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诱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5:47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篇1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在临床上对于危重患者来说是重要的急救场所,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患者都呈现明显的呼吸衰竭,因此对于有创呼吸机的应用概率也非常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应用有创呼吸机情况下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几率[1]。本文对可能诱导重症监护病房当中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其中,男性46例,年龄2~80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女性34例,年龄2~72岁,平均年龄为44.9岁,对所有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80例患者中引发下呼吸道的可能因素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实行全方位护理,跟踪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将所有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以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诱导因素,排除无关因素,找出各个因素与呼吸道疾病感染几率之间的关系。

1.2.2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确诊标准患者使用有创呼吸机时间在48h之内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为时间标准;将机械通气过程前后的胸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通气之后的胸部出现新浸渍的阴影区域[2];白细胞所占有的体积分数显著提高,乃至大于10×109/L;患者开始出现性肺部音、炎性支气管分泌物及肺实变等症状,这些都是发生肺部实质性感染的有力症状;另外,在对痰进行培养实验中发现了病原菌的存在或在已知的病原菌基础上又发现新病原菌的存在都可以作为确诊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标准[3]。

1.3统计学分析将所有临床术后数据输入电脑,建立excel表格,整理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临床术后数据进行t检验,对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情况经过数据记录、统计发现,在选取的80例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有26例患者发生了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概率在32.5%,有11例因医治无效而死亡,死亡率在42.3%。

2.2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经过数据分析可知,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会伴随机械通气时间(即带机时间)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

2.3发生基础疾病的数量经过数据分析可知,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会伴随基础疾病数量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

2.4插管方式在详细数据统计之后可以发现,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来说,插管方式对于下呼吸道疾病的感染也有一定的影响。在80例临床资料中,经鼻腔插管及经口插管的患者共有50例,而感染下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有18例,发病几率在36.0%;对于30例进行气管切开再插管的患者来说,共有19例患有下呼吸道疾病,所占比率高达63.33%。很明显,采用气管切开后再插管方式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于前者(p

2.5疾病严重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可知,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几率随着疾病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

3讨论

人体呼吸道的主要部分为鼻腔、咽喉、肺泡、气管、支气管等构成,其中鼻腔当中的主要结构鼻甲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将人体吸入的气体进行异物净化、加湿、加温等,这是通过鼻甲中富含的丰富粘膜组织,血管、黏液等完成的[4],在这一过程完成后,下呼吸道便能够免受有害物质及各种微生物的侵害,得到一定的保护,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在建立人工气道工作过程中,人体的上述各项生理功能由于外界强力的侵入而受到了破坏,细菌便很容易入侵呼吸道,并滋生、繁殖,最终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在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由于经常会应用有创呼吸机进行通气,因此很容易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经过相关数据调查发现,这类疾病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50%~70%[5]。有研究证实,侵入性的操作能够带给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高系数的呼吸道感染,属于独立高危因素。

本研究对重症监护病房当中应用有创呼吸机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和探讨,发现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所患基础疾病的数量、插管方式及疾病严重情况都能够显著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越长、基础疾病越多,气管切开后插管的插管方式及高危疾病状况都会提高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发生几率。在临床上尽量采取最合适的医治组合,及有效的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感染几率,以增加治疗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刘冰,贾淑梅,徐修礼,等.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03).

[2]周田美,董晓勤,余道军,等.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0).

[3]任玲,周宏,茅一平,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10(03).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篇2

比较所有患儿确诊疾病类型和比例,包括急/慢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统计学比较:采用SpSS11.0统计学处理软件包建立数据库,方差分析,当p<0.05时认为具有显著差异。

呼吸道具有贯通性,尤其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关注于上、下呼吸道的紧密关联性,并以此开展疾病的预防工作。鼻腔属于上呼吸道的起始端,不仅关系到气流的进出和供氧,同时也具有保护呼吸道的重要作用,可有效滤过空气中的污染部,如颗粒、浮尘、微粒等,从而减少呼吸道的感染发病率[5,6]。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目前我国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越来越多,而由于鼻源性诱发的各类疾病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应受到广泛的关注。

儿童在临床治疗中属于特殊人群,由于儿童抵抗力弱,易于感染各类疾病,也为临床施治带来局限[7];同时,由于儿童的顺应性和依从性差,也给治疗加大了难度。患儿表达不擅,也造成临床的误诊与漏诊,影响病情的及时发现和制定治疗方案[8]。根据临床的主诉情况,本研究将儿童鼻源性疾病的就诊原因划分为鼻部不适和非鼻部不适两大类,而两类中又有多种不同的主诉因素,使家长带领儿童入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其中,鼻部不适的就诊原因主要包括:鼻涕、鼻塞、鼻痛、和流鼻血;非鼻部不适-即鼻部周围组织器官不适的就诊原因主要包括:耳痛、咳嗽、头晕头痛、睡眠障碍、咽部不适、下呼吸道感染、胸闷、流口水、流眼泪、听力下降、口齿不清、和多动。

在本组研究中,根据对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发现,鼻涕和鼻塞是鼻部不适的主要就诊原因,而睡眠障碍和咽部不适是非鼻部不适的临床主要就诊原因。而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临床主诉情况比较发现,各年龄段患儿的就诊原因无显著差异,提示就诊原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不具有特异性,而鼻涕、鼻塞、睡眠障碍、以及咽部不适是诱发儿童鼻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篇3

【关键词】Fisher综合征;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

Fisher综合征被认为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变异型,1956年由millerFisher首先报道,它是一组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三联征为突出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由感染介导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该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愈后良好。本组病例随访3~6个月,3个月痊愈者停止随访,3个月未愈者继续随访至6个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8例Fisher综合征患者资料,男15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20~88岁,平均年龄42岁。有前驱感染史24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史10例,腹泻史11例,明确疱疹感染3例,疫苗注射1例,另3例无明确诱因。

1.2临床表现

复视25例,眼外肌麻痹28例,眼内肌麻痹8例,瞳孔散大居中固定8例,共济失调26例,腱反射减弱28例,四肢不同程度肌力下降23例,肢体麻木11例,饮水呛咳吞咽困难5例,咀嚼无力3例,呼吸肌麻痹2例。

1.3影像学检查结果

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24例头颅磁共振平扫无异常,3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1例脑桥脱髓鞘。

1.4实验室检查

2~3周脑脊液检查:细胞数范围﹙0~10﹚×106/L,脑脊液蛋白定量范围为0.4~1.85g/L,26例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血浆免疫球蛋白检查示:22例血清igG、iga、igm呈不同程度升高;2例寡克隆带阳性;采用eLiSa和western印记法测定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3例。

1.5神经电生理检查

27例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4例出现运动传导速度减慢,F波延迟16例,H反射延迟17例,消失5例;脑电图检查:1例界限性脑电图,余脑电图检查无异常。

2治疗方法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一旦确诊、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即予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剂量为0.4g/(kg?d),连用5d;对重症患者合并感染及呼吸肌患者予血浆置换治疗,每次交换血浆量按40ml/kg计算,同时用人血白蛋白复原血浆量,每周2次,应用2~3周;甲强龙冲击治疗方法:甲强龙1000mg/d静脉注射,连用5d;其中12例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6例行血浆置换,2例重症患者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联合应用,10例应用甲强龙冲击治疗;合并呼吸肌麻痹者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痰较多者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予抗感染治疗;明确疱疹病毒感染者予更昔洛韦5~10mg/(kg?d)静脉滴注。所有病例均予甲古胺营养神经,同时予康复治疗以及其他支持、对症治疗。

3结果

1例呼吸肌麻痹呼吸机治疗1周脱机,1例2周脱机。3个月内痊愈22例;未痊愈主要表现:3例存在复视,2例存在共济失调,1例肌力未完全恢复至正常。随访6个月,27例痊愈,1例遗有复视。

4讨论

Fisher综合征是感染、疫苗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有前驱感染,与徐忠等报道[1]相符。其感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依据:①本组病例24例发病前1~4周有感染史,1例有疫苗接种史,可见Fisher综合征的发生与感染及疫苗接种相关;尚有3例未发现前驱感染及相关诱因,一方面可能感染较轻或隐匿,患者不知不觉中感染,我们采集不到相关病史,另一方面可能还有其他我们没有认知的发病机理。②本组病例有3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明确疱疹病毒感染。③22例血清igG、iga、igm呈不同程度升高,可作为Fisher综合征是免疫性疾病的依据。④李海峰等报道[2]:Fisher综合征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抗体滴度升高与古兰-巴雷综合征相符,提示Fisher综合征与古兰-巴雷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同,古兰-巴雷综合征是与感染有关和免疫机制参与的特发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3]。

本组病例有2例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说明脑脊液鞘内蛋白合成率高;通常情况下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如多发硬化时脑脊液寡克隆带呈阳性,而本组病例属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亦有少部分脑脊液寡克隆带呈阳性,可见,寡克隆带阳性并非对多发硬化具异性诊断,在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亦可出现,在Lyme病、神经梅毒、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多种结缔组织病的脑脊液中也可检出[3]。同时,Fisher综合征其诊断条件之一为共济失调,导致其共济失调的机理可能是颞枕桥束受累所致。因Fisher综合征表现以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为主征,是否同时并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目前无确切依据;另本组病例有1例在桥脑影像学提示脱髓鞘病变,能否作为周围神经系统并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发生脱髓鞘的依据,因病材少不能给予结论;房启良[4]曾有类似报道,神经病学也曾有类似的阐述[3];由此可见,Fisher综合征存在以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为突出特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可能。

肌电图检查在Fisher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经典的Fisher综合征以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突出表现,但早期三联征可能部分表现出来,需与脑干脑炎鉴别,肌电图检查发现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是失神经或轴索变性证据;F波异常H反射延迟或消失表明神经近端或神经根损害,提示周围神经损害,脑干脑炎肌电图不会有上述表现,可出现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异常,肌电图检查对鉴别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帮助。

严重并发症的处理Fisher综合征呈单向病程,多于发病4周时症状停止进展,预后良好,有少部分病例会出现严重并发症,本组有2例发生呼吸肌麻痹,发生率为7.1%。呼吸肌麻痹是其主要严重并发症之一;对呼吸肌麻痹病例要进行心电及氧饱和度监测,同时监测肺功能,呼吸肌辅助呼吸是最有效的治疗;本组有2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均于2周成功脱机。吸入性肺炎及窒息是其另一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患者,为防止并发症发生,及早留置胃管及鼻饲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Fisher综合征是感染介导的免疫系统疾病,抑制免疫是有效治疗措施,血浆置换、注射免疫球蛋白或二者联合应用疗效肯定,但价格昂贵,不能为所患者有接受,加强龙冲击治疗也是治疗措施之一,但多数学者认为激素治疗无效,本组病例激素治疗10例,疗效肯定,有文献观察得出同样结论[5]。

参考文献

[1]徐忠,庞爱兰,郑颖,等.millerFisher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5):65-67.

[2]李海峰,袁锦梅.millerFisher综合征发病机制.中国临床神经科,2001,9(4):410-413.

[3]王维治,罗明祖.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105.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篇4

关键字:支气管气道哮喘

引言: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对小儿身心、生活危害甚大。为了使治疗的效果达到最佳,应该对哮喘的病因有所了解,引起儿童哮喘的原因有哪些?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儿童哮喘的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因素,一是引起气道高反应伴有迟发炎性反应的因素,还有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的哮喘。

一、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因素:

1、非特异性理化因子:哮喘患儿气道反应性增高,某些非抗原性物质,如蚊香、香烟的烟尘、植物油、汽油、油漆的气味等可刺激支气管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的引起咳嗽和刺激迷走神经,从而就会导致哮喘发作。

2、剧烈运动:哮喘患者如果剧烈运动可引起哮喘发作,运动诱发哮喘发作是由于短时间内从肺泡经气道呼出并损失了大量水分,在物理刺激下许多细胞产生并释放出能使平滑肌收缩的介质,同时可能有神经传导参与作用,结果导致反射性支气管痉挛而引发哮喘。

3、气候改变:儿童哮喘患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如突然变冷,受冷空气刺激或气压降低常可诱发哮喘发作。

二、气道高反应伴有迟发性反应的因素

1、最常见的是吸入性过敏源。螨:儿童对螨的过敏现象很常见,而且多在晚上发作。调查发现,在143例儿童哮喘病人中,首次发作哮喘年龄在3岁以内者占61.5%,说明此种婴幼儿哮喘可以是变态反应性或以后将转变成变态反应性哮喘。花粉:可引起哮喘的花粉有数百种,花粉过敏性哮喘有较明确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在我国与哮喘关系最为密切的花粉有蒿属花粉、豚草花粉和狗尾草花粉。真菌:与哮喘发病有关的真菌有交链霉,青霉,毛霉和曲霉。真菌引起的哮喘一般发生在夏季,特别是霉雨季节。其他:如丝棉和某些食物,如鱼虾、牛奶、鸡蛋等都有可能诱发小儿哮喘。

2、感染:小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病毒感染会导致儿童哮喘的发生。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病原体,学龄前儿童常感染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会导致哮喘发作。

三、其他因素引起的哮喘

从医学理论上来说,临床上诊断婴幼儿哮喘,首要的标准是典型喘息,均具有三次以上(包括三次)。等于说,如果患儿的哮喘症状连续出现三次,在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疾病因素后,可判断为哮喘。

(一)遗传因素。小儿哮喘患者,往往能够检查到皮肤、粘膜渗产生病变倾向,且患儿家族成员具有这方面的既往病史。因此,患儿哮喘与遗传因素油管,且男孩的患病几率高于女孩。

(二)过敏因素。一些患儿的由于为敏体质,也容易患上哮喘。这些患儿的体质非常敏感的,对于普通人并无影响的因素,均可成为其患病诱因。致敏原哮喘患儿的致敏原分为三种:

(1)诱发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如流行性流感、扁桃体炎。

(2)吸入过敏物,比如花粉、冷空气及化学物质。

(3)食物。食物也属于过敏物,比如部分患儿对海鲜、香料等过敏,如果进食,易诱发哮喘病。

过敏性体质的患儿,如果患有流行感冒、吸入花粉或进食过敏食物,均可诱发哮喘。其中,存在于空气中的过敏源,如螨虫、霉菌和花粉等,均可诱发哮喘,通常集中于春暖花开的季节。此外,夏秋季同样是哮喘发作高峰期,由于树木生长速度快。而冬季,由于通风换气不及时,蟑螂蜕皮后,分解物质悬浮于室内,也会成为哮喘的过敏源。

(三)分娩时护理不当。英国的相关研究认为,剖腹产婴幼儿相比较顺产婴幼儿,更易患哮喘疾病,剖腹产婴幼儿的患病概率比顺产婴幼儿高出80%。但是患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不过临床经验表明,可能是由于剖腹产婴幼儿,未经免疫系统及肺部发育所需步骤,同时也可能与荷尔蒙分泌缺失存在关系。

(四)生活环境比较差。婴幼儿出生的1年内,接触蟑螂、杀虫剂及其他一些有害的物质,则婴幼儿的患病几率就会明显增加。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对700名儿童的调查结果表明,350名婴幼儿于5岁时患病。接受调查儿童父母,提供其出生后早期接触各种环境因素,结果显示,出生后前1年内,与蟑螂有过接触的婴儿,患病几率增加1倍。出生1年内接触除草剂,患病几率增4.6倍,出生后1年内,接触杀虫剂后,患病的几率增加2.4倍。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接触木材或家庭成员中存在油烟的,婴幼儿的患病率同样会增加。但如接触发生出生后1年内,影响更大。当儿童长大后再接触,影响便会减弱。研究人员认为,在婴儿期间,人体的肺脏正在快速发育,免疫系统也处在发育中,这期间人体尤为脆弱,易患哮喘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篇5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喘息发作;危险因素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暴发性发作、症状恶化加剧、威胁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但实际上也是一种心身疾病[1],若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治疗,那么往往会造成患者的病情恶化,出现较高的病死率。本文就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喘息发作的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5例为观察组,平均年龄7.33岁,年龄2~12岁,女15例,男30例。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全部都出现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喘息、呼吸困难的问题,部分患者还出现咳痰、咳嗽、大汗淋漓、张口抬肩呼吸、端坐前倾位等表现。本次发作诱因:15例患者无明确诱因,9例患者有明确过敏源接触史,21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体格检查:5例沉默肺,33例两肺满布哮鸣音,7例意识模糊,心率62~120次/min,呼吸30~48次/min。同时,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为正常的小儿4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都不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存在着可比性(p>0.05)[2]。

1.2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诱发儿童哮喘高危因素统一调查问卷表来对两组儿童的家长进行面对面地仔细询问及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日常接触物、居住环境、特应性体质、家族史、呼吸道感染情况、过敏史(食物、药物)等。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有关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差别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差别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意义(p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有意义的10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能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因素有6个因素,分别是剧烈运动、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情绪压抑、哮喘史、家族过敏史,见表1。

3讨论

儿童支气管哮喘存在着长期性、可逆性和反复喘息发作等突出特点。在临床上往往会由于处理不当、对病情判断不准而造成患儿的病情恶化,甚至有些支气管哮喘患儿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学习[4]。

诱发儿童出现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涉及到心理、行为、机体免疫、环境等多个不同的领域[5]。本组资料中,单因素统计学结果显示:剧烈运动、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情绪压抑、哮喘史、家族过敏史、儿童有特应性体质、常接触泡沫制品、甜食习惯、父母吸烟史、海产品摄入几种因素与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喘息发作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则显示剧烈运动、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情绪压抑、哮喘史、家族过敏史。哮喘疾病与呼吸道感染之间存在着相对复杂的关系,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是当前有可能会造成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喘息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据研究,超过40%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运动型哮喘症状。大部分哮喘患儿自身存在心理障碍,有些患儿是由于不肯入托、哭闹、被打、挨骂等原因而出现哮喘发作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控制疾病发展,避免出现并发症,以便促进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健康,恢复其功能。

总之,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喘息发作与多种相关性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地治愈患儿,值得推广应用[6]。

参考文献:

[1]张林琳.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0,23(15):101-104.

[2]季海娟,孙国俊.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23(24):100-104.

[3]李华亭,田春霞,宋辉,等.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31(03):209-214.

[4]陆景丽.小儿支气管哮喘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意义的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3,25(04):120-125.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篇6

诱发“电热毯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咽痛、鼻衄、口干、舌燥以及大便秘结、小便少而黄等。这是因为长时间开启电热毯,人体经过一整夜加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水分和盐分丢失量明显增加所致。

诱发皮炎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用了电热毯以后,全身会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疹多开始于接触电热毯的背部、臀部、大腿后侧,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患者自觉瘙痒难忍,彻夜难眠,影响休息和工作。这种情况多发于年老体弱、体质过敏者以及糖尿病、肾病和肝胆胃肠疾病的人。这是因为长时间通电后,电热毯持续散热,使人体皮肤中的水分不断蒸发而变得干燥,加之热原体对皮肤的刺激所引起。

诱发牛皮癣

冬季使用电热毯是诱发牛皮癣复发的罪魁祸首之一。电热毯除了会引起皮肤干燥外,在通电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形成一种电磁场,人们长时间处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电磁场中,会破坏生物电的自然平衡,影响到人们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引起人们的生理紊乱;电热毯还会加速人体内水分的蒸发,长时间躺在上面就会导致便秘,便秘也是诱发牛皮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牛皮癣患者要避免使用电热毯,平时适当的多喝水。

诱发癫痫

冬季是癫痫的高发季节,电热毯诱发癫痫,主要是由于癫痫患者神经系统比较脆弱,人脑对电磁场非常敏感,容易受到电热毯通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场的干扰,导致大脑的异常放电,引发癫痫。

诱发呼吸道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主要是通过呼吸和皮肤来散热的,使用电热毯后,被窝里的温度比较高,室内温度较低。这样一来,造成了里热外冷的状况,鼻、咽、气管、支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正处于扩张状态,呼吸比平时加深加快。一方面居室里的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黏膜干燥,容易出现咽炎、喉炎、支气管疾病;另一方面被窝里的温度较高,露在被子外边的头部容易出汗,在熟睡中,手脚也会伸出被子外,很容易着凉感冒,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诱发脱水热

有人使用电热毯后,第二天会出现唇及咽喉干燥、声音嘶哑、面色潮红等症状,婴幼儿还会出现发热、烦躁不安、哭闹等现象,在医学上将其称为“脱水热”。因为人体含有大量水分,成人体重的60%是水,婴幼儿体内水分则占70%~80%。为了维持生命需要,人体每天需要补充水分2500毫升。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睡眠时,体内的新陈代谢同样旺盛。据科学研究测定,体温每升高1℃,体内的水分就蒸发掉10%。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比成人薄,保温能力差,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按体重计算的话,是成人的3倍,另外,新生儿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比成人快4倍,更易诱发脱水热。因此,新生儿不主张使用电热毯保暖,但可以控制新生儿的室温,还可以借用衣服被褥的保暖作用。

诱发老年心梗

有些老人因为怕冷,每天夜里都要整夜开着电热毯。取暖产品使用的时间过长会使人体缺水,再加上一些老年人因为担心夜尿,晚上不敢喝水,以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些因素在寒冷的冬天里都很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脑血栓,从而危及生命。

诱发不孕不育和胎儿畸形

当人们使用电热毯时,即使绝缘电阻完全合格的产品,也会有感应电压作用于人体。这个电流虽微小,但对人体仍有潜在危害。电热毯打开后会有很低的电磁场,对女性内分泌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严重的会导致不孕。临床发现一些不孕的妇女,她们都有冬天睡觉时长时间开着电热毯的习惯。而对于孕妇,睡电热毯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此外,电热毯产生的热量时间长了会对男子的精囊产生不良作用,使男性少精,或活力不强。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篇7

[滋阴补肾]

冬季是养肾防寒的时节,肾气不足容易导致肾炎、腿部水肿、尿频、神疲乏力等多种身体不适。因此,冬季要注意对肾脏的养护。中医认为,肾主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肾气充足则身体强健,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隆顺榕冬虫夏草可以益肾壮阳、养阴益精,是阴阳并补之佳品。科学表明,虫草体内含虫草酸、维生素B12、脂肪、蛋白质等。虫草性甘平,入肺、肾经,是著名的滋补强肾之药,有补虚健体之效。对肾虚阳痿、腰膝酸疼等人群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此外,冬虫夏草能减轻慢性病的肾脏病变,改善肾功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肾脏的损害,在严冬之际,隆顺榕冬虫夏草能够帮你滋阴补肾,预防因肾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提高免疫]

冬季气温骤降,寒冷是各种疾病诱发的直接原因,低温会严重损伤人体的热平衡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在寒冬之际,人们必须重视提高免疫,预防疾病。隆顺榕冬虫夏草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现代科学表明,冬虫夏草主要含有冬虫夏草素、虫草酸、腺苷和多糖等成分。冬虫夏草素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等病菌的生长,又是抗癌的活性物质,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虫草真菌可刺激B淋巴细胞、抗体的产生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虫草多糖是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机体对病毒及寄生虫的抵抗力。因而,冬虫夏草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增强身体素质,助您安然过冬。

[调节呼吸]

寒冷的冬季,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体质差或年长者这种情况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要注意调节呼吸,以防身体不适。冬虫夏草能够扩张支气管、平喘、祛痰、防止肺气肿的发生。现代药理学表明,冬虫夏草对支气管有明显扩张作用,扩张支气管后能减小呼吸道的阻力,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冬虫夏草对于肺虚、肾虚或肺肾两虚的老年慢性呼吸系统不适功效显著。冬虫夏草还具有抗炎、抗真菌、抗病毒的作用,因此当呼吸系统感染了细菌,发生炎症时,冬虫夏草就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有效预防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因此,冬虫夏草能够有效调节呼吸系统,预防疾病发生。

巧食即食海参

田 露

为了适应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即食海参应运而生。即食海参的吃法多种多样,下面几种食用方法,使美味与营养相得益彰。

食法一:即食法――开袋即食,保留了海参的原汁原味。适合长期食用。

食法二:蜂蜜法――用即食海参直接蘸蜂蜜食用。此种食法可养阴润燥,利于肠胃对海参营养物质的吸收。适合四季服食,坚持食用,有强身健体之功。

食法三:汤羹法――将即食海参切丝,加于冲好的蛋花汤内食用。也可将海参加入其他汤汁、面食中食用。早晨空腹食用效果最佳。此汤需温热服食,适合喜温热食物者。口味鲜香,老少皆宜。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篇8

052白介素-16和变应性哮喘周敏,万欢英

053iL-13在支气管哮喘及炎性疾病中作用杨红申,袁雅冬,马俊义,石玉珍

054白介素4受体与支气管哮喘徐勤枝,李强,刘忠令

055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在研究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倪磊,许以平

056CD4+t细胞功能性分化的研究进展程晓明,王长征

057支气管哮喘与t细胞激活信号周敏,万欢英

080过度通气增加患者致死率

058CD23与支气管哮喘李超乾,徐永健,张珍祥

059肥大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作用中的新认识袁迎春,陆月明,罗文侗

060白三烯与阿斯匹林哮喘张希龙,夏锡荣

061免疫耐受与支气管哮喘孙鲲,王长征

062支气管哮喘气道平滑肌增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张媛莉,何建猷,梁标

063成纤维细胞和气道重建吴祖群,李海浪

064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殷少军,何礼贤,瞿介明

065诱导痰技术及其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评价中的作用白彦,林耀广

066支气管哮喘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现状陈颖,阮英茆

067茶碱的抗炎作用潘金兵,侯宇虹,齐景宪

068nF-KB及inoS与肺部疾病莫红缨,郑劲平,钟南山

069炎症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肺气肿曾琼,陈顺存

072规律使用法莫特罗后对舒喘灵的支气管扩张反应和皮质类固醇的近期疗效

071不含氯氟烃的曲安缩松吸入治疗成人持续哮喘的对照研究

070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治疗过敏性哮喘

075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074大鼠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073儿童期肺炎后的哮喘发病率

079aRDS发作期G-CSF和Gm-CSF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调节

081关于加强医疗科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意外事件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078喷漆事件诱发肺纤维化

077轻度哮喘患者肺抗氧化物状况的变化

082吸入一氧化氮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一欧洲多中心研究报告

哮喘的基因治疗李伟杰,邓伟吾

白介素-10与支气管哮喘治疗程远雄,钟南山,陆阳

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调控钱小顺,朱元珏

利多卡因治疗哮喘的临床新应用顾经宇,殷凯生

β2-受体激动剂对炎性细胞的作用杨红申,郝书亭,马俊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回顾:以即刻肺部尸检进行的比较

食物过敏性哮喘李明华,官茹明,叶世泰

细胞因子与睡眠调节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关系刘辉国,徐永健,张珍祥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临界压(peRit)黄蓉,黄席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代谢紊乱关系研究进展肖永龙,郑培德,殷凯生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控制功能及其遗传学研究季蓉,何权瀛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肌疲劳的发病机制苏莉莉,薛立福

呼吸系统的内源性一氧化碳陈亚红,赵鸣武,唐朝枢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理邝锦辉,陈顺存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与肺疾病项轶,黄绍光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胸膜纤维化闵锐,杨玉,李淑云

p-V曲线与保护性肺通气刘书盈,刘又宁

FHit基因与肺癌梁坤,戚好文

化疗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地位及其进展陈克能,张力建,徐光炜

低氧诱导因子-1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陈彦凡,陈少贤

卤代麻醉剂对呼吸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李永旺,杨天德,刘桥义

婴幼儿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13岁以前发生喘息和过敏反应的危险性

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的3年生存率

早期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者的研究现状卢冰冰,何权瀛

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徐凌,蔡柏蔷

粘附分子与CopD宋宁,张聪敏

吸烟合并CopD气道结构变化和细胞学基础邓平,陈平,向旭东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段争,刘树卿,马俊义

CopD与细胞凋亡宋宁,张聪敏,石玉珍

糖皮质激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沈策,罗文侗

合成代谢激素与CopD的营养学关系杨玲,徐卫国

CopD夜间低氧血症和睡眠障碍宋世英

肺泡上皮细胞钠水转运与急性肺损伤焦光宇,于润江

细胞因子和急性肺损伤许淑云,刘晓晴

机械牵拉诱导的细胞因子释放与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张波,刘又宁

转化生长因子β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蔡闯,徐军,钟南山

神经生长因子与支气管哮喘夏晓东,徐正衸

抗ige治疗的药理学基础柳仲秋,王志兴,戚好文

维a酸在肺泡形成和肺泡修复中的作用安立,张洪玉

氯离子通道活性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林勇,陈文彬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布与肺疾病的关系徐红蕾,蔡映云,陈少贤

气道内支架置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张伟,陈正贤

iL-17与支气管哮喘顾晓燕,殷凯生

白介素-17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邵亚娟,高金明,林耀广

白介素-12与支气管哮喘陈欣,林江涛

白介素-12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徐钰,高占成

白介素-10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黄宗文,修清玉,韩焕兴

白介素-9和哮喘徐向晖,郭雪君

白介素-1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机制徐峰,张洪泉

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周敏,徐永健,张珍祥

nF-κB在肺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程真顺,徐启勇,叶燕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气道粘蛋白合成中的调节作用曲仪庆,黄绍光

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赵占胜,金玉怀,丛斌

氧自由基在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高晓玲,刘卓拉

蛋白激酶C和呼吸系统疾病杨印楼,李月兰,许仁和

肺水通道蛋白与肺疾病谢艳萍,王建春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研究进展张隽,王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陈婷,黄亦芬

基因芯片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邢国宏,张进川

生物信息资源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赵虹,柯杨

iL-18与tH1细胞因子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发展中的作用

多细菌感染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其预后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篇9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进行中医辨证,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以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对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概率,总结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类型的规律性与特点。结果: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9例,占22.5%;脾肾阳虚型10例,占25.0%;痰湿内盛型12例,占30.0%;外寒内饮型9例,占22.5%。结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以下四类,痰湿内盛型感染率最高,脾肾阳虚型患者感染率再次,肺热壅盛型患者感染率与外寒内饮型患者感染率最低。

【关键词】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体质、抵抗力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弱。真菌感染已经逐渐成为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突出病因,真菌已经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种[1]。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2]。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笔者试图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感染情况相互验证,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病例均选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自21岁至84岁,平均年龄为49.43±11.78岁。其中经西医诊断为肺气肿患者8例,慢性气管炎患者15例,肺炎患者4例,肺肿瘤患者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例。

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对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概率,总结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类型的规律性与特点。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结果:

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9例,占22.5%;脾肾阳虚型10例,占25.0%;痰湿内盛型12例,占30.0%;外寒内饮型9例,占22.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肺气肿患者,慢性气管炎患者,肺炎患者,肺肿瘤患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4]。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5]。

本文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四类,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上述四类分型其中有三类可以相互转化,外寒内饮型患者并未发生任何转变。肺热壅盛型患者转变为痰湿内盛型,其转变过程包括邪实正未虚,体现为临床病程长,发作频率较为频繁,一般肺部感染长期不愈患者易发生。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为痰液黄粘、咳嗽、痰液量大。胸闷、便干、口渴,但无发热现象。有痰湿内盛型患者转变为脾肾阳虚型,其转变过程包括正虚邪实、实邪伤正、久病致虚、正气不足。一般有长期吸烟史、肺气肿、年老体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易发生。临床表现为咳吐粘稠或白色的痰液、经常咳嗽、早晨起床后痰液量较大。有脾肾阳虚型患者转变为痰湿内盛型,其转变过程一般发生在患者出现心衰后经一系列医疗措施后逐渐好转时。肺心病或慢性气管炎患者由于劳累或感冒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引起心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为不能平卧、浮肿、喘息、心悸气短。

本研究发现,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的真菌感染概率密切相关,患者的真菌感染率服从以下规律:痰湿内盛型感染率最高,肺热壅盛型患者感染率次之,脾肾阳虚型患者的感染率再次,外寒内饮型患者感染率最低。4种中医辨证分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参考文献

[1]范洪,郑小丽,石海香,等.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2(1):24~26

[2]蒋洪敏,韦超凡,陈利玉,等.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9,19:453

[3]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461.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篇10

患者的基本情况中提供了3个信息:一是年轻女性;二是反复发作性疾病;三是以憋喘为主要症状。

憋喘又称呼吸困难,是一种主观的自觉症状,患者的描述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胸闷、憋气、胸部压迫感、气不够用等。能够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有很多种,可分为肺源性、心源性、中枢性、血液性、精神性疾病等。按照呼吸困难发作的快慢又可分为急性、慢性和反复发作性。常见的能引起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的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左心功能不全等。而本例患者为年轻女性,提示由慢性支气管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常见于老年患者的疾病所引发的憋喘的可能性小。

疾病的问诊,首先应当就患者的主要症状询问清楚,依次还要问清疾病的伴随症状、诱因、发作规律等。既往史、职业及家庭情况、用药史等对于疾病的诊断和后续治疗也很重要。本例患者经以上分析考虑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尚不能完全除外其他肺部、心脏的疾病,因而问诊的重点应集中在与支气管哮喘相关的病史和鉴别诊断方面。

每次憋喘症状持续时间多长?多于何时发作?如何缓解?每次憋喘持续1~3小时不等,多于夜间和凌晨发作,需要坐起或休息后逐渐自行缓解。

信息分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通常有明显的间歇性发作性,每次发作时症状可轻可重,可以有季节性加重。夜间发作和凌晨憋喘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以自行缓解或应用平喘药物治疗缓解。心源性哮喘也可以是夜间发作,但通常不具备自限性;而肺癌、胸腔积液、肺栓塞等发生的憋喘症状往往是进行性加重。

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咯血?

咳嗽、咳少量白黏痰,无发热、胸痛、咯血。

信息分析哮喘患者的典型表现为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也有患者近期表现为胸闷和慢性咳嗽。就本例患者而言,患者除憋喘外,还合并有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但缺乏胸痛、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表现。故可基本排除心源性疾病所致憋喘。

发作的诱因是什么?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发作。

信息分析哮喘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接触外源性变应原(尘螨、花粉、真菌等)导致发作,也可以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诱发。某些哮喘发作还与运动、药物、食管反流及心理因素相关。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多于呼吸道感染后加重,但这类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与本例不符。

既往有何病史及家族史,是否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变应性(过敏性)鼻炎病史3年,否认心、肺等慢性疾病病史。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

信息分析变应性疾病病史和家族性哮喘病史对哮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变应性鼻炎和皮炎等都是过敏性疾病的表现。同时,临床上已经发现,变应性鼻炎是哮喘的危险因素,变应性鼻炎常与支气管哮喘共存;在发病机制上,两者也有许多共性。因此,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同一疾病在同一气道不同部位的不同表现的观点已成为许多医师的共识。家族史方面,儿童期哮喘发作常具有遗传易感性和典型的特异性变态反应的特点,成人期哮喘往往不具备阳性家族史,过敏原监测也可为阴性。本例患者有变应性鼻炎的病史,同时否认心、肺等慢性疾病病史,更进一步佐证了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职业史,尤其是有无特殊粉尘等职业暴露情况?无特殊职业接触史。

信息分析成人期哮喘与职业暴露密切相关。某些有机物或无机物以尘埃、蒸汽或烟雾的形式存在于工作环境中,在患者吸入后可以引起气道炎症,导致哮喘发作。

家居情况:是否有饲养宠物史?近期是否装修,更换家具、被褥等?

以上情况均无。

信息分析家居或室内环境对于患者的哮喘发作有很大的影响。这类患者的变应原往往集中在尘螨、真菌、动物皮屑等,因而在询问病史时,应在关注工作环境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家居情况。

用药史:使用过何种药物治疗?有无药物过敏史?

应用过抗生素治疗,无药物过敏史。

信息分析某些支气管疾病患者在反复发作时会误以为是“支气管炎”或“肺炎”,从而导致抗生素的错误应用。在这类患者的问诊中要特别注意与急慢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药物过敏史的询问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也可排除某些药物因素所引发的哮喘。

问题2:体格检点应关注哪些项目?

结合以上问诊结果,患者的发作性憋喘为支气管哮喘所致的可性较大,因而在关注全身状况的情况下,应以呼吸系统为重点。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阻塞性肺疾病,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可听到肺部散在或弥散的哮鸣音,以呼气相为主,伴随呼气延长。而随患者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同,体征也不尽相同:患者可有由自主到被迫端坐位;可以伴随精神的焦虑、烦躁,甚至是嗜睡、昏迷;可伴有大汗;可出现辅助呼吸肌运动及三凹征;发展至呼吸衰竭时,可出现发绀、休克等体征。

本例患者R25次/分,HR106次/分,血压正常;无口唇发绀或皮肤出汗;无三凹征;双肺呼吸音对称,散在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

信息分析患者的呼吸、心率增快,无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表现。肺内听诊提示广泛的气道阻塞。这一体检结果提示患者的发病程度大致为轻到中度。同时也可鉴别某些同样可以引起憋喘发作的疾病,比如气胸和大气道梗阻等,这类患者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而非呼气性,气胸的体格检查常有一侧呼吸音消失或减低而无哮鸣音。精神原因所致的哮喘,患者肺部检查正常。

问题3: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可作出的初步诊断是什么?

患者wBC7.2×109/L,Hb125g/L,胸片示肺透亮度稍高。

初步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诊断依据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散性的以呼吸相为主的哮鸣音,呼吸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c、呼气流量峰值(peF)2周内变异率≥20%。

符合①~④条或者④、⑤条者,可以诊断哮喘。

在本例中,患者存在反复发作的呼吸苦难,发作诱因可能与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时体格检查可以听到双肺散在哮鸣音伴呼气延长。症状多可自行缓解。同时,患者为年轻女性,无其他疾病史,实验室检查回报白细胞总数正常,胸片呈现过度通气表现,可除外其他肺部、心脏等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困难,符合①~④条诊断依据,因而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明确。

支气管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有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该患者为突发2小时憋喘来院,符合急性发作期诊断。

问题4:明确诊断后,应给患者做何种处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的呼吸道炎症长期存在,因而一旦确诊支气管哮喘,要立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控制水平等制定长期的治疗方案。同时进行患者教育,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

治疗前:评价患者病情程度和控制水平主要依靠详细询问患者的发作频率、夜间症状及使用药物情况等来判断,另外还需要肺功能检查的指标(FeV1、peF)作为依据。肺功能检查的结果可以作为哮喘分级的参考,同时也可对某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进行鉴别。血气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呼吸衰竭和过度换气导致的呼吸性碱中毒。而变应原的检测有助于部分变应性体质的哮喘患者的病因诊断,并为环境控制及脱敏疗法等提供依据。因此。社区接诊此类患者时,可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和激发试验都是测定呼吸道反应的常用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及变应原测定。

注意:临床上许多基层医生认为只要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就是支气管哮喘,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许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舒张试验同样是阳性,而急性支气管炎的激发试验也可以是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