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9:05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篇1

突发事件属于突然爆发的紧急事件,主要集中在心理疾患、群体行动(体育竞技、校园文化活动)、招生就业、校园安全与事故等方面。

2校园面临的安全形势

2.1在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

中国社会调查所2016年10月公布了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调查。调查显示,超过25%的被访者曾有过自杀念头。同资料还显示,大学生中因精神问题而休学或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数的30%左右。2017年5月8日-16日,某市高校连续有5名学生自杀,于此同时,黑色5月某省高校也有13名大学生自杀。大学生自杀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现每40秒有一人自杀,中国每2分钟有一人自杀,有8人自杀未遂。

第一,大学生刑事犯罪逐年增多。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实习的大二学生,被发现死在宿舍楼的楼梯口,脖子上被开了一个大口子,胸前被扎了好几刀。4楼与3楼之间的楼梯上,到处都是死者的血迹。凶手是其同学,因恋爱纠纷。第二,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近几年凸现增多,在06年一年当中,全国公开报道有8所高校发生学生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第三,学生还不起网贷引发突发事件也非常严重。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向媒体反映,有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的学长以兼职刷单的名义让他们从各种“校园贷”上借钱。但事成之后,学长没有信守承诺、按时还款,导致他们每天被各种贷款公司催债,根本没法儿安心上学。这次校园借贷风波至少涉及88名在校大学生。

2016年11月23日报道某师范大学226名学生陷网贷诈骗。2016年3月9日,郑州一21岁大学生,因无力偿还60万元网贷跳楼自杀,因该学生用28名同学身份信息贷款,该款是否应由28名同学承担引发纠纷。这些个体或群体的突发性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尤其引起了中央领导对高校频发群体事件的高度关注,这给社会也带来了极不稳定的因素。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2.2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和方法

首先,应对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的程序应该是层层上报:辅导员,院系领导,校学生处、保卫处、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主管领导,教育厅有关主管部门。上报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起因,人数,事态发展,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措施,有何建议等。总的来说就是,第一时间通报信息的原则,第一时间处置的原则,防止事态扩大化的原则。

其次,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应遵循的方法是坚决贯彻党委的意图和处理事态的方案和要求:一是坚持面对面处理的原则,处置要果断、坚决;二是坚持抓学生骨干的原则;三是坚持分化瓦解、打惩恩施的原则;四是坚持保密、必要隔离的原则;五是坚持不说过激话、不做过激事的原则;六是坚持处置过程和效果及时汇报的原则;七是坚持必要时依靠公安机关的原则。

3典型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

3.1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方案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局面;现场疏导;受伤人员送到医院救治,学生干部陪护;报告上级领导;调查冲突原因、经过;科务会讨论:区分各自责任,过错大小,提出处分建议及医疗费用赔偿等问题;找当事人谈话,协商并制定赔偿方案。做通双方思想工作,防止打复架;找违纪学生谈话,告知处分、处分依据、申诉及申诉期限;对事发班级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教育。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3.2大学生网贷的处置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在校园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借贷平台不属于金融机构,成立一家网贷平台几乎没有门槛,甚至有些网贷平台鱼目混珠,合法性无从考证。直接一点,校园贷就是普通民间借贷的“校园版”,校园不良网贷是披着马甲的“高利贷”。

校园贷的分类: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分期乐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几乎都是不良网贷);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几乎都是不良网贷);阿里、京东、淘宝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如何防范校园不良网贷:擦亮眼睛广大学生要增强防范意识,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对于推销的网贷产品,切勿盲目信任,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能力。找准组织广大学生上学遇到经济困难时请及时找学校资助部门,只要上学有经济困难,国家和学校都会提供适当的帮助,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解决突发临时困难问题,以临时困难补助等为主;解决综合能力和生活补助问题,以勤工助学等为主。理性消费广大学生要培养勤俭意识,摒弃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合理安排生活支出,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

4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篇2

关键词中学校园突发事件行政应对策略

一、前言

中学校园突发事件,是指在校园内部突然发生的,对学校、学生、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紧急事件。现阶段,中学校园突发事件逐渐增多,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以提升突发事件处理效率,消除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基于此,中学校方有必要积极开展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治理工作,降低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中学校园突发事件概述

(一)类型

就中学校园突发事件而言,其类型具有多样化。首先,灾害类突发事件,如地震、踩踏、食品安全等。以食品安全为例,多数中学校设有食堂,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在校园和社会中造成人们的恐慌心理。其次,侵财类突发事件,在高中校园内部,学生财物丢失等,甚至涉及金额较大,其情节严重,对学校的处理有较高要求。再次,意外事件所占比例较高,如学生自杀、车祸、猝死、失联等。最后,校园暴力事件,如故意伤害、打架或群殴、害等。[1]

(二)特点

中学校园突发事件与社会中系列突发事件的特点一致。首先,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是出人意料的。突发事件通常以各种形式随机出现,其时间、场所、危害性等方面都难以确定,对校园内部产生不良影响。其次,中学校园突发事件具有破坏性,从突发事件规模、造成损失影响程度等方面看,其都具有破坏性。例如,打架或群殴是高中校园突发事件的种类之一,如若高中校方不能从根本上加强管理,则发生概率增加,既有损学校形象,又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三、中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原因

分析中学校园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可以发现,突发事件最开始多起源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琐事,但是最终发展成为校园突发事件,则与学校行政工作不到位有关。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在17~19周岁之间,处于人生的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发展尚未成熟,情绪波动较大,依赖心理十分严重,致使其心理防线十分脆弱,成为校园突发事件的导火索。但如果学校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困扰,就能够通过有效的沟通引导学生排除负面情绪干扰,从而将校园突发事件扼杀在摇篮中。此外,通过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并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也能够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避免突发事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继而使校园突发事件得到科学处理。例如,学生自杀的原因,大多由于感情受挫、学习或生活压力大等因素而引发的,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此外,侵财类等突发事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引起的;地震、踩踏等突发事件造成重大伤亡,是学生没有掌握基础急救技能,施救不及时的后果,增加了伤亡几率。[2]

四、基于校园突发事件的行政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急救技能培训

在校园突发事件处理中,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急救技能的培训,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突发事件的干预能力,降低人员死亡概率。首先,确定急救技能的培训项目,如人工呼吸、心脏复苏、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利用校园内部有效的资源,为培训工作创造条件。其次,在基础急救技能培训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既对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指导实践演练。例如,进行火灾逃生演习,可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基础上,树立正确逃生意识。如此,学生在掌握基础急救技能的基础上,降低伤亡率。[3]

(二)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可从思想层面增强学生对安全的认识,有效减少校园突发事件。首先,积极将应急知识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互救能力。其次,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再次,高中学校应注重创新安全教育宣传形式,有助于安全教育理念深入学生、教职工心中。最后,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可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三)制定应急预案

从校园突发事件看,高中学校建立应急预案具有必要性,有助于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将损失降至最低。首先,应针对常见的高中校园突发事件,作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策划。在此过程中,高中学校应以学校经历或其他学校经历的案例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预案。其次,高中学校组建应急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坚持“突发事件时保持联动、平时预防”的工作原则。例如,加强高中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从根本上消除校园突发事件的源头等,做好预防工作。在开展系列安全检查时,可通过抽查方式实现,并形成通报检查结果,保证预警机制的有效性。最后,学校应购置完善的应急设备,如消防设备、应急照明、应急通讯等。另外,完善责任制度,为工作人员提供约束性指导。[4]

(四)积极与媒体沟通

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学校方面行政人员应积极与媒体沟通,将事件原委阐述清楚,不应逃避。当前,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如若校方不能与媒体及时沟通,新闻工作者可能到处寻找突破口,容易将学校推向风口浪尖,使校方陷于被动。可见,积极与媒体方面进行沟通,是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有效行政策略。

(五)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如若校园突发事件发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则高中学校应积极做好善后工作,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首先,学校积极组织会议,要求教职工、事故涉及人员等必须参加会议,通过对突发事件产生原因和处置方案的分析,对学校应急预案加以调整。其次,对突发事件处理结果加以总结,对先进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对存在失职渎职的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追究其刑事责任。再次,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源头进行彻查和有效清除,规避此类事件再度发生,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消除突发事件对学生产生的阴影,建议心理辅导工作方案根据个体而制定。[5]

五、结语

随着中学校园突发事件屡见不鲜,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给高中学校造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同时阻碍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所以,高中学校相关部门人员应加强对校园突发事件产生原因的分析,从根本上提出系列行政策略,消除安全隐患和规避问题。在行政实践中,学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对学生加强基础急救技能培训;二是强化安全教育;三是建立应急预案;四是积极与媒体沟通;五是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39班)

参考文献

[1]方展画,王东.美国校园危机管理探究――兼论国内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11(04):42-46.

[2]周文胜.高职院校校园突发事件的成因探析及应对策略[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7-9.

[3]巫明川,郭宝林.校园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管理及应对策略――基于大学生手机上网视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7-8.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篇3

高校突发事件指的是由于自然、社会、历史、政治等原因,发生于高校内部或者虽发生于高校外部但直接作用于高校师生,多以高校大学生为主导,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导致高校师生人身、财产权益受损、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遭破坏等不良后果的危及公共安全、公共生活秩序的紧急事件。其特点为:诱因多样性;爆发瞬时性;迅速扩散性;结果危害性。

一、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现状

(一)高校辅导员校园安全维稳理念亟需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校园安全维稳工作出现了新状况,主要体现在校园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上。相比于先前的以自然灾害、突发传染病、学生群体斗殴滋事的表现形式,现阶段的校园突发事件多表现为大学生网络群体事件、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等。校园突发事件表现形式的改变是与互联网的兴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式家长观念息息相关的。高校辅导员由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管理学生体量大、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等原因,未能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更新校园安全维稳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使得在实际工作较为被动。

(二)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有待加强

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主要是指辅导员自身对于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每位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都在200人左右,加之突发事件只是非常规性的个别事件,往往使得辅导员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不会针对突发事件的防范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实施相应的预防机制。

(三)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的事中处置能力较差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作为处理事件的直接责任人,身处事件处理第一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对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能力是评价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依据。由于校园突发事件是低概率事件,使得多数辅导员对于处理突发事件缺乏实践经验,是多数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空白点。当突发事件发生,辅导员往往会慌了手脚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应对,没有起到现场组织、有效缓解状况的作用,导致错失处理事件的最佳时机,甚至可能导致事态恶化。

(四)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的善后恢复能力不足

很多辅导员将突发事件处理结束作为整件事情的终结,而忽视了事件结束后的相关善后恢复工作。高校突发事件的善后修复工作主要包括:对事件相关学生情绪平复和心理重建工作、网络舆情控制工作、以突发事件为契机的教育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事件相关的学生心理或多或少会受到冲击和影响,辅导员往往会忽视此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没有及时给予必要的疏导,造成不良后果。一些情况下,辅导员没有把握好有关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导致在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再次出现网络群体性事件,损害了学校、相关当事人的名誉和形象。另外,辅导员往往会错失通过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反思,对其他学生进行校园安全维稳教育的良机。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的研究

(一)政策法规层面

目前我国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可以作为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依据,但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处理规范,致使现有法规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可操作性不强。

本文认为,应尽快颁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项法规。法规中,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给出准确定义,明确此项法规的适用范围,明晰在不同情况下突发事件主体各自的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的责任性质、责任类型,规范校园突发事件的赔偿标准,明确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校园突发事件应采取的措施和处理方法,规范高校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强调对高校突发事件预防的重要性等等。

(二)高校管理层面

1.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善,为辅导员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提供了方法指导和路径规划。平日里辅导员可以通过学习预案内容,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性质、类型、发生原因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提升辅导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的处理方法也为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引,有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

2.强化对辅导员校园突发事件的培训

高校应强化对辅导员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而这种培训应具有实效性和权威性。首先,培训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可以是规模较大的演习活动、覆盖受众范围较广的突发事件处理流程训练,也可以是小范围的演练或方法操作。其次,培训的内容应具有广泛性,培训内容应包括校园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与处理流程,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某几种。再次,培训的频率应该较为频繁,培训周期应为一个月甚至更短,频繁的实际操作和演练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对于突发事件应对事项的熟练度。

3.建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本文在此提出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是包含了以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相关法规为依据,以理论学习提高和实际操作培训为途径,以组建校园突发事件危机处理小组为保障,以明确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各部门间分工为侧重点,以辅导员和其他校园管理人员为操作主体的多方面、多层次体系式架构。

(三)辅导员自身层面

1.保持校园安全维稳工作理念的与时俱进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变化,辅导员应及时更新关于校园安全维稳的工作理念,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学业情况的观念,而应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理念。辅导员应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并要长期不懈的坚持。辅导员要依据时代的变化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2.提升校园突发事件预防意识

虽然校园突发事件较其他常规性事务发生概率很小,但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很多校园突发事件通过有效的预防是可以予以避免的,所以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提升对此类事件的预防意识。不仅如此,辅导员应将对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通过级队会、班会、与学生谈话、走访寝室等多种渠道向学生传播开来。

3.增强校园突发事件事中处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应通过学习关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校园突发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提升自身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理论储备,通过积极参加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培训和实战演习来增强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理能力,通过与有经验的辅导员交流来储备应对类此事件的经验,通过主动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构建来熟知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的处理流程。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篇4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12―0126―02

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政治经济转型,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校园管理面临着巨大压力,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意外死亡事件、爆恐事件等增多,严重威胁校园安全。高校作为国家重要人才的培养基地,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各类安全事件频发的背后昭示着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缺失,因此,为确保国家高等教育的顺利发展,消除危害学生安全与校园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为高校的发展、广大师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营造一个健康、平稳、安全的内外环境,建立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势在必行,这对于消除高校校园恶性事件的社会负面影响力、遏制死亡事件、消除潜在温床、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安全校园有重要价值。

1.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1.1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

近几年我国高校各类校园安全事件、负面新闻、突发事件呈现高发态势,在社会上掀起了广泛回响,严重损害了高校工作形象,有着严重危害。高校作为我国高等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历来是社会关注的中心,高校的舆情甚至可以看作为社会的“睛雨表”和“风向标”,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校园内广大师生人身安全、校园稳定与社会和谐。

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具有多样性,社会安全事件如师生非法集会、游行、示威、集体请愿、聚众闹事以及非法传教、政治性活动,还有针对广大师生的爆恐事件,都会严重威胁校园安全与社会稳定;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等严重威胁广大师生人身健康与安全,造成校园与社会恐慌;事故灾害事件如建筑物倒塌、火灾、拥挤踩踏或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后勤水电煤气等事故,不仅严重威胁校园安全与稳定,还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自然灾害事件如洪水、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威胁广大师生人身安全与高校建设。这些校园安全事件本身的发生受高校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演变为大规模突发事件,危及师生人身健康与安全,影响高校形象与声誉。

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主要有四个典型特征,一是突发性,即事件发生难以预测,事发突然;二是地域性较强,即事件多数集中发生在高校内部,与高校内部人事关系密切;三是危害性较大,安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将会迅速危及广大师生人身健康、安全与财产安全,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损害高校声誉与校园管理工作形象;四是扩散性,高校本身作为广大师生的集中地,是社会关注焦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影响力将会迅速扩大,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诸多领域造成不可估量的扩散性影响,严重者甚至会酿成政治事件,且高校内部大学生主体的特殊性易导致群体性对抗事件的发生。

1.2必要性

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是当前高校持续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管理模式的调整与改革进程的加快、体制转换的更迭、学校升级转换背景下,人事关系与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元化,导致高校内部矛盾、竞争、冲突等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招生、就业与证书发放这三大板块历来是问题频发中心。面对高校办学主体及后勤社会化等多重变革,高校社会化程度也逐步加深,随着二者的渗透融合,影响校园安全的不确定因素也与日俱增,无论是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比例、校园暴力事件等都呈上升趋势,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与暴力侵害也进一步影响高校校园安全,威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主体以广大师生为主,高校生有知识、有热情、有思想、好奇心强、关注群体利益、关注社会发展,在天然的好奇心理的影响下更容易成为突发事件的受害者与扩散者。当前社会转型期背景下,高校作为思想文化战役的主阵地,成为负面思想侵蚀的主要核心地域之一,高校生本身由于身心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判断能力、辨明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欠缺的群体,行为容易冲动、观点容易片面,很容易成为突发事件的鼓动者以及恶性舆论的传播者。高校本身作为人群密集型场所,内部多数以年轻人为主,这类群体敏感度高、热情高、易冲动且差异性较大、个性化明显,一旦突发事件得不到合理控制,有可能会进展为影响全社会稳定与舆情的重大事件,所以建立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必要且迫切。

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要使其成为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要突破传统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治安管理领域,形成现代学校公共安全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跨行业跨部门的高校安全保障战略框架。要将平安高校这一理念融入高校发展规划,严格执行《高校内保工作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做到有备无患。要面向高校广大师生,加强法制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与应急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师生自我调控及安全防范能力,更好地应对社会转型期来自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挑战。

2.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策

2.1构建高校应急处置机制

高校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要结合自身特殊性,做好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与处置。要结合当前应急平台管理体系建设有益经验,弥补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缺陷,构建符合自身发展与需求的全新、高效的管理体系。在应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方面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结合高校工作实际,理顺、完善、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校内各有关单位职责任务,做到权责分明、统一管理。要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处置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公共安全保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

高校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要着重对各有关部门加强督导,坚持分级管理理念筹办相关机构,认真总结以往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经验,不断增强应急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协调性,认真实施指挥统一、联动有序的突发事件处置现场指挥官制度,真正做到管理有序、执行到位。尤其是针对校园案、校园踩踏案件、火灾事故、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等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突发事件,要积极完善处置督查办法,加快预警信息,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收集、研判、预警机制,加快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应急工作水平。

2.2应急处置机制工作原则

高校应急处置机制工作要遵循五大原则。

一是坚持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整改、调处机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究,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校园失序或混乱。二是坚持分级负责管理。发生高校安全突发事件后,要按照分级负责管理机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与相关应急领导小组与部门展开协作迅速解决问题。三是系统联动,群防群控。面对突发事件,高校应急领导小组与各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及时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快速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四是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高校校园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五是加强保障,重点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高校应急处置机制保障措施,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2.3建立高校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高校安全监测预警机制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健全高校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当前我国物理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依托这些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全新、高效且完善的高校安全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可为安全预警工作提供强劲支持。

高校校园安全中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是管理重点,除了要做好以往校内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校内保卫力量规范化建设,加强学校技防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校内安全管理制度,突出校舍安全性之外,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高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作用,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要加强警校联动以及与综合治理等部门的联防联控,切实解决影响学校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通过梳理分析突发事件发生根源与征兆,严防校园拥挤踩踏、火灾事故、食品安全和传染病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的效应,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和伤亡人数。高校要与公安等部门积极合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对内部保卫人员的专业指导培训,完善警校联动机制,构建源头预防有效、内部安全管理有力、安全防控严密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要与各地公安部门配合,完善校园安全形势研判预警机制。

2.4加强高校师生应急安全教育

高校内部要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推动安全知识“三进”工作,广泛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安全习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影响校园安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风险管理顾问制度和多元化涉校纠纷解决机制,健全以校方责任险为核心的风险防范体系。预防预警行动方面,要成立内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统一部署下实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做到分工合作、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将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在高校安全管理中,要持续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种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存在的隐患及时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整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转型期高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对高校及广大师生造成的损害不可估量,要立足于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实际,全面筹建应急处置机制,坚持应急处置工作原则指导,建立高校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做好广大师生应急安全教育,为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学习生活秩序提供支持,构建安全的高校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娜.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时代教育,2015,(01):237-237.

〔2〕张静.试论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配套制度建设〔J〕.中国科技博览,2014,(31):108-109.

〔3〕邹碧海,康晓卿.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J〕.安全,2015,(03):1-5.

〔4〕田娟.高校校园安全应急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3,(06);108-109.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篇5

关键词:生活园区;预警机制;前哨;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68-02

一、当前大学生生活园区应急预警机制现状

大学生生活园区突发事件的处理已成为高校园区生活的工作之重。这些年,各高校陆续重视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探索生活园区应急预警机制的构建,努力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式。但是也还有些高校存在应急管理协调机制混乱、突发事件危机意识淡薄、应急预警体系不健全、突发事件处理不顺畅、信息反馈不及时等现象,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预警组织体系不健全

自从高校后勤社会化以来,各高校都在努力探索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学生工作部门和后勤集团双管齐下而又各自割据的局面,很多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的应急预警组织体系都是在后勤集团和保卫处为主导的不健全体系,容易出现学生工作部门与后勤集团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出现管理不顺,责权互推的不良现象。后勤集团管理部门以在商言利为宗旨,与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背道而驰,尤其是学生管理部门缺乏对后勤集团管理部门管理的有效监督权。部分后勤工作人员和工作内容不具有稳定性,在园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不能迅速反应、清晰评估、快速处理生活园区突发事件,而且不同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

(二)应急预警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一些高校虽已将大学生生活园区作为重点的安全防控对象,但大多是将其列为安保部门和后勤集团的职责范围之内,各学院之间没有形成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机制。由于高校大学生生活园区是各学院学生混合居住,突发事件的发生根据人群种类主要分为四类,一类是学生与学校、二类是学生与校外人员,三是本学院学生之间,四是和学院学生之间。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管理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状况,处理方式也大多是“亡羊补牢”式事后补救。缺乏突发事件应急预警管理意识,缺少统一协调管理的队伍,另外,“高校生活园区的主体是大学生,有些学生进大学前没有经过定期开展自护、自救的实际演练和危机事件处置预案的模拟演练,即使经过训练也是‘蜻蜓点水’,没有经过系统化、正规化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安全知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应急处置能力不强。”[1]

(三)应急预警方式过于单一

多数学校园区生活应急预警机制都只是由学校后勤的宿舍管理员构成,由于受教育水平、预警意识等的影响,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只能简单地向上级汇报,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阻止突发事件的恶化发展,而且由于信息传递的不顺畅,往往拖延了时间,白白错过了突发事件的最佳处理时段,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构建高校大学生生活园区预警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大多以大学生为主导,同时具备紧急性、扩散性、时空不确定性、敏感性等特点。“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一校两区’、‘一校多区’或者‘一区多校’复杂生活园区模式的出现,对传统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提出新的挑战,原有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2]所以,建立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前哨”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一)高校学生数量“井喷式”增长

从高校毕业生人数来看,2001年高校毕业人数114万人,2013年高达699万人。这说明高校的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导致大学生生活园区的规模也日益扩大,随着学分制的推行,大学生生活园区条件的日益完善,高校生活园区越来越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的主要场所。这势必对高校生活园区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教育资源的紧张,客观上为突发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这些隐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教学设备、校园文化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生活设施诸如:食堂、宿舍、浴室等不能承载学生的入住数量;学生不满学校的住宿条件,私自在校外租赁居住等等,都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针对这些安全隐患,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也就成了必然。

(二)生活园区学生情况复杂化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推广的过程中,出现了“同校不同区,同区不同校”的现象;随着高校学分制、选课制的实施,高校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就促使学生在生活园区彼此间建立的感情可能比在班级里建立的人际关系还要稳固,生活园区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成为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平台、新阵地、新领域。高校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在生活园区工作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前哨”的作用。

(三)生活园区社会化

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校运用社会优质资源创造有利条件。社会资金和社会管理方式逐渐被引入到生活园区,为生活园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多元主体和开放式管理的运行机制。社会开始参与大学的后勤制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校内学生为核心的生活园区居住体制,出现了后勤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后勤参与学校生活园区的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再加上大学生普遍比较单纯,对事情的认识往往不透彻,容易被表面事物所迷惑,常常经不住外来的诱惑,这就容易形成复杂的突发事件。所以迫切需要加大针对高校生活园区的突发事件预警、预测机制的研究,制定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如何发挥高校大学生生活园区辅导员的“前哨”预警作用

(一)树立“家园”服务理念,健全应急预警组织体系

高校大学生生活园区应该是集“思想教育,素质拓展,文化娱乐,服务管理”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以西南大学为例,学校自设立园区工作办公室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打造家园式服务管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建立健全的应急预警组织体系提供了新的借鉴模式。

1.建立学生生活园区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协调和实施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园区学生成长成才指导与服务中心。由一批思想政治觉悟高、管理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具体负责并组织实施园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建立生活园区学生党员服务队。党员服务队由园区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组成的学生组织,是党员先进群体活动的阵地,是园区同学学习、了解党的知识的窗口,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预备党员考察和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基地。通过开展党建知识宣传普及、党员民主生活交流会、先进事迹报告会、讲座、学习指导等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加强园区学生党员先锋性意识教育培养,为园区广大同学入党提供帮助,积极引导园区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与工作中追求先进。

3.建立园区学生自律委员会。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工作理念,由园区工作办公室领导,在各园区学生成长成才指导与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园区学生自律委员会代表和维护园区全体学生的利益,引导园区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园区团结,营造良好的园区学生学习和生活秩序。

4.建立完善的党、团组织。在学生生活园区建立党支部,由辅导员或班主任组织带头,加强对生活园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和模范作用,通过他们来带动和提高其他党员、团员以及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同时以园区为单位,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寝室(示范床位)、每月党日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园区内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班级团支部组织生活形成互补。

(二)凸显“前哨”预警功能,畅通应急预警信息链

大学生园区生活高效、实用的预警机制的建立,离不开畅通的应急预警信息链的形成,以园区辅导员为首,寝室长、楼长、园区党员服务队、自律委员会等构成信息的第一链;园区学生所在学院学生工作队伍构成信息的第二链;学校相关部门构成信息第三链。由此形成一个“金三角”形的信息传递系统,各寝室长、楼长、党员服务队、自律委员会务必关注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对于突发事件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维护秩序,防止突发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应及时向辅导员汇报,辅导员接到突发事件的报告后,应第一时间掌握事件的发展情况,同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同意下,尽早合法合理、公正公平地处理突发事件,若是不能单独处理的,必须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配合相关部门解决突发事件。

(三)挖掘园区文化内涵,营造应急预警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园区学生成长成才指导与服务中心、园区学生党员服务队和园区学生自律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开展消防实景模拟等丰富多彩的园区活动,增强园区学生的安全意识,倡导园区预警文化,提高大家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助能力。同时,积极发挥党员服务队、自律委员会等宣传监督作用,协同宿舍管理人员对来访人员严加控制,做到清晰了解其来处、目的等详细信息,对于来处不明的嫌疑人,应第一时间往上汇报。

(四)改变传统预警宣教模式,创新应急预警机制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预警机制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手段。所以必须加强网络载体的建设,不断挖掘网络的教育、沟通等功能,作为“前哨”的辅导员应了解并熟悉同学们平时的交流平台如QQ、mSn、邮件等,及时查收电子邮件或经常浏览BBS、留言板、回复,深入和同学交流,了解同学们的动态以及心理活动,能提前发现问题的存在并及时解决,此外,建立园区辅导员博客、论坛等,掌握第一手资料,凡事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应急预防机制的主动性和预见性[3]。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园区生活预警机制中的“前哨”作用,增强应急预警管理意识,建立完善、实用的大学生生活园区应急预警机制,能有效地改变当前生活园区对突发事件处理捉襟见肘的现状,从而建立起安全、有序大学生生活园区。

参考文献:

[1]杨德才.高校生活园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李敏智.从辅导员角度谈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与预防[J].学理论,2010(10):313.

[3]曾喜云,卢梅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的构成要素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7-29.

收稿日期:2014-10-22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篇6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对大多数人而言“大禹治水”的故事应该并不陌生。似乎从有人类开始,风险与灾难便“如影随形”。随着人类开发自然,运用科技改造世界实践的增多,突发事件爆发的频率也增加。应急管理则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大问题。凭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反客为主,选择积极预测风险、主动应对风险,主动采取措施去处置灾难。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突发事件发生次数的日益增多。能否有力的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各种自然和事故灾难的多发使得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为各种专家学者们重点研究课题。本文笔者以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为对象,并且以“深圳市福田区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政策”为依据,浅析事业单位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行概况、对社会的影响,并剖析当今事业单位在解决突发事件过程中的问题,以提出完善管理的意见和对策。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念

1.1突发事件内涵突发事件,是显性的社会不稳定现象,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突发事件的英文为emergency,意即紧急事件,紧急情况。我国在2007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把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以应对的自然、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故灾害,它都会给社会成员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管理学家认为主要有不确定性、紧迫性、契约关系的重要性降低、汇集效应等。1.2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即为了预防与应对自然和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将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的力量有效组合起来,而进行的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活动。它包括四个阶段,即减缓、准备、响应、恢复。应急管理有两个重要的使命。一方面是将突发事件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是使其产生影响范围最小。因此,应急管理首先要做好防救结合工作。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是第一位,事件发生后的及时救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次是理性的行动、迅速的反应。专业的理论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高效率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发动社会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现政府主导,企业积极参与,最大的动员社会上的人、财、物力去应对灾难。保证信息公开,行动透明化。公众有其知情权,满足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除外。

2深圳市福田区职业学校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现状

随着突发事件的逐渐增多,职业学校校园的应急管理变得日益重要。福田区职业学校领导组织主要以市里面的指导和“一案三制”为依据,结合本区内自身特点,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工作。据调查,深圳市福田区面临的主要突发事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自然灾害。深圳属于丘陵地形,且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强台风、大暴雨、持续的高温、频繁的电闪雷鸣等自然性的灾害非常密集发生。每年都有因台风或者暴雨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校园停课现象。其次,事故灾害。深圳市福田区人口密集。基础设施硬件数量和人口数量的尖锐矛盾,导致交通事故、火灾、环境污染等灾难发生的几率上浮。再者,公共卫生事件。福田区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物流城市——深圳市的重要辖区,是我国南方的“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人口流动频繁,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等卫生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变多。最后,社会安全事件。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移民城市,社会矛盾与纠纷较多。校园作为一个社会的缩影,隐性矛盾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针对以上的问题,福田区教育系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了相应的政策,但是落实程度则不令人满意。一是对管理组织的正确定位与职责的认定。明确各个级别应组建的组织数量,正确定位其职权与职责。市一级组织与区一级的组织要联系紧密,划分明确,有效组合。教育局要求各个学校必须有相应的应急管理小组,明确管理小组的职责,以保证在突发事件爆发时,有对应的人员进行紧急营救。据调查,绝大部分公立学校内都有管理小组,但是其实质作用的发挥程度却差强人意。“学校里面确实是有特殊事件管理小组,一般都是由学校内行政内勤人员组成的。”“学校好像是有管理小组,好像是由保安组成的。”二是预防、预警和信息报送。日常的预防工作必不可少,要有规律性的进行防范演练。部分公立学校在教育局的指导和要求之下,都有采取一些演练预防措施,以提升校园在预警方面的能力。据访谈教师反映,学校在预防演练这一模块做的工作相对有限。“每个班都安装有广播,一旦有什么紧急状况发生,都会由学校发出通知和警报。”“保安都会被定期训练。”“我工作以来好像就只有过两次全校性的演习,是因为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响应市里面的政策才发起的全校性的防震演习。”三是划分灾害的层级,制定相应的灾难处置措施。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灾难事件,要采取不同的,有正对性的应对措施。福田区人口稠密,学校数量多。必须做好应对火灾、溺水、踩踏事故,校车安全事故,校园周围环境的安全事故、外出活动安全等相关事故的计划。四是恢复支撑工作,加紧日常培训演练,恢复支撑工作。事后的心理干预,校园硬件设施的重建与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日常培训演练的保障。熟能生巧,在防范中,有规律有组织的防范演习是降低损失和伤害的有效方法。3深圳市福田区反应出的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起步晚,应急管理在国内算是比较新兴的词汇,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在实际运用操作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同时,福田区的复杂社会背景和自然因素,导致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存在一定困难。3.1信息沟通与预防准备的对立人们在生存与生产活动,沟通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交换信息、开拓眼界的途径。信息的有效传递在职业学校校园解决突发事件时通常有着重大作用。信息沟通不畅、反应过慢也是深圳市大多数学校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突发事件发生时,校园管理者能否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详细情况并将情况准确及时的报告相关部门,处理中消息传递失真,将导致更深层次的险情。3.2决策处置与组织协调不灵敏深圳市福田区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系统中,通常缺少一些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管理组织与团队。一旦爆发校园突发事件,管理者采取的方式则为临时召集人员应对处置,这样就缺乏一个将相关方面组织起来共同行动、共同应对的协调机构。这种临时工作小组存在诸多缺陷,如仓促上阵,缺乏准备,经验短缺,协调困难,效率不高等。3.3社会动员与恢复重建机制的缺失社会力量是学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得力助手和有效补充。在生活中,社会力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可以灵活的应对各种困难局面表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在我国,薄弱的社会动员能力,使得直至今日也未能建成起一个能有效合成三方力量,即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动员机制。且结构精密的网状的应急管理体系也尚未形成。

4构建和完善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健全预测预警系统从突发事件演进的各个环节来看,事前防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深圳市的特殊地位和城市特征,在要求高水平城市管理的同时,必须实现事前的监管、预防防范机制和完善的应急预警体系,配置符合要求的完备的应急保障系统。预测预警这一重要环节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警报传递等方面。所谓的预警工作,是指将收集的突发事件的监测、告警信息,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加以综合分析并且准确上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做到快速反应,从而达到及早控制突发事件的目的。监测工作是指,通过全面系统的信息网络,持续的观测、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形成预警信息,并将其及时上报给管理部门。系统的预测预防系统的构建,能有形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检测体系。实际上是以学校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定时巡视监测校园情况,如安排值周教师、门卫等人监测学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现危险的苗头,及时向决策部门汇报。4.2建立校园扁平化应急管理体系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是指缩减组织层次和中间环节,实现任务和目标分解,运用分权式管理,实现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它主要通过分权降低集权化程度,努力调动基层的创造性、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4.3综合多方资源形成统一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决策是非常规非程序化的决策,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有限性和急迫性等特点。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加强组织和资源整合,形成统一的应急组织体系,是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应对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部门之间的联合应急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学校各部门之间要各司其责,并做好日常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合理分工,将相应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以此来组建一支反应速度快,办事有效率的应急指挥和救援队伍。4.4建立校园应急心理支撑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职业学校校园无形损害中的重要部分,即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创伤,是突发事件管理中必须重视的内容。校园管理者必须正视这一重要问题。诚邀权威有经验的心理专家来校,以授课、单独辅助的形式,加强对师生的心理辅导是最常用的干预方式。一是重视安全知识的普及,适度锻炼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公共安全教育,有效的增强学生和老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减缓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冲击。日常的安全教育不仅要在防卫上下功夫,还要进行宣传活动,鼓励社会公众灾时开展自救、互救活动,是人们之间相互激励,实现社会的集体理性,使校园突发事件对个体的心理震荡降低到最小。二是对突发事件中心理脆弱的群体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特殊关爱。特别是我们要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如学缘、业缘等。疏导、安慰这些人,减少他们的精神压力,减缓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心理伤害,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者当然离不开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应急管理部门应建立心理救援队伍,设立心理医生档案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专业人士利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其恢复健康心态。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15

[2]王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9-13

[3]王宏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4-26

[4]李永清.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以深圳经验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89-93

[5]曲哲.浅析我国校园突发事件管理[J].管理学家,2008(9)9-10

[6]张裕岭.加强突发事件管理提高中小学校园应急能力[J].教师,2012(5)4

[7]王力彬.校园突发事件的成因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2

[8]祁明亮,池宏,赵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管理评论,2006(4)5-6

[9]孙艳玲.突发事件考验教育智慧[J].现代教育科学,2010(6)8-9

[10]侯莹莹.转型期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1.16-18

[11]戴恒屹.我国中小学突发事件及其管理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9.26-28

[12]方平.中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D].广东:中山大学,2012.19-22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篇7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94-02

近年来,突发事件在高校呈现多样化、频发化态势。2008年,上海商学院一女生宿舍发生火灾,致使四人死亡。2009年,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发生甲型H1n1流感,由于笔者所在的沙洲职业工学院,与江苏科技大学同处一个校区,也受到了影响。2010年,全省高校共发生63起非正常死亡事件。2012年,“事件”引发各地高校学生参与“9.18”反日游行活动,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事件。高校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到校园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威胁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冲击。

为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界定

1.1高校突发事件的定义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在高校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相当联系,事前难以预测、作用广泛且对高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及师生员工生活秩序,甚至波及社会和国家安全稳定局面的事件。

界定高校突发事件的5个要件: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和敏感性。

1.2高校应急管理的定义

高校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和之后,高校及其主管部门为预防突发事件或减轻、减缓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损失,恢复自身正常运行秩序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

2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机理、过程和性质,高校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七大类。

(1)自然灾害类。由自然因素直接所致,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等。

(2)事故灾难类。由师生员工无视规则的行为所致,包括学校楼堂馆舍等发生火灾、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校园水面、冰面溺水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电、气、热、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3)公共卫生类。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所致,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类。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包括校园内外发生的大规模学生非法聚集、游行事件以及罢课、罢餐、集体上访等;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等可能引发群体性反应事件。

(5)网络和信息安全类。包括利用校园网络发送有害信息,进行危害国家安全、色情、迷信等非法宣传活动;窃取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等。

(6)学生心理问题类。指个别学生因家庭贫富差距、就业压力、情感恋爱等问题心理失衡,以极端方式发泄不满,导致校园悲剧发生。

(7)考试安全类。教育部门组织的国家或省级考试中,在命题管理和试卷印刷、运送、保管等环节出现泄漏事件,及在考试实施、评卷组织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违规事件。

3高校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如下。

3.1对应急预案认识不足

一些高校领导缺乏危机意识,对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认识不足,抱有侥幸心理,对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重视不够,片面的理解应急管理工作就是成立一个挂名的领导小组。因而,应急准备和快速响应工作不能落到实处,没有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

3.2应急防范体系不健全

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是安全防范的重要手段,四者有机结合是高校防范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但是一些高校领导缺乏“预防为主”观念,应急体系建设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人防队伍建设,只依赖人员有限的校卫队,未能有效调动全校各方面力量,尚未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二是缺少高科技、智能化的安防监控设备,技防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三是人防、物防、技防各自为战,未能有效结合形成联防联动格局,制度防不能有得到有效贯彻,大大降低了应急防范能力。

3.3应急服务意识不强

非典和甲流疫情的发生,使得高校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意识有明显提高,但部分高校对应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还很不全面。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停留在口头上,相关部门缺乏对师生主动服务、应急服务的意识,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中碰到的矛盾纠纷,存在信息不掌握、服务不到位、处置不及时、解决不彻底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师生的情绪,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3.4应急演练不到位

应急演练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的练习,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但是大多数高校编制应急预案后,没有组织和实施应急演练,仅是学校的一份红头文件而已。即使有演练,往往也是搞形式,走过场,甚至纸上谈兵,没有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直接导致部分预案的实用性、操作性不强。

4沙洲职业工学院应急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经历了2009年H1n1甲流疫情事件后,学院意识到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近几年学院未发生大的安全事故。

4.1提高应急意识

学院领导牢固树立和不断强化“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观念,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显著提高,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切实把应急管理摆上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工作机制,健全领导问责制度。学院每年跟各部门负责人签订《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和《防火安全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

4.2编制应急预案

学院从H1n1甲流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吸取教训,根据国务院、教育部、省市政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高校实际,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充分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拟定预案编制工作计划,搜集整理相关信息,按照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的编制要求,制定并颁布《沙洲职业工学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红头文件,全面形成以总体预案为核心、专项预案为支撑的预案体系。其中包括:预案制定宗旨、指导思想、适用范围、工作方针、坚持原则、管理机构设立和职责,预测预警机制,响应处置,应急保障,后期处置,培训演练,尤其设立了相关应急处置工作组,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预防措施和处置办法。

4.3建立应急平台

学院设立校园110应急中心,建立集视频监控、消防报警、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应急平台,开通24小时校内报警求助服务热线―56730011。中心人员认真履行“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工作宗旨,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报警、求助、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将各类苗头性事件及时解决在校园内、解决在萌芽状态,有力保障了校园的安全稳定,深化了平安校园建设。

4.4宣传应急知识

学院领导班子和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应急培训班,增强应对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所具备的必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学院后勤保卫处充分利用校内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等渠道,向师生员工宣传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

学院组建治安消防、医疗救助、物业服务三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消防、医院等单位开展合作共建,加强相关专业培训,有力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和实战能力。

学院各部门共同努力增强师生员工防范意识,组织学习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突发事件的处置要求。

4.5开展应急演练

广泛开展师生应急演练,重点对学生进行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的火灾逃生疏散演练。为有效避免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学生宿舍的消防疏散演练是校园应急演练最重要的内容,学院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重要工作要点。

学院后勤保卫处每年组织新生开展模拟火场的扑救演练和逃生疏散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火灾逃生自救和互救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都经历一次火灾逃生疏散演练。

5结语

随着平安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面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新要求,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高校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创新高校应急管理新模式,加强校园安全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破解突发事件难预测、难控制、难处置的“三难”问题,使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张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2]芮鸿岩.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J].扬州大学学报,2010(4):11-13.

[3]韩红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的实施[J].学校安全管理,2011(1):27-30.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篇8

某县教育系统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xx年9月)

为了建立我县教育系统重特大事故及重大突发事件救援应急体系,提高重特大安全事故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反映能力和救援工作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重特大事件及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县学校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县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发生的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含3人)或重伤10人以上(含10人)的急性中毒50人以上(含5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以及其他性质特别严重,影响重大的安全事故和重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

(一)学校(幼儿园)的建筑物倒塌及走廊、通道、楼梯道拥挤造成学生伤亡的事故;

(二)学校(幼儿园)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三)学校(幼儿园)建筑工程发生的安全事故;

(四)学校(幼儿园)师生发生的集体急性中毒事故;

(五)发生的造成师生伤亡和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六)学校(幼儿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

(七)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学校安全事故;

(八)学校(幼儿园)发生暴力恐怖事件等重特大安全事故;

(九)学校(幼儿园)发生的重大群体性传染性疾病等事件;

(十)学校发生的学生重特大溺水死亡事故;

(十一)校外集体活动、集会、演出等发生师生伤亡的事故;

(十二)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

二、实施原则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旬阳县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组织指挥下和旬阳县教育局特重大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重大安全事故抢救和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县教育局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重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实施;各学校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启动应急预案。

三、重特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理指挥机构及职责

县教育局成立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重特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县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纪检书记、考试管理中心主任、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股办、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安全工作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教育股长、行政股长、人事股长、计财股长、督导室负责人分别任办公室副主任。各乡镇教育办主任、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幼儿园长)为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责任人,直接负责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报告、现场保护等前期事故应急救援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四、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督促指导县直学校(幼儿园)和乡镇教育办制定各自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定期指导预案的演练;

(三)重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向县委、县政府、市教育局汇报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及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

(四)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及有关人员快速开展现场安全保卫,事故区域警戒和治安管理,维护学校、幼儿园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社会治安。

(五)做好事故现场的交通疏导和人员疏散工作,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事故现场。

(六)组织有关学校、幼儿园和相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快速开展抢险救援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七)配合有关部门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八)配合上级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九)做好伤亡师生家属的善后、安抚工作。

(十)大型考试活动,有突发性的苗头,要加强对事件的严密监控。若校内出现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其股办室要及时深入事发学校,现场指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五、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报告

(一)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在第一时间迅速将重特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分别报告县教育局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

县教育局值班电话:xxxx

(二)事故发生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县教育局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

(三)事故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类别,发生时间和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情况和所采取的措施;

5、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四)县教育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重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报告后,除了向局长报告外,须立即向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报告,同时报县委办室和报市教育局、县安监局和相关部门。并根据重特大事故的实际情况,请公安、消防、卫生监督、环保等相关部门赶赴现场进行事故现场保护和证据收集。

六、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突发发生后的对策和措施

(一)重特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县教育局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实施应急预案,并随时将抢险情况和应急处理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市教育局。

(二)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立即请交通、水电、电信等公共设施管理部门快速恢复被损坏的道路,水、电、通讯等设施。

(三)请公安、交警加强事故现场保护。请卫生部门第一时间派出医务人员抢救伤员,并做好事故现场的防疫工作。

(四)事故发生后,各学校党政领导、幼儿园园长要亲自挂帅,组织有效的抢险救援工作,同时做好全体师生的思想稳定工作。

七、重特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及要求

(一)各乡镇教育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各民办教育机构要牢牢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当前和今后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要建立健全学校、幼儿园各项安全制度。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安全工作职责,并建立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各乡镇教育办要加强对所属村小、教学点的安全管理,经常性地检查督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安全隐患心理辅导

[作者简介]秦洪涛(197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永州425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47-02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在学院内部突然发生,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导致人员、财产、声誉受损的事件。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弱,校园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短时间聚集的人员更多,造成的损害更大。再加上现在信息传播速度快,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可估量,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大政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一、增强警觉意识,完善预警机制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一些政工人员对校园安全问题缺乏警觉,习惯于按经验办事,平时忙于应付各种日常事务,乐于组织文体活动,不重视解决师生的诉求,从而导致矛盾不断累积,错失了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的良机,任由小事发展成大事,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如食堂饭菜价格过高、质量差、卫生状况不佳、餐饮服务员态度不好等,师生对此有怨言,如果管理人员充耳不闻或者听之任之,那么怨言日积月累,一有触因,就会酿成,造成不良后果。所以,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容不得麻痹大意。

高职院校政工人员要与师生加强沟通,经常深入教室、寝室、实验室,通过走访座谈、网络互动等方式,及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想方设法尽早解决问题,尽可能避免事态恶化,对各种矛盾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充分关注师生切身利益,不断增强辨别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敏锐性,认真分析各类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确保将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尽可能地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强化责任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包括教学、后勤、保卫、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不论哪个方面管理不善,都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诱因。因此,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师生诉求,关心师生冷暖,努力帮助师生改善教学、学习、生活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消除可能诱发事端的人为隐患。

近年来,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多以食品卫生、治安、火灾事故为主。高职院校领导及政工人员要以此为戒,经常走访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经常检查电路安全,尤其是学生寝室电路,禁止乱接乱搭,大功率电器必须使用专线,排除火灾隐患;坚持晚上深入寝室,检查熄灯后是否有学生翻爬寝室现象,严防人身安全事故发生;经常抽查食堂饭菜质量、卫生状况,多与就餐学生交流;联合职能部门,加强对学院流动摊贩的管理,确保公平交易,严防校园冲突事件发生;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防止因交友不慎而出现治安事故,教育学生不要拉帮结派,不要出入不良娱乐场所。只要政工人员强化责任意识,认真细致地排查安全隐患,做到检查彻底,不留死角,那么,发生突发事件的概率必将大大降低。

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单凭学院的力量还远远不够。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应该主动联系当地公安、城管、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通过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督促并配合他们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尽可能地消除容易诱发事端的隐患,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平静的校园环境。

三、加强心理辅导,提高抗压能力

在工作、学习、就业等重重压力下,加上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个体事件,却很容易引发群体参与,导致事件规模扩大、性质升级。如毕业生离校前,某个寝室出现砸酒瓶、高空抛物、大声喊叫等情绪宣泄行为,如果不及时处理,他人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大家效仿就会变成集体行为,最终演变成公共突发事件。校园频发的自杀、伤人等安全事件,大多也是学生心理原因造成的,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强化学生心理辅导,随时准备提供心理援助。成功的心理支持不仅有利于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也有利于化解突发事件,降低事件带来的损失和伤害。一些校园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伤害,与其带来的身体伤害相比较,危害程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波及范围更广。因此,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对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大有裨益。

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栏、校刊校报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常态化、多样化,可以把心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对学生开设至少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可以利用第二课堂,举办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高职院校还必须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立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确保随时能提供心理援助服务,这一点至关重要,以往无数事实证明,校园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体引发的突发事件,事前往往有求助、倾诉的意向,但因为遭拒或无解最终引发突发事件。

同时,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提供活动场所,丰富活动内容,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支持,增进相互理解,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信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处置预案

目前,高职院校一般都建立了应急预案,但应急预案建立后,基本被束之高阁,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和形势变化适时修订,也没有对应的演练措施,导致预案跟不上形势需要,缺乏操作性、实用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时间紧迫,政工人员情绪紧张、压力巨大,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重新审阅预案,如果预案不是成竹在胸,那么,政工人员只能凭经验办事,在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想确保政工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保持头脑清醒,就要经常演练,根据形势发展定期修订应急预案,做到让应急预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职院校环境随时都在变化,这就需要打破思维定式,采取动态的监管模式。要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科目和模拟演练活动,定期检验高职院校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等。通过演练,让政工人员获得应对经验,掌握应对策略,提高应急处置水平,让院校师生增强防灾避险的能力,减少事故发生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组织演练活动中,要像真实发生的突发事件那样,高度集中精神,紧张有序地应对,坚决不能搞形式主义。

五、抓紧处置时机,迅速果断处置

应对处置校园突发事件,贵在争分夺秒,在事件扩大前就及时解决问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面对突发事件,广大政工人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事发原因,判明事件性质,部署处置力量,控制事态发展,力争让事件不再扩大。抓住时机做好稳定工作,把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

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有很多情绪不稳的师生聚集,如果政工人员在处置现场反应迟缓、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不敢挺身而出,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应急处置不及时、不果断,延误战机,就会失去师生的信任,从而导致现场失控,最终酿成大事。或者在与师生面对面沟通时,态度粗暴、办法老套,甚至还试图打压威吓,这样不仅无助于事态的控制,还会使本已不和谐的气氛更加紧张,甚至给事件的处置带来更多负面效应,延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最好时机。

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敢于担当,坚持教育疏导为主,少敷衍塞责,少考虑个人得失,勇于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帮助师生辨明是非、排除疑惑,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要勇于自我批评,敢于向广大师生检讨,并表明整改的坚决态度,以便得到师生的理解与认可,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赢得先机。

六、完善信息渠道,勇于面对公众质疑

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学院对信息渠道的掌控日益减弱,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果还是采取过去的宣传策略,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模式,就容易使处置工作陷于被动。在网络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信息时代,每位师生都是记者,都能将与事件有关的图片、文字甚至视频发至网络媒介。如果在事件初始阶段,高职院校没有主动消息,抢占信息主导权,任由传言四散,以讹传讹,就会导致谣言满天飞,引发大范围的猜疑。这时再去辟谣,只会是事倍功半。所以说,不公开的信息处理方式,不仅于事无补,还容易使事态升级,导致公信力丧失,最终损害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

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应该牢牢树立信息公开理念,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权威信息,让师生全面了解事件真相,消除师生的猜疑、恐慌心理,稳定师生情绪,排除不稳定因素。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院信息的公信力,还能取得新闻媒体的支持,必要时方便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救助。

七、加强校外合作,形成联动机制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园从属地上看虽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但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飞速发展、开放建校的推进、人员流动频率的加大,高职校园其实处于一个相当开放的境地,如果预防校园突发事件仅靠学校,显然势单力薄,疲于应付且效果难以保证。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外联络力度,力求形成政府、社区、学校的联动机制,甚至可以纳入用人单位和家长,形成大范围的联动机制。这样一来,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效率势必大大提高。

八、吸取教训及时整改,严防事件反复

突发事件暂时平息后,力戒“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心理,而是应该立行立改,按时兑现处置事件时的承诺,认真制定整改措施,严防二次事件发生。在确保校园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反省事件发生原因,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责任事故的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切忌不了了之。不能把突发事件看成是偶发事件、特例事件,孤立地对待,而应树立全程管理理念,从全局上深刻分析事件诱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加以改进,坚决防止类似事件反复发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职院校应该构建切实有效的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努力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事件发生时要正确面对,按照预案内容,有条不紊地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事件平息后,要克服马放南山的消极态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整改并举一反三,以便营造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篇10

阎会宾

(洛阳月谈杂志社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近年来频发的高校突发事件,不仅严重影响着校园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同时也给师生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如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应对,有效地预防,合理地处置以及恢复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已成为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http://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35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27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指那些发生在高校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相当联系),事前难以预测,正在或者即将危及学生身心健康、生命或财产安全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乃至危及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事件。高校作为开放型的文化组织和知识分子集中之地,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任务。

1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及特点

1.1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从近年来的校园突发事件的性质来看,校园突发事件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教育考试安全事件和非正常死亡事件。

1.2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1)危害程度大。高校学生数量大,人群集中度高,突发事件易造成群体性心理危机,这往往更甚于突发事件本身,甚至引发次生危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田向阳在接受接着采访时曾介绍,心理危机是在遭受意外事件时的心理应激反应,这个时候心理平衡被打破,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认知障碍,对事情失去正确的判断,如认为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一切都完了,甚至失去理智;二是情感障碍,如紧张、焦虑、沮丧、抑郁,这个发生的情况比较多;三是行为错乱,比如说逃跑、抢购、自杀、伤人。这些群体性心理危机事件会引发社会动荡,比危机本身的危害还要大,加之在高校人群密集环境下,心理危机具有较强的暗示和传染作用,会加速危机信息的传播,造成更大的危害。

(2)涉及类型多。既有如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心理健康等社会其他组织单位都会面临的共性的危机事件,还有校园所独有的危机类事件,比如招生考试类、校园信息网络安全类、师德师风类等等,而且社会其他组织单位“共有”的危机事件与高校的关联度也非常大,比如集体食物中毒、踩踏、心理疾病、溺水、群体性事件等在高校的发生概率更大一些。

(3)复杂程度高。高校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危害面广、易转化升级,再加上高校就像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集师生们的科研、生活、学习、娱乐为一体,突发事件诱发因素多而复杂,综合起来给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网络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2.1公共化

以往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一般依靠上级主管部门、高校自身的力量,而今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公开、透明,网民参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与管理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网民通过舆论压力、献计献策等方式影响着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而高校突发事件通过互联网传播,迅速转化为公共话题。网民成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主体之一。由于网民个体的学历、地位、年龄、所属群体等各不相同,他们关注的角度也不相同,这给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也带来一定的挑战,高校如果不主动迎接网络媒体所带来的改变,必将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被动。

2.2即时性

网络信息的传播不需要事先排版、印刷、录制或者剪辑的制作过程,这无疑加快了信息提供速度,从源头上确保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而且网络信息是以实时刷新,不受出版周期、播出时段限制,可提供最新动态信息。很多高校的突发事件信息曝光于网络,并不是出于高校的主动和自愿,而是通过网络快速传播,网民成为信息的主要创建者和传播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源的不确定性,信息传播的不完整性,信息传播范围的扩大以及传播速度快捷都不同程度上加大了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的复杂性。

2.3高透明

网络信息传播不仅可以传递大量文字信息,而且可以传递音频信息、视频信号等多媒体信息。在网络环境下,事情一发生就会被及时准确详尽地到网上(不排除有故意扩大事实或恶意编造的可能,但也并非都空穴来风)。面对这样快速的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高校一定要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信息的真实度和透明度,真诚面对事件的真相,主动接受公众的质疑,积极处理发生的事情,及时准确地处理的进度和结果,这也是树立高校形象,维护其良好声誉的需要。

3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

3.1将网络信息采集和舆情监控纳入预警体系

信息预警是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首要步骤,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总有一些征兆、信号预示危机的即将到来,如果能在事件爆发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给高校的预防和应对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高校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手足无措、被动应对,往往是因为缺乏预警机制,在事件爆发萌芽阶段,没有及时进行防控,尤其在网络环境下,潜在的不正常的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造成的破坏力更强,因此,高校加强对突发事件预警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地,高校应对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构建是建立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层级的信息监测网络,发现不正常信号就层层上报;还有一些高校将学生党员、学生社团组织、教师、辅导员等都纳入到信息预警体系中,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力争搜集信息的全面和完整。一旦学校发现危险预兆,管理小组立即启动信息预警,并向更高级别领导报告,动员全体部门进入应对工作状态。

3.2利用网络媒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1)制作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小游戏。网络游戏以其丰富的声音、画面、游戏场景吸引不少的年轻群体,教育者和家长在声讨学生们被网络游戏毒害,沉溺其中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热爱,发挥网游的正面作用。将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知识融会于网络游戏中,设置一些真实的事件场景,例如火灾、地震等,让学生们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扮演角色,自行探索,这样自然而然的认识突发事件,掌握应对突发事件方法。

(2)开发网络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视频教程。这一方面是为了填补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视频教程缺失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是在大学生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随地找到正确的指导方法。另外,在大学生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应将培训教程纳入教学体系。网络视频教程除了教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将历年各大高校的经典重大突发事件的案例及处置措施制作出来,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产生共鸣,引以为戒。

(3)利用网络普及救援常识。普及救援常识,学习基本的自救和互救知识,掌握简单、实用的救援技能,能够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在救援人员达到现场之前,开展救援,能够最大限度挽救生命,减少伤害。法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同等伤情的重伤员,在30min内获救,其生存率为80%;在60min内获救,其生存率降至40%;如果在90min内获救,其生存率为10%以下。普及救援常识,是高校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淡薄,师生群体掌握的救援常识少之有少,在当今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的环境下,掌握一定的救援常识就显得特别迫切。

3.3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开展教育管理

校园网络媒体在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首先高校可以利用舆情监控系统将本校最为活跃的BBS论坛设置为舆情采集的重要来源之一,因为BBS是很多学生进行情感宣泄的网络虚拟场所,这里反映的是他们最想说的话语和最真实的感受,这里是舆情侦测的最前沿。其次,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过程中,由于学校掌握着校园网的后台数据,其信息受学校监控,因此,信息传播中常见的谣言、流言、混淆视听的言论,学校可以直接屏蔽,同时一些正面信息,引导舆论。在事件爆发后的恢复阶段,BBS同样可以发挥校园“稳定器”的作用。事件发生后,给师生群体带来的影响将继续持续,通过在论坛中的交流、总结和反思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可以释放恐慌、紧张的情绪,有助于学校、师生群体恢复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在此,笔者也给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提一些建议:首先转变管理理念。对突发事件的监控不仅仅是校园内部的问题,学校作为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教育的发展,国家应从政策层面制定系列的法制法规,明确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责任、权利和地位,高校也应制定详细的监管预案和操作指南,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预防和监控突发事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其次,树立全程监控突发事件的管理理念。我们通常将突发事件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但是在我国高校存在着重视突发事件的事中管理而轻视事前预防和事后的评估恢复。事件的发生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高校应加强变为突发事件前的预防,将爆发化解在萌芽状态对高校而言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应对手段。倘若等事件就要爆发时再制定应对预案,就只能草草应对,限于被动。课题研究中提到过建议高校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发挥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预防中的作用。例如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对不正常的信息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必要措施。另外,在和网媒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网媒的信息传播规律,学会利用网络;还可以通过网络公关,转危为机,通过积极正面的信息,树立高校良好的形象。

http://

参考文献

1黎开谊.我国高校危机事件的诱因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6)

2郭晓来.美国危机管理系统的发展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1)

3冯润民.中外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研究现状及反思[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

4许龙君.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