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传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9:41

网络文明传播总结篇1

关键词:网络传播;生态文明;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009-02

党的十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2]。而生态文明的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运用网络这一传播媒介,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传播,无疑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信息,所有网结生产、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同时,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而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网络传播既可以兼具其他传播媒介的优势,也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作用。

一、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更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从网络传播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而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是网络传播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意义的集中所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在这方面就显得明显处于劣势。它们不可能实现传受两者之间的全面互通,同时,互动式传播内含着天然的民主亲和力与自由召唤力,从而构成了对现有传媒的致命冲击,构成了对传统意识的日趋迫切的反叛与否定。

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这一优势,将党和国家指定的有关提案或建议及时到官网上,这样就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其中,并可以在大范围内引起各行各业人士的激烈讨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人大代表就可以根据网民所提的意见或建议,形成更为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环保提案,经人大讨论后,再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弥补现有的生态文明法律和制度的不足,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网络传播的平等性更有利于区域资源的健康发展

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而是与普通大众一样成为平等的信息交流者,网络用户既可以平等地信息,又可以平等地展开激烈的讨论,同时,信息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传者可以选择针对不同受众的需要制作不同的讯息进行传送,受众更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有选择地接收讯息或即时地反馈讯息[3]。相比网络传播的这个特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就比较逊色了,它们作为信息的者,在与受众进行交流所体现的平等性方面就显得有很多不足之处。报纸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讨论,电视也有了话题节目供观众现场摆擂台,但这些讨论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二不是随时可以参加,三不时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四还不能完全给参与者以“言者无罪”的保证。然而,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话题,用户都可以在电子论坛里找到,并随时参与发表意见。

从整体而言,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大,据统计,土地面积总量居于世界第三位,耕地资源总量居于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总量居于世界第六位,河流年径流量居于世界第六位,矿产资源总量居于世界第三位。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相对短缺,据统计,土地面积、耕地资源、森林面积、河流径流量、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1/3、1/5、1/4和1/2。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大。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平衡,加之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等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传播方式,使各地政府平等地在网上交流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以及好的经验,以便其他的地方政府学习以及借鉴,同时,对于某些地区的资源短缺,技术落后等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应当给予必要的经济、技术以及专业人员的支持。各地政府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及时到政府的官网上,积极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三、网络传播的即时性更有利于环境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网络传播的即时性是对网络新闻传播时效性强的形象表述。一般而言,网络新闻的制作和比起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新闻要简单、迅速得多。人们可以将自己发现的新闻事件编辑成电子版的文字即可到网上,这比起报纸杂志上的新闻经过采访、编辑、排版、印刷等步骤再进行要快很多,即时性更突出。加之,网络新闻的“把关人”较少,有时,一个人就可以经营一个网站。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这一特点,及时将各地和我们身边的破坏生态环境或者捕杀、捕食野生动物等行为即时到网上进行揭露,并向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举报,同时,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跟踪报道,时时关注事态的最新发展情况,并使广大网民对相关人员的处理进行更有效的监督。这样,也可以通过对相关责任人的惩处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使更多的人更能自觉地不做破坏生态环境,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我们身边人员的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等善举到网上予以表扬,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共同为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我们的一分力量。

四、网络传播的多元性更有利于生态文明信息广泛的传递

网络传播的多元性是指网络传播是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处理技术,将信息经过处理加工后到网上,使读者可以清楚、直观地理解信息所要表达的内容。与网络传播相比,传统的传播方式大多是单一的媒介形态,如,报刊、书籍是纸质媒介,承载的是符号信息;广播是声音媒介,承载的是听觉信息;电视虽是一种综合媒介,但电视上的信息不易保存和反复阅读,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是稍纵即逝的记忆。而网络传播不仅将传统媒介的优势融合到了一起,而且有效地弥补了单一传播形式的不足,使观众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所要传达的信息。

目前,我国的许多地区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例如,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利用新疆新闻在线网和“直播新疆”法人微博,做好网络宣传。新疆新闻在线网在主页上专门开设“大美新疆”专栏,点击进入后可以查看到《开都河风景如画》、《塞外江南荷花香》、《薰衣草韵》、《赛里木湖美景》、《相思湖―夏日游客的天堂》、《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重现“水鸟天堂”美景》等数百个图文网页,无数美景展示着新疆丰富而壮丽的生态环境和特有的旅游文化。同时,北极星节能环保网、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生态环保网以及环保部网站也经常各地乃至其他国家的环保信息,各大网站各有所长,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不但有文字、图片、视频等,而且各大版块的设计都很有个性,共同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增砖添瓦”。

五、网络传播信息的海量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借鉴

首先,网络传播的空间大。网络传播的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可以说,全球是互通互联的,子网络有多大,网络传播的传播空间就有多大[4]。网络传播的空间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或者物理上的空间概念,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世界都变成了地球村。这是传统传播媒介所望尘莫及的。其次,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一般而言,报纸要想多印一万字至少要增加一个版,再经过排版、印刷、发行等程序,运作起来就比较麻烦,而且,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而网络传播信息的存储空间是硬盘,1G的空间能存储几十万字,而且携带也比较方便。最后,网络传播的信息可以不限时、不限量。无论你什么时间想要搜寻的信息,只要上网找就可以了,然后可以把你找到的信息免费存放到U盘里,以便于以后使用。这就比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好多了。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份中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严峻的大气环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子孙后代能有个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治理大气污染,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这一传播媒介,充分借鉴外国治理大气、河流、土壤等有效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引进吸收。如在中国产业信息网公布的“美国加州治理空气污染经验:发展与治霾可兼顾”文章中指出: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美国气候项目负责人凯文・肯尼迪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州因经济发展加快、人口激增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叠加,发生过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范围最大的空气污染和雾霾现象,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理,终于再次迎来洁净的天空,“加州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不是短时间造成的,它们的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环境治理的道路既艰难又漫长,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解决我们本国的环境问题,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是美好的,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越来越富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陈沭岸.论我国生态文明传播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13(7).

网络文明传播总结篇2

【关键词】融合发展创新创优政策扶持法规建设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

2016年,全国广播界认真学习贯彻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履行“48字”职责使命,着力加强融合传播能力建设,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群,精心做好开局“十三五”、决胜建小康、改革供给侧等主题报道;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打造一批精品力作;讴歌时代主旋律,推出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民生和典型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梳理去年一年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简称“广电总局”)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以及业界的执行情况,解读其对广播发展的影响,借此提示广播媒体的发展前景。

一、大力推动网络和媒体实现融合发展

2016年4月,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要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广电总局相继出台措施意见,加强网络基础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安全保障,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1.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2016年3月,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通知》,该通知针对现阶段双向进入业务许可申请和审批工作,广电、工信的行业监督职责划分,具体工作要求以及协调机制做了进一步明确和重申。文件中关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全国推广地区经营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传输业务的表述,预示继电信、联通之后,移动也将获得iptV传输业务牌照,这为2016年iptV市场三箭齐发的景象提供了前提。从中可以看出,在健全协调机制方面,各地协调小组的权限和执行要求在加大,无论是所起的协调作用还是每季度的汇报机制,都体现出政府对于三网融合全面推进的重大期许。5月,广电总局下发《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和《关于当前阶段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交互式网络电视管理提出明确要求;12月,、财政部、广电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的意见》。《意见》对加快推进全国有线广电网络整合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完成网络整合工作。《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兼具宣传文化和信息服务特色的新型融合网络,建立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全国性数字化文化传播渠道,为传统广电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与制度保障。

2.加快推用教迦诤

为进一步提升广电媒体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2016年2月,广电总局《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用以引导和规范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制播平台建设,提升其面向媒体融合的综合制播能力。《白皮书》提出,融合媒体的制播必须采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系统架构和技术体制,才能满足媒体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确定平台的建设架构既要解决现有问题又能兼顾未来发展,既要提升传统业务又能支撑新媒体业务,构建的媒体融合技术体系要能提供丰富制作工具,整合多种类节目、业务资源,支持多终端采集与,建立运营服务体系可管可控,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现传播内容,为推进台网联动、全媒体互动传播提供顶层设计和实施策略。7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两年内,在局部区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几种基本模式。在“十三五”后期,取得全局性进展,建成多个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打造出数家拥有较强实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特色鲜明、形态多样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新格局。可以看出,未来广电机构将围绕管理体系、节目体系、制播体系、传播体系、服务体系、技术体系、经营体系、运行机制、队伍建设、考评体系等十个方面进行深度探索。这是继2014年8月中央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4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推动媒体融合的又一重要文件,反映出广电总局对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高度重视。为加强针对性和指导性,广电总局于2015年下半年就启动对《意见》起草的调研工作,多次征求中央和各省区市广电行政部门、播出机构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该文件的形成具有广泛的共识。

3.业界行动

2016年,各级广播媒体主动拥抱新媒体,在变革中求突破,在创新中谋发展,新的传播平台和产业方阵开始形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智能检索等先进技术,构建互联、互通、互用的全国性采编平台“中国广播云”。以融媒体平台为核心,吸纳全台优秀策划和采编力量,初步形成全台全时段联合作战的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依托“中华云”全媒体融合平台,重点打造Chinanews、ChinaRadio、ChinatV三个移动端媒体产品,分别聚焦多语种图文、音频和视频资讯,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自主可控的国际传播。8月,中广联技术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发起成立“广电媒体云技术产业联盟”,旨在加快推动云平台建设,打造广电媒体云生态。

5~11月中广联合会与上海广播电视合举办全国广播媒体融合案件评选推介活动。全国近50家中央和省市级电台提供了240多个案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广播云平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团队运营模式创新”、贵州广播电视台的“互联网+智慧交通云平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微啵云’跨媒体交互运营平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阿基米德Fm”等获评十佳案例,在11月上海广播节期间正式,这些成功案例和有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成为促进广播融合转型的“助推器”。12月,人民网研究院2016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跻身中国广播电台融合传播百强榜前五位,河北交通广播Fm99.2、天津交通广播Fm106.8分列百强榜第二和第四。在广播融合传播百强榜中,交通类广播数量最多,达到49家,新闻类广播23家紧随其后,另有经济类7家、城市生活类6家、音乐类6家、汽车类5家、文艺类2家、体育类1家、乡村类1家。从上述业界行动可以看出,“互联网+”为传统广播在内容、渠道、平台建设等方面开拓了新领域,成为广播媒体加速转型升级的引擎。

二、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

2016年2月,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贯彻中央部署,广电总局加大节目创新创优的推进力度,谋划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广电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在节目创新领域积极探索,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

1.政策引领

6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就加强自主创新、引进模式管理、920时段编排、节目扶持政策等做出进一步说明。要求不断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节目,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管好节目流向,遵守法律规定和市场规则,防止抄袭模仿、侵权盗版,要求诸如“男神”“女神”“偶像”这类词汇不得出现在节目名称里。与境外机构联合研发、邀请境外人员担任主创人员或境外人员在节目制作中发挥主要指导作用的节目,如中方未取得完全知识产权,视同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管理。在播出安排和推广评奖等方面,对自主原创节目优先考虑。同时决定,增加“表彰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通报”的频次,将这一旨在引导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创作生产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创新优秀节目的活动,由年度改为按季度,《直通北上广》等广播节目榜上有名。

9月,广电总局在太原召开“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座谈会”。会上展示了《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等7家单位制作的创新节目案例,经过剖析研讨,提出“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要求节目创新实现“三个转变”:从经济驱动到创意驱动的转变,从包装炒作到内容制胜的转变,从服务广告客户到服务人民群众的转变,倡导在平实中传递向真向善的精神力量。12月,广电总局在海口召开“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坚持把人民的评价作为最高标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创新看作节目的生命,重视原创、鼓励原创,坚决反对各种抄袭、模仿、跟L克隆之风。

2.重点扶持

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简称“工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广电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媒体均有义务刊播公益广告。广播电台、电视台要按规定的条(次),在每套节目每日播出公益广告。其中,广播电台在6:00至8:00之间、11:00至13:00之间,播出数量不得少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条(次)。播出公益广告作为中国特色广播媒体的重要指征之一,在制度方面得到了保障。与此同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5~2016年度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扶持项目评审工作的通知》《关于联合举办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公益广告作品征集暨展播活动的通知》《关于公示2015~2016年度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评审结果的通知》等,加大了对公益广告创作的扶持和引导。此外,《关于公示2015年度少儿节目精品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结果的通知》《关于征集2016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重大项目的通知》等相关节目的扶持发展专项计划也相继出台,体现对上述节目创新创优的鼓励和支持。

3.常规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坚持按规运行、照章办事既是创新必须遵守的前提,也是创新升级再度出发的起点。3月、4月、7月,广电总局连续召开专项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的通知》,部署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舆论引导工作。要求进一步严格把关,确保各类媒体、各类节目都成为传播主流声音、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绝不能为错误思想和不良内容提供传播渠道。明确社会制作机构不得制作社会类、娱乐类新闻,各级播出机构要严格按照频道定位开展相关报道、开办相关节目,确保社会类、娱乐类新闻的正确导向。4月、7月,广电总局分别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其实,针对未成年人参与广电节目的规定一直都有,2013年广电总局曾下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参与的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坚持正确价值观,防止未成年人参与节目的成人化倾向,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等。从长远看,限令将对综艺节目的发展起到正确引导作用。此后广电总局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规定医疗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台、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出台《关于改进体育比赛广播电视报道和转播工作的通知》,明确重大国际体育比赛的转播权由被授权单位统一谈判和购买,避免无序竞争和哄抬价格等现象。

此外,2016年11月工商总局以总局令(第89号)颁布《广告登记管理规定》,规定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广告业务,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广告登记,明确了广告的规管流程。

三、加强网络传播及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2016年,全国人大相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网络播出秩序,杜绝安全隐患,加强广电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加强网络传播服务管理

针对网络传播存在的违规问题,有关部门2016年密集出台整改措施,以实名认证、分类分级以及信用黑名单等制度治理乱象,引导和鼓励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提升网络视听内容品质和服务质量。2月,广电总局、工信部联合第5号令,从3月10日起施行《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规定指出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单位不得从事网络出版服务。广电总局3月启动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报、评审工作,8月下发《关于公布2016年度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案例部分)评审结果的通知》,引导和鼓励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6月下发《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对移动游戏的出版前置审批环节予以规范,从源头开始加强网络游戏产业监管。9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直播平台必须“持证上岗”,开展直播活动前要备案;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来开展业务。12月《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规定》,明确网络平台作为开办相关服务的主体,要履行内容把关等管理责任,节目范围不得超出平台自身许可证载明的业务范围。针对网络剧存在制作粗糙、把关能力不足、有故意冲击底线和打球现象,广电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要加强全流程管理,线上线下统一审核标准,电视台不能播的,网络也不能播;加强对优秀网络剧的引导,重点网剧提前介入,尽可能减少产生恶劣影响而被叫停的情况。

网信办也加快了相关政策出台的步伐。6月,相继《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前者规定,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公共信息实时巡查等安全管理制度,不得以链接、摘要、联想词等形式提供含有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提供付费搜索信息服务应当依法查验客户资质,对付费搜索信息逐条加注显著标识。后者强化了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信息服务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明确信息服务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appStore)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11月,《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实行“主播实名制登记”“黑名单制度”等措施,对图文、视频、音频等直播内容加注或播报平台标识信息,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及其互动内容实施先审后发管理。7月,工商总局《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界定互联网广告包括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付费搜索广告;要求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付费搜索广告应当与自然搜索结果明显区分。

上述规定、措施的施行,对于强化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生态,整顿网络视听节目播出秩序和市场监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修订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签署命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后的条例涵盖了无线电频率管理、台站管理、发射设备管理以及无线电涉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完善了有效开发利用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制度,减少并规范了无线电行政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利用“伪基站”等开展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惩戒力度,为推动无线电管理各项工作,促进无线电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广电总局也制订或修订了一批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产品目录》《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技术验收规范》《数字电视信号在发射和二次分配时的编解码技术要求》《数字电视信号在传送、一次分配和SnG网络传输时的编解码技术要求》《基于卫星传输的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适配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卫星直播系统综合接收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关于规范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抽样检测工作的通知》《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受理工作规则》《nGB有线智能融合终端总体架构》《广播电视发射机数据通信接口规范》《基于卫星传输的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激励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等。这些技术标准对提升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3.提升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有关政策法规中的重要内容,2016年3月,广电总局科技司印发《县级应急广播系统暂行技术要求》,对“县级应急广播系统的基本结构、总体及分部技术要求、系统工作模式、系统接口等”进行了规制,为基层应急广播建设提供了指导标准。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础上“实现由粗放式覆盖向精细化入户服务升级,由模拟信号覆盖向数字化清晰接收升级,由传统视听服务向多层次多方式多业态服务升级”;明确到2020年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型广播电视覆盖服务体系。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标志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保障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基本文化需求实现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保障”的跨越,公共文化服务将实现从可多可少、可急可的随机状态到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发展的跨越。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配套维护设施、数字工程建设等,都将在此法推动下得到更好提升。

四、结语

网络文明传播总结篇3

【关键词】网络直播图文

一、网络图文直播的产生

1、网络图文直播概述

网络图文直播,顾名思义,就是用文字和图片来叙述现场的直播内容,它是依托于网络而产生的一种直播形式,即在缺少视频的情况下,以精准客观的文字和采集于现场的图片来进行直播报道的一种形式。图文直播给人的冲击总是不及视频直播来的强烈,但是在一些硬性条件的限制下,网络图文直播迅速的报道和丰富的内容,足以增强直播现场的直观感受。网络图文直播在最初的时候,是分为网络文字直播和网络图片直播两种形式的,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图片和文字便逐渐结合在一起,旨在成为除视频外最震撼的现场直播。网络图文直播多应用于对体育赛事的直播,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还有待开发。

2、网络图文直播产生的原因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新型传播方式也逐渐产生,网络图文直播便是其中的一种。它之所以被受众所重视,贵在它的时效性。网络图文直播多应用于体育赛事报道是有原因的,在受众想观看的体育赛事直播视频中,有些运动项目或者比赛也许会得不到官方视频的授权,所以在第一时间无法观看,于是,网络图文直播便应运而生。

3、网络图文直播的基本特点

网络图文直播是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受众的,它所采用的图片和文字必然马虎不得,首先,图文直播的图片全部拍摄采集于现场,能够真实的把现场所发生的重要内容展现给受众。其次,图文直播的文字由准确的数字和客观公正的语言组成,作者不会加入自己的感情或是自身的倾向性来引导观众的观点。网络图文直播所做的,仅仅是以另一种形式把受众所需要了解的现场情况真实的展现出来。还有一点,迅速是网络图文直播的优势所在,若是图文直播失去了时效,那么受众必定会选择观看同样速度的视频直播。另外,精准是网络图文直播的另一特色,图文直播一般篇幅较短,语言不作铺垫不拖沓,简洁明了,非常直观精准,避免了阅读长篇却未得到重要信息的烦恼。总的来讲,真实、客观、精准、迅速是网络图文直播的基本特点,也是它的优势所在。

二、网络图文直播的广泛应用

1、网络图文直播的标准及其执行

速度、角度、深度这三方面早已成为衡量网络图文直播成功与否的标准,直播消息被报道得更快,现场内容被报道得更有深度,这不但是受众所需要的,也同样是各大媒体、各大门户网站所在做的,立求把受众“带入现场”,图文并茂、时效性强、现场感充足,只有做到这些,网络图文直播才能优于那些传统的新闻报道。另外,网络图文直播存在于网络,网络又是个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世界,所以不得触犯法律法规、不得造假,需严格遵守真实性的原则,这也是图文直播传播的前提。既然图文直播的标准和前提条件是这样,那么在我们所接触的网络中,它的执行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网络图文直播辐射面广,代表性强,绝大多数媒体的图文直播都是依法守法,真实客观的,直播的速度也是值得肯定的,文字写作的角度、图片选择的角度都很精确犀利,但是在深度方面,极少数的网络图文直播能做到兼顾。

2、体育赛事报道中的网络图文直播

最常见的网络图文直播便是在体育报道中出现的。为满足受众的需要,如今各大门户网站也都提供图文直播,新浪图文直播、搜狐图文直播等均让体育迷有了良好的接受信息渠道。另外,按照体育种类来划分,又可以分为足球图文直播、英超图文直播、篮球图文直播等。丰富的图片内容、迅速的更新和精准的文字展示使得图文直播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的地位越发稳固。

3、网络图文直播的其他应用

除了应用于体育赛事中,网络图文直播在其他领域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人物访谈中,图文直播可以把人物对话中经典的、重要的内容清晰的展现出来。游戏中的图文直播,是许多游戏玩家参考和学习其他玩家游戏技巧的途径;在电影中的图文直播,可以使受众未看电影能知其剧情和精华。图文直播也可以作为收藏的资料,唯美的画面和语句,或是精准的数字都可以作为个人收藏。

三、发展中的网络图文直播

1、网络图文直播中图片的使用问题

网络图文直播这种传播形式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对于网络中的图片使用,总是会引发一些法律上的纠纷。大多数正规的图文直播网站都会取得图片的版权,能够严格的按照版权声明里面的要求去做,即使因一些原因,例如找不到图片作者的情况下,使用了没有取得版权的图片,也会申明来源和作者信息等,在日后都会付相应的报酬。一些比较有实力,权威的网络图文直播网站,会有专门的人员去拍摄或者是买断图片的版权来发展自身的图文直播。

2、网络图文直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网络图文直播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它是根据需要应运而生的传播方式,它和广告、视频、音频等传播方式一样重要,它们把各种信息以不同的方式传播给不同需求的受众。每一种传播方式都有着它自身的重要性,只要有现场、有直播,就有网络图文直播,它与视频直播、等直播形式相竞争却又互相促进,共同为网络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服务。

3、网络图文直播的发展趋势

迅速、精准、客观、真实的图文直播除了保持和提高它的原有特色,也逐渐迈向了多领域,除了原有的体育赛事直播、游戏直播、电影直播等,图文直播还进军财经、政治、民生等领域,这不但会促进自身的发展,也将满足于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在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和新型传播模式中,网络图文直播该如何永葆活力呢?这就要继续保持它的优势,在速度上,图文直播会比同种视频的速度快许多,图文直播的内容会更加丰富,选择的图片会更加贴近现场,也会更有代表性,简洁明了的文字会具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体的形式会把受众与现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

参考文献

①张景韶、冯立,《图文直播系统中的aJaX引擎设计》,《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6-69

②曹达海,《新浪nBa文字直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上海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11

③袁晓梅,《视频网络直播与流媒体的融合》,《电视技术》,2003(12):82-84

④赵新跃,《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直播实时传输系统的实现》,《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6):382-384

⑤宋碧莲、吴华平、陈家训、孙莉,《流媒体技术研究及其系统平台的设计与比较》[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204-207

⑥姚向红,《数字化时代的图文直播》,《互联网世界》,2001(1):68

⑦严晨、杨智坤,《简谈网络媒体发展的两点技术性问题》,《出版发行研究》,2010(3):47

网络文明传播总结篇4

舆情传播模型的研究,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欧美基于“publicopinion”视野开始对舆情传播模型进行研究,Sznajd–weron运用离散分析个人怎样受到外界社会群体的影响,并提出了Sznajd模型[22],Sznajd假设个人意见只有+1和-1表示,每个人的意见受邻里或群体的影响并影响着邻里以及群体,各群体或者子系统意见将会趋于一致。在Sznajd模型中,用+1或者-1表示个体意见,在现实生活中,个体意见并不是非左即右,往往处于两者之间,呈现出连续的状态。很多学者用离散模型修正对Szanjd模型进行修正,在连续模型中,混合模型[23]和边际动力模型[23]对后来研究影响较大,混合模型和边际动力模型与Sznajd同样,进行模型模拟结构并未解释模型,缺乏理论模拟解释。ShuguangSuo和YuChen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提出Sznajd修正模型—社会网络动力舆情传播模型[24],假设个人意见只有+1和-1,通过对模型连续的观测,在某一个时间点上选取一个点,并随即选取某一个邻居,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系统内成员总会达成一致,具有相同的观点。但现实中,社会长期存在多种观点,而且在交往过程中也总是与多个系统以及系统外成员进行交往,为此我国学者潘新、邓贵仕、佟斌针[4]对这种情况进行,对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舆情传播模型,试图解释舆情传播连续性和交互性;最后解释为在社会网络中,信息受体(个人)并非直接全部接触信息源的观点,而是有选择地接受信息源的观点,在整体网络中存在持不同观点的受体且成一定比例;否则整体网络中所有受体观点将趋于一致。在舆情前传播阶段,体育赛事在关注的群体中观点较为一致地传播。一旦突发成型舆情事件,社会各界(自媒体)加入到体育赛事舆情事件传播中,形成更复杂更宽广传播系统并带入多种观点。为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体育赛事舆情传播模式,试图揭示体育赛事舆情传播规律,路径以及传播宽度和速度。

2赛事舆情社会网络结构

斯坦利•沃瑟曼、凯瑟琳•福斯特[25]分析认为,社会中的人、组织彼此间关系可以表述为相互作用的关系模型或规律,这种个人、组织之间关系将对彼此产生影响。社会网络分析不仅可以描述行动者个体与其周边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连接,并且可以借助计算机工具对行动者和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可视化建模,使研究者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行动者的关系和关系图式[27]。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可以用一种基于关系模式或规则进行表述,然而weB技术发展,传统的社会关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通过量化和可视化两个角度对社会行动者实体关系进行研究,社会网络分析最常选用社群图和社群矩阵两种研究方法,已经成为社会网络分析重要方向。社群图通过节点和连接线描述行动者之间关系,社群矩阵分析行动者角色及其关系。体育赛事舆情事件传播行动者之间的信息传播有接受也有传出,为此赛事舆情事件传播表述需要采用有向图。突发赛事舆情事件传播社会网络传播模型通常采用关系矩阵和社会网络分析结构图。本文研究对象仅为体育赛事网络传播舆情传播,研究该事件网络传播集合内部各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1—模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时,整体网结构、行动者在整体网地位和角色以及网络内部结构特征都是1—模网络分析重要内容[21],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社会网络分析研究自20世纪40年代在社会理论和实证发展之间因为缺乏中层理论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90年代受到多个学科的重视,时至今日,社会网络分析提供了很多用于结构测量的参数[28]。按照网络规模可以将其分为整体网络结构、局域网络分析和个体网络分析[29]。本文测度赛事舆情事件传播,对体育赛事舆情传播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1-模网络整体结构。网络整体结构主要通过行动者之间紧密关联程度进行描述,即密度和中心度,密度反映整体网络凝聚力的总体水平。巴恩斯研究了随机网络模型,指出网络图密度最大值为0.5[30]。Lauman,marden[31]对网络整体结构研究指出:整体网络中核心结点极其重要,可通过分析核心结点数量及链接结点测度核心结点的重要性。整体社会网络核心结点测量为中心度测度提供了可能和大量的参数,行动者中心度和组群中心势就是社会网络中心最常用的两个参数。proctor和Loo-mis[32]认为行动者中心度和组群中心势是分析行动者中心位置的指标,反映其在社会网络中具有怎样的权利以及中心点位,这也是早期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中心度反映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联系紧密程度,反映该行动者在整体网络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在整体网络中拥有“权力”大小。整体网络中行动者点度中心度就是该行动者直接联系行动者数目。说明整体网络集中趋势为中心势,中心势描述整体网络差异性程度,整体网络中心势描述额该网络整体的集中趋势。由于行动者在整体网络角色和地位不同,起到作用也各异。斯坦利•沃瑟曼[25]、罗家德[28]等在对整体网络进行分析研究时指出,社会网络是通过结构等价描述和探讨个体行动者在整体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如何嵌入到整体中网络中的,两个行动者接受和发向网络中所有其他行动者的关系是相同的,那么它们结构等价。Burt[33]通过研究指出欧几里得距离法通过度量成对行动者传播距离来测度整体网络行动者角色和地位。成对行动者距离构成观测矩阵,矩阵中的每个元素度量的是行行动者与列行动者的欧几里得距离。在整体网络中,并不是所有的行动者直接联系,通过中介传播必不可少,Burt将这种非直接并通过中介传播的联系定义为结构洞[33],结构洞也是描述行动者位置和角色重要概念。结构洞的存在使得部分处于中间位置的行动者居于重要的联络位置,因而在整体网络中对资源和信息流动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构洞计算相对复杂,目前关于结构洞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Burt的结构洞计算和Borgetti中间度计算,结构洞计算测量主要是测量有效规模、效率、限制度以及等级度,限制度在整体网络结构洞测量中最为重要,是指该行动者在整体网络中在多大程度上拥有运用结构洞的能力或者协商能力[29],测量数值越大,限制能力越大,测量数值越小,行动者跨越结构洞可能性越大,结构非冗余信息源能力也越强[34]。在社会结构网络中,联系越紧密,联系关系越强,越易受关系的限制,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弱联系有利于信息传递。组成整体网络基本要素就是行动者及子群,测评行动者、子群关系,是测度整体网络内部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凝聚子群在整体网络测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整体网络中行动者之间具有较强、直接、紧密、经常的或者积极关系的行动者子集合[25]。在舆情传播网络中,凝聚子群指该社会网络行动者之间关系特别紧密,结合成为一个内部结构的团体,从而成为交流传递信息的集合。本文采用κ-核分析凝聚子群,κ-核是每个节点至少与一定数量(κ)相邻结点链接形成凝聚子群,凝聚子群内部行动者关系紧密,有利于信息传播和分析;不同凝聚子群行动者交叉重叠则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扩散。

3实证研究

3.1“广州马拉松”舆情事件概况

2012年11月18日,广东省广州市举办马拉松比赛,10公里选手陈杰和5公里选手丁喜桥比赛中突发休克,最后经抢救无效先后死亡。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等新闻网站在第一时间报道了相关新闻,赛事组委会也通过各类渠道积极对外消息。由于体育赛事本身受体人群庞大,经微博等自媒体爆炸式传播,形成强劲舆论影响力,仅新浪微博上与广马死亡事件有关的微博就达到135万条之多。本次赛事受到了政府官员、媒体、医疗行业等等关注。2012年11月18日当天,随着第一名运动员猝死,舆情掀起了一个小高峰;2012年11月25日,第二名运动员经抢救无效死亡后,掀起舆情传播高峰。随着组委会信息公开,舆情在此刻达到高峰后逐步下降。2012年11月26日,广马引起的新闻报道共1520篇,网名跟帖179万次条。广马舆情,主题事件影响大,波及范围较广,传统媒体在整个事件扮演着信息源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赛事组委会和广州市体育赛事主办单位积极应对,及时公布信息,尤其是在后半阶段,国内主流媒体正面引导和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赛事负面影响。赛事组委会积极与媒体沟通,并通过新媒体及时公布信息,成为本次舆情事件应对的关键点。

3.2数据处理与采集

3.2.1社会网络分析概念描述本研究用关联矩阵表示舆情传播网络结构,节点表示舆情传播行动者,边表示行动者之间关系。基于赛事舆情事件传播速度快,为此假设赛事舆情传播在某一节点时间内,为静止状态[4]。分别用+1和0表示舆情传播系统的两种观点,即在初始状态下,系统中所有用户的意见被随机设为+1和0,进而对网络传播链接进行计量[21]。基于社会网络舆情传播分析主要就是对网络结构、角色地位进行分析,本文选择测量对整体网络结构、行动者网络角色和地位、整体网络内部结构[4,35]进行测量和分析。整体网络结构分析参数为密度、中心度和中心势,行动者角色和地位参数主要为欧几里得参数和结构洞限制度,整体网络内部结构参数为κ-核。3.2.2赛事舆情网络传播数据采集本文以2012年广州马拉松舆情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公共信息发表平台和个人信息交换平台进行数据截取。公布信息平台选取了40个节点,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大洋网、南方都市网、网易、新浪、腾讯新闻等以新闻传播为主线的信息平台;选取了天涯网、猫扑网、搜狐论坛、凤凰论坛、百度贴吧等以论坛和交流社区为主线的公共信息平台,以优酷网、土豆网、凤凰视频网、百度视频、酷六网等以视频为信息平台。选取自媒体舆情行动者40个,主要来源于微博、博客、微信等自媒体,通过挖掘各结点之间关联线以及评论进行数据采集。信息传播由信息源往受体方向传播,信息员向受体传播的方向性,为有向社会网络结构。舆情传播过程中,信息源将信息传递给受体,受体在一定程度上又将影响信息源,表现为一种互动关系模式。在有向社会网络关系中,信息受体既可以反作用影响信息源,也可能并不发送信息影响信息源,为此存在单向网络和双向网络。通过网络循证数据,整理排列出80×80互动关系矩阵,运用paJek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广马有向舆情传播结构图,具体见图1。

3.3整体网络结构侧度

3.3.1密度分析密度是社会网络分析常用指标,尤其是在无向网络分析中,指网络实际连接数量与理论可能存在最大连接数量之间的比值,密度越大,表明行动者之间连接越密切,信息交流就更为顺畅;密度越低,情况相反。由于密度受测评传播网络规模的影响,社会网络最大联系数为n×(n-1),当增加一个行动者时,增加的社会网络最大连接数较大,但实际连接数相对固定,尤其是在网络规模较大时。为此社会网络分析专家引进了点度概念用语测评社会网络密度,点度是指在社会网络中,行动者所拥有最大连接数量。通过pajek软件测量广马舆情事件密度可知,平均密度(矩阵)为0.156,平均点度为24.95,即一个行动者将与24.95个邻居进行信息互动,实现信息传播。由此可见,在广马舆情事件结构图中,各节点相互联系紧密。尤其是传统公共媒体间存在信息互动,这成为推动广马事件迅速传播最直接原因,扩大广马舆情事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增加受关注程度,造成关注过于集中,给广马赛事带来不良的影响。3.3.2点度中心性分析点度中心度是基于行动者与它接邻行动者节点数,节点入度是邻接至行动者的节点数,出度是邻接到自行动者的节点数。在社会网络中,点度中心度出度是扩张性测度,入度则是接受性测度。对出度测量,有利于掌握信息扩展的途径,对入度的测度,有利于掌握信息发展的态势。表1为广马舆情事件点度中心度的测度数据。广马舆情事件传播节点的点度范围4~95,整体传播点度密度为0.45472,lc老蔡通过网络传播邻居数量最少,在社会网络中,相对孤立,对网络传播产生的影响最小;以人民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出入度较高,网络传播邻居的数量最大,影响相对较大,成为网络传播有力推手。3.3.3行动者距离在社会网络中,行动者距离是用来描述一个行动者到另一个行动者之间最短距离,也称为“测地线”,尤其是在六度空间理论发展起来之后,行动者距离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图2显示,广马舆情网络结构图中,各行动者之间的距离,其中最大距离以76号行动者“联合早报”到17号行动者“静如山岳”为代表,最大距离值为12,最小为1,大部分行动者之间的距离为1和2。在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距离越短,传播速度就越大,造成的影响力也越大。整个广马舆情传播的平均距离为2.93833,信息传播速度较快。

3.4行动者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

3.4.1行动者整体结构等测度———相似性检验行动者整体结构等价用来说明两个行动者接受或发向网络中其他行动者的关系是相同的,那么认为其在结构上是等价的,主要是测评行动者在网络结构中多大程度上的相似。图3通过pajek测度的相关系数图。通过图3可知,除了在对角线相关系为1外(行动者与自己在结构上是完全对等的),非对角线元素中没有等于1的元素,这也就是说在建议关系上没有结构等价的行动者。其他行动者之间相关系数各不相同,行动者等价结构也各不相同,各自在社会网络中影响力也各不相同。为此行动者相互替代之后,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网络传播,为此结构等价性较小,可替代程度也较小。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在网络传播依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大众媒体在舆情传播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被取而代之。3.4.2结构洞分析结构洞主要用于测评社会结构网络非直接联系以及关系断链的现象,由于社会网络结构传播过程中,行动者之间非直接联系,造成行动者信息传播的缺失,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结构洞存在使得处于中间位置的行动者居于重要的位置。为此本文根据结构洞特征,对广马舆情事件结构洞指数和中间中心性进行测度。在结构洞测度中,主要测度社会网络限制度。社会网络限制度是衡量一条纽带的重要性或独占性指标,代表了一个行动者与邻接行动者关系的比例,占这个行动者对所有行动者管理的比例。限制度是指行动者与对方的关系会对对方产生的影响,这种限制取决于行动者对方强连接节点与行动者之间的纽带强度。图4是通过pajek测度的广马舆情事件限制图(图4)。从图4可知,广马舆情网络结构中,存在大量的传播结构洞,各指标之间的限制度程度不一至,说明了信息传播的制约性,各自受制约的程度大小不一至,最大为62号“体育咨询榜”,受64号“zg赵哥”约束性达12%,这就意味着62号“体育资讯榜”有12%的信息是通过“zg赵哥”这个行动者传播出去的。通过图4可知行动者受结构洞影响力约束相对较小,这说明行动者在舆情信息传播过程中,行动者接收多个行动者的信息,不易受单一其他自媒体或传统媒体的影响。点度中介度就是在网络中所有其他行动者之间的测地线,经过该行动者的测地线比例,对信息传递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也就是占据更为重要的中心位置。通过表2可知,大洋网、搜狐新闻和星岛新闻点度中介度相对较高,点度中介度值分别为0.146023、0.122810和0.109847,在整个网络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这说明这些网络占据较多信息资源,并为扩大自媒体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交流平台,从而促使信息资源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的传播。但通过表2可知,整体网络中介中心势并不高,这说明在广马舆情事件中,直接信息传播在整体网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受中介影响较小。

3.5整体网络内部结构测度

κ-核就是每个节点至少与一定数量κ的其他节点相邻接的子图,来界定舆情传播中存在的小团体数量,κ-核界定了相对密集的子网络,相对密集κ-核有利于信息在子网络传递。测度结果显示,广马舆情事件κ-核的最大值为17,结点数共有17个,占全部节点21.25%。通过图5可知,κ-核的值在15级以上的占整个舆情网络的66.25%,说明在该舆情事件中存在联系紧密的凝聚子群,该子群在整个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通过彼此信息的互动,掌握大量的舆情信息,通过凝聚子群约束性进而占据了传播途径的重要节点。

4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表明:广马舆情事件传播网络中整体密度较高,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信息互动传播频繁;各行动者信息互换距离较短,从而导致信息传播速度较快。通过对行动者整体网络结构等价性的侧度发现,行动者在整体网络中地位和角色相对独立,虽有结构洞的存在,但约束力相对较小,对信息传播制约有限,尤其是点度中介值较低,说明信息以直接传播较多。通过对整体网络内部结构测度,发现广马舆情事件广泛存在凝聚的子网络,子网络存在加速了信息在子网络行动者间的共享和交换,从而促生多中心的传播网络结构。

4.1组建多中心并行舆情网络结构

由于举国体制以及政府办赛等原因,我国发生体育赛事舆情事件,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主办方新闻会,经由传统媒体进行传播,具有信息传播渠道单一性以及传播时间阶段性的特点,显然不能适应体育赛事突发舆情事件的复杂性特点以及自媒体网络传播迅速发展的需要。构建并行化、连续性的多中心网络结构,替代机械、僵化、费时的信息传播管理模式,实现并行舆情网络管理流程,提高舆情管理者对传播环境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确保对舆情事件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体育赛事舆情事件发生时,不同利益主体将从不同的角度传播信息,强调网络传播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利益和协助重要性,在舆情传播管理中尤为重要。由于互连网络技术发展,打破传统的单一的、面对面的信息传播途径,扩展了多元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多元灵活组合的可能,多元主体相互依赖,共享信息,形成动态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将原有信息管理传播网络纳入体育赛事突发舆情事件管理系统,增强信息管理深度和广度,建立横向舆情评估体系,实现突发舆情事件管理的即时性、完整性和通达性,完善多中心并行舆情监控与协同应对。

4.2关注舆情事件网络引导时机

突发舆情危机时,当持某一观点信息源占据优势时,网络受众就会迅速靠拢,形成“集聚效应”[36]。突发舆情事件主要体现在个体信息交换以及信息共享之后的群体,这种群体行为属于非常规状态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好奇、恐慌心理,导致的临时性、非正式的弱关系。舆情事件在社会中受关注程度越高,这种临时的、不稳定弱关系就越容易形成。在社会网络结构中,社会公众既是信息受体,也是信息的传播者,通过自身将信息传播到其他结点。基于社会网络舆情网络分析不仅关注信息内容,更关注信息传播者与受体之间的关系,在进行舆情监控管理过程中,选择合适时机,选择关键位置,通过舆情引导的方法对舆情发展进行干预,将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或引导受众的观点,起到较好的舆情引导作用。同时建立透明的舆情传播平台,促进受众在透明的平台下理流和理性探索,支持理性化的多样性,提高公信力。

4.3增强核心网络效应

网络文明传播总结篇5

过去曾有舆论惊呼:面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广播媒体面对着压力,也有一种将要被取代的趋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广播媒体的灭亡并没如月而至,反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越来越多的广播媒体加入到网络大潮中,最终达到了融合的境界。

融合是趋势

广播媒体在互联网上的发展,通常经历这样两个阶段,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北京广播网的发展也不例外,在第一阶段,首先解决的是广播节目稍纵即逝以及播出、收听同步性的弱点,以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打开传统广播发展的空间,第二个阶段则是开始互联网多媒体原创制作和传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在线音视频媒体。

对于广播来说由高速度光容量的通信技术以及交互技术在内的众多网络技术加盟,可以弥补网络线性技术的传播的限制改变传播的方式,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道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广播和网络的融合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方式,网络化也成为广播发展的必经之路和一大趋势。

很多广播人早就意识到这点,所以广播的网络化已经经过多年初步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国际广播电台,比如英国的BBC,美国的Voa,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的RH都将注意力放在网络上,BBC已经建立在线新闻网站,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有五种语言在网上进行新闻广播。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网络服务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大,面对挑战各种传统媒体纷纷掀起了与网络捆绑的大潮,以期在和网络的结合中获得整合的效应,广播也没有置身网外。中国广播网副总裁甘露表示,“将传统媒体内容产品放在网络平台上播出这是众所周知的工作,这是网络媒体特别是依托传统媒体诞生的发展的一小步。”

在我国,广播的网络化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也进行了非常有利的尝试,众多传播电台纷纷建立了网络广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在研讨会上指出,北京广播网建站之初,其功能和定位都是非常单一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广播稍纵即逝的弱点,拓展新的空间和传播渠道,经过五年的摸索和实践,经历了网络的泡沫和黎明,北京广播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从辅助、后台工作慢慢走到宣传前沿,成为广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北京广播网还确立了以音频为主导的办网方针,听吧是北京广播网全新的音频收听品牌。

网络不仅让广播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更让看广播成了事实,北京广播网自从2004年4月1日实现广播网络视音频同步之后广播传播了变成,打破了广播只能听不能看的传播模式,给喜欢广播的听众全新的感受,同时也为北京电台和其他媒体开展竞争增加了重要的砝码。

我国的网络广播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明显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且总体水平还不够高,还是处于一个起步和探索的阶段,要想较为成熟地和网络结合、融合,还需要战胜很多挑战,比如说广播的传播形态的转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媒介的整合、兼并中如何保持广播的特色,以及从业人员的观念的冲突。解决好这些问题,传统的广播在这个信息技术盛行的时代才能在众多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

进入webtV3.0时代

自2005年以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网络视频卷起了一股风暴,的,在美国以Ut为代表的视频网站迅速崛起。开通仅一年多时间,目前每天有两千多万人访问,有七千多万的视频被点击和提供,每天有六万多的视频上传。在国内以p2p为核心的新的视频网站应运而生,同时像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包括一些门户网站和社区。

悠视网总裁李竹表示,从资本层面上来说,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有几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入到国内视音频的网站,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使网络电视进入了两个发展阶段,“如果我们把网络电视叫做webtV,那么在web2.0到来的时候相应webtV也进入web2.0的时代,过去1.0时代就是通过传统流媒体服务器观看内容,更多是点播和下载,播出成本比较高,大家往往在网上看电影和看电视剧要收费,那么2.0时代实际上就是以p2p传输为核心标志,以个人内容上传为特点,进入2.0时代,现在实际上悠视网实际上进行的已经是3.0的时代了。”

webtV3.0有几个特征:第一个是在传输的规模,现在p2p的应用传输规模已经能够支持百万级的并发用户访问,在今年春节联欢挽回我们为中央电视台做了全球直播,有45万人在线收看了网络电视春节晚会的直播,也证明p2p技术能够支持大规模商用的互动;其次是在webtV3的时代有更多技术出现,包括媒体播客、机构播客和个人播客,一个很大的趋势就是内容合作;其三,webtV3.0的形态就是把直播、点播和下载结合起来,就像一个树一样,有一个主干,但是有很多树干和树叶,丰富了整个广播的形式,把直播、点播等等结合在一起,那么用户可以更加互动地去收看他所需要看到的节目。

李竹指出,网络直播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在全球进行直播,网民都可以上来进行互动,在现场和主持人可以进行互动,跟嘉宾进行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体验,那么跨地域的传播和互动成为广播媒体的良好补充和延伸、拓展。所以webtV进入3.0时代,已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全新的体验。

在共赢中发展

新媒体的来临使有人认为传统媒体会面临挑战,会加速传统媒体退出历史舞台的速度,实际上广播这几年的发展使我们看到新媒体会给旧媒体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网络与广播的融合使人们看到了广播发展的曙光,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的观点是,广播与媒体的融合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网络可以克服传统广播的弱点,跨越时空的限制,极大地传播扩大范围,改变传播的方式,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道路。

网络电台是广播节目的存储器,以声音为唯一传播手段的广播对于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报纸来说有传播手段快捷的优势,但是广播和网络融合之后更可以被随时被存储、调用、检索甚至可以复制,这样就提高了广播信息使用价值,延长了这些信息的生命,很多流媒体网站日益增多,说明网民的需求是巨大的。

网络电台让音视频、图文同步播报成为可能,音视频、图文同步播报可能有违于广播本身的节目形态,但却是广播的必要补充。广播和网络的互通使广播有一个晴雨表,使广播赢得更多的受众反馈。网络电台丰富的节目内容,直播和选播的节目选择丰富了听众自主性收听方式,论坛也为听众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意见。

网络文明传播总结篇6

网络传播对我国传媒生态带来挑战和冲击,给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网络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我国传媒生态带来了很大影响,这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新闻人才。网络传播影响媒介生态格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影响到我国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在数字化浪潮下,我国报纸、电台、电视节目、杂志等传统媒体也纷纷与网站融合,寻找发展空间。从全国性报纸到地方性报纸,从综合性报纸到专业性报纸,都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或大或小的步伐,报纸的阅读终端越来越多样化。二是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颠覆,对新时期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原来的“单打选手”走向“全能选手”。网络传播时代,新闻传播的渠道在增加,时效性更强,信息形态呈现多媒体化趋势。三是网络不仅仅是信息传播平台,更是民意聚集地,意见交互平台。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给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网络传播给新闻传播实践带来新问题

网络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对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以及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做出新的探索,给《网络传播概论》课程的教与学都提出挑战。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达到4.2亿,规模居世界第一;全国批准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共190家,其中新闻网站150家、商业网站40家。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商业网站积极发挥作用的互联网新闻传播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网络电视台于2009年12月28日开播,融电视特色与网络特色于一体的多功能、多语种、多终端的传播平台,是各种功能、内容、终端的集大成者。

《网络传播概论》的“教学手段要多媒体化、网络化、现代化,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接触互联网,实现开放式教学”,通过验证性、综合性、研究式、制作式实验,通过学生自己的接触、总结与思考,提高学生对网络传播规律与特点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强调通过学生充分的网络接触和体验活动,通过素材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统计分析、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网络传播特性、传播规律、社会影响、发展趋势的认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安排

(一)学习内容设计

《网络传播概论》主要是从网络传播的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出发,对网络传播的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构建网络传播学奠定基础。该课程在理论层面主要探讨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基本原理和特性、宏观效果、管理与调控及网络传播中的受众;在实务层面主要探讨了网络新闻业、出版业、广告业及在线艺术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网络传播概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实验教材。针对《网络传播概论》教材的具体内容,我们自行设计实验项目有:门户网站比较分析;政府网站和商业网站比较;商业信息传播研究;网络论坛的管理与互动组织;网络新闻专题分析;对新时期新闻工作者角色的反思;传统媒体微博传播特点、功能研究;网络新闻评论;网络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议程设置或沉默的螺旋等。

(二)研究要求

围绕实验项目,组织学生认真浏览查阅网站,做好相关记录,搜集素材,特别是经典个案,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得出自己的结论,理解网络环境下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变化,把握数字化浪潮下信息传播工作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掌握互联网时代新闻工作的变化和要求,提高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业务能力以及与用户互动沟通的能力,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三)研究步骤

1.选好学习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做好准备。2.做好方案规划,确定实验范围,选择某一个或几个网站。3.网站浏览,做好记录,搜集素材,收集好资料。4.通过观察、比较、统计,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5.老师批阅、讲评。

学习效果举例:

网络文明传播总结篇7

关键词微博信息传播模型;网络度值分析;较大度值用户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70-0076-02

作为社交网络的典型代表――微博已经成为当今信息获取、分享、传递的最快捷的平台之一。而在用户网络信息的传播中,度值较大的用户,即粉丝数目较多的明星或者公众人物用户的媒介作用非常明显。显然,对度值较大的微博用户的特征分析也尤为必要,无论是从企业运用明星效应营销或者社会传播学的角度考量,对度值较大的用户特征分析都具有意义。然而目前针对度值较大的明星或者公众用户特征研究的文献,尚待深入和细化。本文从微博网络出入度分析、较大度值用户信息传播模式分析、较大度值用户度值特征分析3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1微博网络出入度分析

微博用户网络属于拓扑结构中的有向网络,所以研究微博用户网络的度值分布是必要的。一般来说,节点度值越大,意味着节点越重要。对网络度分布统计有两种办法:

1)概率密度法(probabilitydensityfunction,pDF),即通过对度值有序排列,然后计算各度值节点数占总节点数的比例。

2)累计分步法(Cumulativedistributionsfunction,CDF),即在对度值排序时设置K值,计算度值大于K值的节点数占总节点数的概率。CDF并没有pDF法直观形象,在此选择运用pDF法,但网络规模宏大,想要获取拓扑数据其实是很困难的,一般采用样本法,进行“滚雪球”,得到幂律分布,但在统计指标计算中会造成社会网络的幂率偏差,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户页面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图1(a)和(b)[1]。在图1中我们用出度表示被其它用户关注的程度,用入度表示关注其他用户的程度。

由图1所知,首先,微博用户出度分布中负幂律指数直线具有重尾现象,即大量用户的出度小,少量用户出度大,即明星或公众用户数量少但受关注度很高,大多数粉丝量很少。其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微博的无标度特性,而不同节点度值差异性极大,对于出度较大(明星用户)的点,一旦发出信息很快波及整个网络,入度较大的点,亦如此。最后,由对上述出入度分布值的转换计算,说明像明星用户这样较大度值用户的高出入度并不呈现高度相关性,即微博限制了较大度值用户的出度,同时由于粉丝倾向连接出度较大的明星用户,导致相关系数大大下降[2-4]。

2微博较大度值用户信息传播模式分析

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交网络,是人们根据六度分割理论[5]创立的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典型的SnS包括人人网、开心网等,在国内知名的新浪微博,现在的SnS除了信息,也全面整合了各种社交功能。

2.1样本获取

首先通过新浪微博api获取样本数据,然后利用微博公开接口获得关于某条较大度值用户(明星用户)的原创微博的所有转发,同时根据转发中的@等标签,编制程序提取所含的传播信息并构建出完整的传播路径。最后,将获得的数据录入进eXCeL软件,运用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到microsoftexcel文件,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传播路径图,建立传播模型,揭示信息传播过程[6]。

2.2模型假设

1)在用户初次接触信息阶段,只能从上层用户获取信息。

2)用户参与信息传播环节,并有与其他用户的互动。

3)每个用户的多次转发,仅统计一次。

2.3模型建立

微博社交网络最基本的两种行为包括信息关注和向外分享,同时用户的评论对信息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作用,甚至出现删掉微博信息的状况。在微博中,明星或公众用户作为制造话题的主要来源,在内容的释放和接受时,很难选择信息释放的范围,其释放和接受的速度也很惊人。因为微博主要在非熟人圈子中进行信息传递,对于信息将被谁获得、怎样传播很难控制。图2构建了微博中较大度值用户信息传播模型。

图2中圆圈表示粉丝关注,由信息传递模型可知,明星或公众用户的状态通过3条途径以很高的速度被大量关注,除了粉丝关注外还有第三方插件平台制造话题和好友转发这两个不可忽略的途径,很明显后两者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4数据计算与绘图

将从新浪微博中获取的数据,输入软件按照模型进行计算,绘制传播路径图,得到多关键点传播路径图。

在多关键点传播路径中,对于度值较大的博主第一次转发一般并不是很多,但是随着好友或者某个粉丝,或者某个媒体平台进行再次创造或转发进行推升,就会让传播速度瞬间“感染”很多读者,这里的关键人物一般为2~3个,然而关键人物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当微博本身的可靠性高具有推升力,或者关键人物数量增加,关键点就会增加,多关键点式变为“蒲公英式”传播[7]。对于名人和草根热门中很容易形成蒲公英式传播。

3较大度值传播主体特征分析

3.1名人信息更细化

微博进一步发挥了名人效应作用,让众多明星变身“微博控”。微博极大地加强了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性,通过关注明星状态,可以了解所关注的明星心情、生活状态、去哪里旅游见了什么人等等,名人信息更加细化。

3.2企业主微博用户量增加

微博为企业主体提供了新的营销思路,可以申请微博号成为较大度值传播主体,因为其宣传门槛低,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经济成本,最终实现微传播、大营销的新格局。使得企业主申请微博通过发动员工关注,成为较大度值用户,具有明星效应。

4结论

微博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模式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信息源的关键词分解和语义定析、各节点的人际关系或者发表时间等因素有关。研究微博中较大度值用户信息的传播模式和特征对于企业和社会传播学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8]。

参考文献

[1]樊鹏翼,王晖,姜志宏,李沛.微博网络测量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4):691-699.

[2]Sinamicroblogging[oL].[2011-03-07].http://t.sina.com.

[3]Xpath[oL].[2011-03-07].http:////tR//xpath,2011.

[4]newmanmeJ.Randomgraphswithclustering[J].physicalReviewLetters,2009,103(5):058701.

[5]DuncanJ1watts.SixDegrees:theScienceofaConnectedage[m].newYork:w.w.norton&Company,2003.

[6]新型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和模型分析[J].现代情报,2012(1):56-58.

网络文明传播总结篇8

一、传播环境――从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到和谐网络构建

(一)大兴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之风

2006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考察期间,到千龙网和北京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了解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情况。他指出,互联网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要按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2006年4月9日,北京千龙网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仪书,倡议互联网界文明办网,把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虚拟社区的和谐家园。

这一倡议立刻得到全国业界的响应,网站对传播内容纷纷进行自查自纠,网民对有害信息进行举报,管理部门对一批违法违规的网站进行了教育、处罚。同时在建立和加强长效机制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努力,如对网站编辑人员进行培训、建立网络监督义务志愿者队伍、成立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等。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对网站高管人员进行一次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国情教育,8月25日至31日,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了“2006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追寻长征足迹,穿行多彩贵州”活动。这是继2004年井冈山行、2005延安行之后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三。参加活动的有北京20家最具传播实力的网络媒体及贵州3家主要网络媒体的Ceo、总裁、总编辑、总经理等。8月30日,全体人员到达遵义后,当晚举行“长征精神与网络传播研讨会”。会上一致通过了《北京网络媒体遵义宣言》,提出了“六个坚持”和“六个服务”。这是中国网络媒体首次以宣言的形式,宣示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和谐社会造就和谐网络,和谐网络推进和谐社会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五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第三节中指出:“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

2006年11月30日,第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由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的英文《中国日报》网站承办)在昆明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到会就构建和谐网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网络媒体要大力推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网络建设,使广大网民共享和谐网络、和谐文化,团结和激励广大网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和谐网络推进和谐社会构建无疑将是中国网络媒体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二、传播主力――新闻网站加快建设,门户网站能量扩展

(一)新闻网站加快建设

1.“十一五”规划新的发展目标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第四部分为《新闻事业》,其中包括(十三)推进新闻媒体建设、(十四)加大对重点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十五)办好新闻网站、(十六)发展新兴传播载体。《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网站,形成若干个与我国地位相称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综合型网络媒体集团,争取其中一到两家重点新闻网站进入世界前列;要拓展即时通信、博客、播客、聚合新闻服务等业务领域,实现多渠道、全方位新闻信息的技术调整和业务整合,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和业务保障能力;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丰富内容,创立品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完善地方互联网新闻事业发展格局。

2.新闻网站建设

2006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于1月3日上午来到报社考察,在听取了报社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创办已经6年的中国军网,一边动手操作浏览,一边询问有关情况。这是迄今为止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对一家网站进行视察,显示出党中央对网络媒体发展的关怀。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作用在2006年得到凸显,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是政府网与党网的开通:由新华网承建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于1月1日正式开通,这是2005年12月28日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7月1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栏目新版推出,在规模上实际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党网”。为完善多语种的党的宣传体系,新版除中文简体、繁体外,还同时推出英文版和藏文版,还将陆续开设蒙、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以及法、日、俄、西班牙、阿拉伯文等外文版本。

为了集中资源,将本地的网络媒体做大做强,一些省、区进行了格局调整。继2004年浙江在线与中国浙江网整合、2005年北青传媒控股千龙网后,一些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在2006年陆续进行重组,如安徽中安网与安徽日报社的中安在线合并,广西桂龙网与新桂网合二为一新组“广西新闻网”,河南报业网与大河网合并,湖南红网被湖南省出版集团和潇湘晨报并购等等。一些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之所以被整合,一定程度上都与可持续运转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它们建立后,既缺乏内容资源,也缺乏资金资源。这一变化表明互联网市场有其基本的运作规律,网络媒体的发展必须遵循之。

2006年11月12至14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郑州、登封举办了第二届“嵩山论剑”――中国网络媒体高峰论坛,主题为“网络媒体・中部崛起・和谐社会”。11月28日,中国西部网络媒体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主题为“资源・创意・合作”。这两个论坛围绕网络媒体在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地方网络媒体如何做大做强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2006年5月公布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字报业”的发展战略。2006年各报纸媒体网站在开发以pDF版为基础的电子报、以e-Book阅读器为基础的电子报、以彩信功能为基础的手机报等领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在广播电视领域,继2005年4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获得第一张iptV等全业务的牌照后,2006年中央电视台亦取得此牌照。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取得开展手机电视业务的牌照。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则取得省内开展iptV等全业务的牌照。以上这些机构都在积极重组,大力推进各类数字新媒体业务。

3.对优秀网络新闻的鼓励机制

中国新闻奖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从2006年第16届起,首次将网络媒体的优秀新闻作品纳入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范围。本次网络新闻参评资格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由新闻单位设立的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不含网络版、电子版)登载的新闻作品。奖项共分三类:①网络新闻评论;②网络新闻专题;③网络新闻专栏。经过初评、定评,共有13件作品获奖,其中获一等奖3件:新闻评论《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人民网)、新闻专题《网民感动总理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新华网)、新闻名专栏“焦点网谈”(河南大河网)。这次评奖具有以下意义:①网络媒体已成为我国重要传媒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②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及成绩得到肯定;③对网络媒体多出人才、多出精品起到激励作用。

2.恶搞

2006年2月,胡戈创作的视频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著名导演陈凯歌导演的影片《无极》进行讽刺挖苦,在表现形式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实际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图片、音频、视频的二度创作并形成“恶搞”的效果胡戈并非第一人,但《馒头》在2006年网络传播中造成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恶搞”的对象后来发展到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最典型的事例是4月中央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大赛前,有人用《闪闪的红星》等影片为素材进行“恶搞”,在社会上招致强烈的批评,并引发对“恶搞”进行治理的讨论。

3.公示丑恶

2006年11月,张钰的“易录像”及饶颖的“白描”待日记几乎同时在网上曝光,立刻成为网上焦点。如张钰的录像带在优酷网站刊发后,2~3天时间内便有836万人次浏览,相关评论达到7000多条。围绕这两个事件,网上叫好者有之,批判者也有之,从道德层面论说者有之,从法律层面论说者也有之。不少网民对于为张钰、饶颖进行信息广泛传播提供渠道的网站,尤其是对网站出于商业利益而使用的操作、炒作手法,也一针见血地进行了剖析。网上信息传播有没有底线,要不要底线,以上两个事件再一次向社会提出了这一问题。

4.博客实名制

2006年10月,有媒体报道,信息产业部已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下属的博客研究组开展博客实名制的研究,有媒体更明确称“中国互联网协会证实,博客推行实名制已成定局”(《华夏时报》,2006年10月20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站亦刊发了10月13日博客研究组就实名制展开讨论的议题,包括实名制管理的适用范围;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登记身份信息的内容;登记真实、准确身份信息的保障措施;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施的时间安排等。这一消息立刻引起网上热烈的讨论。从博客服务商(BSp)和众多博客的反映来看,持反对、质疑的声浪甚高。

伴随web2.0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新变化,政府面临着“如何管理”的难题,网站面临着“如何盈利”的压力,网民面临着“如何表达”的选择。总之,三者间的关系必然随着互联网的新发展而进一步调适。而业界关注的“博客第一案”和“博客告博客案”已先后于2006年8月2日、9月11日宣判,为今后博客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

五、传播研究――研究本土化,成果国际化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006年在学术著作出版方面,有秦州的《网络“客”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5月出版);王军编著的《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群众出版社6月出版);钟瑛的《网络传播伦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张久珍的《网络信息传播的自律机制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荆楚网编写了《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话》(湖北人民出版社5月出版),中国宁波网编写了《一网情深――中国宁波网五年的网络新闻探索与实践》(宁波出版社6月出版),这是两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传播实务经验的总结与梳理;国际在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年内确定选题并组织一批年轻的编辑集体创作的《互联网新宠》一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2月出版),对互联网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进行了阐述。著名博客顺风(本名吴波)及吴v昕合著了《顺风博客新论――互联网2.0新思维》(东南大学出版社8月出版),这是继2002年方兴东、王俊秀的著作《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以来,国内第二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研究博客与web2.0的专著;年内别出心裁的一本出版物,是凯迪网络总经理兼总编辑牧沐的《夜行快乐》,这是凯迪网络与“印客”(一种DiY式的个人印刷出版方式)合作服务的一个产品,这也显示了今后出版的一种崭新方式。

2006年11月,由美国Lea出版的《webcastingworldwide:Businessmo-

delsofanemergingGlobalmedium》(BowlingGreenStateUniversity的LuisaS.Ha教授任主编)问世,这是由1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同完成的一本关于互联网音视频传播的著作,其中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学者所撰写的章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关中国接入互联网的史实考证工作也有所进展,当年参与的中国方面人员及德国波茨坦大学的维纳・措恩(wernerZorn)教授及其博士生李南君发表文章,对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Cn域名注册、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等关键事件进行了有意义的回顾和考证。

在学术会议方面,有代表性的是香港浸会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中心与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CmCRC)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2月15日至17日在香港举行。主题为“数码传播与社会转型:中华社会及其他地区之经验”。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围绕媒体的数码化和全球化进程、信息和娱乐在网络空间全天候强力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等一系列新的研究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网络文明传播总结篇9

关键词:党媒网络舆论话语权

一.党媒网络化出现背景

随着我国自身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我党对网络媒体的不断重视,以党媒网络为代表的新型传播结构形态产生并开始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使得在传统媒介话语权威之外,扩大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途径。党报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给公共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巨大变化,以及时、互动为主要特点的互联网传播方式为公众表达意见,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更为舆论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成空间。[1]

网络虚拟形式,使得在话语权上长期受到压抑的下层广大民众从另一渠道找到符合其自身特点、便利的、相对隐匿的民主表达方式,千年缄默之口正在打开。虚拟社区中,话题式、随机性的群体结构使得现实中的诸多民众找到倾诉的归属。同时,上层结构的损益式变化,和党媒网络的建设发展,也更加趋向于关注来自于虚拟网络的声音。2009年2月28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这是温总理第一次来到公共网络平台,与网民“零距离”互动。据粗略统计,总理的网上交流吸引了全球网友近30万个提问。2011年2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又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2]这些都生动地反映出,来自下层的“草根舆论”已受到党和政府上层的重视,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话语权转变分析

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站在新闻学的角度曾经这样定义“话语权”,指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从广义看,话语权是新闻自由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新闻自由权利中的“表达权”的一部分,是公民的一项不可让与和剥夺的民利。这样的话语权往往同人们争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和权益的话语表达密切相关。有没有“话语权”很重要,一个社会中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反映出来,谁就能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谁就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3]作为一种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争取话语权是社会大众在公共领域的主要活动,其活跃程度也体现出整个社会的舆论开放程度。话语权的分配状况,也体现出一个社会的基本权力分配和社会结构状况,反映意识形态中的思想。话语权的偏向,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舆论的控制导向。

公共话语领域的缺乏,使得社会大众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只能被动的接受既定的舆论语调和社会信息,成为固定的舆论接受者,比较难以进行信息的反馈和意见的再表达。这种状况,使得社会话语权的主客体地位明确,显得比较分离,没有明显的结合部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我国公民自由讨论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政治活动的空间与能量大大增加。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更加崇尚自由和民主。[4]而网络作为现实生活的延伸,其公开、便捷和互动的特点更强化了网民的这种自主性。在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内,参与者可以主动发表个人意见,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网络社区参与者在不同的话题讨论中,可能充当不同的身份,或是随着讨论的深入变换身份,变动十分明显。这种身份的变化是自主的,立足于个人需求的不同层次。

网络舆论的传播,并不是独立产生的,他继承了传统舆论传播的诸多特点。相比而言,网络舆论的传播显得更加精细化、分众化,在总体结构上呈现出“大平台,多通道”的结构特点。立足于网络社区的舆论,通过如下途径形成:论坛,对于热门话题的小组式讨论;新闻评论跟帖,对及时性新闻的看法汇集;即时通讯和聊天空间,人际间的看法呼唤与交流;电子邮件,传统个人信件的电子化升级;个人主页与博客,个人话语的公开化表达;视音频社区,综合式、多样化的具体舆论表达。[5]在相同的网络平台之上,提供多种方式,适应于各层次各类型的人群表达意见,这是网络社区在舆论形成方式上表现出的显著性特点,也是我党传媒网络的发展现实。与传统传播方式中四种基本类型相比(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舆论传播淡化了不同方式之间的明显界限,相互紧密结合,彼此杂糅出现,将个人、小团体、大组织和整个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创造出广阔的公共话语空间,并通过多种传播渠道,整合完善舆论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兴的网络世界给予当今中国沉默的大多数一个说话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平等应用性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它强大的平等特质使得众人在它面前显得相对平等。对于我党传播事业来说,党媒网络是一个相对理想且空间自由的公共领域。它的参与者身份是比较隐匿的,并且管理是松散的,话题是相对开放的,这为社会大众的普遍参与创造了条件。互联网是一个信息集散的枢纽,更是代表高速信息传播的发展平台,在发展趋势上,也代表媒介未来的前景。所以作为大众话语权主要实现途径的网络,我党网络媒介发展前途显得十分光明。

三.相关建议

有必要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当的控制引导,净化舆论环境,使其更有利于我党的宣传与自我监督,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针对舆论话语权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完善:

1.把握网络舆论话语的主动权。对于我党党媒来说,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关注和控制力度。我党在不断提高自身执政管理水平的同时,以积极加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更加关注以虚拟网络社区为代表的公共话语空间的话题讨论,并且参与其中,以准确理性的意见发表使网络话语得到有效的引导与疏通,并主动消除干扰正常舆论的错误信息内容,以此来提高党和政府对于网络传播的监控力度,提升自身社会公信力。

2.建立合理的舆论形成及传播机制。首先在党媒网络的建立上,要同时做好把关人和引导者的身份。在信息传播上,仔细对传播的内容进行筛选。对于不符合实际社会发展的信息,予以及时的排除;同时还要保证大量信息的流畅传递,以促进正常舆论的形成。在舆情调控上,要及时通过各项检测工具及时发现舆论的发展走向。

3.弘扬优秀的党媒网络舆论文化、提高虚拟网络社区参与者的自身素质。优秀的网络文化对良性舆论的形成显得十分重要,网络参与者的素质对于话语权的表达同样突出。要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弘扬中华文化的特色网络文化网络社区,主动抵制某些外来不良思想的影响,将优秀文化因素融入到各种网络形式之中,形成优秀文化的合力。(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雷彩虹.网络社区的舆论传播研究—以天涯社区为例[J].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06/06.

[2]源自人民网消息.温总理网上交流.2011/2/27

[3]丁未.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以新浪博客排行榜为个案[J].同济大学学报.2006/12.

网络文明传播总结篇10

一、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相对于三大传统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它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信息,所有网结生产、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同时,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而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5w”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概括为传播者、信息、媒介、受者和效果五部分。新闻标题是新闻浓缩的精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标题时代”的大背景下,甚至出现了“标题党”这一说法。标题是读者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是新闻的画龙点睛之笔。根据美国知名的民意调查公司盖洛普的一项调查研究表示,“网民往往通过浏览标题来决定是否要阅读这则消息。参与调查的读者们阅读过56%的标题,相比之下,调查对象只读过25%的新闻报道正文。国内网民看新闻只阅读标题的比例高达80%,点击网页详细看新闻比例的则不到5%。”由此可见好的标题是成功的一半。

三、国内新闻标题的形式表现

1.单行题

1.1一段题

用简洁的一句话进行概括和评析新闻事实。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标题形式,广泛被用于各大新闻网站。

例如:李克强在博鳌论坛作主旨演讲(全文)

1.2两段题

利用一前一后的两段标题并列一行,中间用空格断开。采用主题加副题的结构,主题阐释新闻内容,副题进行补充说明。形式上有些网站对主标题进行颜色和字体的改变,例如搜狐搜索对主题进行加链接。

例如:网易首页山西一焦煤公司被指打讨债民工致多名民工受伤(图)

1.3标题群

围绕某个事件,或者一个主题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个大标题的带领下,有多种传播符号,即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构成。这种标题群一般出现在新闻网页比较明显的位置上,从而形成空间感,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例如:网易首页北京卫计委:医疗资源将向天津河北疏解

北京五环内原则上不再批准建立综合性医疗机构不再增加床位总量

京津冀交通规划正编制将成3小时公路交通圈三地30年合作无成果

三、网络新闻标题的功能与特征

1.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1.1认知需要

马斯洛曾经把人的基本需要归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还加入了认知和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在当下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人们需要不断获取知识信息来满足自己的求知心理。根据新华社出版的《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显示,“用户在网上经常在网上查询哪方面的信息”一项目,“新闻”比重占到了74%。新闻标题则满足了人们对周围事物、世界的认知需要。就像一个新生般的婴儿,人们都需要对周围的世界不断地进行感知。

1.2求“新”需要

“新”有两层含义,即新鲜和新意。“喜新厌旧”是人类的通病,同样适用于对待新闻上。新闻,重在“新”,需要满足人们“求新”的心理。要是新近发生的时间,并且以有新意的方法进行报道,新闻标题要提供最实时高效的新闻,借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例如:搜狐网的新闻标题独家|文章之后是谁?狗仔队已锁定目标,用最新的文章事件和问句的表达形式以吸引受众。

2.议程设置的功能

大众传播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但却可以引导什么去想什么。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大众传媒对事物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在当今“标题时代”,新闻网站用大号字体,简短的,异色的标题吸引读者人们的眼球,从而引导受众对某一事件的关注。

例:网易网页新闻北京卫计委:医疗资源将向天津河北疏解

北京五环内原则上不再批准建立综合性医疗机构不再增加床位总量

京津冀交通规划正编制将成3小时公路交通圈三地30年合作无成果

用大号和加粗字体来引导人们对北京卫计委的举措的关注。

3.索引功能

在当今网络的读题时代,标题后面往往是一个超链接,每个网页首页有数百条新闻,点开每条新闻后面又承载着很多链接的相关新闻,好像用标题作为一个桥梁连接了一张树状图。标题为受众开路引导,按标题索骥。

例:新浪新闻学霸校花获美国10所名校录取自称女汉子(更多新闻)

瑞士动物园以“防家暴”为由杀死小熊遭谴责

印尼河流漂满垃圾船只如在垃圾场航行(图)

希拉里离白宫宝座有多远:先天条件先声夺人

新闻下面有更多新闻的链接,发挥了新闻标题的索引导向作用。

4.议论功能

新闻标题往往可以反映报道中的倾向性,网站的主观色彩。世上本无完全客观的新闻存在,而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眼”体现这报道所持的态度以及立场。标题中的新闻议论功能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一种是隐形。顾名思义,即一种直白、明了地一针见血表达观点,另一种润物细无声似地暗藏玄机。

例:腾讯网海天盛筵,一袭爬满虱子的华美旗袍?鲜明地表达了对海天盛宴的嗤之以鼻的口吻。

5.说明功能

1.说明附带图片及视频

在多媒体发展的网络时代,图片、文字、视频的组接已经不再陌生,甚至成为必须。在一些重大的赛事上进行直播,视频链接,特别是体育赛事。新闻标题中这一符号表示用视频链接,(组图)、(图)的字样表示有图片的链接。

例:搜狐新闻mH370黑匣子位置缩至几公里内

特警在餐厅阻止插队被当街捅倒(组图)

6.说明新闻题材

在标题中可以体现新闻的题材形式,可以使得受众对页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可以为他们是否阅读这则新闻提供依据。标题中会出现【评论】、【独家】、【专家】等字样。

例:凤凰新闻网