业权的类型。因为按照物权排他性的一般原理,这种情况属于渔业权排他性的范畴。既有的物权优先效力的理论,将上述现象归入优先效力之中,需要反思。

据此,所谓渔业权的优先性,是指在同一水域上存有两种以上的渔业权时,先成立的渔业权较后成立的渔业权为优先,所以渔政主管机关应撤销后成立渔业权的核准,(注:欧庆贤、陈美宇著前揭《渔业权制度》,第48页;陈俊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7页。)就值得商榷,因为按照笔者的观点,这个性质属于渔业权的排他性。同理,日本渔业法所谓定置渔业许可的优先顺序(第15-16条)、中国台湾渔业法所规定的定置及区划渔业权的核准优先顺序(第18条),大多不是渔业权相互之间的优先顺序,而是哪个渔业申请人处于优先位置,取得渔业权,其他渔业申请人得不到渔业权。换言之,它们大多是渔业权排他性的表现。

(三)关于渔业权追及效力的评论

有中国台湾学者认为,所谓渔业权的追及性,是指渔业权水域被侵占或者渔业权行使遭受妨害或有妨害之虞时,渔业权人得请求中止侵占之返还请求权,或除去妨害或是请求预防妨害,并准用中国台湾民法第962条之物上请求权规定为救济。但是由于渔业权不具有物的直接支配权,所以就不必去考虑物的返还请求,因此实质上渔业权在物上请求权上,仅有妨害排除请求权和妨害预防请求权而已。(注:欧庆贤、陈美宇著前揭《渔业权制度》,第48页;陈俊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47页。)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渔业权的追及效力等同于渔业权的请求权。

关于物权的追及效力与物上请求权之间的关系,见仁见智,笔者持两者均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虽然相互有交叉,但并非完全重合的观点。赞同在渔业权场合,物权的追及效力基本上不表现为渔业权返还请求权的观点,但不同意妨害预防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为渔业权追及效力的一种表现的意见,因为这种情况不符合物权追及效力的定义。

(四)渔业权的请求权

1、物的返还请求权。渔业权不是对水生动植物的所有权,所以,渔业权所作用水域中的水生动植物被他人侵占,无渔业权返还请求权发挥作用的余地。在养殖权场合,渔业经营者系基于其水生动植物的所有权,而非渔业权,请求侵占水生动植物者予以返还。在捕捞权场合,水生动植物不属于渔业权人所有,在它们被盗捕之后,因其脱离开捕捞权所作用的水域,所以它们不再是渔业权的客体,渔业权的效力不及于它们。渔业权的效力所及,只是当他人不法侵占渔业权所作用的水域时,渔业权人有权主张其渔业权,将不法侵占人驱逐出该特定水域。但这种权利与其说是物的返还请求权,倒不如认为属于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碍请求权,更为贴切。

2、停止侵害请求权。渔业权被他人不法侵害时,渔业权人有权请求停止侵害。该物上请求权主要适用于他人擅自进入养殖证、捕捞许可证所划定的水域,擅自捕捞该水域里的水生动植物等场合。

3、排除妨碍请求权。当存有妨碍渔业权行使的障碍时,渔业权人可以直接主张也可以通过诉讼主张,请求不法妨碍渔业权行使之人将该妨碍排除。该物上请求权主要适用于他人不法在养殖证、捕捞许可证所划定的水域及其周围设置障碍物,影响乃至阻止渔业权人从事养殖或捕捞作业等场合。

4、消除危险请求权。当存有污染水域、堤坝将要决口等致渔业权损害的现实危险时,渔业权人可以直接也可以通过诉讼向危险责任者主张消除该危险。该物上请求权主要适用于水域污染将导致水生动植物死亡或不正常生长、堤坝行将决口会导致所养水生动物逃逸、水下爆破等作业致使水生动物死亡或逃逸等,最终使渔业权遭受损害的场合。

当渔业权人从事养殖或捕捞的设施遭受不法损害时,渔业权人可以直接或者通过诉讼请求侵权行为人予以修复。

三、渔业权的转让

中国大陆《渔业法》规定,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出租和以其他形式转让,不得涂改、伪造、变造(第23条第3款)。否则,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捕捞许可证,可以并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伪造、变造、买卖捕捞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43条)。就其字面含义看,是在否定渔业权的让与性。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渔业实务中存在过度捕捞,鱼群的自然再生量低于捕捞量,已经造成渔业资源衰退,需要严加控制捕捞规模和捕捞量,在渔船和捕捞许可证方面实行零增长的政策。因贯彻《渔业法》第22条前段关于"国家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的规定比较机械,致使否认捕捞权的让与性。二是渔民本来就缺乏比较容易地转变职业所应具备的一定技能,何况在目前,渔民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因转让捕捞许可证而产生无生活来源,乃至社会问题,显然应该避免。这是禁止转让捕捞许可证的重要原因。

不过,上述原则若绝对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在西方国家,虽然减少捕捞作业可以优化使用海洋资源,减少过度开发的外部成本,但同时却制造了另一种社会成本,即失业的增加、当地渔业社会的萎缩。(注:朱迪·丽丝(JudishRees):《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蔡运龙、杨有孝、秦建新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版,第376页。)此其一。其二,渔民因年迈、体弱、外迁、改换职业等原因,需要卖掉渔船,于此场合,若仍禁止随渔船的转让而让与捕捞许可证,显然缺乏道理。因为捕捞许可证虽然是颁发给渔民等渔业经营者的,但其颁发的根据却是因为渔船而非渔民等渔业经营者,只有存在符合渔业法要求的渔船,待该渔船的所有权人申请捕捞许可证时,渔业行政管理部门才会核发给捕捞许可证;没有渔船,只有渔民等渔业经营者的申请,不会核发捕捞许可证。所以,捕捞许可证虽然不可单独转让,但当渔船转让时,捕捞许可证应该随该渔船的转让而转让,并且必须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同理,捕捞许可证也不允许单独出租,只能随着渔船的出租而交由承租人暂时持有捕捞许可证。承租人以该渔船从事捕捞作业致人损害,如因该渔船所致,由渔船的出租人而非承租人负责。

为了说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可以简要地考察普通法系一些国家关于渔业权转让的制度及其态度。近年来,普通法系的若干国家,其渔业管理的观念正发生着转变,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以求兼顾养护和更有效率地利用渔业资源,达到最高持续产量的目标,成为渔业管理的方向。通过对每一单位捕鱼量征税,或者拍卖剩余的捕捞权,那些最有效率的渔业经营者继续从事渔业经营,而那些成本高效率低的渔船将被迫退出渔业经营。(注:朱迪·丽丝(JudishRees):《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蔡运龙、杨有孝、秦建新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版,第376页。)"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system)为其代表。

该项制度的基本内涵是:1、渔业行政管理机构依据渔区内各鱼种的适当生产量,决定其总可捕捞量。该总可捕量称为总配额。2、渔业行政管理机构依据一定标准,将总配额分配给渔业经营者,使之拥有某一特定渔业、鱼种和渔区中一定比例的可捕捞量。3、渔业经营者欲取得该配额,必须向渔业行政管理机构申请,取得该配额后,有权在配额范围内从事捕捞活动。4、配额持有人有权将该配额出卖、出租,也可以采取其他转让方式,故称为"个体可转让配额"。有人认为,这种渔业行政管理机构和配额持有人之间的关系,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资源租赁(Resourcesrental),配额价格乃基于预估的各种鱼类的市场价值而定。

从中看出,"个体可转让配额"具有以下性质:1、专属性(exclusivity),只有配额持有人才有权捕捞该配额范围内的鱼种。2、持续性(Duration),该配额的存续期间是长期的。3、可让与性(transferability),该配额持有人可以通过买卖、租赁等方式自由转让该配额。这使配额持有人对渔获量或者渔藏量享有利益,配额成为一种私有财产权。如果说许可证制度也具有专属性和持续性的话,那么,可让与性则为"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所独有,并成为其核心。当然,"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和许可证制度并非互不相容,其实,配额本身实为许可证制度的高度变形,因为只有购买到配额才能从事捕捞活动,并且,配额的上限受总可捕量的制约。(注:R.Q.Grafton,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andtheGroundfishFisheriesofatlanticCanada,ministerofSupplyandservicesCanada,(1993).转引自陈俊佑著前揭《我国专用渔业权管理制度之研究》,第106页;参见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之民事救济》,第64-65页。)

"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最先实施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新西兰于1983年修正其渔业法,贯彻渔业资源养护和渔获利益并重的精神。从渔业经营者的角度观察,"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的优点如下:1、会使渔业经营更具有弹性,例如,渔业经营者因个人理由在一定时间内无法经营配额内的渔业时,便可出售或者出租配额。这样,渔业经营者自身不会受损失,受让人可以继续经营配额内的渔业,不致造成渔业资源浪费,使政府能够维持"最高持续产量"的目标。2、取得配额后,可以就该配额内的渔业经营与他人合伙从事捕捞作业,分散独立经营的风险,取得配额内的最大渔获利益,有效利用渔业资源。3、拟退休或者经营不善的配额享有人可以把配额卖给政府,不致造成损失。(注:参见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之民事救济》,第65-66页。)

为保障"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良好地实施,还设有若干辅助措施,主要如:1、配额监督报告系统。其内容包括陆地卸载渔获记录、渔获物在海上卸载给他人的记录、配额管理报告。2、配额交易系统。3、对超额捕捞和附随捕捞的处理措施。此处所谓超额捕捞,是指捕捞量超过配额额度10%以上的情形。对超额部分,或者以折价方式卖与政府,或者就超额部分向政府购买额度。此处所谓附随捕捞,是指已经捕获的鱼种不在配额所允许的范围内的现象。发生此类情况,应将附随捕捞的鱼种缴回政府,不然,会被处以罚款;或者就附随捕捞的鱼种向政府购买配额。(注:参见何世全著前揭《公害对渔业权造成侵害之民事救济》,第65-66页。)

在加拿大,1968年了一项禁令,禁止额外渔船进入,禁止连续捕鱼不到5年的船只,但是几乎占有全部捕获量的船主则给予了持久的、可更新的许可证。这些许可证可转让给任何替代渔船,甚至持有人可以把渔船连同许可证一起出售。(注:p.Copes,RationalResourcesmanagementandinstitutionalConstraints:theCaseoftheFishery,inJ.a.Butlin,(ed.)economicsandresourcespolicy,London,Longman,113-128(1981).转引自朱迪·丽丝著前揭《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第413页。)

渔业资源生物学篇9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对我市2009年的农业及农村工作作了总结,对2010年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下午,我们根据上午会议精神,召开全市水产工作会议。以上,各县、市、区的同志也分别交流了各地的工作经验,最后,市领导还要作指示。下面,我就水产系统2009年的工作和2010年的思路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发展我市渔业的信心。

2009年,我市水产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XX市委三届七次全体会议、市政府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座谈会精神,在省水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分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我市水产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结合XX实际,突出优势,深挖潜力,各项工作全面超过目标任务:

全市2009年放养面积达到78.1万亩,较2008年的74.73万亩增加3.37万亩,增幅4.5%,超年初目标任务2.6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19万吨,较2008年的17.65万吨增加1.35万吨,增幅7.6%,超目标任务0.25万吨;实现渔业产值23.6亿元,较2008年的20.3亿元增加3.3亿元,增幅16.3%,超目标任务2.6亿元。全年共投入资金68920万元,其中招商引资270万元,建水产品加工企业10个,发展中小型水产品交易市场38个,交易量11万吨;新开发休闲渔业场所270个,新开发养殖水面7.1万亩。水产养殖业在大农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分析2009年的工作,主要闪现出以下九大亮点:

(一)社会宣传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大。2009年,市局对加强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水产部门形象极为重视,积极筹划实施宣传大动作。11月5日,借举办首届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东风,XX日报在第三版登出了整版的水产行业宣传专版,集中宣传了市局机关、市直属单位和各县(市、区)水产局,展现了水产人的新形象,提升了我市水产部门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人们对水产的认识。

(二)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水产大县、特色板块建设成效明显。我市在确保了嘉鱼县省级水产大县地位的同时,结合我市水产在全省的地位,根据省财政厅、农业厅联合下发的水产大县创建标准,增报赤壁市为水产大县,已获得批准,并落实了2009年度水产大县项目资金。另外,我局还按照省里创建特色大县的要求,推荐通山县富水水库网箱养殖项目,并报送了各种资料。同时全市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依托各自地域特点,大力发展特色板块项目建设,涌现出一大批特色渔业基地,赤壁市今年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达10万亩,其中稻虾连作6万亩,湖泊围栏与沟、渠、堰4万亩,小龙虾产业已成为赤壁市水产规划六区一场中重要组成部分。通城县在牌合村大力推广“猪—沼—鱼”生态渔业养殖模式,目前全村猪、沼、鱼结合配套养殖水面达到300余亩,获得了猪鱼双丰收。崇阳县充分依托山区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开发青山水库冷水资源,实现山区库区渔业新发展。先后从外地引种池沼公鱼、虹鳟鱼、银鱼、娃娃鱼等多个名特优种类,逐步打造崇阳特色渔业产业化。通山县突出富水网箱养殖鳙鱼产业,实现网箱养殖2万多口,富水牌鳙鱼已成为我市水产养殖的名优品牌。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无公害生产基地面积进一步扩大。2009年,我市进一步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尤其是生产环节的源头监管,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全面推行生产记录、药残反馈、产品标签、出口备案等可追溯制度,确保养殖企业(大户)做到生产有台帐、行为有规范、产品可追溯、质量有保障。2009年我市共申报了15个水产健康养殖场,有8家通过部级评审。总计我市已有12家养殖场荣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并认定无公害产地面积达71万亩(咸安区9.3万亩、嘉鱼县16.13万亩、赤壁市19.16万亩、通城县1.5万亩、崇阳县4.2万亩、通山县8.9万亩、西凉湖管理局12万亩);认证无公害产品32个(咸安区3个、嘉鱼县10个、赤壁市10个、通城县4个、崇阳县2个、通山县2个、西凉湖管理局1个),均位居全省前列。

(四)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建设工作成绩显着。据统计,全市去年共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80多次,发放资料3.3万余份,开办各类培训班164期,培训渔民14000人次,渔业相关信息400余条。受理技术咨询2000余次。全市登记造册的渔业示范户达3300户,其中省级重点示范户80户,市级重点示范户250户,示范面积近20万亩,辐射带动全市近2万养殖户。

同时我们积极为渔民提供各种支持。通山县燕夏乡去年4月下旬发生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鱼突发大面积死亡的事件后,我局迅速反应,及时汇报,并启动应急方案,成立水生动物疫病临时领导小组,并争取相关部门配合,协助渔民及时处置,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灾区社会稳定,渔业生产逐步恢复。根据市领导胡部长、镇市长指示,市局于5月6日,召开全市水产分管局长会议,就此事件举一反三,部署鱼病防治工作,强化鱼病报告制度,对鱼病的防控起了很大作用。

(五)加工、休闲渔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一二三产业比例日趋合理。2009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培植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有一定规模的水产加工企业达11家,资产总额达3.37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99亿元,年加工能力5.6多万吨,年吸纳劳动力2000余人;2009年加工原料1.32万吨,加工产量0.8万吨,加工产值1.34亿元。同时,我市全年共发展休闲渔业272家,休闲养殖面积7.24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10%、112%。2009年我市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86.7%:7.8%:5.6%,二三产业占总产业比重的13.3%,与2008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89.8%:4.9%:5.6%)相比,已略显均衡。

(六)渔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大湖大库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取得新突破。

2009年,我市渔业主管部门及渔政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渔业执法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执法水平,有力地保障了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打击了各种违法行为,较好地维护了湖库正常的生产秩序,营造了较好的渔业投资环境。

一是依法治渔的工作力度加大。据统计,2009年共出动执法船艇100余次,渔政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查处各种渔业违法活动200余起,抓捕非法捕捞人员71人,查处非法捕捞船只31艘,其中从严从重处罚惯犯人员8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2人,涉及非法捕捞种类包括电鱼12人次,炸鱼5人次,灯光网60人次,清除拦河渔具10余处,纠编航道、船路40余条,清理非法侵占水面40余亩。

二是全面落实了渔业许可制度。2009年全市实际共核发养殖许可证4703本,发放率达87.7%。核发内陆捕捞许可证2100余本,捕捞渔船持证率95%以上。

三是清理整治了我市水域养殖环境。2009年,我们对全市渔业污染源进行了一次了全面普查、登记造册,并严格执行“禁止水库化肥养鱼,严禁城中湖和饮水湖养殖珍珠”等有关规定,开展养殖水域综合整治,对大湖大库过度围栏依法予以取缔。

四是认真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2009年,我市及早制订禁渔方案,签订禁渔工作责任状,组织沿江两县(市)禁渔联合执法检查和跨市(州)交叉检查。确保了实现“零上访、零举报、零捕捞”工作目标。

(七)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我市西凉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按照国务院《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市委、市政府“环境兴市”、“生态XX”的建设要求,我市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为重点,在加大西凉湖部级鳜鱼、黄颡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的同时,加快建立西凉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进程。2009年6月16日,由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湖北省水产局和XX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湖泊生态修复行动在西凉湖畔成功举行启动仪式,由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湖泊生态渔业培训班在温泉开办,我市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已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6月22日,又在温泉召开了市级西凉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评审会,来自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水产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七名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一致认为申报材料基本符合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申报管理要求,全票通过了对《西凉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的评审。与此同时,我市还多渠道、多途径,争取各方面的支持。9月份,邀请省政协副主席、省民建主委仇小乐和省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前来实地调研西凉湖的水生生物资源保护项目,由省民建向省政协提交议案,并将相关申报材料报送省政府,积极争取省级西凉湖自然保护区项目批准立项,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长李鸿忠、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副省长赵斌等省相关领导作了重要批示,争取将西凉湖水生生物自然资源保护区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

另一方面,在全市各大型湖泊、水库开展了多批次的增殖放流活动。2009年,我市在主要的大河大库及大湖进一步推行禁渔期制度的同时,积极开展鱼类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我市水产系统先后组织资金136.5余万元,向长江、西凉湖、陆水水库、富水水库、青山水库投放各类鱼苗4680万尾,对我市渔业资源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八)“平安渔业”建设成效显着。

一是全面清理整治“三无”渔船。全市今年共计整治低质量船舶24艘,取缔“三无”船舶7艘,登记检验了我市全部6293艘渔船,发出整改通知书30余张,登记检验率达到100%。

二是健全完善了渔船检验——燃油补贴发放的联动机制,全年实行“一册通”形式发放渔船燃油补贴183.3万余元,补贴渔船3900艘。

(九)水产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取得突破。今年,我市重点加强了渔业专业协会组织的建设,并筹办成立市级水产经济学会,目前已完成了组织申报,制定了章程、组建了首届理事会,后面将接着召开成立大会和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首个市级行业协会的筹建,也带动了各级专业协会组织的发展,咸安区福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城县清水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通山县惠民渔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十佳专业合作社”,通山县惠民渔业专业合作社还荣获湖北省“十佳渔民专业合作社”。

二、正视不足,增强我市渔业发展的责任感。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水产业可谓鱼跃年丰。在这一年中,嘉鱼县稳据水产大县之同时,赤壁市渔业快速增长,也荣等水产大县之榜;咸安区板块面积不断扩大;通山县水产局正式挂牌;崇阳、通城山区库区特色渔业有一定发展;西凉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项目稳步推进,得到省、市多位领导的支持和重要批示;全市生产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全市鱼价平稳运行;渔民稳定增收;这些都是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分不开的,既是全市水产干部职工创新思路、求真务实、克难奋进的结果,也是广大渔业生产经营者努力实干、不断奉献的结果。但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们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这主要表现为:

(一)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注册水产品商标9个,分别是“食无鱼”、“沧湖”、“牌洲湾”、“双湖”、“通富”、“瑞发”、“口味鱼”、“七里山”、“云水”等。但这些品牌的市场知名度还有待提高,尤其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产业化进程不快,加工业仍然短腿。分析我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总体规模小,加工品种少,占总产业比重仍然偏低。二是加工企业与养殖行业结合不够,没有形成大型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没能起到带动当地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龙头牵引作用。三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质量不高,品牌不响。我市水产品加工技术科技含量总体水平偏低,多为冷冻保鲜的初级加工,深挖渔业附加值还大有文章可做。

(三)休闲渔业还没有形成特色。目前我市投入经营的大型休闲渔业场所有53个,零星从业渔户有1000余户,总产值近1.3亿元,但无论规模还是设施、管理、效益均不理想,大多比较低级粗放、规模小、设施不全、功能单一、缺少文化内涵,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四)缺乏规模水产品交易市场。目前我市尚未建设一处上规模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生产的水产品绝大部分通过外地鱼贩运输到武汉的交易市场销售,本地市场销售的水产品大多是从武汉批发而来,即影响了我市养殖户的效益,又不利于市场消费水产品的质量监控。

(五)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及渔业互保工作有待加强。随着现代渔业的发展,渔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我市的渔业经济合作组织还不够发达,市级渔业经济协会还没有开始运作,尤其是渔业互保工作尚未开展,与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努力改进,开拓创新。

三、明确目标,认真做好今年的水产工作。

(一)明确工作思路

2010年,我市水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两链”、“六块”、“八区”、“十品”、“百厂(场所)”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渔业政务信息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我市水产业的行业地位。在具体工作上,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线,全力推进水产大县和水产板块建设;以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和水生资源养护为目的,全力推进西凉湖鳜鱼、黄颡鱼部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西凉湖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以渔业经济发展为中心,全力推进“一鱼一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促进水产品加工和休闲多元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以依法行政为重点,着力抓好依法治渔,加大力度打击渔业违法行为;以科技入户和重点科技示范户培育为突破口,着力做好“十大品种、十项技术、十个标准”的推广应用;以XX市渔业经济学会建设为核心,促进水产行业民间服务组织的发展;以机关党建和思想作风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

(二)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2010年,我市渔业生产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力争养殖面积达79.1万亩,较2009年78.1万亩增加1万亩,增幅1.3%;水产品总产量达19.8万吨,较2009年19万吨增加0.8万吨,增幅4.2%;渔业产值达24.8亿元,较2009年23.6亿元增加1.2亿元,增幅5%;渔民纯收入达8000元,较2009年7800元增加200元,增幅2.6%;为农民增收人均贡献达80元。

(三)落实七大工作举措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要在广大干部职工中进一步加大学习力度,切实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效能,树立大水产观念,以大工业的思维,发展大水产产业。其次要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能力,提高渔政执法维护正常渔业生产环境,合理保护渔业资源。第三要促进技术服务队伍上水平、上台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机制,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快我市渔业科技队伍建设。通过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干、作风硬朗、雷厉风行、敬业为农、廉洁高效地水产干部队伍,努力增强水产部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鄂南经济强市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促进XX现代渔业的发展。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创新宣传方式,办好水产政务网站,力争充分发挥各种纸媒、网络、电信等各种传媒,多渠道宣传水产典型,传播水产政策,普及水产知识,提高水产行业的社会地位。

3、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线,推进水产大县、特色大县的建设。在积极开展无公害渔业生产“两认”工作的基础上,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上,按照生态健康理念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要求,推广发展一批模式优、标准高、品牌亮、效益好的生态健康养殖典型,积极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扩大健康养殖规模,推进水产大县的建设,保持嘉鱼县、赤壁市两个水产大县称号。要结合各地实际,发挥地域特点,更新养殖品种,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加大名特优的养殖比例,增加渔业规模效益,推行“一村一品、一方一业”,推进特色大县的建设,力争通山县进入省特色大县名单。

4、大力推进西凉湖自然保护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依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契机,在09年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争取农业部和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快建设西凉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

5、大力促进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发展。要正确认识当前渔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势,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倡导用工业化理念抓渔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从特色品种、主导品种的苗种引进繁育、成鱼生产到加工流通,形成水产品繁育—生产—加工—流通的一体化和产业化,实现水产品附加值的增值增效;因地制宜,对休闲渔业发达的渔区(村),要把垂钓休闲、旅游养生、观光娱乐作为重点,突出休闲特色建设新渔区(村);切实加大城市圈产业对接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有一定规模的水产品加工厂、水产品贸易市场、渔业休闲场所,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渔业附加值,努力实现二、三产业比例的突破,实现水产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6、围绕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以强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推进品牌渔业的建设。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现代渔业生产的生命。要认真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使水产品质量安全深入人心,落实到生产养殖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强化生产源头的管理,切实加强投入品监管,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切实抓好渔业重点县、重点乡镇、集中产区、养殖大户的生产记录、养殖用药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建立相关记录台账,完善健全水产品的溯源制,确保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我市无公害渔业生产的“两认”及换证工作,按照生态健康理念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要求,创新发展一批模式优、标准高、品牌亮、效益好的生态健康养殖典型,推进我市优质无公害水产品的品牌建设,创建和壮大一批在武汉城市圈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渔业品牌,提高我市水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

7、以成立XX水产经济学会为带动,引导发展一批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它作为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土地、劳动力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适应和对接问题,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还可以通过合作组织实现资金、品种、模式、技术、市场、品牌的统一共享,通过协会组织技术培训,传播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促进农业新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对于实现“一村一品、一方一业”的专业化格局具有积极作用。我们要借助我市首个市级水产行业协会的建设,引导和带动各县(市、区)成立各种形式的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将科技推广工作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对各类渔业经济组织、各类协会的指导,加强协调联系,合理布局,认真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动渔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我市渔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积极着手开展渔业互保工作,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渔业自救能力,切实保障渔业生产者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

渔业资源生物学篇10

【关键词】绿色会计,渔业企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大国,渔业产量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但伴随着渔业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日益凸显,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日益增长的捕捞强度和不断衰竭的渔业资源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了一连串影响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例如渔业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的枯竭以及水产品不安全问题等。在新形势下,传统渔业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必然造成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阻碍了渔业企业的长期发展,现代渔业发展观要求企业从长远利益来看,将内部绿色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外部科技创新相结合,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一、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及思想

绿色会计是基于传统财务会计不能有效的反应资源衰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也称为环境会计。绿色会计通过强调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及不可再生性,通过以货币计量为主,多重计量方法为辅的计量原则,基于传统财务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及可持续发展假设,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拥有的环境资源进行核算和监督,使企业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因此,渔业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在渔业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

二、当前我国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科技创新和节能高效是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但维持这一不竭动力的前提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来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由此引导企业自主地进行低碳环保和节能高效的渔业活动。因此绿色会计是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采

近年来,海洋渔业的主要增长点为低值鱼类,而重要经济鱼类不能形成鱼讯,渔民的出海作业天数和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海域的水生生物物种丰富,但随着我国海洋捕渔船只数量激增,渔具选择及捕捞作业方式缺乏科学性,捕捞强度远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极大的破坏了渔业资源和渔场环境,使得近海渔获量中优质鱼类所占比例已经不足30%,渔业种群的增殖与恢复能力下降,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受到严重制约。

2.海洋渔业环境的污染严重

由于海水养殖、渔船废弃物、陆源污染物及溢油事故等,我国近海水域污染日益严重,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珍稀濒危鱼类物种继续减少,人为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此外,在地方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各类临港工业及交通运输项目一哄而上,以及大规模填海工程导致近岸海域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滨海湿地的丧失,使得海洋渔业的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三、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在渔业企业内部建立绿色会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助于推动渔业的科技创新以及渔业资源与环境的高效利用

利用绿色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归根结底海洋环境资源才是渔业的根本,因此需要将其量化,加之数据分析,绿色会计通过具体核算环境污染,防治和开发的成本费用以及环境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综合评估渔业活动的经营成果和环境绩效。对我国渔业经济而言,只有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才能引导企业自主的推动技术创新,从而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传统渔业模式向现代渔业模式转变,促进渔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会计制度要求渔业企业必须走低耗、环保、集约经营的道路,满足了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

2.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可持续发展对绿色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绿色会计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因此绿色会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渔业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的绿色革命和外部渔业作业方式的技术创新。当代渔业企业要做到绿色经营,就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变过去一味追求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和短期利益的观念,具体核算渔业经营活动中渔业资源以及海洋环境的成本损耗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渔业的粗放经营模式,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配置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

四、结论

随着渔业资源和捕捞强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渔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间的联系也将会越来越密切,要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改革,用绿色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夯实渔业产业基础,大力开展渔业产业的科技研发,提高作业方式及作业工具的技术含量。尽管绿色会计革命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尤其对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发展背景的渔业而言,绿色会计制度更为重要,鉴于此,渔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国家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由晓琴.关于科学发展观下推行绿色会计的探讨[J].科技和产业,2010(06)

[2]李小青.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