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十篇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十篇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7:16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篇1

关键词:煤矿生产;通风安全;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煤炭开采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煤矿开采技术和生产效率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随之而来的却是煤矿事故的频频发生。在人们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井通风,矿井通风是消除粉尘以及瓦斯的有效手段,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在国家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的背景下,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就成为了煤矿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多种制约矿井通风的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并提出对策是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

经过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的调查发现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人为方面的因素。在这两类因素中,主要是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在起作用。

(一)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所谓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指的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煤矿现有设备状况。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瓦斯涌出量过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开拓、开采范围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也大或者所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大,瓦斯涌出量就大,瓦斯涌出量的增加会增大安全生产的风险。二是煤层地质结构复杂,在开采中会增加自然灾害的威胁。三是存在严重的爆炸性粉尘危险,自然发火也极有可能发生。

接下来探讨煤矿自身制约因素,这主要是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煤矿生产布局不合理,煤矿通风网络不稳定,通风系统还很不完善;二是防尘设备不健全;三是通风能力不强,无法进行有效通风;四是机电设备的不完善。

(二)人为方面的因素。所谓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二是对通风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安全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四是管理技术滞后。

在多年的煤矿开采经营中,长期存在着一种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煤矿管理者经常采用高工资的方法来激励井下工作人员,使得井下工作人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采,最终造成安全事故。煤矿员工对煤矿通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有些煤矿员工虽然意识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但是对于煤矿通风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煤矿通风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最终导致煤矿安全基础工作的薄弱,煤矿安全基础工作薄弱,会使得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最终失效。基础工作薄弱主要体现在缺少安全培训工作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技术的不到位是制约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管理技术滞后,会导致通风安全管理存在较大被动型。

预防措施

上文详细分析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制约因素之后,就来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专门对策。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重点是要做好人为方面的预防工作。

(一)针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措施。经过认真分析,针对环境方面的预防措施重点是要做好各种设备的维护工作。一是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保持机电设备的完好,运转正常。二是要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在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严禁无风、微风或违反作业规程的串联通风。三是要严格控制粉尘,在各转载点安装防尘洒水装置,降低粉尘浓度。四是要保证瓦斯监控系统有效,瓦斯监控探头要及时调校。五是要做好煤矿矿井通风安全评估工作。六是要优化生产布局,完善通风系统,坚持“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七是要加强采空区、盲巷、旧巷管理,及时打上密闭或栅栏,同时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八是要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

(二)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措施。上文提到人为限制因素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而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措施,也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点。笔者认为针对人为方面的预防,主要是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二是要建立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制度,三是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接下来,就来详细论述这三个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放在第一位,要高度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要重视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要保证煤矿员工的合法利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实行轮休制度,要实现煤矿员工的全面发展。

(2)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要想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把通风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去。

(3)要努力提高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煤炭企业要加强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特别是加强通风管理的培训工作,要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瓦斯事故就是责任事故的”思想,重视煤矿通风。

(4)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技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

煤矿通风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煤矿企业重视通风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当前实现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制约因素有很多,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为方面的限制因素,煤矿管理人员要重视人为方面限制因素的预防。

参考文献

[1]孙晓风.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工业设计.2012(02):267.

[2]薛才华.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硅谷.2012(24):177-187.

[3]郝峻清.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对策[J].科学之友.2012(14):98-99.

[4]梁尤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4):113-115.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篇2

abstract:theaccidentrateofcoalminingishigh,itsriskpractitionerishigh,andthelaborintensityisalsohigh.therefore,coalminesafetymanagementisthefundamentofcoalminingandtheguaranteeofcoalminebenefits.inthispaper,theimportanceofcoalminesafetymanagementincoalminingprocessisexplored.

关键词: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管理

keywords:coalmining;safetymanagement;coalminesafet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116-02

0引言

煤矿安全管理是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安全工作及一系列法制、组织、技术、措施和管理工作,从专业角度包括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及安全信息化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部门召开多次会议,下达一系列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文件,事实表明这些理论上的工作是起不了太多效果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实践操作到每一个具体企业,每一个煤矿职工身上。

1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煤矿开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的实行和强化,煤矿安全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然整观我国煤矿安全状况,灾害事故仍旧频繁发生,如瓦斯煤尘爆炸、透水事故、冲击地压和顶板灾害事故。我国煤矿95%属于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复杂,我国开采装备的不良、科技水平低、自然灾害以及诸多主观原因等因素,是造成了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状况差的现象。随着近年对煤矿的深度及强度上的开采加大,更多的重大动力灾害也随着开采条件的加剧复杂性而日渐频繁。

目前,我国乡镇煤矿安全事故最高,国有地方煤矿次之,国有重点煤矿最低的特点,这种形势是由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以下问题导致的:①当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察、监督方式方面的不足。比如:现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配置远远不够,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动态系统监控,以及大量煤矿事故企业对上面隐瞒不报。②安全观念、煤矿开采生产技术(特别是安全管理技术方面)比较落后,保护意识不强。比如,目前还有1/3以上的乡镇煤矿还采用落后工艺式生产煤炭,使得资源浪费且安全系数低。③缺乏安全科技人才,对职工合理的现场管理及科学的安全指导的不善,增加了煤矿事故机率。④安全投入未合理落实,缺乏安全人才培训与储备。

2煤矿安全管理的任务、意义与作用

安全管理是指对相关安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进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第一要素。煤矿的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根本所在,是职工的效益保障,是煤矿发展的基本前提,其根本任务是预先发现各种危险,加以分析后,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控制或消除,其目的是保护广大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避免各种损失,防止伤亡事故发生,促进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

2.1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安全管理的缺失或失误,能致使人与物的不安全情况、环境的不安全,这一连串的因素往往也是国内外发生重大事故的基本原因,可见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杜绝煤矿开采过程中伤亡事故,必然从安全管理上加以控制,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水平,以此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

2.2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保证经过长期安全生产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训中,科学总结为十六个字“安全第一、生产第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广大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防御能力,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落实,实施对各种事故的防止和职业危害的对策,切实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

2.3加强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重要前提搞好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保证,安全管理涉及在煤矿开采中对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利用。安全技术措施

需要科学的决策,包括对尘、火、易爆品、水等的防范处理;劳动卫生包括对尘毒、噪声、有害气体等各种物理和化学危害的防范。煤矿灾害防治水平的提高要改善煤矿的劳动条件,组织安全技术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并在开采先进设备,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是确保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改善和经济效益提升得到体现的根本。

3煤矿安全管理常用的方法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对对环境因素的研究、安全措施的思考、安全隐患等措施的解决技巧,归为安全管理方法。基于安全管理中安全工作的重要与复杂的特殊性,可以采用是一些基本方法,但必须随着社会和企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进步。常用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安全检查法、安全目标管理法、系统工程管理法、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煤矿系统安全评价法。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为前两种方法。安全检查,又称安全生产检查,是管理技术中一种很实用方法。包括查现场、查隐患、查领导、查制度、查管理、查思想六查。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特点,通过检查与整改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来促进安全管理应用于煤矿企业中。

安全目标管理是一种指导性的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是实施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性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的目的和集中要求所在。通过工作任务的明确转化,既重视人的作用,又强调工作成果,提高了系统功能,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率;通过定目标、定方针、排日程、自觉行动与严格检查,实现安全目标值,保障搞好企业安全生产这目的重要策略。

以上两种为煤矿管理中的两种主要方法。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工程的研究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也需要用到系统工程管理法、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和煤矿系统安全评价法,从安全痢疾专业技术、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及人的安全行为方面,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事故制定预防对策等,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实现系统安全化,从而达到最佳安全生产效益。

4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原理就是研究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自然条件、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与煤矿开采的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实现煤矿安全开采及煤矿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需要把安全预防落到实处,安全管理必然务实,安全开采要强化细节管理,警惕不良习惯灾难,安全工作需要强化闭环管理,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从业职工的自觉、自律的学习安全常识、增加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自觉遵章守纪,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管理各环节的安全开采。

参考文献:

[1]高崇辅.浅论煤矿开采安全管理之关键[j].经营管理者,2012.

[2]高平.论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科学之友,2011.

[3]李志强.安全管理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篇3

1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骆琳签署总局第29号令,颁布了《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的决定》,自3月1日起实施。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同志。

记者:本次《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修订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赵铁锤:《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以《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为依据,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为目的,是有关法律、法规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煤矿生产、建设活动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则和依据,是各级监察监管人员和广大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现行《规程》是在原《煤矿安全规程》、《小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露天煤矿)三部规程的基础上于、两次修订而成。为了提高《规程》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建立了《规程》及时修订工作机制,自1月1日施行以来,先后于和针对个别条款了进行了两次修订,共修订了六条。第一次修订是吸取放顶煤开采多次发生事故的教训,严格了放顶煤开采的管理;第二次修订是针对煤矿机电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供电安全和局部通风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这两次修订工作对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有效防范类似事故发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煤矿技术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吸取近年来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对现行《规程》相关条款应及时进行修订,以促进煤矿企业搞好安全生产。

记者:本次《规程》部分条款修订有何重要意义?

赵铁锤:本次修订《规程》,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总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对于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推进煤矿安全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有效防范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这次修订总体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赵铁锤:本次修订只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修订。修订过程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注重实际。本次修订主要针对近年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中暴露出来的对《规程》理解和执行中的问题,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和完善。

二是体现先进。《规程》的修订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引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落实科技兴安,促进生产安全。

三是保持稳定。《规程》修订后的总体结构保持不变,不增删章节、条数,也不打乱各条的顺序。

四是相互衔接。《规程》的修订与已经施行标准相衔接,如注重了与已实施的防治瓦斯突出、防治水规定相互衔接。

记者:本次修订主要内容有哪些?

赵铁锤:本次修订集中在合理集中生产,严格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专用排瓦斯巷管理以及煤与瓦斯突出和水害防治等方面,共涉及14条。主要内容有:

1.明确了同一采区采掘工作面数量的规定。

为严格控制同一采区工作面个数,明确规定“一个采区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同时要求“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的,最多只能布置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可避免工作面数量过多、通风系统不可靠,引发事故。

2.严格了采掘工作面通风管理措施。

一是为了推进煤矿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工作,对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最高瓦斯浓度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取消了《规程》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关于在特定条件下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最高允许浓度可以放宽到1.5%的规定,统一适用最高瓦斯浓度1.0%的上限规定。

二是对专用排瓦斯巷的设置提出更加严格的限制条件。明确规定了专用排瓦斯巷必须是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之外单独设置,并编制专门设计和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将工作面回风巷作为专用排瓦斯巷管理。同时,将专用排瓦斯巷进行巷道维修工作时的瓦斯浓度上限由1.5%的规定降到1.0%。

3.明确了低浓度瓦斯利用的规定。

根据总局已的低浓度瓦斯安全利用的相关标准,将原《规程》中关于“利用瓦斯时,瓦斯浓度不得低于30%”的规定修改为:“抽采的瓦斯浓度低于30%时,不得作为燃气直接燃烧;用于内燃机发电或作其他用途时,瓦斯的利用、输送必须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取消了对低浓度瓦斯用于内燃机发电及低浓度瓦斯浓缩后再利用的限制。

4.严格了突出矿井鉴定工作的管理。

为解决一些矿井应当开展突出矿井鉴定但不及时开展鉴定的问题,修订后的《规程》一百七十六条明确要求,煤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发生事故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明确要求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的矿井应当立即开展突出矿井鉴定,取消了突出矿井可以经鉴定机构确认后摘帽的内容;严格了突出矿井审批管理,要求矿井将鉴定结果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并吸取震动爆破易引发突出事故的教训,取消了震动爆破防突措施相关内容。

5.完善了防治水的相关规定。

根据新修订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对煤矿防治水管理措施进行了完善。一是要求煤矿企业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必须立即停产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只有在确认暴雨洪水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二是根据我国潜水泵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井下防水闸门的设置要求作了修改,规定了在部分特殊条件下,可以用专门潜水泵代替防水闸门。三是新增加了井下防水闸墙的设置相关管理要求。

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规程》?

赵铁锤:新修订的《规程》部分条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认真贯彻执行《规程》,是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要切实抓好新修订《规程》部分条款的学习宣传工作,要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宣贯工作。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于近期组织开展新修订《规程》的专题培训,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组织相应的学习培训工作,同时加大对《规程》的宣传力度,确保《规程》的各项规定深入人心。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篇4

按照总局党组的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吸取辽宁、湖南两起事故教训,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煤矿安全集中执法和做好对重点省区的督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吸取两起煤矿事故教训

春节后特别是“两会”开幕以来,辽宁、湖南接连发生两起煤矿特大事故,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3月10日20时44分,辽宁省抚顺矿业集团公司老虎台煤矿73003综采工作面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到今天上午已发现22人死亡、还有7人下落不明。

3月6日11时40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牛马司镇宏发煤矿因违法生产导致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事故发生后矿主和有关经营管理人员逃匿,目前当地公安机关正在追捕中。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两起事故高度重视,家宝总理、建敏国务委员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核实被困人数、查明事故情况、积极组织抢救,并强调指出要加强安全监管监察、督促企业排除隐患,坚决防范同类事故发生。

这两起事故的发生,突出暴露了“三个不到位”的问题,教训极为深刻:

一是认识不到位。国务院办公厅〔*〕82号文件要求,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及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在*年底前关闭,而宏发煤矿这样一个能力只有1万吨的突出矿井,仅仅被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责令停产整顿。老虎台煤矿作为一个有百年开采历史的国有重点煤矿,近几年来尽管在防治瓦斯、冲击地压及压产减人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忽视了水文地质工作,事故发生后该矿相关负责人对透水水源等情况基本上一无所知。

二是措施不到位。去年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第68条规定,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针对煤层开采技术条件和放顶煤开采工艺特点,制定防瓦斯、防火、防尘和防水等安全技术措施。初步分析,老虎台煤矿“3.10”事故透水水源应为本矿采空区积水,水患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可以预防的,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反映了该矿水害防范措施根本不落实。

三是工作不到位。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反复强调,要加快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度,做好“两会”期间煤矿安全工作。应关闭矿井关闭不到位、停产整顿矿井擅自恢复生产,导致湖南邵阳“3.6”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反映了一些地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不到位,对节后复产验收的监管监察工作不严,给不法矿主非法生产留下了可乘之机。

二、立即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

各煤矿企业都要深刻吸取辽宁抚顺“3.10”和湖南邵阳“3.6”两起煤矿特大事故教训,认真排查治理隐患,落实复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一)开展水害治理专项检查。各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务院《特别规定》,在全面开展瓦斯、自然发火、冲击地压等隐患排查治理的同时,立即开展一次水害隐患治理的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老空水、地表水和岩溶水等隐患的排查,采用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条件,为水害防治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技术依据。要按照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认真做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要把矿井地质尤其是水文地质工作纳入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并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放在采、掘工作面安全条件上。

(二)开展放顶煤开采专项检查。据去年国家煤矿安监局组织对15个采用放顶煤开采重点省的调查,全国放顶煤开采工作面有398个,其中综采放顶煤工作面198个、单体液压支柱炮采放顶煤工作面200个。针对放顶煤开采存在的问题,已对《煤矿安全规程》第68条进行了修订,明确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的规定:一是煤层平均厚度小于4米或采放比大于1:3的,二是工作面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三是坚硬顶板、坚硬顶煤不易冒落且采取措施后冒放性仍然较差的,四是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放后有可能与地表水、老窑积水和强含水层导通的,五是采用木支柱、金属摩擦支柱支护的,一律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同时规定采用单体液压支护的,凡属顶煤硬度大于2.5且不易冒落、煤层倾角大于30度和煤层有冲击地压危险之一的,一律禁止采用放顶煤开采。各有关煤矿企业要对所属矿井放顶煤开采工作面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凡是不符合《规程》规定的,要立即停止生产、进行整改。

(三)做好小煤矿复产安全工作。节日期间停产放假的小煤矿复产前,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组织人员制定恢复生产的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恢复生产期间,必须盯在现场,及时处理各种问题;要抓住瓦斯、顶板、机电设备和水害等重大隐患和采掘工作面重点部位,落实安全保障措施。排放瓦斯工作要由专业矿山救援队伍承担,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必须正常使用,顶板支护必须由外向里逐步检查,机电设备必须杜绝失爆、保证安全可靠。同时对新入矿工人要集中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三、组织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执法

为迅速扭转煤矿安全被动局面,总局党组决定自即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一个月(3月12日至4月11日)的煤矿安全集中执法活动,从而强力推动各地区、各煤矿企业认真落实防范措施。

(一)全面动员,积极投入。产煤省(区、市)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驻地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立即行动起来,按照职责分工,集中查处煤矿安全违法、违规生产行为,消除煤矿重大隐患,坚决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从省级机关到基层,除机关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都要投入到集中执法活动中,要营造出打击煤矿安全违法、违规生产活动的强大攻势和高压态势。全体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煤矿、深入井下,认真查找煤矿安全管理的漏洞,查处现场事故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

(二)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煤矿节后复产验收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煤矿复产验收工作责任制,制定煤矿节后复产验收的程序、具体措施、方案和验收标准。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严把煤矿节后恢复生产验收关,加强对矿井恢复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对重点矿井要派驻专职人员驻矿监督指导。要加大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力度,第二阶段公告关闭的矿井,必须一律在3月底前关闭到位;凡是年产3万吨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制定关闭方案,限期予以关闭。要督促指导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集团公司(矿务局)抓好所属煤矿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不认真、治理措施不落实的,坚决停产整顿。针对近期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遭受雪灾后煤炭需求可能上升的情况,各有关地区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特别要严防国有重点煤矿超能力生产以及停产放假的小煤矿隐患未治理、安全措施不落实就恢复生产。

(三)重点监察,严格执法。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区域监察分局,要根据这次集中执法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年度监察执法计划,调整3、4月份监察执法重点,对辖区内安全基础薄弱、自然灾害严重及存在瓦斯、水害等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开展重点监察;对采用放顶煤开采的矿井开展专项监察;对小煤矿节后复产、整顿关闭工作进行督促指导。要进一步加大监察执法工作力度,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无论是小煤矿还是国有大矿,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同时,要针对辖区内煤矿安全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向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监察意见和建议。

四、积极做好对重点省区的督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决定,组织6个督查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相关司负责人带队,从今天开始到18日,对辽宁、山西、内蒙古、江西、湖南和四川6省(区)开展以小煤矿恢复生产安全和国有重点煤矿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专项督查。

(一)突出督点。在各地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要突出做好四查,一查恢复生产验收方案制订情况。看地方政府是否对煤矿节后恢复生产验收工作进行部署,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是否制定节后恢复生产的复产、验收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具体方案。二查恢复生产措施落实情况。看县、乡政府是否向小煤矿派驻安全监督员,煤矿恢复生产的安全责任和各项安全措施是否落实。三查国有重点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看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集团公司(矿务局)是否真正吸取抚顺老虎台煤矿事故教训,组织所属煤矿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四查监管、监察工作开展情况。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是否组织开展了节后恢复生产及国有重点煤矿隐患排查情况的安全督查,煤矿安监机构是否加强监察、指导,对查出的问题是否及时进行整改。

(二)灵活开展工作。各督查组要认真制定督查方案,在听取省区安委会办公室汇报的基础上,原则上要选择工作进度较慢、存在问题较多的2个市地、2个县区和6个矿井(含1个国有重点煤矿)进行督查。要对照当地制定的复产验收等工作方案和标准,采取针对性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尤其要随机选择“计划外”的一些乡镇、矿井进行检查。

(三)严格实施处罚。各督查组要特别注意对督查中发现问题的汇总与梳理,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工作建议和要求,并在督查结束后及时与省(区)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交换意见,督促进行整改。要做到督查和执法相结合,对督查中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问题,要责成区域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在第一时间下达执法指令,责令相关煤矿企业立即进行整改,并严格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篇5

近些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煤矿安全生产总体向着趋好方向发展。但是,煤矿安全存在的各种隐患并没有完全消除,安全生产仍然是困扰煤矿生产的一个大问题。煤矿安全生产之所以很难实现,其中虽有这样或那样的各种问题,但是究其原因安全生产培训的滞后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一、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所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矿行业的永恒话题。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具体来讲,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第一,安全生产的意识仍未得到牢固树立。长期以来,在一些煤炭企业的“潜意识”里始终存在着侥幸心理,对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这反映在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就体现为不能真正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以及各项具体规定不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这一切都是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的体现,也是安全事故难以根除的症结所在。

第二,安全防范措施不能真正落实到位。在煤矿生产中,能否在生产活动开展之初就做好防范工作关系到安全生产状况的优劣。在一些煤矿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特别是在管理、技术以及安全层面的监督、监察工作不能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这也就为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三,职工整体安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这种提升距实现完全安全生产还有一段距离。总体上讲,一些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并不具备其所从事工种要求的安全资质,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一些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加以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的实现也就必定困难重重。

二、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具体路径

煤矿安全生产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当前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症结所在。针对以上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面对严峻的煤矿安全形势,运用各种方式来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煤矿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其职位要求相应的安全资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从事所承担的各项任务,保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与此同时,要对各项安全培训活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并且根据培训效果加以及时的总结与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安全培训的内容,保证各项培训均能够不折不扣的落实。

第二,按照相关要求具体进行培训规划与安排。根据《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第八条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特别是按照《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所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针对本矿区的各项实际情况来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教材编写完成之后,及时报上级培训主管部门进行审查批准。根据审查批准过的培训教材来组织专人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对顺利通过培训的人员颁发相关证件。

第三,培训中要着力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培训,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在自身方面均有很大提升。但是,这种提升并没有达到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不同人员之间的素质差异还比较大,因此加大对企业相关人员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培训与复训考核中可以借鉴安全注册工程师的考核录取办法,采用国家统一集中封闭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考核,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就不必再参加脱产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来节省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未能顺利通过考核的人员则必须参加统一安排的脱产培训,只有顺利通过考核才能准予其进入岗位,严把“准入关”。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篇6

【关键词】煤矿;瓦斯;原因;对策

2013年,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59起、死亡348人,平均每起事故遇难6人。迄今为止,瓦斯事故是煤矿所有灾害事故中危害最大、一次死亡人数最多、对矿工的心灵影响最恶劣、社会影响最坏的事故类型。瓦斯防治机构不健全,没有落实专职人员和专门经费;企业瓦斯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严格执行区域防突和抽采达标等规定;瓦斯防治基础依然薄弱,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尚未完全研究清楚,煤矿瓦斯防治关键技术有待突破;部分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加快抽采利用的内在动力不足;非法违规生产现象突出,部分地区存在超层越界、私挖乱采、停产整顿矿井违法组织生产等行为。因此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1原因分析

瓦斯事故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煤矿,无论是低瓦斯矿井、还是是高瓦斯矿井。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瓦斯属性,二是瓦斯的研究有待深入并突破,三是煤矿主体责任需加强,四是政府监管要强化并跟进,五是职工的素质提高。

1.1瓦斯属性

瓦斯是一种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等。瓦斯在煤体和围岩中以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存在,一般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当外界温度、压力变化时,几种状态会互相转化,煤层在开采过程中,瓦斯被逸散出来,在井下积聚,造成瓦斯浓度增加,当CH4浓度达5%~16%时具有爆炸性,CH4浓度为9.5%时,爆炸威力最大,当CH4浓度小于5%或大于16%时,一般不会爆炸,遇明火只会燃烧,瓦斯爆炸的上下限是可变的,当CH4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或混入煤尘及其它可燃气体时,可影响瓦斯爆炸的上下限,如空气中的煤尘含量为10~12mg/m3,CH4浓度达到4%时,遇火就会爆炸。

1.2瓦斯研究有待深入并突破

为了防止煤矿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安全科研投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是必须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从煤矿的层面上来看,瓦斯安全科技方面的投入较低,长期以来的安全投入不足、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①瓦斯地质工作跟不上,缺乏超前防范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和能力,对煤层地质构造和瓦斯赋存情况不清,预报不准,结果在掘进施工过程中会突然遇到地质条件变化、掘进面瓦斯涌出异常情况,造成突出事故。没有实测和分析不同时期的瓦斯来源,并探寻矿井的瓦斯源及其涌出规律。②煤矿巷道布置不合理,一是改变了瓦斯原来的压力分布,二是通风系统不稳定,可靠性差,导致风流紊乱,瓦斯积聚。③采煤方法问题,我国基本上都是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加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导致周边煤层顶板压力改变,破坏了煤(岩)中瓦斯原来的分布。

1.3煤矿主体责任需加强和人为因素

国家安监总局分析认为,低瓦斯煤矿易发生瓦斯事故的重要原因是思想麻痹。部分煤矿的领导认为是低瓦斯矿,不会发生瓦斯爆炸,放松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不设瓦斯检查员,有的对瓦斯检查不认真,有的停风后不认真排放瓦斯就开始工作,有的供风量不足不加以解决等等情况。

1.4政府监管要强化并跟进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监管主体混乱,行政不作为现象严重;监管不规范、监管部门的权力设置与职能划分不合理、监管队伍履职能力不足、监管失灵、对违规主体惩处不严等。煤矿安全监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管理活动,监管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的程度,是人命关天的大事。①转变政府角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加强政府监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培育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恰当地实施安全监管。②以系统的监管理论思想为指导,形成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③充分发挥矿工及社会第三方即较为独立且强大的工会组织的监管力量。

1.5加强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安全文化的养成。

2针对以上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和策略

虽然瓦斯是自然界存在的事物,但它又不同于海啸、地震等等,瓦斯是人类在开采煤层时释放出来的,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瓦斯还是可以控制的。我国煤矿事故多发,有一定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技术攻关不到位,队伍培训不到位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相应的对策和策略

2.1统一思想,高度认识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监察执法,深化专项整治,强化基础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科技进步,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并逐步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

2.2加强瓦斯灾害的基础性研究和科技攻关,构建煤炭科研、教育、装备体系

解决瓦斯突出问题,必须加强对瓦斯的监测监控。瓦斯检测的传感器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对监测监控起着决定作用。矿用固定式甲烷传感器已成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和灾害预测的关键技术装备,长期以来载体催化元件一直存在使用寿命短、工作稳定性差和调整校正频繁的缺点。国家和政府十分重视煤矿安全工作,科技部已决定紧急启动“煤矿生产安全科技行动专项”,为有效遏制煤矿特大瓦斯事故的多发态势、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3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实现煤矿本质安全

安全投入不足,必须从政策上取得集团公司的必要支持。在规范维修费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技术改造,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完善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大力发展煤矿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技术,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监控创造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4完善煤矿安全监察监管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煤炭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完善煤炭行业安全监督监察保障体系。三是健全完善行业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四是健全完善行业技术保障服务体系。

2.5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标准

煤炭开采业是高危险性行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状况,必须提高生产安全标准,制定和完善安全制度,全面提高煤矿生产的整体水平,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突出瓦斯、水等重点灾害预防和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大力实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程,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建立煤矿企业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地方煤矿企业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市地方煤矿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所有生产矿井要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质量标准化要求(具体达标规划见附表),并在达标的基础上创建精品工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延伸到每个环节、岗位。

(二)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矿井,竣工投产前必须达到二级以上质量标准化标准。

(三)持续保持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杜绝较大以上事故,控制零星事故,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质量标准化建设指标。

三、实施范围

全市所有生产、新建、改建、扩建的地方煤矿煤矿均列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矿井。

四、主要措施

(一)全市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施行年度考核制,以日常动态达标考核工作作为年度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达标。

(二)为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能够取得实效,各县(区)煤炭局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煤矿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以点带面、以先进促后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安全标准化达标年活动深入、扎实、稳步地开展。

(三)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要注重实际,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现场,充分发挥区队、班组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主导作用;大力推行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六个三”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煤矿区队、班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同时要注重过程控制,坚决防止重考评、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务求取得实效;坚决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

(四)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按照省、市下发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认真组织考核,确保考核质量。矿井每月、县(区)煤炭局每季度至少要组织一次全面质量标准化检查,市安监局(煤炭局)每半年将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标准化检查验收。各县(区)煤炭局要根据日常动态达标情况和年度考核情况,在7月底和12月底对各煤矿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进行排名。年终,市局除按照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检查考核外,还要检查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各项制度、考核办法及基础资料建档等工作。

五、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狠抓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自觉性,加快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狠抓落实,严格监管,扎实推进全市地方煤矿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健全机构。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组和具体管理机构,明确单位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完善办公场所和条件,配备专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保证人员机构的有效运行。同时,要重点督促技改煤矿企业建立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分管业务部门,配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创新管理方法,落实工作职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各县(区)煤炭局要于2012年元月25日前将安全标准化工作活动实施方案与组织机构人员名单上报市煤炭局监管一科。

(三)完善制度。制度建设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的保证。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结合实际,健全和完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培训、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奖惩分明的工作机制。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严格考核,使煤矿各生产系统和环节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由点、线、面达标向全过程、全方位动态达标的提升。

(四)加强培训。各县(区)煤炭局和各煤矿企业要按照《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实施细则》和《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办法》,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不断创新优化培训方法,通过专业标准化标准的培训使每个员工掌握标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不断增强员工自主保安意识和操作技能,为煤矿安全生产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针对特殊岗位人员队伍,要按相关文件要求做到由招工为招生,从而提高特殊岗位人员业务素质。

(五)加大投入。各县(区)煤炭局要督促煤矿企业严格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明确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煤矿矿长是瓦斯治理利用的第一责任人的现实性。煤矿企业要加大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装备水平。同时要强力推进煤矿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煤矿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井下人员定位五大系统,并做好下一步矿井紧急避险系统的实施工作。

(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各县(区)煤炭局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全面了解本辖区煤矿的安全管理状况,掌握煤矿存在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开展隐患排查。要认真检查《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帐》中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对重复发现同类安全隐患的矿井,要责令停产,限期整改。对于重大安全隐患未如实填写台帐或发现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未及时自行停产整顿的矿井,将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有关条款严肃处理,同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责令停产整顿。

(七)加强应急管理。煤矿企业要针对重大危险源和可能突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培训教育、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等方案和应急管理办法,注重与社会应急组织体系相衔接,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保证遇到险情时能够安全撤出现场作业人员。同时煤矿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及时报相应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八)加强监管。各县(区)煤炭局作为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必须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本辖区煤炭安全监管力量,加强行业监管。各县(区)煤炭局要结合本辖区地方煤矿实际情况,建立煤矿分类管理制度。矿井“采、掘、机、运、通”是重点,“一通三防”是重中之重。首先要突出“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关键环节,着重在事故多发点、管理薄弱点上下功夫,要突出抓好高瓦斯、双突矿井及受水害威胁大矿井(特别是杨庄矿周边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严厉打击超层越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等违法违规开采行为。针对改扩建矿井要加强监管,杜绝边施工、边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到期关闭矿井要严格按照市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坚决做到到期之日既是关井之时。

(九)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各单位和各煤矿企业要通过会议、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材料等各种途径和手段,大力宣传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的重要意义,宣讲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考核办法等,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各项基础工作。

六、奖惩制度

(一)年内发生伤亡事故或发生重大涉险事故的煤矿企业,一律取消当年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审资格,下年度只能参与评审二级及以下安全质量标准化。

(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将作为市局对各县(区)煤炭局年终安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篇8

关键字:煤矿宣传工作安全生产关系

煤炭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又是高危行业。煤矿的安全生产成为重中之重。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煤矿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2006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0.9%,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192人、同比下降20.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经降到2左右。但不能否认的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一个时期内事故仍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差异造成的: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绝大多数人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但是,仍有一些同志尤其是少数领导同志,在安全生产的认识上,特别是触及一些具体问题时,这个差异就反映出来了。有的企业领导片面追求“大发展”、“跨越式发展”,从而造成生产矿井“三超”(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基建矿井“三抢”(抢时间、抢进度、抢工期),由此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是装备水平上的差异。目前我国煤矿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装备,也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制造的装备。如淮南矿业集团的顾桥、张集煤矿,国投新集公司的刘庄煤矿,皖北煤电集团的祁东煤矿等,其装备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实现了机械化,而且走向了信息化。而皖南地区不少小煤矿,仍然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业、运输工具,甚至连安全监控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三是职工素质上的差异。目前,安徽省淮南、淮北、皖北、新集四大矿业集团公司的普通工人,拥有高工以上、中专文化程度的比较多,本科毕业生到井下当测气员的也有。而在一些小煤矿,想找一个懂煤矿的负责人都很难,至于井下熟练工、技术人员就更难找到了。这样的人员素质和技术状况,如何能保证安全生产呢。

四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预防瓦斯、水、火等重特大事故,无一不与技术相关。在安徽,这种差异是相当明显、相当突出的。

五是安全投入上的差异。2005年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出台的瓦斯治理12项治本之策,允许加大瓦斯治理投入。安徽规定吨煤提取安全费用30元,目前,国有大矿吨煤提取超过了30元,小煤矿吨煤投入仅2.5元。

六是事故“四不放过”落实上的差异。有的煤矿主要负责人,不仅对事故,而且对事故隐患都相当重视,对国家财产和职工群众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而有的煤矿企业负责人,出了事故以后能瞒则瞒,或拖延不报。

所有这些差异,都对安全生产产生不同影响,而这些差异,除了极个别是包含了客观因素外,其余都是可以改变的。缩小并最终克服这些差异,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宣传工作应首当其冲,为煤矿安全生产鼓与呼

第一,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安全发展观,推动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促进煤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使命。第二,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历史重任。第三,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宣传安全生产基本制度、基本知识,确立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完成安全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第四,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担负着动员全社会关注安全、支持安全、促进安全的现实任务。第五,就现在而言,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还担负着推动两个主体、两个责任的落实,进而打好两个攻坚战的紧迫任务。

二、宣传工作重点是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煤矿安全工作极为重视。200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提出了“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两个阶段性目标,这两个目标后.来变成了党中央的号召、国务院的决定,必须按期实现。2005年12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研究并提出了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2006年初,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作报告,指出,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提出了做好安全工作的十项任务。2006年3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2006年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把安全生产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直接相关的10个突出问题之一,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诸多的具体政策,其中与煤矿相关的、对煤矿有实惠的、包括瓦斯治理的政策有10项;出台了小煤矿整顿关闭82号文,明确了16种关闭对象,等等。

所有这些,既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思想和生命至上的态度,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宣传“十一五”规划,宣传瓦斯治理、整顿管理的决策和部署。

煤矿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部署,增强全社会方方面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通过宣传,使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宣传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要下降25%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下降2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煤矿安全生产宣传任务非常艰巨。

3.宣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法治意识。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法、懂法、依法行事,依法规范办矿行为。

4.今年是安全生产的“攻坚年”、“落实年”,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大家打好两个攻坚战、推进隐患治理专项行动的自觉性。

5.宣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信心。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的宣传方针,弘扬煤炭行业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弘扬新一代煤矿工人的道德风尚和情操。

6.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基本制度、基本技能、先进技术。宣传加强安全生产监察监管的作用,进一步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引导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并加强对两个主体、两个责任落实的监督。

三、创新形式。把握大局,提升宣传工作水平

1.要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宣传的方向。煤矿安全宣传报道的事儿很多,如何宣传报道、宣传报道什么,都有一个取舍和选择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安全生产宣传的第一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宣传、教育、引导、普及、激励、监督上。要从正面宣传事故抢险救灾、事故单位怎样吸取教训、所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引发了哪些思考等。这样更有利于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有利于凝聚人心,加强团结,稳定大局。

2.要把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做实。在这方面,各地、各企业都有些好的经验,创造了许多好的形式,尤其是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及时推广交流这些好经验、好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要以能够收到实效为目的,千万不要图虚名。

3.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年来,国家主流新闻媒体,各煤矿企业内部的宣传机构,不仅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合和帮助。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利用新闻媒体反应迅速、覆盖面广、形象直观的优势,正确地反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揭露和批评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宣传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得到新闻媒体更多的支持,求得他们对煤矿企业的理解、配合,就应当主动介绍企业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在发生事故后更不能回避,应主动客观地向新闻媒体介绍事故情况,企业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包括事故处理中的程序,尤其是事故抢险救灾的一些措施、办法等,这样媒体才能客观报道。闭门不见,媒体只能采用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反而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篇9

关键词:行为安全;煤矿;安全管理

0引言

近年,中国煤矿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式,为了改善煤矿生产的现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于煤矿企业的整治力度,通过对近年来煤矿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分析发现,行为管理不到位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煤矿企业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来说,中国大部分煤矿企业还未形成完善的行为安全管理体系,不具备针对性与系统性,难以真正落实到实际的煤矿生产中,管理人员缺乏经验是行为安全理论贯彻与落实的主要障碍。而行为安全理论的有效落实是控制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企业高效生产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对行为安全理论可靠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1监督与考核体系的不足

煤矿企业的监督与考核体系是影响员工工作行为及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比较注重数据统计结果,管理人员大多实行突击检查,缺乏对于煤矿生产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导致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背离,未建立员工安全行为与考核结果之间的紧密联系。煤矿企业认为仅通过检查与制度管理就能够提升工作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难以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使事故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发生,对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于某些缺乏经验的员工来说,为了能及时完成工作而不按照相关具体流程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违反安全生产的规定,产生一系列安全隐患[1]。

1.2员工积极性不高

煤矿行为安全理论有效落实的根本出发点是员工,而煤矿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员随机抽查,导致大部分工作人员放松警惕,未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行列中。管理人员忽视员工积极参与的重要性,难以改进安全管理的现状,无法激发员工参与的活力。大部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制定安全管理规定约束员工行为,员工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在员工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后,只要未产生安全事故也不用承担相关惩戒处理,这类现象不仅不利于激发员工的活力,同时也难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1.3未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制定奖惩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预防矿井生产事故方面能产生一定效果。但仅是奖惩制度还远远不够,奖惩管理方式促使员工将个人精力主要集中于避免惩罚,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相关控制制度的建立激发员工落实安全行为的动力。在安全检查过程中,管理人员与煤矿生产人员的身份相对冲突,而安全检查的局限性及管理人员不适当的管理方式均是阻碍行为安全理论落实的主要原因。

2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行为安全管理的准备

a)成立行为安全管理团队。安全管理团队是保障管理模式顺利实施的基本,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理论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煤矿开采经验,才能保障对员工行为安全的有效指导,保障行为安全管理的实用性;b)煤矿企业应当对行为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模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及行为安全管理的根本内容。管理人员深入了解行为安全管理的要点后,才能对员工的生产行为进行评估与更正;c)煤矿企业安全行为评估。在实施行为安全管理措施前,管理人员应当深入了解煤矿的基本情况,通过对矿井地形、地势等基本环境的了解,与员工深入交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及影响安全的根本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更准确、更完善的管理措施,明确采纳员工的建议与意见,为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行为安全的实施观察

a)分析行为安全的情况。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行为制定行为安全管理制度观察表,按照安全行为规定、煤矿事故调查报告及各个生产岗位的具体职责记录与评估员工行为。需要指出的是,员工安全行为的评估不仅指矿井开采的各项流程,还应当包括员工从进入矿井至工作结束离开矿井的整个工作流程,如矿工是否按照规范化的标准执行各项工作、各项设备系统的运行是否顺利、工作环境的各项气体检测是否符合标准等;b)安全行为与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人员只有明确行为安全的基本准则才能够掌握自身的工作需求,所以管理人员应当将安全行为的措施传达至每位员工。而管理团队则根据评估标准审核员工的具体行为,使员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降低事故突发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当统一员工的评估标准,只有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2]。

2.3行为安全管理的干预与反馈

a)行为检查及引导。在员工基本了解行为安全理论后,管理人员应当定时检查该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存在各种不安全行为时,应当及时制止,并对其进行教育与引导,利用自身行为纠正员工的错误。同时,管理人员应当针对不同工作岗位所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进行讲解,使员工认识到不规范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b)管理人员在进行行为检查及引导后,应做出总结与归纳,通过数据分析与统计,发现行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策略。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企业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使其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鼓励更多员工参与到行为安全建设中,以积极的态度保障行为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c)员工行为的适当调整。管理人员应当适当调整员工煤矿开采环节中的各项行为,如在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员工应当提高注意力,实时检测瓦斯的浓度,严格控制煤尘的基本情况并严禁带入火种。而对于某些并无实际意义的行为规定则可以清除,使员工能够清晰地掌握重点工作流程,同时,管理人员应当将事故高发区的基本情况通知至每一位员工,提高全体成员的警惕性。

3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保障机制

行为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人员有效、持续的执行才能实现管理的系统化,使该管理工作落实到煤矿生产中,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的行为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3.1健全行为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关人员应当意识到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考察与分析,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中健全安全行为目标评价制度、安全监督与监测制度、行为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行为调查统计制度等,并充分发挥其价值,以此推动行为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同时,煤矿企业也应当制定行为监管制度,通过对矿井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与监督,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引进信息化技术进行煤矿开采。企业也可以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监督,转变员工以往被动接受的管理模式,通过对违规行为的举报与严惩,能够进一步提高员工对行为安全的重视,有利于员工积极主动规范工作流程,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体地位。

3.2完善行为考察机制与激励体系

完善行为安全考察机制与激励体系,将员工作为行为安全管理的中心,并将煤矿生产过程作为考察工作的重点,树立正确的行为安全管理观念。另外,煤矿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行为制定一定的激励制度,改变以往行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加大对员工生产行为的控制力度,从根源上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采取激励体系控制工作人员的根本行为,通过不断创新与思考,用正确、高效的模式作为强化手段,在强化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统计行为安全的实施数据,通过对结果的干预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能力。而在煤矿生产行为安全制度中制定违规违纪的处罚机制,并给予员工申报权利,充分体现行为安全管理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通过奖惩情况的及时通报与公布,使工作人员相互学习,强化彼此之间的交流,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3.3建立行为安全培训平台

目前,许多煤矿员工受自身文化条件的约束,并未全面了解行为安全的基本理论,而有的员工由于自身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在生产过程中无法严格要求自己,这些情况均阻碍行为安全理论顺利实施。因此,煤矿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建立员工行为安全培训平台,比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到矿工培训基地,通过专家的现场示范与训练,使其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强化行为安全理论的印象。企业将行为安全培训与行为安全管理有效融合与统一,根据员工实际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使员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训练安全生产技能,通过矿场火灾、爆炸的虚拟演示与演习,使员工产生一定的敬畏感,进而养成安全生产的行为习惯[3]。

4结语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中国研究利用的起步较晚,并且大部分煤矿企业并未涉足行为安全管理模式,到目前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与完善。研究分析表明,煤矿企业将行为安全管理理论运用到煤矿生产中,能提高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有关人员应当积极分析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措施。通过行为安全理论的有效运用,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奠定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禹敏,李月皎.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煤炭,2016,3(22):118.

[2]师小永.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4(15):31.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方针篇10

【关键词】煤矿安全形势主要问题建议

1近年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

近年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事故总量也有较大幅度下降,2013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4%和24.2%,其中较大以上事故分别下降29.9%和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93,下降21.7%。但由于我国煤矿企业数量多,部分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受水、火、瓦斯等多种灾害影响,自然条件差、基础薄弱,开采成本高,经营困难,安全投入难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隐患还大量存在,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还大量存在。

2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

以黑龙江省为例,目前煤矿安全形势趋于稳定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制约煤矿安全生产。

(1)部分煤矿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现场管理薄弱,违章蛮干生产。

(2)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受水、火、瓦斯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自然条件差,基础薄弱,成本高,经营困难,安全投入难保障。

(3)矿井井型普遍较小,综合生产力水平低,矿井抗灾能力弱。

(4)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地方安全监管技术力量薄弱,由于主体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造成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非常薄弱。

(5)资源整合进展慢难度大,整顿关闭有待加大推进力度。部分地区对资源整合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思想统一到全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统一部署上来,存在观望思想和畏难情绪,责任不落实。担心影响社会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重生产轻整合,加之部门之间协调不力、审批环节繁琐,导致资源整合工作进度较慢。

(6)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落实。安全投入不足,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在安全投入上舍不得花钱,技术手段落后,设施设备简陋,防范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低下;一些企业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甚至形同虚设,“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熟视无睹;隐患排查治理有的甚至搞形式、走过场,应付检查、自欺欺人。

3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

经多方调研,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基本了解我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观点来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3.1创新现场监察方式,依法行政,提高监察效能

采用“四不两直”方法,充分调动煤矿安全执法力量,开展突击暗查、交叉执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特别要继续查处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发挥震慑作用。严格执行执法计划,实行预案监察,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全过程的执法监督工作,推行“预审式、预防式、精细化”监察。

(1)实施预审式监察。对煤矿监察前,提前预约矿井主要技术负责人,准备充裕的时间预审系统,了解生产、安全情况,找出煤矿可能存在的隐患点及不安全因素点,制定针对性的监察预案,使监察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提高了监察工作效率。

(2)实施预防式监察。紧紧抓住建设工程严格按要求验收,把住安全生产的准入关;紧紧抓住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延续的审查,对安全条件滑坡的煤矿采取措施,使其持续达到办证标准,进而进一步夯实矿井安全生产基础。

(3)实施精细化监察。根据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强化对矿井生产接续、瓦斯治理、技术管理等薄弱环节的审查,如某矿,在瓦斯治理上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在监察中主要审查矿井接续、瓦斯治理时间、瓦斯抽采数据及瓦斯监控数据,来评判瓦斯抽采达标与否,监督企业做到瓦斯治理不达标绝不生产。

3.2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地方监管的主体作用

按照煤矿安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原则,要把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监督检查纳入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专项检查指导,对于发现的不足及时下达安全建议书。

对乡镇煤矿监察中,要形成联合执法机制,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一起查出存在的隐患问题,探讨解决办法,确保大小隐患落实、监管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对发现区域矿井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召开投资人和监管部门领导碰头会,做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触角延长,营造齐抓共管的态势,为地方煤矿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3.3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监察、指导与服务煤矿相结合

为确提高监察效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得到煤矿企业的理解,在监察执法中要做好三个结合:

(1)要做好执法与教育相结合。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进行处罚的同时,要注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结合具体隐患对应的事故案例,以实例宣讲隐患带来的危害与损失,这样更容易为投资者理解和重视,从而提高投资者对监察人员的要求及整改意见的认同,达到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

(2)要做好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由于乡镇煤矿业务能力有限,在监查中有一颗服务的心更容易被煤矿理解,从而提高监查效果。如果我们能从煤矿的安全、效益及健康发展出发提出很好的建议,是很容易拉近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距离,打消二者之间的对抗性,从而使煤矿认可你的执法,信服你的监查意见,主动整改兑现整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